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y Meeker 發布的《2015 年互聯網趨勢報告》都有哪些亮點?

報告地址:
http://kpcbweb2.s3.amazonaws.com/files/90/Internet_Trends_2015.pdf?1432738078
中文:2015互聯網女皇報告:互聯網仍在緩慢增長


我前幾天反覆看了幾遍Slides,覺得現在很少有人去收集這麼詳細的數據,有幾頁的數據可以推測出關於互聯網創業很有意義的信息。概括性的內容在贊同數高的答案里已經有了,我主要結合自己在矽谷和FB的經驗得出一些見解,特別是我覺得對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很有營養的部分。全部都耐心看完的人最後肯定會覺得受益匪淺。所以,如果看,請深看:

首先介紹KPCB: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 凱鵬華盈,成立與1972年,為美國最大的風險基金,背後的LP是各大高校的基金會。合伙人 John Doerr 一直是我的偶像,也是IT風投界的上一代教父,手下所投公司:Amazon,EA,Google,Etc。Steve Jobs在世時,他成立了 iFund,用來投資基於iPhone App的公司(在一屆WWDC的 「One more thing」 中)。

另外還有柯林頓時代的美國副總統 Al Gore(戈爾),此君後來投資 Mike Matas 和 Kimon 的團隊,出產 Push pop press,並斬獲當年的 Apple Design Award (後來團隊被Facebook,Mike Matas 和 Kimon 後來成為 Facebook Paper 的核心成員,此項目開源出 Pop animation library)。

不過最近幾年來,KBCP還真投得不咋地,在中國更是,比不上賭賽道的紅杉和後起之秀 Andreessen Horowitz,我想唯一的亮點就算是KPBC成功投資 DJI 大疆創新 吧。而DJI的創始團隊也被 John Doerr 邀請到他在加州的家中共進晚餐,可謂是華人的驕傲!


好,言歸正傳:

1.

Feature Phone:功能手機,就是之前的諾基亞。之前我以為周圍的人(矽谷或者中國)大部分都是智能手機,現在看來,全世界的比例才40%,所以智能手機上的用戶數以後還會繼續增長。另外世界上只有73%的人使用手機,還有27%的人沒有手機。看來很多數據,並不像我們感知的那樣。這裡的數據是全球,中國具體數字我們也不知道,所以只是讓人感知一個全球的情況,不意味著可以來直到中國人創業。

2.

這頁我覺得很有啟發意義。
第一: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左側當年的Top15公司,現在還在的有幾個?由此可知,右側大部分大家覺得如日中天的公司,20年後大多數也會以倒閉告終。當然很多人心想去你大爺的,老子不信,比如說Baidu會死?Tencent會死?Facebook會死?etc。這裡打個賭,按照歷史來推斷,上面Top15 80%都會死。感嘆互聯網這個行業變化實在是太快。另外可見Apple的偉大之處,唯一個堅挺在Top10位置的公司,這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偉大公司。
Netscape(網景)雄踞榜首,後來被微軟憑藉綁定Windows幹掉(最後被AOL收購)。不過當年它的創始人 Marc Andreessen 和其中的第一個PM Ben Horowitz 繼續在風投界大紅大紫。Marc是Facebook的早期投資人,現在還在Facebook的board上坐著。Ben寫就書籍《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創業維艱)。他們的 Venture Capital Firm "Andreessen Horowitz" 也是無數創業者想去 Pitch 的對象:

看公司的平均市值:前15公司的總市值翻了100倍。可以斷定,以後肯定是越來越多的公司市值刷新高,而Apple的市值超過Trillion市值也只是時間問題, 而且Facebook,Alibaba和Tencent這類公司也會紛紛超過Trillion市值。很多人覺得現在的公司估值高得嚇人,只是刻舟求劍,不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未來。

看公司所屬的國家:之前大部分公司是USA,剩下一家Germany一家Canada;現在China互聯網公司佔了四席。這是一個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一向以軟體業自豪的印度,還有其他發達國家比如日本德國,他們的公司在哪兒?印度人在矽谷和其他美國公司里可牛逼了,但是他們英語的普及和開放的市場,直接導致國內的軟體公司被美國公司乾死。中國的防火牆以及制度壁壘,說是閉關鎖國也好,或者地方保護也好,但至少讓我們的互聯網公司可以在市值上和老美公司排排坐 :)

看行業:搜索,電商中,美國和中國都有企業上榜。而 http://Priceline.com所在旅遊業,中國的公司還沒在榜上,是否預示著中國在線旅遊公司Ctrip和Quanr被低估呢(買入--long的信號)?另一方面,Salesforce所在的企業服務行業,中國互聯網貌似還沒出現一家夠大夠有前途的,在這個領域是否是一個很好的創業機會呢?最後Netflix上榜了,可見在視頻平台方面,創造自己獨特的內容(國內喜歡談的IP -- Intellectual Property)真的是越來越重要!

2.

ARPU: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在每個用戶上的營收, MAU: Monthly Active User 月活躍用戶。 Facebook作為一個MAU上 10億的公司,依然能保持13%年增長,在贏利方面保持29%的年增長很了不起。而Facebook現在90%以上的利潤來自News Feed Ads,而這個項目則是有一個中國工程師開創和主導的,我會在接下來的知乎專欄里,介紹Facebook的這位華人工程師「葛爺」和他主導的Facebook的贏利發動機 News Feed Ads。

3.

Vertical Viewing: 垂直顯示,說的是圖片和視頻的顯示。這裡很有共鳴,多少次打開微博上的視頻,朋友圈裡的視頻,或者懂球帝里足球集錦視頻是,我們不得不反轉手機?不然視頻上下是大片的黑色空白區域?以後的視頻廣告應該越來越多地考慮垂直屏幕。

4. 聊天工具類

左側的使用率最高的十個App中,Facebook公司的佔據4席,由此可見Facebook現在在移動社交這一塊的霸主地位。

Whatsapp: 8億用戶,60%的年化增長;而微信 5.49億用戶(絕大部分在亞洲和華人),而年化增長率只有39%。微信的增長率已經開始放緩,同樣預示著微信的全球化或者說騰訊的最近一次全球化嘗試照樣以失敗告終。我這次在矽谷正好見了不少Messenger組的同事,他們從自己的角度(也就是老美的角度)分析了微信為什麼在歐美會鐵定失敗(不是由於政府因素,而是產品本身),我晚點時候我專門把和他們討論的內容分享出來。我覺得咱們中國人一方面在嘲笑外國人不懂中國,外國產品在中國越來越不好用的同時,也應該開始多反思自己的產品同樣也無法越過這條可怕的文化鴻溝。
另外Facebook Messenger憑藉Facebook強行將主app里的消息功能去掉,強迫用戶下載Messenger這一「大棒」政策,獲得了200%的年化增長。從道義上說,Facebook多少有點「強姦」用戶的含義,但是單看數據,其實Messenger在美國的增長不可謂不成功。而且Facebook一直以來就是這種大棒的風格。更加耐人尋味的其實是 校內網。很多人可能忘記了,3年前校內網同樣也強行將Messenger從自己的主app里去除,然後強推人人Messenger app,但是得到災難性的後果。不得不在一年後又把聊天功能加回到主app中。由此可見,戰略相同的時候,執行和戰術依然非常地重要。很多現在中國的創業公司,企圖只是簡單拷貝一個國外公司的模式回來,甚至高調宣稱「模式只要正確,談執行已經過時」的觀點,都是極其錯誤的。

5.

