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博士後和民工的區別」這個故事?

故事如下:

聯合利華引進了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里沒裝入香皂。總不能把空盒子賣給顧客啊,他們只得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後設計一個方案來分揀空的香皂盒。

博士後拉起了一個十幾人的科研攻關小組,綜合採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射線探測等技術,花了90萬,成功解決了問題。每當生產線上有空香皂盒通過,兩旁的探測器會檢測到,並且驅動一隻機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國南方有個鄉鎮企業也買了同樣的生產線,老闆發現這個問題後大為發火,找了個小工來說「你他媽給老子把這個搞定,不然你給老子爬走。」小工很快想出了辦法他花了190塊錢在生產線旁邊放了一台大功率電風扇猛吹,於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1、知識並不一定都是生產力;
2、創造力並不取決於學歷高低;
3、能吹是多麼的重要。

這故事應該是一個段子。如果單單從這個故事層面來看,是不是這個博士後的做法比不上民工的做法呢?有沒有可能是這90萬的用處不單單是把多出來的盒子選出來呢?
相關問題:「美國花好幾億造出太空圓珠筆後,發現蘇聯航天員用鉛筆」的故事真實嗎?


你在旁邊給我裝個風扇試試,看我大巡檢不打死你!!

===========

12-22重新排版並新增聯合利華自動包裝機工作原理。

   1. 入盒系統為間歇式運作,裝有推裝過載保護功能,保護物品安全入盒。
   2. 無紙盒:不入盒(可選擇整機自動停機及發出聲音報警)。
  
   不入盒:空盒剔除
(可選擇整機自動停機及發出聲音報警) 。
  
   無物品:紙盒等待
(可選擇整機自動停機及發出聲音報警) 。
   「常常」有空盒子是不可能存在的情況。

  根據諮詢生產廠商的電話,聯合利華其中一種生產線採用的是利用2個光電感應器進行判斷。當無紙盒和無物品兩種情況會分別處理,保證每一個紙盒都會有香皂。最大可能出現空盒的情況是連體盒(如兩個紙盒黏在一起),如果要避免該情況,需要對來料檢驗,並且提高紙盒質量。在紙盒抓取裝置上加裝一個光電感應器即可,判斷是否為單一紙盒。當然,風扇也吹不走只塞了一個香皂的連體紙盒。

   以上為其中一種方案,方案還有很多,各有優劣,其餘分揀剔除機構的原理請先參照下一章第5節。

============
應大家要求,12-20再次修改,新增實際工廠應用內容
(沒興趣的請直接跳到下一章《哲(pen)學(zi)部分》)

1.
  自動生產線上,風扇是不可行的。
  先簡述結論——萬一有一塊香皂表面污染,風扇會帶來交叉污染——於是小工廠在2014年12月20日生產的香皂集體長毛!然後用戶投訴,新聞報道,政府介入,停業整頓,blabla……
  香皂的車間環境俺也是不知道,俺也不是聯合利華的員工。
  不過日化膏霜、化妝品乳液之類的車間都是GMPc級的——風扇絕對禁止——氣流擾亂+污染物交叉感染——一個產品污染搞死一條生產線——一條污染的生產線搞死一車間的貨——搬風扇進去的傻鳥被清退。(關於GMP的分級,我不是專業人士,僅略知皮毛。但想來香皂(日化品)生產線也是要GMP管控的)
2.
  自動生產線上,風扇是極低效的且不可靠的。自動生產線上,錯誤率極低,生產幾十天都不一定會出一個空盒,而一出就是一大票,主要是因為生產線的機械傳動問題造成的。
  如上面的圖,生產線的產品是在固定槽型的傳動線上快速移動,傳動速度比你平時跑步還快。在快速傳動的固定槽中,風扇要多大馬力才能從側面吹動空肥皂盒?假設是從下面吹動,那麼會不會因為氣流導致傳動的產品定位紊亂?假設不紊亂,吹出來的盒子亂飛怎麼辦?萬一風扇風力不均勻怎麼辦?
3.
  用氣流來分揀輕重物體,是非常常見的做法。
  建議段子手多看看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我愛發明》,裡面跟輕重分離有關的比如剝殼、去皮、篩選的發明,50%都用到了氣流分揀。是個工程師都會想到能不能用這種方案。
4.
  理論解決方案1——利用重量分離——電子枰+Arduino晶元。
    本方案成本不高,可靠性和穩定性遠比風扇高。
    而且由於次品率很低,一箱一稱甚至幾箱一稱就足夠了,不用每個盒子都去稱重。
  理論解決方案2——利用慣性質量分離。
  理論解決方案3——利用多個光電感應器統計計算。
  理論解決方案4——利用重量導致的輕微下陷監測。
5.
  相關專利——《香皂空盒次品檢測及剔除系統》
  申請號:201120061496
  查詢入口:中國專利公布公告
  原理:重物會使所處的傳送部分輕微下陷,利用光電感測器檢測未下陷的即可
  成本遠遠到不了幾十萬,只是多一個光電感測器。
6.
質量是造出來的,不是檢出來的。

===========

這故事讓我想起了這樣另一則故事。

兩農婦耕于田,討論公主生活。
農婦甲:我聽說皇帝家的東西都是金子做的。要我說,公主的鋤頭肯定金的。我夫君要是日後發達了,我也要打一把純金的扁擔!
農婦乙:你真是沒見識,金子做的鋤頭砸下去不就軟掉了。要我說,肯定是百鍊隕鐵鑲金玉!
農婦甲:你才沒見識,皇帝家有那麼兒子公主,一年輪下來一人才耕幾天,金鋤頭綽綽有餘了!
農婦乙:我說你沒見識真是對了,你不知道皇帝家地多啊,一人幾天哪裡耕的過來!
農婦甲:@!#$%^%*(*^$%##@……

為啥這麼說呢:
寫段子的就是沒有工程實踐經驗的人,現代化流水線都沒見過,瞎BB個不停。
「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射線探測等技術,花了90萬,成功解決了問題」
空肥皂盒定位需要90萬?需要微電子?需要X光?
哪個工程師這麼白痴?不用混了。研發經費白拿的?
無非是用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涉嫌探測實體模擬力學分析設計出來的新版鋤頭罷了。

這故事反映不了博士後跟民工的區別,只能反映普通人對工程設計的不了解,更反映了普通人對學歷與知識的輕薄。

把高智商人群說成弱智最開心了,不然人生得多絕望。

=====

中國古代也有很多的疑似反智主義案例——

《莊子·天地篇》
  子貢見一丈人……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用力甚多而見功寡。
  子貢曰:「有械……一日浸百畦……鑿木為機……其名為槔。」
  為圃者忿……笑曰:「……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子貢瞞然慚,俯而不對。

