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的實質到底是什麼?
丈夫在婆媳關係中的角色
婆媳問題是亞洲特色吧,整天為了婆媳相處焦頭爛額。都是自找的,婆媳根本就不需要相處。合則來,合不來就客氣保持距離。什麼時候學會把自己的家和父母的家真正看成兩個獨立的家庭就沒這麼多爛事了。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非得相處好的,大家都尊重一下大自然好嗎?
題主的問題和進一步描述裡面體現了婆媳關係的重要實質。「婆媳關係」這詞語中明明只涉及兩個人物:婆婆和媳婦,但在這個最微妙的關係中有著一個很至關重要的第三人「丈夫」。所以婆媳關係,其實是一個微妙的三角關係。除了親密關係之外,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中三角關係是最穩定的關係。所以,丈夫在其中要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1. 理解三角關係的原因——丈夫的雙重角色:兒子丈夫
在解決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當我們有了理解之後,我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才會更穩妥、靈活而不是死板僵硬甚至給人不近人情的感覺。
在一個原生家庭裡面,由父母和孩子組成。孩子與父母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很多時候母親與孩子有很深的聯結,這種聯結有情感上的(關愛呵護),也有實質幫助上的(無微不至的生活照顧)。孩子(兒子)也是很自然而然的享受這樣的照顧呵護,也習慣於接受母親各種幫助。
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結婚之後。他的生命中出現了另外一個女性,另外一個照顧者,另外一個有著情感聯結和現實聯結的人——妻子。照理來說,丈夫可能會 變得更幸福,因為多了一個關心和照顧他的人,但是現實往往不是這樣,因為這兩個重要的女人往往有著不同的觀念和想法,該聽誰的呢?
丈夫卡在雙重角色中,是作為兒子聽母親的/幫母親,還是作為丈夫聽妻子的/幫妻子?
丈夫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似乎都會被指責。如果丈夫幫妻子,則可能背負不孝順的黑鍋;如果幫母親,則可能背負沒有情誼的黑鍋;如果誰都不幫,則可能背負對家庭沒有責任感不管不顧的黑鍋。
所以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破除身上的這些「黑鍋」。
2. 功能良好的家庭結構
在家庭治療理論中, 家庭是存在內在結構的。當孩子未成年之前,家庭內在存在兩個很明顯的結構等級:父母子女。一個功能良好的家庭裡面,父母可以與子女有很親密的聯結和互動,然而最核心的部分是夫妻亞系統。當一個家庭里的孩子出現問題(學業、成長的煩惱),如果這對夫妻(父母)有著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可以聯合起來幫助孩子渡過難關;這種家庭的孩子一般也不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心理行為問題。反過來,研究者們發現,如果家庭裡面孩子出現了一些較為棘手的心理行為問題,且夫妻雙方都束手無策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這個家庭結構中的夫妻亞系統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我在這裡想強調的是,在家庭裡面夫妻亞系統的重要性。不得不很遺憾的說,儘管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種想「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的衝動,但是在這個山頭,猴子永遠只是猴子,父母才是山頭的老虎。也只有永遠有老虎來保護好這個山頭,猴子才可以安全的愉悅的成長。
如果你開始重新認識家庭結構之後,你就會知道,當子女結婚之後,他們所成立的家庭就是他們的核心家庭,他們已經脫離了原生家庭組建了新的家庭。子女有了他們的家庭,成為了他們自己家庭中的夫妻亞系統,子女在另外一個山頭開始當自己山頭的老虎。
對丈夫而言,你需要記得你已經不在只是猴子,你生命更重要的職責開始變成了要守護另外一座山,做另一座山的好老虎。
3. 丈夫怎麼做才更好呢?
假如你理解並且開始認可有關家庭的理論,也許你對你要做的會更清晰明確。
事實上,一山能容二虎,一隻公老虎,一隻母老虎。所以很多時候婆媳問題,是在一座山裡面有好多隻老虎導致的爭鬥。
假如兩隻山裡面的「母老虎」又開始有了爭吵,那麼不妨來看看他們爭吵的是什麼問題?是哪個山頭的問題?