Facebook Messenger已經在美國開始建立自己的一個生態系統。從支付,到電商,到廣告。

6.

Twich 是著名的直播網站,類似與國內的鬥魚等直播平台。YY也在做這方面的業務。這頁說明了這方面的市場依舊很大,值得創業公司去拼。我之前在FB就職的時候,經常去上面看韓國Pro的星際第一視角直播,甚爽。

7.

AirBnB,不用說了,這是一家偉大且極其有前景的公司。我這次從灣區一路去LA遊玩,路上都是住AirBnB的房子。房間各式各樣,有Hollywood Hill,Beverley Hill,還有Malibu的豪宅(繼承者們中金嘆的房子),價格還很便宜。我現在更新自己對於灣區四小龍的評定,AirBnB現在超越Uber,Square和Snapchat,排名第一。我個人上周也去訪問參觀了AirBnB,還和前同事們聊了很多AirBnb模式的問題,後來會發知乎專欄。

8.

US大多數人同意:
1. 手機難以離手;
2. 早上醒來第一件事情,看手機;
3. 每天使用手機2小時以上;
4. 5年後,手機上可以干一切事情。
在中國,上面的4點也適用於絕大部分人。朋友的有一個比喻很形象:手機越來越成為人類的一個器官,當人們找不到這個器官時,會表現出不知所措,魂不守舍。

9. 北美O2O公司一覽:

上圖為當下在矽谷最火的O2O公司,重點介紹幾個:
Uber:國內已經開用,打車;
OpenTable:美國火熱的訂餐訂位網站。商家和OpenTable合作,用戶直接在OpenTable上選擇預訂時間和人數;
Caviar:外賣O2O,類似 餓了嗎,淘點點;
Munchery:這次在灣區第一次試用,特別喜歡。UI設計地很精緻,逼格很高。廚師直接連接用戶的O2O平台。
Instacart:之前很火的生活日用品和蔬菜水果O2O公司。這次在矽谷在美國的風投和Instacart的人討論這個模式在中國發展,覺得100%模仿的Instacart的公司在中國必死。
AirBnb:不用多說了。灣區四小龍公司里個人認為排名第一。
Postmates:同樣在矽谷特別火的一個公司,同城物流的互聯網O2O公司。以食物外賣為主,但其實什麼都可以送(比如星巴克,超市裡的蔬菜和水果)。

10.

無人機以後的使用領域會越來越廣泛。DJI(大疆創新)牛逼呀!最近我也入手了一個Phatom3來練手一下。朋友婚禮,湖南衛視的節目,越來越地開始使用大疆創新的無人機:

----- 上半場先寫到這裡,下半場主要介紹中國部分,還在整理中,馬上回來。對不起 -----

Okay, 現在,下半場繼續!

11.

這裡提到了有害的病毒在不斷地傳播,有病毒也有惡意廣告。在中國就不用說了,各種病毒和流氓軟體橫飛。有時候某運營商的廣告也會被嵌入到瀏覽的頁面里。頁面里有提到大於20%的入侵來自於公司或者組織內部的人。對於移動來說,偷取用戶信息和釣魚的惡意頁面越來越多。

12.

globalization:全球化
這裡提到了全球化對於美國人工作的改變,全球化在《地球是平的》一書里被詳細講解,裡面提到了70、80年代美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紛紛倒閉,製造業向墨西哥和亞洲轉移。類似的問題也同樣存在,只不過隨著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人力成本的提高,美國的製造工廠越來越地回歸(比如Apple的一個組裝工廠)。Peter Thiel在自己的《Zero To One》裡面也提到 Globalization 和 Technology 的辯證關係,前者是廣度發展,後者是深度。另外Peter斷言:「儘管現在世界上大部分覺得globalization是很多國家發展的動力(比如中國---拿來主義),但是真正最終改變世界的還是 Technology(技術革新)」。
另外Mobile Connectivity也的確在無時無刻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我還在矽谷的時候,平時啵啵啵地手機一直有公司郵件和Facebook信息進來,回國之後,發現大家郵件是用得比較少了,但是在微信上的社交和工作更加頻繁。工作由於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而開始無時無刻地侵入於我們的生活中。

13.

我最喜歡的一張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張圖來了。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民生產總值,也就是我們過去10多年以來津津樂道的GDP又超過了誰誰誰,現在排名第幾云云。同時看最下面小字部分:
"data post 1980 based on IMF data (GDP adjusted for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後面的 GDP adjusted for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表示GDP數值根據國內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來配後。比如:在中國一個雞蛋多少人民幣和美國一個雞蛋多少美元(同理等其他物品),然後配平後得到的GDP數值。

從這張圖來看:

1835年及以前:中國GDP(紅線)雄踞世界第一,超過人家歐洲(綠線)一個洲,印度(黃色)還不錯,美國(藍色)是侏儒,拉丁美洲好像沒有GDP -_- ;不過1800年以後,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資本主義世界的GDP開始騰飛;此時中國為清朝道光十五年,也就說在中國在清朝中期和之前,GDP一直雄踞世界第一,超過人家歐洲一個洲。

1890年美國GDP第一次超過中國,此時距離美國1776年萊剋星頓的槍聲打響114年,距離1865年美國內戰結局25年;中國處在清朝光緒年間,距離1840鴉片戰爭剛過去50年。也就是說,即使在爆發鴉片戰爭,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中國在50年世界裡GDP依然領先於美國。

在圖中可以明顯看出資本主義世界的兩次經濟危機:

1929-33年的「Great Depression」 大蕭條!百度百科內容:「1929年10月24日,在美國歷史上被稱為「黑色星期四」。在此之前的 1929 年夏天,美國還是一片歌舞昇平,夏季的三個月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從165上升到258,人們見面時不談別的,只談股票,直至9月份,美國財政部長還信誓旦旦地向公眾保證:「這一繁榮的景象還將繼續下去。」但是,10月24日這一天,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由5000多億美元的頂巔跌入深淵,使5000多億美元的資產,一夜間,化為烏有,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場的大崩潰導致了持續四年的經濟大蕭條,從此,美國經濟陷入了經濟危機的泥淖。」
大家把上面的話和現在中國股市A股,創業板和新三板結合在一起腦補一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933年,羅斯福上台,實行「羅斯福新政」:在保存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民主的前提下,拋棄自由放任、全憑市場機制那隻看不見的手自我調整的政策,大力加強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改變局部生產關係。(其實就是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從上圖可以看到,之後迎來了美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直到1948年爆發新一輪經濟危機(圖上1950年前段第二個下降點)。

而上圖來反映出美國GDP增長最快的地方為二戰時期,說明二次大戰(即使後來參戰打德國和日本)沒有傷到美國經濟反而使其發了一筆戰爭財。這也解釋了二戰後美國甘願通過馬希爾計劃來反補歐洲。

圖上後續幾次美國GDP的下降基本上是經濟危機,比如1980年,比如1989年,比如2000的 .com 泡沫,和 2008 年的次貸危機。 今年30年美國GDP所在世界比重一直下滑,唯一有小增長的是1991-1998年的柯林頓時代,柯林頓總統的偉大之處可見一斑。他的個人魅力,對美國經濟的把控還有強大的people skill在美國的總統中首屈一指。當年美國記者被朝鮮扣押,只有頓哥有能力過去把人帶回來---因為頓哥和金胖私交不錯!

