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沒有意義,又是什麼支撐人類繼續充實地活著?

意義這東西,本來就是人想出來的,而宇宙並沒意義這個東西。宇宙如此的美麗而富有規律,卻是無意義的存在。可是人們依舊活得充實而快樂。


原因很簡單,人不需要意義就可以活著。

細菌不知道意義為何物,它們照樣活得很好。

狗不知道意義為何物,它們照樣活得很好。

人發明文字以前,不知道意義為何物,他們照樣活得很好。

因此,「意義」並不是支撐人類存活下去的必要條件。

但思考意義這個行為本身就是人類最引以為自豪的東西,它是我們生活的追求,卻並不是我們生活的基礎。


我也是個虛無主義者,看到這個題目,正好整理一下自己的兩篇舊文變成答案,希望能回答題主。
以下整理自《一個虛無主義者的自白》與《一個反英雄的自白》。

------------------------------------------------------------------------------------------------------------------

我有一個朋友,是孟加拉某部長的女兒,在上流社會家庭長大,有一個法學博士學位,結婚生子前是美國知名智庫的分析師。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就感到矜持、得體、倨傲和優雅混作堅實的一團,像鐵牆一般冷不防地拍在我臉上,讓人神經緊繃起來。

後來她和我說,她最近開始看美劇緋聞女孩,突然感到非常空虛。她從小到大身邊的人和劇里的人物是一樣的,大家都出身顯赫,家財萬貫,並且互相睡來睡去。剛從大學畢業的時候,她看不起他們,堅決不肯回孟加拉;但十八年後的今天,她發現無論在美國還是在她的祖國,人們過的都是同一種生活,她和她看不起的人並無分別 。

「我現在又要回去繼承我父親的事業,那麼我當初又為什麼要留在美國?人生究竟又有什麼意義呢?」她這樣問我。

我不能告訴她,她的話讓我想到加繆的《局外人》,裡面的主人公在死刑前,憤怒地拒絕向神父皈依:「我曾以某種方式生活過,我也可能以另一種方式生活。我做過這件事,沒有做過那件事。我幹了某一件事兒沒有干另一件事。而以後呢?……在我所度過的整個這段荒誕的生活里,一種陰暗的氣息穿越尚未到來的歲月,從遙遠的未來向我撲來,這股氣息所過之處,是別人向我建議的一切都變得毫無差別,未來的生活並不比我以往的生活更真實。」

她已經三十六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住在一間有巨大落地窗的酒店式公寓里。但這樣的生活,並不比那樣的生活更真實。


叔本華認為,有人間或把人類和事物看作僅僅是幻影和夢景,這種天才就是哲學才能的標誌。

我不相信自由意志,也不信任理性。比起以理性的名義被各種偏見蒙蔽,還不若相信純粹主觀的感情,比如愛與憎,比如狂熱與憂傷。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夜店會感到欣慰,看著迷亂起舞的人群會欣然微笑。

我愛這個世界。在許多瞬間,我感到自己只是一個觀察世界的移動窗口,為作為某個大於自我的事物的一部分而欣喜不已。 在時間與空間的平行宇宙中,個體的人生並算不了什麼,一切都不斷地湮滅又再生。於是生死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向死而生。

正是因為明白個體的局限和虛無,我才確信自己的人生不應在於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千百年前,蘇軾曾經扣舷而歌:「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有種角色,叫做反英雄。

Spring Breakers中,毒販Alien拐帶著放春假的少女們,飆車,搶劫,無惡不作,肆意妄為。正當我以為這是部發泄睾丸酮和費洛蒙的濫俗青春片時,Alien在鋼琴前坐下,夕陽西下,海天之際渲染成溫柔的紫色,三個女孩戴著粉紅色的強盜頭套,手捧獵槍,對他說:「給我們彈首曲子吧。要首甜的,向上的,要他媽激勵人心的。」

「哦,你們要看到我感性的一面了。這首歌來自一位流行歌手,史上最偉大的歌手,這個時代唯一的天使,名叫Britney Spears。」Alien一笑,Everytime的鋼琴伴奏從手下流瀉而出。

Notice me

Take my hand ?

Why are we

strangers when ?

Our love is strong ?

Why carry on

without me

他用煙熏味的南方口音輕輕哼唱,唇齒間金牙一閃而過。女孩們跟著唱,踮起腳尖在沙灘上翩翩起舞,手中的獵槍揮舞起來,彷彿仙女的魔棒。甜膩的歌聲中,畫面切到他們闖入民宅,用槍頂住別人的腦袋,揍人時猙獰的笑臉,怒吼時噴出的唾液,地上滴著的血。他們齊齊站在夜幕下,朝天開槍向全世界大喊:」Spring break, bitches!」 暴力,純情,膚淺,叛逆,不知其所起,也不知其所終。

我想到《麥田裡的守望者》的最後,逃學、嫖妓、抽煙喝酒、滿口粗話的霍爾頓站在傾盆的雨里,透過雨幕看著妹妹菲比坐在旋轉木馬上,轉過一圈又一圈。雨聲和木馬的音樂聲交織在一起,好像永不停止的終曲。那一刻,這個浮躁而迷亂的世界,終於短暫地安歇。

而Alien的結局,是死在了帶著女孩們向最好的朋友尋仇的路上。女孩們跨過他的屍體掃蕩了整個黑巢,全身而退,臨走前分別俯下身親了親Alien冰冷的唇。

從劇本的角度想,Alien這個人物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從與女孩們素不相識,到最後賠上性命。對她們來說,這只是人生中偶爾的離經叛道,而對Alien來說呢?

