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社會的男女平等狀況堪憂嗎?
原題:
你覺得當前中國社會的男女平等狀況堪憂嗎?我總聽到女生抱怨不公平!
每次討論到類似問題的時候,請各位不要忘了中國不止城市,還有廣袤的農村。
現階段農村婦女權益保障情況令人堪憂,婦女女童的人身權人格權都無法得到保障:墮女胎、殺女嬰、換婚、買賣婚姻、拐賣、家暴、婚內強姦、盜屍甚至是殺人冥婚等等等等,很多壓迫婦女的惡習舊俗捲土重來,沉重無比。
這事沒什麼好說的,離知乎眾太遠了。這些女性受教育程度有限,不會或不能發出自己的聲音,思想落後,根本無力改變自己的處境。
後來從同事那裡聽說,基德有一個不成文的慣例就是從來沒有女性合伙人。我就覺得很奇怪,在新中國的教育體制下,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觀念中,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麼工作是因為我是女性而不能做的。就算是我父母這一代,母親也都是在外工作,非常努力,也很出色。反而是在民主悠久的法國,在這樣一個久負盛名的律所里,在兩性的職業發展上,竟然存在這樣的性別歧視。
作者的經歷使她無法接受這樣的「性別歧視」,她直接找到法國基德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合伙人,陳述自己爭取合伙人席位的願望:
我從中國來,中國一直都是宣傳男女平等,憲法也有相關地規定。最後他說,我很認可你的表現,特別是對開拓中國業務做了很大的貢獻,如果你想要成為合伙人,你就必須參加選舉,並獲得通過。——【人物】她出身名門,畢業於北大法律系,是最早的一批女性合伙人
作者是閻蘭,她的父母出生於民國,成長於新中國成立後。她自己成長的時期是火熱的十年文革。閻蘭的母親出生在一個典型的民族資產階級家庭,外公 20 世紀 20 年代在清華畢業,考上庚子賠款的獎學金留學美國,就讀麻省理工醫學院。20 世紀 20 年代末回國,在東北大學任教。外婆家裡是江蘇嘉定大戶。據外婆講她的祖上是《愛蓮說》的作者,宋代理學家周敦頤的後人。在同代人中,顧維鈞是她的姑父。外婆的父親是留學日本同盟會的會員。學西醫回國後,在南京中央醫院做醫生。從小外公就送母親到天津教會學校讀書,在家裡講英文。後來,剛一解放閻蘭的母親就考進清華,兩院並校後又到北大法語系學習,畢業於北大法語系並自學義大利語,成為雙語翻譯。
關於女性地位,還可以參考此答案:如果中國把某位女性放在某種貨幣上,哪些女性值得考慮? - 女性主義
我記得關於對男女要求的不同,有一篇暢快淋漓的回答。大意是,從小到大,整個社會對男孩女孩灌輸同樣的競爭意識,對雙方的期許都是優秀和學霸。大學一畢業,突然間,就是「女人應該以家庭為重」「男孩子追求事業是天經地義,女孩子則是可有可無」。誰能找到那篇回答,請給我個鏈接。
歷史的倒車,開得比我們想像的要快。
我們,正在經歷歷史。
堪憂,但我說的不是現狀而是趨勢。
現狀是中國的性別平等水平相對經濟來說還算不錯,在亞洲這些工業化比較像樣的國家中,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獨立發展能力遠高於韓國日本馬來亞土耳其等國,這是革命的偉大遺產,說明中國在經濟工業化之前,已經為工業化社會準備了一套還比較像樣的上層建築。這一點後面再說。
但目前來看,隨著革命文化的退潮,盲目推崇「傳統文化」,盲目抄襲西方舊時代的趨勢非常嚴重,許多文化人士、新媒體操盤手和官方機構都在大力宣揚反動文化,而且通過巧妙的包裝得到了相當多的應和。我來轉幾個微博截圖看看:
案例之一,今天看到的微博熱點
請注意原微博的轉發和點贊:
我再截一張原微博下面的轉發列表:
第二個案例 和我在知乎的一個回答有關:
女星為什麼好多都是生雙胞胎? - 馬前卒的回答
後來我把這篇文章發到了網站又轉到了微博,截圖如下:
然後就引來了一個還沒過氣的女性作家,以及為潮汕資本家、為所謂傳統文化打抱不平的地方政府。點擊可看清晰截圖:
(官博已悄悄自刪)
看到了吧,這就是中國相當一批所謂文化引領者的真實心態。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態,原因很複雜,但肯定和階級社會打造的中產幻夢有關係。我回復了那位女作家:
中產幻夢和女權的關係進一步引申,可以參照這篇新翻譯的文章:
見:溫斯戴·馬丁 :可憐的美國小貴婦
在一場晚宴上,辣媽們和她們的丈夫們完全分開,不但不在同一張餐桌上,甚至不在同一間大廳里用餐。男人們告訴我,他們更喜歡這種方式。
有人告訴我,性別隔離是她們的「選擇」。但這種所謂的選擇,往往像狂歡者的假面,在「個人偏好」之下隱藏著某些能揭示深刻現實的線索,好比失業者為何「選擇」不上班,或馬里的多貢族婦女為何每逢月經期便會「選擇」住進村外的小屋。
接下來我聽說居然有專門的「賢妻獎金」。
當我在喝咖啡時聽到有人提及「獎金」這個詞時,簡直被驚呆了。後來我又在無意中聽到某個沒有工作的辣媽說她的獎金一發下來就會去買某塊手錶。另一個擁有商學院學位但沒有工作的女人提到,她要等發「年終獎」後才能去血拚衣服。經過進一步調查,我發現在這個圈子裡,賢妻年終獎並不罕見。
有人告訴我,辣媽和她們的丈夫之間簽署了婚前協議或婚後協議,具體內容包含了賢妻獎金。這筆獎金不僅取決於丈夫的基金的盈利情況,還要看妻子持家是否得力——例如她是否有效地管理了家庭預算,孩子是否得到了好學校的錄取——這一整套家庭內部的考核體系跟投行對「主外」的丈夫們的考核辦法沒什麼兩樣。如果做得出色,辣媽們可以換來一點財務自由,可以在自己的社交圈裡展開活動——這裡所謂的社交活動不是指單純的吃飯,而是花10000美元出席朋友舉辦的慈善宴會之類的活動。
沒有領到賢妻獎金的辣媽們自嘲說自己可能性生活方面沒達標。領到獎金的辣媽們則多數保持沉默。她們不願繼續討論這個話題,恰恰證明這是個禁忌話題,個中複雜的文化背景耐人尋味。
然而,賢妻獎金究竟意味著什麼?只有在女性性別角色僵化的背景之下,賢妻獎金才有意義。世界人種學給出的大數據非常明確:在階層化和等級化越清晰的社會,性別隔離現象越突出,婦女地位就越低。
曼哈頓的成功男士們通常身居要職,例如擔任醫院或大學的董事,只有貢獻15萬美元以上才能進入董事會。而據我觀察,他們的妻子往往在小型機構里擔任董事,或婦女委員會和郊縣博物館,每年只需籌集5000或1萬美元即可。作為頂尖私立學校的校董,丈夫們可以在招生過程中為「關係生」作擔保,為自己積累文化資本;而他們的妻子多數只能到孩子的班級里去當家長助教,這個無薪崗位是所有母親們的交流平台。
當丈夫們在外賺大錢的時候,享受特權的太太們在策劃晚會、編輯簡報、經營圖書館和組織烘焙義賣,通過這些活動,她們毫不吝嗇地與彼此免費分享從研究生課程中習得或在專業崗位上練就的技能。在男主外、女主內的「辣媽經濟」中,女性發揮著不可或缺的輔助作用,這也成了她們炫富和吹噓的談資:「我以前工作過,我可以做到,只是沒有這個必要罷了。」
見:溫斯戴·馬丁 :可憐的美國小貴婦
從長期來看,男女平等必須通過經濟轉型來實現。但這不僅僅是個長期問題,更是一個眼下就存在的嚴重社會問題。同時性別歧視也會反作用於經濟,降低家務勞動社會化的動力,壓縮中國進一步產業升級所必須的高素質勞動力供應。所以性別地位的發展趨勢必須提起重視了。
對了,說起革命對中國女性地位的影響,我在路遙65周年生辰的時候寫過一篇書評:
比《平凡的世界》更平凡——路遙筆下的流星年華
關於女權的部分轉載如下:
3 讀書人 老百姓 孫蘭花
孫少平家兄妹四個,最沒有存在感的是長女孫蘭花。其他三兄妹都是主角或准主角待遇,唯獨孫蘭花除了一次未遂自殺外,幾乎始終是以背景模式存在,主動出場的機會還不如丈夫王滿銀多,只能算是一個重要配角。甚至兒女「貓蛋」、「狗蛋」都比孫蘭花更「出鏡」。
孫蘭花當配角的理由很簡單——《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寫給新時代的書。它的作者、讀者都是從農業文明走向現代社會的中國人,多數接受過現代教育,都知道在日常瑣碎的謀生之外還有一個壯麗的大世界。所以主角也必須是這樣的人物。在路遙筆下,「讀書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身份,以至於完全可以用「讀過書」和「老百姓」這個分類衡量所有中國人。借孫少平之口,路遙有這樣一番自白:
【甚至想某一天,他也會成為一名包工頭,嘴裡叼著黑棒捲煙,到東關大橋頭去挑選工匠……嘿嘿,他就是成了包工頭,為什麼一定要嘴裡叼根黑棒捲煙呢?不,他不會象現在這些工頭一樣,神氣活現地把自己搞得象電影里的保長一般;他要和他僱用的工匠建立一種等的朋友關係,尤其是要對那些上過學而出來謀生的青年給予特別的關照……】
「尤其」二字,充分反映了路遙對自己的人生定位,也說明了路遙劃分主角和配角的標準。孫蘭花雖然是兩位主角的親姐妹,但既不讀書,和外面的大世界也沒有直接關係,所以只能屈居配角。
當然了,沒讀書不影響孫蘭花做一個優秀的傳統農村姑娘。為了弟弟妹妹能上學讀書,孫蘭花沒有進過學校門,早早在家操持農活。用王滿銀的話來說:
「那女子長得還俊樣!再說,身體又壯實,將來砍柴擔水種自留地都行……」
孫蘭花的心裡只有小小的雙水村和親愛的家人。至於外面的那個大世界,在她看來可以完全不存在。
不過,雖然孫蘭花不在乎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卻主動找上門來。走南闖北,到處胡混的王滿銀盤算了一晚,斷定自己按照傳統的模式找不到媳婦,轉而用上了新式「戀愛」手法。他不找媒人,主動對孫蘭花發起攻勢。「穿戴一新,臉洗的白白亮亮」,截到田間地頭, 「熱心和她說些叫人耳熱的話」。撩得孫蘭花「心裡倒不由得直跳彈」。這樣反覆多日,終於瓜熟蒂落:
