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左派右派與外國左派右派是相反的?

在中國左派保守復古右派激進自由
西方好像是相反的。為什麼?


中國的政治傾向不能這麼簡單兩分。主要的政治派別起碼有三派。

中國目前在網上勢力看起來最大的一派就是自由派,代表像南方報業這種,他們一般聲稱自己是『右派』,但其實他們的觀點非常像西方的自由左派(liberalism),支持文化開放,政治自由和民主化。他們也同情弱勢群體,並且認為弱勢群體之所以過得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社會體制不合理造成的。所以在經濟領域,他們中的不少人還支持社會福利,並不是支持完全的自由市場的。而且他們不見得認為政府一定要小,反而可能會覺得政府有義務也應該有能力去『為善』。在經濟和政治領域他們的這兩個觀點跟傳統的保守派有根本不同。這一派認為目前中國的主要問題是不夠『公平』,而解決公平的辦法,他們認為主要是民主和自由。在對待外國的態度上,他們往往認為西方整體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是非常正面的,西方對中國的批評,也主要是在幫助中國人民。國內大城市的受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很多是這種觀念,其中有不少其實自己家境也不錯。但這派在年紀大的人群裡面,其實支持率是很有限的,集中在大學老師,媒體人這些圈子裡面,但即使在這些圈子,也未必是多數。不過自由派的支持人數數量目前在迅速擴大,特別是像微博這樣的平台有很多自由左派的人在不斷的宣傳自己的觀念,慢慢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還有一派群眾基礎其實更廣大,可以稱作是真正的保守派,他們一般也反對文革,對毛沒有特別的好感,也不認為共產主義可行,認為發展經濟和科學技術是最重要的,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既有強大的國家,人民生活也能改善。對於政治方面,他們一般也認為腐敗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但不覺得民主化改革是必要的。在文化方面,他們也偏保守一些,也一般比較提倡傳統文化。所以這一派整體上對目前的政治,尤其是12年以後的這個領導班子,其實還是比較認可的。這派一般不認為自己是左派,常常認為自己是中間派。但是自由左派其實有時叫他們『左派』。而在很典型的高速發展的經濟體里,這種觀念一般都被認為是典型右派,比如台灣的國民黨,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韓國的大國家黨(現在叫新國家黨),都是這種觀點。『實用主義』是他們的座右銘。這一派雖然認為目前中國發展的趨勢不錯,但一般也承認中國社會還存在很多問題。但他們對這些問題的歸因是中國不夠『富裕』,認為社會的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發展經濟來解決而他們又認為落後國家要實現經濟的迅速增長離不開中央政府的干預和控制。體制內的人士基本上毫不意外的持這種觀點。但其實體制外,小城市、農村大批出身普通家庭,通過高考獲得比較體面的社會地位的年輕人,其實也持類似觀點(而且他們常常也願意優先考慮進入體制內工作)。小城市和農村的普通居民,很多也是如此。另外有一些人年輕時是自由派,但後來慢慢變成保守派了,韓寒其實就有這種轉向。

在中國傳統意義上(近幾十年)的左派是所謂的『毛左』。這些人其實跟『自由派』一樣,也覺得今天中國的主要問題是不『公平』。但他們對如何解決公平的看法跟自由派可謂是截然相反,水火不容。他們往往認為在自由市場前提下的這種社會福利無非是富人對窮人的可憐的居高臨下的施捨,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且這種看似公平的秩序如果產生了不平等的結果,只能說明秩序本身並不是根本上公平的。他們往往認為民主政治無非是有錢人和文化人玩弄的遊戲,跟真正社會底層沒什麼關係。在文化領域,他們一般也比較保守,一方面是他們往往對文化層面的需求其實很有限,觀念也比較保守,覺得很多現代文化都是小資階層的無病呻吟。另外其實這一派很多從底層男性的角度去考慮,覺得性解放之類的東西,在他們眼裡很多時候只是給富人提供了更多的不公平而已。這一派經常被稱為保守,大概因為他們倡導很多東西是幾十年前中國社會的東西,但是稱毛左為保守派在今天還是很有問題的,因為中國社會的很多東西比如高考、文官體系、性別觀念、婚慶習俗、成功學等等其實在過去的三十年之中在回歸傳統或保守,毛左的很多觀念在今天的中國看來還是很激進的。這些人現在在網路上常常被各派批判,整體上被認為是一個非常蠢的群體。儘管其實國際上這一派近幾十年來也有很多學者的創新,但是在全世界共產主義印證失敗的今天,這些人的觀點基本也沒什麼人聽。自由派常常認為他們跟上面提的保守派是一派的,但是其實真正的毛左是很看不慣真正的保守派的(不然當年國共幹嘛要分家打了幾十年仗。。。)。這一派的支持者主要是老的大中工業城市裡面體制內的五六十歲的男性,有社會下層的,也有中上層的。群眾基礎其實還是有一些的,但是也在萎縮。網上這幾年代表這派的聲音越來越少,有點水平的更是絕無僅有(前一陣子一個知乎上一個關於文革的問題有一個回答是很少見的有水平的毛左,現在那個問題估計因為涉及對『總設計師』的負面評價找不到了,還請看到的知友提醒我)。在未來的政治格局中,這派的份額也會有限。

還有一派是真正的自由派,或者說自由意志主義派(libertarianism),鉛筆社這種,公眾人物的代表比較接近的我目前只想得到羅輯思維的羅振宇。這一派基本認為自由加有效的秩序能解決幾乎所有的經濟、政治、文化問題,也最有利於社會的發展,是真正的『小政府』的支持者。而至於社會不平等,他們認為如果程序公平了,有社會不平等完全不是問題,甚至是必要且合理的。與『自由左派』相比,他們可以稱得上是『自由右派』,對於他們來說,自由更重要的不是政治上的全民平等,更多的意味著讓社會回歸自然秩序,讓市場來自發的調控社會的各個方面。這派人在網路上有一些聲音,但在現實中國社會中,支持的人數幾乎是非常少,可能有少數學生和一些互聯網企業的人士是這種觀念。雖然人數也在擴張,但是還是覺得在未來的中國政治格局中份額有限。

其他還有一些小的流派。

所謂『工業黨』兼有保守派和毛左的特點,相比保守派關注人民最終生活水平,工業黨則認為只有工業能力才是一個國家繁榮的根本,他們不會像很多毛左那樣去反對78年以後的政治,因為他們本身並不反對資本主義,但他們相比普通保守派,一般會更認可毛時代的工業建設成就。代表人物如 @馬前卒 。這一派也主要存在於網路上。

最後是所謂『帶路黨』,代表是豆瓣上一群號稱『遠古邪惡』的人。這幫人的很多觀念跟保守派是有點像的。但是區別是他們可能認為所謂愛國是毫無意義的。對英美保守主義的崇拜讓他們認為社會要更發達,最重要是抱緊美國大腿,甚至最好被美國殖民。所以,其實他們在對中國社會的強烈不滿中,要求的恰恰也是激烈的社會變革,而這又跟英美保守主義的核心價值——保持社會穩定,不輕易改變本社會的傳統制度,尊重民族傳統價值,只做有限的緩慢改良是根本矛盾的。而此派既然連基本邏輯都不能自洽,影響也自然無法擴大。