假如是你自己新組建家庭的相關問題(房子要怎麼裝修,孩子要怎麼養等),那麼你和你的妻子是山頭的老虎,你們兩個是重要的夫妻亞系統,你需要做的是和你妻子一起來解決處理問題。也許你需要禮貌的告訴你的母親,這是你自己山頭的事情,你們兩夫妻可以解決好。你需要守護好你的領地,設置好你們的界限。設置你的界限,不代表你就不愛你的媽媽,而且告訴她,她需要尊重你新的生活選擇,你選擇與新的女人組建新的家庭,你們有新的生活方式,她尊重你,信任你們兩個可以把日子過得好,那就是最大的愛,你也不會因為新家庭而忘記了愛父母,只是生活在變化,人與人的關係也需要有新的調整。
可能有些時候,母親會覺得,孩子無論多大,也依然是自己的孩子,所以覺得和自己兒子有關的事情(裝修房子、教育孩子)自己都要去插一手,總覺得很放心不下,覺得自己幫忙了這樣才算得上是稱職的媽媽,這可謂是用心良苦。但孩子畢竟是會長大的,當孩子已經組建了新的家庭,而母親還是那麼的「無微不至」,可能這樣的行為和觀念會無意識的給自己的孩子以及孩子新組建的家庭帶來困擾甚至傷害。所以,真正好的母親,是懂得界限和進退的。
一個山頭是不是很和睦,就看兩隻老虎是否和睦。作為丈夫,保護好自己的山頭是很重要的;但同時也不要忘記偶爾能夠噹噹猴子,回到以前的山頭,給那兩隻年邁的老虎帶去一些歡樂和情感的慰藉。本質是年輕夫妻經濟能力不足。
現在城裡婆媳關係的實質是年輕夫妻不能養起孩子,凡是倆人能獨立養起孩子的,可以小家庭獨立生活的,基本在帶孩子的時候沒有大的婆媳問題,或者說,有矛盾就自己帶,不讓老人帶,矛盾就可以避免了。
年輕夫妻不足以撫養孩子,必須請長輩作為免費勞動力幫忙,在一個屋檐下就有矛盾,孩子的撫養方式 撫養問題的話語權等孩子問題是最大的矛盾源。
還有一個事情也不容忽視,年輕人結婚 買房大都需要父輩們出錢,他們對小家有股份當然有話語權,如果帶孩子再需要他們,這就造成上代人話語權太大,完全乾擾了小家的運行。
如果一對夫妻成年後可以依靠自己能力維持小家庭所有生活,不需要任何上代人的資助獨立生活,也不需要他們幫帶孩子,就可以不住在一起,不會有任何層級矛盾。
不僅是婆媳矛盾,丈母娘與女婿之間也有這種類似矛盾,不過沒扯的這麼厲害,其實本質也是差不多的。
根本不用扯這權那權,如果有足夠的錢能夠解決生活負擔,可以獨立自主,婆媳矛盾 丈母娘女婿矛盾自然慢慢消失。
實質就是考驗男人的真正時刻。尤其是男人的情商。
養兒二十年,驗收孝子的時刻。
熱戀幾年,真面目暴露的時刻。
原料1、在男人自己與父母的家庭關係里,男人是孩子,對父母是孝與撒嬌的關係,父母看不得兒子吃苦受累,願意自己多干一些。兒子感覺在這裡自己永遠長不大,喜歡那種被父母寵溺的感受。
原料2、在男生女生組成的小家庭里,尤其是剛婚的時刻,男人正在經歷角色改變,從一個孑然獨立的毛頭小子變成一個更需擔當責任和經濟付出的社會人,在他沒有完全意識或者還沒有足夠成熟之前,這種轉折都是痛苦的,誰都有惰性,出非出於無奈誰願意勤勤懇懇地付出?
催化劑:
這些矛盾看似獨立跟婆媳關係不搭嘎。但是一旦雙方住在一起(無論是父母過來小住還是年輕夫妻沒有房子去父母家常住、遇到婚後的經濟處理問題(買禮物、給過節費、幫襯一方兄弟姐妹或父母)、生娃(需要父母來帶孩子),這些特殊時刻的時候,矛盾才會凸顯甚至激化。
矛盾激化的時候,考驗的就是男人的情商的時刻了:
你是否能將雙方情緒穩定住,首先你得控制好自己的生活情緒;
你是否能給當前最大問題一個暫時的解決方案還要平衡各方關係甚至給某一方實質性承諾;
你是否能防下一次這樣的事情再犯;
這次的問題解決不好直接讓一方永遠記住這次的傷害,未兩家關係埋下永久隱患(女人很記仇的也是很喜歡往事重提的);
處理方式是否令雙方滿意,就是所謂的一碗水端平(至少表面上看來如此);
因素:
你是否尊重老婆,讓她感覺到自己在這個家裡不是孤立無援的;
你是否孝敬父母,讓父母覺得你不是白眼狼,白養你這麼多年;
化學結果:
妻子覺得沒有被重視,要離婚,要爭孩子;父母要和你斷絕父子母子關係
各方滿意,妻子更愛你;父母滿意,關係得以緩和。
———————
婆媳之間關係不好多是什麼原因造成?
