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乾隆明知道和珅是巨貪,卻不處理他?


【我看了一圈兒,發現都沒戳中要點啊。還是我來吧,本人歷史學考研僧。】


一、【因為,和珅只是喝肉湯的,乾隆才是吃肉的。】

有清一朝,最貪的人是誰?我告訴你,絕對不是和珅,而是乾隆。一開始對乾隆觀感挺好的,後來在學習的過程中,讀這人的歷史越多,越覺得他腦子好像很有毛病啊!為什麼這麼說呢?他一個皇帝家家的,那麼大一個國家都是他自己的,然而他還在自己的國家裡帶頭搞腐敗,說穿了,就是自己偷自己的東西。

這就像王思聰跑去他爸的公司里買賣職位,代人在萬達內部拿人錢財替人消災。

懂點兒歷史的人,可能明白我說的是什麼,沒錯,就是【議罪銀】制度。

有的人還說這議罪銀制度是和珅的主意,呵呵,說這種話的人,肯定沒在機關之類的單位呆過,肯定沒混過官場。淺顯的說,《甄嬛傳》里雍正會經常由自己來說去碎玉軒嗎?見天兒往那兒跑,自己也不好意思。但又確實想去,不去的話心裡不舒服。這個時候蘇培盛自然明白,於是,他就以自作主張似的態度,直接喊一句「移駕碎玉軒~~"。皇帝心裡自然滿意,因為蘇培盛替他辦了想干,又不適合親自來主持的事情。

在單位里也是這樣啊,局長一個多月沒出去玩兒了,整天皺著眉頭。辦公室主任這時肯定會組織一次整個單位的外出「外出學習」,什麼江西革命老區,福建革命根據地之類。寫好報告給局長報上去,局長一看,就想:「嗯,明白人,會辦事兒。」批了!然後整個單位的人,花著公家的錢,去外地快快樂樂玩兒一趟。局長好開心的!這辦公室主任的精明勁兒也讓他在局長這裡加到分。

和珅就是這種人。乾隆那文藝青年成天過著極其浪漫奢侈的享受生活,自然開銷很大。不夠花了就愁眉苦臉,然後找和珅問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其實就一個主題:有什麼合乎規矩的辦法可以弄到錢?

和珅就說:「沒有啊首長。農業稅這方面兒沒法兒做文章,因為你爺爺康熙早就說了,『永不加賦』,所以這方面不能碰。商業稅上面太少,而且硬擴大徵收範圍的話,容易收到統治階級頭上,他們一不高興的話不利於你坐江山。要不然咱把鹽稅弄高點兒?這方面油水很大。」

說干就干,把鹽課提高了那麼一丟丟!上面提高一丟丟不要緊,上行下效,下面就敢狠狠提高一大截兒。這一下可弄出大事兒了!老百姓吃不起官鹽,就開始買私鹽,鹽販子倒突然富有起來,鹽幫也突然兵強馬壯,變成不可小覷的一方勢力。

但是收入仍然很少,不夠乾隆揮霍。於是他動起了歪腦筋,想著:「要不然讓下面的奴才給我孝敬點兒?」這就有了議罪銀的產生土壤,危害極大。一個國家如果健康的行駛在政治法制化的道路上,那就算強盛不起來,也衰落不到哪兒去。但如果你搞政治市場化,呵呵,人哄地皮,地皮哄你肚皮。遲早夠你喝一壺的。

既然乾隆有那樣的想法,和珅就肯定會提出來。此端一開,好嘛,全國上下的官員都開始放心摟錢了,反正拿出一小部分給乾隆就行,別的不用怕。這政策,與其說是議罪銀,倒不如稱其為腐敗稅,要想腐敗,必須交這腐敗稅。一個國家的政治機器跟一個孩子差不多,學好三年,學壞三天,而且很難改回來。

嘉慶自然把這些都看在眼裡,生氣歸生氣,乾隆在世一天,他也只能接受現實一天。在這樣的情況下,是乾隆在吃著肉,而和珅就在旁邊喝點兒肉湯而已。說回本問題:為毛乾隆不處理和珅?
他是幫乾隆貪污的人,乾隆好意思弄他啊?他不僅從沒想過弄和珅,而且根本不會覺得和珅有什麼錯誤可言。就像吸毒的人並不會討厭抽煙的人,他才哪兒跟哪兒啊。


二、【民族情結在裡面,和珅是罕見的滿族能臣】

畢竟和珅是滿族啊!

滿族官員和漢族官員在皇帝那裡究竟有多麼分明的區別呢?官員對皇帝自稱什麼?滿族是「奴才」,漢族是「臣」。我小時候看《鐵齒銅牙紀曉嵐》時,覺得和珅總是「奴才」「奴才」的叫自己,很是一番諂媚的樣子,還一副很滿足的感覺,讓人覺得他為了名利權位真的是什麼事兒都能幹出來,呸!沒臉!

