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在此之前有過哪些價值和意義?這些價值和意義是否有值得商榷之處?


80年代初,中國開始執行強制性的一胎化政策。整個東亞地區,實行了強制性計劃生育的只有中國一個國家。下圖六條線分別是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地區、韓國和新加坡六個地區的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你猜得出哪條線是中國大陸嗎?

(最上面藍色的那條是中國,數據來自worldbank、「中華民國」本部戶政司,中國00和10年數據經過普查調整)
1985年,山西臨汾地區翼城縣得到了一個二胎試點的機會。在滿足「晚婚、晚育、生育間隔」這三個條件的前提下,翼城市民可以生二胎。下表是從1990年到2010年臨汾所有縣市區的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你猜得出哪個是翼城縣嗎?

(翼城的行政區劃代碼是141022,第一行是臨汾總體。數據來自1990、2000、2010三次人口普查數據計算)

日本從未實施計劃生育,但日本的老齡化程度世界第一。下圖是日本從1950年以來的總和生育率。
你知道1992 Projection, 1997 Projection是什麼嗎?

(數據來自Junichiro Takahata(2013))
90年代時,日本的老齡化程度已經令人咂舌,但低生育率卻讓他們毫無辦法。那些Projection,是日本人天真的以為自己的生育率已經到底了,馬上就要反彈了,可現實卻接連抽了他們兩個耳光。2006年時,日本總算做了一次低於真實值預測,可這些由非婚生子女帶來的生育率反彈能持續多久呢?誰的心裡都沒有底。
以上三個圖,想說三個簡單的事實::
1,有沒有計劃生育,生育率都會下降。
2,讓生二胎還是一胎,生育率一樣下降。
3,生育率從來不聽從人的意志,他就是在下降。
所以,每次我聽到有官員說計劃生育讓中國少生了X個億,就感到好笑。的確少生了,但那和計劃生育真的沒什麼關係。許多文獻研究了計劃生育對中國生育率的減少程度,比如用每個地區的罰款力度差異來代表政策執行強度的差異,分析不同執行強度的地區的生育率差異,結論是:完全取消計劃生育,生育率上升0.33。(JSTOR: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90, No. 2 (May, 2000), pp. 389-392);比如研究兩群其他性質都相似的人口的生育率差異,其中一群是漢族,另一群是少數民族,結論是:由於計劃生育,漢族婦女平均生育第二胎的概率下降了11%。(cuhk.edu.hk 的頁面);比如看政策收緊前後出生的兩群人口在育齡的生育率差異,最後發現計劃生育僅能解釋生育率下降的一小部分(ub.uni-muenchen.de 的頁面)。計劃生育起到的作用極其有限,生育率的降低來自其他原因。
有人就要問了,那印度呢?印度的生育率為什麼沒有降低那麼多?很簡單,印度沒有抓到降低生育率的關鍵因素,而所有東亞國家都抓到了,那就是女性教育。中國為女性提供相對平等的教育,極大的降低了生育水平。從1990年到2010年的數據看,一個縣、市、區的女性受教育年限平均上升1年,總和生育率就下降0.4,平均少生0.4個孩子。(根據前面的第一篇文獻,1年的教育水平就相當於整個計劃生育的效應)婦女教育水平從小學教育提高到高中,每個婦女就少生2.4個子女,東亞地區的婦女教育水平都比較高,於是大家的生育水平都在1徘徊,難兄難弟。

這個答案只要說計劃生育的價值,他的負面效應我就不多寫了,但最嚴重的一點我想應該是性別比例的失衡(由選擇性墮胎導致)。如果說有人支持計劃生育是因為他確實減少了人口,那麼在我看來,計劃生育連這最後一點價值也微乎其微,說他加快了老齡化還真是抬舉了它。計劃生育就是一個浪費了很多錢,鬧出了很多問題,還沒達到預期目標的一個東西。
+++++++++++++++++++++++2013年4月23日++++++++++++++++++++++
講一點分析問題的方法,類似的問題就不一一回復了。
在你分析問題時,腦子裡最重要的不是邏輯和故事,數據也只是輔助,基準(benchmark)才是你要牢牢把握住的東西。
在這個問題裡面,基準體現在兩個方面。
1,中國的基準是誰?
中國實行了強制一胎化,那沒有強制一胎化的基準是哪個國家呢?很多人說應該拿印度來做比較,這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我們已經找不到比印度更好的基準了。但顯然,台灣和韓國比起印度來,無論在人種、氣候、文化、發展模式、前期的強政府干預、出口導向、第二產業優先發展、城市化進程...任何方面,都更加適合作中國的基準。印度除了面積大之外,沒有半點因素比韓國、台灣更接進中國。說韓國台灣因為更早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所以不適合跟中國對比,中國只能和印度比較,非常荒謬。
2,一個人受到了計劃生育約束,他的基準是誰?
一些人說,如果沒有計劃生育,他會有好幾個兄弟姐妹,他會上不了學云云。或者說,如果我在的農村沒有計劃生育,生好幾個不奇怪等等。然後可能用上很多邏輯推理,講一大串故事。
這是一種基準,叫做"如果"。但是,當我們使用"如果"作為基準時,整個分析的可信度就接近於無。國內外有許多生育意願調查,最後發現真實生育率總是比意願生育低1左右。不僅是生育意願,由於人類掌握信息的局限性,任何主觀報告的東西,和真實發生的結果,都有很大的差別。用"如果"來作基準的,也正是在用主觀意願來代替實際情況,這非常不靠譜。
好比我們想要調查清華學生和其他大學學生的職業選擇差異,我們將如何收集清華大學學生的職業?難道去問一個差幾分考上清華的學生"如果你多考幾分上了清華,你現在會做什麼"嗎?當然是去問考上了清華的學生的真實情況。計劃生育也是一樣,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要去研究少數民族、雙胞胎、計劃生育試點縣的人口生育和教育情況,因為這些人的出生,不受計劃生育影響,或者最起碼受到的約束更少,研究他們,要比"如果沒有計劃生育我要有好幾個兄弟姐妹還會輟學"可靠得多。
數據在這裡有兩個作用:
1,通過多個維度的比較,幫助你找到合適的基準。
2,找到研究對象和基準的差異。
那什麼時候我們不得不用邏輯推理呢?
1,全世界都實行計劃生育,沒有基準了。
2,中國實在太特殊,沒有國家可以做中國的基準。
3,你也許能找到基準,可是你什麼數據都沒有。
當你發現以上三點必居其一時,你才可以放心地使用邏輯推理,或者說「不得不」使用,因為如果別人找到了基準,還有數據,那你的分析就一文不值。但要記住,邏輯推理也是有基準的,你必須有一個公認的分析框架,這個框架已經在其他數據中得到驗證了,否則就等於扯皮。以後有好問題了,再說說怎樣才能不扯皮。
+++++++++++++++++++++++2014年1月11日++++++++++++++++++++++
列一篇關於計劃生育的作用的最新文獻,作者將計劃生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始於1963年,主要是宣傳,發放避孕工具;第二階段始於1971年,即「晚、稀、少」政策,此時的政策會對超政策生育的家庭有經濟上的壓力,對公務員也有政治上的壓力;第三階段於1980年開始,即普及全國的嚴格一胎化政策。
作者使用了CHNS數據與duration model,估計每一個階段的計劃生育政策對不同時期出生婦女的生育影響,結果如下:

圖中可以看出,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政策對婦女的影響很小,最多僅能讓總和生育率下降0.2左右;第三階段的影響相對較大,對於60年初出生的婦女,強制一胎化的政策使其一生的生育水平下降了0.3左右,但該效果逐漸減小,對70年代出生的婦女,生育水平的下降只有0.2左右。
將育齡婦女少生的數量與育齡婦女總數相乘,我們可以算出——強制性一胎政策減少了7000萬左右的新生兒。如果加上他們的後代,整個計劃生育的效應可能會達到1億人。

這個結果,在我的答案里提到了(完全取消計劃生育,生育率上升0.33),在評論里也提到了(1980年到2011年30多年來由計劃生育而減少的人口差不多是9000萬左右)。在答案里,我說計劃生育的效應「微乎其微」,那是因為相對於計劃生育的投入來說,他的效果卻十分有限,還不如育齡婦女的教育年限上升一年;更是也遠低於計生委自己的估計(計劃生育40年 少生4億人)。

這麼清楚的結果,有人卻非要看完第一個圖就來發表觀點——只看第一個圖,你的觀點能和我的答案能有什麼關係?評論在我的答案里做什麼?