理解了這個其實才好對症下藥。
婆婆對兒媳是否滿意(從兒子傳達給妻子的訊息的理解)
兒媳是否勤快(自己兒子才不會受累)、個子高、會做飯、長得漂亮、屁股大、沒有家族病、家裡最好有錢、不亂花錢、性格好不好(所有的婆婆都只會挑媳婦,因為她的兒子是完美的)
我嫁給你兒子你應該謝天謝地(媳婦的理解)
兒媳最好沒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幫襯家裡可能會花很多錢)
生娃(男孩女孩)很多人都重男輕女家族觀
育兒觀念(觀念不同絕對是兩家矛盾最大的隱形炸彈)
錢(媳婦有錢不給男方家花有問題、沒錢人家看不起你、愛花錢更要罵你你的錢就是我兒子的錢)
作風
……凡此種種
總之,一家人什麼都能容忍,不是一家人我什麼都不能容忍。——這就是人的自私
然而兒媳是唯一一個外人,所以不挑你的問題難道挑我兒子孫子的問題甚至我和老伴的問題,那一定是你腦子有問題。在中國,婆媳關係難處的實質是中國人普遍缺乏對私生活和個體獨立的尊重。很多婆婆是打著愛的旗號任意偷窺或者過分干涉年輕人的生活。很多年輕女性在個人獨立意識上雖有覺悟但應對智慧不夠。
本質是東亞倫理,把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女人捆綁在一起,做五十年的室友。
中國現在婆媳關係問題的實質就是,父母在孩子結婚後仍然對孩子保持控制。我見過的失敗家庭往往是丈夫像鐘擺一樣,一會偏到母親,一會又偏到媳婦一邊,他沒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成為家裡兩個女人爭奪的玩具。而我見過的成功家庭,往往丈夫是母親和妻子共同崇拜的對象,即便有矛盾,丈夫也能出面及時化解,不過這樣的家庭實在為數不多。在一個家庭里,我們打著愛的名義去試圖控制別人的思想,最終碰的頭破血流,為此我們還樂此不疲。
母親節將至,在即將離婚的老公的朋友圈看到他發的一張關於母親的圖片,突然恍然大悟我們離婚的原因。
那張像素模糊畫風文革的圖片上有一句話:娘在,家在。
無數的雞毛蒜皮,無數無處訴說的委屈,突然有了答案。
我相信大多數姑娘選擇了結婚,其實是有心裡準備的。未來如何對待婆婆,如何協調家庭關係。哪一個婚後打的雞飛狗跳的小媳婦,婚前不是一個信誓旦旦要把婆婆當親媽的單純姑娘?
說婆媳無血緣關係卻不得不綁在一起的,我身邊絕大多數小家庭都不會和婆家住一起。普通的兩居室公寓,自己都不夠住怎麼容納這麼多人?可是無論生了孩子婆家住過來幫忙的,還是生了孩子婆家不管的,做媳婦的都是一肚子怨氣。
說主要問題在於老公情商不夠高的,看看身邊大多數男人情商不如女人高,所以說女人的心思男人你別猜,想猜你也猜不到。就算老公情商再高,媳婦和婆婆那些雞毛蒜皮的事他也不可能前因後果搞個明白,圓場話打個一次兩次還有效果,時間長了一樣沒用:你就知道周旋敷衍息事寧人,我和你媽到底誰重要?
移居到北美時間久了,和西人同事相處時間長了,發現他們也不是沒有這些家庭矛盾,但是特定的婆媳矛盾倒並不突出。我覺得取決於老外對家庭這個概念的理解和我們有著本質的不同。
在西人看來是,妻子在,家在。
其實問題的根本在於「家庭」到底是什麼這個概念。原生家庭vs新家庭。
於是我們就明白老公的可笑念頭了:你媽應該和你爸是一個家,你和你老婆是一個家。你不好好的把心放在你和你老婆的家裡,總去別人家裡攪和什麼?
這樣姑娘們就明白了吧?
老公工資不交給你,交給他媽的時候,你不是沒勸過自己:婆婆也是把錢給老公存下了,又沒亂花;即使亂花,兒子盡孝也是應該,可是我怎麼就是心裡發堵?
逢年過節的時候,你不是沒有準備,為雙方老人都準備什麼禮物,不偏不倚又投其所好又在小家的經濟能力範圍之內絞盡腦汁。但是老公在節前突然告訴你他已經為他媽那邊有所準備,瞬間把你的熱情降到冰點。
婆婆來幫忙坐月子的時候,你也不是不感激,作為現代女性,對於月子文化的地域不同也是睜隻眼閉隻眼。只是剛剛產後的你,一天要出很多汗各種荷爾蒙失衡,一走路空肚子直晃,整個人虛到不行。老公看到產後的你,突然感慨:想當年我媽生我是多麼的不容易!
都是雞毛蒜皮。哪一件事情說出來自己都覺得可笑。
可是到底是想哭還是想笑只有自己知道。
我覺得我的有生之年是見不到這種特殊心理文化的改變了,能改變的唯有我自己。審視好自己和自己孩子的親子關係,努力讓自己幸福起來。
以後我會告訴我兒子:你和你的妻子才是一個家,你媽我有人疼,輪不著你!
很多家庭中的烽火是從第一個孩子出生時燃起的,婆婆與媳婦就孩子的撫養和教育明爭暗鬥,如果在這場看不見的戰爭中,丈夫還站在母親一方,無疑等於火上澆油,媳婦往往會被傷透了心。隨著時間的推移,關係裂痕逐漸加深,演變到感情破裂、一方或雙方出軌、孩子出現身心癥狀等難以挽回的局面。
話說回來,為什麼在婆媳戰爭中,中國男人往往站在母親那一邊呢?