反觀咱紀曉嵐,多有風骨是吧?從來都是自稱臣,節操在那兒擺著。

後來我才明白,滿族官員必須自稱奴才,漢族官員必須自稱臣。而且,臣這個字並不是多麼風雅高尚的意義,在古代「臣」就是奴隸的意思,其實和「奴才」這個自稱並無二致。
但是你能明白嗎?入關以後的皇室是將滿族官員作為家臣的。漢族官員只是外臣,國家機器的一部分。說到底他們最信任的還是自己的民族的官員。雖然,到了乾隆時期滿漢官員在生活各方面都差不多少。

康熙和之前幾朝,滿族官員里還是有點兒能人的。比如【希福、索尼、索額圖這祖孫三人】,納蘭明珠明珠,【額儀都、遏必隆父子二人】,【費英東、鰲拜叔侄二人】,還有倒霉蛋兒蘇克薩哈。

到了雍正朝,因為打仗的事兒基本少了,皇帝也不敢把軍權交給有可能引起內部權力紛爭的滿族官員。考驗滿族官員「文治」能力的時候,就到了。但是吧,到了雍正朝,各位八旗子弟一個個兒都是重武輕文的主兒,滿腦子想著有朝一日領兵打仗讓皇帝看上然後當大官兒。根本沒怎麼想過讀書鍛煉政治才能。雍正是從八旗子弟當中好的裡面挑好的,拿出個【鄂爾泰】用,哎?感覺不錯,跟西南少數民族打交道有一手。

終雍正一朝,滿族官員里也就鄂爾泰能拿得出手。隆科多這號兒人物吧,說起來沒什麼本事,他們家族幫雍正奪嫡才能進入雍正的政治核心。

皇帝們愁啊!八旗子弟是不少,但真論起用文牘管理國家的本事,都不夠格兒。漢族大臣倒不少,有才的更是一抓一大把,話說回來,用著真是不放心,畢竟是異族。

這樣的用人困惑到了乾隆朝初期算是達到了頂峰,【和珅】的出現真是讓皇帝非常開心有木有?就是滿族人!還那麼有本事!跟漢臣里的張廷玉相比都很厲害!

每個皇帝都有一個非常非常倚重的秘書式人物。雍正的超級秘書就是張廷玉,這人伺候雍正伺候的好好兒的,到了乾隆那兒,他死活用不慣張廷玉,可能性格非常不對路吧。而乾隆的超級秘書,就是和珅,這傢伙真對乾隆的脾氣。又是滿族人,又有才,又有能力,性格溫和,如果你是乾隆,這麼個人放你手上,你捨得殺?

——————————————————————————————————————————

以上是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原因,接下來我說說比較有可能的補充因素。

——————————————————————————————————————————

三、【和珅長的順眼】

乾隆跟他老子雍正真的反著來!雍正什麼事兒都強調個實用主義,用的順手就算好東西,如果雍正買車,絕對買大肌肉皮卡車。乾隆什麼事兒都強調藝術性的那種美感,不論幹什麼事兒,還是弄個什麼東西,都喜歡弄的漂漂亮亮的,這方面看起來還是比較娘炮的。

這麼娘炮一個人,自然挑什麼東西都弄那種好看的。和珅長的據說非常漂亮標緻,年輕時都能扮偽娘了差不多。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乾隆看到了年紀輕輕的和珅,那麼俊美。。。哎呦我去。。。。

這人別說用了。。。。就是放身邊兒每天看也挺舒心啊。。。。。更何況殺他。。。。

你們有沒有這種感受:不管你身邊的那個人現在多麼不好看,但你心裡總是記著他最光彩的時候?我覺得和珅有可能一直在乾隆那裡是個翩翩少年。


四、【乾隆知道自己理政不咋地,離不開和珅】


這可能是非常有的。越看乾隆的史料,你就越會不禁疑問:「就這傻缺還能當個十全老人?」

沒錯,乾隆就是這麼一個,往前五百年,往後五百年,都找不到的,最幸福的人!

此話怎講?

說穿了這小子就是吃他爺爺和爸爸的老本兒,就是敗家!他爺爺有本事,勤政,但也勞逸結合,身體好就在位時間長,把中國治理的像模像樣以後,雍正接手了。

雍正從他爸那兒,接過了一個經過大致雕琢成形的大清國,開始以工作狂的認真勤政來管理國家。根本不怎麼休息,除了工作就是工作。《甄嬛傳》上那點兒事兒純粹扯淡,哪兒有那麼多時間跟妃子們費功夫啊?他硬是通過十幾年的奮力經營,把大清國向巔峰狠狠推了一把。

到乾隆手上,可開心了。該弄的,他爺爺和爸爸都弄好了,他坐享其成就行,不出大亂子就行。但是這麼一個蠢貨,不出大亂子可真難啊。偏偏老天爺給他安排了一個和珅!什麼都會幹!什麼都能幹!而且似乎只喜歡錢,不可能有危及他統治的樣子!多好!

