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不好的人會在哪些方面輸給家境好的人?
原問題描述已刪,感謝各位前輩的教導
鏡像問題:家境好的人會在哪些方面輸給家境不好的人?
當然是試錯成本啊。
對於很多家境不好的人來說,且不論很多時候根本沒有做出選擇的機會,當他/她面臨抉擇的時候,若踏錯一步,便是天差地遠,從此只有眼前路,再無身後身。
故而瞻前顧後,畏首畏尾。
而家境好的人,從出生伊始,便有了無數次主動或者被動選擇的機會。在這一點,無論是勤奮上進的二代,還是無所事事的敗家子,都是相同的。
小學找關係/花錢進最好的班;中考高中學區房劃片;通過良好的初高中學習環境考上名校/考不上好的本科國外求學;移民/回國通過好看的簡歷找到好工作/找關係進入好平台/自己創業/家族企業上班等等。
對他們而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世界不止一種顏色,也絕不僅有一座獨木橋,心游萬仞,天高海闊。
所以,知道為什麼同樣是通關魂斗羅,網上從來只能搜到一命通關的視頻,卻從來沒有人認為花了若干硬幣續關的過程值得觀賞了嗎?
試錯成本的過於高昂,本就是這世上最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困頓。
以上。很久以前的答案了,時隔一年多這個問題又火了,順便帶動了我這個言辭激烈,三觀也並不怎麼正的答案出現在了很多人的時間線里。
今天看了評論,才發現很多人誤會了我是站在高地俯視窮人,我很意外
實在懶的改了,所以刪掉
但是,還挺想告訴那些為看見這個答案而不平的人:
不管是知乎還是什麼,不管是我這個答主還是別的誰。沒人有義務永遠照顧你的三觀,我們提供的永遠都只是一種思維角度,不可能永遠正確。
不要浪費時間在嘲諷他人這件事上,即使他是錯的
個人感覺應該是底氣。
底氣這東西很奇妙,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實實在在的感受到它的存在。
知乎上有一個「如何在富二代面前不卑不亢」的問題,關注人數還不少。其實很好的說明了「我們大部分普通人在富二代面前會自卑會亢奮」。
當我們在解決自己的自卑和亢奮問題的時候,在思考該如何面對富二代的時候。人家已經在心無旁騖的學習。這樣一來,差距就開始顯現出來。
所以最後,哪怕是我們真的做到了不卑不亢,也是花費很多時間去增加底氣的結果。可浪費的時間,卻是再也補不回來了。
上面的是有無底氣在平常生活中的區別,下面是有無底氣在重要決策中的區別。
在重要決策之中,有底氣的富家公子是有足夠多的資源去犯錯的,他們的家庭能夠承擔犯錯的後果,即使犯了錯,他們的生活也不會有任何變化。所以他們不會擔心。
而沒有底氣的普通人,是沒有資源去承擔犯了錯之後的後果的,他們會一遍一遍的思考這事值得不值得做,做不到的後果是什麼,如果真的做錯了他們會陷入什麼樣的困境中。這種思考倒是沒什麼問題,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人少犯錯。但是這種思考中所帶的「擔心」的情緒,會讓人的判斷變得主觀,而增加了錯誤產生的風險。
時間長了,那些富家公子已經行動,做錯了好幾件事積累了經驗,為成功做著準備。而普通人家的孩子還在想著到底要不要行動起來,還在糾結著擔心著。窮人家的孩子最糟糕的一點就是否認自己的感受,冷了不能感受溫暖,餓了不能吃太多,渴望只能壓住,不能放縱,不能任性,也就不能觸及靈魂的張力,畏畏縮縮,最後失去靈性。
為了寫一個劇本里的高級百貨公司的狀態,昨天和電影策划去北京的SKP採風,我們坐在商場里的咖啡館觀察來來往往人群。
電影策劃她是台灣人,留學歸來,英國某音樂學院鋼琴演奏碩士,然後轉行做電影,總之從小家境富裕。
完成工作任務後,她說我們去逛逛街吧,SKP最近新開了全中國第一家Yves Salomon,這是很好的衣服啊,很值得看一看。
我當時的反應是,這是啥牌子,妹有聽說過啊。然後上去了,試了一件很美麗的貂毛軍綠色外套,一問價格,六萬八千元。
我就再也不想試了。
電影策劃菇涼試了好幾件,完全很開心沉浸在試衣服的快樂中,那幾件都是四萬八、五萬、八萬八千元等價格不等。
然後她對我說:親愛的,你別急著買,我在倫敦看過同款,要便宜很多,就是尺碼都不全,回頭我幫你找
我掩飾不住內心的小小震動,因為我覺得真的太貴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買的,然後我說好。
然後她非常大方地對店員說,你們是新開的店嗎,我很喜歡你們牌子,如果有新款可以發給我嗎,這是我的聯繫方式。
然後一個年紀稍長的男子走過來,笑意盈盈:你好,我是SKP店的店長,很高興認識你,加一下我的微信吧。
然後我的電影策劃朋友就加了他微信,溫馨快樂的氣氛中互相道別。
下電梯時她開心地對我說:我覺得可以找他們贊助某個場景的服裝,借一下衣服,拓展一下BD的可能性,對不對?
開車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
為什麼我從不知道這個牌子呀?
我為什麼從沒想過其實就大大方方試衣服也沒關係?
她說幫我從倫敦買的時候,我為啥不能坦誠說我真是捨不得買啊?
最後,更重要的,我為何從沒想過,還可以像她一樣交到一個新朋友,拓展一個新渠道,也許打開一個新局面?
