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真的能決定成敗嗎?

鏡像問題:你有哪些「細節決定成敗」的經歷? - 生活


  在很久在以前工作單位(准上市的公司,現在已離職自己創業)招聘,我是面試官之一。

  我們招聘的崗位是業務主管(需要一定的專業以及經驗),面試當天一大早趕去,休息區已經有幾個應聘者先到了。剛巧辦公室沒水了,我去休息區的飲水機接熱水,過去後,發現飲水機關著,我前前後後按了好幾個鍵,居然打不開。這時,一個來應聘的穿黃襯衫的姑娘走過來,跟我一起研究那個飲水機,很快,她發現還有個總開關沒開,打開,燈亮了。


  我回辦公室忙我的事。幾分鐘後,黃衣女孩輕輕敲我的門說,您好,水開了。我愉快地說了聲謝謝,不由得對這姑娘心生好感,覺得她又聰明又周到。


  面試時,因為有剛才那一點好感,我對黃衣女孩就多留了點心,很仔細地看了她的簡歷,還多問了她幾個問題。她的談吐和素養是不錯的,可惜專業背景比較差,沒有與應聘職位相關的工作經驗,說起專業知識,顯得非常生疏。這顯然不符合我們的要求,於是,她沒有進入下一輪。


  不想,面試結果出來後,這個女孩不曉得從哪裡得到我的電話,三次打給我,詢問她沒有通過的原因,懇請我再給她一次機會。


  我完全知道她的心理——因為面試當天那一杯水的交情,她一定看出了我對她的好感,於是覺得我在這次招聘中,必然會給她高分。她在電話里對我說「能不能拜託您跟另外兩位面試的經理說一下,再給我個機會。」我苦笑,告訴她,以她的專業背景,我連我自己都說服不了。

  她掛掉電話時的語氣是相當失望的。


  其實我很想跟她多說一句:雖然你看起來是個勤快懂事的姑娘,但我們招聘的不是保姆,不是勤雜工,而是要在專業領域殺出一片天地的戰士,僅僅在為人處世方面做得好,是遠遠不夠的。


  後來我去某大學參加關於就業培訓的講座,主講老師的生動描繪讓我大跌眼鏡,也更加理解了那個姑娘為什麼三番五次打電話給我。講師準備了很多案例,說某屆的某個畢業生因為在面試時講了自己打工賺錢給農村老母治病的經歷,贏得了考官的心,也收穫了一份好工作;說某個畢業生的簡歷做得別出心裁,讓人過目不忘,於是得到了好工作;還有某某畢業生,只因在樓梯口遇到考官,幫他提了一摞書上樓,就求職成功了。


  作為一個工作多年、也多次參與招聘的過來人,我真是對這樣的教育哭笑不得。沒錯,對於一次求職來說,細節很重要。你的簡歷做得好,你的表現真誠有禮,你有一些贏得考官好感的言語或舉動,都會為你的求職加分,但是必須知道,僅靠這些絕對不足以得到一份好工作。一個正常的單位招聘員工,最看重的一定是應聘者的專業素養。他能不能勝任以後要從事的工作,才是重中之重,一個正常的決策者絕不會因為一兩個美好的舉動而聘用一個無法勝任工作的人。同樣的,如果你確實具備工作能力,人家對你未來的貢獻有美好預期,那麼,面試中有一點點小失誤小差錯,都是比較容易被原諒的。


  有一個關於多年前微軟招聘中國公司總經理的故事被講過很多次,到現在還在流傳。說有三個人進入了那場面試的最後一輪,當時面試現場沒有準備椅子,但每個應聘者進來,考官都會說:請坐。前兩個人都茫然地選擇了站著說,而第三個人——就是著名的吳士宏,聰明地出去搬了把椅子進來。於是主考官認為此人有思想有見解,有開拓市場的能力,所以選擇了她。


  這個故事很勵志,也很蒙人,不知誤導了多少剛剛走上社會的年輕人。他們會誤以為原來找工作只是情商的事,靠著一點小聰明就能輕鬆得到大公司的好職位。其實你用腳趾頭想想,如果吳士宏沒有人脈,沒有工作經驗,沒有過硬的實力,微軟會因為她能主動出去搬把椅子就錄用她嗎?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事實上吳士宏在進微軟之前,就已經是IBM中國經銷渠道總經理了。