「在雙水村的後河灣里抱住她,把她狠狠親了一頓。在她豐滿的臉蛋上啃下許多牙印子後,這傢伙就把掛包里準備好的一身外地買來的時新衣裳塞到蘭花手裡。」
而孫蘭花並沒有勃然大怒,而是很有主見地回答:
「這衣裳我現在不敢拿回家。你先拿回去,讓給家裡大人把這事說了再……」
在70年代的陝北偏僻山村,這種私定終身的方式顯然是大逆不道。更何況王滿銀是公認的二流子。但孫蘭花堅定地堅持自己的意見:
「平時一直對父親羔羊般溫順的蘭花,這一次卻強硬地一邊哭,一邊和父親頂嘴,說她死也要死在王滿銀的門上」。
在僵持之時,來自外部世界的現代文明力量再次站到了孫蘭花一邊——
「孫玉厚急得脫下一隻鞋要打她,被當時十七歲的兒子少安擋住了。已經是一個成熟庄稼人的孫少安,那時就在家裡開始主事了。他上過幾年學,雖然現在還是這麼個年齡,但理解事情無疑要比他父親開闊一些。他已懂得要尊重一個人的感情,因此竭力勸說父親不能干涉姐姐的選擇。」
孫蘭花的選擇因此得到了全家的默認。
70年代中期,新中國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已經實施了20多年,人民公社也搞了十四五年,但在陝北的山村裡,壯年男性的肌肉(而不是大腦)依然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所以,婚姻習俗還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重。父親顯然希望女兒嫁給另一個能踏實種地的農民,和幾千年來的祖先並無差別。這是孫蘭花青春年華的宏觀背景。孫蘭花雖然大膽地追求愛情,但在家庭生活的看法上,和祖先也完全一樣——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無論王滿銀怎麼不務正業,即便王滿銀一年只在家停留幾天,孫蘭花也死心塌地跟他過日子。甚至王滿銀帶回一個「洋女人」,孫蘭花還是忍氣吞聲為他們做飯,忍不下這口氣只肯自己一死了之,絕沒有離婚改嫁的心思。孫蘭花、孫家大姐,王家嫂子或者說王孫氏終究是個傳統農業社會的女人。
雖然孫蘭花的故鄉還停留在農業時代,但從她的婚姻來看,農業社會已經在經濟和文化兩方面出現了深深的裂痕。現代文明通過這兩條裂縫快速地滲入傳統社區,即將為傳統社會敲響最後的喪鐘——這一點在當時看來近乎天方夜譚,今天則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從經濟方面看,孫蘭花一家依然貧窮,依然住土窯,蓋破被,要為吃飽肚子而奮鬥,甚至時不時還要借債過難關。這和幾十年前的民國時代也沒有什麼大差別。但稍加分析就能發現,孫家在艱難度日的同時,讓大兒子接受了高小教育,次子和次女都讀完了高中。在整本書的時間跨度內,孫家只有一半甚至不到一半的壯勞力出工幹活,讓另外一多半勞動力脫產受教育,還能時不時的貼補一下出嫁的孫蘭花。在最艱難的幾年:
「老祖母年近八十,半癱在炕上;父母親也一大把歲數,老胳膊老腿的,掙不了幾個工分;妹妹升入了公社初中,吃穿用度都增加了;姐姐又尋了個不務正業的丈夫,一個人拉扯著兩個幼小的孩子,吃了上頓沒下頓,還要他們家經常接濟一點救命的糧食——他父母心疼兩個小外孫,還常常把他們接到家裡來餵養。家裡實際上只有大哥一個全勞力——可他也才二十三歲啊!」
如此窘迫的條件下,家庭依然能勉強維持,能供養兩個學生,甚至還能為去黃原(延安)的孫少平準備一身體面的衣裝。這說明農業勞動的收益率比起上一代人有明顯增長,在保證農民基本生活的同時,還有足夠的剩餘糧食讓青年男女脫產上學,讓王滿銀這樣的「逛鬼」也有最底限的生活保障。
在孫蘭花的婚姻問題上,起關鍵性作用的不僅是王滿銀從城市帶回來的「新奇」求婚模式,還有孫家經濟支柱——孫少安的教育經歷。從經濟和文化兩方面傳來的現代文明衝擊著傳統家庭,孫家破窯洞里的日子已經和過去上千年大不相同了。
當然,進步本身未必意味著立刻到來的幸福。可以想像,孫蘭花少年時女伴的婚姻大多沒有她這麼「現代」。在父母安排之下,她們多半嫁給了附近的樸實農民。按照現代的標準,她們的婚姻未必談得上美滿,多半會在男尊女卑的秩序下生活一生,被丈夫毆打算是尋常之事。但無論如何,她們會有穩定的家庭,丈夫早出晚歸,承擔家裡主要的體力勞動,也能在農村從不停息的日常利益衝突中為一家 「撐起門戶」。過著這樣相對安穩的日子,她們在農隙閑聊時,對孫蘭花年輕時的「浪漫」會做如何評價呢?多半是同情兼嘲笑吧。就算孫蘭花自己,對嫁給王滿銀的「瘋狂」舉動也不乏悔意。
但無論如何,孫蘭花擁有那一代農村女子中罕見的一份財富——關於浪漫愛情的記憶
「不管別人對她丈夫怎麼看,這個忠厚善良的農家姑娘,始終在心裡熱愛著這個被世人嫌棄的人——因為在這世界上,只有這個男人,曾在她那沒有什麼光彩的青春年月里,第一次給過她愛情的歡樂啊!」
按照今天的標準,即便不考慮物質水平的巨大差距,舊日農村的生活也只能用乏味來形容。物質上的貧乏反映到文化和人際方面,就是單調和現實。在這樣的生活中,用一輩子加倍的辛勞和寂寞來換一份鮮亮的「愛情」記憶,到底值得不值得?這個問題只能留給晚年的孫蘭花自己回答。
4 郝紅梅 侯玉英 八零年代的愛情
黃土高坡角落裡的雙水村尚且感受了現代文明的衝擊,縣城、地級市的居民更不必說。隨著主角孫少平一步步遠離農村,走向越來越大的城市。路遙借孫少平的眼睛展示了越來越多的新舊時代衝突。其中那些支線情節尤其動人。因為新時代的衝擊不會只眷顧那些才貌雙全的主角,更給千千萬萬普通人帶來了新的生活選擇。而多數讀者,包括我,包括我的朋友,就是這樣的普通人。
孫少平和他的中學同班同學佔據了全書的一半篇幅。這些同學中有漂亮細膩的郝紅梅,有才氣逼人的田曉霞,還有個「跛女子」侯玉英。候玉英出場很早。就在第一章的「歐洲饃、亞洲饃、非洲饃」情節中,她就是負責向吃「非洲饃」的孫少平、郝紅梅輸出歧視的人。
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個人留在空無人跡的飯場上。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大概是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痹一類的病,留下了痼疾,因此行走有點瘸跛。她面前的三個菜盆里已經沒有了菜,饃筐里也只剩了四個焦黑的高粱面饃。看來這幾個黑傢伙不是值日生本人的,因為她自己手裡拿著一個白面饃和一個玉米面饃,碗里也象是乙菜。這說明跛女子算得上中等人家。她端著自己的飯菜,滿臉不高興地立在房檐下,顯然是等待最後一個跚跚來遲者。
如此說來,候玉英倒無意中成為促成孫少平初戀的重要因素了。不過,很快她就從無名配角變成了標準反角。先是企圖破壞孫少平讀「反動書籍」,破壞對孫少平而言最重要的精神生活:
在生活中她最關注的是別人的缺點,好象要竭力證明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不完整的——你們的腿比我好,但另外的地方也許並不如我!侯玉英討論時常常第一個發言,象幹部們一樣頭頭是道地解釋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勞動時儘管腿不好,總是搶著干。當然也愛做一些好人好事;同時又象紀律監察委員會的書記一樣監督著班上所有不符合革命要求的行為……
……低著頭悄悄在桌子下面看小說。他根本沒有發現跛女子給班主任老師示意他的不規行為。直等到老師走到他面前,把書從他手裡一把奪過之後,他才猛地驚呆了。全班頓時哄堂大笑。顧養民不念報了,他看來似乎是一副局外人的樣子,但孫少平覺得班長分明抱著一種幸災樂禍的態度,看老師怎樣處置他呀。
等到再次露面的時候,她不僅站在主角的對立面上,還對主角造成了實際損害——抱著報復(或是嫉妒?)心態毀了孫少平的初戀:
少平看她在大家面前傷自己的臉,就不客氣地說:「鐵杴都是這個樣子,你嫌不好,就把你家裡的拿來用!」「誰說都是這個樣子?你看見誰好,就把好鐵杴給誰!」「我把好鐵杴給誰了?」
「給你婆姨了!」侯玉英喊叫說。
全班學生「轟」一聲笑了,有些同學很快扭過頭去看郝紅梅。郝紅梅把鐵杴一丟,捂著臉哭了。她隨即轉過身跑回了自己的宿舍,乾脆不勞動去了。
侯玉英一跛一跛地走到人群里,大獲全勝地揚著頭,諷言諷語說:「賊不打自招!」
…………
兩個人都感到害臊,甚至在公開的場所互相都不理睬。而且由於他們處於一個不太成熟的年齡,相互之間還在心裡隱隱地感到對方給自己造成了困難處境,竟然都有一些怨怨恨恨的情緒。跛女子達到了目的,感覺自己在班上快成個英雄人物了,平時說話的聲音都提高了八度,哈哈哈的笑聲叫人感到那是故意讓孫少平和郝紅梅之流聽的。
臉皮薄的郝紅梅接受不了這個打擊,逐漸疏遠了孫少平。當然,更準確的說法是郝紅梅無法接受侯玉英逼她「做選擇」的衝擊。
初到縣城的郝紅梅是懵懂少女走進了大世界,還算英俊的孫少平不僅和她處境相似,相互憐惜,還能和她一起讀很少見的課外讀物。很自然地,郝紅梅對共享精神生活的英挺少年會產生好感。不過,由於家庭的變故,郝紅梅的頭腦里還有一個更「現實」的自我。祖輩的富有和眼下地主成分帶來的歧視,令郝紅梅比大多數同學更渴求社會階層的上升:
她自己明白,一個女孩子,成份又不好,上學只能到高中就到頭了,畢了業還得回鄉勞動——至於將來推薦上大學,她家的成份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她只有尋個好婆家,好對象,才有可能改變她和全家人的狀況——這也許是唯一可行的道路。如此說來,她自己現在窮成這個樣子,怎麼可能把命運交給一個和她同樣窮的男人呢?