答案應該就是,即使我家境其實尚可,但比起她來,我依然是個見識淺薄、放不開自己、擔心別人怎麼評價我的人。這大概是差距吧。
補充:
人窮志短倒不至於。
但確實是眼界帶來的差距,anyway,這個世界總有比你厲害的人,認識到這一點,不斷進步,總是好事嘛。
——————分割線一下…………………………
從這個回答里得出:
知道一個衣服牌子有那麼重要嗎?
你的職業不需要你有她這個社交能力啊,你為啥讓自己想這麼多活這麼累?
你沒資格回答關於窮這個問題啊
這種階級跨越不了的何必跨越?
這跟家境沒關係,這是自卑。
因為你出生在廣西,人家出生在台灣
因為你見識到的富二代太少
你和你的朋友被套路了,店長留微信是要勾搭你們
得出這種結論並理直氣壯回復的朋友,你們到底在想些什麼?你們的邏輯是……?
人一旦只在自己的框架里思考問題,他們看到的世界就是非黑即白,就全是酸和偏見。
我不想刪評論,但——人能不能理性看待現實,願不願意承認問題,是否透過問題去反思和總結,也是人的差距。
感謝評論里回復支持的朋友,你們看到的一定是我剛剛特意標粗加下劃線的部分,而這是我們面對那些因為從小家境非常優越所以總是可以大大方方、坦誠、善於交朋友,打開新渠道新局面,不斷進步的人時,應該向他們學習的。
不回了,評論區酸我的請自便。我也懶得刪和舉報。你們開心就好。最近有思考到這個問題。
說一個故事,我的手機里下載了一個app
作用是可以看到實時公交車的位置。
這很好。
你計算好走到公交站大約需要多久,就可以晚一點出門。車子快來了你就慢一點,車子沒來你就可以從容不迫慢慢走。
那麼這樣一來,跟你一起等車的人會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運氣那麼好,為什麼一來就可以上車。
原因在於信息的不對稱。
你裝了這個app,他沒有。他莫名奇妙還以為是你爹是公交公司的老大。
同樣,家境也是一樣,只是不那麼簡單。
有些人去買鑽戒,買手機會去香港買,一下可以便宜幾千塊。幾萬塊。
然後沒有通行證的人要多工作多賺好多的錢。
這種例子太多了。
出門避免了堵車是因為看了報紙的交通提示。
出門帶傘因為看了天氣預報。
大學選對了專業因為父母和親戚的指導,或者父母就是大學教授。
你認為的很多吃虧的時候,都是因為信息的不對稱。
回到那個等公交車的場景,當你因為自己機智不用等車而沾沾自喜的時候。那些開車出門的人還在家裡睡覺。
故事說完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且不說物質方面的。
家境好的小孩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一些身體上的缺陷。
比如近視,我姐姐的近視就是因為它們家採光太差形成的。八百度的近視架在鼻樑上,你說家境重要嗎。
比如雞胸,走路的姿勢,站姿,座姿,說話的口音,方方面面。
細節。
這些還都是不可逆的。你說家境沒用嗎,人定勝天?
父母肯定是全新全意把他認為最好的給小孩。父母的差距勢必影響小孩。
小孩就是父母的影子。
那麼該怎麼辦?怎麼看待家境不如別人?
當你遇到了社會的不公,要想為什麼,怎麼解決,為什麼別人可以,我需要怎麼做,有哪些可以改變的,哪些不可以改變。
可以改變的,比如品味,個人習慣,個人能力,成績等等,那儘管加油上。
不能改變的,就認命,比如父母條件不好不能讓你出國,小時候沒有學一門樂器,家裡情況不好導致營養不好,身高,長相不如別人,也就認了。
在其他地方做好,別死磕。
輸了沒有必要抱怨,我家境不好,我爹拼不過人家。
為什麼別人運氣那麼好?
說不定別人只是多裝了一個app。
你說?儘早超越輸贏和比較,意識到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有意義的工作需要你去做,去發展自己的知識和才能,去用你的能力改造世界,這一切只與你自己付出的努力有關,其他任何因素不能阻擋你。
家境好的人,看上去總是擁有一切,衣食無憂,還有最好的教育資源。是啊,當我剛剛考進浙大的時候,我發現我同學都好厲害,他們出生的地方好,所以高中就念外國語學校,英文比我好,還會德語或者法語。有藝術生考進來的同學,高三的時候每個周末坐飛機去北京,找全國最好的老師學琴。還有同學高中的時候就去過不同國家,做過不同的志願者,還看過很多我根本無法接觸到的書。他們開著路虎和保時捷來上學,總是慷慨請同學們吃杭州最好吃的餐廳,這一切,真是讓人望塵莫及。
然而我有我自己的功課要做,他們有他們的生活。而求知、做學問、做事情、發展自己的智力,與家境是毫無關係的。在知識面前,人人平等。也許我的英文基礎不好,口語基礎不好,那麼我會認認真真練習。也許我沒有看過什麼大部頭的哲學書,那麼我現在有了一所圖書館,我就認認真真看書。也許我沒有機會接觸到很厲害的老師,也沒有條件打個飛的去四處上課,但我可以學好學校里能給我的一切課程,發展好自己的思維和能力,這一切,跟我吃什麼、穿什麼、開什麼車、住什麼房子,沒有關係。
我的家庭條件沒有給我可以繼承的企業,也沒有給我任何商界上可以用得上的人脈。但我可以透過自己的能力,和鑽研,去證明我有能力做好事情。會有越來越多人願意幫助你,也會有越來越多人主動提供投資,說,不管你做什麼,我這裡都有錢,你隨時來找我用。這些皆來自於自己日日不息的奮鬥和進步,絕不來自於祖上的蔭庇。
