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收視率?同樣是選秀節目的《快樂男聲》與之相比差距在哪?

央視發布的CSM46城收視數據顯示,7月12日《中國好聲音》第二季第一集收視率高達3.62,不僅高居全國第一,而且也創造了新的收視奇蹟:這是歷年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首播收視率的最高記錄。數據顯示,當晚節目進點收視為1.2,隨著最後一位學員葉秉桓的登場,收視率飆到了整場節目的最高點4.63,整場節目收視幾乎沒有下滑。同一期《中國好聲音》周五深夜的重播收視率為1.576,而湖南衛視《快樂男聲》直播收視率為1.282。


湖南衛視:為什麼我們快男的收視率不如《好聲音》?

上周在江蘇鎮江召開的央視-索福瑞(CSM)江浙滬客戶年會上,湖南衛視總編室副主任王旭波以《中國好聲音》為對標,反思了今年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中國最強音》、《快樂男聲》等節目的成敗得失及其體會,並總結了湖南台近期在爭奪收視率上為什麼快男等節目輸給中國好聲音的原因。以下為他的演講全文:

其發言錄音整理如下:
湖南衛視在今年第一季度推出的《我是歌手》可以說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第二季度推出的《中國最強音》就打了一些折扣,這個我們台內都很清楚,而7月份以來推出的《快樂男聲》目前在《中國好聲音》等節目的競爭之下可以說是收視前景未明。如今我們評定電視節目的標準還是傳統的收視率,那麼我試圖通過湖南衛視自己以及其他台節目對比來透視分析電視節目的高收視。什麼樣的節目是高收視的節目,怎樣才能做出高收視的節目?
一、《快樂男聲》PK《中國好聲音》,能留得住觀眾的節目才是高收視節目。
以7月19日晚播出的《快樂男聲》(下稱《快男》)和浙江衛視播出的《中國好聲音》(下稱《好聲音》)為例。19:35湖南衛視電視劇《天天有喜》收視喜人超出浙江衛視很多,但當21:15浙江衛視的《好聲音》一開播,收視馬上超過了湖南衛視,超出近乎同時段的《快男》並直到結束。
《好聲音》為什麼會出現如此高的收視率呢?《快男》與《好聲音》的真正差距在哪裡呢?我們從29城的收視時長分布上發現,40%的觀眾收看了5分鐘的《快男》,但收看10分鐘節目只有9.8%,而堅持收看整個節目的僅4.9%;反觀同時段播出的《好聲音》,收看5分鐘的有17%的觀眾,堅持收看80分鐘以上節目的觀眾達到了24.4%。而從一些城市的數據來看,在杭州,25.4%的觀眾收看了整期90分鐘的《好聲音》,在西安這一數值高達28.3%,在南昌,有36%的觀眾堅持收看了85分鐘以上的《好聲音》。
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收視差距在於收看時長,《好聲音》的高收視是由長時間收看,堅持到最後的觀眾帶來的,能不能留住觀眾才是高收視的根本。
二、高收視節目定性模型分析。
收視率是對觀眾時間的佔有和切割。收視率=到達觀眾人數*人均收看時長。雖然現在網路分流了大批的觀眾,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權威的全媒體收視率統計,這些網路收視都還沒有辦法變成數據和資產,我們目前談論的收視率還是只能局限在傳統的收視率數據之下。
我認為決定節目收視率的觀眾有三類:節目核心觀眾、時段主體觀眾和市場廣譜觀眾。由此高收視節目可以描述為:
1、核心觀眾想看。比如說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今年7月11日已經開播16周年,這樣一檔老牌節目如今在市場上依然有強大的生命力。它對中小學生的依然吸引力非常大,這些中小學生就是節目的核心觀眾,他們其他節目可以不看,只看《快樂大本營》。
2、主體觀眾願意看。時段不一樣主體觀眾也不一樣,比如,上午的主體觀眾是中老人,中午人群就比較放大,下午年輕的家庭主婦是這個時段的主體觀眾,黃金時段人群比較雜,更晚間就是白領、高知這批人群。
3、廣譜觀眾可看。
高收視節目的模型:
1、想看——期待、守候(必看)
2、願看——喜歡、吸引(愛看)
3、可看——不反感、不排斥
目前來看,《好聲音》收視好於《快男》,實際上就是想看《好聲音》的人大大超過了《快男》的人。
仍然還是以7月19日近乎同時段播出《快男》與《好聲音》為例,《快男》的收視率呈倒金字塔形,年齡越低收視越好,隨著年齡的增長遞減。年齡越大收看《快男》的人越少,實際上45歲以上的人已經基本不看《快男》。《快男》這個節目在這個時段播出,結果就是排斥了一部分主體觀眾和一部分廣譜觀眾,只有比較少的核心觀眾對他感興趣。而與此相反,《好聲音》它對45歲以上的觀眾吸引力非常大,對4到55歲間的觀眾都吸引力都非常大。同時《好聲音》也非常適合全家一起收看,還有一部分中學生觀眾也是被全家一起帶入收看。