鄭板橋《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
  「天地間第一等人只有農夫,而士為四民之末。」,農夫「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種收穫,以養天下之人」,而讀書人「一捧書本,便想中舉,中進士,作官,攫取金錢,造大房屋,置多田產;其不發達者,鄉里作惡,小頭銳面,更不可當。」

  中國的反智主義傳統與民粹結合,最終在20世紀60年代形成了恐怖的反智浪潮。讓我們見識到那些所謂的「玩笑話」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的驚人爆發力。知識傳承毀於一旦,名人雅士慘遭迫害,拒絕思考拒絕辯論拒絕改變成了社會主流,社會的穩定劑與引路人——知識分子——變成了臭老九。

經歷過,才會警惕。

  讀書人之間會自嘲,會反省,會批判——自嘲的藝術。
  達不到層次的人跟著起鬨——異想天開。
  曹操說,我兒時的理想只是想當個名臣——這叫謙虛。
  二流子說,我兒時的理想只是想當個名臣——徒增笑耳。

  陶淵明鄭板橋能留名,並不因耕田耕的好。社會能發展,也不是靠一兩個民工拍腦袋的突發奇想,那千萬人的智慧結晶他們不是看不到,而是選擇性不看到。

看不到知識的力量,只能當一輩子知識上的「農婦」,哪怕用著「金子的鋤頭」。


=============


記得上次聽到這個故事時,北京房價還在7000。
唉,這才是世界上最悲慘的事好不好。

  版本1——日本的大企業與小公司——電風扇和鉛筆都是好東西。

日本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收到客戶抱怨,客戶說他們買來的洗面皂盒子裡面是空的,於是這個化妝品公司為了預防生產線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於是工程師便很努力辛苦的研發了一台『X-光監視器』去透視每一台出貨的香皂盒,當然「漏裝」的盒子都可被檢查出來。
而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們的解決方法是買一台強力工業用電扇,放在輸送機末端,去吹每個香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沒放香皂的空盒...

  版本2——跨國企業與鄉鎮企業(新增紅外探測、激光照射、大量美金等內容)——肥皂盒和電風扇的故事 寬頻山KDS-寬頻山社區

說某跨國家化公司,肥皂生產線上面存在有包裝時可能漏包肥皂的問題。於是該公司總裁命令組成了以博士牽頭的專家組對這個問題進行攻關.該研發團隊使用了世界上最高精尖的技術(如紅外探測、激光照射等),在花費了大量美金和半年的時間後終於完成了肥皂盒檢測系統,將肥皂盒空填率有效降低至5%以內。問題基本解決之.
說某鄉鎮肥皂企業也遇到類似問題,老闆命令初中畢業的流水線工頭想辦法解決之,經過半天的思考,該工頭抗了一台電扇到生產線的末端進行吹風,那些沒有裝填肥皂的肥皂盒都被風吹下去了。

  版本3——聯合利華與中國鄉鎮企業(新增自動化,機械,機電一體化、Solution團隊、X光、機械臂……)登錄 - 同濟網論壇

說某跨國家化公司,肥皂生產線上面存在有包裝時可能漏包肥皂的問題。於是該公司總裁命令組成了以博士牽頭的專家組對這個問題進行攻關.該研發團隊使用了世界上最高精尖的技術(如紅外探測、激光照射等),在花費了大量美金和半年的時間後終於完成了肥皂盒檢測系統,將肥皂盒空填率有效降低至5%以內。問題基本解決之.
說某鄉鎮肥皂企業也遇到類似問題,老闆命令初中畢業的流水線工頭想辦法解決之,經過半天的思考,該工頭抗了一台電扇到生產線的末端進行吹風,那些沒有裝填肥皂的肥皂盒都被風吹下去了。

============

【類似段子】 加入一個博士群,見到有一個人提問:一滴水從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體下來,砸到人會不會砸傷?或砸死?群里一下就熱鬧起來,各種公式,各種假設,各種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討論,足足討論了近一個小時。這時,我默默的問了一句:你們沒有淋過雨嗎?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靜..然後,然後我就被踢出群了。

【類似段子】大叔去移動營業廳辦卡,問營業員:「這4G有啥好的?」
營業妹子:"^%$#@*%$(()^%%$#$^……"
大叔聽後一臉迷茫:「閨女啊,你凈整這些大叔聽不懂的"。
「大叔,這麼給您說吧,2G可以看蒼井空.txt!3G可以看蒼井空.jpg!4G呢,就可以看蒼井空.avi了!」
大叔聽後一臉激動:「閨女啊,你凈整這些大叔聽不懂的,給我開張4G卡吧"。

=============

  結論就是:一個2B出了一個2B問題,給出個2B答案,總結個2B結論,寫了個2B段子,被一個2B轉發了,一堆2B點了贊。

  小工依然是小工,看了段子會開心,明天繼續干苦力活。
  博士依然是博士,看了段子一笑了之——哪個傻缺編的蠢段子,呵呵。


寫這個段子的2貨,沒有製造業品質控制的基本常識——品質不是靠檢驗出來的,品質是設計出來的。

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里沒裝入香皂。總不能把空盒子賣給顧客啊,他們只得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後設計一個方案來分揀空的香皂盒。

如果一個公司是去找人來分揀空的香皂盒,那麼這個公司最多就是小作坊的水平。任何一個稍微懂一點品質的製造業公司都知道,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根本不是去 分揀空的香皂盒, 而是解決這個生產線的品質問題——也就是,如何在一開始避免盒子裡面沒裝入香皂!

就算你靠風扇或者X射線可以檢查出來,但是這個生產線本身就存在問題啊:如果100個盒子裡面有50個問題零件,良品率這麼低,難道還想著檢驗,而不想著去解決問題發生的根源嗎?

