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教父》中為什麼從幼子麥克還是嬰兒時就開始偏愛他,那時可並不知曉他會是二代教父?

難道只是作為父親偏愛小兒子?


你們到底看沒看原著啊!!!
老教父是個有大智慧,深謀遠慮的人!
他一心想讓他的家族洗白,從一個黑道權勢家族變成一個白道權勢家族。而要走白道這條路,就要按照社會的遊戲規則來,要讀書好,上大學,當律師,以後從政,美國社會的遊戲規則就是這麼玩的,可以自己去看柯林頓希拉里奧巴馬是怎麼混出來的。

從嬰兒時期就偏愛邁克嗎?不見得。主要是老大已經在道上混了,看原著就知道,老教父還沒發達的時候,大兒子就已經卷進來了,老二感覺能力不行啊,只有邁克既繼承了老教父的智商而且又有能力走白道!電影開頭記得嗎?邁克回家來,他的形象是大學生!

應該說老教父對他寄予了深深的振興家族的希望。他希望他的小兒子能夠真正在美國的主流社會中走白道成為一個有權勢呼風喚雨的人物,而且他是一心想要避免小兒子摻合到家族事務中去。

喜歡電影的朋友們不妨回頭去看一些細節,當時老教父被偷襲躺在醫院床上,邁克出面單槍匹馬在餐館幹掉了敵人。老教父得到彙報說報了仇,老教父問誰幹的,聽到說是邁克乾的,這個時候他什麼表情,那是深深的失望啊!!!不是說他對報仇成功不滿意,而是說他唯一的希望破滅了!他唯一有可能當「大人物」的小兒子也有污點了。

而且邁克的墮落根本就是教父的一個重要主題好嗎?

年輕的時候他是一心想脫離家族走他自己的路,還去參加戰爭是個戰爭英雄好嗎?他明明就是想要走跟他父親不一樣的路。後來為了保護他爹,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成為了一個心狠手辣的黑社會頭子。

根本就是個悲劇好嗎。


大家對《The Godfather》的印象與理解普遍只存在於對電影的解讀,而遺憾的是電影畢竟只是一種濃縮,拍得再精緻也只是對原著的片面表現。

首先對於題主提到的教父偏愛小兒子的問題,我認為這是客觀存在的。而對於上面幾位有關冗長的心理成長教育解析說我並不敢苟同。事實是,其實這個問題在原著里,作者選擇的是用另一種更好的方式來解釋。只是由於電影鏡頭表現的局限性,在已經接近三個小時片長的敘事中,很難再添加一些細枝末節了。

在原著中,並不難看出作者在創作前就已對全小說脈絡及程式有了很好的規劃。
作者對兄弟三人(Sonny,Fredo,Michael)的描寫從Vito年輕時就埋下了伏筆。更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作者對兄弟三人性格的交代也就是三人性格的迥異的描寫為後面Sonny的慘死和Fredo的背叛紛紛埋下伏筆。而Vito對Michael的偏愛也正恰恰是通過對大哥Sonny和二哥Fredo的性格來展現的
原著中:
" Santino Corleone,Sonny, was sixteen years old and grow to an astonishing six feet with broad and a heavy face that was sensual bu by no means eddeminate. But where Fredo was a quiet boy, and Michael, of course, a toddler, Santino was constantly in trouble. He got into fights, did badly in school..."
原著中第一次對兄弟三人的性格描寫便如此露骨,對Sonny的叛逆的敘述更是費了不少筆墨。

與父親Vito細膩冷靜的性格相比,Sonny的性格太過於激烈,拋開小說主人公效應,Sonny一開始便不可能是讀者心中的教父繼任者。教父Vito對於Sonny的性格應該也是頭痛的,後來Sonny主動提出參與家族事務時父親也毫不驚訝的答應了他,但是Sonny在故事中早已定位,作者絕不安心於Sonny對柯里昂家族的領導。


