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關於北京的冷知識?
本問題已被收錄至 撰寫你的知乎「城市手冊」 活動,更多活動詳情請點擊查看。
全世界都知道,現在的北京,是一座霧霾包圍的城。
但很少人知道,不到一百年前的北京,曾是一座糞便包圍的城。
阿城寫過一篇文章,叫《廁所》,說北京的紫禁城雖大,但是沒有廁所,皇上太監三宮六院御林軍上朝的文武大臣,只能找個旮旯,用馬桶解決排泄問題。
桶底鋪上焦棗,焦棗輕,屎落下來,立即翻滾沉底,加上焦棗香氣濃,把味道遮住。拉滿的馬桶,由粗使太監抬出宮去。
焦棗馬桶很氣派,但也就是個臨時設施。皇上家都這樣,老百姓家可想而知。
作為一個大都市,拉屎這件事,北京折騰了幾百年。
明嘉靖年間,北京修建了外城。城牆修好後,發現忘了修下水道。這下事大了,城內千萬百姓,每日產出幾何數量級的大糞,北京城分分鐘就被屎淹沒了。
明代文人謝肇淛,曾住北京,深為北京沒有廁所困擾,他在《五雜俎》寫下來這段痛苦的人生體驗:
因為沒有廁所,糞便只能倒進溝里,街上也都是隨地拉的屎。每到出暖花開,整個北京城就發酵起來,臭氣熏天,老百姓都不敢快跑,怕喘大氣。
到了夏天,蚊蠅滋生,幾乎讓人想死。碰上下雨,大街小巷的糞被泡起來,痢疾瘟疫傳染很厲害。當時,怕死的人,都宅在家裡——「攝生者。惟靜坐簡出。」
這一點,跟現在的北京人很像,遇上霧霾就不出門,或全副武裝。
到了清朝,街上有了廁所,但收費,而且屈指可數,要都去廁所,得排幾天隊。人民就還在街上隨意大小便,嘉慶時無名氏的《燕京雜記》里說,連婦女都上街倒馬桶。
時間久了,有些地方就成了北京人默認的露天公廁。
當時前門一帶,騎馬的、坐車的、驢、騾、牛、豬、狗,雜沓亂跑,遍地都是糞尿,正陽橋南邊,就有一個大糞堆。各廟會集市,也遍布糞便。
大柵欄的同仁堂門前,是個默認的露天廁所,每天要先打掃屎尿,再開門。但是,店老闆也不噁心,還挺樂呵,他認為這是風水上所說的「百鳥朝鳳」——每天那麼多人掏出鳥沖著門口,太吉利了。
最可怕的,一經大雨,路途汪洋,路人一不小心就被屎湯滅頂。今天的北京就好多了,不會被屎湯淹死,但是下暴雨還是得當心。
當時人開玩笑,將北京大街上的情形,開成一個藥方:
人中黃,人中白,牛溲,馬勃,灶心土,各等分,無根水調勻之,用日晒干,車輪碾為細末,西北風送入鼻中服之,令人名利之心自然消滅。
這種情況下,糞夫就應運而生。
糞夫多是來北京謀生的山東農民,身背條筐,手持長柄糞勺,走家串戶,救民於屎尿。
掏了屎,運出城,晒成干,賣給近郊農民。
梁家園,天壇東面的東四塊玉,城北的地壇附近,都是曬糞場,蚊蠅聚集,臭氣遠揚。
最早的糞夫,掏糞很隨意,沒個規劃,也想不到這是個肥差。
散戶掏糞的情況,持續到了明朝崇禎年間,漸漸有了改變。到清康熙年後,開始圈劃地盤,各自採集,稱為糞道。
清末,更是有了糞商,小糞商佔據糞道,雇糞夫采糞;大糞啇開設糞廠,搞批發。
糞夫也有兩種,一種是受雇於糞啇的糞夫,一種是野糞夫,稱跑海糞夫。
北京的糞夫,身上最臟,收入最低,算是貧賤至極,本應同情。但是,他們以糞勒索錢財,要節錢,要月錢,下雨下雪要酒錢。
市民稍有不從,輕則怠工不掏,任你家廁所滿坑滿谷,污臭熏天;重則推搡相罵,亮出粘滿屎的糞杓,就問你怕不怕。
△ 1917年,北京街頭的糞夫,俗稱采蜜人。
他們背糞筐,推小車,招搖過街,筐、車也不加蓋,屎尿淋漓揮灑,見人掩鼻而逃,就面露笑容,獲得精神勝利。
俗話說的「窮橫」一詞,似乎專為糞夫而設。
受迫的人,抓住一點點權利,又去壓迫別人,這就是人性吧。
市民被欺壓怕了,呼他們為「糞閥」,閥者,霸也。事實上,真正的糞閥是糞廠的老闆們,他們有自己的行業協會,還提出了自己的理論:糞道歸糞商所有,糞道上的屎也歸糞商所有——如果你敢掏自己拉的糞,就是侵犯了糞商的私有財產。
△天壇東邊的精忠廟,是糞夫公會的最早地址。
當時,糞業被稱作「金汁行」,因為辦糞廠太掙錢了。最著名的糞商於德順,坐擁良田1500畝,在北京有100多套房產,各國銀行都有存款。
民國後,市政當局曾力勸糞夫給糞筐、糞車加蓋,效果不彰。後來,又試圖將糞業收為官辦,也遭到頑固抵抗。
1935年,1500名糞夫帶著糞筐糞杓,包圍了平津司令部,抗議政府收回糞道。糞夫罷工幾天,城中便臭不可言,當局就軟了。
北京依舊是臭哄哄的北京。
當然,解放後,一切大不同。按照建國後的階級劃分,糞夫被劃為底層,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時傳祥,而糞廠的老闆被劃分資產階級。
1951年12月,糞霸於德順、劉春江、金仁甫被槍決。從此廢除糞道佔有行業。也就是,你的屎從此是國有財產了。
參考書目/論文
《五雜俎》謝肇淛
《舊京瑣記》夏仁虎
《燕京雜記》佚名
《舊時北京糞便和垃圾的污染》王偉傑
《北京的糞夫和糞閥》金瑞祥
貼一個,北京著名的莫斯科餐廳,40年前的菜單和菜價。
四十年前,在莫斯科餐廳吃一頓全套西餐,一個人大約需要花費6—10元左右。
作為參考,四十年前的北京人均每月工資,大約是40—50元左右。
今天,去莫斯科餐廳吃一頓,一個人大約需要花費250—300元左右。
位於北京展覽館一側的莫斯科餐廳,1954年作為北京展覽館配套設施正式營業,主營俄式西餐。北京人俗稱莫斯科餐廳為「老莫」,是過去的北京老百姓眼中,非常高大上的餐廳之一。老莫,承載了很多北京人的很多年的歲月記憶。
姜文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馬小軍跟著老炮廝混,他能想像得到的裝逼的最高段位,就是去老莫搓一頓西餐,外加灌一杯啤酒。
有興趣的諸位,可以看看這份菜單,從裡面能看出很多有意思的東西。比如,在那個年代,水果罐頭作為甜品,價格很高。再比如,這份菜單的落款並不是「莫斯科餐廳」,而是「北京展覽館餐廳」,這是因為,莫斯科餐廳在WG時期改了名字,1984年才改回「莫斯科餐廳」。
================================================================
想了解更多答案之外的奇怪歷史,請關注我的微信公號:大鎚說史
京師「四霸天」——糞、水、米、車。
四個和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內呈現的黑惡勢力
