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民主有哪些失敗的方面?
身為台灣人,在知乎看到一大堆台灣民粹的觀點,非常驚訝 話說除了太陽花學運外,有那些例子之類,可以論證台灣是民粹或者是失敗的民主制度 如果你認為台灣的民主不是民粹或者不失敗,可以說明一下,台灣民主就是民粹這種印象是怎樣出現的嗎?
相關提問:台灣的民主有哪些成功的方面? - 社會
2016.0523取消匿名
最近台灣的政權轉換,讓人對於未來兩岸的和平發展有點擔憂,所以希望透過自身微小的實際行動,帶來更多正向、開放的交流。故取消匿名。
2016.0906更新
評論區很多在講南非的慘況的,我想我必須澄清一下:我文末的結語絕對不是在評價南非民主好或壞,而是強調那個受訪者應對社會分歧的態度值得學習,這個態度無論放在哪個地區哪個國家都是很可貴的。評論在寫南非如何如何的可能都誤會我的意思,至於南非到底怎樣,不在本文討論範圍,特此告知。
另外,加上簡體字版本是順應一開始知友的建議,放簡體之前有人說看不懂(評論都還留著大家可以去翻),放了之後也有許多人說根本不需要。其實我是為了「可能需要」的群體來增加的,實際上我不知道這些人佔多少比例。我並沒有貶低任何人的意思,也琢磨了很久才用「不習慣繁體的人」來表述,認為這已經是最中性的詞彙了。如果知友看得懂繁體,那略過簡體就是了,不需要再強調你看得懂繁體,因為既然你不需要簡體版,那簡體版就不是為你準備的。
以下為原答案:
新增了簡體版,不習慣繁體的讀者可以往下拉,就會看到簡體~
本人22歲臺灣人,臺北求學中。
台灣的民粹,是來自於民主的不成熟,因為台灣人還沒把民主內化到自己心裡,從思考上、行動上具體地實踐民主。
很多人以為有投票權,可以決定誰來帶領我們,就已經是"民主"了,他們把台灣的大起大落完完全全地仰賴在出線的政治人物身上,選前寄予厚望,大肆宣揚,然而選後一兩年發現就算上任了也沒辦法短期內有效改善現況,又開始大力抨擊。這完全不是一個從底層落實民主思想的社會樣貌。很多人從來沒真正地把自己當成主人,認真地為自己、為台灣做主,承擔起為社會付出的責任。
舉幾個我身邊朋友的例子,真人真事。有點長,想要直接看結論的可以跳過
1. 有位高中同學,大約在2012年我們高三時,台灣的廢核議題逐漸在醞釀。這位朋友常常在臉書、噗浪等社群網路分享廢核的觀點,並大力抨擊政府興建核四。除此之外,當時國際油價較高,台灣有一波電價的波動,她又怒吼爛政府只知道漲價不懂民間疾苦。重點來了,罵政府蓋核電廠、漲電費的同時,她也跟朋友分享,她常常在冬天的時候開冷氣調低溫把自己裹在大棉被裡,這樣特別好睡特別舒服,可以睡上一整天。
2. 三年前我參加了一個類似於大陸農村支教的項目,為期兩周,台灣名曰「偏鄉服務」。服務的期間我發現此間學校的硬體設施特別完整,操場、禮堂、教室設備、教師/學生人數比例都比我過去服務過的學校好上許多,而且該小學學生的爸媽,會在課程還沒結束時就心急地在校門口等兒子女兒,他們要送孩子到補習班去補習各種科目。這也很令人困惑,因為過去支教項目的對象,爸媽幾乎都忙著工作,或者是從小就丟下孩子的,不會有那麼多時間、金錢可以栽培孩子、陪伴孩子。
服務營隊結束的那天,有主辦人的感性時間。我們的總負責人站上台,跟大家分享舉辦這次服務的點滴與辛酸,講到最高潮處哭得唏利嘩啦,我卻聽得難以置信。她說,整個籌備期間最困難的就是找到一個能夠容納60幾個大學生,有戶外及室內場地給我們表演、有音響設備、有衛浴設施、有足夠學生數給我們教(?)的學校,讓我們進行所謂的「偏鄉服務」。但整個服務的其間比較像是一群大學生的聯歡會,強調與注重的是團體情感的培養,絲毫未對服務地點的背景或資源缺口有任何的考量。
我聽到這裡完全傻眼了,此次服務地點完全沒有加入「偏鄉」概念去評估,這個學校的資源可能比起台北市中心的小學的確比不上,但以公立學校來說,已經算相當完整的。我的媽媽剛好在一個比這個學校更艱苦的地方當老師,而我自己也去過另一個更粗糙、偏遠的學校,與這個學校都在同一地區。但總召卻選擇了它,且花的是政府專門撥給偏鄉的專款,這些大學生去那裏吃住都是用這筆款項。
去年三月學運爆發的時候,這群一起去服務的夥伴們也組織起來到立法院去抗議,每個人的社群動態都是滿滿的正義、熱血、批判。他們罵,罵國民黨蔑視民意,黨國不分,賣台親中野蠻無恥十惡不赦。他們說,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好像島上所有不公不義只能是國民黨所為。
3. 我的前男友在我們還交往時,驕傲地和我分享他曾經衝過立法院的大門,他有件襯衫的扣子少了一個,是學運時跟警方衝突的時候被扯掉的。他未曾和我分享為何參加學運、為何而戰,卻可以洋洋灑灑地花式罵政府。
所以我問他,他的中心思想是什麼,他所相信的價值是什麼,他說不知道。這樣問可能有點太模糊了,於是我把範圍縮小又問他,他未來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他說,都好,但他要能賺大錢。
我:沒有任何條件?就只是賺大錢?
他:對啊,我覺得生活還是要有一點積蓄才會有品質,也才能出去玩。
我:所以你不會特別在意你賺的錢,例如你所在的產業、企業有沒有任何社會成本外部化的現象,不在乎他對stakeholder的影響,只要能賺錢?
他:(怒)妳現在是在質疑我嗎?我一定要在乎那麼多才能工作嗎?
我:......沒事,只是想了解。
4. 我和我另個高中同學曾有以下對話:
友:妳這樣不行,我覺得人還是至少要有一項技術比較好,例如會計、程式語言這類的。
我:恩~~我想做教育,應該沒有比台灣教育爛到更讓我執著的東西,所以未來可能去進修教育相關專業,在看看怎麼著手改善現狀。
友:台灣教育!很需要有人去做耶!妳有這樣的想法真的很棒,其實我到現在都還不知道要做什麼,目標在哪裡。
我:但是妳說妳已經在學程序編碼、準備申請國外研究所,未來要去美國定居了啊
友:......
-------------------------------------------------------------------------------
維基百科對廣義的民主是這樣的敘述:
民主應該是人民當家做主,在一個完整的民主的社會裡,人們從一出生就平等,人們不僅對社會生產資料有共同的佔有權,對社會也負有相應的責任與義務,也就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社會框架的基礎上,再建立起社會的法律法規以及對政權控制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等等。
從這裡可以看出,法律跟選舉權、投票權只是民主體制發展的其中一小部份結果而已。民主的精髓並不是表面上的制度、領導人選舉方式,而是人民當家作主,對社會承擔相應的責任與義務。
當前台灣的教育社會還奉行教條主義、升學主義,讚揚工程師(程序員)、醫師、律師等高薪且目標明確的職業,貶低哲學、歷史、文學等人文領域,甚至政治學也不被看好,人們重視短期內可以實際產生獲利、名聲、地位的工作,不喜歡需要長期耕耘思考、推演、辯論、看不到底且沒有明確目標的工作,這是對法治、政治、社會發展非常不利的。
大家表面上都看得到社會問題在哪裡,也都很會批判,但他們從未覺得自己跟這些問題有什麼關係,自己是否曾經變成社會問題的助手。他們專注於得到一張又一張的證書證照,拿到一張又一張的門票,30歲前進入待遇好的外企公司,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台灣的PTT論壇上多的是有人在問「找到薪水理想的工作,目前也做得不錯,但感覺就是少了什麼,真的一輩子就這樣了嗎?」
很少人,極少人,有意識地在審視自己是否某些方面促成了社會不公。很少人會意識到自己的一舉一動、每個行為和言論,都是對這個社會有影響力的。
個人對政治參與的認識是,要先對於自己的興趣、未來職業產業、捍衛的價值非常清楚,並且在政策方面,目前有哪些是符合我的理想與觀察、有哪些不符合,我要以什麼樣的行動去影響政策。投票只能就現有的候選人考量,如果他們在我關懷的領域所提出政見都達不到我的期待,那是否除了投票以外我也可以長期耕耘、提出觀察與批判或成立團體來倡導觀念、影響社會,進而影響到候選人或立法方向。我舉的四個例子裡面,以及我看到很多朋友、網友,大家都對台灣環境不滿,但這些台灣的困境跟他們個人是非常疏離的,鮮少人以社會進步為己任在思考問題、努力想方法解決的。但是很多這樣的人卻可以輕易地一邊對時政批判,一邊想要移民、出國、豐盈自己的資源過好自己日子。而且這樣的人,是不分族群性別年齡政黨,隨處可見的。
於是我們就得到了一個表面上人民擁有投票權的社會,可以隨意對政治發表意見、發揮影響力,儘管他們從來沒去深思過社會問題的成因、了解社會問題,或承擔起責任解決問題,所以提出的批判大部分是薄弱空虛且情感訴求的。
民主明明是民有民治民享,但台灣大多人把一切的過錯、損失算在執政黨上,認為把社會經營好是政黨的責任,自己只要坐在轎子裡舒舒服服地,指使抬轎的人(政府),命令他們把自己帶到「好的地方」,但轎子裡的人們對所謂「好的地方」並沒有概念,只是一直怪罪抬轎者無能。他們不想要出來看看路往哪個方向,思考該怎麼走,然後自己去抬抬看轎子。
有人把這種現象叫做「民粹」,也許是蠻貼切的。
以上是台灣現狀壞的部分,但社會還在進步,新的聲音一直有,還是有人抱著理想在做長期的努力與耕耘的,雖然比例不大,成果有限,但有逐漸增多的趨勢。雖然未來會變成怎樣還說不準,但我個人是抱著樂觀期待的。
昨天看一個美食節目在介紹南非,主持人與南非當地人做簡單的訪談,談南非從曼德拉到現在,政治社會的轉變。那個南非人說:「我們推行民主已經有了一些成果,但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現在社會分歧很多,但民眾對國家的希望會大過於分歧,把我們團結在一起找出方法。這才是真正重要的。」
我很羨慕他能說出這番話,希望對未來有美好想像,願意一起努力的人會更多。
~~~~~~~~~~~~~~~~~~~~~~~~
簡體版:
本人22歲台灣人,台北求學中。
台灣的民粹,是來自於民主的不成熟,因為台灣人還沒把民主內化到自己心裡,從思考上、行動上具體地實踐民主。
很多人以為有投票權,可以決定誰來帶領我們,就已經是"民主"了,他們把台灣的大起大落完完全全地仰賴在出線的政治人物身上,選前寄予厚望,大肆宣揚,然而選後一兩年發現就算上任了也沒辦法短期內有效改善現況,又開始大力抨擊。這完全不是一個從底層落實民主思想的社會樣貌。很多人從來沒真正地把自己當成主人,認真地為自己、為台灣做主,承擔起為社會付出的責任。
舉幾個我身邊朋友的例子,真人真事。有點長,想要直接看結論的可以跳過
1. 有位高中同學,大約在2012年我們高三時,台灣的廢核議題逐漸在醞釀。這位朋友常常在臉書、噗浪等社群網路分享廢核的觀點,並大力抨擊政府興建核四。除此之外,當時國際油價較高,台灣有一波電價的波動,她又怒吼爛政府只知道漲價不懂民間疾苦。重點來了,罵政府蓋核電廠、漲電費的同時,她也跟朋友分享,她常常在冬天的時候開冷氣調低溫把自己裹在大棉被裡,這樣特別好睡特別舒服,可以睡上一整天。
2. 三年前我參加了一個類似於大陸農村支教的項目,為期兩周,台灣名曰「偏鄉服務」。服務的期間我發現此間學校的硬體設施特別完整,操場、禮堂、教室設備、教師/學生人數比例都比我過去服務過的學校好上許多,而且該小學學生的爸媽,會在課程還沒結束時就心急地在校門口等兒子女兒,他們要送孩子到補習班去補習各種科目。這也很令人困惑,因為過去支教項目的對象,爸媽幾乎都忙著工作,或者是從小就丟下孩子的,不會有那麼多時間、金錢可以栽培孩子、陪伴孩子。
服務營隊結束的那天,有主辦人的感性時間。我們的總負責人站上台,跟大家分享舉辦這次服務的點滴與辛酸,講到最高潮處哭得唏利嘩啦,我卻聽得難以置信。她說,整個籌備期間最困難的就是找到一個能夠容納60幾個大學生,有戶外及室內場地給我們表演、有音響設備、有衛浴設施、有足夠學生數給我們教(?)的學校,讓我們進行所謂的「偏鄉服務」。但整個服務的其間比較像是一群大學生的聯歡會,強調與注重的是團體情感的培養,絲毫未對服務地點的背景或資源缺口有任何的考量。
我聽到這裡完全傻眼了,此次服務地點完全沒有加入「偏鄉」概念去評估,這個學校的資源可能比起台北市中心的小學的確比不上,但以公立學校來說,已經算相當完整的。我的媽媽剛好在一個比這個學校更艱苦的地方當老師,而我自己也去過另一個更粗糙、偏遠的學校,與這個學校都在同一地區。但總召卻選擇了它,且花的是政府專門撥給偏鄉的專款,這些大學生去那裡吃住都是用這筆款項。
去年三月學運爆發的時候,這群一起去服務的夥伴們也組織起來到立法院去抗議,每個人的社群動態都是滿滿的正義、熱血、批判。他們罵,罵國民黨蔑視民意,黨國不分,賣台親中野蠻無恥十惡不赦。他們說,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好像島上所有不公不義只能是國民黨所為。
3. 我的前男友在我們還交往時,驕傲地和我分享他曾經衝過立法院的大門,他有件襯衫的扣子少了一個,是學運時跟警方衝突的時候被扯掉的。他未曾和我分享為何參加學運、為何而戰,卻可以洋洋洒洒地花式罵政府。
所以我問他,他的中心思想是什麼,他所相信的價值是什麼,他說不知道。這樣問可能有點太模糊了,於是我把範圍縮小又問他,他未來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他說,都好,但他要能賺大錢。
我:沒有任何條件?就只是賺大錢?
