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研究生選校,需要從哪些方面考慮?

1.地理位置——大城市(特別是金融中心們)和小城市和農村的主要差別在哪裡?
2.排名——怎樣看待?(學校綜合排名,商學院排名,國家排地區排。。。。)
3.「校友圈」與「國內認可度」——對於計劃回國的同學而言
4.實習/就業/深造機會——比如Instructor是偏學術還是偏實踐
5.國家/地區——如果可以的話 能說一下對這個專業來說 留學國家(地區)的「特點」嗎?

上面列的這些都是我最近在比較的點,期待更多人可以分享自己選校的角度
還有問題的話我可以再補充:)

謝謝大家!

---------------------------------------------------------------------------------------------------------------------------
補充:
例如(最容易矛盾的一點)
英國前十 美國前三十的學校(不知是否算傳統意義上的名校?在國內未必眾人皆知 但名次也算漂亮)
大多數這樣的學校幾乎都在農村(連小城鎮都不是==)附加資源確實比較少(對商科學生而言)
而且據我所知 大多數商科研究生並不十分醉心學術 甚至研究生/本科學的很多知識工作中都是用不到的
對於商科專業的學生來講(除去真心想深造的)
學術氛圍好 排名高 的學校 和 地理位置/實習機會等方面都比較突出的學校相比 有哪些優劣?


  1. 如果是金融、管理類這種偏people business的領域,學校在業界的影響力是第一位的;
  2. 如果是會計、金融工程這種偏技術的領域,項目/專業在業界的影響力是第一位的;
  3. 如果是MBA,且你沒有轉投特定領域的需求,那麼按照權威排名(USNews)從上往下來就可以,Top 3 - M7 - S16 etc.
  4. 如果是PhD,那專業排名和導師在學術界牛X程度應該是第一位的;
  5. 城市/地理位置問題是在你申不到牛校、牛項目的時候,需要首先考慮的因素(紐約、倫敦、芝加哥、博士屯etc.);
  6. 如果你的實力既不能保證你上牛校,又不能保你選個好城市,而你因為箇中原因一定要出去,那選最便宜的。

首先 題主自己的定位是怎樣的?回國or留美or留美工作一段時間回國?

個人經驗告訴我 一切不以最終目的為條件的決定都是耍流氓

分類討論:
回國:必須綜合排名優先 地理位置對未來就業關係不大 畢竟國內只認牌子 疙瘩統計再水也是疙瘩(舉個不恰當的例子)

留美無論回不回國:首要考慮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其次考慮專業排名,就業率之類的因素

原因:假設一個在紐約或者周邊學校的學生 你會有大把的機會networking,約出來喝咖啡;大把的機會一出門就去面個試;大把的機會找part-time jobs summer or even winter internships。 那如果你生活在鄉下呢?面個試要坐飛機要訂酒店,networking基本靠電話,parttime根本不敢指望。如果學校本身還是一些target school的話要好些,如果不是target school,以往就業率就一般,你只能指望電話networking和海投找工作了。

我不止一次見到紐約甚至紐約周邊地區的學生白天part time intern晚上回學校上課。這種在鄉下幾乎完全不可能實現。

選擇鄉下的話有特例嗎?有。如果這個學校這個專業歷年就業率特別高,或者是你心目中想去的公司的target school,那真的值得,去鄉下吧。


等想到別的再更。

補更一下:商學真的不如理工科類那麼要求技術和學識 畢竟更多的學識是從工作中鍛鍊出來的 因此如果是我果斷會選大城市


樓下這位Willom NG,抄襲的開心嗎?居然60多贊?

http://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246484-1-1.html


原文是我一年多前Chasedream寫的帖子。連括弧里的吐槽都不修改一下也是沒誰了。介紹說自己是Bain的?Bain的門檻不至於這麼低吧。
----------------------------------------------
選校經驗高票答案已經總結得非常好了,那我就來分享一些個人經驗吧。

學商科真的沒必要找學術氛圍太好的學校。就像題主自己說的,商科學術並不是第一位的(除非你之後想讀PhD)。就個人感覺而言,商學院帶來的最大的價值不在於教會了我什麼吊炸天的專業知識,而是在於更高的平台、更廣的人脈和見識以及更好的溝通技巧和思維方式。

不管政治正不正確,我堅定地認為對於商學院學生來說:就業》社交》學術。學術氛圍太好了,大家都醉心學術了,GPA難拿了網申更容易被卡,而且更加沒時間社交/找工作/培養綜合軟實力,倒是有些捨本逐末的感覺。

我現在在班上最佩服的不是那些GPA最高的同學(當然他們也真的都很厲害),而是一個成天看起來不務正業,每天要玩Dota2(天梯4000+)的印尼小哥。我曾經以為他每天都是插科打諢,直到知道他的創業故事之後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這個小哥自打進入我們商學院以來,就開始一邊讀書一邊在印尼創業開連鎖炸雞店,並且在2015年7月到2016年3月這短短大半年的時間裡,從4家店做到了20多家店。相比而言,自己創業那點業績實在是微不足道。

後來聽說班上有好幾個像他一樣的外國同學都是一邊上學一邊自己創業/幫家族打理生意,兩邊都玩的風生水起。我想商學院帶給我最多的收穫並不是商科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而是認識了這樣有趣的人,並且對於「優秀」的定義有了全新的看法。


首先,讓我一一回答你的問題

1.
地理位置——大城市的就業機會和就業率比小城市要高不少,但並不是說大城市的學校在就業上一定能勝過小城市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紐約華爾街上的Pace University,地理位置極佳,但要說找工作,與遠在2小時車程的耶魯大學、甚至遠在車程5小時的哈佛大學的學生比,後者的競爭力絕對不小於地理位置更好的前者。再舉個例子,位於北卡羅來納州「山村」的杜克大學,地理位置真心不是那麼理想,但是學生不論是實習還似乎全職就業都能得到全國各大公司的關照,遠程面試、包機票住宿的面試和實習機會等都是司空見慣的該校學生的福利。因此地理位置與選校的關係,我們要具體情況具體看待。

2. 排名――綜排代表著學校本科的綜合實力,其實也可以說代表著整個大學的綜合聲譽,在中國大陸,許多知名公司的招聘系統都會設置一些自動篩選簡歷的功能(由於申請者遠大於開放的職位數量,需要藉此降低企業HR人力成本、提高效率),其中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美國大學排名前100等常常是企業的篩選標準,因此綜合排名對商科學生來說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商學院排名指的是商學院師資、項目口碑、僱主反饋、就業扶持力度等全方位的能力排名,一般來說商學院排名高的研究生項目授課質量也會較高,校友資源也會比較豐富,對於找相關領域的工作會有更多校友內部推薦的機會。地區排名對於想在當地找工作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重要的,比如你想在德克薩斯州找工作,你從得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畢業和從哈佛大學畢業相比,前者畢業生的競爭力比後者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3. 校友圈國內認可度――請參見上面第二點我關於綜合排名和商學院排名的解釋。

4. 實習/就業/深造機會――請參見以上第一點。

5. 國家/地區――目前公認的教育質量最高的還是美國,其次是英國和部分歐洲國家。當然這都是要平行對比的,比如基本上美國前30-50的學校(US NEWS排名)跟英國前4-8的學校是差不多的水準。美國也不是任何一所學校都是好學校,回國都會吃香,要知道在美國有3500+的高等學府(都是被中國和美國教育部雙重認可的正規大學)

