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蕾和王菲同樣性格不羈,為什麼郝蕾不火而王菲火?

如果是追隨王菲不羈的性格,郝蕾也有啊。
如果是對王菲事業上的肯定,郝蕾也有啊。


很早的時候看過她去《魯豫有約》,說她不想當明星,她要的是能寫進電影教科書的表演。

前不久上海電影節,她也沒有配合主辦方炒作她和鄧超的舊戀情,拉著裴淳華說了句:We are actresses.

她還說過:「除了演戲,所有的事情都不是我的工作。包括接受採訪」,「我是一隻鷹,你不要老讓我去排隊,大雁才排隊呢」。


兩位都活得挺自在,坊間有王菲的小道,但咱不去聽它,咱就看眼前的。

王菲活得自在,因為她一個「敢」字。敢為天下先,想做啥就做啥,想愛誰就愛誰,不管別人的罵聲。見證過內地從封閉到開放最後全面市場化的時代,每一步都暗扣潮流。有人罵她「婊子」,對她來說何妨?有人笑她學佛,對她來說又何妨?

看王菲的那些角色,《重慶森林》、《2046》、《天下無雙》,都是王菲自己個兒,該咋玩咋玩,愛誰說誰說。

敢為天下先,有什麼可怕的?

你說王菲火,有人結個婚離個婚唯唯諾諾,生生想著炒火一段時間再說,有人直截了當不拖泥帶水,加上本來就有得天獨厚的嗓音。帶來的自然是高關注,有人喜歡有人罵,很正常。

那郝蕾活得自在,因為她一個「執」字。執於表演,不求其他。她也「敢」,但她的「敢」見於表演,不見生活。所以諸位覺著她不火,關注她的覺得她不該不火。

郝蕾說過一句話,不恥笑自己的選擇。

她的生活里只有戲,話劇、電影、電視,離了這你找不到多少她的故事,她也不想讓你曉得,她就想讓你看到她的角色。

我在文末送大家一篇文章,看了自知。

這是個偽問題,你說她二人性格不羈,可一是「敢」,二是「執」,本質不同,何來要全火?

——————————

郝蕾 我不恥笑自己的選擇 ~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

憑藉電影《第四張畫》獲47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時,郝蕾正在《柔軟》的話劇舞台上演出。謝幕時,導演孟京輝在一千多雙眼睛的注視下,從舞台左側俯身將長長的紅毯一直鋪到舞台中央的郝蕾的腳下,而後,鄭重公布了這個喜訊,並帶她走過紅毯,以彌補她未去金馬獎頒獎禮現場的遺憾。

得知郝蕾獲金馬獎提名時,孟京輝表示,可以重新調整《柔軟》的演出時間,以方便她出席金馬獎頒獎禮,她拒絕了。「我不能扔下觀眾不管,畢竟,演員最重要的工作還是表演。」

這是郝蕾獲得的第一個表演上的獎項,也是迄今為止獲得的惟一獎項,但這並不妨礙她為自己設立的目標--讓名字出現在表演教科書上。

是不是演完這部戲,就嫁不出去了?

郝蕾說自己算是童星。

這個童星幼年就確定了自己今後的職業方向。從剛會說話起,她就指著電視告訴奶奶,「我以後一定要進到這裡去。」中學時,她勸同學,「你趕快買個本子,我給你簽個名,以後就不容易找我簽了。」同學都當她是神經病。

「我一直有個強大的意念,我一定要做成這件事。」

在這個意念的驅動下,15歲考上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後到北京學表演,1996年考取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紅,是演完《十七歲不哭》,走在街上別人喊她,她不知道怎麼反應,「非常反感」。19歲就出名了,同學覺得她跟他們不一樣,「本來開開心心,突然間就變了,你被孤立起來。很難過,很煩,為什麼我要紅?!」

25歲,她挑戰傳統價值觀的極限,全裸演齣電影《頤和園》。

《頤和園》被禁映,導演被禁拍,她和男友也分了手。

拍攝期間,郝蕾曾問過婁燁:「是不是我演了這個電影就沒人要我了,我就嫁不出去了?」婁燁說:「怎麼會?排隊還來不及呢!」

「我活到80歲,就演到80歲,如果把這個時間段拉得特別長,就不會在乎一朝一夕間發生的事情。」

郝蕾說,每個人來這世上都有自己的任務,她的任務就是演戲。「除了演戲,所有的事情都不是我的工作。包括接受採訪。」

「你覺得跟所有的記者關係好重要,還是大家走到電影院看到你的表演重要?」她不覺得作為一個演員需要跟記者搞好關係,「這有什麼意義呢?」這是採訪中郝蕾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有意義」是她生命中重要的課題。

為了意義,她不假裝、不示弱、不迴避、不妥協地活著。

她說自己是個不合時宜的人。「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會屬於不是生早了、就是生晚了的人。我應該是李清照轉世,她把所有的情感都寫成了詩詞,我把所有的情感都演成了戲。」

在別人眼裡,我什麼時候都是瘋狂的

問:你曾經說,要讓你的名字出現在表演教科書里,這是你作為一名演員的野心嗎?

郝蕾:這跟野心沒什麼關係,是一種熱愛吧。在我看來,最大的殊榮就是我的名字出現在表演教科書上,我成為後輩演員心裡的楷模。如果說演演戲高興高興,差不多就行了,那是一個碌碌無為的人的選擇,那不是我。

問:有人說,你是公認的演技派女演員,卻收穫不到相應的掌聲和榮譽,這會讓你內心不平衡嗎?

郝蕾:無所謂吧,比如大家都喜歡吃麥當勞,但是麥當勞不一定有營養。

問:你覺得自己的狀態被低估了?

郝蕾:我不低估我自己就好了。你也不是阮玲玉,人言可畏就自殺。我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只在乎我對自己和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至於別人對我的認知,我不是特別在意。

問:相對於影視劇,話劇是清貧的?

郝蕾:如果你要的不多,就不覺得清貧。當我發現我喜歡吃的東西都超級便宜後,就覺得沒有什麼可考慮的了。演話劇是賺得不多,但最起碼有一個白領的收入,那不是已經很好了嗎?

問:事實上你演的話劇並不多,《戀愛的犀牛》、《柔軟》,就兩部,導演都是孟京輝。

郝蕾:我演的是不多,話劇也有很多爛的,我需要一個安全的環境才能完全地釋放。我只敢跟孟京輝合作。在《柔軟》之前,我有一次去找孟京輝,當時正在綵排,他跟以前一樣,從觀眾席小跑到舞台上,看到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就掉下來了。我認識他十幾年了,他從來沒變過,他對戲劇的熱愛、對藝術的熱情單純得像一個孩子。我不想每天趨炎附勢地活著,我的能量是要用在演出當中的。如果我能夠把人際關係搞得非常好,那我是外交官或者商人,沒有必要去做演員了。我不想那樣活著。

問:你這麼堅持內心,會給自己帶來很多損失吧?

郝蕾:勇敢地放棄錯的,對的就會向你走過來。如果你選擇大眾審美,就永遠不可能是一個有獨立審美趨向的人。

問:你好像不太喜歡「藝人」這個詞?

