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動畫作品中的「美少女動物園」現象,和其對應的「難民收容所」?
這類主芳文和一訊社百合姬改編作品已經成為每季新番的常客。就算最終話完結後,也能立刻投入到下一部,形成看似良性的循環,當然個人認為頂點還是向陽就是。而現在不少原創番也搭上了這風潮,如殘疾部,LoveLive,天體的秩序等。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難民とは (ナンミンとは) [単語記事]
美少女動物園とは (ビショウジョドウブツエンとは) [単語記事]
------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 認真「宅」起來,歡迎關注討論。
.
「美少女動物園」形式的成立,是動畫片這個形式的一種升格。
就像實拍電視節目有偶像劇、選秀節目、紀錄片等各種不同的類型一樣,電視動畫開始能夠滿足觀眾對於某種特定事物——而不是故事——的追求。書籍不光有故事書,也有寫真集;離家外出,不光可以去歌劇院,也能逛動物園。動畫也不光有故事片,也有了美少女動物園。(註:動畫紀錄片也是有的,可以關注 NHK 的《生命大躍進》)
動畫從根本上就只是一種映像表現方式,但是「動畫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公眾視野中,它都被限定在「故事片」這一個範圍內,成為了一種「故事表現方式」。當動畫片再次從「故事表現」中脫離,讓故事僅僅成為了其中一個分支,而不再是其全部,動畫片的層次就完成了一個升格。
一些觀眾對於「美少女動物園」存在抵觸情緒,甚至於「美少女動物園」這一個說法本身就是帶有貶義的。這是一種「唯故事主義」偏見,認為動畫片就應該只有故事片,對於「美少女動物園」持有否定的態度,這無益於後面的探討。因此,有了我上述的最基本的認識,談論「美少女動物園」才是有意義的。
1. 動物園——其實應該是馬戲團
「美少女動物園」是一個很巧妙的類比,但已經跟不上時代。這一類的節目當中,美少女就等於是被圈養的動物,讓觀眾進行觀賞。在其以動畫片 的形式出現之前,各種寫真雜誌、電視上的選美節目、成人色情影片,都可以視為「美少女動物園」的一種。這些媒體往往被視為有著「物化女性」的原罪,確實是那麼回事。
然而,這並不是「動物園」,起碼不是現代化的「動物園」。
所謂的動物園,是一種把動物限定在一定範圍內,讓遊客觀賞的設施。傳統的動物園動物都是關在籠子里的,這是理念、技術和經濟條件的限制。現代的動物園中, 已經給予了動物更大的空間、更接近其生活地域的環境。在一些野生動物園中或者森林公園中,甚至有了大片的野外區域,讓動物生活其中,參觀者坐在設有保護設施的車中進行遊覽。因此你會發現,「美少女動物園」的稱呼其實已經不準確。現代化的動物園傾向於展示動物的原生態,希望參觀者了解動物的真實面貌。而「美少女動物園」並不是這樣的,它接近於舊時代「動物園」,它要展示的是「觀眾期望的美少女」,是被關在籠子里,擺出各種撩人姿態的美少女,沒有人關心美少女的真正的原生態。
讓動物依照觀眾的期待進行表現,這其實是一個「馬戲團」,而不是「動物園」。但是為了方便,我依然會沿用「美少女動物園」這一提法,只是大家應該明白,我們在說的,是一個馬戲團,而不是動物園。
2. 美少女——我們可以有怎樣的動物
動畫片形式的「美少女動物園」與上述實拍形式的區別就在於,動畫是具有「創造性」的。這裡的「創造性」並不是「創新」的意思,而是說,動畫的表現 是需要從無到有「創造」出來的。它不像實拍作品,有已經存在的「人」(請注意,「化妝」「攝影技巧」「後期處理」等都是有「有」的基礎上進行的創作,並不同於從無到有的「創造」)。動畫片中的所有事物、所有細節,都是由創作者們從無到有創造出來的。