時刻記住,來這個世界上,是有工作要完成的。埋下頭去完成工作,做好眼前事,乃至於微小的事物,都能一件件懷有敬畏之心去做好,人便擁有了高貴的氣質和精神。貪求他人的,為自己找借口的,總是容易。而埋下頭去,一道道題目做的漂亮,一篇篇文章寫得認真,一件件項目做的圓滿,又能有幾個人呢?可是這些工作,根本不需要你有多少錢,才能完成啊。
今天,知識、觀念和教育已經接近普及和免費。當你拿著這台手機或電腦上網的時候,提醒自己,你來這個世界上,是有工作要完成的。而你擁有的一切,已經足夠讓你開始準備完成更多的工作了。----------------更新分割線----------------------
可能有不少知友不太懂我的意思,我再細說說:
我一直認為,經濟的發展,應該帶給普通人生活方式上更多的選擇,我們父輩那代人的生活方式因為當時特殊的環境(例如大多數是沒上過大學的這種特殊的歷史背景,婚姻也大多是父母,組織包辦婚姻,所以才導致婚姻不幸福的佔大多數),導致他們這一代人個人的生活方式上更多的是從眾的隨大流,很少有人敢活出自己(槍打出頭鳥,而且那個年代脫離組織意味著生活都難以為繼),但是如今的年輕人生活的環境已經與父母大不相同,甚至80後和90後的生活環境都是差異很大,我高中借讀的是我們本地數一數二的私立高中,學校里的學生大多家境在我們當地算是不錯的,即使這樣,當時能去香港旅遊的學生回來也可以炫耀很久了,別說出國旅遊了(大多數人不敢想),換到現在,普通的工薪階層別說去趟香港旅行,新馬泰,韓日不也是攢一陣錢,咬咬牙,也能去玩玩的么,這種經濟狀況的改善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年輕人現在其實是有條件活出跟父母那代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
但是,問題來了,80,90後這代人大多數獨生子女,父母用盡自己的全力供養這一個孩子的同時,對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意識形態的灌輸也是把的很嚴的,父母大多依舊把自己的那套世界觀強行的灌輸給子女,典型的幾個就是:
(1)考公務員,進國企才是正經工作;
(2)先有物質才有婚姻;
(3)30歲之前不結婚不正常;
(4)人是一定要結婚的;
(5)結婚對象要獲得父母的認可才行(這婚你確定是你自己結?);
(6)房子是一定要買的;
(7)人的興趣愛好要無條件的讓步與房子,車子,婚姻的;
(8)人的精神世界&<物質。
這些觀念其實放在他們的那個年代都是真理,但是放在當下的環境很多就不是必要條件,每個人的性格,喜好不可能完全一樣,那為什麼要用一套標準來衡量一個人的所有呢?
多元化的社會就是要尊重不同的 人 。
你喜歡錢就去努力的奮鬥買大house,別覺得不努力的人是怪胎;
你喜歡收藏郵票就去收藏郵票,別在乎別人異樣的眼光;
你覺得養孩子好累就去做丁克,也別覺得別人要孩子就是自找罪受;
你覺得自己獨處更舒服就獨處,不要因為別人異樣的眼光而去對付找個不討厭的人結婚,若干年後又在網上抱怨「我不愛他,怎麼辦?」;
沒錯,當下的中國社會確實對於不服從於主流意識的人持有色眼鏡去看,這確實讓人不舒服,但是請你們記住,生活是你們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不是每天都在你旁邊嘮叨的,最後的生活過的順利與否,自己喜歡與否,過的舒服與否都是要你自己去承受的,因為你承受不了一時的於主流不一樣,你選擇了一個與自己意志背道而馳的生活,一輩子都不開心
或者你慢慢的修鍊成了一個影帝,表演的自己很滿意,你的演技能騙過父母,能騙過你並不怎麼喜歡的伴侶,騙過你的朋友同事,騙過你的親屬,但是你的心是最明白的?對吧?
人生如果真的過成了所有人都滿意你的人生,但就是你自己不滿意,那有房子和車和一個你自己並不喜歡的伴侶又有什麼意思?準備象徵性的幸福的過一生?
人,所有的逃避都是債,都是要還的,最終都會為自己當時的懦弱買單。
-------------------------------------------
很多年輕人因為閱歷的關係,其實不明白一個道理:
人生其實不是一場長跑,更不是一張考卷,真的沒法分出輸贏;
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你得到原來想要的,還會想得到更多,就像某些人沒有iPhone的時候,做夢都想要,等用到一段時間之後,也就覺得就那麼回事,一個手機而已(僅僅舉個通俗的,大家都能感受到的例子,什麼豪宅,跑車,名表,名包,美女都那麼回事,時間長了興奮感都會消失),如果一個人的人生是慾望驅動的,那必然非常看重輸贏,如果是這樣的價值觀,感受到的快樂也就全都來自於贏的一瞬間,不會長久,甚至很多人會為了贏做很多不喜歡的事情,反而本末倒置,不少所謂的成功人士的抑鬱症就是這麼來的。
可能有人就問了,那怎樣才能快樂呢?注重生活體驗,著眼點放在你自己的內心,你記住,你不是演員,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你,活出真實的自己,熱愛生活,享受生活,不在乎輸贏,而在乎做一件事的體驗,在乎自己的成長,不要太在意外部強加的價值觀:
買不起,別跟自己過不去,量力而為,那就不買,等有能力了再買,別去透支自己和親人的幸福而去追求自己的虛榮;