中國方面:1820年以來中國GDP所佔世界比重一路下滑。1949年偉大的新中國成立,然並卵!真正的拐點來自1978年-1979年左右:1976年三中全會糾正「文革」錯誤,1978年小平同志提出「改革開放」,從此中國走上了經濟騰飛的道路。小平同志功不可沒。印度GDP軌跡和中國類似,也是在1978年左右開始經濟復興。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中國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雄踞世界GDP第一(清朝和之前就如此)。所以最近100年我們GDP排名非第一是我們的恥辱,是我們自己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重返世界第一不是應該傲嬌,而是欣慰,這只是我們拿回本來就應該屬於老祖宗的名次。

2014年,中國的GDP(在按照實際購買力配平的情況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知道為什麼這個中國政府沒有大事宣揚,看來開始變得務實了。

左圖為純美元GDP,右圖為按購買力配平後的GDP。重複那句話:應該欣慰,而不是傲嬌。

中國在左側純美元GDP超過美國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GDP的本質是人口,人口越多GDP越有優勢,另外科技也是生產力的一個很大加成係數(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則是通過科技優勢來保持GDP領先。中國科技慢慢改上(全球化,技術引進,抄),以13億+的人口來看,其實早就應該GDP第一,只是我們之前做得不夠。

在CMU的時候,有一次我們教授和我爭論,我說中國人口太多是一種負擔(和你們一樣,我從小就受到計劃生育的教育),搞計劃生育是正確的。他說不是:「人既是資源的consumer,更是GDP的producer。中國政府只看到了前者,而忽視了後者。中國的計劃生育為給帶來了人口負增長和一代人(或兩代)的親戚關係失調,會在以後的中國越來越嚴重地突顯出來。」

14.

此圖表明:
1. 世界貿易佔全球GDP的比例越來越重;
2. 改革開發是世界的大趨勢,而閉關鎖國是將被時代拋棄;
3. 貿易如此,信息和互聯網應該亦如此。

15.

美國:服務業(第三產業)佔比會越來越重,而製造業比重會下降。美國的現在,是中國以後的發展趨勢。

16.

員工最在意的福利:
1. 培訓和職業發展
2. 彈性工作時間
3. 獎金

17.

電子商務的比例穩步增長,但是依然低於10%。中國更甚。所以Alibaba,JD,VIPS和聚美都是可以在美股繼續買入的對象。

18.

阿里巴巴牛逼之處可見一斑。

19.

美國的趨勢是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這預示著類似Hire Freelancers Find Freelance Jobs Online之類的公司在中國現在可以開始佔先機。創業者的敏銳嗅覺體現優勢的時候到了。

20.

看左側的服務業,airbnb和uber再次被提及。要去下一個Facebook和Google的矽谷同學,要去就去airbnb和uber,這兩位現在是灣區四小龍並列第一。注意:不是square或者pinterest或者snapchat。Upwork在中國可以開始引入和模仿。

21.

市場創新者更能吸引用戶。注意:消費者首先被驅動,其次才是企業用戶。也就是說 To C 的服務被 To B 的先開始創新起來。而創新者應該重點注重的細節:
1. 移動設備上的體驗要好(至少要有移動適配的App);
2. 多運用社交媒體和新媒體做市場推廣;
3. 用 打分和評價系統 來保證服務質量(比如Uber,AirBnB,滴滴等)

好,現在中國市場的篇章開始!

1.

來自 Hillhouse Capital 高瓴資本,牛逼!Portfolio下面的公司有百度,滴滴,京東,美團,去哪兒,騰訊,etc ( Portfolio Companies )

2.

肯定了騰訊在中國的霸主地位:Massive scale + Engagement,量大用戶活躍度高。除夕一天發了10億個紅包,2億用戶搖了110億次。同時這裡沒提的一點是,通過紅包通過搖優惠券,微信吸引了兩億用戶來捆綁自己的銀行卡和信用卡,騰訊瞬間成為支付一霸。這些支付信息,還有朋友圈的廣告,騰訊還沒開始發力贏利,還沒有購買騰訊股票的朋友趕緊了!

3.

微信依舊成為信息分發的第一大渠道。而微博有點日暮西山。(持有微博股票的夥伴注意;當然這裡也不推薦去做空微博)

4.

自己看,政府關係做得好!

5.

食物外賣O2O:餓了嗎,美團,淘點點,百度(外賣?百度外賣?我土了,不太懂。。。)和其他。
外賣專門被擰出來是因為頻次高且剛需,潛在市場最大!This is a big deal!

6.

每個人現在都開始做O2O了。之前領域的隨便什麼巨頭,不做一點O2O,不做點互聯網金融,現在都不好意思出來給別人打個招呼。這是全民大躍進的時代,這是全民大鍊鋼鐵的時代!我興奮!我激動!

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了!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高爾基,《海燕》)

7.

中國今年著名的兩次併購。滴滴快的合併後市值估算為60億美金,58趕集則是100億。前者要接受來自Uber,易道和神舟的挑戰,後者則是要在每一個細分領域都和一個專業對手競爭,其實都不容易。「路漫漫其修遠兮,...」

8. Internet of Things 開篇!

IoT:Internet of Things 物聯網。KPCB認為,小米現在是物聯網的潛在老大。我們先看智能手機領域:每年227%的增長。很恐怖!但是要強調一點的是,可能很多人都忘記了,小米剛起步第一年,第二年,甚至第三年初的時候,多少人在嘲笑它?
說它搞飢餓營銷,其實銷售量還不如三星的幾分之幾;
說它抄襲蘋果的設計,自己沒有任何創新;
說雷布斯喜歡模仿別人的發布會,但是鄉土口音太重;
還有說小米手機的硬體組裝粗糙,物料成本極低等。
萬事開頭難。
產品是需要打磨的。
創業團隊也是。

9. 更加細節的一張圖

小米(黃色)對比三星(藍色)。 我想我們都應該為民族企業打敗韓國企業而鼓掌,雖然我們很多人喜歡都敏俊喜歡繼承者們。看另外幾家,Huawei的表現其實很驚艷,作為一個老牌網路公司,能轉型開始做手機,份額還能穩步上升,很厲害 --- 讓人想到之前IBM公關的一句話「誰說大象不能跳舞?」 蘋果一直就是高逼格的第一把交椅,好的產品的確是受到所有人的青眯。最後,聯想在走下坡路。

10.