關於如何選擇學校和研究生項目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比如我們不單單從以上五點可以作為參考標準,還可以從項目長度、師資力量、課程設置方向、國際學生比例、氣候、治安、物價等很多方面一起參考,如果你真想全方位分析分析,那麼可以參考我以下的分享(我自己經歷過的「選校難「),2011年我在申請美國金融碩士的時候,拿到了以下20個學校的offer(當時我比較極端,認為美國的教學質量普遍都不錯,且當時開設金融碩士的學校也比現在少不少,所以為了降低申請的邊際成本我就申請了比較多的學校。)為了更好地篩選出適合自己的學校,我當時用Excel製作了一個簡單的選校系統(如上圖)其中第一步便是構建橫軸與縱軸,縱軸由每所大學的名字組成,橫軸由每所學校及項目的特色組成,包括泰晤士世界排名、US.NEWS綜合排名、US.NEWS最佳商學院排名、專業排名、項目方向和課程設置、長度、學費(獎學金)、 師資力量、校友資源、學生背景、國際生比例、往屆 國際生就業率、就業指導和安置等;第二步設定一個100%的總權重,將以上橫軸中的每一項進行定義——即在我的心目中的重要性佔據多少比重(比如A%),隨後設定表格中每一對應的縱列的數據統一乘以這個權重A%;第三步便是信息搜集工作,先通過強大的互聯網搜索引擎採集信息,再通過學長學姐、親朋好友、學校教授、公司同事與老闆等打探一些網路上找不到或難以辨別真實性的信息,最終將這兩種方式獲取的信息匯總後填入所有的空格中,最後一步就是算出各個大學的總得分了,然後我們可以簡單地從Excel表的計算結果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幾)所學校,想要在糾結一下的同學至少也能將範圍縮至兩三所學校了。

最後我想補充一點,我建議你可以先不要考慮太多因素,把主要因素先行考慮,比如綜合排名,先申請多一些數量的學校(比如六所),等到這些排名還不錯的學校錄取了你,紛紛發來的offer的時候,你再建個模型去分析,才是真的享受「幸福的煩惱「。反之,如果你想在絞盡腦汁編製一個複雜的評估模型,把自己申請的目標限定得太死,最後offer都拿不到,豈不是沒有意義嗎?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回到頭來,其實最需要我們關心的應該是你自己的方向是否選對,選擇什麼專業和國家,選擇什麼樣的生活狀態等,你的規劃以及之後的執行力決定十年後你到底幸福與否,如果在職業規划上需要了解,推薦讀一讀去年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方向的力量:商科職業規劃》。或者,有問題也可以再來問我。


不管是商科還是其它專業,其實就是看綜合排名, 國人心中的知名度。

簡單舉例,牛津和卡斯商學院你去哪個?儘管牛津的商學院多年排名一直不高,但學校名氣在那裡。卡斯商科排名很牛,但大學整體排名不高。

商學院課程的水準,大學與企業的合作,確實都很重要。但九個月的碩士課程,所得確實有限,沒有比較長的國外工作經歷,這點價值很快會被消磨完了。

簡單地說,選不了G5 選前十,選不了前十選紅磚大學,選不了紅磚大學,選新校排名高的,無非這幾個選擇。


本文由托福|托福培訓|GMAT培訓提供


商學院開設的課程和案例研究大同小異:金融學、公司運營、市場學、會計學。不同商學院之間的差異,很大程度上是體現在案例分析的思路特別是校友圈子上,也就是說商學院是個平台,從不同的商學院出來的人,平台是不一樣的。


(原文載於《紐約時報》)


如果你想去去亞馬遜工作

請選擇:密歇根大學的羅斯商學院

亞馬遜從世界top 10商學院中大量聘用MBA,甚至比華爾街巨頭們招聘的還要多。而且,2014年,亞馬遜聘用的MBA人數比2013年增長了40%,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羅斯商學院(Ross School of Business)。


亞馬遜目前的副總裁法里希是羅斯商學院95級的畢業生。法里希認為,羅斯商學院出來的學生,具備一些特別適合亞馬遜的特質——比如,有一門課的內容就是,要讓學生為贊助公司現場解決問題。此外,羅斯商學院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軟技能:謙虛、傾聽,以及職業道德。

想了解亞馬遜,你可以讀:

Brad Stone撰寫、記錄Jeff Bezos和亞馬遜崛起過程的《萬貨商店》(The Everything Store)。貝佐斯是美國最勤奮的CEO之一,因此,他一定也希望他的MBA員工們像他一樣。


如果你想進麥肯錫

請選擇西北大學的凱洛格商學院

MBA畢業生申請麥肯錫,就彷彿重新參加考試,進入一所競爭更加激烈的商學院。而在這輪角逐中,凱洛格商學院的畢業生們往往表現得更加出色。


2014年,凱洛格商學院畢業生的四大用人公司分別是麥肯錫、德勤諮詢、貝恩和波士頓諮詢集團。過去五年中,僅麥肯錫一家公司就聘用了215名凱洛格商學院的畢業生。


Elizabeth Ziegler是凱洛格商學院MBA項目的副院長,她也曾是麥肯錫的合伙人。諮詢公司最看重MBA畢業生的兩個特質:其一,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建立關係的能力;其二,強大的問題解決能力。而凱洛格商學院的教學模式,非常基於團隊,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第一種特質。然後,學校的課程設置則強調了第二種特質,重點幫助學生們回答麥肯錫每天都在替客戶苦苦思考的問題:你知道你正在解決的問題實質是什麼嗎?


凱洛格商學院喜歡錄取有個性的學生。1980年代初,當時的院長產生了一個大大走在時代前列的想法:凱洛格商學院將單獨面試每一位申請者,評估他們的儀態和口齒清晰度——而對諮詢顧問而言,人際交往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想進入凱洛格商學院,必須要通過嚴格的面試。


如果你想去蘋果工作

請選擇:杜克大學福庫商學院

MBA在矽谷不怎麼受歡迎,畢竟這是一個輟學生說了算的地方。

以史蒂夫·喬布斯為代表的矽谷GEEK們,以「瞧不起西裝革履的人」著稱,向來不拿正眼瞧投資銀行家和諮詢顧問。不過,情況正在變化。


蘋果的十位高管中,有兩名來自福庫商學院,他們是:蘋果首席執行官Timothy D. Cook(出櫃的那個)和現任高級運營副總裁Jeff Williams。過去五年,蘋果總計從福庫商學院招聘了32人,同時還向杜克大學的學生提供了42個實習崗位。


如果你想進寶潔

請選擇:印第安納大學凱萊商學院

幾十年前的MBA們都想進入快銷巨頭,如今的MBA則想進諮詢公司、創業公司、科技巨頭和私募股權公司。不過,有著177年歷史的保潔公司仍然令MBA們趨之若鶩。


寶潔公司對凱萊商學院(Kelley School of Business)情有獨鍾,它的品牌經理多數來自這所學校。目前,有172名凱萊校友效力於寶潔,其中最資深的當屬寶潔品牌主管Marc S. Pritchard,他同時還是凱萊院長委員會的成員。凱萊商學院MBA的「市場表現與產品分析」課程,甚至可以改叫「寶潔崗前培訓課」。


寶潔與凱萊商學院間的深情厚誼可以追溯到1950年。當時,寶潔和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的約瑟夫博士(Dr. Joseph)成立了一個聯合研究項目——研發、測試一款新型加氟牙膏。


Monica Boutchard是寶潔負責印第安納大學招聘的主管,她在本科階段就讀於凱萊商學院。她評價稱,凱萊商學院廣泛的課程設置能夠幫助畢業生們在未來擔任寶潔的領導,而不僅僅是金融或者市場營銷方面的專家。


不僅如此,印第安納大學的布盧明頓校區(Bloomington campus)距離寶潔在辛辛那提的總部僅有125英里。凱萊學院院長伊黛琳·凱斯納Idalene Kesner稱,中西部地區的公司往往都很希望僱傭凱萊的畢業生——他們既有才幹,同時又具備東海岸欠缺的一種特質:謙虛、踏實。這種特質可以幫助你在成名路上走得更遠。

如果你想自己創業?