是的,這樣,你可能不會成為外人眼裡成功的人,得不到令人艷羨的目光,但你活的踏實,真實,平穩,而且最重要的,你活出真實的你自己,你有底氣露出自信,滿足,真實的微笑(這個答案肯定有很多人看不懂,我不要求每個人都懂)。---------------------------------------------------------------------------------------------------------------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qinglanus(有的文章獨家更新在公眾號),以下為二維碼,歡迎關註:
當我請保姆被爸媽以不能鋪張浪費為由狂轟亂炸的時候,我知道自己一出生就輸了。他們寧願我不分晝夜地帶孩子沒有一毛錢收入,也不願我花錢買時間去賺更多的錢。你們無法想像,因為我請了個保姆照顧孩子,偶爾回家一趟,一天內一直被自己的親生母親陰陽怪氣"真是上等人啊好吃懶做""我們簡直不是一個世界的你怎麼不學學我的優點"再到被指著鼻子罵"你不配做母親,不帶孩子你生什麼孩子""你就是一個免費的雞,陪睡不要錢"。
父母的眼界決定了我的格局,富二代心無旁騖地打拚的時候,我正在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勞心費神。更為可怕的是,即使窮人的孩子一心想飛得更高,眼界狹小的父母還會在後頭拚命扯你後腿而不自知,美名其曰為你好。看了很多其他人的分析,我就稍微補充一下吧
用這張圖來解釋家境差異也很好
需求分為以上五個階段,同樣你的家境也可分為你的五個階段
你出生的時候所在的階層就是你父母所能提供給你的階層
怎麼正確看待家世背景對取得世俗成功上的加成? - GabrielGao 的回答
記得曾經也在這個回答下講過家境的事情
最差的家境還在努力的追求最簡單溫飽,每天的任務就是保障一家人的生存所需,所做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能夠保障自己家的基本生存需求。像很多外出務工人員,或者很多的底層農民在這一層家庭出生的孩子,可能從小就要負擔家裡,所以很難有資源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去見識更多的世面。
好一些的家庭則在追求較為穩定的生活環境,就像我們所看到的一些穩定的職業,他們同時也在追求家庭成員的各項保險,各項財產保護,穩定的崗位。像我們大部分人的家庭都停留在這個階段,都在追求生活的安穩。像很多藍領階層。在這一層出生的孩子,在溫飽上面得到了基本保障,卻也要為家庭承擔一部分責任,我們的選擇將很多的受到家庭的制約
之後就是上一階層的小康生活了。在這個階段,我們都擁有穩定的家庭,穩定的工作收入,各種社會保障,崗位保險之後。我們開始追求精神層次上面的事情,我們希望自己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我們開始有能力去追求自己愛的人,開始有精力去更多的考慮自己的感受,去讓孩子有各種選擇的餘地。這種家庭就是我們所說的小康階層,慢慢的不用再為生計奔波,而又追求更高層次的能力。
像很多白領階層。在這一層出生的孩子,可以受到較為良好的教育,較容易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選擇時受到家庭的制約將會更少一些
之後在往上的一個階層,我們的精神追求自然更加豐富了。當我們的家庭已經能很輕鬆的提供我們的生活所需,那麼我們就可以將精力更多的放在了如何實現自我價值了。我們會想方設法的提升自己的地位,以獲得他人對我們的尊重。我們也學會去尊重他人。我們有更多的精力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個階段的家庭擁有了穩定的生活,也可以擁有自己的選擇。他們往往會追求更多的社會尊重。例如知名律師,有名的醫生,教授等等等等。在這一層出生的孩子,一般都能受到較為優異的教育,擁有許多人沒有的資源,且在社會上容易有父輩留下的基礎從而較為輕鬆
在往上也就是更高的一層,就是自我超越。這一階層的分類一直受人詬病,就在於其不是階級。而是一種跨越性的追求。在這一階層的家庭,有能力且十分支持孩子的一切理想性的行為,就像孩子想當科學家,那麼父母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資源去支持他。孩子想做什麼,父母都可以成為堅實的後盾,並且並不需要太多物質方面的訴求。哪怕是無收入的慈善或者僅滿足於自我精神需求的行為。
這就可能是我們說的各種二代了。這一層的孩子,基本已經不需要和大部分人競爭了。
以上就是我對於家境的粗略分階,僅供參考
裡面很多細分就不列出來了,太多太雜且有很多特殊情況
當我們在少小時期,人們對你的評價就是基於你的父母
你父母所在的階層,就決定了你最初的階層
哈佛耶魯的准入制度就是對家境赤裸裸的區別對待了,如果你父母在這所大學裡面上過學,那麼你入學的概率就會大的多
我們應該都有相似經歷,當在一些場合的時候,其他長輩不會在乎你是誰,更在乎你的父母是誰,而選擇給予誰更多的重視。即使在我們較為單純的學校里也有這種情況。更別說我們步入社會,家世所帶來的差異。當然可能很多人都不會那麼明顯表現出來就是。
像我們工廠里也有很多和我同齡或者比我小的孩子,同樣的年齡。我可能可以去學習,去思考。但是他們就只能去做枯燥而又不得不集中精神的流水線
同樣當我在這個年齡在學校里看書學習的時候,也有很多人已經在外國接受不同的更優秀的教育
