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沒有剝削?

在不使用暴力的情況下,僱員和僱主雙方自願建立起來的勞動關係是不是剝削?
雙方是對立的利益關係嗎?
如果雙方是互惠互利的關係,那世上有沒有剝削?
我們所說的被剝削是什麼?什麼才是真正的剝削?


為了避免爭議,所以我完全不提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只說入門級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


在入門級的微觀經濟學中,會提到一個詞叫做」買方壟斷「。如果僱主一方能夠抱團,而勞方是一盤散沙,那麼勞方就被剝削了。(這裡的「剝削」指在買方壟斷的時候,僱主支付給員工的薪水低於買賣雙方都是一盤散沙的時候)


————————————————————

有些立場極右的朋友認為不應該允許工人抱團成立工會。其實,如果為了維護自由競爭而不允許成立工會,那麼也不應該允許成立商會,更不應該允許一個行業只有幾家企業。

假設一個國家只有幾大傳媒集團,而該國的記者不被允許抱團成立工會,那幾大傳媒集團的老闆在酒桌上就可以把記者的薪水給定好了,一盤散沙的記者只能認命。

————————————————————————

只有勞方與僱主都是一盤散沙,那才叫自由競爭。如果只有勞方是一盤散沙,而僱主們可以集中抱團,那就不是自由競爭,那就是剝削,那就是連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教材都承認的剝削(當然,西方經濟學教材上沒有用「剝削」這麼有感情色彩的詞)

一個國家要麼要讓勞動者與僱傭者都處於一盤散沙的狀態,要麼是讓僱主與被僱傭者都可以抱團。如果國家只讓資方抱團,那就是幫助資方搞剝削。


有沒有剝削不知道,資本主義社會的有效需求不足倒是公認的,因為資本主義的經濟循環確實沒事就斷一下。凱恩斯主義將其原因解釋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和心理上的流動偏好等原因所導致的,並且開出了應對的藥方。馬克思主義則將其解釋為「剝削「——勞動力市場中長期單向的不等價交換。


上面是從社會角度來說,那麼從個人角度來說,我作為一個窮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反而更痛苦了。我把我個人身上的毛病找完以後,我就只剩下兩個選擇了——要麼痛恨現代化本身,要麼痛恨剝削。這就是殘酷的現實,相信剝削的存在,至少能夠讓我有一口活下去的氣,憋著這口氣活,同時完善自我。當然了,這個世界有少數人是非常幸運的,他們不需要做這種抉擇。


這是我微信關注的一個叫思行學社公眾號一篇寫於16年的文章,作者是二四。

文章名:一名典型985畢業生的政治經濟學

24歲,碩士畢業。畢業季的教二草坪陽光燦爛,你穿著綉著校徽的藍色碩士服跟六年認識的各種人合影,恍惚間有天之驕子的感覺,「國民表率,社會棟樑」啊,詩和遠方在向你招手。

辦理退宿之際,你在校外找的出租屋的房東突然說不租了,接下來幾天難道住大街?情急之下你奔向一樓宿管室,賣個萌看看能不能多住一會兒。

大爺面無表情地看著你:「今天就退今天就搬,我管不了這個。」

大概想著以後再不用深夜晚歸看大爺的斜眼了,你的底氣蹭蹭往上漲。

「憑什麼宿舍空著不讓人住?」

「你都畢了業了。」大爺翻著《青年人大》。

「起碼是校友吧!」

大爺抬起頭,微微一笑:「那你去找校友會啊。」

好,人大壓根不管你了。什麼母校堅強的後盾一生人大人頓時變成雞湯。碩士服租完要還宿舍住完要退,「國民表率,社會棟樑」那說的是知名校友,擠在地下室的文藝青年喝醉了才在歌里唱詩和遠方。在學校混了六年,你其實已經隱隱知道,畢業之後,現實大概只有加班和房租一直在終點等你笑里有雨滴。

不過,作為沒有在期末和保研時期想不開跳樓的一名大學倖存者,你還是很積極樂觀的。好歹出身名校,學的是經濟,一身才幹和抱負總能施展。早上6點半擠地鐵的時候你常常對自己說:若干年後,一定能憑著自己的努力迎娶白富美出任CEO拿到北京戶口坐擁帝都三環內120平米學區房每年給貧困山區捐款送溫暖……嗯,知乎上都是這樣的故事。

地鐵擠了三年以後,你明白了,年輕人不要老是刷知乎。

畢業幾年後,你輾轉進入了百度公司財務部,每月收入稅前1萬6,加上各種福利補貼,年收入算下來19萬6。在別人看來,你的這份工作光鮮亮麗,但對你而言,生活的調戲才剛剛開始。