其實真正的英美的保守主義右派在中國基本是不存在的。因為英美近幾百年一直發展領先於世界或者至少是不落後,有相當一批民眾是對現狀一直非常滿意的。對於他們來說,對傳統的保守不是簡單的對於本國文化的延續和傳統道德和宗教上的堅持,而是更普遍意義上的對體制的維持現狀——根本不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統就是他們持續優秀的原因(在英美保守主義者看來如此,在英美的左派看來,英美的領先是因為不斷的進步)。在他們看來,歷史上的儘力維持現狀造就了英美歷史上的持續領先和英美人民持續的優裕的生活,而其他國家如法國、俄國、中國的變革似乎只帶來災難。而在中國,傳統事實上就是落後的,發展了這麼多年,直到今天,即便是最五毛的人,也承認中國有很多地方是不如西方發達國家的。所以即使是上面提到的保守派,也還是要求中國社會有巨大的進步。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所有的派別都是進步主義的,都可以算某種意義上的左派。

再說說根本上為什麼左右也是無法完全對應的。總體來說,世界各國的左派的立場總還是比較一致的,從19世紀至今,基本都是馬克思主義和自由民主主義(liberalism)的某種混合,從根本上,也都是認為社會公平是最重要的,比賺錢重要。而且真左派一般都是比較國際主義的,不管是當年的共產黨人,還是今天的自由派都是如此。各國的左派思潮在世界範圍內也是有很多相互影響的。但右派在各國就有相當的區別,因為要保守的『傳統』,在各國根本是不同的嘛!自由對於美國這樣一個移民社會來說,不是需要變革換來的,而是天然就一直如此。小政府在美國也是如此啊,本來13個殖民地是基本沒有政府的,後來人民出於自我管理需要慢慢建立了政府。這跟中國以至很多歐洲國家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美國的保守派是自由主義者。但中國可是完全相反。但是換個角度,按能力高下決定是否能上大學找到好工作的所謂『才能統治』,在中國是最核心的儒家傳統,沒有一個保守派會去質疑。高考考的好壞跟科舉一樣,是一件牽扯道德感的事情,因為不努力或者不夠聰明高考上了野雞大學,中國人很多時候的第一反應是恥辱而不是遺憾。這在西方是幾乎不存在的。在美國,是羅斯福和杜魯門等進步主義左派在二十世紀中期推行了這種觀念。在這之前,哈佛被富貴人家子弟壟斷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傳統的美國社會,即使強調社會公平,也是說努力的人能夠得到回報就是公平,而絕不是越聰明或者學習越好的人應該越成功,或者人們應該通過學習好來獲得成功,因為教育在西方傳統上是富人自己出錢對子弟的修養的培養(在孔子以前的中國也是),不是主要為了獲得某種技能。所以,傳統的不同造成右派的理念各不相同,而各國的左派為了反對右派,往往也會增加一些針對右派的元素,特別是在政府長期為右派獨裁的國家,左派也常常會出現凡是右派支持的我們都要反對的狀況。

再多說句題外話,就是其實共產主義專政無一例外的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左派或革命派對人民的吸引力一定要靠反面的右派、保守派的統治的存在來維繫。所有左派執政的根基都是『我們的社會不夠公平』。但如果一個國家只有左派一直在執政,那麼就出現了一個悖論,你左派執政了這麼多年,搞了這麼多社會改革,社會達到公平了嗎?如果還不公平,那是不是你的執政效率太差了?如果公平了,那麼你的存在還有意義嗎?所以很多共產主義專政要不斷的挖出內部敵人打倒來不斷的為公平而戰,但這個很兒戲,沒什麼說服力。但如果要持續的變革社會制度,只能帶來持續的社會混亂。最後要維持統治各種左派都不可避免的要右轉,放棄對公平的追求,而主要追求經濟增長。因為右派的口號『在基本制度和文化保持不變的前提下,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是可持續的,而且也相對容易出政績,制度變革成功與否總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錢多賺了是明顯的。對於先進國家或封閉國家來說,沒有改善經濟的壓力,右派的口號甚至可以更簡單,『我們就維持現狀就好,因為這樣可以維持我們的道德』。而統治階層當然可以利用各種手段去定義『道德』。所以在國際化程度低的古代,整體上社會制度的變革動力是很低的,右派很容易實現長期專政。各傳統國家的統治階層都推行的是很保守的價值觀。

相關回答:

《民主的細節》和《紙牌屋》哪個更真實? - 魚非魚的回答

為什麼有人說「左和民主黨是智商問題」? - 魚非魚的回答

為什麼在海外的華人很多會比以前更加「愛國」,甚至成為所謂的「自干五」? - 魚非魚的回答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主流的意識形態不是兩種,而是三種: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保守主義。用左右兩分法去裝三種意識形態,自然會帶來各種混亂。

首先說明三種意識形態的區別。

最根本的區別,來自於對自由和平等的認識。幾乎在任何一種語言中,自由平等都是好詞,特別是在我國,無論是官方提出的核心價值觀,還是不同政見者提出的替代方案,無一例外,都會打包票表示:我能同時實現自由與平等。而只要稍有常識,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人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果強調自由,那麼強者勢必佔據優勢而帶來不平等;如果強調平等,那麼必須約束強者而帶來不自由。

這樣一來,就帶來政治哲學上的一個核心問題:自由與平等何為最高價值?由這一問題出發,又會引申出其他一系列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國家權力的邊界應該在哪裡?換言之,即國家與個人的關係問題。

單純通過辯論,是無法解決這一問題的,強調自由的人會認為,為結果公平而約束一部分人,實則更大的不平等;強調平等的人認為,不加限制的自由實則只有強者的自由而無弱者的自由可言,實則更大的不自由。為此,兩路人馬就算再撕千年也撕不出結果。

然而,當我們在談論「自由」與「平等」時,實際上是有一個參照物的,那就是「現狀」。我們談論的實際上是「更自由」和「更平等」,無論哪種,都意味著要對現實社會做出改變。而有人是不希望改變的,他們站出來表示:現實社會的運行機制,乃是千百年來歷史進程的結果,傳統的價值並不是可以忽視的,而變革帶來的未必就是好結果,反而需要全社會付出改革或是革命的代價,因此不如維持現狀,按既定方針辦。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三大派系:

1、自由主義:以自由為核心價值
2、社會主義:以平等為核心價值
3、保守主義:以傳統為核心價值

簡言之,就是自由主義者想把社會往更自由的方向引導,社會主義者想把社會往更平等的方向引導,而保守主義者則利用傳統將上述兩者往回拽。如上所述,這些問題並非簡單的邏輯問題,可以依靠推理和辯論解決,而是價值觀問題。但價值觀的形成是與一個人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相關的:假如一個人依靠開辦企業或是特殊技能為生,那麼他們自然希望一個更加自由的社會以發揮資本與才能的作用;假如一個人依靠自己的普通的日常勞動為生,那麼自然希望一個更加平等的社會以保障基本生活;假如一個人依靠出租土地房產或在自有土地房產上從事個體經營為生,那麼自然希望一個更加穩定的社會以使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得以延續。於是就產生了三大流派的社會基礎:

1、自由主義:依靠資產階級和高級技術人才(可視為無形資產持有者)等(動產)
2、社會主義:依靠僱傭勞動者等(無產)
3、保守主義:依靠地主、房東、自耕農等(不動產)

如果將這三種主義的核心價值推向極致,就會產生意識形態的極化:自由主義走向極致,就是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走向極致,就是共產主義;保守主義走向極致,就是極端民族主義。

以上三種主義的政黨化,就構成了西方多黨制的主基調,即各種名目的自由黨、社會黨和保守黨。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民主」也是個好詞,所以他們也會加上民主二字,例如自由民主黨、社會民主黨等,而保守黨一般不直接使用保守民主黨,但也有基督教民主聯盟、天主教民主聯盟等,保守黨國際也稱為國際民主聯盟。