在21世紀的大多數互聯網愛情段子中,第三人在無意中點破曖昧關係,往往是浪漫故事的開始。但在70年代的內地中學,曖昧感情多半會因此撞上尷尬的終點。那個時候的中學生,那個時候的中國內地社會,還沒有足夠的物質基礎來承載這額外的浪漫。在最後一次「約會」中,郝紅梅除了還書,還在書中附贈了珍貴的點心——親手揀麥穗製成的白麵餅,然後就倒向了頂層中產階級子弟顧養民。從後面的情節來看,這份「告別禮」似乎對物質-精神問題做了一個典型隱喻。
精神愉悅感和物質需求的對抗從來沒有確定的結果。如果孫少平和郝紅梅的曖昧關係持續到畢業,如果他們共享的精神世界成長到無法捨棄的地步,郝紅梅未必不會選擇和孫少平做一對貧賤夫妻。但很顯然,一個多學期的交往不足以讓郝紅梅下定這樣的決心。進城生活和「吃公家飯」的誘惑,雖然只是可能性,也實在無法捨棄。所以,當侯玉英替他倆把關係挑明的時候,郝紅梅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退縮。最近一條很火的微博說:猶豫不決的時候,就扔個硬幣決定。扔完如果想再扔一次,你就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了。在這個場景中,侯玉英就是那枚被過早擲出的硬幣。
下一個場景,侯玉英依然是一個陪襯主角的道具。上勞動課時突降暴雨,侯玉英因跛腳而沒有上山,被不斷上漲的洪水困住。這時,孫少平不計前嫌,游過洪水泛濫的山澗,冒死把她拉到了安全的地方。孫少平因此在同學中獲得了聲望——至於被救的是不是侯玉英,反而沒那麼重要。即便是這段表態:
「我這下才知道你是個好人!郝紅梅不是個東西!她和你相好著就不相好了,又跑去騷情顧養民!」
也只能算是本能的反應。
直到畢業前夜,侯玉英終於主動介入主角的生活圈。郝紅梅為了面子偷手帕,被侯玉英父親的下屬捉住。侯玉英一面告訴父親這是孫少平的「仇人」,一方面跑到學校,在通知校領導之前把信息傳遞給孫少平。這一連串的行動,報恩和嫉妒的心態恐怕要各佔一半。不料孫少平非但無意讓郝紅梅和顧養民丟臉,反而藉助恩人的身份把事情壓下來。
「你要想想,郝紅梅是我和你們家玉英的同學。她因為家窮,給同學送不起禮物,才犯了這個錯誤。你應該相信,她是一個好人。誰也不能傷害她!如果誰要是傷害了她,我就不會原諒,遲早會向傷害她的人算帳的!
…………
叔叔,請你把這錢交給金光明。那十幾塊手帕還讓紅梅拿走。請記住,她沒有偷!這手帕是她買的!」
主角一席話,便拿回了情節的主導權,讓配角重新回到了配角的位置上。第二天畢業日,孫少平收到了最精美的一份畢業贈禮,以及平生第一封求愛信。
原來她在最後的一刻,才把這麼一個漂亮筆記本送給他——這個心眼很稠的人,送東西都是三等兩樣。少平見她前幾天送給別人的筆記本根本不如這個好。
…………
他好奇地把這兩條絲線解開,翻開筆記本的破皮,突然從裡面掉出一張折起來的紙片。
他打開紙片,原來是一封信
——親愛的少平:
自從你昌(冒)著生命危險,奮不過(顧)身地搶救了我的生命後,我就從心裏面愛上了你。因為我腿不好,可能你看不上我。但我們家光景好,父母親工資也高。我是城市戶口,因為腿不好,也不要去農村播(插)隊,你要是和我結婚了,我父親一定會給你在城裡找到工作,我們一定會很幸福的。我會讓你一輩子吃好穿好,把全部愛情都獻給你。你要是心裡情原(願),回家後給我回信說明。
你回家後,需要錢和什麼東西,我一定全力以付(赴)支原(援)你。
盼著鴻雁早飛來!
愛你的人:玉英
孫少平的反應是:
【臉上露出溫和而諷刺的笑容。他把侯玉英的信揉成一團】
當然,對這個無論如何表現了善意的女配角,孫少平多少還是露出了一線溫情。
【正準備隨手扔掉,但馬上又想到這樣不合適。他於是很快到隔壁抽煙的同學那裡借了火柴,走進廁所,把這封信燒掉了。】
對全書主線來說,侯玉英的主動影響已經基本結束。接下來她還會出場幾次,展示小市民的平凡日子,襯托孫少平的個性人生。但無論如何,她沒有任何希望跟上主角的生活節奏。
在他教書不久後,城裡的跛女子侯玉英接二連三給他寫了幾封「戀愛信」。少平接到信看完就燒了,也不給她回信。如果出身於一個光景好而有地位的家庭,接到一個自己毫無興趣的女人的求愛信,那也許會不以為然的;甚至象對侯玉英這樣有生理缺陷的女人,說不定還會產生一種不愉快的情緒。但孫少平接到侯玉英如此熱情地表白自己心跡的書信,卻油然生出一種溫暖和感動的心情。
活在這世界上,有人愛你,這總不是一件壞事。儘管他實在不能對侯玉英產生什麼愛情,但他仍然在心裡很感謝這位多情的跛女子,在他返回農村以後,仍然不嫌棄他貧困的家庭,在信上發咒:「願和你一輩子同作比冀(翼)鳥,如果變心,讓五雷洪(轟)頂」……少平覺得他不能藐視和嘲弄跛女子的一片熱心,後來便很誠懇地給她回了一封信,說他現在根本不願考慮自己的婚姻;讓她再不要對他提這事了。他還說了他對她的謝意,並說他不會忘記她對自己的一片好心……
終於有一天,侯玉英和孫少平在街頭相遇。
侯玉英懷裡抱著個孩子,一瘸一拐從一個白布帳遮蓋的貨攤上轉出來,走到了他面前。
「我一眼就認出了你!」侯玉英興奮地笑著,對少平說。她比過去胖了許多,臉蛋象個圓麵包似的。
「這是……?」少平指著她懷中的娃娃。
「我的!四個月了!云云,給叔叔笑一笑!」侯玉英用手指頭在孩子的下巴上按了按,那孩子就咧開小嘴笑了。
少平把孩子從跛女子手裡接過來,在這個胖小子的臉上親了親,又遞給她,問:「你什麼時候結婚的?」
「前年國慶節……你看不上咱,咱沒等頭,就尋了男人……」侯玉英雖然大方地說了句玩笑話,但臉已經通紅了。少平的臉也紅了。他還沒有遇見一個女的當面說這種話。
丈夫近在咫尺,但侯玉英還是鼓起勇氣做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當面表白。
「他也是個待業青年!去年,我爸為我們辦了個營業執照,我們就幹上了這營生……生意還不錯……哎,下午到我家裡去吃一頓飯!兩年多沒見你,還以為你死了!我么……一直還忘不了你……」侯玉英竟然羞得低下了頭。
可惜,配角的人生沒資格和主角產生第二次交集……侯玉英的信可以讓孫少平感到溫情。莽撞的街頭表白可以讓孫少平感慨,但在孫少平心中。侯玉英的小市民生活和自己要追求的的未來再無關聯。
少平已經很不自在了——跛女子站在大街上說這種話!他只好客氣地說:「我還要到中學去找我妹妹,以後我到城裡再去你們家……你快忙你的,我走了……」 和侯玉英這次意外的邂逅,使孫少平感慨萬端。唉,時過境遷,他們這一茬人已經開始各自尋找自己的歸宿。同學之中,有的已經結婚,並且有了兒女,安安穩穩過起了光景日月。少年!少年!那是永遠地逝去了……
對於侯玉英的真誠邀請,孫少平禮節性地用「有事」拒絕了;在他心裡,真實的理由是「少年!那是永遠地逝去了……」。但用從後文來看,這並非事實。因為就在一年多以後,孫少平並沒有拒絕另一個同學的飯局,還在觥籌交錯之間一起追憶了少年時代:
金波想了一下,說:「那就去吧!」於是,這兩個人在下午五點鐘左右,一塊相跟著去了北關的黃原師專。
曉霞早已在學校大門口笑吟吟地等待他們了三個人進了顧養民家。
養民興奮地拉住他們的手搖了半天。他和保姆一塊動手,早已經準備好了一桌飯菜。他還把父親的小酒櫃打開,把所有的白酒、紅酒、啤酒都拿了出來。
四個老同學圍著桌子先後落座。親切、興奮,又有點百感交集。
幾年前,他們還是少年。現在卻都成了大人,而且每個人都已經有過一些生活的經歷。當年,他們還為一些事鬧過孩子式的彆扭。現在想起來,連這些彆扭都值得人懷戀!中學時代的生活啊,將永遠鮮活地保持在每個人一生的記憶之中;即是我們進入垂暮之年,我們也常常會把記憶的白帆,駛回到那些金色的年月里……「乾杯!」
這樣看來,孫少平那句話的真實含義是:「配角的青春已經結束了,我們主角沒有」。
第二部的這場聚會有四人到場。但郝紅梅作為「不能提的名字」,實際上也享受了「列席待遇」。因為在場的每個人都會想到她。至於侯玉英……她甚至沒有被人想到的資格。然而,書中另外一個細節間接證明,侯玉英沒有忘了那一晚和孫少平的對話。
傳播這件醜聞的是跛女子的父親侯生才。因為顧健翎是全縣的知名人士,他孫子的婚事也就會有許多人關心。當養民和紅梅的關係在縣城有了傳聞後,侯生才不久就知道,顧先生的孫媳婦竟然就是在他門市偷過手帕的女學生。小市民撥弄事非的劣根性,使他迫不及待向顧老先生告了密。侯生才一家人身體都不好,常到顧先生那裡去看病;在侯生才想來,給顧先生揭穿這個「西洋鏡」,往後先生給他們家的人看病就會更認真了,說不定老人家還會拿出什麼祖傳秘方。把女兒侯玉英的那條跛腿治成好腿哩!
