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反對公眾眼中的國學?


曾經有人對我熱推國學,我就疑惑了: 你們主攻經學還是小學? 文字、音韻、訓詁重哪一種?

對方聽得一頭霧水。然後不耐煩地推開我,意思大概就是"你找茬啊?"

倒不是故意刁難別人,而是當時我正好湊巧拜讀了王力先生的《漢語音韻》,對音韻有點小興趣,想跟他請教、探討一下,結果當然是對牛彈琴了。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


偽國學門檻低,圈子大,極大地團結了哲 學民科、職業騙 子、雞湯廚子、培訓老 濕、神 棍等人群,已經嚴重引起大眾反感。

而真的國學,用現在的分科可以劃為古漢語、文獻學、博物館學、圖書館學、考古學、哲學等十幾個專業,門檻高圈子小,一直在各大高校、研究所、博物館默默的做研究。

-----------------------
把「國學」這麼拆開確實不好,我只是想說,這些分科對國學研究和發展才是真正有利的。
2016.3.18


很好奇這位朋友 @何越曦是出於何種心態把一位儒學院門生邀請來的,喊我踢館么……

好吧,來都來了。看了諸君所指出的問題,自覺皆中肯綮,在下才疏學淺,也不能有所辯駁。在此列舉下個人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經歷,與諸君相互印證,聊為少補。

一、「大師」門檻低
在儒學院里有幸得到過許多知名教授的指導,無論思想還是學術,老師們都在我難以望其項背的高度。可是,他們中沒有任何一位,會說自己算得上國學「大師」。

在下的學術水準一塌糊塗,數年來穩居年級倒一,知識面被同學們完爆,各位答主所提到的必讀書目我閱讀過的不足三分之一。然而社會上流傳的絕大多數國學「大師」、甚至易學「大師」能做到的事,我自問都能做到。考慮到我扯淡和裝逼的水準,可能做的比他們還要好。

以下根據真實事例改編

某網友:大師您好,我最近在感情上xxxx,我覺得不知所措,您對國學了解如此深入,一定能用古人的智慧為我做出解答,幫我一下好么。
我:很抱歉,我在學校的成績一向不好,原典閱讀量也頗有限,再加上根本沒什麼感情經歷,怎麼能幫您解答疑惑呢。
某網友:大師別謙虛了,大師您是世外高人,務必告訴我古人對我這件事的解答辦法!!
我:……莊子休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是故聖人齊萬物,輕榮辱,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以下省略二百字裝逼文言。
某網友:大師說得好高深,雖然我不能完全理解,但以後一定深深銘記這些話的,謝謝大師!
我:(真的有用么……我明明說的都是廢話呀)

某戒色吧吧務:大師您好,我們戒色吧多年來致力於繼承古人清心寡欲的遺訓,希望您能夠幫我們給出一段戒除邪淫的文字作為宣傳口號,這對弘揚您所學的傳統價值觀也是有所幫助的。
我:我的小電影存貨都快佔滿一個移動硬碟了,怎麼好意思勸別人戒色……
某吧務:大師真會開玩笑,向您這樣追求國學真知的人怎麼會對這些污穢事物感興趣呢,大師您就幫個忙寫幾行字吧。
我:……夫嶢嶢者易缺,皎皎者易污。是以聖人與世推移,忠臣不潔其名。人生於世,清則濯纓,濁則濯足,和光同塵,方為自得。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執於空者,即執於色也。若菩提無樹,明鏡非台,空色無二,何用空為?
某吧務:謝謝大師,這段話說的太好了,我這就給戒色吧戰友們宣傳這一劑戒色良藥。
我:(真的看懂了么,我是在勸你們破戒呀……)


二、遍地豬隊友
由於缺乏系統的學習,網路上的國學愛好者水準參差不齊,素質亦不盡如人意。tfboy有何過惡,只因粉絲惱人,以致聲名如此。而愛好者閱讀量和修養的不足,「大師」們營養不足的書籍,古風漢服易學孝道的種種缺陷,統統歸結到了國學當中。古人云「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國學對此並非毫無責任,但若是將愛好者們一切過錯轉化為對國學的反對, 卻未免太過冤枉。


以下事例依舊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某網友:你好,請問你身為儒學院學生,對復興私塾有什麼看法呢。
我:科舉考試已然廢除,私塾失去生存的土壤,恐怕難以復興當日盛況。
某網友:可是復興傳統教育不應當是儒者的目標么,我們應當讓每個孩子都將三百千和四書五經倒背如流,才能了解國學的奧秘,挽救日漸衰退的中華文化呀。
我:呂某人愚鈍,連《大學》《中庸》都未能通篇背誦,您目標如此遠大,一定已經把十三經註疏通篇背過了吧。
某網友:這個,還沒有,以後會開始背的。
我:……祝您早日成功。

某網友:沒有了傳統文化的熏陶,如今的國人已經不知廉恥為何物,你看看這新聞,村民居然哄搶翻倒火車上的貨物。
我:漢朝有詩曰:「瓜車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其時儒風方盛,見利而趨,古來如此。
某網友:你看看這些詞語「屌絲」「裝逼」,沒有國學的引導,漢語變成了什麼鬼樣子!
我:話本小說里,涉及生殖器官的詞語也不在少數。下里巴人,和者必多,並非今人獨創。
某網友:我不聽我不聽!總之要解決現代人淪喪的道德,必須要大力復興國學!
我:……與君共勉。

某古風愛好者:我寫得唯美古風,你看如何。
我:把毫不相干的字句拼到一起,費盡心思找到押韻字,最後拼成這段混不可解的文字。
某兔吧吧友:我寫的討xx檄文,大家品評一下,讀懂的實乃天才!
我:你隨便抄個歷代檄文都對得起我,照抄諸葛丞相罵死王司徒的語錄算怎麼回事。
某國學粉絲:xx大師窮數年精力,遍讀經史子集,整理出這篇歷代人生哲理合集,年輕人一定要看!
我:這篇文章我三天就能寫完,而且寫的絕對比大師要精彩。