那麼反之,我們就能總結出低收視節目的通病就是:
1、缺乏核心觀眾——泡沫型節目。
2、背離主體觀眾——邊緣型節目。
3、排斥廣譜觀眾——小眾型節目。
有這樣的高低兩種極端節目的模型以後,我們自己就能夠去評判、去研究和分析自己的節目。比如湖南衛視《娛樂無極限》是一個10多年的老娛樂資訊類節目,它的收視率一直很低。它的核心觀眾就是13歲以下的女孩子,要看明星的動態,但是因為要讀書沒有時間上網所以通過看電視。它就屬於一個小眾型的節目,像這些節目湖南衛視都有。
三、做節目就是做觀眾,做觀眾就是要做家庭觀眾、做共同的收看體驗。
從《快男》到《好聲音》的收視數據分析,到高、低節目收視模型,我認為,做節目就是要做觀眾,做觀眾就是要做家庭觀眾。
電影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社交媒體,讓親戚朋友一起來體驗一個故事、一類情感。目前電影這一個塊做的非常好。而個人終端,移動PC以後將會向私人去發展,它是一個個性化的媒體,很難想像一個ipad、一台電腦一家人圍坐著去看。那麼在社交媒體和個人媒體之間有一個巨大的空擋就是家庭觀眾,有人說和家人在一起就看電視,所以我們說做電視就是要做家庭觀眾。
我們從2003年開始做《超級男聲》(後改名為《快樂男聲》),10年來我們由於有路徑依賴、能力依賴和經驗依賴,導致我們對市場的變化敏感度不夠。按照原來的套路來做節目,使得今年我們的《快男》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反而在2010年下半年到2012年,湖南衛視創新力度不太強、創新成功力低的2年半的時間裡,《中國達人秀》、《夢想秀》、《好聲音》等等節目已經熏陶和調教了市場觀眾的耳朵、眼睛和趣味,所以湖南衛視下一步要調整《快男》,不能丟掉核心觀眾的同時也要更多的觀眾都想看。
同樣湖南衛視的另一個節目《我是歌手》,在今年上半年算是比較成功的節目,總決賽29城收視率達到4.3、份額12.36%,同時段排名第一。但同時《我是歌手》節目也存在模式張力有限的不足,它的核心賣點在內容,韓國原版第二季已經基本上做不下去了,所以我們的第二季節目需要補充和開闢新的內容看點。目前已經在策劃,下一季會有改變。但是節目上一季留給大家的核心感覺、體驗還是會保留。
四、探索觀眾體驗。
從觀眾體驗出發,我認為由低到高有5個層面,分別是:
1、基礎體驗——能看,觀眾具有對內容基本的「解碼能力」和「解碼動力」。(輕鬆原則)
2、直觀體驗——看爽,觀眾被引導到衝擊感、舒緩感等聲畫享受。(本能原則)
3、代入體驗——看進,觀眾被喚起思考、判斷或記憶。(切己原則)
4、營養體驗——看值,觀眾被啟迪確立或增強某種價值觀念,某種知識或技能。(社會原則)
5、刷新體驗——看驚,嶄新的視角或豐富度,顛覆既有的觀念、方向、認知,讓觀眾產生滿足,幸福感。(卓越原則)
我認為一檔高收視的常規節目最起碼要進到第3層面,而一檔高品牌常規節目則要進到第4層面,高影響大型活動和周播劇則要滿足到第5個層面。
從觀眾體驗來說《中國最強音》一直是我們心中之痛。第一期節目質量可以說比我們一些縣市台的節目還差,但由於收視慣性和觀眾的期待,節目首期的收視卻很好,同時段排名第一。正是首期的高收視卻為我們埋下了惡根。體驗了第一期節目的人他後面節目就不看了。可說因為首期體驗太差,第一期進來了多少觀眾就趕走了多少觀眾。之後收視一直不好,直到最後決賽第15期,它的收視才回到第一。這使得我們後面要在觀眾體驗方面下大功夫。
我認為,了解觀眾體驗首先是輿情,第二是反饋,第三是社交媒體的整合分析。為此,我們與很多公司進行了合作,比如通過《快男》、《好聲音》等在網路微博上的「詞雲圖」,了解觀眾在提到節目時都會提到哪些詞語,可以說這些詞語就是普通觀眾的一個群像。
觀眾體驗我們應該考慮的是節目生產問題和節目傳播的兩方面的問題。《中國最強音》在生產環節,除了第一和第四期問題比較大外,其他期在節目製作方面都處中上水平,包括我們的《快男》前面6期海選在業界也是好評如潮,但是這只是生產者的角度,他沒有考慮接受者的角度。
我們做觀眾體驗就是要把節目生產的邏輯和節目傳播的邏輯打通。這方面,湖南衛視的金鷹劇場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從觀眾體驗出發安排的《隋唐英雄》、《陸貞傳奇》等電視劇收視率都是高居榜首,晚間劇場上半年高居全國第一,由此帶動後晚間時段也是全國第一。
所以我們說,不管是通過有線、無線、衛星、網路、移動終端哪種傳播渠道,最後接收者還是個人,傳統電視最後都必將萬法歸宗於觀眾體驗。
轉載自:湖南衛視:為什麼我們快男的收視率不如《好聲音》?


