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曾經有哪些可謂激勵一代人的事件?
影響一代人的事件很多,對我來說,1999年中國發射載人試驗飛船就讓我聽到了21世紀的腳步。但上下——沒錯就是上下綿延幾代人的事件,就不那麼多了,比如朝鮮戰爭。
往上說,薩鎮冰是北洋水師將官,1859年(咸豐九年)生,1884年當艦長,1888年當大清參將,1906年總理南北洋海軍,實際上就是中國海軍司令。期間以將官身份參加甲午戰爭,親身經歷了「中興」大清從漢城敗退到遼西,徹底被開除20世紀球籍的過程。1950年,志願軍在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獲得大勝,志願軍50軍——被改造過的國民革命軍第60軍一路追擊,攻入漢城。大吃一驚的薩鎮冰作詩以紀:
師入三韓大有聲,海東形勢一番更。
美軍屢敗終難振,華裔方興孰敢輕……
薩鎮冰1952年去世,這首詩是清末高層人士對朝鮮戰爭戰果的評判。
白衣老者為大清海軍司令薩鎮冰,很難想像這個時代的高官能見證朝鮮戰爭的奇蹟。薩鎮冰的「上級」溥儀,以及他身邊的八旗親貴在朝鮮戰爭之初也有自己的判斷:
在開往哈爾濱的列車上,只有幾個年輕些的人還有點興趣談天說笑,願意跟看守員打打「百分」,其他的人則很少說話,即使說起來聲調也不高。車廂里大部分時間都是沉寂的。有不少人夜裡睡不著,白天吃不下。我雖然不像回國時那樣恐怖,卻仍是比任何人都緊張。這時,正是朝鮮戰場上的美國軍隊逼近了鴨綠江,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抗美援朝不久。有一天夜裡,我見溥傑跟我一樣睡不著覺,便悄悄地問他對戰局的看法。他死陰活氣地回答說:「出國參戰,簡直是燒香引鬼。眼看就完啦!」我領會他所謂「完啦」的意思:一方面指中國必然吃敗仗,至少東北要被美國軍隊佔領;一方面擔心共產黨看到「大勢已去,江山難保」,先動手收拾我們這批人,免得落到美國人手裡去。後來才知道,這是當時犯人們的共同想法。
溥儀?我的前半生
於首長和所長說的學習、改造,在當時我們沒有一個人加以理睬。在我看來,叫我們看書看報不過是為了讓我們消磨時間,免得胡思亂想。說看幾本書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我覺得實在不可思議。對於美國軍隊可以打敗的話,我更不相信。同屋的四個自命懂得軍事的「將官」,則一致認為,美國或許沒有膽量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敢拿出原子彈,然而美國僅僅用常規武器就足以稱霸世界、無敵於天下;說可以打敗美國軍隊,只不過是句空話。可是後來,我們漸漸覺得,共產黨人不大像是說空話的人。過了不久我們重新看到了報紙,覺得那些有關朝鮮戰場的消息不像是假的。那些「將官」們也說,歷來編造戰報,雙方死傷人數可以造假,而地域的得失卻不能做長時間的謊報,特別是美軍總司令表示願意談判的消息,更是不能編造的。美國軍隊也要談判停戰問題,還能說是無敵的嗎?「將官」懷疑起來了,不用說,我更解釋不通了。
「兵不厭詐,」一個當過「旅長」的戰犯說,「也許這裡面還有問題呢!我不相信美國是『紙老虎』。」
可是不管怎麼不信,朝鮮戰爭越來越不像我們原先那樣想的,美國越弄越不像個真老虎。這種出乎意料的情況越明顯,我反而越感到了安心,因為我認為如果共產黨沒有潰敗,就不至於急於消滅我這個累贅。
等到五次戰役打完,他們或許不相信朝鮮打了勝仗,但至少他們發現東北居然還在中國人手裡——依照他們和薩鎮冰的經驗,朝鮮大敗必然導致東北失陷——於是他們對新中國的看法迅速從單純的「怕你殺我」轉向敬畏。
不錯,我還有許多珠寶首飾呢,這可是任何人都無法跟我較量的。不說藏在箱子底的那些,就說露在外面的一點也是很值錢的。其中那套乾隆皇帝當太上皇時用的「寶」,就是無價之寶。這是用田黃石刻的三顆印,由三條田黃石鏈條連結在一起,雕工極為精美。我不想動用藏在箱底的財寶,決定把這三顆印拿出來以證明我的「覺悟」。
決定了就趕快做。我記得從前有一次,所方人員在崗台上宣布志願軍取得第五次戰役勝利的消息時,不知是哪個犯人聽完之後立刻向幹部要求到朝鮮去參戰,接著有好些人都提出這個要求,還有人立時扯本子寫申請書。當然,所方沒有接受。我後來不免有些嫉妒地想:這些人既表現了「覺悟」,又實際擔不上什麼風險,心眼真是不少。我想起那回事,決定這回不能落後於人,不要讓他們搶先辦了,顯得我是跟著學的。正好,這天政府負責人員來巡視,我透過欄杆,看出來人正是在瀋陽叫我不要緊張的那位。根據所長陪伴的形勢,我斷定他必是所長的上級,雖然他並沒穿軍裝。我覺得向這樣人拿出我的貢品,是效果更好的。等他巡視到我們監房跟前的時候,我向他深鞠一躬,說道:
「請示首長先生,我有件東西,想獻給人民政府……」
朝鮮戰爭,是能讓舊帝國的皇帝和親王、將帥一齊俯首的重大事件。
杜聿明、黃維這批解放戰爭戰俘,年齡上和溥儀差不多,但「起點」要低的多。他們對中國還是東亞強國的時代沒什麼記憶,從見識到現代社會開始,美國就是天下老大,連日本都是壓在頭上不可抵抗的力量。所以,即便進了功德林監獄,他們依然是看不起土八路。聽說朝鮮開戰,許多見識過美援物資和美國技術威力的軍官都不太相信共產黨能贏,甚至認為自己能看到美軍打進北京,救他們出去。但其中有個人不太一樣——邱行湘。
邱行湘在洛陽被俘後對新中國心服口服。戰犯管理所組織戰犯為朝鮮戰爭出力,做乾糧,他是最賣力的人,親自上陣搬糧食、大鍋炒米,比小夥子還能幹。能幹到什麼程度?都80年代了,他去台灣探親,被認為是共諜,不許入境,老部下求情到蔣緯國才網開一面。他後來和攻進洛陽的解放軍軍官當鄰居,別人怕刺激老漢,和他聊天從來不談洛陽之戰,他倒主動和別人談細節。還一定要問:
「聽說206師(他帶的老部隊)不少人(被俘後重新參軍)到朝鮮去過,他們在那裡的表現如何? 」
張明(「洛陽營」幹部)誇獎說:「他們作戰頑強,有很多人當了戰鬥英雄,提了干,還有的犧牲在朝鮮戰場,成了中朝人民歌頌的烈士。」
從平民的角度說。我現在的老闆是上海人,他家裡老人說起對新中國的印象,最感慨的有這樣一句話:
「過去上海灘抬杠說起牛人,說一怕杜魯門,二怕杜老闆(杜月笙),共產黨能治得住這兩個人,那真是幹什麼都成了……」。
在上海這個被洋人統治了近一個世紀的地方,朝鮮戰爭是共產黨在城市站穩的重要心理依仗。
我之前也寫過一篇朝鮮戰爭的紀念文字:和朝鮮戰爭相關的家庭記憶碎片 摘幾段來看:
美國人來了
就在我祖父一步步認識新政權的時候。從他面前兩次開過的東北野戰軍從北到南打穿了中國,從黑土地直到三亞的天涯海角。其中最精銳的13兵團(轄38、39、40軍)已經結束南方戰事,再次收攏部隊北上出關。這些部隊奉命加入東北邊防集群,準備應付朝鮮半島的新局面。1950年10月19日,平壤易手,朝鮮軍隊喪失了抵抗能力。同一天, 39、40、42軍分三路渡鴨綠江,決心與美軍一戰。
在1950年之前,不要說和世界霸主過招,就是和列強中最弱的國家交手。中國也從很少憑自己的力量打過一個痛快仗。往前數,上一次在沿海地帶正面擊敗強國還是1859年的大沽口之戰。所以,當美軍逼近鴨綠江邊的時候,這個國家頗有不少人懷疑對抗的可能性。從功德林里的高級戰俘到見識過美國駐軍的城市中產,都認為共產黨出兵朝鮮是自尋死路,自己絕不能為共產黨陪葬。民盟領袖張東蓀已經擔任了中央政府委員,和周恩來、鄧小平、習仲勛、徐特立等人同列,居然也私下聯絡美國特工。除了泄露中央機要文件外,張東蓀還提供了一份名單,準備組織傀儡政府。當時的中國,像張東蓀一樣想的人不少,對新政權持觀望態度的人更多。若是新中國不能在朝鮮戰場上先聲奪人,內患將遠大於外部的軍事危機。
1950年10月25日,秘密入朝的40軍遇敵,三日打垮南韓偽軍一個師,抗美援朝戰爭拉開序幕。不過,無論在中國人還是西方看來,打南韓軍隊根本不算個事情,贏了也不代表什麼。中美雙方都對這一戰事保持沉默,所有的觀察者都在屏息等待中美主力交火的那一刻。
11月1日,39軍全軍出擊,這次的目標是美國第1騎兵師。戰至2日拂曉,美第8集團軍下令全線撤退。40軍企圖截斷美軍退路,但作為最初出國作戰的部隊,40軍的補給嚴重不足,未能襲取寧邊,美軍突圍而去。
雲山之戰殲敵2千人。對於身經百戰,殲敵以十萬計的東野王牌縱隊來說,這實在沒什麼了不起。但是,2000戰果中,美軍佔了1840。在中國軍隊看來,這創造了對列強軍隊的單日殲敵記錄,旗開得勝。在美國軍隊看來,這個損失絕不可能用「邊境衝突」搪塞過去,必須認真的打一仗。中美正面對抗已不可避免。11月2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開展抗美援朝運動的指示》,不再對朝鮮戰事保密,要求參加中央政府的各民主黨派對抗美援朝表態,準備在3日發出聯合宣言(實際發表為4日)。
此舉讓張東蓀之流大驚失色。真和美國人打上了,必須趕快把後路定下來!他立刻找來常聯繫的美國間諜王志奇,要求他趁著還沒全面開戰的機會趕快離開大陸,務必向美國政府轉達友好信息,即中國政府內部有許多人不希望和美國敵對。王志奇隨即逃往香港。
張東蓀和孫子張鶴慈
11月7日,新華社電訊首次發出志願軍參戰新聞,中國普通人開始知道有幾十萬人的中國軍隊已經和美國大打出手。同樣在這一天,初戰告捷的志願軍開始後撤,實施第二次戰役第一階段的誘敵行動。「聯合國軍」在猶豫了3天以後判定志願軍已無再戰之力,全力北進。直到25日,戰場態勢仍是敵進我退,頗為符合許多人此前對戰事的判斷。
我祖父當時的感受怎麼樣,他生前沒有談起過。直到他去世後好幾年,到了21世紀,我偶然地在報刊資料庫中搜了一下祖父的名字。才發現這樣一則消息:
祖父終生未入黨,行事謹慎,經常訓誡小輩不要談論政治,凡事不要搶著出頭。我從未料到會在人民日報上發現他老人家的名字。這篇聲明見報不到一周,11月25日,毛岸英犧牲在朝鮮平安北道東倉郡。在朝鮮戰爭的序幕階段,上至國家領袖,下至普通百姓,都以不同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這是中國第一次真正全民參與的的戰爭總動員。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開始誕生。
11月25日也是第二次戰役的反擊發起日。毛岸英犧牲的當晚,志願軍西線6個軍轉守為攻,2天內將南韓第二軍清理乾淨,以主力穿插敵軍側翼,29日三面合圍美軍近3個師。美軍重創後南逃,38軍在血戰中贏得了「萬歲軍」的稱號。與其同時,東線8個師在零下30度的暴雪中出擊,以輕武器硬撼美第10軍,迫使美軍銷毀數萬噸物資從海路南逃。其中80師為中國軍事博物館奪得最珍貴的展品——美軍北極熊團團旗。
第二次戰役持續到12月24日,志願軍收復平壤,殲敵3.6萬,僅美軍俘虜就抓了三千。美第8集團軍司令死於亂軍之中。不到40萬中國軍隊正面進攻,擊退了以美軍為主、擁有強大海空支援的30多萬聯合國軍。雖然志願軍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傷亡超3萬,另凍傷5萬,但戰果證明,中國軍隊在人數相當的情況下,能夠驅逐任何強國的軍隊。考慮到中國的人口規模,考慮到國內的民心士氣,中國在朝鮮半島已立於不敗之地。
現代社會的門檻
從工業化的視角來看,把中國近代社會的開始設定為1840年鴉片戰爭是很合適的。那一年,裝備著蒸汽拖輪的英國艦隊開到中國外海。擁有現代工業的列強打斷了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運作方式。這個近代社會什麼時候結束?現代化進程何時開始?