「有些孩子想長大以後做總統,做醫生,我只想做個壞蛋,於是他們把我踢出了學校,我覺得那他媽棒極了!有些人,他們要做對的事,我就愛做不對的事!」

他是個世俗的逃兵,只不過他逃得夠遠,夠久,夠一條道走到黑。


在我羸弱的身軀中,盛著顆英雄的心。現實中我可能什麼都不是,但我唯一擁有的是思想,這思想足以構築一個世界,一個概念,一個一無所有卻無所不能的存在。在臆想中,我進可舉槍殺敵,退可賓士千里,掌中運行著人類世界的數據洪流。

拜倫說:「我從未愛過這個現世,它對我也是一樣。」大地是泥沼,人間讓我躁動不安。一想到未來幾十年不過是吃飯睡覺交配繁殖的重複蒙太奇,我就想吐在世俗人生這個爛劇本上,而這場戲還是無法剪輯的舞台劇。不能退出,不能倒帶,不能重播,所有人都卡在這裡,任憑時間把我們帶向單行的結局。

我以憤世嫉俗為刀,驕傲為盾,站在世界的中心奮武,所擊之處卻是永恆的虛空黑暗。我要有光。

也許伊卡魯斯不是為了追逐太陽,而只是在用力地逃出生天。我像鯊魚一樣,一旦停下就會窒息。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尼采說,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反過來,我們在不能飛翔的人眼中越是渺小,我們俯瞰的世界就越是廣袤。自由從來是一種特權,只有用力振翅,才能防止下落。

於是你問我為什麼要飛翔?

因為我要。因為我能。


對我來說人生的意義只有一個。
那就是「此時此刻喜悅的心情」。

我不停的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製造著「此時此刻喜悅的心情」。

連在一起就成了精彩的人生。


未來被樂觀主義者添油加醋,被悲觀主義者貶到一文不值,過去也只存在於大腦的記憶里,或美化,或錯亂。對我們來說,只有「此時此刻」是有意義的。此時,此刻,你看這段文字時,你的狀態,你的心情。無論你過去悲慘,或是不久於世,這一刻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就是現在,你喜悅的話,就充分品味它,你不喜悅的話,就站起來去改變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有夢想,是為了未來的「此時此刻」。但為了未來要犧牲現在的「此時此刻」到什麼程度,是每個人不一樣的。保持良好的平衡是很重要的。

這就是蘇菲的哲學。


被迫來到這世上,我隨時可以了斷自己的生命;
但生存的本能讓我不去觸碰死亡,那種本能 是對死亡的恐懼;
理性地說,我生存的原始動力 正是對死的懼怕。
也就是說,活著 不是因為我喜歡活著,而是因為我怕死。
所以 對我來說,活著是一場逃亡。

不知道人死後是什麼感覺,但只要活著 我就能有所享受。
感官世界裡的享受總是短暫,一旦與資源斷開聯繫,我便墮入空虛;
我沒有理由活著,也沒有勇氣尋死,逃亡的路上卻充滿焦慮,叫人難以忍受。

直到發覺自己對美的迷戀,我開始有意地從現實 與藝術中 尋求美的感受。感官世界的美 轉瞬即逝,感官以外的美則會化為我對其他美的敏感,我眼中的現實世界也被浪漫渲染。
除了死亡,我盡量多地主宰自己的人生 去尋求一切的美。

我依然在奔跑,
但生活
不再是逃亡。

2014.05.25 星期日

於精神病院 5號病床

————

我考慮過自殺。

困難而又無意義的生活里,幸福短暫,痛苦與折磨卻極其漫長。當無望的高牆圍困我,痛苦鞭笞我,我想結束這一切,卻又不能當機立斷。只能懦弱地寄希望於猝死、車禍和空難。

我已習慣活著,而死太陌生。面對死亡這無可挽回的墜落,我既困惑,又驚愕。至今仍活著,不僅因為缺乏死的勇氣,還因我對世界仍有依戀。如果有人建議我此刻就從窗口跳樓自盡,我會回應:「我還沒想好。」我還沒有足夠的理由和動力去選擇死亡。「什麼?世間的痛苦還不夠嗎?絕望的滋味還不夠濃烈?」這很難回答,但或許事實正是如此。

我無法理解我對生命的依戀,對其作出任何解釋都會令我感到浮誇。因為事實確鑿,持續而難以抑制的痛苦曾經出現亦必將重演。在它面前,任何生的理由都彰顯其單薄。能夠肯定的只有一堆不可加以解釋的形象與氛圍,一種柔軟而又強烈的情感:秋天的風,女人的發香,冬天溫暖的被窩和曾經有過的擁抱。

2017.09.17 星期日

於我家電腦桌前

精神病院和5號病床是虛構的。


那些自毀概率更大的基因/模因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被淘汰了。

於是我們現在攜帶的基因/模因是:

無論如何,絕不能輕言自殺。

原因?我們體內動物的一部分可不講邏輯。


「存在的意義」是 Rick and Morty 中的一個重量主題。

RM 中有反覆討論創造者和他們創造物之間的關係:Rick 創造了一整個文明社會來發動自己的車,創造了林肯希特勒,創造了遞黃油的機器人。

與我們這些無知的沙丁魚不同,這些 Rick 的作品有直接與創造自己的「神」交流的特權,他們都有那個「終極問題」的答案:他們知道自己是誰,從哪來,要往哪裡去。他們看得見「大局」。

這些 Rick 創造的智慧體,或早或晚都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並沒有意義和價值。

『You brought me into this world』
『I didn』t ask to be born』
『What』s my purpose?』

一個可愛的想法是相信上帝的存在,相信有神創造了我們;相信我們存在有更深刻的意義和原因,這個原因就是最高級別的使命。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事情,才會讓人生有價值,才沒有浪費時間。

所以我們尋找意義。

RM 是基於 Joseph Campbell 的 &<英雄的旅程&>而創作的,Campbell 說:

「神是一個和個人無關的客觀的宇宙力量」

最可怕的事實是:他根本不在乎你過得怎麼樣

就像地心引力不在乎你跳樓會死或打籃球會嗨。Rick 不在乎,出現在天空中的巨大懸浮腦袋不在乎,我們的造物主也不在乎。

神,不,在,乎,我,們。

人生沒有意義,我們的存在不重要,一切都不重要。

?