請選擇:哈佛商學院

在爭奪頭號創業聖地的戰役里,哈佛已經可以挑戰斯坦福了。


哈佛商學院中的阿瑟·羅克創業中心(Arthur Rock Center for Entrepreneurship),提供33門研究生級別的創業課程。課堂外,哈佛每年都要通過新企業競賽(New Venture Competition)頒發價值15萬美元的現金獎勵和實物獎品。


同時,哈佛還向創業畢業生提供1萬到2萬美元的貸款減免資助。2014年,21名學生創業者通過這個項目共得到了超過32.5萬美元的資助。此外,哈佛商學院每兩年都會舉行一次創業者峰會,聚集有創業想法的校友們。同時,它還有一個「駐校創業家」(entrepreneurs-in-residence)項目,邀請功成名就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們每周為學生答疑解惑。


商學院2014級學生Rob Biederman表示,他進入哈佛商學院的目的,是希望從這裡畢業後,能夠在老東家貝恩資本有個更好的發展。但是第一年的必修課「田野III」(Field III ),點燃了Biederman的創業熱情——這門課要求學生們必須六人一組成立一家公司,並提供專業的創業建議、最終5000美元的種子基金以及免費辦公空間。


於是,他和同學們一起創立了一家叫HourlyNerd的公司,它的商業模式是由MBA學生對外提供諮詢,希望藉此顛覆低端諮詢服務市場。這家公司在成立之後第一年年底就運轉了起來——不僅達拉斯小牛隊的老闆Mark Cuban向HourlyNerd投資了45萬美元,還通過一位同學聯繫到了其他的投資者(哈佛稱,全球風投合伙人中,四個人里就有一個是哈佛商學院校友,存在巨大的人脈潛力)。

John A. Byrne曾創作過八本商業書籍,亦是商學院教育網站Poets Quants的創始人和主編。在最新一篇評估創業文化的文章中,他把哈佛排在了第一位。他指出,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通常可以籌集到更多資金,不過哈佛大學的畢業生們成立了更多的公司。


為了推動創業,哈佛商學院最近還放棄了一項歷史悠久的政策——此前,它始終拒絕參加《企業家》雜誌(Entrepreneur magazine)的研究生項目排名。這個決定出了成果:2014年,哈佛榮登這個排行榜的榜首,而公認的企業家溫床斯坦福大學MBA項目僅排名第五。


如果你想進私募股權公司

請選擇:斯坦福商學院

對MBA來說,私募股權行業最賺錢,但崗位也最少。《從零開始:MBA申請基礎指南》(ABC of Getting the MBA Admissions Edge)一書的聯合作者、商學院申請諮詢公司Fortuna Admissions 主管馬特·西蒙茲表示:「甚至沒有幾家商學院會假裝自己能夠敲開私募股權公司大門。」


一般認為,東海岸的學校距離華爾街更近,更容易進入私募股權公司。然而,私募股權公司們並不像投資銀行那樣只盯著紐約州——近幾年來,斯坦福大學畢業生們已經在私募股權行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職位,證明斯坦福大學不僅僅是一個向加州科技行業輸送人才的基地。


2014年,12%的斯坦福畢業生進入了私募股權企業,這個比例比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8.5%),芝加哥大學的布斯商學院(5.1%)和哥倫比亞大學(2.4%)都要高,僅略低於哈佛大學的13%。儘管哈佛畢業生進入私募股權行業的人更多,但是斯坦福大學2014年在私募股權行業的起薪,是有史以來所有學校、所有職位中最高的。斯坦福大學的基本工資中位數高達17萬美元(相比之下,哈佛是15萬美元),再加上籤約獎金以及其他保證的補償性津貼,薪酬總額達到了38.5萬美元(哈佛的只有25.5萬美元)。2013年,一位幸運的斯坦福畢業生甚至還拿到了高達52.2萬美元的起薪。


斯坦福商學院代理系主任馬達夫·V·拉詹(Madhav V. Rajan)指出,斯坦福大學長期以來一直在教授學生如何做大高速發展的小規模公司,同時完美配合更偏重分析的金融課程,從而為學生們進入私募股權機構做好了準備。


如今最著名的幾家私募股權機構的創始人或者早期員工都來自斯坦福,包括德州太平洋集團(TPG Capital)的James Coulter、泛大西洋資本集團(General Atlantic)的Steven A. Denning(注意,他是斯坦福大學董事會主席,同時還是該校顧問團成員),S.P.O. Partners公司的John H. Scully、William J. Patterson和William E. Oberndorf。此外,傳奇金融學教授Jack McDonald,過去二十年來都在斯坦福講授基本的價值投資方法。

還有一位多次現身的客座講師:沃倫·巴菲特。


如果你想進入奢侈品行業

請選擇:巴黎高商學院

《經濟學人》雜誌認為巴黎高商是2014年歐洲第一、全球第四的商學院。對於希望進入奢侈品行業的MBA來說,巴黎高商無疑是首選。

首先,它靠近巴黎。這就使得學生們有機會參觀門店、工作室,以及某些奢侈品行業標誌性公司的總部,包括開雲集團(Kering,旗下有Alexander McQueen, Balenciaga, Brioni,
Gucci, Puma等品牌),卡地亞、香奈兒和愛馬仕。學院內設有一個名為「開雲」的奢侈品項目,每年招收50名學生,而這50名學生畢業後都能在各個奢侈品牌找到工作。


巴黎高商的知名畢業生包括開雲集團、巴黎世家(Balenciaga)和歐萊雅(L』Oréal)等公司的首席執行官。1988到1995年間擔任路易·威登(LV)首席執行官的文森·白斯汀(Vincent Bastien)也是這所學校的畢業生,他同時還是巴黎高商奢侈品項目的教授以及時尚行業聖經《奢侈品戰略》(The Luxury Strategy: Break the Rules of
Marketing to Build Luxury Brands)一書的聯合作者。


如果你想在本國接受全球化教育

請選擇:耶魯大學管理學院

2011年,耶魯商學院院長Edward A. Snyder成立了全球高端管理聯盟(Global Network for Advanced Management),集結了世界五大洲27所高校,如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tead)、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菲律賓的亞洲管理研究所(As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奈及利亞的萊格斯商學院(Lagos Business School)和土耳其的科克大學商學院(Koc University School of Business)等等。


這個高校聯盟網路不僅提供一些聯合調研和案例研究項目,還推出了網路課程(只面向聯盟成員學校學生)。成員學校的學生們有機會申請到聯盟其他成員學校學習。今年3月,有630名學生申請了交換學習。


過去想接受全球化教育的學生,一般會選擇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或者倫敦經濟學院,但它們的牌子不如常青藤響亮。商學院聯盟的概念還沒有形成——而耶魯正是一個很好的召集者。


如果,你想要改變世界

那麼,請選擇普雷西迪奧研究生學院

在本文所列出的學校中,普雷西迪奧研究生學院(Presidio)是最年輕的一所,建校僅12年左右。創辦者認為,現有的商學院並沒有培養出關心社會的畢業生——所以它把重點放在了「可持續發展」方向。