在生產線設計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各種可能導致最後裝不進去盒子的因素,比如「人機料法環」,人,指製造產品的人員;機,製造產品所用的設備;料,指製造產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法,指製造產品所使用的方法;環,指產品製造過程中所處的環境。去做DFMEA,PFMEA,提前都要考慮清楚。設計出生產線之後會試運行,發現有空盒子就要繼續分析原因再做改進之後再試運行,直到空盒子的比例極低(百萬分之3)甚至沒有,再批量生產肥皂,而不是到最後檢驗出來空肥皂盒子。
------------------
知乎不懂製造業的人這麼多嗎?我這個答案居然有這麼多反對。。。。出乎我意料


這故事是沒法單單從故事層面來看的。
為啥這麼說呢:
因為編造這東西的人基本就是個沒有科學工程素養流水線都沒見過的人在瞎YY。
解決個肥皂盒需要X射線?
微電子,機械,自動化只是在堆詞而已。
博士後加設計團隊不會設計出這種東西,最有可能的方案反而簡單得要命,抓肥皂的夾子和放盒子的夾子間弄一個反饋,當然涉及流水線的改造需要的錢應該不少,這是沒辦法的。
用到X射線的話聯合利華可以開除人家了。
同時,風扇吹空盒子的隱患也大了去了,除了風扇,你需要的還有回收盒子的設備,如果不是人工回收,那還需要多加一條傳送帶。
所以光從故事層面來看,博士後腦殘,小工也一樣腦殘。

這故事倒是充分說明了編故事的人的思維,大公司就是人傻錢多,鄉鎮企業就是精明能幹,科學家都喜歡炫技,弄個空盒子最好先上個X光,然後一束激光把盒子燒了,反而小工腳踏實地。
你覺得那樣聯合利華真的能成聯合利華么?
反而最喜歡炫技堆砌辭藻的人就是對科學半懂不懂的段子手。


典型的反智主義。

這種帶著濃濃的金鋤頭鋤地即視感的段子以前很盛行,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國科學家花幾百萬研發太空筆,最後一小學生寄來一根鉛筆等等。

這種段子流行原因很好理解。因為一方面戲劇化效果很強,比如刻意強調的老闆的沒文化與博士的博學對比,幾十萬與幾百塊對比,高科技與土方法對比。再加上字面意思引申出來的人生哲理,如「能吹很重要」,和「關鍵位置有人」等。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它也滿足了大家隱秘的阿Q式的快感,通過嘲弄來隱藏自己文化水平不高的自卑。「你是博士又怎麼樣,在小工面前還不是傻冒一個?」所以可以預見這種段子在文化水平比較低的人中間流傳會比較廣,而且段子內容都是科學家、教授、專家顯得比較傻。

這種段子就是毒瘤一般的存在,它貶低了知識的價值,造成反智的社會氛圍,也降低了大家求知的慾望,使大家不相信也不關心真正的知識是什麼樣子的。而它又是以段子的形式存在,一切東西都掩蓋在有意思下面,你又不值得跟它較真,這才是它的可怕之處。


我只是一個搬運工...

請大家到原來的問題里給原作者點贊。


以下是 @丙等星 在如何能使「中國製造」達到「德國製造」的水平? - 文化差異

的回答。

德國工業的成就源自於一百多年工業革命的悠久積累與深厚沉澱。
而天朝的差距,我認為,不在於技術投資,不在於創新意識,而恰恰在於對「積累」與「沉澱『的輕視。

————————————————————————————————

輕鬆一點,咱們先來講段子。你是否也聽過類似的故事:
1. 大公司的生產線會發生空包裝的問題,於是斥巨資請來博士生研究改造。同樣的問題,小作坊的農民工用一台電風扇把空包裝都吹走了。
2. 美國航天局斥巨資開發能夠在太空使用的內壓式墨水筆,而蘇聯宇航員——用鉛筆。

咱們最喜歡這類小聰明了,還樂此不疲的傳誦。
而每一次傳誦的潛台詞就是:哈哈你看,高學歷有什麼用,知識淵博有什麼用,還不如我拍拍腦袋抖個機靈來的管用。
連武俠小說也是這樣,苦練幾十年的人註定只是綠葉,主角只要撿到本秘籍就可以天下無敵了。
——其實,我們追求的就是一種自慰:別人付出的努力不值一提,我總能找到不努力也成功的方法。

但很可惜,現實不是這樣的。
——如果你知道蘇聯最終仍舊是斥巨資採購了美國的太空筆,如果你願意思考其中的原因,那麼你自然也該知道,每一個樂於「分享」那種故事的人,都是在為自己貼上無知的標籤。
——小作坊當然可以用電風扇吹走空包裝,但如果你是一萬條生產線的大企業,你去裝一萬個電風扇嗎?一萬條線的空包裝,且不說產能浪費的問題,光是每天撿盒子就能要你的命。

電風扇的方法不好嗎?
好,對於小作坊來說,這就是最優的解決方法。
但問題是,這個方法具備普遍意義嗎?能夠適應更龐大、更複雜的環境嗎?
這就是問題了。

小聰明、小機靈通常只在小作坊模式下有用,當企業規模擴大了、技術級別提高了,各種問題自然接踵而至,裝電風扇這種小伎倆又能夠支撐多久呢?蘋果這級別的公司是靠小聰明走到今天的嗎?
拿小作坊的「權宜之計」,去嘲笑大作坊「嚴謹踏實」,這就是裹足不前的原因了。
所以中國不缺一夜暴富的土豪,卻沒有底子夠硬的龍頭,此絕非偶然。
別人辛苦幾十年研究出來的技術和管理模式,這樣的積累不是抖個機靈就能一蹴而就的。
除了看到別人的"突破",更請看到別人的"積累"。以現代科學而言,後者甚至更為重要。

說的難聽點,對投機取巧的追捧,其實就是對不勞而獲的幻想。
社會風氣如此,只能讓人徒呼奈何。

不好意思亂跑火車了。如果能用簡單的三個字來回答題主的問題,我會說:正 三 觀


現代科技的核心精神,其實不在於夢筆生花式的突破創新,而在於承前啟後式的層層遞進。達到這個目標的方式,就是三個字:標準化

標準化指的是一種建立共同認可的標準、由此創建溝通渠道、提高溝通效率的過程。比如使用統一的文字,這就是最簡單的標準化,從此有了文明有了歷史有了人類的一切。。。
說的更簡單一點,就是一種讓別人能夠繼承、複製你的工作的表達能力。
由此,後人能夠在你已達到的成果上進一步努力,任何發展與進步,必須要能積累下來才有意義。

至於很多人認為的標準化等同於流水線,以為只適用於大批量廉價產品,這是不了解標準化的本質。

舉個栗子
假設你是一個沒有語言的猿人,今天你想吃烤野豬了,你有兩種選擇:
1. 你學一聲豬叫,有幾個弟兄聽懂了,於是你們幾個組團去刷野怪
2. 你也可以發明一個系統性的語言,從「我」到「打獵」到「野豬」,然後再花力氣推廣你的系統,花力氣教育你的弟兄,終於有一天你可以用每個人都理解的語言說:「弟兄們,今天吃烤野豬,咱們走起!」

所以哪一個方法更容易?很多人肯定覺得是第一種,我只要叫一聲就行了嘛。但是你考慮過複雜情況么?如果今天你要獵殺10頭野豬呢?如果你要推大boss猛獁象呢?如果要指揮隊友,A中單B補刀?如果有人死活就是聽不懂你的豬叫呢,你咬死他?