你得買房。七大姑八大姨隔三差五打電話問終身大事,這年頭沒有房比沒有女朋友更可怕。夢想中的三環是住不起了,在五環外幸運地找到80平米三室一廳,5萬/平,總價400萬,首付三成,120萬。

120萬從哪裡來?你不是富二代也沒有中彩票更沒有傍大款,所以開始攢吧。每月攢下1萬,每年12萬,十年120萬。如果房價十年後不變,你就可以付首付了。剩下的280萬,公積金貸個100萬,商業貸款再貸個180萬,20年還清,利息算下來也將近200萬,平均每個月還款近2萬。然鵝工資……管他呢,先買下首付再說。

作為身高超過一米七性取向正常在帝都有房的事業男性,你如願相親結婚。於是,在你接下來的生活里,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你至少會有這些開支:

20萬 結婚

40萬 養小孩

36萬 贍養老人(雙方父母每人每月250三十年)

105萬 吃飯(夫妻每人每天35四十年)

24萬 穿(每人每月150四十年)

5萬 話費(每人每月50四十年)

10萬 交通費(每人每月100)

48萬 水電煤網等雜項(每月1000四十年)

48萬 醫療保健(每人每月500四十年)

按照如上保守估計,總共336萬。加上房貸580萬,你的大項支出是916萬。

尷尬的問題來了,你沒有賺夠那麼多錢啊。40年里,你的工資(同樣排除通脹)是19.6萬*40=784萬,那麼你一生將面臨重大的資金缺口——916萬-784萬=132萬!你的孩子畢業以後買房也需要來自老爸的無息貸款,如果貸款80萬,那麼你的缺口是212萬。

所以你去借錢嗎?炒股嗎?賣腎嗎?

啊不,這時候你慶幸自己娶了一個事業型太太,她的月薪高於0.442萬,40年的收入成功填補了這些資金缺口,避免了你和你的家庭沒有飯吃砸鍋賣鐵的悲劇。

不過,所有這些收支的前提在於,你沒有在股市狂跌的時候被套牢,房價沒有繼續上漲,沒有經濟危機帶來的失業,也沒有其他飛來橫禍的韓劇情節在你身上發生……更重要的是,父母沒有把你生殘,還是有個白領姑娘愛上你。

這就是發生在你——一個典型985畢業生身上的政治經濟學故事。

啊?非你校經濟系的畢業生要問了:這和政治經濟學有毛關係?

然而身為政經最後一塊高校陣地的畢業生,你是知道的。

終於,在感覺身體被掏空的一次深夜加班後,面對著資產負債表欲哭無淚的你,恍然回想起了本科學到的這門課程,馬克思睿智溫暖的微笑在你腦海中浮現,彷彿SSR式神空降,你開始用它分析自己畢業後作為僱用勞動力的人生。

作為一個不掌握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換取與勞動力價值相當的工資。月入過萬,看上去還不錯。但是,講道理,百度每年的凈利潤超過100億,僱傭約4萬人,你憑藉當年拿過數A 滿績4.0的出色數學技能算出:刨去工資,每位僱員平均每年為百度創造並被拿走的利潤超過了26萬。工作40年,被資本家拿走1050萬。嗬,夠買幾套房了。

這還沒算上你那位事業型太太被拿走的那份。

環顧你這80坪的小屋,真正用於建築和維護的成本不超過50萬,然而卻花費了你400萬的房價+20萬的裝修+30萬的房租(別忘了在你攢下120萬的首付之前你得租10年的房子)。那些俗稱「地主」的人,僅僅是因為有地,就從你手中輕易地摳走了400萬。

還有130萬,以利息的形式交到了那些政經老師稱為「生息資本家」馬克思稱為「剪息票的人」的手裡。

納稅122萬(個稅每月1370四十年計65萬+40年大項支出336萬增值稅計57萬),其中約70%用於教育等社會建設,30%用於一般行政消耗。當然,你也懂,這70%里也難免摻著水分。那就加上20%的「特殊」行政消耗吧,這50%,61萬,又不明不白地沒了。

40年里交了63萬的交通電信水電煤網費用,扣除17%的增值稅,再將50%記為這些國企的壟斷性利潤,嗯,這裡又是31.5萬。

算到這裡,你已經覺得滿滿的惡意正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但是你還是堅強地捂住胸口,進行了一次殘忍的加總:

工作40年,你創造的價值達1834萬;

資本家拿走1050萬,餘784萬;

地主拿走400萬,餘384萬;

生息資本拿走130萬,餘254萬;

官僚拿走61萬,餘193萬;

國企壟斷租金拿走31.5萬,餘161.5萬。

這樣說來,你的再生產費用,也就是你和家人吃喝拉撒睡以及唱個K搞個人發展,用來維持你繼續勞動的費用,一共161.5萬。如果不計官僚稅耗——市長人大代表啥的蓋個戳買個筆記本開輛公車去趟東莞花的費用,也不計國企租金,算下來就是254萬。