我不同意人生沒有意義的觀點,不同意 『nothing really matters』。
因為即使這個觀點無比精準正確,卻一點用都沒有
拿 Rick and Morty 舉例子

Jerry 是個普通人,他想當個好父親好丈夫,他想有威信、富有、有權勢,想能夠供養自己的家庭。

但是在 Rick 所代表的宇宙里,他一次次發現自己的目標很蠢,一次次被告知自己的努力是渺小的、荒唐的和無意義的。

因為努力意味著你已經失敗了,因為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而你愚昧地去在乎了。

(截圖:Jerry在5%CPU的模擬器中)

Rick 這個無所不知的角色,基本上無所不能,如果有什麼事情他不喜歡,他就改變它。他甚至有一個可以操控整個星球的人口的前女友-聯合體。

Rick 相信一切都沒有意義,他說他不在乎任何事,任何人。』nothing means anything, nothing really matters』.

可是他一直很 "Wubu lub dub dub",一直用各種方式麻痹自己,他很空虛。

這一集結尾他在車庫自殺未遂,失手是因為自己喝太醉了。

同時另一個角色,普通人 Jerry 卻在開心滿足地清理庭院的雜草。我們狹隘可悲的 Jerry 好像比智慧全能的 Rick 更幸福。

全球在變暖

地球在死去

宇宙在冷卻

越是放大視野,這個真理,「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 ,就顯得越正確。

但是把視野縮進地球,把畫面縮小到一個家庭,縮小到人的大腦,進入他的童年經歷,你看到所有事情都是重要的。無論是清晨醒來後的十指相扣還是晚自習的隨堂考試結果,everything matters.

我們可以把握這些短暫易逝的機會,加入這樣一個幻覺,叫做「我愛我的女朋友」,「我愛我的家人」,「我愛我的貓」。

這怎麼不好呢?

知道「真理」,知道所有事情都不重要,可以把你從一些焦慮中解救出來。

這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我不害怕失敗了怎麼樣,丟臉怎麼樣,我不嫉妒在平行宇宙里的我過著比我好很多的生活。

你不用去在乎那些次要的事情,而把注意力放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面。更妙的是,你可以自己定義「重要」。

『The answer is don』t think about it』.

『Nobody exists on purpose, nobody belongs anywhere, everybody』s gonna die. Come watch TV』.

一旦你踏過這個可怕的門檻,接受了這個「真理」:
『Nothing matters.』
沒有重要的事情,沒有使命,沒有要去的地方,你是自己的主人
那麼每個地方都是宇宙的中心,每一刻都是最重要的時刻,每件事都是生命的意義

覺得人生沒意義,消極抑鬱,自殺傾向,是因為沒能力縮進,只能看到宏大的「大局」,卻無法看見生活中細小的美好。

如果我不能改變世界,起床又有什麼意義呢?」

答案是,

每個地方都是宇宙的中心,每一刻都是最重要的時刻,每件事都是生命的意義。

我們用旅程的比喻來思考人生,一個征程,一場遠征,有個嚴肅的目的在終點等著我們。
就好像是在說,人生的意義就是達到目的地,在目的地有成功,或其他的,來世或天堂。
眼裡只有目的地,一路上我們錯過了所有的意義。
可是人生、我們的存在、宇宙的存在都沒有「目的地」。
人生是一個音樂般的東西,在音樂播放時你應該跳舞歌唱。
Life is a musical thing

人生不是一場旅程 - 邦迪藍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眾生平等,無偏無黨。宇宙萬物,以事實觀,則無等級之分;以價值觀,則高下可分。何以如此?

以康德之言以蔽之,曰:人為自然立法;不獨為自然立法,理性亦為自身立法。因此整個規範性領域(意義領域),均為人類官能所奠定之領域。即便我們假定宇宙無所謂「意義」,宇宙也因人的理性活動而充滿「意義」。因此康德說:頭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法則,都是我們有增無已時時翻新的敬畏所在。

人生並非無意義,有普遍於每一個人的意義,有個人孜孜以求的價值。個人鬱郁而不得志,人生卻並非因此而無意義;時代黑暗而民不聊生,人生的意義卻愈加凸顯。人類的歷史數千年,卻構造出極其豐富而龐大的意義世界,這是每一個個體安身立命的基礎,也是這個人類得以維繫的精神資源。只不過每一個個體的人生的意義,並不是現成擺在那裡一目了然的東西,如果徘徊在意義世界的邊緣,如果不去創造屬於自身的意義,那麼to be or not to be,也就成為問題所在了。


我其實一直都不懂……

為什麼總有一些心靈脆弱的人需要各種謊言來支持自己脆弱的內心……
為什麼總有一些蠢蛋把自己累得沒時間去空虛的感覺,命名為「充實」……
為什麼總有一些蠢蛋非要閑的蛋疼去尋找什麼人生的意義——

你看看小說里和歷史裡的主人公們,呵呵,當你有了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或者千里尋女,或者對財富/權力/道德有一些怎麼也無法滿足的渴求的時候,你就明白人生的意義了。

所謂「主線劇情」,就是你怨念,追逐,而得不到的東西。
如果你不懂人生的意義,我想是你最近玩的太high了,沒關係,等天塌下來的時候你就老實了,單身母親和窮人家的孩子是怎麼勵志的,落難王子復仇記是如何展開的……你不會想要明白那種東西的。

意外發生的,讓你去做的事——就是所謂的意義。
而部分人對「活著的意義」的追求,其實是一種對命運的奴性。


「導演,怎麼還不加戲啊?」
這樣的感覺……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請你先思考另一個問題:

如果人生有意義,那意味著什麼?

如果人生有意義,那也就是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有一個目的的。也就是說:「為了XXX,我才存在。」而這個目的一定是外界賦予我們的,因為它是先於我們的存在的。

這又意味著什麼呢?

