羅振宇的《羅輯思維》這檔自媒體節目如何?

如果把知乎的牛人聚集起來,也可以複製一檔同類型的節目嗎?


是這樣,我其實算是羅輯思維的聽眾。原因很簡單,在我實習的時候每天坐公交車上下班,不想浪費寶貴的時間,只有聽點什麼了,於是把最能扯的播客都下下來。聽玩高曉松,就只有聽這個了。

我覺得邏輯思維最大的價值就是消遣和打發時間了,跑步的時候也可以看看。打遊戲需要長時間做重複性動作的時候可以打發時間,整理數據啥的時候也可以。

邏輯思維這個節目是專業性為0的。我訂閱過很多其他播客類節目,例如 @Lawrence Li 的《it公論》, @羅登 的《硬影像》,還有《科學脫口秀》甚至《觀影風向標》,這些節目趣味性很強,專業性也很強,聽了之後受益匪淺。

而邏輯思維只有打發時間一個用途了。

邏輯思維最好聽的就是寫歷史故事,這些玩意也是他們扒的別人寫的書,例如多次引用張宏傑先生的書,甚至連語氣和修辭都照搬,原創性幾乎為零。但是我們把這個節目定義成打發時間的節目,只要聽別人講故事就夠了嘛。所以還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一旦開始講道理,就只能呵呵笑了。因為太傻叉了。邏輯思維每一期都想要講個道理,或者給你什麼啟示,你一旦聽他總結,就覺得我靠這人什麼腦子。。。

最後,一旦進入專業領域,恨不得你得生氣。本人是學經濟學的,邏輯思維有關經濟學的節目,沒有一期是靠譜的,沒有一期是沒有硬傷的。但有趣的是,羅振宇這個人還經常「在經濟學上,有一個理論……」或者建議大家學經濟學,或者自稱學了經濟學受益匪淺等等。很無語。

我記得有一期是講泡沫的,羅振宇說要先從「鬱金香泡沫」說起,然後講了半天鬱金香泡沫的故事,從頭分析到尾,最後得出什麼結論,什麼啟示,中間還不忘掉書袋,說周其仁先生那裡看的。
等我把他提到的周其仁先生那篇找到,我驚呆了,因為那篇文章其實是說,根本就沒有鬱金香泡沫,這些都是大家以訛傳訛傳出來的:
「說來由不得你不相信:全部現代著作關於鬱金香狂潮的描述,皆來自一位M先生(Mackay)1841年一本書里的7頁。這本書抄襲了另外一位先生關於哈爾勒鬱金香市場的記載,後者除了援引一個英國旅行家——他1705年到過當地,對70年前發生的投機傳聞不過在日記里記了一句話——之外,全部摘自一本叫《GW》的小冊子。經考證,《GW》系荷蘭地方當局編寫,旨在規勸人民遠離投機活動,相當於我們今天看到的「抽煙有害健康」或「股市有風險,入市要謹慎」。

讓我長話短說。直到本書作者1989年發表關於「鬱金香狂潮」的論文前,沒有人整理出一份比較完整的時間序列的鬱金香球莖市價變動表。更沒有人系統地區分清楚種種不同的鬱金香球莖——以及各種不同的交易和價格——的實際含義。人們寧願複述、傳播甚至再創作「鬱金香狂潮」這樣一個「模式化的事實」 (stylized fact),並以此為基礎,產出更多的術語、理論、模型、推理、管制大計和道德規勸。」

最後周其仁先生總結:


」讓我說明,「無知」不是罪過,我們甚至不必為之難為情——承認無知畢竟可以刺激求知。問題是,為什麼要給無知包上一件「大有學問」的術語外衣,還偏偏要以美麗的鬱金香的名義?「

看得我笑翻了。這句話不就是諷刺以鬱金香的名義販賣自己所為」道理「和」啟示「的羅振宇先生嘛,羅先生真是大度,做了一期節目,還公開了參考書目,結果這個書就是罵他的。。。。。

估計他都沒認真看吧。

ps :我暈。看到好多同學說看到我的回答不想看《邏輯思維》了。別啊。其實我還是經常聽這個節目的,只不過當消遣而已。寫這個回答是為了說明,他的節目當消遣玩很不錯,但是想要學到什麼東西,得到什麼啟示,就過了。我想他的定位也就是個消遣的玩意。

而題主認為把知乎的大牛集結起來打敗他。其實完全不是一個領域。
知乎也有很多大v我就不點名了,答題也是雞湯,或者講故事,或者講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也有很多贊,人們給他們點贊不在於答得對不對,有沒有道理,能學到什麼東西,而是答的正好是他們愛聽的話,這些人做節目去滅羅振宇是可以的。
但是知乎也有更多的人,回答的都是非常專業的東西,做節目估計不是人們愛聽的話,要滅掉羅振宇。。。。畢竟不是一個領域的嘛。
就像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完全兩碼事兒,你說讓戈達爾滅掉邁克爾貝,中國觀眾首先就不答應。

pps:
很多同學說不專業也不要苛求。說這是啟蒙。我覺得啟蒙是講一些簡單的東西,而不是講一些錯誤或者至少是誤導性的東西。例如你可以覺得給小孩講地心引力很難,但如果你說地球是平面的,那還叫啟蒙嗎?

羅胖的很多說法都是有誤導性的。還是拿泡沫那一期。羅胖用鬱金香泡沫總結了很多泡沫發生的條件以及特點等等,前邊已經說了,本來就是誇大的子虛烏有。另外羅胖還拋出一個觀點:說你覺得泡沫就是價格高,什麼是價格高呢?沒有標準,價格是供需中形成的。
這句話沒錯。但這恰好證明了泡沫的危害。因為供需中形成的價格,必須滿足價格越高需求越低,供給越高,這樣才能有穩定的均衡,而泡沫的特點恰好是,價格越高需求越高,大家都投機嘛,能升值才買。所以泡沫恰好是價格機制失靈,或者市場失靈的結果,而羅胖用市場機製為價格辯護,讓人們誤以為泡沫其實是一種好現象。非常具有誤導性。

再例如有一期,羅胖為了反駁《21世紀資本論》,說不應該為資本家的資本收入收稅,然後他講了個企業家造海底電纜的故事,說正是這些資本家為了創造了新技術,給他們徵稅怎麼行。
這裡至少有兩個錯誤。第一個是混淆了資本家和企業家,故事裡講的都是企業家因為進取精神創新精神和承受風險的能力開拓失業的故事,可是現實世界裡大量的資本家都是單純的食利者,只擁有股票或者財富,然後有一個專業的經理人或者理財團隊為他打理,他之所以能夠獲得錢,就是因為他有錢,而錢是具有稀缺性的,和他個人能力貢獻無關。
這也就帶來了第二個錯誤,也就是認為徵稅一定會減少供給。其實學過基本經濟學的人都知道,不是一定的,例如你是姚明,打籃球能賺1億元,我徵稅9千萬,你就不打籃球了?不是的,如果你作為姚明找一份其他工作,只能掙100萬,你打籃球還能掙1000萬呢,你幹嘛不打?你照樣打。這也就是我們說的經濟租。你特殊的才能具有壟斷性而獲得的「租金」,為這些東西徵稅是不影響供給的。
而資本家或者甚至企業家能夠賺得巨額的財產,就是因為這種天賦和才能所帶來的壟斷租,還有就是食利者因為對財富的壟斷而獲得的利益。對這些東西徵稅,當然不會影響他們的供給。
任何一個國家都在儘力調節收入分配,例如任何一個國家的稅收都是累進位的,而發達國家已經是高福利化了,政府收富人的稅然後轉移支付給窮人,是非常普遍的,反而是我國做的還不夠。羅胖這一期替誰說話,代表誰的利益,大家心裡清楚。


