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室/辦公室里有哪些非常容易學到的小技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如果數學有實驗室也可以~


我說一個大家都知道但是執行率很低的實驗技巧:做control (實驗對照),最好既包括positive control, 也包括negative control.

我見過很多同學對於做不出來的實驗,唯一的方式就是重新做,絕大部分情況下得到的結果就是還是做不出來,然後繼續反覆做,最終還是做不出來。我問他們是否做了control,他們說實驗時候覺得做control好麻煩,就沒做,現在瞎了;但是到再次做實驗的時候,還是不做control或者未能好好設計control。我就跟他們解釋,生物和化學裡的很多實驗,特別是尚未有標準流程的實驗,對於技巧要求很高的,很多時候你就算了解實驗原理、清楚技術細節,也要摸索好久;好的control的作用就是提高實驗摸索的效率,讓我們每一次實驗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帶來信息量的,而不是簡單的失敗或者成功結果。

positive control是指肯定會得到預期結果的實驗對照組,比如之前自己成功過的實驗組、實驗組他人驗證過成功的實驗組或者在各方面考慮都不會出現大意外的實驗組。positive control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檢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二是檢查實驗環境/條件的差異。如果實驗室其他人對於某個實驗基本都能成功,我把這個實驗接過來,用在我的實驗對象上的同時也用在他的實驗對象上,那麼都成功了則說明這個實驗技術很robust;如果他的對象成功了我的失敗了,則說明有可能這個方法對於我的對象不work;如果都失敗了則說明有可能是我的操作有問題。那有同學問了,如果他的對象失敗了而我的卻看起來成功了呢?這就是negative control的用處了。

negative control的作用是評估假陽性的可能性與影響大小的。接上面的例子,如果他的對象失敗了,我的對象成功了,但是我的negative control也成功了,那就說明我的對象看似成功,實則很可能是假陽性;如果我的negative control失敗了,則說明很有可能是我的實驗也是成功的, 只是他的實驗對象我不熟悉,掌握不好,所以失敗了,但是並不影響我得到陽性的結果。

你看,簡單一個positive control和一個negative control就能帶來很多信息。做control的確會付出額外的精力,但是control不論結果如何都能帶來關於實驗過程的信息量,它使得我們每一次的實驗都在知識結構上是「進步」的,比起一遍一遍蒙頭重複實驗的效率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特別是當實驗創新性極強或者對於實驗結果的要求接近實驗原理所能支持的技術極限的時候。


這種問題絕對要答!體現生物狗的智慧的時間到了。。。
鑒於題設要求是「容易學到」的小技巧,我就不說慫恿老闆買個能自動做小提膠回收 pcr 純化的機器了,說點實際的。

1. 一定要做好對照,各種對照,只要你能想到。浩千師兄的回答已經在哲學高度上強調了對照的重要性了,具體做的時候千萬不要偷懶。比如一次基礎的質粒構造我最後轉化會分至少三個平板,一個塗實驗組,一個塗連接過程不加酶的對照(用於估計酶的活性和轉化的陽性率),一個塗不加質粒的感受態細胞(用於確定感受態本身沒有被污染,或是抗生素沒有失效)。pcr 產物跑膠的話,一個泳道加產物,一個單獨加模板,一個單獨加引物,然後至少兩個泳道加標準條帶(對,自從我跑花過一次標準條帶之後這已經成了我的標配了)。不要怕浪費錢浪費試劑,做不出結果還不知道 troubleshooting 該怎麼做而去盲目重複才是最大的浪費,包括時間包括試劑。

2. 並行兩三個實驗,其中一個是對時間比較敏感的,另外一兩個可以相對隨便而且不太容易出錯的。比如在等轉化的時候順手配個培養基,跑膠過程中去畫個平板等等,整體來看節約時間。

3. 說到轉化,電轉效率簡直逆天。沒有條件的話,至少不要用 CaCl2 法了,改用 KCM 吧。我測試過一次,KCM 比 CaCl2 轉化率高了一個量級……操作複雜度基本一樣。

4. 這個不屬於小技巧,屬於血淚史:LB 培養基每一批的差異非常大。。。最終收數據的時候,用大瓶統一配一批,保證自己幾個重複實驗用的是同一批的培養基。

5. 承接上條,不同實驗室的 LB 配方不一樣,氯化鈉可能是 5g/L 可能是 10g/L, 重複他人實驗請謹慎。

6. 轉化做完發現沒有合適抗性的平板了(大多數情況被 lab 里其他人偷用了 TAT)永遠是最痛苦的……存一些滅菌後的無抗瓊脂 LB 固體,需要的時候微波爐熱五分鐘立馬可以加抗生素倒平板。