他:對啊,我覺得生活還是要有一點積蓄才會有品質,也才能出去玩。
我:所以你不會特別在意你賺的錢,例如你所在的產業、企業有沒有任何社會成本外部化的現象,不在乎他對stakeholder的影響,只要能賺錢?
他:(怒)妳現在是在質疑我嗎?我一定要在乎那麼多才能工作嗎?
我:......沒事,只是想了解。
4. 我和我另個高中同學曾有以下對話:
友:妳這樣不行,我覺得人還是至少要有一項技術比較好,例如會計、程式語言這類的。
我:恩~~我想做教育,應該沒有比台灣教育爛到更讓我執著的東西,所以未來可能去進修教育相關專業,在看看怎麼著手改善現狀。
友:台灣教育!很需要有人去做耶!妳有這樣的想法真的很棒,其實我到現在都還不知道要做什麼,目標在哪裡。
我:但是妳說妳已經在學程序編碼、準備申請國外研究所,未來要去美國定居了啊
友:......
-------------------------------------------------- -----------------------------
維基百科對廣義的民主是這樣的敘述:
民主應該是人民當家做主,在一個完整的民主的社會裡,人們從一出生就平等,人們不僅對社會生產資料有共同的占有權,對社會也負有相應的責任與義務,也就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社會框架的基礎上,再建立起社會的法律法規以及對政權控制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等等。
從這裡可以看出,法律跟選舉權、投票權只是民主體制發展的其中一小部份結果而已。民主的精髓並不是表面上的制度、領導人選舉方式,而是人民當家作主,對社會承擔相應的責任與義務。
當前台灣的教育社會還奉行教條主義、升學主義,讚揚工程師(程序員)、醫師、律師等高薪且目標明確的職業,貶低哲學、歷史、文學等人文領域,甚至政治學也不被看好,人們重視短期內可以實際產生獲利、名聲、地位的工作,不喜歡需要長期耕耘思考、推演、辯論、看不到底且沒有明確目標的工作,這是對法治、政治、社會發展非常不利的。
大家表面上都看得到社會問題在哪裡,也都很會批判,但他們從未覺得自己跟這些問題有什麼關係,自己是否曾經變成社會問題的助手。他們專註於得到一張又一張的證書證照,拿到一張又一張的門票,30歲前進入待遇好的外企公司,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台灣的PTT論壇上多的是有人在問「找到薪水理想的工作,目前也做得不錯,但感覺就是少了什麼,真的一輩子就這樣了嗎?」
個人對政治參與的認識是,要先對於自己的興趣、未來職業產業、捍衛的價值非常清楚,並且在政策方面,目前有哪些是符合我的理想與觀察、有哪些不符合,我要以什麼樣的行動去影響政策。投票只能就現有的候選人考量,如果他們在我關懷的領域所提出政見都達不到我的期待,那是否除了投票以外我也可以長期耕耘、提出觀察與批判或成立團體來倡導觀念、影響社會,進而影響到候選人或立法方向。我舉的四個例子裡面,以及我看到很多朋友、網友,大家都對台灣環境不滿,但這些台灣的困境跟他們個人人生目標規劃是非常疏離的,鮮少人以台灣社會進步為己任在思考問題、努力想方法解決的。但是很多這樣的人卻可以輕易地一邊對時政批判,一邊想要移民、出國、豐盈自己的資源過好自己日子。而且這樣的人,是不分族群性別年齡政黨,隨處可見的。
於是我們就得到了一個表面上人民擁有投票權的社會,可以隨意對政治發表意見、發揮影響力,儘管他們從來沒去深思過社會問題的成因、了解社會問題,或承擔起責任解決問題,所以提出的批判大部分是薄弱空虛且情感訴求的。
民主明明是民有民治民享,但台灣大多人把一切的過錯、損失算在執政黨上,把社會經營好是政黨的責任,自己只要坐在轎子里舒舒服服地,指使抬轎的人(政府),命令他們把自己帶到「好的地方」,但轎子里的人們對所謂「好的地方」並沒有概念,只是一直怪罪抬轎者無能。他們不想要出來看看路往哪個方向,思考該怎麼走,然後自己去抬抬看轎子。
有人把這種現象叫做「民粹」,也許是蠻貼切的。
以上是台灣現狀壞的部分,但社會還在進步,新的聲音一直有,還是有人抱著理想在做長期的努力與耕耘的,雖然比例不大,成果有限,但有逐漸增多的趨勢。雖然未來會變成怎樣還說不準,但我個人是抱著樂觀期待的。
昨天看一個美食節目在介紹南非,主持人與南非當地人做簡單的訪談,談南非從曼德拉到現在,政治社會的轉變。那個南非人說:「我們推行民主已經有了一些成果,但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現在社會分歧很多,但民眾對國家的希望會大過於分歧,把我們團結在一起找出方法。這才是真正重要的。」
我很羨慕他能說出這番話,希望對未來有美好想像,願意一起努力的人會更多。本人台北市人,我認為台灣的民主最大的問題是定式思維下的死板。
首先,我很反感把台灣定義為華人的民主橋頭堡。
我從來不認為世界上有任何一個國家是沒有民主的。
一些人總是認為世界上的民主只有西式的一種,可不得不承認,中國大陸的社會主義政權似乎也是在探討一種新型的民主形式。
我一直務實的認為民主的最終形式是讓人民權益得到伸張。任何形式的民主都應如此。
我觀台灣,選舉出來的人少了大智大勇的政治家,只有遊刃有餘與各色勢力,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政客。
馬如此,蔡亦然。
民主的台灣躲不掉花旗國的操弄,掃不除日本的餘蔭。
以意識形態的鬥爭來牴觸對岸,卻沒有真正以國民身分和主權尊嚴的考量來獨立與世。
於是寧為皇民和西方傀儡,不為炎黃帝冑的怪象比比皆是。
台灣領導人看似為民主而出,卻仍逃不出蠅營狗苟的犬儒主義。
選舉的低效率和換湯不換藥,讓民眾總是四年被傷一次。
被個別民意牢牢綁架的黨派群黨到底可以把台灣帶往何處?
看似自由的言論卻讓自由蒙塵,
看似親民的領袖卻背地裡出賣人民。
色厲內荏,不知輕重。
我一直認為小民的民主從來是民粹的溫床,
台灣沒有大智慧的領袖,惡性循環的蕭規曹隨和不知所云的千篇一律終將毀了國父的民國,也終將讓本土的台灣遠離對等兩岸的機會。
希望有領導人可以不以自身為念,早日以大智大勇開啟兩岸新紀元。不求其青史留名,但求為兩岸相持的現狀打開一個新局面。
可,求之不得。先分析一個現象:
台灣實現普選後的兩位總統陳水扁和馬英九有個共同點,上任時滿意度都高達七八成堪稱萬民擁戴,但任期將近結束時滿意度都只剩一成多還人人喊打。無論前後哪個在當今世界都是頗為罕見,一方面我似乎只記得普京的滿意度曾經有超過70%,另一方面小布希執政末期的滿意度號稱是創了美國歷任總統最低記錄,這樣都還保持在30%之上。
台灣很神奇,居然讓這兩種本來都很罕見的奇觀同時發生——看台灣總統的民調大起大落簡直就跟坐過山車似得。
我嘗試解釋下原因,台灣人在內心賦予了民選總統不切實際的過高希望,過於迷信一人一票改變命運,瘋狂造星。然後政客上台以後民眾會發現根本無法實現他們所渴望的生活,怎麼陳水扁當選台灣也沒有獨立社會也沒有向上提升呢,怎麼馬英九當選我的工資也沒有漲中華民國也沒有揚眉吐氣呢(馬英九身為一屆庸才,做的確實很爛,但也沒有爛到千夫所指之境界,任內還是有不少成就的,雖然我也懶得數)。
台灣式民主其實更像是魯迅描述的傳統順民思想在民主時代的特色體現——渴望強人政治,極易對政客形成偶像崇拜,然後幻想自己幸福地生活在偉人政治下。可是民選時代誕生的領導者基本不具備梟雄的氣魄和格局,也無法承擔民眾對其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希望,這時民眾就會選擇造一個新的政治明星來打垮舊人。
或者,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傳統中華獨裁思維的變種。
接下來概括我的態度:
1、民主本身是好的,但台灣的民主確實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2、台灣的民主這二十年進步的很不明顯,仍然需要鍛煉。撰寫本文主要是看到了當時的最高票楊鑫宇的觀點,完全不能認同於是出來反對。
先評價以楊為代表的這種「民主再怎樣也好過專制」觀點。
民主最主要的好處之一,就是不管質量高低,總不會比一個糟糕的獨裁者獨斷專行更爛。
如果只是要求不比糟糕的獨裁者獨斷專行更爛,這個要求未免也太低了,難不成是要跟封建社會比?
即使是台灣人看不起的不民主的你兔都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上台需要擺平黨內絕大部分勢力,得到支持或者至少能得到默許,而你兔作出決策也必須要說服高層決策集團,一個人根本無法完全做主。
當然也有可能是他們搞不清獨裁和威權的區別。
今天的台灣,大家抱怨的是日子過得不夠好,但在戒嚴時代,大家抱怨的是根本沒有正常日子可以過。
其一,蔣光頭時代在台灣搞戒嚴的根源是戰爭危機以及國共高度敵對造成的危機。
實行民主的前提是社會穩定沒有戰亂之虞,你看英國在二戰中搞不搞民主?以自由民主為口號的雅各賓派在法國執政後搞不搞民主?追逐自由民主之雅各賓派殺的人可比蔣光頭在台灣殺的人多的多。
在那個老毛隨時有可能任性派兵打老蔣,間諜橫行的時候,民主根本沒有實行的空間與環境,蔣光頭已經被你兔趕到小島上了,不搞點恐怖平衡怕是要晚節不保,沒準會被你兔弄成戰犯遊街的。
老蔣的名言攘外必先安內,我認為是真理,中國曆朝歷代所有統治者也都是這麼乾的。
其二,蔣光頭之後的小蔣時代,同樣還是戒嚴,但台灣的人均GDP已經可以碾壓大陸了,還需要討論有沒有正常日子可過?
誠然蔣經國任內的確有打擊極端搞台獨的人士,對不起,按照中華民國憲法,你主張台獨在當時的環境下就是違憲和叛國的,怕熱就不要進廚房,既然激烈台獨人士想要衝撞體制,想要以違法的形式開展革命,那就是知道也是認可這些所作所為是要付出代價的。更不要說民進黨起初那些人還以被國民黨抓去坐牢為榮,主動積極踩政治紅線——以悲情作為選舉主軸,選票自然滾滾而來。
另外我也想吐槽一下台獨者們祥林嫂一般控訴的悲情,哪個革命不流血不犧牲?可在台灣除了一個自己把自己燒死的鄭南榕還有誰犧牲了?(其實鄭南榕之死老實說爭議也頗多,這裡就不展開了)
其三,台灣有現在的經濟底子跟與民主半毛錢關係都沒有,民主不僅沒有拉動經濟,某些程度還限制了。
台灣經濟的起飛是在自由民主時期嗎?錯,台灣躋身亞洲四小龍是蔣經國執政的非民主時代,蔣經國不需要騙選票,其所作的很多長遠規劃促成了台灣七十年代開始的騰飛,那是台灣最好的年代。
台灣於1996年開始民選總統,而90年代中期開始台灣經濟就已經處於停滯狀態,一直到今天還是沒起來。
馬英九時期在全球大環境下之所以沒有出現經濟大衰退,很大原因是大陸冤大頭一般的讓利輸血,但這也只是經濟數據完全沒有崩潰而已,掀開表面蓋子,台灣的經濟還是那樣。
知乎噴子說有多爛,那就有多爛咯,反正你們高興就好。
誠然這個問題一開始的確是嚴重釣魚,我也很懷疑提問者到底是不是台灣人。
但,上面這種話就是一個正在耳濡目染自由民主氛圍的有志之士面對反對意見的態度?