除了製作團隊的水準不在一個層次上之外,說說好聲音為什麼人人愛。
因為,好聲音(VOICE OF XXXX)模式是最符合中國音樂市場現狀的。

1.
中國音樂市場的現狀是什麼?

a.創作力斷崖式崩潰
沒關係,好聲音必須翻唱,不許原創。

b.市場造血能力嚴重匱乏,老人霸唱,新人無力
好聲音恰恰是坐著的是主角,站著的是配角。
臉熟的是主角,臉生的是配角。

c.正能量人人都愛,批判諷刺不見蹤影
好聲音模式禁止毒舌,只有故事,除了微笑就是眼淚,多麼有愛的世界。

3.
中國音樂工業的創作力,已經崩潰到了民謠殺進主流並大紅特紅的地步。
不談藝術,只說商業,在全球任何一個唱片工業發達的地區,民謠(非黑)都不是流通性強的商品,受眾群體小。
可在中國,民謠遲早大紅特紅,為什麼?
好歹算是一群有創作力的人,哪怕就那幾個和弦,就那幾件樂器,至少是個新鮮。
在中國音樂市場的貨架上,也就這些民謠還保持了穩定的創作力——因為成本低,因為收益期待不高。
這些速食麵連料包都不帶,可至少能填飽肚子不是。

4.
說回好聲音。
在歌曲創作力極其匱乏的形式下,人們欣賞音樂的風格只會逐漸畸形,民謠走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既然歌就這麼些,那就換人唱吧,那就反覆編吧?
好聲音就這麼來了。
不要懷疑,有很多人覺得聽一首歌的不同版本也是個樂趣——說實話,這真是餓得啃觀音土都覺得好吃的地步了。

5.
可惜,一切都不會有什麼改變。
在付費就是沒良心,盜版大戶音樂APP大紅特紅的中國音樂市場,創作力的土壤根本不存在。
所以好聲音還會紅下去,20年前的歌還將年復一年的出現在收視率最高的音樂節目舞台上,加起來小200歲的評委會天長地久的紅下去,萬壽無疆。