  所以,千萬不要相信那些對細枝末節的小問題的無限誇大,更不要因為一兩個偶然的個例改變對事情的基本認識。


  如果你要找一份好工作,細節不可忽視,但實力比細節重要百倍。只有在實力相當的情況下,細節的作用才會凸顯。


  如果你太過專註於小細節而忽略了根本能力的修鍊,那真是本末倒置了。如果你真的相信「細節決定成敗」,估計就是勵志故事看得太多,中毒太深了。


  一個好單位的考官一定知道,那些存心表現的小聰明,存在太多偶然因素,實在算不了什麼。要不要錄用一個人,要看的還是他在專業領域的真正實力,如果哪個考官會被一些小細節迷惑而一葉障目,那麼這多半也不是什麼好單位,你就算被錄用,以後的工作也不會太舒心。

  一時半刻的細節決定不了什麼,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好好努力吧,夥伴!


能決定成敗的那不叫細節,那叫關鍵。

細節決定成敗,所謂細節,是指細枝末節、無關緊要的東西,既然是細枝末節,無關緊要,怎麼能決定成敗呢?木桶的板不管多窄,只要它的長度(或高度)足夠,那麼木桶絕不會因為這塊板而漏水,而短板就是短板,其寬窄,對於成敗無所謂,短板的長度(或高度、深度)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如果你繼續把決定成敗的東西看做「細節」,那麼你註定會忽略「關鍵」,如果你只把目光放在這些「細節」上,毫無疑問你的注意力將被無關資源佔用,自然很有可能丟了西瓜揀芝麻,你以為你注意到了細節,其實你丟了關鍵。

多年以來這句名言廣為傳播,實際上是一盆餿了的雞湯,誤導了很多人。

這個典故據說出自理查三世,他打仗的時候馬失前蹄被殺,究其原因,是鐵匠給他的戰馬少打了馬蹄鐵的鐵釘,所以有民謠:丟失了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

如果說釘子是細節,那麼我認為理查三世根本不懂打仗,作為首領的武器裝備依然如此落後,必須要等到臨戰前才去湊馬蹄鐵,這說明理查三世根本不值得贏一場戰爭。

真正的神箭手眼裡,虱子都跟車輪一樣大。

紀昌以氂懸虱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


以後別說你粗心,那是你不懂。


到一定程度上,才能談細節決定成敗。
以吃飯開飯館為例,在沒有飯館就餓死人的時候,有飯就好了;當有很多選擇的時候,就要求把飯做得好吃才能生意興隆;當大家的飯菜都做得好吃,那麼細節就起大作用了,從裝修到餐具,甚至一根與眾不同的牙籤兒,都能直接擊敗其他競爭對手。
那麼,你的人生有哪些還沒有到講細節的程度,哪些又應該注重細節了呢?


The details
make the difference
.

細節不一定能決定成敗,但往往能打動人。


說一個iPhone的細節——包裝盒開箱的味道。


有心的朋友的應該有注意到,每次給蘋果新產品開箱的時候總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果香味」,一開始我以為是自己的心理作用。


但最近發現蘋果外設廠商Twelve South發布了一款New Mac Soy Candle(新Mac大豆油香薰蠟燭)的產品,價格為24美元,產品產品100%使用大豆蠟製作,可以提供薄荷,桃子,羅勒、薰衣草、鼠尾草和其他經典的香味,最後混合成的香味與蘋果新產品開箱時相似。

我是做手機的,深知細節的魅力,人說:「於細微處見真章」,看一款產品的細節,能看出你做這款產品的態度,以及是不是在用心做一款好產品。


如果創業純粹是沖著錢去,不好好用心做產品,抄襲、改版、炒作,圈完錢就走人,估計也蹦躂不了幾次。


今年給我嗅覺帶來衝擊的還有新版的讀庫,開卷有書香,有一種久違的味道。老六的微博說新版的讀庫採用的是瑞典進口紙,他特地對比了很久不同紙張的味道。

|內文所用瑞典輕型紙,可以讓書柔順的展開

這種紙在海外圖書中非常普通,但是在國內很少用到,很多朋友一拿到新版的《讀庫》都會敞開鼻子猛吸幾口,這就是細節的魅力,往往能打動人。


相關閱讀:

哪些產品的設計細節讓你感動? - 用戶界面設計

你見過的最糟糕的產品設計有哪些? - 調查類問題


這句話和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有異曲同工之妙
也可以說是量變產生質變,
細節決定成敗是建立在其他工作已經做好的前提下