7. 記號筆頂端用膠帶纏一塊強磁鐵,平時吸在架子上,不要隨手扔在實驗台上。剪刀鑷子刀片等常用小工具同理。不常用的拿個燒杯或者試管架收著。

8. 做大批量實驗時,事先在實驗記錄本上寫好樣品全稱和對應編號(阿拉伯數字或者字母都行,要簡單)。實驗過程中需要標記的無數個中間產物都直接用簡單編號標記,省時省力還不容易弄混。【插播血淚史:如果可以的話避免同時用 1 和 7,或者在 7 的中間加一橫……

9. 標記日期時請固定用自己習慣的用法。yy/mm/dd 也好 mm/dd/yy 也好 dd/mm/yy 也好,自己只用一個吧。另外年份用四位數表示也能省心,如果你不偷懶。


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講講本人總結的分子生物學實驗五個原則。
每次講這個都能體會老年人教導年輕人人生經驗時候的心情 -_- 眼看著年輕人要重蹈覆轍,可就是不聽老夫用血淚換來的人生經驗,也罷,年輕人是有資本走彎路的。

原則一:先讀Protocol。
專業術語叫做RTFM:Read The Fucking Manual...
商業化的試劑都有成熟的Protocol,在第一次使用之前,先把自己腦子裡關於這個產品的知識全扔掉,認真讀一次Protocol,注意我說的是認真讀,一字一字讀。按照Protocol說的做,不要相信自己過往的經驗。

原則二:設置盡量多和全面的對照組。
沒有對照的實驗不能得到結論,做了沒有意義。尤其是出錯的時候,如果沒有對照組,是不可能找到原因的,因為變數太多了,關於這一點,後面會詳細講講。

原則三:試劑別公用。
不要和別人公用試劑,而是分裝成小份分給每個人,分給自己的就不要讓別人用,分給別人的自己就不要用。尤其是在人多擁擠的實驗室,別問我怎麼知道的-_-!
另外只有自己用的試劑也分裝成小份用。

原則四:買貴的東西,省著用。
比買便宜的東西隨便用要更省錢。其實省錢倒是次要的,關鍵是便宜的東西有隱患。
很多試劑的成本之所以便宜,是因為缺少了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QC)環節,導致不同批次產品之間性能的不穩定性,從而導致實驗結果的不穩定性。實驗結果的不穩定對於辛辛苦苦做實驗想發文章的研究生來說是災難性的。

原則五:在整個流程中設置關鍵的檢查點,檢查點沒有通過之前不要進行後續的實驗。
除非你對通過這個檢查點非常有信心,否則不要著急。這種趕進度經常會讓實驗更慢。

講完了五個原則, 講講這背後的邏輯。其實本質上就是因為分子生物學的實驗(也包括很多生物學實驗)要操作的對象是不可見的,一步操作的結果並不能直接看到,而生物實驗又往往存在非常多的變數。如果不注意一些原則的話,出了問題永遠找不到原因。
所以所有的原則都是盡量減少變數,才能避免失敗,使得到的結果具有說服力。
生物學是個實驗學科,Protocol其實就是前人總結的經驗,按照這樣的經驗做,就能保證實驗方法沒有問題,也就減少了很多可能出現的變數(不確定因素),是為原則一。
原則二是為了在出現問題的時候縮小Debug的範圍,從而減少變數。
原則三是避免別人的操作產生的變數,這種變數永遠沒法控制。
原則四避免了無良商家引入的變數,減小了批次不穩定性。
原則五是為了避免可能的變數積累導致的失敗。

----------
類比一下做生物實驗和寫程序。
程序寫完之後通常也不是一次通過的,經常會有Debug的過程。好在Debug的過程中會告訴程序員哪些地方有問題,一共有多少個。並且程序運行一遍的時間通常很短。
對於生物學實驗來說,也需要經歷Debug的過程。但是和程序Debug相比就太痛苦了。
首先實驗操作的對象經常是無法看到的,只能通過間接的方法檢測到,而且實驗出Bug了永遠不會有什麼Debug程序告訴你哪些地方有問題,一共有多少個。出了問題只能自己試。其次實驗周期通常比較長,分子實驗還算好的,3-5天就差不多了,有很多實驗周期是以年計的。
這時候,盡量減少各種奇葩的因素引入的變數就至關重要了。


ChemDraw畫立體分子的小技巧。ChemDraw雖然有clean up structure功能,但只對平面的小分子管用,一旦涉及三維立體或者大環一用就會把結構搞亂。
以我本科做過的一個立體的分子的骨架為例(Supramolecular polymeric nanowires: preparation and orthogonal modification of their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RSC Publishing))