作為一個觀眾,我是這麼感覺的:
1.歌手的唱歌質量確實是選秀里比較上乘的,由於不是選秀類節目的腦殘追星粉,所以在我看過的有限選秀節目里,好聲音歌手的質量確實是最好的,而且種類也是最多的,流行,民族,搖滾,說唱,爵士,綜合素質也是最高的,這是一個節目拋開策劃營銷其他因素,能夠長久保持的最主要原因。
2.我是比較喜歡這種轉身模式的,這也是這節目最有意思的一個地方,一個選手上台演唱唱歌的高潮,無疑就是導師為他轉身的那一剎那,觀眾會有很強的共鳴感,這是共鳴感強於其他類選秀節目。
3.導師的能力也是節目一個亮點體現,就上一期來說,哈林的編排能力真的是讓我眼前冒光啊,那英拿著那麼好的牌確沒有打好,而這一期,同樣是讓人期待阿妹和汪峰的編排能力。跟其他類一比,他們不再是光說說話的評委,而是擔當編排的導師,這無疑又是讓觀眾如沐春風啊。
4.對選秀類腦殘粉的深惡痛絕,很多時候,一個腦殘粉真的能夠毀了一個節目,那一群呢,明明一個人唱的什麼也不是,但是很多腦殘粉的擁護和崇拜,會讓這個節目驟然好感動下降,拉低整個節目的檔次,又有節目組,利用粉絲的心裡,大打炒作,亂爆新聞。好聲音在這方面唯一的負面新聞大多來自歌手本身的之前經歷,被觀眾各種詬病,不過我還能接受。
5.節目目的清晰,沒有拖沓,我覺得所有人都對十一進十,十進九,九進八,八進七,七之後復活三位繼續十進九深惡痛絕吧!
6.最後感謝華少的好舌頭下吧。


個人意見,好聲音收視率5個點上下,快男收視率1個點左右。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受眾不一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看的觀眾不一樣。
快男很明確,做給青少年朋友看的,明白這點很重要,因為只有這群青少年朋友才會瘋狂追星,才會去瘋狂的買唱片、看演唱會、買周邊用品,這就是消費力。快男是一個國內相對最成熟的造星模式,他讓選手在短短三個月內,每場連續曝光,增加記憶點,以便後續創造利益。
好聲音雖收視高,個人認為要反思他的收視率價值,好聲音的確是這兩年收視最高的選秀節目,節目的後續價值和選手的後續關注度疲乏,顯示齣節目在整體造星模式和後續建設上的問題。
另外一個重點在,雙方在微博上的熱度難分伯仲,後半程快男甚至超越了好聲音的熱度。這種和收視率完全相反的態勢表示出至少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收視率是傳統的,需要革新。其次,收視率是偏老齡化的,網路熱度是偏年輕化的。最後,評價體系有問題,單純的收視率論成敗的時代已經或者即將過去。


說說個人不成熟的觀點。

現代媒體傳播渠道較多,終端到處都是,就好比加多寶,飯館有,夜市有,五星級也有。中國好聲音今天的高收視是依靠多方面傳播完成的。

首先,好聲音第一季的節目精彩萬分,民間說法似乎看見了中國選秀節目的曙光。但第一季又如何完成火爆的傳播呢?
導師的選擇——劉歡、那英、庾澄慶、楊坤,很多人在看到導師陣容都被楊坤震驚了,其原因無外乎是因為其他三位在音樂界的德高尊位。尤其是劉歡,擺平了萬千家庭爭搶遙控器的紛亂局面,從而讓家庭和諧與音樂娛樂達到統一。

其次是選手——張口後的訝異和認可才是口碑。畢竟節目採用的直取式渠道有類似「特供」的效用,免去冗餘煩亂的普通KTV選手選拔過程,本身就是去梢保根的核心存活方法,從心理學角度說,更是裨益與節目的收視,因為現在多元的家庭媒體終端造成了人們被動接受大量信息的事實,碎片化的閱讀和觀影喜歡,如若節目從開始不精彩,必定會流失部分觀眾。大家都知道上學時改選擇題的辦法,就是只針對正確答案找方法,而不是去找辦法佐證其他多項錯誤答案,老師說,「四個答案,三個錯的,記對的和錯的哪個概率大?」

再次,本身節目形式。背對導師,只看聲音也是後來許多選手聲稱參加比賽的原因。誠然,歌手不一定靠歌聲立足,但只依靠歌聲選擇被動群體的辦法似乎很是貼乎人心,讓長期「不成功的人兒」有了正義和公平的待遇,看起來只對選手產生關係的節目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觀眾對節目熱愛的忠誠理由。「我支持這個節目,因為它公平」,不難理解,民主選舉不都這樣嗎?選手後期可自由選擇導師,也為許多選手保留了「主人」的存在感,同時還可以在觀眾中留下一定的懸疑性和話題性,更利於傳播。