羅是一個媒體人,不是個學者,所以他的節目內容,多是結合熱門事件,糅合社科觀點的大雜燴。具有傳播宣傳效果,是為了吸引觀眾,但大多並不值得推敲。
同理可證,相親節目不是用來相親的。


羅振宇的「互聯網思維」、禪宗、成功學都是一回事兒。

羅振宇火了,就像小米手機火了一樣。每天都有人跟我說,你看羅振宇做了什麼什麼,你看羅振宇多牛逼多會玩,你跟人家好好學學。就是這些人逼著我去研究一下羅振宇。

所有的流行都是社會心理的反映,能引起流行的社會心理無非那麼幾種。壞的節目是迎合審美,好的節目是迎合人性;壞的商業是迎合XX後,好的商業是迎合永恆不變的人性。

人性是:中國人最喜歡的東西是「不勞而獲」。有人跟我說,全世界的人都喜歡不勞而獲,我對國外的情況不太了解。

至少,中國的商業界,這些按說應該更加理性的人,也都經常非理性的喜歡不勞而獲。他們不太相信常識,更相信奇蹟。不勞而獲就是所有奇蹟中最值得讚頌的一種,和摩西分開紅海一樣。

現在,整個商業界,特別是快消品行業,言必稱小米。事實上,他們並不用小米手機,他們都用蘋果和三星,他們也不了解小米。

他們對小米的興趣只有一點:小米在廣告和營銷上的投入的費用非常少,但是效果非常好。有人說這是粉絲營銷,有人說是飢餓營銷。

最近羅永浩的鎚子手機也成了他們言必稱的對象,羅永浩的廣告和營銷費用也非常少,在他們看來,就是發了幾條微博而已,但是,效果非常好。別的企業投了幾千萬的廣告費,在羅永浩的面前,就像是打了水漂一樣。於是他們說,我也要這個,我也要發幾條微博,就有幾百萬人關注我。

在他們看來,這就叫「互聯網思維」,就是不好錢辦大事,或者,花小錢辦大事啊。

羅振宇做了「互聯網思維」的重要鼓吹者,非常直接的利用了這一心理,激發了整個媒體界和商業界對於他的關注和興趣,並且成為了他的傳播節點。

對,就是不勞而獲。

這件事情要分開說。首先,《羅輯思維》是一檔非常好的互聯網視頻節目,下了很多功夫,做了很多努力,也有很多人喜歡看,這是沒問題的。

但是,中國好看的互聯網節目不止《羅輯思維》一家,《曉說》或者《暴走大事件》的點擊和粉絲都數倍於《羅輯思維》。

《羅輯思維》基於它的內容和主持人,不太可能是一檔特別大眾的節目,觀眾是有限的,如果僅僅是比點擊,它明顯不可能是最好的互聯網視頻節目。所以羅振宇要再玩點別的。

那些每天跟我談《羅輯思維》和羅振宇的人,都不看這個節目。他們只是每天在微信朋友圈裡面,看到很多羅振宇做的事情,關於羅振宇的分析文章,然後跑來跟我說,你看,人家羅振宇沒有花一分錢,就做了一個這樣的活動;沒有花一分錢,就做了這麼大規模的宣傳。你看,你看,你為什麼不做。

是的,這些人就成了羅振宇的宣傳節點。

羅振宇的宣傳節點是三類人。首先是節目的粉絲,羅振宇每期節目的點擊是150萬到200萬之間,聽上去不少了,但是,在優酷完全排不到前面,還有《暴走大事件》這樣12期點擊就過億的節目呢,你也沒怎麼聽說過,是吧。所以,僅靠節目,無法支撐《羅輯思維》的傳播。

其次是那些跟著他蹭吃蹭喝的粉絲。這些人除了喜歡羅振宇的節目之外,還是羅振宇「不勞而獲」也就是「互聯網思維」的信徒,他們堅信,這種蹭吃蹭喝的商業模式將發揚光大,自己好好跟著羅振宇,以後還能抽電視抽妹子抽房子汽車。

第三種是不看《羅輯思維》的人,很多商業圈和媒體圈的人,他們內心深處看不上這種節目,但是,對於能夠羅振宇的商業模式十分喜歡,看啊,人家到處蹭吃蹭喝,白吃白拿,不花錢辦活動,不花錢做宣傳,這就是未來的商業和商業的未來啊。

羅振宇把用互聯網思維這三類人裝了進來,然後,都變成了自己免費的商業節點。羅振宇的所有宣傳和文案,簡單的說,就是:看我不勞而獲,跟著我你也能不勞而獲,學著我你就會不勞而獲。於是大家口口宣揚這一奇蹟。看,紅海真的分開了,不花錢真的能買東西。

奇蹟是大家最願意談論的事情。商業世界裡最大的奇蹟就是東西隨便拿,不要錢。羅振宇做到了,並且你們相信了。

是不是有點眼熟,就是這樣子的,80年代中國有一幫點子大王和策劃大師(現在他們的後人都在機場書店的屏幕上),就在教這個,只要一個點子,就能打開市場,花小錢辦大事唄。中國人最喜歡的事情是雞賊致富,不是勤勞致富。

張悟本的綠豆也是一樣的,癌症很可怕,很難治,科研攻關不易,醫療體系一團糟。沒事,不用去醫院,有綠豆,有地瓜。花小錢辦大事唄。

羅振宇這種玩法的另一個重要支撐就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並冠上一個高大上的名頭。比如互聯網思維、國學或者創新。相比於細節和產品的創新,中國人更相信思維的創新可以改變一切,思路決定出路,就是這個意思。只要世界觀發生改變,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水平都會發生改變。

聽著有點像禪宗。宗教做為安慰劑的一種,總要講點令人高興的事情,比如,你燒燒香,下輩子就能投胎到一個富貴人家。相比於成為富貴人家,燒燒香然後等投胎,還是更容易的嘛。不僅因為操作簡便,讓人願意嘗試,而且無法驗證。

這個真是太完美了,唯一的缺點是聽上去有點太簡單了,無法迷惑知識分子。所以,高僧大德們更進一步,發明了禪宗,禪宗把這種簡單的實踐複雜化,看上去十分玄虛,所問非所答,搞出了很多口頭禪,讓知識分子也喜歡起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你看多開心。

說到這裡還要再補充一下,我知道,佛教和互聯網都是很好的東西,但是理論和實踐以及大眾傳播是不同的層面,完全是兩碼事。民主和共和國也是很好的東西呢,但是到了大眾傳播層面,就成了阿Q說的革命,直接去趙老爺家搬元寶洋錢洋紗衫,以及秀才娘子的寧式床和錢家的桌椅,「好,……我要什麼就是什麼,我歡喜誰就是誰。」就是這樣,粉絲,信羅振宇可以白吃白喝送電視傢具房子妹子呦。