關鍵是和珅能弄錢,也能管國家。讓乾隆有錢,有閑,去盡情享受人生!


【總結】:

滿族是中國少數民族當中,平均智商極高的一個民族。越對明末清初的歷史深入研究,你就越能發現一個微妙的事實:他們並不是馬背上得天下的,他們也沒打過多少硬仗。之所以能完成驚人的蛇吞象奇蹟,是靠腦子,連橫合縱,靠的是鬼心眼兒!特別特別鬼!

所幸和珅這號人物在乾隆朝出現了,乾隆不知道發揮和珅這個工具的最大價值。否則,如果和珅出現在康熙朝或者雍正朝,那對於後世真的非常可怕!當今的中國有可能還是大清國!

————————————————————————————————————————
—————————————————————

我不怎麼會弄公眾號,但是有微信:ST20170101


蟹妖。

1、乾隆由於前朝的苛政,所以整個治理過程都偏寬鬆。
2、乾隆應該說不知道手下誰是不貪的——清朝賣名窮酸最後一查是巨貪的也有的是。所以他只是不知道和珅有多貪罷了。
3、26歲的戶部侍郎、軍機大臣行走、總管內務府大臣、鑲藍旗滿洲副都統、國史館副總裁、 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的一品朝冠。無論如何是個能臣。
而能臣略貪墨一些,乾隆能忍——尤其是整朝的旗人,剩不下幾個能臣。
4、和珅因徇私舞弊和貪污,總計被處理過5次,清史稿明確記載的分別在他28、32、36、41、44歲被處理。但是——由於沒人能接他的活兒,所以不得不降級留任。
這其實也是點醒他的一個方式。不是沒有處理,是因為你有用才不狠處理。
但是和珅理解反了。
5、稅務、吏部、戶部是整個清朝最大的貪墨來源,沒有乾淨的。和珅如果不貪,按照帝王心術才更應該懷疑他。


和珅那才不是貪,充其量是為國代持,就和許多最終出事而轟然倒塌的資本派系一樣。任憑你運作能力多強,積累財富多豐,實際上都還是在為真正的主子做嫁衣。

於是乎到頭來,惡名被和珅佔了,貪的錢卻最終收歸國庫。若是少了和珅,沒人伺候這麼得力,乾隆必定過得不快樂,然而多了和珅,竟還能給兒子留點家底。這何樂而不為?

所以乾隆才是巨貪,而類似乾隆-和珅的關係在你我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值得反思。


  • 和珅的才能是非常厲害的,這一點不要被電視劇毒害了啊。文武雙全,內軍侍衛、步軍統領等等這些都是武功。文治就更牛逼,除了滿漢語言外還會藏蒙兩種小語種,高級翻譯+文秘。《四庫全書》總裁,紀曉嵐弱爆了也就是一個執筆的編輯而已。其才華在當時的那些大臣屬於佼佼者一類。
  • 和珅的風格:決斷是一個人一生中至為重要的品質,和珅具有很高的決斷能力。領班軍機大臣沒有好的決斷能力是萬萬搞不定的。這可是左膀右臂。
  • 感性的默契和依賴感,和珅是一步步的爬上去的。他和乾隆相處的時間很長,兩個人在一起時間長了跟定會有感情的,怎麼捨得殺掉呢。至於傳說的基情誰知道呢。皇帝也是人啊,相處久了,關係也會很好啊。

==============PS更新一下===================(由於怕所言誤人誤己,特更新一下。)

  • 男風,也就是基情,這個可能性所佔比重也非常的高。古代男風很旺盛,在康熙年間曾達到一個頂峰。和珅俊秀,有男風嫌疑是非常貼合的。而且史料(正史)記載有和珅伺候過乾隆帝的文獻。
  • 慣例,為子孫計。歷史上有很多皇帝處理一個人的時候當時自己不處理,留給子孫處理。分兩種情況①:遭貶斥的才能卓著的官員,留給子孫召回,以收取人心。②:一些過分的膿包不處理,留給子孫處理以用來新帝立威正法紀。

總結:感情深,能力強。搜刮點錢財不打緊。只要你別謀反。


沒想到300多個贊了,趕忙重新編輯了下。補充點東西。
------------------------------------------------------------------------------------
另外被知乎警告了。不得已把圖刪了。
------------------------------------------------------------------------------------
好多人三觀不正啊~
你們真以為皇帝喜歡那種道德修養很高,不貪財不怕死的人嗎?
所謂文臣不愛財,武將不怕死的道德修養 ,是拿來糊弄廣大的中二病患者的~
血淋淋的真相又是什麼?還是有著政治聖經之稱的《韓非子》說得透亮:
如果臣子不貪財(或者他本身家裡非常富有),那麼他就不在乎你的賞;如果臣子不畏死,那麼他就不怕你的罰。沒有畏懼之心。
溫情小貼士:法家講究個「法術勢」,而術的核心之一就是「賞與罰」.
你想想,賞罰都對他不起任何作用,這樣的人誰還敢用?那還得了嗎?