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就是最明顯不過的分界點。
第二次戰役地圖
所謂現代社會,就是以工業經濟為中心,社會財富遠勝於農業時代的社會。為了生產和消費這些前所未有的財富,人們自然會主動地摧毀舊的社會結構,建立一套適應新生產力的社會模式。
為何工業社會的財富遠遠超過農業社會?最直觀的解釋就是勞動模式不同。工業社會的人勞動效率更高。勞動效率高無非就是兩個原因:工具和訓練。
所謂工具,不止是手裡的扳手螺絲刀。司機的汽車、工人的機床、礦工的鑿岩機、建築工人的卷揚機都是工具。他們的共同特徵是效率和價格成正比,好貨不便宜。
所謂訓練,不止是流水線上機械的動作。小學的語文算術、中學的幾何外語,大學的微積分、專業課。這些都是訓練的成本。和工具一樣,高學歷需要時間和投入。這樣看來,搞工業社會就是要攢下一筆「本錢」,能夠打造最初的一批機器,訓練最初的一批現代勞動力。然後再用機器造機器,用知識青年教更多的學生。等到全體人口都受過了工業化教育訓練,全體勞動力都用上了互相配合的機器,這工業社會就成型了。小國可以指望大國援助來弄到這個本錢,大國就只能靠自己。
不過,不是每個國家都有機會來攢這個「本錢」。因為除了英國之外,所有的國家都是在有工業化強國的世界上發展工業。後發國家的「本錢」就是列強覬覦的市場和資源。魯迅這個尖酸人留日歸來感嘆:「倘是獅子,誇說怎樣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頭豬或一隻羊,肥大倒不是好兆頭」。
對於後發國家來說,如果你不能證明自己也是一頭獅子,至少也要通過戰爭證明自己是一隻扎手的刺蝟,這才有機會攢下工業化的本錢。拿破崙戰爭、美國內戰、普法戰爭、蘇聯衛國戰爭、日俄戰爭莫不如此。很顯然,10天丟掉一個省的舊中國沒資格攢什麼「本錢」。志願軍的勝利才是中國工業社會的起點。
當然,能勉強頂住帝國主義不過是第一關。對於成熟的農業社會來說,攢一筆工業化的「本錢」並不是什麼舒心事情。這意味著把農業社會的大量資源抽調出來,投入暫時不能吃不能穿的工業建設——這個過程往往持續幾十年。等到家裡攢出點打基礎的罈罈罐罐,帝國主義時刻會威脅砸了它,普通人會抱怨為啥不分了它,舊時代的知識分子會說還不如沒有它。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危機考驗,內外夾攻,過不了這個門檻就會前功盡棄。
要翻過這個門檻,必要條件是一支超出社會發展水平的軍隊。不僅能頂住帝國主義,還能打疼帝國主義。讓它看到機會也不敢插手。否則的話,帝國主義也會發展,上次用大炮沒做到的事情,有了導彈之後保不齊會再來一次。
志願軍在朝鮮同樣做到了這一點。
解放軍的背後雖然是一個近代水準的農業社會,卻不像舊沙俄軍隊那樣由「灰色牲口」(指戰術呆板,吃苦耐勞的舊俄士兵)構成,不是只憑著數量優勢和麻木不仁對抗先進敵人的消耗品。共產黨發動的社會革命最大限度地動員了知識分子,也解放了封閉的農民,打造了一支中國史上文化水平最高的軍隊,一支「超時代」的軍隊。
所以,志願軍不僅僅能冒著炮火衝鋒,還能分進合擊,在分散作戰的時候保證每支小部隊的紀律和積極性,隨時根據敵人的變化而調整戰術。既能不惜代價攻克要點,在多數時候又有效規避了美軍強大的火力。雖然志願軍人均消耗的工業資源遠低於二戰日軍,但以弱對強的戰果卻遠勝動輒自殺衝鋒的日本士兵。美軍本以為轟炸和火力封鎖可以摧垮一支農民軍隊的「人海戰術」,沒想到鏖戰三年,美軍的傷亡依然和中國軍隊保持在一個數量級內。
這向世界證明:即便中國內部有很多問題,即便中國的軍隊還需要幾十年才能實現機械化,但無論在任何時候,干涉中國再不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案。志願軍在朝鮮的勝利不僅開啟了中國工業化社會的大門,還為此後工業化之路保駕護航數十年。可以說,志願軍的勝利不僅僅是中國告別近代社會的「畢業考」,更是中國進入現代社會高速發展模式的「高考」。共產黨在徹底改造中國社會之前,先打造了一支「超時代」的軍隊,保證了中國隨後幾十年全世界最高的工業經濟增長率。
這篇文章最後寫到了我父親那代人。實際上,直到我記事兒的時候,美國人依然是世界強權的代名詞。80年代的電視機里、報刊文摘上,滿滿的都是對那個世界第一的工業社會的描述和嚮往。我在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中國正在逐漸變強?的回答中提到過當時對美國工業社會的憧憬。
大家都經歷過小學愛吹牛的階段,那時還是冷戰階段,在圖書室里讀幾本書的小學男生最喜歡談軍事,這個階段能支撐我們「對抗美國(以及蘇聯)」的最大信心就是:「朝鮮戰爭我們贏了」。就算是多看了幾本書,吹噓美國的「專家」也不得不承認:「朝鮮戰爭是平手」。因為就在我們身邊,還有繳獲後用了幾十年的美國吉普。幾十年前的美國技術一方面證明了美國人的強大,另一方面也證明搶到美國吉普的志願軍更強悍。真有美帝蘇修來襲,我們雖然弱,但也有信心唱著「地道戰」的主題曲,和美國人過過招。
我是1981年生的,1981-1859=122年,這就是從薩鎮冰到我這個80後的時間跨度。如果以30年為一代人,這至少意味著4代人被朝鮮戰爭的戰果所震撼、激勵,能滿足問題的要求吧。
最後轉一個當代視頻,也談到了朝鮮戰爭和精神成果的代際傳承。此歌曲發行於1997年,90年代中後期是我經歷過的最低谷年代,收回香港的喜慶氣氛根本無法對沖大下崗和農村矛盾激化的陰霾。這個時間點重唱三八線上的勝利,算不算朝鮮戰爭精神繼續激勵一代人?