總結:讓別人相信,我掌握著不花錢拿東西,不花錢做宣傳,不花錢做活動的秘笈,也就是「互聯網思維」;所以,看我,說我,跟我學吧;然後,我火了。

大象裝冰箱,一般都分三步。


邏輯思維是一個產品。走的是粉絲經濟的路子。
2014年以前的可以看看,挺好的雖然有些節目也有邏輯混亂的瑕疵,不過相對較少。2014後半段的就無法直視了。我開始向同學推薦邏輯思維也是去年的事,那時候我說,比曉說有深度。今天如果還讓我推薦,我只能說看看無所謂,打發打發時間。
說一下鄙人觀點。
1.就像我說的,邏輯思維是個產品而已。產品就要找目標群。可悲的是,這麼一個偏向於學術的節目走了粉絲經濟的路子。粉絲經濟學的特點我覺得很簡單。和其他人區分開來,自認為高人一等。通過不斷的洗腦灌輸,是你真的認為,其他群體都是loser。這樣的節目難免走上極端。(PS:我很喜歡浪潮這部電影,推薦給大家)
你看他現在的節目,你會發現幾個關鍵詞。互聯網思維。自由主義者。小組織。這些也是其產品想要展示給人的主要特性。通過不斷的定義這些關鍵詞,不斷的強化。找到目標受眾,不斷鞏固觀念,變成自己的忠實粉絲。其實在這麼一個觀念單一,思想固化的群體里。其實是沒有什麼自由的。這樣一個已經定義的產品,並不適合於偏向學術的討論,有一種,老子就是對的,你反對,你就跟不上時代,你就是loser的霸氣,也不會同意有第二種聲音出現的,這樣會動搖粉絲基礎。其實說實在的,這也是一種不顧一切往上爬的草根心態。(不想太無聊的了解納粹,再次無恥推薦浪潮,電影這種東西,不可能像專業書一樣。肯定會有錯漏和不足。不過大致的了解還有可以的)
2.其實,我是討厭大字報式批判的人。不過對於這麼一個帶有鮮明個人特色的產品來說,還是要說一下老羅這個人。(PS:現在是黑人狀態,所以我的回答要辯證去看)在我看來,老羅是一個天賦不太高的功利主義者。功利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不同,這樣的不同就像獅子與狐狸。獅子有目標,並且有力量去完成。而狐狸只為生活的更好狐假虎威,卑躬屈膝。一個功利主義者,是很難做出一個有深度的節目的。因為他不可能有這樣的專註,也沒有這樣的能力。
做VC的應該知道,無論點子怎麼樣,VC們注重的主要還是人,是團隊。一個功利主義者,其團隊難免帶有太多的功利主義因素。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分家以後他節目整體質量下降的原因。當然,粉絲會一次比一次更加的高潮。
3.具體產品分析上,他的產品現在越來越固定於小圈子下的洗腦模式了。猜測因為人的關係,說實話,產品實在不敢恭維。只要有一些他講的東西常識的人,很容易發現他的論據牽強附會。邏輯混亂。有時候根本就和觀點八竿子打不著。他還要生搬硬靠。不過這並不妨礙腦殘粉了。他們只要聽到自由,聽到互聯聯網思維,聽到大數據就已經高潮了。你們知道的,高潮的時候,大腦一般處於當機狀態。。。。。。。。哈哈何況是一些不讀書的腦殘粉。


我是早期通過網易新聞app里一篇關於《與機器賽跑》的文章了解到這個節目的。以前一直不知道有這麼一款高質量的脫口秀節目,直到2013年7月初才知曉(囧...貌似很落伍)。
我認為這一款節目的趣味性、知識性還是比較高的。另外一款類似的脫口秀節目是《冬吳相對論》,長期聽下來,確實能學到很多常識性的東西,開闊自己的視野。希望羅胖子的這個節目能一直辦下去。
羅胖的一個觀點我比較認同,就是很多富人(「富人」的定義在這裡並不僅僅只物質層面)在獲取有用信息的效率上要比一般人高(節目里的台詞說:很多富人明明長了一雙眼睛,卻自己不讀書,而是雇那些讀書的人給自己聽)。這種高,不僅體現在獲取信息的速度上,重要的是質量上的保證。舉個例子,現在微博(尤其是新浪微博)上每天的信息量非常大,一旦關注了幾百個賬號以上,基本上很少有人能保證每一條都認真看。一方面是看不過來,時間沒那麼充裕(富人往往很懂得如何高效的利用時間),另一方面,有些微博對這類人來說沒有什麼「深度」價值,比如段子、雞湯文、心情碎碎念,以及各種各樣的吐槽。
記得有一個企業的老闆,就專門僱用這樣一個助理,讓助理每天專門到微博上搜集與企業相關的信息、行業信息、名人的經典評論等,然後整理出一份經過篩選的價值微博列表,列印出來。每天老闆坐車的路上,就會拿出這份清單看一遍,要不了幾十分鐘,就能全面掌握有價值的信息。並不需要每天自己親自大海撈針一樣去微博上搜集,那裡的信噪比太低,造成獲取有價值信息的成本較低,對信息源來說,發布成本越低的地方,價值信息的比例也越低。而羅胖就是扮演那個助理的角色,替我們搜集、過濾、篩選有趣、有料的信息。
關於有種,指的是羅胖的觀點。敢於提出自己的觀點,叫有種。儘管有些觀點會很牽強,但這也在告訴觀眾,海綿式的吸收知識或者大量的閱讀,只能保證你有良好的信息量基礎,但是並不能意味著思維能力上的提高。只有敢於獨立思考,運用演繹推理和歸納歸納等,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無論這樣的結論是否足夠客觀、正確),才能達到了鍛煉邏輯思維的目的了。因此,羅胖子的節目,也要帶著批判性思維的態度去看。也許老羅的觀點只是一方面,但是你還可以通過他的陳述,以及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結論。甚至可以把它寫下來,這種主動整合信息的效果要比被動聽一些道理的效果至少高50%。羅胖反覆強調過,他提供的僅僅是一種可能的思考方法,並通過這種思考方法得出一個自圓其說的結論,從而給觀眾一個新的啟示。
無論羅胖子最後說的對還是錯,事實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觀眾是否學會了獨立思考,而不是把這個節目僅僅當做娛樂節目看看就完了,或者僅僅是因為羅胖的長相、口音等問題而錯過了一次豐富常識的機會,那樣永遠也提高不了思維能力。訓練邏輯思維是一項艱苦而枯燥的過程,但是這樣的過程收益往往最為豐厚。


儘管有時候他引用一些書中的觀點與我自己的觀點想左,有時候會覺得有些涉及到經濟和社會方面的結論還有待商榷,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喜歡這檔節目,因為羅振宇在節目中引用一些觀點和論據的目的是分享,他並不期待這些理論完全光榮、偉大、正確,這個節目的目的也不是要說服所有聽眾都認同這些觀點,只是希望能引發我們對提及的問題進行更加多維、理性的思考。同時他引用的觀點都是能夠自圓其說的理論,新奇的同時,又不會讓聽眾覺得「三觀盡毀」,是一種思考的態度,而不是嘩眾取寵。
————————————————————————————————
U盤式生存方式挺有意思的。在內地可能感覺不明顯,我在深圳,覺得這種生活方式太重要了。只有自己不依附於組織,才能在組織里活得更好。自我增值也不僅僅是技能的提升,還需要依靠工作過程中獲得的資源和人脈。