一、糞霸
作者:秋原
鏈接:為什麼北京衚衕的廁所那麼沒有尊嚴? - 秋原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以前元明清三朝幾百年,出門在外,大小便是找個僻靜衚衕的犄角旮旯解決。一些酒樓茶館戲院子里有廁所,但不外借。
若是獨門獨戶的大戶人家和王公貴胄,都是幾進深的四合院,裡面有旱廁,就是沒下水排污管道,必須由掏糞工清理。貧民好幾戶擠著住的大雜院,會在院外、衚衕的犄角靜僻處搭個破磚頭蘆席子圍起來的茅房。
掏糞工這行業,是黑惡勢力把持的。因為過去在沒有化肥的年代,人畜糞便是上等肥料,掏糞可以賣錢。
京城掏糞行業就出現了霸佔若干條衚衕「掏糞權」的糞霸。他們的黑話把衚衕稱呼為「糞道」。要是哪條衚衕里要是有王公府邸大宅門之類,大戶人家,吃的好,家眷僕人幾十口,不僅拉的多,肥力還高,是糞霸的重點爭奪對象。為了爭奪高價值的糞道,糞霸能打出人命官司來。
糞霸霸佔了糞道,然後還要撒出綠林英雄帖,讓全城其他糞霸都承認他的勢力地盤,並立下一張「糞契」,大夥都承認。這張糞契可以轉讓或作為遺產留給子孫,叫價幾百兩銀子。
糞霸掙錢的方式是剝削掏糞工。他佔了一條衚衕,自己並不挨家挨戶的上門掏糞,而是讓掏糞工去做,掏糞工必須按時給糞霸繳納「孝敬錢」。
50年代著名勞動模範時傳祥,就是1929年逃荒到北京,在宣武門附近一個糞霸手下的掏糞工。
晚清新政時,北京才剛開始鋪設埋在地下的現代下水管線,而且範圍也非常小;到了民國北洋政府初期,政府成立了衛生局之類的專職機構,打算徹底的改革下北京的市政衛生環境工作,這個改革觸動了糞霸的利益(實際上,就是主觀衛生局的民國官員想把這份人糞收入從糞霸手裡搶過來),糞霸鼓動手下的掏糞工打著「請願」的旗號聚眾鬧事,背著糞桶掄著糞勺去衛生局示威。當官的嚇壞了,很快就服軟。
真正對北京的公共廁所施行全城大規模硬體改造升級,是49年之後了;而北京最後的旱廁,是1990年代末才消失的。
二、水霸
在元明清時候,北京城內還有不少地表河湖水系,又在城外挖掘運河,比如通惠河就是人工開鑿的。在元朝,元大都的南城牆位於今天長安街的位置,走京杭大運河,從南方運輸糧食等大宗物資抵京的船隻,能直接開到今天長安街以南、南二環以北的東交民巷(原名東江米巷,是糧船卸糧的地方)。今天北京二環里好多地名,依然是當初有河湖沼塘時候流傳下來的,比如御河橋、積水潭(積水潭今天還有,但比當初大大縮小了)、位於西單傳說經常鬧鬼的二龍坑等等
那麼元明清三朝七百年在此,北京城地表不鋪設硬化或石子路面,無論大街還是小衚衕,一概是黃土朝天,舊式的陰溝排水管線又年久失修,老百姓平時過日子為了圖方便,各種生活污水隨手往當街當院里一潑;拉屎撒尿和生活垃圾,為了圖方便,也是往城內的河湖水系裡直接排放,好多河湖先是水質變壞,然後逐漸縮小,最後乾脆被填平了。此外,過去王公重臣上朝或從其其他活動,是要騎馬坐轎的,所以城裡還有不少馬廄畜欄,人畜屎尿也是隨地排泄。
經過幾百年活,污水糞尿長年累月滲入地下,污染了表層地下水。水質越來越劣。
過去是打井吃水,北京城裡水井並不少,但基本是十井九苦,根本不能喝,只有少數甜水井,同樣保留在今天的地名中,比如王府井、甜水井衚衕、金魚池、姚家井,上、下龍口(位於安定門外)……
皇上家是吃從京西玉泉山拉來的水,老百姓就吃京城內外這些甜水井,所以送水和水夫也是一個大行業。這個行業也形成了霸佔水井資源的黑惡勢力。
另外,很有意思的是,北京城裡諸如送水、挑糞等的在那個時候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又被人看不起的所謂「賤業」,是清一色的山東人,糞霸、水頭也是以山東、直隸人居多。
抗戰期間,日本《北支雜誌》拍攝到的京城水夫——
三、鋪霸
鋪霸出自碓房。
清代,北京北城住的主要的旗人。旗人有錢糧,除了按月發的俸銀,還有按季發的俸米,是沒舂過的稻粒,需要碓殼。在城裡有不少碓房,經營者叫鋪戶。旗人的錢糧號稱是鐵杆莊稼,碓房生意自然旱澇保收,讓人嫉羨。其中有手段的鋪戶逐漸形成把持某塊街道若干家碓房的地頭蛇,俗稱鋪頭。
清朝中前期,碓房多由山西人經營,鋪戶多鋪頭少;清朝中期之後,山東人進入這個行業,他們採用拉幫結夥的形式擠佔山西人的勢力,鋪戶漸少鋪頭見多。
四、車霸
就是開洋車行的,「駱駝祥子」們的老闆。
因為是地面上的生意,所以洋車行的老闆不僅通常都是北京土著本地人,而且要有勢力,能把街面上黑、白兩道的關係都搞定——白道通常是指巡警、黑道則是各路地痞混混兒。
而能把黑、白兩道的關係都疏通好的人,其實就是街面上的大混混兒、大流氓。
比如《駱駝祥子》里虎妞他爹、「仁和車場」的劉四爺就是如此~~
這四霸天,其實還不是北京獨有,在當時中國比較發到的城市中普遍存在。
比如說在晚清到民國北洋時期的上海,就有勢力更加猖獗的糞霸和車霸,青幫頭子黃金榮的正妻林桂生的一個江湖綽號就是「母糞大王」,另一個青幫頭目顧竹軒則是靠開黃包車廠起家。
最後說點額外的。
這是舊時北京收棄嬰的養育堂(也有普濟堂、育嬰堂等)。諸如私生子,或者窮苦人家實在養不起的嬰幼兒,抱到這種衚衕里挨著地面的小窗戶,打個招呼,把孩子遞進去。
雖然名為「養育堂」,但誰也不會真心照顧棄嬰,因此送到這裡孩子以後能不能活,基本聽天由命~
達成成就『活著的時候就被人掛牆示眾』
————下面是內容————
3k感謝。
真是十分感謝各位對本文的厚愛,其實這些都是一些一查就知的常識。我也是差不多一半的現學現賣。真是沒想到能獲得大家如此踴躍的支持。
有知乎的朋友通過各種渠道告知我有人在微信抄襲我。文章我看了。那真不算是抄襲。頂多是看了我的我的文章有所啟發。北京的衚衕就那麼幾條。所以故事都是一樣的。現在執筆的北京人也是從老一輩和那些老資料里翻出來的。沒有相互抄襲之說。
我也在這裡聲明一下版權,如果有人希望借鑒,引用本文任何原創內容(好像根本沒有),請隨意取用。如果有需要轉載,只要註明轉載來源和作者就好。我來知乎,寫文章就是圖個玩,沒想過賺錢。只要不擋了您的財路就好。
——以下是正文——
北京有不少地名是經過「雅化」的。
北京的很多老地名秉承「這地方以前幹嘛的就叫啥」的實用主義態度。所以很多地名都是表示這些地方古代的作用。
拿我家附近的地名為例:
小馬廠,就是養馬的。(一說是會城門外停馬的地方,放到現在應該叫……停車場?)