但實際政治運作中,需要選邊站隊,基本上只能站成兩隊:執政黨和在野黨,這樣一來,在各國政治運作中,三大流派之間就像鬥地主一樣,分分合合,執政當地主,在野為農民,相愛相殺幾百年。而背後的根源則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意識形態背後社會階級基礎消長有關。最典型的是英國,在兩黨制系統形成時,是保守的托利黨與自由的輝格黨兩分,後發展為保守黨與自由黨,而社會主義的基本盤即普通工人則沒有選舉權,只能依靠自由黨發揮有限影響。但伴隨城市工人隊伍擴大並通過推動19世紀曆次議會改革,使選民中工人比例激增,到了20世紀工黨便異軍突起,取代自由黨成為兩大黨之一,而自由主義者多數時候只能和保守主義合流。

這樣一來,雖有三分,但鬥爭只存在於兩大營壘之間,而陣營劃分在不同國家是不同的。在歐洲,現在基本上就是保守主義大戰社會主義,自由主義多數在保守主義一方參戰,這樣左右劃分就是以社會主義一方為左,而以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一方為右。但在中國,當我們談論現狀時,既包括中國傳統,也包括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傳統,於是就形成了保守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合流,形成左派,而以自由主義為右派。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們談論「主義」時,都是以現狀為參照物的,這樣一來,同一個「主義」,在不同的國家也是有不同的內涵的,特別是對保守主義而言,需要維護的傳統與現狀在不同國家、不同歷史階段都是變動的,因此歐洲的保守主義和中國的保守主義也是截然不同的。這也是為什麼把一些旨在維護共產黨統治的人士稱為「保守派」。至於我國一些被認為是「保守主義」的人,實際上是「人家的保守主義」,也被稱為「逆向種族主義」,不必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加以討論。

當然,隨著社會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在經濟上舍平等而逐自由,社會主義者同保守主義者之間的裂痕已很難填補,正在出現左(社)、右(自)和自干五(保)三足鼎立的趨勢。

===========================================================
再補充幾個獨立的小點:

另外,上面有人提供的所謂左右劃分的長圖並不確切。對於自由主義者、社會主義者和保守主義者而言,政策只是實現核心價值的手段,因此是變動的。例如在全球化問題上,當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後,保守主義者已經不再反對全球化,而是高喊著反對一切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

極權主義、民主主義、威權主義的三分法是與上述三分法平行的。當我們談論自由與平等時,是就政治價值而言的,當我們談論民主與專制時,是就政治制度而言的,屬於不同的分類體系,不可混同。一般來說,民主政治下產生的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保守主義都較為溫和,形成的左右之分也是中左和中右。而極權體制對於維護上述三種極化的主義(無政府主義、共產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則必不可少。威權主義是極權與民主的中間體。


中國的左右和世界的左右


一近代歐美的左右

一些80後工業黨出版了他們的題為《大目標》的書,封面上是老工業黨,《中國可以說不》的作者宋曉軍的推薦。序言寫得很直白,幾代中國人的工業夢,農業文明對工業文明的渴望,身處夢幻般的高科技時代的新奇激動。這忽然讓我想起小學課本,我們一直被教育兩件事:繼承先輩的革命理想;學好科學知識報效祖國。現在看來,似乎有人記起了前一件,有人記起了後一件。當然更普遍的,兩者都已無人記起,也沒理由被記起:先輩的革命理想大部分都已是或將是赤化罪行;祖國更不需要你來報效,你老老實實養活自己不給它惹事就很好。

有件事是這些年很多人都在奇怪的,全世界範圍內,共產主義、民主主義、民族主義這傳統的左中右三派都是互相仇視的死敵。政局不穩時,泛左和泛右的遊行隊伍在街頭碰面後大打出手是常事。執政者通常會拉偏架,袒護右派,但也不敢當真縱容右派,因為右派比左派更想砍下他們的腦袋。唯有在中國,共產主義、民主主義、民族主義合流,成了一種奇特的「左派」,和「自由派」對立。夏日無聊,就來闡述下歐美的左右和中國的左右的各自形成。

類似古代中國的東方國度都是宮廷政治,談不上左右。古希臘羅馬有平民派和貴族派的百年衝突,但不同於近代世界的左右,類似美國早年北方資本家與南方種植園主之爭,是國家裡不同生活觀念的兩種貴族之爭。封建貴族視體力勞動、經商都為下等奴隸的活,只從事喝酒打獵、向女性獻殷勤、研習傳統藝術、為了名譽互相決鬥這幾件體面事,當然還有戰爭。在任何生活中,封建貴族唯一關心的是不能玷辱自己的貴族身份。商業貴族卻頭腦活絡,毫無身份門第成見,和下層民眾結交,靈活掌握新時代的各種新事物。結局可想而知,頭腦靈活的商業貴族必然取代迂腐死板、為了舊傳統這不能做那不肯做的封建貴族。無論在希臘羅馬還是美國,平民派(商業貴族)都大獲全勝。(這幾個國家內部爭鬥各有其複雜特色,使用封建貴族和商業貴族的稱呼只是便於理解,並非當真如此簡單。)

左右的稱呼來自法國大革命中各派議員在議會中的習慣站位。通常以為左右的區別是左派代表普通民眾的利益,右派代表上層貴族的利益。左右的支持人群雖然常見於這兩種人群中,但左右的爭議實質卻不在這些利益,而在激進與保守的生活觀念的區別上。共產主義並不必然意味著激進。薩特1959年針對蘇共和法共的情形說道,「今天參加共產黨意味著參加一個實際上是保守的政黨。」批判現政權也不意味著激進。今天的中國普世派以自由民主的口號推崇的是一套標準的中產階級的保守生活秩序,崇拜美國、美化帝國主義的程度連西方最瘋狂的右派聽了都會覺得汗顏。代表普通民眾更不意味著激進。普通民眾大多是保守的,農民尤其保守。近代歐洲史上屠殺工人的軍隊都由農民為主要成分。

什麼是真正的「左派」與「激進」?為了理想追求新的生活秩序,尋求新的人生意義,才是激進。馬克思提出了他的新的世界大同理想,他是激進的。五四一代追求一個新的中國,他們是激進的。文革以及同時代的歐美的學生運動都是出於理想主義目的,也是激進的。而以個人、群體利益訴求為主的運動都是保守的。華爾街的遊行者如果只是想從資本家手裡多分點蛋糕,或者使自身有更多機會進華爾街當老闆,就是保守的;如果希望從根本上改變美國的秩序,建設一個新的美國,就是激進的。有個愛爾蘭作家嘲笑當年的愛爾蘭工人對工資問題的興趣太濃。確實,普通工人大多也和農民一樣保守,只關心可見的自身吃喝問題。真正的激進只發生在知識分子中。知識分子跑人群中宣傳,你們的問題不是資本家給你們的工資低,而是這種社會體系使你們成為機械成為奴隸成為一小批資本家維持自身腐朽生活的工具,你們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而不是他們,要做的不是提高工資而是當主人建設一個新世界……民眾中的「激進」就發生了。

工人在城市中接觸到的新事物多,和農民相比頭腦活躍,眼界開闊,容易接受新思想,所以當年的共產主義理論把希望寄托在工人身上。但世事變遷,到了六十年代的美國學生運動,這些工人已成為保守派的主力。他們的想法非常簡單:我們想好好過日子,我們掙錢多艱難,我們的孩子根本上不起大學,你們這些有錢人家的臭學生卻在這裡鬧事……這些來自工人家庭的軍警對痛打遊行學生的喜好正如當年的鄉下農民對槍斃罷工工人的喜好:我們交那麼多的稅在維持這個國家,你們這些不會種田不信上帝的城裡流氓卻老是鬧事,害我們交更多的稅,把你們都斃了我們日子才能過好點……當時的美國知識分子認為,馬克思主義以工人為主體的說法早已過時了,新的革命必須以青年知識分子為主體。但結局我想,只能證明,美國工人固然早已不是革命力量而是反動力量,美國青年知識分子也談不上可靠,最後只蛻變成一些吸毒濫交的庸人。人類還沒發展到能夠接受新理想,短暫的以推翻某個政權、成立某個國家、採用某種制度為目的的外部革命是容易成功的,真正的想要在精神上解放人類自身的革命卻只能是失敗的。

