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葯設計得特別大,有些特別小?
為什麼同樣是一次量的藥劑,有些葯設計得特別大,讓人難以一次吞服,有些葯卻設計得特別小,需要好多次吞服? 例如我這次配的兩種葯,一種一次9克,就是一顆特別大的,另一種一次6克,大概有好幾十顆。。都快吃崩潰了!
謝邀
一枚藥片的成分不僅僅包括了活性成分,還包含了各種各樣的輔料,也就是為了做成一個製劑而不得不加入的其它成分。因為藥物的活性不一致,往往需要的服藥量也不一致。比如,有的藥物只需要幾個毫克就夠了,而其它的可能需要幾十上百個毫克。當然,活性大小,服藥量的多少和這個藥物的優劣沒有必然的聯繫。藥物的好與壞只能從是否對症,以及對症的程度來區分。
綜上,一枚藥片的大小基本上就是由需要活性藥物的量以及需要添加的輔料來設計了。當然,本著簡單原則,能夠一片解決的不會讓你吃兩片,需要服藥的片數越多,病人服藥時可能會犯錯的幾率就越大。基本上,每天一次,每次一片是最好的給藥方式。
然而,樓主所服用的兩種藥片都走了極端。9克在一片裡面,6克分散成幾十顆都不合理。9克完全沒有把病人服藥時可能產生的困難考慮在內,這種規格的藥片應該分成至少三片才合適;而6克放在幾十顆裡面也略微嫌多,病人服藥時極有可能會數錯,這個規格應該擴大十倍,幾顆就夠了。
據傳聞,某葯企在日本開發其全球同步上市的產品時,鑒於日本人身材矮小,全球所用藥片略微嫌大,在日本獨立開發一單獨上市劑型,縮小其藥片體積以便病人服用。如上,這些葯企是否應該學習學習呢?我們平日中在包裝上看到的含量是藥品有效成分含量,而藥片或藥丸中除了藥品有效含量外還有一個叫做輔料的東西。輔料的作用主要在於幫助藥片溶解,利於藥物成分析出,壓製成片不易變質等。藥物成分物理和化學性質的不同決定了輔料的不同,也決定了輔料的用量不同。可能相同的重量,一種藥物壓製成片的輔料用量多,種類多,因此藥片比較大,而另一種則相反,因此造成了藥片不同的大小。同時也考慮了藥片的外形、還有一些特殊功能:如利於掰開的劃痕等。
先隨便猜一下,9g的是牛黃解毒丸,6g是黃連上清丸?(隨便猜的,不對的話忽略它)
前面有很多關於輔料的答案,在此不重複,只補充一些邊緣因素。
樓主提到的葯,首先應該是中成藥,西藥很少有這種規格(可能有例外,歡迎補充),中藥按照中醫理論「君臣佐使」,中成藥會在原來的配伍上稍作變化,但君臣一般不改變,因為藥效主要靠它們。如此,n種藥材入葯,再加上需要一些黏合、緩釋類輔料,重量一定會上升。
於是出現了讓人為難的問題,究竟是做成一個大藥丸,還是許多小藥丸。
其實這兩種葯在本質上沒有太大差別,因為小藥丸就是因為大藥丸需要二次加工(自己慢慢嚼,或自己捏成很多小藥丸),而有人想避免二次加工,使得廠家通過更新設備,將藥物做成更易攜帶和服用的小丸。如此,成本的上升,會使得這種藥劑更貴一些,又由於這種技術的普及,及規模生產,成本上升沒有很劇烈,消費者基本上感覺不到價格上的差異,會覺得兩種葯沒有差別,但仔細算一下,製法更精細的葯,一定會稍微貴一些。
其中也有和運輸,倉儲,延長保質期相關的因素,在此不贅述。相信大家能自悟。
總結一下,這個問題,很藥劑學的關係,沒有和經濟、營銷等學科的關係深。
ps:我藥劑學是二把刀,又不對的地方歡迎各路大神指正。如果是中成藥,可能是因為提取的問題,難以縮小。如果是西藥,比如美國裝的善存,我只能說該死的你搞這麼大我不好吞啊啊啊啊!
國外保健品藥片那個大 每次吃都要噎著了
樓上很多人都答了,你吃的這兩個葯十有八九是中藥水丸、蜜丸或者是沖劑or片劑。中藥的做成現在的劑型配方,服用多少,猜想只是根據古方湯劑的服用量進行標定的。要不然那些有大毒的藥物很容易就中毒而達不到治療的目的。其次,從中藥藥品檢驗方面來說,藥典中規定的檢驗標準一般是某味藥材(一般是君葯)的可檢出成分的含量。因此,一劑葯必須足夠多才可以達到相應的有效含量。第三呢,中藥藥材的來源真的是參差不起,以次充好的現象我想在這個信息不透明不對稱的時候真的是沒辦法檢驗。道地藥材真的是很難尋覓,一些無良藥廠是不是弄虛作假真的不是很好檢驗,也許把量堆上去就可以放行。
LZ這樣的情況應該是重要偏多,西藥很少有這麼大的。我吃的最大的藥片就算是善存了,當然,這是保健品。
個人覺得,如果是純中藥,那麼這種9克和6克的精準服藥方式就不太靠譜兒了。中藥沒那麼講究,多點兒和少點兒問題都不大。大個兒的藥丸完全可以掰開吃;小粒兒的滴丸完全可以按堆兒吃。
西藥是要按照說明書或醫囑劑量服用,而且是要精準到片兒甚至是半片兒的。多吃可能會有不良反應,少吃會達不到藥效。
PS:有些藥物可以掰開服用,但有些不行。大多數的緩釋或控釋片是不能掰開吃的。有些特殊工藝的緩釋或控釋片是可以掰開的。具體要參考說明書。
木有猜錯的話 這倆個應該都是中成藥 國產的西藥都是仿製葯 基本照抄國外 所以在設計上還是比較人性化 這也造成本土藥廠各種經驗上的缺乏 所以一旦沒得抄 各種奇葩就來了……
首先,我想您需要了解一個概念--藥品規格,即指單位劑量藥品中含有藥物的量。通俗一點講就是每片中含藥物多少毫克,當然這主要是針對化學藥品而言;對於中成藥來說,可能每片葯中含多種藥物成分,那麼其規格可能就是每片(粒)中總藥物成分的量。其次,您說的片劑有大有小,這是根據規格來定其藥物含量,藥物含量確定後,在壓製成片的時候,需要藥物之外的成分(輔料)來幫助壓製成片。這是很好理解的,就像蓋房子只有磚是不行的,還需要水泥。第三,據我了解,現在片劑很少有特別大而不利於吞咽的(針對成人年來說),葯企在做葯時也都會考慮到這一點,盡量把藥品製作的有利於服用。不知我的解答,您是否滿意。
有效含量是不同的。
同一種葯有不同的規格,規格就是片子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不同規格的片子需要添加不同的輔料已達到它的效果。所以片子就會有大有小。
這是藥劑的問題,我是學葯化的,以我有限的知識試著回答一下。每種葯的有效成分不同,其理化性質不同,比如溶解性,氣味,口服利用度,血葯濃度半衰期,給葯途徑不同,會添加不同的輔料製成不同的劑型,有不同濃度的有效成分。
推薦閱讀:
※藥品說明書上的「不良反應、尚不明確」是什麼意思?
※退燒藥的藥理是什麼?有什麼副作用?
※有什麼對治療口腔潰瘍非常有效的藥物?
※為什麼有些葯的可能副作用很多,仍然可以上市並且給病人使用?
※什麼是好葯?什麼是暢銷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