讓人恐怖的小米生態系統:比中國的山寨廠更有設計和技術含量,比蘋果速度更快更野蠻生長。完全就是把之前中國製造的優勢和現在中國人越來越高的教育水平相結合的模式,很讓人敬佩的公司。特別是它右上角的智能家居已開始涉足,還有右下角的那一堆外設產品。

11.

標題上:從2013年以來5倍增長,也就是遠超過100%的年增長率。總有3千萬人在小米的網店上進行購買。

12. 印度情況

兩張圖結合在一起說明。第一張圖,美國1990年開始IT互聯網公司起步,中國在2002開始,於是Mary預測2014年開始印度將會湧現一系列的互聯網獨角獸出來。比如今年WSJ的billion dollar公司列表裡面的 Flipkart,這個號稱是印度的「阿里巴巴」。

我個人的看法是印度的民族IT公司已死,被國際的互聯網巨頭瓜分,除了線下特別重的領域。從上面第二張圖就可以看出。而中國的互聯網防火牆好,或者文化壁壘也好,或者制度壁壘也好,很好地給中國互聯網公司提供了一塊樂土(同樣也是內部競爭激烈的角斗場),每個在這個角斗場裡面出來的公司都是一個競爭力強的鱷魚。另一方面,看上面第二張圖:印度市場的大部分服務已經被國際公司瓜分完畢,接下來要做就是國際公司(比如facebook)成為他們分部,做一個本地化服務。

印度部分到此為止,畢竟不是我們的關注重點。

13.

這個圖裡顯示的是 上市公司的估值 和 VC估值 的熱度和NASDAQ的關係。頁面上的觀點是 現在的總體市場規模不日2000年泡沫時期,但是比1999年要高17%。如果按照保守估計同時在算上這15年以後正常的通脹的話,我們離泡沫還有2-3年的「安全期」。

14.

飛行器(DJI)的大量使用,導致了很多地方開始制定法律來規定什麼地方可以飛無人機。比如上次我在Stanford前院飛的時候,就被Security叫住,說要我飛下來,學校裡面已經明文規定不允許飛。

15.

最後兩張圖,第一張是世界各大互聯網市場的情況,第二張為各大移動互聯網市場的情況。在前者圖中,大部分國家的滲透率都達到80%以上,而中國只有47%,這也預示著中國互聯網市場還有50%多的潛在增長性。後者中,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滲透率也才38%,雖然在發展中國家中算高,但也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另外發達國家中,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兩個國家是UK和Japan,分別為90%和86%。

最後

所有這次我覺得亮點的內容我就更新於此了,最後感謝大家給我點的贊,在下面給我評論和給的鼓勵。沒有你們對於我第二部分的「催促」,我想我可能根本就堅持不下去。

最後用這張圖作為結束

看到上圖紅線的軌跡(特別是最近30年),很興奮也很有成就感,但是GDP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也只是拿回了本應該屬於我們的名次。如果按照這樣的勢頭髮展下去,我很有信心在10年和20年內看到中國GDP兩倍於美國,到那個時候,我想我們才可以高呼中華民族走在了實現偉大復興的軌道上 (Launching rocket trajectory)。


「註:所有關於美股買入賣出的建議只是開玩笑」

--- Do have the faith in what you love:

覃超帝國興亡史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知乎專欄

微信公眾號:qc_empire


定期發布人肉翻牆去矽谷列強工作攻略 + 矽谷資訊

http://weixin.qq.com/r/v0wRCabESvs1reJq9xmt (二維碼自動識別)


1)今年的報告關於中國的部分引用了Hillhouse的,Wu Liang從KPCB跳去Hillhouse一年多了,看來還是做的不錯。

2)2014年有28億互聯網用戶,52億手機用戶(智能手機用戶20.8億),增速仍然很快,但都同比降低。

3)2015年互聯網公開發行公司總市值是1995年的144倍,其中蘋果是唯一兩個榜單上都有的一家公司(對的,其實蘋果1980年就上市了,而且當年就異常火爆)。

4)互聯網對各行各業的影響還在繼續,政府、醫療、教育等方向仍在早期。

5)移動端和視頻消耗的流量在大幅增長。

6)過去八年來,人們平均使用電腦的時間都在2.4小時左右,沒有太大變化,而使用手機和平板的時間從0.3小時升到了2.8小時(手機蠶食的並不是電腦的使用時間,而是人們出行的零散時間?)

7)如果按照人們對媒體的接觸時間來說,紙媒的廣告費用仍然過高,移動設備上的廣告費用還有較大增長空間。(20頁左右有些關於廣告相關的略過)

8)人們越來越多的時間是豎直著使用手機/平板,而不是水平的,這對於界面設計等有參考價值。

9)互聯網對企業服務的改造(SaaS)是今年的重點。Mary Meeker花了非常多頁篇幅涵蓋了整個企業市場的鏈條。包括:團隊溝通(Slack),在線支付(Square,Stripe),商業數據分析(Domo),在線簽署協議(Docusign),顧客溝通(Intercom),Customer Success(Gainsight),客戶服務(Directly),人力服務(Zenefits),成本優化(Anaplan),招聘(Greenhouse),背景調查(Checkr),員工培訓(GuideSpark),訪客管理(Envoy)。

10)人們使用的最多的app裡面絕大多數都是即時通訊類的,且這類app都在橫向擴展業務,這樣下去的話這類app都會變成用戶的樞紐/入口。(很多用戶會同時使用多個IM類APP)

11)不管是文字、圖片、視頻還是直播視頻,用戶生成內容的增速都非常快,而人們又更多的從社交網路上獲取新聞。

12)因為移動端、感測器、和人力的配合,人們越來越看中和需要即時性的服務,比如交通、外賣、訂餐、快遞等。

13)人們的花銷排名中,第一是住(總支出33%),第二是行(總支出18%),第三是食(總支出14%),第四是保險,第五是醫療。前三大領域的三家大的創業公司是Airbnb,Uber和Instacart。

14)無人機市場快速增長,商用前景廣。

15)美國人口特徵變化,自由職業/分享經濟成為補充。

以下關於中國:

1)微信活躍度高,朋友圈成為信息傳播最大的媒介。

2)微信把很多政府傳統服務搬到線上。

3)美麗說、蘑菇街等社會化電商崛起。

4)外賣仍然是最大的一塊即使需求類市場,市場份額餓了么31%,美團28%,淘點點11%,百度9%。

5)信息型網站服務下沉,如百度做外賣,58做到家。

6)巨頭合併加速市場的沉澱和理性化。

7)淘寶、美團等的低分成(不盈利)機制,幫助國內相關市場超過美國。

8)小米手機出貨量快速增長,成為國內智能手機持有量第一名,佔比近15%,同時布局智能家居。

9)如果說中國已經成為了下一個美國,那麼印度目前看來很可能是下一個中國。

10)報告中並沒有提太多國內傳統行業被互聯網改造的浪潮,但我認為應該至少值得一頁PPT。


--------

  • 更多回答請看 曲凱
  • 更多文章請到 創投方法論-知乎專欄
  • 更多互動關注公眾號 42章經

個人認為最大的亮點還是在 90 - 148 頁關於勞動力結構變化的那一部分。以下摘自專欄文章 Platform Thinking - Mary Meeker 這次有一些新角度(http://zhuanlan.zhihu.com/platformed/20052754):