Presidio正在穩定地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它已經向包括http://Salesforce.com、Facebook在內的多家公司輸送了可持續性發展領域的主管。它的畢業生還創辦了專註於可持續性發展的公司,比如(風能發電行業數據管理服務公司)繆爾數據系統(Muir Data Systems),以及(電動車系統公司)Mission Motors。


根據非營利機構Net Impact出版的商學院項目指南,2014年,Presidio學院的社會影響力排名第一,環境可持續性排名第二,僅次於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Presidio學員的平均年齡為34歲,比一般的MBA學員年長了整整10歲(GMAT考生的平均年齡為26歲)。同時,Presidio學院還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女生人數(約佔60%)超過男生的商學院。


Presidio的大部分課程都在網路上進行,每個月會有一次面授,因此它的兩年制學位的學費為6.24萬美元,只有傳統碩士學位學費的一半。不過,學費雖然省下來了,但是可持續發展專業的MBA學員們往往無緣第一流的起薪——Presidio畢業生的起薪只有8萬美元左右,處於中游。


不過,Presidio總裁William Shutkin相信,學生們選擇Presidio是出於道德。「我們的畢業生知道,他們從事的事業是正確的事業,就在不遠的將來,首席可持續發展官會獲得與同等位置其他的人一樣、甚至比他們更好的補償。歷史的天平正在向我們傾斜。」


美國前五商學院畢業生來答一下
1.地理位置——大城市(特別是金融中心們)和小城市和農村的主要差別在哪裡?
大城市的好處,一般是大公司去招聘的比較多。當然有的商學院太強了,一般公司都願意去。(比如達特茅斯)。然後,一般好的商學院都在大城市

2.排名——怎樣看待?(學校綜合排名,商學院排名,國家排地區排。。。。)
要看你學的專業。MBA商學院排名極度重要。如果讀的是偏向性較強的商科碩士,比如會計或金融,專排更重要。如果只是想回國秀學歷,綜排更重要。

3.「校友圈」與「國內認可度」——對於計劃回國的同學而言
這個一般只要看綜排和商學院排名即可。簡單粗暴

4.實習/就業/深造機會——比如Instructor是偏學術還是偏實踐
這種機會要去看EMPLOYMENT REPORT(一般官網都有)。如果還是找不到,可以去問之前項目的學長。Instructor對於大部分MBA和商科碩士來說沒有影響。除非是讀PHD或者純學術類商科項目(PHD跳板)

5.國家/地區——如果可以的話 能說一下對這個專業來說 留學國家(地區)的「特點」嗎?
美國是最好的,無爭議。其中BOSTON, SF(矽谷),NYC, CHICAGO,DC,LA之類的大城市比較好。
其他來說的話歐洲也盡量選經濟發達點的,比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
亞洲的話,盡量去香港吧


商科選校主要還是看你以後想幹什麼:

- 如果是想繼續深造,讀PhD,那麼學校專業排名、導師業界牛逼程度、學校學術氛圍比較重要。

如果想繼續就業,那麼無需」醉心學術「,大部分人上商學院只是為了找得一份更好的工作,賺更多的錢,不是為了搞學術的,那麼就業指導和社交就是更重要的了。


- 如果想留在留學國家就業:

1、首先看看該國工作簽證政策:

以題主說的英國美國為例。英國工作簽證非常嚴格,一般就一年的項目,畢業後基本沒有留下繼續工作的機會,讀書期間實習機會也很少。而美國,很多項目讀書期間就有co-op項目,很多項目2年的,暑期還能找實習;畢業後還有1年OPT臨時工作簽證,STEM專業的話,OPT3年;OPT結束後還能抽H1B。所以從這個角度,肯定是美國優於英國。

如果死活就是要移民,那麼直接申請澳洲的移民專業項目即可。

2、定下了國家後(以美國為例),就定學校:

  • 無論是回國發展還是留在美國本地,最頂尖的名校,總歸是有隱形的翅膀的!哪怕學校在深山老林,每年還是有不少企業視你為target school 來開專門的宣講會的!比如M7,S16這個檔次的(在美國就業:商學院排名比較重要;學校回國就業綜排比較重要——大部分好的商學院綜排都很高)。越是top的名校,校友脈絡也是廣,越是抱團,好多工作機會都是要靠校友內部refer的。你去的學校越好,你校友的本事越大,能給你refer的機會也越多。
  • 除了這些檔次的名校後,就要看地域了。找實習,求職的話,地理位置是最重要的。尤其你的學校沒有那麼top,沒有那麼多名企上門招聘的話,就靠自己「近水樓台」了,紐約波士頓芝加哥德州加州等經濟發達地區大城市的沒有那麼top的學校就是第二選擇了。如果畢業之後想要留美從事金融相關的工作,在東部讀商科會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想要在科技或創新型領域發展,西部可能會有更多機會。(有的對氣候、交通、安全等因素考慮的客戶也會有自己在地理位置上的要求)
  • 項目在僱主中的聲譽校友資源、以及學校的career service、mock interview、改簡歷服務、career fair、alumni talk 這些為了幫助學生就業做的努力也可以考慮進去。也可以看看往屆學生的就業率。這幾點的話和上面2點是有重合的,越是好的學校、越是地理位置優的學校,這些做的肯定也都是很不錯的。
  • 學費、獎學金等考慮。一般越是好的學校學費越貴,差一點的學校對於比較優秀的申請人獎學金比較慷慨。

- 如果想回國就業:

  • 如果你回國的話,國內HR最看重的就是學校名氣了。所以盡量去排名高的學校/商學院(在美國就業:商學院排名比較重要;學校回國就業綜排比較重要——大部分好的商學院綜排都很高)。很多國家的綜合性大學下的商學院都是單獨命名的,可見其校友抱團程度啦~比如知道沃頓的國人肯定比知道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多吧~
  • 如果在海外留學期間,有當地實習/工作經驗,比單純一個海歸學歷更有說服力。厲害一點的學生甚至可以從海外的外企直接transfer回國。所以也可以將國家打工簽證政策、以及學校的地域等因素考慮進去。
  • 投簡歷盡量投有較多校友的企業,內部推薦也可以用起來。比如會計名校楊百翰大學,很多校友去的四大,那麼你可以重點投四大的簡歷。

-----------------------

英美商學院排名: M7 約等於 牛津劍橋LBS 優於 S16 優於 IC,LSE 優於 其他美國top 30 優於 UCL 華威 KCL 優於 其他美國top 50 優於 其他 英國大城市商學院,比如紅磚(布里斯託大學、謝菲爾德大學、伯明翰大學、利茲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和利物浦大學) 愛丁堡格拉斯哥巴斯杜倫諾丁漢

總體申請難度 美國遠高於英國。

以上就是商科擇校的大概思路。具體到各個項目還要看先修課、語言要求、GPA等不同要求噠~


Career Service的給力程度,和各大公司的關係,是否是公司的target school, 是否有頻繁的info session, 就業率如何, 是否小班教學,課程設計是入門/換行為主,還是高階一些的如金融數學/工程。

除非你要創業或者學術路線,金融研究生的選擇永遠是建立在找工作找工作找工作。

建議除了了解學校也要了解當地的就業政策,比如說美國的規定是學生簽證記錄不夠一年是不能辦CPT進行校外工作的,如果你的項目是一年的,而你不是美本,非常不利你找工作.

關於排名 更多的是自我安慰,最好的就是最好的那幾家,大家都承認你的名校光環。其他的那就是其他的,30名40名50名沒什麼太大差別。

如果你有一個30名的學校和一個70名的學校offer, 如何選擇? 看就業 看外國人(就是你)就業情況 看是否特定公司的target school, 不要想當然的認為30名就比70名就業好,在哪兒都是靠關係。


PS:對商科求職有任何困惑,歡迎私戳!樂意為大家答疑解惑!