勞動回報率是個關鍵指標,它會說明你看了那麼多財務報表,帶來的收益究竟和你到手的工資之間什麼比例。

手邊的計算器無情地顯示,你的勞動回報率區間是:【8.8%,13.8%】。8.8%沒有排除官僚稅耗和過期租金,13.8%是排除之後的。

這個意思就是說……你經手十張財務報表差不多只有一張是算在了工資里的。

說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呢?【8.8%,13.8%】的主體?電腦的電源提示燈一閃一閃。你心痛得無法呼吸。

你頓時覺得什麼985的名校光環從小到大別人眼裡的學霸光輝晉陞上層階級的光榮幻想都虛偽地破滅了。只要你被資本所僱傭,只要處在市場經濟的生產關係之下,你就不得不接受一項基本事實:你的一生的勞動價值絕大部分都被他人佔有。被掏空的身體告訴你,你的一生和絕大多數勞動者一樣,是飽受剝削的一生。

在資本邏輯之下,你,一個985畢業生,和那些流水線上的工人哪有什麼本質區別。只不過偶爾還會喝醉酒唱唱詩和遠方,買張票去電影院看一場《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國慶陪太太在香港mountain people mountain sea里爭著剁手。

名校的光環確實撐不起你的心,儘管那不過是一顆只想過好這一生的勤懇而疲憊的心。富人越來越富與窮人越來越窮的道理其實早就學會了,但當時的你堅信自己將成為那部分少數,於是你心安理得地接受了。

然而,更為悲催的是,當整個社會的資源和財富越來越走向金字塔頂端,有限的社會需求終於不得不面對勞動者創造的嚴重過剩,生產關係的固有矛盾隨時可能導向危機的爆發。危機到來之時,中產永遠是最先崩潰的群體。對於金字塔頂尖的人來說,經濟危機不過是以低成本吞併中小資本的絕好機遇,然而除了面臨失業風險,投資於證券和房地產的中產只能在金融泡沫中血本無歸。那時候,你隨時可能成為無產階級中的一員。

你從此可以談人生了,因為那天深夜你對著沒有看完的財務報表開始痛哭。

不過馬克思從來不是想叫你哭的。

無論是霧霾還是藍天,如果你所擁有的僅僅只是對現實的順從的話,除了傷害自己和最親近的人,其實什麼都做不到。

早安北京。

讓我重新審視你。

誰叫我一無所有。


其實吧,這個我黨早就欽定啦,你們爭也沒用啊。

勞動價值論也有缺陷 合法的剝削是允許存在的

原回答。。。

睜開眼睛的話,那就有!

關於富士康公司工資、工時與工會調研

富士康回應說:「員工希望通過加班來提高收入」, 並認為他們嚴格執行「六休一」政策和加班管控政策來保證員工休息權利。
但調研數據顯示,2014年9月到2015年1月,富士康工人每月加班時間的平均值為44小時到72小時,均比勞動法律規定的36個小時加班上限高, 其中作為旺季的10月份每個工人平均要加班72小時,工人加班最多月份的平均加班時數更是高達80小時,是勞動法律規定標準的兩倍以上。
在統計的這五個月份中,工人加班時間的最大值是160個小時,分別發生在重慶廠區生產惠普電腦的工人和深圳廠區生產蘋果平板電腦的工人身上。加班160小時是一個怎樣的概念?這代表工人在一個月中沒有一天休息時間,正常工作日每天加班3個小時,每個周六日休息日要加班11個小時。
——富士康通過工時造假、工資條造假、用獎金和津貼形式發放加班費的手段讓工人的加班時間「看起來沒那麼長」。
在訪談中,一些一線工友向我們揭秘了富士康加班管控的真相:
······
工友姜:有些時候就通過津貼來發放,有些時候就通過生產獎金來發放。 我們普工平時除了底薪和加班費哪有什麼津貼和生產獎金,其實都是沒有進入系統的加班費。
不少富士康受訪工友表示自己曾經被安排「十三休一」或「三十休一」, 這種休息制度甚至在旺季連續多月被貫徹執行。
但工人為什麼就「自願接受」加班呢?在調研中不少工人表示,如果加班少了、收入少了,他們很可能選擇辭工走人,安排加班成了公司給員工的一項 「福利」。
我們從工友提供的薪資單發現,一線普工除了基本工資和加班工資外,基本沒有什麼補貼、津貼、福利或獎金, 要多一點收入,唯一的途徑就是多加班。工人「加班越多越好」的心態實質上就是富士康畸形的工資結構造成的。 在富士康不合理的薪資制度下,工人只有拚命加班才能多一點收入。因此,加班是工人在基本工資太低情況下被迫、 無奈的選擇。
······
——當加班成為工人由於工資太低而不得不選的必選題時,加班就成為富士康變相懲罰員工甚至裁員的一種手段。

沒有別的答案那麼高的理論水平,我覺得這個問題也不需要什麼理論水準。

我2011年的時候也在富士康干過一段時間,當時加班強度就和以上引文里的一模一樣。過了4年,還是這麼個鬼樣子。到底是這玩法不算剝削還是這屆人民心理生理承受能力強???