從前面的情節看,侯玉英是個恩怨分明的人。無論是出於替孫少平報仇的想法,還是嫉妒郝紅梅是孫少平的初戀,她都很有理由毀掉郝紅梅的前程,這也是她第一時間把郝紅梅的醜聞報給孫少平的原因。不過,雖然孫少平在這個事件中沒有給侯玉英好臉色:
「對誰也不能說!也不能對顧養民說!你聽見了沒?你要是說了,我就掐死你!」
雖然她的父親很有興趣把這個信息拿到縣城的情報市場上做交易。但侯玉英本人始終記得她對孫少平的答覆:「我聽你的話!誰也不給說!」
只是,只是孫少平永遠不會知道他眼中的小市民侯玉英畢業後堅守了承諾。
不僅孫少平忘了侯玉英,就連路遙在後半部的情節中也遺忘了她。她最後一次出場就是以小市民、女攤主身份和孫少平邂逅,之後永久地留在縣城的街頭,整個第三部都沒有侯玉英的名字。如果不是因為要提到郝紅梅的人生波折,讀者簡直可以在後面的情節中把她忘掉。郝紅梅倒是通過另一次邂逅和主角身邊核心圈人物田潤生走到了一起,重新走進故事主線,獲得了安穩幸福的生活。她雖然曾經對不起孫少平,但終究是做過准主角,和孫少平一起分享過精神世界的人物,路遙不能讓她落得沒下場。
從全書的前半部來看,如果不考慮侯玉英相貌平平、行走不便的因素。其實侯玉英很有準主角的潛質。除了超級主角田曉霞之外,侯玉英是主角身邊唯一敢於和命運對抗、主動追求愛情的女性——恩怨分明,重諾守信,擇偶首重人品,郝紅梅甚至田曉霞的堂姐田潤葉都無法與她相比,只有全書末尾時孫少平的堂妹孫衛紅表現了類似潛質。她的最後一次出場還說明了她的經濟自立能力——即便父親是縣城的准「權貴」(供銷社主任),侯玉英和丈夫依然保持待業青年的身份,上街擺攤謀生。
從當代讀者的視角回望,侯玉英的性格最符合21世紀讀者口味。至於為什麼她被無聲無息的遺忘,郝紅梅卻還要被翻出來安置一個好結局,答案也許就是最近網路段子上常見的簡明回復:看臉。
喜歡看帥哥美女是人之常情,現代人尤其如此。因為現代傳媒隨時會把明星模特的形象展示給普通人群,把校花校草畢業後的自拍送到每個人的手機。但是,但是,我們大多數人終究要頂著一張平凡的臉過日子,要在生活中當配角。如果當田曉霞不可能,那麼,至少我們可以像侯玉英那樣活的有滋有味。
5 誰還記得曹菊英?
剛上網的時候看過一個笑話:【本人表白六次,被表白七次,暫以7:6領先……】。這顯然是一個當代段子。因為只有在自由戀愛時代,被表白和被表白之間的比率才能用來說明一個人的魅力。《平凡的世界》描述了一個所有人都從傳統社區進入現代社會的年代,其中孫少平和少數朋友走的最積極、最主動。那麼,問題來了?誰拒絕過孫少平的主角光環?郝紅梅算一個,還有誰?
就我的記憶,另一個拒絕孫少平的人是黃原(延安)城外陽溝大隊黨支部書記的女兒曹菊英。當然孫少平這一分丟的很冤枉,因為他對此根本不知情。
少平立在原地方半天沒挪動腳步,他怎麼也反應不過來這件突然冒出的事。曹書記怎對他這個攬工小子關懷到這種程度呢?
其實,曹書記有曹書記的打算。
陽溝的這個精能人只生了兩個女兒。他的大女兒菊英已經十八歲,但念不進去書,一直在初中留上一級再留一級;看來只能勉強初中畢業,高中的門是進不去了。少平在他家做活的時候,他老兩口一下子就看中了這娃娃。少平離開後,他們商量,想叫這後生將來和他們的菊英成親。做個上門女婿。他們沒生養兒子,有個女婿在身邊,老人就有人照顧了。因此,多少天來,曹書記跑著在各處的工地上打問他未來的「女婿」,卻想不到今天無意中在街上碰見了孫少平……少平對這一切當然毫無所知。他現在立在黃原河橋頭,只是對曹書記的一片好心充滿了感激。他真想不到生活中出現了這樣的轉機。他想,這大概就是人們所說的「命運」吧?
孫少平打工時的勤儉誠懇不僅給包工頭留下了深刻印象,還對了市郊實權人物曹書記的心思。因此,在未開口提親之前,孫少平先得到一個市郊戶口做見面禮——這幾乎相當於非洲非法移民拿到一張美國綠卡。按曹書記的盤算,孫少平無法拒絕這個禮物,自然也不會拒絕和土豪的女兒結親。所以,無需詢問孫少平對婚姻的意見,曹書記就開始操辦遷戶口,為女兒準備一條很可能用上的「備胎」。在曹書記眼中,一個【准】城市戶口足夠拉平主角和龍套之間的差距,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城鄉經濟鴻溝可見一斑。曹書記選婿的自信,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侯玉英向孫少平求婚的資本。
接下來的情節似乎一切都按曹書記的劇本進行。孫少平耐心地為曹菊英講課,順便看清了她的相貌:
「十八歲的菊英完全是城市姑娘的打扮。白凈的臉蛋,彎彎的眉毛,一對清澈活潑的眼睛」
而曹菊英對孫少平的印象也不錯:
「很崇拜地聽少平頭頭是道地講解課文。她看起來很聰敏,但學習實在遲笨;少平說半天,她都理解不了。她只是驚訝地看著他,帶著一臉的疑問:你這麼能行,為什麼要攬工呢?」
在上一代人看來。有這種程度的好感,有土豪父母的經濟援助和承諾:(如果少平成了他們的上門女婿,那陽溝隊其他人有什麼,少平就得有什麼),婚姻的基礎已經足夠穩固。接下來20年,他們完全可以指望孫少平這個優秀的青年撐起門戶,甚至繼承曹書記的地位也不無可能。
萬沒想到,18歲的曹菊英對這個方案行使了否決權:
不久前,曹書記的女兒考高中又沒考上。看來這孩子的書不能再念下去了。於是,書記老婆才把少平的事提到了女兒的面前。不料,菊英學習不中用,找對象的眼頭倒蠻高。她說她看不上孫少平!話說回來,這也難怪。菊英雖然是農村戶口,但一直在黃原城裡長大,怎麼可能看上一個鄉下來的攬工漢呢?她對父母親表示,她決不可能和這個叫孫少平的鄉巴佬結婚;她要在黃原城找個有工作的對象哩!
曹書記兩口子四隻眼大瞪。他們決沒想到,他們各方面都平庸的女兒,竟然看不上他們精心挑選的孫少平!
這裡的細節很耐人尋味。從後面的情節看,在孫少平肯定不會入贅曹家的前提下,曹書記為孫少平要一個招工指標依然不犯難。那麼可以想像,如果孫少平真的當了上門女婿,曹書記絕不會讓他一輩子當農民。而是會發動自己的關係網,為孫少平在城市裡找一份足夠體面的工作,保證自己的女兒生活無憂。所以,「找個有工作的對象」這個要求,恐怕不僅僅是經濟訴求,而主要是對城鄉文化背景差異的擔憂。
前面談到那時縣城和鄉鎮的天壤之別。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城市和農村,區別不僅僅在於電燈和煤油燈、柏油路和泥巴路,還有20年來城市迅速工業化帶來的生活方式革命。縣城以上的城市,集中了絕大多數八小時工作制、家裡有電燈、有讀寫能力的人口,這意味著有時間、有機會、有能力參與現代文化活動的人都在城市,城鄉文化因為城市的迅速進步而出現了斷裂。即便毛澤東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文藝下鄉、知青下(回)鄉,也只能在局部緩解矛盾,無法彌合城鄉之間的鴻溝。這也正是中學生孫少平對城市的嚮往和敬畏的來源。
城鄉鴻溝可以說是時代的必然。8小時工作制、電燈、普及教育的經濟基礎是工業化高效勞動,農業村落的經濟效率無法支持這樣的生活。中國暫時還沒有足夠的機器工具把所有人裝備起來,為了保證工業高速增長,為了保證最優秀的青年隨時樂於被抽調進城市,中國必須讓城市裡的工業人口優先享有現代化生活。可以說,孫少平和他的同學們對城市生活的渴望,曾經是中國高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直到最近幾天,中國最大的農業省份河南取消了城鄉戶口區分,孫少平們熟悉的城鄉鴻溝才開始逐步被填平。
這一制度的副產品就是「城二代」對農村的歧視。
建國前,除了上海天津瀋陽等幾個工業中心外,大多數城市都只是附近鄉村的中心,是一個「超級集鎮」,在文化上和鄉村區別不大,直到工業化建設在幾乎所有內地城市鋪開,城鄉文化才出現明顯區分。在工業化進程中,第一代被招工提乾的城市人口大多來自農村或者生活無保障的城市貧民,他們即便認識到農村生活的落後,也能接受至少是容忍身邊人的農業社會生活習慣。等到他們的子女長大,這些年輕人從記事起就把准現代化生活當成必需品,看待進步相對緩慢的農村就是另一種眼光了。對他們而言,上山下鄉已經是值得哭爹喊娘的慘事;和農村人結婚?那想都不要想!