希望後來的評論者把答案看完,別看完第一個圖就去評論里放跑,也別再重複已經說過很多次的東西了。


作為一個極度重男輕女家族中的女孩,我打心裡感謝計劃生育

我高三那年爺爺去世,我們經常見面,但記憶里他一次也沒有叫過我的名字(空氣般的存在 )大部分見面的場景就是我躲在爸媽身後,一起被他痛罵,因為我爸既不肯把我送人,也不肯因此離婚再娶,導致爺爺到死都不肯原諒他,見一次罵一次,罵我媽更是用盡了人間最惡毒的辭彙

我爸不肯把我送走和離婚,並不等於他內心就很堅定,實際上,他夾在父親親戚和妻子女兒之間搖擺了一輩子,直到爺爺去世和我長大

老家裡有一個親戚家的弟弟,是「公認」要來繼承我們家財產的人,這件事一度也得到了我爸的認可。於是弟弟和他爸媽到我們家就跟在自家一樣隨便,看我們家的東西就像太子視察領土一樣,把我媽媽當傭人一樣使喚,言語公然挑釁,把我當空氣一樣無視。他們家蓋房子,從頭到尾由我爸爸一人出錢出力,弟弟的學費生活費入學就業住院生病等等,他爸媽都直接交給我爸,而我爸鞍前馬後跑得比我的事還勤,到我媽手上的錢僅夠生活,爺爺和叔叔那邊會無止境地要。我媽敢抱怨,爸爸就跟她吵架鬧離婚。家暴,砸東西,辱罵,哭泣,妥協,無數次重複。

直到弟弟在大學裡連續掛科被勸退,我爸才突然醒悟了一點,開始漸漸少管他的事,他覺得畢竟弟弟不是他親生的,弟弟除了要錢要東西也不會來找他,他的那些包含深情的教育建議人生哲理我弟弟從來只是應付一下…於是重心開始回到我身上。在我看來,為了這麼一個又懶又蠢的壞坯子,花了不知道多少時間錢和精力,忽視親生女兒和妻子,把家裡鬧得雞飛狗跳十幾年,我爸也是蠢得夠可以。

但是老家的人是很不滿意的,不斷地有人來勸說甚至訓誡,我爸走到哪都被教育,在他們看來我爸必須管弟弟的事,弟弟也一定要繼承我們家的所有。隨著我和弟弟的差距越來越大(弟弟三本肄業,無業至今,單身至今,成天不務正業,我一本畢業,工作和男友都不錯)然後弟弟又惹了一些事,也許還有我爸的良心發現,他心中的天平終於堅定地向我和媽媽傾斜,他二十幾年來終於向老家的那些人開了火,我工作幾年後,集全家之力在大城市買了房子,然後我們全家都搬離了那裡,徹底遠離了那些人和事

之後我們的生活終於寧靜下來,最開心的是我媽,爸爸的脾氣也好了很多,他們終於不鬧離婚了,剛開始他們鬧過一次,爸又要離婚,而我媽這次很痛快地答應了,爸嚇了一跳,從此不再提。這讓我意識到即使爸爸二十年來幾乎敗盡家產去填老家的坑,但他可能從來都沒有真的想過離婚,一直是用來嚇唬媽媽的,老家的氛圍也一直助長他的壞脾氣。後來我們家就越過越好。我媽有一次對我說,她過得比以前好多了。逢年過節時我弟弟一家一定會打電話來要來看望我們,爸至今沒告訴他們住址,老家的人也不知道我們住哪

回到正題,計劃生育有什麼意義,我這樣的小老百姓無力無心去操心大的層面,但是計劃生育確實實實在在改變了我和媽媽兩個女人的命運

如果我不是獨生女,我不可能有去讀高中的機會,為了我讀高中還是中專,家裡照例大鬧一場,畢竟我是獨女,所以爸最後還是同意了,但是看看當年我周圍認識的同齡女孩,基本沒有讀高中的,大家都認為女孩早早掙錢或嫁人才是正確的,上大學光耀門楣是兒孫們的事——即使他們考不上。女孩的人生軌跡基本是——初中畢業——中專或技校——早早去打工——早早嫁人生孩子——回到老家或者在大城市裡打工。

如果我不讀出來,我也不可能有幫助我媽媽的機會。如果我自己沒有實力,爸不會從心底瞧得起我們娘兒倆,我媽還是會一直受欺負,流眼淚。如果我沒有站起來,我們家既沒有動力也沒有實力搬離那裡,永遠也擺脫不了那樣的環境。住到我這邊之後,少了那種氛圍我爸就像沒了臂膀,氣焰一下就小多了,爸媽終於開始比較平等的交流了。爸說有一次他心煩了想摔東西,結果左右一看沒一樣東西是他買的,看起來又都很貴,於是想想還是忍著脾氣坐下來了

如果我有個弟弟,最大的可能是我會在小時候就受盡他欺負,初中後去中專或者技校,畢業了去打工,掙的錢都交給家裡,找一個差不多的小夥子嫁了,現在也許是在賣水果,也許是在端盤子。家裡的錢和我半毛不相干,買房子這種事想都別想,只能寄希望於婚姻改變命運,但多半是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而我媽媽就要永遠待在那裡,受一輩子窩囊氣直到我弟弟娶個媳婦給她欺負,女性的悲劇會一直延續下去

可是我爸媽只有我一個,所以我可以上大學,找到不錯的工作,在父母的援助的下順利在大城市安家,找到優秀的另一半過上還不錯的生活,帶著父母徹底遠離那裡,讓後代永遠不會再重複我小時候那樣的噩夢

如果……我大概也不會來到知乎吧^_^

------------以下針對評論區----------

------評論里有人覺得別家來繼承這種事不可能發生,我來解釋一下來龍去脈。我爺爺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兒子們下面只有弟弟這一個孫子,所以他打出生就十分寶貝。我爸是他們這一輩中混得最不錯的,當然在大城市裡根本算不上什麼,只能說在兄弟姐妹間相對好些,同時也是最聽爺爺話的。爺爺在計劃把我送給老家一戶生不出孩子的人家失敗之後,又提出一個方案,就是把我和弟弟調換,讓弟弟來享受比較好的家庭條件。弟弟的爸爸,也就是我叫叔叔的人,腦子不大正常,不養家,經常在外面流浪,回到家正常的時候會酗酒打老婆孩子,我爸爸看到這樣的情形,就又拒絕了。爺爺非常生氣,就說如果不換,以後爸爸的房子存款什麼都要留給弟弟,並且弟弟長大以後的所有事他都必須管,這次我爸算是同意了。但是爺爺還是很不滿,他終其一生還是希望把我爸和他的孫子配成一家在一起(這個孫子並不一定非要是我這個弟弟)為達成這個目的,他是很希望我和弟弟交換/我媽被離婚/我死掉/我被送走的,但很遺憾一個方案都沒有如願。而我爸爸因為沒有達成爺爺的心愿一直心存內疚,導致後面十幾年裡他一直無原則地滿足爺爺的其他各種要求,以及儘力把最好的都給弟弟一家。