11年的時候大一,在那裡幹了一個月白班一個月夜班,中間休息一天。每天吃飯時間休息時間加起來一個小時,然後都是站在生產線上,上廁所都要被線長之類的罵。

嗯······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和農村來的工友聊天,他們不知道八小時工作制還有勞動法之類的玩意。還親眼見到了童工童工童工!!!!!!


博弈雙方力量完全不對等的情況下,資方所承受的最大風險無非是不做生意拿著資本去坐吃山空,而勞方則是餓死,我覺得在這種前提下把不使用暴力和自願等價交換劃等號有點耍流氓。


1.這個問題沒啥意義,剝削是特定歷史階段的客觀存在,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關於資本主義下的剝削,你可以這樣理解,剝削是資本對於人的剝削,因為資本只是死物,但它能不停的增長,那自然是對人的剝削,由於資本家佔有了資本,所有就佔有了剝削。


我手上拿著刀,你是否理所當然應該脫下你的裙子躺乖乖躺床上去?因為相比於被我捅一刀,被我來一炮是更好的選擇。
那麼當你兩害相權取其輕以後,你的屈服是否證明我沒有占你便宜呢?


這個問題容易陷入對「剝削」定義的爭論。我不懂現實世界,講幾個德州撲克的例子。

在德州撲克錦標賽中,每個人最終得到的獎金只取決於「輸光退出遊戲時的名次」。因此,當桌上有一個大籌碼玩家和幾個中小籌碼玩家的時候:
i&>中籌碼玩家最理性的策略是盯住其他人的籌碼數量,更謹慎地玩每一手牌、避免與籌碼比自己多的人戰鬥。對大籌碼玩家的下注只在十拿九穩的情況下才會賭上自己的錦標賽生涯一戰。這是理性的,因為誰也不想比自己籌碼少的人還在桌上,自己卻被淘汰了。
ii&>小籌碼玩家的策略則恰恰相反,最理性的策略是不斷地全押以贏取更多的底池,如果通過一次豪賭而成為中大籌碼,就有了繼續玩下去的本錢。
iii&>大籌碼玩家的策略是針對中籌碼玩家強硬和更多的詐唬,針對小籌碼玩家只有堅固的好牌才與他們正面對抗。有意思的是,在桌上有好幾個中籌碼玩家和一個小籌碼玩家的時候,大籌碼玩家甚至會「養著」這個小籌碼玩家,以免他被淘汰後坐上一個大籌碼玩家,或者使中籌碼玩家的顧慮消失。

大籌碼玩家的行為是否叫做「剝削」呢?(這是一個疑問句)

當底注增長到小籌碼玩家在幾輪內就徹底無法支撐的時候,他們都會嘗試全押,其中的極少部分能夠幸運地成為中大籌碼。
然而,沒有技術、玩得不好的玩家在幾輪後又會輸成小籌碼,這是後話。

參考文獻:《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補充一下兩個大籌碼玩家在桌上的情形:他們最理性的策略是互相之間建立默契,即使發生對抗也要限制在一定範圍內,不要進入全押。他們互相希望對方離開這張桌子,但不希望中小籌碼玩家離開。