三、文革舊思維
我是個國學專業學生,但我既不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幾種寫法,也不打算找個三從四德的小腳媳婦。用文言寫過三俗段子,因為從未將傳統文學視為不可玷污的瑰寶;每每將孔老二掛在口頭,因為我把孔子視為師友,而詩友之間是不在乎玩笑的。然而在別人心目中的我,往往是孔乙己與孔聖人的合體產物。


在此轉載下我原先回答你熟知的領域,外行有哪些誤解? - 呂中豪的回答的一部分

親戚:中豪,學什麼專業?
我(略自豪):在儒學院學習國學。
親戚(疑惑):儒學院?都學些什麼呀?
我:音韻訓詁,諸子百家,四書五經,史學哲學……
親戚(恍然大悟):哦,孔老二講的那一套呀。
我:……不完全是,除了儒家經典,對傳統的文史哲等知識都要有所涉及。
親戚:哦,就是孔老二愛看的那些東西對吧,
我:其實,儒家並非如近代宣傳的那樣子迂腐,比如說孟子提出過一些很激進的理論……
親戚:哦,你們打算替孔老二翻案呀。
我: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您知道么?

網友:身為儒學院門生,你一定對道家法家等思想深惡痛絕吧,我倒覺得不必要過於拘泥門戶之見,諸子的思想也有很多優點呀。
我:其實我不算神馬儒生,況且平時對於各家思想一向是兼容……
網友:還有呀,你們儒生總是被古人的思想束縛住,難以做出創新。我告訴你,想學好古文,得在思想上俯瞰它,不能被書中的道理洗了腦,變得不像自己了呀。
我:其實多了解古代的文史知識並不會改變人的精神,我倒覺得學習國學知識對現代人很有幫助,古人的智慧可以引導我們……
網友:我能告訴你我不需要引導嗎。該走什麼樣的路,自己就會主動踏上。我讀書的目的才不是咀嚼別人的糟粕。你說古人智慧,要我說,所謂的先賢,他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活在未來,如今我們有幸,起碼在這個時代,難道比之他們,仍然不如?
我:孟子曾經曰過,人皆可以為堯舜,但是學習古人同樣……
網友:堯是最高標準嗎?其實你就是在膜拜奉在神壇上的枯骨。我說這話,你會覺得我狂妄,這我不理會。只要是人,他本身就有無法彌補的缺點和狹隘。不如此心求證大道,或有所得。
我:李白曾說「堯幽囚,舜野死」,上古故事也許未必真實,不過……
網友:我現在不會,以後也不會和你辯論,你在所謂的國學之路上迷失太深,根本無法撼動。道不同不相為謀,再會。
我:小心看車哈。

女神:豪爺在不在。
我(壓抑住欣喜):在。
女神:陪我說說話好不好,要是豪爺不想說話就算了。
我(強行矜持):好呀,說說話也沒啥。
一個半小時後……
女神:豪爺很健談嘛,其實以前沒事的時候經常想找你聊聊天。只是以為你是研究國學的,肯定不近女色,所以一直不敢和你講話呢。
所以說,同志們,誤解真的會害死人啊!!!!
哎,媳婦我這就來,正和別人講咱當年的愛情故事呢。

四、官方反作用
引用之前一位匿名用戶的回答,「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 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不必多解釋了吧。下面給出我本人的親身經歷,印證了官媒的大力推動許多時候其實起到了相當負面的作用。


曾經與人合作創作過網路流行語的文言版本,我原創的部分在此
聊天時能用來裝逼的文言文有哪些? - 呂中豪的回答


最初的時候,這篇文字在我朋友的微博上發布,讀者的評價以欣賞為主

然後轉折出現了,共青團中央轉發了這條微博,並且配了這樣的文字

評論區立刻急轉直下……

果然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我一個段子手招誰惹誰了!!


兩年前,有一個陌生人跟著一個親戚來我家拜訪。

聊天的時候先是很自豪的說,我們家就是大家庭就是不分家的。雖然當時覺得似乎哪裡不對,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很正常的。

席間,他開始和我母親聊教育(因為我母親是老師),開始講現在的學校教的東西都是扯淡,說以前古代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都可以秒殺現在的大學生,說現在的中國人都失去信仰了真是太悲哀。

我媽聽到這些話臉色不好,他完全沒有注意到,繼續大喇喇談他的教育。

不送他兩個女兒上正常的學校,去上私塾,稱「將來她的圈子裡就都是那樣的人,這樣對小孩比較好。」
他的女兒從來都是學國學,學《弟子規》、學《三字經》、學《論語》.....一想到《論語》和《弟子規》放在一起我就萬分糟心。
他的女兒每天早上六點就要起來「洒掃庭除」。
他問我知不知道誰誰誰(某個他口中的國學大師),說是很知名,在山西開了個國學班。

我之前以為這些事情只是新聞、只是微博上的事情,但當這些事情真實的出現在我的身邊的時候我還是很震驚。
我覺得他的孩子真是太可憐了。


我現在在廣州,有時候會去齋菜館(不是特別高檔的那種)吃飯。
那裡放著佛像、放著蒲團、放著《弟子規》、放著什麼《佛說療痔病經》.....


牆上貼著各種各樣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弟子規》里的語句。每頓飯吃飯前,所有人還要站起來一起跟著飯店員工感恩。
感恩天地、感恩國家、感恩父母.....