首先畫出中間的平面和三個立起來的臂

然後選擇三維旋轉工具把立臂轉到垂直屏幕方向,複製三份

把立臂放到合適的位置

全選之後轉到合適的角度,把需要連起來的鍵連起來

這樣在三維連接上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最後在按照需要調整線條粗細,楔形或者虛線等就很美觀啦。
Scifinder搜索小技巧,當需要用substructure查找,但又不想一下蹦出上千個亂七八糟的結果的時候,用氫原子堵住苯環或者側鏈上不需要取代的位置。


化學實驗室。

  1. 封口膜剪了以後直接拉伸使用(保護紙會在拉開後分離),這樣就不需要摳開了。

    (實驗室內請帶手套操作,以上是為了拍照才未使用手套)

  2. 魚缸潛水泵做迴流冷凝的循環水泵,還有不用多說的加氧泵用來做過柱的加壓泵。備註!這個過住指的是硅膠/氧化鋁柱層析,不指葡聚糖柱等其他類型的柱子。
  3. 帶驗鈔功能的手電筒可以用來過染料(便宜、比便攜紫外燈耐用,但是功率不夠,波長不可調)。備註!過染料是指,進行染料的柱層析,在手電筒的激發下部分染料可以發發射肉眼可見的熒光,所以可以直接指示,但是不代表所有的染料都可以使用這個方法,目前使用過的體系,熒光素、羅丹明、BODIPY、芘/苝類。
  4. 槍頭+膠帽=玻璃膠頭滴管,槍頭還可以作氣管的縮小器(要求氣量更大時替代針頭)。槍頭可以充當葯勺。一次性塑料膠頭滴管剪開也可以充當葯勺。
  5. 甲基硅油不夠時可以滴部分到水浴鍋上形成油膜,防止水在70-90度蒸發,使水浴鍋可以部分充當油浴鍋。備註!加熱是危險行為。此方法只適用於水浴體系要加熱到60-85的時候防水過度揮發用,請先在人的監督下測試,測試時注意油膜厚度以及攪拌速度,使用後果與本人無關。附帶,使用這個會讓瓶子沾上甲基硅油,如果不喜歡的,請千萬不要使用。
  6. 多層黑色塑料袋可以在部分避光的時候替代鋁箔,更加方便。備註!只是部分時候可以替代,目前測試過的體系有染料、diazirine,請測試自己的體系是否適用,使用後果與本人無關。
  7. 可以用小軟管+抽濾瓶自製洗核磁管器,可以用欣維爾的5孔洗核磁管器替代大又粗的柱子。不要高溫烘核磁管。老生常談之核磁時,合理安排溶劑順序,適當跳過部分步驟。如果裝樣量及溶劑量(濃度)一致,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有時核磁管也可以做反應小試。可以用剪成一半的稱量紙標記核磁管,比直接寫標籤快,而且明顯,但是上轉子前要取下。

  8. DMF/DMA等做清洗劑很方便,甲基硅油用洗手液等洗很方便。
  9. 老生常談之微波爐(反應用!)活化分子篩。備註!加熱是危險行為。請搜索詳細的步驟後進行。附帶,高火加熱分子篩可能導致其燒毀,非常危險!千萬不要使用家用微波爐。請根據步驟測試,使用後果與本人無關。
  10. 推薦購買一台小型1 mL離心管快速離心機,可以將帽子附近的液體清理,省時省力。
  11. 將分子/反應標記在瓶子上可以防止誤倒/忘記。
  12. 6孔培養板在做各種片的表面修飾時很好用。備註!不同的6孔板耐受能力不同,有些可以承受DMSO、DMF、EtOH等,有些不行,請測試自己的體系是否適用,使用後果與本人無關。目前試用過的體系有硅烷化、配體交換、縮合。
  13. 稱量瓶做展缸挺好用。老生常談,實驗室常備常用展開組合,方便展開劑篩選。
  14. 國葯的溶劑瓶蓋內蓋可以當19口的瓶塞用。
  15. 丁腈/橡膠手套內再帶一層一次性手套多一層保護,也方便手套穿脫及反覆利用。
  16. 有一種一次性塑料漏斗很好用,可以替代玻璃漏斗,耐酸耐鹼耐有機溶劑。 具玻璃板布希漏斗比常見布希漏斗好用很多。濾紙可以用一次性圓形濾膜替代,省時方便不過度吸附。備註!濾膜區分孔徑和適用範圍(有機系,水系),請測試後再決定使用,使用後果與本人無關。
  17. 欣維爾的瓶子木墊真的很好用。在長時間使用振蕩混合器時可以用這個當底,然後將需振蕩物鬆鬆固定在有重物壓著的鐵架台上,如果做過囊泡之類的可以參考下。備註!請測試自己的體系是否適用使用後果與本人無關。
  18. 感覺合理購買藥品/儀器也很重要,不過如果發了會被當廣告吧。
  19. onenote、powerpoint整理數據很方便。
  20. scifinder技巧。(比較多,目前還是個坑)
  21. 游泳池的味道可能是氯/醯氯類。很香的果香精味大部分是酯,而且可能存在越香毒性越高的情況。胺類都是一股差不多的臭味。巰基類隨著分子量的變大會由很臭變得比較香,常見的ME很臭,DTT臭的咖啡味,BAL一般臭,PhCH2SH烤肉味,H2S濃度過高時會聞不到千萬小心。苦杏仁味,男生女生要小心咯。大概了解這些味道,可以保護自己,並適當迴避保證舒適度。備註!味道感受因人而異,請不要當作是必然結果
  22. 感謝周文文的補充,電工膠帶,可以剪小塊,各種貼,當標籤使喚。比標籤紙好洗,還能經得起水和醇的洗禮。