129 韓曉 大頭皮鞋(NEW9)視頻大頭皮鞋 詞曲:阿唯
穿上大頭皮鞋
想起了我的爺爺
走過雪山草地
踩過敵人的肚皮
這雙大頭皮鞋
傳給了我的爹爹
跨過鴨綠江邊
衝破了三八防線
嘿喲嘿
我們英雄的祖先
天不怕地不怕勇往直前
嘿喲嘿
革命傳統不能變
不能變不能變一年又一年漂亮的先生小姐
穿著漂亮的皮鞋
很多還是進口貨
來自日本美國
穿著大頭皮鞋
走在繁華的大街
雖然有點不起眼
也要走出尊嚴
嘿喲嘿
想想我們的祖先
天不怕地不怕勇往直前
嘿喲嘿
革命傳統不能變
不能變不能變直到永遠穿上大頭皮鞋
想起了我的爺爺
走過雪山草地
踩過敵人的肚皮
我穿著大頭皮鞋
走在繁華的大街
雖然有點不起眼
也要走出中國人的尊嚴
特別聲明:以下內容均為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原作者。
---------------------------------------
2月7日更新:回答一個很多知友在評論中問的問題:怎麼做到的?更新內容見最後。
---------------------------------------
中日圍棋擂台賽
以聶衛平為首的中國隊完成了一個(或者說,三個)當時看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中日圍棋擂台賽始於1984年,最先由日本人提出舉辦此項賽事。規則是由兩國各派8名(後幾屆人數有變動)選手,各設一名主將,採用打擂台的形勢,決出最後的勝負。然而中方對於是否應戰卻是猶豫再三。
三十年前,日本在世界圍棋中「龍頭老大」的地位是毋容置疑的。在擂台賽舉辦前,作為中國最強棋手之一的聶衛平對戰日本超一流棋手的戰績是:對武宮正樹0:3;對小林光一0:2;對趙治勳0:4;對加藤正夫0:4,其中有多局甚至是連怎麼輸的都不知道。雙方實力之懸殊可見一斑。
擂台賽最可怕的情況就是如果對方僅憑一隻過河卒就將中方團滅,那真是顏面無存。
1984年10月5日,第一屆中日圍棋擂台賽開幕式上,日本棋院理事長坂田榮男在致辭時說,他們只要三人就可以結束戰鬥。
擂台賽開始後的事實證明,坂田榮男的說法雖然多少有點誇張,但是並不離譜。中方在擂台賽開始後是佔優勢的,但這個優勢僅僅維持到他們遇見日本第一個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小林光一連挑中方6人,中方只剩聶衛平一人。而小林光一的身後還有加藤正夫和藤澤秀行。
聶衛平連勝三局。中國隊贏得勝利。
1986年第二屆擂台賽,每方的選手人數為9人。日方一如既往的高調,開幕式上主將大竹英雄致辭時稱:本屆擂台賽的日方主將實際上是山城宏。言下之意是出場順序在山城宏之後的酒井猛、武宮正樹和他自己是不會有上擂台的機會的。
事實也似乎驗證了大竹英雄的狂言:在中方的開局小勝之後,日方小林覺連勝5場,雖之後敗於馬曉春,但馬曉春隨後又輸給了片岡聰。中方又只剩聶衛平一人。此時,日方的影子主帥山城宏甚至還未出場。
在中國隊全線奔潰的情況下,一人對五位絕頂高手,作為主將的聶衛平壓力之巨大可想而知。此時,有日本記者撰文說:「中國隊以主將一個對日本強將五人,如果再讓中國隊聶勝,這無疑是天方夜譚。」
而事實是,聶衛平創造了圍棋史上的天方夜譚:連勝五局。中國隊贏得勝利。
第三屆擂台賽,聶衛平在和日方主將加藤正夫的對決中獲勝。率領中國隊獲得了中日圍棋擂台賽三連勝。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些名字:小林光一、加藤正夫、武宮正樹、大竹英雄,日本圍棋「六超」中的「四超」(另「兩超」是華裔的林海峰和韓裔的趙治勳)悉數登場。上述超一流日本棋手中,聶衛平能勝一位已算是中國圍棋歷史性突破,還記得之前的戰績嗎:聶衛平對武宮正樹0:3;對小林光一0:2;對加藤正夫0:4。在一對多的情況下,對日本選手來說,這是一場決戰,而對聶衛平來說,這只是一個開始:戰勝了小林光一,後面還有加藤正夫,還有藤澤秀行;戰勝了武宮正樹,後面還有大竹英雄。每場都是背水一戰,而背水一戰之後又是一個更強大的對手,一個強大得未曾戰勝過的對手。最終的勝利似乎渺茫得遙不可及。
儘管比賽期間,聶衛平數度吸氧,但是,作為主將,中國隊最後的希望,他孤身一人,臨崖而立,以孱弱之軀抵擋日本超一流棋手的狂攻,誰也不知道他能支撐多久。
然而,聶衛平做到了。
日本棋手終未再前進一步,儘管在他們看來勝利唾手可得。
聶衛平擊敗了所有應戰的日本「一流」、「超一流」棋手。
圍棋起源於中國,流傳至日本後,中國棋手在近代反被日本棋手壓制。聶衛平在擂台賽上把守最後一關,雖然只是一個人,背後卻擔負了十億中國人民的期望。憑其韌性、毅力和氣勢,連勝三屆九場(算上第四屆十一場),一掃中國圍棋界的陰霾,激勵中國何止一代人!
聶衛平,起於阡陌之間,長於亂世之中,猶如亘古荒原中磨礪而出的奇俠。在擂台賽上與日本「名門正宗」的超一流棋手對決,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將這些頂尖高手一一擊敗。
何其痛快哉!
------------------------------------------------------------------------------------------------------------------------
2月5日更新一張照片,我最喜歡的一張聶老的照片:
第一屆擂台賽聶衛平對戰小林光一。按慣例,應是穿西裝的,然而這天,聶衛平穿了一件綉有「中國」二字的紅色運動衣。
傳奇的開始……
-------------------------------
熱血過後,我們來探討一個很容易產生的問題:既然賽前雙方實力如此懸殊(至少從戰績來看),那麼,聶衛平是怎麼做到十一連勝的?
我的一點淺見,不到之處請各位賜教:
圍棋比賽中,發生青銅聖鬥士小宇宙大爆發打爆黃道十二宮的事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聶衛平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棋力精進到此種程度。
那麼原因肯定在棋力之外。
我認為,棋力之外的原因有三:
1. 狀態。聶衛平在開始幾屆擂台賽時的狀態是處於其職業生涯的巔峰期。這個原因相信大家都很容易理解。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第一屆擂台賽即將踏上挑戰小林光一的征途前,為了獲得這樣的狀態,一向大大咧咧的聶衛平戒了酒,戒了摯愛的橋牌,每天針對性訓練12小時以上----勝利從來不會從天而降。
2. 心理素質。聶衛平的心理素質在棋手中應該算是異乎常人的,不說別的,單是在再險惡的大賽前,聶衛平也能吃得好睡得香這一點,就少有人能做到。這和他的性格有關,也和他的早期經歷有關。雖然在逆境下,他作為中方主將已經沒有退路,但是他在擂台賽上堅持的越久,日方棋手的心理壓力反而越大。因為日方排在後面的幾位各個都是在日本棋壇名聲顯赫的大宗師,很多人甚至都沒想到自己會輪到出場:勝了聶衛平那是應該的,輸給了聶衛平那是不可想像的。因此,最後背負沉重包袱的卻是那些日本「超一流「棋手。
有人問:心理素質真的這麼重要嗎?
舉個例子:
趙治勳,韓國旅日棋手,日本「六超「之一。
1986年,日本圍棋史上最恐怖的殺器:摩托車,又一次將漂泊異鄉的遊子撞成重傷。而10天之後,趙治勳即將在「棋聖賽「上和小林光一爭奪」棋聖「頭銜。
於是,在1986年年初的棋聖賽第一場比賽現場,小林光一看到的對手是這個樣子的:左手臂纏滿繃帶的趙治勳坐著輪椅被推進了對局室。
我不知道小林光一當時是如何面對手上纏著繃帶,腿上綁著石膏,目光一如往日兇悍犀利的趙治勳的。我知道的是,這局比賽,小林光一居然輸給了這個身體嚴重受傷卻咬牙堅持比賽,在日後被稱為」斗魂「的男人。
3. 團隊。日本棋手因為一開始輕敵、職業化、門戶之見及放不下身段等原因,不太可能會在賽前集體詳細研究聶衛平的棋路,雖然每個人都很強大,但是終是以個人的棋風在單打獨鬥。反觀中國隊,因為面對異常強大的敵人,在擂台賽期間顯示了空前的凝聚力,眾志成城,針對不同的對手獻計獻策,琢磨破法。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勝利的榮耀屬於中國圍棋隊全體成員。
以上。
77年恢復高考
77年恢復高考的深遠影響:
1977年冬天,中國關閉了11年的高考閘門終於再次開啟,570萬名考生如過江之鯽般地湧向考場。這是共和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這年的高考,積聚了太多的期望,這是一個民族對知識的渴求,是一個國家的時代拐點。
30餘年來,這一「國考」深刻影響了3千餘萬人的命運,也深刻地影響了整個國家的命運,在成就國家中流砥柱的同時,也塑造了新的社會現實。
經過44天的爭論,當年10月,教育部終於拿出可行性方案: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
當年冬,500多萬從十五、六歲到三十六歲的應考者湧進考場,在中斷了十年後,大學的車輪重新滾動。
翌年,招生車輪加速轉動,春、秋兩季,各開一科。
各種評論亦如潮水——
「那是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拐點。」
「恢復高考,挽救了我們的民族和國家。」
「恢復高考並不是簡單恢復了一個入學考試,更是社會公平與公正的重建,是在全社會重新樹立起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觀念。」
今天看來,怎麼褒獎當年的恢復高考之舉,都不為過。
恢復高考,不僅是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拐點,更是許多個人的人生拐點。《新世紀》周刊選擇了1978屆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個班級的幾位同學作為樣本,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個體的喜怒哀樂和命運轉折。
當年的老三屆、新三屆,不管是否考上了大學,他們都構成了我們這個國家的中堅力量的一部分。他們的命運,他們的悲喜,和共和國的命運,和共和國的悲喜,重疊在一起,令人分不清彼此,令人唏噓,令人扼腕。來源:新世紀周刊
決斷:鄧小平一言拍板恢復高考
在歷史低谷中斷層了的高考在討論和申辯中得以恢復,十年積壓,使得1977的高考成為新中國教育史上競爭最激烈的一屆高考
本刊記者/李梓
「那是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拐點。」廈門大學教授劉海峰,曾經的77級考生在他的著作《中國考試發展史》中這麼總結。
「據說高考要恢復啦。」1977年的初秋,一股流言讓回城知青們蠢蠢欲動,「覺得生命有了希望。」許多接受採訪的知青,都喜歡用這句話去概括當時的感覺。
歷史的低谷
「從某些方面看,1977甚至可以用國歌里的一句話來形容『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說,他認為,1977年恢復高考,不僅僅是糾正了十年文革的錯誤,更轉變了中國自1949年以來對人才不重視的局面,從而為今天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77年,有一些數據表明,中國在世界領域的競爭中,比歷史上的許多時刻大大退步了。在明朝鼎盛時期,有學者估計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佔據了世界的1/5。在辛亥革命的時候,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為世界的4%,而1977年,擁有世界1/5人口的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僅為世界的2%。