這就為動畫片形式(實際上也包括了漫畫、輕小說、遊戲媒體,不展開贅述)的美少女動物園帶來了兩個特質:
2.1 獵奇性
(請注意,這裡說的是「獵奇」並非「血腥、殘酷、驚悚」的意思,而是原本的「搜尋奇異特殊的事物」的意思。)
在動畫中,角色的設置都是標籤化的,可分解為萌要素的。這是因為觀眾的獵奇需求。
去看動物,比如看獅子,我們不關心它們怎麼睡覺、怎麼拉屎;我們關心它們怎麼捕獵、怎麼廝殺,怎樣一口咬上羚羊的脖子鉗斷脊柱。
對於美少女也是一樣的,觀眾對於美少女展現出來的部分具有特定的期待,最起碼的,她們得是美少女對吧?有的角色就應該獃獃的看起來智商達不到正常水平,有的角色就不應該有腋毛有陰毛,有的角色是不會拉屎的,有的角色動不動就會泄一地。這些都是觀眾對於角色的期望,而其他的東西,就是不必要的存在。
而這種極致破碎的、標籤化的角色,只有在動畫中才能創造出來,才能最純粹的、最直接的滿足觀眾的獵奇癖好。
2.2 技術性
正如我上面提到的,美少女動物園中的動物都是必須由創作者創造出來的,這個過程,就是「技術」發揮的空間。
大家都聽說過「要一匹更快的馬」的故事,這個故事大致上就是說美國汽車大亨福特先生在詢問客戶需求,客戶表示「需要一匹更快的馬」,這樣他就能「更快到達目的地」。這個故事想要說明的是,客戶是傻逼,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他們只會在現有的解決方面上面糾結。
美少女動物園也是一樣的。宅男都是傻逼,他們知道自己要美少女,但是他們沒有辦法把這個美少女具體化。他們只有一些標籤,比如傲嬌、妹妹、金髮、大胸。
如果說福特用標準化把汽車真正帶給了千家萬戶,日本動畫萌屬性的標準化也讓萌動畫鋪天蓋地。但正如馬跑的速度是有極限的,現有的萌屬性也到極限了。
這個時候,京阿尼重新發明了萌。
好吧,其實並沒有,還未到這個程度,我只是想用一用這個梗(看不懂的請 Google 「蘋果 重新發明」)。
畫面的設計、看似不經意的小動作、刻意放大的細節,動畫的創作上有大量的方式通過非故事的形式豐富角色的內涵,讓這個角色更豐滿,讓觀眾更容易投入感情。這可以視為角色本身的標籤化——並不是角色分解為各種標籤,而是角色本身成為了一種標籤——正如「馬」成為了一種標籤一樣。
這就造就了角色本身的獨創性,不再是扁平的臉譜,更有活生生的感覺。如果做到這點,就能夠從技術性的工業品升級為藝術。
動畫中「美少女動物園」的兩個特質,就為觀眾帶來了其他媒體中難以接觸到的美少女——她們高度特化,純粹而充滿力量,只為滿足觀眾的需求而存在。
3. 日常系——進園有什麼看
七夕之夜,你看牛郎織女遠在鵲橋上面交合,雖然唯美動人,但卻遠沒有從牆壁洞上偷看鄰家小妹自慰那樣刺激。拋開偷窺癖帶來的滿足感加成,觸手可及、近在咫尺的感覺功不可沒。那麼最高境界是什麼?你就在鵲橋邊上看牛郎織女啪啪啪。
所以日常系就成為了最適合展示美少女的舞台。很多人覺得日常系作品平淡、無聊,缺乏刺激感,這在最開始就搞錯了。日常系的舞台,其實就如馬戲團中的檯子,是用來展現各種動物的。比如美少女的睡臉,稍稍顫動的睫毛、有著不自然光澤像等待親吻一樣微張的小嘴、透著點點肉色的可愛睡衣隨著呼吸帶著弧度的輪廓若隱若現。這些角色的刻畫、細節的展現,配合上日常的光景,就能給人一種「就在你身邊」的親近感。