北蜂窩,以前此地有大規模養蜂人居住。
會城門,金中都時期城門名。
雙貝子墳,清朝死了倆貝勒,葬在這裡。跟公主墳的由來類似。民國時代因為民間一直覺得貝勒有前朝龍氣,希望能帶自家亡者一程。變成了亂葬崗……
再遠點比如菜市口,明眼人都明白,以前是個市場……海淀區是因為是沼澤地,原名海甸。
這也就間接導致北京雖然是四大古都里歷史累計死人最少的城市,但墳地似乎是最多的城市。
看看南京那各種高大上的街名,龍蟠,虎據,長樂,莫愁。哎呦我去念著念著我都可恥的硬了。
再看看西安,尚勤,德福,安仁,未央,咸寧,文景。哎呦我去,真唐漢遺風,給跪。
我小匪都:鐵獅子墳,八王墳,公主墳,雙貝子墳,李家墳,老家真棒,妥妥黃土埋半截的既視感。
也是,人家玩群p都是什麼八水繞長安,金陵十二釵,您直接上十三陵……
實用主義地名的好處就是一提這地方從高官到小老百姓都知道是幹嘛的。就像你說上廁所,那全世界說中文的都知道啥意思,但你要說「回應自然的召喚」,「泄私憤」,「化妝」,那就不是所有人都懂了。這也符合古代中國首都的要求。大老遠跑北京做生意的外地人可能當地方言里很多說辭跟官話或北京口語不一致。但通用詞雖然俗,但至少大家都能明白聽懂。即便你沒去過北京,一提菜市口,你也能聯想到賣菜的。
但有些實用主義地名,聽起來實在是,太不雅,太不吉利了。咱都不用跟小清新的南京西安比,光是自己念起來都感覺怪怪的。更何況一國之都,老外來了問「這是哪裡」,你告訴他這地方字面意義是大光頭。老外懵逼,有損國威。目前尚存的騷子營奶子房估計是怎麼改都是污,政府也就放棄了。
但有一些還可以拯救一下的大多也是做了修改的。
比如禮士路,聽起來文縐縐的,禮賢下士,嘖嘖嘖。
實際上這地方以前是買畜生的,原名律師啊不,驢市路。
當初雅化的原則是諧音,或發音相近的字改換,或直接取反義,如你們所見的這些地名:
棺材衚衕
臭水街
苦水井
母豬衚衕
豬市口
狗尾巴衚衕
羊尾衚衕
張禿子衚衕
羅鍋巷
王寡婦斜街
啞巴衚衕
你看,我不說原因,你也猜得到這些名字怎麼來的……
這些奇葩地名經過月稜鏡威力變身之後的樣子是:
光彩衚衕
秀水街
福綏境
梅竹衚衕
珠市口
高義伯衚衕
楊威衚衕
長圖治衚衕
鑼鼓巷(對你沒看錯,就是南鑼鼓巷那個地方)
王廣福斜街
雅寶衚衕(就是雅寶路的前身)
嗯,感覺一下就變小清新了。
————
我去這麼快就200贊了?
好吧補充個腦洞的:
北京,或者說北京附近的地區,古代叫幽州。
幽的本意就是「昏暗不明」,即,幽,隱也。
放古代這地方就是比別的地方多霧。當年那時沒啥污染,封建迷信講這tm是有龍氣的體現……
但唐朝之前除了燕國外基本處於小透明的狀態,原因很簡單,太窮,先天條件相比於當年的中原有很大差距。我都懷疑當年燕國能續這麼長時間是因為地太破沒人要。
所以才要築黃金台重金引援,才有諸葛亮舌戰群儒嘴下樂毅輔佐弱小燕國攻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的神跡。
基本上,這地方自公孫瓚之後一千年,就是個看門老大爺的角色。直到安祿山研究硬定……
所以說一個城市的命運啊,當然要看先天的物質條件……
————
哎我去這麼快就500了!
好吧以下的一些冷知識純屬道聽途說了,說錯了你們指出來我再改吧。
北京大規模全民使用廁所據說是起於1900年,也就是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的庚子國難。
之前處理翔的方式是,城裡人找個沒人的地方就地滑翔,城外的農民進城自己撿。
結果八國聯軍打入北京,城外農民不敢進城了。結果沒過幾天八國聯軍就發現香氣逼人……
然後聯軍就主持修建了第一批旱廁,然後下令隨地便溺處罰,之後北京才大量使用廁所。
以上來源來自馮小剛導演的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
高曉松老師的說法是以前南城滑翔都要扔龍鬚溝。但皇上祭天啥的走一條臭水溝附近有點不想要腦袋。於是在這溝上面修了天橋,拱皇上使用。這條溝就被改名叫龍鬚溝了(飛翔啊)
這倆說法我也不知道哪個是真的。哪位大神如果知道請告訴我,謝謝。
————
一覺醒來都一千五了!!媽媽咪啊。
本來想更新些其他更好玩的,結果一覺醒來直面而來一個奇行種,就沒心情了。
掛出來給大家看看吧
————
好了兩千五百多贊了。奇行種也被和諧了。
但更新之前我還是想說,那四個贊奇行種的(友)(善),我(知乎管理員)。
首先澄清兩個事情,也是評論區指出的:
1.菜市口是刑場。
菜市場地區是刑場,這和菜市口是市場是有必然聯繫的。
中華法系重刑法,有很多酷刑。這些酷刑除了起到懲罰犯罪的作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讓有公眾看到犯罪的代價,一方面起到警示作用,一方面宣揚國家權威。
當時全國人口沒有4億,秋後問斬,在小縣城很好辦,把村裡幹完農活的人叫來,說要殺人喲,這人犯了什麼法,要就地正法了喲。
但是北京自遼代以來就是中國的大城市。元大都當年興建時是按照百萬人口標準興建。現在北京再錄人口都快趕上台灣了。可見發展速度迅猛。
但幾十萬,幾百萬的人口引來的這麼一個問題:一方面,能在京師,或者至少是中國地區政治中心犯事被殺,一般都是大案大事,更希望讓群眾知道。但另一方面,面對大量人口,為個有罪之人做大動員是個非常不划算的決定。
因此,刑場的選擇就成了關鍵。官府選擇地方肯定是平民老百姓常去,必去的地方,人口密集,流動性大。當時的國情來講,菜市場是個很好的選擇(如果放在現在,應該是放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吧)。
這也是為什麼元明清三朝都有法場,都叫菜市口,但地點都不一樣的原因。
說「菜市口是刑場不是菜市場」的人,犯了一個因果問題,即因為他是菜市場,才變成了刑場。而不是刑場就叫菜市口。
2貝子貝勒。
由於我不會滿語,這倆的區別全是來自我的滿族初中同學。
他的說辭是:貝子貝勒,這倆的區別類似英文里men man的區別,也就是單數複數。雙貝子墳死了倆貝勒,就這麼叫了。
樓下也有說貝子貝勒等級不同,所以死的可能是皇族遠親,或是夭折小孩。這種說法也是有的。
總之,如果有人可以對此地地名詳細考據,我願意修改答案奉上補充材料。
這地方跟菜市口一樣,經過變遷,在民國成為了亂葬崗。冬天晚上常常鬧鬼。
——
然後就是正文更新了。
北京古代稱四九城。這13個城門是不包括外城的7個城門的。即廣安,廣渠,左安,永定,右安,東便,西便。所以算上這幾個,老北京數得上的門有20個。但估計「四九七城」太難聽,外城又是平民,就被忽略了。
如果各位有機會做北京地鐵2號線,會發現很多內城城門的名字。但有倆的城門名字格外違和,是「復興門」和「建國門」。這倆很明顯是帝制終結後的產物。聽起來好像是建國後才有的城門。
古代北京城主要來往地區是南北,西有太行,東有渤海。軍事防禦和人員流動意義不大,但作為草原文明與農耕文明的交界,北上的漢人,南下的游牧民族非常頻繁。所以在正東正西,內城的九城門只有倆,阜成門和朝陽門。但南北卻總共有7個城門。南三北四。
而復興建國這倆城門的開創者是日本人。1939年,為增強北平地區東西方向的運輸,主要是開採與港口的興起,讓東西方向的運輸變得重要。於是日本人鑿開了城牆,未建城門,當時這倆當然也不叫復興建國,復興門叫長安門,取長治久安,建國門叫啟明門,取旭日啟明。後來抗戰勝利,國民政府接管北平,將這倆有著美化侵略意義的名字改名為復興建國,以慶祝戰勝日寇,希望早日復國之意。