決定成敗的不是細節,而是關鍵要素。

關鍵要素有大有小,所以這其中包括某些關鍵細節。

關鍵要素無論大小,只要沒做好,就極大可能壞事;做好了,就容易成事。

也有很多細節,是無足輕重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其實,找到問題的關鍵要素,是關鍵的能力之一。


我有一個朋友,雙碩士學位,心思縝密。前不久他去世界五百強企業面試,競爭極其激烈,他慘遭淘汰。面試完畢臨走之前,他撿起來了地上的碎紙屑。這一幕竟然恰巧被CEO看在眼裡。第二天,他就得到了錄取通知書,成為了該企業的一名正式清潔工,月薪近2500!!稅後!!所以說細節決定成敗。


細節不一定能決定成敗,著要放在具體情況下。
看過這樣的例子:一場考試,滿分是100分,你有一道題不會,丟了20分,別的都會,加在一起丟了2分,最終得分78分。給你一次重考的機會,你會首先選擇那20分還是那2分呢?
很顯然,大部分人會選擇那20分,那麼相對來說,那2分即是細節。
譬如我目前在做互聯網產品,全國做這個行業的也有很多,而總有那麼為數不多的幾家,如BAT,比別人做得都漂亮。其實開始剛剛做出的模型的時候,大家都在78分左右。可是大多數人的修改只盯在細節上。那個時候滿分不是100分,也沒有人知道滿分是多少,但每個人都知道細節上還有2分的改進餘地,所以很多人眼裡滿分就是80分,他們從第一遍改到第十遍,每一遍都是在細節上翻來覆去。然而他們並不知道,只要在需求上小動刀斧,就可以輕鬆逼近98分。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只看到了細節,看不到需求?
百分之九十的人看不見需求哪裡可以動刀,畢竟「細節決定成敗」已經成為他們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百分之十的人看到需求,覺得這樣動刀太猛,不敢動,畢竟一個需求問題可以派生出一萬個細節問題。絕大對數人寧願動一萬次小刀而不願動一次大刀,一是因為動大刀要冒著全盤推翻的危險,而是他們不知從何下手。因循固有方向不斷改進細節是動小刀,改變方向是動大刀,但很多人找不到最有的方向,因此出現了「細節決定成敗」一說。
所以回到互聯網產業,BAT發現大眾需求,這是大方向,他們小細節並非完美,譬如某寶的假貨橫行等等,但這並不影響其成功。
這樣看來,細節可以決定成敗,但真的是在大家處於統一水平面上的時候。如果看到大方向,細節神馬的,真的都是浮雲。


決定成敗的不是細節,而是把細節都要做好的心,只有有了細節都不放過的心,才能不遺漏真正重要的東西。


前面不管說能還是不能的都忽視了一個關鍵的問題,貢獻率

不管是什麼東西,一般來說都會有很多很多影響因素,但這眾多的影響因素的影響大小並不是一樣的,每個影響因素都有自己對結果的貢獻率(後面簡稱貢獻率)。將每個影響因素的貢獻率從大到小排列一下可以得到類似如下的圖形,這個圖叫柏拉圖

圖中橫坐標是每個影響因素,影響因素上面的柱狀圖表示每個影響因素對結果的貢獻率,圖中的曲線表示各貢獻率之和,所有貢獻率之和就是100%。在圖中這個例子中,排在前6個影響因素對結果的貢獻率之和就達到了87%,後10個影響因素的貢獻率之和只有13%。

說細節不能決定成敗的人的意思是:如果你沒有做好前6個因素,而去拚命抓後10個因素,你這等於拱手讓出了結果的87%,無論如何你都註定要失敗的。

舉個例子,比如人的身高的主要影響因素是:遺傳基因、性別、營養、睡眠。其他影響因素為:體育鍛煉、當地氣候等等。如果你父母身高不高,你又是個女生,營養不良還經常熬夜,即使你把家搬到一個氣候條件很好的地方去天天鍛煉,你的身高也不會太高。

說細節能決定成敗的人的意思是:競爭對手只注意到了前6個影響因素,而我不但做好了前6個影響因素而且還注意到了後面的10個影響因素,所以我的結果會比競爭對手的結果好個百分之幾。

人們在思考細節能否決定成敗時,這個「成敗」往往說的是競爭中的「勝負」。在很多多次有限資源競爭情況下,往往出現「強者越強」的情況,因為前期的競爭優勢意味著可以獲得更好的資源,從而在後期的競爭中一次一次不斷擴大競爭的優勢。