日常系不同的場景轉換,既像動物園不同的園區設計,也如馬戲團不同環節的表演。在不同的場景的,展現的是美少女不同部分的特徵。這種時候,去關注她們做什麼是沒有意義的,重點根本錯了,而是要去關注她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是怎麼樣的。一個簡單的例子是,真空穿著寬鬆籃球衣的美少女投籃的時候,一個正常人不應該去看球進了沒有,而是要盯著側乳看。
這種觀看方式也為日常系動畫的製作帶來了兩個極大的障礙,而這種障礙的克服自然也是看點之一:
3.1 美少女的展示
這實際上是 2.2 內容的延續。對於從無到有的創作,如果我們只是有了一個美少女,那僅僅是和其他實拍的媒體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若這個美少女沒有辦法正確展現到觀眾眼前,就是沒有意義的——如同馬戲團買了頭老虎卻沒有拿出來溜溜一樣。
作為觀眾,評價標準是很簡單的,這個場景我硬了嗎?我有衝動要跳進屏幕和美少女 ○○×× 嗎?如何沒有,那麼這個場景就沒有達到預期。
而作為創作者,就沒有這麼簡單。挑動觀眾的神經是很困難的,越是擼得多的觀眾,閾值就越高,畫面中的一點點瑕疵就能變成軟下來的理由。一個遺憾的事實是,並非每個人都是天才,並非每個女優都是女神,並非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
3.2 行程的安排
中國有句老話: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這句話內涵十分豐富,在這裡也無法一一展開,我這裡只提及一點,就是「新鮮感」的重要性。老婆厭了,就去找小妾,小妾厭了,就尋花問柳,踏遍煙花之地而不得的,就更能讓你心中瘙癢難耐——你得到了,反而就覺得沒意思了。
遊客進動物園,雖然通常會有目標動物,比如企鵝、大熊貓。但是,遊客光看大熊貓也不可能看一天。所以如何規划動物園中動物區域的布局,如何引導遊客的路線,如何設置休息區,統統都是有講究,有學問的。而馬戲團表演馬戲,就算團長知道大家都是沖著火箭飛人來的,也不可能一上來就火箭飛人,一晚上飛幾十次,這樣馬上大家就看膩了。什麼表演先上,怎樣鋪墊,怎樣預熱,都是有考究的。看成人影片都得有前戲不是?
所以來到日常系動畫,儘管沒有通常認為的「故事性」,不嚴格要求全篇的起承轉合,但是不同場景的設置也相當重要,當然也有一定的邏輯順序。比如從早上開始,家裡起床、出門、一同上學、到達學校、和同學打招呼、上課、下課、社團活動 / 去哪裡玩 / 回家,晚上的活動,睡覺。整一個流程下來,什麼場景要用來展現角色,什麼場景是中間過度,不同展現場景的長度、強度如何,都是要好好考量,好好設計的。這就是通常說的「節奏」。節奏能不能把握好,就是最體現日常系動畫導演功力的地方,一做不好,就會覺得沉悶和無聊;而不知不覺半小時就過去了,感覺什麼都沒有發生,就是日常過頭;不知不覺過了半小時,但你還能回憶起角色的可愛,這才叫成功。
4. 避難所——畢竟還是喜歡看動物
孔子有雲,食色性也。人始終是喜歡看美少女的。
一個人可能厭倦了某些美少女,但是並不是厭倦了「美少女」這個整體。正如你厭倦了和老婆的傳教士體位,不代表你不喜歡老漢推車、觀音坐蓮。就算你厭倦了你的老婆,還有小妾,還有失足婦女。
然而,有一句教科書名言是這樣說的,你可以騙一個人一輩子,也可以騙所有人一陣子,但不可能騙所有人一輩子。這在技術上和建動物園是一樣的,你能建一個滿足一個所有需求的動物園,也能建一個滿足所有人一個需求的動物園,但沒法建一個滿足所有人所有需求的動物園。
這就是難民收容所,也就是避難所存在的原因。
需求是存在的,那麼就會有來滿足這種需求人。他們也建了自己的動物園,吸引遊客來看。而原本經營老動物園的人,偶爾也會升級一下自己的動物園,搶點回頭客的同時,也吸引點新客源。謝邀。來摸個魚,受萬億魔壞神影響,最近萌豚力直線下降。