——————————————————————————————————————————
身為一個偽公知,我認為台灣民主走過這20年還是有進步的,但顯然進步的不明顯,有些地方甚至還在倒退。
1、族群對立嚴重,政治矛盾深刻,投票率病態般的極高。
台灣歷年大選投票率都極高,巔峰達到八成,2012年因為投票日臨近春節部分人沒有返鄉投票,即使這樣依然有高達74%的投票率。通緝犯即使知道去投票站意味著會被抓去坐牢也要去,很多家庭、情侶會因為政治立場不同而分手、家庭破裂。
對比一下,美國12年大選投票率不到五成,德國和日本就更低——通常我們認為投票率越低代表民主機制越成熟,不管哪個黨上台都不會做太過分的事,也不會影響到選民的基本生活,因而普通人對政治的熱衷度偏低,畢竟大部分人在乎自己的收入遠過於在乎國家大局,因此參與政治的一般都是有相當程度認知和主張,有超越基礎性民生的訴求。
但在台灣,不管懂不懂政治,看不看候選人的路線方針政策都會去投票,要麼是政治立場極為堅定鐵打不動者,要麼是對現狀充滿憤怒與不滿者,自然又導致了社會對立衝突嚴重,政治立場不同者不能相互理性看待。
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柯文哲最主要的口號就是打倒藍綠高牆,這一句話之所以能拉到很多票,原因在於藍綠的高牆真的太高太深。雖然選完柯文哲一直在繼續加深藍綠隔閡。
2、候選人只要靠反對就可以當選,選民根本不在乎政見是什麼
2000陳水扁靠一句「打倒國民黨」當選,2008年馬英九又靠一句「懲罰陳水扁和民進黨」當選,2016年蔡英文即將靠「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當選。
在野黨只要連續罵執政黨就可以當選,這是件神奇的事情,選民的投票動力似乎只在於換掉執政黨。
舉個例子,蔡英文說要廢除核電實現非核家園,又說十年內不會漲電價,這麼衝突的兩個政見放一起選民居然完全不在乎——在台灣核電成本一度是新台幣一塊多,火電成本一度是五塊多,除了用愛發電我實在是沒法替蔡英文找到廢核還不漲電價的方法,除非蔡英文以後搞限時斷電。
台灣人已經習慣了反對,但似乎不會去想光會反對解決不了問題。
而在1、2的基礎之上我們去想,如果靠操作族群對立、政治撕逼和反對就可以當選,誰還願意花心思去搞經濟民生國家發展?
3、喜歡造神,賦予政治人物不可能實現的希望與夢想,而在夢想破滅後迅速由愛生恨,轉而造下一個神。
這個觀點前文已經闡述過。
4、全民小清新化,換句話說也就是民粹化。
全民小清新化的體現在哪裡呢,缺乏國際觀,格局狹隘,思維盲目。
國際觀這種東西不是說你出國留學就能有的,我舉個例子好了,有位長期擔任民進黨發言人的徐佳青小姐是蔡英文的重要嫡系,是留美碩士,她丈夫還是美國人,擔任過台北市多屆議員——這樣的資歷看起來應該很有國際觀吧?
but,徐佳青2011年在TVBS節目上和陳文茜有一場經典的辯論——徐先是說台灣與大陸的貿易出現嚴重逆差抨擊馬英九的大陸政策,被陳文茜和趙少康無情打臉她才知道台灣對大陸是大順超。接下來徐毫不氣餒又表示跟大陸貿易額佔比過高對台灣是傷害,高分貝表示雞蛋不能全放在一個籃子里,而當陳文茜問多少的比例比較合適時候,徐回答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較好,當場被陳文茜打臉說那時候正好是40%——這還是民進黨發言人這般精英人士,你能想像秦剛或者洪磊犯這種低級錯誤的後果嗎?
太容易擁有的一般都不會看重,相較於牆內的大陸,沒有牆的台灣人似乎並沒有了解世界的慾望與行動,大部分台灣人對大陸的認知遠不如大陸人對台灣的認知。你乎每次討論台灣的問題雖然也有很多噴子,可理性探討深入分析的是主流。
而如果去看一下台灣網路最有影響力的PTT之格局,我只能說不忍直視。罵大陸人的某些極端字眼就不提了,他們對大陸的評價依然只停留在專制國家這一點上,鄙人評價馬習會的帖子被人轉到PTT後,遺憾看到的最多回復居然是「太監有什麼資格評價別人的性生活」——不對文章分析內容的好壞進行評價,而是玩這種扣帽子的遊戲。
說到格局,被台灣人迷一般追捧的太陽花在你乎已經被說的太多,我謹認為這種「我喜歡的就是真民主,我不喜歡的就是假民主」很可悲。
誠然太陽花的爆發有各方面原因,但究竟對政治有多狂熱的民眾才會如此追捧學生霸佔國會的行為?
不是說青年人參與政治不好,但有些事情沒有一定的閱歷和積澱真的做不來。
我中學時候在課桌上都還寫過抵制日貨,如果讓那時候的我從事政治,我肯定要想盡一切辦法要中國跟日本死磕,因為彼時我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5、天天高舉民主自由大旗的台灣依然做不到真正的言論自由,政治主導言論,台灣還是沒有學會理解並尊重不同的意見。
法理學上有個兩個經典論述,第一句是反對意見永遠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第二是理性並深刻理解反對的聲音,社會才能更好。
放到台灣來說兩點這兩點都沒做好——三十年前在台灣不能自由討論台獨,經過台獨主義者二十多年的浴血奮鬥,現在台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只能談政治正確的東西了,台灣人好不容易才有了換總統的權利,你怎麼能說民主不好?你愚昧無知!深綠群體艱難爭取到自由談論台獨的權利,你怎麼能不贊同台灣主體意識?你親中賣台!
主張統一的人(雖然比例的確不多)隨時都會被台獨者通過網路、媒體、公共場所等各個途徑瘋狂圍剿和打壓,導致親共和深藍的人群完全沒辦法發聲,以致媒體上你只能看到台灣主體意識,這委實不是民主自由之勢。
再補充一點,台灣現在法律嚴格限制中資進入台灣,尤其在媒體界,理由是中國式專制國家。這是不是限制言論自由?台灣島內那麼多親綠的電視台有極其穩定的收視群體和強烈的輿論導向性,為什麼中天電視台的收購案只是因為背後涉及中資的影子就通不過,為什麼大陸的聲音就不能自由的在台灣發出?如果台灣的自由民主真的如其想像般強大,中資進入台灣媒體難道不是只能被邊緣化嗎,還是說台灣根本就對自己的國民沒信心。
6、東林黨人加速了大明朝的傾覆,擺在當代的台灣就是名嘴誤國,唯收視率和政治立場至上的政論節目產生了難以估計的負面影響。
偉大的東林黨人在明末付出了辛勤的工作,每天罵人,罵人,罵人。
崇禎想與滿清議和,罵,崇禎想遷都南京,罵。本來可以為大明續命的兩個關鍵政策全部都被荒誕停擺,這些罵崇禎罵朝廷罵社會的言官除了罵以外幾乎沒有提出任何建設性意見。隨後一場鼠患葬送北京十萬守軍性命,再然後的事情你們都知道了——滿清入關後東林黨煙消雲散,唯剩黨首錢謙益靠一句「水太涼」名垂千古。
由此說到台灣現在的政論節目,我要說的是名嘴誤國——台灣的政論節目有兩大特色,唯收視率至上,唯立場至上。
唯收視率至上,導致怎麼說話有噱頭就怎麼說,怎麼有爆點節目怎麼編排,最後走向基本都是唯恐天下不亂。
曾經也被問過不少次台灣哪個政論節目比較客觀中立,我的回答一般都是:基本沒有。因為政論節目的收視主體基本都是政治狂熱分子,帶有政治傾向的節目才容易得到他們的認同。區別只在於政治立場極端堅定的政論節目和偽裝成政治立場不那麼堅定的政論節目。
政論節目的主要來賓是與政治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所謂「資深媒體人」,也就是所謂的名嘴。這部分人學基本是學新聞和政治的,卻每天在各種電視上聲嘶力竭地扮演治世能臣角色,名嘴們一般都有如下共通點:
(1)凡事必稱有所本,我說的是有依據的,來源是什麼對不起我不能告訴你。
(2)財稅教育軍事外交無一不談,彷彿這些人坐擁數不盡的碩博學位,政府不重用他們簡直是瞎了眼。
(3)演技直逼奧斯卡影帝影后,想哭就哭,哭完妝容依舊完好無損,隨時可以來個獅子吼,政府都在睡覺只有他們醒著。
(4)所有的發言可以總結為:國家沒救了,政府沒救了,只有他們這些資深媒體人能救,怎麼救先不告訴你們。只要是政府的決策一定都是錯的,政府的政策團隊專業人士做出來的決策都不如他們新聞人看的深看得遠。
在這樣的媒體環境下,所有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政府所作所為都舉步維艱,好政策壞政策全部都推不動。
民主的本意是選出優秀者發揮其才能治理國家,而台灣人卻希望領導者事事做民調來決定政策方針——選總統的意義何在。
與民主制度運行好壞密切相關的有三件事,法治環境、經濟環境、教育環境,恰恰這三點現在都是台灣的軟肋。
......……
......…
這些我甚至已無力展開
TISR台灣指標民調長期追蹤台灣人民對各政黨的厭惡度和喜好度,是台灣最專業的政治調查之一,但最近的調查結果卻讓這些主持人和嘉賓大吃一驚。
取自台灣節目《57金錢爆》2016.0701
傳送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VzMs4qMJ2w
台灣的衰敗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個鍋須由其失敗的政治制度背,民主並不是其根源所在。我盡量用簡單的語言解釋一下。
國民黨從民國伊始,框架大體就是照搬美國的,雖經歷過強人時代,但隨著小蔣時代結束後,美國政治制度正式在台灣全盤復甦,即為如今台灣衰敗的源泉。美國雖然是最成功的超級大國,但其政治制度具有不可複製性,而本身美國政治制度的落後一直為政治學家所津津樂道。
談到台灣,反而要從美國的歷史說起。十八世紀末美國建國時,懷戀都鐸和斯圖亞特王朝的北美遺民們選擇採用了舊歐洲的政治制度,即強調權力制衡、以基本法為大。可是與此同時,歐洲列國卻在資本主義的刺激下開始中央集權改革,把政治權力集中於中央乃至於一人,以加強國家行政能力和控制力,防止任何地方和組織分割國家權威,甚至憲法和法律也要為政治服務(這和美國正好是大相徑庭)。相比同時代的歐洲,美國的中央集權大大落後於時代,易導致州權過大尾大不掉、分立之權各自扯皮損害效率、基本法至上使得政治結構難以進化,等等。事實上,十九世紀的美國確實吃了不少苦頭,比如南北戰爭,這顯然就是聯邦政府控制力不足的苦果。
但奉行孤立主義的美國在歐洲因戰亂頻仍衰落後,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一躍成為首屈一指的一流大國,光環效應之下,美國的政治制度也開始變成香餑餑。台灣學去了,但台灣沒有美國的資本,美國政治制度的弊病很快就在台灣暴露無遺。
美式三權分立之中,事實上是國會(下議院、立法院)權力最大,憑藉人數和選票的威壓勝於其他兩權,卻又因為人多,基本不用負政治責任。同時,美國兩黨組織散亂,其選舉制度決定了國會議員更多為選區負責而不是政黨,使得其難以統一。相比之下,英國政黨紀律嚴明,議員必須為自家政黨投票,並且首相是議院多數黨黨魁,使得國會基本是為政府服務的,首相權力大大高於美國總統,也必須為政府負起最大責任——美國則是皮球在總統、國會甚至法院中踢來踢去,所以為什麼常見歐洲的首相/總理辭職,而少見美國總統辭職。
【補充一下,這裡的「立法權」代表國會,而國會一般還擁有財政、監督、人事等等權力,這裡為圖簡潔統一用立法權代表】
【中國大陸的架構和英國類似】
當然,美國的政治體制一直在不停地進化,日趨朝向合理前進,可台灣呢,有進化的空間嗎?請繼續往下看。
三權分立本來就效率不高,在台灣居然分割為五權(孫中山發明的)——立行政、立法、司法、監察及考試,事實上,這更是削弱了本該處於核心地位的、該負起最大責任的行政權。另一方面,台灣的行政權也被一分為二,割出了一個行政院長(袁世凱時期的歷史債),而且還不給副總統兼任,本來已經夠弱的中央集權,又被砍了一刀。現在在台灣,掌握立法權的立法院是一家獨大,總統的行政權完全不能與其抗爭,沒有核心使得政治權力集中在一人一點,那麼渙散和各自為政就不可避免。各高票答案中的民粹橫行、行政短視、缺乏規劃、政府弱勢、立法院撕逼等等,都只是表面現象,實際始作俑者是有缺陷的政治制度。
所以如今台灣的問題就呼之欲出了:1、中央集權不夠,掌握行政權的總統被削弱,導致有權無責。2、國會(立法院)權力太大,造成行政效率低下,而因其人多,找不到特定的人擔責。3、現存體制無法再造政治強人,也就意味著無法改變現狀,進入死胡同。小蔣時代的紅利慢慢吃完以後,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台灣將會因為制度原因持續衰敗。
事實上,世界上凡是學習美國政治制度的地方,無一不隨著中央和政府被削弱而走向衰敗,因為美國的制度本來就是落後的,是歐洲當年玩剩下丟掉不要的,只是因為美國因歷史機緣和雄厚底子才支撐到現在,根本就不是好東西。對比台灣,同為四小龍的韓國和新加坡都是走的英國路線,政治制度比台灣要有效得多,使得制度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撐而不是障礙。
-本人1963年在台北市出生,在戒嚴時期成長、入伍服兵役,到初出社會就解嚴了;從小學的「生活與倫理」、中學的「公民與社會」,到當年聯考必考科目「三民主義」,內容其實都有關於民主方面的教育,但實際運作上卻不是那麼回事,在我小的時候,印象中一直有縣市長、縣市議員選舉,但黨國體制深度的介入,只有形式上的民主。