節目前期大力宣傳「不山寨,更正宗」的主旨,不僅是叫好自己節目加盟的根正苗紅,尤其在中國的商業環境里,而且是與「加多寶」改頭換面的不謀而合,中國近來餓聞百出,民心惶惶,早就習慣山寨克隆抄襲的本性,如若來一面春風,怎能不清爽感慨,畢竟現代人們高知高素質的前進性要得到展現。

還有,推廣策略。在下每日都坐在辦公室趴著,時時刷刷微博,看看各類網站,自認不會被熱點話題拋棄,但我第一次看到好聲音的節目是在一個公眾類轉發的微博里,剪輯版,一首歌一首歌分開,想聽什麼聽什麼,選合你胃口的。就這樣,我繼續懷著吃驚的心情點開了後面所有的歌…在網路媒介上,節目組花費了絕對的力氣,精心剪輯轉發、公眾微博聯合轉發、大V製造話題,官方引導熱點,可謂是層出不窮,邊邊角角毫無紕漏的被覆蓋了所有節目信息。

電視媒體上,浙江台是僅次於芒果台的娛樂台,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收視效果,所有節目給好聲音開路,領導開綠燈,很難不讓觀眾所知。

線下媒體,與多種合作方進行聯合推廣,搭售效果良好,加多寶…(忘了)等等。

隨後,移動聯通電信彩鈴又多了那麼些歌,接通後或許會問「誰唱的啊」?是否你所處的大街上也都是選手的聲音?

現場話題,32場演唱會是最典型的一季度導師話題,「夢想、family、house」隨即出台,都是有意的核心傳播點製造。(不一定是節目方安排,但肯定有利益性)。
選手話題,節目後有一個欄目,叫「什麼來著」,專門澄清媒體暴露的選手們負面信息的,其實它的真實性聊勝於無,大多數觀眾還是理性的普通觀眾,聲音好就好,人品德行別太天一就好。但它確實可以給群眾製造「輪迴性」的話題感。
選手話題傳播,還有梁博父親「涼茶」、某虹的夜店狀和隊友攻擊論……諸如此類熱潮一浪接一浪……

最後,選歌很重要。不愛聽和不好聽的,終究會被淡忘,第二季已經慢慢呈現了此類問題…


總之,好聲音的多位立體推廣造就了現在的局面。爪機中午無休,草率回答,多處遺漏,希望繼續學習。


中國內地的娛樂環境這麼糙 沒有競爭力 環境自然是第一位 缺這個 大眾活的很無聊
其次
看熱鬧需要理由么 狗咬狗的賽制不錯
外加舞台華美一些 設備好一些 唱得不要太爛 收視率即來


其他先不說,快男的定位是年輕化的觀眾,而且在這些年輕化的觀眾中,其實又把一大部分男生排除了,我相信沒幾個男生愛看男的「選美」吧。而好聲音你從它選手就可以看出,他其實適合不同年齡層的需求。做個不合適的比喻,快男的觀眾定位其實和小時代有點相似。


我沒有看電視的習慣,更不會主動追著看電視選秀節目。近日閑來無事找了些時下熱門的歌手選秀節目,仔細聽了大半天。聽的都是獲獎選手的歌曲,這些歌曲大多數是翻唱的,這些選秀歌手翻哇的歌曲給我的聽覺感受是:渾身起雞皮疙瘩。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的情感的觸動心靈的共鳴。「渾身一波接一波起雞皮疙瘩」這種感覺很奇怪,不是很糟糕的感受,但也絕對不是好。我再去找原唱來聽,那些感受是不一樣的,不一定都能有情感的觸動,心靈的共鳴,但是,我不會起雞皮疙瘩。

我當時就迷惑了,是因為我對電視選秀節目懷有偏見才會這樣的嗎?我告訴自己擺正心態,再認真重聽那些歌曲,沒錯,感受是一樣的,一樣的只是聽得起雞皮疙瘩。這些歌曲,我確確實實不願意再聽第3遍。