從第 90 頁開始,到第 148 頁,Mary Meeker 沒有通過大量花里胡哨的截圖和瞠目結舌的增長數據來談論新出現的技術和應用,她如同一位宏觀經濟學者般的開始討論這個在過去二十年內被新技術和新資本改造的面目全非的經濟本身。她大量引用著「業內人士」不屑一顧卻又毫不知情的人口、城市化、就業、政策數據,不緊不慢的梳理出一張通往未來的經濟圖景。

實際上,這個圖景正在發生。新技術降低了對簡單重複的廉價勞動力的需求,製造業先是在美國衰落並同時轉移到新興市場國家,並很可能最終仍然無法逃脫被徹底替代的命運。大量的年輕人無法抵抗大城市的誘惑而彼此擁擠著湧進來,但僅僅發現城市那勢利陰冷的面孔。千禧年一族(Millennials,15 - 35 歲 )佔據了美國勞動人口的 35%,成為絕對主力,而他們對工作的看法則與前代截然不同:更加重視工作的意義,仍為自己和別人更加不同,對在線溝通協作更容易接受。在這樣的人口結構下,電子商務和按需經濟(On-Demand Economy)快速成長,價格已經不是消費者看中的因素,他們覺得方便和速度更重要。這樣的需求催生了那些通過在線平台接受訂單而工作的「自由職業者」,這個族群竟然也佔據了 34% 的美國勞動人口。


這種報告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就是「都是廢話」,數據陳列毫無深度可言,一般也就給互聯網小白看看,或者給圖虛名的公司的員工轉一轉,歐,我們公司上女皇的報告了。

數據陳列太蒼白、數據本身也很陳舊。透過數據,如何看背後的問題才是關鍵。我試著去挖一下其中一條的背後的問題:

互聯網用戶數從1995年的3500萬發展到2014年的28億,智能手機用戶也從1995年的8000萬人增長到2014年的52億人,換而言之,互聯網滲透率從20年前的不足1%已增長至如今的73%。

表面數據體現的是,好牛,滲透率真高。其實,滲透率高不是一個好消息,增速仍然很快,但同比都在降低,這很糟糕。


背後的事情是,互聯網人口紅利趨於結束。再也回不到以前隨便做個app,日新增就蹭蹭蹭每天十幾萬往上漲的情況了。

我們在三年前做的一款安卓平台的app,現在回憶起來,典型的蹭上了安卓裝機量爆發的人口紅利。現在已難有這樣的機會,需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得付出X10倍的資金和努力。


小米能做成,除了自身的營銷能力、定價策略、粉絲經濟、產業鏈把控能力,恰好處於智能機爆發高峰的先發優勢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同樣的運作方式,放在2015年,就要難得多。

人口紅利趨於結束,用戶增長遇到瓶頸後怎麼玩?


從用戶地區去挖掘:往三四線城市、農村走,一級一級往下吃人口紅利,京東和淘寶在做這樣的事情,不過吃的過程一定很艱難。

從用戶年齡去挖掘:往90後、00後這樣的細分年齡去挖掘人口紅利,same做得不錯,馬化騰在兩會的時候說,看不懂same,但是還是投了他們。

去國際市場:印度、印尼目前在走的路2011-2014年的老路,UC瀏覽器做得不錯,在印度的份額相當於重造了一個UC。國內的手機遊戲公司,目前在大範圍的往東南亞轉。


我想應該還有其它的方式,不過可以預見的是,比以前挑戰都更大了。


謝謝閱讀。


下面是我看PPT時候的筆記,僅供參考。

  1. 1995年只有0.6%的人口上網,這個數字在2014年是39%。其中除中國以外的亞洲佔據了28%,中國佔據了23%,歐洲是19%,美國只有10%。但在1995年美國的互聯網用戶佔據了61%。也就是美國在這20年期間在逐漸失去互聯網行業的話語權,這個話語權在轉向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市場。
  2. 1995年只有1%的用戶在用手機,這個數字在2014年是73%。其中只能手機只有40%的佔有率。說明智能手機的市場繁榮還會有很久。
  3. 1995年互聯網上市公司就有蘋果,其中很多公司都已經不在了。
  4. 互聯網在政府公務、醫療、教育方面仍然影響較低。說明還有很多機會。
  5. 無論互聯網用戶還是智能手機上網用戶都在增長,但已經明顯放緩。其中印度有非常明顯的增量。
  6. 移動端流量增長迅猛,其中視頻流量佔有率從2012年的50%到2014年的55%。這個應該是和3G和4G的普及直接相關。
  7. 美國成年人每天上網時間達到了2.8小時,而2008年這個數字是0.3小時,但用PC上網時間在這些年幾乎沒有變動。重要的是,美國成年人每天面對手機的時間已經超過了電腦,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擴大。
  8. 多數媒體人們的時間投入和廣告開銷是相當的,但手機用掉了24%的時間,只有8%的廣告產值,在美國這個差值就代表了至少250億美元的機會。同樣移動廣告的增長速度依然迅猛。
  9. 社交網路用戶的ARPU在明顯上漲。
  10. 更多新的移動廣告形式在出現,尤其是在社交網路平台上出現了大量的可以直接購物的支付廣告。
  11. 相比較傳統的橫屏(電腦、電視),豎屏(手機)的使用佔有率越來越高。
  12. 一些傳統的企業級產品最終會被移動市場的一些產品所替代,例如支付領域移動端有Square,數字簽名有Docusign等等。// 這條去年也被提到過,而且今年佔用了大量的篇幅,值得認真思考。
  13. 即時通訊類App是移動端最火熱的產品,Whatsapp有8億月活躍用戶,微信有5.49億,Messenger有6億,Line有2億,Snapchat有1億,Kakao Talk有4800萬。同時不同用戶在使用通訊App的時候已經根據需求產生了差異。
  14. 2015年第一季度Facebook上每天有40億次視頻被播放。其中50%的日活躍用戶每天至少看1次視頻,53%的觀看者會分享,75%的視頻都是在手機上被看的。
  15. 人們更願意在網上留下自己的評論。其中在Airbnb上一年就增加了1400萬個評論。
  16. Twitter是更快的新聞渠道。
  17. 在美國年輕人里,Instagram要比Facebook更受歡迎。
  18. 美國年輕人對於手機的依賴超乎想像,其中80%的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機。
  19. 44%的美國年輕人每天至少使用一次手機拍照功能,其中76%都是為了在把照片傳到社交網路上。
  20. Mary給出了一個即時性互聯網產品的公式特別適合國內的O2O行業人參考,是手機 + 感測器 + 人。其中重要的三塊是住、行、吃。
  21. 無人機市場賊明顯增長,其中美國佔據了35%的市場,歐洲是30%,中國15%。主要應用包括農業、採礦和災害等等。
  22. 在未來人們會被手機無時無刻的連接著。
  23. 電商的佔有率越來越高。其中阿里巴巴穩居世界第一,並且一騎絕塵。後四名分別是:亞馬遜、ebay、京東和樂天。
  24.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非固定工作。
  25. airbnb、uber和淘寶、亞馬遜的差距在於一個銷售的是產品,一個銷售的是服務。
  26. 多數人使用uber之類在線服務工作的原因是因為相對自由。//這裡沒有提金錢的因素。

