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的鍍金時代、進步時代對當代中國有什麼借鑒的價值?

「鍍金時代」處於南北戰爭和進步時代之間,時間上大概是從1877年到1893年。這是美國的財富突飛猛進的時期。這段時間中,數百萬的移民從歐洲來到了美國,同時大量的重工業,包括鐵路,工廠,採礦,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大部分的財富都聚集到了美國的北部和西部。而南部,作為南北戰爭的戰敗方,在經濟上始終低迷,越來越依賴於棉花和煙草的種植,而且這兩種作物始終保持著較低的價格。這個時期對美國南部的黑人來說是最糟糕的時期,他們仍被剝奪政治權利和選舉權。此外,美國政治在這個時期之中也有了很大的階段性進步。
進步時代是指在1890年代至1920年代美國社會活動和改革繁榮的一個時期。其中一項重要目標是對政府的凈化,消除腐敗和打擊政治寡頭。與此同時,女權運動興起,女性開始獲得投票權。

我主要指的是鍍金時代的財富積累和進步時代的社會責任。重點在進步時代,中國能進入這樣一個進步時代嗎?政府和企業能走到多遠?


謝邀。

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這裡隨便說幾個。每個都可以長篇大論的,所以我只說它們為什麼可以借鑒,怎麼借鑒,如何借鑒,就算了。(是不是處在這個時代,看你怎麼看了,也略去不表)

比如現在很火的「褚橙」吧,褚時健說要比掉新奇士(sunkist)。這 Sunkist,就是在進步主義時代誕生的品牌。

說品牌,是因為,品牌和營銷的概念,就是在鍍金時代出現,進步主義時代完善,一戰時成熟,戰後突飛猛進,是美式市場經濟的核心。

水果這種是典型的同質型產品,看上去都差不多,一但供大於求,需要的,就是營銷。Sunkist 當年的營銷,就是一等一的棒。

比如,把每個橙子用紙巾包起來,就是 Sunkist 的發明。Sunkist 為了讓這橙子看著上檔次,紙巾都是有 Sunkist 封印的。再比如,Sunkist 的營銷,是基於對消費者的全面細緻的量化調查上的。它的數據表明,每年美國人花 97 億美元在食物上,而女性花掉了其中的 71%,另一方面,佔全國人口 59% 的人,花掉了其 70%。和當時很多商家一樣,Sunkist 第一次把營銷變成了一門科學。

再比如,房地產稅,是這個時期獨立出來,成為一個被普便接受的稅種。

我想對於中國人來說,房地產稅是一個有點不好理解的稅種。如果說房子和土地是我的私有財產,憑什麼要抽我的稅,而且每年抽一次,而且,還隨著土地的升值可能增加。我買了汽車要每年交稅么(有例外,比如在亞利桑那州,是要每年交的),計算機要每年交稅么?為什麼不是每年對土地上的獲利抽稅?像股票一樣只在賣出時對收益收稅,在派息時收稅?

這背後,是兩種最核心的關於私有財產的理念在對抗,一個是 John Locke 的私有財產是上帝賦與的,不可剝奪的 ownership;一個是 Jeremy Bentham 的財產不過是政府同意保護的一種權利,政府授與你的 entitlement。

最後,我們知道,更符合經濟規律的 Jeremy Bentham 勝出。你可以成為一塊土地的 owner,但這不等於在這土地上你就可以為所欲為。每一個在美國買房的人都知道,證明你擁有這房子的那張紙,叫 title,是政府 entitle 你的。(專業術語是:絕對的土地擁有,叫 allodial title,只有一個,是國家;而普通人,所能擁有的土地形式,叫 fee simple)