你無法用利益掌控他,你砍他頭他也不怕。也就是說,胡蘿蔔和大棒都對他無效。
而且,你再琢磨琢磨,這樣的人,臣子,往往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甘願為之拋頭顱灑熱血。先甭管他這一套理想對不對(甭管他信的是基督,孔教還是什麼主義),你想想這樣的人會把你放在眼裡嗎?他會對你俯首聽命嗎?你又如何掌控得了他?

所以,皇帝本來就不喜歡用「高尚的」、不貪污腐化的人。這裡的高尚我要打個引號。(甚至都不喜歡臣下的本事太大、威望太高、名聲太好,或功高蓋主。這在皇帝看來,都是潛在的威脅。反過來說,如果一個皇帝沒有這種防範的危機意識,那麼他的位子也很難坐得穩。大權旁落的歷史教訓可不少了。)
對「高尚」的人、那些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無欲則剛的君子柳下惠。皇帝可能給你戴很高的帽子,但往往不會給實權。(像明朝的海瑞,官階很高,捧得也挺高,但無甚權力。)而且這種人也往往不會有好下場。因為不通達人情,也不會辦事。到處得罪人。

以下為科普:
中國自漢代數千年來,政治上一直是「儒表法里」,只要有可能,總要帶上偽善的面具,舉起道德的大旗。內地里尊奉的卻還是法家的「法術勢」。
人人都是滿口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的男盜女娼。見怪不怪了都。
而所謂貪腐,是潛規則。只要把握好兩點:
一,你別太出格,太高調(要悶聲發大財,蛤蛤蛤~)。
二,不能威脅皇權,不能結黨,不能私底下勾勾搭搭互相走得太近(這點皇帝最忌諱)。

那麼問題來了,
和紳出格嗎?和紳結黨嗎?
和紳出格不出格,結不結黨,我想乾隆心裡自有桿稱。

其實都不用研讀中國歷史,一定要讀多少多少書。
有慧根的人不用看書,就這麼點道理自己就能在生活經驗中悟透。

看看知乎的答案:
洋洋洒洒列出很多條,卻沒有一條點到根子上。這樣的答案好幾百個贊。
就一兩個說到根子上的答案,卻只有1個贊。加上我剛剛點了1個贊,2個贊。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裡面嘉靖皇帝的一段話我印象深刻。

嘉靖: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古諺雲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這個海瑞不懂這個道理!在奏疏里勸朕只用長江之水而廢黃河,朕其可呼。反之,黃河一旦泛濫便需治理,這便是朕為何殺嚴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長江一旦泛濫,朕也要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罷黜楊廷和夏言殺楊繼盛沈煉等人的道理。

前段時間看二月河的小說,乾隆皇帝,雖然不是正史,也頗有戲說的成份在裡面,但是還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乾隆是自秦始皇以來實際掌控帝國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乾隆雖然不像目前很多電視劇里演得那麼英明,有一些毛病,但絕算不上昏君。以乾隆的經驗和睿智,如果和珅真是個大貪官大奸臣,乾隆不可能無所察覺。相反的是從乾隆四十年開始,也就是和珅才二十五周歲,直至乾隆去世,二十四年間和珅是平步青雲。二十六歲任軍機大臣,三十歲任戶部尚書,三十六歲授大學士,身兼文武數十職,可謂位極人臣。曾兼任多職,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等要職,為皇上寵信之極,官階之高,管事之廣,兼職之多,權勢之大,清朝罕有。他還是與乾隆結親,其子豐紳殷德被指定為乾隆十公主的額駙。

電視劇《嘉慶皇帝》中何冰飾演的和珅,還是比較符合歷史上和珅的形象的,比王剛老師演的更符合實際一些。

和珅世襲了三等輕車都尉的虛職後,乾隆三十七年,由於聰明伶俐,二十三歲的和珅被任命為三等侍衛,正五品。在皇帝出巡的時候隨駕護衛,隨時聽從皇帝的吩咐。如此一來,和珅就有機會接觸皇帝了。和珅真正受到乾隆的重視是一句話。某天乾隆因為白蓮教要犯逃脫很生氣,脫口說出,「虎兕出於匣,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左右無人應答。


此時和珅回了一句,「典守者不得辭其責!」此時乾隆十分驚訝和珅的應變以及見地,在眾多的滿洲人當中,除了軍機處的阿桂,和珅也算是文武全才了。由此和珅受到了乾隆的重視,進入了皇帝的視野。此後和珅在迎合乾隆皇帝方面也下了深刻的功夫,學習作詩、苦練書法、鑽研古玩、研習佛經,和珅的興趣皆因乾隆帝而起,共同的志趣使和珅能緊緊地攀附在乾隆帝的左右。