郝蕾:一切皆混淆很可怕。演員跟藝人是不同的,我不是藝人,我是演員。大家都說媒體跟演員是魚和水的關係,但我是一隻鷹,你不要老讓我去排隊,大雁才排隊呢。比如偷拍,你老跟著我,弄得我沒有時間和空間去體驗生活,這很可怕,難道要把所有人都變成一個人?那有意思嗎?

問:所以有人認為你是異類。

郝蕾:還有人說我強勢之類的。我只承認我強大。我也沒脅迫你一定要走進影院去看我的電影,你非得把關注點放在我身上,我應該說什麼呢?

問:你覺得自己一直被圍觀?

郝蕾:我的人生不一直被圍觀著嗎?我跟我的歷任經紀人,合作之初就會說清楚,有作品,我們可以宣傳,沒事的話別瞎弄這些東西。人的腦子就那麼大,可能我的腦子更小一點,我想的事是非常單一的,我想不了那麼多事,所以說當我們不做、別人又願意做的時候,大家就會用強勢、異類、叛逆這些詞來形容我了。

問:把你給概念化了?

郝蕾:把我給妖魔化了。比如接受採訪,一些八卦記者會說,你怎麼不愛接受採訪啊?不是我瞧不起誰,他們不知道我在說什麼,我也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有人說我特別自我,自我並不等於不配合,我可以配合,但是我絕不迎合。

如果覺得《頤和園》是三級片,那你太不過癮了

問:拍《頤和園》時,你心裡有障礙嗎?

郝蕾:有啊,我推掉過《頤和園》。倒不是怕別人會怎麼想我,我怕會因此失去愛情。可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婁燁就非得要用我。很久後我在一部紀錄片中看到他說,「為什麼選擇郝蕾,因為她是四百多演員里惟一拒絕這個角色的,並且她拒絕的理由是會失去愛情。這是余虹能說出來的話,所以我一定要讓她演。」

問:當時他說服你的理由是什麼?

郝蕾:其實他們也沒怎麼說服我,我拒絕了以後,從他辦公室下樓就已經掉眼淚了。我覺得我在放棄我一如既往特別熱愛的工作,但是我也不會後悔。兩個小時後,我就接了一個電視劇。婁燁他們就一直等我,損失非常大。本來是劉燁來演這部戲的,因為等我,他沒有檔期了,就放棄了。因為等我,整個場景全部重新做。製片人是個女的,她本來就很瘦,當我再次看到她的時候,她又瘦了兩圈。我當時覺得我看見了一種精神,看見了熱愛這份職業的一種精神。而且從《蘇州河》開始我就喜歡婁燁,但是我不認識他。

問:《頤和園》中的裸體演出,你覺得是一種犧牲嗎?

郝蕾:當你沒有框的時候,不存在突破的問題。沒有什麼可犧牲的。而且作為一個演員,二十幾歲時,可以演一個這麼好的電影,那是幸運。從電影本身來講,它可能會是留在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電影。你是創作者之一,會感到驕傲和榮幸。而且我很感謝婁燁把我帶進了電影世界。這次沒能去台灣領金馬獎最大的遺憾是,如果我去了,我會感謝婁燁。我曾經跟他說過,我無論得什麼獎,但凡是關於表演的,我一定要在最後說一句話,「我要感謝婁燁師傅把我帶入了電影世界。」

問:出演《頤和園》,婁燁對你的具體幫助是什麼?

郝蕾:婁燁是一個催眠師,他有自己的方式把你催眠到他想要的狀況。從現實意義上講,如果沒有我跟婁燁的這次合作,我不會一下子踏上國際3大電影節之一的紅地毯。有一個法國記者寫了一篇文章--《一個感動戛納的中國女孩》,他們說我是中國的伊莎貝拉,那個時候你會覺得很感動,你會覺得你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你熱愛的這個事業被那麼多人尊重。

問:《頤和園》爭議很大,你有沒有在某個時刻後悔接拍這部戲?

郝蕾:沒有。我是一個不恥笑自己選擇的人,我一定是想了很多後才去選擇的,所以沒有什麼可後悔的。《色戒》那一年,我去金馬獎頒獎,有記者問,「同樣都是演尺度比較大的戲,湯唯得到的要比你多,你是否會不平衡?」我說,「每一個人都付出努力和辛苦在做一件事情,不是因為她脫了,她就比較牛逼。湯唯的表演,你看見她脫了嗎?那是你的問題。」我曾經跟一個香港記者說,「如果你覺得《頤和園》是一個三級片,那你太不過癮了,你還不如去看蒼井空。」

問:好多演員會拒絕看自己的戲,你呢?

郝蕾:我不會,我會從一個特別客觀的角度去看我的戲。《頤和園》在剪輯時我就跟郭曉冬在婁燁辦公室看到了。第一遍看完後,跟所有人的狀態一樣--千言萬語,但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有一個美國片商看完以後,別人問他覺得怎麼樣,他說,「我現在不想說話,我要回酒店給我的初戀情人發個E-mail。」我在不同的時間段一共看過4遍這部片子。

問:另外3遍在哪兒看的?

郝蕾:在戛納首映時,還有一次是看法國的正版碟,第4遍是跟當時的男朋友一起看的。那天我們看完《松子被遺棄的一生》後,我就跟我當時的男友說,看《頤和園》吧。「一定要看嗎?」他問。在我試探性、挑戰性的堅持下,我們默默地看完了這部片子。期間我去了兩次洗手間,看了他兩次,抽了4到5支煙,喝了4罐啤酒,他幾乎沒動。看完後,他含著眼淚看著我說:我可以不評價嗎?我點了點頭,這是最好的評價。我第一次看完後說法和他一樣。

問:《頤和園》沒有得獎,難過嗎?

郝蕾:沒有,對於我無法控制的東西,我是不思考的。我們惟一能控制的是用什麼態度去對待電影,用什麼態度去對待這個世界。聽到這個消息是在戛納,我正在吹頭髮,婁燁敲門說,「我們沒有獎了,還去閉幕式嗎?」我說,「當然要去了,我們又沒做丟人的事情。」我跟婁燁走紅毯,我們去參加Party。除了評委在VIP區,所有的人都在外邊,我們被評委莫尼卡·貝魯奇邀請進入VIP區,她跟我說,「沒得獎不要失望,你看過我演的《不可撤銷》嗎?也沒有得任何獎,好電影跟得獎與否沒有關係。」《海上鋼琴師》的男主角走過來跟婁燁說,「你寫一個劇本,我跟郝蕾演。」你怎麼會想到有一天莫尼卡·貝魯奇跟你講話?她是我從大學開始就非常喜歡的女演員。發完獎後有一個記者會,評委說,「有一個事實是我們不能接受的,就是《頤和園》沒有任何獎。」你還要什麼呢?我沒什麼可遺憾的,堅信自己的選擇就好了。

問:若干年之後,提起郝蕾,你希望大家怎麼評價?

郝蕾:一個值得尊重的女藝術家。

————————

你喜歡電影嗎?

你想看最新的電影資訊嗎?