目前排在最前面的答主 @zcw gaizhili 認為自己在鬱金香泡沫的問題上用周其仁先生的文章打了羅振宇的臉,一干評論者還表示還打得很開心~~~

我想到了這麼一個情境:

  • 小明在演講中說「有人說1+1=3。我們先假定這是正確的。來,拿蘋果做一下實驗……看到了吧,1+1=3是錯誤的,其實1+1=2!」
  • 小強對旁邊的人說:「小明居然說1+1=3。小明是個SB吧~~~~」
  • 旁人附和道:「小明SB~~小明SB~~」

我盡量不以惡意揣度他人的想法,我猜可能是該答主在收聽的時候走神了吧。

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在某些問題上是一個社科普及型的節目。【鬱金香泡沫】對於經濟學專業的人來說是個笑話,但是對於大眾來說,則是一個所謂的「常識」。這一期節目就是去顛覆大眾的錯誤認知。
大眾的錯誤認知在哪裡呢?有以下幾點:

  • 泡沫是指價格背離商品價值畸高。
  • 泡沫是投機的產物。
  • 泡沫對社會的經濟和人民的收入都有傷害。
  • 投機泡沫是有害的!

本期節目的邏輯很清晰,先假定【鬱金香發生過泡沫】是真實的,再根據找到的資料去推斷。最後羅胖得到這麼幾個結論:

  • 當時鬱金香球莖的價格沒有背離正常的收益。傳說中的天價不過是一些段子(有的是政府發行的小冊子捏造的)。一些其他被認為是「泡沫」的,價格也沒有沒有背離正常的收益。
  • 鬱金香球莖的先漲後跌(也就是所謂的「泡沫破裂」)沒有對荷蘭的經濟造成打擊。也沒有影響人民的收入。。一些其他被認為是「泡沫」的,也沒有對經濟的長遠產生不利影響。
  • 所謂的「投機泡沫」是正常的經濟現象,對經濟的影響是利大於弊。

再對比以下周先生的文章《以鬱金香的名義 : 周其仁 真實世界的經濟學》。你覺得兩者有本質的區別的嗎?只不過表述的方式不一樣的。

周:鬱金香的價格根本沒有背離價值,所以泡沫不存在,那些「泡沫是有害的」理論是無根之樹。

羅:假定【鬱金香泡沫存在】,那麼我們又發現以鬱金香為代表的各種泡沫,價格實際沒有背離價值,也沒有對經濟產生傷害。那麼【泡沫還是有害的嗎?】

以下是該答主的回答:


全信書不如無書,老羅說的話當然也不能全信,但開闊一下思路還是好的


我看羅輯思維之不爽

「想起孟德斯鳩的話:在一個專制主義國家,人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服從就行了。因此中國教育頂多只是為了培養一些『有用的』工具而已,從這個角度看,它是相當成功的。」

「我想

這一輩子能讓我真正敬佩的人

只有自我實現的人

這也許是與社會普遍價值觀相融合的自我實現

但更加難能可貴的

或許是那些抵住甚至是拋開社會普遍價值觀的壓力

去選擇自我實現的人」


從知乎上借用兩句話(關於教育的目的的討論),用來表示我對羅輯思維的價值的認同,以及對老羅的尊敬。「自由」「思想獨立"這兩個關鍵詞是羅輯思維一直強調的,羅輯思維也一直在傳遞著這樣的價值觀。媒體的價值在於傳遞信息,並承擔著一定的教育受眾的責任,羅輯思維作為一個互聯網媒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做的很好。


收聽用戶的爆炸式增長。朋友圈裡分享羅輯思維的內容和「互聯網思維」等老羅炒熱的概念的文章也越來越多,而且分享的人頗以為自己有些逼格。這現象初時挺令人驚喜,原來身邊還有這麼多「自由的」「思想獨立的」個體存在,看來體制的問題壓抑不了所有人格的健康成長。


後來事情的發展越發的不對勁。直到有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個向來還算敬重的朋友分享了個羅輯思維書單,狀態是」以後誰再送禮請送這個。」頓覺怒從中來,這人已無藥可救。「自由」的前提是去除依賴感,一個人連讀書都要依靠著別人推薦的書單,你還能來哪門子的「自由」?!


我並非要抨擊羅輯思維本身,也並非說你推出個書單或者別人參考這個書單就是有問題的。只是太多的人,在追求這所謂的「自由」的「組織」的時候已經失去了自由,卻完全沒有覺察。


再好的事物,一旦成了流行,一旦有了太多追隨者,問題一定會接連出現。羅輯思維也不例外,如果是第一次招募會員只是想折騰著玩玩,第二次招募大批會員我認為一定是失去了自我。「把一群思想獨立的、想法類似的人聚在一起,看看會發生什麼。」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扯淡的事。我不認為思想獨立的人會選擇大規模的群居,雖然溝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非要存在這麼一個「組織」類似的東西,一定會是對思維的桎梏。同樣的,一個真正尋求自由的人如果非要被稱為」自由主義者「,那他一定是會不爽的,因為被定義為任何「主義」的時候,他就已經失去了自由。


一個會寫作的天才,被約為專欄作家很容易成為天才的隕落的開端;一個思想上的天才,開始被狂熱化的追隨,也會成為迷失的開始。我最欽佩的精神導師是克里希那穆提,他明確的表示不應該有任何追隨者,因為依賴永遠是通向自由和空性的阻礙。


我寫此文,全是因為最初對羅輯思維的喜愛。但願它盡量少地在喝彩聲與追捧中迷失自我,但願不要因為每天都要憋出60秒而減少了真正的靈氣;但願那些羅輯思維的粉絲們,別忘了最初引起你們共鳴的,是那顆想要追尋「自由、獨立」的初心。

最近剛寫的。羅輯思維這個節目有可取的價值,自己沒有時間思考或讀書的話經常收聽一定是有收穫的;但問題就出在有些人對它的過度依賴而缺少了自己思考的能力。


成為任何事物的腦殘粉後果都是可怕的。


作為一個出版人,與羅輯思維團隊打過交道,與冬吳相對論進行過深度合作。說兩句:

我一直認為,理解這件事情,要放在一個宏大的社會背景之下去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社會分工越來越細。
讀書不再是主動地、孤獨地、系統地求索,慢慢地變成了被動地、群體性地、片斷地接收。

也就是說,羅輯思維承擔了類似於古代說書人的角色。
古代的說書人向目不識丁的下層大眾,傳播知識,描述日常經驗之外的世界。在現代,由於科技的發達和人類認知的進步,普通人(不進行深度閱讀的人)也就和古代目不識丁的人差不多。
羅胖這種現代說書人之所以獲得極大的成功,也在於此。

這並不稀奇,在近鄰日本,有不止一個「羅胖」在活躍,比如像勝間和代、神田昌典等人。曾經研究過日本的暢銷書,發現日本那些最暢銷的書並不具備引進中國的價值;因為它們的內容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拼盤。

憑心而論,羅輯思維的製作還是很認真的。羅胖不是一個人在讀書,背後是有一個團隊在找好書,串起內容,最後借羅胖之口說出來。財經領域的郎咸平也是這樣的。

所以,我的結論是,如果你不太愛主動讀書,那沒事看看羅輯思維,是極好的;如果你有一顆求知的心,一直堅持和享受閱讀,羅輯思維就可看可不看了。


《羅輯思維》
推薦指數: 更新:☆
內容:窄而深,提供各種新觀點,有一定含金量。
表達:稍有做作
總結:強烈推薦,新觀念帶來的碰撞可以讓人忍受講述的枯燥。
羅輯思維
------------------------
更新:感覺有些變味銅臭味漸濃
更新:已經很久沒看,感覺無趣 不成體系 201511