中國被專門拿出來成為一大塊去說:

  1. 新年的時候國人發了10億個紅包,搖了110億次。
  2. 柴靜的《穹頂之下》3天內被至少看了2億次,其中微信佔了41%。微信是信息傳播最重要的渠道。
  3. 微信在幫助政府解決包括水電費在內的一些政務問題。
  4. 蘑菇街和美麗說這些社會化電商網站在中國爆紅。
  5. 在線外賣市場季度交易額接近10億美元,並在飛速增長。其中最大的兩家為餓了么(31%)和美團(28%)。
  6. 中國的互聯網巨頭開始從信息服務參與按需服務。
  7. 中國大型互聯網公司開始為了鞏固市場合併,比如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趕集。
  8. 中國互聯網公司較低的分成模式幫助其超過了美國公司。
  9. 小米高速增長,2014年賣了6100萬部手機,並且成為中國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同時進入了智能家居領域。
  10. 互聯網市場中國成為了美國,印度會是下一個中國。
  11. 印度移動電商佔總比例比中國還要高,超過了40%。
  12. 全球互聯網上市公司市值前20名有6家中國,2家日本,1家韓國。
  13. 現在互聯網公司上市規模依然無法和2000年去比。

有三點可以總結給創業者們:

  1. 移動市場會越來越大,並且視頻非常重要。
  2. 移動物聯網在改變一些原有行業。
  3. 中國市場很大,印度不小。

---------------歡迎關注我新開的微信公共帳號-------------


該提的大家都提了,不過我還是想說,人類的勢利總讓人印象深刻。

2000年納斯達克泡沫崩潰之後,「矽谷王子」Frank Quattrone官司纏身,所幸全身而退,2008年成立Qatalyst Partners東山再起,後來促成了亞馬遜9.7億美元收購twitch等大樁併購。前美林證券明星分析師Henry Blodget被判終生禁止從事證券業,不得公開談論股市,2007年以後開始逐步活躍於媒體圈,參與創立了Business Insider,近年來經常在電視上分析「互聯網趨勢」。

至於時任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號稱「互聯網女王」的Mary Meeker,雖沒有被告上法院,但當時批評她的文章用詞非常尖刻。之後女王轉去KPCB做風投,影響力大不如前。而最近幾年,又成了「女王」。


粗略看了一下這個報告,談談個人的一些見解:


大部分故事說的是上次美國互聯網泡沫到現在的一些行業宏觀數據層面的東西,屬於針對資本市場或者是針對非互聯網人士的科普性東西,總結的基本都是現狀,沒有什麼趨勢預測(你管滲透率會進一步增長也叫趨勢預測?╮(╯-╰)╭)。


花了大部分章節描述了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以及依附其之上的廣告,視頻,社交等的發展和特點(說實話這些東西在國內的情況和在美國差異還是很大的,對社交網路的認識,運用以及盈利能力,中美有巨大差異)


對分享經濟的部分,airbnb,優步這樣的企業在國內大環境下確實比較難生存,途家推了基於分享經濟的度假租賃型酒店,但發展貌似很一般,這個問題在國內一時半會兒可能解決不了。


對中國的部分,微信仍是絕對主力(我其實比較好奇微信這個單獨的業務部門是否實現了盈利?有騰訊的小夥伴來解答嗎?),後面又說了美麗說和蘑菇街,這兩個東西在國內的電商界,用昨日黃花來形容應該不為過吧?


外賣那個其實是用了我們公司的數據,不做評論。


對小米讚賞有加(說不定到時候人家IPO的時候會用你家的數據)


對印度也有重點提及,但應該能夠判斷,印度市場和中國有巨大差異。


最後一部分的圖,除了感謝,你是想說現在世界處在另一個互聯網泡沫之中么?


有幾個點值得注意,消費者喜歡豎著拿手機並看東西,說明APP產品的設計很難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因為豎著拿手機更方便,也更自然,設計思路不應該是顛覆,而應該是適應和迎合消費者的習慣。


對於電商的部分,阿里巴巴的主要收入是廣告,或者說能夠較好利用互聯網槓桿效應的互聯網企業,主要營收來源都是廣告,或者流量和信息分發,視頻也主要是因為廣告。(已經有資料表明,亞馬遜的高估值主要是因為其雲服務產品)。


這個特點可以解釋兩個現象,1、為什麼京東一直在大力擴充開放平台業務。2、為什麼互聯網企業都想做平台。3、為什麼本地生活O2O,在線教育,醫療等行業沒法實現如阿里巴巴,谷歌,臉書的高增長,可能是因為他們不那麼「互聯網」,但這也不好說,還要觀察。


PS:這份報告非常像給上市公司寫的行業研究報告和背書報告,我之前參與過三個IPO項目,這裡面很多東西還是值得學習的。


————————————我是分割線————————————


已經做互聯網產業分析師一年了,走到一個瓶頸期,寫東西異常困難,經常把握不住重點。我覺得拿出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與大家分享,共同學習非常必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如有任何問題可隨時私信,以及微信騷擾,謝謝。


題主的問題是:Mary Meeker 發布的《2015 年互聯網趨勢報告》都有哪些亮點?

我認為所謂「亮點」,一定不是女皇直接表達的觀點,或者數據中顯而易見的現象,而應該是比字面內容更深一層的發現。哪怕只是一點點。

1

開篇的第一章是「nternet --- Two-Thirds of a Generation in...」,當女皇用「Generation」作單位來形容這過去的 20 年時,不論互聯網的發展還是她一年一次的報告都有了更濃烈的歷史厚重感。

且看這進入話題後的第一頁,1995 年還是個「豆」,2014 年就成了張「餅」——用戶量幾何倍數級的增長一目了然。

但請細看左邊的「豆」,再對照顏色看看最下面的對應區域。別驚訝,1994 年的那個 0% 正是如今佔比 23% 的用戶量最大國——中國

2

第 6 頁里,女皇列出了 20 年前後 Top 15 的互聯網上市公司市值。1995 年的市值總和約為 170 億美元,2015 年則是 2.4 萬億美元。後面這個「窒息」的數字當然受到了通貨膨脹的推助,但不可否認這的確是從「Billion」到「Trillion」的跨越。

值得注意的是,兩個榜單中都現身的公司只有一家——蘋果

3

女皇也給出了用戶使用互聯網時間的統計數據。總體來看,用戶參與度持續增長,增速穩定;分開來看,台式機和筆記本上的使用時間 8 年以來變化甚微;而在移動端的使用時間則可以用「激增」來形容——5 年前不到 1 小時,5 年後約為 3 小時。