然而做飯只是一點小生意,他們的主要營生是開國學班。我偶爾去東莞,那裡更誇張,牆上直接貼著女德班的廣告。
這都是些什麼鬼啊。

我還遇到過一個有錢的老闆,是個狂熱的國學粉。他和我說,「姑娘你長得不錯,給我生孩子吧?」
不是委婉的說上床,是真的生孩子。
他的理想是有百子千孫。
呸。

國學是有很多好東西,但是沒有那麼多人懂,懂的人也不會去開什麼國學班。自己不會、自己一知半解,還特自鳴得意,一臉」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清高模樣。

他們總是一邊享受現代文明的便利,卻一邊反對科學、反對現代化;一邊毫無節操的牟利一邊教育孩子們要清苦;一邊自己燈紅酒綠紅塵滾滾一邊教育別人要田園牧歌清燈古佛。

最最重要的是,他們完全剝奪了孩子的正常生活。

父母沒有辨別能力,孩子沒有自主能力,這正是我反對現在所謂國學的原因。

我非常喜歡古典文學和歷史,我當然希望大家都能對我們的文化歷史有興趣,且不去說國學本身就是當年面對西方文化衝擊才提出來的概念,單現在這樣妖魔化的「國學」,不要也罷。

你們就不能專心做齋菜嗎?


剛進設計院的時候,新員工培訓,請了個所謂的國學大師來給我們講國學。

剛開場的時候還挺正常的,教我們一些基本的禮儀規範,我們學著學著還挺有意思的。

教完禮儀規範就和我們講儒家多麼多麼的了不起,孔子的思想多麼多麼的了不起,這也沒啥。

吹完牛逼他開始瞧不起科學了,把現在的一些問題歸結於現代人只講科學不懂儒家思想的導致的,然後下面聽講座的開始有些意見了。

後來到了自由提問環節,我們有個同事問了他一個問題,具體的對話記不清楚了,但是他明顯表示一種很瞧不起科學的態度。

然後我忍不住了,站起來問道:「你怎麼看孔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你希望別的諸子百家通過貶低儒家來抬高自己的地位嗎?如果你不希望的話,這裡都是科技工作者,你為什麼要貶低科學?這都做不到你配稱什麼儒家?難道你是借著儒家的名義來招搖撞騙的?」

然後那個所謂的國學大師站在台上支支吾吾半天講不出話來。

然後我還得理不饒人,繼續說:「你不是看不起科學嗎?你今天怎麼來我們院里的?坐車吧。沒科學你上哪去坐汽車?你用手機吧,沒科學你用什麼手機?」

然後那個大師臉色非常之難看,院里人力資源的人趕緊上去結束了那天的培訓。

最後那個大師灰溜溜地跑了,據說本來說好的錢都不敢要了。

你說國學大師就這種貨色,我能夠不反對嗎?


我們有四書五經,二十四史,四大名著,先秦諸子,魏晉玄學,宋明理學,清代考據學,唐宋八大家,近代有諸多思想家。有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經史子集。居廟堂之高有孫子兵法,貞觀政要,呂氏春秋,處江湖之遠有聊齋志異,閑情偶寄,徐霞客遊記。醫學上有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工學有天工開物,水經注。品茶有陸羽茶經。兵法有六韜三略,三十六計。談笑間有圍爐夜話。混跡塵中有有小窗幽記。
但是你放著這麼多東西不研究,研究三字經弟子規?滿滿一桌菜,非要撿桌子上的老鼠屎,自己吃不算還強迫別人吃,還讓別人都說這顆老鼠屎好吃?
還有,看過某人論語莊子心得就出來宣揚國學,原著根本沒看過。一點研究的精神都沒有,平時無人問津,一熱起來就跟傳銷一樣。國學原著就好比原汁原味的食材,保留最原始的風味。如果實在吃不下去,也要找好的廚師幫你烹飪一下,比如呂思勉先生。可是有些人們非要吃加了地溝油和廚師唾液的菜,自己吃還則罷了,還要往別人嘴裡塞,這就怨不得被人罵了。

我是一條分割線

看到你們這樣熱情呢,我就再說兩句,我並不覺得國學以及大家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愛不好,只是看在哪方面。首先,最讓人噁心的是以傳統學堂式的教育方式代替現代教育。純屬腦子有坑,雖說我們現在的教育方式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問題,但始終是在進步的,起碼比封建社會時期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上述行為屬於不折不扣的開歷史倒車,傳統文化不會讓我們造出來核武器,不會讓我們成為五大流,啊不對,五常之一。四書五經里沒寫著怎麼培育秈型雜交稻去餵飽這麼多人讓他們吃飽了沒事幹。咱們上次是怎麼被打的?這才過了區區百年就忘了?
還有就是對於傳統文化的「誤讀」以及宣揚其中已過時不符合現代社會價值觀的內容。這裡面既包括了鼓吹「三從四德」,「二十四孝」,開辦女德班,鼓吹什麼「以孝治國」,也包括了諸如「古風」等誤讀傳統文化的圈子等。
我覺得呢,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屬於精神上的需要。首先,老祖宗的東西,有好的有壞的,不能古人放個屁你都當香的。我敢說再過幾百年一定還會有很多人去讀《論持久戰》,讀毛選,還有鄧小平理論,但是絕對沒幾個還會再去看《知之深,愛之切》,「同心共築中國夢」這種口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不會有多少人記得。
其次呢,這種東西有時像宗教,適當的宣揚可以,綁架就不對了。你要這麼做也對不起先賢們啊,孔夫子就說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之所欲,亦不可強施於人。
最後我想講一點我對於「國學」的認識。首先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起碼要尊重自己的語言,也就是漢字,儘可能的避免錯別字,碰到自己不認識或者不確定的字動動手查一下字典,至少在正式場合里,不要把它錯著念,如果有精力的話,多了解一下文言文,漢語史,方言,書法等等。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國學」,又是我們民族一切文化的最基本的載體,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
個人認為「國學」這個東西,不一定像某些人說的真正搞國學的人都在大學或者研究所里,更不是那些所謂古風詞中眉間那一點硃砂之類的。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與其整天捧著某人的論語心得,不如吃兩塊東坡肉,品兩盞香茗,訪幾處名山。就算現代流行的一些東西,例如一些武俠小說甚至網路小說,還有一些流行歌曲都離不開我們的傳統文化。例如黃沾先生的一些作品,你看《滄海一聲笑》不就是用我們的五音:「宮」「商」「角」「徴」「羽」寫的嗎。「國學」其實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不需要刻意去張揚。我們離擺脫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有一段距離,需要大家去建設,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至於這些精神層次上的東西,我相信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總有人喜歡,不說別的,這幾大菜系你們捨得拋棄嗎。至於更深層次的研究,有那麼一些仁人義士去「為往聖繼絕學」,讓老祖宗的好東西不至於失傳,這就夠了,咱們還是安心建設社會主義吧。