該說的大Z都說了。
不過你們啊,上台拿衣服。
喝茶萌豚難民片,最興盛的是人設至上論,簡單來說就是人設好就能賣好,這個無論過去和現在都十分興盛,其實這只是表象,難民片在一部一部都在進步,只是一般人察覺不到。
《搖曳百合》第二季一發開創萌演技作畫時代,這點除了在動工延續之外(《GJ部》,《未確認進行式》),還被Kinema Citrus發展延續(《yuyu式》),Kinema分社3Hz因為人脈高度重合也基本是一個套路,其他包括《向山進發》也算是這個類型。
《請問您今天要來點兔子嗎?》則是開啟了融合實拍系萌系動畫時代,捨棄漫畫式表現方式,否定掉了萌片就該摒棄真實的傳統式觀念,真實性的表現方式更加凸顯出非現實的萌系要素,不得不承認《請問您今天要來點兔子嗎?》是劃時代的作品(下面這個拉臉就是體現之一,一般動畫都會把臉做成凸型,而這裡只是把嘴巴的畫長了,非常寫實,卻非常可愛)。這點和同代《黃金拼圖》是走完全相反的兩個路子,《黃金拼圖》在第二季因為如此本身的硬傷也更加暴露,單一重複的演出方法更加讓觀眾感覺疲勞。
10月《請問您今天要來點兔子嗎?》開始由Kinema和白狐共同製作,質量可以期待。
《悠哉日常大王》,《向山進發》(某些集數)則是同時展示自然風景的同時兼顧賣萌的構成,《悠哉日常大王》同時側重鄉下生活的表現,讓對萌不是非常感冒的觀眾也能有看點,這應該也是川面監督一開始就定下的基調。
《向山進發》第二季則是集大成之作,不同集數表現方式各有不同,相當集數的一人原畫回。
和田高明回走的就是《悠哉日常大王》路線,江畑諒真回走的就是演技路線。
但是在對比《悠哉日常大王》第一二季,薄弱的劇本撐不起重複的劇情。這裡也體現出了,萌豚難民片本身最大問題:腳本。
這類原作基本都是四格漫畫,又非常考驗對劇本的重構性。
所謂「動物園」,是以「觀賞性」而非「代入性」為目的的設施。這種只要觀賞不要代入的「距離感」,並不是表現方式的附加品,而是追求本身。我們不斷地創造新標籤的過程,不就是在對現實進行著刪節、抽象、提煉和再構成嗎?
影視作品應當模仿、還原現實的觀念是過時的,動畫不應有還原現實的義務。對於動畫來說,所有的具體呈現,在理想情況下只忠於創作者內心的期待,這提供給我們一條通往理念世界的新通路。這也正是動畫這一表現形式的最大優勢所在。「美少女動物園」恰恰發揚了動畫的這一特性,它不幫助你認識世界,不會接連不斷的拋出問題,而是帶著你尋找答案,不教會你如何走路,而是直接試圖描繪目標。覺得「美少女動物園」缺乏哲學思考?恰恰相反,這一現象本身便是一種哲學實踐——「什麼是萌」「什麼是美」「什麼是意義」,這才是「美少女動物園」面對的問題。
這是一場新時代的造神運動,畢竟偶像一詞本就是指廟堂上的彩繪金身,我們在「動物園」外仰望idol,與古人對泥塑木雕的頂禮膜拜,是同源的。對這種「距離感」——或者說,「超越性」——的追尋,一直是人類的核心需求。
「美少女動物園」動畫所尋求的,是對於「所求為何」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古典的掙扎和現代的彷徨之後的終點,是所有故事性盡頭的應許之所。
沒錯,我就是來洗地的。利益相關:萌豚。
我看到「美少女動物園」的第一反應是……
(捂臉)
這個才是正宗的美少女動物園:
動畫說到底就是一種娛樂產業。
本著怎麼娛樂怎麼來的原則,「美少女動物園」這種架構可以說是業界發展,市場細化的必然結果。
請不要在日常中插播劇情,謝謝。
你們不要成天想弄個大新聞,把動畫產業批判一番。
阿虛曾經說過:在虛擬故事中尋求真實感的人腦子一定有問題。
這句話是最吼的。
ps:
關於男女平等的話題多說一句:君不見歌之王子殿下,水泳部之類的廢基番嗎?