同樣舉個例子,有兩個屌絲男A和B,家庭環境一般,外形條件醜陋,但兩人都是天資聰慧很努力很勤奮的人。兩人競爭有限的女神資源:只有兩個選擇,一個白富美,另一個黑窮挫。兩個人在競爭女神的過程中,兩人旗鼓相當,但最終A靠一束花最終打動了女神,娶到了白富美,B只能和黑窮挫結婚。兩人的後代分別為A的兒子a和B的兒子b,a和b都繼承了屌絲父親勤奮努力的品格,不同的是a因為媽媽的原因相貌出眾,而且從小時候開始a的媽媽就不惜重金投入他的教育,最終a畢業於某常青藤大學,前途無可限量,儼然已成為一個高富帥。這時候a和b再去競爭有限的女神資源,a的關鍵影響因素已經改變,b已經很難通過一束花這種細節來打動女神了。而關鍵因素的變化起源於A當初的一個細節。
(例子純屬虛構,只是為了說明多次有限資源競爭的情況)


細節是一個度的問題。細節做得越好越可能成功,但細節做得不好也不一定不成功(當然了,不成功的概率還是高了些的)


純銀:細節決定成敗

1、

  拍《泰坦尼克號》的時候, 有八卦說,詹姆斯.卡梅隆要求在船上裝載來自歐洲的瓷器,然後在顛簸中全部摔碎,因為「歐洲貨才能還原現場氣氛」,結果憑空多出來幾十萬美金的成本。

  最後《泰坦尼克號》賣了18億刀票房。

  這則八卦,很容易聯想到「細節決定成敗」等偉大的格言。不過你想想,如果某票房搞砸了的導演,也玩這麼一手……

  所以,更準確的評價應該是「成功經歷決定拍馬屁的角度。」

  我們常常在成功的互聯網產品中,找到各種令人嘖嘖讚歎的細節,也能在失敗產品中,找到同樣令人激賞的出彩的細節。難道前者是「細節決定成敗」,後者就是「細節決定潰敗」?

  成功學害死人吶。

  2、

  細節並不決定成敗,但影響設計者的態度。

  通常來說,一個經常摳細節的人,對比經常湊合著來的人,會更耐心,更細緻,對工作更加投入。

  另一個重點是,細節往往體現出了設計者的品味。

  因此,如果態度和品味都很好的設計者,把優良素質運用在產品的主線程上,又能分清楚摳細節的輕重緩急,做出受人褒獎的作品的概率就比較高。

  僅此而已。

  其實任何成功產品都有好的細節,也有不好的細節;既有主幹上的細節亮點,也有無關緊要處的猛摳細節;這些都是設計者個人風格的體現。而你將鬥雞眼集中於一處,指著成功產品的主線亮點大呼「細節決定成敗」,決定你妹……

  3、

  嚴格來說,並不存在「愛摳細節」和「不愛摳細節」這兩種情況。

  每個人都有自己注重的細節,只是多寡與角度的差異罷了。

  互聯網產品行業荒唐又普遍的情況是,在設計討論中,我們往往對自己提出的細節雕琢激烈捍衛,誓死維護良好的用戶體驗;但對別人的細節雕琢冷眼相看,覺得那全無必要,吹毛求疵。

  這個道理很簡單,產品有無窮無盡的細節,而視角與風格彼此不同,靈感更是千人千面。你重視細節編號1-200,他重視細節編號50-250,各自重視又不重合的細節點大量存在,都照顧到則臃腫無比。誰都想把自己的DNA注入這產品,結果細節爭執成為進度殺手,爭執雙方互相指責對方「摳細節」(當然是貶義),浪費研發資源,攻守之勢變幻莫測。

  我以前的上司看見下屬為細節扯皮,常說一句話,你們丟骰子,誰贏了聽誰的。但這個方案也不可行。一方面是輸家很傷感情,覺得這產品與自己血緣漸淡;另一方面,細節處理的方式混雜,導致產品氣質混雜,缺乏統一的設計風格。

  最好的解決方案是縮小團隊,合併基因。

  4、

  我不喜歡談細節,我喜歡談基因。相似的視角與風格,品味與態度,願景與理念,這些東西構成了產品的基因。

  在一個基因很搭的團隊里,互相鼓勵,互相縱容,能迸發更多創造力,而不是在細節上吵得你死我活。單單看1個細節的對錯,10個細節的對錯,對產品成敗都無觸動。真正有關聯的是團結,默契,靈感——這些東西並不會從細節爭吵中得來,甚至適得其反。我從不相信「會議室里吵得你死我活,推開門走出去繼續並肩作戰」這種鬼話,也不認為過多爭吵會是對產品思路的平衡。在細節中爭執不下,意味著大量精力花在證明自己,說服別人上面,得出的結果卻並不重要。不僅白白浪費時間,爭吵對情緒的影響也抑制了創造力,老想著怎麼打敗辯論對手而不是滿足用戶,怎麼做得好產品?

