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說大眾在汽車本土化方面走在了各合資品牌的前列?如果是,它造成了哪些影響?

剛找到編輯描述的地方。不好意思,第一次提問,沒能講清楚。就好像日系車會仔細調研美國人的生活習慣,從而研發一些首發在美國的車型。我指的本土化主要是指這個。
在影響方面:1,本土化對銷量的影響有多大?2,各個本土化的車型,比如拉皮的車,在性能上,特別是安全性能上,比國際車型有所降低呢?


不知道本土化具體指的是哪些方面。

如果從股比、人事來講,合資企業都差不多,50%對50%的股份,最高中方領導都有行政級別,是由上級集團任命的。生產、研發等部門的領導以中國人為主,配以每個部門一兩個外方領導或專家輔助。外方重點關注在採購、財務等核心部門。

從本地研發上來講,上海大眾推出的朗逸系列、新帕薩特、新polo確實是在國內根據中國市場特點開發出的產品。但是上海通用的雪佛蘭新賽歐、新凱越、新GL8在這方面走的更遠,全部在國內完成研發,連架構都是從頭開發的。而一汽大眾好像沒太多這樣的國內開發的車型。目前各家公司在產品開發上的策略不一,有重點投資本土開發,像PSA就與東風合資建立研發中心;也有像大眾一樣布局MQB模塊化開發,全球一套產品,最多稍微做些本地化的造型和配置。
從產品上來說,作為中國市場最成功的車企之一,大眾當然做了很多適合中國市場的改變。無論是上海大眾本地研發的朗逸、新帕薩特還是一汽大眾的加長奧迪,都把握住了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創造良好的銷售數據。大眾的宣傳更是準確把握中國人的心理,成功打造了一個神話,打造出一個嚴謹、高技術的企業形象。上海通用在這方面也很成功,而且本土研發方面走的更遠一些,研發的自主權更多,新賽歐、新凱越等產品也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從老賽歐的全民家轎到新賽歐的小車大空間及合資品牌中最低的售價,都很好的把握住中國消費者的特有需求。舉個設計上的例子,為了實現中國客戶對後排空間的需求,奧迪A6,A4在國內都拉長了車身,而新賽歐特地開發出油箱中置的架構來增加後排空間。成功的車企必然都會研究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以便在競爭中佔據優勢。

如果是指企業文化、流程,就不太熟悉,不好評判了,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特點。但是都有具有中國特色的黨委、工會和團委。


本來想匿名黑神車的,不過這樣就不會有贊了,所以還是老老實實說說我知道的。
首先,大眾的本土化絕對是最好的!這點從銷量以及利潤都可以證明。
本土化可以大致分為幾個指標:零部件國產化率、針對本地市場開發車型、本地研發能力、本地居民認同感。大眾的零部件國產化率相當的高,EA211、888發動機都已經國產了,DSG變速箱也早已國產,大眾的零部件供應商也已遍布天朝各地,開心的掙著小錢錢。(雖然剛開始他們可能是小作坊,但作為大眾供應商3到5年內都會具備很強的生產、質保能力)。再說說針對本地市場開發車型,滿大街朗逸、寶來、桑塔納、捷達就是最好的答案。至於本地研發能力,這個所有合資車企都差不多,你懂得。巴西大眾開發過高爾,國內的南北大眾,我就不多說了。本地居民認同感可能是大眾在天朝成功的原因了,神車桑塔納和捷達是多少我們這代人年幼時的記憶,皮實、耐操、質量好,神車傳奇的開始!
其次,回答作者安全性的問題。這點影響不會很大,因為這些車掛的是大眾標。大家千萬別誤會我是神車黨,我是大眾黑啊!還我獨立懸架的高爾夫!掛大眾標的含義就是這輛車執行的是大眾的標準。也就是說,大眾的設計師執行大眾標準根據天朝實際(愛面子、喜歡長軸距、不太在乎操控等等)在大眾現有整車平台資源下,重新設計一款車型。比如寶來和朗逸兩兄弟,都是在4代捷達也就是國內最早的寶來基礎上開發的。寶來是一汽大眾主導的,朗逸是上海大眾主導的,他們都是4代捷達的拉皮車,但對技術最終拍板的是德國人!他們的車身經過重新設計,底盤則是拉長軸距後重新調教,主被動安全裝備也有了提升。所以它們的安全性比4代捷達應該更好!(不代表比同價位日系車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所以,綜上:對銷量有提升,安全性達到了大眾車的指標。
Ps:從某些細節可以看出寶來、朗逸的血統不純。寶來使用了PE材料的車門密封簾,朗逸B柱窗框貼了黑膜而不是大眾傳統的蓋板結構。