沒準已經和哪國公主見過面,和TOP10的那群大佬談笑風生了
這就是家境帶來的你的優勢,你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你可以有餘地選擇你想過的生活,同樣你可以接觸到更高層次的世界
但是階層從來都不是固化的,人人都擁有跨階層上升的渠道和權利。
安全感。
好家境出來的孩子的抗壓能力要比反類好。後者你能看出他們的緊繃和小心,因為他們總覺得人生少了好幾層保險,所以遇到重大問題時容易情緒潰敗和失控。
我是做招投標的,早就知道,北京通往霸州的鐵路這兩年就要動工,所以我斷定霸州的房價要漲。
我猜的沒錯,當年那裡幾千,現在奔著兩萬去了。
可是我當年沒錢買呀。
雖然兩年前那裡的房價已經3萬了,但我斷定肯定會繼續大漲。
果然漲了。
現在開的樓盤,都奔十萬了。
可是我當年也沒錢買呀。
有一個故事,是《史記·貨殖列傳》裡面記載的,就算不是信史,至少也不是胡編亂造。我經常拿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這個故事可以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范蠡在越滅吳之後,隱姓埋名經商,人稱陶朱公。有一天,他的次子在楚國犯罪,被判死刑,范蠡派幼子帶著千金之資去楚國援救。臨行前,范蠡的長子在車前大哭大鬧,說幼弟經驗不足、不通人情,必須讓他自己去,否則就死給父親看。范蠡無奈,只得讓長子代行。
長子到了楚國,按照范蠡的指示,以千金賄賂楚王最信任的大巫。大巫是范蠡的老相識,收下賄賂之後,馬上進宮對楚王說:「天象對楚王不利,應該禳災。」楚王馬上下令封閉府庫,這是即將下令大赦的徵兆(防止有人在大赦前趕緊搶劫)。
即將大赦的消息傳到范蠡長子的耳朵里,他馬上想到的是:虧了!本來可以一分錢不花就救弟弟一命的。於是他跑到大巫那裡,大巫馬上心領神會,揮揮手讓他帶走了千金。其實大巫本來不想留下這些錢,之所以收下只是為了讓范家人放心,事成之後是要退還的。現在大巫在晚輩面前丟了面子,咽不下這口氣,立即入宮覲見楚王,說:「有宋國富商的兒子在楚國犯罪即將問斬,現在大王卻下令大赦,外面有傳聞說大王是想特意赦免富商之子。」楚王下令:先殺掉范蠡的次子,然後宣布大赦。
范蠡的長子帶著二弟的屍首回到了定陶。范蠡嘆息道:「我就知道會是這種結果。你生的早,經歷了跟我一起創業的艱苦歲月,對錢看得太重,一定會因為捨不得錢而失去更多東西。你的幼弟一生下來就是富人,根本不把錢當一回事,只有他才能救下你弟弟的命啊!」
當然,在窮人眼中,范蠡的幼子可能被視為敗家子,長子卻是好心辦錯事的棟樑之材。這大概就是所謂窮人思維的一個體現吧。家境好的人,自己處境再糟糕,必要時也可以翻出家庭這張底牌,而家庭不好的人,你自己就是家庭的王牌,你得殫精竭慮去打好。一個人殫精竭慮的時候,他的目光看得最多的就是腳下他立足的那塊地,至於遠方,他能有機會喵兩眼就不錯了,想認真看一看、思考一下,根本就是奢侈。
我本身和題主一樣,用我媽的話說,就是小城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家庭。我不同意有些答案說的,題主是在浪費時間,我認為隨著中國的發展,富裕家庭對孩子的積極影響以後會越來越明顯。
1. 首先是人脈,富裕家庭能夠把孩子送進國際班、重點中學、甚至在自主招生上努努力進重點大學。這些未來的精英人在上學的時候是你同桌、上下鋪、一起上廁所的好姐妹。這種同窗間平等的友誼不是你30歲和人家推杯換盞能替代的。即使他以後加官晉爵或稱為霸道總裁,「同學」永遠是一個雙方平等的身份。
2.家庭條件好,可以受到更高質量的教育。優秀的教師需要高工資、也需要良好的工作環境。就像你在一線城市,英語老師口語多數還是非常標準的,到了三線城市,有時會碰上漢語都不能聽明白的英語老師。再比如我現在在英國讀書,每周有一節義大利語課,老師是義大利人,所以我從起步階段就可以得到本地人的指導。其實國內也一樣,一線城市孩子見外教頻繁得不得了,山區的孩子,單詞背的再多,一進雅思口語考場,還是要口吃。
這種教育絕不僅僅是學校內課堂里的,可以延伸到你從同輩身上獲得的影響,從家庭獲得的影響,從學校和城市中獲得的資源。例如劍橋藝術史本科一年級的學生,就有獲得公爵邀請,在其宅邸與公爵共進晚餐的資格。那麼進劍橋的學生,多數是貴族學校或文法學校的畢業生,那麼想進貴族學校,你就要有個中產階級往上的爹媽。
3. 家庭的支持讓你在事業上更容易放手拼搏。貧窮家庭的父母,大多持這樣一種觀念:大學之前我供你,大學畢業我就要收回我的投資。身邊一些朋友,大學畢業之後父母不再給任何資金上的支持,而實際上,剛剛工作的前兩年經濟上特別緊張,就拿談戀愛這一方面來說,男孩子請不了女生去好館子,女孩子買不起新衣服和化妝品就影響異性的追求。其他隱形的東西,比如圈子,都是靠消費作為門票的,人家聚餐唱K你總是缺席,久而久之便成為了圈外人。
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在職業選擇上更自由。像前幾天一美抨擊英國演藝圈的演員大多高學歷,來自中產家庭伊頓畢業。像卷福和小雀斑這樣富裕家庭背景的孩子,確實有家庭撐腰,不必為溫飽去做不熱愛的職業,在演藝圈從小龍套熬到奧斯卡提名。而如果你有貧窮的父母、渴望上學的弟妹、大城市的房貸、甚至七嘴八舌的親戚,你即使是個表演天才,還有勇氣在過年的飯桌上說我要堅持演藝夢想嗎?