吳曉波《吳曉波頻道》 / 宋鴻兵《鴻觀》☆
內容:經濟,金融史領域, 專業,有料。
表達: 枯燥
總結:老腐朽時代結束,吳宋兩人都是精英年輕財經作家,七八年前分別憑《激蕩三十年》和《貨幣戰爭》被人們熟知,鴻觀目前爭議較多點擊量較大(尤其2014年),得益於《貨幣戰爭》在網上討論較多。對財經感興趣的人建議看看,要頂住乏味。個人傾向吳曉波。
鴻觀 2014
吳曉波頻道
--------------------------------
更新:宋鴻兵在網民中的口碑很差 201511

高曉松《曉說》《曉松奇談》
內容:跨領域知識結構(歷史|軍事|社會|文化),廣而厚 多而雜,真實客觀(相對)
表達:自然,有趣,講真話。
總結:
唯一一檔能讓普通人輕鬆的了解到真實、全畫幅、有血有肉的歷史和世界的脫口秀。
隨著民智的持續開啟,接近真相的歷史和觀點都會慢慢被大眾接受
曉說 第二季
曉松奇談

袁騰飛 ☆
內容:歷史。曾經課堂上火力全開尺度大,個人觀點鮮明,主觀色彩濃厚。
表達:京味幽默,接地氣
總結:袁算是第一個在互聯網上直批毛的名人。 以前的課堂視頻全在牆外了。
現在回體制內了,節目不是導遊就是評書,無趣了不少,初級歷史學痴可以看看。
右眼怎麼一年了還沒好
----------------------------------------------
更新:感覺中國近現代史只有高曉松的節目和袁騰飛的牆外視頻可以參考著看看。關鍵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沒說什麼。
更新:袁騰飛被網友稱為歷史發明家,除了態度不妥,是知識有重大錯誤,還是人們喜歡對不穩重的人萬人踩,還不確定 201511
直播間

TED
開放 前沿 可以了解到世界先進思想 趣味性不強
國內效仿者有《一席》 整體較先進,但目前民智水平有限,暗含的腐朽的東西也不少,
照目前中國這速度,前景看好
TED_新浪
TED_網易
更新:TEDx好像只是類似TED的粉絲線下聚會,不能混為一談 201511

冬吳相對論 吳伯凡:☆
生活經濟類,音頻廣播,適合開車聽。舒緩,細緻,在理
冬吳相對論

郎咸平《財經郎眼》 ☆
內容:財經類,尺度大,直言不諱,觀點鮮明,通俗易懂到有些空洞。
表達:暢快,有張力
總結:應該是唯一一個敢在電視上天天罵當前ZF的人,單沖這點可點贊。
財經郎眼

王尼瑪《暴走大事件》 / 唐唐《big笑工坊》
內容:娛樂類, 吐槽,段子,資訊碎片。
表達:高亢的嗓子 講段子 抖包袱
總結:90 00後最愛,
《暴走》人氣超高,段子一般,短片不錯,有時水平和萬萬一檔次。
至於唐唐,竟也有500萬人看,是四線高中生還是底層戰鬥屌你站出來
都是圖一樂呵,聽久了會發現索然無味毫無長進浪費時間
暴走大事件 第三季
唐唐【牛人】Big笑工坊

王自健《今晚80後脫口秀》 / 黃西 《是真的嗎》 ☆
內容:同上
表達:過時的幽默
總結:乖乖仔們才會笑吧,笑完再看開講啦
今晚80後脫口秀

老濕 ☆
內容:娛樂類,專業吐槽偏門爛電影。無價值。
表達:高語速,辭彙亂入,特有的幽默風格
總結,具有先進性的搞笑,也是《萬萬沒想到》能夠成功的因素之一。
老濕-視頻
更新:《萬萬》《報告》等水平在下降,還是我們在提高 201511

《奇葩說》
內容:一群表演欲強水平較低的年輕人分成兩派搞辯論會
表達:亂糟糟亂鬨哄,90後可以忍叔不能忍
總結:蔡康永的觀點細膩 到位 感性 在理,讓人印象深刻。矮大緊一貫的高水準,偶爾有些偏頗。馬東通過刻意的努力成功改善了網友對他正統刻板的印象,表現還不錯。
其他人忽略。
---------------------
更新:金星水平較低肚子里沒東西,觀念不腐朽,有時有些激進

更新
Russell peters
典型美式脫口秀
Russell Peters經典的脫口秀(模仿各種口音)
美國 惡搞中國人砍價

其他:
《頭腦風暴》基本代表了當今社會主流精英階層的水平,財經類。
《關愛八卦成長協會》婦女之寶
《時尚江湖》環球大嫂、小資必備 + 高逼格魯豫有約
《開講啦》學生黨專用雞湯(如同一席,偶爾也會有高質量演講)
《壹周立波秀》大媽擇菜看
《老梁故事匯》 同上 (老梁世界觀熱度較高,還沒看)
《鏘鏘三人行》老節目了,有時也會有很不錯的觀點,但整體讓人昏昏欲睡
。。。。。

更新:201511
《都嘟》沒什麼稀奇,感覺一般


更新:201512
《老沈一說》
抽著看了兩集,還可以,比較小眾(單集點擊量1萬-10W)
長得B哥陳奕迅范偉合體,談吐跟羅振宇差不多,有點無趣。別學羅刻意求深求新。

更新:201512
《歡樂喜劇人》搞笑話劇小品
不小心看了下,感覺國產小品進步神速。
喬杉修睿表演沒問題,劇本水平有限,單槍匹馬也干不過團隊。
賈琳比較開朗,天份一般,在新銳強力的對手面前顯得平庸落後。
高曉攀的就更落後了。
宋小寶將東北鄉土風發揮到極致,當了演員是他最幸運的事。
他跟沈騰的PK也是東北鄉土派和現代都市派之間的PK
沈騰膨脹 人不咋實在,但確實有才。不礙事,喬布斯人也不咋地。
正如以前所說,好的能打動人的東西會從80後開始慢慢多起來。
吳秀波主持的很好 有氣質
《賞金獵人2》 沈騰 ,《熱帶驚雷》沈騰 , 《我們》喬杉修睿,《碰瓷》宋小寶,《英雄救美》宋小寶,《人生自古誰無死》沈騰 ,《梨之園》高曉攀,《上海灘》小瀋陽 (抄襲韓國gag concert 《十年》),《打劫》宋小寶,《小偷在哪兒》沈騰

當年愛笑會議室經典
007 試戲 比武 西班牙女郎 植物人 機場接機 自行車風波 聰明人
留個念想 修大俠 拳皇97格鬥王 海底世界 談判專家 賭神 葫蘆娃楚國信使
結局

===========================================
[馬上榜單] 「最佳拌飯視頻獎」: 高曉松《曉說》《曉松奇談》

獲獎點評
-----------
資料翔實,很多出自親身經歷,視角相對廣闊,中立,不嚴謹不莫能兩可,有不準確有爭議的地方,但絲毫不影響它能幫人們重刷教科書的出廠ROM,重新展示一個更真實的歷史。