平心而論,這種看法並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優越感」和「特權思想」。畢竟幾十年後的事實證明,現代化生活消滅落後的農業社會習慣是一種必然。曹菊英是個18歲的少女,沒有義務考慮全社會的公平問題,沒有資格討論正在取消的知青下鄉政策,對於在80年代前期達到頂峰的城鄉差異和歧視問題,她應該只是直觀地理解為:「要找個能說上話,生活習慣不衝突的男人,農村的多半不行」(我代她做總結)。
這個簡單的擇偶觀,既反映了建國前30年中國的根本性轉變,也說明了當時中國的大多數地區還沒有體會到工業化的成就,還需要另外一個30年來解決問題。直到30年後的今天,農村出身的「鳳凰男」到城市生活,依然會激發無數的家庭矛盾。在書中描寫的80年代初,我們必須承認,曹菊英的判斷的確有一定道理,即便她因此錯過了比她優秀許多、更適應現代社會的孫少平,這也只能算是小概率事件,無法否認城鄉文化差異也是擇偶「初選」的重要客觀標準。
當然,即便曹菊英如此有主見。如果在一個父權制至上的傳統社會裡,她也不可能拗過為選婿付出了巨大努力的父親。曹菊英能一口否決用心良苦的父母,和孫蘭花堅決要嫁給王滿銀,侯玉英苦追孫少平一樣,也是現代化社會逐步摧毀傳統社會的表現。
從前面引用的段落可以看到,曹菊英其實對孫少平頗有好感,和孫少平的相互了解程度遠遠超過了包辦婚姻時代大多數夫妻的婚前了解。但對於一個準現代化女性來說,這絕不意味著你可以指定我嫁給這個看上去不錯的男人!1956年,新鳳霞和趙麗蓉的成名作、評劇電影《劉巧兒》就講了一個類似的故事:
巧兒我自幼兒許配趙家,我和柱兒不認識我怎能嫁他呀。
我的爹在區上已經把親退呀,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
上一次勞模會上我愛上人一個呀,他的名字叫趙振華,
都選他做模範,人人都把他誇呀。
從那天看見他我心裡頭放不下呀,因此上我偷偷地就愛上他呀。
這個經典唱段,說的是劉巧兒拒絕了和未謀面的趙柱兒的包辦婚姻,又對趙振華(正是趙柱兒)暗生情愫。無數台下的少女從中認識到:在新社會,男人優秀不優秀,終歸要自己決定才算數,而且自己決定就算數!
《劉巧兒》電影是一部優秀的宣傳片,宣傳目的是配合1950年5月1日公布的新中國第一部法律——《婚姻法》。新婚姻法第一章第一條即規定:
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
但在實際執行中,傳統婚姻習慣和新社會還要經歷一代人的搏鬥。直到全書的第三部,曾經對社會變革最熱心的孫玉亭還會拿出父權的威風來壓制子女自由戀愛
過了一會,孫玉亭紅脖子漲臉對金俊武說:「這事弄不成!我怎能把衛紅給了犯罪分子的後代?就是這話!你們是白日作夢!妄想把我的女兒拉入那個黑染缸?我一千個不答應!一萬個不答應!」
孫玉亭最終沒能阻止女兒嫁給金強,曹菊英也對父母的包辦婚姻行使了一票否決權,經過一代人的鬥爭。新中國建立以來,和工業化建設同步推行的文化革命,到此算是開花結子,落地生根,再也不可能反轉了。從孫蘭花的例子來看,文化革命的成果要比工業革命傳播快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孫蘭花、侯玉英還是曹菊英,在這幾位準現代女性的考慮中,文化背景已經是至少可以和經濟因素相提並論的擇偶條件,甚至有所超過。而他們的父母,在擇偶等問題上明顯要比她們「現實」,會更多地考慮經濟問題。孫蘭花的父親希望女兒嫁給殷實農民,曹書記把能幹的僱工選為女婿,侯玉英的父親則為了討好縣城顯赫家族,主動告發了郝紅梅。
「代溝」兩側的差異無所謂對錯,只是分別應用了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兩個不同的參照系。管仲說「倉廩足而知禮節」,幾千年後,當工業文明創造出的財富遠遠超過「倉廩實」這個階段的時候,新的「禮節」也就是生活方式自然也會紛紛湧現。整本書的主線就是主角孫少平在這新舊交替的大潮中奮力向前的經歷。不過,大潮捲來的時候,學游泳的不止是主角,還有無數運氣或好或壞的配角。20年前的我喜歡看主角弄潮,如今我更喜歡看配角們笨拙而真實的泳姿。
6 筆下春秋
在這篇書評里,我從背景中拽出來的配角基本都是女性。這不是巧合,而是我預先確定的「取樣」標準。因為我在重讀小說的時候發現:「主角光環」不止會修正孫少平的人生,對於其他男配角,尤其是那些和孫少平、和王衛國年齡相近的配角,路遙在寫作中顯然也產生了代入感,也會不時地讓他們用一下「主角光環」,多享受幾分人生的亮色……
……從全篇來看,路遙給對70年代的知識分子幹部、男性知識青年大多安排了遠超現實的好結局。哪怕是周文龍、武惠良這種小配角也不例外。至於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為人比較傳統的人物,以及大多數女性角色,路遙寫起來卻殺伐果斷,毫不留情,赤裸裸地展示了命運的冷酷。對此,我在重讀的時候只能解釋為路遙在部分角色身上寄託了太多的個人情感。凡是能找到王衛國影子的角色,人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良」。只有那些次要女配角,路遙絕不會在寫作時把自己代入她們的角色,所以,我更傾向於在女配角的人生中尋找真實的時代色調。
比《平凡的世界》更平凡——路遙筆下的流星年華
終於找到這張圖回敬題主了。
http://t.cn/zHdhl8V (二維碼自動識別)
談理論,樓上各位已經談得很好了,我想說說生活中的實例。
二胎政策施行後,不少女性朋友說,原本生了女兒的自己,被公婆、父母試圖說服生個兒子。
講真,獨生子女政策現在看來,在推動男女平等上有一定作用。太急著推行二胎了,好不容易正在扭轉的觀念又打回原地。
也有朋友在聊天談想要兒子還是女兒時堅持要女兒。不是女孩好,而是「養不起兒子」。觀念里還是,兒子結婚是娶「回來」,女孩是嫁「出去」。
二胎政策之後,男女不平等大概只會加劇。
這個題目我真的有話想說,女權在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不平衡!你會發現很多偏僻的山村或者縣城真的是不把女人當人,這個時候不要說工作平等了,就是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無法保證。但是在大城市尤其是一些圈子裡,當男女成長背景都是中上時,你會發現女性很多時候是打著雙重標準來佔盡性別便宜的。比如理所應當地使喚男性,讓男性讓利。而平權背後的義務卻幾乎沒履行,這讓人很反感。所謂公主病女權癌大多數是偏離初衷的女權。
我知道男性尤其是逛知乎的男性經常看到女用戶白富美們在知乎上各種犀利吐槽男人讓你們覺得很反感,但是不論如何都要記住,在中國,有一大批女性他們遠沒有達到基本的人權的標準,不要因為自己的憤懣而阻擋整個女權運動的發展。因噎廢食的做法不可取。
堪憂。
2016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國排名及詳細數據
鏈接在這兒
http://reports.weforum.org/global-gender-gap-report-2016/economies/#economy=CHN
想下載詳細報告評論里有地址
1、 除了繼續下滑至第99名的世界排名,新生兒性別比0.87,全世界倒數第一,所以就先別嘲笑人家印度了,人口性別比0.94(女:男)
2、女性的無償勞動兩倍多於男性,144個國家,健康生存也是144名,立法、高官排名在103名,在專業技術工作者排名全球第一,女性比例比男性還高的情況下,管理層與高層的比率卻嚴重失衡。加上女性工作時長和無償勞動比率都更高,總結下來就是,幹活的是女人,掌權的是男人。
3、關於教育,女生排名119的中等教育入學率和排名第1的高等教育入學率,完全是打了 【女生就是學不了理科,女生不如男生聰明,別看女生小學初中學習好,上了高中就沒後勁,再怎麼努力也追不上男生了】以上等等等等說法的臉。
@豆瓣冷血才女:據我所知,2013年中國的全球性別差距排名是69位。僅僅三年時間就狂降了30位,這三年間發生了什麼,我們都心知肚明。
引用自@JoinFeminism字幕組
呵呵噠。今天還聽一個我很敬重的大學老師聊到招老師的事情。他說他有一個女學生,讀完博士想回學校做老師,沒有結婚,沒有孩子,考慮到這樣下來以後結婚生孩子養孩子會耽誤工作,所以沒有收她。學校裡面新擴招的9個博士生,都是男的。婦女的社會地位就是這樣。
男人用女人繁衍後代,又嫌女人麻煩事多。對,女人是事多,女人要生育,繁衍後代,要照顧孩子和男人,要侍奉公婆,要奉養父母,我們還有理想,我們要工作,我們也要平等和尊嚴。
中國女權運動是從近代興起的是吧。那時候男人高舉著解放婦女的旗幟,褒揚時代新女性,可是他們眼中的新女性是什麼樣子呢?我仍然記得現當代文學老師講的一個新女性的例子,孫舞陽。「孫舞陽對待愛情並沒有那麼的忠貞不渝,她可以隨意地玩弄任何一個愛慕她的男人,她對待自己的身體也不會覺得是吃了虧,是何等的開放。」這就是很多作家筆下的新女性。徐志摩和張幼儀分開了,魯迅從來正眼看過朱安一眼,他們不愛傳統的女人,他們需要新鮮活潑的新女性。可是那些新女性呢?在小說中,他們卻是這樣的形象。男人解放女人?我覺得倒不如說是男人解放了性。
魯迅在《娜拉走後怎樣》一文中提出出走的女性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麼墮落要麼回去。現在的女人們終於有了第三條路可以走,因為女人終於可以獲得經濟上的獨立。可是經濟獨立了,地位就一定平等了嗎?我們又回到了第一個例子。
在我們的祖先那裡人類這個群體和其它動物一樣,只有兩個任務要做,一是生存,二是繁衍。後來社會分工漸漸明確,女人負責繁衍,男人負責生存,女人依附男人,人類社會進入到男權社會。這似乎沒有什麼不公平的地方。後來男權越來越集中,專制,他們要求女人的絕對服從。也無可厚非,畢竟那是男人掌握經濟命脈的時代。可是現在呢?這個呼籲了男女平等呼籲了這麼久的社會呢?女人也像男人那樣工作,懷孕,生子,也有著和男人不平等的工作機遇。我曾經和別人談到我想終身不嫁不生孩子的事情,因為我覺得我的理想比懷孕生子更加重要,而懷孕生子會成為我實現理想的負擔,卻也因為這樣被加以不負責任之類的標籤。什麼時候懷孕生子成了女人的責任?子宮是女人與生俱來的器官,難道它就只是用來痛經和孕育生命的嗎?