你想知道經典老片經典在哪裡嗎?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二十四幀】。

http://weixin.qq.com/r/KT-YwLzEr_HQrfij92o7 (二維碼自動識別)


因為郝蕾總是跟婁燁合作,考慮到婁燁因為拍片太有良心(不是反話),總是存在審查的問題,導演名氣在普通人眼裡可能還不如大鵬,片子雖然粉絲鐵杆但受眾小。郝蕾不溫不火也就可想而知了。同理可參照另一個婁燁御用演員秦昊,還是托高圓圓和謝霆鋒的福,我在《一生一世》里終於記住了他。
而王菲合作的是王家衛和劉鎮偉,可以說是把文藝范和大眾范一網打盡了。


兩個人都性格不羈,一個火一個不火,說明火不火與性格不羈無關啊
這麼簡單的邏輯問題


郝蕾接戲的風格就是.......沒有風格,遇到什麼就演什麼,肆無忌憚釋放自己作為演員的生命力。《戀愛的犀牛》中獨一無二的明明,《少年天子》里被慾望摧毀的後宮女人,《頤和園》里婁燁一定要等她來演的余虹,每演一種,都在那個領域留下自己風格強烈的代表作。導演孟京輝說:「郝蕾是用靈魂演戲的人。」

她也堅信自己為演戲而生,驕傲和自信似乎一直都掛在她臉上,她對採訪記者說,除了演戲,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她的工作,包括接受採訪。在《魯豫有約》中,她說自己不想當明星,她要的是能寫進電影教科書的表演。但這不是出於一個演員的野心而是出於對表演的熱愛。用生命在演戲被大家說起來像個玩笑,但對郝蕾來說卻是真的。


郝蕾是個好演員,王菲是個好歌手,兩個人都在各自領域都有相當成就,但兩人的「不羈」卻不一樣。郝蕾的早期的「不羈」,過於真性情,有點用力過度。不取悅別人的同時,常常自己也弄得一身騷。但王菲不一樣,王菲的不羈,是從始至終,雲淡風輕,縱然不刻意取悅別人,但一定要遵從本心。兩個都是對感情極其認真的人,但對感情的態度,確是那麼不同。

郝蕾的運氣總是差那麼一點點,或者說因為她經常對感情用力過度,導致她每段感情收尾得都不太好。05年郝蕾拍攝《頤和園》,電影被禁,男朋友分手。尤其是跟鄧超分手,一度傳出郝蕾抑鬱,自殺,鬧片場求複合的新聞。09年郝蕾跟大渣男李光潔分手,也是一度情緒失控,『郝蕾端午街頭痛哭』,「微博罵河南人」登負面新聞不斷。那個時候的郝蕾,一度因為感情,差點失去原有的「傲」。可以這麼說,大家現在對郝蕾的不羈的評價,是多次感情,事業不順之後的一次涅槃,是經歷造就她今天的不羈。

縱觀王菲,不管是跟竇唯,李亞鵬,還是謝霆鋒的分分合合,王菲從也不肯在媒體面前去坦露對前任的不舍,或是怨恨,她是「傲」的。感情到了,就在一起,緣盡了,人就散了。倒是媒體喜歡用各種陰謀去揣測她的每一段感情。王菲越是不肯講,媒體就越喜歡猜測。從王菲的微博可以看出一二,她是個擅長取悅自己的逗比,王菲的不羈,是天性使然。

另外,紅與不紅跟「不羈」關係沒有那麼大,在拼資源拼人脈的娛樂圈,有實力不一定代表能紅,王菲在香港娛樂圈最好的時代紅了,她所擁有的資源郝蕾是沒辦法比的。

雖然郝蕾早年也憑藉《十七歲不哭》很早就小紅了,但那個時候的「紅」也僅限在內地,90年代以香港台灣地區為主流的娛樂圈,她並不算紅,可以說,單就「紅」而言,郝蕾的地位是遠遠不如王菲的。後勁上,郝蕾的作品斷斷續續,雖然作品表現不錯,但作品本身並不是大紅熱播劇,也並沒有大資源大製作為她量身打造,加上幾次的負面新聞,「大紅」就更談不上了。

王菲在90年代在香港紅的,那個時候的香港娛樂圈地位在亞洲都數一數二的,基本上能在香港紅,就代表在亞洲紅了,所擁有的資源更是國內最頂級的音樂製作和經紀公司。後面關於王菲的各類新聞也是維持她「紅」的重要因素,跟竇唯結婚,離婚,跟小謝的姐弟戀,跟小謝張柏芝的三角戀,跟李亞鵬結婚,嫣然天使基金,跟李亞鵬離婚,跟小謝複合……雖然這些新聞給她招來不少黑手,但在沒有話題就不會紅的娛樂圈,這些都是保持她持續紅的重要因素啊!而且這些新聞跟郝蕾的「罵河南人」不一樣,算比較中性,有褒有貶。還有一點,跟郝蕾與前任分手拖泥帶水的不一樣,王菲那邊分手了就是分手了,從不拖泥帶水,一句「這一世夫妻緣盡至此我還好你也保重」,相信給很多人圈了粉,
多少人離婚分手不是撕得滿城風雨,尤其在利息至上的娛樂圈。


縱觀以上,我覺得王菲是天然有「紅」的體質的。有資源有實力有話題,這樣的人不紅誰紅。而郝蕾呢,雖然有實力,但是資源不足,話題雖有但前期負面居多,後期作品主演的大部分是文藝片,商業價值小,話題本來就少,的確難紅。跟「不羈」關係不大,何況二人的「不羈」還那麼不同。