這意味著,存在一個絕對的權威,它能夠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去如何生活。而我們活著,就是要去遵循這個權威的旨意。

在西方,基督教的上帝就曾經是這樣的一個權威。但是尼採的一句「上帝已死」表現出了信仰崩潰之後人們的無所適從。

在這種情況下,存在主義告訴我們,在我們失去人生意義的同時,得到的卻是選擇如何生活的自由。因為,不存在一個所謂的權威,去要求我們必須達到某種目的。


我大概從高中時代開始思考所謂的意義,現在已經大三,也直到現在才略微可以開解自己了。有些人天生死心眼,這個問題在大多數人看來簡直莫名其妙,可就是有那麼多人會在這個問題上較勁。我也是一個。
確實,思考這個問題的人多是吃飽了沒事幹的人,可更大程度上我覺得是由天生氣質所決定的。有些人一輩子不會想到這個問題,有時想到了又會很快就放棄不想了,可有些人不是這樣。他們天生敏感多思,又固執,一旦觸及這個問題就不會善罷甘休,會覺得如果不把這個問題想明白,人生簡直沒意思。思考這個問題的時間多是他們的青少年時代,因為這時的他們人生剛剛開始,未來茫茫然不可知,又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以用來消耗於此。
說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我曾經也想到愛、責任、奮鬥、享受等等,可都沒能完全說服自己。我看書不多,也不期望用別人的觀點來拯救自己,總想通過自己——一個平平常常的肉身來找到答案。直到有一天,應該是大一的一天,我突然就想到,人生是無意義的。這時候的感受很複雜,有種解脫之感,也倍感一路而來的心酸。我想了好幾年,原來就是這個答案!但出乎意料的是,我並沒有失望,反而還有些喜悅,一可能是我終於擺脫了這個問題,二則是如果人生是無意義的,那麼是不是無論做些什麼、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是有意義的?這樣看來,人生不是無趣和絕望無路的。所以,就像佛家說的三境界一樣,這時候已到第二重——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了,或者說已步入空的境界了。這時候再看人世的一切會生髮出寬容、悲憫的情懷來。更關鍵的是接下來,重新進入人世,也就會明白這一生該怎樣度過了。
然而,這個過程是異常艱難而痛苦的,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我用了大概5、6年,期間還患重度抑鬱症,差點毀了自己。但我從來不後悔,因為我一個人想明白了這個問題,這是我一輩子的財富。因為我總覺得,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共勉。


我們為什麼活著?

一,因為被生下來了;
二,因為怕死。


:被迫來到這世上,我隨時可以了斷自己的生命; 但生存的本能讓我不去觸碰死亡,那種本能是對死亡的恐懼;理性地說,我生存的原始動力正是對死的懼怕。

——————————————————————

私以為,活著不是為了有意義,而是因為有死亡,使得活著本身有了意義。 倘若實在要說什麼意義,就是要讓自己變得有趣,享受來之不易的活。


民國時,有位和樓主有著相同疑惑的青年人。給胡適先生寫了一封信,也問了這個問題

結果被胡適先生當頭棒喝

胡適先生回他的短文中直接指出「人生有無意義」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

胡適先生認為生命是沒有意義的,只是一種生物體存在的事實,即人的生命和其他生物體沒有什麼本質不同,但是生而為人,人生的意義是靠自己活出來的,是要去創造的,是一種doing,而不是being,所以終日冥想這種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不如利用有限的生命做有意義的事情...(好像邏輯閉環了,因為這個時候你的人生就有了意義了,胡適真是聰明呀。)

在筆者看來,胡適先生這麼回答他,是因為這個問題是屬於價值問題而非邏輯問題,邏輯問題是有真假對錯,而價值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答案,你自己的人生有沒有意義,是要靠自己努力的,自己心裡清楚的,而不存在一個是或者不是的分界

「人生是有意義的」與「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本質上都是武斷片面的,在我看來,人生是一段時間,既是連續的也是有階段性的,比如某段時間情緒頹廢,整天睡覺什麼都不想動,那麼可說這段人生是沒有太多意義的,比如某段時間開始鍛煉身體,學習一門新的語言,編寫了一個小程序,或者在知乎上花時間答題幫助別人,那麼這一段人生就是有意義,有沒有意義全在於怎麼對待時間

筆者在讀《幸福的方法》時,看到泰勒.本.沙哈爾博士也有類似的表達:他認為問「自己是否幸福」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並不存在一個幸福的終極狀態,讓你可以達到之後就一直幸福下去,從而讓追求幸福的行動停止,與其追問這個沒有意義的問題,不如想想「如何讓自己更幸福」這個問題,然後根據自己想到的答案躬行實踐之

所以與其思索人生意義有無的問題,不如問問自己「如何做讓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義」這個問題吧

附上胡適先生的短文,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答某君書

……我細讀來書,終覺得你不免作繭自縛。你自己去尋出一個本不成問題的問題,「人生有何意義?」其實這個問題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義全是各人自己尋出來、造出來的:高尚、卑劣、清貴、污濁、有用、無用……全靠自己的作為。生命本身不過是一件生物學的事實,有什麼意義可說?一個人與一隻豬,一隻狗,有什麼分別?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何以有生,而在自己怎樣生活。你若情願把這六尺之軀葬送在白晝作夢之上,那就是你這一生的意義。你若發憤振作起來,決心去尋求生命的意義,去創造自己的生命的意義,那麼,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義,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義,生命無窮,生命的意義也無窮了。

總之,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他什麼意義,他就有什麼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作點有意義的事……

          為人寫扇子的話:
      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
      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

王荊公小詩一首,真是有得於佛法的話。認得人生如夢,故無所求。但無所求不是無為。人生固然不過一夢,但一生只有這一場做夢的機會,豈可不努力做一個轟轟烈烈像個樣子的夢?豈可糊糊塗塗懵懵懂懂混過這幾十年嗎?


