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斗獸場的存在有何意義?其對古羅馬文明有何意義?


著名的暴君(呵呵)Nero在羅馬被一把火燒了以後蓋了自己喜歡的豪宅「金屋」。但是好景不長,Julio-Claudian王朝結束後,人們認為這是時候把前暴君奪走的土地歸還給人民了!(這你還是得看羅馬共和國制度,因為「獨裁」這個詞是貶義詞。所以古羅馬人痛恨這種仗著自己有權利而掠奪人民地盤的人)古羅馬人推倒了「金屋」而在原址修建了全民可以參觀的使用的斗獸場。這就像是推倒了貪官地頭蛇的房屋而建了全民健身用的操場(lol)。

斗獸場的存在完全依託於混凝土的強大。這一時期,很多從前無法完成的宏偉的建築結構由於混凝土的廣泛應用而變得可能。amphitheatre很早以前在古希臘就有很多,Colosseum的創新無疑是最突出的。從前amphitheatre都要依山而修建,因為人們無法處理層層疊疊的台階問題。而高台階的支持只能靠山坡而實現。再者如果只剩下舞台兩面的疏散通道的話,這樣又有另外的問題產生,如:怎樣讓人民快速爬上山進入theatre裡面,還有就是緊急情況時的疏散問題。

古希臘的amphitheatre

早期的羅馬amphitheatre如圖

這個是龐貝古城的

後來有所改進,人們不需要繼續依靠山體修建amphitheatre了。他們用水泥搭成牆,且修建了十分長而且爬起來很累的樓梯依附在牆體上。若有意外發生,人們還是無法快速翻過高牆。

如圖(龐貝的壁畫)

Colossum的創新第一是節省空間。它把樓梯密集地排列在比較狹小的空間里(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牆體里)。上下的樓梯有很多,且四通八達,人們可以不用翻越人工搭成的「山」而進入arena。這樣好疏散,人們能快速進入和離開。樓梯不露在牆體外,美觀大方。
如圖

另外一個創新是arch的運用。arch可以算是建築史上的一大重點。arch可以將來源於頂部的重量由兩邊牆體分散開來。連續的arch加固了整體結構且省材省料。

如圖

Colosseum也是對古希臘建築的一次致敬。第一層的Doric Order立柱,第二層的Ionic Order立柱和第三層的Corinthian Order立柱也是一次古希臘元素的大集合。

Colosseum不是一個只有貴族才能光臨的地方。即便是平民百姓也可以到裡邊來看各種表演。

------------12:30了趕著去睡覺了就寫這麼多 :)


Untitled Document

說起義大利或者羅馬,腦海里可以浮現的代表符號巨多,像我這種享樂主義分子首先想到的會是莫妮卡·貝魯奇的香唇和卡布奇諾的奶泡,不過想必大多數正常人的腦海里會浮現那座宏偉的圓形白色建築,就像說道巴黎,就會想到鐵塔一樣。

任何到義大利旅遊的人,都一定不會錯過羅馬老城市中心,威尼斯廣場以南的那個圓形露天建築,這座宏偉的白色大理石競技場,是古羅馬帝國輝煌偉大的象徵,也是奴隸時代競技運動殘暴野蠻的血證。


大競技場(角斗場),原名弗拉維奧劇場,由弗拉維奧Flavius 皇族(維斯帕西安父子)興建。同時也叫克洛塞(COLOSSEO),拉丁語意為:巨大、宏大。

古羅馬人建造這樣宏達的建築,只是為了把大家聚起來HIGH。今天的CS,Cosplay,球賽,統統都弱爆了,因為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上萬人定期參加這樣的活動,只不過主題更加重口味,而且還是由國家贊助的。


斗獸場顧名思義,主要是用於舉行一些供皇帝、貴族、市民觀賞的競技表演以及慶祝戰士凱旋的活動,包括:角鬥士與猛獸相鬥、角鬥士與角鬥士搏擊、賽馬、閱兵、賽船、小型海戰、歌舞劇表演,所以也被稱作競技場、角斗場、斗獸場。在過去,古羅馬各城市擁有很多大型劇院、賽場或競技場,但迄今為止,全球唯一被基本完整的保存下來的古羅馬四層競技場,僅此一座。

修建克洛塞的浩大工程由維斯帕西安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皇帝於公元72年啟動,由其子提圖斯皇帝於公元80年完工,82年揭幕,僅耗時8-10年。