自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由共和國取代之後,隨著時間的過去,反攻大陸徹底成為口號,依據中國大陸疆域所定的憲法體制,套用在台灣這個小島上,如同小孩穿大人衣服一樣,出現許多問題,最明顯的是萬年國大代表,所以後來廢了,再來是省級政府的迭床架屋,後來也凍結了,然後是領導人的產生以及政黨政治的架構,可以說台灣這一切的民主化進程,都是在李登輝一個人自1988年至2000年任內完成的,卻又說了句經典名言:「外來政權是台灣民主的悲哀」,這老傢伙後來的種種言行,證實就是打著紅旗反紅旗,上樑不正下樑歪,也因此,台灣民主的道路一開始就是歪著走的,從來沒有正常過。
到我兒子這一代有投票權可以參與政治了,卻有許多迷茫與我討論,最終結論是我告訴他:「基植於意識形態對立是台灣民主的悲哀」,於是,兒子就與我一起加入拒絕投票的行列,小老百姓只能以此表達否定的態度。
「基植於意識形態對立是台灣民主的悲哀」是我個人的看法,也是我認為台灣民主最失敗的地方。
## 我堅決不認為台灣的民主政治嘗試是失敗的,三十年間的進步是非常可貴的,但如果說從制度上講哪裡有不足或者不合時宜的地方,
我覺得首先是(半)總統制。
實際上實行總統制(以及總統權力較大的半總統制)的民主政體,民主運行起來沒有出太大問題的都是極少數——或者說基本上只有美國——然後選出川大大、現在川大大又干預了FBI的司法調查權,所以總統制這個東西即便是公民社會成熟度較高的美帝,依然有很大幾率受到質疑。
以台灣公民社會發展階段來看,議會制恐怕要比半總統制更合適。從權利分割來看,台灣不具備總統制的前提——真·三權分立體系。總統制是在三權分立且制衡的體系下增強行政效率的選項。台灣有所謂的五權分立,但五個院都是置於總統權力之下。司法獨立本身就岌岌可危,還被司法院和監察院分權。行政院本身就是總統傀儡一般的存在,雖然元首(總統)和政府首腦(行政院院長)不是一個人,名義上是半總統制,但實際運行中,總統對政府首腦的任命不需要立法院同意(李登輝的修憲所致),是非常偏向總統制的(台灣歷史上僅有嚴家淦任總統 #你聽說過?# 蔣經國任行政院長的時候比較像是內閣制,你懂的)。同時,台灣並不足夠成熟的公民社會和更不成熟的政黨,一直在上演『一榮俱榮』『滿盤皆輸』的選舉,立法院多數席位和總統向來出自一個『現時(看起來)比較不那麼爛』的政黨,極度缺乏權利的制衡(不存在內閣制中『影子內閣』的制衡),也缺乏『民粹情緒』的緩衝劑。同時,大法官的任命制度是『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等於基本上是贏了行政權(況且還是總統制的至高行政權)的同時一定會贏立法權,然後自動獲得司法權。掌握這麼大的權利,對於台灣目前根本算不上成熟現代政黨的、缺乏獨自執政能力的、缺乏共識和合作意願的各政黨,都不是什麼好事兒。台灣兩個主要陣營政治坐標差距非常大(不像英國、德國這種兩大政黨之間的分歧其實沒有那麼大,比如英國的保守黨在留歐問題上自己都存在分歧,而被說成『白左聖母』的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實際上還是中右偏保守政黨),這是很遭的,整個政治風向一百八十度來迴轉,為了否定而否定,缺乏彌合社會裂痕的機制。
陳水扁把民進黨聲望拉到谷底的時候,民進黨建議改總統製為議會制,權力極盛的國民黨充耳不聞,立法院自然不會認真討論並通過這麼大刀闊斧的改革;然後國民黨除了各種鬧劇民望悲劇馬上要把政權毫無懸念地拱手讓人的時候,朱立倫提出了議會制的改革議題,而又論到馬上坐江山的民進黨裝聽不見了。看上去『五權分立』實則『三權一體』的這種體制,事實上阻止了相當多改革、彌合分歧、反思民粹的嘗試——在權力中心做這些事情,一點緊迫性和動力也沒有,還會因為觸及黨內利益而惹麻煩。
土耳其的艾爾多安修憲為什麼引起那麼大的不安?他試圖把一個議會制國家變為總統制。這在一個公民社會不成熟、政黨不夠成熟且勢均力敵、民粹宗教主義存在失控可能性的國家,是相當危險的一件事。
說到公民社會發展階段,台灣也還沒有進化出成熟的公民社會,就個人感官而言認為是『強於新加坡弱於香港』的階段。多數選民依然還是沒有『屁股』的——比如對自己liberal和conservative的認同,『左派』或『右派』的概念,分不清政治坐標、經濟坐標、文化坐標。A黨爛投給B,B黨爛投給A,陳水扁是人渣所以投給馬英九,馬英九是騙子所以投給蔡阿姨。好像是黨派本身的政治坐標對選舉的影響是極小的。不似美國的眾多『成熟選民』的屁股是比較穩定的——比如『我不喜歡希拉里個人,但是我會投給左翼的民主黨』,或者反之『我不喜歡川普,但我認為現時共和黨的保守主義更有實踐價值』。所以總統制在這種公民也不成熟、政黨也不成熟、社會缺乏核心價值、價值取向變化不明朗的環境下,公民不是在選『價值取向』和『經濟政策』,而是有一點『選皇帝』的感覺,選之前都期待這個皇帝是個明君聖主,選上以後發現丫也就這水平而民望暴跌,這是很尷尬的。
東亞另外的總統制國家是韓國、菲律賓、印尼,都是在各自的經濟發展梯隊中,民主實驗比較糟糕的例子。而內閣/議會制的日本、馬來,就相比之下就沒有那麼多亂子——即便是日本一年換一個首相、支持率爆低的時候,內閣政府的運行還是受到了保障的。
你說要鼓吹主義,他就迷信了主義底名詞萬能。
你說要注重問題,他就想出許多不成問題的問題來討論。
你說要改造思想,他就說今後當注重哲學、不要科學了。
你說不可埋頭讀書,把社會公共問題漠視了,他就終日奔走運動,把學問拋在九霄雲外。
你說婚姻要自由,他就專門把寫情書、尋異性朋友做日常重要的功課。
你說要打破偶像,他就連學行值得崇拜的良師益友也蔑視了。
你說學生要有自動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規律、不受訓練了。
你說現在的政治、法律不良,他就妄想廢棄一切法律、政治。
你說要脫離家庭壓制,他就拋棄年老無依的母親。
你說要提倡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他就悍然以為大家朋友應該養活他。
你說青年要有自尊底精神,他就目空一切、妄自尊大,不受善言了。
你說反對資本主義的剩餘勞動,他就不尊重職務觀念,連非資本主義的剩餘勞動也要詛咒了。
你說要尊重女子底人格,他就將女子當做神聖來崇拜。
你說人是政治的動物、不能不理政治,他就拿學生團體底名義干預一切行政司法事務。
你說要主張書信秘密自由,他就公然拿這種自由做誘惑女學生底利器。
長久這樣誤會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底進步還是退步呢?
——陳獨秀《青年底誤會》,發表於 1921 年。
你看,民國的青年朋友們一直都沒變嘛。
-我覺得台灣的民主轉型,大體結果,或者目前來看是成功的。但是長遠的前景是悲觀的。
首先,台灣的民主化建設和民主轉型,可以說是成功的。他至少實現了,政治透明化,和領導人的有序的交接,同時增強了台灣的公民意識。而且台灣的民主轉型付出的代價相比於其他地區來說,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但是,我對於台灣的民主未來是悲觀的。為什麼呢?
首先是政黨。或者說就是台灣的政治從業者和台灣人民的心態。國民兩黨作為台灣民主政治,或者台灣特色兩黨制的基石,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國民兩黨都沒有在明確的政治綱領,指導思想,和如何建設台灣的路線圖?這就讓很多人覺得,國民兩黨唯一的標籤就是對於九二共識的不同認識上,但是,你要說如何去建設台灣,建設「中華民國」,實現什麼樣的社會目標,有什麼具體措施?這些兩黨都沒有,一到競選期,無非就是我們會給你們選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建設一個美好的台灣之類,更具體的東西沒有了?相反,咱們來看看紅色的tg,tg有指導思想,明確的綱領和路線,以及建設國家的理論,更有建設國家的戰略計劃,無論被人怎麼說畫大餅也好,但是,tg建設國家的思路都是明確的,都是可以逐漸被各個國家人所接受的。這就是無論大陸的黨,政府,國家,人民都是有一個所謂的奮鬥目標。不要小看這個所謂的奮鬥目標,這往往是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無論艱難險阻都可以堅持下去的動力。再加上,對於基層黨員,黨組織的建設和教育,感覺似乎國民兩黨的幫會氣息濃郁,無非就是聚集起來,拉選票,在立法會集合幫派的組織而已。美國的黨沒有幫會氣息,所以相互競爭起來沒有那麼劍拔弩張,他們只是理念上的區別而已,而且所謂的黨的標籤也並不濃郁。歐洲由於哲學思想,社會學思想的發達,尤其是因為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論發源地,所以,黨派建立有著濃厚的社會學基礎,因此,黨派往往更多的是為了政治理念的集合體,所以這一點,自然也影響到了中國的黨的建設。而台灣,既不像美國那樣,黨派標籤那麼淡,同時國民兩黨內部也不是具體社會建設思想的集合體,給人感覺更像是利益集合體,我們之間的區別,除了對九二共識的認同不同而已,至於其他方面,無非就是背後支持利益集團不同,或者更加赤裸裸地說就是我就是為了反對你而存在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台灣的某些黨爭讓人看似如此搞笑的原因了?比方說國民黨的服貿被罵黑箱,結果民進黨兩岸監督條例,居然有自動生效,這種自己打自己臉的方式,只能說是民進黨就是看不爽國民黨政府作出任何好的政績。
另外,國民兩黨之間的黨爭,某種程又呈現出階級對立。雖說,民族問題雖然經常出現在很多國家的民主化進程中。但是,本質上來說都是階級矛盾。而台灣,造出來的那些可笑的「民族概念」。比如外省人、本省人,就是一個很搞笑的民族觀念,憑什麼明朝遷入台灣的就是本省人,1949年之後遷入的就是外省人,而且就晚了一百年的客家人,也沒算在本省人,這是什麼話?那麼在台灣近千年的原住民又怎麼說?所以,以民族自決為基礎,就像搞獨立就很搞笑,那這麼說,以原住民為主的台東、花蓮,以客家人為主的苗栗更有民族自決的基礎。但是,這樣的偽「民族」性又是哪來的呢?說白了,就是階級矛盾,我們在台灣經常看到軍公教階級和醫生階級,這兩個特殊的階級,實際上,這就是台灣歷經日本和兩蔣之後產生的階級矛盾,軍公教是藍的鐵陣營,而醫生則代表本土勢力也是綠的陣營,而兩蔣在階級上對外省人的偏袒,對軍公教的偏袒,自然就在加重階級矛盾的時候,也逐漸形成了所謂「民族」問題,雖說這樣的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但是,他所留下的階級矛盾,社會隔離依然存在,而這些被很好的國民兩黨繼承下來,成了劃地盤,劃勢力範圍的工具。因此,要不是貧富差距還不是那麼嚴重,否則尖銳階級矛盾,和脆弱民主政治相結合的結果就是泰國了。
而兩黨在青年建設上,也沒有什麼好玩意兒。無非就是加入進來之後,學會如何哭窮,如何攻擊對手,再有就是如何和鄉民拉拉家常,而青年最需要的建設,奉獻,偉大理想和目標這些東西,我看不到。這也反映了現在台灣人民的心理問題了,與大陸同胞們動輒星辰大海的征途,和如何實現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的理想與為之努力不同。台灣人普遍心裡就是小確幸,維持我的小清新,小生活。既沒有大陸人開疆拓土,艱苦奮鬥的勇氣和魄力,也沒有日本人求道探尋的境界,更沒有美國人冒險,創新,個性,看那些學生運動,與其說是運動和革命,不如說是怨婦般訴苦,情緒的不理性宣洩。於是,沒有指導思想,或者建國綱領的兩黨,就在這種樣封閉,自守的社會氛圍中,逐漸失去了方向,我經常說哪怕,搞「台獨」,你民進黨也得拿出建國路線圖啊,結果,我看不到,我只看到你不停的宣洩。而民意的隨意性、外部環境的激烈變化,就讓領導台灣前途和命運的兩黨更加眩暈了。
總而言之,沒有指導思想,幫會氣息,階級矛盾,就是目前兩黨的困境。那麼,他們如今選擇的辦法就是民粹路線,失去了作為政黨的先進性。
首先是,立法會的權利過大。這段時間羅瑩雪好幾天的時間,都花在與立法委員辯論上,哪有時間去和大陸溝通,忙著司法協商事情。我看到羅瑩雪一下午,就要接受各色立委的質詢,一個立委要就要花上很長的時間,也質詢的問題和內容又是如此的搞笑。這個大家可以看,侯漢廷的視頻就知道了,諮詢前不做好準備,然後就是各種胡攪蠻纏的提問,提出各種搞笑的問題,台上的政府官員哭笑不得,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反正,去一次質詢,一天時間就沒了,更何況提出的問題70%的瞎鬧。因此,如今的台灣政壇很不適合技術官僚的發展,而民進黨的對於技術官僚的培養,幾乎可以說為0,所以,現如今的蔡英文要組行政班子,就必須啟用李登輝和陳水扁的內閣班底,因此,大家也可以看到,議會權利膨脹,直接就導致行政權的被壓制。而且,那些議員,是民間選舉的議員,缺乏知識背景,也不去深入調研,因此,你也不能指望他們在問政水平上有什麼提高。這也是為什麼我對於香港立法院的那個界別議員很支持的原因。
其次,就是黨團協商制度,以及過分照顧少數人的政策。少數服從多數,這是民主最基本原則,結果黨團協商就把這個毀了。雖說,協商,或者準確說和稀泥是我中華民族最擅長的事情,但是作為一個民主原則構建的立法機關,結果你跟我玩這個,那還要民主原則幹什麼?更何況,這不就是把立法程序秘密化,黑箱化了嗎?