添加幾個自己相關的(這個好像有點多餘,如果都做這個方向了,應該早明白了)

  1. 做巰基相關實驗的可以考慮用TCEP等替代DTT/ME(尤其是ME)。買DTDP時一定要注意2位和4位的性質區別。備註!請注意三者的還原能力有差別
  2. 用TFA作流動相添加劑的,如果是旋干溶劑,一定要清洗旋蒸儀,否則如果下個人旋怕酸的就完蛋了。
  3. 紫外吸收的要注意溶劑截止波長,熒光要注意控制熒光分子的吸收。
  4. 縮合劑目前很推HATU。有一個不常用的縮合劑CDI也挺不錯,可以用於替代光氣/X光氣系列。
  5. 氰基化可以考慮TMSCN。疊氮基化可以考慮DPPA。Sodium azide可以去問做生物/高分子的借。Piperidine在能買的時候一定要多買點,比如最近中國境內都搞不到了。做多肽的公司連fmoc都不好脫了。(關於這點我可能會全部刪除,因為好像不符合規定)

以上小技巧來自老師、師兄師姐、網路、自己。有些是省錢的,有些是省時間的。


機械裝配實驗室

1. 標示鑽頭規格。實驗有需要鑽孔的地方,我們用的小台鑽和手鑽,要根據孔徑更換鑽頭大小,你知道這些鑽頭都是服役了多少年的么,上面刻的規格尺寸稜角早就被歲月給磨花了,能想像我們拿著一堆直徑相差只有0.2mm的鑽頭一根根用遊標卡尺量么。。

我把臉遮起來,請你告訴我它們伯仲叔季的排列

因為ex是藝術專業,所以借鑒了漆畫的戧金手法,把之前的劃痕加深,然後塗上紅漆,看上去就一目了然了,後來我們新的鑽頭也走了這個流程,真真是想要誰直接就翻牌子就可以了。

2. 也跟鑽孔有關,有時候材料比較光滑,下刀容易跑偏,下刀一旦跑偏,那就真的是十頭牛都拉不回來了,那些對不上的中心孔都像是情愛的挑逗命運的左右,重鑽吧非常不好下刀而且很醜,擴孔吧不符合要求而且更丑。所以我們一般都是畫好線之後,在要鑽的地方用釘子輕輕敲一個小凹槽,比較好找准心。

3. 一定要倒角!一定要倒角!一定要倒角!重要的話說三遍!!
按照機械零部件圖紙的工藝要求,所有外露的地方都要倒角,以防傷人。為什麼呢,只要你回憶一下小時候磕到桌子角的感覺就會明白的。由於我們需要的一些零件,不重要的都是直接在學校加工廠做的,那些個師傅加工起來都是漫不經心,以前偶爾還會做倒角,自從我們反映過一次之後就徹底放心了,因為肯定都沒有倒,所以我們裝配之前都是拿銼刀自己銼,丑是丑了點,至少是不會流血了,請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4. 裝配習慣。
現在的機構是越來越複雜,都是模塊化的裝配。就是一部分一部分分開,有時候零件啊軸承啊墊片啊螺母啊之類東西又小又多,實驗室的環境實在不敢厚著臉皮說好,一般是這樣

或者是這樣

當你想找一個直徑為10的墊片和一個M8的螺母的時候,你就知道在上面的盒子里翻是多麼的反人類,它們不是戀人卻比戀人纏的更緊,不是哀愁卻比哀愁更加混亂。所以需要一個工具箱將這些磨人的小妖精都一個個安置好,像這樣

然後呢,揀出你需要裝配的零部件,排出裝配順序,這樣一是讓結構更加清晰,還可以檢查零件有無疏漏;二來裝配時候更加順手,誰最先誰殿後都乖乖的,更有效率。這在畫圖軟體里有個很高冷的說法,爆炸圖