前面已經從各個方面回答了這個問題,我主要結合以後就業方面做一些補充。

每個人留學的目的是不一樣的,但商科研究生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以後更好的就業,一方面提升背景,一方面提升能力。所以在擇校時,應該主要考慮未來就業方向。對於以後想進諮詢、投行、四大的同學來說,擇校尤為重要,你的學校是否是target school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校友資源,network成功概率,以及有沒有可能拿到intern以及return offer。一般來說,非target school的學生,在畢業求職時只能通過海投等「正規渠道」一步一步走網申、筆試、面試的套路,但是這些公司競爭激烈,淘汰率極高,很多人走不到最後的par面。當然,非target school的同學也會選擇network的方式求職,但是由於「背景」不夠硬,校友資源少,network成功的概率也是很小的。

對於target school的學生,在recruiting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有絕對優勢。一般來說,在秋季學期開始時,大公司會派團隊參與學校的Career Fair進行宣講(Imfo Session),招聘會後內部投遞簡歷。公司審核了這些簡歷後,會篩選出「合格」的學生,直接進行第一、二輪校園面試(On-campus Interview),個別投行、四大和諮詢公司甚至會在一面前組織pre-interview dinner,目的就是考察候選人,不過這時的重點不是techical question, 而是一些behaviour interviwe。並且,會給表現好的候選人networking的機會,並且是公司主動提的(非target school的學生只能自己辛苦套)。

一般來說target school學生獲得面試的機會要比普通網申多70%,所以在一開始選校的時候就最好定清楚目標。

target school其實並不止有「常春藤」盟校,而且除了美國本地的大學以外,英國,歐洲,香港也有很多target school。一般來說,投行的要求是最高的。在北美,除了「常春藤」盟校以外,top target school還有:紐約大學,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西北大學,伊利諾伊香檳分校, 波士頓大學,華盛頓大學;英國有LSE, UCL, 帝國理工,華威大學,愛丁堡大學;歐洲有巴黎高科,巴黎綜合理工大學,巴黎綜合理工大學;還有港大,港中文等等。諮詢業的target school範圍稍廣,除了上述提到的所有學校,還包括楊百翰大學,萊斯大學,埃默里大學,INSEAD (歐洲公商管理學院),巴黎高商,IE Business school (Spain),IESE Business school(Spain),南洋理工大學,雷鳥商學院,曼徹斯特大學等等。四大的範圍就更大了...

所以,要想進這些行業,選校時參照target school是很有必要的。當然,好學校也不是萬能的,如果你選擇了target school中一年制的項目,對求職也有很大影響。所以在選校時,也不能只考慮學校背景,地區、學制等都應該納入參考。

PS:覺得我寫的不錯,歡迎點贊!有需要推薦實習的,歡迎私戳!


謝邀~

首先,題主要是想DIY申請的話,推薦一下ApplySquare申請工具,有網頁版,也有iOS,Android版本,具體介紹可以點這裡:強烈推薦一個DIY留學申請的APP: applysquare - a2 Mia姐 - 知乎專欄。

進入正題:


不知道題主說的商科是具體什麼專業呢?Finance?Accounting?還是其他管理類專業?對於題主的擔心,其實是有原因的:很多國人對美國情況不甚了解的,到了美國才發現除了幾個大城市外,其他都是廣闊的大農村。對於讀商科的學生來說,除了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地理位置了。本來學制就短,一下飛機就面臨找工作。比如臨近大城市如NYC、Chicago,可能周邊就有和學校關係良好的實習單位。如果是地理位置偏僻,就一定要讀名校,這樣才會有大公司來招。


題主畢業如果直接回國的話,還是選個名氣大一點的,換句話說是綜排好些的。如果想在美國工作,專排也很重要。


上面也有朋友提到課程設置的問題,的確很重要。題主選校時再仔細看下學校你這個program的描述、students profile,是否有一些專門設置的workshop、seminar等幫助你找工作。既能更了解學校,又能更好的定位自己。


說一個項目好與不好,首先要統一一個評價標準。從不同的角度對不同的學校都有不同的理解。我覺得商科項目大家關注的因素基本有地理位置,聲譽,就業,課程這幾項,斗膽對每一項有一個大致量化的評價標準,分為 A,B,C,D 三檔。歡迎大家發表對這幾項評價標準的不同意見

1、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對於找工作的影響主要在於有多少金融業公司在附近,離得近自然是好。像Cornell 這種最後一學期在 NYC 的,也把當做 NYC 的學校來看,畢竟找工作的時候人是在 NYC 的。

A 檔:NY,CHICAGO 是美國兩大金融中心,這兩個城市裡的學校,地理位置上得天獨厚, Boston 雖然不比紐約和芝加哥,但是金融業也很不錯,也算進 A 檔例如哥大, NYU, BARUCH。

B 檔:在其他大城市裡,雖然金融業可能並不是特別發達,但畢竟有提供金融服務的公司可以找工作,再不濟也可以去 energy firm,或者搶碼農,data scientist 的工作。

C 檔:在 NY,CHICAGO 周邊 2-3 小時距離內,有一部分公司願意跑到學校來招人,但是這「一部分」是多少就不好說了。對於你來說,去公司onsite 面試也不是一件特別輕鬆的事情。

D 檔: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型,各種大農村。

2、 學校聲譽

學校的聲譽很多時候可以幫助學生直接跳過簡歷篩選進入面試,不管在中國還是美國都是如此。舉一個例子,我跟我們學校的教授,以及美國朋友的父母聊天(中產階級),如果說 UIUC,他們會反映好學校,說普度,他們會反映好學校,但是聊到 Gatech 他們很多人甚至沒聽說過。

反之,在亞特蘭大旅遊的時候,當地的學生會覺得 Gatech 是個好學校而沒聽說過 UIUC。換句話說,學校的聲譽跟地理位置關係很大,美國的「好」學校很多,導致很多人只對本州的,或者附近州的好學校有印象。

但是有一點,Stanford, Caltech 或者 Ivy-league 這樣的「牛校」在任何地方,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群中都還是如雷貫耳的。這種情況其實與國內情況很相似,「牛校」大家都聽說過,UIUC 可能計算機圈裡的,或者對美國有一定了解的人知道,但很有可能就沒人聽說過。所以我是這樣劃分檔次的。

A 檔:如雷貫耳型,那些你進了以後絕不會擔心學校沒人聽說過的學校,例如Stanford,UCB 以及 Ivy-league,NYU。NYU-POLY 的情況很特殊,正式合併進了 NYU,但是畢業證上還是會寫 NYU-POLY,所以至少目前來看我覺得還是和 NYU 不一樣的。我個人沒把 NYU-POLY 算進這一檔。

B 檔:地區性,專業性名校。絕對也是好學校,但是在國內,以及州外可能聲譽就一半了典型的有 BU, UIUC, PURDUE, UCLA, JHU, Gatech,等等。

C 檔:在國內有人聽說過,在美國也通常被認為是不錯的學校,例IIT,RPI,WPI,FORHAM,BARUCH. 巴魯被歸在這一檔恐怕爭議比較大,我覺得他家的項目絕對是最好的項目之一,但是學校的聲譽真的是除了 NYC 甚至出了 WALL ST 基本就沒人知道。