在我老家有一種常玩的撲克類遊戲--夠級。總共六個人,分為兩隊,每隊三人。根據規則,先出完牌者為勝,稱為「爭科」,具體如下:
頭科:第一個出完手中所有牌的玩家,稱為「頭科」。
二科:第二個出完手中所有牌的玩家,稱為「二科」。
三科:第三個出完手中所有牌的玩家,稱為「三科」。
四科:第四個出完手中所有牌的玩家,稱為「四科」。「革命」者算「三科」,但如果「革命」者的聯邦未獲得「頭科」和「二科」,則「革命」者算「四科」。
二落(音la):倒數第二個出完牌的玩家稱為「二落」。
大落(音la):其他人都出玩牌,最後剩下的玩家稱為「大落」。
下一輪開始時,二落會把自己手中最大的一張牌(比如大王)上繳給二科,稱為上貢,二科任意回給二落一個小牌;大落則是將手中最大的兩張牌上貢給頭科,然後隨意選擇兩張小牌回給大落。另外還有一些別的「上貢」,總之就是上一輪佔優者在下一輪會獲得高額回報。
往往幾輪過後,一隊明顯下風,一隊佔據上風。最差的情況,一隊每個人都要上繳給另一隊兩張(可能更多)自己最大的牌。這時候,又有了這樣的規則,如果一隊的三個人能夠全部墊底-串三戶(也就是做最後三個出完牌的人,說明實在是太慘了),規則規定免除其它額外上貢,只需要每人給自己的對家上一張最大的。如果連續三次串三戶,那麼說明一隊實在是不行了,就重新來起。
核心規則就是以上。
我經常和朋友一起玩,教會了天南海北的很多同學,經常玩起來就一天的時間。
有時候自己所在的隊一直贏,每一輪都會把對方手中最大的牌拿來,有些於心不忍,就會放任他們串三戶三把,然後重來。結果對方藉機逆轉了,然後每一把努力阻止我們串三戶,總之就是我方慘不忍睹。
從中我似乎也悟出了「慈不帶兵,善不養財」的道理。

我賺錢少,沒去過幾個國家,但每當我夠級輸的慘不忍睹的時候,總是會想起一些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的兄弟們,心也飛到過非洲的盧安達,亞洲的敘利亞...我和他們的部分老百姓感覺是一樣一樣的,無助,無可奈何,內心祈求天意lucky降臨,有時好不容易有點希望卻又被自己的隊友給幻滅掉。也肯定存在如我對手一樣的統治者們,憑藉著初始稟賦佔據優勢後,壟斷著各種重要資源,大王小王,二,A,K,Q,J...然後還要把我手中好不容易的一個小王拿走,踏上無數只腳讓我們隊的三個人手裡握著一堆爛牌,心裡計劃著六個4可不可以沖一次。但是當我們佔據優勢時,呵呵,也要按照夠級的基本規則來,努力阻止他們連串三把。

--生活處處是剝削~


從不同的角度看,可以說有剝削也可以說沒有剝削。
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看來,剝削是什麼,剝削就是對你剩餘勞動的佔用,沒有人不承認剩餘勞動的存在,沒有剩餘勞動就不會有利息,不會有分紅。所以因為有剩餘勞動而且剩餘勞動的價值沒在勞動者或是國家手裡,所以你被有資本的人剝削了。
在馬歇爾的經濟學中,不存在無償佔有。只是兩方邊際收益的契合,也就是你對於報酬的期望和老闆的付出達到了平衡,你倆就完成了一個你好我也好的貿易行為。因為這勞動力市場是自由的,所以不存在剝削,而且對方有生產資料或者資本被佔用的機會成本,需要一定的回報率,所以不存在剝削。

先寫到這,明天加


每個勞動者都有權知道自己如何被資本家剝削的。除非你甘願選擇做一個寄生在資本家身邊的奴隸。

任何商品是由勞動人民生產出來的,因此一個商品是由3個方面進行結晶。

即勞動人民把自己的勞動力通過生產工具施加到生產資料上,

通過持續的量變就產生了質變,即產生了一個商品。

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商品的價值由勞動力和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共同構成。

例子:工人把自己的勞動力通過裁縫機器施加到羊毛原料上,那麼這件衣服隨著量變就質變,成了衣服商品。

為什麼說資本家剝削了勞動人民呢?

資本方出錢去商品市場購買生產資料,生產工具,然後去人力市場購買勞動力。

其中,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的數量是鎖定不可變的。


1:生產資料(數量鎖定)

2:生產工具(數量鎖定)

3:勞動力(數量可變)


比如購買了1噸羊毛,10台縫紉機,

這些數量通過肉眼就能看清楚,你不可能憑空剝削更多的數量,

但是勞動力不一樣,勞動力是可變的,

資本家去人力市場購買了勞動力,因為勞動力的特殊性

工人交付自己勞動力的時候,工人也在資本家的場所進行工作,


因此,註定了資本家擁有管理工人的可能性,

資本家可以明明只付了購買了100個數量勞動力,

但是可以剝削出150個數量勞動力,或者更多的勞動力,這些剩餘價值凝結到了商品中,

而資本家賣出自己商品時,卻並沒有按照權重額外分配剩餘的勞動力給員工,這就是剝削。

第一種剝削方式-》絕對剩餘價值

比如一個資本家和工人購買了100個數量勞動力,

這個工人10小時完成交付,每個小時交付自己10個數量勞動力,

而資本家通過,通過加班,超時了5小時,這樣工人就多生產了50個數量勞動力,

把150個數量勞動力結晶到商品上了,這就是絕對剩餘價值。

工人被加班多剝削了50個數量勞動力。

第二種剝削方式-》相對剩餘價值

還有一個相對剝削則是隱藏的剝削方式,

工人賣出自己100個數量勞動力,每個小時交付10個數量勞動力。

但是資本家通過增加生產強度,壓縮時間

這樣工人工作了10小時,雖然沒有加班,但是卻增加了強度,

被資本家多剝削出了50個數量的勞動力,

這多餘的50個數量勞動力也結晶到商品上了,這就是相對剝削。

一些常見問題?