------關於弟弟一家的品性。我這麼描述吧,當著我爸面他們會收斂一點,但是爸前腳一出門,他媽媽馬上就開始挖苦嘲笑我媽,弟弟則開始滿屋轉悠,看見什麼喜歡就放兜里,叔叔得意地坐那欣賞,而媽媽還得忍氣吞聲做飯給他們一家吃,做好了他們一家在桌上吃飯,我則窩在廚房吃,當然媽媽會留好菜給我(^^),然後這一天就算和平度過。如果他們一家哪件事覺得不爽了,就跑到爺爺那去告狀,或者在爸爸跟前挑唆,最後倒霉的反正都是我們家,最倒霉的是媽媽無疑。那時我小,他們也不避著我,長大之後,我把他們一家的言語行徑敘述給爸爸聽,他大發雷霆,認為我滿口謊言,當然,現在他完全信了。

——關於如果是親弟弟這一切就不會發生,我父母也會感情好。我想說別搞笑了。世界很大,有很多很有愛的親姐弟親兄妹,但在我們這,和睦的前提只能是女性一味地奉獻犧牲,但凡是個三觀正的女性那100%和睦不起來,所以有很多直接遠嫁了不管娘家了,因為壓榨根本沒有止境,沒有底線。第一我肯定上不了高中了,第二我肯定會天天受欺負,第三我小小年紀出去打工還得寄錢回來貼補他。這樣搞不好我真的會心理扭曲,變成網路噴子什麼的哦( ⊙ o ⊙ )


很多人說@chenqin 的圖表裡沒有印度,不知為何沒有人去做一個呢?
Google Public Data Explorer 裡面搜索就可以了,舉手之勞。本題相關的鏈接是: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
Google Public Data Explorer
截圖貼在下面:

我是色盲,哪條線對哪國標註在最右邊。我比較的是世界,東亞和太平洋,中國,星港澳,印度。
其中只有中國強制計劃生育,但是星港台也曾經倡導計劃生育。另,大陸計生委成立於 1964 年。
中國先是上升超過印度,然後迅速下降低於世界。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的變化幾乎完全受中國影響。
有興趣的朋友完全可以自己點開我上面提供的鏈接,去比較其他國家或地區,動動滑鼠的事。數據我就不解讀了。只是 @chenqin 的圖中我確實一眼看出了哪條是中國。
現在去掉韓國的干擾,加上世界,印度和東亞三個比較,是不是感覺更明顯了?


我不太同意最高分的答案,雖然數據言之鑿鑿。
數據是統計結果,統計結果是稍微滯後的,數據沒辦法解釋最最開始的時刻,那個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是什麼。
數據會告訴我們銀河系是個螺旋,但是怎樣從星雲到螺旋,誰讓恆星旋轉起來,這個最初的動力,數據沒辦法解釋。

婦女的教育程度提高會導致生育率下降,這點是大家都贊同的。
問題是婦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動力在哪裡?
印度的例子告訴大家,只要家裡有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就可以成為勞動力,照顧下一個孩子,以此類推,就能生四五個孩子。中國漫長的古代也是如此。
但計劃生育,既對超生罰款,又補貼獨生子女。這令父母開始算一筆經濟賬:
要麼再生一個,交一筆罰款,然後讓大孩子照顧小孩子,如果是姐姐照顧弟弟,那麼弟弟念書,姐姐嫁人。
要麼就把那筆罰款省了,或者罰款都交不起。
有人就願意把交罰款那筆錢,省出來,讓一個女孩子接受義務教育。
女孩受教育並且有了選擇生育或者推遲生育的權利,這使得生育率下降。
計劃生育,在一定程度上,給了父母一個第一推動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計劃生育的力量,並不是說強制墮胎,或者強制結紮,而是讓父母有了一個「體面」的選擇,選擇將家中的經濟和教育資源,向一個女孩傾斜,或者乾脆就貫注在這一個女孩身上。這在過去的中國,是極其稀少的。
雖然,我認識的女生中,有的在家裡,爸爸會管她叫「兒子」,
雖然還有一些女生,名字里有個「楠」,超楠,勝楠,但這已經是個改變。
有一些就是想要兒子的父親或者家庭,在計劃生育面前,不得不做出了選擇,承認這這種現實,並給自己一個台階下,讓一個女孩子接受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哪怕爸爸一直覺得還是男孩好,管女兒叫兒子。
但這確實使得女生教育率提高,生育率下降,迫使經濟從勞動密集型,到更高層次發展。
計劃生育是一個推動力,也是第一推動力,它先推了這個國家一把,然後才有了後來普羅大眾的自我選擇。
直接去消滅人口,去結紮,去墮胎,製造人間慘劇,這是有悖人倫,這是地方幹部的喪心病狂。但是計劃生育沒有直接殺滅那麼多中國人,把它和法西斯和日寇相比就太過分了。
計劃生育沒讓本來不孕不育的人生出孩子,也沒能讓鐵了心要兒子的農民減少生育,
它實際上,令在中間搖擺的人,有了一個選擇的機會,去選擇將家庭的財力和教育,都貫注在一個孩子身上,尤其這其中有女孩。
這代人成長以後,將會改變此後的無數代中國人,深刻地改變中國的一切。會補償十年浩劫里,中國人口素質的缺失。
就像廣州登革熱,防疫部門知道直接殺蚊子根本殺不完,乾脆投放了更多的蚊子,但是投放的是改造過,沒有生育能力的蚊子。

如果沒有,最初被計劃生育影響的一代人,可能中國也會在之後進入一個低生育率的階段,但是太慢了,就會喪失機會。
就會像今天的印度一樣,班加羅爾和孟買再強勁,也帶不起身後龐大的人口一起騰飛。

也反對有的答案用日本的高人口密度舉例子,來證明我們國家再多的人口也能承受。這完全是本末倒置。
十個農村的貧困人口,也不如一個大城市小資的購買力強,過多的人口,會把這個國家的購買力和市場,牢牢禁錮在滿足溫飽的低級階段。
大部分人的願望都是不要餓死,那誰來讓小孩接受教育,誰來發展工業,誰來讓土地上種出更多糧食。
中國能養活16億人嗎?養活20億人和讓10億人幸福生活,哪個更正確?
我還是認為中國的人口太多了,但好在沒那麼多。計劃生育讓這艘萬噸巨輪,在觸礁的邊緣駛過,有了遠航的可能。

工業化是個龍門,跳過去就是龍,跳不過去就是案板上的魚。
馬嘎爾尼看到了中國廣袤的人口,以為人口就是市場,幻想著每個清朝人的袖口增加一寸,英格蘭的織機便可晝夜不停。然後有了後來夏衍寫的包身工,有了十幾萬勞工去歐洲挖戰壕,去北美修鐵路。一寸枕木下面都有一個華工的血。
一個人口龐大的非工業國家,容易被資本奴役,不停提供廉價勞動力。
一個人口適中的工業國,在資本家眼裡是一個廣袤的新興市場,是需要巴結需要儘力本土化來滿足當地消費者的地方。
拿日本的人口密度舉例子的人,有沒有假設過。如果日本沒有賺錢的能力,沒有跨國公司,能不能養活那麼多人。
如果中國的人口比現在膨脹得多,會不會還是代工工廠的階段,會不會還沒因為勞動力短缺而倒逼重視市場併產業升級,會不會一旦差距拉大,就怎麼努力都追不上了?