D 檔:你好你是誰型。SIT,以及若干你沒聽說過的學校。

3、 師資力量

商科學費那麼貴,老師要牛逼否則對不起學費。什麼叫牛逼呢?牛逼的人各有牛逼的道理,但是傻逼的人總是相同的對嗎。所以說 Postdoc &< PhD lecturer &< 助理副教授 &< 副教授 &< 正教授 &< 學科大牛,應該沒什麼異議吧。當然,學術牛逼不代表教書牛逼,所以自然也有少數跨等級超越或傻逼的情況出現,不過這是少數情況不表。

統一等級的師資,教書時間越長的比剛畢業的 PhD 或者第一年代課的業界老師牛逼沒有異議。所有公立大學的工資都是公開的,拿錢多的不一定牛逼,拿錢少的恐怕多少都有點坑。上網對著項目老師列表大概 Google 一下,10 萬左右是副教授正常水平,但是 4,5,6 萬的人恐怕要引起注意了。

組建了一個留學交流群,分享雅思托福資料、留學乾貨、答疑等,歡迎有興趣的同學加入 。

4、 課程設置

以金融工程為例,說到底學兩個東西 1,數學理論 2,編程。找工作的時候,大牛是什麼都牛逼。一般人是數學或者編程牛逼一個。數學也不會,編程也寫不出來的人什麼項目出來的也找不到工作啊。編程沒什麼好說的,數學理論方面,又勉強可以分 P,Q 兩種,Q 是傳統的 derivative pricing theory, stochastic calculus,PDE,一般賣方用的比較多。傳統的 pricing 是基於解各種 PDE 的,所以以前那些物理學 PHD 在街上所向披靡。P 是基於 data 的數據分析,例如 econometrics,time series,一般買方,hedge fund,algo firm用得比較多。08 年金融危機以後,隨著業界對於 risk 方向的重視,很多 MFE 項目加了很多 risk 的課。這個方向也相對比較容易找工作。

A 檔:非常全面的課程設置,intensive 的編程課,至少一個學期,P 和 Q 方向的課程都很全面,risk 也由 cover 或者至少有選修。最牛逼的自然是 CMU,對照網上的 curriculum 看看,每個方向都很 balance。financial computing 更是一年的課程。NYU,哥大 MFE 也是同樣的 balance。Gatech 是我從這個角度上很喜歡的學校,stochastic calculus 可以學兩個學期,正經的編程課也有兩個,還有若干統計方向的課以及 algo trading 課也都有。

B 檔:並不是每個方面都很強,但是牛逼在認準一個方向使勁操,最典型的就是 Cornell,根本沒有正經編程課。自學編程通過理論課上的實踐自行磨練,但是耐不住人家認準 risk啊,畢業以後很多人去citi risk 了,就業也很好。哥大MATH FIN 的core 有兩門stochastic,一門統計,也是死磕數學的樣子,這個項目我覺得非常好的就是你可以通過選修課,根據自己的目標來著重選課。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是UW 的項目,一副死磕R 語言的架勢,所有課程,從pricing 到 algo trading 全部都是用 R,出來以後就是一技在手幹什麼都行的狀態,找工作的話對於用 R 的崗位沒有任何問題。

C 檔:方向上覆蓋的還算全面,但是課程的時間,強度不太夠。例子,UCLA,stochastic calculus, 編程,統計都只有一個學期,反倒是要求修一部分 accounting 的內容。從課程設置上可以看出,UCLA 並不是一個非常technical 的項目。UIUC 也是類似,stochastic一個學期,computational finance 一個學期,但是卻要上兩個一學期的金融入門課。

D 檔:搞笑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幹什麼,各個學院的課瞎拼亂湊。這樣子的學校目前還沒發現。

5、 就業數據

所有孩子們最關心的就是就業數據,感覺有點像學生的 GPA。首先不把 statistics 放在主頁上的學校絕對第三檔。另外就是注意國內就業和國外就業的比例,一般很少有學校單獨算 percentage,但是你可以從 employer 的名字上看出來。

A 檔:數據放在網上的,少於 20%的人亞洲就業,NYU,UCB,CMU,CORNELL,哥大 MFE,Baruch

B 檔:數據放網上,但是不顯示亞洲就業比例,把中國的工作和北美的工作和在一起算。例如 UIUC。總共 20 多個 employer,一小半中國的。花錢出來的 MFE 的,就算是傻子也能在國內托關係找券商和銀行的分析師啊。所以這個就業的成果水分就比較大。

C 檔:數據放網上,只顯示 employer 不顯示就業率的,例如 Fordham,BU, Gatech,QCF。

D 檔:網頁上找不到就業數據,例如Chicago,WPI

以上。


在讀MBA方面,其實許多人真的是沒想清楚就非要出國,在選校的時候也盲目地追求排名。實際上真正有價值的信息花一點點小錢就能拿到,比方說買一個US News的會員,就能看到平均薪酬,平均GMAT這種遠比單純的排名更有參考意義的信息。

舉個例子,University of Iowa的US News排名是45,ASU排名37,然而對比雙方的畢業生就業率、畢業生期望薪酬、入學平均GMAT分數就能得出結論:UI顯然要好於ASU。

另外讀MBA的投入太大,在大多數時候全獎比去一個排名高10位的學校有價值得多。比如說TOP 25 比S16差多少?看看平均薪酬,大概畢業生平均薪酬高出個一兩萬的樣子。也就是說多出的學費要畢業七八年才能收回來。然而名次靠前的學校之所以平均薪酬更高,自然是因為這些學校選擇投行諮詢的人更多。那麼對於一個不想去投行諮詢,只想在美國安身立命的人(比如我)來說,這些學校並沒有什麼吸引力。就算去了投行諮詢,回收期這麼長的項目從投資回報率的角度來說也並不好。
(以上為2016年12月20日,拿到某TOP 30的全獎Offer後更新)

另外還有一個目前沒人提到的考慮點:STEM。

MBA畢業之後OPT 12個月,也就是說只能抽一次H1-b簽。有些學校允許學生在4月份之前修完全部課的情況下,可以參加當年抽籤,這樣算上畢業後那1次,一共是2次。現在中籤率不算很高,因此許多人即使讀了頂級MBA,並且找到了工作,仍然需要在抽不到簽時回國、找老美結婚或者尋求公司外派。

但是近幾年情況似乎有了變化。有些學校是提供雙學位MBA項目,其中另外一個學位是理科學位。甚至一些學校的MBA,其某個concentration直接就是STEM designated,如果能夠在這樣的項目中畢業,畢業後OPT是36個月,留下來抽到簽的希望大大增加。這樣的項目基本都略偏向CS,從職業發展角度考慮,多一門寫簡單代碼、用軟體工具的安身立命本事也非常棒。

我個人覺得,對一個典型的普通牛人(GMAT 700分以上、TOEFL 100分以上,四五年工作經驗)來說,如果一心以留美就業為目的,又不是很在乎投行諮詢的,而且家裡面手頭比較緊,那麼相比花十多萬美元去拼去爭取讀頂級MBA,還不如爭取在這類學校中拿個全獎offer。

這樣的學校不多,最好的大概就是聖母大學的MBA/MSBA雙學位項目。然後是U W madison的供應鏈管理方向,明尼蘇達雙城大學MBA的MBA/MSBA,愛荷華大學MBA的BA方向(這個非常物美價廉)等等。


基於不同的目的,選校策略也會有所不同。下面的回答主要是針對美國商科選校,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具體情況有所不同,擇日更新吧。

關於商科PhD。美國大學開設商科PhD的學校很少,美國名校商學院的主要項目是MBA,所以美國商學院排名基本以MBA項目為考量標準。不是所有的商學院都有PhD項目。甚至一些非常優秀的商學院也沒有PhD項目,如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Tuck)和弗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Darden)。