乾隆作為一國之君,養臣在於利國利民專於朝政,沒有哪位皇帝願意養一個只會吃飯不會做事的狗在自己的身邊,那麼和珅之所以能被乾隆皇帝寵信,也並非單單是傳言中和珅與乾隆帝年輕時死去的一個摯愛的妃子有幾分相似那麼簡單,首先和珅的確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他對乾隆所做出的貢獻也是事實,比如對《四庫全書》的貢獻,以及總理清政府的外交事宜,他曾先後接待過朝鮮、英國、安南、暹羅、緬甸、琉球和南掌等國的使臣,尤其乾隆時期英國同清政府之間的外交事務,幾乎是交由和珅全權處理的,憑藉他的機智與語言天賦,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事務。等等的業績是他在乾隆皇帝面前倍受重信的基礎,不然,也不會有他後期大肆斂財的機會,畢竟乾隆不是一個昏君。也就是說,雖然歷史上對和珅的評價反對居多,但是和珅的真學實才是受乾隆皇帝器重的資本,在他貪婪的背後有著與眾不同的出眾能力。


和珅的存在,可以平衡朝中的其他勢力,乾隆中後期,傅恆和劉統勛已經相繼去世,軍機處一直是阿桂、于敏中等人執掌。和珅進入軍機處,在乾隆皇帝的統治之下,才會找到一種平衡,才會讓乾隆在各勢力間更好的掌控局面,讓他們相互牽制,達到一種相互抑制的效果,才不會促使朝綱上下勢力失衡,出現難以掌控的局勢。


和珅和乾隆的愛好與思想在歷史上很多評論來說,是一種志同道合,再或者說,乾隆是一個君王,也是一個人,他的內心也是會孤獨的,他同樣想有一個能夠陪他「玩」的人,那麼和珅在乾隆的眼裡或者說有著另一種身份「老友」,正如乾隆臨終前說的一句話,大致意思就是,就算禪位了,也該留個人陪我玩吧。所以小說里會出現這樣的段落,乾隆跟即位前的嘉慶說,你登基之後,不要殺和珅。但是嘉慶皇帝卻不是很聽他父親的話。


其實這個問題是一個典型的上帝視角問題:
我們現在看和珅以上帝視角、國家視角、民族大義視角、百姓民生疾苦視角來看,他是貪官。
可是!
乾隆視角看到的和珅是這樣的:
1.幫我撈錢,當然也知道他抽一點
2.能幫我壓制其他政治勢力
3.討我歡心,什麼事兒都能不用多說就領悟了去辦
4.還會外語,能解決點邊疆事物
5.白凈鮮嫩,不喜歡女人的時候……
6.給兒子留個大經驗包……

所以,九千歲也是這樣的,木匠臨死就告訴崇禎九千歲是可信賴的,他們再如何威脅不到帝國根基,還能幫著從江南富庶收稅撈錢出軍費,但是東林黨就不一樣了,看上去清廉,卻出身江南士大夫,保護江南富庶利益免稅免徵,實際上誤國誤民,說到這裡,我只是想表達:千古忠臣九千歲啊


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貪官這種生物的作用
1,貪官有慾望,有慾望對於帝王來說就是可以控制,能為己用。帝王最怕的是什麼?沒有慾望的人,無欲則剛,這種人你不知道他到底是聖人還是大奸。「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恭謙未篡時。」這種人其實是帝王恰恰要防備的;
2,貪官能幫帝王擋槍,很多帝王不方便做的事可以讓貪官幫自己去干。像帝王想驕奢淫慾一下,那些直臣肯定是怎麼都不答應的,而貪官就能夠幫帝王乾的妥妥帖帖的,並且到最後壞名聲都在貪官身上,威脅不到帝王自身;
3,貪官能幹實事,有素質有眼光的貪官呢能夠把政務處理的十分妥帖,並且治下人民安居樂業,這樣才能更好的賺錢。而有些忠臣除了忠心之外就沒有其他作用了;
4,異論相攪,朝廷以內只有一種聲音,那麼帝王自身就危險了,很容易被架空。最危險的情況是如果朝臣感覺帝王乾的不稱職想行伊尹霍光之事怎麼辦?所以朝廷之內就需要各種各樣的臣子,讓朝廷不能把力往一處使。而貪官本身就是依附於皇權而存在的,你看歷史就知道很多大貪官都是帝王的寵臣。有這些貪官的存在帝王自身的權力才能得到鞏固,不會被瓜分。而沒有權力的帝王有多慘就不需要我贅言了吧;
5,平民憤,貪官為什麼大多得不到善終?因為帝王需要他們的平息民憤,或者說官憤。當帝王感覺下面民憤很大的時候,就需要採取措施來平息,而貪官這種吸引了很多怨憤的生物就十分適合來當替罪羊了。殺了一個之後再培養一個就好了。如果帝王本身用不到,那麼就可以給太子即位的時候用,太子即位殺貪官有三種作用,一來平民憤,二來施恩於下,三來顯示自身的英明睿智。所以你會看到古往今來貪官死亡高發期就是新皇即位的時候。當今有這種現象嗎?不好說。
6,充盈國庫,貪官家裡面可是有不少銀子,殺了他之後他家的錢財當然就成了帝王自己的銀子了。所以貪官貪再多帝王也不怕,因為這是幫自己斂財,銀子都是自己的,惡名還不用自己背,何樂而不為?
而這些都是帝王心術的一部分。
和珅的背後就是乾隆啊
手機碼的,格式不算好,將就點看,有時間了我把格式改改。


