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比爾蓋茨失去所有錢,他子女是不是就只能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奮鬥了?

美國有「人脈」這種概念嗎?比爾蓋茨認識的朋友會不會對他的子女有幫助?
這個問題想要討論的是父母的人脈和對子女的教育是否比他們直接贈送給子女的物質財富幫助更大,而不是美國富豪捐款的內幕,謝謝!


美國的人脈是公開的,不像中國這樣躲躲藏藏,找關係還顯得不好意思。你還沒法像在中國一樣鄙視人家靠關係,因為那就是社會的運作方式。

就舉個簡單的例子,加入微軟,內推可以跳過不懂技術的HR篩選簡歷的過程。這就是靠關係(逃,而且公司還給錢,鼓勵你把關係送出去。如果你恰好跟大老闆是同一個貴族學校出來的,後果不堪設想。


不是的,他們的子女從父母那裡繼承的不僅僅是財富。

我有個朋友,是滙豐銀行中國機構的董事。

機緣巧合,我曾經在他家裡住過一個月。

對我來說,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與資產階級親密接觸,有些許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

1.不同的職場視角

剛到他家,在沙發上聊天。聊到我的工作,他說:「你還年輕,趁著年輕……」

就此打住,一般我們的長輩會說:努力工作;考個證書;處女朋友;多玩一玩。

我萬沒想到他的走向是:「趁著年輕,把愛好發展成專長,拿一個專業評級。」

當時我一臉問號,我從來沒有聽過這種論調。他接著說:

「每個人前五年的發展是差不多的,工作經驗的累積達到了,就升到組長了。但是到你三十歲的時候,你這個人是否有趣,你的個人魅力,會成為你再次進步的資本。那個時候,你的專長會成為你和別人技能交換的資本,也是重要的社交手段。所以,你現在要為你的三十歲鋪路了。畫畫也好,鋼琴也好,游泳也好,要做出選擇,然後精進了。」

實話實說,我第一次聽到這種觀點。

2.不同的知識傳授渠道

當時聊到銀行、金融,我就問了一個我一直以來的困惑:餘額寶的每日收益是可以人為控制的嗎?

當時他只說了四句話:「貨幣基金是靠買賣債券收益的,賬面上記錄的是債券到期的收益,在債券價格高於到期價格時,想提高收益的時候賣出浮盈債券就可以了。」我立刻就懂了。之後還引申出了貨幣基金的風險來源,歷史上貨幣基金出現過虧損的時間、國家、公司名,以及國內唯一一次貨幣基金危機和當時的收益。

當時剛入行基金幾個月,一直有這個困惑,關於貨幣基金的凈值計算和會計核算的各種書籍我一直在翻,帶著這個問題就是找不到答案。

他的四句話,頂的上我幾個月的閱讀,老師的幾個小時授課。

3.不同的成長環境

他的孩子在上二年級,各種課外班一對一,學的都是什麼機器人技術。和我們的語數英物化很笨不一樣,這個就不提了。

我想說的成長環境是他的孩子所在的環境。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和他孩子的一次遊戲。孩子過來對他說:「爸爸,你能陪我玩拍賣的遊戲嗎?」然後大概就玩了起來。大概規則就是,雙方的貨幣是有限的,然後對公共池中的一堆玩具競價;然後雙方還能互相交易。(規則簡單,畢竟二年級。)

玩到一半我的朋友開始騷操作了,他開了一張50的支票要購買孩子5塊錢拍下的玩具,然後又開了500的支票買了孩子10塊錢拍到的玩具。企圖通過這種手段收購孩子的所有玩具。

終於在他要以1000萬購買最後一件玩具的時候被孩子識破了,孩子嚷著:「你耍賴。」並要求他把一張50萬的支票兌換成現金。

當然,我眼前的這一切不過是一個父親在遊戲里欺負著自己的孩子玩。但是這個遊戲里透露出來了:槓桿經營、支付手段影響M2通貨、通貨膨脹、庫存保值、信用與擔保等等我在大學裡學到的知識點。這些知識對我來說是理性的,對孩子而言是感性的,他不懂什麼是通貨膨脹,但是他能最後把這一切看透然後總結出一個:「你耍賴。」這就夠了。畢竟和這個孩子打對手盤的是一個曾在資本市場混跡了三十餘年的老將。