或許在外人看來,日常系動畫千篇一律,但在萌豚看來,總有些推陳出新的地方。
這跟「白人覺得黑人全長一個樣」是相同的道理。
蟹妖。
最高贊答主已經說得非常詳細了。這本來就不是有什麼對錯高下之分的事情,產業發展,市場細分,迎合觀眾,定位不同的人群有什麼問題,很正常的事。
況且本來也就是動畫類型的一種,不要搞得很特殊很獵奇,或者就要弄出點優越感來。有後宮有搞基當然也會有百合,有各種熱血主角、裝逼男二、超能力者、二逼大叔、睿智長者......當然也會有各類不同萌屬性的美少女。也不是只有百合向作品才有美少女,其他作品照樣有啊。
芳文一訊社賣百合,京都也不遑多讓么。別說什麼《京吹》,去看看《冰菓》的ED,一個正兒八經有男主的校園推理番,倆妹子在床上滾來滾去,堪稱教科書一般的作畫和運鏡,把宅男們撩得飛起。真要說純粹賣百合賣美少女概念的,《櫻trick》這種上來直接就接吻甩給你看的,才更符合所謂「美少女動物園」的定義,而這種番真的並不多也不是很火。
至於題主舉例的那些,《悠哉日常大王》對鄉下生活的展現很棒啊,它首先明明是個描述生活的日常番。像《男子高中生的日常》那種,女性角色都沒幾個有臉的,一群男生整天互撩搞基,觀眾也是把它當成校園搞笑吐槽番啊,因為本來這才是主題。今年的《粗點心戰爭》有男有女情節畫面還夠污,然並卵,你能說它是一部戀愛番?賣了什麼cp美少女嗎?就是個講幾個小孩在鄉下每天吃零食的故事而已。日常本身就是一種類型,不是說日常番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它就一定是要靠販賣角色設定。
LL就更不是了,主題明明是描述夢想的勵志偶像番,CP火是因為作品火角色火,另外適當的百合營業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動畫正片里從頭到尾都是講唱歌的故事,賣百合可沒有喧賓奪主。至於角色大火的原因還因為它是個綜合的企劃,其他媒介的作品和三次元形象的互相塑造影響才成就了這樣的結果。單純從動畫本身來看,角色設定都是很模式化很傳統的。
此外再比如《魔法少女小圓》這種,同樣是角色和CP都很火人氣爆棚的作品。老虛都直說了曉美焰對圓神那就是赤裸裸的愛啊。那又如何?這部作品取得的驚人商業和藝術成就明顯是因為其本身出色和極具話題性的主題設定和故事情節。卡通畫風五短身材的小圓臉很美少女嗎?學姐個CP都沒有,出場三集就掉頭的人還能拿萌王。紅藍這對CP雖然很受追捧,但是如果嚴格從作品主線本身來看,恰恰最莫名其妙而不和諧的。觀眾不是傻子,不同人會有不同的喜好,如果本身質量夠精良那就肯定會受到廣泛地追捧。不要總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品味獨特,然後其他人好像就都是萌豚廢宅一樣嘛。
所以說如何評價這種現象,我覺得就三個字,很正常。現實就是如此,有賣燃的賣催淚的就有賣萌的,而賣萌的也並沒有就泛濫成災到影響其他題材了,何況動畫受眾的主體本來就是宅男,人家喜歡看,市場需要,為什麼不能有?最重要的是,正如其他答主所說,現在的趨勢不是這類作品變得泛濫,而是變得更精良了。製作更好,劃分更細,定位更明確。你想看純粹的美少女賣萌有東西看,你想看少女當偶像開坦克打麻將也都有,甚至你想看軍艦坦克高達AI變成美少女也有,各取所需,沒什麼不好的。針對白言靈的反對解釋一下。
你告訴我,少年漫和萌豚漫面對的是同一種觀眾嗎!是同一個欣賞模式嗎!看少年漫看作品是為了看到美少女嗎!魔法禁〇目錄妹子全換成男的有人看嗎!再說了誰說熱血的友情的戰鬥的片兒就只能男的打全場了!saki看過嗎!戰姬看過嗎!魔圓看過嗎!誰說賣萌的欣賞的日常的角色嬌小陰柔的片兒就只能女的出場了!櫻〇高校〇公關部看過嗎!基泳部看過嗎!