後來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了。常公殲敵一億,虎據台灣。建國後劉少奇拍板,北京城牆被拆。但這倆門的名字被保留了下來。現在的復興門和建國門被彩虹斷橋的藝術品象徵性的表示,至於為啥是斷橋……因為好過大車啊……不然為裝逼還得三天兩頭拆……太麻煩。
順便說一句,復興門外大街旁有一個著名雕塑作品:
來源谷歌圖片,侵刪。即和平少女,這作品據扯真品存世兩件,北京復興門外這個是一件,另一個在日本長崎。
「你毀我城牆兩端,你活該被炸兩次」……你兔這實在是太腹黑了。
說幾個關於文物保護單位的吧。已經補充2次了,擴充至18條。
1.建國門附近的孤零零的古觀象台,其東側原本是和城牆相連的。算上古觀象台,和老北京城牆直接相關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共有五處,其他四處分別為正陽門、明北京城牆遺存(分三段,東便門西便門左安門各一處)、德勝門箭樓和北京城東南角樓(這處旁邊就是東便門的城牆遺存)。正陽門就是前門,沿街相對兩個城門,早年是連在一起的,中間是個瓮城。記得當初在這裡看全國國道0公里起算點,聽某個導遊指著天安門廣場上的這個叫正陽門,指著街對面這個叫前門,我剛喝下去的一口水直接噴了出去。
2.金代皇陵在房山,地面建築直到明末都保存完好,至於為什麼被砸……斷龍脈唄。你說你都這麼不自信了還玩個什麼勁。現在去金祖山那邊,只能看到最外面的一段建築基址。完顏阿骨打和他的皇后的棺材現在在首都博物館裡陳列著。
3.金代皇陵的附近有一座十字寺遺址。這個十字寺很有意思,佛教景教來回切換,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唯一一處景教寺廟遺址。遺址上原來還有建築,民國時期被拆得賣得差不多了【類似遭遇的還有動物園附近的真覺寺的主要建築】。現在遺址上面有兩塊碑,碑額上的景教十字很難得,只是上面的碑文槽點太多,各種時間對不上號。
4.經常坐86路的朋友肯定常聽大慧寺路這個地名。大慧寺還在,只不過現在不開放了。現在北京古建築上面到處都是避雷設備,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大慧寺當年遭的殃留下的警示。
5.來北京玩耍的朋友注意了,天壇去,地壇去,先農壇去,社稷壇去,日壇去,別去月壇。去了會傷心的,雖然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月壇的壇址正上方蓋了一座高高的信號塔,欞星門已經被砌死了。什麼?社稷壇在哪?其實就是中山公園。有閑空還可以在哪裡看看給孩子徵婚的老頭老太太們,有自信還可以搭搭茬。
6.來北京玩耍,順著朝外大街往西走,一路上能看到各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嶽廟啦孚王府啦北大紅樓啦故宮啦景山啦大高玄殿啦某某海啦北海及團城啦北平圖書館舊址啦西什庫教堂啦,稍微往北拐個彎,萬松老人塔啦廣濟寺啦歷代帝王廟啦妙應寺白塔啦魯迅故居啦什麼的。幾乎都在一條街上。
先說這麼多吧。
補充:
7.歷代帝王廟在民國時被某中學佔了,一隻佔到二十一世紀初。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正殿前面的廣場可沒這麼低,當年這裡被砂石填高了一大截,作為操場使用。
8.北京有個文天祥祠,位置在順天府學東邊,但它原來是在順天府學西邊的。而它原來的位置就是當年關押文天祥的地牢的位置。文天祥祠的正對面是北京市十幾處作為北京市市保的四合院之一,現在是北京市文物局駐地。
9.在雍和宮南面圍牆外有一條小巷,走到頭,你會看到另外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柏林寺。注意這個柏林寺和河北的那個柏林寺塔發音一樣,和柏林一點關係都沒有。
10.北京站附近有個于謙祠,有興趣可以找找看,能進去是個小概率事件【哎哎哎那個說抽煙喝酒燙頭的,拉出去吃一頓蒙古大刀再回來】。類似的藏得很深的還有袁崇煥墓和祠,在一個小區的樓下面,北牆外邊隔一條街是廣渠門中學。
11.北京北站裡面還有老西直門火車站的建築,現在是北京市市保。還記得《甲方乙方》最後楊建新接媳婦的那一段嗎?就是在北京北站拍的,背景里就是那棟老樓。此外北京和火車直接相關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京張鐵路南口至八達嶺段,在南口火車站和青龍橋火車站各有一塊文保碑。對,就是人字坡鐵路那一節。以及,詹天佑的墓在青龍橋火車站裡面,八十年代遷葬至此,原來是北京市市保,2013年跟著鐵路一起入列了國保,但是市保碑一直沒拆。
12.北京市境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東城西城最多,房山其次,海淀再次,其他的多多少少有幾個,大興一個沒有。這些文保單位的佔用率太高。幾個比較典型的,關岳廟被西藏駐京辦事處占著,西黃寺【有清凈化城塔那個】是一個國家級的藏傳佛教培訓班所在地,等等等等。
先說這麼多吧。接下來就該補充一些具體的文保冷知識了。
再補充:
13.北京真的有不少好文保藏在深山裡。如果有人經常看二十一世紀〇〇年代的各類武俠電視劇,那麼你去銀山塔林肯定會覺得非常眼熟,包括蘇有朋版的倚天屠龍記在內的諸多作品都在這裡取過景。不過啊,那地方修了三年多了,到現在都沒見開門。
14.十三陵雖然地下建築保存的不錯,但是地上建築特別堪憂,普遍沒有祾恩殿,個別甚至都沒有祾恩門。看地宮去定陵,看規模去長陵,看形制去昭陵【僅有以上三個開放,其他的都不開放】,看憋屈去思陵,找罪受就一天把所有的陵都看完【我的最高紀錄是一天逛完10個】。此外,十三陵還能看個神。特此提醒,別把自己的孩子往石像生上面抱,自己也別上去,不嫌晦氣就算了,那可是文物,世界遺產的一部分,把那些個磕了碰了可不是鬧著玩的。
刨了十三陵明顯陵和明孝陵,剩下一個景泰陵在海淀的一個部隊干休所里,平時和門衛打好招呼登個記也能進去看。不過門衛可不是隨時在線的,也不要在門口停留太長時間,否則極大可能吃不了兜著走。在景泰陵外面吃癟的可以就地往南去看看健銳營演武廳。
15.天安門周圍的文物保護單位可多了去了。北邊的天安門城樓是國家級的,也是老皇城唯一一處列為國保的部分,其餘的都是市保;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國保;南邊的正陽門是國保;西邊的西交民巷的那一堆老銀行樓是國保;東邊的東交民巷的使館建築群有相當多的部分也是國保,北京市政府就在國保裡面,最遠的一處——比利時大使館舊址——都快到崇文門了。勞動工人文化宮和中山公園這就不多說了。毛主席紀念堂是北京市市保。往南前門步行街上的大柵欄也有國保,有興趣自己找一下文保碑,不算太隱蔽但也不好找。