家境好讓你在社會上有更多人脈。在社會上,人總是趨於接近和自己社會地位、價值觀、生活經歷相似的人在一起。如果你的父母是大人物,你家常來吃飯的王叔叔、李阿姨也多半享有一定的社會資源,必要時候推你一把,這個不用解釋。
所以我很敬佩題主你,在高三的年紀,大家都認為學習好是一切,家富而學習差的學生註定成為敗家子。實際上這只是中學植入我們腦中的概念罷了。許多中學老師自己的社交範圍就很窄,說白了其實很多做教師的人太過單純,對「社會」的認識可能還停留在自己大學畢業的時期,尤其是小學中學老師。
但是與此同時,相對於家庭富裕的孩子,你也有自己的優勢。
首先,你有時間和父母共度,而很多孩子因為父母做生意,從小就被扔進寄宿學校,這能夠給你一個健全的性格和足夠的安全感。
第二,你沒有固定的宿命,沒有家族企業去接手,沒有皇室頭銜要繼承,不需要因為家族利益去結婚。甚至有些時候,事業成功的父母會把他們的強勢帶回家裡,替子女做一切選擇。而你這樣的家庭,父母是大學教師,眼界足夠寬,能夠理解你的選擇,又不會粗暴給你壓力。
第三,你都足夠奮鬥的理由。富裕家庭的孩子,小小年紀千山萬水玩遍,各種美食各種美女嘗遍,就像一個拿著滿級號的新玩家,淺嘗輒止後難免迷茫。你是一個需要自己慢慢練級,自己探索世界的人,在這段旅途中,你有機會接觸不同階層的人,理解他們的想法,也慢慢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麼,什麼是珍貴的。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花錢買論文,而你要自己默默地做調查,這看似不公平,其實你反而享受了做任務的過程,而人民幣玩家只是用金錢交換了任務獎勵。
最後,其實家庭過於富裕的孩子交際範圍可能會非常窄,真心朋友沒幾個。小小年紀出來留學,一畢業同學飛的天南地北全世界都是,說起來很牛逼,其實很孤獨。需要每一個階段就要花時間建立新的友誼真的很耗費精力。有朋友告訴我,所謂「富二代」有時候交際範圍非常窄,我也相信會有這樣的情況。你看緋聞女孩里雖然各種上流醬油,但來來回回就是那幾個人交叉組合也可以猜到。也不會因為有人喊你「土豪」、「老公」、「爸爸」而一時間尷尬得不知如何回應。選擇。
而事實上很多窮人根本就沒有選擇的餘地。
國慶放假的時候 受邀去宋夾城內的一個酒樓吃飯,緣由是爸媽那一輩幾個好朋友的聚會。
宋夾城當地的旅遊景點,雖然是免費的,但是綠化環境,城樓建築絕對是美不勝收。清新的空氣,馥郁的桂花香讓人陶醉,還有免費的觀光車來回接送。內部的酒樓也是別具一格的亭台樓閣,總之就是特別有古韻風情。
說起來慚愧,我一個揚州妹子,從沒去過宋夾城,這次吃飯竟是我第一次來。
一共四戶人家,除了我家 另外三家都是妥妥的大戶。並且在培養孩子上不遺餘力,與他們相比我家的教育理念 思維方式實在是相形見絀。
比如A家,他們家就一個女兒。
大概十年前這位姐姐就去過各種國家旅遊,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等。目前定居在澳洲,已經養育了一個寶寶。寶寶很可愛,也極少哭鬧。
然而我爸媽的理念是: 女孩子花那麼多錢培養有什麼用,到最後還不是嫁人帶孩子,逢年過節了還得去別人家。
——————————————————
再說B家 獨生子。
大二的時候他忽然想學鋼琴,然後他父母就一聲不吭買了鋼琴,給他打了鋼琴學費。
大三的時候他忽然對日本文化產生濃厚興趣,於是二話不說去日本讀研,專業是動漫設計。
去他家玩的時候,他給我彈了一首克羅埃西亞狂想曲,雖然可以看出手指的僵硬,但是他彈得很快樂,很用心。
我以前學過古箏,暑假時想再學一點,因為開學後我在學校有節目,和爸媽溝通後被罵得挺慘。於是背著爸媽偷偷報了班繼續學。自己也窮就學了四五節課,只能自己回家琢磨。
——————————————————
C家是一兒一女。
大概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位四十多歲的大叔在飯桌上大談日本的漫畫,coser,手辦。
C家的大叔表示,一開始他也很不能理解孩子們的喜好,後來女兒過生日要求買一個兩千多的手辦。憑著一個商人的直覺,他開始對漫畫產業深入研究,逐漸入了坑。
他每年帶家人飛一次日本一次上海,可能就是為了看一次漫展,見一個coser,聽一首歌。
他說: 現在女兒讀高中,如果她願意,我想讓她走動漫這條路,前景廣闊,而且她很喜歡。
五六年前吧,C家大叔還投資了一個寵物店,也是一個姐姐對寵物行業很感興趣執意想開,但沒有人支持。所有人都在說:
"女孩子找一份穩定工作就好了 "
"寵物店什麼歪門邪道的工作"
"賺不了錢"
可是那個姐姐就是很喜歡,C家大叔也對寵物行業感興趣,投資了一大筆資金,前幾年是血本無虧,大家都以為他們就是錢多做著玩,玩夠了就放棄。
姐姐頂著壓力堅持下來,終於把寵物店經營得蒸蒸日上,年收入爆表。
再看我家。
大學填志願時請教了一位老師,老師問我喜歡什麼科目。我說: 英語吧,語言類的,文學類都可以。
老師: 小語種類的可以,就是就業不好。
然後爸媽沖我使了使眼色,我便低眉順眼地說: 老師,我想要就業方便,穩定一些的,適合女孩子的。
然後我就選了某BA財會類專業。大一時爸媽又聽說某BA水,所以我又轉到了另一個財會專業。(′?_?`)
所以你看,不管是學習的領域,從事的職業,甚至以後的婚姻,有錢人更注重自己的喜好,眼界也更為開闊,而窮人則把選擇視為一項金融投資。
窮人更注重這項投資是否值得,是否划算,風險係數的大小,也更為限制了想像空間。
回家的路上因為我表達了對C家大叔的欣賞,被父母一頓臭罵。
"不正經的愛好"
"女孩子就追求個穩定"
可想而知以後的將來,我面對著被迫回家工作,相親,催婚各種各樣的條條框框。
我家境也不算窮,但是父母一貫地「窮人思維」,真的很讓我受不了。
但我沒的選,我甚至沒有資格質疑父母的操作。因為父母已經為了我付出了巨大財力精力,我不能蘸著他們的血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以上。
富貴人家的孩子,最寶貴的財富就在於,他們的父母比你的父母知道的更多,能夠在人生的關鍵時刻給他們更多的指導,讓他們少走彎路甚至走捷徑,而窮人家的孩子,沒有這些指導,只能自己慢慢撲騰,慢慢摸索,也許碰的頭破血流之後成了,也許頭破血流之後死了。
來自朋友圈朋友分享。。。原句不知是從哪來的。剛看到這句話也蠻有感觸的。
小農家庭。與城裡比還是略差的。
輸在哪裡?我覺得是信息不對稱吧。
高考時,幾乎沒有人告訴我什麼專業更好就業。。。。
上大學了,我還對大學校園充滿迷惑時,發現身邊的人已討論出國、考雅思、保研。。。。。
畢業前,我很忐忑選什麼職業,家裡人沒辦法給任何意見,只一個勁地要求我回家當老師,理由是有退休金。很無語。。。。
一步一步走過來,很多別人早已明白的事,自己才漸漸明白了。。。。。當然已輸了很多時間、錯失了一些機會。
但後來心態漸漸平和了。。。
你一個農村來的小子,憑什麼跟人家幾代人累積的優勢爭?