不要跟我提什麼百合純粹性,老娘萌百合比你知道百合這個詞還久。這個問題與百合動畫話題無關,不如說我反感隨便拉來個只有妹子的動畫就瞎叫喚拉娘配CP的那些所謂百合黨。兩個字相贈——廉價。
===========
利益相關:曾經的劇情片觀眾,現在的喝茶片愛好者。
首先,我想先問一個問題。劇情日常,無聊透頂的後宮番歷史悠久,沒有被叫作美少女動物園,為什麼到了今天,只有妹子的番,反而產生了這麼一個新詞?
答案很簡單。這個詞與男主角霸權主義一脈相承。在我國某些著名彈幕網站,一切如題主所言「美少女動物園」式的番,曾經都充滿了一種彈幕,叫做「沒有男主不幸福」。為了切題,暫時不評價這種言論,只想導出一句話:美少女動物園,是因為沒有男主,才成為了美少女動物園,有男主的叫普通的後宮。
美少女動物園是一個新詞,為了理解它,要降到所指的作品上來考慮。輕音、搖曳百合、向陽素描,這些漫畫改動畫作品都不是產生「美少女動物園」這個形式的原因,而是觀眾要看美少女動物園,動畫BD賣得出去,所以動畫製作方找來這些漫畫,跟作者商量動畫化。因而美少女動物園系的作品受歡迎,其原因是一種審美。
這種審美是怎樣產生的?這要歸因於越來越奇葩的「傳統」作品。抗中奇俠傳、右手後宮男、起點網遊文,這些東西曾經的一部分受眾,終於感到了審美疲勞。這些傳統性質的片的內容大致如下:男主是個典型傻蠢呆爛好人,機緣巧合賭上命和壞人互毆,過程中搭救了女一二三四五六七,這些女的各有各的萌點,紛紛愛上男主,男主遲鈍不自知,最後拯救世界選了一個作者喜歡的女主在一起了,全劇終。其間弱智橋段拖沓情節智硬劇情,無所不用其極。
阿宅們在這種低質量的創作中浸淫,最終厭倦了熱血戰鬥、厭倦了開掛男主、甚至連看緊湊的劇情都覺得累人,他們對動畫這種藝術載體的觀感,產生了變化。他們對劇情走向開始徹底失望,他們意識到了支持他們看下那些又臭又長連載的,已經變成了富有魅力的女性角色——雖然本來就是這樣,但是這裡的重點是「意識到了」。
在e紳士日復一日虛度光陰之時,他們當中有一個人醒了過來。
「這男主畫成草稿也沒關係吧!我只要看女孩子,我不要看男主有幾塊腹肌啊!」
他的聲音驚醒了周圍的人。人們議論紛紛。
「決戰之前男主的那套裝逼台詞我真是受夠了!」
「那個破同人本男主竟然擋了我女二美妙的腋下!」
「女四和女一喝點茶就好了何必跟著那個傻子作大死!」
……
他們開始呼喊:
「神啊!一集動畫是何其短暫!與其劇情這麼喂屎,不如把那個男主的戲份砍掉,把劇情也順便丟掉,全都換成普通的高中生女孩子們萌萌的互動吧!」
神回應了他們,賜給了他們《輕音》。
看完《輕音》他們又開始呼喊:
「神啊!幾個人唱歌人太少了不夠萌啊!」
神回應了他們,賜給了他們《偶像大師》。
「能不能再給一點唱歌跳舞的美少女啊!」
神賜給他們lovelive project。
另一批人叫道:
「我們還想看點別的!熱血戰鬥什麼的!」
為首的人在麻將牌里找到Saki的DVD box。
「我們想看流點血!」
天上降下一對飛行腳,托著一盤《Strike Witches》。
「還想看!」
神說,《大劍》是最後一部了,不能貪心了。
然而還是有人跪在聖壇前:
「好棒啊還有熱血戰鬥嗎!」
他們的貪心終於惹怒了神,降下了天罰——
《艦隊collection》。男主角的存在是不是必要的?