因為一群把國學定義為三字經+弟子規的二逼。

ps1:這個回答針對的是題主掛的標籤。

ps2:某些抱團來裝理客中的,題主問的、我罵都是目前社會上流行的「國學」,而不是您們心裡的「國學」。再說了,您們也不能扔顆別人的寶石在糞筐里,然後站路邊逢人就說您這筐里寶石多多吧?

ps3:有了ps真是毫無氣勢啊


說白了,這兩年的國學熱,不是讓你體會「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慷慨熱血,也不會讓你欣賞《滕王閣序》的華麗辭藻,更不會讓你感嘆《阿房宮賦》的借古諷今,國學熱只不過是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男尊女卑、三從四德這些早就扔進了歷史垃圾堆的糟粕再撿回來而已。


我愛我家第64集 捉鬼記

孟朝陽:我們是文化公司,開發文化,任何悠久的民俗文化都可以到我們這裡發揚光大,
比如說誰結婚,想搞箇舊式婚禮,從上花轎開始,迎親送親踏火盆上喜瓷,一
直到入洞房----我們全包了
和平:嘿入洞房你們都包了
孟朝陽:噯
和平:還是土匪
孟朝陽:沒有沒有,這我們不管,這事得由人新郎官負責,誰也不能包管代替……
和平:哎喲你想管呢……
孟朝陽:我們只負責操辦婚禮
圓圓:朝陽叔叔,你自己還沒結婚你就先替別人操辦婚禮?
孟朝陽:先人後已嘛,要不怎麼叫做為人民服務嘛,還光不包括婚禮,我們什麼都管,
你像那個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易卜掛像、陰陽五行、子微斗鼠、周公解夢、
何婚生谷、生肖命門,簡單說吧,算命相面看風水,圓夢捉鬼跳大神,我們是
全胡擼
傅老:(起)那簡單是胡鬧嘛,反封建反了這麼多年,(朝陽一屁股坐下)好不容易才
把這些東西給(回頭)……才把這些東西給反掉,怎麼現在又讓你們給拾掇起
來了?庸俗,低級,反動……
志國:爸,您別動不動就給人家上綱,我估計朝陽他們這活動啊也都是帶有表演性質的,
蒙蒙外國人給他們看個笑話么,是不是朝陽?
孟朝陽:也可以這麼理解
傅老:那也不成。外國人,他們在自己的國家搞現代化,讓我們搞封建迷信給他們看熱
鬧,陰險得很哩……
孟朝陽:伯父,您也別這麼說啊,我們這也是建設精神文明的大事
傅老:精神文明,這簡直就是精神污染么
孟朝陽:您也不要那麼主觀,我們公司說話就開張(眾人關切),到時候請您去看看
傅老:誰也不許去看
孟朝陽:幹嘛不許去呀?都去都去都去,到時候你們一看了就知道,那種深受群眾歡迎
的場面誰看了誰感動
傅老:還感動?我跟封建落後愚昧迷信鬥爭了一輩子,如果說今天你們那套東西群眾還
歡迎的話……我哭都來不及……(下)


作者:王小波

我現在四十多歲了,師長還健在,所以依然是晚生。當年讀研究生時,老師對我說,你國學底子不行,我就發了一回憤,從《四書》到二程、朱子亂看了一通。我讀書是從小說讀起,然後讀四書;做人是從知青做起,然後做學生。這樣的次序想來是有問題。雖然如此,看古書時還是有一些古怪的感慨,值得敝帚自珍。讀完了《論語》閉目細思,覺得孔子經常一本正經地說些大實話,是個挺可愛的老天真。自己那幾個學生老掛在嘴上,說這個能幹啥,那個能幹啥,像老太太數落孫子一樣,很親切。老先生有時候也鬼頭鬼腦,那就是「子見南子」那一回。出來以後就大呼小叫,一口咬定自己沒「犯色」。總的來說,我喜歡他,要是生在春秋,一定上他那裡念書,因為那兒有一種「匹克威克俱樂部」的氣氛。至於他的見解,也就一般,沒有什麼特別讓人佩服的地方。至於他特彆強調的禮,我以為和「文化革命」里搞的那些儀式差不多,什麼早請示晚彙報,我都經歷過,沒什麼大意思。對於幼稚的人也許必不可少,但對有文化的成年人就是一種負擔。不過,我上孔老夫子的學,就是奔那種氣氛而去,不想在那裡長什麼學問。  

《孟子》我也看過了,覺得孟子甚偏執,表面上體面,其實心底有股邪火。比方說,他提到墨子、楊朱,「無君無父,是禽獸也」,如此立論,已然不是一個紳士的作為。至於他的思想,我一點都不贊成。有論家說他思維縝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基本的方法是推己及人,有時候及不了人,就說人家是禽獸、小人;這股兇巴巴惡狠狠的勁頭實在不討人喜歡。至於說到修辭,我承認他是一把好手,別的方面就沒什麼。我一點都不喜歡他,如果生在春秋,見了面也不和他握手。我就這麼讀過了孔、孟,用我老師的話來說,就如「春風過驢耳」。我的這些感慨也只是招得老師生氣,所以我是晚生。  