日系給人的感覺是反應慢,但高層其實內心的焦慮程度一點也不低。一方面忌憚國內的社會環境,既想擴大投入又不敢真下血本——誰都知道今天跟你喝大酒,明天就能一紙政令折騰你,不至於死,但也夠你疼的,想想反日鬧事的情形就知道了。但中國市場是絕對不能丟的,布局從2008年以後也開始了,目前本田的本土化除了建工廠搞研究院外,產品也在逐步推進。2年時間搞出個凌派對於本田技研來說已經是破天荒了,別看現在它的EDT處於推廣期,到2015年大規模直噴+渦輪的技術就會來。豐田更直接,2012年雲動計劃其實就是為對抗德系技術產業所下的重招——把不算最先進的混動系統直接搬到國內生產。日產動靜不大,還在慢慢讓產品體現本土化特色,說白了就是看用戶反映,根據回饋來改進,這個步伐說實話,太慢了。馬自達是新老一起上,Sky Active的動力系統就是內燃機的Ver1.1版本,其它沒啥好說的,造型比其它更有吸引力。
總體來說,是丟掉的市場份額讓日系認識到不來點乾貨是不行了,總是以保守面貌出現的話就連三四五線市場都會被搶光。現在浮躁的心很厲害,踏踏實實開一輛車開個10年是很少見的了,德系,尤其大眾的TSI+DSG本意就是用來對抗日系強大的自吸的,說它先進,是因為各大企業都有技術上的短暫代差,讓大眾趕上好時候了。本土化是聰明的做法,高6短命停產,是大眾要雪藏它?no,是因為高7的利潤要更大罷了。


樓上講的有些道理,事實也對。題目中說到大眾走在本土化前沿也正確,不過詳細說起來要追溯到2005年,大眾啟動奧林匹克計劃。關於大眾的兩家合資公司,一汽大眾更注重原汁原味,上汽做的是本土化改進,有細微差別。

大眾造成的影響也很大,最新數據顯示大眾5月份在中國銷量佔到了全球銷量的45%,其中中國5月份車型銷量排行榜中前10名,大眾佔了6位。通用的確也採取了一些類似做法,但車型本土化開發並不明顯,通常依舊是引入車型做中國式改動。當然通用五菱是個例外,作為通用在華第五大品牌的寶駿也排除在外。日系品牌中最明顯的應該是近本田、豐田和以前的日產。至於車型,可以參考致炫,威馳,傑德,凌派,驪威。

在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桑塔納、朗逸、速騰、捷達、寶來、帕薩特佔據了六席,而朗逸、寶來都是在大眾奧林匹克計劃中提出的,桑塔納、捷達是近期為中國市場研發的,帕薩特作為上海大眾的主力車型也做了一番修改,真正大眾原味車型只有速騰一款。

由表中也可以看出中國人的購車主要集中在10左右(10萬偏下),也看到了大眾本土化的威力,之外還有上海大眾著重開發的大眾C級車,還有斯柯達開始獨立發展伴隨新明銳的上市,斯柯達也會越來越強勢。