老二Fredo,他的性格可以說是更加突兀:膽小怯弱,易受指使。所以在故事中教父也很聰明地把他安排成「家人」行列,即便插手家族事務也只是一些不知所謂的瑣事。從整個家族的利益來講,弱勢性格主導下的Fredo只能乖乖地做一個接受保護的局外人,真的很難在家族事務上佔有重要位置。他的父親也很清楚這一點。

所以,通過大哥二哥的極端性格。Michael這個中庸但靈活的角色就很輕易地躍然於整個劇情中,塑造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儲君形象。

——————————————————
9月27日更新:

馬龍白蘭度演繹下的教父給人一種酣暢淋漓的爽快感,阿爾帕西諾成功接棒二代教父也讓人心服口服。作為我最欣賞的兩個演員,相對於幫派爭鬥,電影《教父》裡面父子二人所傳遞的那種不可名狀的能量以及兩人之間的情感互動更讓人著迷。

無論在小說中還是在電影中,教父Vito其實並不希望任何一個孩子接替他的位置,很冷酷但這是事實。教父希望他的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律師,參議員。

Sonny第一次向父親提出插手家族事務時,Vito這樣對他說:

「…don"t you want to finish school,don"t you want to be a lawyer? Lawyers can steal more money with a briefcase than a thousand men with guns and masks...."(你不想上學了?你不想成為一個律師?你要知道,孩子,一個提著公文包的律師可以比千萬個戴著面具拿著槍的人搶到更多的金錢。)
(私以為這句話完全可以用作我國中小學的校訓嘛~)

在Vito和Micheal交談中,
Vito:
"I worked my whole life, I don"t apologize to care of my family and I refused to be a fool. Dancing on a string held by all those big shots, I don"t apologize, that"s my life, but I thought that when it was your time...you would be the one to hold the strings. Senator Corleone,governor corleone. something." (我幹了一輩子,沒什麼遺憾的。我照顧了我的家人,但我絕不當傻瓜,讓那些大人物在幕後操縱我。我不必道歉,那是我的命運,但是我想過,有一天你能當那些操縱的人,柯里昂議員,柯里昂州長之類的。)

教父顯然很清楚走什麼樣的路對孩子是好的。進一步說,其實教父對整個可里昂家族的前景規劃得很好。因為從他開始,每一任教父都把家族生意合法化當成階段性目標。合法就意味著家族需要能夠在白界真正吃得開的人來掌舵,老教父的初衷就在於此。三個孩子的紛紛休學、退伍以及不可避免地捲入家族事務中來,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家族生意合法化的進程。一個突出的例子很好地照應了老教父的深謀遠慮:在Micheal時代,柯里昂家族想插手金融,買下屹立公司多數股卻反過來被董事會其他人合夥耍了,甚至幾次把Micheal氣得差點翹辮子(由此也可見,玩商戰比殺人放火困難多了 ;-) )。

在電影中,還有這麼幾段對白:
"Women and children can be careless, but not men. "
"Do you spend time with your family? Good. Because a man that doesn"t spend time with his family can never be a real man. "
"…you know, Micheal, your old brother, Fredo, he is the man I most concern about, I think you can lead him a good life."(你要知道,孩子,你的哥哥Fredo,他是我最牽掛的人,我認為你可以給他一個很好的生活。)

這些話都是教父Vito對小兒子的惇惇教誨。父子兩人坐在椅子上,面對面地交談。兒子向父親傾訴煩惱,父親向兒子指示方向。有趣的一點是,無論在小說還是電影里,這種帝城託孤的情景並沒有在教父的其他兩個兒子身上發生過。大哥Sonny生前沒有,Fredo更沒有。
教父說,Fredo是他最牽掛的人,這裡的「man"」顯然代表的是家人,而這句話是跟作為弟弟的Micheal說的。(這時候的Micheal怎麼會想到不久以後自己會殺死自己的親哥哥,還有許多年後在教皇前的懺悔。或許這也是作為教父必須承受的吧)不論偏愛與否,教父Vito對小兒Micheal的期望無疑是最高的。當一位長者肯將家人託付與人,就是對這個人最深的信任與愛的最淋漓盡致的體現吧。
把維護家庭放在第一位,一個頭腦清醒的人,即使身居高閣也不忘初衷,教父如是。