在歷史文化背景下考慮這件事,傳統的中國家庭是結構化的,擁有明確的代際角色,並且婚姻與親子關係交互模式是被儒家文化所指導。曾有人總結說:中國古代沒有女權,卻有母權。
中國母子關係,剪不斷理還亂
學者張星久曾指出,「帝制中國的文化觀念和制度安排,既有從制度上強調男權中心、排斥否定女權的一面,又因『孝道』觀念、君主制度的基本缺陷等因素而肯定母權、依賴母權的一面。」[ 1 ]一個女人一生中最有權利最被尊敬的時光往往是在做了母親之後。
《二十四孝》中竟有五分之四的故事都是講孝順母親的,只有五分之一講孝順父親,可見孝順母親多麼深入人心。《孔雀東南飛》中的孝子焦仲卿,雖然與劉蘭芝情深意切,但因為母親不喜歡劉蘭芝,而只得休妻。最後,「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兩個人雙雙自殺,故事以悲劇告終。
有時,母親不但干預兒子的婚姻,還可以干預兒子的政事。《漢書:酷吏傳》里記載了一樁西漢酷吏嚴延年的故事。嚴延年以執法殘暴、苛刻著稱。他的母親從家鄉東海郡來洛陽看他時,對他的酷刑大為不滿,停在都亭不肯進入郡府。嚴延年到都亭拜見母親,母親卻閉門不見。嚴延年摘掉帽子扣頭,過了很久母親才肯見他,並且責備他說:「你有幸擔任郡守,獨立管轄千里之地,沒聽到你施行仁愛教化使百姓安寧,反而依靠刑罰,大量殺人,想以此樹立自己的威信,難道這就是你做官的本意嗎?」最後嚴延年只好認錯,伏在地上重重地磕頭認罪。不僅大臣家中如此,皇室也是同樣,很多朝代出現母后專權,不僅控制後宮,對朝政也擁有極大的話語權。
在中國古代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下,妻在家中的地位是高於妾的。妻的兒子稱為嫡子,妾的兒子稱為庶子,二者的地位卻是大相徑庭的。《紅樓夢》中,王夫人的兒子賈寶玉被眾星捧月一般追捧,而趙姨娘的兒子賈環卻不受人待見,甚至連丫鬟芳官都曾用茉莉粉冒充薔薇硝打發他——賈寶玉丫鬟都能得到的薔薇硝,賈環卻見都沒見過,其在賈府內待遇懸殊也可見一斑。因此,在兒子年幼時,母親憑藉家世名分或憑藉丈夫的喜愛,提升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連帶使兒子地位提升。而當母親年老色衰時,兒子則憑藉自己的地位保護著母親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低位。所以,《春秋·公羊傳》中寫道:「桓何以貴?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母子兩人的命運總是被緊密連接在一起。[2 ]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簡單粗暴地要求丈夫不站在婆婆一邊恐怕在大多數家庭中是難做到的。在家庭系統中,夫妻兩人的關係理所當然的是最重要的關係,是家庭關係中第一位的關係,這是婆婆和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的。偏偏這個最重要的關係卻是由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組成的,夫妻雙方背後都連接著自己的枝枝蔓蔓——各自的母親、父親、兄弟姐妹、親戚們。
伴侶的父母和親戚對你來說可能是剛認識不久、每年過年見一次面的陌生人,並沒有多少感情,但對你的伴侶而言,卻是血緣的牽絆和從小到大點點滴滴的溫情回憶。理解和尊重了這個前提,處理婆媳關係才能以親情為先,在家庭中以和平代替戰爭。
訂立家庭公約,先禮後兵保障和平
作家六六有一部描寫婆媳關係的小說《雙面膠》,還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熱議一時。上海姑娘麗鵑嫁給了東北小夥子亞平。在公婆來上海前,小夫妻恩愛甜蜜。但在婆婆住進這個家庭後,原本溫馨的家庭生活畫風驟變,矛盾一步步升級,最終走向一個無言的悲劇結局。
麗鵑自從婆婆抱怨過自己不收拾不整理以後,每天就留意地把內衣褲藏好,等自己到了周末休息足了,騰出空兒了再洗,以此向婆婆證明,沒你洗我一樣能過。麗鵑顯然可以每天洗完澡後順手就把內褲胸罩搓了。可麗鵑不願意,原因是——這不是麗鵑的生活方式,而是婆婆的生活方式,如果自己這樣做了,便正合了婆婆的意,於是在不顯山不顯水中,完成了婆婆改造自己的過程。而且,麗鵑不願意自己的手泡在肥皂水裡,眼看著手指的紋路變粗,手背的角質起皮。麗鵑的想法就是,我等到周末攢夠一洗衣缸的衣服,一起洗。
而婆婆多次當著麗鵑的面兒用手搓洗著麗鵑貼身穿的內褲,也許上面還粘有一絲絲分泌物的痕迹,邊搓邊說,這麼貴的東西,哪能洗衣機洗?沒幾次就毀了。多少錢架得住這樣天天買月月買?麗鵑特別憎恨婆婆碰自己的內衣,那些緊貼著自己快樂部位的隱私物品,讓麗鵑忍不住與閨房聯繫在一起,彷彿可以看見丈夫的手在上面遊走,丈夫的身體在上面觸碰。而這樣隱私的東西,如今在長滿皺紋,帶著裂痕,洗過肥肉,混合著蔥姜味道的粗糙手裡揉來揉去,麗鵑感覺,那不是婆婆在洗內衣,而是婆婆將自己的私處放在陽光下肆意蹂躪,令麗鵑渾身上下都不適。以前麗鵑會說,媽,你放著,我等會兒來洗。麗鵑的意思很明確:一、我自己可以干;二、我什麼時候干,不需要你來安排;三、請你不要碰我私人的東西。可婆婆很不識趣,婆婆就打算以這種半帶羞辱媳婦也半帶作踐自己的方式表演給麗鵑看,我不恥下做,親自示範給你看過日子的點點滴滴,我就不信我日復一日地在你眼前做這些,你能視而不見?