同一首歌,只是唱歌的對象音色不同,唱法腔調不一樣,但為什麼選秀歌手的唱法就是會讓我起雞皮疙瘩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於是開著音響反覆聽這些歌,聽得一波一波起雞皮疙瘩,直到麻木沒有感覺。然後,我終於明白,獲獎的選秀歌手們的唱功都有一定的水平,音色我沒聽出來誰的音色和音質比較特別,他們拼的就是技巧,他們唱歌的技巧有很多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運用了無懈可擊的假音,高音,鼻音,喉音,忽而聲嘶力竭,歇斯底里,忽而嬌喘低吟,喃喃臆語,還有,他們運用了大量的哭腔---這個是毫無懸念人人都用,並且用得過了頭。那彷彿不是在唱歌,而是即將性高潮,或者已到性高潮、射精的極致快感,痛並快樂著。選秀歌手那臉部扭曲的表情和誇張的肢體表情,都像極了陶醉在性交和射精、高潮即將來臨和高潮來臨的極致痛楚和極致快樂中。

我忽然就明白了,同一首歌,有不同的唱法,就像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做法。就像性交這事有不同的做法,有炮友之間的做法,有戀人之間的做法,有夫妻之間的做法,有情人之間的做法,有犯罪行為中的做法,有AV的做法。同一首歌,有王菲版,陳亦迅版,張學友版,他們都各自的獨特的音色和音質,讓你清晰可辨他們的音色和獨特的技巧。但電視選秀歌手無論誰去唱這首歌,他們都只有一個版本:AV版。他們的音色雖然各有不同,但已經被過多的運用了特效加以修飾,因為他們唱歌的功力都差不多,他們拼的不是音色,而是特效。同樣是叫春叫床,戀人之間夫妻之間那些哼哼唧唧顯然沒有什麼競爭力,AV女優的叫法才是終極版本。

所以電視選秀歌手的唱歌技巧一致練到了登峰造極的版本:AV版。運用了大量的高音,鼻音,喉音,聲嘶力竭,歇斯底里,嬌喘低吟,喃喃臆語,哦,還有最重要的:哭腔。再加上極其豐富的面部和肢體表情。雖然很假,但是很容易讓觀眾高潮。

電視選秀歌手唱歌,聽得我渾身起雞皮疙瘩,硬得可以掛三套西服,恨不得把唱歌的那丫射到牆上去。


首先糾正一點,中國好聲音並不算選秀節目,而是真人秀,我想讓你上你才能上,我隨時可以剪掉你的鏡頭,我甚至可以讓你從來沒有出現在這個舞台上
快樂男聲是全國直播選秀,包括比賽也是現場直播,相對公平
首先聲明,我不看快樂男聲也不看中國好聲音,當然瞟到的時候偶爾看幾眼。
快樂男聲應該是一些年輕人喜歡看吧,25歲以下
中國好聲音應該是通殺吧,像我媽這種完全不懂音樂即使選手走音跑調搶拍也完全聽不出來但是只要導師拍按鈕轉椅子就會高興的手舞足蹈拍手叫好的中年大媽來看,你就知道這個節目的受眾。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承擔的是高額的風險,收穫的是巨額的回報
懶得寫了,總之就是一個爛一個更爛


之前的我不知道 但今年 就三個字
周杰倫


我在好聲音第一季聽聽有哪些外國歌沒聽過,然後掃大碟,僅此而已。快男什麼的還是別浪費電字了。

現在有了網易雲音樂,呵呵


昨天看了篇文章(湖南衛視:為什麼我們沒有干過《好聲音》?),為了方便閱讀簡要地搬過來把(簡要的刪減過)。出自虎嗅
---------------------------------------------

一、《快樂男聲》PK《中國好聲音》,能留得住觀眾的節目才是高收視節目。

以7月19日晚播出的《快樂男聲》(下稱《快男》)和浙江衛視播出的《中國好聲音》(下稱《好聲音》)為例。19:35湖南衛視電視劇《天天有喜》收視喜人超出浙江衛視很多,但當21:15浙江衛視的《好聲音》一開播,收視馬上超過了湖南衛視,超出近乎同時段的《快男》並直到結束。我們從29城的收視時長分布上發現,40%的觀眾收看了5分鐘的《快男》,但收看10分鐘節目只有9.8%,而堅持收看整個節目的僅4.9%;反觀同時段播出的《好聲音》,收看5分鐘的有17%的觀眾,堅持收看80分鐘以上節目的觀眾達到了24.4%。而從一些城市的數據來看,在杭州,25.4%的觀眾收看了整期90分鐘的《好聲音》,在西安這一數值高達28.3%,在南昌,有36%的觀眾堅持收看了85分鐘以上的《好聲音》。