可以直接體現國力衰微的一個細節是,1977年恢復高考後,由於報考人數過多,造成印刷試卷的紙張不足,最後,由中共中央拍板,調用印刷《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紙張。
「現在很多人把高考當做一件大事來紀念,我覺得更應反省為什麼會在歷史的某一階段沒有高考,因為有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才是不正常的。」78級考生陳朝林說。為什麼要恢復高考?因為中國的人才已經是一片空白。
中斷高考
1966年4月6日~14日,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座談會召開,座談會明確提出:要採用新的辦法,高等學校取消考試,採取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的辦法。同年6月18日《人民日報》的社論,傳播了這次會議的精神,提出廢除高考制度,「要徹底把它扔到垃圾堆里」。
為什麼要「把它扔到垃圾堆里」呢?從當年的許多文件中可以直接讀到原因。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說:「鑒於目前大專學校和高中的文化大革命正在興起,要把這一運動搞深搞透,沒有一定的時間是不行的。」而且,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辦法「基本上沒有跳出資產階級考試製度的框框」,因此,「必須徹底改革」。
通過高考選拔人才的教育模式被定性為「培養了資產階級的接班人」之後,廢止高考,將大學轉變為「培養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的政治運動就開始了。從1966年6月開始,高等教育部連續發通知,暫停研究生招生工作和選拔派遣留學生工作。
196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改革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新的辦法」:從本年起,高等學校招生工作下放到省、市、自治區辦理。高等學校取消考試,採取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的辦法。
從此,「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的十六字方針就成了中國大學錄取方法。但當時文革興起,各地方政府職能陷於癱瘓,地方招生並未能按時開展,在1966~1971年間,中國大部分地區高校未能招生,空白了至少3年。1972年,大部分高等學校才陸續恢復「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的招生,這也是「工農兵學員」登上舞台的日子。
「工農兵」被推薦到大學,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學習,而是「上大學、管大學、用毛澤東思想改造大學」,簡稱「上、管、改」。這種本末倒置的指導思想,使大學教育走上了嚴重的形式化、政治化。而在「不讓一個階級兄弟掉隊」的指導思想下,所有教學都得照顧班上最差的同學,而推薦學員的最低文化要求僅僅是初小文化,也就是剛剛達到脫盲水平,許多大學為此不得不「大學變小學」。
周恩來為高考申辨
1972年10月14日,周恩來接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博士,兩人的對話大部分成了對中國教育問題的探索。李政道對中國實行的「中學畢業生要下放勞動兩年才能上大學」、「推薦制」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周恩來對此點頭同意,並且說:「學生應當以學習為主……中學畢業後,不需要專門勞動兩年,可以直接上大學,邊學習、邊勞動。」這番話在當時引起了社會震動,但在江青集團的反對下,並沒有實現。
1974年5月,李政道再次回到中國,他在上海聽到:芭蕾舞學校的學生不需要脫產專門勞動兩年,理由是跳芭蕾舞不能停。受到啟發的李政道寫信給周恩來:既然跳芭蕾舞不能停,學科技的學生也不應脫產專門勞動幾年,應選擇優秀青少年,使之早入大學,加以培養。周恩來指示:將李政道的來信用大字版排出,送毛澤東審閱。5月30日,毛澤東接見了李政道,表示贊同李政道提出的辦少年班的意見。
然而,這些努力所起效果甚微。直到四人幫垮台後,教育部採取的折中辦法仍是以貫徹周恩來1972年講話的名義,要求各地在每年的招生中,分出1%~5%的名額給應屆生。
鄧小平的一言拍板
1977年7月,第三次復出的鄧小平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復出不到一個月,鄧小平就抓住機會,提出了恢復高考的決議。
此前,已有很多細節表現出鄧小平對於恢復高考的決心。1977年5月24日,鄧小平發表了著名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講話,針對11大提出的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說,「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講不能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
1977年8月4日,那本來只是一次普通的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與會的教授包括吳文俊、鄒承魯、王大珩、周培源、蘇步青等名師,還有時任教育部部長的劉西堯。與會者開始並不知道鄧小平要來參會,後來,他們發現鄧小平幾乎每場必到,基本上都是坐在那裡認真地聽大家的發言,很少插話。會議開始時,大家發言都很謹慎,但談了兩天後,談話口子越來越大,很快就變成對「推薦制」的批判。清華大學教授說,推薦來的學生,許多人甚至還要補習初中甚至小學的基礎課程。鄧小平說,那就不要叫大學了,改成清華中學好了。時為武漢大學副教授的查全性舉手發言,提出在當年就恢復高考,這個建議立刻得到與會科學家的一致贊同。
鄧小平問:「今年是不是來不及改了?」情緒激昂的專家們說,「今年改還來得及,最多晚一點。」鄧小平說:「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過來。」
馬拉松會議
1977年8月13日開始,教育部根據鄧小平的指示,召開了第二次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由於各方意見不統一,頭緒太多,會議創造了一項開會時間的紀錄——歷時44天。會議的主要爭論點,還是如何突破「兩個凡是」。對此,焦急不已的鄧小平在9月提出了他的招生標準:「招生主要抓兩條:第一是本人表現好,第二是擇優錄取。」最後,馬拉松會議終於在10月初得出一個可行性方案,這就是《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
按照這個《意見》,招生對象為: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複員軍人、幹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年齡20歲左右,不超過25周歲,未婚。對實踐經驗比較豐富,並鑽研出成績或確有專長的,年齡可放寬到30周歲,婚否不限。
由於當時各地還在沿用1966年下達的辦法,採取各地自行招生,因此,1977年的高考還是由各省自行命題,沿用文革前文理分科的辦法,文理兩類都考政治、語文、數學,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考慮到實際情況,有些考題相當簡單,尤其是數學。
十年積壓,使1977的高考成為中國競爭最激烈的一屆高考,當時的報考人數是570萬,錄取名額為27.297萬個,錄取比例為29:1。這個比例在80年初期逐步下降,從6:1,降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3.5:1,直到現在的2:1。
「中斷高考的影響,我覺得到現在仍然存在,比如,現在高校擴招後師資缺乏,直接顯示當年的人才斷檔的後果。此外,中國在很多領域的研究遠遠落後於世界,這需要以後長時間的追趕。最重要的是,它使中國幾千年傳承的文化受到了嚴重的損害。今天,人們正在想辦法彌補這個斷層帶來的傷害,那需要很長時間。」儲朝暉說。
「我考大學,沒有豪言壯語,什麼『鐵肩擔道義』、『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不是那樣想的,就是太臟、太累、太艱苦了,想要改變現狀。」來源:新世紀周刊
1977年高考舞弊案:縣文教局副局長改考生成績
本報記者 陳璐 周益
【周末報報道】 編者的話:我們在探訪「高考30年」的過程中,無意間在如山的資料里發現了這樁今天看來依舊是觸目驚心的舞弊案。其影響之壞、手段之惡劣,令我們憤怒。可是,從處理的結果來看,給當事人最重的處分是: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留用察看兩年。似乎按現在的理解,處分過輕。可這才是時代的真實痕迹,要知道在那個打下「政治挂帥」烙印的年代,如此的處理結果,無疑是宣布了一個人在仕途上的「死刑」,這樣的處分是最重不過的了。的確,在記者採訪時,所接觸到的相關當事人依舊諱莫如深,不敢暢言。顯然,1977,對他們來說是永遠抹不去的陰影;1977,也深刻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30年過去了,時間已經給了他們最大的熬煎,我們不願再更深地刺痛他們,只是試圖如實地還原那段並不遙遠的歷史,故以下文字中我們對當事人均使用了化名,希望讀者理解。
但該記住的卻不能遺忘。
「不管現在我是一名多麼優秀的醫生,都永遠開不出『後悔葯』的配方。如果世界上真有這種葯賣,花多大的代價我也願意買。」江斌這麼說,源自30年前那段痛苦的往事。
「批准《關於灌雲縣一九七七年高校、中專招生工作中嚴重違法亂紀事件調查處理的情況報告》,現決定通報全省,並在《新華日報》予以公開報道。……灌雲縣文教局副局長黎胥,文教局中教股副股長何聲,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飛,省地駐灌雲縣招生工作組組長江斌等人,大量改動考生成績,營私舞弊,弄虛作假,破壞了招生制度的改革,損害了黨的聲譽,在群眾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蘇委發犤1978犦33號文件,詳細地記錄著這段歷史。
這麼多年來,江斌對此事不願意回憶,也很少提及,可他的內心一直備受煎熬。
「十多年前,有一個當年被改低分數的學生家長,來我們醫院看病的時候,偶然認出了我,她指著我的鼻子大罵,我沒有說一句話……」
1977年發生的「灌雲縣在高校招生工作中營私舞弊,違法亂紀事件」給這個本已經十分特殊的第一屆高考,抹下了灰暗的一筆。
改分「公開化」
11月28、29日,江蘇淮陰地區灌雲縣高校、中專的高考初考如期進行,參加統考名單于12月16日公布後,陸續有人民來信,12月17日上午,龍苴公社革委會副主任劉如山、公社黨委組織委員李德學兩同志打電報給當時的國家最高領導人,揭發招生工作中的問題。
淮陰地區招辦於1977年12月19日進行調查。隨著調查的深入,真相被一步步揭開了,其中的情節惡劣程度令人咋舌。