後來,兩人就開始玩起捉迷藏的遊戲。麗鵑洗完澡就把內衣褲塞到枕頭下面,塞到床墊下面,塞到衣櫥的縫隙,塞到不用的包里。無論麗鵑怎麼塞,亞平媽都饒有興緻地,帶著追蹤獵物的興奮,不屈不撓地,耐心細緻地翻遍卧室的每個角落,每次翻出來,還帶有一絲「再好的狐狸也鬥不過獵手」的勝利快感,然後依舊堅持用手搓乾淨,迎著太陽晒乾,親自交到麗鵑手上。
相信大多數讀者僅僅通過文字讀到麗鵑婆婆的做法,都會覺得渾身不舒服,有被侵犯的強烈感受。其實在共同生活的初期,麗鵑、亞平和婆婆就應該對「在小夫妻與婆婆共同生活的過程中,有些底線是不希望婆婆觸碰的」形成共識,或者說訂立公約。比如小夫妻的卧室不能擅自進入、私人物品不應該亂動、隱私話題不應該詢問。
結構式家庭治療流派的鼻祖薩爾瓦多.米紐欽(Salvador Minuchin)於1974年在《家庭與家庭治療》一書中奠定了結構式家庭治療的基本理論框架。米紐欽的重要理論之一就是:大的家庭系統是由不同子系統組成的,每一個系統都作為一個更大的系統的部分而存在,同時又包含更小的子系統。家庭邊界就是這些子系統之間的心理界限。
我知道對於中國人來說,坦誠地談論彼此的底線不容易,但是訂立公約是花最小代價保障未來和平的方式。共同生活的初期如果不把界限劃清楚,未來一方越界了當事人自己卻還渾然不知,既尷尬又更傷感情。
家庭公約是保障家庭和諧的基本條件,最好能夠一家人坐下來開誠布公的談論。如果父母思想比較舊,很難接受一本正經談論底線的形式,也可以試著以寫封信或在卧室門上貼紙條的方式向他們表達。不管是口頭還是文字,語言盡量輕鬆幽默、溫和禮貌,相信大多數公婆、父母面對你溫柔的請求,也並非冥頑不靈。
至偷偷給我洗內褲的媽,
我親媽從我上初中之後就沒給我洗過內褲,感謝您比我親媽還要「無微不至」。
不過,想到您給我洗內褲我實在太害羞了。再這樣下去我只能把穿過的內褲隨身帶到辦公室去了。
我請求您留著點體力未來給孫子洗尿布好不好?
多謝媽,拜謝!
相信如果麗鵑的婆婆在麗鵑卧室的門上看到這張字條,又好氣又好笑,至少不會生氣吧。
(先寫到這,其實還想寫一下在婆媳關係中男人應該怎麼處理,但是那個話題也有點長,有時間再來更新。)
參考資料:
1.《母權與帝制中國的后妃政治》,張星久,《武漢大學學報》,2003年1月
2.《婚姻·家庭·性別研究(第五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我在 2017-06-01 20:00 將舉辦知乎Live【內向的你如何成為溝通高手】
點擊鏈接進入: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訂閱後可以永久回聽
可能沒有我們家這樣奇葩的婆媳關係。
我婆婆人很好,農民出身,為了家裡孩子的教育外出打工一輩子,把倆孩子都供到讀完研究生。她非常吃苦耐勞,個人性格也有點單純天真,心好不計較,但是就算這樣我們的關係還是處不好。
我朋友曾經在知道婆婆住到我家之後給過我預警:婆媳關係就四個字:遠香近臭!