所以說最徹底是還是大眾,相比較下豐田現在的做法還是不太重視中國市場,技術上也比較保守,豐田通常鮮有中國本土化研發車型(威馳、致炫),在做法上依舊採用了引進車型為主。因為國人與北美的審美較為類似,豐田也加大了引入北美車型的力度。至於本田,本田由於之前一直採用引入機制,國內市場份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戰,近期也加大了中國本土化的研發,比如凌派、傑德,日產有驪威、奇駿等等。

日系普遍做法是迎合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其中以奇駿為例加入了缸內直噴等等適合中國人的技術。在大方面上,日系在價格上也開始拉開差距,比如新上市的卡羅拉、雷凌和本田的飛度。

基本就這些吧。

最後一句話總結:有什麼樣的消費者就會有什麼樣的商家


作為大眾的員工 來說一下本土化

題主所說的本土化是指根據本國消費者的需求對引進的車型進行調整 以適應本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那麼大眾在汽車本土化方面確實是走在了各合資品牌的前列


大眾在中國有兩個合資公司,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和德國合作的比較緊密,技術方面更為依賴德國大眾,一汽-大眾方面從德國獲取的車型一般都是原汁原味的,邁騰之於帕薩特,速騰之於朗逸,而上海大眾這幾年也只有途觀和途安(後續的車型不太了解),更多的是專註於自己開發車型。

說回本土化,中國消費者最需要的是什麼,是後排空間,無論ABCD級車,後排的空間基本上可以決定一款車的銷量。

在經歷了高爾夫4和寶來A4及老款邁騰的慘敗之後,大眾開始了加長之旅,邁騰/帕薩特軸距加長100mm,B級車王者地位無可撼動。速騰軸距加長80mm,月銷20000往上。

包括現在中國消費者在滿足了基礎的需求之後又開始追求一些個性,上海大眾又適時推出了朗行和朗鏡等車型,據說下班年還有NMC等個性小車上市,可以看出大眾集團對中國消費者還是很重視的,畢竟中國市場佔了大眾全球銷量的46%。

在中國家庭需要一台車為全家人服務之時,大眾開始了加長軸距增加空間;等大部分中國家庭開始在實用的基礎上追求一點個性化時,大眾又開始了車型衍生。

針對中國市場,大眾確實是精耕細作,本土化的開發也確實走在了其他車企的前面。

另外通用的本土化也做得不錯,日系在這方面反應就有點慢,尤其是豐田。

希望有人能補充一下日系的情況。

其他集團的


大眾在 摸黑競品、封殺負面消息等 本土化公關方面確實是 走在了所有合資和自主廠商的前列。

另外在本土化產品方面,老技術拉皮根本不是事兒。
—— 在「如何以更低廉的價格,讓老百姓買得起更有面子但買回去質量好壞我就用公共搞定」這個問題上,大眾的本土化是做的最好的。
——什麼渦輪自燃、DSG高速丟失動力、可靠性差得讓身邊到處是大眾專修。當然,目前日系裡也有樣學樣的,日產啥的就是代表。哦,騷蕊,忘了尼桑是歐系,抱歉。


當然前列
瞧瞧朗眾 新桑 捷達
國外有?


朗逸是海外4代捷達的加長版 也是一汽大眾4代捷達(老老寶來)後續車型

老桑塔納是B2 捷達是A2

新桑 新捷達 是PQ25L平台 大眾海外同平台產物是斯柯達Rapid

只能說不是原汁原味的海外車型

至少那是原汁原味的大眾技術

用的是大眾的地盤 發動機和變速箱 三大件

當然是大眾的車

這都是適應本土市場的改變

原封不動的引進來水土不服 叫好不叫座

修改修改 就成忽悠消費者

廠家又不是慈善家 只是商人而已

何罪之有


許多大眾的噴子在以拉皮車、售後差、不老實、減配等借口抹黑大眾時,他們往往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二手車市場,同樣十年以上車齡,除了大眾還在交易外,還能看到其它車的身影嗎?!別克?,呵呵,十年的發動機跟飛機引擎般的顫動。


推薦閱讀:

TAG:汽車 | 銷售 | 汽車行業 | 汽車設計 | 汽車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