1977年11月29日,江蘇省高考初考結束後,被抽調在灌雲縣運動辦公室的文教局中教股股長常鑫,親自找到縣招辦文考組組長、文教局中教股副股長何聲,要何聲對其孩子常亢多多關心,讓其參加統考。
何聲感到,我是外鄉人,又是和常鑫在一個股里工作,這件事情辦不好,以後工作上難配合,因而對常的兒子參加統考問題倍加「關心」。
開始錄分的第一天下午,何聲到錄分室想了解常亢的初考成績情況,當錄分員單言看到常亢的數學考分只有6分時,就拿給何聲和錄分員歷水看,這時,三人沉默了一會兒,負責登記錄分表的單言問:「照寫還是怎麼辦?」何聲說「加點」,並用手在空中畫了一個圈。單言問:「加零啊?」何聲說:「行。」單言就在「6」字後面加個「0」字,變成了60分。
當晚,歷水把何聲指使人改分問題報告了文教局小教股股長、招生秘訪組方雨,方雨於第二天上午報告了招辦主任黎胥,黎胥聽後未追究就算了。
這件事情很快在錄分員中傳開了。當時有的人為何聲的做法捏了一把冷汗,但沒有看到領導追查制止,也就不在意了。
於是,有的錄分員就開始暗暗地把自己關心的考生分數改動了。更有甚者,黎胥親自出馬,明目張胆地把老首長、老同學、老部下托其關心的寫在三張活頁紙上的四十多個考生名單交給錄分員歷水,並作交代說:「如果他們分數不夠的話,把他們提到分數線上。」
歷水又把黎胥交的名單,按公社分別寫成若干小紙條,送給各個錄分小組,並把黎胥的說法作了交代。招生委員會副主任王飛已經發現錄分表上有的考生分數被塗改,還沒有意識到有人有意改分,不僅沒有深究,還把縣委一個負責同志小孩和衛生局一副局長兩個小孩參加統考的問題,向錄分員歷水和程尚打了招呼,叫「給他們統考」。
駐縣的招生工作組長江斌在錄分室也發現錄分表上有的考生分數被改動,卻認為是因錄錯分數改動的,沒有引起有人亂改分的警覺,未加追究。同時把工作組成員找其關心的14名考生分數,記在本子上拿回給工作組成員看。
這個時候,改分已經「公開化」了,參加錄分的11個錄分員,有10個人除替領導叫其關心的考生改了分以外,還把受人家委託和自己覺得該關心的考生基本上都改了分。文考組組長何聲就親自改了二十多個考生的分數,其中一個中考考生蘇發是何聲的內弟,總分由89分,改加到134分。就這樣,除了替領導交代的考生改分,也把受人委託和自己「關心」的考生改了分數,總共改動分數的考生達273名(高校123名,中專150名)。其中,在分數線以下加分的229名,在分數線以上加「保險分」的44名。
打壓合格考生
在評閱初考試卷的時候,灌雲縣所在的淮陰地區下達了評卷標準,但王飛等人卻不執行,他在評卷教師會上說:「不要把分數壓得過低,過低了我們縣會吃虧,參加統考的人數少了,錄取的人也會少。」
當黎胥到地區彙報初考成績時,王飛又說:「不要先發言,聽聽別的縣彙報後再說。要是第一個彙報,把及格率說高了,人家會笑話,要是報低了,參加統考的人就少了。」還有人也交待說:「不要先彙報,聽聽別縣情況。多爭取一些人參加統考。別的縣分數高,我們如懸殊太大,也可以把分數適當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加上大量改分,他們就把該縣初考合乎地區規定的分數線以上的考生857人,虛報為1176人,謊報了319人。
王飛、黎胥等人騙取參加統考的名額後,又擅自決定把一部分低分考生列入統考名單。於是,就有了這樣一組令人驚訝的數據:
「屬於總分在分數線以下,未改錄分表直接參加統考的有198名(高校84名,中專114名),占營私舞弊總數的42%,其中正副局長級以上幹部的子弟和親戚17名,文教系統的26名,其他幹部的77名。」
如王飛,其姨侄女崔林,實考38分,也因為王飛打招呼,要錄分員「關心關心」,而參加統考了。伊山公社考生焦南,政文5分,數學0分,也參加了統考。甚至還有一名只報名而根本沒有參加初考的人,也被塞進統考方案,參加了統考。
黎胥等人,為了把不合格的低分考生塞進去,參加統考,竟膽大妄為地把實考總分在分數線以上的433名(高校176名,中專257名)合格考生,非法地不讓他們參加統考。其中15名考生的總分,被改到分數線以下,失去了參加統考的機會。如四隊公社高校文科考生孟慶禮,政文83分,數學55分,共138分,沒有參加統考;白蜆公社高校理科考生鄒法實得總分114分,錄分表上被減少50分……
最後,由於黎胥等人大肆改分,非法參加統考的考生總數高達471名,占灌雲縣參加統考人數(1131名)的41.6%。其中高校207名,占高校統考人數(582名)的35.5%;中專264名,佔中專統考人數(549名)的48.09%。不過,萬幸的是,在調查組調查後,及時採取了補救措施。對初考考分在分數線以下而參加統考的,宣布一律無效;對被非法剝奪參加統考權利的考生,進行了補考。
一份檢討書
在我們查閱這個事件相關資料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份夾在其中的檢討書,正是江斌的。
這封寫於30年前的檢討書,透露了許多至今恐怕都不為人知的細節:
「……考試成績的保密問題,省、地招辦都很重視,地招辦規定初考成績(錄分表)各縣的省、地招生組中只有正組長能看,這本是組織上的信任,初考錄分期間,我們招生組的其他四位同志要求我了解一下他們各自所需關心的考生成績,當時我都同意了。並將其他所要了解的初考成績的考生姓名,所在考區,准考證編號都一一寫在我本子上,為了滿足他們的要求,我把成績錄在自己本子上,轉告了招生組的其他四個同志,自己所關心的考生黃北、蘇君的初考成績也錄在自己的本子上。高校錄分結束時我把縣裡初考成績在130分以上的考生,按公社錄在自己的本子上,並給別人抄了,造成泄密。……
「初考後的錄分期間,錄分室人員複雜,而誰能接觸錄分表,誰能看錄分表,招辦領導在初考工作會議上都講得很清楚,這些我都是知道的。但沒有向有關領導提出,以至造成別有用心的人有機可乘,在此期間我在錄分室看分數表,發現少數成績有塗改,如『3』改成『5』、『8』,『1』改成『7』,有的塗掉以後重寫等,當時我還用鉛筆在錄分表上幫助加了幾個公社考生的總分,發現以上情況曾向身邊的工作人員詢問,是1還是7,是3還是5等,自己把這些看作是錄分人員工作中差錯後的塗改,是難免的,並沒有引起我的疑問,也沒有提出叫錄分員在塗改後的地方簽上自己的名字。……
「伊山公社考生蘇君(據說是當地一所中學的民辦教師),是我同學一個朋友的朋友的女兒,我11月27日與我同學一起到我的同學的朋友家玩,通過介紹才知道的,該考生是應屆高中畢業生,考大學理科的,初考總分108分,因統考名單沒有她,經我同學的朋友介紹來找我的,根據以上情況,自己又在我同學的朋友家吃了飯。還請代買了十元錢蝦皮,面情難卻,所以向李局長反映過,要求有名額的話給蘇君參加統考,後來蘇君在統考前一天辦了有關手續參加了統考。……
「我與黃北素不相識,初考期間,我去看一個同學,在此期間聽當地公社醫院一位醫生(考區保健醫生)介紹說黃北學了兩年醫,有一定的醫學基礎,我提出讓黃北參加統考的想法是該考生夠分數線,又有一點醫學基礎,如果考上大學學醫還是不錯的……
「地招辦派去的兩同志第一次去灌雲了解有關情況,發現三個考生試捲成績明顯不夠分數線也上了統考名單,他們臨走的前一天晚上(當時我因喝酒後頭昏睡了),向何聲股長講了以上情況(因黎局長不在),並提出要下。當時我也表示了同樣意見,又隔了一天(已是統考前第二天了),當我問到以上事時,黎局長說不準備一下,不好弄。因快要開會了,周圍又有很多人,具體情況就沒有多問。會後我又問到此事,在散會回招待所的路上,黎局長講了真話:三個考生都是公社中學主任和文教助理的小孩,不好弄,就不下了,這些情況我是後來才知道的。由於自己放棄了原則,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幾個不夠條件的考生仍然參加了統考。」
在《關於灌雲縣一九七七年高校、中專招生工作中嚴重違法亂紀事件調查處理的情況報告》中,明確記錄了對這些人的處理意見:黎胥在地區招辦調查時,他又支持何聲把錄分表上改動明顯的改回來,對此事件負主要責任,給予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留用察看兩年的處分;何聲負重要責任,給予何聲以開除黨籍、撤消中教股副股長職務的處分;王飛也負重要責任,撤消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職務,留黨察看兩年;江斌同樣負重要責任,接受請吃請喝,遊玩
連雲港,並託人購買豬油、食糖、蝦皮和酒之類的物資,留黨察看一年。
2000年廣東電白高考舞弊案
編者註:高考事關重大,30年來,隨著制度的不斷完善,高考出現「非常事故」的幾率越來越小,但一旦「出事」,等待當事人的是嚴肅的黨紀國法。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高考30年的成長和進步。
2000年高考,在廣東電白髮生一起有組織、有預謀、有分工的高考作弊案件。該團伙的組織者收買監考員,由監考員在考試開始後,將試題傳給縣教育局派到該考場的巡視員,再由巡視員交給團伙的組織者拿去複印,並組織高三的教師在學校的單身教師房間做答案,然後將答案用電話傳到事先統一調好頻道的BP機上。也有監考教師在分發試卷後,當場在考試室講台做題,然後送給預先收取了好處費的考生。
事後33名經查實從BP機上收到答案並證實答卷雷同的考生被取消當年的考試成績,且3年內不準報考。電白縣人民法院以玩忽職守、貪污、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三罪,判處電白高考舞弊案始作俑者、電白縣教育局原局長陳建明有期徒刑8年,並追究了其他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
高考作文引發轟動: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
1977年高考承載了太多的意義和重量,所以當時的高考作文更是形態各異、耐人尋味,當年參與北京高考閱卷的老師們有感於此,在改卷之餘不約而同的將一些優秀作文抄了下來,當時共抄錄150篇,而後又從中精選出25篇,配上一些知識和講評,編了一本作文選評,並以當年的高考題命名為《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
這回完事了——————————————————————————————
我也來說一下08年吧。
5月12日那天下午2點半,我們在屋裡上課,一個玩兒手機的哥們突然對我們小聲說:「四川地震了。」
當時誰也沒當回事。
等到晚上,四川籍的同學想給家裡打電話發現死活打不通的時候才知道,問題嚴重了。
那天晚上的新聞聯播非常長,主持人聲淚俱下。
當時我們在瀋陽。
現在將鏡頭轉向成都。
5月12日下午兩點半左右,同樣在上課的張基友感覺椅子在劇烈晃動個不停,他十分不滿地將腦袋偏一下對後面說:「別晃了!」
對方當然毫無反應,極不耐煩的張基友回頭一看便愣住了,後邊根本沒有人。
地震了?!
隨著大家開始向樓外疏散,張基友用最快的時間掃了一眼桌上:一堆零錢和一本《大學英語》,他果斷抄起英語書衝出樓外。
後來他說他當時腦袋一定短路了。
操場上已經集合了全院的官兵,院長只說了一句話:「整理物資,準備出動。」
傍晚,全院數千官兵三路分赴映秀,北川,汶川。
與此同時,武警某機動師先遣隊官兵男女數百人正在參謀長的帶領下頂著餘震向汶川狂飆突進,並在最終成為了第一支衝進災區的隊伍。
基友們的摩托化機動因道路嚴重破壞而無法實施,立即轉入徒步,這次行軍恐怕是很多人一生都難以磨滅的記憶。
沒有路,體力消耗極大,建制全部打亂,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堆不認識的兄弟,走不動了彼此生拽硬抗也得走,掉隊了也許就完蛋了。在那時,掉不掉隊不僅僅是榮譽的問題,也是保命的問題。
遼瀋戰役時東北野戰軍整建制打亂,但大家都一門心思去堵廖耀湘,多少也是類似的情況。
向前走,只要能看見軍裝就是自己人!就沒事!