這位朋友也是一個有性格的女子,懷孕生娃的時候婆婆來幫過一段時間的忙,然後婆媳之間都太客氣了,沒法這樣相處下去,婆婆主動回家了,還支持他們請保姆。
我跟我婆婆處不好的點在於她在我家承擔了太多家務並且事事都喜歡看著我的臉色、因為我胃口不好不大吃她做的飯而經常黯然神傷地認為自己廚藝倒退等等以至於我無法承受。我也有朋友有這樣的婆婆,住在一起幫忙做家事,她自己覺得超幸福和幸運,而我恰好不是這樣感覺。這個問題說起來非常複雜,涉及到我原生家庭的背景環境,但總之結果就是,我成為一個這樣無法接受別人太過於照顧自己的奇葩。
這樣的關係就是兩敗俱傷。婆婆也覺得一片好心沒人領情而傷心,我也壓力山大,每天都在找借口不回家。因為可以不用天天對著她。我老公說我對家人「不親」。我說是的,我對親媽也就那樣了,何況對你媽我又不想假裝。說句招罵的,我認為能用錢解決的,就最好不要動用感情。
這個家變得很擠,本來婚後跟老公的關係還沒有磨合好,又加進了別的關係要處理。而事實上,因為婆婆住進來,我和老公的關係也在變差。
老公開始認為我對婆婆帶著根深蒂固的成見,故意對她挑三揀四(就是我不希望她做那麼多的一種扭曲表現),而且他認為我這個人也很封閉,不開放,對老人說的一切都摒棄(因為我曾經多次在他面前抨擊婆婆日常對我坐月子的洗腦理論)。
我也不再相信他無論何時都能無條件地根我站在一起。因為他現在嘴上雖然說會支持我,而事實面前他一定會先按照自己的判斷去分是非曲直,再決定是不是站在我這一邊。
每天下班洗衣服、做家務,娘倆淡定看電視。心情不爽就難為老公,婆婆馬上起身:兒子,我來收拾吧,你上一天班多累啊,歇著去吧。TMD,我天天干你瞎啊。就醬紫。
個人覺得婆媳關係最本質的原因是因為:相處模式的不對等以及家庭權利的爭奪,如果再說大一點的話也有社會角色的衝突在裡面。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國人對社會關係通常都是採用的一種雙維度的標準,一個維度是兩個人身份角色的距離,另一個維度是關係中兩個人真情的交換與義務的履行的均衡。而在家庭的關係里,母子的關係是有親近血緣的關係的,彼此之間的感情在這定義為「應有之情」,而婆媳關係,夫妻關係則沒有親近血緣關係,在這裡把彼此感情定義為「真有之情」。
當男女雙方在「真有之情」的推動下,由於彼此相愛走進同一家門。然而對媳婦而言,婚前一般是與夫家相處較少的,對待丈夫可能是因為「真有之情」的推動,但對待除丈夫以外的其他人往往是因為丈夫的應有之情在裡面。而「應有之情」只是根據角色規定的情感,而「真有之情」卻是真實情感的流露。但一旦婆媳雙方混淆了「婆媳關係」與「母女關係」的情感區別,就很容易導致矛盾的產生。這個很好理解,婆婆希望媳婦像子女一樣孝順,而媳婦卻容易有情感上的偏差。在通常情況下,夫妻之間恩愛程度越高,媳婦對婆婆就表現的越孝順。這就是所謂的相處模式的不對等。
還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家庭權利的爭奪,而這種從古至今就都是一直存在的,在古代傳統婦女的生存路線就是「從父、從夫、從子」,婆婆調教新媳婦折射出了當時婦女被男性和一部分年長的女性所壓迫的狀況,反映出了她們之間是不平等的人際關係,媳婦必須俯首聽從於婆婆,不得有所違抗。
但是隨著社會經濟與認知的發展,女性社會地位得到提高,婆媳關係也發生劇烈的變遷,不會存在以前老故事裡說的「婆婆說東,媳婦不敢說西;婆婆打狗,媳婦不敢罵雞;婆婆說那是馬,媳婦一定得說:對!」的現象,但是還是存在著很大的權利爭奪,而權利爭奪最具體的表現就是情感的爭奪,以及家庭地位的爭奪。雖說母子情深,但也無法避免男女雙方婚後關係變的複雜的事實,因為夫妻雙方能夠走到一起,一定在各個方面是有很多的共性的。在很多問題上,夫妻之間觀點的一致性往往要超過母子觀點的一致性,而如果母親不能夠理解,就很容易產生「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的心態,於是又將這種情緒轉嫁到媳婦身上。這就是權利爭奪中的情感的爭奪,而家庭地位的爭奪更是不用說了。
在來說說社會角色的衝突,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大舞台,每個人都在此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人們在社會互動中表現自己,整飾自我的形象,角色就是在互動的過程中形成的。婆婆和媳婦的角色是有媳婦和兒子的婚姻所獲得的。在婆媳關係的角色扮演中,雙方都懷著對其角色扮演的期待:婆媳發生衝突的很多起因,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大事,放在其他的人際關係里,根本不可能導致衝突。這就是因為事先婆媳雙方對對方都有一個不恰當的期望。媳婦會認為婆婆不應該對自己這樣,憑什麼自己做這麼多事,你的女兒卻什麼都不做?而婆婆總會想,媳婦到底不如自己的女兒貼心。因為她們總是事先找到一個不恰當的參照物、一個不現實的標準,與自己及對方進行對照。同時並不是每個人,也不是每個人每個時候都能清楚並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的,人們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常常發生矛盾、障礙,甚至是遭遇失敗,這就是角色失調了。從心理學的角度,每一個角色,有著不同的職、權、利,女兒與媳婦、婆婆與母親這些社會角色,永遠都不可能平等、相同,所以,媳婦總是很委屈,而婆婆總覺得媳婦不孝順。
以上。
我總結幾點:
媳婦絕對弱受群體。看似強勢其實人家娘倆一家人。
前提是媳婦必須有錢否則多數婆婆都是看人下菜碟。女性撕逼,婆婆就是最笑面虎的撕逼者。
不要天真的以為婆婆勝似親媽。
婆婆如果給你做飯絕對是看在她兒子的份上。
如果不幸,還有個大姑子,那麼大姑子婆婆聯盟永遠看不慣你,除非兒子在他們面前表現的對媳婦很差,他們才開心,並且接納你同情你反之亦然。
生男生女真不一樣!我彩超查出是男孩告訴婆婆,她都表現的很淡定,沒出生之前誰知道你是不是詐我。
生完孩子在病房,晚上及其虛弱。隱約中聽到婆婆給他兒子買的睡衣,說在病房穿的……卧槽我才是住院的那個!
