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要不要保持各自種族的純種?

我是一個生活在新疆的學生,這是最近看了一個貼吧里的討論之後想到的問題。
「關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族女孩兒鍾愛於哈薩克男子以及幾點建議。」

「生命一直在不斷的繁殖和演變,細胞在重複的代謝過程中會不斷的重生和老化,而死亡時會將大量的經驗信息一起帶走,僅留下基因與模仿因子,這也是一種預防滅亡的防禦機制」;無論組織還是個人,過於單一化只會走向毀滅。」粗體是摘自《攻殼機動隊》的一些台詞,仔細想想,父與母不同的基因,子女與長輩不同的生活經驗,產生的多樣性與不穩定性,沒有一樣不體現出自然(未知)對於多樣化的偏愛。各種族的融合可以帶來更多複雜多樣化的基因,為什麼要追求純種呢?我想到的解釋只有其自認為自己種族的優秀了。但我知道的優秀人種只是那些有文化,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大家還有其他怎樣的一些看法嗎?


這不只是個生物問題,主要是個文化和心理問題。

就生物學角度而言,雜種確實往往意味著更好的性狀,不然袁隆平費盡千辛萬苦搞雜交水稻幹什麼?但雜交的優勢並不是沒有極限的,舉個極端例子,虎獅交配形成的虎獅獸雖然變得很大,但各種體能數據都在下降,完全不適應自然環境(且不說生殖隔離,因為即使是種內雜交獲得的雜種優勢也很容易消退,往往自交一代就沒了)。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不同地區的自然選擇不同,使得雜交後對對方有利的基因被篩選掉了。藏獒就是個例子,雜交後純種的特徵就沒了,雖然這特徵可能也只有人類看得上,但至少給了個可能,雜交也是會帶來優勢性狀衰退的。最極端的情形就是生殖隔離。

但是人類的種內基因差異會大到交配有害嗎?我認為沒有。但還是可以類比經濟學的邊際效應遞減效應——不同地區個體交配相對同一地區親緣較遠個體的交配,不一定有什麼優勢——雜交可以獲得的優勢已經遞減到很小的水平(我不認可雜交反而會帶來劣勢,目前研究也不會有支持證據)。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不同地區的同種交配,其實是沒有顯著動力的,因為同一地區遠緣同種個體的雜交就可以帶來相差不遠的優勢,已經滿足進化的需要。

我想表達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在歷史上出現的維持純種這個問題上,不是生物驅動的,而是文化和心理驅動的。一種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驅動了種群優越論的發展。可以印證的例子是看似對立的目前某些逆向民族主義者,反而號召完全瓦解本族群「血統」,這與民族自信的瓦解是相伴隨的。

總結一句:在人類社會語境下,保持或者放棄純種,都和生物學關係不大,只是個複雜的文化心理問題。


如果死亡真的能帶走這麼多信息的話

那人類文明就不會發展了


話說現存的人是同一個種族


純不純種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基因多樣性,這樣在外界環境變化時,才能最大化整個種群延續下去的可能。這也是我們反對『優生學』和種族屠殺的其中一個理由。


不純的表現型雖然抗淘汰能力強 但不均勻 差異很大 造成不平等


雜種更加適應環境!不易被自然淘汰


推薦閱讀:

都說研究大熊貓具有重大科學意義,這些所謂「重大」的科學意義到底是什麼?
鯊魚為什麼可以不斷長新牙齒?
已知人類發生的有益的基因突變有哪些呢?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不同的血型會帶來什麼好處?

TAG:生物進化 | 人類 | 進化論 | 進化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