排名一般(保守地說,100名以後)的商學院基本沒有PhD項目。商學院每個專業每年招收的PhD新生一般不超過五六個。PhD的主要任務是做研究,主要出路是教書。商學院PhD的培養目標是未來教職人員。通俗點講,即使商學院每年畢業800個MBA去各種投行、諮詢公司,都和PhD沒有關係。因為學校默認PhD學生畢業後都要去各大商學院教書,所以商學院對PhD學生的口語要求很高。商學院PhD招生一般是committee制度,不用套磁。而且申請商學院的PhD需要的是gre成績而非GMAT。

排除PhD(因為我知道大傢伙更關心的是就業,而不是教書),以就業為目的的話,就得分在美國就業還是回國就業,兩者需要考慮的因素不一樣。

在美國就業地理位置就是一個非常需要考慮的因素了,尤其是商科。大城市相對於農村就業機會更多,村裡幾乎沒有商課學生的就業機會。比如東部的紐約,西部的洛杉磯,商業氛圍好,經濟發達,企業的運營和管理模式都比較成熟。這種環境中商科生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在大城市讀書,你可以很方便地networking,更容易獲得實習機會,對於沒有身份的F1學生來說,需要大量的面試機會才有比較大的可能得到一個贊助H1B簽證的職位,這些條件都是村裡的大學不具備的。當然如果你的學校是那種非常top的,地理位置的影響就沒有那麼大了,因為這些學校大多是大公司的target school,你還是有很多機會。


以金融碩士(MSF)為例:

金融碩士對於國際學生而言比較尷尬,前50開設這個專業的學校很少,很多頂級學校是把MSF作為MBA的一個方向。但對於沒有工作經驗的國際學生而言,MBA是不可能申請到的。學校具體情況自行查看相關排名。

就業方面,MSF的中國學生在美國就業和國內就業是兩個概念,在美國你是一個外國人,相對於美國人有著天然的劣勢。最主要是就是簽證問題,除去STEM,其他專業在h1b簽證上都很難。很多MSF的學生最終還是不得不回國就業,還有一些其他專業轉過來的學生,最終的歸宿都是回國。


美國就業

眾所周知,來美國讀MSF的中國學生非常多,這也造成了中國學生很融入美國的文化圈,最基本的體現就是英語水平很難提高,而這是你在美國就業的基礎。其次這個專業中國人持續增加,美國公司在招人的時候卻並不會擴大對國際學生的需求,因為招你就意味著花錢搞定h1b。而這就是MSF就業的大環境。

我有朋友在alamaba讀MSF,他跟我說項目學什麼不要緊,反正以後都用不上,主要還是看學校的reputation以及location。事實上,如果你不是ivy或者一些top business school(MBA排名top20的學校),其他的學校,無論是排名還是入學GMAT分數要求,抑或是教育質量,都比不上location重要。像brandeis, OSU, Maryland這種學校,你不能說不好,但又不是特別好,如果比較就業機會,肯定不如pace, depaul這種location好一點的學校。

所以,想要在美國就業,最好去大城市,農村沒有你的機會。


國內就業

如果決定了回國就業,那麼location什麼的肯定不是首要考慮。學校排名也基本上局限於ivy和一些耳熟能詳的學校的名校,其他的學校其實都差不多。而且在國內的金融市場就業,證書會非常重要,CPA、FRM等都是比較重要的證書。

總結就是美國就業最主要是reputation以及location,如果申請不到reputation比較好的學校,那就選擇location好一點的學校。國內就業的話,reputation很重要,證書也重要。


談談排名,綜合排名和專業排名應該結合著看,商科專業排名其實基本上就代表著MBA,因為很多學校的商科專業並不全,比如前面說的MSF、市場營銷等。而具體專業排名有所不同,例如金融工程(MFE)專業看QuantNet的排名更有參考意義。


首先允許我做一些背景假設。

商學院研究生,想必是瞄著就業去的。畢竟,商學院比較強調的還是就業,大量的學科以應用學科為主,而研究生基本上涉及學術研究的較少些,大多風華正好想著畢業入滾滾紅塵尋生活。

在選校上,我個人以為,最重要的維度應該是知名度——約等於排名,但大於排名。


知名度,大體上由學校排名+校友分布兩方面組成。學校排名決定了大概的參照系,牛津的歸牛劍,G5的歸G5,大概的區間在哪裡就有數了。然而,在業界校友的數量及知名度決定了是一路坦途還是荊棘磕絆。例如,倫敦城市大學排名上在倫敦不顯山不露水,但商學院校友混跡金融圈甚眾,面試前的一次面談,申請時的幾句指導,乃至HR心目中的熟悉與認可,絕對受益匪淺。

在知名度上,還有個取巧的選擇。如果你計劃回國工作,由於國內許多公司HR對項目專業的細節程度可能僅落到排名層面,學校的排名某種程度上優於專業排名。舉個不恰當的例子,聖母或者JHU的商科項目,固然有人覺得水,回國卻也能簡歷關輕鬆寫意。但如果是在國外發展,優秀的專業排名等同於行業內的業界人脈以及當地供應鏈對項目名聲的認可,小學校的優質專業也頗有前途。


知名度之外,若你是個外向且有目標性的人,我個人建議重點考慮地理位置。在倫敦,除了生活的便利和多元化之外,最大的區別在於這裡與商科前沿緊密的聯繫。每天不止一場各大公司的招待會,許許多多校內外的實習機會,milkround上多少London-Only的全職和兼職工作。我見過無數牛劍華曼的朋友恨不得早趕慢趕前往倫敦,也見過一些可能在排名上吃虧的城市大學或東亞同僚積极參与贏得了實習甚至留下的機會,大城市的體量和經濟活躍程度帶來了機會和需求,同時能保證你站在行業近處,時刻準備進場。


學術課程上,不同學校各有風格。例如,LBS是非常就業導向的,課程量不會太大,內容上基本是技能導向,保證把你武裝完畢後有足夠時間殺入職場。同樣的職業,我聞聽LSE非常學術,三天兩頭reading加測驗。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僅僅是理念問題。不過,商科而言,可能金融或者金融工程類相對對紮實的理論基礎要求深一些,如管理、營銷、商業分析等大多還是在實踐中成長,故而會覺得前者更有空間一些。


當然,在真正選校中,考慮的點可能更多——國家、費用和個人喜惡,但以上三點是我認為商科研究生最核心的考量。英國前10,美國前30,猜測你可能在5-10或者20-30徘徊。個人建議是,學校知名度和位置優先。例如,倫敦一眾的水專業,華威或者之後的曼大。美國的話,試試看波士頓的幾所。申請上面可以參考知乎其他用戶寫大部乾貨

純乾貨 | 背景一般用文書逆襲14封offer——相比於內容,思路更重要 - - 知乎專欄


如果有細節問題,我們可以再深入聊聊。

以上。


留學美國商科是中國留學生選擇最熱門的專業之一。那麼,商學院研究生該如何擇校呢,以下三個標準供參考,第一個標準,專業排名,其次,地理位置,最後一個標準,課程的設置。


專業排名比綜合排名更重要
去美國讀商學院的研究生,要看重學校的就業率以及相關的考試通過率等等,比如說去美國攻讀會計碩士,如果一個學校的專業排名高,那等於這個學校它的CPA的通過率、包括是說它的學生在美國當地的就業水平是非常高的,當我們選擇這樣的學校,對於一個中國學生來說,畢業之後,可以在美國順利找到一份工作,那自然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的一個理想的狀態。