共使用4萬名猶太和阿拉伯奴隸(也有說8萬)。數據之差是由於,維斯帕西安及提圖斯父子先後兩次攻陷耶路撒冷時帶回了10萬奴隸,有些人認為這些奴隸的絕大部分直接參加到了修建工程之中,而有些人認為除了參加修建,有些奴隸被賣給了古羅馬市民,而賺取的費用被用於克洛塞的建造。

維斯帕西安皇帝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其威名的確配得上號召興建克洛塞這一偉大建築。維帝出生古羅馬低層鄉村貴族,經過努力,先後任護民官,執政官。在入侵英格蘭戰役中,驍勇善戰,贏得了「大炮」的綽號,並獲得資格競選領事,後來又升任非洲總督。憑藉其清廉的作風,傑出的管理才能,被當時的皇帝尼祿看重,成為其助手。不過,據說在暴君尼祿身邊,他由於性格耿直,出言不遜,開會打瞌睡,很快遭到了貶黜。

公元66年,羅馬在耶路撒冷的執政官從猶太神殿中盜取了大量錢財,導致耶路撒冷猶太人bao dong,當地500羅馬駐 jun在放下武器後全部被sha 害,率2萬兵士前去zhen 壓的敘利亞總督加盧斯也寡不敵眾。公元67年,58歲的維斯帕西安臨危受命,與其子提圖斯點8萬大軍奔赴耶路撒冷,圍軍事要塞尤塔帕塔,47天後順利

pan。

尼祿在位時,羅馬混亂不堪,bao

亂此起彼伏。公元68年,眾pan親離的尼祿自殺。這之後短短一年內,羅馬政權頻繁更迭。先是70歲的老將軍伽爾巴Z壓了其他PAN軍稱帝,而7個月後伽爾巴部下奧托PAN亂取而代之。奧托稱帝3個月後,又在與維特里烏斯的對決中戰敗,後自殺身亡。維特里烏斯當上了皇帝。此時的維斯帕西安得知朝中大亂,先是猶豫不決,看到權利核心頻繁更迭,又得到了敘利亞總督穆奇亞努斯、埃及行省長官提貝里烏斯?亞歷山大的支持和擁戴,遂開始謀劃DUO權。公元69年7月1日,穆奇亞努斯率兩萬士兵向羅馬進發,維斯帕西安留在東部負責切斷羅馬的糧食供應。隨後,多瑙軍團也加入到維斯帕西安麾下,在指揮官普里姆斯的帶領下,突襲義大利。在克雷莫納戰役中,普里姆斯僅用一天就攻入城內,誅SHA了維特里烏斯皇帝。

元老院隨即宣布維斯帕西安為皇帝。穆奇亞努斯先期抵達羅馬,替其接管ZHENG局。公元70年10月,維斯帕西安抵達羅馬登基。同時,其子提圖斯攻克耶路撒冷。

內戰後,羅馬經濟蕭條,維斯帕西安不得不增稅。因此被冠以「吝嗇」和「貪婪」的壞惡名。而實際上,維斯帕西安非常樸素,很少鋪張浪費,同時他勤於政務,不知倦怠的工作,積極與元老院合作,改革NEI政,興辦教育,興建公共設施。其在位10年間,羅馬經濟復甦,邊界穩固。

為爭取民眾的支持,維斯帕西安下令建造克洛塞。最初這是用於取悅民眾的集斗獸、賽馬、競技、YUE兵、歌舞表演為一體的公共娛樂場所。

維斯帕西安皇帝胸像

古羅馬城建設在七座山丘之上,作為這座城市最重要的建築,克洛塞屹立於帕拉蒂諾、切利奧和奎里那爾三座山丘之間的凹地,市苑大道,也就是帝國廣場大道東南。懶惰的義大利人在他們首都只規划了紅、藍兩條地鐵線,寧願讓摩托車突突聲滿街轟鳴,也不願讓盾構機破壞了這座千年古城的「地下龍脈」,已有地鐵最重要的一站就叫克洛塞,直達斗獸場。

https://www.google.com.hk/maps/place/%E6%84%8F%E5%A4%A7%E5%88%A9%E7%BD%97%E9%A9%AC/@41.8913291,12.4844888,16z/data=!4m2!3m1!1s0x132f6196f9928ebb:0xb90f770693656e38