標準化就是一種遠見,一種將個體方案投射到複雜環境、把每一步都為將來鋪路的思考方式。
我們當然無法要求所有人都具備這種遠見和精神,但正是那些為未來而思考的偉人,才能在文明歷程上留下印記。

再舉個栗子,看看中西方的差異
就以做菜為例。讓我們比較一下中西方的菜譜,以示公平,咱們都做烤雞:

即便不懂英文,你也一定看得到差別:右邊充滿了精確的數字和單位,甚至一隻雞該有多重、能夠餵飽幾個人都寫的清清楚楚。而左邊的,不出意外,當然就是各種「少許」、「適量」。
如果你是初學者,請問你會選擇哪一邊的菜譜?哪一邊的更能讓人學會、學好?
(補充:美帝1 cup = 8 oz,1 tablespoon = 0.5 oz,都是精確的計量單位)

中國菜的博大精深源於其深厚的底蘊,而正因為標準化的缺失,所以美食的傳承變得十分困難,傳統美食正在不可逆轉的流失。你是否也抱怨過,口味正宗的XXXX越來越少?就因為沒人知道適量到底是多少,大師傅也許能夠把握平衡,傳到下一代時就沒人記得了。
而更諷刺的是,居然一天到晚有人分享:「老外學做中國菜,看到『鹽少許、糖適量』都崩潰了」——分享時甚至還充滿了自鳴得意之色,簡直讓人以為天朝美食是靠著「少許」、「適量」來統治世界的。每次看到這種分享我都難過的胃疼。
所以我同意 @濤吳 朋友的觀點。這種對標準化的輕視(甚至可以歸結為對邏輯思考的輕視),正是意識形態上的根本缺陷。(要扯得更遠,甚至可以談到中醫。。。這裡且按下不表。)

——爭論的人太多,我再解釋一下:標準化不代表單純的精確化,核心意義是降低溝通成本。中餐食譜的問題不在於有沒有數字,而在於大大提高了學習難度。
如果我太蠢了,就是看不懂「適量」是多少,怎麼辦?你咬死我?
拜託也別拿自由發揮當借口了,真把幾克幾克寫明白了,你就不能自由發揮了?你比我還蠢啊?
你讓人從模糊中揣摩數字,和讓人從數字中自己調節,到底哪一個成本更高?
舉個極端例子,有一天人類都死絕了,火星人挖掘出了這兩份食譜,西餐的分分秒秒就給你重現出來,而中餐的就只能扔垃圾桶了。然後火星人還會說,西餐真好吃,中餐一坨屎。你心痛不心痛?

肯定有冥頑不靈的人要說,中國菜是藝術,不適合標準化。。。
首先,你的拉麵餃子就是藝術,別人的漢堡披薩就是流水線出來的垃圾。這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正是不思進取的遮羞布。(我又忍不住要說中醫了。。。好吧改天再寫一篇,有興趣的請關註:清遠居?清桑南 - 知乎專欄)
其次,你要先掌握了標準化的方法,再融合自己的突破,那才叫藝術。而如果連最基本的標準法都搞不定,那叫「沒學會」,說的多好聽都沒有用。下棋也要學打譜,繪畫也要學明暗,如果有人一上來就不肯學基礎,那是純粹的耍流氓。
再次,很多人不僅輕視了標準化的重要性,更輕視了其難度。那些寫」少許「、」適量「的人,他們僅僅是不想寫數字嗎?恐怕他們也寫不出來吧。不是我瞎說,同一個菜讓他燒兩遍,估計鹹淡口味都不一樣。別說什麼」適量「是為了創意發揮了,你創出來了也沒用,因為你創完了自己就給忘了。很多不寫數字的,不是不想,是不能爾。

而相比較,肯德基麥當勞這種垃圾食品,雖然水準不算太高,但品質始終如一。別說經歷幾十年都不會失傳,而且你去街上隨便拉一個人都能做出同樣水準的食物——別小看了這個能力,人家就是靠這一條橫掃全球。反觀天朝,連蘭州拉麵都越做越差,還口口聲聲的不屑於人家的科學方法。這正是讓人痛心疾首之處。

如果你以為我在黑中餐,那隻能說你沒有理解本文的精神。我黑的是對傳承的輕視。
漫漫五千年華夏文明,失傳了的文化瑰寶還嫌不夠多麼?
木牛流馬你會造么?
高山流水你會彈么?
幹將莫邪你會鑄么?
奇門遁甲你會擺么?
六脈神劍你會使么?。。。
這些你都不會,no can no BB。所以他們無論有多牛B,又有什麼意義呢?就是讓你多一個吹牛B的段子?

中醫的巔峰是幾千年前的華佗,中餐的巔峰是民間某處的不知名小店。
這種迷信於」高手在民間「,」絕技在從前「的想法,說白了,只能證明有些人的思維還停留在未開化的階段。你讓這些人去挑戰「德國製造」?痴人說夢罷了。
武俠小說總是喜歡說,資質平庸之輩拘泥於招式而不知變通,於是自詡有資質的投機者們便興高采烈的以為只要會變通就行了。殊不知你連基礎都沒打牢就胡亂變通,取死之道爾。
這正是當今的大多數中國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而這些人,也正是華夏文明失傳的幫凶。

(不是我馬後炮,拿中餐當例子時我便預想到了反對聲音。執意談中餐,多少有點釣魚的意思。現在看看下面的回復,嘖嘖,我還有什麼話說。所以我才必須寫這文章,不管你聽進去多少,我仁至義盡。)

再來更多栗子,看看什麼叫戰鬥力超群
先來個洋氣點的栗子,聖經里有一段我特別喜歡:
人類最早是說同一種語言的。有一天大家聚在一起,計劃造一座巴別塔(通天塔),以挑戰至高的上帝。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 (舊約11章)
上帝當然不能由著你們這群二貨胡來。全知全能的神是怎麼應對的呢?放地震、暴風雪、流星雨?當然不會那麼低端。
上帝做了一件很微妙的事情:「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舊約11章)
於是愚蠢的地球人只能各自為戰,沒過多久就GG了。

感謝 @caoglish 朋友的提醒,再來個本土化的栗子:但凡說到秦始皇的功績,必會提到「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這也是在執行標準化管理的一個實踐。
後人無論怎麼黑,這段功績都是黑不掉的。而事實也確實如此,統一了這些標準,華夏才能作為一個整體而做強做大。