另外,立法委員權利過大也是原因。為了阻止議案通過,動不動臨時加議案討論,妨礙不符合自己的利益的議案。據朱雲漢的文章中說,有立法委員,居然把直接利益集團,或者支持資本拉過來,讓行政官員在自己的利益集團目前做出承諾之類的行徑。
而法治建設,也被島內諸多詬病,也被編成各種段子。但是,為什麼恐龍法官越來越多,就是民進黨人認為過去兩蔣嚴刑峻法太過於嚴酷,所以,要放鬆法律。但是,隨著黨團政治,議會權力的不斷膨脹,自然法治、司法建設自然被拋在腦後。連行政權都要做小媳婦了,更何況你們法院人,檢調機關呢?
最後,還要說說台灣的媒體。可以說,媒體也是政治生態文明的一部分。而台灣的媒體,以及他們政論節目,現在也被大家看到了,可以說就是笑柄了。當然,這也是台灣民主化之後,黨團以及制度建設,社會形態衍生下的產物。沒有堅持的理想、追求和價值,自然變成了民粹化的產物,資本和市場的附庸。
台灣民主,失敗就失敗在太看重「民意」了,放任民意干預司法行政,卻不引入制衡力量,而社會之間又沒有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基本共識,不斷地內耗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相關話題討論的很多了,我就換一個新角度,大家不去討論民主的好與壞,單看台式民主與美式民主的區別好了。
舉一個00年美國大選時候的例子。
當時大選已到尾聲,民主黨候選人戈爾和共和黨候選人布希票數接近,剩下來的佛羅里達就成了選戰的關鍵。
而在佛羅里達,雙方同樣勢均力敵,在大約6百萬張選民票中,布希贏得2 909 135張,戈爾贏得2 907 351張,其他候選人贏得139 616張,布希僅比戈爾多得1784張選民票,這是一個點票上出一點小錯誤就可能逆轉的數字,但因為贏家通吃原則,這個小數字可以直接決定總統寶座的歸屬。
所以,戈爾理所當然的提出了重新點票的訴求,而佛州法院也認可了這一結論,下屬縣區點票工作重新進行,更絕的是,重新點票過程中,雙方差距還真的在縮小,經過一系列紛爭,從1784減到了154。
全國大選打到最後一個州,接著在最後一個州又打得難解難分,一系列法律訴訟後,似乎還要上演絕地反擊......這精彩程度其實不比今年差多少了。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最高法院以5比4的比例下來一個判決,認定佛州高院第二次重新計票的判決違憲。
於是,戈爾就這樣與總統寶座失之交臂。
那麼,如果這樣一場,事實其實並不清楚,差距也正在縮小,就連法院判決也是以5比4的微弱優勢決定的,失敗者全國得票還要比勝者高的選戰發生在台灣,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絕對是競選人出來哭街,民眾跟著上街,遊行抗議法院黑箱判決,拿了對手的黑金吧?
如果贏得是國民黨,說不定群體衝擊司法部都能做出來。
而現實中,戈爾只是很優雅的承認了自己的失敗,表示:「我雖然不認同最高法的判決,但我尊重並接受它。」
兩相對比,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台灣民主政治的問題。
第一,就是不認可制衡民意的力量的存在。
美國這案子,從佛州法院判決重新計票,到巡迴法庭駁回,再到佛州法院否認巡迴法庭結論第二次重新計票......直到最終最高法認定佛州法院二次重新計票無效。從頭到尾都是司法的規制。潛含義即是:當無法倚靠民意內部解決紛爭時,司法就可介入。換而言之,就是以憲政法治,預防多數人暴政的出現。
反觀我國台灣地區,在選戰以外,在行政司法教育等領域通通要以民意為準。一項政策推行出來,不公投就是黑箱,一項裁定作出,不滿的人動輒衝擊立法院,甚至對在審理的案件,也能以民意的旗號直接特赦,這就是赤裸裸的越權了。
如果一項權力沒有外部限制,就不能對它內部自我約束有期待可能性,民意也是如此啊。
如果不能把民意引入框架內,那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吞沒一切,根本不能讓它發揮建設性作用。
現在民進黨上台,國民黨也重施故技,組織起豬農來衝擊立法院,真是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換而言之,不懂得多數民主也應該存在制衡力量的,就很難說得上是成熟的民主政治。
第二,是不存在雙方都認同的基本共識。
光有制衡力量還不行,還得雙方都認可才行。
不然,即便制度上規定了可以裁決,但裁決結果有任何一方不服,效力就是無法保證的。只有共識存在,才談得上尊重與履行。
美國選戰,只要雙方談不攏,就會引入司法途徑,即便以率直言辭出名的特朗普,對異議記者們掛在嘴上的話也是我要送你上法庭。
有這種深入人心社會共識存在,才能將政治鬥爭局限在了一定的框架內,以此避免內耗,維護最高權力的權威性,保證了整套選舉體系順利運轉。
這種共識,台灣有么?
不光是台灣啦,埃及穆巴拉克下台後,連續幾次選舉都有反對派抗議舞弊不服判決,最終鬧到軍事解決,08年阿披實當選泰國總理後,支持他信的紅衫軍遊行抗議,轉變為大規模暴力活動,也只得出動軍警清場……這些國家的教訓既非偶然,也非選舉的必然結果。而是因為,選舉這個過程,只是給社會各階層力量以文明方式展現力量,並在目睹對方力量後坐下來好好談談的契機。可如果連基本共識都沒有,那還談什麼?不管怎樣總有一方人不滿意。
這也是其他陣營撕裂嚴重,社會各階層互信欠缺的國家之所以玩不轉美式民主的原因。
第三,選舉制度上,也沒有限制民意的備案,或者促使領導人緩和立場的努力。
我們都笑民主黨的超級代表不夠民主,但它確實可以起到遏制過於民粹的領導人的目的,這個制度本身沒錯,只是可能用向錯的方向而已。
共和黨也有類似制度啊,特朗普之前鎖定第一了,還是要全力求勝,因為如果拿不到過半的票,就還可以在黨代會上被否掉。
同時,黨內初選時,因為贏者通吃原則,人數多的鐵票區是關鍵,到了全國大選,同樣是贏者通吃原則,讓搖擺州就成了關鍵,這也讓競選人在一般情況下,必須去選擇既讓支持者認可,又可以被中立者接受的雙贏方案。
這可以說是在制度上,讓競選人儘可能彌合雙方的努力。
在台灣,就從來看不到這一點,好不容易出個說能翻轉藍綠的柯文哲,也是讓人不忍吐槽。
綜上,雖然以現在來看,美國的陣營撕裂也越來越嚴重,但只要還有司法這一制衡民意的力量存在,只要行政權不被民意褫奪,那麼即便否決政治橫行,也總能不好不壞的依著慣性走下去。
而台灣...民意不斷侵佔司法和行政領域,而實際上行政上的領袖也是民意所選,這就造成了後一次民意對前一次的背反,前一次民意對後一次的背叛,少數人民意對沉默大多數的裹挾,多數暴政對少數的脅迫......這些危害看起來自相矛盾,但實際上卻又實實在在的在不同的場合不斷發生。
這讓台灣總體看來,既像朝三暮四的猴子,又像發了癔症的孩童,一會兒打自己一拳,一會兒踢自己一腳,好不容易往前走一步,又很快揪著頭髮把自己拖回去,紛紛擾擾,可笑至極。
12/7澄清一下我雖然我的確覺得嘲笑長輩的行為噁心,但是做出這些行為的人是常常喊著世代正義、公民覺醒,並常常高舉道德大旗批判別人所以我感到更噁心...所以才不小心把這件事情給...記在腦中了...
我會得出教育的結論是因為網路上看到的這些基本上都是大專院校以上的學歷(ptt是台灣最大的大學生論壇了),而我自己大學部念的又是台灣大學,我本來以為"大學學歷以上頂尖大學"這兩個特點應該足夠讓我把歸因在教育問題,畢竟如果頂尖大學的學生還能讓「雙標、無責任感、不懂尊重」同時集於一身三位一體實在是...ˊ~ˋ...
不過諸位知友(寒暖、稚楠君、雨田牧風、自來水)也提出了不能歸咎於教育與台灣的民主化進程其實非常短暫,所以如此結論也不甚妥當,想一想也是挺有道理,畢竟一開始就是「喔?有人邀我欸!可以黑自己人了(笑)」的不正確心態,雖然答得並不好,不過應該是不會刪答案吧?(茶)
==================
12/6
台灣的民主失敗源自於教育失敗
一個國家如果沒辦法把人民教育成1.不要雙重標準2.對自己負責3.尊重別人
無關乎民主,基本上是一個國家的失敗
而民主沒有建立在這三個之上的話連門檻都不用進
我覺得台灣的民主還談不上失敗,至少我們在政黨輪替的時候是真的和平輪替,而且和平輪替了兩次,我覺得第三次也是快到了啦
當然某些失敗我覺得是一種進程,就像是寫作業沒錯過就不知道自己思考出問題一樣,不經過一番混沌跟挫折是很難得到反思的
不過邀台灣人來回答這個問題真的是滿惡趣味的,這樣又得黑自己人了
每次都把知乎當成黑特版在用實在不是條正路
1.不要雙重標準這點嚴重失敗...
柯文哲從上台前跟上台後(甚至不用上台後)的樣子完全就是雙重標準
法院判決的結果可以決定法院現在是不是國民黨開的跟司法是不是已死
你可以看見高喊過支持多元性別認同拿著"特殊性關係"羞辱馬金
支持廢除死刑的人說要對頂新採有罪推定
一堆口口聲聲正義、平等的人嘲笑長輩line貼圖風格
(長輩line貼圖風格就是很多長輩會發一張意義不明的貼圖配上一些雞湯段子,滿滿正能量,不過美工都很渣,慘不忍睹,不知道大陸這邊用wechat長輩會不會有這種狀況)
新一代長輩line圖片設計展
台北市長選舉的時候開了一個粉絲專頁叫做"我愛連勝文",但是這個專頁就是在反串,時不時偷渡一些雞巴言論我愛連勝文 對比最近臉書上面有個反串小英的"小英來了",底下一堆人崩潰說"國民黨黨工已經只剩下反串這種招了
這種東西要我光是記住了就是種自我虐待
可是人就是會記一些太誇張到令人作嘔的事情,在台灣記性好的人很痛苦
每天你都可以在臉書上看到很多令人覺得很無奈的狀態
推薦幾個FB粉絲專業,專門在嘲笑吱吱們跟吱吱政治人物的雙重標準
「你這麼好騙,你家裡人知道嗎?」 、「變態箱民與不笑熊」
2.對自己負責這個我也不覺得有什麼成功
一群用iphone的人說社會動盪人民活不下去了
說孝道是中國儒家遺留的奴性教育要去儒家去中國化的人有多少是過了20歲不住家裡不跟家裡要錢的?