值得注意的是,當知識儲備足夠廣、足夠細,縮放自如,深情客觀,就容易開啟「上帝視角」俯瞰某一段歷史全貌。真實的人性驅動歷史車輪浩蕩前行,真實的歷史令人浩嘆感慨。


除了跨領域制霸,幽默自然的談吐也是《曉》得天獨厚的優勢,趣味性為吸引主流大眾創造了條件,騷年們遲早會發現段子惡搞無營養,人 還特么是要提高的。

--------------------------------------------------------------------------------------------------------------------
--------------------------------------------------------------------------------------------------------------------

更新:20151124
沒看過的人推薦比較有印象的幾期(先發最新,以前的慢慢補)
============================================================

曉松奇談 20151112 北洋拾遺:天價賠款收回之迷

那幾年中國沒有分裂沒被打散不容易
外蒙是怎麼出去的
五四運動是胡鬧?林長民煽動的
林長民(林徽因她爸)和徐志摩也搞對象
曹汝霖章宗祥和陸宗輿被揍的略冤?
西安事變怎麼回事
李鴻章 袁世凱還可以
近現代史就別看教科書了,孫中山,康有為等一大幫人得重新認識

高曉松去年被刪除的《朝鮮戰爭62年祭》(估計也快刪了)

金日成挑起朝鮮戰爭
康熙一臉麻子
本來準備打台灣的9兵團15萬人穿著福建薄單衣急速進入-30度北朝鮮
我軍全部屎尿必須拉在褲子里
我軍某場戰役15萬人打2萬人,減員9萬,其中5萬多凍死凍截肢
傷亡到30%仗就不能打了,得抬下去
麥克阿瑟提出用原子彈轟炸中國東北基地
我軍2.5W被俘,1.9W去台灣,6K回國,回來很慘
義大利軍隊逗比
斯大林反人類殺人狂魔

淞滬戰役完整版
擦了,全網被屏蔽了,前段時間還能看
誰有鏈接來一個

曉松奇談 20140929 南明悲歌(六)南明大結局

馬爾薩斯陷阱,盛世跟明君有沒有關係
科技革命
更大的視角

曉松奇談 20150821 黃金大劫案

不錯的小故事 真實

曉說 第一季:第十二期:歐洲杯硝煙再起 「陰謀論」說賭球黑幕

足球陰謀論

高曉松解讀林徽因秘史20130118

據說聽說某書說我都不信,林徽因和高曉松是鄰居
梁思成是真君子
林長民(林徽因她爸)和徐志摩也搞對象

PS
不是任何人的粉絲,只是看到好的東西習慣直接表達。
知乎貶高曉松的人是大多數,
但關於高曉松的糾錯貼中也沒看到什麼大問題
高曉松在《曉說》中講的哪些東西是錯誤的? - 常識
我懷疑大家是不是習慣了四平八穩嚴肅嚴謹,覺得嬉笑不正經都是胡編,
那我們是在懷疑態度,還是懷疑知識,
還是文人相輕
另外
你喜歡的女神,不僅每天像一張畫兒一樣在微笑著彈鋼琴,她也拉屎撒尿扣鼻涕


這篇分析羅輯思維的文章,角度很獨特


就我個人而言 我是羅胖腦殘粉
先貼一段視頻 這是10個月前 羅胖和優酷財經的同志在一起討論《邏輯思維》時的視頻
羅振宇策劃新節目-4
一共有五個片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來看看。
在這段視頻中,羅胖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邏輯思維這個節目的核心價值。
即是將視野放在十年的跨度中,如何來簡單的評價邏輯思維。
他自己在當時的給出的答案是,對於圖書觀點的梳理和解讀。
而在現在已經播出16期的情況下
邏輯思維目前的依舊遵循當時的一個初衷
而我認為其作為一個優秀的自媒體節目的理由如下:
1 羅振宇本人的才華,以及他對於自我營銷的深度理解
我訂閱了邏輯思維的維信,曾經在微信平台上問過羅老師為什麼在知乎有帳號卻從來不參與社區活 動,本來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結果卻得到了羅老師「因為平台太多,難以管理」的回答。我並不知道這是其本人的回復或是由團隊進行操作,但這樣的用戶體驗感是極佳的。另外如果你有心在新浪微博上搜索@羅振宇的微博,會發現大多數會得到本人的回復。這說明羅老師對於每一個用戶都進行了個性化的服務和有針對性的探索。
2 類讀書類節目的缺失和市場需求
知乎有一個話題是書籍推薦,回答頻次非常高,原因在於讀書是一件私人的並帶有個人品味和價值觀的事情,分享書籍會給人以分享價值觀的愉悅和尋求志同道合者的潛在需求。而在傳統電視領域有得大媽者得天下,收視率的壓力使得很多讀書節目不得不遠離黃金時間,多在半夜時分進行播放,《百家講壇》則屬於現象級的事件,受到多方資源的照顧。那麼回過頭來,在視頻時代,各大視頻網站主打的依舊是電視劇,電影,綜藝節目,但是《曉說》的成功給很多人看到了知識分享領域這塊巨大的藍海,中產階級的崛起,意味著其在各個領域對於質感的要求日漸提升,細分到電視節目,便有了《邏輯思維》《曉說》這樣知識分享類節目的市場需求。
3 專註於剖析事件內在的邏輯機理和抓取熱點事件的能力
在已經出品的16期節目中,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羅老師首先給你一個「錨」,即在對於傳統事物的不同觀點,進而對事物本身進行解構分析,引經據典,最後在邏輯上說服你,這樣的節目首先對主講人的要求極高,因為這一套邏輯必須有充分的理由支撐並經得起推敲,而對於觀賞者同樣要有一定要求,這就為未來的盈利模式找到了一個極有潛力的目標群體。而著16期的選題不用我多去評析,我自己是樂在其中,尤其是u盤化生存這一概念給了我很多深思。
在某種意義上說,「邏輯思維和知乎是知識分享領域的兩條發展路線」
期待他們都越來越好
--------------------------
4.21補充
在最新一期的羅輯思維和曉說中,都開始出現了合作的廣告商,並以內容表現者的身份存在,由此可見自媒體的脫口秀節目已經在積極探索自我盈利的方式了。
這是一件必然發生但需要無盡探索的道路。
有道雲筆記和羅輯思維的合作是平台間的合作,相對契合。
mini 和曉說的合作則讓我覺得突兀,有種夾生飯的感覺。
但向這樣在這條路上單槍匹配作戰的你們致敬
每一個商業模式的探索都是過往模式的顛覆,是對無知事物的挑戰
加油
琢磨著是不是要寫點書評 向老羅討點書看


不覺得很好,觀點的邏輯很牽強, 講故事來論證多半是冷知識或斷章取義的某些名人名句,這種脫離了原來語境的話語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解讀,表面上沒什麼問題,但實際上扭曲了當事人的觀點和立場.