這就是標準化思維的戰鬥力,明白了沒?
為什麼小聰明不行。小聰明就是你的方法別人用不上、別的場合用不上,所以放到整個文明長河裡是沒有意義的。
你解決了這個個別問題,很好,我為你的創新精神而喝彩;但是人類的技術水平提高了嗎?很難說。如果整個民族,解決每一個問題,都只能構成獨立事件,無法串聯在一起,那無論多聰明都只能是原地踏步。
而指望個體的創新突破能夠瞬間打敗別人整體的百年傳承,這無異於痴人說夢。我說得更直接點,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抱有這種幻想便證明了一個人的愚昧與淺薄。

科學技術就是如此,你必須要搭好一個穩固的台階、才能跨入更高的境界。投機取巧的人寧願爬樹、踩高蹺,因為那樣成本低、見效快。但是,這些人很快會遭遇瓶頸、並且遲早會掉下來的;而更遺憾的是,無論他們曾經爬的多高,其成果都煙消雲散,後人只能重新開始
只有一步一個台階的往上積累,人類才能達到前無古人的巔峰,正因為每一個巔峰都成為了後人的起點。

——有不少人問,天朝的標準化教育要怎麼解釋。
事實上教育行業是必須要標準化的,任何發達國家均是如此。
天朝學生缺乏創造性、獨立性等問題,是教學內容的問題,和行業本身的標準化完全是兩回事。你們以為哈佛耶魯就沒有教學大綱嗎?
拿教育反駁標準化的人,我只能說你們其實還是沒有理解這三個字。


我大姑前一陣還把這故事發微信給我。
深刻體驗了「造謠容易闢謠難」的現象。

這個段子的作者簡直。。。我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為什麼要用X射線探測?
如果沒有特殊需要,用重量判斷就行了,
難道香皂行業有什麼特殊要求?我沒撿過不太懂。

故事裡特別提到了用兩旁的探測器檢測,並驅動一隻機械手把空盒推走。
作者這段寫得簡直不忍直視。
自動生產線如果用重量判定,基本是這樣的:

我雖然沒見過香皂生產線,但估計他走起來的速度慢不了,應該在2米/秒以上吧。
用機械手推走?怎麼推?簡直想當然。
除非香皂行業有特殊要求,我沒撿過不清楚!

空盒應該從側面行進到另一條傳送帶,放回原位。大概是右下這樣:

如果非要用X射線檢測,那在兩邊也不合適,上下布置才對。

這頁是掃二維碼的示意圖,換成X光機就符合了。
不知道是多大的一條線,90萬改進真便宜。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太有意思了,這是第三次看見這個 古老 段子 煥發青春了。


說它是段子,是因為它沒有任何真實性,連我這樣學過機械,但是從來沒有入過行的半吊子門外漢,隨便拍拍腦袋都能想出好幾個比電風扇更經濟,更有效,更合理的方法,如果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博士/博士後要用幾百萬解決這個問題,那他的博士學位真是火星讀的了。


說它古老,是因為20多年前,我就第一次聽說了這個流行的段子,到現在已經是第三次大流行了,每次都有不同的流行人群和社會背景,挺有意思,我個人倒覺得不能單純用反智,loser之類的眼光簡單得看待這個段子。


再荒誕的故事,有時候也有些具有現實意義及價值的背景與內涵。


第一次流行是在20年前,它流行的人群,確然在製造行業,當時也有很多版本,大略是這樣的:


「某肥皂製造企業被合資,外方派駐的外籍管理人員雇來一個海歸博士當總工,遇到生產線上出空盒的問題。。。。巴拉巴拉」


這個我在上海的產業工人群中聽到的次數還真不少。當時的背景是,大量國內的製造業企業(絕大多數是地方國企,集體所有制企業)在政府主導下,被外資收購,被合資,或者被私有化。大量工人下崗,大量傳統國內的品牌消失或者被改嫁,成為了國外品牌的子品牌。


究其傳播和流行的背景,大略是國內傳統的製造業,在接納世界先進的製造業影響時的一種普遍的心理反應。既有抵觸和不甘,也有懷舊和沉緬。

第二次流行很有意思,大略在八九年前,它流行及傳播在一個很高大上的人群:跨國背景的管理及ERP諮詢顧問及實施人群。他們絕大多數都有良好和光鮮的教育背景,甚至大多數都是海外名校的教育背景,供職在世界知名的諮詢企業。簡單說要知識有知識,要智商有智商。

當然,他們中的很多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叫缺點地氣。

事實上,他們自己就是這個段子中被暗暗譏諷和鄙視的對象。


當時大略是有一位世界頂尖諮詢公司的顧問,去到某大型民企,被人家老闆用這個故事調侃了一下,當時的版本大略是:


「某鄉鎮肥皂企業,想要發展壯大,和國際接軌,僱傭了一個海歸博士。。。。。巴拉巴拉」


後來回來以後,和圈裡人笑談中一聊,就傳播開來了。


當時這個流行和傳播,大略是被這個圈子中的人作為一種自嘲的玩笑散播,當時的背景是,「中國製造」開始橫掃世界,中國製造業的大小老闆,領導,前所未有的高心氣。同時,許多諮詢顧問推崇的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方法,乃至諮詢顧問本身,確然對於當時的中國製造業場景,有水土不服的情況,簡單得說,極端勞動力成本優勢壓倒了一切。


某世界頂尖的諮詢公司的其中一個顧問團隊,甚至專門分析了這個案例,以期能夠端正自己的心態,更貼近本土製造業客戶的實際情況,正視他們的許多特色和獨有的優勢,而不是以一個居高臨下的心態去指點江山。


至於這個段子現在又被翻出來,我只能說現在自媒體的噴涌式發展使得內容出現極度匱乏,因此促進了段子考古挖掘事業的極大發展。。。


=========================================================================

關於這個段子內容本身,我還想說兩點。

第一:目前排名第一答案所說的,要向生產要品質,而不是向質檢要品質,這個理念在製造業內是對的,但是並不全然,有其局限性。

從根本上來說,用生產還是質檢來要品質,其實是一個基於從成本,難度,風險的博弈過程。一般來說,從生產流程角度,越早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付出的代價是最少的,但是這個事情也不是絕對的,要具體行業,具體的生產場景,生產條件去分析和判斷。例外的情況,大的可見LCD及大規模集成電路(比如CPU)的製造,小到這個荒誕的段子。