什麼是真正的「右派」和他們的「保守」?右派來源於我稱之為封建貴族的各個國家傳統的繼承者。不能否認,隨著時間過去,封建貴族中的大多數是一些生活糜爛的寄生蟲。但是他們中的優秀者身上依然保留著祖輩的高貴氣質:榮譽、忠誠、犧牲、保護弱者、尊重女性……這一切都是作為戰勝者的商業貴族所缺乏的。商業貴族新興時,也有著勤勞、節儉、誠實、質樸諸多美德,但隨著時間過去,也蛻變成一種寄生階級,為利益不擇手段,毫無信義,生活糜爛,無視國家困局人民疾苦。這時候,殘留的封建貴族中的優秀人物振臂一呼:這些民主代議制選出來的騙子小偷玷辱了我們的國家,把國家變成了私慾膨脹、人人為己、社會混亂、既無忠誠也無信義的罪惡國度;我們的祖先保護過你們,我們現在依然能保護你們;我們的祖先為國家犧牲過,我們現在依然願意為國家犧牲;我們願意為你們趕走這些騙子小偷,建立保證你們利益的公正國度……對民主政體下商業貴族的統治極度失望的人們自然會寄希望於他們。尤其是多年前還是封建貴族的屬民,對他們有天然敬畏的人們,幾乎不需要道理就會擁護他們。

無論是真左派的「激進」還是真右派的「保守」,想要克服的都是現代工業社會帶來的各種病症:社會兩極分化,富有者因富有而墮落,窮人因貧窮而犯罪,人民失去信仰茫然不知為何生活,各種群體、階級爭吵不休,吵來吵去又什麼都解決不了,國家分崩離析。這就是從十九世紀後期到二十世紀上半期整個歐洲的情形。左派寄希望於未來的理想主義,右派想要恢復傳統社會的美德。他們都痛恨當權的商業貴族,但彼此更加痛恨。右派認為左派毀壞傳統信仰,煽動階級對立,使人民對國家離心。左派認為右派是愚民主義,煽動民族仇恨,欺騙人民為資本家當炮灰。這兩種不同方向的理想主義於是經常為了抗議當權者上街遊行,在大街上一見之後又大打出手。

1940年夏天,法國在德國進攻下一觸即潰,一戰老英雄貝當元帥被投降派政客請出來組織投降政府。貝當得知消息後大罵,「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在法國三十年的成果!」其實左派何嘗不是同樣見解,這就是法西斯主義在法國三十年的成果!而夾在中間的那些想維持民主主義的當權政客也有同樣的委屈:這就是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這些從不讓我們安生的極端分子在法國三十年的成果!

二 中國的左右

現代西方左右之爭可以歸結為「祖國」和「人民」哪個更重要。右派要求一切為「祖國」讓路,左派卻認為「人民」利益最重要,「祖國」是欺騙。

而近代中國並無這種爭端。中國革命中的幾代革命者,從本質上說並無區別,都是在西方列強的環伺中圖謀民族救亡。但各自尋求的力量不同。康梁立憲派想靠封建士大夫、軍閥之類上層人物救國。國民黨人想靠地主商人、個人主義英雄、青年知識分子之類中層人物救國。共產黨人想靠最普遍的下層農民救國。民族救亡事業中是無所謂祖國和人民的衝突的。這好比美國內戰中林肯對黑奴的意見,如果解放黑奴有助於美國統一,他就解放,如果不解放黑奴對美國統一更有利,他就不解放。黑奴的人權本身是個根本不值得考慮的問題。中國的革命者也是如此,什麼對民族救亡有利就怎麼做。共產黨人選擇了農民,不是因為農民的「人權」值得考慮,而是因為事實證明了只有農民的力量才能救中國。封建士大夫早已爛了。國民黨人代表的中層人物後來也爛了,熱衷於爭權奪利、派系鬥爭,到共產黨加入前,孫中山已無奈到只能靠對他個人宣誓效忠這種封建幫派儀式來保證黨員對他的服從了。只有農民,雖然不識字,從來被人輕視,在共產黨的組織下,卻是最可靠的愛國者。

共產黨人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以民族救亡為目的團結在一起的,而不是為共產主義理論。那些中共領袖都看到國家破敗,內是軍閥、地主豪強,外是洋人欺壓,國不像國,民不像民,所以要尋找同心同德的同志來救國;至於共產主義理論,對救國有用就採用,沒用就懶得理會。蘇共一直視中共為鄉下農民的土共產主義。早期的中共中確實有信奉蘇共理論的,王明就是典型。但這批人在長征後被中共早早清理出了決策層。王明派開口閉口共產主義,彷彿大家走到一起是為了某個虛無縹緲的工人階級的祖國,而不是眼前的中國。這種外來的同民族救亡無關的共產主義自然遭到中共領袖層的極大厭惡。

(當然在嚴格意義上,蘇共也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構想中,應是德法英這三個技術最先進國家的工人階級聯合革命成功,而後以這三國為基礎組成的歐洲聯邦逐步輸出革命,實現世界大同。共產主義必須建立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基礎上,而工人階級和德法英強國才代表先進生產力。不能指望俄羅斯這種落後國家搞共產主義就像不能指望農民搞共產主義。在馬克思眼中,蘇共肯定也是俄羅斯鄉巴佬的土共產主義。說起來這世界上從不曾有過標準的共產主義國家和標準的共產主義理論,有的只是各個國家自己理解的共產主義。)

但在建國後,中共這個以民族救亡為目的的聯盟內部就開始出現分歧了。劉鄧派是純粹的民族主義者,什麼對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這種表面的富強有用就怎麼做。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鄧坦誠他從沒讀過《資本論》,對共產主義理論顯然根本不感興趣,一切都是以民族主義的實用為目的。而毛是共產主義者,首先想的是如何保證人民的國家。國家經濟再發展,官員和民眾分化,貧富分化,國家政權不屬於人民,有什麼用處?首先要解決政權性質問題,然後才能發展經濟。這就是中共前三十年黨內鬥爭的實質。共產主義派和民族主義派對國家的不同理解導致了以文革為高潮的衝突。

在民族救亡的意義上,當代中國已完全實現了幾代革命者的理想,內部雖有糾紛,但社會平安有序,人民生活在穩步提高,外部雖有爭端,但也沒有任何勢力能威脅到我們的生存。為國犧牲的幾代革命志士地下也都該瞑目了。我們做到了。

但在完成民族救亡的基礎上,我們應看到兩個問題。國民黨人當年也立志民族復興,也想要這樣一個富強的中國,但他們為什麼做不到?因為他們依靠的那批社會中層人物思想混雜,為個人利益紛爭不休,最後人人圖謀私利,上下一起腐敗,救國理想成了笑話。而共產黨人都是在艱難困苦中為理想走到一起,不是圖私利之輩,黨內腐敗因素稍有抬頭就進行清理,一直保證了隊伍的純潔。今天執政的民族主義派,和當年的國民黨做法其實毫無區別,把商業社會中新發財的各種中層人物當國家主體,請進政協請進黨,官員高高在上,腐敗已是常態。之所以仍能富強,因為共產主義派執政的前三十年在工業、民心、幹部隊伍上都給他們打下了基礎。試想下,49年時,也讓民族主義派執政,也不管白貓還是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各種黨員覺得老子打的天下,老子拿點算什麼,互相圖謀私利、紛爭不休,他們可不可能發展經濟?不出十年恐怕就爛了。民族主義派在走國民黨人的老路,而他們的目標、做法本也就是國民黨人的目標、做法。