因為要搞和珅隨時都可以,但搞了和珅沒人接他的班。

帝王之術,在於制衡
既要制衡大臣的權利以防威脅皇權,也要制衡大臣勢力之間的平衡以防他們太團結。
通曉這一點後,歷史上那些皇帝們的小心思其實並不難猜

和珅歷任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清朝中央政府的關鍵要職。

事實上除了和珅除了玩不轉軍事,其他方面都玩的相當不錯,沒點真材實料上面那些工作他也做不來,而且還長的帥,會做人,能給乾隆賺錢。
沒有軍事實力的大臣,生死不過也就一句話的事,不足為慮。

乾隆不殺他的原因主要也就兩點:
1.按損益比來說,殺和珅比不殺和珅的損失大
2.把和珅留給兒子殺,用來招攬民心,鞏固嘉慶皇位


1,和珅的確是個人才(史料太多,不贅述了)
沒有才幹,給他官也當不了,何況還幾十個背在身上,除了領兵打仗不行(雖然他當過兵部尚書統領啦九門提督之類的)別的基本上什麼都干過,最出色的的才幹就是商業,好聽點說叫金融家,難聽點說就是斂財,這是乾隆最需要的本領,沒辦法,開銷太大啊。

2,和珅是個沒節操的小人,能為君子(如劉墉紀曉嵐等)不為之事,皇帝也離不開他,尤其離不開他拍的馬屁。

3,和珅有致命弱點
首先是貪腐之類,要扳倒他極為容易,所以反而不足為懼
和珅一生最大的弱點是軍事,要知道皇帝最忌諱的就是手握兵權的人,所以和珅這種又能幹又聽話又沒有威脅(還很養眼)的人,皇帝不寵他寵誰呢?

4,帝王之術,平衡朝中勢力
前面說的是皇帝為什麼要寵和珅,這一點要說的是,皇帝再寵他,但和珅的死對頭眼中釘阿桂福康安等人卻從來沒有被他扳倒過。乾隆朝從傅恆死後首席軍機大臣一直是阿桂,在這一點上皇帝極心水清。
劉墉紀曉嵐等不必提,歷史上他們不夠資格作為和珅的對手。
所以基本上乾隆朝就是以和珅為首的貪腐派和以阿桂為首的反和派(並不是清廉派),以及福康安為首的中立派三足鼎立。(福康安的立場我還沒有完全清晰,只是一個初步結論)
這種格局是很適合乾隆的。
對於他來說,有人給他弄錢,應有盡有盆滿缽滿,有人替他打仗,疆域擴大國泰民安,他們彼此牽制,又能達到平衡相安無事,不至於有人權勢過盛威脅皇權,這就夠了。

5,嘉慶幹掉和珅,也是出於他的需要,雖然都是皇帝,但他和乾隆完全不同,需另述了。


以他的能力和地位,若是不貪,早被乾隆處理掉了。


因為你們老百姓把錢看的很重
在皇帝眼裡,錢,算個屁!


聽說過蘇綽定律嗎?
以下摘錄《北史卷六三·蘇綽》) (宇)問曰:國何以立? (蘇)曰;具官。(即配備官員) 問:何以具? 曰:用貪官,棄貪官。 問:貪官何以用? 曰:為君者,以臣忠為之大。臣忠則君安,君安則社稷安矣。然無利則臣不忠,官多財寡,奈何? 曰:為之奈何? 曰:予其權,以權謀財,官必喜。 曰:雖然,官得其利,寡人何所得? 曰:官之利,乃君權所授,權之所在,利之所在也,是以官必忠。天下洶洶,覬覦御位者不知凡幾,臣工佐命而治,江山萬世可期。 上嘆曰:善!然則,貪官既用,又罷棄之,何故? 曰:貪官必用,又必棄之,此乃權術之髓也。 (宇)移席,謙恭就教曰:先生教之! (蘇)笑對:天下無不貪之官,貪墨(指貪污)何所懼?所懼者不忠也。凡不忠者,異己者,以肅貪之名棄之,則內可安枕,外得民心,何樂而不為?此一也。 其二,官有貪瀆,君必知之,君既知,則官必恐,恐則愈忠,是以棄罷貪墨,乃馭官之術也。不用貪官,何以棄貪官?是以必用又必棄之也。倘或國中之官皆清廉,民必喜,然則君危矣。 問:何故? 曰:清官或以清廉為恃,犯上非忠,直言強項,君以何名棄罷之?棄罷清官,則民不喜,不喜則生怨,生怨則國危,是以清官多不可用也。…… 綽復厲色問曰:所用者皆貪瀆之官,民怨沸騰,何如? (宇文泰)上再移席而匍匐問計。 綽笑曰:斥之可也。斥其貪墨,恨其無狀,使朝野皆知君之恨,使草民皆知君之明,壞法度者貪官也,國之不國,非君之過,乃官吏之過也,如此則民怨可消。 又問:果有大貪,且民怨憤極者,何如? 曰:殺之可也。檢其家,沒其財,如是則民怨息,頌聲起,收賄財,又何樂而不為?遂言之:用貪官以結其忠,棄貪官以肅異己,殺大貪以平民憤,沒其財以充宮用,此乃千古帝王之術也.上稱善。