兩點解釋:

  • 非移動端的用戶參與度已達瓶頸;
  • 移動端的姿態並非「搶佔」,而是「拓展」/「補充」

一點提醒:

  • 別被數字欺騙,其實人們在互聯網上浸泡的小時數沒有從 3 到 6 那麼誇張。腳註的最後一排小字里寫得清清楚楚——「time spent with each medium includes all time spent with that medium regardless of multitasking」……很多時候,你不止在使用一個平台。

4

女皇僅僅描述廣告的趨勢就用了 12 頁。內容包括互聯網廣告的支出和佔比、廣告業務的轉化效率、視頻廣告的興起、移動端廣告優化……不過我還是覺得看數字最有意思。

  • 先看單個平台參與度的變化。除了移動端的用戶使用時間在增長,其他四個平台的參與度都在衰減。但是,佔了 24% 使用時間的移動端卻只有 8% 的廣告。所以別再抱怨手機廣告多,使用體驗低了。與其他廣告業務發展完備的平台相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移動端依舊會是最乾淨、最安靜的平台。

  • 另一個數據懸殊的平台是印刷媒體,4% 的使用時間,18% 的廣告投入。這其中透露出的,或許不只是廣告主的頭腦沒跟上現實的變化,也凸顯出了兩個問題:1. 曝光時間是否是影響廣告效果的決定性因素?2. 消費者對不同平台上的廣告的信任程度有多大差異?

5

今年為「Re-imagining」章節開場的是「企業應用」。開篇引用了 Box 公司 CEO 的推文「從前的企業軟體致力於為現有工作提升效率。而現在,企業軟體的機會在於變革工作本身。


緊接著,女皇一股腦兒地列舉了 17 個新興 App,講述了這些應用如何變革電子郵件、支付方法、數據分析、文件簽署、客戶溝通、任務管理、人力資源、圖標規劃、招聘流程、背景調查、員工培訓、訪客管理……


這些企業軟體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無可置疑,但藏在這背後的一個情景卻是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越來越少。我瞎猜,企業軟體未來的某個機會在於變革工作環境內人際情感的維繫方式(捂臉)……

6

回想 2014 年末各大科技媒體的年度盤點,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總能登頂首位,無數 90 後青年們也遙想著這位草根出身的新首富做著自己的創業夢。在全長近 200 頁的《2015 互聯網趨勢報告》里,阿里巴巴也先後現身了 5 次。

  • P6,阿里巴巴作為全球市值第三的互聯網公司出現在榜單上;
  • P121,和 Ebay、亞馬遜等一起出現,表示電子商務的發展壯大
  • P130,同上;
  • P158,阿里巴巴和淘寶超越 Ebay,中國互聯網市場發展勢頭好;
  • P171,移動電商發展對比。阿里巴巴輸於印度的 Snapdeal 和 Flipkart。

每次出現都是為了展現某個現象,說明某個道理。女皇沒有一句對阿里巴巴的讚譽

7

但微信就不同了。前後一共出現了 8 次。


在「Re-imagining」的「重塑消息傳遞」部分,微信與 WhatsApp、Facebook、Snapchat、Line、Kakao Talk 成為了消息應用的傑出代表,成為面世時間較晚,功能卻最完備的消息應用之一,甩歐美應用好幾條街。

第 53 頁的題頭甚至寫著「如果微信的方向繼續影響全球,移動信息應用的領導者們就可能演變為信息處理中樞」。

而在讚美中國互聯網大市場的時候,她又首先列舉了微信的創新:

  • 除夕當天發了 10 億個虛擬紅包,2000 萬用戶搖一搖了 110 億次;

  • 「城市服務」等頁面促進政務信息化;

  • 柴靜「穹頂之下」視頻在微信端的播放量佔比 41%,遠超新聞視頻網站、新聞視頻 App、微博和其他,是新興的社交討論平台。

8

2012 年以前,女皇總會在報告里用一章的篇幅來謳歌美國的互聯網發展, 2013 年後,這一殊榮交給了中國,而今年印度與中國共享了這一章。

在女皇的報告里,從美國到中國再到印度是一個大部頭的互聯網普及史。印度目前擁有 2.33 億互聯網用戶,並且以 37% 的速度增長著,是全球第三大互聯網市場,2014 年新增 6300 萬用戶,高居世界榜首。


但催生印度「下一個互聯網大國」的不僅是龐大的人口紅利和移動電商的壯大。印度是下面這個圖裡服務的第一或第二大市場……臉書、推特、油管都是大多數中國網民接觸不了的服務。

印度會趕超中國,還在於它的「開放」。

9

最後一點,是我自己的數據統計。統計 2004 年以來 Mary Meeker 趨勢報告的 PPT 頁數變化。

話的多少,或許也能反映那一年的互聯網。


互聯網女皇Mary Meeker《2015互聯網趨勢報告》中特別提到了無人機市場明顯快速增長,其中美國佔據了35%的市場,歐洲是30%,中國15%。主要應用包括農業、採礦和災害等等。宗申動力,預計無人機9月可實現小批量生產,努力實現第一年銷售200架以上無人機整機的目標。


我個人印象比較深的是其中一句話,大意是:

先前網路經常是提高工作效率;但未來的趨勢:改造工作本身


幾個機會點,可想方設法抓住。

抓住的幾種正確姿勢:加入相關公司;成為相關公司上下游供應商;投資相關公司。

1)目前全球智能手機用戶為21億人

全球人口為70億人,按80%普及率,智能手機還存在35億增長空間;按60%普及率,還存在21億增長空間。

按TrendForce數據,201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11.67億部,照此速度,智能手機在2-3年時間內就將達到比較飽和狀態。智能手機增長速度勢必會放緩,一季度數據已有跡象。

接下來幾年對於華為、小米、聯想、步步高、TCL的市場機會:

印度人口12.1億,超過9億印度人使用手機,但只有大約1.1億至1.2億人擁有智能手機。還存在超過8億增長空間。

孟加拉國人口1.63億,上月數據,其手機用戶逾7400萬,估計智能手機普及率很低,還存在超過1億增長空間。

印尼人口2.4億,去年數據,印尼智能手機用戶僅有4700萬,還存在超過1億增長空間。

巴基斯坦人口1.97億,2013年手機普及率達到70%,估計智能手機普及率較低,還存在超過1億增長空間。

這四個市場,智能手機還有超過11億台增長空間,誰能切走一小塊蛋糕都是很誘人的。

1.1 跟隨而來的軟體市場機會

移動端剛需類應用有七類:即時通訊、社交應用、搜索引擎、新聞、視頻、購物支付、手機工具。如果加上音樂和遊戲,就是九類。這些剛需類應用,在國內基本被之前PC端的大公司(騰訊、阿里、百度)所壟斷。

但是上述海外市場存在機會。騰訊想切入印尼市場,之前正確的姿勢是併購Path。類似獵豹移動的工具類應用,還存在增長空間。騰訊、阿里巴巴向這些市場遷移,併購、投資和推廣自身產品可以同時進行。