公婆給媳婦錢或者禮物?天方夜譚!給孫子錢會明確表示給孫子,請理賬戶!丈人丈母娘給女婿買東西,婆婆全家開心,娶了好媳婦。
如果你工資低於老公,會在結婚初期被婆家人變相詢問是否花她兒子的錢。
婆婆面子上的話別信,全是假的…
婚房婆婆會先入為主放置她的東西以及審美裝飾物,即使她不住。
當兒子面一個樣,兒子不在又一個樣。事實!多感受。
遠香近臭,少見面。千萬別心軟,越老演技越純屬。
最狠一招:兒子對媳婦好?婆婆會打電話給兒子,說自己各種身體不適要求去醫院檢查,兒子陪同。
如果婆媳有矛盾,我是公公更極品,如果發生口角,半夜打電話叫兒子回家送婆婆去醫院,婆家人會把各種不孝你媳婦氣死你媽你不管你媳婦這種觀念輸送兒子。並且拒絕看孩子!
大姑子每晚去婆婆家吃飯,多吃幾塊葷菜,亦或者不吃麵食會被大姑子當面吐槽,說吃得精,什麼貴吃什麼。這種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吃飯……
所有前提:均城市戶口。教育背景工作家庭所有甩大姑子一個區……
我研究中國婚戀系統的時候,發現其複雜、牽扯之廣泛、無厘頭、扭曲、幼稚、浮躁、混亂蔚為世界之奇觀…婚姻關係中的婆媳關係,看過無數案例...
「婆媳關係」根源在於人們對家庭層級的理解!
國外的家庭觀:由於信教,以及中世紀傳承下來的自立門戶的傳統,以及近代自我主認知的發展。認為父母是帶你來的,孩子是送你走的...導致行為上,表現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獨立」。國外家庭層級:在男女方眼裡核心是我和配偶,次級是我的家庭這一整體,和雙方配偶父母/姐妹兄弟的家庭。在男女方父母眼裡:核心依舊是我和配偶,次級是我的家庭和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的家庭...
認識上很統一...沒矛盾...
而國內,雖然已經解放,但是普遍觀念上還處於孩子是家長的附屬,一天是孩子,終生是父母的孩子,要孝,要順...導致行為上,表現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依賴」「軟弱」...並且娶進來的媳婦是我家的人,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導致國內的家庭層級:在男方眼裡,核心是我和配偶/我和我父母的家庭,次級是我和我父母的原生家庭/我和配偶。在男方父母眼裡:我和孩子的原生家庭,次級是,我們的原生家庭和孩子的配偶(兒媳婦)。在女方(媳婦)眼裡,家庭層級則是:核心為我和丈夫的家庭,次級是我和配偶的家庭 與配偶父母的家庭(女青年們,堅持這種不扭曲的觀點,千萬別成了婆婆走婆婆曾經的扭曲道路!)
所以你看,出現了1、2、3,三重矛盾...
所以看到國外,父母到家裡,會被認為是「做客」因為生活習慣不同,父母唧唧歪歪,男方以及配偶本著友好待客的態度會照顧父母生活習慣,容忍。但是!父母對男方及配偶指手畫腳挑三揀四拿出一副主人翁的態度(很少,除非人渣),媳婦忍無可忍,請男方和父母談,與男方父母發火提醒他們客人的身份,以及甚至請男方父母離開,都是會受到社!會!認!可!的...甚至不少男方自己受不了站出來保護自己一家之主地位,請父母走人的...甚至不少鄰居看不下去罵這個父母的(西方文化中幾乎沒有亞洲特色單純因為活的久而尊重你,單純因為你老你做什麼事都要被輿論傾向溫柔以待,人渣不分年齡,做錯事也與你之前做了多少對的無關)而中國則是,男方父母不在一起住還好些,在一起住的多半把自己當成還像原生家庭一樣,是家長,是原生家庭的一家之主,也是次級家庭(原生家庭-媳婦)一家之主...所以會把自己的生活習慣及要求凌駕於兒子-媳婦之上…而往往父母的天性是對自己親生兒子心疼,看自己的孩子哪裡都好,希望自己的原生家庭關係維持的和從前一樣...所以媳婦往往就很不幸的被綁架了,被排外了,處於家庭鏈最底端…
這都是由於整個社會對家庭層級認識混亂不統一,社會輿論不明智(尊活的久)用「孝順」進行道德綁架導致的...究其根源都是家庭層級的認識問題...