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收視差距在於收看時長,《好聲音》的高收視是由長時間收看,堅持到最後的觀眾帶來的,能不能留住觀眾才是高收視的根本。

二、高收視節目定性模型分析。

收視率是對觀眾時間的佔有和切割。收視率=到達觀眾人數*人均收看時長。雖然現在網路分流了大批的觀眾,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權威的全媒體收視率統計,這些網路收視都還沒有辦法變成數據和資產,我們目前談論的收視率還是只能局限在傳統的收視率數據之下。我認為決定節目收視率的觀眾有三類:節目核心觀眾、時段主體觀眾和市場廣譜觀眾。由此高收視節目可以描述為:
1、核心觀眾想看;
2、主體觀眾願意看;
3、廣譜觀眾可看;

高收視節目的模型:
1、想看——期待、守候(必看)
2、願看——喜歡、吸引(愛看)
3、可看——不反感、不排斥
目前來看,《好聲音》收視好於《快男》,實際上就是想看《好聲音》的人大大超過了《快男》的人。

仍然還是以7月19日近乎同時段播出《快男》與《好聲音》為例,《快男》的收視率呈倒金字塔形,年齡越低收視越好,隨著年齡的增長遞減。年齡越大收看《快男》的人越少,實際上45歲以上的人已經基本不看《快男》。《快男》這個節目在這個時段播出,結果就是排斥了一部分主體觀眾和一部分廣譜觀眾,只有比較少的核心觀眾對他感興趣。而與此相反,《好聲音》它對45歲以上的觀眾吸引力非常大,對4到55歲間的觀眾都吸引力都非常大。同時《好聲音》也非常適合全家一起收看,還有一部分中學生觀眾也是被全家一起帶入收看。

那麼反之,我們就能總結出低收視節目的通病就是:
1、缺乏核心觀眾——泡沫型節目。
2、背離主體觀眾——邊緣型節目。
3、排斥廣譜觀眾——小眾型節目。

三、做節目就是做觀眾,做觀眾就是要做家庭觀眾、做共同的收看體驗。

從《快男》到《好聲音》的收視數據分析,到高、低節目收視模型,我認為,做節目就是要做觀眾,做觀眾就是要做家庭觀眾。電影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社交媒體,讓親戚朋友一起來體驗一個故事、一類情感。目前電影這一個塊做的非常好。而個人終端,移動PC以後將會向私人去發展,它是一個個性化的媒體,很難想像一個ipad、一台電腦一家人圍坐著去看。那麼在社交媒體和個人媒體之間有一個巨大的空擋就是家庭觀眾,有人說和家人在一起就看電視,所以我們說做電視就是要做家庭觀眾。

四、探索觀眾體驗。

從觀眾體驗出發,我認為由低到高有5個層面,分別是:

1、基礎體驗——能看,觀眾具有對內容基本的「解碼能力」和「解碼動力」。(輕鬆原則)
2、直觀體驗——看爽,觀眾被引導到衝擊感、舒緩感等聲畫享受。(本能原則)
3、代入體驗——看進,觀眾被喚起思考、判斷或記憶。(切己原則)
4、營養體驗——看值,觀眾被啟迪確立或增強某種價值觀念,某種知識或技能。(社會原則)
5、刷新體驗——看驚,嶄新的視角或豐富度,顛覆既有的觀念、方向、認知,讓觀眾產生滿足,幸福感。(卓越原則)
從觀眾體驗來說《中國最強音》一直是我們心中之痛。第一期節目質量可以說比我們一些縣市台的節目還差,但由於收視慣性和觀眾的期待,節目首期的收視卻很好,同時段排名第一。正是首期的高收視卻為我們埋下了惡根。體驗了第一期節目的人他後面節目就不看了。直到最後決賽第15期,它的收視才回到第一。這使得我們後面要在觀眾體驗方面下大功夫。