2)醫療、教育互聯網滲透率較低,還有她沒有提到的存在巨大增長空間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醫療,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教育,存在想像空間。

2.1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教育相關創業公司:

猿題庫:成立於2013年10月,距今不到2年

2014年7月,猿題庫宣布完成1500萬美元的C輪融資。融資完成後,猿題庫估值達到1.25億美元。2014年10月,猿題庫用戶數突破500萬。2015年3月,猿題庫完成6000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估值3.6億美元。

一起作業網:成立於2011年,距今4年

2014年12月,一起作業網註冊用戶數超過1000萬。2015年2月,一起作業網完成1億美元D輪融資,投資方為HCapital,淡馬錫、DST和順為資本。融資後,一起作業網的估值達到6億美元。

TPO小站教育:成立於2011年,距今4年

截止2015年3月,小站教育用戶數突破百萬,付費學員突破5萬人。2015年3月,小站教育對外宣布,獲紀源資本和順為資本領投,貝塔斯曼、涌鏵投資、麥頓投資跟投的2900萬美金。

2.2 2014中國互聯網醫療企業年度融資排名前20:

(資料來源: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投融資資料庫)

2.3 巨頭互聯網金融布局:

互聯網金融滲透率,支付最高。市場規模,貸款、理財、銀行可能相對更高;徵信、擔保、基金、眾籌相對更低。爆發點方面,支付、基金、P2P、徵信、眾籌都在爆發。

3)移動廣告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4%

中國互聯網廣告市場在去年超過電視。剛進入互聯網時代,現在又急速向移動端遷移。移動端廣告將進入高速增長區間,並逐步蠶食互聯網廣告。谷歌將受到來自Facebook的威脅:根據一季報,Facebook移動端收入佔到廣告總收入的73%.

程序化購買、移動廣告上下游公司都將從這一趨勢受益。具體見《未來知識圖譜》第26期。

4)印度互聯網市場想像空間巨大

Flipkart可能就是未來的阿里巴巴。如果它成為阿里巴巴,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那麼還有十倍上升空間。這十倍上升空間在未來十年將陸續釋放。

Ola Cabs可能就是美國的Uber,中國的滴滴-快的。其他值得關注的印度互聯網公司還有塔塔諮詢、Snapdeal、Hike Messenger、Zomato。

5)吃住行是美國家庭消費者的大頭(各佔14%、33%、18%,戶年均7000美元、1.7萬美元、9000美元)

美國、中國圍繞住行吃的應用:

Airbnb、Craigslist、58趕集、螞蟻短租、房多多;

Uber、滴滴-快的、優信拍、車易拍;

美團、大眾點評、餓了么、Yelp、GrubHub.

6)中美已成為全球互聯網發展中心

在2015年互聯網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前20中,美國佔據11席,中國佔據6席,其他日本2席,韓國1席。最近還有強勢擠進前20的A股上市公司樂視。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市值超亞馬遜一個多LinkedIn.

這是我的公眾號,如果你對智能硬體、互聯網金融、移動O2O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

探討虛擬現實、互聯網金融、移動互聯網O2O問題,我的微博: Sina Visitor System


農村互聯網的人口紅利才剛剛開始,我正在做《我會種》app,巳上線,http://wohuizhong.com


Meeker的巔峰到此為止。
兩年之內必定被黑出翔。
三年之後沒有人看Meeker的報告。

請叫我流行文化預測大師。


總的來說:移動化是主題

太困了 粗略看了一下,太困了,明天來填坑。


---------------------------------------------------------------------------------------------

總體來說移動互聯網增長強勁,但有所放緩,新興市場是印度。移動廣告只佔8%。


剛看了 @孫志超 的答案,也是另一個角度。
——————
言過其實了吧。感覺這報告給科技小白科普的。
別一聽什麼「互聯網女皇」就覺得說的多高深,多客觀,多有前瞻性。
與其說是趨勢,不如說是總結。
大家都各取所需。

虎扯:起底「互聯網女皇」的黑歷史

「私人企業很喜歡那些說對他們公司『感覺』不錯的人,他們在IPO時,需要替他們美言、擁護他們的分析師,這是米克的拿手專長」。


幾個亮點
互聯網在幾個方向上還有很大空間
包括醫療
教育
以及政府服務方向

另外特意重點提到過的中國產品
微信 - 很大篇幅 有紅包的案例 也有未來communication hub的戰略方向 甚至可能輻射全球
小米也在裡面有過專門的提及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外賣市場增速強勁
同時也提到了上門服務

重點講了下無人機的應用場景和發展前景

中國市場很大
印度市場很快


互聯網 細分行業太多了, 每個子行業都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現在 2016趨勢報告都出來了,可以對比參考!下載鏈接分享給大家!

KPCB2016互聯網趨勢報告
互聯網深度研究報告匯總


戚公子x人工智慧的網路效用,虛擬現實的生態,流動,重新混合。4大趨勢:使用人工智慧的人越多,把不同的人工智慧聯合在一起能夠發生更大的效果,在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去購買人工智慧為我們所用;

虛擬現實已經成為一個生態圈,未來虛擬現實會成為最社交化的社交媒體;

所有權似乎不如以往那樣重要了,獲取渠道要比所有權更好;

虛擬現實中重新混合的趨勢,在零售業等行業也存在,把現有的服務分拆開來用不同的方式重新組合,可以成為一個新的產品和服務,帶來一種新的能力。


持續關注


??


Mary Meeker這份趨勢報告亮點還是比較多的,這份趨勢報告背後蘊藏著商業機會,重點是看到了互聯網在移動端的發展潛力,通過比較全面的調查,總結分析互聯網用戶的行為,探究互聯網硬體與軟體企業可實現的盈利模式等,互聯網從業者、創業者、投資人、營銷管理者、企業管理人員等從中獲得具有前瞻性的訊息。但是可能互聯網小白很難一眼就看出門道來。我最近在京東眾籌上正好看到有一個眾籌項目,是關於一個解讀今年2015年互聯網趨勢報告的眾籌活動,到時候好像有Uber上海總經理和其他一些大牛來解讀,感覺很有bigger,而且不用花很多錢,2015互聯網女皇報告解讀這是那個眾籌項目的鏈接,感覺還是物超所值的,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看看。


還在閱讀INTERNET TRENDS 2015 – CODE CONFERENCE by Mary Meeker,同時參考各位知友的筆記。
看到一些關於移動端和桌面端的數據我覺得有亮點,但後來慢慢發展成為疑問。已單獨提問。
電商平台移動端流量佔比真的高達70%? - 互聯網
希望得到解答。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亞馬遜網現象:互聯網經濟的檢討書」中提到的現象?
IT 民工去美國通過 H1B 移民到底靠不靠譜?
潮牌服飾好在哪裡?美國的stussy,supreme香港的clot ,acu等?
為什麼說程序員的前三年不要太看重工資水平?
怎麼看待阿里巴巴孕婦員工宮外孕致死事件?

TAG:互聯網 | 移動互聯網 | KPCB | 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 | 研究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