說了這麼多好像說的都是城市化了的女人,我們再來談談鄉村。我爺爺家實在河北一個不算偏僻的鄉村,每年過年親戚們都要去吃一頓團圓飯。男人一個屋子,女人和小孩在一個屋子,男人坐在桌子上等飯菜,女人做飯,端菜,男人們吃完飯理所當然的閑聊國家大事,女人卻蹲在地上刷碗。所謂男女平等就是如此。
我想盡量站在一個客觀的立場上說明我的觀點,然而還是偏激了,我沒有在批評男人,也沒對女人的不平等打抱不平,我只想說明抱著客觀的角度說明事實,就這樣。
先說結論:現代中國的整個國家經濟基礎都處於調整期,所以由此衍生的眾多問題之一的男女平等問題正在調整期。這時候一切進退波動都是正常的。如果給社會意識更多自由,讓它從容調整,就沒什麼值得憂慮的;如果總是覺得這樣那樣的問題,總是希望以自己的所謂「先進性思想」去干擾,那未來就值得憂慮了。
中國的男女平等情況比印度強那是全方位的,因為中國無論經濟情況還是現代化意識,都普遍強於印度;但所謂看似比同處東亞的日韓強,就未必其然了,因為這更多是靠著人力強行推動的結果,後續的經濟問題沒有跟上,真正的意識也不可能跟上,所以步子邁大了之後,只能再回來慢慢扯蛋了。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 @馬前卒所稱讚的建國後革命式的男女平等運動。這個運動最初確實不錯,婚姻等各方面給予了女性應有的平等。但是,革命式的發展迅速超越了時代本身具備的經濟基礎,結果是什麼呢?為了讓女性快速提高地位,只能將其迅速賦予男性同樣的社會任務,一時間鐵娘子成了榜樣,不愛紅裝愛武裝成了典型,全國眾多女性被調動起來,支邊、下鄉、工礦等工作都有眾多女性身影。結果呢?後來多少女性真的為那個時候自豪?因為多數女人喜愛穿紅妝,多數女人也不願把自己打造成鐵娘子。強烈的改變帶來的是整個社會角色的錯誤,最終得到的是大部分男女共同的反彈。所以,一旦革命化色彩減弱,女性比男性更積極的像溫柔可愛、小鳥依人這樣的身份,社會進入重新調整在所難免。
另一個角度看,即便革命年代的激進變化,真的實質上影響男女關係了么?那個時代,在廣大農村,男女關係比起舊社會,可能僅有的進步就是一夫多妻制消失了。其餘的包括包辦婚姻、受教育權力極不平等、普遍受家暴等問題都沒有多大改變。即便是在城市,那個時代的女性所受到的禁錮也不是今天女性可能接受的,一個工作女性,和多個男士聯繫多一點,依然隨之而來的是漫天非議。
這就是意識遠超越社會發展帶來的後果。意識有超前和落後之分,但沒有絕對正確與錯誤之別。任何一個意識,和社會經濟發展脫離太多——無論是超前還是落後,都是絕對錯誤的。它只會給社會發展造成問題,給所有人的生活造成問題。在工業化發展的今天,你讓女性去依附男性,那是封建保守頑固不化;但是在農業社會情況下,你不讓女性依附男性,那是把女人往死路上推。現實中,如果社會意識落後於社會經濟發展,肯定會阻礙社會發展的速度,進而損害大部分人利益,所以自然會有人提出對這種思想的反對,進而反對逐步擴大督促改進;反之,若是思想過於激進,超過了現階段社會發展程度,自然會擾亂社會秩序,進而也是對社會發展和大部分人的利益不符,從而導致提出反對的人越來越多,自然再退回去。中國今日的情況,就是對當年革命化強制過於激進的反彈,思想適當的回退實際是大部分人——包括大部分男女雙方的利益需求。
中國現在對於男女平等缺少的是什麼?是相應法制化建設。女性權益保障不到位。法制上的權益保障不是逼著企業一定用多少女性,那沒用,如果效益差別過大,企業有足夠方法規避的。所謂法制保障,更多是減少生活中男性的天然優勢,保證女性受到侵犯後的嚴懲,保證婚內應有的權利。從這個角度說,中國是不如日本的。但是,中國法制化不足是全面的問題,不僅僅是女性那一點問題,不逐步推進整個法制建設,想優先完善女性保障部分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就是所謂整個社會發展問題。這個不到,硬要逼著所謂的公平平等,實際受到損失最大的還是女性——因為各方面會把損失最終傳導到女性身上。所謂「美國女人忙工作,日本女人忙家庭,中國女人兩個都得忙」的梗,就是這種社會發展狀況和不適宜的思想加起來導致的結果,最吃虧的是誰不言而喻。
所以說,結論就是:中國男女平等狀況遠不到完美,但是,也別老去憂,憂來憂去才是必然好心辦壞事的。經濟該怎麼發展怎麼發展,別總想著照顧誰;法制該怎麼建設怎麼建設,別總想著優先誰。那都是無用功,甚至副作用。腳踏實地一步步走,思想基於現實點。這才是逐步男女平等的最好道路。題主你過來
2011年統計結果表明,中國人口性別出生比高達117.78:100,而正常的自然人口性別出生比不應高於1.07。
這意味著,能在你面前抱怨性別狀況的女孩都是幸運的,那些沒出生就被流產引產,剛出生就被溺死,遺棄,身體插針的上千萬女孩,連來到你面前抱怨的機會都沒有。
你告訴我堪憂不堪憂?
來來來,有人甩數據我也來甩數據。
http://datatopics.worldbank.org/gender/country/china這是世銀的。
http://www.catalyst.org/knowledge/women-workforce-china這是catalyst的分析,下面附有數據來源。
https://www.google.co.uk/url?sa=tsource=webrct=jurl=http://www.unicef.cn/en/uploadfile/2014/0109/20140109030938887.pdfved=0ahUKEwjD28GBwIbQAhUpL8AKHToMDJsQFggqMAQusg=AFQjCNEaCEEC3tn989Z53vwELQi4nxlYuA 這是UNICEF的報告。
http://hdr.undp.org/en/composite/GII 這是U N的。
反正沒看出來這幾年有開倒車,當然,這裡的很多統計和數據逗滯後了,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有些統計過於耗時,不可能一年做一次。
至於拿個達沃斯的數據來黑包子,我得說,即使數據正確和計算方法科學,功也不在這三年,而是在十幾年前。十分堪憂。
———————————————————————————————————————————
從農村來看,女性地位已經明顯低於男性,從現實中的表現到人們心中的觀念。
自從高三到現在大三快結束,我放寒假回家,都各種緣由不去走親戚。原因很簡單,我不喜歡山東地區盛行的女性不上桌吃飯,尤其是主人家的女性。這一點我跟我的母親說過,我不喜歡這種明顯的歧視。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我母親說我讀書讀傻了,認為那是天經地義的,還笑話我將來找個老婆這麼做的話得讓人笑話。
有什麼事情,都是男人出面,女性上檯面會讓人瞧不起。
我在家鄉上學時,明顯感到很多家庭對於姐姐和弟弟的不同待遇。如果姐姐學習不好,是很容易就被送到技校或者衛校的,未成年就要自食其力。而很多學習不好的男孩兒,家裡都會找關係多花錢送他們去上學,在生活費上也不虧待。
有些地區,甚至會出現養了一個或者兩個女兒的家庭,給人一种放棄希望的感覺,不準備供女兒大學,甚至是高中。
而生兒子也是一件讓很多家庭的榮耀,一家都非常樂呵。生兒子和生女兒,兄弟倆在父母那裡會得到不同待遇,妯娌倆也會在公婆那裡得到不同待遇。很多家庭會超生,為的就是生兒子,可想而知那些女兒在家裡的地位。
可不要忘了,這還是一個還算開發的縣,更不要想那些更加封閉的地方。
———————————————————————————————————————————
中國的女性還有一群坑貨隊友。
什麼宣揚女孩學文科好啊,什麼女性要為了家庭犧牲一下職業啊,什麼女強人、女漢子、女博士啊,什麼窮養兒子富養女啊。
以及現在非常多的歧視女司機,歧視女性不懂電子產品。
以及隨處可見的覺得找一個比自己有錢或者學歷比自己高或者工作收入比自己高的很丟人,當然也有人會覺得找到了是自己牛不是人家女方看重感情。
富豪通過選秀來找妻子啊,很多女性覺得能被人包養是自己厲害啊。
先回答,堪憂,再說為什麼。
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WEF)自2006年起,聯合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和加州伯克利大學社會學與商學院的專家,每年發布最新的全球性別差異報告(Global Gender Gap Report)。這份報告覆蓋144個國家,根據就業和經濟機會、教育和政治機會以及醫療狀況為各國男女差異現狀以及發展趨勢進行量化評估,計算各國性別差異指數,並進行排名。
全球性別差異指數(Global Gender Gap Index)基於四個維度,14個指標加權計算:
經濟參與度和機會 (Economic Participation and Opportunity):男女勞動市場參與比、相似工作工資比、收入比、公務員經理人員性別比和科技人員性別比;
受教育程度(Educational Attainment):男女識字率、小學、中學、大學錄取率;
健康與生存(Health and Survival):出生性別比、平均壽命;
政治權利 (Political Empowerment):立法機構人員性別比、部長級別性別比、男女省長任期比。
0為最低,代表男性主導;
1為中間值,代表男女沒有差異;
2為最高值,代表女性主導。
那麼,讓我們擦亮雙眼,2016年中國的男女差異指數世界排名如何呢?