所以我們說,不管是通過有線、無線、衛星、網路、移動終端哪種傳播渠道,最後接收者還是個人,傳統電視最後都必將萬法歸宗於觀眾體驗。
------------------------------------------------------------------------


我覺得作為一個真正想聽歌的觀眾選擇快男快女也太傻了吧。

2011年以前的我還會每年都在20強產生之後去看看有沒有比較喜歡的選手作為和同學們的談資,那時我還念初中。2011年後就沒再看了。
後來開始看好聲音,是覺得裡面人唱的挺好,但也沒發覺比記憶中的快男快女好很多。直到有一天看好聲音,看到一個男的我覺得唱的真的挺不錯,結果四個導師居然一個都沒轉身,直接被淘汰了,然後我就順手轉去芒果台看看在放什麼,結果正好在放快男(可能是回播),就是一個選手別出心裁躺地上在唱,感覺很一般,但是台下的粉絲尖叫連連。Amazing.
我不知道當時好聲音是不是回播,反正我記得快男好像不該是那個點放。我就想,同樣是音樂類節目,選手水平差距那麼大。如果兩個節目在同一個時間放,快男該多尷尬呀。
我就頓時想起曾經懵懂無知的我。順便說一下我為啥11年之後不看快男快女了,11年的時候挺喜歡一個叫陸翊(好像是叫這個)。然後她好像是10強的時候被淘汰了,當時是和一個叫李斯丹妮的PK。陸是屬於那種唱的一般,但是人很好看的那種(當時就是喜歡她好看),而李斯丹妮是那種唱的比陸更一般,但跳舞跳的很好。然後那一場陸唱了一首我很喜歡的《最初的夢想》,而且唱的比往常都好,而李像往常一樣跳了一曲勁舞,唱沒唱不記得了,唱了估計也沒幾句。然後就是投票,當時還挺有爭議,因為比唱歌的話,毫無疑問陸肯定贏了,但當時好幾個評委尤其是薩頂頂堅持說要選李,因為李會跳舞,比較好走向國際化啥的。我就驚呆了,會跳舞咋不去《舞林大會》?這裡可是《快樂女聲》,節目名字里有個聲,結果評委要選會跳舞的人。然而最後還是李贏了,我就覺得這個節目實在太過分了,毫無原則。
感覺快男快女出來的人即使是很好的名次大多也就火那一時,之後就沒啥消息了,要麼就是一直平平淡淡不溫不火的。
像我10年挺喜歡的武藝,當然可是偶像派,上快本都是當成小鮮肉對待的,現在偶爾也能上快本,但都是綠葉了。


不是叫看臉男聲嗎?


實際影響加數據造假


都是些男的我一點期待都沒有。


浙江衛視很聰明,利用了明星的知名度,今年為什麼請周杰倫?可想而知,但不可否認 有的學員很優秀,這檔節目成功地抓住了大眾的心理。


有沒有跟我一樣一期都沒看過的。原因嗎很簡單,不管看什麼節目,到了唱歌環節我都是直接跳過的,感覺看這個實在是無聊


還是國內各大電視台類似的節目做的不行,所以,好聲音算是瘸子裡面挑將軍了。


至少在我看來,好聲音的海選階段是所有現國內選秀節目做的最好的(雖然也是國外的版權),我們創業的人經常談到,什麼東西會受用戶歡迎?是用戶希望看到的東西。什麼是用戶希望看到的東西?
比如說電影,正義最後終於戰勝邪惡;王子必須和好女人(灰姑娘、白雪公主)在一起;暴政必將被人民群眾推翻……這些都是受歡迎電影的典型。
那麼好聲音做到了哪點是用戶希望看到的?因為大部分人(我)不是美女帥哥,所以好聲音純粹用(我的)歌聲讓導師做判斷,認可(我),並且互相爭搶(我),並且(我)成名了。
所以,海選階段是好聲音的重頭戲。反之好聲音的決賽階段我基本上就覺得很弱了,和其他比賽一樣,沒什麼新意。


推薦閱讀:

在艷照門事件中,陳冠希應否被罵?

TAG:熱門新聞 | 娛樂 | 電視節目 | 中國好聲音(電視節目) | 快樂男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