據說是野史編的,看上去文言文確實是一股現代味,但看的是道理。乾隆朝尤其是後期,和珅在幫乾隆肅貪上其實是下了大力的。乾隆後期就是一手養貪一手肅貪,對貪不夠的根本不管。等你錢多了,才痛下殺手,抄家入庫。大案要案滿天飛,尤其是著名的甘肅案,因為逢官必貪,最後乾隆只能劃定一條2w兩的紅線(具體金額忘了,手頭沒資料,全靠多年前記憶),以下的人繼續逍遙。終其一朝這樣的事不斷上演。而和珅在其中出力不少,可以說是頭號功臣急先鋒,反正和珅只是一個人,想扳倒容易,不如先留著讓他去搞點(相對他來說)小貪,大家賺點零花錢。
再說把和珅留給兒子還可以起到殺雞儆猴甚至打虎嚇蠅的作用,鞏固統治的同時還能獲得一筆數額巨大的創業基金,真的是人生難得的美事啊


和珅是乾隆皇帝培養的,和珅貪污腐敗,乾隆皇帝不會不知道。但是,乾隆皇帝還是提拔了他,並且信任他,因為他是自己人!自己人要重用,貪污的自己人尤其要重用,為什麼?因為他在貪污之後會更忠心!皇帝是不會搭理什麼民意的,更不會想到腐敗對人民的危害。皇帝的出發點是維護自己的皇權,為了皇權,出賣國家主權,出賣個把臣子,冤枉幾個百姓,都無所謂。但是,他們絕對不會寬容任何反對者,因為反對者危害了他的統治基礎。所以,希特勒公開說:有人納粹黨人不寬容,是的,這位先生你說對了,納粹黨人就是不寬容!在德國有三十各黨派,納粹黨的奮鬥目標就是把他們趕出德國!某東也曾經說過:你們說我們是秦始皇,你們說的還不夠,我們比秦始皇殺的人還多!

所以,殺掉幾個和珅,並不能阻止貪污腐敗繼續發展。聰明的皇帝比如雍正把既有的腐敗規範化,按照等級享受不同的腐敗,嚴格劃分哪些人可以享受哪些腐敗,對穩定整個統治集團維持有效統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就有了乾隆六十年的盛世。可惜的是,腐敗這東西是沒有止境的,所謂貪慾無窮慾壑難填。突破原來的規則也就成了改革,而改革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更有效地貪腐了。和珅則成了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受到皇帝的重用也是必然的!嘉慶皇帝需要控制一下過快地貪腐勢頭,希望大家細水長流,別那麼著急把肥肉吃光,那就必然拿和珅殺一儆百了,更何況,和珅的所有貪腐成果也等於為皇帝積累了一筆巨大的財富,何樂不為呢!這就是殺掉和珅的原因。


殺掉和珅,並不是因為他太貪腐了,而是因為他不再被新主子需要!大清朝的臣民們千萬別錯會了皇帝的意,以為從此以後皇帝會從善如流,廣開言路,關注民生,與民休息,咸與維新,讓權給民了!一個大學教授叫洪亮吉的就天真地以為這一朝的皇帝洗心革面了,就上了一個摺子提出自己的各種建議,結果如何,嘉慶皇帝一紙詔書就將他貶到新疆,這種異見分子,斷乎不能容忍,因為他的每一條建議都是只為人民,哪裡想過皇帝呢!

殺掉和珅,大清朝並沒有萬世不朽。嘉慶皇帝在140年的盛世積累之後,殺掉和珅,也不過是讓大清多存在了一百多年。倘若一個王朝從來就沒有什麼盛世的積累,從開始就腐敗頭頂了,那麼殺幾個十幾個和珅,也沒有多大用處!沒有制度建設,禁止人民的監督,妄想通過殺幾個腐敗分子就能維持政權繼續下去,完全是妄想!更何況,處理腐敗分子的,果真清廉嗎?連個小小的科級幹部只要有權力可用,就會貪腐到一塌糊塗,讓我們怎麼相信那些掌控巨大權力的官員們和皇帝們不貪腐呢?