第二個問題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民族救亡只是第一步,必須有更遠大的理想。共產主義派執政時為我們帶來過理想。民族主義派誰能發財誰就是老大的富強沒能提供任何理想,反而消滅了理想。老實說,中國再富強有歐美富強嗎?你想要比富強那還不如換個國籍去做歐美人。這就是普遍民眾的心態,也是產生民逗的土壤。

以上所述可以使我們明白,中共是一個以民族救亡民族復興為目標的聯盟,從來不是純粹的西方共產主義理論意義上的共產主義黨派。所以共產主義、民主主義、民族主義這些派別在中共內部都有,而他們為了民族救亡這個共同目的也長期都是團結而不是對立的。所以西方意義上的左右對立在中國長期以來都不存在,只有愛國者和賣國者、謀求民族利益者和圖謀私利者的對立。建國前的左右對立是如此,當代中國的左右對立也是如此。

西方的民族主義右派,來源於對封建貴族的榮譽、忠誠這些美德的信仰。但是中國文化中根本不存在那樣的封建貴族。為國家帶來榮譽、忠誠、犧牲這些美德的恰恰是當年的共產黨。所以中國民間興起的的民族主義派也推崇紅色中國,成了「左派」。

至於未來,恐怕將會出現西方意義上的左右對立。中國的特殊左右建立在人民對民族救亡民族復興理想的共同認同上。這個共同理想在這種經濟政策中很快就會消失,祖國和人民不再是同義詞,祖國的利益不再是人民的利益,於是有人喊祖國,有人喊人民,「祖國」和「人民」在街上大打出手。要知道早年的歐洲,祖國和人民也曾是同義詞,為祖國就是為人民。直到大概巴黎公社前後,「祖國」和「人民」才分道揚鑣。這大概是社會發展的一個自然過程。中國的一切,其實都在走歐美的老路,是從前的歐美。再過些年,經濟向現代歐美看齊,政治生態上也會向現代歐美看齊。

本文開頭提到的工業黨,是民族主義中迷信科技的一種。在這樣一個時代,信仰是我們唯一剩下的東西。我們依託這些信仰來超越我們卑微的現實。有人選擇了過去的紅色信仰(當我是個兒童時他們教給了我紅色理想,我從未發現比那更美好的東西,我成年後研習的任何學問都只能更使我理解兒童時的信仰),有人成為富國強兵的工業帝國主義者,有人信仰宗教,有人成為狹隘極端的民族主義者,即便是那些民逗精神病,也只是依靠對虛幻的歐美的信仰來獲得存在感。當然更多的人只是普通的愛國主義者,對所有極端都不敢興趣。我希望中國仍能靠普通的愛國主義平平安安地走下去。中國富強不富強並不重要,我們仍是懷有共同信仰的中國人最重要。

日本著名右翼人物石原慎太郎接受中國報紙採訪時感嘆,日本並沒有右派,只是些黑社會。我也同樣覺得,中國並沒有左派,只有一些舊時代的偶像崇拜者。真正的左還是右,都意味著理想主義,只是不同方向的理想主義。但日本的那批右派根本談不上理想,我們的左派也談不上。


左右都是一樣的。比如共產主義在哪都是左
換句話說,自由與平等,二者本身是矛盾的。
相對來說,平等是左,自由是右;左代表更多窮人的利益,右更多的代表了富人的利益——相對來說
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為什麼覺得會認為中國和西方是相反的呢
因為,傳統上,中國(一共的中國)是左,甚至極左。而西方傳統上是右
因此,在中國,左是保守的,右的激進的
在西方,右是保守的,左是激進的

—————————20170510補充以下
看了諸位的評論,簡略補充以下內容:
正如上面所說,左、右最多是用來形容政治和經濟的。二者相聯繫確又相獨立。就好比要說中國目前是左還是右?——多年前南方周刊之類的雜誌有評選過中國政右經左的代表人物

諸位可Google一下政治光譜,有較為完整的圖片,在此不再贅述


再次謝吳大美女邀請~ @吳略略 ,看到樓上們答了這麼多還引經據典各種政治哲學。。。私以為覺得很沒有必要,因為完全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列寧式政黨的出現。
沒錯,列寧式政黨的出現割裂了左和右,所以說題主的問題並不完全正確,確切的說應該是:在列寧式政黨執政的共產主義國家,左和右都出現了分裂的情況。

一方面,列寧式政黨的意識形態與政治實踐常常高度分裂,書面一套而實踐另一套,成為司空見慣的政治現象,這導致書面理論上的「左」,經常變成政治實踐中的「右」。例如,正統的馬克思共產主義,贊成全民普選權,這應該是左派主張;但列寧式政黨卻奉行精英主義的「先鋒隊」理論以及集權專制的「民主集中制」,無條件延長「無產階級專政」,這顯然是右派行徑。同時,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要創建平等社會,這應該是「左」;但在列寧式共產主義國家,伴隨政權建立而崛起的「新階級」,卻比任何歷史時期的特權階級都更為強大,這實際上是「右」。

另一方面,列寧式政黨以革命黨自居。既然革命是「左」,反革命就是「右」,那麼當權者及其相關利益者為「左」,而只要與當權者意見相背,就是「右」。這一點在我國的教課書里體現的特別明顯,凡是和我黨相悖的非黨員人士,管你具體主張是啥,統統打成右派,比如著名的反右運動及其擴大化。而在黨的內部,凡是比我(目前在中央的派系)右的,都是右傾主義分子,而比我左的,都是打了雙引號的,犯了「左」傾錯誤。言外之意,左本身沒錯,我代表的是真左,而這些「左傾」分子所代表的是偽左。
因此,在中國的這種語境下,過於糾結左右的語義基本沒有意義。相較而言,個人更推崇項小凱老師的觀點:

當下的政治分野大致有兩派,一派與現體制有密切利益相關性,基本擁護當前體制,反對進行根本變革,這一派可以稱為「體制派」;而另一派與現體制沒有密切利益聯繫,基本不贊成當前體制,支持進行根本變革,這一派可以稱為「革新派」。如果按照國際慣用的政治譜系劃分方法,「革新派」其實屬於進步的左派,「體制派」實際上屬於保守的右派。
以體制劃線的理由,是因為體制利益相關性,在很大程度上約束和綁定了人們的政治見解和主張;人們通常是忽視,而不是誇大了這種相關性的影響和作用。筆者曾多次觀察到,一個人的體制利益相關性的變化,如何導致了其政治立場的戲劇性轉變。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屁股決定腦袋」。
 就意識形態而言,當下體制派的核心主張,並不是表面上所聲稱的的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而是國家主義(statism),或者叫「政權主義」,即主張強大政府,強調國家民族利益,強調集體主義,強調個人對集體(實際上是政府)的服從,簡言之,即「政權高於人權」。執政黨及其成員、當下既得利益集團及其成員,都或多或少屬於這一派。


請先理解政治光譜中的左右!