看到有許多菲迷點贊,覺得很慚愧,實際上我覺得自己回答的並不好。其實兩個人我都挺喜歡的,當然,非要比較哪個更喜歡的話,我會說是王菲。因此,我不能保證自己有多客觀。
今天看到有些大v回答了這個問題。有一些看法我不是很贊同,本來想在評論里反駁兩句,但想想還是應該尊重每個人的看法。因為誰也不應該把自己的看法當成最客觀的事實而把觀點強加在別人身上。很少有成熟的人會因為別人的幾句話而改變自己的固有看法的。
但是,我還是希望某些大v們在做出自己判斷的同時盡量不要帶入太多自己的主觀推斷。
王菲是一個凡人,有許多缺點,比如許多人提到的迷信。但是否可以根據迷信這一點去推斷她是得失心很重、一心求火的人,我持保留意見。並且,我相信任何一個相信科學的人都不會認為迷信會讓一個人火。
而對於郝蕾,我希望大家認清一個事實:她的名氣沒有大家想得那麼低。因此,別一味的把她當做一個弱勢者。還有,我覺得郝蕾是演員,也是明星(不可否認的是郝蕾有一定江湖地位和知名度)。演員和明星不是相互獨立的概念吧?
插播一條,為什麼有人責怪我說離婚是竇唯引起的?還說我
動不動給竇唯扣帽子?我之前一直以為自己有提到「竇唯出軌是導致兩人離婚的原因」這樣的話,還試圖論證這個和本話題無關的東西,真是蠢哭了。。。
================================================================================
題主修改了題目,為了增加兩者的可比性,特意強調兩人身上都有不羈的氣質。。。
題主的補充是:
如果是追隨王菲不羈的性格,郝蕾也有啊。
如果是對王菲事業上的肯定,郝蕾也有啊。
總感覺題主對王菲的走紅很不滿的樣子。。。「不羈」的性格(且湊合著用吧)和「事業受肯定」(這個表述好怪,一個人肯定也是肯定,一千萬、一億個人肯定也是肯定。所以什麼是事業受肯定?是人氣高?票房好?收視率高?唱片賣得好?還是專業拿獎多?)是王菲很紅(成為天后)的重要原因,但這並不是唯二因素啊。
擁有所謂「不羈」的性格,同時「事業上肯定」的明星有很多啊。就說中生代的演員,廖凡、秦海璐,再包括吸毒犯事的王學兵、張默等人,哪個沒有「不羈」的性格?哪個「事業上不受肯定"呢?人家不是也沒火(一線)嗎?
一個明星能不能火,影響的因素有很多。火的程度並不一定和業務水平成正比。而且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有一個事實是:郝蕾演技的確很出色,但說到底也沒有超人一等的水準。王菲唱歌很厲害,基本就是行業頂尖水平。兩人在業務水平上也是有差距的。
最後我想說,題主,請收起你的「憤世嫉俗」,好好了解你所想要知道的真相。
================================================================================
大多數人焦點在郝蕾上,那我就主要談談王菲吧(其實我都不知道題主為什麼拿郝蕾和王菲比。。。瞎答吧)。
總的來說,我認為,王菲會火的原因在於她自身的強大(優秀的演唱天分+詞曲創作才華+獨特的個性)+貴人(戴思聰+竇唯+林夕+張亞東+陳家瑛等人)+過硬的作品(之前忘了寫了)+運氣(時勢造英雄)。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這句話很雞湯,但也是事實。王菲的業務水平是頂尖的,除了語感、樂感極好的演唱能力外,她還具有出色的創作能力(確定一定以及肯定)。貼一首專輯《浮躁》里的《墮落》。詞曲都是王菲作的,事實上這張口碑極好,常被當作竇唯對她影響很大的例證的專輯大多數歌曲都是王菲本人寫的。

這世界看來很快樂 看不出難過始終笑著沉默 你不慌不忙 你自然(而)坦蕩
脫下了偽裝 摘去了信仰 你不願多說話 你想放縱一下
沒什麼可怕 沒什麼放心不下 痛苦地享樂 猶豫著墮落
左右不了誘惑 你才拒絕寂寞 你沒有錯 因為沒有誰作對過
心安理得 於是你墮落 來啊 來啊 我陪你
來啊 來啊 繼續 繼續
我沒甚麼可說 想不清後果 也不準備自責 我不慌不忙 自然(而)坦蕩
絕望地逆流而上 甘心地自投羅網 沒有別的想法 只想放縱一下
就當沒發現 美好背後的虛假 敷衍著靈魂 勉強地掙扎
甚麼也沒錯過 其實一無所獲 談不上失落 陶醉和麻醉交錯
從這裡開始 無意識地墮落

王菲自己做的詞曲加起來大概30首左右,雖然不多,但都拿得出手(04、05年淡出後基本就沒寫過了)。因此,嚴格來講,王菲並不只是一個只唱歌的歌手而已,實際上她可以算作是一個所謂的「音樂人」。個人認為,她的音樂素養至少不比在知乎上受到推崇的陳粒、張懸等女歌手差。
另外,我還想說說王菲的個性。之所以強調個性,是因為在王菲的」造神「運動中,媒體總在不遺餘力的描寫著她與眾不同的」仙氣「,而不管是王菲方的有意包裝也好,還是媒體為求銷量的過分誇大也好,客觀上都使得大眾對王菲具有非比尋常的好奇心。
王菲的個性呢,總結起來就是:悶騷。具體點就是:有獨特而堅定的三觀、講原則、自我而不自私、外冷內熱,相信愛情。看起來好像也沒有那麼不一樣,但放到以下事件里去:
1、96年,正當紅,結婚生子。你敢嗎?
2、99年,老公外遇,離婚(我發現我也沒說離婚是竇唯出軌引起的呀),從頭到尾不說對方一句壞話。你做得到嗎?
3、00年,在所有人不看好的情況下,在媒體面前主動牽手小11歲,剛成年不久的男朋友。你有這個勇氣嗎?
4、05年,再結婚再生子,一代天后,說淡出就淡出。你有這個魄力嗎?
5、14年,和前男友複合,微博被罵成翔,從頭到尾不關評論,不刪微博。你有這個定力嗎?
6、再加一點,你見過她說過任何一個人壞話嗎?
記得張佳瑋評價王菲時說到:

我和我周圍的許多人,都經歷過這麼個過程——
覺得王菲有仙氣兒——開始覺得王菲的仙氣兒其實是張亞東、林夕們打造出來的——對王菲開始免疫——最後,還是會承認:她唱的歌還是挺好的。

我非常贊同張公子在知乎上發表的許多看法,唯獨在這一句上不能認可。因為,我覺得張公子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沒有認真了解過王菲其人。我的看法是,王菲的大眾形象的確很大程度歸功於許多幕後人員的包裝打造,但在這個形象輸出過程中,王菲本身的個性才是最大的主導因素。
貼兩首比較能直接反映她內心的歌曲:

出路
曲/詞:王菲 編:竇唯

聽說 1999 年是世界末日 到時候我們一定要結婚 並且有個孩子
在他還沒做太多壞事之前 讓上帝把他帶進天堂 也許我們也能沾光
我有很多問題 解決不了的問題 我缺乏耐性 沒甚麽事能讓我滿意
我常得罪人 這好像是天生的本領 我討厭當明星 又希望引人注意
翻開娛樂版 慈善大表演 大家都來捐錢 這就是我們的貢獻
我不喜歡政治 因為覺得充滿陰險 關心社會 可社會淪陷 當然也有好的一面
唯一相信愛情 渴望有個幸福家庭 可算命說我們的婚姻並無那麽如意
說你到四十歲的時候會有外遇 這讓我擔心 真令人擔心
我想找條出路 到底有沒有出路 我信佛 這有沒有幫助
我試圖接近幸福 可甚麽是幸福 我概念模糊 唯一相信愛情 渴望有個幸福家庭
可算命說我們的婚姻並無那麽如意 說你到四十歲的時候會有外遇
讓我擔心 我擔心

執迷不悔
詞/王靖雯(王菲) 曲/袁惟仁
這一次我執著面對 任性地沉醉 我並不在乎 這是錯還是對
就算是深陷 我不顧一切 就算是執迷~ 我也執迷不悔
別說我應該放棄 應該睜開眼 我用我的心 去看~去感覺
你並不是我 又怎能了解 就算是執迷~ 就讓我執迷不悔
我不是你們想得如此完美 我承認有時也會辨不清真偽
並非我不願意走出迷堆 只是這一次
這次是我自己而不是誰 要我用誰的心去體會
真真切切的感受周圍 就算痛苦 就算是淚
也是屬於我的傷悲 我還能用誰的心去體會
真真切切地感受周圍 就算疲倦 就算是累
只能執迷~而不悔