假如有人說,我如此立論,是崇洋媚外,缺少民族感情,這是我不能承認的。但我承認自己很佩服法拉第,因為給我兩個線圈一根鐵棍子,讓我去發現電磁感應,我是發現不出來的。牛頓、萊布尼茲,特別是愛因斯坦,你都不能不佩服,因為人家想出的東西完全在你的能力之外。這些人有一種驚世駭俗的思索能力,為孔孟所無。按照現代的標準,孔孟所言的「仁義」啦,「中庸」啦,雖然是些好話,但似乎都用不著特殊的思維能力就能想出來,琢磨得過了分,還有點肉麻。這方面有一個例子:記不清二程里哪一程,有一次盯著剛出殼的鴨雛使勁看。別人問他看什麼,他說,看到毛茸茸的鴨雛,才體會到聖人所說「仁」的真意。這個想法里有讓人感動的地方,不過仔細一體會,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東西在內。毛茸茸的鴨子雖然好看,但再怎麼看也是只鴨子。再說,聖人提出了「仁」,還得讓後人看鴨子才能明白,起碼是辭不達意。我雖然這樣想,但不缺少民族感情。因為我雖然不佩服孔孟,但佩服古代中國的勞動人民。勞動人民發明了做豆腐,這是我想像不出來的。  

我還看過朱熹的書,因為本科是學理工的,對他「格物」的論述看得特別的仔細。朱子用陰陽五行就可以格盡天下萬物,雖然陰陽五行包羅萬象,是民族的寶貴遺產,我還是以為多少有點失之於簡單。舉例來說,朱子說,往井底下一看,就能看到一團森森的白氣。他老人家解釋適,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此乃太極圖之象),井底至陰之地,有一團陽氣,也屬正常。我相信,你往井裡一看,不光能看到一團白氣,還能看到一個人頭,那就是你本人(我對這一點很有把握,認為不必做實驗了)。不知為什麼,這一點他沒有提到。可能觀察得不仔細,也可能是視而不見,對學者來說,這是不可原諒的。還有可能是井太深,但我不相信宋朝就沒有淺一點的井。用陰陽學說來解釋這個現象不大可能,也許一定要用到幾何光學。雖然要求朱子一下推出整個光學體系是不應該的,那東西太過複雜,往那個方向跨一步也好。但他根本就不肯跨。假如說,朱子是哲學家、倫理學家,不能用自然科學家的標準來要求,我倒是同意的。可怪的是,咱們國家幾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出不了自然科學家。  現在可以說,孔孟程朱我都讀過了。雖然沒有很鑽進去,但我也怕鑽進去就爬不出來。如果說,這就是中華文化遺產的主要部分,那我就要說,這點東西太少了,攏共就是人際關係里那麼一點事,再加上後來的陰陽五行。這麼多讀書人研究了兩千年,實在太過分。我們知道,舊時的讀書人都能把四書五經背得爛熟,隨便點出兩個字就能知道它在書中什麼地方。這種鑽研精神雖然可佩,這種做法卻十足是神經病。顯然,會背誦愛因斯坦原著,成不了物理學家;因為真正的學問不在字句上,而在於思想。就算文科有點特殊性,需要背誦,也到不了這個程度。因為「文革」里我也背過毛主席語錄,所以以為,這個調調我也懂——說是誦經念咒,並不過分。  

二戰期間,有一位美國將軍深入敵後,不幸被敵人堵在了地窖里,敵人在頭上翻箱倒櫃,他的一位隨行人員卻咳嗽起來。將軍給了隨從一塊口香糖讓他嚼,以此來壓制咳嗽。但是該隨從嚼了一會兒,又伸手來要,理由是:這一塊太沒味道。將軍說:沒味道不奇怪,我給你之前已經嚼了兩個鐘頭了!我舉這個例子是要說明,四書五經再好,也不能幾千年地念;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換著人地嚼。當然,我沒有這樣地念過四書,不知道其中的好處。有人說,現代的科學、文化,林林總總,盡在儒家的典籍之中,只要你認真鑽研。這我倒是相信的,我還相信那塊口香糖再嚼下去,還能嚼出牛肉乾的味道,只要你不斷地嚼。我個人認為,我們民族最重大的文化傳統,不是孔孟程朱,而是這種鑽研精神。過去鑽研四書五經,現在鑽研《紅樓夢》。我承認,我們晚生一輩在這方面差得很遠,但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四書也好,《紅樓夢》也罷,本來只是幾本書,卻硬要把整個大千世界都塞在其中。我相信世界不會因此得益,而是因此受害。  

任何一門學問,即便內容有限而且已經不值得鑽研,但你把它鑽得極深極透,就可以挾之以自重,換言之,讓大家都佩服你;此後假如再有一人想挾這門學問以自重,就必須鑽得更深更透。此種學問被無數的人這樣鑽過,會成個什麼樣子,實在難以想像。那些鑽進去的人會成個什麼樣子,更是難以想像。古宅鬧鬼,樹老成精,一門學問最後可能變成一種妖怪。就說國學吧,有人說它無所不包,到今天還能拯救世界,雖然我很樂意相信,但還是將信將疑。


古人都說了,師古(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不法古(聖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則後於時,修今則塞於世。)。
現代人為什麼就不懂呢?