2016年,中國男女差異指數0.676,世界綜合排名99位,經濟參與81位,教育程度99位,政治權利74位,健康與生存而是令人震驚的144位,倒數第一哦!
P.S. 前三名是冰島,芬蘭和挪威。北歐真是片富饒祥和又平等的土地啊~
那如果不和他們比,在同等收入的國家裡我們的排名怎麼樣呢?
還是很靠後啊掀桌!!(╯‵□′)╯︵┻━┻
還是很靠後啊掀桌!!(╯‵□′)╯︵┻━┻
不僅排名靠後,而且我們的男女工資平等還有小退步!男女出生比保持世界老大位置!
China records a small decrease in wage equality and
newly available data reveals that it continues to exhibit a
gender gap in secondary school enrolment. It remains the
world』s lowest-ranked country with regard to the gender
gap in its sex ratio at birth.
對比十年前,世界的男女差異更大了。對此,世界經濟論壇怪到了我們頭上:
Today, the
gap is larger than it stood in 2006, in part due to specific
issues in select countries, in particular China and India.
看到這裡好失望!那中國的男女平等有沒有哪裡比別國好呢?
當然有!我們的一半以上的公司的所有權有女性參與!全球只有16個國家做到了!
In addition, only 16 countries have a
firm ecosystem in which more than 50% of firms have any
female participation in firm ownership. Notable performers
include the Philippines, China, Nicaragua, Bahamas,
Botswana, Sweden and Brazil.
一些關於2016年中國男女差異的數據:
勞動力參與,女:男 = 0.84,世界57位,不錯;
工資平等,世界70位;
男女收入比,世界59位;
立法者、高級官員和經理職位的女性比例,世界103位;
職業與技術人員的性別比例,和67個國家並列第一;
男女識字率,世界95位;
中學錄取性別比,世界119位;
高等教育性別比,和94個國家並列第一;
出生性別比,女比男0.87,世界144位;
平均壽命,女比男69:67,世界112位;(排名第一的俄羅斯女性平均壽命66,男性只有55,interesting)
立法機構的女性席位,世界61位;
部長級別職位性別比例,女比男=0.13,世界101位;
女性和男性出任國家元首的時間比,女比男=0.08,世界33位。
由此圖可以看到,我國在教育方面男女平等十分出色,高等教育女性人數甚至高於男性,足可以證明女性學習能力並不遜色。
可是教育成果並沒有反映在就業上。女性在勞動力市場機遇以及政治權利方面,相比男性劣勢明顯。所謂的「透明天花板」確實存在。而女性在政治與經濟方面的劣勢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中國男女平等略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總結,男女平等,不僅是中國社會令人堪憂的為題,也是全球性的問題。
向所有發展社會學愛好者推薦此報告,滿滿的文化小驚喜。
比如各國男女單身年齡和政策什麼的!
送上鏈接:
Global Gender Gap Report 2016
幼年家教較為嚴格,但惟獨在性別教育上父母(尤其是當老師的爹)似乎刻意淡化了,我們從來沒有聽過類似於「你是男孩子,快去幫妹妹拿東西」或者「女孩子坐姿要端正」一類的話,而是用「她力氣小你去幫忙」或「坐正!太難看了!」來代替,導致子女性別意識淡薄。
現在在大學裡,經常聽到周圍女同學說「天啊他是男的啊!怎麼可以這麼小氣!」「人家一個女孩子都不知道來幫一下忙」這類話。首先我們認為把性別與人格聯繫在一起就是導致目前諸多男女不平等現象的原因之一,不能因為受過去環境影響部分女性相對男性「小心眼」,就把這一性格定義為女性特徵,甚至美化到「女孩子小心眼很正常啦」的水平。
現在微博里能看到的諸如《男人必須知道的二十條》與《女孩子嫁人的二十條建議》的長圖或多或少反映了社會對兩性的要求,我們看了都表示十分困惑,不理解為何在家庭中男人必須要讓女人依靠,男人也會半夜捂著被子哭的,女人未必就柔情似水。
所以我很想跟周圍的女孩子們說,她們真的把自己的能力嚴重低估了,比如上次舍友去銀行辦卡,接待是個男職員,態度很不好,但對另一個美女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她回來就說社會看臉多麼不公平,女孩子還是要學會打扮。我覺得她是把自己的位置放錯了,自己將自己置於弱勢然後指著別人質問你為什麼不幫我,而後繼續在弱勢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我總聽到男生抱怨女人!簡直笑話好么!好多男生初中高中大學各種談戀愛,各種啪啪啪。等步入社會,淡淡說一句,我只求找個好女人嫁了,她要漂亮,身材要好,要有錢,要是處女,還不許計較我沒本事。最後找不到了,仰天長嘯,都是拜金女!!!
「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是新教教徒;
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大二的時候,一家銀行的HR對我說,他們對應屆生的GPA有一個非公開要求,男生3.0,女生3.3.。GPA3.3那麼容易做到,我笑著對同學們說,女生們期末認真一點就好了。
大三的時候,一個還算出名的學長對我的好朋友說,你別總想著超過男人,女生再努力想要和男人那麼厲害幾乎是不可能的。你看某個女生,當年也是很拼,比你優秀多了,最後求職時不還是好好考慮了一下覺得女生就該結婚生子,才沒有處處碰壁。學長批鬥完我的好朋友之後,誇我勤奮努力不平凡,我很開心,並沒有認真的安慰好朋友。
投行實習的時候,一個工作多年的學長在群里發實習招聘說,我們公司投行部不要女生,因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女生都是靠不住的,各位女生也不要想把投行當工作標的。一個男生朋友投了簡歷,學長對他說,儘快入職吧,一個看簡歷的機會都不給女生。這一次,才是觸動了我的利益,我才開始想要生氣:我可是那麼認真才拿到一個機會的。
男性不需要請婚假嗎?不需要照顧懷孕的妻子嗎?不需要為小孩的教育出力嗎?不需要為家庭付出嗎?看看大學裡男女就業率,再回想一下當初這些人的努力程度,一眼望去,男生可以無所事事的度過大學四年仍然可以找到一份保底工作,女生呢?這個社會又公平嗎?