慢慢來,不要急,
反正也不會有什麼出息。
因為自己曾經的成長經歷,我以前一直覺得英雄不問出處,可後來做了老師,看到了數以千計的學生,用更高的視野看他們,越發覺得家境對人的影響太大了,看到這個問題,一下子想到了我上一屆帶過的三個學生,他們雖然是個體,但很具有代表性。
她們是我學校最高的班級里的學生,高一招生時招的都是全市的尖子生,入校成績差不多,那個班大部分學生家境都不錯,只有極個別家境比較差,學校為了爭生源,給這些家境不好的學生很大的優惠才把他們招進來。
小A父母都是公務員,而且母親還是個市委宣傳部的領導,這個孩子非常聰明,我沒有接觸過這個孩子的父母,但看得出來她從小應該是在很寬鬆的環境中長大的,因為她非常活波開朗,每次看到我都會小麻雀一樣遠遠跑過來,有時還有抱住我,老師,老師地叫著,這樣的姑娘誰不喜歡啊,喜歡的人越多越自信,高考考了666,第一時間給我發簡訊,還不忘給我說,老師我可喜歡你了,說得我美得不行,現在在復旦,這樣的孩子,智商情商雙高,以後除非遭遇大的變故基本上會順風順水。
B是個男生,家境很一般,但學習非常好,當初學校為了把他召來,還給他媽媽在學校安排了一份看宿舍的工作,學費全免,一年他能拿到一萬多的獎學金。
後來我因為沒人看孩子請B的媽媽給我看孩子,所以接觸非常多,他爸爸是農民工,媽媽原來也沒工作,但這兩個人不是一般人,這個孩子還有一個龍鳳胎的妹妹,他們家全家都沒有少白頭,就那個女孩少白頭,一次見他媽媽從電視上買了八百多的中藥給她喝,我出於職業敏感問了一句,B和你都頭髮烏黑,怎麼就女兒白頭髮呢?他媽媽告訴我,這個女兒不是她親生的,當時生兒子時,醫院另外一個女人生下一個女兒,嫌是個女兒要扔了,她看不下去就抱了回去跟兒子一塊養,對女兒也很好,自己一個月看宿舍也就一千塊錢,給女兒看無關緊要的毛病一次就花八百。
她媽媽不僅對女兒如此,對我兒子也非常好,有時我下課晚了,她都會給我兒子吃點這吃點那,而且我並沒要求她教我兒子,但我有時去抱兒子,發現她正抱著我兒子,一字一句地教我兒子兒歌,從這我可以想到她當年時怎麼教育自己的兒女的,一個農村婦女可以這樣教育別人的孩子,再不要說自己的了,多少城裡的父母寧願打麻將也不願意陪孩子看看書,寫寫作業。
B高中三年一直都是班長,做事非常負責,但為人謙遜,沒有A那麼活波張揚,後來考上了人大,他妹妹在同一年考上了個一本。
這個孩子的家庭雖然經濟條件一般,沒有給他提供非常好的物質幫助,但是父母為人非常棒,言傳身教給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樣,所以孩子也很善良,而且上進。
下面說說C吧,這個孩子就讓我很痛心了,她的媽媽在我家樓底下修鞋,所以我也認識,後來還聽她班主任說她爸爸有精神疾病,全家就靠她媽媽一個人支撐。
這個孩子剛開始學習還是很不錯的,如果能能堅持下去考上個好大學,家庭就有希望了,可是她沒能堅持下去,她在那個班裡從來不說話,上課永遠低著頭,看到我也會遠遠繞開,我有時想開導開導她,都沒機會,剛開始還能保證學習,後來竟自卑到要退學,她如果能在那個班堅持三年上個一本是沒問題的,可她實在忍受不了身邊都是家境良好的同學,於是從那個班轉出來,轉到了學校的普通班,普通班裡的學生家境沒那麼好,學習也一般,她還能找到點自信,可是就在高考前,她突然心理崩潰,高考敗北,後來我帶了高一又在學校看到了她,我本來要跟她打個招呼,結果她頭一低,假裝沒看到我,於是我也只能嘆了口氣,走開了,我上去問她只會加重她的自卑。
所以很多家境不好的人,家庭不能給他帶來助益不說,還會給他帶來非常深刻的自卑,這才是他們成長路上最大的負擔,他們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走走停停,不斷往後看,有的甚至被壓趴下了,不再前行。
那天還有人邀請我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看到自己大學同學家境都要比自己好,所以很自卑怎麼辦?其實這樣的孩子真的很多,如果你正在看這篇文章,我想給你說:
第一,家境是不能選擇的,這是命運的一部分,得認,所以既然是自己不能選擇的,何必為此自卑呢?所以古人都說了,莫欺少年窮,因為少年窮不怪他自己,但如果過了三十還窮,就得找找自己的原因了。
第二,如果你能在家境不好的情況下取得跟家境優越的人一樣的成績,比如我的學生C,說明她比別人牛逼多了啊,這明明應該驕傲才是!