5. 機電部分的話,有時候調試需要一個電源連接好多個電機之類,就像一個皇帝有後宮三千,調試就是皇帝今天選擇去哪個娘娘那裡過夜,如果一直接線拆線,就像皇帝光顧著穿衣服脫衣服了,臣妾不高興啊。這時候就可以用一些接線頭來解決了。它們長這樣

上面兩個是被插的,下面兩個是插的。 /*感覺好奇怪的樣子*/
它們連通起來了就是這個樣子,即插即用,安全省事,想翻誰牌子就翻誰的牌子。

裡面有個倒鉤,可以防止脫落。 /*聽說狗也是這樣?*/
當然了,只有兩根線還是太細,我們還有加強版,長這樣,是不是看到就開始羞羞了?

7. 有時候線太多,彩虹只有七種顏色,可是介面遠不止七個啊,接錯了輕則死機重則死人啊,怎麼辦?別擔心,給每根線分配一個名字就好啦

8. 有時候線太多,走來走去把人絆倒了是小事,把機器扯壞了可就是大事了。有兩種辦法,一種是繞指柔,當然了這是我給它取的名字,它是一圈塑料,就是把一捆線繞到裡面去

還有一種就是扎帶,這扎帶就是弱小版的自動扣皮帶,不過它只能緊不能松,要松只能破壞性剪開,穿過去拉緊之後就把外面的多餘的剪掉。具體長這樣

那麼他們合體之後就是這樣了,是不是夠簡約,當然了現在的工廠機器之類的規範要求的走線都是這樣的,當然他們的線比這些要多得多,走線工具就是拖鏈,比這兩個要強大太多,暫且按下不表。所以這些也不算什麼技巧,主要是這個真的很方便,減少了特別多的麻煩。

大致就這些,想到再補充吧。


當你面前有一排EP管,你要給每個管子里加不同的樣品;
切記,按槍頭的排列順序使用槍頭!別隨便戳一個槍頭就開始加樣。
這樣一來,即使你忽然走了個神,忘記自己加到哪管了,也可以通過槍頭盒上的槍頭排布,看出自己已經使用了多少個槍頭,知道自己已經加到哪個樣了。
本人血淚教訓。


我來答一個容易學到但是不容易做到並且不好堅持的習慣,就是整理實驗室。
背景1:12年底實驗室搬到新的房間,之前兩年的空間太小,很多東西都沒有展開,所有物品耗材都是堆放在箱子中的,想起什麼找什麼,經常一個小東西要翻箱倒櫃很久。
背景2:電子行業-光學背景實驗室,涉及電路設計,部分機械設計。(工作硬碟掛掉了,很多照片遺失,只能文字描述代替),對於這樣的實驗室,新手(不是玩電路長大的人)多半面對堆成山的元件只能做噩夢,整理好東西對師弟師妹來講是做科研的基礎。

一.批量電子元件整理:
之前電子元件都是三五片一袋甚至直接堆著,我帶了一個師弟花了一個多星期一片一片理出來,總共約30000片,工程量巨大。用抽屜櫃做分割,如下圖:

每個抽屜按 6x6 分割,橫軸ABCDEF,縱軸123456,每個型號的晶元裝入統一的密封袋,於是每個型號的晶元都有了獨立坐標。
入庫同時用excel製作資料庫文件,統計名稱 封裝 生產商 類型 數量 位置,便於查找,在使用過之後修改數量,可以統計余料,便於工程前規劃購買。

最後一共使用了5個貨櫃分別整理小批量晶元,大批量晶元,機械結構件,光學元件。
在貨櫃門上嵌入 工業顯示器和一體機,直接可以在貨櫃進行資料庫瀏覽和修改,此處圖已丟,就是這麼個東西嵌在柜子上。

二.盤料整理
向大淘寶超市貨櫃車賣家定製盤料架,畫好機械圖一周交貨,這麼大的貨架才幾百塊錢,贊!
空料盤可以淘寶購買用於條狀物品整理,電線軟電纜使用下方洗車用繞線器整理

每個盤料也編入資料庫,便於查找。

P.S.:關於連接器,連接器不像元器件,大部分人都可以直接找到元件型號,而連接器多半只能描述出樣子,所以連接器需要拍照整理,便於剛剛進入實驗室的師弟妹們查找。

三.儀器工具整理:
實驗室經常出現儀器工具外接這種事情,久而久之往往就不知道哪去了,我當時規劃的是制定儀器工具命名規則:生產商+類型+產品ID(或自行編碼),寫入NFC晶元,在出房間時直接刷卡登記,貴重儀器使用遠場射頻晶元,不過此事我沒有精力了,不了了之。
一次性買入大概上百種工具補齊之前的虧空,還有幾十台儀器(尼瑪,科研投入真是天文數字)