這個段子的荒誕及不可信之處,不在於老師傅用風扇解決問題,而在於一個專業的博士/博士後居然會用這樣的方法和成本去解決問題,而老闆居然還同意了。

但是如果在關聯上聯合利華這個名字,那麼老師傅這樣的做法也純屬扯談了。

簡單得說,對於一個小規模的作坊式生產,在缺乏機械技工和資源的情況下,風扇確然有可能是個最優解。


第二:所謂的老師傅的經驗和能力,可不是什麼先進技術,科技的對立面,事實上,製造業的大多數技術革新,正是來源於一線生產的老師傅們的經驗及改良的積累。他們帶來的可能不是顛覆性,跨越時代的革新,但是他們帶來的持續改良和創新,是製造業技術不斷進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以我個人的見識,有很多看起來很土的老師傅,真的是NB到神一樣的存在。


如何能使「中國製造」達到「德國製造」的水平? - 知乎用戶的回答
這裡說得很清楚了。


胡編亂造的雞湯段子,滿足部分網民自我意淫「其實我比博士碩士們強」的心理需求。知識層次不高不是什麼罪過,也不需要自卑,但由此引發出反智的思路甚至為此自鳴得意,就屬於神蠢了。


就沒有讀過完整故事的知友嗎??
鏈接
從兩個被斷章取義的故事談起——電風扇與空皂盒 / 宇航員與鉛筆


首先,博士後就是臨時工。直觀地看,段子手自己的智識也真是捉雞去了,以為搬出「博後」這個看上去挺像個學術頭銜的東西,就能糊弄別人了,全然不顧千年老博後(俗稱千老)們聲聲血字字淚的控訴——這是很傷害學術狗們的感情的!把博後當成比博士更高大上的學位的人,在這個國家,還真是多得要命;因為有了他們,也便有了把博後當成學歷(或者最起碼是資歷)給自己貼金、到處炫耀的人。遇上這兩種人,呵呵他一臉就好,不必多作什麼評價。

以及,一條聯合利華願意使用的香皂生產線上,花個區區九十萬改進一下設備,真可以說是不知便宜到哪兒去了——那個九十萬,暴露了段子手和段子受眾們以為皇帝老兒肯定在用二十四開金坷垃施肥的心態。九十萬,做出了那麼好玩的東西,還是包含研發、(十幾個人的)人力、材料、設備、方案和總體的成本;我覺著,毫不修改之下,這個段子,拿來黑「博後和學界的工資遠遠配不上他們的勞動貢獻」,還是挺有效的嘛。

至於簡單粗暴行之有效…… 但凡有人拿一個這種事兒噎我,我就用兩個噎回去——用來反噎的例子並不少,比如那個著名的蘇聯太空人用鉛筆的事兒,您就可以說,飛揚的石墨粉搞得蘇聯的飛船老是出安全隱患,到最後不得不跟美國購買圓珠筆技術。

奈何,奈何,這麼噎回去,有人聽么?段子受眾們,要的只是情緒上的體驗,一種無法言說的把極端自卑逆轉為極端自傲的快感——把自己幻想中的精英用自己的幻想拉到與自己同一水平,再用自己豐富的 YY 經驗,在幻想中擊敗他們。當然,這阿 Q 精神本身,大概也是某種生存的智慧吧,我們也許不該那麼刻薄的。

仔細想想,反智主義、民族主義和逆向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真是國內(甚至全世界)三門大好的生意;拿這仨生意發家的段子手、雞湯師們,還確實比我們高明多了。我們與他們相比,彷彿是某個段子里的兩種人:的哥某甲抱怨油價上漲生意難做,同行某乙則說,「你怎麼不去買石油公司股票呢?我依靠這個賺的錢,超出了我在油價上漲中的損失」——這段子讓我彷彿看到了以前出沒飯局之時那些所謂「高人」大放厥詞、唾沫星子噴得人再無食慾的情形——雖則你只要查一下兩桶油的股價,原則上就可以呵呵他們一臉,就像你搜索一下「Unilever Postdoc Position」就知道這家公司只在荷蘭和英國招博後一樣。

只是原則上而已。

另外,把學術做到博後這個地步的人,多半情形下,要麼是除了學術別無謀生之路,要麼是真心熱愛這個行當,才肯拿著(多數情形下)將將夠一個人生存下去的錢,在學界繼續掙扎等待著,等待著那夢中的找到教職的「有朝一日」;也請真的相信那個故事的看官別隨意嘲笑他們;要嘲笑就嘲笑那些把博後當學銜的人吧。

對了,我第一次見到這個段子的時候,大公司不是聯合利華,那位博後還有個教職,X 射線還沒派上用場,電扇只要二十塊,承載這個段子的書叫做《上帝的笑》——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時,陳老師還是個剛剛出道的陽光純情小少年,兩家公司生產的肥皂是用來洗手而非洗♂澡的…


從來不在知乎上答題的。但是今天看到的這個第一名 @kun yu 的答案,有那麼多人去點贊。怕它的排名過高後,誤導了一些正在求知路上的小孩們。

故事得出的三個結論,我來一一先評價:

1.「知識並不一定都是生產力」。

我不知道怎麼就根據故事得出這結論了,就算是最具備迷惑性的「編造結果,然後導果為因」的寫作手法,你至少要編個來「佐證」你的觀點撒:

「後來聯合利華因為這條生產線,每年只收回100塊,然後聯合利華最終開除了這個博士,但是鄉鎮企業卻每年省下90萬的檢測成本,然後把裡面的45萬獎勵了小工。從此博士一輩子都沒有抬起頭然後找不到工作,淪為鄉鎮工廠民工,然後小工用這45萬實現短期財務自由,去攻讀了個博士,然後順利進入了聯合利華……,然後進入一種循環」

難道博士的方案就沒有產生效益么?或者更專業點,博士的方案的投資回報比沒有小工划算?後面等我細細分析。涉世未深的同學別被故事的結論給毒害了,不要認為知識無用,知識不僅僅就是生產力,還TMD就是第一生產力!

