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體字一定是獨體字結構嗎?怎麼「臣」字是獨體字,卻是半包圍結構?


「臣」是純正的獨體字。無所謂半包圍結構。半包圍結構是合體字的概念。

獨體字顧名思義,是由唯一一個漢字部件組成的漢字,不可再拆分為更小的漢字部件。
漢字部件是表現漢字構造的最小單位,其粒度相當於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的粒子——原子。(別和我扯原子物理-_-#)

做一個類比:
漢字部件?原子
漢字?分子
獨體字?單原子分子(如惰性氣體)
合體字(如「休」=「人」+「木」)?多原子分子(如水分子 = 一個氧原子 + 兩個氫原子)
特別地,
二疊字(如「林」、「炎」)?雙原子分子(如氫氣)

最後說說「臣」為何是獨體字。
「臣」是純正的象形字,其金文如下

而「目」的金文則如下

所以「臣」像豎目之形。(也就是你眼睛旋轉九十度)
刻畫的是臣僕俯首屈服時,眼睛旋轉九十度。
所以「臣」表示臣子義。從「臣」的字(如「臥」[1]、「監」[2]等),也和豎目有關。

再重申一遍,「臣」是獨體字。而半包圍結構、上下結構、左右結構等,是描摹多部件漢字(如上文所舉的「林」、「休」等)中各個部件相對位置關係的術語,只能用來描述合體字,不適用於獨體字。就像你不會對著一個單原子分子找化學鍵。(化學鍵也是分子、晶體內部的原子(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所以「臣」是半包圍結構的說法,大錯特錯。(如果你們老師有這麼說的,我只能說他是不懂漢字的中小學語文老師。)

至於你非要把「臣」拆成「匚」+(「丨」+「乛」+「一」+「丨」),我建議你問問你化學老師:
「化學方程式」Al + Cu = Au + Cl 成立否?

最後再充滿善意地提醒一下題主:你不先問問「『臣』是不是半包圍結構」,就直接問「怎麼『臣』字是獨體字,卻是半包圍結構」。這不問「是不是」就直接問「為什麼」的強盜邏輯,得改。

————————————
[1]:「臥」古文字作

像人卧倒之形。右邊的「人」表示卧倒的人體,左邊的「臣」著重刻畫卧倒的人的眼睛旋轉了九十度。[2]:「監」古文字作

像人俯就於盛水之器皿,映照其面容。為「鑑」之本字。上古無鏡,以水盆為「鑑」(鏡)。這個字隸變之後,下部的盆子寫成底下的「皿」;上頭的大眼睛俯視的人,其身體部位寫成右上角的「丿一」,其俯視的眼睛寫成左上角的「臣」形。多出的一點(在「丿一」下)為飾筆。


獨體字是指本身就是一個漢字部件,而不是由部件組合而成的漢字。

那麼那些是漢字部件呢?這其實得從字源上來,不是從形體上就能看出來的。
比如「隹」左邊就不能說是「人」部。「隹」就是一個獨體字,它的左邊在字形演變中看上去跟「亻」一樣了。
像「冬」上頭的「夂」跟「各」上頭的「夂」就不是同一個部件(它們長得簡直一樣,而且現在字典里一般都算一個部首)。而「放」右邊的「攵」又跟它們都不是一個部件。「放」右邊的「攵」倒是跟「父」、「布」上頭的那個叉、「鼓」和「敲」的右邊是同一個部件。


要論「臣」,必須把「臣、民」擺在一起觀察,因兩者面均向右,歸向其君之意,其字形「臣、民」非常清楚,而凡「人」形都面向左,「君」則作正面形,形「廾口」,均為人類之純形,不得再解構,尤其「臣」字必須整體觀之,象屈服之形,何來「眼」之意呢?至於面向左之「臣」其實已非「臣」,卻有重新返回「人」之意,而「兩臣相違」則為「乖」,形「臦」。


漢字類比原子分子不錯,漢字是個完整個體,能獨立行使意義。而筆畫只是建材,視覺上缺乏個性。漢字拆分成筆畫就如同假名或拼音文字,視覺上雷同,就是一個材料堆,無法像漢字那樣秒看一目十行。


推薦閱讀:

TAG:漢字 | 文字學 | 古文字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