以前這裡是尼祿金殿御花園的人工湖,湖邊矗立著尼祿皇帝高達36.5米的青銅鍍金雕像。今天,如果你站在克洛塞和君士坦丁凱旋門一線的方向,朝著西面抬頭看見的高地就是原尼祿金殿的遺址。因此,有說COLOSSEO這個稱呼最早不是用於稱呼斗獸場建築本身,而是用於稱呼尼祿雕塑的。尼祿是古羅馬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暴君,據說他為了擴建宮殿,需要趕走當時的「拆遷釘子戶」,於是慫恿手下縱火燒毀城市,並看著烈焰飲酒歡笑作樂。於是.......他掛了。尼祿死後,雕像的頭被換成了太陽神阿波羅的頭像。

如果說佛羅倫薩的建築以奢侈華麗聞名世界,而羅馬的建築則更顯出恢宏有餘,精緻不足,奴隸時代的粗獷狂野和文藝復興時代的精緻華美之差別由此顯而易見。克洛塞雖然不如佛羅倫薩的梅蒂契宮精美,卻依舊足以成為歐洲古典建築的活字典,在其建造技藝上,古羅馬人發明和使用的幾項基礎技術,迄今還被建築工程界廣泛採納,這些關鍵技術分別是——立柱、拱券、混凝土。

立柱Columna的使用早在古埃及時期就已經普及,在沒有發明拱券結構之前,一般使用柱頂過梁結構,即一排高大的圓柱頂起作為屋頂的衡量,這就是最早的火柴盒結構。在很多古埃及、古希臘神廟的遺迹上都可以觀察到。

拱券Arco這項發明充分利用幾何學和力學原理,優化了建築結構,推動了許多大型建築的建造,橋樑、水渠、宮殿得以建設得更高大堅固,採光卻不會受影響,同時還會減少建材,減輕重量。西班牙塞戈維亞,用拱券結構建造的古羅馬大渡槽,直徑還在使用。

混泥土可用於更好的建造地基和連接巨石。

克洛塞呈橢圓形,其建成之時完整外形更像一個極為對稱的橢圓形蛋糕,外直徑188米,內1直徑156米,周長527米,外牆高48.5米,分上下4層,用當地產白色大理石堆砌。建造它一共耗去了10萬立方米石料以及用於連接條石的300噸鐵扒釘。

克洛塞外牆分為四層,其外牆上的鏤空圓頂窗口充分展示了古羅馬建築獨有的拱券結構,由下向上三層的每一個拱券之間都有兩根立柱支撐,第一層立柱全部為多立克式,第二層為愛奧尼亞式,第三層為柯林斯式,這三種柱式是古典時期歐洲建築柱式的主要代表。

https://1112sociales1vicente.wikispaces.com/Arquitectura+riomana.

競技場底層擁有80個大型拱門作為出入口,從大拱門進入競技場內,觀眾可以通過拱廊下的160個小拱門(吐口)進出相應席位。此外,競技場的地基,地面,樓層走道均用混凝土鋪就。

觀眾席有60排座位,按層高分為3層,按等級分為5個區域。從下向上看,第一層第一區的優等席位,即「唱詩席」供貴族和元老等身份顯赫的觀眾,他們一般身穿白袍或紅袍入座。第一層第一排有一個圍有高高欄杆的席位,這是身著紫袍的皇帝以及守護聖火的貞女的包廂。第二層為武士、市民席位,第三層是貧民座位。再上面有一個夾層,是婦女專座,階梯席位上方拱廊下的席位,供站立觀看錶演。競技場可以同時容納7-9萬觀眾,而這麼多的觀眾可以通過吐口在10分鐘內毫無誤差的進出競技場。

Il Pesa-Nervi. Il Colosseo, un gigante che ha sfidato i millenni


競技場頂層石壁上有很多孔槽,是用於插入搭建遮陽天棚Velarium的木棍和繩索的,競技活動開始之前,帝國艦隊的水兵負責用白色或紅色巨型帆布搭建遮陽棚,為觀眾避暑、禦寒之用。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天棚由繩索控制,可以隨時調整角度和姿態.......就像......巨型摺扇。