未來,對我來說死也想不明白的經濟現象,對他來說可能只是溶於血液的理所當然。

4.不同的人脈網路

和他孩子手拉手一塊玩的女孩,可愛、機靈、迷人,並且她爸是平安保險高管。

我就不說什麼了。

5.缺點

這些孩子不是天使,他們有缺點。

在家裡只有這孩子和我的時候,這個孩子直接把吃剩的盤子留在桌子上等我來洗,(我並沒有參與晚餐),也會把衣服直接扔在地上等我,或者someone把它扔進洗衣機。

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會覺得物質充盈、生活便利是理所當然的。

很多事情不會親力親為,也不懂得感激。

所以我覺得,比爾蓋茨的孩子如果有他父親的財產,他們會像普通人一樣活著。但是一旦破壞了他們的溫柔鄉,逼著他們去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能力來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這些普通人,很可能就不是他們的對手了。


之前跟教授做過幫助拉美裔貧困家庭學生申請大學的課題研究。這個拿了IES幾百萬美元的項目里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叫:social capital theory 社會資本理論 Social capital - Wikipedia。也可以叫人力資本理論。這概念在經濟學裡存在好幾十年了,但是在教育學領域還是個新應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來解釋階級固化問題。

Social capital may be defined as those resources inherent in social relations which facilitate collective action. Social capital resources include trust, norms, and networks of association representing any group which gathers consistently for a common purpose.

社會資本不是指社會大環境里流通的物質上的東西,而是指小範圍內人和人之間通過社交網路中流通的有形和無形的社會資源。它包括任意一個有著共同目標的群體中隱藏的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規則,合作關係,和人脈。

很多有價值的資源其實就隱藏在無形的人際關係中。比如如果你有些當地內部消息或者你有個業內很厲害的好朋友,那麼你做生意成功的可能性會比別人高一點。再比如說在互聯網尚未普及的時代,來自農村的第一代大學生或者第一代出國留學的人遇到的困難都比第二代要多的多,因為他們所能得到的有幫助的信息非常有限,身邊人的社會資本不足以幫助他們在新的環境里迅速做好心理調適應對一切新問題。而若身邊有有過類似經歷的貴人相助,那麼一切的困難其實也就很容易面對和解決了。這就是社會資本的一個很小的例子而已。

社會資本和很多因素有關,特別是與受教育程度有關。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訓練可以幫助人更好的尋找社會資源,而每一個人身邊的同學老師校友資源也是社會資源的一部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人到了名校或者名企等更好的平台以後會發現有更多的資源可以使用。現在互聯網發達了,任何一個善於運用搜索功能且願意學習的人,都可以更容易得到一些以前得不到的信息。然而,總有一些信息是網上沒有的,是成功人士不願公開分享的或者還沒有想到要分享的。

社會資本特別高的群體的一大特徵就是互惠性。這個社會總是這樣,每個人擁有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如果能形成互利互惠的系統,那麼我們的資源可以翻很多倍。一個聰明的人是很容易意識到社會是這樣運轉的,也會樂於和手中有不同資源的人分享自己的資源。有時候我們認識了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為什麼樣的人提供什麼樣的價值,然後形成一個互惠的關係。有很多年輕人痛恨社會不公平,看著很多富二代官二代資質平平畢業就卻進銀行投行總希望他們出點丑被人嫌棄。而更多時候這個群體能為企業帶來的好處遠比企業支付他們的高薪多多了。有時候有些年輕人在資歷尚淺的時候會被成功人士提拔到一個新的平台高度會讓人費解。但是從動態的眼光來看,一些資質佳的青年所展現出來的能力讓人深信他們以後會有個很好的發展,他們也很快會有足夠的社會資本進行交換,那麼為什麼不在他們需要資源的時候趕緊建立合作關係呢?想想娛樂圈不是有很多紅了很多年的明星與小鮮肉合作嗎?小鮮肉雖然演技欠佳,但是他們有的是流量可以交換啊。一個人社會資本越多,做事也就越容易。

所以即使比爾蓋茨家的錢沒了,他的子女其它所有的社會資源都還在,那麼東山再起又有何難呢?這個社會啊,一旦你佔到了一些有價值的資源,那麼賺錢也就不是一件難事了。何況,不談比爾蓋茨這麼多年累計的直接的社會關係,蓋茨基金會捐助的那麼多個優秀學生們難道沒有一個有點感恩的心的嗎?