2013.6.22我總結的《羅輯思維》(順便提到《曉說》):
高曉松、羅振宇這一類靠電視/視頻就光對著鏡頭說,頭一次見覺得講得真有道理,這些人自身學識真高,有意思。說到底就是把一個非常私人化的文化資本包裝到一個便捷文化產品里,賣法隨機賣點平易,其實就是讓那些懶惰的人拿個快餐式觀點,好撫平一點無知的焦慮,談的都是高於中國常識低於專業知識的經驗。

讀書是比較個人的事,所以二手觀點和二手邏輯針對的人群,我就不多啰嗦了。

但是我還是愛關注《羅輯思維》,有這麼幾個「不可複製」的原因:

羅胖形象討喜,那個眼神那個手勢,有種自然的萌感。
高討論度的話題切入點比較有趣,從歷史政治等解讀,能扯得起來(那些抱怨他不放乾貨的,如果要全乾貨你還不如直接去念書啦)。
很有平台意識,不管是互聯網平台還是微信平台,有新意,很親和。
有觀眾意識(不愧是資深媒體人),你不覺得他在中國這種媒體話語環境里,屬於最能打擦邊球,既安撫草民,又溫柔地威脅某群人的唯一一個有底線的刺頭嗎?我看出了他的處心積慮,看出他的說話之道和智慧之處,妙哉~ 目前有知名度的自媒體還沒有人在這一點超過羅胖吧。


羅胖的觀點如果放在美國來看的話算是名左實右,表面上贊成社會平等,其實還是篤信精英主義, 效率至上。

我一直拿羅胖和芮成鋼做對比,都是70後,都在央視,都是做財經節目,都是安徽人。羅胖節目裡面講過他退出央視是因為自己長得不及格只能做幕後,於是錢都給主持人賺去了。如此說來,羅胖的反面不就是芮成鋼么?所以羅胖表面上講應該平等,講應該依靠市場來給人才一個合理的估值,但那不是講給真正的屌絲聽的,而是講給他自己這種覺得被壓制了的「精英」聽的。

有人說羅胖沒什麼立場,邏輯不清晰,不過我覺得羅胖的節目還是有立場的。他的觀點雖然多數是靠搬運,不過還是能看出他個人的好惡。總體上他雖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說窮逼你就活該窮逼,但明顯能看出來他絕對不贊成有些拉美國家(也包括奧巴馬治下的美國)搞的「結果平等」,而是更
傾向於美國共和黨喜歡講的」機會平等「,窮人要通過努力來改變命運。當然這個傾向不是他一家獨有,中國人普遍講究「救急不救貧「,其實就是這種傳統智慧。

羅胖在政治歷史之外最喜歡講的就是互聯網和大數據。有網友說羅胖講到和技術有關的觀點的時候明顯外行,簡直聽不下去。不過我覺得他講大數據也是和他的立場有絕對關係。如果理想中的社會應該是」機會平等「,那麼機會在哪裡?羅胖認為當前的一個大機會就是互聯網和
」大數據「,有追求的年輕人都應該到裡面去淘金,擺脫窮逼的命運。

互聯網方面,羅胖始終提到一個觀點就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已經建設成熟
了,現在是他這種技術盲也能利用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淘金的時候了。相比之下,「大數據」的基礎設施還遠沒有成熟。矽谷的中國工程師們有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現在
「大數據」虛火很旺,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基礎設施還沒有搞好。比方說現在雖然有網路存儲、雲計算平台,但連個好用的基於雲端的繪圖和數據可視化工具都沒
有,很多創業公司都是在這種非常基本的任務上燒錢,而幾年下來可能連一套成熟可用的產品都沉澱不下來。所以如果羅胖去所謂的」大數據「
里衝浪,很快就會發現連船和碼頭都沒有,有多少水嗆多少水。


蠻好。推薦。
他的核心定位是「閱讀導遊」,能幫助我們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提高獲取知識的效率,很不錯啊。
看了2-3期。很有收穫。唯一不足是後期加字幕的編輯太騷,動不動就自作聰明加幾句調侃,但那些調侃都不在話題點上除了分散觀眾注意力沒有任何價值
羅胖不錯。製作團隊還需加油啊。
(以上回答僅針對2013年6月前節目情況)


首先表態我是個相信羅胖子的人,不是黑、不是路,原因如下。
1、羅胖子在六年前到我們公司做過一個下午講座。看到過真人所以知道他沒整容,真切。
2、也是在那天他講了一個國外的讀書節目,好的推薦,不好的直接扔垃圾桶。這是在羅輯思維出來1年前的事。這是個踐行的人。
3、羅胖子是個媒體人的印象在那時就紮根了,所以從沒當他是知識的引路人,他是個媒體人。
4、羅胖子一早供認自己是個代人讀書的人、供認有個團伙人,騙錢騙喝都是明碼標價,是個老實生意人。
就一個產品而言,羅輯思維被自己的節目剖析的很清楚,還在糾纏於有沒有專業知識或者專業知識對不對,那是妥妥的走錯了方向。如果這些小夥伴還是專業知識特別豐富的人,那可以肯定的說這些小夥伴,做產品或者做媒體此生無望了。
帶80後一代人的課堂都是聽課,吸收,習題,強化。以至於對說教天然好吸收,對於對錯有天然的執著,非零即一,分明。又經過多年愛國、愛黨、愛人民的偉大情操熏陶,有著強烈的救民於水火的熱情與使命感。那羅輯思維的受眾是否需要解救?簡單回答2個問題,1、受眾是否讀書2、受眾是否迷信。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趕緊,通知政府,當邪教取締吧。
羅輯思維不是一開始就是現在的狀態,就像是生物演化,一點點向前拱,摸著石頭過河,也有嗆口水的時候。每天一分鐘、每周一期視頻。形式不變,五臟六腑早已不是最初的那個東西。某一期的節目好壞,好比某人某日在家心血來潮多擼了兩次,因此否定這是個高尚的人,這樣做,顯然,不合適。
那我們該不該看羅輯思維?
答:隨便你,免費,不強制。各花入各眼。一期節目一篇文章做完了,就像小孩出生了,之後有多少觀眾讀書鮮花大便都是他的命數,不多你不少你。
那我們要不要信羅輯思維?
答:隨便你,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信真知得永生。任何腦殘粉都不得好死。


2016年12月22日,《羅輯思維》度過了他的四周歲生日。羅胖拖著病央的身體坐在攝影機前錄完了本年度在北京工作室的最後一期視頻節目,用三十分鐘的時間做了史上最具創意的一場招聘。看到最後,我沒有感動,而是對羅胖由衷生出一分敬佩。那種死磕的精神,那種真實的語言傳遞,不得不說,有些人的羽毛太鮮亮,就該他獲得應有的地位;有些人即使吃喝不愁,努力刻苦的程度還是遠超於普通人,這錢真的就該他們賺。

只是,不管是媒體也好,羅胖自己也好,圍繞的都是關於「羅輯思維」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投資模式進行報道,卻鮮有人提過甚至想過,羅輯思維號稱800萬粉絲,有多少是站在這個時代舞台上那些牛逼轟轟的人。那些平凡的大多數,應該思考,羅輯思維帶給我們普通工薪階層什麼影響?而羅胖的話,有哪些可以聽,哪些只需要聽聽就好?