「荒誕主義」

Absurdism

"the Absurd" refers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1) the human tendency to seek inherent value and meaning in life and (2) the human inability to find any.
In this context absurd does not mean "logically impossible", but rather "humanly impossible".[1]
The universe and the human mind do not each separately cause the Absurd, but rather, the Absurd arises by the contradictory nature of the two existing simultaneously.

翻譯:

「荒誕」指得是:(1)人類追尋世間萬物"固有價值"和「人生意義」的傾向與(2)人類無法找到這樣的「價值」和「意義」的矛盾
在這個語境中的「無法」,不是邏輯上的不可能,這種不可能人類這一概念自身的局限性導致的。
「宇宙」與「人類的思想」兩個概念單獨並不導致任何「荒誕」,「荒誕」來源於兩種存在本源上的衝突。

我在最近的一篇回答中提到過荒誕主義
如何評價Dan Harmon新作《瑞克和莫蒂Rick and Morty》? - 愛小臭的回答

《瑞克和莫蒂》這部動畫作品非常深刻地討論了如何面對這種「荒誕」。推薦大家觀看。

Alber Camus 認為,面對荒誕,只有三種可能的反應:
1. 自殺(Physical suicide)
2. 否認(Philosophical suicide)
3. 接受

在他的作品《The Myth of Sisyphus》中,Camus提到:

There is but one truly serious philosophical problem, and that is suicide. Judging whether life is or is not worth living, that is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philosophy.

自殺,是唯一嚴肅的哲學話題.評價生命是否值得繼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荒誕主義的漢語翻譯實際並不那麼準確,荒誕主義實際並不包含任何傾向,而僅僅是「意識到荒誕」,荒誕並不一定導向虛無主義或者享樂主義。

對於「否認」這個選項,Camus本人持批評態度,他認為宗教的本質就是對「荒誕」的一種否認和迴避。是一種「哲學自殺」Philosophical suicide

Camus本人在面對荒誕的時候選擇了接受,但是是以一種樂觀的態度。他認為:大背景下,我們的生命的確是沒有意義、絕大多數人也不會在宇宙中留下痕迹、我們的族群也會在暴戾和貪慾中腐化,但是我們需要忍受(endure)絕望。像西西弗斯一樣,我們要不斷的把巨石推向山頂----即使面臨著巨石几乎一定會滑落到山腳,我們還應當滿懷樂觀得去推動巨石。我們必須想像:西西弗斯是開心的

Camus 認為:西西弗斯只有想在「推巨石」這件事上尋找意義,「推巨石」這件事才會對於他變得痛苦---當他不再去在「推巨石」這件事上尋找意義的時候,這件事對他就應該是中立的。意識並擁抱「荒誕」,是排除這種痛苦的第一步。

To work and create 「for nothing,」 to sculpture in clay, to know that one』s creation has no future, to see one』s work destroyed in a day while being aware that fundamentally this has no more importance than building for centuries—this is the difficult wisdom that absurd thought sanctions.

終極意義也許不存在,但是我們不一定需要終極意義:我們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意義,哪怕這個意義僅僅是把巨石推到山上,只要它能防止你自殺,就是有意義的。

以往的幾千年中,一直以來,「神」這個概念是給予最多數人終極意義的,GOD是價值的終點----神的計劃(divine plan),永生的許諾,都是賦予人類價值的。

「上帝死了」,價值的終點轟然倒塌,意義的真空給了我們無邊的恐懼---荒誕

但是緊接著,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狂喜:我們,就是價值的終點。 人類,就是價值本身。

"I hope for nothing. I fear nothing. I am free."
我不寄希望於任何事,我也不畏懼事,於是我真正的自由了。

電影 《Play it again, Sam》中的一段對話:

Allan: That"s quite a lovely Jackson Pollock, isn"t it?

Museum Girl: Yes, it is.

Allan: What does it say to you?

Museum Girl: It restates the negativeness of the universe. The hideous lonely emptiness of existence. Nothingness. The predicament of Man forced to live in a barren, Godless eternity like a tiny flame flickering in an immense void with nothing but waste, horror and degradation, forming a useless bleak straitjacket in a black absurd cosmos.

Allan: What are you doing Saturday night?

Museum Girl: Committing suicide.

Allan: What about Friday night?

伍迪艾倫:不錯的一副Jackson Pollock啊!
女孩:是啊。
伍迪艾倫:你說它表達了什麼?
女孩:它闡述了宇宙的冷漠;存在本身寂寞到醜陋的空虛;虛無;人類被迫居住於荒原的困境;它就像沒有神的永恆就像除了徒勞、恐懼、墮落空無一物的虛空中划過的火苗,在黑暗荒誕的宇宙中形成一種無用的束縛。
伍迪艾倫:你周六晚有什麼安排,有空么?
女孩:自殺。
伍迪艾倫:周五晚呢?


支撐活著的是本能,而非意義。

充實是一種內心的感受。

追問意義是因為活得還不夠充實。


談談「空心病」的治療方法——北大楊立華教授開給虛無主義者的藥方

徐凱文博士的《30%北大新生認為學習無意義,只因得了「空心病」?》11月20日在朋友圈裡刷屏了。


有慣于思考的朋友談了大學時相同的境況

也有銳利的青年學者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種精神狀況的本質(虛無主義!

還有同在北大的學霸給出了具體的治療方法(讀黑格爾!

今天推送北京大學哲學系楊立華教授的一篇文章《從現代的虛無中解脫》(比讀黑格爾簡單多了),全面了解這個時代普遍的精神狀況:虛無主義。楊教授最後提供的藥方或許能治療大家的「空心病」。


從現代的虛無中解脫

__________

楊立華

生活的單面性「機心」數字理性構成了現代性的三大哲學特徵,這三個特徵加在一起就構成了虛無主義的世界。


我們幾乎每天都生活在「現代」這個詞之中,每天通過這個詞來理解自己的生活,理解所處的時代與世界。但什麼是「現代」?當我們用到「現代」這個詞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潛台詞到底是什麼?