16.剛才說東交民巷有相當一部分是國保,當然有很多建築沒有升格,是市保,甚至是區保。比如說東交民巷裡面一座外飾很誇張的天主教堂聖米厄爾堂就是市保,某個郵局舊址是市保,一段時間內還被當作了川菜館【當然現在黃了】。美國領事館舊址是市保,我連市保牌子都沒找著,只找到一塊介紹板。
17.之前說山裡的好文保很多,雲居寺就在山裡。但是注意,雲居寺有且只有裡面的塔和石經是國保,其他的都是後蓋的,塔裡面還不包括最近剛剛修好的南塔。雲居寺最老的建築結構就是它的山門,那可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對,只有山門,雲居寺裡面有張老照片是被日軍轟炸過後拍的,在上面你可以看到一座孤零零的山門,山門上面連牆都沒有。透過山門你甚至能直接看到後面的藏經洞。中間所有的房屋都被夷平了。
雲居寺里最老的塔在北塔的旁邊,一共有四座,都是唐代的密檐式佛塔。但是吧,這些塔都不高,材質也很奇怪,有興趣歡迎自己去看。
18.房山有姚廣孝的墓塔,但是去的時候非常不建議從村子中間穿過去,如果你沒有汽車的話。否則,村子裡的狗能把你攆出好幾十米,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19.補充一個好玩的。日壇附近的捷克大使館和斯洛伐克大使館還在同一棟樓里,它們之間的界限在圍牆外面就標出來了。這天鵝絨離婚連大使館也對半劈……
天安門廣場的管理部門是天安門廣場管理處隸屬於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是正處級單位,是北京市屬機構
而正中央毛主席紀念堂的管理部門是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委員會,正廳級,隸屬於中央辦公廳。
所以不存在任何直接的管理關係北京有的超市定價精確到分,而且結賬的時候營業員會認真的給你找分幣。
近十年來,我在其他城市從來沒遇到過這種情況。朝陽區有個奶子房,圓明園西有個騷子營,其實都省略了一個字,奶子房省略的是馬,馬奶子房;騷子營則省略的是韃,騷韃子營。
來廣營原為蒙古人墳地。舊稱韃子墳、騷韃子墳。82年覺得地名太不雅,人騷子營好歹是個營,你這整個墳誰受得了,於是改作現名,我畫室就從花家地搬到了那裡。。
可見北京人民當時是多嫌棄元兵。。。
北京充滿了X各庄的地名,這在中國其他地區不多見,僅京津唐及周邊地區有X各庄的叫法。而為啥這裡叫「各庄」呢?有人說是古漢語家各一音,遺留下來;有人說是官莊的演變;有人說是尕(讀嘎)的演變,各庄就是尕庄,是小村莊的意思。
距離北京最遠的北京市高考考點在河北唐山遷安市的濱河村。同時也是北京最鮮為人知的一處飛地。
坐落在唐山遷安市的北京市高考考點
順天府二十餘州縣人民如今多數不是北京人了。
屬於北京市的:
大興縣,附郭縣,原在順天府城東部,今僅剩大興區區域。
宛平縣,附郭縣,原在順天府城西部,撤銷。
良鄉縣,撤銷併入房山縣。
順義縣。
密雲縣。
懷柔縣。
房山縣。
平谷縣。
昌平州。
通州。
(反而延慶縣原本不是,屬於宣化府。)
屬於廊坊市的:
固安縣。
永清縣。
東安縣,民國初年因與湖南省東安縣重名,更名為安次縣,今廊坊市安次區、廣陽區。
香河縣。
三河縣。
文安縣。
保定縣,民國初年更名新鎮縣,後與文安縣合併。保定府附郭縣是清苑縣。
大城縣。
霸州。
屬於天津市的:
武清縣。
寶坻縣。
寧河縣。
薊州。
(反而天津府丟失了滄州。)
屬於保定市的:
涿州。
好可惜,這些地方本來就是真正正宗的北京人,按道理說的也是地道北京話(也許只有廊坊那幾個是,其他的沒了解過),可惜因為區劃不同,戶口等待遇……
修正,不全是北京話,過去順天府二十縣本身就有冀魯官話(河北話),今天的平谷區也是冀魯官話保唐片也就是唐山話,陰平 35 陽平 55 上聲 214 去聲 51,和北京話、普通話的第一第二聲恰好反過來,趙麗蓉的小品就揭示了這個特點。北京話分布比較有限。我簡單暫時先說幾個我覺得的,等以後有時間慢慢更新,不棄坑= =。首先我不是北京人,如果有說錯的,還請輕拍~
我這人可能比較喜歡從細節看東西,外地人在北京,可能更多覺得某景點「好壯觀!好宏偉!好大!」,我則喜歡跑到一些小角落裡,看細節,自己覺得蠻有意思的。有點像「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① 天安門前西側的華表望君歸第一次見到時,感覺完全摧毀了我心中的形象……華表是一個重要的國家標誌,心想一定是個偉光正的建築物。結果發現……現實很骨感,西邊的這個華表上方有個明顯的破損。
西側的華表,來源:我自己手機拍攝,勿隨意轉載
有破損難免,但實在覺得這個修復不怎麼樣……後來查資料,這是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炮轟造成的(有異議),瞬間感覺歷史如此親近。然後貌似清政府找了個房山一個石匠修復的。
至於華表下面的欄杆,就更顯得歷史滄桑了……用大鐵釘鑲起來的。西側華表下的欄杆,來源:我自己手機拍攝,勿隨意轉載
說到華表,還有天安門早就被推到重建了,這個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了吧?老天安門年久失修,結構損壞,在WG時期直接拆掉重新蓋了一個。
八國聯軍造成的痕迹還是很多的,還有故宮裡的大缸,就是當是被聯軍用刀刮金子了。缸是銅的,上面當時鍍了一層金子。為了撈錢真是不擇手段……有刮痕的大缸
② 天壇迴音壁的圍牆
別人忙著在迴音壁里玩的時候,我一直在牆外慢慢看。感覺迴音壁牆上的塗鴉也是很有意思,現在有欄杆了,沒條件畫塗鴉了。所以上面現存的塗鴉都有年頭了。不像長城上塗鴉密密麻麻疊加各個時期各個國家。而且迴音壁的塗鴉絕大部分都是中文的,沒有摻雜外國人的塗鴉,更正宗。
塗鴉大多數是繁體字,應該是推廣簡化之前留下的。
從中我們可以得出有意思的結論,各個時期人們都是比較喜歡亂刻亂畫的,即使WG時期。
牆壁上密密麻麻的塗鴉,來源:我自己手機拍攝,勿隨意轉載
有很多是有明確紀年的。同時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塗鴉的紀年絕大多數都是漢字,而不是阿拉伯數字。我想這應該不是阿拉伯數字難塗鴉的原因,長城上現在的塗鴉都是用的阿拉伯數字。而應該是阿拉伯數字在上世紀中後期的使用不是很普遍造成的。一查資料果然是,雖然早已引入中國,但廣大人民群眾依然樂於使用漢字數字。直到1987年國家首次頒布《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逐漸才推廣開來。
大家去玩的時候,不妨看看細節,蠻有樂趣的。牆壁上密密麻麻的塗鴉,來源:我自己手機拍攝,勿隨意轉載
③天壇公園東牆根
在東牆根的便道上,有一堵牆,比較明顯能看出是後來新修的。裡面鑲嵌來一塊大明嘉靖的磚。這塊突兀的磚應該是其他地方搬來的。是一塊臨清貢磚。俺們山東的磚(:-D)嘉靖臨清貢磚,來源:我自己手機拍攝,勿隨意轉載
嘉靖五年 臨清廠精造 窯戶 孫倫
明朝為了保證貢磚質量,出現問題能有據可查,要求廠家在自己的城磚上鈐上印跡。
④故宮九龍壁上的木頭肚子
全國留下來的還有三個九龍壁,一個在山西,另兩個都在北京。北海公園一個,故宮裡的這個,當時看除了很多地方殘缺了之外,從東邊數第三條龍肚子顏色明顯不一樣。當時想這龍都是琉璃的,還能褪色不成?