我不想為計劃生育站台,中國因為計劃生育而產生的慘劇真是浩瀚之極,評價計劃生育好與不好,都不能否認這個政策帶給中國的巨大改變,計劃生育是計劃經濟的異化產物,把生育等同於國家經濟運轉的一部分來調控。數據只反應了,二十世紀下半葉,亞洲四小龍這樣的發達國家和地區,這樣的市場經濟地區,生育率和中國一樣都是下降的。卻忽視了中國在那個年代的經濟形態。

我個人的結論是,計劃生育,這一有悖人倫的「計劃」,實際上是計劃經濟的最後一班崗。計劃生育用計劃人口的方式,使中國在走向市場經濟的時候,不至於產生過多的勞動力,促使女孩接受教育,增大了社會和家庭在教育上的投資,提高了人口素質。導致了我國在二十一世紀初,因為廉價勞動力短缺,而被迫進行產業升級。並且老齡化沒有畸形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計劃生育是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時的一部分,如果沒有計劃生育,我猜想,中國會因為勞動力充足,在世界工廠這一階段停留很久,於是富士康的工人依舊是900塊人民幣一個月,耐克運動鞋還是在中國代工而並非印尼,但iphone並不會因為中國市場而單獨定價,於是蘋果手機真真正正成為了奢侈品。
貧富差距會更加懸殊,等那條生育曲線真正因為老百姓生不起小孩而掉下來時,中國已經在世界之後很遠很遠了。


我們是沿海地區的農村,計劃生育非常嚴格,同是重男輕女,我這一輩尤其是1985年後出生的家裡基本上只有倆姐妹或者兩姐弟或者或者獨生子甚至獨生女,唯一看到的超生是家裡生了一個男孩後又生了個女孩,反正再多也就兩個孩子,而且兩個孩子年齡間隔在五歲以上。單獨政策出來前,表哥二胎生個女兒還準備了要交十萬罰款,當然最後趕上了政策沒有交,給孩子上戶口的時候才知道條件不符合生二胎的整個鎮也就十來個。

想我剛出生時,我媽說我爺爺都打聽好了把我送走,讓我爸媽再生個男孩,當然最後我父母不捨得。我不敢說是因為計劃生育,如今我們村經濟很不錯,而且觀念先進,雖然還是有養兒防老的觀念,但在婚姻觀念上已經和城裡接軌了。雙方都獨生的,無所謂嫁過來或者娶進門,雙方父母都需要贍養,小夫妻可以另外置房居住。招婿也不像其他地方那樣受歧視了,招婿的家庭不管第一個孩子是男是女,都可以生兩個,有些人家還會讓兩個孩子跟父母各一邊姓,當然這些入贅的男性基本出生在執行嚴格計劃生育之前,大概1985年前,想必之後出生的男孩應該不會入贅別人家了,因為都是獨生,或者上面有個姐姐,但總體上對這種事還是包容的。

我很感謝計劃生育政策,要不然我應該不會出現在知乎上,我父母肯定會繼續生男孩,一旦有男孩,在當年那種條件下,我到時候輟學打工是再正常不過的出路了,而不像現在這樣對我無條件的支持。若沒有計劃生育政策,我父母應該也會更辛苦。現在連我八十歲的奶奶都沒法理解,我們村裡湧入的外地人,手裡拉著一個,背上背著一個,肚子里懷著一個,生存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好好撫養一兩個孩子,讓他們接受好的教育不行嗎?

可能是計劃生育讓我們村的人不再於溫飽線上徘徊,讓他們有更多的心思和空間去考慮致富之道。請不要只看到我們沿海地區條件好,浙江的平原地區就杭嘉湖那麼一點點,其他地方都是山地,沒什麼資源,我們一家現在七口人,兩畝地。以前種田養蠶,一年好幾輪,農閑時候也都是打零工賺錢,一年到頭也就過年那幾天打個牌放鬆下,其餘時間都在忙碌,像我奶奶七八十了還沒閑著,念佛或者做點小手工賺錢(當然也算打發時間)。現在很多人家做生意,或者幫人打工,老闆和僱工每天七點出門,忙到半夜十一二點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沒有任何節假日,一有生意就上,碼農們也有法定節假日的好么。所以這種富裕的背後是當地人的勤勞勇敢的品質,並且他們樂於接受新思想、善於改變、勇於開拓。


吐槽:回答此題的絕大多數為男性,知乎上堅決反對計劃生育的也是男性,生育權到底在誰?是否存在和話語權不匹配的現象?而且此題答案有多少是回答「價值和意義」的?

從小處以自身經歷回答此問題。
我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漢族,90前,獨生女。奶奶家在內蒙東部農村,生2男5女(不包括夭折的),我爸總排行老三,男的里排老大,那時候的農村不注重教育,也窮,我爸很有志氣點燈熬油考上大學,二叔和姑姑們最高學歷高中,最低小學肄業。姥姥家在內蒙西部縣城,生3男3女,我媽排行老四,女的里最小,我媽也是認定教育改變命運的,讀了大學,其餘舅舅和姨姨學歷小學至大專不一而足。我一出生,奶奶就跟我媽商量要把我抱走,讓她再生一個。我媽堅決不幹,再加上我爸媽工作原因,此事就此拉倒。
二叔在農村,生一男一女,我奶奶常誇我哥「四十里地一棵苗」,我媽不大愛聽。她認同男女平等,但我奶奶還是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我爸沒有發表過任何意見,但如果沒有計劃生育政策,作為孝子他一定會堅持再生。我爸上面兩個姐姐年歲較大,在農村,生孩子時沒有強制的計生政策,都不止一個。三姑比我爸小,也有計劃生育,生了兩個女孩不滿足,又生男孩,如今日子過得非常困苦。我大舅家也是一男一女,但由於非農業戶口,後來生我弟時被罰了款。
由於生在民族地區,我們這邊和少數民族通婚的不少,可以生兩胎。我有蒙族回族嫂子,跟她們聊感覺她們對於生育是無所謂的,一兩個都好,此時我哥的態度就很重要,他們都有一女,後來娶蒙族的哥哥又生了一個,還是女孩,我姑父就不高興。
讀書時候比較有意思,小學至高中皆是一半漢族一半少數民族,即便如此,卻基本沒聽說誰有兄弟姐妹(僅有一個回族女同學上面還有個哥哥),我認識的蒙族回族滿族維族達斡爾族同學也都是獨生子女。在廣東讀大學才發現不少同學非獨生,特別是第一胎為女的,下面往往有個弟弟(是否經過了人工選擇?)。最極端的例子是某潮汕地區的女生,傳說家裡有七個孩子,她排第二,上面有個哥哥,家裡很窮。廣東人觀念傳統,地域差異可見一斑。後來出國,遇到的中國同學又恢復到基本都為獨生的狀況,而他們的上一輩卻不是這樣。

我個人結論是普通人,受教育程度越高,所生子女越少。而且不懊悔或反對自己的基因只能傳給一個後代。受教育程度越低,收入越低的人囿於傳統,總喜歡要個兒子傳宗接代。計劃生育的確明顯降低了人口數量。

那計劃生育是否有效提高了人口素質呢?計劃生育政策作為一項政策是綜合性的,牽涉面很廣。
首先,醫學方面普及避孕知識,進行婚前檢查從而降低了畸形兒的出生概率。部分省份有免費的避孕套發放,醫院實行免費婚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網站
其次,計劃生育對家庭和學校教育都有提升作用,促進了男女平等。生越多平攤到每個孩子上的資源越少,後生的未必比早生的得到的多,但男孩往往得到的比女孩多。家族裡無論是父輩的還是我這輩的,生兩子的都比一子的壓力大,教育投入也不一樣。特別是男女都有的家庭,明顯男孩得到關注更多,學歷更高(成績未必更好),女孩,總是被犧牲的那一個。男權社會下,很多女生在學校里未必有男女不平等的感覺,但工作以後能明顯感覺到不平等。如果計劃生育不實行,不抓女性教育,沒有機會公平,男女只有更不平等。
再次,加速城市化,可以和印度比較。麥肯錫分析如下:

1950年,印度的城市化水平高於中國(前者為17%,後者為13%)。但從1950年到2005年,中國的城市化速度遠遠超出了印度——前者的城市化率升至41%,後者為29%。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MGI)的新研究顯示,該趨勢將繼續:預計到2025年,中國城市人口將新增4億,佔到該國總人口的64%;印度城市人口將新增2.15億,佔到該國總人口的38%。

最後,做個個人表態,我不反對計劃生育,但此政策顯然有可商議之處。
汶川地震後很多母親痛失子女,我開始思考一個孩子的弊端。之後出國,明顯感覺一個孩子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有點殘酷。計劃生育帶來中國家庭觀的變化,不僅是少了兄弟姐妹,姑舅表堂這些親戚也可能慢慢消失,擴展家庭變為核心家庭,人口老齡化,以後的社會未必更好。
至於是否應該廢除此政策,我回答不了,不過希望廢除強制引產。

有一點好奇,為什麼知乎討論戶籍並不熱烈?這個不是現階段最該先廢除的嗎?