最先進入映秀的,是他們。是這些幾天前還在上課,還在偷玩兒手機,還在西撩閑東扯淡的學員們。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4集團軍葉挺獨立團隨後進入災區,但是中央軍精銳部隊的裝備及反應速度甩我們鄉勇好幾條街,率先進入映秀的殊榮歸了他們。個人覺得最能體現精銳部隊水平的是這樣一件事:一個新兵在救災過程中被劇毒的蛇咬了手指,這兄弟二話沒說一刀把手指切掉,到軍醫那做了處理之後繼續幹活。
不管是誰,長這麼大沒見過這麼多形態各異的死人,沒見過這地獄般的景象。開始刨人,能刨出活人更好,哪怕有一口氣,那也是莫大的功德一件。但很遺憾,絕大多數都離開了人世。有的稍微不注意,一鐵鍬下去,埋著的屍體被鏟掉一部分頭顱。
在屍體殘骸邊上吃飯,是常態。
那幾天的新聞聯播有這麼一件事情:15名空降兵5000米高空傘降災區。高原地區,無地面引導,無地面標識,無氣象資料,這15人就這麼下去了。
新聞上還有一段鏡頭,幾個學員用擔架一路翻山把一個老太太從死亡線上搶了出來。拍攝的一張照片起了個好名字:生命接力。
那幾個學員,都是熟悉的面孔。
其餘的慘狀不想再提,只說一個代表性的:豬堅強後來火了,不過你們以為它憑什麼挺到了最後,它吃的是什麼?自己去想。它被發現的時候,雙眼血紅。
北川後來沒法救了,瘟疫即將爆發。所以,用飛機空投高號水泥,直接封城。
順便說一下,劍南春酒廠基本上毀了,那地方滿大街流淌的都是酒,酒香和屍臭混合在一起,非常非常奇怪的感覺。不知道現在恢復生產沒有。
王基友在映秀奮戰了半個多月,同家裡音訊全無。直到有一天,中央軍兄弟的衛星電話車進來了,王基友跑去排隊,撥通了家裡的號碼:
「 媽,我……」
電話那頭「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瀋陽
在我們所有人都在猜測會不會去增援的情況下,一紙命令下來,我們全力保障奧足賽安保。
南邊的救災交給你們,北邊的事情交給我們,放心好了。
開幕式那晚我們看直播,那美輪美奐的捲軸,那不可思議的腳印煙火,那雄壯生動的活字印刷陣,那壯美絕倫的擊缶······那些人,都是軍人。
國旗護衛隊一如既往地在禮炮聲中以無可挑剔的動作完成了升旗,林妙可(什麼?!楊沛宜?!)的童音出乎意料地響了起來,這首兒時就耳熟能詳的歌從未如此莊重。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的歌聲多麼嘹亮
······
······
······
······
······我們團結友愛堅強如鋼
聯想到5月份到現在這幾個月,淚水再也止不住了。
我們負責外圍安檢,這裡有當年在瀋陽看過球的可能還會有些印象,用一位觀眾的話說:「青島奧帆賽也沒像你們嚴得這麼變態!」
真要是誰綁一圈炸彈進來放個響,大家就都別混了。
那段時間最累的一天是有兩場比賽,巴西一場,中國一場,那天的兩場全部坐滿,共計能有10萬餘人。從安檢口望過去,人海根本望不到頭。
不過當你看到披著五星紅旗的國際友人笑咪咪地入場,什麼疲勞都沒有了。
這段時間我身邊發生的大多是逗B事件,與本文主旋律不符,暫且不提,有要求再更。
奧運的部分不多說,因為我覺得同南邊的兄弟們比起來,我們這簡直就是在度假,某種程度上並不具備相提並論的條件,之所以放到一起來講,因為這是同一年發生的大事件。
2008年真的是事情最多的一年,從冰災的末尾開始,到西藏暴亂,到地震(平暴和救災的,是同一批人),到後來的奧運,這一代的中國年輕人,他們既是廢墟間生命不息奮戰不止的軍人們,也是不計成本從全國匯聚而來的救災民眾,更是各個獻血站外排起的一條條血脈長龍,還是賽場間來回穿梭著的,操著流利的外語,永遠掛著自信微笑的祥雲志願者們,他們用強大的堅韌和空前的凝聚力以及高漲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向世界展現了一個內涵豐富的大國形象,為中華民族的底蘊又抹上了些許鮮亮明快的色彩。
勤勞勇敢,團結友愛,自強不息,這些刻在我們民族骨子裡的優秀品質從來不曾哪怕有一絲的消褪,它們總會在某個歷史的瞬間突然迸發出讓全世界為之側目的光芒。
在90年代初風靡一時的那篇「夏令營里的較量」一文中的中國孩子們,在多年之後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中堅,他們在2008年充分地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而對岸的日本孩子組成的陸上自衛隊,則在福島核事故中逡巡不前,拒絕出動,毫無作為。
到底誰是垮掉的一代?
08年汶川地震,在上班期間從網上看到的新聞,當時還在想是不是政府要開始讓大家捐款了,結果下班的時候,路過一個采血車,平時根本沒人的車前居然排了大隊,而且有很多頭髮染了各種奇怪顏色、鼻子上或者嘴唇上有個小鐵圈的平時被我們稱之為不良青年的人,這些人是來獻血的,而且獻血完了後直接就走,也不要給的營養品神馬的。當時腦袋裡只有一個念頭,中國還是很有希望的。
看到說聶老的那個十分贊同啊,可惜沒出生在跟聶老那個時代。
雖然劉翔現在各種被罵,08年和12年奧運兩次變故也讓大家挺失望的,但是在他奪冠之前,我真的不敢相信黃種人能在短距離要求爆發性的田徑賽場上超越其他人種。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一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震動了整個中國,所有的百姓都感到激動感到興奮也看到了久違的希望。回望曾經那戰亂的一百多年,大家只記得飢餓、戰爭和死亡。你可能出去買個醬油就再也不能回來;你可能會餓的躺在床上,做著噩夢死去;你可能在戰場死去、在東北死去、在南京死去、在異國他鄉死去,在你深愛或者厭惡的中國大地上無聲無息的死去,沒有人關注你,因為大家都忙著跑,忙著活,也因為大家早已看了太多的死亡。而你,正風華正茂,你還有理想、有深愛的那個她,你不甘心,卻又無可奈何的閉上了眼。而那些沒有死去的人呢?被英國人踐踏被法國人踐踏被俄國人踐踏被日本人踐踏……被任何外國人踐踏,踐踏尊嚴、踐踏生命、踐踏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他們看著妻子被凌辱,子女被殘殺,親人一個個死去。他們想反抗,卻快不過那陣陣槍聲。
在苟延殘喘中活下去的人們,終於等到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趕走了所有的外國人,也許,好日子該來了吧!誰知道物價飛漲、戰爭再起,窮人俞窮,富人俞富。作為一個女人,你的丈夫被抓了壯丁,你從此獨守空房,還要對付流氓的襲擾。鴉片、賭場、妓院、黑道、村子裡的惡霸、隔壁村兇惡的漢奸地主;家裡還是揭不開鍋,可憐的兒女依舊餓的趴在凳子上。你感覺,抗日勝利和不勝利沒什麼區別,只是少了一個作惡的人而已。後來,有一群自稱共產黨的人來了,他們打跑了手裡有槍有人的縣長,封了煙館、賭場和妓院。惡霸不見了,地主的田你也分到了一些。這些共產黨見到人就微笑,總會問你有沒有什麼困難,一口一個老鄉的叫著。他們雖然槍多人多,但是連從地里摘一顆白菜都要付錢,你不要他們的錢,他們就不拿白菜。你希望他們永遠都在這,因為他們在,你不會再受欺負。日子還是不好過,鍋里的東西依舊很少,子女也常常趴在凳子上,但是你每天卻總是很高興,你覺得日子一定會一天比一天好,你知道,這就叫希望。那天,你和大家聚在一起聽村裡的廣播,你聽不太懂,但是有人告訴你,共產黨贏了,他們成立了一個新中國,我們的苦難到頭了。你很開心,甚至流淚了。你望著那個大喇叭,哭得很傷心,你甚至抱怨這大喇叭為什麼不早點響起。如果早一些,你的父親不會死於村裡的惡霸手裡;如果早一些,你的母親不會餓的只剩皮包骨,死前連一口白米粥都沒喝上;如果早一些,你的丈夫不會被抓壯丁;如果早一些,你的兩個孩子也不會長不高個子,骨瘦如柴,總抱怨頭昏眼花。那一天,你和所有村裡人一樣激動萬分。你睡不著,你望著兩個孩子,跟他們講共產黨的好,其實你知道的不多,只是知道他們好,而具體怎麼個好法你都是聽別人講的,但是你深信不疑。兩個孩子已經睡著了,但是你卻一直興奮著。你知道,兩個孩子再也不用像你像你的父母一樣,活得生不如死,活得毫無尊嚴。他們生在了一個好時代,那是他們的福氣,也是故去親人的夙願。你望著村口,希望被抓走的丈夫能早些回來和你一起過上這越來越好的日子。雖然丈夫依然杳無音訊,但是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兩個孩子也讀書了,會識字了。那一天,一個孩子給你念了一段話,你聽的不是很懂,但是你又哭了,你想起了很多人,想起了父母、想起了爺爺奶奶、想起了那些剛剛來村裡的共產黨。再念一遍吧!媽媽想聽。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你再一次的留下淚來,望著兩個孩子,告訴他們,他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也是很勇敢的,為了他們,忍飢挨餓,甚至丟掉了性命。你覺得這個國家就和這兩個孩子一樣,充滿希望,定會茁壯成長。而你自己,也從那個庸庸碌碌、怨天尤人的女人變成了一個為了明天為了孩子為了國家而不斷努力的母親。而這一切的改變,都是那年的十月一號。你記得很清楚,這一輩子也忘不掉。
李曉峰,或者稱他為人皇Sky更好一點。他的巔峰時期是在05年左右,離我有點遠,我懂得不多,現在拋磚引玉,有需要指正的望知友不吝賜教。
他是中國電競老一輩的人物,也是取得榮耀最高的人,他曾拿下ESWC(電競世界盃)殿軍,並兩度奪下WCG(世界電子競技大賽)冠軍,成功躋身WCG名人堂。這些都是榮耀,不被上一輩人認可的榮耀。李曉峰少年時是個壞孩子,是個逃課上網,逃課打撞球的壞孩子(百科上差不多就這麼說的),被父母厭惡的壞孩子現在成了無數人的偶像,成為了人皇sky。這是一個談夢想的時代,從國家到個人,從習大大到馬雲雷軍,都在教我們要有夢想,李曉峰就是那個有夢想的人,他乘著夢想的翅膀飛上了神壇。諸君可能都要長我幾歲,比我更了解05年國內的電競環境,職業選手工資低,輿論的不支持,不理解,近些年大環境的改變完全是因為錢,直播有錢賺,網店有錢賺,線下賽變多,獎金有提升,選手有錢拿,才堵住那麼多人的嘴巴,這樣的環境,中國能有一個李曉峰,一個衛冕WCG的李曉峰誕生,只能說是奇蹟。1985年12月20日,第一屆中日圍棋擂台賽擂主決戰在北京體育館拉開戰幕。中方擂主為33歲的聶衛平九段,日方擂主為曾蟬聯六屆日本「棋聖」戰冠軍的60歲老將藤澤秀行九段。從輩份上說,聶衛平是絕對的晚輩,而且曾長期受藤澤九段指點,雙方亦有師徒般的情愫。然而擂台賽事關兩國的圍棋榮譽,雙方只能決力一搏。
這一天,北京體育館的講棋現場人頭掇動,2000多座位座無虛席,其中會下圍棋的不會下圍棋的人都有,不少人還是帶著望遠鏡來的,不為別的,只為見證中國圍棋重現輝煌的歷史性一幕。而曾經數次引領中國時代風雲的北大和清華兩座大學裡,無數青年學子都在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甚至已經準備好獲勝的鞭炮,還組織了遊行隊伍。那一年,中日圍棋擂台賽,就是有著這般的轟動效應。
這盤棋聶衛平執黑先行,取地為主,步調輕快。雖然在布局階段遭到號稱 「前50手天下無敵」的藤澤九段兩步新手狙擊,在局部吃了點虧,但他胸懷全局,爭先疾行,局勢並不落後。中盤戰中雙方進行了反覆纏鬥,膠著甚緊。藤澤九段果然寶刀不老,發揮非常出色,漸漸地取得了微弱的優勢。然而聶衛平計算精密,緊緊追趕,利用藤澤九段的兩著緩手又將局勢拉平。進入官子時,盤面形勢非常細微,判斷黑好白好的人都有。後來中方研究室經過反覆驗算,認為聶衛平好一點點,而且局面已經很難逆轉。消息傳到了北京體育館的講棋現場,講棋的江鑄久七段過於興奮,沒有忍住,當場宣布不出意外的話聶衛平將取得最後勝利。體育館裡立時沸騰了,全場觀眾竟然齊刷刷起立,熱烈鼓掌達兩分鐘之久。還有觀棋的學生將電話打到了北大、清華,惹得學校里一時炮仗聲四起,連遊行的隊伍都已經集合出發了。
就在這時,棋盤上卻風雲突變。黑棋雖然取得了微弱優勢,但中腹黑空的味道比較壞,應該補一手。然而聶衛平沒有看出來,經過形勢判斷自認為自己已勝券在握,為防止出現波亂而在一個不是特別緊要的官子劫處補了一手。就在聶衛平長舒一口氣等待勝利到來之際,藤澤九段卻嗅出了黑空中的味道。只見他上身前傾,死死地盯住棋盤,緊張地進行著計算。聶衛平覺得奇怪,順著藤澤的目光仔細一看,頓時出了一身冷汗,自己的空中果然有棋!他進行了快速計算,發覺情況非常嚴重,如果白棋強行突入,竟然沒有好的辦法將其殲滅。艱苦奮戰了6個多小時的成果竟然要在自己的粗心大意中喪失,這真令聶衛平萬分沮喪。不過聶衛平久經戰陣,儘管內心波濤洶湧,外表卻聲色不變。該來的就來吧!這就是歷史!
