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殖民下的香港是什麼樣的?
當時港人的地位,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制度之類的情況。
東方之珠
作為香港土生土長的六十後,當然比任何一個靠看大陸資料瞭解香港的;自許專家的傻逼,清楚得多,個人對英治的香港,當然很多不滿與感到不是之處(這裡無人能言及義), 只是當香港和大陸放在同一視界比較時,發現好上一百倍而已。已前如是,現在仍如是。
讓我印證這邏輯,有人說華人不準在山頂居住,對!這就是歧視!不過別忘記當十八世紀,華人不準在太平山頂居住的時候,那時大陸的中國人不剃頭.不留辮,要被殺頭的。人們故意忽視同一時空下,大陸人民的處境,要知道好是相對於壞而被發現存在的。
當然那時會有很多留著辮子的大陸人民覺得這樣很美,感覺這是滿州人賜與的法統和民族自豪,可能還在嘲笑著留短髮、不能住進山頂的香港人,數典忘祖,甘於受辱。這種心理,於今猶甚。
英國對香港有著長達一個半世紀(1841-1997)的殖民統治,這期間不論是政治制度還是人民生活都是有著非常顯著的變化的。根據《港英政治制度與香港社會變遷》(劉曼容),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1. 開埠時期港英制度的建立(1841-1898)
政治:英國通過三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陸續佔領了港島、九龍和新界,並於1843年建立港英政府。
經濟:香港發展成為轉口港城市,港口吞吐量激增。
補充:政治體和財團都以英國人為主。
2. 轉口港時期(1898-1941)
政治:這段時間是香港反帝愛國的高漲時期。孫中山將香港作為革命活動的重要基地,1919年的五四運動和1925年五卅運動,香港都爆發了大規模罷工。港英制度權利體開始吸引華人上層。
經濟:隨著廣九鐵路和啟德機場的先後啟用,香港貿易進一步發展。
身份:這段時間大批華人(包括難民)湧入香港,但是仍舊認同自己為中國人。
1941-1945為日佔時期。具體情況可參考維基百科香港日佔時期
3. 經濟騰飛(1945-1985)
政治:權利體開始吸引華人中層,公務員也朝著本地化發展。著名的廉政公署也是這個時期建立的。
經濟:之前移民的華人帶來大量經驗和資金,並且由於戰後國際環境良好,香港經濟首先在工業、外貿獲得發展,並由此帶動金融、房地產行業。80年代末,香港也成為世界著名的金融、貿易、輕工業、旅遊中心。
身份:經濟的騰飛以及新一代的出生,加上港英政府的去中國化政策,香港人越來越多的認同自己為香港人,而非中國人(當然更不會是英國人)。
生活:在政府提供屋村球場以及免費的電視娛樂,新一代可以在學校接受教育
4. 過渡時期(1895-1997)
政治:根據《中英聯合聲明》,1895-1990前過渡時期,1990-1997後過渡時期。加強立法會在政治體制中的作用和地位。
總體來說,香港人在前兩個時期生活也比較困苦,而且社會地位偏低。而在20世紀中期以後,香港人的生活有了質的飛越,並且社會地位有所提高,對於香港的認同也逐漸增加。
最後再說幾句個人感受(跑題可忽略),港英政府對於香港規範有序的治理有目共睹,如果沒有港英政府香港,現在的香港的公共服務、設施很難做得這麼到位。樓上有些人故意激化中港矛盾,其實大部分香港人都很友好,有一個香港人和我說過,他是愛國不愛黨,我覺得可以代表大部分香港人的想法,畢竟十分鄙視大陸和十分熱愛大陸的都是少數。
reference:1.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207038g.htm
2. 劉曼容《港英政治制度與香港社會變遷》
當年太平山頂是只有英國人能住,華人不準。
這問題應該讓香港人民來回答,只有香港人民才知道自己過的好或壞。
美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