最近在看百合的時候,有時候能在評論區發現有人在抱怨:「這和異性戀和有什麼不一樣啊……「
畫男硬說女……咳咳。我個人是不排斥的。但是這個引發了我的一點小思考,加上看到這個提問,心裡模模糊有點想法。就是我開頭的第一句:「男性的存在是必要的嗎?」
我的想法是,在這一系列(日常,百合)作品中,男主角——甚至是男性的身份是不必要的,甚至會造成存在就會破壞作品的」純粹感」。你能接受輕音一開始幾個人都交上男朋友了嗎?我一點都不懷疑真的會被寄刀片的!
在這種一大堆美少女的群像劇中,男性的存在——毫無必要。
(話說這可是百合啊!就算不是百合也是描述少女間純潔濃厚的友情啊!你們要加個男主角是要怎麼辦啊!我現在一看到求男主的彈幕或者評論就想發火啊!安安靜靜欣賞美少女不行么!)
我不贊同喵大將歸因於」越來越奇葩的傳統作品「。
在後宮系作品中,男主角的存在是必要的。因為是後宮。男主角本身怎麼樣無所謂。
在言情系(BG)作品中,男主角的存在是必要的。因為是言情。講的是男孩和女孩的故事,所以要求男與女的對等。
在猶如銀魂和海賊王龍珠這一類的作品中,男性的存在,男主角的存在是重中之重——因為這就是講述他們的故事,在這一類故事中,男性特質被放大到最大,導致換成另外一種性別就會無比彆扭(不排除依然覺得非常帶感的人在)。
在萌系作品中,比如說京吹,12集人物各有各的魅力(但主要還是集中在了美麗二人組上,造成了CP廚長達一月的互撕)秀一的「男性特質」的存在就是沒有必要的,換成女性,或者別的什麼人物……哎呀我們乾脆刪掉他吧。對於整個第一季京吹來說,都是無——關——痛——癢。
————這就是傳統的力量。傳統的男性審美和女性審美的分別。
我們樂見男性高,大,有力氣,威猛,粗糙,陽剛……等等。符合這一系的比如(少年漫)熱血流。
我們樂見女性嬌小,溫柔,活潑……(一切的美好都獻給你們)之類陰性,中性的辭彙等等。符合這一系的在言情,萌系作品中屢見不鮮。
之所以全是美少女,只是因為不需要罷了。
————————————————
添加括弧(日常,百合)(少年漫)。
不請自來,來說一下在下的拙見。各種以美少女為題材的動畫層出不窮,在下比較關注的正是日常系,芳文和一迅社自然是每季新番關注的重點了。 現在的各種戀愛片後宮片基本都有物化女性的傾向(同答主z所言),哪種美少女吸錢能力強那麼製作方又為什麼不去做呢?日常系劇情薄弱只是因為沒有好的腳本,如果劇情好那美少女動畫有什麼理由不擁有更多的觀眾?(舉一個成功的栗子,搖曳百合)
題主舉的栗子,lovelive暫且不說,人家走的路子不一樣沒有搭順風車之說。結城友奈是勇者本來就不是日常番,五組的原創實力挺不錯的。天梯沒看不好說。這些番和日常系有些很大的不同,它們本就不是日常系,說劇情也好,美少女也好,製作方能賺錢才起真的好。
也就是說,在下認為這些番沒有搭日常系的車這種說法,畢竟喜歡日常系和這種(不知道有沒有什麼統稱)番的人也是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但是受眾應該有很大一部重合了(那些說自己看膩了已經不想看劇情的人是少數,看到這種地步你也是老了,萌豚從不缺新鮮血液)
再來胡說一點其他的東西,真的只有美少女動物園嗎?近年以什麼美男子之類的為題材的番也不少吧,你京為了錢基泳部也能做啊,bg戀愛番里男主和基友被yy也很正常。萌豚不能接受美少女寫些有腋毛拉屎摳腳,那腐女能接受她們男神拉屎擼x嗎,動畫和現實不能相提並論,畢竟動畫是為了滿足一些人的心理,這勢必決定了動畫里塑造的形象要從現實里隔離,所以不要再比來比去了,二次元和三次元隔著的不是次元壁,二次元人物應該成為新物種(胡說)
應該沒人看我瞎扯到這裡吧,我也不知道自己扯了些啥,再多說一句,有哪位大神來分析一下天才麻將少女吧!!!感謝
這是動畫商業化的必然產物。
在市場越來越大以及動畫製作技術越來越成熟的情況下,人物的描繪更細緻是自然而然的趨勢,但是這樣的趨勢並不意味著廢萌當道或者其他的什麼意義,反而對技巧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人物的面部表情更細緻能使人物表現出更多的情感,這實際上是演技的問題,偏嚴肅的演技比如沖浦啟之的法令紋實際上真的能更真實反映人物本身的情感嗎?比如看《攻殼arise》的第一部母猩猩的某一卡打鬥,人物表情的扭曲程度真的如同現實嗎?