  所謂細節決定成敗論,和這個行業里大多數的名言警句一樣,都是無營養的碳酸糖水,多吃容易發胖,還有可能殺精。它的實用價值無非是一件吵架時的趁手兵器,誰都可以掄起來大吼一聲「細節決定成敗」,把以下發言架在哲學制高點上,捍衛著產品命運與真理女神的節操。


我抖個機靈啊。


所有的小的點都叫細節,但是決定成敗的是質量互變之間的那個點才能決定成敗……


只是中文版的墨菲定律。作為西方三大管理學定律之一。現在都要討論對錯了嗎。。。。

這句話的意思是:原本你認為可能是細節、不重要、可以以後來做的工作,實際上這些事情遠比你想像的重要。

通俗的講,一個事情要成功,不僅僅是要把事情做對,而是不能有錯。

決策流程化、風險控制、評審決議、質量管理體系等等名詞。都不是在證明這句話么?


有些細節確實可以決定成敗
但是前提是你大方向走的是對的
如果你方向都走錯了,那就不用談什麼細節了,肯定是敗的
對於任何一句話,都不要片面的去理解他的意思


外行看到的是細節,內行看到的是關鍵點


細節可以決定敗,但不能決定成。


曾經有本書叫《細節決定成敗》,高層不知那被洗腦了,通知中層必看,然後中層建議我們必看。當時離書店很近,利用中午飯後的時間坐在書店看完了,然後我明白了。

這不就是雷鋒的「螺絲釘精神」變種嘛
---------------------------
決定成敗的原因有千萬種,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用逆向思維來分析,就會發現這句話用非常有歧義性的語句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細節,引導讀者認為細節才是決定成功失敗的必要原因。
這是典型的洗腦用語。


細節決定成敗!

一位智者曾經說過,你不是不會玩英雄,只是腦子不夠好使而已。(沃·茲基碩德)

所以我總結了一些細節知識,
當然如果你是王者以上的段位,請直接拉到文末點贊離開;
如果你段位不高,相信這篇文章會對你有幫助的。
1.最大吸血上限:100%,你出四把泣血之刃也是可以疊加的。 最大冷卻縮減:40% 最大攻擊速度:200% 最大暴擊率100%
裝備最大暴擊效果:50%(你出兩把無盡,暴擊效果也是50%,因為無盡的被動是唯一的。但是銘文的暴擊效果可以加上去,即你帶10個無雙,你的暴擊效果上限為86%)

2.黑暗暴君BUFF效果:增加全隊物理攻擊(80+5%當前物理攻擊)和法術攻擊(120+5%當前法術攻擊),持續90S。

3.主宰BUFF效果:全隊每3秒回復1%的生命值,持續90S+三波主宰先鋒

4.暴君:全隊可以增加經驗值和金幣,而且獲取的經驗隨著時間遞增。

5.魔種的羈絆:擊殺完主宰或黑暗暴君後,已方對黑暗暴君或主宰的輸出降低50%。

6.紅藍BUFF的擊殺後的刷新時間為90S,持續效果為70S。

7.宮本的一技能可以抵擋一切飛行物。包括后羿的大招,楊戩一技能的狗,全部都能給他劈掉。別說狗,人家的老婆都能擋。
無敵的我還能再加個藍條。

8.后羿的大招命中敵方英雄後,會獲得短暫的視野效果。

9.克隆模式最殘暴的玩法:十個呂布、十個典韋。

10.大亂斗以及火焰山模式技能推薦五個人都帶治療,大亂斗一級出門買進化水晶有奇效,誰用誰知道。


推薦閱讀:

是什麼信念讓你披星戴月地工作?
你所見到過的學習最勤奮的人的故事是什麼?

TAG:互聯網 | 成功 | 產品設計 | 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