關於她藝術生命里出現的貴人們。簡單提一提。
戴思聰是她的音樂老師,江湖地位很高。除了教王菲唱歌以外,還給早期低迷的她指明了路。沒有她,也許就沒有那張使王菲成名的《容易受傷的女人》,也就沒有後來更加輝煌的故事們了。
陳家瑛、邱黎寬是她多年以來一直合作的金牌經紀人,王菲的形象包裝規劃,他們也有很大功勞。
竇唯、張亞東、林夕對王菲音樂風格形成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太多經典的合作了。
關於她過硬的作品(王菲一共出版了19張大碟,5張EP,2張single,3場live)
對於我們普通聽眾來說,這幾乎是不需要論證的。即使是在她輝煌過後十年的今天,翻開任何一個音樂榜單,王菲這個名字都會出現在很靠前的位置上。而她每一次在音樂上的新動作,都會帶來極高的關注度。
而在專業領域的認可度上,以陶曉清、馬世芳、吳清聖等台灣資深樂評人09年出版的《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評選的在1975-2005年台灣出版的200張最佳專輯為例,王菲共有6張專輯入選本次評選,分別是《天空》、《菲靡靡之音》、《浮躁》、《迷》、《只愛陌生人》、《王菲》。入選數量僅次於羅大佑和潘越雲(7張)。注意:即使是入選這六張,也不見得就是王菲最好的六張專輯。落選的佳作包括《寓言》、《Di-Dar》、《唱遊》以及《將愛》等等。
不論是歌手也好,演員也好,想要長久的火,就要有良好的鑒賞品味,愛惜自己的羽毛,持續不斷的拿好作品說話。王菲之所以能紅這麼多年,與她好作品積累下的好口碑是密不可分的。
關於運氣,遇見貴人是運氣,碰上時勢也是運氣。
如鄧柯老師所言:

王菲的巔峰,大抵在 1994-2003 這十年,這是傳統媒體被互聯網重構前最繁華的十年。
有發達的媒體能夠傳播、擴大她的影響力,而又沒有足夠強大的自媒體去消解她和公眾之間所保持的必要的距離。

這是唱片行業被互聯網摧毀前最繁華的十年。唱片公司有足夠的資源去打造她的旗艦級唱片,而又沒有網路歌手、惡搞神曲等亞文化去分散歌迷的注意力。

這又是不滿足於庸俗的華語抒情歌的歌迷對外面的音樂世界越來越了解的十年,此前公眾聞所未聞的音樂元素漸漸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但又沒有體系、沒有方向。在互聯網大潮就要把世界上幾乎所有類型的音樂突然擺到用戶桌面的前夜,王菲親手點燃了我們對音樂的想像。

於是,登基、封神,她改變了一批人。她是互聯網摧毀唱片業之前,中國流行音樂的最高點。

王菲之後,再無天后。

而郝蕾為什麼不火呢?我假設題主問的是為什麼她不是一線女演員,和一線女演員如四旦雙冰、湯唯等人相比,郝蕾最大的差距是在商業價值上。而基於這一點,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一、郝蕾自己的主觀意願是只想做個好演員;二、在一的前提下,她本人的團隊對她的包裝宣傳力度不足。三、在一前提下,她接的影視作品幾乎沒有商業價值很高的。片約類型和受眾數量決定了她很難在大眾範圍內「火」。四,在一前提下,她不喜歡炒作,不熱衷於推銷自己,不長於交際(對所能獲得的影視資源有很大影響)。五、非常重要的一點,時勢使然,具體:畸形體制下,處於急功近利期的中國影視市場里,實力和名氣不相匹配是正常的事。
但其實,她還是很火的。否則,你、我怎麼會知道這個演員?在知乎上討論本話題的人怎麼會這麼多?在演技上,她怎麼也算是內地中生代女演員里的佼佼者之一。在名氣上,別忘了,與大多數底層演員相比,她簡直」火「得不行不行的。這已經足夠好了。
看看王菲,火的隨便個吃喝拉撒都要上娛樂版面,連在家裡親個嘴都得時刻提防上頭條。對比起來,郝蕾是不是就幸福多了。


知乎又在造神,看了上面的答案,簡直覺得郝蕾是全宇宙最純粹的表演藝術家。

非要跟王菲比的話,王菲的不羈,主要表現在生活上(或者說是擇偶上),不為世俗的想法羈絆,會被批評,但是仍然能得到相當一部分人的高度讚譽。音樂上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而郝蕾的不羈,有這樣幾個事件,參演敏感題材,被封殺;紅毯造型不羈,被吐槽;怒罵河南人,被圍攻。
郝蕾不紅在她的人生中是大概率事件,她不紅實在太正常了。相反她紅我們才要思考郝蕾都紅?!彪悍的人生!可是她沒有。
她有這3個明顯的不利點:
1:因出演涉及敏感題材被不公正對待,被封殺。
郝蕾出道不久後參演了《頤和園》,被封殺,導演還被禁5年。影片別說進院線了,直接列為禁片。當時的封殺力度之大基本到了郝蕾絕緣熒幕的地步,與其類似的湯唯在《色戒》也遭遇封殺,可是湯唯遠比郝蕾好運,觀眾的思想更開明,李安也在國際影壇力挺湯唯,使湯唯得到甚至比原來更多的關注。而郝蕾沒有這麼幸運,這其實是她早期不紅的最主要原因。

2:各種被強烈吐槽的造型。
答案里很多人說王菲只不過是披著縹緲仙氣的普通人,郝蕾又何嘗不是?郝蕾在《魯豫有約》或者其他場合表明自己是專業演員,僅僅只是想專註表演。

然而她呈現出來的軌跡卻並不如此。
關注過郝蕾幾年的人應該都知道,郝蕾在2010年其實對走紅毯挺上心的,她自己身材也比較有料,打扮都很用力,那些年郝蕾一上紅毯,大家給出的評價都異常一致:郝蕾確實好雷,她在那些年對接受採訪,走紅毯,排排隊都是高度配合的。

3:一次怒罵事件。
其實對於普通人,這真的是一次很小的事,可是郝蕾當時由於自身的憤怒,措辭激烈,更給了更多人活該你不紅的口實。
就不補圖了。

王菲。
王菲是一個異常精彩的人,或許她生活中有很多缺陷,但是我們無從知曉,王菲表現出來的特質總是讓人著迷,她對音樂的詮釋,她的創作能力,她為數不多的表演案例都極大的提升著觀眾對她的熱愛。

我前幾年也並不喜歡王菲,被捧在神壇的人,我甚至和很多人比如馮小剛一樣期望有一天大家能從神壇上把她拉下來,然後我滿足的說一聲,天后也有下神壇的這一天啊?