1993年的一個冬天,在中國的一個一線城市遠郊區的衛生所,一個女孩出生了。
聽說是個女孩,孩子的奶奶帶著孩子的兩個姑姑走了。臨走對孩子的父親說「早點辦出院,住這裡一天要十幾塊呢」
那天夜裡,女孩的母親抱著女孩,走了大概一公里路,回到了家。進家門時,女孩的父親卧在沙發里看電視。
女孩出生十五天,女孩的姑姑帶著她的孩子來了。那是個七歲的小男孩。
小男孩在家裡鬧啊鬧,正在做月子的女孩的母親心裡煩躁,對女孩的父親說「趕緊讓他們母子回去吧」。女孩的奶奶聽了不高興,女孩的父親便說「他們來家裡做客,哪有趕出去的道理」
女孩的母親覺得委屈,說了兩句,女孩的父親生氣了,動手打了女孩的母親,說到「生孩子怎麼沒把你們母女倆都生死」
女孩的母親帶著女孩回到了娘家。
女孩滿月了,女孩的父親來找女孩的母親,道歉,請求原諒。兩個人回到了城市,繼續打工,生活。
女孩的父親上過大學,在國企工作。女孩滿一歲的時候,女孩的父親對女孩的母親說「我們再生一個吧」
女孩的母親說,計劃生育管得嚴,若是被發現了,工作就沒了。
女孩的父親想了想,得不償失,還是算了。
女孩三歲的時候,該送去幼兒園學些東西了。女孩的父親對女孩的母親說,送幼兒園還要花錢,你乾脆帶著她上班去吧。
於是女孩跟著母親去上班了。女孩的母親在工地上工作,技術員,每天整理也會材料,算帳。女孩每天和工地上的工人師傅一起玩,看著工人師傅篩沙子,綁鋼筋。
女孩六歲的時候,該上小學了。小學入學測試時,女孩只會數數,不會寫字,也不像其他孩子那樣,會被三字經和百家姓。女孩哭著問母親,是不是因為自己太笨了。
母親只是流淚。女孩的母親知道,是因為沒人教她。是因為上幼兒園太貴,女孩的父親不捨得。
「再生一個吧。咱們女兒不認字,讓小學校的老師給寫個證明,說她腦子有問題,就能再生一個了」女孩的父親說。
女孩的母親沒有同意。
女孩的父親很生氣,他砸壞了家裡的暖壺、花瓶、電視機。
女孩的母親依然不同意。她帶著女孩離開了女孩的父親。
女孩的父親的領導知道了這件事,告訴女孩的父親不要動歪腦筋,帶著女孩的父親把女孩找了回來。
事情算是平息過去了。女孩的父親不再想再要孩子。
女孩的母親辭掉了工作,專門照顧女孩。
女孩從小學入學開始,就害怕別人覺得她笨。於是女孩很努力地學習。
女孩小學畢業的時候,已經拿了數不清的獎項,成績也是年級最好的。
女孩上了初中。一天晚上,女孩哭著回家,問母親「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學舞蹈學畫畫,我卻什麼都不會,只有數學好」
母親問女孩,那你想學什麼呢。女孩說,想學書法。於是母親給女孩找了最好的書法老師。
初二的時候,成績卻不如以前。女孩的母親不計成本地為女孩請家教,女孩的成績一點點好了起來。
女孩初中畢業之後,考進了最好的高中。
女孩的高中,與初中不同。同學家裡都很有錢,女孩覺得自己很土。
有一天,女孩跟母親說了這件事。女孩說「我不想跟他們一樣,我知道我們家承擔不起。可是我也不想顯得太差。我們可不可去批發市場買些便宜的水貨?」
女孩的母親說「不可以」。女孩很失望。
那個周末,女孩的母親帶著女孩到了市裡最大的百貨商場,給女孩買了第一套倩碧,第一件zara的連衣裙,第一件帶著貓耳朵的a02的上衣和外套。
女孩的母親說「要穿就穿好的,沒那麼多錢可以少買。你今年可以買個月一件,一年下來你的衣櫃里就都是像樣的衣服了。以後每個季度買一件你最喜歡的新出的衣服。」
女孩的母親又說「我不知道這些牌子,我也記不住。你去跟你那些同學學著點,記住最好的,然後買最好的。」
那天晚上,女孩的父親怨女孩的母親亂花錢,女孩的母親說「你就這麼一個女兒,你掙的錢不給她花難道要帶到棺材裡?」
後來女孩高考,考到了國內最好的大學。女孩成了父母的驕傲,女孩一家成為了鄰里羨慕的對象。
女孩的母親依舊常常對女孩說,用最好的,別捨不得花錢。
後來有了單獨二胎政策,女孩的父親說,要不再生一個吧。
女孩同意了,女孩也很想要個弟弟妹妹。
女孩的母親不同意,給女孩講了女孩剛出生時的故事。
女孩的母親對女孩說,你的父親是愛你的,他比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愛你。但如果你有個弟弟,你的父親仍然會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只是這份愛會減少很多很多。如果你弟弟早點出生,你可能不僅僅只是不能去幼兒園,或許初中時成績不好就上不了高中,或許高中時因為太土被同學排擠而失去自尊與自信。

再後來,女孩有了喜歡的人,女孩開始和男孩一起規劃未來。
男孩對女孩說「我們以後要有兩個孩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
女孩說「如果是雙胞胎或者龍鳳胎倒是不錯。否則的話,有一個女兒,就夠了」
男孩說「生了一個女兒,再生一個兒子,多好」
女孩說「不要」
男孩問「為什麼啊」
女孩笑著說「要生你去生,我怕疼」


------
關於男孩的故事。
男孩與女孩同歲,家裡還有三個姐姐。
男孩單名一個「贇」字。男孩曾跟女孩說,自己的父母都是做小本生意的。女孩一直覺得男孩的父母一定是愛讀書的人,才能在那個年代給男孩起出這樣的名字。
後來女孩見到了男孩的三個姐姐。三個姐姐的名字分別是「小花」,「小翠」,「小文」。
女孩不明白,為何只有男孩的名字起得那樣好,三個姐姐的名字都那樣隨便。
女孩不明白,為何只有男孩那樣聰明,和女孩同在國內最好的大學,而三個姐姐連大學都沒有上。
女孩不明白,為何大姐在家裡照顧店面,二姐在家看孩子,三姐在幼兒園做幼教,一家人掙錢並不那麼容易,而男孩卻可以拿著家裡的錢遊學歐洲,帶著女孩看電影買衣服。