又一次,李鴻章被任命為兩廣總督,臨行前,照例要去晉見慈禧謝恩。
談話間,慈禧拿出了一個奏摺,說有人彈劾他,說他是康有為的同黨,還把這個奏摺給他看看。這是天大的事兒,換作別人,早就跪下磕頭向老佛爺求饒了,可李鴻章接過來看看,頗不以為然,而且他說出的一番話更是令慈禧大為「驚駭」。
  李鴻章說:「若舊法能強國 ,吾國早已強矣,何待今日?即變法則為康黨,臣罪無可逃,臣實是康黨。」

回答問題,在下也是康黨。


因為國學這個分類本來就是一個在現代西方學術的衝擊下才產生的應激式反應,因為是應激反應所以分類極不嚴謹,因為是在現代西方學術衝擊下產生的所以摻雜著隱含的自卑心態。

宋人不會把本朝的學術跟先秦和漢朝學術扒拉到一起起名叫「國學」,原因很簡單——先秦漢朝宋朝學術統稱國學,那這個國學的外部是啥?難道是北方還有一個「國學」之外的契丹學不成?

先秦漢朝和宋朝學術統稱到一起,對宋人來說,就叫「學」——加個國字是畫蛇添足。

所以宋人只會比較本朝學術與漢朝學術的區別,也會站在本朝學術立場上對漢朝學術進行批判,唯獨不會把本朝學術與漢朝學術強行捏到一起削足適履起個「國學」這樣的名字。

中國學術,以先秦為發端,主要的樞紐就是漢宋兩代,地位僅次於漢宋兩代的就是清。清朝學人提「清學」,也是在比照本朝學術與漢學宋學之間的差異,對漢學宋學進行批判和吸收,但也不會把漢、宋、清三代迥然相異的學術強行捏到一起削足適履起個「國學」這樣的名字。

西學東漸最開始的時候,嚴復等人系統引入和介紹西學的時候,也未感到有必要起出個「國學」這樣的名字來把中國幾千年的學術捏到一起成為一個跟「西學」對立的單一體。

真正建立起「國學」和「西學」的二元對立,是文化自卑感日益加深後的產物。「國學」這個詞真正開始流行,還是在民國。

歸根結底,中國幾千年來的學術,一直是個變化的過程,歷朝歷代各不相同,各家各派更不相同,本來就不是一個具有統一宗旨的單一體。學習中國傳統學術,應從學術發展分流的過程與各支流之間的對照和差異入手,這才是正當的方式,也是如之前例子所講的,中國傳統學人採取的方式。

認為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學術,可以用一個統一的「國學」概括,可以找出一個統一的宗旨,甚至認為可以找出一個中心,認為「國學」就是圍繞著「道」或者「氣」或者什麼類似東西——這才是對中國傳統學術最大的自我貶低。一代代學人的思考、辯論、砥礪、傳承、變革、書寫,就以這樣的方式,最後被縮水和偷換成「國學大師」的幾本暢銷書。

在這種問題上,古代學人在沒有「外部學術」衝擊的情況下採取的學術心態才是正常和健康的心態。只要辨別和比照各種學術之間的發展歷程與差異,通過批判將其吸收進自己的思想體系,這就足夠了。

完全沒有必要建立起一個又一個中心式的父系譜系,這種學術就是在「國學」父系裡的,那種學術就是在「西學」父系裡的——這種劃分就是對父系純潔性的意淫而已。

為什麼給學術建立起「國學」「西學」這樣的中心式父系譜系完全不可能且沒有意義?——很簡單,你能在學術話語里找出像Y染色體那樣明確、固定、可鑒別、能還原傳承路徑的元素么?自古以來,無論中外,學術就是個互相吸收化用的過程,連基因傳承都談不上,更不用提Y染色體,你拿什麼建立父系譜系、憑什麼說這個學術就隨「國」姓、那個學術就隨「西」姓?

吸收和學習就是思想的天經地義,在大的時間尺度上,思想是沒有版權的,原作和同人沒有任何區別,原創和借鑒也沒有任何區別,任何父系的代際關係都不存在,試圖用思想之間的父系代際關係作某種價值判斷更是可笑的——聖經化用蘇美爾神話,古蘭經化用聖經,但如果你說蘇美爾神話是聖經的爹,聖經是古蘭經的爹,這就是一種完全沒有意義、不能產生任何合理價值判斷的說法。

我之所以反覆使用「父系」這個詞是因為:強調「國學」的這種心態首先正是一種在現代西方學術刺激下產生的血統焦慮——文化血統焦慮;其次就是一種相聲里的倫理哏,害怕在父系代際的輩分上成了西方文化的「兒子」。而我前面說的這些,一言以蔽之就是:文化思想是沒有父系血統的,所以不用擔心血統被污染;文化思想更是沒有父系代際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倫理哏。

都是父系的中心式思維方式思想結構之下的幻覺與庸人自擾。學習一下那些幸運地沒有受到文化血統與倫理哏焦慮折磨的古代學人,對學術思想多看看具體的發展歷程、比照和對比一下差異、批判和吸收到自己的體系里,不要總是琢磨這個理論是我祖宗的種還是鄰村老王祖宗的種、我可別一不小心在輩分上變成它孫子——這種毫無意義浪費生命的事情了。

至於對成天拿「國學」和純潔性說事的「大師」,就相當於只會在倫理哏上調動觀眾除此之外就沒飯吃了的相聲演員,表達一下鄙視就好了。


為什麼會邀請我…我明明是滋磁國學的好伐?

對於國學,我一向是認真學習並且大力推崇的!

來來來,藉此寶地列一個《楊愛紅國學入門書單》。

1)經部

1.1)《詩經》其一: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1.2)《詩經》其二: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1.3)《孟子》其一: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於傳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1.4)《孟子》其二: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2)史部

2.1)《史記》其一:

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薄衣食、卑宮室,致費於溝淢。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命后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及山川之便利。

2.2)《史記》其二: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3)子部

3.1)《山海經》其一: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3.2)《山海經》其二: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3.3)《列子》一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先列這麼些吧,歡迎各位龐友補充。也感謝各位與楊愛紅一道大力弘揚國學!