克洛塞的核心是其中心的橢圓形場地,其周圍是由帶刺或象牙木樁拉起的隔離網,中央為長方形角斗台,地面由木頭鋪就,長76米,寬46米,上面鋪滿沙子。拉丁文沙子為Arena。所以這塊鋪沙木板地面如今被稱作Anera。古羅馬人的斗獸競技絕對是現實版CS, 他們會在沙場中安置樹叢、灌木、掩體、小丘,模擬極為逼真的場景。

Anera下面是地下室,中央是一條信道,兩邊是支撐用的石牆,石牆之間是用於安放的隔間、木質絞盤和繩索驅動的升降機、暗格。斗獸時,驅獸人將動物趕到信道,進入木籠,再用升降機將籠子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後打開籠門,動物便順著一個特殊踏板來到地面。角鬥士則通過信道由建設在競技場附近的訓練營進入表演台。

Image - Colosseo Interior.png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還會舉行賽艇表演和小型海戰表演。實在不知道當時僅僅用木頭和石料,是如何做到水密工作的。羅馬人COS 的精神實在值得欽佩。

如今,克洛塞遺迹保留了一部分東南角的木板地面,而中央地面則裸露出石牆,便於遊客查看其地下結構。

克洛塞竣工後,慶祝活動持續了100天,上百名角鬥士、五千猛獸血染沙場。圖拉真皇帝時代,有上萬名角鬥士在此搏鬥,殺死猛獸近一萬一千頭。普羅博皇帝在位期間,僅一次斗獸就同時放進克洛塞一百頭幼師。這裡的每一寸黃沙都被鮮血侵染,所以有人說,只要你在角斗台上隨便抓一把泥土,放在手中一捏,就可以看到印在掌上的斑斑血跡。只可惜,今天斗獸場的決鬥台地面已經不復存在,這種烈風揚塵,碧血黃沙的感覺是體驗不到啦。

決鬥士多是由奴隸,罪犯和職業玩家組成,有些人是為了掙錢,有些人是為了贖命。很多影視劇裡面都會不厭其煩的講述一個模式那就是某著名將軍受到陰謀陷害淪為罪犯,來到競技場大顯神威,最終得以重見天日。事實上,能夠最終走到這裡參加角斗的選手,確實必須要受到上天和命運的眷顧,因為要最終站在克洛塞的角斗台上,必須經過無數小組賽的淘汰選拔,每一次搏擊都充滿危險。在克洛塞的最後一搏,意味著死亡,或者自由。

每次格鬥以前,角鬥士要面向皇帝行告別禮:「Ave Caesar morituri te salutant!」(啊,皇帝,將死之人向你致敬!)。剩下的就是老生長談了——當一方被擊倒,獲勝者把頭轉向觀眾席,當大家舉起手,大拇指朝上,則表示免死,大拇指朝下,則表示GAME OVER。

有人說克洛塞是永恆的象徵,那是因為它歷經千年屹立不倒,這的確是個奇蹟。克洛塞建成之後,除遭受閃電和火災,公元442年、1231年、1255年、1349年,先後遭遇四次大地震。幸運的是,大地震並未使它倒塌。經科研人員探究發現,克洛塞之下,是一個由岩石和混泥土堆砌的橢圓環形基座,環寬51.5米,厚12米,而基座之下,還有一個沙土層。這種天才的設計很好的起到了分散壓力,緩衝震波的作用。

Colosseo, duemila anni di terremoti e cinquanta di traffico

歷經自然災害,克洛塞屹立不倒,然而今天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一面略高,一面較低的不規則,不完整結構,這表示它受到過較嚴重的損毀。對克洛塞最嚴重的損毀是人為造成的,古羅馬帝國滅亡以後的漫長歲月里,這裡一度成為了採石場,克洛塞上的雕塑,大理石,甚至圍牆都被拆毀,用於其它建築。如今羅馬市的幾乎所有老建築上,都有克洛塞的石料。1740年,教皇貝內德托十四世把克洛塞列為聖地,公元1800年,幾經修繕,它才得以被很好地保存下來。

聖人貝達在其詩集中寫道:「何時有競技場,何時便有羅馬,何時競技場倒塌,何時羅馬便將滅亡,何時羅馬滅亡,世界也便將滅亡」。古羅馬帝國灰飛煙滅,卻化作一種精神滋潤著歐洲和現代西方文明,而競技場依舊矗立,慣看秋月春風。