藤澤九段畢竟老了,而且還是癌症愈後的病人,加上最後一分鐘讀秒的催促折磨,使他沒能及時計算出應該用什麼手段來突破黑棋中腹。當讀秒員讀到59秒時,他匆忙地走了一個後手三目強的官子。這時聶衛平像得到大赦一樣,立即在黑空中補了一手。雖然這手棋僅有後手一目價值,但一場大風波頃刻消失無形,黑棋勝勢不動了。落子後聶衛平把身子靠在了座位上,才發覺後背已經被汗水濕透了。
棋局剛一宣告結束,裁判長陳祖德九段還沒來得及數子,藤澤九段就看出了自己的致命疏漏,他伸手指著黑棋中腹無限懊悔地說:「這裡有棋!」陳祖德用詢問的眼光看了一下聶衛平,聶九段則坦率地承認:「我也沒有想到,空里確實有棋。」陳祖德數完子後,激動地宣布:「黑勝一又四分之三子!」頓時賽場里群情鼎沸,很多人歡呼了起來,一群記者則揮出一片噼啪閃動的鎂光燈,記錄了這歷史性的一刻。消息傳到北京體育館的講棋現場,數千名觀眾更是熱烈歡呼,叫聲、笑聲、掌聲、口哨聲響徹全場。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是不會感受到這樣一場圍棋比賽的勝利曾經帶給了國人何等的喜悅和自豪!
這,就是曾經激勵了一代人的事件。聶衛平九段,也成為了那個年代的「民族英雄」。
歡迎圍觀擂台賽英雄的群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如顯示該用戶不存在,請點擊下面「搜一搜shentingxue2017朋友圈、公眾號、文章等」查找即可。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我回不去了,你們繼續前進"
2001年,我四歲
我的姥爺指著電視上一個人對我說:"小子,你問我什麼的人是英雄。這就是。"
2001年4月1日,美國ep_3型偵察機在非法進入我國南海上空,與我軍升空攔截的殲八飛機相撞。在接應的戰機準備護送被撞機並迫降美軍機時,被撞機飛行員王偉的最後一句話
"我回不去了,你們繼續前進"
王偉跳傘後失蹤,南海十萬軍民在茫茫大海中搜索,無果。
屍骨無存,追封烈士
01年,17年,我們經歷了很多。
我希望你能在今天享受愚人節的樂趣,也能在今天緬懷哥哥
只要有幾分鐘幾秒鐘看一眼社交媒體里的他就好
修改於17年4月1日給陳卡的高票答案添個註解,如圖
"5月22日,Google中國表示,根據19日14點28分的搜索數據,Google中國的搜索量為零,這也從側面表明,幾乎所有的Google中國的用戶當時都在進行哀悼。
據悉,這一現象是被Google中國內部一名工程師發現的。當時這名工程師正在總結前一天的搜索數據,卻意外地發現在19日下午2點28分的時候,谷歌的搜索量為零。這位工程師感到非常感動,並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Google中國官方博客上。
太感動了,那三分鐘,整個中國都在默哀 !!!!!"
說實話,看了這張倒峰圖,就應該知道中國未來肯定會牛比!
日本東久邇宮內閣在1945年成立了Recreation and Amusement Association,去給美國的駐軍解決生理需求,說是要減少美軍的性犯罪,保護婦女。
成立以後,美軍大排長龍,日本政府趕緊加辦。可1945年8月30日還是在神奈川縣發生兩個美軍持槍跑進日本一個司機家,以暴力強姦待在家裡的34、17歲母女的事件。這兩人還在同一天跑到別的地方,又強姦了別的日本婦女。
也就是在兩個美國兵在日本造孽的同一天,1945年的8月30日,八路軍和蘇聯攻陷了山海關,而後沒幾年,追亡逐北把國民黨打台灣來了。
國民黨"被解放"來台灣後,台灣和日本那些事是同出一轍的,當然還有南韓。
毛澤東在城樓上高呼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蘇聯在東北也幹了很多令人髮指的事。可事實還是證明了他雖不是什麼毛大善人,但至少不想當傀儡,也不會當傀儡,很快的就和蘇聯交惡。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現今比起1949先進很多,不受外國干涉內政,有自己的內政外交政策和軍隊。
就算你我或他還是誰不是很喜歡共產黨,可仍很難去否定,解放戰爭很激勵人。欣欣向榮的中國,最終一定是符合亞洲利益的。
樓上有人講了聶衛平的,我在這裡講講馬曉春。
1995年的馬曉春年,實實在在的激勵一代人。但馬曉春對中國圍棋的貢獻,被極大地低估了。
聶老84-87年率隊拿下前三屆中日擂台賽的故事,大家聽得很多了。 有一種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自豪感。
其實並沒有。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中國圍棋還是被日本按在地上打。;擂台賽第四屆就被打回原形,第五屆迴光返照之後,六七八又連輸三屆。
擂台賽之外。又開展了中日個人對抗戰(名人戰+天元戰),前四年中國連輸八陣(88-92)。
這個時候我們要聊一聊,誰要為88年-92年這段時期的大敗負責? 那我們要先聊一下,誰是當時中國的圍棋第一人?