2. 「創造力並不取決於學歷高低」

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學歷不等同學識和學問,而且世事無絕對,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一個有理性思考能力的人肯定懂得「二八原則」,會從概率統計的事件來看待問題,智者和愚者,孰優孰劣,會有實踐來檢驗的。

3. 「能吹是多麼重要」

這純粹是段子。不想反駁了。


關於此故事本人的觀點:

1.
故事中的「聯合利華」和「鄉鎮企業」的需求完全不是一個Level。

2.
講故事的人不腦殘,把「段子」當「真理」來聽的人是腦殘。

關於目前排名第一的答案的觀點:

1.
故事中涉及的技術名詞沒有目前第一名答主所說的專業知識上的硬傷。

2.
目前第一名所提出的方案是一種介於博士和民工之間的方案。

3.
博士不腦殘,小工不腦殘。都很好的解決了雙方的甲方的需求。

利益相關:

本人在大學學習的是工業控制,畢業後做過大型ERP系統,再後來又在一家從事大數據研究的互聯網公司從業,對於本問題應該還算有話語權吧。

下面開始展開

--------------------------------------------------------------------


先把故事給提煉成表格,大家思路更加清楚:

這個故事具備迷惑性的原因是,我們都沒有搞清楚開頭和結局,就根據中間的一個小點來斷章取義。最重要的兩個地方都模糊過去了,這樣就給了大家一個犯錯誤的印象:「豪華陣容」花費天價投入結果做出來的東西和「稀爛陣容」的基本「零投入」做出來的結果是一個level。

但是顯然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提出需求前是一個long story,給出解決方案後又是一個long long story。「聯合利華」和「鄉鎮企業」的需求完全是兩種需求。

先來對比兩種企業,聯合利華來自「百度百科」的知識,鄉鎮企業的數據,大家自行補腦,我怕寫出來大家又和我摳細節,就用問號表示吧。

作為一家跨國的上市公司,人員規模和產品規格都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以它的體量,提出的需求肯定和某不知名鄉鎮企業肯定是有不同需求的。下面我列出的一些我想到的可能的不同點。

通過上面的對比表,大家應該有基本印象了吧,其餘他們的需求完全不一樣,然後最後又以鄉鎮企業的標準來驗收,肯定是有問題的。比如:

能夠考上武漢大學(嘿嘿,給母校打個廣告)的同學。高考的時候其實分數相差蠻大,會相差60分之多。如果僅僅以是否考上武漢大學為標準線,那麼600分的可能會笑,你660的是何苦呢,當年高中那麼努力,不也和我一樣結果?但是開學後,學校說:620以上的的學生學費全免,600的你還笑得出來?

很不幸,如果管理的成本能夠讓社會承受,這個社會的發展趨勢是會逐漸公平和細化一些評價標準,而且目前信息化、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讓信息收集的分析的成本大大降低,管理成本也大大降低,所以「細分評價」必然會取代「一刀切」的粗放評價體系,社會公正性是大勢所趨。

其實文章開頭,本來我想建議講故事的人瞎編造一個結局的,但是現在想想好像沒法編了,顯然市場的的評價體系和講故事的人有蠻大的區別的。,「因為它們完全不同地質量要求,必須會導致後面的發展軌跡和成長軌跡很不同。聯合利華能夠做到日化快消品行業的巨頭,而鄉鎮企業卻仍然偏安一角在夜郎自大」,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所以那個故事只能當個段子,從左邊耳朵進去,右邊耳朵出去,如果有朋友在你面前樂呵呵的講這個事情,你也跟著呵呵吧,這個段子的作用就是給他們那些人帶來一種生理快感的。當然你也可以阿Q一下,你已經在智商上對他形成碾壓了。

-----------------------------------------------------------------------------------------------


對排名第一的答案發表一些看法。

關於故事中說的一些技術名詞。

微電子。需要的,流水線上的現場數據比如計數,時間節點,產能分析等等,都需要感測器設備採集,然後傳送到信息系統的。

機械。因為有自動化流水線,而且空盒子不是判定出來就完整了的,還要有序的挑選出來,然後現傳送走,也是需要的,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低效率的人去處理。

X射線。這個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判定條件,原理類似於車站安檢那樣,拍照看到盒子內部的東西,然後再通過計算機對影像進行對比,識別率很高的。和排名第一提供的使用重力對比不衝突,你是通過力學原理,他是通過光學原理來解決問題的。

但是顯然博士採用的方案比第一名的要全面些。

使用哪種方案都可以,無非就是你對投入和回報的期望值是什麼樣子,如果是鄉鎮企業家的要求,民工的方法也是好方法。

如果是聯合利華找我解決這個問題,我肯定按照博士的標準去設計,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match它的體量和管理模式,才有後面更多的故事,更廣闊的發展和提升空間。

「檢測「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檢測只是整體企業管理體系閉環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脫離整個體系來談小問題無異於」盲人摸象「般的可笑。

企業講究Plan-Do-Check-Action的管理模式。讓企業快速成長,打敗競爭對手,突破自我,賺錢才是王道!口號都可以喊,但是腳踏實地做到的有多少?

深圳華強北製造了廉價的山寨機,蘋果則發明了iPhone系列。也都實現了打電話,發簡訊的功能了嘛。華強北的那些小作坊的人學歷也不見得高嘛。

所以:

1、知識並不一定都是生產力;
2、創造力並不取決於學歷高低;
3、能吹是多麼的重要。


其實自動化生產線上有很多類似電風扇(並不是特指) 這樣簡單有效的方案。 實際上大多都是工程師設計的。 主要故事非要強調高學歷就是死腦筋這種反智主義另人反感。 就像諸如有錢人蠢笨, 有權的都沒道德類似的話語。

舉一個很經典的自動化設備(下面的視頻),利用震動原理講奶瓶的蓋子翻轉全部朝下,然後輸送到後面的機器。這是一個很巧妙地設計,並沒有用什麼很複雜的設備去檢測蓋子十分擺放正確,而是用了簡單的機械原理,將蓋子朝向不對的抖落出去。工程師並不都是書獃子。

視頻封面奶瓶蓋子振動盤自動送料裝配機視頻


學自動化的博士後-_-||

編段子的人難道不知道我大自動化只是本科這麼叫的嗎,到研究生了就變身成了控制專業啊!逼格一下就上去了。


可以說,編段子的沒有博士生的經歷,以我在兩個不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體會來說,磚頭,可樂瓶,透明膠那都是科研神器啊……


最起碼和博士後聊天能增長許多知識,和農民工聊天幾句話就能聊到男女生殖器上面的知識。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博士比農民工牛逼不是新聞,農民工比博士牛逼才是新聞。那什麼時候農民工比博士牛逼呢?段子就構造出了一個特定的場景,然後偷換了概念(博士的發明並不是在這個場景里做出的),終於讓不思考的人上了當。