1:為什麼計件工資-不合理,

有人問為什麼要通過勞動力來計算,而不是按照結果來計算,

假設結成1個商品需要100個數量勞動力,而資本家掌握生產資料,

當每個工人交付到99個數量勞動力的時候,

資本家就拿走生產資料,換新的生產資料,

因此工人的勞動力,永遠結不成一個商品,因此計件模式是一種對待工人,

非常不公平的方式,並且有些商品並不是100個勞動力就能完成,比如飛機,汽車,可能要1萬個勞動力才能完成。


2:為什麼計時工資-不合理

假設工人1小時能交付100個數量勞動力,但是資本家通過增加勞動強度,工人交付了150勞動力,因此資本家就多剝削了50勞動力


3:為什麼加班工資-不合理

在自由的市場上,買方和賣方都是公平自願為原則,不能強買強賣,

但是在勞動力市場上,強買現象卻是一種常態,

資本家要求工人加班的模式就是一種強迫購買勞動力的方式,

工人工作了10小時完成了勞動力交付,履行了自己的交易標的,

明明不願意賣了,資本家還買,這就違背了工人的意志,是一種違背自由市場的原則,即資本論中的勞動異化。


4:資本家虧錢了,工人需要負責嗎?

資本家商品賣不出去,這是第二次交易,即商品流通環節。

資本家和勞工是第一次交易行為,即資本家用金錢購買了工人的勞動力,

工人只需要對自己的勞動力交付負責即可,不對除了交付勞動力外的其它環節負責,

因此資本家虧錢和工人沒有任何關聯。


5:資本家作為組織者,發揮了智力,把三者結合在一起屬於勞動嗎?

資本家分為小資本家和大資本家,特別是僱傭8個人以下的屬於小資本家,

這種資本家往往需要親力親為,參與組織員工,共同生產和購買生產資料,

這個時候,這個資本家的勞動就屬於智力勞動,帶來了勞動力的改善,

這個時候的資本家屬於勞動者和資本家的共同結合體。


不能否認這個階段的資本家付出了體力勞動,

並且這個體力勞動也結晶到了商品上。

但是當資本家發揮了自己的智力把勞動力進行改善時,

站在資本家的角度看似幫助了工人,

但是站在結果來看,


資本家在人力市場購買工人勞動力時,

工人明明賣出100個數量的勞動力商品的交易合約,

但是資本家發揮智力改善了勞動力工具,

工人被相對剝削出了150個數量的勞動力商品,這些剩餘的勞動力都是在交易合約外的勞動力

因此這就是相對剩餘價值。


這個時候從商品結晶的角度,工人因為資本家的智力,把更多的勞動力結晶到商品上了,

但是這些結晶的勞動力來自於工人,並不是資本家,雖然資本家付出了智力提高了生產率,

但是這些額外的勞動力屬於交易合約外,多生產的勞動力,

因此這些額外勞動力商品應該全部屬於工人,或者由工人和資本家重新協商進行財富分配,

資本家不得無償佔有工人交易合約外的額外勞動力商品。

6:工人不是資本家的一條狗

歸根到底工人不是資本家養的一條狗,必須遵從主人,工人和資本家是平等的自由買賣關係,

工人賣出的是自己的勞動力商品,這個商品和所有商品一樣有數量單位,只不過這個商品具有特殊性,這個商品工人通過勞動進行交付。

可是資本家就好像一個吸血鬼,把工人當作奴隸,認為花錢請了工人,就買了工人的整個人權,

現在的所謂管理學就是剝削學,通過各種硬性加班制度,強迫剝削工人勞動力,

也通過各種軟性企業文化等洗腦員工,讓員工短時間內交付大量勞動力。


被剝削不算慘

最慘的是沒有人剝削你


剝削不是勃學,不是用來調侃的事物,而是實實在在的政治經濟學概念。

什麼是剝削? 設想這個例子:

A 君被困在一口很深的井入面。 B 君在井外,有一條粗繩,可以把A 君救起。B 君答應可以救A 君出來,但條件是A 君要在B 君的血汗工廠工作,每天工作十四小時,日薪一元。