法國大革命前夕,國王路易十六為了徵稅,召開了被關閉了上百年的三級會議。國王端坐中間,左手邊是底層人民的第三等級代表,右手邊是貴族和教士的代表。第三等級代表要求分權給下層人民,實行普遍的民主(革命派),而貴族和教士則要求維護當時現有的權力格局(保守派,既得利益集團)。國王左手邊的第三等級代表就是左派,右手邊的貴族教士代表就是右派。這樣,左右派就產生了。

後來的情況我們都知道:國王被砍了頭,君主變成了民主,左派獲得了大勝利,新興的資產階級開始掌握國家的權力。

再後來,比資產階級更加要求分權的無產階級也開始要求提高自身的利益和待遇,這就比左派的資產階級更左了。當這些更左的無產階級建立自己的政權時,相比自己沒那麼左的資產階級就顯得右了,因此,資本主義的左派,在社會主義眼中自然就是個保守的大右派。而本來就偏左的無產階級,他們當中的左派,則會顯得更加激進,要求消除一切差距,實行絕對的民主和平等。

這樣,我們就能理解,像美國的民主黨,就是左翼政黨,而共和黨,則是右翼政黨。英國的保守黨是右翼政黨,工黨則比較偏左一點點。

至於題主說的:在中國,左派保守、復古;右派激進、自由。

保守、復古是相對的,但凡保守或復古的人,總想恢復到過去的某個狀態。中國的所謂左派,只是想堅守嚴格的社會主義,復到建國初的古;總不會是想保建國前的守,復帝制的古。而極端的左派就是實行絕對平均,絕對無差別的狀態,比如巴黎公社、人民公社、紅色高棉。

而右派所謂的激進、自由,只是想打破死板的絕對平均全民所有制對經濟發展的鉗制,因為公有制經濟不容易激發人的個體活力,而改革開放前的經濟活力已經是降到建國後的最低了。所以,提倡自由市場經濟的思想,就會被看作是激進的了。其實激進嗎?一點也不激進。相比歷史發展來說,真正激進的是左派,而不是右派,右派其實是在保守,是在復古。

附一張別人的圖,不代表本人觀點:


回答該問題很簡單,我由以下兩點展開即可:

1.中西方 左、右派定義相同;2.中西方 傳統背景不同。


1. 定義相同:左派要平等,右派要自由。

幾個回答最高票的幾位已經闡明了左右派的來源,簡單劃分大致是:法國大革命後,議會的站隊,國王的左邊是平民階級,他們要平等;右邊是貴族階級,他們要自由。所以,大家簡單想像下,左派「平民」嘛,沒啥特殊權力保障,就會支持平等,政府加大幹預,認為推行平等應犧牲部分自由(犧牲貴族利益);同理,右派」貴族」認為,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政府減少干預,傾向於更多保障自由(保護富人利益)。

有人認為極左要求絕對平等,如毛的共產主義,極右則是要求絕對自由,如希特勒的法西斯主義。(感謝@包不同的指正,我引用別人的觀點 極右如法西斯主義的舉例是不大合理的)

2.傳統不同:中國要平等(左),西要自由(右)。

新中國成立以後,經歷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等等,中國逐步形成了傳統平等」(左)。英美為主的西方,英君主立憲、美聯邦共和後,西方的傳統歷來是自由」(右)先於平等。同時,社會主義(整體偏左)和資本主義(整體偏右)內部也是有左右之分的,這叫分歧微調,畢竟人具有多樣性。


總結,道理很明了,左右派定義相同,只是中西方傳統不同,導致大家產生了中西方左右派保守、激進的倒置問題。其實只要明確左派要平等,右派要自由,然後聯繫中西方傳統來確認保守派和激進派即可。

在傳統整體偏左的中國:左派就是保守守舊(例毛左),因為左派要傳統,希望回到平等」的年代;右派就是激進(可參考鄧),因為右派要打破傳統,先自由先發展。相反,對傳統整體偏右的西方而言:右派保守守舊,因為他們希望保持自由傳統;左派激進,因為他們要打破傳統,爭取平等

例子就是,中國目前右派為主,大家要自由,基本都是改革開放受益者,只是平等漸漸重新受重視,左派也有影響力。而美國也很明顯,簡單來說,民主黨奧巴馬就是左派激進,加大政府干預,在自由前提下要兼顧平等,共和黨是右派保守,希望減少政府干預,不對富人征高稅收。


我試著告訴你一個令人舒服的、自然的左右分野是怎樣的,你就知道中國的左右分野多擰巴了。

我腦子的左右分野是這樣的,我覺得很舒服,歡迎指正:

左是墨,右是儒;
左是女權,右是男權;
左是邏輯學,右是修辭學;
左是理性主義,右是經驗主義;
左是階級衝突視角;右是結構功能視角;
左是群己權界、兼愛非攻、國際主義;右是差序格局、綱常倫理、民族主義。
左是"享受勞動成果的權利,自由發揮才能的權利";右是"貪婪是人類本性,"財產權"(定義模糊的)神聖不可侵犯"。

中國政治教科書,絕口不提修辭VS邏輯,理性VS經驗,而是把兩千六百年的哲學史定義為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把不講邏輯的修辭學說成是主觀唯心主義,讓人感覺唯心主義者就是一群忽悠人的神棍,再給柏拉圖到萊布尼茨的理性主義大師扣上一個客觀唯心主義的大帽子。自己就可以打著唯物主義的左燈,行著經驗主義的右路了。更有甚者,把唯物主義曲解為馬克思所痛恨的商品拜物教,這也是我小時候痛恨馬克思的原因。長大了以後才知道,我所痛恨的,恰恰是馬克思所痛恨的。

如果你對他的忽悠有半點質疑,他就會祭出"辯證"的大旗,下面咱就說說"辯證"。

辯證這個概念太奇葩了,他至少有三個含義——哲學上的辯證,教科書里的辯證,日常使用的辯證。

哲學上的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領有其意。
教科書前半部分的形而上學和辯證法根本不是哲學概念,他更像是一個社會學和政治經濟學概念。早期的社會學和政治經濟學,將社會視為一個靜態、有機的整體,只關注其中零星的相關性,並且將相關性曲解為因果性;在理論適用上,也完全無視理想模型和現實的差距,代表人物有馬爾薩斯和斯賓塞←這就是教科書中的形而上學。隨著社會學和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只有最極端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和市場原教旨主義者,才會去相信這樣的胡扯。馬克思為了對抗這種學說,給出了階級衝突視角,認為社會是動態的、矛盾的,而且恰恰是這中間的"矛盾"推動了社會的不斷進步←這是教科書中的辯證法。

到了教科書後半部分,就開始扯淡了,這也是日常生活中"辯證"概念的源泉。改變發生在對"存在即合理"的誤解,黑格爾分明說的是"存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硬生生被曲解為了"存在的就是有道理的"。既然現有的已經都合理了,那我們就什麼都不用做了,社會自然趨於和諧,市場自然趨於均衡。好像哪裡不對啊!這不就是之前被冠以"形而上學"之名,拿出來批判的市場和社會達爾文主義嗎?