有不利國民黨的歷史冷知識就說「國民黨不告訴你的歷史」黨國在洗腦,也只不過是歷史課本沒寫而已,真不知道這群人希望的歷史課本要多厚?可以不要自己考完指考(高考)之後就這樣虐學弟妹嗎?
到大陸發展的台商發展失敗回來了就會說"中國這地方就是太黑了,沒背景的商人根本玩不贏",雖然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但怎麼不想想在有沒有可能真的是技術輸呢?總以為進到了大陸就是進入了EasyMode嗎?以為是哪個年代?
PTT上爆(八)卦都是匿名或是加一句「我做夢夢到的」或是補一個「不自殺聲明」然後開始製造一大堆奇怪的街談巷語讓事情變得聳動甚至羅織罪名然後還能一堆人轉貼一堆人信,真是太美了
反正什麼東西都可以推給國民黨,真的不行再推給共產黨,好的都是我台灣土生土長出來,壞的都是中國打壓跟中國文化的遺毒造成的
當然我覺得這跟從什麼都管什麼都負責的政府變成開始很多東西不管的政府到現在其實也才三十年而已,或許還需要點時間吧
3.尊重別人
光是上面那種匿名爆卦就是對當事人很不尊重的方式,就連新聞記者在造假新聞衝業績也知道要具名,PTT匿名爆卦跟跟風的人有什麼資格去說
動不動就說人是黨工,太陽花時期我的ID只是因為逛的不是主流反服貿的板沒有跟著這些覺醒公民一起反服貿就被貼是黨工的標籤了,這群人口中的自由民主?呸!
一些支什麼畜的,滯台支人,426,689.2等等,我真的很好奇那些人這種話說出口都不覺得噁心嗎?
上面提過的長輩line貼圖風也是一種極端不尊重上一個世代的做法
最近不是才經歷了陸生發文被檢舉到文章消失嗎?
這種案例在太陽花時期真的是算多了
這些人在王炳忠被白狼叫成王偉忠之後在臉書上瘋狂檢舉他臉書不是用真名
然後開了一個王炳忠粉絲專業反串他發文
如果你很M,想見識見識「惡意」的話也可以去看FB的「打馬悍將粉絲團」「我愛掀馬桶」「不禮貌鄉民團 」、*「Nagee」(慎入)*
在台灣要當戰神真的不需要靠論述,所謂的打臉就是文章長、扣帽子、夠囂張就可以被掛上戰神的名號獲得一堆推跟分享數
我一直很感謝我爸媽在我國中之後就把電視停了,大學之後去看這些新聞總是反胃,不看電視腦袋真會比較清晰,雖然這造成我到大陸了也對大陸的各種大小時事很無感就是了=============
在這邊推薦大家一個網站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這是我很欣賞的黨外人士「陳真」自己經營的網頁,主旨是宣揚巴勒斯坦因美國而遭受的苦難並為其募款與發聲,時不時在台北會發起站樁(靜站)
最近似乎是休站了,但是訪客留言板裡面可以看到很多他以往發的文章
我先下個結論,某島的政黨惡鬥是政治體制的重大缺陷導致的。
世界上主要的民主政體分為兩種,一種是議會內閣制,一種是總統制。我國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以內。
議會內閣以英國為代表。首相由多數黨領袖擔任,內閣全部由議會議員組成。表面上首相兼具立法跟行政大權,但實際上他的權力來自於執政黨議員對他的支持。一旦失去執政黨議員的支持,就會下台。因此他施政時,需要兼顧整個黨派的各方面意見,儘力妥協,並且保持本黨支持度,以尋求連任。
首相的權力來自於全體議員的當下支持,因此,各方意見都可以反應在政府中。政黨一般是剛性政黨,約束力較強,意外保持各政黨內部的穩定。但弊端是紛爭過多,議員意見繁雜。一般適合在有君主的國家實行,因為君主的角色能有效確保國家的團結。德國憲法把參與國政的政黨門檻設的很高,因此也可以保持政府穩定。
另外一種就是美國的總統制。總統制實際上是三權分立的政體,總統握有行政權,議會有立法權,最高法院有司法權,三權分立,以此體現全國各方面的利益訴求。同時三者關係也相互牽制,既有鬥爭,也需要相互幫助,保證了國家的團結。比如2008年,共和黨輸掉總統以來,專註控制國會,形成了民主黨掌握行政,共和黨掌握立法的抗衡局面,讓各方意見都能表達,最後達到妥協和團結。
美國的政黨制度約束力不強,因此不像內閣總理制國家,美國總統不能像首相那樣去約束本政黨。這也保證了行政,立法的獨立。另外最高法院的判決有最高權威,也能平衡國內意見,但不經常使用。一般在兩黨僵持不下的時候,一錘定音。
某島政治體制則是「總統」獨大。與美國三個權力中心基本獨立不同,「五院」在總統之下。具體說來,除作用不大的「監察院」和「考試院」之外,重要的「立法院,行政院和司法院」,「總統」都有很大的影響力。
先說行政方面,「總統」任命「行政長官」,「行政院長」來組成內閣。因為掌握了任命權,「總統」可以隨時換掉「行政院長」,所以行政權是牢牢掌握在「總統」手中的。同時,「行政長官」還替領導人擋子彈,如果做的不好,可以歸咎「行政院長」。領導人享其權,少擔責。非常厲害。
某黨的主要政黨都是剛性政黨,「總統」可以利用黨紀和行政資源去很大程度的影響「立法委員」,更別說一部分「立委」就是「總統」控制下的政黨提名的,所以立法權也匍匐在領導人之下。同時由於實行一院制,方便了總統的控制。島內的司法權是採用消極作為的原則,並且大法官任期有效,不容易脫離「總統」和「立法院」的影響。
加之某島有大政府的體制,「總統」可以任命超過6000個職位,掌握了巨大的資源。因此,一旦「總統」的政黨掌握了政權,反對黨在現有體制內,幾乎不能對政府形成壓力。為了爭取政治權力,反應自己選民的訴求,只能訴諸惡鬥的手段,去影響當局。同時,這種體制下造成的惡鬥使民主政治的妥協,協調原則被破壞,反對黨為了爭取權力,反應自己選民呼聲,往往把各種議題擴大化,政治化,以謀求影響。但這種操作往往會干擾正常施政,帶來社會損失。同時,「總統」的一意孤行,也會帶來國家的衰落。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在四任「總統」中,前兩個都是「黑金」,有著廣泛的錢權交易,同樣把國家帶往企圖。
其實島內也有很多人也意識到了問題,可是領導人的權力那麼誘人,有誰捨得改呢?讓惡鬥繼續下去吧,整個社會都會沉淪。我今年一月過去正好碰上大選,簡直文革。所有能用來布置廣告的地方都是各個黨派的競選招牌 e.g.蔡英文和當地立委候選人挽著手站在一起上面寫著one taiwan,台灣,我們的愛這種字樣。
比如上圖。台灣很多地方和上圖一樣傳達出一種破敗的感覺。亞洲四小龍早已是夢幻泡影。一整條街都是這樣的旗幟,還有佔滿整棟樓房外牆的宣傳。
除了這些,就是百步一個的法輪大法好,而最多的廣告是婚外戀偵探。我相信平日的台灣不是這樣,但這段時間的台灣真的暴露了打著民主幌子的很多問題。
還有跳大神,非常高級,很長的一個車隊敲敲打打連鋼管舞女郎都有(真是風流的神啊)。當然一切都在看到有人揮舞著狼牙棒抽自己鮮血淋漓的時候變得讓人不忍直視。
在宋楚瑜旁邊餐廳吃飯的時候看到宣傳中心的人在請吃飯,導遊說這些被邀請的人都是村幹部。說到這大家應該都懂的。據說原來有些政黨還發錢給選民後來被禁止了現在就改發水果籃和餐巾紙了。
來源谷歌,侵刪。可搜索 台灣 大選 紙巾
所以錢哪來的?1.上任之後狠命坑。2.財團背後支持。gilded age的既視感啊!跟美國爸爸學的非常好。問SF:兩個大黨的核心有什麼差異?經濟左派還是右派?外交和政治有什麼區別?支持者的階級是否不一樣?得到的回答是:原來是一個獨一個統,現在呢是想獨也不敢叫囂了,只存在強盜和小偷的區別 - 一個有技術地搶錢一個沒有而已。
太作了出於人道主義考慮,特向台灣朋友高能預警,心理承受力低者,請勿觀閱讀,承受力高者,選擇性閱讀,不服者,自由閱讀。盡量簡潔,可還是弄了個長篇,請耐心閱讀,希望看完能有所收穫,有所啟發。
講台灣的民主,民主是個好東西,但也分優質民主和劣質民主,台灣作為華人世界民主試驗田,我認為這場試驗在可預見的將來是失敗的,但卻是有重大意義的。俗話說得好,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台灣的民主化進程,很短,三十年,對於一個國家或地區民主氣質的養成,為什麼是氣質,就是這三十年,台灣可以把民主外形弄得富麗堂皇,就好比整容,把頭髮梳成民主模樣,你的氣質,內在還停留在低水平,沒有內化進民族精神,有點像閏土,三十年這個時間是遠遠不夠的,現在成功的西方主要國家的民主進程,都是百年或者數百年的發展歷史,優質民主的氣質是要沉澱的,台灣是個小朋友,一口吃一個東北大饅頭,結果可能是撐死,日不落是幾百年煉成的老妖精,一點一點的消化,才煉成成功的西方優質民主。
二十世紀末期至今,經過很多次戰爭,美國強行推進西方民主,結果挫折不斷,很多人反思,胖子能一口吃成嗎?就現在而言,結論是否定的,大信息化時代,西方民主思想不斷滲透,他的核心自由,平等,人權思想深入人心,這是有好處的,帶來思想解放嘛,可是負面還是很多的,英美自身的民主化是循序漸進的,可是在信息高度發達的現代,以前溫和的民主化進程突然就像核聚變,劇烈的反應,因為大信息時代也在這二十年興起,所以以我的觀點,就是大信息時代和泛民主化進程協調進行並且完成於同一時空,這就有問題啦,發生了一點異化,他們還是太年輕,多讀讀馬克思就行啦,典型的西方崇拜讓很多非民主國家看到西方國家的上層建築,彎彎懂不懂上層建築自己去了解,我不多講,所以忽略了經濟基礎,看到了形式民主,忽略了實質民主的探索,看看土共多愛讀書,看穿啦,然後因為大信息時代,大部分很無知的人以為得到了靈丹妙藥,真正清醒者很少,這大部分無知的人不自知,以個人覺醒為由高度參與政治,就是民粹在民主思想外衣下,大行其道,學到了形,沒學到實,拿台灣舉一個適當的例子,選票,台灣人津津樂道,這就是最明顯的形式範疇,選票的實,代議制的公民共同意志,台灣人貌似一點都不理解?才會發生衝撞立法院這種優質民主國家絕對罕見的事,不管他是9趴還是50趴,標榜為民主國家,民選總統要給予普遍尊重,所以現在的台灣,國家職權作用降到冰點,弱行政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政府公信力由理想主義砌成,建的高,倒得快,活在夢裡真的不是一句風涼話,道出了很多呆彎人心理狀態。雖然我不願意傷害對岸人民的情感,但是我必須要講,台灣的民主,是徹頭徹尾的劣質民主,下面會進一步闡述,集全球劣質民主之大成,竟然隱隱有搞個文革壓壓驚趨勢,我堅信現在的台灣模式將會在全球範圍內很知名,成為台灣走向國際的第二張名片,第一張是四小龍,會被將來的民主學術研究者當作反面教材反反覆復研究透徹,為現在的中東,北非,東歐民主亂局提供活靈活現的反面民主政治生態,絕對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特別是這種劣質民主和不仁政客結合,絕對是王八看綠豆,政客不仁,百姓為芻狗生動演繹,如果不信,那我告訴你,我講這個問題不是講給沒有前瞻性的人看的,對於沒有預見性的人,我只能讓時間給你答案。
可以這樣說,台灣以前取得的絕大多數成就,不是靠民主得來的,以我的看法是國際背景加威權政治加務實領袖加中國文化內核綜合的結果。
第一現在的台灣國際背景,反服貿,反亞投行,我覺得這是現在台灣難得的國際機遇,台灣人真的不要局限於島內,那一畝三分地對gdp增長限制是巨大的,要大顯身手不要自我孤立,錯失戰略機遇,我不知道十年或者二十年後這些年輕世代不惑之年,是否不惑。
第二威權政治轉變為弱行政化趨勢,這個也很致命,弱行政難以有效行使國家職權,進行國家建設,造福民生,不能使社會矛盾在國家撕裂前得到有效的宣洩和釋放,國家治理能力低下,而且也很難制定一個宏觀的戰略構想,因為大家都活在當下,民眾普遍性短視以及對民選總統決策缺乏寬容和信心,我是這樣理解的,標榜民主,法治,多元,對自己民選總統都做不到寬容和理解,不值得深思嗎?所以很多戰略性決策很長時間才有收益,你和民眾解釋,他無法理解,比如亞投行,很多台灣人不了解,政府也知道講了如果沒什麼實在的利益,幾十萬人上凱道還是很可怕的,所以也沒多講,很多大戰略執行不了,估計只能預防預防颱風等得到全民支持,可能有點誇大,但值得深思。