問題的本質是我們如何理解現代性(modernity),現代性是用來描述「現代」這樣的狀態。在這裡,我想著重突顯現代性的問題,而不是給現代性唱讚歌。我們要突顯和思考的是現代生活中虛無主義的特徵,以及在這樣的生活中,儒家精神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發?

1. 「現代」的優越感和傲慢


通常情況下,當我們說到「現代」的時候,是在強調我們和傳統間的關係。我們不斷地強調「現代」,是為了強調我們跟傳統之間的斷裂,這裡包含著一種現代人的優越感,甚至可以說包含著現代人的傲慢。


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是,這個斷裂在哲學上到底是真相還是虛構?如果這個斷裂是真相,它在什麼意義上是真相?如果這個斷裂是虛構,那又在什麼層面上是虛構?


在某些層面上,尤其工具層面上,這種「現代」和「傳統」所強調、突顯出來的斷裂的確是一個真相。在中國古代哲學觀念的「器」的層面上,從傳統到現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甚至是質的變化。


無論如何,人類今天掌握工具的強度確實是空前的。很多年前,一個學佛的老朋友說:「人類這樣一種在道德上有致命缺陷的存在,怎麼有資格掌握這麼大的力量?」無論如何,在工具層面,在「器」的層面,從傳統到現代的確發生了徹底的變化。


然而與「器」相對的概念是「道」。在「道」的本質層面,換言之,在生活本質的層面,傳統到現代是不是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活用的工具變了,但內容變了嗎?生活最基本的內容難道不再是喜怒哀樂、衣食住行、飲食男女、生老病死了嗎?


站在中國古代哲學的立場上,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不認可人的生活本質從傳統到現代、或者從古到今發生了什麼本質的變化。因為中國古代的思想家都認為,無論時代怎麼變,生活的本質有它的連續性。


《老子》這本書說:「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意思是我們只要能把握住古代的「道」,就可以用它來應對、解決今天的種種問題。因為從傳統到現代,生活的本質是延續的。人生最基本的困境、最基本的問題,古人怎麼面對,今天我們還是怎麼面對。佛家開宗明義就講「生老病死」四個字,技術發展到今天,我們解決其中任何一個字了嗎?


首先,「生」的問題解決了嗎?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說:「人是被拋入這個世界的。」「被拋入」意味著什麼?不管出生的方式是什麼,所有人都沒有辦法選擇或者拒絕自己的出生,也沒辦法改變。


然後是「老」的問題。當代中國詩人西川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寫過一首詩《一個人老了》。這首詩點點滴滴地告訴我,衰老從什麼樣的細節里透露出來,從眼神、步態,從對他人的態度中透露出來。衰老是沒有辦法克制的。


那麼「病」的問題呢?疾病也沒有辦法解決。


最後就是「死」。最令人絕望的東西終於來了。死亡,沒有人能躲得開,而且面對死亡,沒有人能幫你。所有人所能面對的最孤獨的處境就是死亡。


同時,死亡又不是等在遠處的終點。海德格爾說:「人一出生就老得足夠去死了。」死亡,是伴隨在每個人身上的一種本質的可能性。在這個意義上,海德格爾把我們的生存總結為「向死而在(Being-towards-death)」,我們每個人實際上都是向死亡存在著。每一天的生存都是在死的可能性之上的展示。


正因為死亡會讓我們曾經擁有和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最終失去,所以我們珍惜;由於我們珍惜,所以我們愛;由於我們愛,生活才能有如此的豐富。所以「向死而生」是非常本質的處境,這個處境導致人的一個基本處境就是「在意(care)」。我們和一張桌子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生存著,同時我們「在意」自己是否生存以及如何生存,人的本質在此。


在「生老病死」這四個字沒有一個字得到解決的情況下,我們怎麼能說我們自己就生活在人類空前的高度上?得到了人類全新的本質?因此,「現代」所標榜出來的和傳統之間的斷裂,在哲學、在生活本質上是一個虛構

2. 現代性的本質是虛無


虛構出來的現代和傳統間的斷裂,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它沒有也不可能改變生活的本質,但卻能改變人們的生活態度。這種生活態度的變化,也意味著在現代世界裡,人們看待自我、理解自我、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實際上,很多問題是人們對自我與世界關係的理解變化而導致本質的變化。所以,現代性實際上意味著一種新的、主流生活態度的出現。


作為一種主流生活態度的「現代性」,其哲學特徵是什麼?反思現代性是21世紀哲學裡面最重要的主題。我們不能批判現代性,因為現代性是我們的命運,但是我們可以反思。


現代性的特徵之一是生活的單面性。德國哲學家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有一本著作名字是《單向度的人》,台灣譯作《單面人》。與單面相對的是「人的全面發展」。決定我們生活單面性的,首先取決於我們的生產方式,也就是社會化大生產。每個人就淪為社會大機器上面的一個點、一個環節、一個片斷、一個零件,就像卓別林在電影《摩登時代》里塑造的那個只會用扳手的工人。


馬克思(Karl Max)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異化」。「異化」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在今天的生活條件下,被奴役狀態。每個人開始淪為自己生產出來的產品的奴隸。比如《蝸居》里的「房奴」,電視劇《手機》里的「機奴」。


現代性的特徵之二是「機心」。「機心」這個詞是中國哲學的概念,來自《莊子·天地》。「機心」就是機巧之心。今天人們對生活方便和舒適的追求到了無節制的地步,這就是「機心」。


我們所處的消費社會由三個環節構成:第一個環節是發明慾望;第二個環節是誘導慾望;第三個環節才是滿足慾望。任何一個新的產品開創市場、佔據市場,其實就是靠這三個環節,慾望最終調動的還是「機心」。