------
這並不是一個感人的故事。
只是有著這樣生活的女孩,如果早些出生,一定會為計劃生育投上一票贊成。如果有人問女孩,怎麼看待計劃生育,女孩會很溫和地回答「有利有弊吧」。女孩並不認為計劃生育能夠真正控制人口,甚至女孩覺得計劃生育下人口紅利會消失,對於國家發展並不好。
但女孩知道,自己和周圍許許多多女孩今日的地位,今日可以與許多男孩一起享受教育資源、獲得平等就業權力的現狀,都是因為當年的計劃生育。因為身在其中所以明白,過去十幾年間,女孩所在的這所全國頂尖的高校,男女比例從7:1變到2:1,是因為有更多的女孩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也正是因為計劃生育,這個國家整整一代人,至少有一小半被迫面臨下一代只能是個女兒的現實,也被迫改變了立場,承認女性的價值。
但是這只是個開始。如果在此時此刻,計劃生育突然不見了的話,女孩可以預見到二十年後這個國家的女性地位將會岌岌可危。女孩會義無反顧,拼盡全力離開這個國家,依靠當年的計劃生育為自己帶來的高等教育背景,依靠自己不斷努力獲得的技術能力,到一個可以認同自己性別價值,不會在未來被家庭與生育、偏見與歧視綁架的土地上。

------------

看到有評論說最後一段敗筆,希望各位看客知道,這只是女孩自己的決定。或許你覺得這不理性,你覺得這是講故事,你覺得不可思議,但是這不是你的人生一樣,你沒有經歷過,沒有看到過,甚至沒有聽說過,也不能為女孩決定她的人生。


和樓主探討一下。我國自古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國家,而計劃生育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個問題,因此我國女性的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若不實施計劃生育,將會有很多的女童失學(經濟不發達的家庭總會犧牲女孩兒教育來完成兒子的學業),如此一來,按樓主的觀點我國的生育率自然會上升咯。求樓主虐我!


計劃生育政策在提高女性社會地位方面功績是不能抹殺的。如果沒有計劃生育政策,估計很多女性都會淪為生孩子機器,特別是農村的女孩子。上世紀不有很多家庭將女嬰送人、販賣、丟棄,甚至溺死的嗎。非常真實的事,前年我一同事生孩子,男孩,他老公說`還好你生的男孩,要是女孩,我媽第二天就走,不會給你看孩子的`,呵呵,這可是2012年哦。想想換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女性的地位吧。我一大學同學姐弟五個,上面四個都是女孩,因為她媽媽沒生出女孩,家裡的叔叔嬸嬸婆婆公公都瞧不起,還欺負她母親。最終她媽媽生了老五-一個男孩。還有我大學好多男同學上大學,是犧牲他們家姐妹的上學權利為代價的。現在城鎮化發展迅速了,生活結構變化大了,養孩子壓力也大的,似乎忽視了上個世紀的重男輕女及家族觀念的國情了。在當時情況下,沒有計劃生育,女人在家族中永遠是卑微的,甚至吃飯女人都沒權利和男人同桌共席。其他什麼人權啊、老齡化啊這些大道理對我沒多大意義,但作為普通的女人,我是計劃生育的受益者,因為有計劃生育,我才有可能獲得更多資源上學、獲得父母更多關愛、結婚後有個正當理由拒絕婆婆家人提出的必須生男孩的無理要求。老齡化問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日本、美國沒有計劃生育政策不也是出現老齡化問題嗎,所以計劃生育政策不是導致老齡化的原因。另外,孩子多了,養老就有保障了?不見得,網上和現實中不是有很多老人,明明有四五個子女,老了結果沒人管沒人問,睡草棚嗎。不管怎麼說,作為女性,我們應該感謝這個政策的,計劃生育政策起碼讓中國女性對生育權利有了自主。當然,任何政策都不是完美的,隨著社會發展,計劃生育政策肯定是會調整的,但這個調整最好是逐步的,以防重男輕女觀念和家族觀念死灰復燃。


數據帝的回答隱藏的關鍵在於數據帝舉的是二胎試點對生育率的影響,計劃生育實行不實行的關鍵是生一個還是生幾個的權力,二胎試點數據不能證明多胎對生育率沒有影響,二胎政策仍是一種計劃生育政策,用計劃生育對比計劃生育去證明計劃生育沒效果顯然是不對的!

多胎政策對中國的生育率是有影響的!數據可參見建國到計劃生育開始實行期間的36年,中國的生育率是在下降但也同比遠高於表中所列其他國家和地區。計劃生育不實行中國的生育率也會下降我贊同!但同比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生育率也會繼續高於鄰國如韓國日本。高出的生育率加上中國的人口基數會多出數量可觀的人口,而這些人口將會繼續在未來為增長人口方面做貢獻,人口增長率和國家經濟發展程度相關且成反比這是一個事實規律。中國的人口增長率在圖表最後幾乎與韓國台灣新加坡相等,但中國的發展程度均不如上訴國家,實行計劃生育後生育率在三十年內就實現與周邊發達國家等同,說明計劃生育確實有效的降低了人口增長率。當然女性受教育水平也確實有利於降低人口增長率,但中國女性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顯然不如日韓。

計劃生育目的是控制人口增長,它採用的方式是強行下降人口增長率,防止雪球滾的太大失控,圖表正好說明它做到了!至於這個政策對國家有利有弊不好說,正如@chenqin所說,沒有和中國一樣的國家作基準來對比。另外計生委的宣傳是控制人口增速吧,他們做到了。至於生育率,這是用來衡量的尺子不是結果。生育率在國家發展程度不高的狀態下達到和發達國家一樣的水平,說明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是有效的。作者寫這麼多其實只證明了生育率下降是恆定的,然而這個結論和計劃生育沒有關係。你證明一個兩斤的西瓜確實是兩斤重,然後說這個西瓜是個壞西瓜。作者是偷換概念的高手。


對於社會科學,一定要謹言慎行。

頂樓的同學用教育降低生育率和隨現代社會發展生育率會降低兩個常識而論斷計劃生育沒有意義,因果是不成立的。

臨汾的數據為什麼好也不錯呢,因為他們也實行了生育限制。其他地區的政策相當於四面包圍,總會有突圍者,臨汾則是網三放一,二者殊途同歸,當然臨汾的手段更高明一些。

什麼是科學的手段,就是用理論導出公式,而這個公式又能預測出一些可以驗證的現象,我們才接受。而頂樓給出的理論本身是個經驗的認識,更何談數據預測能力。

科學講究對照實驗,單一變數,計劃生育的中國只有和沒有計劃生育的中國相比才靠譜,達不到,那麼統計永遠成不了科學。

所以這個問題要靠常識來判斷,問問自己的父母叔姨,沒有計劃生育政策,會不會生二胎,人口增長的結論便可以得出來了。依照毛當政期的生育習慣和中國的人口基數,說中國少生的人數在億的級別沒什麼不靠譜。


最大的價值和意義就是至少你能在這裡噴計劃生育。

鍵盤國師真讓我感動的青翠欲滴,明明自己被勞動力過剩,人均資源佔有量低,導致的競爭壓力大逼得苦不堪言,還在一邊鄙視著為了一點收入不要人權的農民工,一邊覺得放開了生自己就能過得更體面。

哼哼,你也知道沒人權不爽啊?生孩子是人權,生了養不起教育不起好像人權就不受損了。

日本是老齡化,你能有日本人的社會福利,日本人的gdp也行?

歐洲發達國家是少子化,那是他們工業社會呆久了,知道一個優質的孩子能創造豬仔(廉價勞動力)很多倍的價值,獲得很多倍的收入。
反正我知道英國人可不只考慮生,還考慮養,在乎孩子是否能有體面快樂的生活。
不可思議吧?哼哼,我知道生殖崇拜的傢伙一般都被爹媽當賺錢機器和生殖機器培養長大的,生了孩子首先考慮的估計也是這一點。
自己天天喊人權,就不考慮孩子的人權問題,也是醜態百出。
您沒歐洲人的生活質量也就罷了,起碼追追人家的覺悟?

美國黑墨綠是能生,生的基本全是豬仔,除了給資本家當廉價勞動力外,就是製造美國治安問題了。

綠鬧大一點,怎麼就產生野蠻的子宮能戰勝文明的機器的錯覺了?