查資料發現這塊龍肚子是楠木雕的。當時燒琉璃,結果偏偏這塊燒壞了,重燒時間來不及了,一群工匠嚇壞了,在線等,挺急的!一個工匠想咱們要不用木頭刻一個補上交差吧……刻好木頭刷上漆成功混過去了!但終究混不過時間,慢慢漆顏色就褪了,餡就漏出來了。
故宮九龍壁,我拍的顏色不好看,土不拉幾的,愣是拍出了仿造的感覺,找了個專業攝影師拍的,來源見圖
待續……
我祖父母那輩來的北京。有件事情我印象非常深刻,在我讀大學之前,身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說過「啥」這個詞。在都是規規矩矩的說「什麼」。「啥」在北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外來詞。而且也說明了還在不久之前,北京還並不是一個外來人口眾多的城市。
另外我平時玩的比較多的幾個北京朋友是從小在現在五環附近和盧溝橋附近長大的。我小時候真的不會想到那裡是北京。我小學三年級搬到東直門的時候,父母對我說「這邊城牆根兒上的孩子比較野」。 一、 北京城之所以會被修成醬「凸」字形,是因為沒錢。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之變後,朝廷深感京師城防薄弱而決定增修北京外城。原定計劃是以原來的元大都北城牆(今土城)為基礎,在現有京師外圍再繞一個正方形。 但是嘉靖年間的情況大家都是知道的,南邊的城牆剛修好就發現花費實在太大,戶部的小心臟承受不了啊阿西吧。 於是就草草將新南城牆與東南、西南城角相連,形成一個「凸」。
(圖片約7M,流量黨慎點)
二、 現今北京城的城市原點不是故宮,而是北海瓊華島。
現在故宮那片地方,最早出現宮殿也要到元朝(1271)了。但是北海瓊華島,早在金海陵王(1150)時期就成為了皇家園林,稱「大寧行宮」。海陵王、世、章諸帝精心經營,並把從汴梁艮岳搶來的太湖石堆砌在了瓊華島北。金中都被毀後,元世祖忽必烈即以金代「大寧行宮」為起始點,在其周邊修造宮殿,並以此為中心形成元大都的規模。
三、 現在的鐘鼓樓,本來是元代的「中心閣」。
元大都的平面,是一個近似於正方形的長方形。其中心處(兩對角線交點),有所謂「中心閣」,其位置就是今天鐘鼓樓的位置。 而今天此處的鐘鼓樓,是明初才從別處挪來,並作為城市中軸線的最北端收束的。
而新華街,也是民初在總統府西南大拆大改形成的,而為了貫通南城,又在內城南城牆上拆出了一個豁口,命名為「和平門」。 而這一切,均是為了在首都核心行政區營造「新中華,新民國」的和諧氣氛。
中南海早些年是開放參觀的。
三山五園有一座山一個園是普通人進不去的。
北京現存三座金剛寶座塔,香山碧雲寺、白石橋五塔寺、安定門外黃寺,最後一個普通人是看不見的。
沿著四號線坐地鐵一路向西,哦不,一路向北:
動物園下站的很多都是北京建築大學的同學——國家圖書館下的是民大或者北京舞蹈學院的——魏公村下的是北外或北理的——人大的在人民大學站下——北大的北大東門站下——清華大學的在圓明園站下車——有沒有發現,越往後坐的人學歷檔次越高(還請暫時忽略清北間的相愛相殺)!
後來有人問我,那麼坐到安河橋北才下的又是哪所高等學府的呢?我當時冷笑了一聲:高等學府?坐到北宮門、安河橋北那一帶的都是去這兒的······
三里屯距離朝陽門三里
八里庄、十里鋪距離朝陽門八里、十里
1?中關村原名是「中官」,明清兩朝,不少太監在這裡買房置業安葬,比如李蓮英的故居之一在西中關村彩和坊路,現在是「潮江樓會所」。
庚子年後,老佛爺搞新政,袁大頭治下的直隸是全國改革最盛之地,就包括了在外國專家的幫助下繪製直隸城鄉地圖,主持此項工作的是巡警部尚書徐世昌。
中外專家和官員都覺得大清果的太監製度吃棗是要廢的,「中官」一詞甚為落後且不雅,所以就在地圖上改成了「中關」。
2?幾年前晚上的中關村,有很多年輕人通霄達旦地加班,到了十點十一點還是燈火通明。
但從大約兩年前開始,晚上的中關村越來越安靜了,車少人少,特別適合夜跑。有人說,那是經濟形勢越來越不行了。
3?海淀中街東路,方正大廈、中關村廣場、普天大廈都在這路兩旁。以前叫鶯房衚衕,再以前清朝的時候叫「鷹房衚衕」,是皇家養鷹的地方。民國時候改成了這個人畜無害的名字。
4?中關村東南面是雙榆樹。原名是「桑榆樹」。就是因為桑樹榆樹很多。
黃庄及其周邊一直都遍布桑榆,這兩種樹性陰,所以此處很多墳地。
人民大學當初在修明德樓的時候,就挖出了納蘭明珠家的墳。有幾個陪葬的石制馬、龜、羊,現在還擺在大學生活動中心後門附近。
納蘭明珠在雙榆樹有套宅子,大概是現在雙榆樹西里、當代商城的地方。
5?說起人民大學和當代商城,有件往事。文革後人大復校,上面準備把當代商城這塊地方也批給人大,當時的校領導覺得校園面積已經不小了,而且那一片什麼也沒有,拿了地還得花錢建設。
現在這片地方是什麼價格大家應該都清楚。
6?中關村西邊的蘇州街是乾隆爺給太后修的,仿了蘇州的風格,直到清漪園(光緒後的頤和園)南邊。一邊是水,一邊是路。現在只有路和下面的快通車的地鐵16號線,沒有水了。
7?過了三環往南是魏公村,清朝及以前叫「畏吾村」或「畏兀村」,是蒙元以來維吾爾人聚居的小村落。到了民國,地圖上就叫「魏公村」了。我朝又一度改成了又紅又專的「為公村」,八十年代又改回。不過西三環北路這地方倒是叫了「為公橋」。
好吧,光這方圓幾里地就說了這麼多。
本來是想從西北的中關村頤和園一路寫到東南的亦庄馬駒橋,要這樣得寫到明年。
好久沒回去了,好想這個地方。
==========================================================
接著寫一點兒。
8?說到頤和園,人們一般認為它是挪用了海軍軍費建的,導致了甲午戰爭的失敗。
這話既對也不對。醇親王(就是光緒他爹)當年給老佛爺將清漪園改建為頤和園,把預算的銀子用完了,也不是沒人打過李鴻章的北洋軍費的主意。但當時清日關係緊張,戰爭一觸即發,還真沒人敢直接挪用,李少荃也不會給。於是醇親王和李少荃想了個法子,設了一個「海防捐」,就是賣官,以擴建海軍的名義斂財,實際是把頤和園建了。海防捐終究也沒用到海軍上,戰爭爆發之際朝廷也沒多撥錢,這直接責任就是戶部尚書翁同龢了。但頤和園耗費巨大,間接耽誤了備戰也是確實。
在給外國朋友說頤和園多麼多麼宏大壯觀時,我會說:為了這個園子,大清國最後賠上了朝鮮和台灣。
9?萬柳這地名怎麼來的我也一直沒搞清楚,有老人說是因為就是有很多柳樹,也有研究者說是因為明朝時候有個萬柳堂。
感謝 趙氏,「取萬泉庄、六郎庄字首,轉音為萬柳」。專門查了一下,確實有這個說法。
不管怎樣,這地方由於地處人大附小、中關村三小等學區,是北京近十年漲幅最大的區域。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裡是聲名顯赫的萬柳烈士旅總部所在地。
====================================================
大選日前夜繼續更新。
10?前面提到了李蓮英,他的葬禮就是在中關村彩和坊的宅子辦了,人葬在了恩濟庄,八里庄西南。這裡是皇家恩賜給太監的墓地,只接收在皇宮、南府、景山、西苑效力的太監。