——————end——————


我是看了電影之後才去看的原著。不能否認的是無論教父三部曲還是原版小說,都是造詣極高的藝術作品,不存在孰優孰劣。秋霜和白露,各表風華。 重要的是如果一部作品能在某些方面打動你,改變你對生活某一面哪怕很小的一面的原先不明晰的認識,使其變得清晰透徹了些,哪怕只是讓你心頭微微一顫或者頜首一笑,那麼這作品就發揮了它的熱量,得其所終。

After five months of exile in Sicily, Michael Corleone came finally to understand his father』s character and his destiny. He came to understand men like Luca Brasi, the ruthless caporegime Clemenza, his mother』s resignation and acceptance of her role. For in Sicily he saw what they would have been if they had chosen not to struggle against their fate. He understood why the Don always said, 「A man has only one destiny.」


邁克·柯里昂在西西里過了五個月的流浪生活之後,終於真正懂得了他父親的性格和他自己的命運。他終於真正懂得了像路傑·布魯西和冷酷的克來門薩這類人物,也懂得了他母親那種安分守己的超然態度。在西西里,他看的一清二楚,要是他們不行動起來同自己的命運作鬥爭,他們將落得什麼下場?他懂得了,為什麼父親反反覆復地說:
「一個人只有一種命運。」

——————END——————


謝邀。

沒覺得唐·維托更偏愛誰,只是在片中顯得邁克爾得到更多垂青似的。電影中我印象最垂青的地方是帶邁克爾回西西里衣錦還鄉,別的小孩帶沒帶我沒印象,但邁克爾是肯定帶了。不過這也未必就算垂青,除了帶娃「瞻仰先輩」之外,很可能是那趟帶著復仇任務,維托為了掩蓋自己的復仇心,帶家人做掩護當道具,總之不是個純肥差啊。

實際就主客觀原因分析來看,兩方面:

一是唐·維托自己的條件。生桑尼和弗雷多的時候,維托的家庭條件都還不咋地,而邁克爾誕生時維托已經發家,已經有條件給邁克爾提供更好也更體面的成長、教育條件。

二是前倆兒子,一個從小就混街頭,沒見多少走正道可能,反而比老頭子更好勇鬥狠,一個各方面都唯唯諾諾不成器,基本靠不住。老教父的事業,不能交給一個整天喊打喊殺的瘋子,更不能託付給一個阿斗,湯姆再好也是外姓人,不夠西西里,怎麼辦,只能指望這個花大氣力培養的老三了。

剛好,邁老三的資質也不錯,個性雖然跟維托不完全對付(維托是很不希望邁克爾從軍的,邁克爾在此事上跟整個家庭對抗,但也從此事上可見他比其他家人都更美國化),但審慎冷靜和那種骨子裡西西里人的狠勁維托是很欣賞的。只是維托是想將他當純白道培養,以方便將來家族的洗白。

邁克爾從軍老教父與其說是失望不如說是擔憂——畢竟家族傳承就指著老三的了。全須全尾歸來,還得到更融入美國社會的戰爭英雄身份加權,老教父是頗感欣慰的。但有件事維托阻止不了,那就是邁克爾手上沾血。因為那時維托已經槍傷昏迷不醒了。