世界是這麼的複雜,就算生產一塊小小的香皂都是很系統的工程,而我們的媒體總是喜歡偷工減料地將一切泛化、簡化、反智化,長此以往,受眾自然就愚民化了,沒有規則教化過的愚民所組成的國度,只能是山寨大國。此感慨事出有因,無意中看到《讀者》中一篇文章,講了兩個故事:
1、博士後和民工的區別
聯合利華引進了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里沒裝入香皂。總不能把空盒子賣給顧客啊,他們只得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後設計一個方案來分揀空的香皂盒。博士後拉起了一個十幾人的科研攻關小組,綜合採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射線探測等技術,花了幾十萬,成功解決了問題。每當生產線上有空香皂盒通過,兩旁的探測器會檢測到,並且驅動一隻機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國南方有個鄉鎮企業也買了同樣的生產線,老闆發現這個問題後大為發火,找了個小工來說:「你他媽給老子把這個搞定,不然你給老子爬走。」
小工很快想出了辦法:他花了90塊錢在生產線旁邊放了一台大功率電風扇猛吹,於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知識並不一定都是生產力。
2、 說在太空中由於失重,無法使用圓珠筆或者自來水筆進行記錄,對此美國宇航局投入大量資金,開發了可以在失重條件下寫字的太空用自來水筆,而前蘇聯的宇航員則簡單地用鉛筆寫字解決了這個問題,令美國同行無比汗顏。
這篇文章曾經一度被各大媒體廣泛引用。
可是事實果然如此么?先說第一個聯合利華的案例。
不能那麼簡單地看待聯合利華和南方小廠的不同解決方案。因為博士後不一定想不到大功率電風扇吹的這個點子,可是這個點子卻未必適合聯合利華的要求。有達人就提出,幾十萬的方案雖然比90元的風扇成本高很多,但能保證檢測率100%,同時效率又很高,絲毫不影響生產線的正常流程,不會給生產線帶來損害。如果採用電風扇吹的方法,雖然也很有效,但可能會產生更為嚴重的問題:請看其分析如下:
「1、在空盒子被吹掉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盒子的翻滾、相互碰撞等不可預料的情況,可能致使非空的盒子移位或者同樣被撞掉。這會給生產線上後續的步驟帶來一定的干擾(比如影響後面的自動裝箱),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整個生產線停頓。而以聯合利華的出貨速度,一旦某個空盒子亂飛亂撞導致生產線停頓的事故,每秒鐘都可能會引起成千上萬元的經濟損失,這是聯合利華所不能接受的。
「2、檢測精度難以控制,無法保證100%的空盒子全部被檢出,並且裝了香皂的盒子也有可能被誤吹掉。漏檢和誤檢給聯合利華帶來的損失也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
「3、被吹掉的盒子跌落在地上,需要專人人工去處理,而且有可能因為跌落的緣故,或者處理不當等原因造成香皂盒的破損。
「4、聯合利華對香皂質量要求很高,有可能要求生產現場是無塵、無菌車間。因此採用電風扇吹的方式他們肯定無法接受。
「綜合上面三條分析來看,採用自動化生產線,自動裝箱,生產批量很大,對生產工藝要求嚴格的聯合利華來說,花費幾十萬的解決方案才是他們所需要的。而對於南方鄉鎮企業來說,他們可能自身的情況是這樣的:
「1、 出貨量小,生產線即使停頓一頓時間也不會給他們帶來很大損失;
「2、人工成本低,他們可以僱傭很多小工在現場撿拾被吹掉的空肥皂盒,並且後續的裝箱可能是人工裝配,因此即使出現誤檢或者漏檢也沒關係;
「3、他們的產品對生產環境要求不高,不需要是無菌無塵車間,因此90塊錢的電風扇是可以使用的;
「4、他們的香皂盒子是用再生塑料做的,成本很低,即使出現了跌落破損,他們也能接受。但是由於他們的香皂售價低廉,量又不是很大,因此假如在生產線上增加幾十萬元投入,很難在銷售過程中靠上量而攤簿成本,所以企業主不可能接受這一方案。」
再說那個航天員用鉛筆的故事吧, 其實事實是這樣的:一開始美國宇航員和前蘇聯宇航員一樣都用鉛筆進行記錄,後來美國宇航局發現鉛筆寫字會產生石墨碎屑,飄在空中,可能會對太空梭內部的精密儀器設備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才不得不投入大量資金去研發新型的寫字筆。而且通過研發無重力條件下的自來水筆過程中開發出來的一些技術,後來被美國廣泛應用到很多領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不得不說,《讀者》上這篇文章中的故事都沒說完,作者不負責地斷章取義了這兩個故事。就聯合利華的案子來說,博士們採用的這一高端解決方案是適合他們的生產線的,而對於鄉鎮企業來說,小工採用的低成本解決方案也是最適合他們的。對於兩個企業來說,各自的解決方案對他們本身都是最佳的。從中我們學到的不應該是對某種方案的簡單否定,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用靈活的解決方案,不能教條照搬別人的方案。從宇航員用鉛筆的案例中,我們要了解的是,任何方案都要拿到整體中去取捨,短視的、小聰明式的解決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負效應。
進一步說,在器物的層面上說,不要隨便地鄙視科學,在科技領域內耍小聰明是沒用的。謙虛地向國外學習先進經驗和技術才是正道,固步自封,妄自尊大只能導致夜郎自大,導致越來越落後。
在思想的層面上講,請尊重、遵守規則。法學家朗?富勒對法律的定義是:使人類行為受規則統制的事業。也就是說,法治是規則之治。相比以往從文本角度分析法律不同,經過法律現實主義運動洗禮過的朗?富勒,更注重法律的現實意義。規則的治理,不止於法律,其實任何社會制度都是用規則來固定人們的行為路徑,減少隨意性對社會生活的破壞。可以說,每輛別克轎車車、每台佳能相機的背後,體現的不止是高新技術的研發實力,更是嚴格的生產管理和過程管理,更是嚴格的規則和制度。只有個體的、局部的小聰明,永遠不會帶來總體的高效和大智慧。


民科和你什麼仇什麼怨,讓它自作自死就好了,你非要幫一把過癮啊。


分明就是象我這種低學識者的意淫。

我是文科生,中國有句老話叫厚積薄發。

民工創新只是低技術含量上的抖機靈,狗肉上不了大席,真原諒我這樣說,以前招商接觸過數百家工業企業,看過所謂申請的專利,我一個外行都覺得只是抖個小機靈而己。舉個例:在我看來就象抗戰時軍工上不去,橫舉駁殼槍射擊的做法

答主所舉為極小概率事件。生產力的發展並不是一個又一個不系統的小機靈湊合一起產生質變的,而是系統嚴謹理論基礎+大量實踐反饋+總結+改進創新的結果,單純強調經驗主義害人不淺,我個人認為:

1、知識並不一定都是生產力;但是生產力發展的基礎。
2、創造力並不取決於學歷高低;但學識多少能決定創造力質量高低。
3、能吹是多麼的重要。要吹就吹吧,我更喜歡清華的一句話「行勝於言」


推薦閱讀:

TAG:知識 | 生產力 | 學歷 | 博士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