1966年造反派鬧起的時候,李蓮英在恩濟庄的墓被掘了,墓沒被盜過,但人們發現屍體只有一個腦袋。很明顯,李大總管並不像宣稱的那樣病終,而是死於非命,屍首分家。但究竟為何人所害?主要嫌疑人是袁大頭和小德張。我持小德張說(袁大頭真可謂中國第一背鍋俠)。
11?北京很多叫「萬xx」的地方,不愧是帝都。萬壽寺是萬曆年間建的皇家寺廟。我們現在看到的萬壽寺主體建築是乾隆爺(好像評論區有人對這個稱呼很不爽,真是什麼都能噴,理解不能)為太后重建的。80年代發過一起大火災,很多文物局的老同志都對此痛心疾首。於是再次重建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個人認為王小波成就最高的作品就是《萬壽寺》。
12?說到文物保護單位的火災,又得說到我人大了。段琪瑞執政府在建國後一直作為人民大學的一個校區,其間就曾經因為私搭亂建引發火災。
段琪瑞執政府在東城的張自忠路上,《紀念劉和珍君》所說的「三一八慘案」就發生於此。
姜文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就在這裡取景。
門口西側是愚公移山,搖滾圈很有地位的一個演出場所。
前面說過的納蘭家族墓中冥器就那麼躺在校園,人大在文物保護上確實有不少污點啊。
==================================================
13?一個大對角線,就直接蹦到東南邊的亦庄吧。估計很多北京人在幾年之前都並不覺得亦庄啊馬駒橋啊還算北京。
亦庄在滿清時一直是皇家園林南苑的一部分,沒錯,就是五阿哥一箭射中小燕子的地方。到了晚清,又是打仗又要賠款,加上中央財政體系一團漿糊,地方督撫坐大,朝廷也沒了餘糧,就把南苑的一部分「私有化」,賣給達官顯貴。有錢人們買下一塊地,就建起一個個的莊子。亦庄就是其中的一個。亦庄西邊的富源庄就是李蓮英的一處地產。
近年發展起來的北京經濟開發區主要就位於亦庄。現在亦庄鎮里榮華街附近的住宅區住了不少三四五線的小明星,有興趣的可以蹲點看看。
馬駒橋老鎮,尤其是二街三街這地方,估計很多北京人都想像不到這裡有多亂。由於地處開發區、六環、京滬高速、通州物流園附近,這裡的治安狀況可想而知。站街、賣血、黑勞務中介……打架鬥毆自是家常便飯。如果想體驗一下三四線城市的城鄉結合部是什麼樣的,來這裡就行了。
北京的一環路規劃,
歷史可以上溯到1953年。
當時的路徑是北新橋-磁器口-菜市口-新街口-北新橋。紅線寬90米。[1][2]
當時對於立交橋沒有描述,都是說交通廣場,自然在西單、東單、磁器口、菜市口、新街口、北新橋都要設置交通廣場。[1]
鐘鼓樓至新街口之間的路由,似乎試圖繞過後海。[3]
(來源:[3])
而文革後的總體規劃將北環改為平安里至張自忠路東口(東四十條西口)一線(即現今平安大街的一部分)。1992年總規說在西單、東單、菜市口、磁器口、平安里、東四十條西口設置交通廣場並預留修建立交橋的條件。[1]
從描述上看,是打算修城市主幹路,是否預留快速路就不清楚了。紅線寬70米。
實際上修建西單地鐵站之前,就曾經計劃同時修建立交橋,就是一環和長安街的立交橋,因為宏觀經濟問題國家壓縮基建投資,所以最後沒上[4]。但沒上之後,西單站是按照避開立交橋橋墩設計的。幾年之後修的東單站也是一樣。
(來源:《建築設計資料集》第二版)
(來源:綜合規劃中的西單地鐵車站[J]. 地鐵與輕軌, 1988, (2): 1-4.)
隨著舊城保護逐漸被拿到桌面上來,大概到2004年總規才把一環路徹底放棄。
順帶一提:
在現在的天壇東路拓寬以前,磁器口是一個丁字路口,朝南,接紅橋大街。在磁器口以東幾步路的地方是蒜市口,丁字路口朝北,接崇外大街。所以嚴格來說一環路的拐角是蒜市口。
(來源:侯仁之《北京歷史地圖集·政區城市卷》)
參考資料:
[1] 北京志·城鄉規劃卷·規劃志[M]. 2009: 426-435.
[2] 喬永學. 北京城市設計史綱(1949-1978)[D]. 北京: 清華大學, 2003.
[3] 李准. 「中軸線」贊——舊事新議京城規劃之一[J]. 北京規劃建設, 1995, (3): 13-15.
[4] 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 北京地鐵發展史[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11: 285-287.
直到改革開放前期,北京城的概念還是二環內,出了二環,就是東西南北郊。
現在的安定門外安貞橋旁,叫北郊木材廠。我直到90年還在那裡看到過拉大鋸開板子的實況。
出了朝陽門,沒到藍島,就叫東大橋,過了東大橋,就叫東郊了。
至於西郊,現在的動物園對面兒,動批的前身,叫西郊市場。
南郊,過了天橋兒,自然博物館,就是南郊。
以前近的丰台朝陽昌平,遠的密雲延慶順義,到市中心來辦事的,都說自己「去北京」
老北京人,炒肝兒麵茶不能用勺子,也不能叫吃,都叫喝。因為一攉攏就泄了。
真正的北京話,很多人聽不懂。
比如,早期兒順壇根兒拿一彎兒,醒了孟兒挨界壁兒噱末點兒嚼裹兒。
誰知道是啥意思?1、百花深處是個地名。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就是一條小衚衕
2、凡是拿勺吃炒肝、麵茶的都too young
3、老輩北京人還是喜歡管雞蛋叫雞子(兒)
4、中南海.....其實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稱。家裡老輩人說,很早的時候中南海是讓進的,跟公園一樣收門票的。
5、真正的老司機在面對鹵煮火燒的大鍋時會說:要肺寶蓋兒和鹿尾(這裡尾發音應當是「倚」)兒
6、不是所有地名裡帶「門」的後面都加兒化音。加兒化音的城門只有東便門、西便門、廣渠門。除了這三哪個加上兒化音都是不對的。
7、爆肚兒這東西看著簡單,其實對於火候的要求很嚴格。有的部位稍微多加熱幾秒鐘,味道就不對了。真正的老司機是能吃出來的。
8、北京的白雲觀有個石猴,每年廟會的石猴都會有超多的人去排隊摸它,因為據說它能帶來財運。
9、麵茶和茶湯是兩個東西。
更新第一輪。
10、北京人有的時候談話中談到某前輩或老人家,一般會用「怹」(音同貪)這個字。
11、北京的炸醬麵的炸醬種類很多,並不是裡面只有放豬肉丁的,還有放雞蛋的,什麼都不放的素醬等等。
12、金糕/京糕,指的就是山楂糕,沒有那麼高大上的.......(有南方來的同學問我這個紅色的東西是什麼鬼?我說是金糕,他一臉懵逼......)
13、「那個味道感覺很牛逼的餅是什麼」?
「那玩意叫糊塌子,不叫什麼餅」
「裡面那個綠色的絲是什麼鬼?」
「那是西葫蘆的絲...."
14、我同學:為什麼這東西叫驢打滾這麼奇怪的名字哦?
我:你見過驢子真正的打滾你就知道了。驢子本身的毛色是灰白色的,後來在地上打完滾之後就會粘上一身的土,這個吃的和那玩意不是一樣的么?(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么?沒吃過驢打滾,還沒見過真的驢去打滾?)
更新第二輪(這輪主要還是和吃的有關)
15、我同學:這家店的燒賣真的很不錯
我:廢話,這家可是都一處
我同學:他家的匾額的字看起來還不錯,誰寫的?