1、知識正在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呈現
我們今天的人確實很難想像,一個對歷史感興趣人但又不從事與歷史有關工作的人,會在畢業工作以後去翻閱歷史書籍。歷史書籍可不像教科書上有插圖,有老師的講解;也不像電視劇電影裡面呈現的有關「兵臨城下」、「兔死狗烹」、」草木皆兵「那樣生動形象的場景,歷史書籍就是一堆枯燥的、刻板的文字。諸如《明朝的那些事》那樣好看的通俗讀物畢竟少之又少。

而羅胖卻將我們不願意去深挖的、細看的、琢磨的歷史事件,以一種輕鬆、愉快、通俗的口吻向我們傳遞。諸如明末袁崇煥,史書上寫被崇禎皇帝冤枉致死,但站在那個歷史格局上看,是否真的是那樣;諸如舊社會的杜月笙,電視劇里將其視為地痞流氓黑社會,但你又是否知道他的另外一面。
且不說羅胖說得對不對,準不準。每一期節目結束後總會引發人們去關注某個歷史事件,某個歷史人物,同時也會去關注及思考,他最後所提出的結論,以及站在我們今天的普通個體應該怎樣以史為鑒。

2、有些羅胖的提倡的心法,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
比如羅胖過去一直倡導的U盤化生存,事實上對於我們每一個身在職場上的人,都適用。但是請注意,這裡指的是他所提出的「U盤化生存」的心法,並不是真的讓每個人去當所謂「U盤」。心法是指用一種U盤化生存的模式實現在組織體內的自我增值。

比如《羅輯思維》視頻裡面多次涉及到一種觀念,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還存在有中間的灰色地帶。提起資本主義早期的剝削和榨取最後一滴剩餘價值,很多人都恨得咬牙切齒,但是物質的財富從何而來,商人們總是處在這樣的灰色地帶;再比如很多人提起創業者,總是一股莫名的崇拜和羨慕生出來,但在《羅輯思維》當中也多次提到,創業者的艱辛道路以及付出的代價,普通人一聽就會覺得毛骨悚然。(詳細見於《羅輯思維》第70期《發現你的太平洋》以及第130期《最難的創業》)

3、如果沒有《羅輯思維》,你會在畢業工作以後捧起一本書來讀嗎?
儘管羅胖也坦言自己就是一個商人,所做一切節目,所搞的一切社群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一個腦袋和思想上沾滿銅臭味的讀書人。然而在這樣一個浮躁的時代,這樣一個以「讀書無用論」盛行的時代,《羅輯思維》毫無疑問在成年人當中引領著一股讀書的風潮。

他在用視頻演講的方式告訴我們,讀書其實可以這樣讀,知識不僅僅是應試教育的一種產物,在這個時代,擁有知識反而可以是一種變現方式,更引領一種社會階層的分化,即高素質擁有知識存量和增量的社會精英(掌握這大多數的財富和資源),和僅僅取得初學歷證的暴發戶(俗稱土豪),以及即沒知識又沒財富的社會混混,同時也包括了大量的擁有一定知識的中產工薪階層。

在這個讀書功利化的時代,以功利化閱讀對抗其他功利化行為(諸如靠賭博、中彩票、走私發財致富等行為),不失為提高我們這一代人整體素質的一種好的方式。


然而不管我多麼痴迷《羅輯思維》的視頻節目,我都非常警惕,自己只是小城市裡面一個很普通的工薪階層。個體崛起、組織解體這樣的詞經常在《羅輯思維》的視頻和語音當中出現,公務員必大量裁員,大企業會被小公司玩死。然而幾年過去了,我們必須對一個公眾人物所倡導的觀點保留一點獨立判斷,就是哪些話,我們聽聽就好。

1、揚長避短,是一個商人售賣他產品的最有效途徑
羅胖所倡導的「個體崛起」的前提條件是,你個人的技術和實力需要足夠硬,還有你需要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對自己的一切行為負全責,包括承擔項目失敗的風險,包括承擔沒有收入的風險。

但是在《羅輯思維》的視頻和語音當中,經常把這個最重要的前提條件給抹掉。而作為一個單純的知識分子,是會告訴你當中利弊的。這也致使很多頭腦發熱的人在聽了羅輯思維的觀點後,貿然辭職,沒先試下水有多深就下海游泳,結果可想而知。

再者,哪怕你真有一技之長,如果市場並不需要大規模產出你這種技能,你也會英雄無用武之地。就如同前幾年的綜藝節目《中國達人秀》,那是真正的高手在民間,然而,他們引以為豪的技能,也僅僅只能在綜藝節目上露一手而已,真正能夠靠技能獲得持續性變現的人,還是鳳毛麟角。

2、經驗真的可以拿來主義
但是「得到APP」的火熱和各個牛人入駐開設專欄的現象,也是從本質上折射出這個時代的浮躁。

首先,每個人的知識存量和社會閱歷都不盡相同。對於知識存量足夠多的人來說,閱讀一本精簡版的書能夠獲得他想要的知識和觀點,甚至牛人自己就能夠將書精簡化,但是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沒有知識存量做底座,去閱讀一本通過別人修改過的,簡單化的書籍,只會越看越迷茫。這樣的讀書會讓人產生一種幻覺,感覺讀的書越來越多,浪費的時間也浪費得差不多,可是腦子怎麼就沒有靈活起來。

再有就是牛人的經驗分享,這就好像在看唐駿的《我的成功可以複製》一樣,同樣源自於你和牛人之間缺少的絕不僅僅是知識水平、技能水平的問題,還有環境、運氣、資源等等客觀因素,但卻會使人產生假象:我也可以。然後便是無心專註本職工作,最後此岸望彼岸,兩頭不到岸。

3、碎片化知識真的適合我們?
這個時代人群最多的一個種族,不叫90後,也不叫吃貨一族遊戲一族,而是焦慮族和強迫族。羅胖自己也宣稱這是個碎片化學習的時代,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閱讀那麼多。

然而,碎片化的時間真的能夠學習,學習碎片化的知識真的有用?如果一個人總想擠占自己所有的時間去學更多的知識,那隻能證明這個人貪心太重,心太浮躁。哪怕給他塞再多的知識,他吸收到的也只能是信息。大家都知道,信息不值錢的,網上到處是。

而一個人知識水平的提高和職業技能的養成,絕不僅僅是閱讀幾篇微信文章,或者訂閱個專欄就能夠實現的。系統化的學習和持續性的反覆打磨,才能鍛造一種知識體系,修鍊一種職業技能,這些牛人們都曾經經歷過,包括他羅胖。等到知識體系打磨完成之後,碎片化學習才真正派的上用場。

然而不管怎樣,我還是喜歡《羅輯思維》,喜歡羅胖這個個體,或許真因為他的真實,他的死磕。
那些時不時黑羅胖的人,要麼是搞個人崇拜到極端的人,要麼是壓根不關注這個人然後只看到零星細節就妄自評論的人。搞個人崇拜到極端,就有點像今天的追星族,你羅胖必須永遠得是好的,永遠得是美的,你稍微一不正確,評價就像從天堂到地獄一樣,羅胖完全可以被打入冷宮。而壓根不關注亂評論的人,我想說一句,你們關掉,不看就行。

而我希望,《羅輯思維》能夠越辦越好,或許在某一天,可以弄出一個問答式的脫口秀表演,而不是羅胖一直在唱獨角戲;也或許可以讓節目更加平民化,讓一些社會底層的人上到節目當中,比如快遞員、客服、司機等等,讓他們去分享他們的職業經歷和他們的行業視角。
也許什麼都不用改,就這樣挺好。


他們說的不一定對,也有有選擇地陳述論據的習慣。但是很有啟發意義。我最喜歡的自媒體節目。


推薦閱讀:

TAG:優酷 | 自媒體 | 羅輯思維(網路節目) | 羅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