所有家境不好的孩子共勉,我曾經也是,現在知乎還有人叫我鄉下人,我一點都不生氣,哈哈哈,我從鄉下來,白手起家,在城裡該有的都有了,想想都覺得豪情。認真反對一切教育題主「回去學習考大學,不要思考多餘問題」的答案。
即便是高三,有升學的目標,也不該停斷扼制一個人思考的進程。
有人讀書會思考,有人遊歷會思考,有人看周遭會思考,同時,也有人一遇到臨頭壓力,就只顧埋頭苦幹,不屑思考。這部分人,別人不嘲諷你已是禮貌,你又憑何來教訓別人?
更何況,現在這個時代,信息量和信息獲取渠道比我們當年多太多,涉世未深的孩子陷入對未來的擔憂和對自我定位的迷茫,難道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嗎?不好好回答問題,卻擺出前輩架子來教訓的人,難道不是倚老賣老的舊式家長臉嗎?
--------------一臉正義的分割線-------------
高中時候的我,也各種思考所謂「多餘的問題」。前段時間,整理那時的日記,發現有寫著兩句話讓現在的自己也心生詫異,一是:「生的意義實際上在於,用一生尋求生的意義」,另一是:「緣字看似筆畫繁多複雜,但有其秩序,多一筆,少一筆,都不能叫緣」。
我不認為那時候思考這些「多餘問題」的我,那個塗塗寫寫幻想未來的我,到後來過的有多不讓自己滿意。反而那時候的思考習慣和積累,讓之後的我受益無窮。
下面回答題主的問題。
家境不好的人會在哪些方面輸給家境好的人?
這個問題有太多主觀定義,「好」,「不好」,「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釋;同時,家境好的這部分群體中,父母的教育風格也各不相同。因此我換一個問法:
除去特例,在類似教育理念下,家境較好的人相對於其他家庭的人會有哪些不同?
1. 對可能性的定義範圍更大
家境較好的孩子,會從父母解決問題的較高成功概率中,獲得信心,並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同時,這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處理自己的問題時,父母無意或有意的幫助,也會提升孩子自己的成功概率,調整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於是家境較好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會更有信心,更樂觀,更容易提出有效解決方案,而不是怨天尤人,消極等待結果。
2. 更專註於自己,不太在乎別人眼光
家境較好的小孩,在群體中就更易受到偏愛和幫助,於是他們通常不需要通過別人的肯定來判斷自己的對錯。他們更不懼怕行為舉止和群體不同,無所謂群體的指指點點。他們更容易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3. 更「捨得」
家境較好的孩子,較少讓經濟原因干擾自己的決定。
比如:A是喜歡的,B沒感覺,但B更富有,此時如何選擇?
再比如:城市A薪水高,城市B薪水低,但B城的工作和生活更有趣,A城更孤獨,發展空間更有限,此時如何選擇?
家境較好的孩子通常會選擇他們更喜歡的,不考慮短期內的經濟收益。
財富固然重要,對於不同家庭的孩子而言,重要性不同。
4. 對同樣事物的看待眼光,思維路線及處理方式
家境較好的孩子,由於父母的言傳身教及周圍環境的影響,整個過程和思路都會有所不同。
比如發展人脈這件事。從結識人脈,到判斷他的需求,到用自己的長處去滿足這個需求,到達到共贏,形成利益體。每一步都需要相當的能力,資源,智商和情商,需要做得得體,真誠,靈活,準確,靠譜。
家境較好的孩子更正視人脈的重要性,同時更擅長掌握這部分技能。
既然存在這些不同,還怎麼有信心去做自己呢?
1. 人的經歷是獨一無二的,你的父母帶給你的視野,你對家鄉城市的了解,你讀過的書,見過的人,思考過的問題…都是你的擁有,如何運用它們,也需要靠你獨特的方法。
2. 王思聰想:「我為什麼不是扎克伯格?」 和你想:「我為什麼不是扎克伯格?」 是一樣的性質。別人是精彩的別人。自己是精彩的自己。
3. 不斷豐富自己,提升能力,閱讀,經歷,反思。不是為了超過誰,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沒有名字的分割線------------
題主,其實這個問題我也想過。那時在美國認識的的二代,學霸,藝術家,二代兼學霸,學霸兼藝術家…實在太多了,我一時找不到自己的身份坐標。
但後來,看過了高高低低,遠遠近近,林林種種之後,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明確了自己的喜好,現在很開心。你也會的!加油么么噠!
(用手機答你這個問題,地鐵都坐過啦!!!你讀完要安安心心去做題咯!)推薦閱讀:
※支教有意義嗎?
※你對即將上大學的新生有什麼建議?
※在華南理工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不上大學還有什麼出路?
※如何理解一個大學女生去上課,花時間化全妝,打扮自己,卻成天不洗衣服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