1.
一個玩的很好的朋友跟我說,啊,還是古代好。我問為什麼。「三妻四妾多棒啊。」
阿拉伯現在還允許多妻制呢?
那不行,還要信教。讓我變中東大鬍子還怎麼泡妞?

三妻四妾、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多人對於古代中國不多的印象之一。
老一輩勸人的時候還會偶爾冒出來一句「習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現代的國學?

2.
朋友要考國學的研究生,聽說和北京某個書院的老師,也是一所頂級高校教授拉上了關係。很好,我祝福他。
不過他的教材我不是很喜歡。
就那種經典的現代國學教材,一篇古文,一份翻譯,後面是分析。
且不論選題如何,只是附翻譯這一點我就不喜歡。
國人熟讀的名家名篇尚且有異義,這些不是那麼有名的篇章倒是彷彿有了公論。一兩個老師、教授就敢出本書。不止自己划下句讀、連經注也一併添上了。
彷彿今人各個程朱陸王。

3.
家鄉小城,弟子規被噴漆打在了牆上。我仔細看過,選句無傷大雅。
中國的宣傳部門可能墨水有限,萬幸什麼女戒之流還未塗毒。
如此看國學之風潮可以再旺點,至少除了弟子規再有點能選的東西。

4.
古人養氣,講求讀經書前焚香沐浴等等。儀式的意義大概在於正心而誠意,進而讀書效率就會提高。
我試過,先沐浴更衣然後調整心情再看書。的確感覺上不一樣。
然而這只是對自己的一點點要求。
我看很多人學所謂國學,並未學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學到了一點粗淺皮毛甚至不知道是不是封建殘餘就出來放聲疾呼。
假如看國學出來的都是謙謙君子,我第一個支持全民學國學。
然而古代幾千年的歷史告訴我們,該狼心狗肺的人讀多少聖賢書都白搭。

5.
修身齊家不好嗎?
寧心靜氣不好嗎?
好好好,你說的都好。

慧能說,各種精妙的佛理,並不與文字相關。
我告訴你做人要會換位思考、要體諒他人,你就做得到了?
有人告訴你你也不一定做的到更何況去讀兩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很多人的文化知識儲備其實不適合讀四書五經。
我看還真就適合讀弟子規。這麼說來趙老爺畢竟還是懂國情啊。

6.
答一下題吧。我為什麼反對國學?我不反對國學,我沒資格反對別人願意從事的文化學習。
倘有人願意學程朱陸或者陽明之類,我祝他能成一君子。
有人願習寫詩詞,我祝他能通曉格律、寫作有成。
有人願寫古文大賦,我祝他筆力雄厚、能醒我國民。
有人願意學弟子規,我只能祝他好運了。


一是國學這個定義值得商榷,二是有好多打著國學旗幟騙錢的神棍,三是有人利用國學的影響力企圖回到並不存在的「美好的舊時代」。

一般來說,反國學其實是反對這三者其中之一、之二或者全部。


因為不存在這麼一門「學」。
如果所謂「國學」,的確是一門立得住的學問、學科。真像有些國學家說的,總結提煉了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那麼我絕不反對。誰能做到這一點,讓國學真正成為現代意義上的學術,我甘為其門下走狗。
但是現在吹捧國學的都是些什麼人呢?稍好一點的,不過號稱可以教得孩子又孝順又聽話又有禮貌,騙孩子家長几個錢罷了。還有更糟的,其中糟粕最多就是細分的所謂「易學」。《易》研究當然是一門正緊學問,有的是正緊學者在研究。但是標榜易學的……我幾乎可以立即拍出五毛來和你賭,這是個騙子。區別只不過是有的人專門騙別人,有的連自己也騙了。
錢穆大師認為《易》和孔子的關係,很可能不可靠,是附會的。易學中成色最好的可能會告訴你,這不對。馬王堆帛書里記載了孔子和學生談《易》。但是他們不會提,《帛書 要》里孔子說了:「我後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這個後,是不的意思。國學圈裡偶爾也談《易》的德義啦。翻來覆去無非就是天行健那幾句。對他們來說,這不過是年三十的鹹菜。他們要的,還正是祝卜而已。對此我不想再吐槽了,孔子自己吐槽的最好:「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這樣的人,巫醫也是做不好的。
有些人說,孔孟永遠不會過時。小子我斗膽狂言,孔孟早就過時了。但這不意味著他們的學說沒有價值,不能照搬不意味著不能啟迪智慧。比如說,要打現在一堆國學家的臉,沒有比孔子自己的話更好的了。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國學這個詞,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來的,我讀書的時候,只聽說過諸子百家唐詩宋詞元曲,聽說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沒聽說過什麼國學。
在中國,什麼東西,一被加上「國」字,就有神聖不可侵犯的意味,比如國歌、國旗、國家、國民,甚至比如什麼國球,假設哪天少拿一個冠軍,大家都要如喪考妣,所以突然有一天,「國學」這個詞冒出來了,我就很警惕了,又是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
但是中國那些舊東西,假設是一個古董吧,春秋的鼎,秦的兵馬俑什麼的,你說它是國寶我覺得倒還不錯,因為它就是它,千百年來沒有什麼變化,充其量就是越變越古,但你說諸子百家什麼的,一古腦都是國學,我就很奇怪了,當年各派都吵翻天了,儒家看不起農家,道家又看不起儒家,法家說你們全都是渣渣只有我才能統一中國,總之各派都想著滅了對方而後快,現在我們這些後人,倒一古腦把它們放一鍋里一炒,端出一個名叫國學的菜來,而且還只准人誇不準人批,你說這是什麼道理。
比如中醫,你們說李時珍為什麼要花那麼大精力編本草,那是因為當時幾百年沒有人整理過中醫學了,葯都認不準了,吃了毒藥還當好葯,你說該不該重修本草了,現在好了,幾千年的發展,幾千年先人的努力,全都不算了,一股腦從古至今,全都加了「國」字型大小,從黃帝到屠呦呦,全都神聖不可侵犯,你們說這不是有病嗎?
再說儒學,從孔子到王陽明,那是多大的變化,朱熹的徒子徒孫跟王陽明的徒子徒孫當年走在路上碰到了都要擼袖子打成一堆好嗎?你說它們全都是「國學」,呵呵,王陽明可能不在乎,朱熹絕對要給你一耳巴子。
神聖化的下一步,就是宗教化,然後大家都似乎找到信仰了,背弟子規的同時又背逍遙遊,一邊背還都一邊高潮起來,覺得自己很愛國,很神聖,很努力,很純潔,覺得從此少年強而中國強了,其實不過是落進了人家的圈套里,那些大熱天還穿長袍假裝民國范的人,倒都賺得盆滿缽滿。