這裡, A 君明顯被B 君剝削。 井中人說明了剝削的兩個必要條件。 首先,被剝削一方要有弱點(vulnerability) 被剝削者掌握。 A 君被困井中,如果沒有人救就出不了去,而B 君有可以救A 君的工具。 這樣,相對於B 君, A 君就是有弱點,引致他需要依賴B 君,來決定他是否出得了去。

其次, B君利用了A君相對於自己的弱點,從A君的勞動中取得利益 。 如果B 君無條件救A 君出來, A 君就不見得被剝削。 如果B 君救出A 君的條件是要A 君來他家中作客吃一頓晚餐,也不見得A 君被剝削。 我們會認為井中人是剝削的典型,也就是「血汗工廠」。

但是否僅僅因為A 得在B 的血汗工廠工作, A 就因此被剝削呢? A 有無弱點,是否與B 剝削他並不相關? 這情況頗有爭議:所謂自己約的炮,哦不對,自己選的路,出問題就不要埋怨,A自討苦吃,又哪裡算得上剝削呢? B 想要A 到自己的血汗工廠做, A 大可拒絕。 說B 在剝削A 是否有點無辜? 但同時,自願被奴役(Voluntary slavery) 也是一種奴役,事實上即使我完全自願當你的奴隸,一般國家的法例也是不容許的。

但再設想這個例子:

井中人中的井原本是一個很大的雪糕杯, A 把全部雪糕吃完之後,就身處井中出不了來。 A 明知會這樣,但還是自願把雪糕吃完。 B 如井中人一樣,開出了血汗工廠的條件救他出來。

在這裡,即使A 是出自自願的選擇,令自己困在井中,似乎仍可說是被B 剝削。 這點正說明了,其實被剝削方有弱點被剝削方利用,是決定剝削出現的必要條件:即使A 的弱點是自己弄出來,一旦B 用這個弱點來迫A 接受血汗工廠的合約,剝削仍然存在。

再設想這個例子:

回到井中人的情況, C 君與B 君都有一條粗繩,可以救A 君出來。 但如果B 君不向A 君開出血汗工廠的條件, C 君就會強迫B 君這樣做;而且如果C 君不向A 君開出相同的條件, B 君也一樣會迫C 君做(想像他們各自拿手槍指住對方)

在這情況下, A 君還是被剝削。 即使剝削者被迫利用被剝削者的弱點來迫使他勞動而獲利, 似乎也無改變A 被剝削的處境。 剝削者也可以是被迫的。

在這裡,我們趨近了真正的資本主義市場的現實:資本家往往也是因為出於市場競爭需要而剝削工人。 「互相威脅」捕捉的正是這個情況。 這裡剝削的概念結構就完整了:一旦剝削者(們)利用被剝削者(們)的弱點(即:工人沒有生產工具就不能營生,就如A 君沒有B 君的繩就出不了去),以迫使他們勞動並從中獲利,剝削就出現。 雙方的其他動機和意願都不相干。

剝削之所以不公義,是因為體現了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在經濟資源上的不平等:資本家有資本,而工人是無產階級,於是兩者的議價能力不平等,議價結果都是不公義的。

第一,剝削之惡,在於被剝削者的弱點被利用來獲利,這和經濟資源是否不平等,似乎是互相獨立的道德關注;第二,剝削的處境可以是結構性的,市場競爭可以是引致剝削的充份條件,資本家本人是否自願搞血汗工廠無關宏旨。剝削作為道德批判,關注的並不只是個人之間的經濟平等和議價能力,也在於經濟結構本身是否促成了剝削。

對剝削的結構的分析,屬於分析哲學的一部分,也是結構性社會批判的重要利器。

人丑多讀書也不會變美,但人窮多讀書可以清醒。


經濟上的剝削我不懂,我講一個知乎上很多朋友關注的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

很多朋友看了或許沒看過 謝熊貓君 的那篇譯文,開始不在把人工智慧束之高閣,而當作一個新的熱點問題。一些朋友對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發展持樂觀情緒,但是對未來基層工人的待遇持悲觀情緒,認為機器與人工智慧的發展勢必取代大量勞力,讓很多普通工人失去工作。

這個問題涉及到的內容很多。但是說到底,我們致力於開發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生產力,並把人類從這種低技術含量、強勞動量、高重複性的生產中解放出來。

個人認為,一切反對這種機器取代人類的觀點行為,本質上等同於將一大部分人禁錮到這些低收入高強度的生產中,結果只是滿足極少數人控制社會資源。

這種行為就是在 剝 削 !
這種行為就是在 剝 削 !
這種行為就是在 剝 削 !