雖然彼時的情況以維托清醒時的思維,理智上說不定也會贊同,但情感上還是會有猶豫。後來邁克爾接班諸種大事的設計,那是大勢所趨,維托只能順勢而為了。

所以,談不上垂青。如果桑尼跟湯姆稍微中和一點,弗雷多能幹一點,邁克爾走上其他道路也未為可知。

一切都是命。


這個問題看來很多為答者都扯遠了,分析了一大堆卻忘了問題是「為什麼從麥克還是嬰兒時期就開始偏愛他」,其實答案很簡單:
首先對比兩個哥哥,大哥山尼出生的時候其實維多很愛他的,畢竟是自己的第一個孩子。但處於創業之初的他並沒有足夠多的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對山尼的管教和關愛都是不夠的,這也是山尼成長為街頭霸王的原因之一——疏於管教。再看弗雷多,出生之時就患病(肺炎?),雖然是自己的兒子,但維多知道:體弱多病的弗雷多將來是成不了大器的,自然對他的愛是有限的。
然後我們再來看麥克自身的優勢:麥克出生的時候,維多已經是大哥級的人物,不需要像當年剛出道時那樣賣命工作,自然有更多的時間用在陪伴家人。這時其他三個孩子都不是襁褓中的嬰兒了,面對剛出生的麥克,算是老來得子的維多自然喜不自勝,對其關愛有加。另外之前幾個回答也有談到山尼和弗雷多難當家業的問題,其實這時候可能已經體現出來:山尼暴躁的性格和弗雷多多病怯懦的特點。相比之下,麥克擁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成長環境,老爹自然對他未來寄予厚望,理所當然對他喜愛有加。


沒有哪種文藝作品,會自洽到天衣無縫,塑造人物的過程,天然就加持了主角光環。


桑尼過剛易折 強勢過於即是缺陷 他沒有教父喜怒不形於色 不給對手破綻的優點 這一點在最初跟土耳其人談毒品生意時暴露最為明顯 教父對他這點很不滿 。弗雷多懦弱無能沉溺玩樂能力有限自然也不是教父會喜歡的,麥克是三個兒子里性格最接近父親的,他是小兒子又肯上進,教父將洗白的希望寄放在他身上,而且教父里麥克是最帥的一個大家沒注意到么?多深邃迷人的眼睛啊 。小時候也秒殺一片,跟年輕的維多一起簡直就是美色父子檔,毫無抵抗力啊!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Michael作為最小的孩子原本受偏愛的可能性就是很大的 加上Michael乖巧聰明 上大學參軍表現優秀 更是很容易得到父母哥哥的寵愛 沒覺得伏筆不伏筆的又不是高考語文閱讀 後來的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


錢鍾書說,天下爺娘疼小兒


看一下教父的原著你才能明白原因
一方面老頭子是個很理性很能看清大局的人 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顧家的父親 一個族長
他對三個兒子都很愛這一點毋庸置疑
從Sonny的死 他表現出來的神態就能知道
沒有所謂的更偏愛誰的說法
樓主的意思可能是問為何他更看重自己的三兒子 畢竟殺土耳其人後 邁克爾逃離 老頭子所有的戰術主旨還是穩住各大家族 讓小兒子回家為最終目的
因為他知道Sonny只是個將才 他可以成為紐約最令人聞風喪膽的劊子手 他有力量 他有怒火 但是剛極易斷 他暫時還沒有那種統領一個家族的能力 三兒子弗雷多更是沒啥大的出息
而自己的小兒子才最像自己以前 他有這種與生俱來的視野
所以為了家族的未來 他更願意把邁克爾培養成他的接班人 未來的族長

不要說啥書和電影不同 當年科波拉自己都說 他就拿著原著當劇本的 不過做了個大的文件夾 直接就在原著上做上自己的導演筆記 所以看下原著 還是很能理解其中的奧妙


老教父Vito很早就計劃讓湯姆哈金接管家族事業,讓麥克投身政界。甚至不願意讓大兒子桑尼染指。

麥克最困難的時候讓位給湯姆哈金,實際上實現了老教父Vito的原計劃。

因為小時受黑道迫害,黑幫對老教父來說是一種罪,但由於出身家庭和環境文化的原因被迫成為黑幫老大,成為與弒父之人為伍的人,他畢生心愿是不幹黑幫這一行,成為正直的美國政府官員,而不用等到兒子輩,這也是對家庭最大的保護,但他的能力不足以實現其良心,所以他一生有負罪感,牽連子女,女兒嫁給了懦夫虐待狂,前兩個兒子也被捲入黑道,但絕不能讓最後一個兒子重蹈違背父親良心的道路,所以要將家族事業讓外人湯姆哈金去接管,這樣才算洗清自己。