不是反對國學,是反對傻逼。


-

看了下樓上的回答,大家反對的國學,主要集中在什麼弟子規、三字經之類的東西上,另外就是對拿著國學的名義招搖撞騙的群體,意見比較大。


我覺得這些偽國學、封建餘孽的東西,當然要反,但是遠遠不夠。


新文化運動那會兒,李大釗曾稱中國的歷史是鄉愿與大盜結合的記錄。大盜自然是竊位者,鄉愿更可恥,是粉飾者,是將人吃人的倫理合法化者。


最近這些年,借著國學回潮的勢頭,這些傑出的道德系統闡釋家也沉渣泛起,甚至與時俱進,很有望再發明一套全新的吃人倫理系統來,所以尤其值得注意。


必須提防這些糟粕打著國學的名頭借屍還魂,這,比那些個靠國學圈錢的欺世盜名之徒更加可怕。


再就是具體到狹義的文化上,同樣有一類國學信徒令人發笑。這就是迷信所謂大師,言必稱家學的一些腐儒宵小。這幫子傢伙看到什麼新鮮言論,就跟踩了他的蛋一樣,動不動就是夏蟲不可語冰(實際上也背不出什麼新玩意兒了)。知乎上有題主問起某某書,某某人的情況,輒稱「我是沒有資格評價某某書(人)的」,好,你沒資格,大家已經了解了,那你閉嘴不就行了嘛?


合著你沒資格,別人就沒資格了?真當全世界都跟你一樣淺薄啊?


這部分孝子賢孫人士,常見、但是不限於:


南懷瑾這樣的大師愛好者群體里,

木心這樣的先生愛好者群體里,

項脊軒志滕王閣序這樣的語文課本愛好者群體里,

陳丹青梁文道這樣的文化傳媒人士愛好者群體里,

凈空老賊這樣打著假佛學賣國學擦邊球狗肉的愛好者群體里,

熱衷於民國學人造神運動的群體里,

熱衷於文化正統論、道統論、繁(正)體字使用的夢遊青年群體里,

針對最後一點補充一個,繁體字是閱讀古典文獻、近代學人相關作品最基本的工具,掌握這個,真不知道有什麼可驕傲的?


上面舉的這幾種,本鵝在知乎都見過,不少也直接懟過。比如迷信民國學人的,我舉個例子。


很早之前,回答過一個有關管錐編的問題:錢鍾書的《管錐編》是寫什麼的?應該如何去閱讀? - 凱常的回答 - 知乎


《管錐編》想必很多人並不陌生,算是錢鍾書學術類作品裡最大的部頭了,三聯出了一版,繁體橫排,猛一看有點嚇人,其實不過是文藝學範疇的讀書札記。我挺喜歡這部作品,這個回答只是泛泛而談一下,其它問題下面也引用過幾次,說這些無非想表明:我對錢鍾書先生,同樣也是很尊敬的。


但尊敬不等於迷信,更不是跪舔。


大概中文系的朋友太喜歡神道設教,要不就是一些人太需要立個神像以崇拜,提起民國學人就煞有介事,恨不得沐浴焚香,在那裡連聲感嘆如何如何高深,如何如何給跪,導致圍觀群眾也以為是多麼高深莫測的東西,跟著就「高深莫測」、「天書」、「給跪了」。


然而實際上錢是個很幽默的人,《管錐編》的文風也同樣非常幽默。我在回答里不過據實直陳,就有人不爽了,比楊絳「先生」都著急著維護「中書君」的名譽,跑到評論區批判一番。

那我當然回敬過去咯。不就是罵人嘛,誰不會唻。


據我觀察,這種「說不得」、「碰不得」的卵蛋思維,也廣泛存在於國學的傳播接受過程中。

這些庸碌之輩,汲汲於維護什麼「聖人」的名譽。你把他們的聖人當人來看,在他們就形同誹謗、大逆不道。一個不讓你開會,一個不讓你發言,分明就是越俎代庖,替聖人顯靈。

國學的概念這裡不深究了,但是我以為,真想從中國古代經史子集里汲取點兒什麼營養,這一類人形自走祖宗牌位,是第一批需要踹翻或者跳過去的。


另外對這批「深自謙抑」的人形自走祖宗牌位,本鵝也勸一句:


邁開步子,別總是擔心扯著蛋。


我的公眾號:凱鵝

好書分享/電影分析


推薦閱讀:

美國歷史上最差的一任總統是誰?
如果穿越到古代,除了衣服,只能帶價值100元東西的話,帶什麼東西最好?
你的家族有什麼有意思的故事或傳聞?
為什麼襄陽在古代軍事中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
如何評價亞運會上孫楊聲稱日本國歌很難聽?日本國歌的歷史是什麼?

TAG:歷史 | 文化 | 國學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