結合地理位置進行選校
地理位置對於讀商科還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講,對於中國學生到美國讀書,不僅僅是說去獲得一個學位,還有很多很多,如到美國去獲得一些經歷和一些見識,在一些好的地理位置的城市,比如說紐約、芝加哥,另外包括像西部的洛杉磯,它的商業氛圍非常非常發達,有很多很多公司,他的一些運營模式、公司管理的流程都是很成熟的,如果我們的學生到這樣地理環境去學習,它有很多可以去見識的機會,可以去這些公司做一些實習等等,位於這些地理位置的學校,他們能夠從這些非常高端的公司裡面,請到很多非常有經驗的高管,作為學校的教授,給學生們來提供課程一些講解。那麼在這種氛圍裡面,同學和老師可以形成一個非常好的互動,這樣學的效果就非常好。
好的地理位置就類似於像中國的北京、上海,它的氛圍是非常開放、比較樂意去接受這樣一些從國外來的學生去就業,所以作為咱們中國學生來講,就業又多了一個砝碼。
一般來說,我們講的地理位置比較好的學校,像在紐約這邊,除了我們非常了解的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另外還有福德漢姆大學,這個學校的會計專業還有金融專業非常不錯,而如果說像芝加哥這樣的學校,除了我們說的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另外還有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另外還有羅尤拉大學,也都是非常非常不錯的。

金融會計專業根據課程選擇商學院
好的地理位置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環境和就業機會。同樣是金融會計專業,為什麼要根據課程來選擇商科學院呢?哪一些學生這一點要非常注意呢?

商科的申請,很多學生是來自於轉專業,從國內的文科、理科、工科轉到了商科專業,商科的話,在美國的劃分其實非常非常細緻,如果說沒有去看一個學校的課程設置,它的重點課程以及包括它學習時間的長短,很容易給學生造成一個到了美國之後不適應,或者說覺得學的內容跟自己的發展方向不理想的狀態。一般說在選擇課程設置的時候,會從兩個方向進行選擇,第一個方向,學校的重點課程設置與它的細分方向,舉一個例子,比如說像美國前20的金融學校,華盛頓聖諾伊斯大學,它的金融就是分為公司金融和投資金融兩個方向,投資金融相對來講,它的課程比較偏向於理工科一些,數學和量化內容也比較多,那這樣子的話,比較適合咱們國內學習像數學或者計算機背景比較強的學生。

而另外還有一所學校,叫羅徹斯特大學,這所學校在紐約附近,也非常非常好,它的課程就比較偏向於這樣一些管理性質的,比較適合咱們國內學的是文科或者管理的學生去申請。從學時方面,美國大學的碩士一般是36到60個學分完成學位,如果說在一年內完成40個學分以下是不成問題,兩年完成60個學分,但有些學校的課程現在是一年完成50個學分,一年完成了50個學分,學習壓力非常非常大。


1、地理位置

從地理位置的角度出發,你應該考慮自己想要什麼。不同地區學校能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去幫助學生與公司的高層職位者建立聯繫。東北部經濟發達,將來實習就業的機會比較多,非常適合學習商科像金融類的專業。這裡擁有很多著名的大城市,比如:

  紐約,美國的第一大城,被稱為世界之都,聯合國總部和世界上很多跨國公司的總部都設在這裡。紐約的金融區以曼哈頓的華爾街為首,同時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也位於此地。紐約還有許多高等學府,包括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和洛克菲勒大學等。紐約的交通也是非常方便的,地鐵提供24小時服務。

  波士頓,被譽為文化都市,擁有著名大學城,聚集了像哈佛,MIT,BC等一批名校。

  費城位於美國的賓州,是賓州最大城市,與新澤西州僅一河之隔。在華盛頓建市前曾是美國的首都。費城是美國最具歷史意義的城市,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裡曾經誕生了獨立宣言以及第一部聯邦憲法。費城大學雲集,其中包括著名的長青藤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以及著名的沃頓商學院。


2、申請是看綜排還是看專排?

  對於商科專業研究生的申請,建議主要看綜合排名,專業排名作為輔助依據。因為,US news上的專項排名是針對MBA的各項分支的項目進行的打分。另外,MBA的專項排名對於申請金融、會計類專業的申請參考意義不大的其中另一個原因還在於院校範圍的不一致性,並不是每一所開設MBA項目的商學院都有金融或會計等具體商科專業的碩士項目。而且,MBA下設的分支方向的申請一般對於申請者的工作經驗要求較高,對應屆申請者較難申請。

  對於排名依據中的評分選項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今後的教育和職業的規劃分重點來看。比如,畢業後希望在美國就業的學生可以重點考察一個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起薪水平等,這些因素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當地及周邊的就業環境和經濟水平。如果學生希望通過這個項目獲得更多的科研機會以後繼續深造可以多關注師資資源、經費資源等選項,同時結合學校的介紹,提早確定自己今後的學習和研究的方向。


  建議商科研究生的同學們先找出所要申請的專業開設的學校有哪些,根據USnews查看下對應學校的綜合排名,再結合不同學校的地理位置,綜合考量學校的師資,校園環境,地理位置,周邊經濟條件,就業環境等,同時可到CD論壇取經,根據自身背景合理選擇項目。


首先要解釋一個地理位置上的誤區:大城市工作機會多。然而公司越好,要求的門檻也就越高。比如一些大公司即使是到了紐約去招聘,也只接受來自哥大,NYU的學生,排名稍低的學校一般都不會進入第一輪的視線。


上面已經說的很詳細。我補充一些校園生活上,大城市和小鄉村有哪些不同,希望可以更好的幫助題主理解。

在大城市學習,生活節奏相對較快,人口密集且多樣。帶來的優勢就是無論商業還是公益的社會活動都非常多,有機會見到各色人物,你需要做的就是合理分配時間,參加真正對你有幫助的。同學之間,朝夕相處的小夥伴會減少。繁華的大城市背後是各自忙碌的生活。

小鄉村從某種意義上就可以滿足大家對古老的校園的很多幻想,開闊的草坪,古老的建築群。豐富的活動場所,周圍江湖成群,綠蔭繁蔽。但是交通不太方便, 實習面試等機會需要長途跋涉,在這樣的環境,社交活動的範圍小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傾向於更加親密。互幫互助的機會多一些。小鄉村的就業機會主要依靠學校career center組織的招聘會以及你對於校友資源的合理使用。


首先看排名,看名氣,其次看是否有好的資源和人脈,有名氣的項目,是否有實習機會。看性價比,看地理位置,費用等綜合比較。


1.地理位置——簡單回答你的問題,這就是北上廣,和四川對比一樣,機會相對比較多,開闊眼界也是有區別的,消費水準也是極高的.
2.排名——國外選擇學校懂得都會看專業排名,因為行業內認知度高。綜合排名沒意義的.
3.「校友圈」與「國內認可度」——名校校友群體也是對你以後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定的幫助.
4.實習/就業/深造機會——英國實習的機會不多,全憑自己實際能力了
5.國家/地區——只要樓主不差錢的話,美國,英國的教育質量以及各個專業都有優勢的院校.


推薦閱讀:

女孩子在美國怎麼買衣服?
楊振寧考上公費留學學成沒有歸國就該被抨擊嗎?
就大學錄取模式而言,美國比中國更公平嗎?
在外國學生眼中,中國留學生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
為什麼在國外呆久了發現自己已經「回不去」中國了?

TAG:留學 | 研究生 | 留學申請 | 留學美國 | 留學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