反觀比較萌系的京都的《冰果》以及《京吹》,這兩部片子不單單只是所謂的美少女動物園(當然京吹的作畫沒冰果那麼精緻),京都在切特寫鏡頭,人物肢體的運動細節,高光和陰影的搭配方面,用華麗的演出豐滿刻畫了兩個片子里各個主要形象,在這裡所謂的美少女的特徵只是京都所用來刻畫人物形象的一部分元素而已,真真切切使得這兩個片子頗受好評的,正是其出色的講故事方式以及通過故事本身塑造的人物。
個人覺得,動畫的本質就是在講故事,動畫的藝術就是如何用動畫的手法講好一個故事,所以哪怕一個劇情沒什麼出彩的劇本,如果講故事的方式精彩,那麼它就是一部好動畫(比如《Baccano》,《Paprika》),故事的核心在於人物,講好故事就要刻畫好人物形象,所以一個動畫使觀者能夠享受講故事的過程與人物的豐滿是分不開的,而上述的演技實質上就是在為刻畫人物服務,當然這只是人物形象的一部分。
所以動物園這個說法是很有問題的,並不是所有的,採用大量萌系元素的動畫就是不好的動畫,作畫始終要為敘事本身服務,對於一個積極的,充滿著青春氣息的故事,採用比較萌的畫法是很合適的,對於嚴肅的作品,更寫實的手法可能更合適,譬如如果把輕音用攻殼的人設和色調來畫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感覺?
對於這樣的說法,我們要關注的不是萌與不萌,而是動畫要講什麼樣的故事,進而要塑造什麼樣的人物,對於某些人物的文學形象塑造不足的動畫,單純的動畫視覺形象當然會過於表面化以及浮誇。所以說,決定動物園與否的並不是畫人物的技法,而是動畫的講故事手法以及故事本身對人物的塑造帶來的人物形象的豐滿與否。
參考 @Macro kuo 的文章
動畫考察39 《電影 輕音少女》——從後宮作品的「透明男主」到少女們的小秘密 - 動畫考察 - 知乎專欄
有市場啊,很多人看動漫也不是很在意細節,後來情節也不是很在意了,看看日常番輕鬆下,多好啊。既然日常番了,與其其他的,對於死宅來說看看幾個蘿莉妹子賣賣萌似乎是個更好的選擇。
這個問題類似的有基腐類作品(女性向), 但是很有趣的是為什麼有美少女動物園,而沒有美少年動物園的說法?
很大程度上,和男性與女性對戀愛、異性的看法有關。
男人期望自己去征服女人,自然美少女動物園類的容易被他們喜歡。
女人喜歡依附男人,所以看到基腐類就說XXSAMA什麼的。
在產業高度成熟之後,市場細分是必然的結果,「美少女動物園」類型的出現是必然的,有需求就有市場。
重複、模仿、複製和批量的生產,有效的提高了製作效率,降低了製作成本。
推薦閱讀:
※有哪些關於北京的冷知識?
※有哪些屢試不爽的絕妙回復?
※一個平凡人想要成名有多難?
※為什麼同樣描寫上流社會,《紅樓夢》就是文學名著,《小時代》則被認定為拜金主義的宣言?
※有哪些匪夷所思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