中國的政治教育就是這麼的神奇,能夠把一個概念,引向和他完全對立的一面,這或許就是《1984》中的雙重思維。


天安門城樓上有兩句話,真正的左派應該是為第二句而奮鬥的,而中國的左派是為第一句話奮鬥的——起碼在口號上是如此,至於中國的右派,他們兩句話都反對。


中國的自由派包括了偏左的社民以及偏保守的自由主義者,他們兩者有不同,社民承認階級矛盾的存在,但不主張馬克思主義者的階級鬥爭學說,同情人民大眾

偏保守的自由主義者(古典自由主義者)主張保護私有財產以及西方式的憲政學說(本質上說他們是在幫趙家人)

中國的改革開放的經濟政策以及經濟全球化大部分算得上社民的政策(做蛋糕方面),但在分蛋糕方面比偏保守的自由主義者還右

至於這三十年的主旋律是強調「新經濟政策」的優越性,於是左派(馬克思主義者)就被抹上了濃濃的墨水

其實原教旨的馬克思主義者都是極其激進的,他們在看到蛋糕越做越大,人民群眾卻窮的只能去當褲子和沒有房子住,於是他們就通過號召暴力革命實現生產資料、生活資料以及資本的再分配

以下是私貨:一個真左派不去讀點馬克思主義的書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左派


我們之所以能指責自由派是右翼是因為我們是站在共產黨的立場上的。這是長期宣傳口徑留下的習慣。


因為中國的左右派實際上是對我黨我政府的態度的延伸。我黨名為共產黨,聽起來像左翼,所以支持他的稱為左,反對他的稱為右。
但由於眾所周知的打左燈向右轉,所以支持他的實際上是右翼分子,名字卻是左的,故而造成了左右倒置。


簡要概括那些讓人頭疼的政治辭彙

由於這些概念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意義總在變,所以以下概念適用於當前我們的語境:

左右派
左派是指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人,右派是指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人,是政治觀點上完全對立的兩個派別。

左右傾
左右傾都屬於社會主義陣營,都信奉社會主義,由於這個詞只存在於共產黨的特定歷史時期,所以定義不是很明確,不妨做一個類比,他們分別不太精確地對應著美國社會當中的激進主義和保守主義。

激進主義
激進主義是指對現存組織、社會狀態或運作方式懷有強烈的不滿,從而產生否定的觀念,並迫切尋求對現狀從根本上進行劇烈的變革,在外國有法國大革命,在中國有王莽改制,王安石變法,辛亥革命(就是一次要全變了的)。

保守主義
保守主義在關於人類本性的哲學問題上認為人性是有缺陷的,相信社會弊病只可減緩而難以根除。保守主義的核心觀念是反對一切激進的革命和革新,主張節制政治,以妥協手段調和各種社會勢力的利益衝突。保守主義視國家為一個有機體,局部不能離開整體而獨立生存;地位和財產不平等是自然形成的,社會的領導權應屬於素質優秀的賢人而非群眾領袖。保守主義強調代表連續性和穩定性的法律和秩序,維護傳統社會紐帶諸如家庭、倫理、宗教等。在外國有英國光榮革命,在中國有洋務運動,唐代楊炎的改革,明代張居正的改革(就是一點一點的拱)。

姑且可以認為左傾右傾是激進主義與保守主義的子集吧: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勁使大了就左了,該使勁的時候思想保守地慫了就右了。

左右翼
都屬於資本主義陣營,都信奉廣義上的自由主義但略有區別。

左翼,一般崇尚自由主義中的現代自由主義(也稱社會自由主義)。維護資本主義制度,要求提高普通公民福利待遇,建立高福利社會。維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環保動保者很多都是左翼),要求對富人多徵稅,支持政府干預經濟。對外政策傾向對話合作。代表黨派是美國民主黨。

右翼,一般崇尚自由主義中的古典自由主義,自由保守主義,極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政府干預經濟,要求市場自己調節。由於右翼多為富裕階層,反對對富人額外徵稅,反對高福利社會,推崇通過個人努力,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來獲得成功。說白了就是支持叢林法則。在對外政策上比較激進,傾向通過武力方法解決問題。代表黨派是美國共和黨。

自由主義
求發展、相信人類善良本性、以及擁護個人自治權,此外亦主張放寬及免除專制政權對個人的控制。更廣泛地,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體制以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社會自由主義
社會自由主義者主張自由市場與福利主義並行,即在自由的市場競爭的前提下,政府進行適當的干預與監督。現代自由主義者主張的是對最低工資和標淮工作時間的立法、自由組織工會的權利、失業與健康保險,為所有人改善並提供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等等。(政府管的多)

古典自由主義
古典自由主義哲學特別重視個人的主權,個人財產的所有權被視為個人自由最重要的部分,強調自由放任的政策。古典自由主義並不必然支持民主,這是因為尊重和保護個人財產權的法律,比民主里的多數決原則還要重要。

(其實古典自由主義就是原來美國人口中的自由主義,但羅斯福實行的新政在當時被貼上社會主義和左翼的標籤,由於擔心這些標籤的負面影響,羅斯福於是改自稱為自由主義者。自從那時開始,「自由主義」一詞在美國變得模糊,所以特此區分為羅斯福的社會自由主義和原來放任不管的古典自由主義。所以,我們也能夠深刻的理解,右翼信奉古典自由主義其源於他們一貫的自由保守主義)

新自由主義
這個名字的翻譯是所有中國人誤讀的萬惡之源
一會兒是左翼信奉新自由主義,一會兒是右翼信奉新自由主義,著實讓人看不懂。
考證後發現,其實是兩個英文都被翻譯成了這個詞,分別是New Liberalism和Neoliberalism
其中New Liberalism即上面講到過的左翼,民主黨信奉的社會自由主義。
而Neoliberalism其實是古典自由主義的復甦,所以被右翼,共和黨所信奉。

以上所有內容大部分摘自維基百科,也有少數為自己總結,肯定有錯誤,望知乎各位大大指正。


不同於西方左右譜系可以溯源至法國大革命時的議會坐席,現代中國政治討論中常用的左右。
從一開始應當來自TG內部鬥爭路線的區分。
這一區分的依據,不同於法國最開始在「自由」與「平等」之間的取捨,而是依據對革命形勢和革命戰略的判斷激進與否。
不幸的是,在TG話語體系下左右都是要反的。
但是後來在建國後尤其是大躍進之後的TG內部討論中,反左的權重逐步下降。
一定程度上,「左」是可以接受的,而「右」是可以上綱上線的。
也造成了對「左」、「右」的價值判斷,尤其是朝廷話語體系對這兩者的宣傳出現不同。
而1978之後,太宗玩起了「中特資」,以左派政黨之名行右派政黨之實。
進一步造成了「左」、「右」話語體系的紊亂。
——————————————————————————————————————————
一言以蔽之,我們就叫這個:中國特色的政治譜系吧


題主真搞笑,題目犯的錯誤很多,別看就只一兩句話。

先告訴你,建國後中國的左右派是這麼劃分的:主張公有制的是左派,主張私有制的右派。

左派保守復古嗎?左派想恢復毛時期的公有制計劃經濟,乍一看是退步保守復古的,其實公有制計劃經濟是嶄新的制度,是人類前進的方向,所以左派是進步的。而右派要倒退到解放前的制度,一個幾千年前就存在的腐臭的私有制市場經濟制度,所以右派才是保守復古的。

左右派的劃分,各個時代,各個國家都不同。西方國家出來微弱不入流的各國共產黨,還沒有哪一派主張公有制,所以西方國家左右派不是以公有制私有制來劃分的,大概的標準就是同情底層人的為左派,完全為資產階級謀利益的為右派。和中國的劃分有點靠近。


簡單的說,


中國目前的所謂左右,基本上是屁股上的左右,是膚淺的站隊--只是「跟著不知所云的老闆混」「還是跟著說不清楚的外人混」的區別吧。
而不是思想的左右。

大多都在拿著古老的教條給自己撐腰罷了。

實際上吧,都是特別保守的。


左翼沉默因為他們的人在執政,右翼沉默因為他們的政策在執政


實際上我們所說的左派右派和左翼右翼是兩碼事,但是很多人把這兩個混淆。
中國政治里的左派代表保守派而右派代表自由派,而政治學上的左翼代表自由派而右翼代表保守派,一個支持強硬民族主義的自干五在任何國家都會被算作是右翼勢力,而支持所謂國際主義的帶路黨顯然是左翼。


中國和西方的左派右派劃分是反的,西方左派就是中國的右派。

???

中國的左派右派真的與西方的左派右派相反嗎?