別的我不懂,我也是一個私人信託的受託人。我想哪怕是比爾蓋茨把錢捐了,在此之前他也會留些錢給自己的小孩專款專用的吧。

我個問題讓我想起了broken girls的停播問題。Caroline那樣從小家庭條件優越,沃頓畢業,爸爸破產後,她從物質條件到人力資本都一無所有,最後連個蛋糕生意搞幾年都沒有任何起色真的是假到讓人看不下去。


1.「就在昨天,袁華同學得了全區作文比賽一等獎,作文題目是《我的區長父親》。」還好他父親進去了,要不然袁華也能表演一下啥叫「白手起家」。權力它不是錢,他勝過錢。

2.《大宅門》里白景琦來到濟南「白手起家」,用一泡屎做抵押借了2000兩銀子。名譽姓氏不是錢,他隨時可以成為錢。


3.特朗普據他自己說也是白手起家,只不過他爸爸給了他100萬美元的貸款。更只不過,你真的以為他爸爸只給了他100萬美元貸款?你猜他接項目的時候,他爸爸的朋友,合作夥伴會不會幫他?人脈資源不是錢,他的結果是錢。


4.我們老以為比爾蓋茨他開了個雜貨鋪,每天想的就是怎麼掙錢,然後把掙到的錢存銀行,於是攢啊攢啊成了世界首富。其實比爾蓋茨的財富是當下分配機制下,以最小的代價也能分到個人手裡的錢,只是微軟帝國很小的一部分。財富它不是錢,它的投影是錢。

可是這些你都沒看到,只看到了他手裡那區區幾百億破錢。


錢是個什麼東西呢?初中政治課教給我們,這是個用來交換用的等價物。

失去了等價物不等於失去了可以用來交換的東西啊。

好,不說這些抽象的東西了,我們說說人好了。

樓上很多人都說過了,社會關係人脈眼光見識等等等等。

我說一個:心態。

我初到美國讀高中的時候,是著實窮過幾年的,最窮的那個暑假,紅油筍絲就速食麵,吃了兩個月。錢花哪兒去了?托福班。每個月交了房租就剩下200美元,絕對精打細算,理頭一年理兩次。那個時候,我心態很不好,看誰都不順眼,脾氣壞得很。

後來上大學之後半工半讀,手上寬裕了,00年也趁亂買了公寓,心態一下子平和了,找定位也容易了。

04、05年跑去加拿大移民,又窮了,一是律師費,二是在溫哥華那個地方苦熬,消費高,也沒法工作,心態又失衡了;找到工作CCIC給的工資也少,第一個月扣了稅就剩下1777.77,這數太好記了,我和老闆說,這是我從打工開始拿到最低的一張工資支票。但是那段失衡的時間很短,立刻就調過去了,因為窮過也寬裕過。

11年回國,和一票人操作到最大是上億的項目,那個時候心態很不好,很浮躁,恨不得項目明天落地後天動工大後天竣工周末就可以開始銷售大家分錢。看著圈子裡面的人今天一輛瑪莎拉蒂明天一串六十六萬的藏密佛珠後天找了哪個小明星去國外散心,想不浮躁都難。14年認清形勢壯士斷腕撤退回加拿大之後,心態頓時又平和了,相比之下,掙了點小錢,夠我下半輩子花了,大頭沒掙到,如果掙到了,估計夠我三輩子花的。現在自己弄了個小店,正在裝修,不為掙太多錢,就為了不無聊。