光靠丈夫調節,一是治標不治本,二是效果差丈夫壓力大...只有大家有統一正確的的家庭層級認識,才是減少婆媳矛盾的根本...
男方,做為原生家庭的兒子,與配偶家庭的丈夫的功能往往是減少一重矛盾。減少矛盾的手段根本也是「站隊」...
如果丈夫的家庭層級觀是核心:自己和配偶,次級:自己的核心家庭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家庭,這樣起碼減少了一重矛盾,和自己妻子統一(所謂的不慣父母毛病)...這樣的家庭普遍關係離婚較少(再說一遍,別拿特例,我講的是普遍),而除了極端父母之外,一般為了兒子都能慢慢接受改變自己的家庭層級...
要麼就是堅持核心為原生家庭,次級為原生家庭和妻子,這樣和父母關係最和睦,但是離婚較多...
牆頭草的,是最普遍的,家庭層級認識的三重矛盾一直存在,所謂想兼顧卻其實最沒法顧...永無寧日,是關係最糾結的,兩邊綜合和睦性最差...
我認為 婆媳從表面上看起來好像關係很親密,其實說白了 無非就是兩個陌生人因為一個男人不得不成為很親密的關係,並且這兩個陌生人還有很多的利益衝突存在,其實我認為中國人要求必須處理好婆媳關係,本來就不符合人性,誰說兩個陌生人,無論性格 人品 愛好如何,就必須成為最親密的關係,受這種關係的制掣。人活著應該做好的事很多,可是我不認為,非要處理好婆媳關係是必須的,因為如果認為合不來,或者不想靠的太近,其實完全沒必要湊上去,並且不湊上去,其實婆婆和媳婦也不會感到痛苦,因為你人生的前幾十年都跟這人沒有過交集,不見面也不會痛苦或者想念,又何苦非要難為自己和別人呢,所以我真的不理解中國人的這種婆媳關係的理論,還有很多婆婆總是拿出長輩姿態來壓制媳婦,其實您是對您媳婦有生養之恩,還是救命之情,如果都沒有,請問,憑什麼。
-
重要的事情說3遍。一個家庭只能有一個女主人。
看了一段時間水木清華的家庭版後,我覺得婆媳矛盾,主要是喪失生育能力的雌性和育齡期雌性的矛盾,其次才是婆婆和媳婦的矛盾。
為什麼那麼多人說兩頭說好話?身為婆媳中的一方,對方厭惡你你看不出來嗎?兩頭說好話有什麼用?你真的相信?
我沒有嫁給我老公以前,我父母一天到晚擔心我會被婆家欺負,知道我老公還有一個弟弟以後,我媽居然小小地,鬆了一口氣,這是一個很微妙的心理變化。我也是後來才讀懂我老媽的這個心理變化。
為什麼婆媳關係難相處和諧呢?
依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婆媳對兒子兼丈夫的情感佔有慾及「戀母情結」等角度去解釋。而社會心理學的視角去分析時, 婆媳雙方常常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結果兩方都不滿意。
而,處在婆媳之間----兒子兼丈夫角色的那個男人,如果處理這種事情的能力很差, 很多明明相愛的兩個人,感情一定就毀在「婆媳關係」上。-----說到這裡,我真的很感激我的老公,他處理我和他母親之間的關係,處理得十分好,也沒有什麼訣竅,可以肯定的是,絕不是江湖流傳了很多年的「夾在中間兩面討好」,聽我一句勸,這個辦法事實上不符合人性的,居中討好的後果是兩面不是人,矛盾還越來越深。
每次,我和我婆婆有了不愉快,我老公總有辦法先穩住現場,然後,一個一個拿下。在我面前他會嚴肅指出我的不對,如果我不賣帳,他就揭我一些老底讓我羞愧(比如,我知道你昨天買的那個啥事實上是多少錢,你卻騙我說才多少錢),我繼續不賣帳,他就答應我想買的東西。我繼續繼續不賣帳,他就裝模作樣指責他母親幾句,我仍舊不賣帳,他就把我爸媽請出來了,這個時候氣也差不多沒有了。
在他媽媽面前,他就是各種哄各種撒嬌,如果他媽不賣賬,然後和他媽媽翻往事,說他小時候的事情逗他媽開心,說我們創業的事情(特別是我的)讓他媽媽心疼,於是,我伸手打的是空氣,我婆婆伸手打的是棉花,還吵個毛線?
總之,絕對的公平是處理婆媳關係的惟一方式,委屈任何一方,都會使矛盾激化。
我覺得,應該屬於,在傳統觀念熏陶下互相之間既沒有愛情又沒有親情的兩個女人由於自己的兒子/丈夫而締結的一種家庭關係。
我認為,既然你沒有撫養我,我就沒有義務贍養你。我和你兒子組成了一個家庭,你不能干涉我們的決定和生活。由於我愛你的兒子,可以幫助他照顧你,不過這並不是我的義務。
然並卵啊!我還是個天朝的女人!(?_?)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