然而王菲是一個如此自我的人,她極其關注自我的感受,對音樂的關心又永遠多於粉絲,坦白說她離婚,再婚,再次離婚,風口浪尖的事,仍然淡然處之安心做最忠於內心的選擇,就是一種自帶光芒的神級氣質,王菲自己在音樂上的造詣不再贅述了。不管你怎麼詭辯,她穩穩的在音樂的神壇上。王菲的微博已經很少更新,她在微博除了逗比,坦白說,我是從她那裡才知道《忐忑》《傳奇》《夜空中最亮的星》《野子》等這些優秀的音樂作品的。

對於王菲,真的是有很多幸運。其實幸運的人有很多,但是到王菲這種高度,就僅她一人,沒有一個可以和她相提並論。
以一個幸運的人——章子怡為例,章從來不承認她幸運,早些年媒體採訪她說這麼幸運,出道就有張藝謀,李安這樣的大導演。章給了官方回答很感激之後,總是要強調,其實我不是幸運,我真得很努力,拍戲的時候付出了多少,看的人煩煩的。那些跑了半輩子龍套才終於有機會演男二號的人哭天搶地的說自己真幸運,終於被上天眷顧了,而那個剛出道就開掛的人說其實你們總是說我幸運,卻不看到我有多努力。
章子怡總是在辯解。

姚晨也是一個幸運的人,媒體問她怎麼看待自己突然這麼紅,她說,運氣!
是一個好答案,即使不認識她,沒看過她的《武林外傳》甚至不喜歡她的人,都會覺得這個女生確實有些值得欣賞的地方。

而王菲從來都不回應外界的質疑,非常自信,非常堅定的走自己的路,很多藝人在從藝生涯都會有轉型的困擾,王菲幾乎沒有過。

最後,上文說郝蕾希望有寫進教科書的表演,王菲做到了。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785876/answer/56522679

還有,樓上有人黑王菲微博都是作秀,而郝蕾微博都是工作,真是可笑,難道沒看過郝蕾微博嗎?還是只在2011年看過王菲微博,王菲最後發布的微博全都是音樂相關,如果你稍微客觀一點都會發現她其實一直在通過自身的影響力發掘宣傳好音樂,而郝蕾……你們自己看看吧,不是做廣告賣化妝品就是發廣告推廣手鏈,真服了你們了,黑人的點選得這麼對自己不利!
確實救不了。

我很遺憾郝蕾早期經歷過一些挫折,希望以後有更多的人認可她的表演。


光不羈就能火,那我早火了。

PS:隔了一晚上一看快三十個贊,媽呀,謝了,但是我隨便說著玩的~~~

PPS:隔了好幾個晚上,將近五十個贊。我錯了,看來我要火。將來我一旦火了,就決定把這條回復刪掉。喜歡和討厭我回復的朋友快來幫忙。


演員和明星的區別。
職業不同,沒有高下,也不可比。

郝蕾想做的只是一個演員。一個優秀的演員,應當以角色的身份被人所記住,而並不應該只是自己的名字。郝蕾賦予那麼多角色以生命,但平心而論,很多時候觀眾可能並不能很好地記住她的臉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她的性格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說是不羈,其實只是對所謂的「火」,所謂的「名利」不在乎而已。她炒作的機會還少嗎?但她偏不借這些力。那些都是虛的,對表演並無幫助。

她只想表演,只做一個演員就可以了。一個演員的追求,不過是用演技將角色的靈魂惟妙惟肖地鐫刻在自己微不足道的皮囊上而已。演技是吃飯的手藝,皮囊怎麼樣都不要緊。

王菲看起來不羈,看起來信仰虔誠,但心中得失心太重。李一、王林被揭的時候,背後都有王菲;仁波切們的火,王菲也推波助瀾。為什麼?並不是因為她的所謂信仰所謂不羈,而是因為她世俗的得失心。

她想要得到一些東西,但當那些東西無法全為人力所掌控的時候,便只能藉助神佛。——比如「火」。你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火,什麼時候這股火就熄了。她做的是明星,是一個讓人為了她的名字心甘情願來掏錢的職業,她所表現出來的所有,都是為了這樣的得失。她的職業不能接受被人遺忘,她所表現出來的所有特質,也是在努力地不被人忘記。——用簡單中文來講,也就是「炒作」。她所在意的其實就是她的皮囊,因為這是她的生產力。

郝蕾和王菲根本沒有半點相同。
去微博看看,郝蕾發的照片大部分是在工作,王菲的大部分是逗貧(不過也算是她的工作)。王菲火,關郝蕾啥事呢。


這個答案可能不對,但是忍不住說:王菲還瘦,郝蕾月半了


因為王菲瘦。瘦子才能不羈。

以下為正經答案。也許我說話偏激,進娛樂圈,當演員,哪個不想紅啊。偏偏王菲的不羈清高路子讓她的音樂事業錦上添花。但這不代表一個人清高不羈就是不想紅就是看淡名利。一天到晚標榜自己追求藝術,要做真正的演員,翻來覆去地說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呢。

雖然我不喜歡孫儷,但是她地娘娘確實演得好,也看得出她有一股拼勁。我也不喜歡章子怡,但她就是把野心寫在臉上,也比那些遮遮掩掩欲說還休,明明爭不到,還把「不爭」當光榮的演員。

我為何那麼不喜歡郝蕾是因為曾經看過一個採訪,很可惜剛搜了半天搜不到。她講了一句話大意是說,藝術不是大眾的,一般人理解不了,藝術得有藝術家來搞。我登時三條黑線。藝術還真是大眾貢獻的呢。你演的《頤和園》人物在大時代中的命運,哪個是脫離大眾了。再者,就這樣的穿衣打扮審美,感情還真把自己當藝術家了呀。

反正我歷來討厭精緻裝逼者。


如果個性不羈就可以火,狹義的講精神病院里的都可以火。


知乎上的這類問題就是看一群知友扯淡。什麼成名作被禁了,那李小璐演的《天浴》算不算?不紅就是不紅,沒人找就是沒人找,何必搞什麼曲高和寡來掩飾,搞得好像喜歡一個小眾明星自帶煙霧繞身效果一樣。
多圖預警
什麼藝術類電影為主,麻煩百度一下她參演過的電影?藝術類的佔多少

電視劇呢?密令1949,我的兄弟叫順溜,醉拳李三這些名字真藝術。圖太多,懶得繼續截了

怒罵河南人怎麼算?如何洗地~?


首先,我覺得她們二人都挺火的,起碼在我們當下的知乎平台上如此。如果說能夠與「火」的王菲去比較,那麼自己本身也不會多黯淡無光。

其次,樓主的問題不只是「火與不火」,還有個前提,「二人同樣性格不羈」。我更願意理解為人格上的,因為不管是演員,歌手,明星或者說公眾人物也好,我們都被他們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而不是單單某種行為性格。這就是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發光發熱的點。

所以,如果說在具有同樣特質的人身上比較「火與不火」還不如從二人身上不同的特質去比較出「火與不火」的原因。

其中,有些人說郝蕾不想火,這個我不能苟同。不想火妳可以只演舞台劇也是出色的演員,不想火妳可以挑劇本不用演受爭議要裸露同樣能夠展現演技也是拔尖的演員,不想火妳可以不出席各類紅毯各種商約影壇照樣有你的位置。
又有,郝蕾說連接受採訪都不是她的工作,她的工作只是演戲。既然如此,那她所說過的話我們是從哪裏得來的?她說「如果作為一個演員沒有一點敏感度那是老天不賞妳飯吃」,那個敏感度應該是說如果作為一個演員沒有一點表演慾那才是老天不賞妳飯吃。這點在她所說「想要的是能寫進教科書的表演」得到了充分的證明。教科書是甚麼?是例子。是受大家認可妳的專業並能拿出的典範。所以妳愛演妳學表演,妳學表演妳演戲,妳演戲妳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妳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人承認妳,更多的人肯定妳妳才有機會出現在教科書上。對,這也是「火」的過程,只不過所謂的終極目標不同罷了。
這時候有人說了,王菲的「火」是被各種花邊新聞炒作出來的。我不禁地問,如果一個沒有被相當數量的觀眾聽眾讀者相關專業行當所承認肯定了的人,誰去炒作?所以,妳低子深功夫好妳才有「被火」的機會,以及「被持續不斷經久不衰地火下去」的實力。