大清朝的臣民們一陣歡呼之後,果真發現,嘉慶皇帝和和珅沒有什麼區別,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句諺語,不恰恰證明了即便是做著奴隸的人民也能清醒看出,這兩個東西本是一丘之貉,有和珅沒和珅,大清朝沒有什麼變化!


這幾天又回顧了一下《乾隆王朝》。

這部戲還可以起個名字,叫有志青年黑化史。

怎麼說呢,這是我們這個國家一些精英的宿命。


一,給兒子攢點錢。

二,日暮西山,讓自己高興點。

三,殺了和珅,還會有第二個和珅。

四,讓兒子收拾和珅,立君威。記住不是殺和珅一人那麼簡單,處理的是相關朋黨,那是一大批人,讓兒子有機會做到「一朝天子一朝臣」。


乾隆喜歡和珅是合情合理的,因為青年時的和珅是一大美男,而且學識淵博精通多國語言並參與過多部文獻的翻譯工作,四庫全書的編撰也是他一手主持,紀曉嵐在當時也只是給他打個小手。至於貪財,當時的情形和現在不一樣,當時乾隆閉關鎖國,所以大清的官員再怎麼貪,錢都還留在中國,和珅被抄家的時候除了他的居所、地窖之外有無數金銀財寶外,郊外隱蔽的地方也是他埋金的地點;而當代至八九十年代起國內的官員就開始將財富存在海外、包括海外添置豪宅等囤積財富的形式,所以在世風日下的中國,官員腐敗、人才外流、財富輸出等諸多問題都是美帝對我國的侵略形式之一。
最後就是和珅雖貪,但並未有忤逆之意不會撼動乾隆的帝位,所以綜上所述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不喜勿噴。


古龍小說言:人若不貪財好色,那麼一定是為了更大的權力。


在古代,主子忌諱的不是你貪,而是忌諱不忠,謀逆,太上進(功高震主)。
恰恰相反,適當貪污腐化反而是古代一些權臣韜光養晦,讓主子「放心」的一種手段。
例子一,蕭何自黑。
蕭何任丞相後一開始敬業愛民,門客勸說:「公位到百官之首,還有什麼職位可以再封給你呢?況且您一入關就深得百姓的愛戴,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百姓都擁護您,您還再想盡方法為民辦事,以此安撫百姓。現在皇上所以幾次問您的起居動向,就是害怕您藉助關中的民望有什麼不軌行動啊!如今您何不賤價強買民間田宅,故意讓百姓罵您、怨恨您,製造些壞名聲,這樣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會對您放心。」蕭何長嘆一聲,說:「我怎麼能去剝削百姓,做貪官污吏呢!」門客說:「您真是對別人明白,對自己糊塗啊!」
例子二,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曾說道:「人生在世,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乏而已。你們不如釋去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為子孫立永遠不可動的產業。同時多買些歌兒舞女,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同你們再結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例子三,《韓熙載夜宴圖》
五代時南唐中書舍人韓熙載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官員,權弱的後主李煜倚重韓熙載,想用他為相,又不放心。原來,當時國家分裂,南北分治,南唐國勢衰弱,北方強大的後周對南唐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後主李煜對那些在南唐做官的北方人心有猜忌,生怕他們存有二心。為了了解真實情況,於是派顧閎中和周文矩深夜潛入韓宅,了解一下他的背後活動情況。顧閎中發現,賓客中有當年的新科狀元郎粲、太常博士陳雍、紫薇郎朱銑等官員和教坊副使李嘉明,此外就是當時一些走紅的歌女和舞女。夜宴的氣氛異常熱烈,賓主觥籌交錯,大有一醉方休之勢。夜宴進行當中,還有歌女唱歌、奏樂和舞女跳舞助興。賓客們一個個陶醉於歡樂之中。
顧閎中心裡明白,韓熙載這種沉湎聲色來消磨時光的做法,實際上是力求自保,想藉此來表明自己對權力沒有興趣,以達到避免受皇帝懷疑和迫害的目的。
回去後,顧閎中和周文矩根據自己的目識心記,各自繪製了一幅《韓熙載夜宴圖》送給後主李煜。李煜看了畫以後,對韓熙載的戒心減少了許多。後來,韓熙載在南唐累官至中書侍郎、光政殿學士承旨,得善終。


讓和珅撈錢,總比朝廷直接撈錢要好,朝廷直接撈錢皇帝要背「昏君」的名頭,讓和珅撈錢黑鍋都是和珅的,讓和珅在前面使勁撈,然後兒子嘉慶一接班,把和珅給辦了,嘉慶明君的稱號也有了,錢也拿了,何樂不為?


推薦閱讀:

TAG:中國歷史 | 清朝 | 中國古代歷史 | 和珅 | 乾隆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