文獻索引: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

《永恆之城——羅馬、梵蒂岡》

Untitled Document

https://www.google.com.hk/maps/place/%E6%84%8F%E5%A4%A7%E5%88%A9%E7%BD%97%E9%A9%AC/@41.8913291,12.4844888,16z/data=!4m2!3m1!1s0x132f6196f9928ebb:0xb90f770693656e38

Image - Colosseo Interior.pnghttp://pesanervi.diodati.org/pn/?a=304t2=arte%20e%20cultura

Colosseo, duemila anni di terremoti e cinquanta di traffico


樓上說了在建築、藝術上的意義。我來補充一點斗獸場的歷史、社會意義吧。

Colosseum的存在在那段歷史時期當時的意義是:
1) 炫耀羅馬帝國輝煌的實力。斗獸場是羅馬皇帝糜爛奢侈生活中錦上添花的一項娛樂活動。
2) 提供公眾免費娛樂活動。Colosseum是完全不用給錢的。古羅馬皇帝很重要的職責之一就是提供公眾免費的娛樂活動來取悅公民。

我認為Colosseum的建造對於現代社會反觀羅馬帝國時期的各階級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幫助。
首先宏偉壯麗的Colosseum的建設必須依賴於千萬位奴隸賣命的工作。而有效管理奴隸使他們乖乖聽話幹活的方法當然是殘酷又嚴苛的奴隸制度。舉個例子,羅馬帝國時期2/3的人口都是奴隸,於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努力便成了一個自然的問題。奧古斯都發明了一個職位叫奴隸總管 (Urban Prefate) 專門負責管理所有的奴隸。這個職位的社會地位很高,原則上說他對奴隸的管理許可權比奴隸主要高,直接向皇帝報告。在61AD Nero當政時期,有一位西班牙裔的總管不滿其中一門男性奴隸提供的性服務對他百般羞辱折磨。最後奴隸把這位總管殺了。法律規定奴隸把Prefate殺了的後果是同一家族下面所有奴隸男的女的老人小孩統統要陪葬。於是400位奴隸在7分鐘內被執行死刑以殺雞儆猴。從中可以看出在當時社會做個奴隸是多麼得絕望又無奈,唯一能做的只有服從。9年之後能容納6萬人的Colosseum華麗麗地在9年之內被1萬5千個奴隸奇蹟般地造出來了。
和Colosseum有關的另外一個角色當然是角鬥士了。角鬥士的日子也不好過,不過也不算最差,至少有飽飯吃(當時社會最差的角色是礦工),99%的角鬥士都是奴隸。角斗場上的場面是很血腥的。每位角鬥士一生平均能表演參戰7次,一般打了幾次身體稍微差點的就直接掛了。斗獸場每三天都會關閉一天用來清理屍體。角鬥士的自殺率相當高,很多角鬥士寧願自殺也不願意下場"參戰"。古代的廁所里有一種海綿,相當於現代上廁所用的衛生紙,很多角鬥士都在廁所里用海綿塞到自己嘴裡自殺。

微觀地看這些角色的生活,可見當時若沒有這些殘酷嚴苛毫無人性的奴隸制度,Colosseum的輝煌,那一片片如今隱約可見的純白大理石、嚴謹的結構精美的古希臘order,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北京工人體育場承擔了天安門廣場的很多職能。
您感受一下。


即可殺人,亦可賽艇

在這座能容納8萬多觀眾的斗獸場里,奴隸主、貴族和羅馬百姓可以盡情欣賞角鬥士之間的競技格鬥、角鬥士與野獸之間的血腥格鬥,直至一方被殺死或咬死。算是提供娛樂以維穩。

圓形競技場下面,無數像監獄似的格子間里,困著成百上千從歐亞非國家擄來的奴隸、戰俘和野獸。每天,大批奴隸或戰俘以角鬥士身份被趕上場,相互廝殺,與野獸肉搏,直至喪命。而看台上數萬羅馬人則以此為樂,從角鬥士和大型動物的流血和死亡中,獲得野蠻的快感。