我覺得,我這一路走過來的心態起伏是有一定意義的。從窮到寬裕再到窮再到寬裕再到小富則安,我沒大富過,所以身家幾億的心態我不懂,我只能說,即便是像我這樣小富則安的心態,也並不會就擔心手裡的錢一夜成灰之後就一蹶不振。這個錢,我知道怎麼掙,我也知道怎麼花,還知道怎麼管,等老了,我也希望我知道應該怎麼留。

老蓋如果真沒了錢,我覺得他的子女的心態也不會像普通家庭子女一樣,畢竟吃過見過更經歷過使用過管理過。怎麼掙錢怎麼用錢,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心態問題。把錢當作結果的,恐怕都不太容易掙到大錢(比如我在成都那段經歷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注重過程的,往往都有比較好的成果,這個成果除了體現在錢(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對經歷者個人的提升和帶來的自信。

修心養性這種話,聽起來有點虛,很多年輕人確實也不知道該怎麼做。這不是說你去參禪打坐做義工就是修心養性了。歸根到底,這是一個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是動態的,是持續的,其中帶來的結果有可能是錢,更寶貴的是自己的成長。


鋼鐵工業的先驅者安德魯·卡內基家族值得參考。

卡內基幾乎沒有留下任何財產,而根據估值他的財富曾與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以及銀行業巨頭摩根家族不相上下。13名安德魯·卡內基的第四代直系後代目前都是白領專業人士,依靠自己的力量積累著財富。他們的子女構成了龐大的第五代,而他們的孫子女是新生的第六代。

琳達·托雷爾·希爾斯(Linda Thorell Hills)是安德魯·卡內基的曾外孫女之一,她說她的家族過著「保守低調的生活」,指出家族成員姓氏的更改比其他家族更為普遍,因為他們都是他唯一女兒的後代,實際上沒有一個人還姓卡內基了。儘管如此,她表示他們仍然受到他流傳下來的精神的鼓舞。

「按自己的意願生活,這是一種健康的態度。」托雷爾·希爾斯說,「我們家族的人從小就被教導說,我們自己的個人生活構成了我們生活的全貌。」


比爾蓋茨等富豪所謂的把錢全部捐了做慈善和你認為的捐了根本不是一回事,他們是把錢成立一個基金會,並由自己擔任基金會主席,名義上來講這些錢已經不屬於他們而屬於基金會,他們對這些錢沒有擁有權但是有管理權,可以操作這些錢的流向用於投資盈利。
因為在米國子女要繼承龐大的家產要繳納高比例的遺產稅,可能要50%,但是子女可以繼承基金會的主席,同時基金會的盈利有部分比例會用於慈善能夠抵扣基金會的稅款,但你也別真以為這些錢就真不歸他們了,他們可以決定這些錢的流向,只要讓這些錢流向那些自己控股的公司,那就直接洗白了,左口袋換到右口袋去。


題主在評論區說
即使蓋茨一貧如洗,他子女的起點還是比我們普通人高,是這樣嗎?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十幾年前,我記得有個叫馮小寧的導演看不慣泰坦尼克高票房,說給我一個億,我也能拍成這樣,當時自己還覺得他說的對,不就有幾個臭錢嗎?
現在再看,只能呵呵了,中國電影投資上去了,質量上去了嗎?
如果一個人通過拆遷或者彩票得了一大筆錢,
你說的或許可以成立。但像蓋茨這種人,就算破產也未必沒有東山再起的能力。你看褚時健和史玉柱,錢不在了,人脈,能力,眼光還在他們的孩子比起普通人起點還是高很多的吧


有一句知乎雞湯用在這裡十分合適:

窮人思維就是:認為富人手裡值錢的東西是錢

---------------------無情的分割線-------------------

噴之前請仔細閱讀,我這裡明明有個「最」字

掙到的錢是結果,怎麼掙到錢才是根源啊,少年們。


我記得小時候看一篇文章,作者十分推崇美國上大學,找工作,評職稱,都是有寫推薦信這種方式,認為這種方式是公平公正無私的手段,推薦人都會公平的將最優秀的人推薦出去。。。作者默認所有推薦人都是最有良知的,最有職業道德和操守的,他們都有一顆公正的心。。。