最後要回答二人「火與不火」的原因的本質不同很簡單,一個字:命。就算妳有必然能火的料,卻沒有偶然能火的命,「火與不火」不是自己說了算的,一切都是白搭。每個人的「想要」與「不想要」在過程中都不可能是絕對的,只有「想到」跟「沒想到」。比方說一個性格不羈靠炒作火爆的歌手業餘隨性接了王家衛小成本不爭議的電影演了不裸體不無病呻吟的女一號,不小心拿了斯德哥爾摩電影節影後桂冠不說,還完成了一個同樣性格不羈大家口口聲聲說真!正!的!演!員!的職業乃至人生規劃的終極目標。也就是我想放在最後PO的一個怎麼雄辯都不如事實的例子。剛好這個例子也是學電影相關可以翻得到的例子,也就是郝蕾所心心眼的教科書了。

圖為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電影課課本,美國大多數學院選的是這個教材。(另外,本人喜摳字眼,課本就課本,不喜歡掄個大詞「教科書」出來,像是能做個就榜樣就不錯了還想著做英雄一樣。)


如果一個人不想火的話誰都不能讓她火起來


我覺得

要對兩個人都有一定的了解(比如看過一兩部郝蕾的電影或話劇或訪談,聽過王菲一些歌,看過她的電影或訪談)才能有資格答這道題。

從題目上來說,題主對王菲可能了解不多,王菲不僅僅是是題中所說的兩個標籤。

不了解郝蕾,但是看了一些回答感覺是個純粹的演員,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不喜歡有的答案一味捧王菲或郝蕾,而不做比較,這都是耍流氓,,因為不了解王菲或郝蕾而貶低其中之一,流氓之王。


這兩人完全沒有什麼可比性啊。
就像你無法比較雞尾酒和老白乾。
無法比較彩虹和夜幕。
王菲屬於五光十色萬人追捧的大舞台,再多讚譽詆毀加身她都受得起。
郝蕾是逼仄帶灰的話劇場里的遊魂,不需要愛恨為她染色,要看她只需要一顆心一杯酒。


好多人說王菲的不羈是被「炒作」出來的,郝蕾的「不羈」就是真性情。可是誰的真性情是靠自己一張嘴說出來的?幾乎所有關於郝蕾「不羈」的說辭都來自於她接受的採訪,這不就是典型的「王婆賣瓜」嗎?

真要對比,那就比……

1.關於「頒獎禮」

郝蕾
截取她缺席金馬獎最佳女配之後的一篇報道:

其實,早前孟京輝在得知郝蕾獲得金馬獎提名的時候,曾經向郝蕾表示可以重新調整《柔軟》的演出時間,以方便郝蕾出席金馬獎的頒獎典禮。但郝蕾卻義無反顧的放棄了出席金馬獎的機會,只為保全《柔軟》的正常演出。孟京輝說,他在得知郝蕾獲得金馬獎提名的時候就有一種很強烈的預感,這個獎非她莫屬。郝蕾做出的這種決定令孟京輝深感敬佩與感激,稱她是一位非常敬業的優秀演員,獲得金馬獎實屬當之無愧。郝蕾表示能夠獲得金馬獎是對自己演員身份最好的肯定,雖然沒能親自到台灣去領獎,但自己並不遺憾,因為作為演員最重要工作的還是在舞台上表演。

答主@碳頭 針對這個事件表示:「一個為了演完定好時間的話劇,而不是去接受金馬獎頒獎的演員,跟一個明星歌手對比,似乎不是太妥。」
這種話不止他在說,這個問題的回答里有很多人都在說類似的話。
可是因為工作檔期的原因不參加頒獎禮的人大有人在,這是基本的職業素養,從中無法得出郝蕾是個「敬業」、「純演員」、「非明星」等等的結論。這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決定。

其次郝蕾並不是不愛紅毯,不愛頒獎禮。
比如,一位匿名用戶的回答里:

關注過郝蕾幾年的人應該都知道,郝蕾在2010年其實對走紅毯挺上心的,她自己身材也比較有料,打扮都很用力,那些年郝蕾一上紅毯,大家給出的評價都異常一致:郝蕾確實好雷,她在那些年對接受採訪,走紅毯,排排隊都是高度配合的。

王菲
既然這個問題在比較郝蕾和王菲,那麼我們就以王菲參加的頒獎禮為例好了。
王菲在1994年因為《重慶森林》提名第十四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頒獎禮上王菲同樣沒有出現(視頻:第14屆香港金像獎頒獎典禮最佳女主角部分 ),王菲沒參加頒獎禮,我也不覺得她多厲害,因為這就是一件在頒獎禮上經常發生的事兒,有啥值得單獨拉出來講的……
順道兒說個好玩的事兒,2004年王菲入圍第十五屆台灣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陶晶瑩在「開獎」前採訪王菲:「感謝正在拍《2046》的王菲抽空請假來到頒獎現場」,王菲一臉淡定回答:「已經拍完了」,陶晶瑩只得尷尬地說:「呀,這跟報紙上寫的又不一樣了!我還是別採訪您吧。」(視頻:2004 王菲 第十五屆台灣金曲獎 最佳女演唱人+頒獎)


2.關於「藝術家」

郝蕾
很多答主都在說郝蕾不是「明星」,郝蕾是「演員」、「真正的演員」等等。可是,郝蕾就是明星啊,一個不是那麼「人盡皆知」的明星,也是明星啊……不然大家怎麼會在這裡討論她……
甚至郝蕾自己也表示,自己不是「藝人」,是「演員」。在別人問她「若干年後,提起郝蕾,你希望大家怎麼評價」的時候,她回答,「一個值得尊重的女藝術家。」
以及郝蕾說過,「做藝術的腦子和正常人就是不一樣,在想什麼別人根本不知道,所以這種勸慰沒有任何意義。」
把郝蕾和「藝人」、「明星」劃分開來真的那麼重要嗎?國內外有那麼多「真正的演員」,但他們同時是「藝人」和「明星」,矛盾嗎?如果說演了一些所謂的「藝術片」就算藝術家的話,那藝術家的坎兒真的挺低的,有何值得標榜的呢?
更何況……郝蕾的「藝術作品」在她所有作品中占的比例真的很小……