很多知識生產已經不承擔揭示真理的義務,而是承擔的一切都是消費的義務。這種知識生產的粗淺也敗壞了知識分子的基本品質。很多知識分子的努力方向已經變了,所謂的揭示真相,其實僅僅是為了促進消費。


現代性的第三個特徵是數字理性。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在講現代化的過程時,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現代化理論。他說:所謂的現代化其實就是理性化。理性化的本質就是「去魅」,「去魅」就是去除各種不可理解的、沒有根據的、不可思議的東西。隨著理性目光的升華和普及,迷信無所遁形。理性的目光碟機逐迷信,就像陽光碟機逐黑暗一樣。


韋伯區分出了兩種最重要的理性類型:一種是工具理性,另一種是價值理性。價值理性有時候也可以稱之為目的性,工具理性是要把自己身邊所有的東西,包括人,都貶降為工具。


現代性的三大哲學特徵帶來了三個直接的後果:一、意義的缺失,人生找不到意義;二,道德相對主義,人們判斷是否道德、善惡的標準是相對的,沒有確定不移的是非善惡標準;第三個是自我中心主義。這三個特徵加在一起就構成了虛無主義的世界虛無主義特徵基本上是現代性的本質,這也是20世紀所有哲學家認真思考的問題。

3. 幸福品格對峙虛無主義


如何對峙個人生活中的虛無主義?作為個體智慧的儒家精神可以給我們巨大的幫助。


梁漱溟先生說,儒家精神在本質上是一種樂感文化,這是非常敏銳的洞見。作為一種樂感文化的儒家精神,與基督教的罪感文化、佛教的苦感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基督教的起點是原罪,佛教的起點是一切皆空,所以,儒家看待這個世界的目光總有春天般溫暖,這種溫暖的目光所看到的生活點滴,落實在個人生活中其實就是幸福。


儒家追求什麼樣的幸福?後世的儒者總結為孔顏樂處。孔子評論顏回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在如此簡單樸素的生活里,連接著至高的幸福和享受,這就是孔子講的幸福。在這種讓人感到焦慮的簡單生活里,顏回始終不改自己內心的安寧和富足。


孔顏樂處追求的幸福是最樸素的,最貼近於每一個人生活的幸福。我們被幸福閃電擊中的時候,往往是這樣最樸素生活的瞬間。日本電影《秋日和》中有一個片段,一對戀人在夕陽之中回家的路上,兩個人碰到了一個易拉罐,就一路把易拉罐踢回家,整個過程,臉上洋溢著溫暖和幸福。這就是我們一生追求的東西,就在這麼簡單的瞬間中實現了。


在儒家看來,要想實現這種樸素的幸福,關鍵在於你內在心靈的狀態。幸福的根本在於你「仁」還是「不仁」,我把「仁」解釋為幸福品格。一個人能否幸福,根本上取決於你是否擁有幸福品格。


什麼樣的人算是擁有幸福品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就能擁有幸福品格的人是罕見的,絕大多數人要想培養出自己的幸福品格都需要深刻的反思、認真的磨鍊和修養。


幸福品格的基礎在於自由而醒覺的心靈。一個擁有自由而醒覺心靈的人,時時刻刻都能知道自己是誰,都能知道自己人生意義何在,人生的價值何在,都能感受到生活中獨有的幸福和愉悅。其實每個人的幸福生活中都有那種不可替代的東西,關鍵是你有沒有這樣的心靈。同時,一個擁有自由而醒覺心靈的人,也時時刻刻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他人的存在,能夠知道他人的疾苦,從而能夠知道如何去呵護和照料他人,所以這樣的人同時又是有德者。在這個意義上,儒家在個體生活智慧層面,都根源於自由而醒覺的心靈。

4. 人生意義在承擔中尋得


米蘭·昆德拉有一部小說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生活變成輕飄飄的,沒有值得奮鬥的東西。隨著生活失重,生活也就失去了意義。這是負重感的缺失導致。如果你找不到人生的責任感,那一定是因為你忘掉了自己本該承擔的責任,而不是你已經把該承擔的責任都承擔完了。


鐵匠,面對通紅的爐火,拿著鎚子不停地鍛造,沉浸在勞動的快樂當中,沉浸在忘我的快樂當中,你問他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他看你一眼說你有病吧,他在那個過程當中已經最充分地實現了生存的真理。嵇康除了喝酒以外最愛的就是打鐵,所以嵇康和向秀常常在大柳樹下,兩個人你一錘我一錘沉浸在忘我的快樂當中。越是具體的勞動越能拯救當下的虛無。


人生的意義不是坐在那裡憑空想出來的,意義是在承擔的過程中尋找到的。一種重的人生才能找到自己的意義,一種努力承擔的人生才能找到自己的意義,意義不是想出來的,而是活出來的。人生因責任而充實,因充實而飽滿,因飽滿而光輝。

我們是學術男ID:ldriji

學術男,顧名思義,即準備把自己奉獻給學院和學術的男生。不分人文社科理工農醫,也不論歐美名校或中國土博,學術這一特殊身份把我們聯繫在一起。當然,本號也不在意本碩博,是否學院派,只要對學術感興趣,一概歡迎。

歡迎男女同學們積極訂閱~

相關事務請聯繫:微信 wsf_ww,添加時說明來意。


排名第一的答案,講出了一些真相,不過畢竟不透徹。
不要說『如果』人生沒有意義好嗎?人生本來就沒有意義,不是如果,而是確實!

在知乎所有關於人生意義的回答中,有一種答案是很普遍的,而且相信回答的人也自認為答得不錯,它的大概意思是:「人生本沒有意義,所以你要賦予它意義!」
是不錯,這種答案也算是一般人給出的最好答案了。我給它及格分。
沒有意義就是沒有意義,這種答案沒有指明為什麼要賦予人生意義,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所以只能勉強及格。


人活著為了什麼?