我當時心裡就想,上大學不靠自己成績,靠平時表現的打分,靠寫推薦信老師的牛逼程度,這真的是不靠人脈,公平的表現?感覺很扯淡。。。


當時流行哈佛女孩劉亦婷,劉亦婷固然十分優秀,但她那封美國名流牛哄哄的推薦信,據說起了決定性作用,有誰知道詳情,可以說一說。。。


比爾蓋茨又不是捐給其他人的基金會。又沒有高調宣布基金會的管理權絕不繼承。

錢是捐出去了,但錢怎麼用,他家還有絕對主導權。蓋茨死了後,他子孫照樣繼承這些資金的管理決定權。

名下沒有一分錢,但可以決定幾百億美元的現金流怎麼用。這可比只有幾百億固定資產但缺乏流動性厲害多了。


哈哈哈哈,你這提問不對啊,比爾蓋茨就算把錢全捐了,公司還在吧,每個月收入多少誰知道嗎?

就算是一無所有了,一般人能比?眼界資源人脈就不談了,奧巴馬卸任之後,你看過得多瀟洒?他哪來的錢?不一個道理嗎。

以我等市井小民理解,再不濟,比哥這名氣我去寫書或者當網紅總有人買單吧,年入百萬還是太簡單了,孩子談何而來的從頭開始奮鬥


很多人太看重所有權了 但富豪真正強大的 是財富的使用權和支配權

今天你有一個創業項目到B輪,急需資金,

此時假設馬雲爸爸旗下的餘額寶(也就是天弘基金)有意向投資,

對於你來說,基金千千萬萬的出資人,也就是這筆資金真正的主人,重要麼?不重要

他們依舊只是千千萬萬的屌絲群眾而已

對於你來說真正重要的只有一個人,基金的負責人而已

只有他的意志才真正決定了財富的去向

所以哪怕蓋茨捐掉所有錢

他的子女依然繼承了財富的使用權,以及對財富的支配經驗

— — 人脈並不是伴隨著財富,而是伴隨著財富的支配權


如果說失去所有錢指失去所有財產,及其捐獻出去的錢的控制權,但是美國仍然和平安定,其人際關係全部保留,那麼是的他的孩子可能需要自己工作了。

不過他可以把孩子送去保羅艾倫的公司實習,比方說去實習總裁助理什麼的。如果想做科學藝術艾倫都有產業。

保羅艾倫旗下的產業有

NFL的西雅圖海鷹

NBA的波特蘭開拓者

夢工廠

Charter Communications (旗下的spectrum剛收購了時代華納有線)

艾倫腦科研究所

還有火箭公司Vulcan Aerospace。

這叫networking. 在美國networking是找工作最有效成功率最高的方法。美國也有類似"學生工作處"的機構負責指導學生找工作,他們推薦的成功率最高的方法就是,如果你想去哪個公司,就在linkedin上找那個公司類似職位的校友,然後發站內信把校友約出來喝咖啡讓他/她給你內部推薦。

在美國這是大家都認可的,而且內部推薦還有獎金呢。


朋友,那不叫白手起家,那就東山再起,重出江湖,王者歸來。和白手起家完全不一樣。
對於他的子女來說,如果蓋茨捐出雙倍現在的資產,負債幾百億,他們一樣會比普通人的白手起家要來得簡單。
比爾蓋茨就是資產!


先來講個都聽過的段子。

兒子:我自己要娶的新娘,我自己會決定。
傑克:但我說的這女孩,可是比爾蓋茨的女兒喔!
兒子:哇!那這樣的話...

在一個聚會中,傑克走向比爾蓋茨...
傑克:我來幫你女兒介紹個好丈夫。
比爾:我女兒還沒想嫁人呢!
傑克:但我說的這年輕人,可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喔!
比爾:哇!那這樣的話...

接著,傑克去見世界銀行的總裁。
傑克:我想介紹一位年輕人來當貴行的副總裁。
總裁:我們已經有很多位副總裁,夠多了!
傑克:但我說的這年輕人,可是比爾蓋茨的女婿喔!
總裁:哇!那這樣的話...
最後,傑克的兒子娶了比爾蓋茨的女兒,
又當上世界銀行副總裁...