最後附上朋友的一句話,不尊重女性的人,素質也不會高到那裡去。債見!摘要:提到婦女權利和性別平等,許多人會說:「中國男女已經平等了!」、「婦女權利過頭了!」但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通過數據說明,在廣泛的社會生活領域,中國仍存在嚴重的性別不平等,這些現象可能就發生在你身上或你身邊。
以下綜合來自國家統計局、全國婦聯、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等多方的調查報告,通過數據說明,在廣泛的社會生活領域,中國仍存在嚴重的性別不平等,這些現象可能就發生在你身上或你身邊。
自然情況下,女性人口應多於男性且維持一較穩定比例。然而由於性別歧視,女性可能面臨超過自然數量的未出生或死亡。「消失的女性」被用於測算因性別歧視死亡或未能出生的女性的數量。
據《2012年世界銀行發展報告:性別平等對發展非常重要》,2008年,中國「消失的女性」的數量達到125.4萬,佔世界當年「消失的女性」總數量388.2萬的超過30%。也就是說,在中國,每一分鐘就有2.4名女性因性別歧視而「消失」。
致命的性別歧視在女性還未出生時就開始了。「出生性別比」是指同一時期每出生100個女孩所出生的男孩數。國際上認為的正常的出生性別比在102至107之間,而在中國,2011年的出生性別比達到117.8。
計劃生育政策與重男輕女觀念的交叉作用下,懸殊的出生性別比很可能來自墮女胎的性別選擇。2008年,中國消失的未出生女胎達到109.2萬,這意味著,每一分鐘就有2.1個女胎不能來到世界。
此外,中國女性消失的集中時期為嬰幼兒時期(0-5歲)和中青年時期(15-49歲),這或來自於針對女嬰的虐殺,以及女性較高的自殺率。
近年來,「針扎女嬰」的案件在黑龍江、江蘇、遼寧、山東、四川、雲南等地接連曝光。除了這種極端方式,疏於照顧、任由女嬰飢餓和疾病惡化等,也可以造成女嬰非正常死亡,而且更隱蔽。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指出,中國曾是惟一女性自殺率高於男性的國家,雖然近年女性自殺率有所下降,但是世界上女性自殺率最高的國家,農村婦女自殺問題尤其嚴重。心理健康方面的統計也顯示,中國女性的生活壓力巨大,40%的女性認為自己存在心理健康問題。
聯合國人口基金與中國學者合作的《中國性別暴力和男性氣質研究》顯示,在調查地每5名女性就有1名曾遭受過強姦。86%曾施暴的男性承認,施暴的動機是認為男性對女性擁有性特權。75%施暴的男性沒有承擔任何法律後果。
以上研究還顯示,超過50%曾有伴侶的男性報告自己曾對女性伴侶施加過肢體暴力或性暴力,43.2%曾施加精神暴力,22.7%曾施加經濟暴力。
2010年,全國平均受教育年限男性為9.2年,女性為8.4年。6歲以上人口中,初中或以上的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均少於男性。
2010年,15歲以上人口文盲率女性為7.3%,男性為2.5%,即女性文盲率是男性的將近三倍;青壯年(15-50歲)文盲中,女性占近7成。
據婦女傳媒監測網路發布的《2013年「211工程」學校招生性別歧視報告》,2013年,全國112所「211」工程學校中有81所高校存在公開的招生性別歧視,比例接近7成。
中國女性的就業率低於男性近15%。16歲以上人口中,女性就業率為61.7%,男性就業率為76.1%。不在業的女性有40.5%在家中料理家務,而相應的男性比例僅為7.1%。
女性就業率低的原因之一或是性別歧視。據2010年第三期中國婦女地位調查,每10名女性就有1名在就業過程中曾遭遇性別歧視,而男性中這一比例僅為4.5%;在有求職經歷的女大學生中,24.7%報告曾經遭遇過不平等對待。
女性高層人才中,每5人就有1人認為性別阻礙自己的職業發展。高層人才所在單位有20.6%存在「只招男性或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男性」的情況;有30.8%存在「同等條件下男性晉陞比女性快」的情況;有47.0%存在「在技術要求高、有發展前途的崗位上男性比女性多」的情況。
僅2.2%的在業女性為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這隻有男性相應比例的一半。單位負責人中女性僅佔1/4。在女性高層人才所在單位,一把手是男性的佔80.5%,單位領導層中沒有女性的佔20.4%。
對於領導崗位上女性數量相對較少的主要原因,67.5%的被訪者認為是女性家務負擔重,其次是培養選拔不力60.5%和社會對女性有偏見57.6%。
家務勞動的責任仍主要由女性承擔。2010年城鄉在業女性工作日用於家務勞動的時間分別為102和143分鐘,為男性的2-3倍。
在當前的家務責任觀念下,許多女性都面臨著職業和家務的雙重負擔。在工作日,女性的總勞動時間為574分鐘,男性為537分鐘;在休息日,女性的休閑時間為240分鐘,男性為297分鐘。
女性的收入普遍低於男性。在18-64歲的在業者中,收入越高的群體中女性所佔的比例越少。
過去20年,在業者的收入隨著經濟發展而增長,然而,男女在業者的收入差距卻在不斷擴大。據第一、第二和第三期中國婦女地位調查,1990年,城鎮在業女性的收入為男性的77.5%,1999年,這個數字下降到70.1%,到2010年,城鎮女性的收入僅為男性的67.3%;而在農村,這三個比例分別是79.0%,59.6%和56.0%。這顯示,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同性別分享的紅利並不平等,女性被經濟增長的浪潮甩在了身後。
家庭中女性擁有房產、存款和機動車(含夫妻聯名)的比例均低於男性。
已婚女性中,自己名下有房產的佔13.2%,僅為已婚男性的1/4;15名單身女性中只有1名擁有房產,而5名單身男性中就有1名擁有房產。零點研究諮詢集團2012年調查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時發現,70%的女性為購買婚房做出了貢獻,但只有30%的婚房登記了女性的名字。有人說,中國女性已在很大程度上錯過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房地產財富積累」。
對於農村婦女,失地和土地收益不平等問題突出。2010年,每5個農村婦女就有1個 沒有土地,高於男性中比例近1倍。失地原因中,因婚姻變動而失去土地的婦女佔27.7%,是男性的約8倍。
就業、收入和財產的性別差異,導致老年女性面對比男性更嚴重的貧困問題。56.3%的60歲以上女性的生活來源為家庭成員供養或領取低保,比男性比例高1倍。以勞動收入或離退休金、養老金為生活來源的男性佔65.5%,比女性高出24.0%。
除了在現有的經濟結構中的弱勢,女性在參與社會治理中的聲音也亟待提高。無論在國家級決策層、基層自治組織還是企業決策層中,女性的比例都低於1/3。然而按照性別「關鍵少數」標準,如果決策層中的女性代表人數少於1/3,則女性群體的利益很難得到有效維護。
70餘組數據顯示,性別不平等的現象仍存在於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些現象的背後,是制度、政策、觀念中的性別盲視和性別歧視。發現和認識性別不平等,把事實說出來、傳播出去,就是促成改變的第一步。
【參考資料】
2012年世界銀行發展報告:性別平等對發展非常重要
國家統計局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
第一、第二、第三期中國婦女地位調查
2013年聯合國人口基金調研報告:中國性別暴力和男性氣質研究
2012年國家統計局報告:中國社會中的女人和男人——事實和數據
我覺得堪憂。我接觸的人越多,越覺得堪憂。
我有個親弟弟,由於自小受到了來自父母及弟弟對我作為個體的尊重,從來沒有覺得男女平等是一個問題。在這麼多年裡,可能由於我遇到的都是有著大愛的人,他們平等地尊重每一個人,而不去考慮性別、年齡及種族的問題,也一直沒把男女平等當做一回事。但是近一年來,讓我遇到了很多事情,覺得這個社會遠遠沒有我想像中善意。
講兩件事情吧。
第一件,是我在房地產公司實習的時候,做HR助理,平時篩篩簡歷。由於一開始BOSS讓我自己初選,而我評選的標準只看這個人的各項能力是否符合崗位的要求。開始一段時間都這樣,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有一天,BOSS找到我開始給我反饋我篩選簡歷的問題,他就說了一個問題,他說他發現我篩選出來的女性候選人有很多,問我是怎麼回事。由於我自己在篩選的時候並沒有注意性別的問題,所以我也吃了一驚。我說,我是看經歷和經歷體現的能力。而BOSS接著跟我說的話,大概我永遠也不會忘了,也算是開啟了我對世界的認識,他說:
一般情況下,我們不希望招女候選人。同等能力下,不考慮女候選人。如果女候選人的能力比男候選人高一個level,不太考慮;如果高兩個level,考慮一下下。
我當時就懵了。我問BOSS為什麼,BOSS說,沒辦法就是這樣。所以你要知道你們的性別其實在職場中是確實會受到歧視的。
我沒有接著問下去,這件事情算是開啟了我對男女不平等的感知。
第二件,則是發生在我身邊的朋友身上。和朋友在校園裡走著,看到了一輛車,副駕駛座上坐著一名女性,朋友不經意地說,覺得副駕駛座上的女的一定很浪。
什麼?EXCUSE ME?我當時真的是炸裂了!這是怎麼看出來的!
我有點惱怒地詢問,他說,因為車是好車。原諒我智商不足,真的難以從「車是好車,女性坐在副駕駛座上」,推出「這個女性生活作風有問題」,一定是我的邏輯沒學好。我問為什麼這樣說,我看人家挺正經的。他說,事實是,十有八九是這樣的,你不要把人都想得太美好了。
我便不想再說下去了。且不說十有八九是這樣的這個論斷對不對,我們假設這個論斷是對的,那麼假若這個女的是十中的一二呢!?為了這點可能性,我們也不可以就那麼下了論斷吧。況且背景是,高校內,很有可能坐著的是我們的老師或者老師的妻子啊。
這件事情過後,我便認為男女平等的現狀堪憂了。因為能夠讀到TOP2受到高質量學校教育的人都有這樣固有的觀念,客觀來講,他們接觸男女平等的說法的機會應該更多。然而現狀依舊如此,我很灰心。
越發地覺得教育孩子重要的並不是教育出一個頂尖學校的學子,而是要在他的生命成長過程中教會他平等地尊重每一個人,男女平等的核心要義向來不是單純地尊重女性,而是無論對於男性還是女性,對不要對其產生刻板印象,尊重的是每一個個體。
寫到這裡突然地覺得我的父母很了不起,他們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給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更教會了我如何尊重和包容。15-20年大概都不堪憂,大概還會呈上升的態勢,直到多胎寶寶的家庭數量開始起來。
一胎化之下,一個家庭的財產唯一繼承人有將近一半是女的,少了影響華夏文明至深的《推恩令》那種男性分散家族資源弱化宗族勢力的經濟統一配置,在某個來不及生二胎弟、妹的年齡層里,會有巨大的影響,她們手頭上有錢,家庭所供給的資源、受教育程度、人格、自信和權力意識,人際關係繼承,這一代裡面的這批獨生女,是中國的婦女平均素質的歷史最高點,以後隨著可生二胎三胎,說不定就不會有這一代這麼優秀了,能和這樣一個家庭的物質、精神結晶在一起,真是三生有幸,快去追吧,過了這個歷史機遇,以後就沒機會了。
別說什麼獨生女相對驕縱公主病,男的相對條件下也是各種媽寶,配一對,挺合適的!好嗎。
仔細想想推恩令實在厲害,對於宗族、王侯的弱化程度太強了,生幾個給你幾個分,封地就那樣,傳個幾代什麼王都變賣草鞋的了,漢武帝,牛x阿。女生抱怨不公平。是因為的確,這個社會對女生越來越苛刻。
你胸大,人家說你無腦;
你貌美,人家說你花瓶;
你能幹,人家說你男人婆;
到頭來終於胸大貌美還超能幹了,發現招聘明顯地「男生優先」。
當然讓人覺得不公平。
可我覺得挺好,因為社會對你苛刻,是因為社會越來越不把女生當「女生」看待。
人家說你花瓶的時候,就說明人家不再覺得「女生嘛,嫁得好就行,智商對付對付就可以了」,而是覺得女人有智慧也很重要。
人家說你男人婆,那更好了,說明你已經具備和男人競爭的本事。
我想,這樣的苛刻,反倒是一種寬容。寬容讓你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前提是你能做得和男人一樣好。
也許有一天,你一直不結婚,甚至連個對象都沒處上,也沒有關係,你拿人家談戀愛的時間,走過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或者成功創辦一家公司(說不定還上市了呢),人家照樣羨慕你,佩服你。
你照樣是個神采飛揚的女神。
推薦閱讀:
※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在此之前有過哪些價值和意義?這些價值和意義是否有值得商榷之處?
※為什麼一些中國人認為「中國必須要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單單的強國還不夠」?
※為什麼中國古裝劇在服裝的還原度上做的這麼差?
※如何評價陳游標帶 30 萬元在災區發錢的行為?
※台灣人對大陸(人)有哪些誤會或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