事實上第二集中,在麥克最困難的時候,確實將家族領袖的位置交給了湯姆哈金,麥克又一次實現了老教父的初心,但付出了慘重代價:弗雷多的死、自己的婚變、古巴冒險等,儘管這些代價小於父親當年做出同等成績可能付出的代價,但這仍是不夠不可持續的,麥克仍不可避免的重做回族長,繼續贖罪的人生之旅。麥克失敗因為他和老教父一樣打心眼裡不想做這行,而正是讓位給湯姆哈金的那段短暫時間裡,麥克的人生達到孤寂和輝煌的高潮。

這是一部關於良心、命運、自由和文化融合的電影。

另外說一下,為什麼麥克當初堅持參軍,還受到哥哥弗雷多的支持,因為弗雷多雖身體不好但不笨,他和麥克知道父親的初心,參軍為自由理想而戰是父親內心深處的嚮往,也是來美國的原因。還有片頭,一開始那個棺材店老闆女兒被打的遭遇實際上也是老教父自己女兒的遭遇。


也許就像所謂耳朵長 長壽 也許 只是因為長壽的人耳朵長,正是他的偏愛註定了他將成為教父


藝術化的呈現手法而已。
假如第二部里,弗雷多不那麼慫,成功政變,當了老大,殺死對手,控制古巴,趕走科斯特羅,走向人生巔峰,重拍教父三。
估計又會有人問,第二部里教父心疼看著患了肺炎的鏡頭是不是說明教父最愛二子?

然後知友開始回答。

你們這群看電影的low逼啊,看看原著好不好,裡面有說教父喜歡二子,母親喜歡三子啊。

哎,你不覺得,柯里昂教父再牛逼,也只是你個人添油加醋的想像和作者筆下可以隨便更改的文字。為什麼特愛三子?不如問,為什麼他是豬腳吧。


好多回答根本不靠譜也沒用心,看電影如果看不到因果,書中再找答案也只是牽強附會。

當大家看時會記得,得到地毯後,大兒子被抱在地毯上逗樂時,他只是哭,不招人疼;完老二肺炎;還有幾個鏡頭,都是老教父抱著老三親,三兒同在,唯有麥可白凈,老大已不能被抱著疼,老二醜陋,只有老三被不斷親吻,老教父還不斷重複心聲:麥可,爸爸多愛你啊!其中有個回鄉後的鏡頭,麥可在老教父懷裡。


小兒子,大孫子,老人家的命根子。



樓主問得是電影《教父》,並沒說原著,所以樓上很多拿原著說事的實在沒必要在這個問題上糾結且裝逼。書我沒看過,電影三部曲看了八遍,在邁克小的時候並沒看出維多偏愛他,成年以後肯定是偏愛的,因為維多喜歡小兒子的性格,看好他能繼承家族事業。


父母都會更疼愛最小的孩子


一般家裡孩子多的情況下,家長會特別偏愛某個孩子,而且這個孩子必定很像他。怎麼說呢,叫基因認同吧。其實是人類本能的一種體現。簡單點說就是,看到某個孩子,就像看到複製的自己,所以會特別偏愛。


非常重要的是:老教父遇刺重傷後,是Michael在醫院照看並保護,這是救了老教父的命,並且在此期間處理掉了對手,在此出色表現,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偏愛他,正是因為他是老教父心中當時最不可能成為接班人的時候。


推薦閱讀:

科恩兄弟在影史上地位如何?對電影有何貢獻?
郝蕾和王菲同樣性格不羈,為什麼郝蕾不火而王菲火?
推薦幾部從心理學角度看,非常經典的電影?
《超體》有哪些不科學的地方?
如何看待九州向大銀幕方向的嘗試以及九州系列電影計劃?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影視評論 | 電影史 | 教父(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