詳情請見答主@哀木涕 的回答,這「藝術片」的比例也太少了點……

王菲
王菲從來沒標榜過自己是個藝術家,倒是有一些人稱王菲為「藝術家」,王菲從未給予肯定,反倒經常表示自己「就是個普通人」。在這裡我依然認為王菲是個「普通人」,頂天是個「有音樂天賦的普通人」。
個人認為,討論王菲究竟是不是「藝術家」、「普通人」沒有任何意義。她是個歌手,而且有大量優秀的音樂作品(詳情見答主@七重變 的回答),這倒是不用討論就已經可以得出結論的,因為事實就在那裡。所以,你不要告訴我你只看了一部《頤和園》就認為自己對郝蕾的作品非常了解,也不要因為你只聽了一首《因為愛情》就告訴我那是全部的王菲。

3.關於「運氣」

郝蕾
這個問題下,很多答主表示郝蕾沒有「火」起來是因為郝蕾「運氣不好」,因為郝蕾最好的《頤和園》被禁映了。
首先,我認為郝蕾的所謂「運氣不好」是她自己的選擇,只要你看過《頤和園》,你會認為這個電影能公映?郝蕾拿到劇本的時候肯定也是心知肚明。
其次,導演在這部電影里加入某個運動的情節,真的沒有一點功利心嗎?似乎很多國際獎項會比較青睞這種帶有政治色彩的電影,電影《活著》就是例子。可是《活著》拿下戛納,《頤和園》卻沒有,對比兩個電影可以看出,《活著》自然而然,《頤和園》更像是刻意加入了某運動的情節,完成整個電影的敘事並不是「一定需要」這個情節。郝蕾差點就蜚聲國際了,可惜沒成功……(這都是我自己的看法,這都是我自己的看法,這都是我自己的看法,三遍)

王菲
別人問王菲怎樣做到今天這樣,王菲說常說自己「運氣好」,「有點兒小天賦」。我也這樣認為,但是王菲絕不是僅僅靠「運氣」成功的,王菲不是沒有經歷過難熬的日子。
眾所周知,一些「香港人」對「內地人」並不友好,王菲早年在香港被叫「北姑」、「大陸妹」……在一個陌生的語言環境甚至帶有歧視的社會環境里起步,真的那麼容易嗎?沒有點真材實料能夠獲得大家的認可嗎?
也有人認為王菲「運氣好」體現在她有一個強大的團隊,作品有林夕、張亞東撐著,工作有陳家瑛打點著,造型有Zing、TitiKwan裝扮著,是他們成就了王菲嗎?我認為是,但這其實是一個「相互成就」的過程。
比如,林夕是一個非常高產的詞作者,前幾年採訪他就說有三千多個作品了,但寫給王菲的卻是精華中的精華,很明顯,他認為王菲可以更好地表達他的那些精品詞作,更何況王菲的聲音帶給他許多別人給不了的靈感。張亞東亦然,同時,在香港已經取得巨大成功的王菲給予「還是個新人的張亞東」最大限度的創作自由。如果王菲的團隊成員能在一個十分「憋屈」的環境下造就一個如此的王菲,我認為不可能。
更何況王菲自己也是有很好的創作能力的,詳情見答主@七重變 的回答,這裡不多贅述。我搜了一下豆瓣,郝蕾執導了一系列以十二星座命名的微電影,我沒看過,不作評價,只是看到豆瓣評分在4分左右。


4.關於「前夫」

郝蕾

感情上的事兒,對某個人有情緒可以理解,對一個省的人有情緒我就不大理解了……

王菲

王菲離婚後,有一篇刻意抹黑她的《李亞鵬寫給王菲的一封信》在微博、QQ空間、朋友圈廣泛流傳,不知作者是誰,也不知何人讓它在網路盛傳,王菲沒回應,甚至李亞鵬也沒回應……

其實郝蕾是個怎樣的人,我並不關心,只是知乎上踩著王菲誇郝蕾的腔調我不太喜歡,王菲明明沒啥可黑的啊。捧郝蕾和踩王菲都不能證明你與眾不同,那麼喜歡貼標籤就去超市打工嘛……


不邀自來,勉強回答一下,王菲是我喜歡的歌手之一,郝蕾是我喜歡的演員之一,雖然都是「性格不羈」,但是性格不羈本身的方式有千差萬別,性格也不是火不火得起來的直接原因。

竊以為,能否火起來,市場、商業環境佔有很大的因素。

王菲早先是立足於香港大紅大紫,然後回到內地發展,其實嘛,可能港台的明星能夠更加火一些,可能與港台的商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雖然王菲的性格比較不羈,她跟整個商業鏈條上的各種互動也是較為乖巧的,她表現出來的不羈有一種被塑造的感覺,也就是與商業環境互動而推出的一種標籤,或者一種營銷,雖然可能本身就來自於她自己的性格,那也是商業環境依據她的個性對她進行的良性打造,因此,王菲能夠很好地和商業環境互動與融合,一方面,成就了她自己,另一方面,也成就了商業的繁榮與發展。王菲又主要是在流行音樂領域,傳唱度、出境次數都能夠對她人氣的積累起到很大的正面作用。

郝蕾在跟商業環境互動的時候,是有所欠缺的,可能商業環境或許有過嘗試著對她進行包裝,試探著對她進行某種炒作或者進行小的互動,這些渠道都被郝蕾自己堵住了,她不願意炒作,不願意進行更進一步的推波助瀾。另外,早先時候大陸的商業氛圍和成熟度與港台還是差距太多,雖然如今是不太一樣了,但江山代有人才出,每年都有新的明星出現,老一輩總是會受些損失的,這裡面包括了老一輩在文娛界奮鬥的歌手、演員等等。郝蕾主要立足於演藝行業,受眾面和影響與王菲天然差了很多的。

其次,王菲和郝蕾兩位的選擇(包括藝術路線、個人形象等)是不太一樣的。

王菲基本是出身於商業,立足於商業,當然,商業跟文藝本來不是絕對排斥的,大紅大紫之後,她也可以回歸文藝,用她的天賦游刃於文藝與商業兩地。於是越到後期,她越是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郝蕾則基本上與商業保持了距離。她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追求她自己的文藝夢,她要體會不同的角色,體驗生活。郝蕾所呈現出來的作品標籤味少一些,複雜性更多一些。她選擇的是很文藝的角色,她演的很多角色並不具有大紅大紫的效果,雖然這些角色被她演繹得很成功。她要去體會複雜環境中的那種人物的複雜性。這就叫明知不討好,還要前行——是我們看來的不討好,跟婁燁合作的幾個角色都不是很明亮能夠很清楚地惹人愛的角色,但是郝蕾可能就偏愛這種角色。所以,我想可以總結一下,她不太願意火,她也選擇了一條不太容易火的路線。

所以綜上所述,好的商業環境+好的互動+依照個性的適當的包裝+藝人的自己的選擇,是兩位的若干不同之處。

不當之處,還望各位網友海涵批評指正。


推薦閱讀:

推薦幾部從心理學角度看,非常經典的電影?
《超體》有哪些不科學的地方?
如何看待九州向大銀幕方向的嘗試以及九州系列電影計劃?
為什麼《摔跤吧!爸爸》爭議這麼大?
美國隊長的盾牌要是扣在光滑的地板上,能摳起來嗎?

TAG:電影 | 明星 | 娛樂八卦 | 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