下面介紹一個實用裝逼的東西:
實驗室白板是不能缺的,當時東西鋪開之後所有空間都用盡了,沒有人可以夠得到牆面掛,所以就有了這貨:

四個摺疊支架,三米厚質角鋁,兩根工業導軌,還有家用晾衣架用的鋼絲拉線器和滑輪,自行淘寶2天組裝,然後衝擊鑽打孔,就有了-不佔用空間的升降自鎖白板!下附淘寶關鍵字

目前使用三年,沒有機械變形和故障,沒有發生掉落危險,東西都是好貨。。。
留坑待補充


實驗室提高效率的小技巧

  • 有機合成篇
  1. 實驗服口袋裡要有這些東西: 中性筆, 記號筆, 鉛筆, 19口,24口空心塞各一個, 1.5/2mL離心管若干, 葯匙, 鑷子, 一次性滴管若干, 便簽本, 不幹膠標籤紙.
  2. 把需要配合使用的儀器放到一起建立xx工具箱, 比如過柱工具箱(硅膠, 石英砂, 洗耳球, 漏斗, 儲液球, 加壓裝置), 萃取工具箱(分液漏斗, 錐形瓶, 小燒杯)
  3. 常備1M HCl, 1M NaOH, 飽和NaCO3, 飽和NaCl溶液
  4. 準備幾個滴瓶, 裡面裝常用的溶劑/展開劑, 比大瓶包裝方便取用
  5. 洗完玻璃儀器喜歡用酒精潤洗的可以試試用空的1L裝洗潔精小桶代替洗瓶裝酒精, 不僅容量大, 取用方便, 而且不容易丟...
  6. 通風不好的實驗室讓老闆買崗位式風機, 淘寶不到300, 效果不亞於通風櫥.

  7. 倒液體時不想把磁子從反應瓶里倒出去的話可以用磁鐵隔著瓶壁把磁子吸住, 同樣的辦法也可以用來從廢液桶里回收磁子.
  8. 旋蒸用的防濺球可以用來搭建簡易蒸餾/除水裝置, 比搭常規裝置方便得多.
  9. 一次性滴管剪掉氣囊或者玻璃滴管拿掉膠頭, 塞進脫脂棉可以用作mL級別的過濾. 玻璃滴管填上硅膠就是mg級的柱子.
  10. 吸過易揮發溶劑(甲乙醇, 丙酮, DCM, 乙酸乙酯)的一次性滴管不要扔, 殘存的溶劑揮發掉可以重複使用.
  11. N2保護除了用雙排管外也可以試試帶活塞的三通管, 一頭是N2氣球, 一頭接真空泵, 一頭接反應瓶, 用法跟雙排管一樣.
  12. 儀器上的數據譜圖不知道怎麼導出, 找到列印功能, 看看有沒有PDF虛擬印表機.
  13. 流水線上的工人效率高因為他們只專心一道工序, 做實驗也可以把相同的操作放到一起, 比如上午同時開三個反應, 下午停反應, 依次萃取, 晚上過三根柱子. 比處理完一個反應再處理另一個效率高.
  14. 實驗室的試劑按碳原子數分類(C1, C2, C3...)存放, 再建個excel表格, 這樣實驗室有什麼, 到哪找一目了然.
  15. 有HPLC, GC的實驗室一定配小離心機, 遇到有不溶物的試樣離心一下防止堵住儀器.
  16. 用離心管取樣時隨手用鉛筆在管子上做個記號, 要不往桌上一放保不齊就跟別人的混淆了.
  17. 需要用橡皮筋的時候找不到, 沒關係, 一次性乳膠手套手腕處有一個橡膠圈, 剪下來就是橡皮筋
  18. 反應過程中反應瓶里或瓶壁上凝結大塊固體可以用超聲清洗儀超一下
  19. 甲基硅油可以用石油醚或二氯甲烷洗掉.

