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的說法從何而來?

怎麼算的呢?從仰韶文化遺址5k~7k
從紅山文化遺址開始算起,5k~6k年
從(二里頭文化遺址)夏朝開始:4k年


五千年.是按照《史記》的說法,從三皇五帝開始。


中國歷史的長度沒有統一定論,因為根據不同的計算方法,有著不同的長度。從中國第一次建立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帝國的秦朝開始算起約有2200年;從中國第一次使用文字,並成為信史的商朝算起約有3500年;自擁有二重證據法證明的夏朝算起約有4200年;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600年;從盤古、上帝、女媧等目前還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5000(這也是在一般中國人的認知中、中國歷史傳統意義上的長度);從標誌著人類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彭頭山文化算起約有9500年;而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同時也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指從有文字發明時起算,在那之前則稱為「史前時代」;歷史中傳說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商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政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帝制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中國共產黨又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在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台灣。
由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為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商壟斷。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證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自中華民國成立起試圖建立民主國家,實行自由經濟,在1949年後則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統治,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中國特色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工人(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隨著大陸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大陸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
摘自維基百科--中國歷史


最相信這個結論的應該是當年斥資500萬搞的那個「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發起者了。不過他們最後得出的年表,也是從公元前2070年開始——

引用一段話回答題主的問題如下:

五千年的說法,表示了一個時間段,意在概括「文明史」,而不是「歷史」的全部。這個起算點(時間上限)是傳說中黃帝的年代,時間下限是清末(隨時間推移還在不斷變化,比方說公元3000年的時候我們會不會改口上下六千年呢)。
古史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很多,為什麼要從黃帝開始算呢?簡而言之,大致從戰國以後,到中國近代史學興起(20世紀初)以前,中國人廣為接受的一個歷史認同是,太昊﹑伏羲等為遠古蠻荒之世的帝王,炎帝﹑蚩尤為敗於黃帝之手的部族領袖,黃帝成為結束亂世﹑開創文明的唯一帝王。以《史記》為例,在司馬遷的筆下,黃帝是征服者及王朝建立者,這樣便是是華夏政治體的始祖;黃帝為堯﹑舜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家族之祖,這說明黃帝為華夏血緣性族體之祖;黃帝及其后妃臣僚有許多發明,如此黃帝又代表華夏文化體的起始;黃帝曾四方征伐,東至於海,西至崆峒山,南至大江,北逐葷粥,這是表述華夏領域空間的起源。
那麼黃帝的年代要怎麼計算呢?眾所周知,中國歷史的確切紀年始於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由此越往前推(西周-商-夏),年表便愈加模糊和不可靠,或者記載互相抵牾,或者壓根沒有紀年,而黃帝在傳說中比夏還要早得多,事實上根本無法得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精確年代(具體到「年」)出來,但是大致的範圍似乎還是有共識的,即距今五千年到四千年之間。
現、當代的文史工具書一般都把黃帝的年代定在公元前26世紀,即距今4600年左右。對此《辭海》有一個說明,所附《辛亥革命期間所用黃帝紀年對照表》,列出三種黃帝紀年:一是《民報》的4609年,二是《黃帝魂》的4622年,三是《江蘇》等報刊的4402年(均以公元1911年為始點上推)。各紀年中,以《民報》所用年代為多數革命黨人所接受。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廣告,即以此為據,各省響應的文告亦多采此說。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通電各省,以黃帝紀元4609年為中華民國元年。這個推算並不是以嚴格的實證為基礎,而只是一種大膽的推測而已,依據不過是宋代邵雍的《皇極經世》和晉代皇甫謐的《帝王世紀》,從現代史學的角度看當然不值一駁。這個不足五千年而接近五千年的數字應當是「五千年」說的真正來源,此前,在知識分子層面其實歷朝歷代都不乏推算上古年表者(如皇甫謐、邵雍),其中當然會有一些大致相同或接近的結論,但唯有經過清末民初的變革,五千年的說法才成為被一般人接受的「歷史常識」,而且是用來鞏固現代民族國家認同的重要知識。
之所以「黃帝紀年」能被時人接受,時代背景是清末至民國初年許多知識分子要抬出「黃帝子孫」來鼓吹國族團結;但是「黃帝紀年」不久又被拋棄了,因為這種構建已不能滿足當時另一股知識潮流——科學理性。簡言之,追溯中國文明的始源,應採用考古學﹑歷史學、語言學﹑民族學﹑體質人類學等知識來說明,傳說人物固然不能代表文明的源頭,研究文明的具體產生時間也越來越多地成為考古學的任務,而不是在故紙堆中玩數字遊戲。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統被古史辨派徹底推翻了,但上下五千年之說仍然保留下來。


1.相傳,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古時候,黃河流域一帶的先民自稱「華夏」,或簡稱「華」、「夏」。「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華夏」。唐孔穎達疏:「華夏為中國也」。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侯,也是漢族前身的稱謂,所以「華夏」至今仍為中國的別稱。 華,是「章服之美」的意思, 夏,是「禮儀之大」的意思。 華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黃河流域的黃帝和炎帝,後由於合併融合,蠻,夷,戎,狄等民族相繼融入華夏族,構成後來漢族的主體, 漢族由漢王朝而得名,此前稱華夏族,所以漢族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其主體是華夏族,這就是中國之所以稱為華夏的原由。

2.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來說這個五千年是從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時間根據目前的考證應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時.不過五千年文明之說早已有之,以當時的學術水平自然不能考證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說五千年了為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夏商周斷代工程己經取得突破性成就。專家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確定夏代始年約為公元前2070年。黃帝至夏一千年左右。這樣算來,從黃帝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

一般講文明史,是以城、青銅和文字為標誌的。考古工作者已在河南淮陽發現了一座屬於黃帝時代的古城遺址-平糧台古城遺址,在這裡發現了標誌文明的青銅和文字。就文字而言,通常把甲骨文看做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估計距今三千年左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發現了黃帝時代的骨刻文字,專家認為這才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1993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東的一座古城遺址中又發現了一種與甲骨文差別較大的"陶文"。"陶文"是刻在陶片上的,有11個宇,分五行排列。第一行3字,其餘各行皆2字,文字大小均勻,筆劃纖細。科學家還發現山東大波口文化中晚期 "陶文"與商朝的甲骨文有一脈相承的跡象,陶文距今也接近五千年。

專家們還發現了河圖和洛書。河圖刻有一到十個自然數排列圖形,洛書刻有一到九個自然數排列圖形。這些圖形是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的龜甲上,人稱 "河洛文化"。有人稱這是中華文化的源泉。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頭山遺址發現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壇。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遺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證實中國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轉自為什麼說中華上下五千年而不是一萬年或更多?


應該是從上古黃帝時期算起的。所謂炎黃子孫,也是從那個時代開始的概念。


中華歷史和中華文明其實不太一樣吧。


http://news.sohu.com/20120715/n348175639.shtml


推薦閱讀:

國內考古界有哪些重大事故,導致怎樣的損失?
如何看待「慶幸文物被外國人搶走並相對於國內得到了良好的保護」這種想法?
古人大便後是用什麼擦屁股的?
為什麼考古學術界不承認夏朝?
致遠艦被找到了,你有什麼感觸?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考古 | 中國 | 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