你可以在市場上,對土地的權利進行買賣,創造價值。房地產稅,就是逼著你,以市場的觀念去看你的那塊土地:不創造相應的價值,就不划算,這土地就不屬於你。

房地產稅,也是美式資本主義的基石,它徹底切斷了土地和舊時代,封建社會的那點聯繫,讓土地成為了商品,而不是地位的像征。

再比如,遺產稅,也是在這期間誕生的。

遺產稅也是個很難理解的概念。比如,當年的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曾說過,如果政府只能收一種稅,那就收遺產稅。卡內基有多富?他賣掉自己的鋼鐵公司時,JP 摩根給他寫了支票,說「 恭喜,您現在是世界首富了。」 當然,有點誇張,因為洛克菲勒更富,他的私人財產,至少有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 3% 。

要理解遺產稅的出現,必須意識到,在 1914 年遺產稅出現時,美國已經完成了史上最大的一次私有財產社會化的過程。卡內基和洛克菲勒,都把自己的主要財產轉入了基金會。從 1860 年開始,美國的富人經過長期的戰鬥,終於在世紀之交打破了法律對傳統基金會的解釋,建立起了「為了人類福祉」的開放式的基金會。

遺產稅出現的前提,是美國為這些富人提供了自己選擇如何花掉自己的錢的方法。基金會的錢可以避稅,但每年要花出去 5% 在社會公益事業上(剩下的錢可以投資,但要交稅)。以基金會為核心的慈善組織的出現,對二十世紀美國政治體系的影響不可估量。只要聽聽這些著名的慈善事業家族的名字就知道了:羅斯福家族,梅隆家族,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

基金會,也成了極具美國政治特質的理念。最典型的例子,是英國政府拒絕給洛克菲勒基金會在英國的機構享受免稅的優待,因為「為了人類福祉」在英國不是被認可的慈善目的。

然後,你還可以交叉著看,比如土地稅和大農業的關係,農業和基金會這樣的利益團體是如何遊說的。等等。

大約就這麼多吧。時間有限,只是為了說明,有很多東西的出現,都有自己的意義,也對我們會有借鑒意義。一時看不懂,就不明覺厲吧。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物管理學院專門做了這個專題,出了幾本書,發了一些論文,歡迎關注,體主可上谷歌搜關鍵詞先看一下。


中國不是處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的前提是創業人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位。而中國現在的創業很多都在「剽竊」美國公司曾今走過的路。成功有點來自於誰抄的快,抄的好。所以市場和影響估計也只能局限於中國,不會獨霸世界。雖然會產生大亨和富翁,但是不會在全人類史上最富的人單上榜上有名。例如Carnegie和,Rockefeller。還有中國是受外界和前車之鑒影響的,不是美國當初單槍匹馬挑戰新世界的感覺。再者這個時期美國還是處於小政府狀態,逐漸向大政府過度。這樣經濟基本是純market經濟,沒有政府這塊絆腳石。中國的政治環境似乎就是大政府。
由於政治經濟環境的不同,可以借鑒的其實不多。在美國這套好用,到了中國就是做夢。由於這時候美國貧富懸殊巨大,美國政府開始削富。但這個似乎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一時半會兒達不到。美國開始環境保護,不要因為發展而破壞了生態。到了中國似乎廢話。美國開始出現union來抵抗大公司隨意欺壓貧窮的苦力工。這東西出現在中國的幾率也不高。如果出現了,會大力改善民工和下層勞動體力的社會地位和工資保障。


進入這兩個美國特色資本主義時代的前提條件起碼有,公權的限制和民權的擴張,中國能借鑒的從實用主義上來說沒多少價值,但應該認識到美國走過的這半個多世紀是新興國家變成成熟國家的必經之路,有些河不是摸著石頭就能過的,反之本看不出是路但多少前人走過,就成了路。


推薦閱讀:

如果不存在美國,二戰時日本會擊垮中國嗎?
美國孩子是何時且如何發現聖誕老人是假的?
有哪些在迪士尼樂園扮演動畫角色的工作規定?
為何大學生聯賽(NCAA為例)在美國關注度這麼高?
目前中國程序員和美國程序員的差距在哪裡?

TAG:美國 | 經濟 | 中國 | 美國歷史 | 當代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