先佔坑。
1、我會混合好可以用上100次PCR的體系。需要的時候加引物和模板。後來我發現有一種東西叫MIX~~(其實現在有些公司已經喪心病狂的把loading都加進去了!)
2、很多試劑公司,儀器公司會過來推銷,請留住他們的名片,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需要他們。
3、實驗室買一張摺疊床,中午的時候可以補覺。
4、樣品編號什麼的請記錄在實驗記錄本上。等你樣品不記得編號的時候你就瘋了。
5、標記樣品不止有1、2、3、4、5 還有A B C D E 還有a b c d e,還有① ② ③ ④ ⑤,還有一 二 三 四 五,還有α β γ δ ε,還有A1 A2 A3 A4 A5,還有很多很多。你要有你獨特的標記規則,只有這樣你的樣品才永遠不會和別人的樣品弄混。
6、每一次實驗結束,不管有沒有結果都做一張PPT來存檔。等你開始講例會的時候。你再也不會愁沒東西講了。同時等你些論文的時候這些結果都是最原始的數據。你查找起來會非常方便。
7、請師兄吃飯可以多提提問題,請師弟吃飯可以讓他多干點雜活。
8、所有需要計算的東西一次算好後請記錄在實驗記錄本後面幾頁。每次配培養基,營養液,反應體系,什麼的可以省掉好幾分鐘時間同時減少出錯概率。
9、長時間超凈台操作前,請檢查手機電量,歌曲容量,耳機音量。如果沒有檢查好你就等著煎熬吧。
10、烘乾的時候,先把玻璃器皿頭朝下,烘半小時後再頭朝上。效率會高很多。
--------------------------------------------------------------------
繼續更新,看來要放猛料了。
11、請在實驗室玻璃門上貼一個大大的「」字。
因為很可能會以頭搶門爾(沒錯,下圖是我,撞玻璃門上了,眼睛縫了9針)


規範良心操作公用裝置,並耐心指導師弟師妹。

否則遇到:一個葯勺連續取n種試劑的,取完藥品不擰緊蓋子的,移液槍用力過猛(或平躺放置)內部吸入溶劑的,移液槍槍頭插入超純水瓶取水的,泵油倒吸到乾燥箱的,電鏡專用鑷子用來夾其他東西的,不穿工作服勇闖超凈間的,把-20℃保存的試劑放在4℃或反之的…………

平時就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絕不姑息,千萬不要過高地估計師弟師妹們的實驗素養認為很多操作是應該學過是理所當然是渾然天成。習慣很容易養成,偷懶也是很多人的天性,一定要在能幫助他們成長的時候多加幫助。否則關鍵時刻遇到這類殺人於無形的冤家,那只有自己摔燒杯了。


做完一天實驗的時候就想好第二天來了幹什麼,不要來了再想。

做好實驗記錄絕對可以少走彎路!!!做了一天實驗之後才想到之前可能做過一遍絕對令人超沮喪;類似地,算投料之類的時候一定要多驗算,我今天發現上個禮拜做的所有反應裡面過氧化氫全都只加了1/10……WTF


理論計算組的學生,一定要學會「變懶」。

————————————————

懶得建模,就寫個自動建模程序,然後就不用自己一個個模型手動建了。還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輸錯小數點這類低級錯誤。

寫個任務提交腳本,計算任務一次提交上百個,然後就可以開開森森刷知乎玩DotaLoL亡者農藥了(誤)。

再寫個結果分析程序,循環讀入計算結果,分析並保存關鍵數據,批量生成MATLAB圖像。從建模到結果分析一條龍服務,多happy。

學會用快捷鍵純鍵盤操作,這樣就不用抬起右手拿滑鼠切來切去了,不僅提高操作效率,連刷知乎都方便了不少(再誤)。

有條件的買個網路同步盤,辦公室電腦寢室筆記本上的數據自動同步,再也不用背筆記本帶移動硬碟了,還能防止數據丟失。最重要的是,又多了一條不去辦公室的理由了(大誤)。

————————————————

總而言之,文檔處理這類勞動密集型的工作,能讓電腦幹就讓電腦幹。把雙手騰出來推公式,把腦子騰出來想問題。

ps:別人已經造好的輪子,拿過來用就是了,盡量不要再造一遍。

又ps:買個好椅子好坐墊好枕頭,多喝水多運動。


提前一晚把玻璃儀器放進烘箱


Label your shit.

Label your shit well.

標籤不是光給自己看的還是給別人看的。


很多時候吸耳球孔太大,用於1mL的移液管很難對上,可以套一個移液槍的槍頭~


%%% 2015/04/02 更新 %%%
@成楚暘 提到真正的「實驗記錄」應該是紙質的,這一點是非常正確的。其實是我自己在這個回答中沒有表達清楚。

「實驗日記」:這個回答中提到的是個人「日記」,一般來說不具有共享性。是自己的實驗預安排(比如提前寫好「20150403,接種6種菌種」,今天實驗內容「孢子計數」,今天實驗室發生的事情(比如,HPLC換了色譜柱)。這樣是每天來到實驗室打開OneNote對今天必須要做的事情瞭然於胸(甚至可以在公交車上就可以掏出手機摟一眼OneNote),同時便於回溯(咦,為什麼這次色譜吸收面積在同樣濃度下普遍高於上一次的結果呢,回來一看,哦,上周學姐換了新的色譜柱)。
另外,有一些小思考和idea也可以在OneNote上單獨新建一個分區,用好標記功能。如,我有一個問題,就用標記「問題 (Ctrl+3)」可以標記一個小問號。再如,我有一個idea,但很初步也不知道正不正確,可以在「問題」後用「後續工作」標記。這樣的好處是,重點突出,也便於在查到資料後及時添加。