你見過哪個國家靠玩命生孩子變成發達國家的啊?


無意中看到這篇數據帝文章 看似邏輯嚴密 言之鑿鑿 但凡有點社會經驗的人都會付之一笑 其他不說 說計劃生育沒有大用處 你相信嗎?多少罰款 革職 強制上環都擋不住有些人頂風作案 你還想放開生育?其結果是什麼 就是中國人永遠是為了養活眾多人口而疲於奔命 何談振興富強?再去看看現在多少人在罵計劃生育的 這些不都是有強烈生育意願的嗎 這次放開二胎 超過六成的人要生說明了什麼 顯然是計劃生育壓制了人口數量 這有何爭議?如果沒有計劃生育 中國目前會有多少人?另外數據帝拿中國同發達國家比顯然是雞同鴨講 經濟社會越發達越文明則生育率越低 這是社會發展規律 問題是中國離這個階段還差十萬八千 怎麼能套用這個理論?中國當然只能同印度比 而且很多地方還不如印度 印度現在也不得不計劃生育更說明了這是必須實行的政策 至於大家說的所謂老齡化 失獨問題 這相比資源崩潰 社會動蕩來說算得了什麼 總不能因噎廢食吧?總而言之 這篇文章只能是一個不諳世事的書獃子所作的嘩眾取寵之作而已


@chenqin這個數據帝是沒學過統計數據學的吧,統計學中經常有這樣的典型錯誤應用。即把因變數和自變數相互關聯時,遺漏重要自變數,或自變數中有相互關係時忽略其相關性,直接回歸導致係數與實際經驗不符。如果國家策略制定者也這麼不懂亂用的話,國家還真是危險了…實在沒空展開,請自行學習最小二乘回歸,偏最小二乘回歸,主成因分析法。


@chenqin 本來想簡單保留一下意見就撤的,結果發現排行第一的回答有個大問題,於是把回答由評論改為直接回答,希望能重視些。廢話少說, 請出鏈接:東方早報 - 2011-06-23 星期四 · 社論·來信
也就是說,中國不是唯一計劃生育的,韓國60年代已經實施了,目前已經剎車;中國實施得晚了些,目前還在繼續。

然後繼續原先的思路
1. 中國的基準問題。
從文化和許多方面來說,韓國和台灣確實比別的國家要好一些,但在這個問題上未必能好太多。韓國總人口5千萬,首都就聚斂了一千多萬。台灣人更少,所以他們只能類比中國的一個省。看下這個鏈接:台灣:人口限制政策,一路走來不後悔?台灣在1983年還在擔憂人口膨脹——也就是說,到了它這樣的發展程度後,就可以放開計劃生育了。大陸什麼時候趕上了這個水平呢?(不要忘了,他們食品可以完全依賴外部提供,但中國呢?買啥啥漲價,解決溫飽問題都難)

2. 個人的基準在哪裡
本人80年代江南農村出身。就我父母兩方面的親戚來說,在嚴格執行計劃生育前,多數家庭是3個孩子;開始執行罰款後,排行比我家大的和小的各有一例生了二胎。然後即使是我們那邊,小學開始就有不樂意交學雜費不讓孩子上學的,初中開始每學期都有流失。所以至少對於江蘇來說,計劃生育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減少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這個目標。這些都是事實,不是如果。其實我不明白,為什麼你會覺得直接研究人的生育意願,結果會不如研究少數民族以及那些不執行計劃生育的試點。
對於那些試點,前面一些回答已經提到了,非嚴格的計劃生育還是計劃生育。對於少數民族,他們有漢族這麼強的傳宗接代的意願么?強烈的大家族的偏愛么?難道這些文化經濟上的差異還不夠消弭掉計劃生育這個政策的差異么?總之,從自身能接觸到的事實和材料來看,完全否定計劃生育政策的好處理由並不充分。如果有更直觀的東西顛覆我的這個認識,非常歡迎。

總之,計劃生育有原罪,目前應該鬆動,這些觀點我都贊成,新形勢有新做法吧。但要全面否定,那是不負責任的。網上發言想說服人很難,就說到這各自保留觀點吧。


「計劃生育之父」田雪原:只生一個孩子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被外界稱為「計劃生育之父」的田雪原,已過了古稀之年,在此前的幾十年內,他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直至2009年,時值計劃生育政策實行30年,他在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人口政策回顧與展望》的文章,提醒決策者這一國策已到轉型之際。

  此後,田雪原以最初作為計劃生育決策參與者的身份,逐步公開了當初制定計劃生育政策的歷史過程。且將之看做自己的「責任」。

  對於自己被限定的身份,他告訴新浪《新聞極客》:「只不過在歷史階段當中,由於種種原因,參與了決策。」即使被加上種種罪名,也都無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對於自己的理論他也是如此。「我是站得住腳的,是問心無愧的,而且我認為我是完整的。問題出在哪兒?出在你沒有真正的這樣去踐行,那不是我一個理論工作者的責任。」


篇幅有限,先附上原文完整版地址「計劃生育之父」田雪原:只生一個孩子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後文為部分節選。


提倡只生一個孩子,我向來不認為是一個最好的辦法。
提倡生一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中國要大力控制人口增長,情況在那兒擺著呢。經濟要發展,人口下來一點才能比較平衡,因此我認為當時這樣做是應該的。
我贊成不贊成?還是贊成了,解決這個矛盾,是一個比較快的辦法。我們要是有其他辦法,就不一定選擇這個。
但是有其他的辦法么?經濟上調控可以關停並轉,人口(調控)總不能讓一部分人先死了。
控制人口只能在出生率上做文章,其他的沒法做文章。控制生育率,提倡生育一個,是一個辦法,然而我不贊成這就是最好的辦法。


不是最好辦法的含義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中國講有所得必有所失,這是普遍真理。 這種決策的負面影響是什麼,會不會引起智商下降、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人口性別比失衡?會不會出現四二一家庭結構?這肯定是會的,而且不容忽視。
如果單純為了控制人口,越少越好,那這些問題就會嚴重。
所以關鍵問題在於提倡生育一個孩子多長時間。如果時間很短,搞三年五載,可以,但效果會被慢慢抹平;搞長了,五十年、八十年,甚至有人提出來中國搞一個「無嬰年」,那是不行的。
最後提倡只生一個孩子既非權宜之計,也非永久之計,而是一定時間。就是控制一代人的生育率,二十五年左右,不超過三十年的時間。
把這一代人控制住以後,下一代再做父母人口數量就下來了,這樣一代一代下去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了。

控制一代人生育率,可以有效控制人口的代際增長,同時帶來的一些問題又不至於過於嚴重。
比如老齡化,搞一代人,下一代就可以生兩個了,甚至還要多一點,老齡化到下邊收了一點,到後邊又逐漸放開,這樣金字塔不會倒立過來。
還有勞動力,這一代可能少一點,中國不是勞動力過剩么,少一點有利於就業。經濟發展起來以後,容量可以大一點,勞動力也不至於下降的很多,甚至可能回升,帶來的副作用不至於很嚴重。
兩害取其輕,兩利取其重。
老齡化,當初就認為這個問題肯定要出現並且做了預測,現在可以說基本在原來的預料當中。不過我認為當時對老齡化問題的闡發還不夠深入。
繼續生育政策不變,問題就會很嚴重。勞動力供給成了問題,社會負擔成了問題,整個社會節奏、活力出了問題,對經濟發展也不利,這應該避免。
我不贊成人口生育率下降是政策的結果。
光政策就行了么?那不行,得有一定基礎,社會經濟發展進步,觀念、教育這些方面才是基礎,在這些基礎上政策才發揮作用。
但我也不贊成否定,說政策沒有作用,生育率下降是完全自然而然的結果,也不是這樣的。
經濟發展,孩子的成本—效益不一樣了。叫你生育三個四個,行么?