大多數人看到的是這個段子的不合理性,因為只要蓋茨給世界銀行總裁打個電話,就沒後面什麼事兒了。但是,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傑克既認識蓋茨,又認識總裁,還能通過一通操作既迎娶了蓋茨女兒,又為兒子謀上了副總裁的職位,這中間靠的是關係。所以如果我們不去挑這個段子的合理性,能很簡單的看出「人脈」在美國的重要性。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句話:「It』s not about what you know, but who you know」。

這是在美國廣為流傳的一句名言,而美國人也一直秉持著這個理念在進行各種積累人脈的活動,他們的孩子從小就進行著各種networking活動,為自己積累人脈。而在美國,通過人脈找到工作的比例高達75%,所以即使比爾蓋茨失去所有錢,他的子女也能通過蓋茨的人脈創出一番事業。

還是拿蓋茨的事來舉例子。我們都知道比爾蓋茨的母親瑪麗蓋茨有多牛逼,不知道的自己去查百度百科。她在任全國聯合勸募協會執行理事會主席期間與IBM的首席執行官約翰埃克斯(John Fellows Akers)共事,給了蓋茨第一個訂單,讓蓋茨賺到了第一桶金。在此之後,比爾蓋茨為了擴展業務希望能找到投資者,她母親給他推薦了股神巴菲特,促成了巴菲特和比爾蓋茨之間的資源共享對雙方都帶來了很大的好處的幫助。

這是比爾蓋茨的母親通過自己的人脈對比爾蓋茨的幫助。

我們再來看看比爾蓋茨的父親。他父親更牛逼,但是網上關於他父親的資料很少。比爾蓋茨的父親老蓋茨威廉蓋茨是埃利斯商務律師事務所的老闆,而這家律師事務所是美國百強事務所之一,業務更是遍布美國本土和亞太地區,同時,老蓋茨帶的團隊是IBM的專屬律師團隊,為了給予兒子事業上的支持,他曾利用自己當律師建立的社會關係,向西雅圖的商業人士大力「推銷」微軟,他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更是微軟當時最大的客戶,而且史蒂夫·鮑爾默加入微軟也是他父親說服的。

再來一張蓋茨的關係圖

所以你看,蓋茨的成功與他父母的人脈關係頗大,當然最主要還是他自己奮鬥的結果,他自己本身就是個牛逼的人物。

現在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蓋茨即使失去了所有的錢,但他積累的人脈關係也在,他為世界做出的那麼多卓越的貢獻是抹不掉的,他用他的人脈,就能造就很多普通家庭孩子不可能擁有的機遇,剩下的只要他的子女夠優秀,依然能成就一番事業。

這是個拼爹的時代,拼的是爹的人脈,而不是資產,當然你可以說王健林給王思聰動不動就是五個億的啟動資金,讓他先干五年上20次當,這是資金上的幫扶。但你有沒有想過,靠王健林的名聲和威望,無形中給王思聰打通了多少道路?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授人予魚不容易授人以漁,父母的人脈和對子女的教育肯定比他們直接贈送給子女的物質財富幫助更大,畢竟但凡一個正常的父母,是不會容忍子女坐吃山空的。


據我估計,如果比爾蓋茨失去所有錢,那麼他依然能在幾個月之內變得別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有錢得多。

錢什麼的只是表現,才華才是根本吶。


剛好有個現成的例子可以類比一下。
下面這個泰國人叫Sirivat Voravetvuthikun,曾經是個非常成功的證劵交易專家,出生富裕,52年生人,從小就讀於精英學校,留美畢業,30來歲就是千萬富翁,擁有自己的公司,在曼谷市中心投資修蓋當時最豪華的高檔公寓,開著非常漂亮昂貴的車,送他的小孩們去英國紐西蘭過夏令營。然而在九七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他所有資產一夜化為烏有,欠下巨額債務,徹底破產了。破產以後他幹什麼呢?在街上賣三明治。賣的時候,別人問他是不是那個破產的富翁,他也承認還聊天,心態很好。當年我曾碰到過他本人在Silom街頭的銀行門口脖子上套著個箱子賣三明治,三三兩兩的行人路過,不時會有人當街對他指指點點,他也只是微笑著一副很平常的樣子。不能不說他還是很有勇氣的,雖然他選擇賣三明治的地方很聰明,有許多的辦公室,人流量大,但這地方知道他的人也多,會議論他的人也多。