「實驗記錄」:指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數據,現象,甚至特殊情況。這個應該記錄在本子上,比如計數孢子在Thoma Cell上數的數量。Details Paul提到在紙上的記錄不能塗去,也是很對的,確實實驗中的每一點每一步都應該有「足跡」留下,即便當時自己認為是錯誤的數字可能以後又會意識到並不是錯誤。

「實驗總結」:指根據Protocol完成實驗所得到的現象和結果的分析和總結,自己的想法,甚至可能的idea。個人覺得,總結部分要認真仔細寫好,一方面可以回顧自己的實驗過程,甚至產生新的發現,另一方面,每一階段實驗總結寫得好,可以大大節約以後寫報告和文章的時間。推薦用LaTeX。生物實驗Protocol常常不是一遍完事兒的,每一個Protocol創建一個主文檔,這個Protocol的每一次實驗以子文檔的形式添加,管理起來也很方便。而且,第一個Protocol的文檔環境創建好後,以後寫起來根本不用管格式,寫起來感覺很好。

最後,謝謝大家的評論!祝大家實驗順利!

%%% 原回答 %%%
提一個不是真正在「實驗室」但與實驗密切相關的技巧——實驗記錄,感覺用OneNote來做實驗日記是個非常方便的工具。

以月為單位創建「頁」,再以每天為單位創建「子頁」,像這樣。

好處是:

  1. 可以提前安排好今天甚至幾天後的實驗安排,這也是紙質的筆記本不容易做到的一點。特別是生物實驗需要提前幾天開始培養細菌,準備培養基,等等。可以提前寫好,這樣不會臨時忘記。另外,善用「待辦事項」標記,完成一項勾掉一項,很有成就感。
  2. 可以方便地記下當天實驗中出現的特殊現象,或者哪個樣品操作錯誤了。生物實驗常常樣品一弄100+,很有可能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小失誤,隨時記錄下哪個樣品哪裡錯了,便於回溯。
  3. 善用「分區」,比如我「Master2實驗日記」這個筆記本下現在有3個分區,第一個是Agenda,就是日記,第二個Structure就是實驗的結構和邏輯(見下圖)。比如我在某個研究分解毒素的試驗下包括了幾次小實驗,每次的用了哪幾個菌,來源是什麼,按那個protocol操作的,等等。這樣結構清晰,類似於自己的實驗目錄。而具體的Protocol,現象與結果,討論等用LaTeX詳細撰寫。

確實,有很多功能用紙質筆記本也可以實現,但本人用紙質筆記本有強迫症,喜歡寫得整齊,詳細,連續,這樣其實反而不利於隨時,點滴和零散的記錄。另外,OneNote隨時自動上傳更新,不用擔心資料丟失。


1、做筆記。一定不能夠忽視實驗記錄的重要性。不要等到寫文章時,再抓耳撓腮的回憶當時是怎麼做的。而且筆記越詳細越好。
2、假如你用到的儀器在實驗室有兩台,盡量保持一直在固定的一台上操作。如果哪天你一直用的那台不available,一定要確保兩台儀器的performance是一致的,才可以用另一台。


舉個答主自己例子吧。


答主研究蛋白質熱穩定性,用pcr儀給蛋白質加熱,然後研究性質的變化。答主實驗記錄一直是:加熱條件 60度 1小時。答主實驗室有兩台PCR儀。以前做實驗都是哪台有空就用哪台。可是最近慢慢發現,儘管兩台pcr儀設置的溫度和時間是一樣的,但加熱效果好像並不一樣。於是答主用同樣的樣品,測試了兩天PCR儀,果然發現同樣的樣品在一台PCR儀加熱後損失的活性要高於另一台PCR儀。媽蛋的,之前的實驗記錄只記錄了實驗條件,沒記錄用的哪台儀器啊。


之前的實驗是不是要重新做了,費事費力。答主先去哭會了,覺得有用就點個贊吧,彌補下答主受傷的心靈。


每次跑PCR的時候一定要跑一個經常跑的樣品作為比對...有時候不一定是引物設計錯了,也有可能是 呃 機器壞了!
DNA送出去做測序的時候切記只有從引物開始的100base到800base是可信區間 出了這個區間的結果不一定準 所以不要像我一樣傻傻地沒測前100base 直到最後才發現
最最有用的經驗就是 TMD讀一篇好paper省好幾個月的時間!



推薦閱讀:

TAG:高效工作 | 科研 | 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