第三務實領袖變成嘴炮領袖,誰嘴巴大,誰無恥誰凍蒜,這可能危言聳聽,但是也能側面反映一點問題,現行的台灣民主下,可能是務實政客的一種悲哀,在台灣,我認為最大的務實就是承認一中,為什麼這麼講,因為現在的台灣太弱,無法做到獨立,有多弱呢,我講一個簡單的例子,經濟發展三駕馬車,出口投資內需,以2015年為例,總gdp5200億美金,其中對中國大陸出口1400億美金,佔比高於五分之一,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可以想像他的經濟增長是多麼依賴中國,或許大家覺得大陸這麼大,這沒什麼奇怪的,那我就以深圳這個地方為例,如果有大陸人和台灣人講,深圳經濟量是台灣的半壁江山,很多台灣人或許會恥笑你,我只能說這是保守的說法,2015年為例,深圳經濟總量3000億美金,確實超過半個台灣很多,可預見的將來,一個深圳等於一個台灣,不是天方夜譚的事,另外對自己第二故鄉重慶也很有信心。所以台灣真的要解決經濟問題,先不談軍事,經濟你就不允許獨立,就算真獨立,你對美國的戰略價值大大縮水,美國也不允許,很多台灣人迷信選票的力量,覺得能改變自己的生活,沒有意識到,在島內,選票確實能給你們尊嚴,但是過了島,沒有實力只有情懷,只有幽怨,只有劣質民主是走不遠的,對於獨立這件事,就算島內百分百民意支持,2300萬張票告訴你獨立,也做不到的,再者,台灣社會高度政治化,不是我天馬行空瞎講,真的和十年浩劫很相似,一些雞毛蒜皮的事上升到政治高度,也就是我們講的上綱上線,政客啥事都幹不了,疲於應付政治選民,而經濟選民相對理性平和,政治選民好勇鬥狠非理性,兩者選其一,政治選民和一群政治立委沐猴而冠,粉墨登場,缺乏務實土壤,真乃悲哀,和大躍進有什麼實質區別?希望越大,落差越大,但是萬幸,台灣實力有限,不然真有可能複製納粹德國。
第四中國文化內核隨著去中國化在年輕世代已經喪失的很嚴重,所以現在台灣年輕人在文化認同真空期出現了一個民粹外衣下的台灣民族意識覺醒,我的角度可以這樣理解這個意識覺醒,很簡單就是仇中反中排中的簡單機械的非理性支配的台獨主義,這種極度不理性的土壤孕育的政治家和選民,我想大家也看在眼裡,不多贅述。
所有的總總自己理解,我說的很明白了,這個民主模式恰恰是國家發展的大阻力,如果說這種民主對台灣島內硬是有什麼很大的價值,一是將來會作為典型的反面教材為世人所知,二大概是在全島範圍內滿足了所有選民的尊嚴,很奇怪是的,很多台灣人的尊嚴是靠選票捍衛抑或是慰藉的,就好像一個小孩的快樂是一個玩具支撐起來的,這一點看看很多台灣人提到選票時那個由內而外的自豪可見一斑,如獲至寶,但是坦率地講,投票我嫌麻煩,講到呆灣人的尊嚴,我不得不吐槽一個,有部分台灣人喔,具體不知道這個群體到底有多大,但絕不是一個小群體,真的很自卑,自卑到骨頭裡,關於簡體字的,姑且我不講簡體字的由來,不講推行簡體字的歷史背景,不講推行簡體字取得的成就,雖然看一個政策好壞,不能著眼於政策本身,也不能著眼於人類的整個宏觀歷史,講了你也理解不了或者選擇性理解,我就單單講拿簡體字做文章這件事,一個群體是有多自卑才會在嘲笑別人文字上獲得優越感,這很匪夷所思,呆灣人不至於吧?納粹德國沒嘲笑過希伯來文,日本人沒嘲笑過簡體字,我們沒嘲笑過假名,這些人的格局也就到這裡了嗎?注意了,對號入座,我講的是一部分人,不是整個台灣人,在非死不可上我真的很無奈,當我意識到這個之後,我再不和這部分台灣人辯論了,你拿我們國家的貪腐,農村,衛生,服務,一黨製做文章,我還可以擼擼袖子比劃比劃,現在我懶得了,真的是懶得了,不好意思扯遠了,回到正題,很多時候我在思考,選票實質是什麼,選票是否優越,是否普遍適用,中國能不能推進全方位多層次,也就是橫縱覆蓋整個體制的普選,我的結論是悲觀的,不行,準確地講理論上是可行的,實踐上是難於登天的,我只提出一個困難,大家就解決不了,就是大,大,大,為什麼?疆域大,人口總量大,遷徙規模大,這三個大,就是很突出的困難,我曾比較過印度模式,我發現印度和中國相比,人口流動的特點是規模小,範圍窄,其他國家很難有想像數以億計的人口在距離家鄉數千公里外工作,這就有個問題,是就地普選還是戶籍普選,總之越想越頭疼,而且印度國土人口也比中國小,所以我對中國高層次的普選不符合我們國家國情,我們沒必要唯選票,我們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不必把別人的四不像當作香餑餑。
台灣民主在我看來雖然失敗,但是我們中國大陸要體會到重大意義,這個不講了。最後,非政治學專業,對每一個看完的人表示感謝,此答案亦為興趣淺作,內容深度有限,手碼不易,有贊點贊,無贊請勿相互傷害。
我來偏題一下吧
我這人沒什麼文化,只能看看大眾的,有什麼不對,請大家海涵
我的答案很簡單。
1:台灣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是中國還是台灣。
2: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就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群體,就不知道到底應該怎麼計算利益。
3:不能知道自己利益何在,不知道邊界在哪兒,就不能分清敵友。
4:不能分清敵友,但是實際情況是總要有敵友,那就必須找極端的東西。
5:陷入極端化就是不解決問題化。
6:不解決問題變成無力,無力需要突破口,突破口就是娛樂。
7:娛樂就是攪渾水,搞邏輯上的混淆造成搞笑。
8:進一步分不清敵友,也不知道自己是誰。
所以說台灣整個民主出問題,是一個有起點,中間需要宣洩,宣洩又會增加問題的惡性循環。
歸根結底,台灣缺乏的是對自身的統一認識,台灣人民也不知道自己組織的邊界在哪兒。
另外呢,台灣這樣的2b行為,實際上在當前局勢下,很可能還是利於台灣生存的。
以前精明能幹,還有幻想的國民黨的那一套做派,恐怕更加危險呢
我認為台灣民主最大的惡是,他們在民主制國家實行了政客和官僚合一的制度。
政客和官僚合一,即為國家的最高名義管理層(比如議會制國家的內閣成員)同實際管理層(如議會制國家的常務次長,主管實際部務)合一。
在大部分西方民主國家,這兩者是分開的,政客是流水的,公務員是鐵打的,政客對民意負責,而公務員則不對民意負責。大部分政客不懂實務,而公務員則熟稔國家運作。
如果像我國大陸地區一樣,民意不能直接主導政客輪替,政客和官僚的合一是沒有問題的,他們有極高的行政能力,因而在擔任政客職務的時候依然可以保持較高的行政水準。
但是對於台灣地區而言,政客和官僚的合一導致政府事務運作要對民意負責,民意不喜歡,政府就不能做,而不能像大部分民主制一樣,由政客擔任政府運作和民意之間的緩衝物。
悲哀的是,這實際上才是民主的真意,台灣在21世紀實行著公元前的雅典式民主制度,最終把自己拖向了深淵。
為什麼台灣會變成政客和官僚合一的國家呢?一是沒有完備的公務員組織制度,監察院和考試院的獨立(等於文官考核和監督是由政客而非公務員內部進行),國民大會的缺失(總統對民意負責,立法院也對民意負責,但行政院由總統任命對立法院負責,等於所有的機關都對民意負責,沒有民意同政府之間的緩衝),再加上沒有英美的傳統,使得政客可以隨意替換官僚(本來的話,政客換不要緊,公務員可以保持政策的連貫性,但是當公務員都被隨意替換的時候,就呵呵噠了);二是民意看輕政府,沒有規則制度,隨意衝擊政府,導致公務員不能按照實際規律來運作政府(佔領教育部balabala)。
以上。
有人提到監督不力帶來的貪污腐敗,我倒是覺得每個國家都這樣……政治本來就是信息不對稱化的,監察部門很難監督到每一個政客,也很難取得證據,而大多數正常人又確實會有貪念(到那個位置有那麼多錢就都心動了),所以沒有清廉與否,只有揭發與否(國際上的清廉指數也是問你感受到的清廉程度什麼的,特假),因此本討論僅基於行政運作~
掛一個可愛的外國少年(女),這位友善的外國人好像不知道俄羅斯是民主制國家……葉利欽已經哭死了
還有啊,我第一次聽說民主制能保證政權的合法性,可是我從未聽說哪個政權是先有法後建政的,也就是說美國,英國這些國家都是沒有合法性的咯?而且如果民主即正確(也就是說在民主國家我百分百同意政府來統治我)的話,那我們50.00001%的人同意讓你死你就得死咯?那為什麼還會有佔領華爾街運動呢?
問題是這兩段話好像是相互矛盾的吧,如果西方的民主制有合法性,是正確的,那它怎麼就被利益集團操控了呢?
我笨。
還有,您真是繼承了外國人的優良傳統,我也沒罵人也沒有怎麼地您,您怎麼就屏蔽我了呢?
跟某些彎彎人學壞了?還是說只能您自由發言看我不順眼就得屏蔽我?好一個民主自由啊!
這位外國友人用了Economist的一個莫名其妙的調查
然後俄羅斯和埃及都是獨裁政體誒,真是李菊福(滑稽臉)不知道阿拉伯之春以後埃及還是獨裁政體這一點是不是打了西方媒體的臉呢?從這方面來看Economist還真對不起西方喉舌的名號啊。做這種調查居然只是抽樣問feel(還不知道抽了幾個怎麼抽的),就拿來當做衡量政體民主程度的標準,這位外國友人顯然不懂得study一個的重要性。
嘴巴也真是不幹凈呢
-
台灣民主三大問題:
一、「兩院制」的取消,造成「立法院」獨大。
李登輝修憲,廢了國民大會,造成立法院一院獨大,這是最大的核心問題。
就是美國,也有「參院」和「眾院」,就是大陸,也有「政協」和「人大」。
一院制的民意機構,自己給自己加薪。
自己給自己擴權(改選區大小,改選罷法……等等。)
自己陷入政爭(比如馬英九和王金平),就把立法院當作是鬥爭工具,等等等等。
核心問題,就是「政府架構」的被破壞。
所有的民主政治,核心就是「治衡」:立法院一家獨大(失控),誰來制衡?
台灣的「一院制」亂象,它根本不是「民主問題」。
相反的,它違背了「民主」的基本原則。
二、不完全的「總統制」,不完全的「內閣制」。
台灣修憲(又得怪李登輝這混蛋),修出來一個法國式的共和政體(雙元首制)。
(其實法國人看了也要搖頭,「你媽的,我們法國人的政府,才不是這樣搞來」。)
如此,產生了兩大問題:
1、總統「有權」而「無責」。
總統任命行政院長,行政院長向立法院負責。
造成了「總統不必向任何人負責」的大問題。
權責不符。
你若走「總統制」,就像美國一樣,全國壓力在你一人肩上。
所有的政府部門都是你的「秘書單位」,你全責全負。
因為總統是「直接選舉」出來的,所以,他有一定的民間威望,可以執政。
執政不好了,沒有任何藉口,得受到全國人民的指責,甚至可以彈劾。
李登輝這混蛋,等於改了個怪制度,好吃的撿了,難吃的推了。
不用對任何人負責,行政院長作的好,是他功勞,作不好,是行政院長的錯。
如此,造成權責不符,你個台灣總統,媽的,比皇帝還爽。
失了「民主(直選總統)」的真正用意。
2、行政院長沒有「權力基礎」。
台灣的政體設計,原來根基於三民主義的「五院架構」,被李登輝毀了,
弄了這麼個怪異的制度出來,造成「一旦政府效能不彰,就得不停地更換行政院長」。
為什麼行政院長總是效能不彰呢?
只因,行政院長「非選舉產生」,是「總統任命制」的。
導致他在執政黨內,反對黨內的威望都不足。
你若走「內閣制」,首相就是黨內領導,也是選舉出來的議員,
是議員們的共主,如此,以黨領政,順理成章。
可台灣現在的制度,總統制下的行政院長,是「指派」的。
那些血里火里打拚出來的民意代表,哪個叼你?
最好的例子,就是立法院長「王金平(有選票基礎)」,完全不把歷任行政院長放在眼裡。
我是人民票選出來的,我代表了幾十萬,幾百萬的人民,
你行政院長是個屁?你的權利是哪來的?(跟總統有不正常的性關係?)