人活著是為了快樂!就是為了快樂,就是如此簡單!!
敢於承認這點的人太少了。
有人會說活著是為了報答父母,有人會說活著是為了讓兒女幸福,有人會說等等等等的原因。難道報答父母后,看到父母幸福你不感到快樂!?難道看到兒女的幸福,你不感到快樂?!無論你說活著為了什麼,你會發現你制定的這個目標實現後,你一定會感到快樂,至少也能欣慰吧?!
為什麼如此明顯的答案,你們不敢承認?!因為你們怕,你們怕別人說你們享樂主義,你們怕自己頹廢!你們因此給自己追求的事兒賦予意義,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你們不敢赤裸裸的承認自己就是為了快樂,那樣太難為情了,太不好意思了。真TM虛偽!!

現在的人都怎麼了?頭腦怎麼能如此簡單?難道追求快樂就是頹廢?難道追求快樂就是邪惡?難道只有發瘋似的享受肉慾才是快樂?難道只有吸毒才是快樂?難道健康與快樂是勢不兩立不共戴天的死敵?難道科學發展觀不能教導你學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追求快樂?
太詭異了,太讓我想不通了,一個不敢承認追求快樂是人生目的的社會,什麼時候能開始真正的重視人性?!!

到這裡,如果你覺悟了快樂是活著的目的,你就要學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的以健康的方式追求快樂。假如你堅守人活著就是為了快樂的信條,想要錢,你就去搶;想要妞,你逮到一個就強姦;看誰不順眼,說罵就罵,說打就打,不解氣就弄死他丫的。當時是爽,過後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者當時碰到比你還橫的直接廢了你。這些種種,都不是健康的求樂觀。
你要的是那種能保證你健康的活到120的求樂觀。如果你能保證用最科學健康的方式追求快樂,那麼就大聲告訴自己,告訴這個世界:「人活著就是為了快樂,管它有沒有意義!!」


有的人活著,不一定要很充實啊。
每個人追求不同。我和我父母討論過,我問他們,你們二十年以前有想過未來的生活會是現在這樣的嗎?他們告訴和之前想像是完全不一樣的。年輕的時候我們都想要追求自己想要的,都希望活的很有意義,但是當生活推著我們前進,各種各樣的事務一下湧上來或許你根本就沒有空閑去想這些,首先要生存,工作,順其自然的結婚生子,孩子長大……每一刻都在變,早忘了之前想的是什麼。他們做的都不是自己喜歡的事,我爸爸不想要改變,我媽媽說即使現在的工作很煩心,但是我們家有這樣的生活她看著我們兩個就很幸福了。
正因為這個世界這麼大,宇宙這麼豐富,所以我們的心我們的生活是很容易被填滿的。思維有障礙的人本來也可以活的很充實快樂,快樂是情緒和思考沒有太大的關係的

也看到一些評論說吃飽了撐的才會想哲學,看看別人還在努力活下去的人就不會想這些有的沒的之類的,我只能說我們不是一類人,有的人願意想,哪怕吃不飽哪怕第二天就會死也想要去弄清這些答案;有的人吃的再撐也不會把能量往腦子裡送,只是排遺出來而已,這都很正常,我們各自過各自的生活都能很充實快樂,不要因為自己不想就去胡亂猜測想的人。我們都只是想要在短暫的人生中過的更好而已。

就我自己而言,關於意義每一年每一月每想一次都有不同的答案,每一個答案都是在告訴我自己怎樣將這一生過得讓自己滿意,如果不想,會讓我覺得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麼寶貴的生命就浪費了一樣。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相互即使不理解也尊重就好了

另:思考人生意義的人也不比不思考就這樣過了一生的人聰明高端多少、人生又過得有意義多少,人生的意義這個東西只是對自己而言的,不要用自己的意願觀點去綁架不同的人
======================================================================
想起來打個比方,我是學建築學的,學建築的人很多,有一部分人會成為建築師,他可以不想建築的意義就能設計出適合人住、甚至別人都覺得好看的房子。但是只有非常少非常少的一部分人會成為大師,而大師設計的建築,一定是有自己的理念在裡面,並且一定是有創新的。這個理念之於建築就和人生的意義之於人一樣。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認同大師的作品,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這樣有理念的建築,沒有理念也可以設計出很舒適的房子。那為什麼還要理念呢?因為對一部分人來說,大師是這樣成為了大師;而對大師自己來說,他是因為這樣成為了他自己。


.

樓上的答案都看不懂啊!

支撐我繼續充實地活著的理由只有一個:要活這麼久,不找點事情來做太無聊!

如果你硬要問有什麼意義,其實的確什麼都沒意義。但不找事情做會無聊,無聊會不開心,人有消除不開心的本能,所以要找事情了做。別問為什麼,這是順著自己的「心意」而為的,只要能讓自
己心滿意足,就去做。

所有的事情刨根問到底,你會發現最後都是虛無,但這並不妨礙去做有「意義」的事情(即感性得覺得有意義)。

小夥子,你說「 意義這東西,本來就是人想出來的 」這句話是對的,而最高票講的最後一句話是有問題的。有些人覺得思考意義這個行為是人類的自豪,那它就是人類的自豪;有些人覺得思考意義這個行為是人類的無聊,那它就是人類無聊。全人類的自豪可以不是你的自豪,全人類的無聊也可以當作你的自豪。

寫了這麼多,其實想告訴你的是,別在那些邏輯解決不了的東西上糾結,凡事去順應你的「心意」即可。
.


人活著,主要是為了對生命的敬畏。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大衣哥朱之文傾力為村做好事,而村民說「要想叫俺說他好,就為每人買輛轎車、一人給一萬塊錢」?
早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高曉松確實天賦強?
家境中上,出國留學怎麼讓爸媽同意?
出身富貴人家,有哪些方面值得人嚮往?

TAG:人生 | 人文 | 人生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