孩子的成本—效益決定,經濟越發展,培養一個孩子需要的成本越高。
農村過去流傳:「一隻羊得趕,一群羊也是放;添人不添菜,只是加雙筷。」貧困出人口,這是規律。
但經濟發展起來以後,現在在北京市有個孩子,你不讓他上學,能么?將來怎麼辦?要考大學、研究生、出國留學,只有這樣將來才能夠有出息,有高收入,活的有尊嚴有質量,(培養)一個孩子成本太高了。
但是孩子帶給你的效益怎麼樣?現在的城市裡面,有多少人靠子女養老?效益越來越低。
人們生孩子誰也沒計算過我這孩子成本—效益怎樣,但並不等於就不管。老做賠本的買賣幹什麼,所以自動就不幹了。
現在還要發展自我。女孩子不能成為生孩子的工具,自然放棄了過去那種多生多育的觀念,這是很重要的。


意義就是,我們那裡的人,只要沒被計生委的人抓到就會生,就會生到不想生。我認識的一家人,為了生個男孩,連生7個女兒。最後交完罰款照樣上戶口,所以,你要是說計生無用,我完全不同意。最高票不基於中國現狀和國情的數據,沒有任何說服力。而且,計生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改變了女性的地位。一個家庭,如果不是很有錢,只供得起一個孩子上大學的話,父母會選男孩還是女孩呢?這個不用我說了吧。例子比比皆是。


認可教育水平與生育率的關聯.可是投票最多的答案舉的例子出了中國以外,無一不是經濟較為發達,教育較為先進的國家或地區。人口低增長甚至負增長一直以來都是困擾經濟發達國家的問題,再看美國的時候,我們也要看看旁邊的墨西哥。看英國的時候,也要記得看其中生活水平較低,受教育程度較低的非白種移民(並非歧視,而是普遍的事實,這與生活環境,家庭經濟條件有關)的所佔人口的不斷增長。

不要說什麼中國經濟總量世界排名第幾第幾,數據是從60年代開始的,而且一看人均,根本就不和日本,新加坡比,這個是客觀事實。

那現在就來看看各個大洲大家比較熟悉的國家。分析就不用了,前面的各位都說過了,大致相同的看看就好了。

還有,這個數據是增長率。所以不是說現在降下來和中國一樣了,所以中國之前的計劃生育就沒用了,再加上之前中國本身的基數,這不是一個小數字,如果不計劃生育,你覺得我們會是哪條線,反正不會是UK那一條,而且近些年的增長和印巴二代移民數增加也有一定關係。

最高票答案說了這麼三個點
「以上三個圖,想說三個簡單的事實::
1,有沒有計劃生育,生育率都會下降。
2,讓生二胎還是一胎,生育率一樣下降。
3,生育率從來不聽從人的意志,他就是在下降。」
我一定程度上認同,因為世界的生育率一直都在下降。但是從我的圖中也能看出仍然有國家保持著很高的生育率。而且所謂的女性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不僅僅是教育女性這麼簡單的問題,難道辦女子學校?所以這是全社會對女性的尊重不斷提高,女性不斷追求平等的結果。而這個結果很難單獨的分離出來看成女性教育程度提高。

回到之前的,我覺得關注的點不在於世界生育率提高還是降低,如果你選擇不去控制它,他最終的確會下降。而是對於你這個國家而言,資源都有個臨界值,在生育率下降甚至負增長之前,你的資源,你的經濟成果能不能承擔起人口增長的壓力。如果不能,強制的措施總會採取,只是或早或晚。10個人賺了10K,第二年多出10個人,就算賺了19K,平均來算也還是下降了。


總的來說,我更加認同教育程度,人均收入程度,決定增長率。在教育程度,收入程度無法快速增長時,過快的人口增長只會更加拖累人均分攤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等等。一直下去就是不斷的惡性循環直到容納不下這麼多人。

如果把計劃生育看成打破這個循環,儘早提高平均教育醫療衛生水平的無奈之舉。我覺得計劃生育至少還是有那麼一些用處的。


地方政權發展到現在,裙帶關係也還只是鬆散的非直系血親關係,優秀寒門子弟還有機會進入其中。而且沒有以直系血親結成的利益聯盟,基層對上級的改革命令沒能力死抗到底。這便是計劃生育的作用之一,釜底抽薪地抑制了大門閥的產生,計劃生育的受惠者是千千萬萬的普通老百姓

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幫助普通家庭積累財富,大部分普通家庭的財富積累主要靠兩條路實現,一是高儲蓄,二是舉債穩健投資獲取財產性收入。說簡單點,就是存夠錢,然後付首付貸款買房。如果不是獨生子女家庭,這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就很難。而獨生子女家庭下,支出少儲蓄多,存夠首付難度降低,同時由於一個子女沒有遺產分割問題,房產投資變得操作性強。最終的結果就是比非獨生子女家庭更容易實現連續的房產投資,從而成功實現家庭財富積累。以平常5,60年代出生的父母,獨生子女家庭,通過貸款買房可以成功讓家庭總資產數倍於實際工資總收入。和非獨生子女的家庭財產,差距更大


我是來反駁數據帝的。@chenqin

第一,問題是『中國計劃生育政策有哪些意義和價值?』,數據帝的答案給是『計劃生育對生育率的影響?』

計劃生育政策最直接的影響是粗暴地減少了中國總人口,我們這群85後看看自己身邊,如果沒這個政策,多少人會多至少一個兄弟姐妹,也會對中國產生多少影響?


而數據帝的邏輯,因為全世界以及國內試點地區的生育率都在降,所以對全國來說,計劃生育對生育率沒有影響。

第二,不能單純地看數據,還要看數據背後的材料。


翼城二胎實驗:寬鬆政策或有利控制人口增長

原文如下:

在梁中堂看來,翼城模式的成功,是一個孤本案例,本身並不具可複製性。
從1987年開始,甘肅酒泉、廣東南海、遼寧長海、山東長島、黑龍江黑河等全國11個縣市和地區也進入二胎政策的試點。

註:梁中堂為試點的發起人。梁中堂博客地址:梁中堂的日誌 很多關於計劃生育的研究。

弄清這些試點活動,可看此文集。二孩生育政策地區的實踐及啟示

雖然這些地方有二孩政策,但是也是有條件的二孩政策。
酒泉的條件如下:
1,上年無計劃外多孩生育的鄉鎮;
2,歷年計劃生育獎政策兌現好、超生子女費徵收率達80%以上的村;
3,間隔4年;

關於翼城,我沒能找到具體的政策,但找到了人口包干管理的指標。

二是對我縣人口發展進行科學的測算,使大家認識到實行晚婚晚育加間隔的辦法符合基本國策,不會突破我縣人口包干指標。到2000年我縣人口包干指標是30萬,據測算,如果每對夫婦都在23周歲生第一胎,30周歲生第二胎,全縣從現在起至2000年將生育一胎44,997人,生育二胎29,013人,共計出生74,010人。若死亡率平均按7%計算,85年至2000年全縣將死去34,773人,生死相抵實際凈增39,237人,屆時人口總數將為294,537人。實際測算的結果,使大家認識到實行晚婚晚育加間隔的辦法突破不了我縣的人口包干指標,從而解除了疑慮。

來源:翼城縣計劃生育領導組:關於晚婚晚育加間隔生育試點報告
這不算是「計劃生育」嗎?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一些中國人認為「中國必須要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單單的強國還不夠」?
為什麼中國古裝劇在服裝的還原度上做的這麼差?
如何評價陳游標帶 30 萬元在災區發錢的行為?
台灣人對大陸(人)有哪些誤會或偏見?
中國是否是犯罪率較低的國家?

TAG:生育 | 人口 | 計劃生育 | 中國 | 人口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