史料記載,公元249年,為紀念羅馬建城1000年,斗獸場被灌水成「湖」(在這些甬道和格子間上面),模擬海戰進行水上格鬥表演。

這是斗獸場地下的主甬道,兩旁是容納奴隸和野獸的數以百計的格子間。

這是在斗獸場內的一幅繪畫,它是根據出土雕塑而繪製的斗獸場看台場面:羅馬平民在普通觀眾席上燒烤、酗酒、打架、爭吵,一片亂鬨哄的場景。至於貴族嘛,則有精緻的包廂。


玩過羅馬全面戰爭嗎,,,如果在大都市不建設競技場,不按時舉辦競技活動,很容易發生暴亂的


每建一座斗獸場能提高兩點人民幸福指數。


去斗獸場看比賽是古羅馬文明中最重要的一種大眾娛樂活動。說白了,這是一種統治的手段,或是統治的藝術。從對於穩定社會的作用這個角度來說,角鬥士比試和今天的足球賽有異曲同工之妙。


羅馬斗獸場又稱圓形劇場,他的意義不在於上演的斗獸本身。圓形劇場有很多,古羅馬競技場(斗獸場)是最有名的一個。從劇場兩個字來看,斗獸場的主張作用並不是在「斗獸」,而是在「觀賞」。前不久我剛剛從義大利回來,所以有一點個人見解
羅馬斗獸場在經歷了多次地震、火災、戰爭之後仍然可以側漏恢宏的氣勢,可知在兩千年前的人類眼中會是如何的恐怖。在古代社會生活中,奴隸和羅馬公民除了膚色還有什麼區別,奴隸一般要比羅馬人強壯,但羅馬人有足夠的知識和組織,而這種區別的直接體現就是羅馬人建造出來的「神跡」,以及羅馬人建立的成文的奴隸制度。
建築是最宏偉的藝術,奴隸在斗獸場內已經被羅馬人的建築震懾,甚至覺得在這裡表演是一種榮耀。另外斗獸場的存在還給現在的體育場館提供了模板,在戰爭的時候用作堡壘,也可以滿足貪慾無窮的羅馬人,促進社會安定。


這讓我想起我們村的祠堂。那可是我們世世代代的傳承和愛。


1、斗獸場不是只有人獸斗、人人斗,還有別的節目噠,古羅馬所有的娛樂活動都發生在斗獸場
2、創造好多就業機會
3、難道不是昏君治下國民經濟發展比較快?古羅馬的所謂明君可都是很愛打仗噠


娛樂大眾 穩定不安情緒
說白了就是沒事給你找點事
省的你搗亂


大型競技類賽事向來是統治者引導人民轉移生活焦點、發泄不滿情緒的良藥,時至今日依然適用。


占坑,找個時間回答,下面並非答案!

競技場聳立,羅馬屹立不倒;競技場倒塌,羅馬倒塌;羅馬倒塌,整個世界都會崩潰。——聖徒比德

圖片來源:文明6中文百科


-2叛亂,每年-1穩定花費。


你就把他當成古羅馬的 國家大劇院


1. 裡面各種節目、競技比賽要花費大量時間、金錢、情感,所以能組織起來這些活動也是皇室的一種display of dominance

2. Fatal games were an interlude of controlled disorder sponsored by society in order to affirm its own security*.
這裡"controlled disorder"說的很微妙。有些節目拿人命當娛樂,就是一種disorder. 而觀眾按照身份地位性別坐在不同的座位上觀摩就是一種organized的體現。我個人的理解是在帝國集權統治下對普通民眾難免會有壓迫,於是就通過這種血腥遊戲來釋放情緒,以免它積少成多危及帝國統治。(而且很多斗死的、被野獸咬死的都是奴隸、死刑犯、戰俘、基督徒,有點轉嫁仇恨的感覺

還有比較玄乎的一個點,大家就當看著玩hhh:整個羅馬帝國就是不斷地靠war(disorder)和戰後的assimilation(control)壯大的,所以穩定時期也要折騰出這麼些血腥的東西,大概也是冥冥之中暗合了古羅馬文明的套路…

*參考:History of the Roman Empir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 Christopher Kelly


羅馬建的城市太多了,眼看就要出紅臉,趕快造一個加5笑臉


斯巴達人看了羅馬的斗獸場,回去挖了個坑


吃野生動物有了借口。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有些人看完幾部美劇之後覺得東方智慧很幼稚?
如何評價郭沫若?
為什麼現在沒怎麼聽說有家譜這回事了?
歷史上有哪些一開始在本國不受重視,傳到國外被改良後,原產國開始瘋狂追捧的事物?
當皇帝批摺子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歷史 | 考古 | 羅馬 | 羅馬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