力求被剝削的對象由人類轉變為機器。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來源是古典經濟學,秉承勞動價值論,商品的價值創造來源是勞動,資本只轉移價值而不創造價值,但資本家卻憑藉資本的所有權獲取了勞動的剩餘價值,佔有了實質上不是由資本創造的部分,這就是剝削。

剝削的前提:
1、佔有資本;
2、獲得超額價值=資本報酬-資本折舊(轉移的價值)-資本創造的價值(認為沒有)

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勞動價值論已經逐步被主流經濟學拋棄了,價值這個概念也不怎麼談了。因為價值這個東西說不清楚,也無法計量。主流經濟學裡實際上還有一個概念和剝削這個概念存在一定對應關係的詞,就是經濟租金。

經濟租金,支付給生產要素的報酬超出為獲得該要素而必須支付的最低報酬的部分。
獲取經濟租金需要:
1、佔有生產要素;
2、獲得超額報酬=生產要素報酬-機會成本(從生產要素佔有者角度看獲得該要素而必須支付的最低報酬)

完全競爭市場下,生產要素報酬都等於機會成本,即長期經濟利潤為零。為了獲取經濟租金,也就是尋租,就得獲得壟斷地位。尋租的手段就五花八門了,可以通過創新申請專利、產品差異化等,也可以利用信息不對稱,或者有形之手直接干預等等。

如果某個生產要素無其他用武之地,機會成本為零,那麼為了獲得這個生產要素而付出的就全是經濟租。有一些東西不僅無其他用武之地,而且是什麼用處都沒有,但卻能成為生產要素獲得經濟租,這個過程通常稱為設租。
有能力設租的人,比照剝削的定義,基本可以判定是潛在的「剝削者」。


傳統的反抗剝削,就是把剝削理解為企業里才有的東西。怎麼可能呢?那套僱傭勞動被消滅後,剝削消除了嗎?沒有,因為國家取代了資本家的角色。還是等級森嚴,還是感到被壓迫。對吧?

剝削,就是統治的意思。統治者獲利,而被統治者不滿。這是種權力關係。

比如,在企業里,企業主統治,獲利,而被統治的是普通員工。

比如,在國家內部,政府在統治,普通人被統治。資源集中到了政府手裡。政府高官權大無邊,當然這叫大大地獲利了。

那麼消滅剝削是可能的嗎?當然可能。不過歷史上用的方法是「精神勝利法」,把「萬惡的剝削統治」換成了「偉大光榮正確的領導」,根本統治關係是不變的。改變下話語體系,或者話術。似乎就有所不同?銷售叫經理,領導叫書記。

但強大的國家也是一種壓迫。怎麼看剝削問題呢?實際能考慮的,是剝削的平等。也就是——你有機會壓迫我,我也得有機會壓迫你。你有機會領導我,我也得有同樣的機會領導你。所謂機會平等。這可以說剝削不存在,因為它到處存在,互相扯平。

機會平等不好做到,因為它註定地是要求「起點平等」。在起點平等,規則客觀的情況下,大家個人奮鬥,誰也不欠誰,競爭失敗就別怪社會。這就足夠好了。可以認為「不存在剝削」。

起點平等怎麼做的呢?這隻能接近,而不能實現。接近起點平等,實際是要求廢除資本世襲權——那些堅持資本世襲的資本統治,是資本專制的私有統治。而廢除了資本世襲的資本統治,則是社會民主的共產主義。由此,可以認為消除了剝削。

金融共產主義學堂:eziv587


無論你如何粉飾剝削,你在和HR談offer的時候都是處在弱勢的一方。

除非這家公司是你/你叔叔/你丈人開的。


剩餘產品存在,誰都承認。可是就是不承認剩餘價值。怪哉!


有。
抄襲(xī)是不道德的事情,是資產階級最可恥的行為,也就是剝削。說嚴重一點你就是「文藝竊盜」……


現代主流經濟學裡一般不討論價值,也就不討論剩餘價值,也就不討論剝削。

不過在現代主流經濟學裡存在一個概念叫做剩餘索取權(Residual claimant)。我感覺它某種意義上可以視為現在經濟學中和剝削的等價物。與它對應的還有個東西叫做剩餘風險。現代經濟學認為資本以承受剩餘風險為代價獲取了剩餘索取權。

至於為什麼剩餘風險和剩餘索取權都歸屬資本而不屬於勞動或其他生產要素,你可以自己研究下。

搜了下發現知乎有一個相關問題:為什麼總是資本持有者僱傭勞動力提供者? - 經濟

不過,我想補充一點的是,現在經濟學研究主要是解釋為什麼會這樣。至於這樣對不對或者好不好,主流經濟學似乎並不打算涉及,我也覺得這不是現代經濟學的工作。


推薦閱讀:

當初該不該打倒地主?
為什麼說生產力的進步是井田制崩潰的根源?

TAG:經濟 | 經濟學 | 市場 | 卡爾·馬克思(Karl Marx) | 政治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