我:乾隆皇帝
我同學:!!
(都一處老店的匾額是乾隆御賜。據說文革的時候被砸過兩次,第一次文革的紅 衛兵拿刀去砍匾額,沒想到匾額是鐵木做的....給刀錛了,後來第二次他們又來......這次沒躲過,給砸壞了)
還有就是都一處的炸三角味道真的不錯,不過最近一次去並沒有看到.....
16、遠近聞名的護國寺小吃,是清真館子。你要是能在他們那裡吃到炒肝的話,我就像黑惡勢力低頭
17、我記得小時候換牙,掉下來的乳牙要交給爺爺。下面的牙要扔到房上,上面的牙要扔到地里。具體原因可能是:上天入地,大可去得(這個我真的有點記不清了)
18、茉莉花茶裡面見不到茉莉花。不知道為啥的,去買一兩自己嘗嘗就知道
19、六必居,這三個字是據說嚴嵩寫的。(沒錯,就是明朝那個大家都知道的)
後來有一任北京的市委書記考證之後,確定六必居大概是在康熙年代才叫這個名字。
(經考證,並不是北京的市委書記,而是北京市委文教書記兼《前線》雜誌主編,鄧拓考證的)
據說在抗戰的時候有一次蔣介石設宴請客,點名要吃六必居的醬菜,由此聲名大噪。
六必居在許多年前(我爺爺說的),除了茶,開門七件事剩下的六種都是賣的,而這六種也是六必
很多上歲數的老北京,甜麵醬、黃醬都只認六必居。甘露、八寶菜、熟疙瘩、醬蘿蔔都是喝白粥的神品。(所以送別人北京特產的時候不一定非得送果脯,我覺得精製醬菜也很拿得出手的。我同學在USA留學,念念不忘六必居的醬菜。表示美帝老乾媽、火鍋底料甚至醬豆腐什麼的雖然貴,但是還能買到....唯獨那口醬菜)
20、帝都人最愛吃的芝麻醬在早些年可不這樣常見。在很多年前,純的芝麻醬很貴,一般日常生活常用的芝麻醬都是花生醬與芝麻醬的混合物。比如:二八醬(20%,80%混合)
(但是這無法阻擋我們對芝麻醬的熱愛。比如:火鍋用得到,爆肚用得到,涼拌菜,面,芝麻醬燒餅,麻醬糖餅(用紅糖水泄醬),芝麻醬花捲,麵茶上的芝麻醬.....)說幾個與鐵路有關的。
1、北京城最早的火車站
北京城最早的火車站應為1897年建成的馬家堡火車站。車站位於右安門與永定門之間,與津盧、盧漢兩條鐵路接軌,後在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中被燒毀。之後馬家堡站在永定門外易址新建,這座新車站後來改名為永定門火車站,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南站的前身。
2、正陽門外的兩座車站
今天的北京站建成於1959年。在1949-1959年間,「北京站」指的是位於正陽門東側的正陽門東站。正陽門東站原為京奉鐵路起點站,建成於1906年,曾是北京最大的火車站。現在作為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對外開放。
在正陽門東站對面,曾經存在過正陽門西站,是京漢鐵路的起點站。建國後正陽門西站改名為北京西站,後於1957年拆除。而北京西站這個名稱一直到1996年西客站建成才被再次使用。
3、京包線0km並不在北京北
建成於1909年的京張鐵路的起點原位於丰台柳村,經廣安門至西直門,接續今日鐵路線。建國後為了減少平交道口、改善城市交通,廣安門-西直門(北京北)站間的鐵路被拆除,於是西直門站成為了京包線的起點站,但線路公里標卻並未隨之改動。直到今天,京包線0km仍然位於柳村線路所,而京包線起點的北京北站反而位於線路12km處。
4、百年老站清華園
前陣子清華園站關站的消息炒得沸沸揚揚,其實這次關閉的車站建成於1960年,並非許多人宣傳的「百年老站」,真正的老清華園站位於清華大學南門外成府路南,站址早已沒了鐵路蹤跡。20世紀50年代末,清華大學擴張,京包線被囊括進了校園內。為此,京包線專門向東改線至今日走向,而老線拆除,老清華園站逐漸荒廢。今天清華大學內的學堂路便是老京包線路基的遺迹。
5、玲瓏公園內的蒸汽機車
京門支線是位於北京西部的一條支線鐵路,由詹天佑主持建成於1907年,原是為京張鐵路提供燃煤的輔助線路。1972年,根據新的城市規劃,為減少鐵路對城市交通的干擾,西直門-五路段的鐵路被拆除。由於疏忽,線路上有一台蒸汽機車和兩節車廂沒來得及開走,在鐵軌拆到一半時才發現,於是只好把它們一直停留在原地。如今這台機車就在玲瓏公園北側,但車廂已經無存。在若干年前,玲瓏公園東側的昆玉河上還留有一座鐵路橋,現在也已被拆除。
6、蘋果園地鐵火車站
京門鐵路從五路站一路向西,在蘋果園地鐵站附近,有一個不起眼的乘降所:蘋果園地鐵火車站。站內只有一條正線和一個站台,有一段軌道使用的還是無砟軌道板。在十年之前,這裡還可以乘坐郊遊列車,郊5/6次列車從這裡始發,去往鷲峰、鳳凰嶺方向,方便又實惠。不過郊遊列車早已停運多年,蘋果園乘降所也日益破敗,逐漸被人們遺忘。
7、「特立獨行」的地鐵13號線
13號線原稱「北京城市鐵路」,最初的構想是利用國鐵既有線開行市郊列車,但由於種種原因原方案擱淺,最終改為全線新建軌道交通。由於規劃較晚且較倉促,此線與當時規劃中的12條地鐵線走向不符,故得名13號線。也正因此,13號線與其他線路的聯繫一直不是很緊密,運營初期曾全線獨立於地鐵網路之外;直到今天,與其他線路的換乘仍然不甚方便。今天的13號線基本沿國鐵京包-雙沙-望和線平行修建,和最初規劃的路線走向相差無幾。
8、消失的望和支線
上世紀60年代末,北京環城鐵路因修建環城地鐵而廢棄。1969年,為滿足原環城鐵路承擔的市區貨運需求,新建和平里站,並在和平里站與東北環線望京站區間修建瞭望和支線。1998年,望和支線因地鐵13號線的修建而拆除,如今已難覓其蹤跡。現在的萬國城MOMA小區內,在原第一造紙廠專用線的位置,還留有一台北京型機車。這台機車曾是和平里站配有的兩台調機之一,如今藏身在水泥森林中,記錄著望和支線短暫的歷史。
打開任何一張北京地圖,位於東北角的鐵路大環都十分引人注目。這裡是國家鐵道試驗中心,簡稱環鐵,建成於1958年,是中國唯一的鐵路綜合試驗中心。引用一段官網介紹:
環行試驗線自1958年開通以來,已完成各項試驗項目以及國際合作項目等試驗共計700餘項,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先後完成了旅客列車擴大編組試驗、貨物列車萬噸牽引試驗,廣深線准高速試驗、客車提速試驗、青藏高原鐵路客車試驗、全路六次大提速試驗,以及各型高速列車動車組調試試驗等重大綜合試驗項目,歷史上最高時速達到212.6公里。城市軌道交通試驗線自2012年投入運行以來,發揮了良好的作用,為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撐條件。
環鐵西北部有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裡面有各種珍貴的機車,值得一看。
推薦閱讀:
※有哪些屢試不爽的絕妙回復?
※一個平凡人想要成名有多難?
※為什麼同樣描寫上流社會,《紅樓夢》就是文學名著,《小時代》則被認定為拜金主義的宣言?
※有哪些匪夷所思的合影?
※中國人怎麼處理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