他這樣賣三明治一直賣了好多年,他以前公司失業了的職員也跟他一起賣三明治,當中被警察趕過,也被騙過。他賺了錢就做更多的三明治去賣,後來還發展到賣壽司米飯糰,還在大學和醫院跟前開咖啡店,到現在雖然不能和從前賺的錢比,但已經又是百萬富翁了。在採訪中,他說賣三明治是他老婆的主意。他曾經那些有錢的朋友並沒有提攜他什麼,因為那些人自己也不好過,真正在困境中支持他的是那些跟他堅守在一起的員工和家庭。

對於這種從高高位置掉下來的人來說,他翻盤時所面對的壓力和困難比起普通人家的孩子又何其會少呢?所以事在人為,不進則退,這個是不分國界不分家庭普世的道理。

有人拿史玉柱說事,說有人送錢給他,但前提明明是,史玉柱已經拿他的前半輩子證明了自己非常有賺錢的能力,別人才願意在他身上投資,又不是拿錢給他揮霍的。
----------------
感興趣的人還可以搜索一下柴美娟。
----------------
再,有些回答寫得太離譜了,彷彿天上掉餡餅的事很稀鬆平常一樣,想想曹雪芹、薄GG這些貴公子的下場,說好的人脈關係呢?說好的安全網呢?最後還不是得靠自己找工作謀生。紅樓夢裡權貴大家族失勢以後,樹倒猢猻散,賴大一家子完全是靠賈家髮際的,可最後當了官的賴尚榮對落魄了的賈家是什麼態度?避之不及,像打發乞丐一樣派人給了點兒錢,自己連面都不露一個。而用心幫上忙的卻是劉姥姥小紅這樣的小人物啊,這還算夠不錯的結局,現實生活中有的是更慘的。


不會,因為錢對他們來說已經是最沒有用的東西了。他們手裡的教育背景、人脈、資源還可以源源不斷的創造新的財富,這是普通人一輩子都難望其項背的,差距大到根本沒有可比性。

同樣100萬,給到普通人手裡和給到比爾蓋茨子女的手裡,能產生的效果絕對天差地別。

因為對普通人來說想都不敢想的機會,對他們來說也只是打個招呼而已。

財富積累的過程,絕對不僅僅是錢積累的過程。


王寶強綠帽後,網傳王寶強身無分文,各個銀行去查賬戶餘額。 廣大網友萬分同情,更有甚者,去王寶強直播間黑屏刷火箭。

送一個火箭500塊,點一下500就沒了,說實話,對於絕大多數中國老百姓,不是小數目,居然還真有廣大網友去給王寶強送錢。

問題是人家缺錢嗎? 人家是王寶強,明星,我說難聽點,王寶強吃飯還要錢? 大鬧天竺上映後,豆瓣評分3.8,卻有7.58億票房,你敢信! 王寶強會窮?

比爾蓋茨的子女也是同理,只要他還是比爾蓋茨的子女,人家這一輩子肯定就是高端精英,錢算什麼東西。 據同學回憶,某胖子智商堪憂,成績差,話都說不清楚,後來愣是成了人大歷史系博士,還出了好幾本書。 簡直黑色幽默。

順便,心疼一波鬥魚直播間刷火箭的。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底層屌絲的心靈寄託。有個故事不是說嘛,洗車行的小弟剛發2000塊工資,下一秒就登陸快手,充值500,晚上要給喊麥大哥刷禮物。。。。。。

何苦


推薦閱讀:

同樣是姑娘,差距為什麼這麼大?
有哪些歪道理?
你為了什麼才這麼努力?

TAG:美國 | 教育 | 奮鬥 | 社會階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