從82年建立段位制開始算起,到1995馬曉春年結束。中國圍棋當之無愧的第一人,都應該是馬曉春。
82-88年無杯賽。全國棋手只有2個追求:升九段,拿個人賽冠軍。可以看兩個:
全國圍棋個人賽(82-88):馬曉春4冠,聶衛平,方天豐,錢宇平各一。
棋院內部升段賽:這個聶衛平就不參與了。簡單的講,越早升到九段的越厲害。
(82年定段段位-9段)
1983 馬曉春(7-9)
1986 曹大元(6-9)
1987 錢宇平(4-9) 江鑄久(5-9)
1988 劉小光(特批 6-9) 芮乃偉 (4-9)
1991 俞 斌 (3-9)
1993 陳臨新 (4-9) 張文東 (1-9)
1995 廖桂永 (4-9) 邵震中 (6-9)
88年後出現了2個頂級國內大賽,名人戰和天元戰。各算到95年前8屆16個頭銜吧:(名人+天元)
馬曉春:9 (7+2)
劉小光:5 (1+4)
聶衛平:2 (0+2)
88年後有了國際大賽,只有馬曉春94-95年拿過兩個世界冠軍(東洋證券+富士通)。
所以82年-95年,馬曉春從各個層面上講,都是毫無爭議的圍棋第一人。只是大家把注意力定格在中日擂台賽上聶衛平的高光表現罷了。向前看他的戰績遠遠超過了聶衛平,向後看他把同代人甩開了半個身位。
同代人中,綜合各種比賽戰績,能和馬曉春一戰只有幾個人:劉小光,錢宇平,江鑄久,芮乃偉,曹大元。 但由於那個時代特殊的壓抑,這些人在88年-92年這個時期,都選擇:不跟這個操蛋的體制玩了。 只有馬曉春用自己妖異的身法,強行的打出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那麼問題就是,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這段時期,中國圍棋第一人馬曉春在作什麼? 他在尋求一個突破,打敗一個他一直無法戰勝的對手,日本如日中天的小林光一。 1985年-1991年,馬曉春和小林光一下過七局,七戰七敗。 直到1992年的中日圍棋名人戰上,馬曉春實現了這個突破。以2:1贏了下來。
最重要的是,自1988開始出現國際比賽起,中國人驚訝的發現,我們不但沒超越日本,原來連韓國都打不過。等到1992年馬曉春終於在名人戰在上打敗小林光一時,日後橫霸十年,一人壓制全天下,給這個圍棋界撒下無數陰影的 李昌鎬已經兩奪東洋杯了。
92年李昌鎬17歲,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
所幸馬曉春崛起的勢頭,已經無人可擋。27歲的他終於結婚了。丈母娘都解決了,餘人便區區不足懼。妖刀出鞘,天下莫能與之爭。名人戰以小林光一祭刀之後,馬曉春毫不客氣的在棋王戰奪走聶衛平僅有的頭銜。接下來幾年他又將新體育杯等所有他想的到的國內冠軍收入囊中,臨出門搶了劉小光的中國天元位,再斬日本天元林海峰祭旗。 心無旁逸的出征世界賽場。
那一年世界上有三個國際比賽。但對中國來說,只有兩個: 韓國舉辦的東洋證券杯,日本舉辦的富士通杯。
馬曉春95年先戰漢城,連破王立誠,曹薰鉉,在決賽中遇到了熟悉的老面孔,聶老。 馬曉春把後者送回北京,安安靜靜的作一個在電視機里講棋的美男子。自己轉戰日本,連克加藤正夫,林海峰,趙治勳,小林光一四大超一流,拿下第二個冠軍。
實際上,在漫長的上個世紀末,中國圍棋都非常非常壓抑。看看歷屆冠軍圖就會發現。沒有馬曉春在那年兩奪桂冠,85年聶衛平掀起的那股圍棋熱,根本就無以為繼。
圖來自@高飛龍 。 侵刪
馬曉春18歲就是全國冠軍了。在82年到87年這漫長的無賽可打的日子裡,他拿了四次全國個人賽冠軍。換句話說,不管有沒有聶衛平,不管有沒有中日擂台賽的勝利,都不會影響馬曉春的崛起。
但是沒有馬曉春在94-95年點得那兩盞燈,很多人都不會再下棋了。
這兩盞燈改變了太多事情,比如中國圍棋的建制,盤活了整個死氣沉沉的中國圍棋界。
如果沒有馬曉春,很多事情都會改變:
98-99雙冠的俞斌很可能會繼續作一名出色的IT商人。
04-08三冠的常昊應該會一直下棋,但不知道能不能堅持到那麼久:因為他的妻子張璇未必會在95年回國。
05-11扛鼎的80後棋手古力孔傑未必會在95年先後拜師國手。
八十年代的女排。看到樓主的問題第一反應就是這個~~
我就直接貼維基百科的原文吧,我也是在那裡了解到的:
80年代的騰飛
三連冠
中國女排在袁偉民的指導下,在80年代開始騰飛。
1981年,第3屆世界盃在日本舉行,比賽採用單循環制,經過了七輪二十八場比賽,中國女排以七戰全勝姿態,壓倒衛冕的主辦國日本,獲得冠軍,成為中國在三大球運動(足球、籃球、排球)隊伍中的首個世界冠軍。 袁偉民、孫晉芳、郎平等分獲最佳教練、二傳和優秀球員等獎項。 是次比賽,最經典的一場是對蘇聯女排贏盤數3比0(局分為15-4, 16-14, 15-0),末局更令對手不能拿到一分,這個戰果剛好是1978年第8屆世界排球錦標賽中蘇聯女排擊敗中國女排的比分。
1982年,中國女排參加在秘魯舉行的第9屆世界排球錦標賽,初賽對美國隊曾以盤數零比三落敗,更一度陷入出線危機,主教練袁偉民果斷起用年輕隊員梁艷、鄭美珠替下周曉蘭、陳招娣,結果中國女排以3比0輕取古巴,贏得了扭轉戰局的關鍵一役。中國女排接連以盤數三比零直落擊敗匈牙利、古巴、蘇聯和澳大利亞等球隊之後,奪得半決賽席位。在半決賽賽中,中國女排又以盤數三比零直落擊敗昔日勁旅日本,而勁敵美國隊則意外地被東道主秘魯隊淘汰。最終,中國女排在決賽以直落三局輕取主辦國秘魯,首次獲得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
儘管在1983年的亞洲錦標賽決賽敗於日本,進入調整期的中國女排仍是洛杉磯奧運會的奪標熱門。1984年,中國女排參加在洛杉磯舉行的洛杉磯奧運會,雖然中國女排又在分組賽被宿敵美國隊擊敗,其後卻越戰越勇,最終,中國女排在決賽以直落三局輕取主辦國美國,報卻分組賽一敗之仇,並首次獲得奧運金牌,同時亦成為女子排球三連冠。
五連冠
此後兩年,中國女排又獲得了1985年第4屆世界盃冠軍和1986年第10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成就世界女排史上首個五連冠的佳績。
1980年代初的中國,正是百廢待興之時,中國女排以拼搏精神贏得三連冠和五連冠的成績,成為了當時中國人的模範和驕傲,更是中國在80年代騰飛的象徵。
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80.E5.B9.B4.E4.BB.A3.E7.9A.84.E9.A8.B0.E9.A3.9B1984年10月1日,國慶三十五周年遊行,北大學生在遊行隊伍中亮出「小平您好」的橫幅。
這四個字在我看來是共和國歷史上最寬鬆的一段歷史時期的最佳註腳。從山呼萬歲到小平您好,毫無疑問是一次民眾政治意識的飛躍,這四個字體現著一個時代對於領袖與群眾關係的再思考,而這種思考得出的結論無疑是十分健康向上的——既非俯首稱臣,也非毫無敬重之心。
更可貴的是,這種再思考是自發的,而非自上而下的。關於此事始末,綜合當事人回憶的權威版本如下:
「小平您好」事件的策劃最初於1984年9月30日晚發生在北京大學28樓216學生宿舍。這一宿舍住的5個北大生物系81級細胞及遺傳班的學生分別是:(1)欒曉峰;(2)於宏實;(3)杜傑; (4)哈斯阿古拉;(5)郭慶濱 – 當時是生物系國慶遊行的總指揮。9月30日晚飯後(大約九點多鐘),哈斯阿古拉同學去晚自習還沒有回宿舍。欒曉峰,於宏實,杜傑,和郭慶濱正在216宿舍談論第二天遊行的事。這時同班同學常生,李禹,毛小洪,和欒曉峰的好朋友趙寶晨(北大哲學系81級學生)也陸續跑來加入了討論。討論的中心很快就熱烈地集中到了如何做一幅有特色的標語。整個討論持續了不到一小時大家就決定了寫「小平您好」。寫標語的紙和墨汁是郭慶濱從生物系學生會辦公室(28樓204室)拿的。標語是由常生執筆在216宿舍寫的。因為找不到大號毛筆,字是常生用塊抹布代筆沾墨寫在四張淺綠色的紙上的。四個字寫好後就用訂書機裝訂在了毛小洪貢獻出來的塑料床單上。在書寫和製作這個標語過程中(大約又花了一小時),附近宿舍和女同學宿舍的很多其他生物系同學也陸續來過216宿舍。於宏實當時正好有照相機在宿舍,還把這個事件過程拍了一些照片作紀念。標語製作好之後就放在了216宿舍的門後,直到第二天早晨被帶到天安門廣場。
第二天遊行時,學生郭建崴將橫幅藏在實驗室的白大褂中,在經過天安門時展開橫幅,這一畫面也出現在遊行的現場直播鏡頭上。郭當天還一度因害怕責難而匿避於親戚家,他回憶道:
遊行結束,我們坐上校車回到學校。晚上跳完集體舞后回到北大,我們還在議論這件事。這時,佟丹來到我們宿舍說:隊伍遊行時她弟弟正在一個路口上觀看,聽到幾個警察在說北大這幾個學生也太膽大了,要收拾他們。於是,我和常生、王新力幾個連夜躲到在北京的家裡或親戚家了。
過了幾天,據說有新華社記者來北大生物系採訪我們,老師一時很緊張,後來記者對他們說這是一件好事。那時信息不像現在這麼快,後來才得知10月2日人民日報第二版刊登了我們舉著「小平您好」橫幅的照片,是人民日報攝影記者王東老師拍攝的。至此,我們心裡才踏實下來。
轉眼又過去三十多年了,不知道被這一場景激勵的那一代人現在怎麼樣了。
北島的回答,顧城的一代人,食指的相信未來。
魔岩三傑的紅磡演出
93年的國際大專辯論賽,讓我想起父輩們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而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這首詩叫《一代人》,也是蔣昌建結辯時的結尾。如虹的氣勢,發出了哪個純真還未消散、理想仍然存在的時代的強音。
後來那一代人去了哪裡?
他們曾經在辯論場慷慨激昂、唇槍舌劍,卻選擇歸隱於大學,甘於做一個平凡的講師;他們在朦朧年代先睜開雙眼,後來卻放浪形骸,在盡歡而散後痛哭『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那些曾經執著於文藝片的人,或在市場化的浪潮中苦苦抗拒,或在商業化的道路回頭無岸;詩人或將生命終結在兩根枕木間,或選擇了背叛。
凡此種種,當然都是後話。這並不妨礙,當年父輩們的熱血、純情,為一個美好的時代所做的註腳。
有人說80年代的女排,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2004年8月28日的凌晨,我突然醒了,想起是雅典奧運會女排決賽,就跑到客廳
沒想到,我媽當時已經在看了,她從不看體育節目的,說關了吧,0比2落後,第三局也落後
我說等等吧,輸了也有頒獎禮的
於是就這麼又看了兩局半,如果說有神跡,那就是吧姚明以第一個國際狀元身份加入NBA
他所帶來的NBA文化激勵了我們整整一代球迷。
耳熟能詳的幾個:
躍動的精靈艾弗森
永不言棄的狼王
香檳澆膝蓋的韋德
拍地板的鄧肯
拖著傷腿歸來的真理
活塞五虎的傷離別
「我是吉爾伯特阿里納斯,這是我的故事。」
沒有半月板(對,真的是沒有,做手術切完了。我膝蓋受傷以後才明白了一點點他們這些人的心情)的羅伊季後賽火速復出最後綻放在撕裂之城。
我知道我會打鐵但TM我就是要投籃的科比,科比在球隊低谷時(0607兩年)的眼神每次我低谷的時候都會想起來。
前年路易斯維爾大學凱文威爾的斷腿。
(詹姆斯生涯除了決定污點,太順利了,不像上述這些富有傳奇性)
以及當年的林瘋狂(最近熱火的白邊,我差點因為林入了教,奈何牧師戰五渣),沒有林瘋狂那倆月的激勵我不可能那麼快走出「夢想」的桎梏。
我相信很多人也是因為他們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不看NBA的人,很難理解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少年在那個荷爾蒙和汗水淚水橫飛的青春期里抱著球一次次往籃筐上砸的心情。
那時候,我們打的真不是籃球。
ps關於樂邦那句話,麻煩評論前翻我以前關於籃球的答案,跟我念:
我,是,八,年,詹,密!
推薦閱讀:
※你覺得最悲涼最讓人絕望的古詩詞或詩句有哪些?
※你有什麼在網上搜索東西的神搜索技巧?
※有哪些在機器學習數據挖掘方面造詣頗深的中國高校教師?
※當前 Windows 用戶對新買電腦的硬碟分區的理由有哪些?
※你最虛榮的時刻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