我告訴你一件事,下巴別掉下來:

中國沒有右派!

中國的所謂「右派」,就是西方的左派,這個沒錯。中國的左派呢?就是紅左啦,是左派中的左派!

那麼西方的右派呢?

在中國早已邊緣化了,數量少到不成氣候。

西方的左右之分,實際上應該叫做進步派與保守派之分。

進步派喜歡叫自己自由主義者,但真正的自由主義者恰恰是保守派,前者的自由是打破束縛,後者認為自由是個人獨立。再比如,丁克是自由,但是保守主義者認為丁克只能是少數派,只有大多數人不是丁克,才可以讓少數人是丁克。前者喜歡讓政府擴大化變成萬能保姆,越進步,個人就越自由,而責任由政府承擔。後者永遠是懷疑厭惡大政府,總是覺得無所不包的政府會變成大怪獸侵吞個人自由邊界,腦子裡全是陰謀論。

請問中國的右派也好,左派也好,又有哪個不想政府把一切都管起來啊?無非是側重點不同。

左派覺得經濟發展第一重要,右派覺得人權,平等更為重要。

但是怎麼解決呢?要青天,要領袖,要偉人。

自己呢,就稀泥軟蛋了。


這個問題的核心有兩點:

1.CPC 自身的政策轉向(改革開放)事實上形成了意識形態和實際政策取向之間的錯位,而有關 CPC 的討論又處於各支意識形態派別關注的核心位置,因此這種錯位直接導致了中國左右派的錯置;

2.同時,西方以「左」「右」粗略劃分的位於頻譜兩翼意識形態本身就在近兩百年的演化中經歷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甚至是政策取向完全站到了原先信條的對立面上去)。而中國 30 年的簡短開放期,又把這近兩百年里紛繁複雜的意識形態壓縮在同一個社會橫截面中,這其中,很多在政策主張上相互矛盾的派別都共用著「左」或者「右」的定位。這也讓中國的左右派的政策主張更加複雜、甚至自相矛盾。

首先是 CPC 的轉向。

CPC 本身無疑是一個左派政黨,其意識形態、執政目標都具有鮮明的左派色彩。但在毛時期,前期建國設計上學習蘇聯的斯大林體制,使得建設起來的體制帶有強烈的威權主義乃至極權主義色彩,這是完全偏離其自身意識形態主張的。而後期發動文化革命,堅持繼續革命理論,從理念上又回歸了原教旨的馬克思主義,這也讓當時很多歐陸左派大為振奮。但文化革命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造成了毀滅性的結果。1978 年之後 CPC 不得不進行政策轉向,將意識形態與實際政策剝離,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左」)的旗幟下,執行了相當「威權保守主義」的政策(「右」)

但事情又不止如此,政府在實行威權保守主義時,又時時試圖與意識形態進行銜接,因而堅持公有制等政策又夾雜了強烈的左派色彩。

顯然對現有體制的討論是任何一個國家意識形態的重要部分,在中國,面對這一「左」「右」混雜的體制,必然出現某種混亂。

如果以體制自身所宣稱的「左」為坐標,那大部分支持社會福利、公平正義的自由左派,在中國都會因為反對政府的「威權保守主義」的政策而被歸為右派。

比如南方系,雖然在國內的政治語境中被歸為「右」,但簡單歸納即可發現南方系的主張帶有強烈的自由左派色彩,這些「公知」普遍對底層民眾抱有好感,強烈要求實現社會公平。

反之,太多認可威權保守主義的人,本應該被歸為傳統右派的,但由於認可當局採取的政策而被視為「左」。

當然「毛左」是另外一方面了。由於毛澤東本人混雜了複雜的意識形態,因而毛左的成分也極其複雜。既有對文化革命抱有好感的當代馬克思主義者(非中特馬);也有因改革開放時代相對剝奪感驟增繼而懷念過去體制的底層民眾;甚至不乏在薄督時代出現的政治投機分子。這能否被視為一個統一的意識形態還很成問題。

這種歸類的錯位只是這個問題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左」「右」的意識形態劃分在西方有兩百多年的發展歷史,除去早期在對待革命不同態度而形成的「左」「右」(激進和保守)外(這些對討論當代中國的問題沒有意義),「左右」兩派在稍後的兩百年里,所執政策主張甚至有過多次顛覆的改變。

最經典的就是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的各自演變。

早期自由主義是工業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其主張是自由市場、放任自流、保障個人財產以及「守夜人」式的「小政府」。但進入 20 世紀中後期,自由主義迅速演變為追求社會公正、支持社會福利,繼而為了實現這些理念而支持擴張政府規模、並呼籲對個人財富進行再分配。這兩種前後政策主張截然相反的意識形態,都因對個人主義的強調、對人類理性的充分信賴而被統歸為「左派」。

事實上,中國大部分「公知」都是早期自由主義和後期自由左派的混合體,既呼籲自由市場,縮小政府規模,又支持社會福利,當然這種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主張也時常被嘲笑。

另一方面,通常被視為「右派」的保守主義,脫胎於對秩序、傳統的重視,19 世紀的保守主義是一種威權主義,注重秩序,強調國家權威。在 20 世紀中葉開始,西方的現代保守主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在國家建設的初期,其實就採取了威權主義的政策。

現代保守主義的政策則出現了幾乎 180° 的轉向。

首先是歐陸的基督民主主義作為保守主義的一支,開始支持自由市場和競爭,但同時又將天主教中的友愛、團結等信條作為凝聚社會的信念。

隨後,1980 年代,福利國家紛紛發生經濟危機,里根-撒切爾主義登場,這種以減稅、縮減政府規模為標誌的政策主張,因其成功實現了經濟復甦而被現代保守主義政黨接受,並作為標誌性的政策主張。尤其在英國和美國具有重要影響。

但事實上,里根和撒切爾的政策主張融合了新自由主義和新保守主義兩種「右派」主張。

新自由主義以哈耶克為代表,主張自由市場和小政府,反對過於膨脹的社會福利政策,將正義定義在機會平等上。哈耶克在著名的演講《我為什麼不是一個保守主義》中拒絕使用「保守主義」的名詞,而自稱是自由主義,事實上就構成自由右派,也有稱之為自由意志主義的。而新保守主義則注重國家、家庭的價值,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基督教的價值觀。

現代西方的保守主義(典型的就是美國的共和黨)基本就由自由意志主義者和宗教保守勢力共同構成。

至此,現代保守主義的主張幾乎和早期的自由主義(左)如出一轍。但它依然能被認定為保守主義(右)原因在於其依然反對「原子式的個人主義」,堅持人的社會性,強調人類理性的不完善(即有限理性),因而尊重自發秩序才能實現社會發展。這裡的自發秩序既可以指自由市場,有時也引申為社會領域的各類傳統價值和秩序。因而自由意志主義者和宗教保守派共用了保守主義的名號。

在對待公平問題上,只堅持機會平等,對人性有著更為現實的認識,不同稟賦的人必然形成社會不均等,但只要機會均等即可認為實現了正義。(當然左派會反駁社會結構本身就造成了機會的不均等)

而在當下中國,很多持新自由主義(右派)觀點的人,會被當成為權貴資本主義說話而引起撻伐。而新保守主義者則把西方傳統的宗教價值,對應到中國傳統的儒家,成為了儒憲派,秋風就是一個典型。但由於儒家傳統帶有共富、開明專制等內容,儒憲很多時候會持威權保守主義的政策取向,成為支持體制的「左派」。

這就是當代中國意識形態的弔詭之處。


推薦閱讀:

什麼是「白左」,「白左」和一般左派有哪些異同點?

TAG:政治 | 社會 | 左派 | 右派 | 政治光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