所以,總結來說,台灣怪異的「總統 + 行政院長」雙首長制。
又是個違背「民主基本原則」的問題,禍首正是主導修憲的李登輝和國民黨。
三、「創製權」與「複決權」的消失。
本來,政府職能不彰,又因為歷史原因,修憲修壞了政體。
人民可以利用「直接民權」的設計,推動政治的革新。
那個「直接民權」的設計,就是所謂的「創製權」和「複決權」。
人民可以不經過「立法院」和「行政院」,可以不鳥「總統府」來改變政治。
簡單地說,就是「公民投票」。
但因為台灣有「台獨問題」,所有的人都怕來個公投,把台獨弄到檯面上,
所以,歷屆政府(包括民進黨),都把公投法定立的非常之嚴。
換言之,等於為了「防颱獨」,把「人民的『直接民權』」給取消了。
(想過沒有?本來可以「公投」解決的問題,全變成要「上街遊行」了。)
(要能「公民投票」,哪個台灣人,能允許學生們去「反服貿」?佔領立法院?)
如此一來,便陷入僵局:
憲法改的有問題,修憲困難。
立法院職能不彰,立法困難。
不全的總統制,造成行政院長失能。
而人民的最後一道防線,「直接民權」又被限制。
看到沒有?這,又是一個違背「民主基本原則」的問題。
四、說結論吧。
台灣民主的三大問題,簡單歸納,也就是23個字:
1、失去制衡的立法院。
2、權責不分的總統制。
3、公民投票的失能。
(全是它媽的,推倒了國父「三民主義」原始設計,混蛋李登輝肆意妄為,禍害後代的亂行)。
正是上述三個問題,是它們違背了「民主基本原則」,才導致了台灣政治的困境。
要按正常的「民主政治運作」,合理規劃設計,能出現在的亂象?
以上。
-
台灣青年學生遊行影響政治進程時,我的導師說了這麼一句話,「他們遊行的時間,我們要花在「刀刃」上」。
@逆光RZ 誠謝大V邀請。這個問題放了很久現在來答,前面一堆千贊的答案,壓力巨大(小可還沒幾個過千贊的答案呢嗚嗚)。
台灣民主在歷史上還是發揮的很大作用的,比如戒嚴時代的「五龍一鳳」,黨外的陳定南、費希平等人都是一代精英,發出了反國民黨的最強音。但是「民主」走到現在,就變成了另一種味道。
以下是私以為的問題所在:
一、民主給了台灣人自我決定的權利?
1.台灣民眾決定自己的未來?
普遍而言,民主只是所有政治體制里為惡最少的制度,但並非最為必要跟迫切的制度。台灣最早開始的地方選舉,緩解了外來統治階層跟本土居民的矛盾、為後續開放的選舉打下基礎;逐步開放的選舉層級也實現了人才流動,尤其是使得台灣本土精英大量進入體制內部,實現了所謂「不流血的平穩過渡」,當選舉層次走向全台性選舉,也就是1996年選舉,問題就凸顯了出來。
這場選舉被呂秀蓮稱為「九六共識」,然而九六年當選的李登輝自己都不認可。呂秀蓮的小九九是,先承認九二共識的存在,再用「九六共識」取代九二的存在,宣揚一套「台灣人自己選舉自己的領導人,同一九九二年兩岸官方達成的共識做切割」的動作,以九六年當選的領導人的態度來處理兩岸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說,陳水扁、蔡英文當選以後各自提出自己對兩岸關係的詮釋而不理九二共識,也跟呂秀蓮的演算法一致。
96年當選的李登輝跟94年當選的宋楚瑜
在更早之前的首屆也是唯一一屆台灣省長選舉中,除今天金門、馬祖、台北、高雄市區以外的部分都被納入了進來,號稱是「四百年來台灣第一戰」。注意「四百年來」這一用詞,它採用的是本土化史觀,也就是從荷蘭治台開始算。當然,有個客觀原因是,國民黨候選人宋楚瑜是外省人,他為了強化本省色彩需要採用四百年來的說法獲得民眾認可。
歷經這兩場選舉,尤其是九六年選舉以後,不少民眾都形成了「台灣人可以決定自己未來」的刻板印象。而之所以形成這個現狀,是民主帶來的,「民主形塑了台灣人的光輝」,似乎就成了一個政治正確的事兒。此後,台灣選民定期選舉領導人成為慣例,選舉民主就成為民主決定論的開端。
2.台灣的前途究竟應該由誰決定?
大約在2014年,台灣人的前途應該由誰決定曾經旋起兩岸論戰。肇因是台南市長賴清德在大陸宣稱「台灣前途台灣人決定」,台灣領導人馬英九隨後跟進,似乎這個觀點成為了藍綠的共識。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隨之指出,台灣前途應由台灣人民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決定。
而在此前,抗戰老兵、前「行政院長」郝伯村直接點名:台灣人從來沒有決定過自己的命運,遭到島內的炮轟。郝的觀點代表了老一輩藍營的觀點:台灣與大陸應當統一,也就是台灣不能脫離這個統一的框架,更無權選擇單獨離開;馬的觀點則體現出新生代藍營的普遍看法,這一看法與民進黨一致,也就是台灣民眾公投決定台灣的未來。
雖然國民黨掌控立法院時期訂立了幾乎不可能達到的公投標準,但是在島內公投決定未來的共識下,這一立法難免在未來不被修法,正因如此。國民黨一致抵制任何可能對於公投法門檻降低的動作,民進黨叫囂的核四單獨公投條款就被國民黨叫停。
黨外時期,公投決定台灣未來就是相當部分人士的共識。民進黨成立後,這一共識寫入黨章。雖然郭正亮等黨內務實派曾經批判過:民進黨一方面以台灣du立為主張,另一方面又贊成住民公投,萬一兩者結果不一致,應當如何是好?但是隨著天然「du」時代的成長,郭正亮當年的強烈批判,或可能並無必要,因為二者的結果非常可能一致。
民進黨成功的把自己的主張推銷到全台灣,甚至強迫國民黨也接受。國民黨漸漸放棄當年主張與大陸重歸統一的原始心態。同時,民族自決也是世界潮流,民進黨想要借用這個潮流,打擾一個形同「台灣民族」的東西,強化這一論述的合法性。
3.回溯「台灣前途」被決定的歷史
建構在此基礎上,台灣民眾樂於去相信,「民主國家們」會支持台灣民眾的決定。哪怕台灣漁民不能去沖鳥礁附近捕魚、太平島由島變「礁」以後,蔡英文仍然感謝民主國家美國、日本對台灣「超過以往」的支持,民眾也樂於去相信,如果兩岸真的兵戎相見,美國人真的會來。我想起了李敖先生那句話,對台軍售,台灣人被美國人當狗,還要自己去買骨頭。
如果去回溯台灣的發展,不難發現,歷史上台灣真的不能決定自己的未來,一直到有了選舉權這個東西,才讓民眾第一次有了自己主宰自己的虛幻。然而他們並不知道,在這背後起作用的都是大陸實力的變化。
荷蘭西班牙治理台灣、荷蘭單獨治理、鄭成功治理台灣、清朝時期、日本竊據到台灣光復,前兩個由外來勢力的強弱決定、第三第四個由對岸來台的實力決定、第五個第六個則是看大陸這邊的戰爭勝利情況。的確,台灣割讓日本、台灣回歸中國,台灣民意在上述時候應該是不贊同,至少有部分人群是強烈反對的,但是台灣人沒辦法,因為他們沒法決定自己的命運。
首任民進黨主席江鵬堅
而此後,在「民進黨爭民主」的運動下,台灣民眾終於藉由選舉決定了自己的命運,也成功終結了「戒嚴時代」,過上跟西方國家一樣的「民主生活」。歷史與現實的極大轉變,使得「民主能夠保證台灣人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論調有了市場,而全然不顧其他。
其實,歷史上種種事件,民進黨人沒有提到的是,台灣前途與大陸直接相連。荷蘭西班牙之所以能竊據,是因為大陸沒有注意到;清朝跟鄭成功的治理則是直接跟對台戰役相關;割讓與回歸則整個的同大陸對日戰爭相聯繫。沒有大陸的護衛,台灣就是任人宰割的魚肉。當然,中國主體應該奮發圖強,切不可讓歷史重演。
二、一切讓位於民主
郭董說「民主不能當飯吃」,這在大陸看來是正確的話語,在台灣不少人眼裡是笑話。在他們的眼中,民主是他們必須要捍衛的價值,也是他們相比大陸的唯一法寶。在兩岸實力呈現出「陸強台弱」這一不可扭轉的必然趨勢之後,「民主」也就成為了台灣政治的最後一塊遮羞布。因為把這塊布拿開,台灣有什麼可以跟大陸比呢?
大陸很多人不喜歡宋楚瑜,但是他批評島內的政治部分有可以參考的價值。宋楚瑜曾經舉例子說,大陸的縣長縣委書記去招商的時候,完全可以告訴對方拿多少優惠,承諾一定能得到 執行。在實際的過程中,中央的招商限制也可能被地方扭曲執行,但結果都是為了引進投資不擇手段。
在台灣就相反,在環保、立法制衡行政等「天經地義」的政治正確面前,經濟發展是讓位的,也就是說,為了所謂的信仰,是可以放棄發展前景跟機會的。不管行政首長有多麼大的雄心,都必須首先跟同級議會商量,地方首長還要跟「中央」喬。在跟議員們互動的時候,還要跟議員們釋出利多才能夠獲得通過,如果是民眾反彈聲浪大的,壓根不可能上馬。
在這個過程中,反對黨同樣也是重要的。它雖然不能阻止你上馬,但是足夠扯你的後腿。這也就決定了地方在決定建設的時候,民眾有感的部分會做優先考量,長期投資往往放在一邊。台北市的瓷磚鋪了又拆,拆了又鋪;新北市大搞嘉年華,這都是因為老百姓能看到,一旦搞,民調就能漲幾點。胡志強在台中市搞建設,如今剪綵的卻是林佳龍,被人譏笑為自己懷孕,別人當媽。
代議士,也就是各級議員並沒有足夠的政治素質,很多時候是為自己跟選區選民謀福利,真正為所在級別民眾做考慮的少之又少*(政論節目里只有楊實秋敢說自己考慮了吧)。民眾在選舉「立委」、議員的時候,也是看對方對自己服務態度怎麼樣,每個人都是為自己著想,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做對比,何者優先?
三、敵視大陸跟大陸民眾
新西向群聊的傳達室主任委員 @左京 曾感慨,民進黨如果真的想跟大陸對抗,應當把陸生陸客陸配與大陸政府區別對待才是。將這部分人群視為洪水猛獸,並立法予以專門限制,在法律條文里公開限制權利,這恐怕在全世界也是極其少見的。
針對特定人群的歧視,在全世界並不罕見,但是上升到法定層面立法專門歧視,恐怕這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作為。火燒車事件跟詐騙案,任台灣怎麼辯駁,徒增大陸人的反感而已。尤其是火燒車一案,蔡英文提給罹難導遊「典範長昭」、民進黨籍桃園市長鄭文燦題給肇事司機「德望永昭」,對大陸遇害民眾無所表示,實在令人憤慨。
私以為,蔡英文原本想藉此事件打開與大陸進行官方聯繫的渠道,怎奈弄巧成拙,以生命為算計,引得大陸民眾怒火噴出。
台灣很多人刻意忽視大陸這些年來取得的政績,又沒有其他部分可以與大陸一比。在台大陸人或者有大陸背景的人就成了歧視的對象。有關政客刻意引導更形塑這一潮流,放大人性之中的惡,向著大陸民眾發泄。島內政客的這一作為,為的就是增加兩岸民眾的仇恨,也將台灣人在大陸心目中的形象毀於一旦。為一己私利,造成兩岸民眾反目,這叫哪門子民主?
民進黨的邏輯矛盾還在於,他們一方面告訴民眾大陸政府「很壞」,另一方面又告訴民眾大陸人想要統一台灣是「大陸政府臆造」的,同時又對他們眼中可以爭取的對象明目張胆的歧視,說白了就是渾水摸魚撈政治資本。
為何會如此呢?這又是接下來需要補充的問題。
*(以下部分以後再補,好累)
二、本土化與台du化傾向
三、寄望於新領導人而兩黨無實質差異
四、行政院長與領導人職權
文末例行小廣告
http://weixin.qq.com/r/sjr17UvEMRZOrQ_O92_g (二維碼自動識別)
台灣島上所謂的「民主」存在太多弊病,不過很難說造成弊病的根源,是民主制度本身的缺陷?是台灣人的素質問題?是華人文化與美式民主不能相容?還是其他一些原因。
如果把一個國家比作一塊機械鐘錶,當它亂走時,修表匠可以打開表蓋,看看究竟是哪些齒輪和軸出了問題。我們也應該意識到,現代世界,國際形勢與國內政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一塊手錶」出現亂走的情況,或許是幾個齒輪生鏽了,但那是因為這塊手錶長年被置於潮濕的洗手間里的緣故——這就是外部原因與內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台灣的特殊性在於,它受到的外部作用力遠遠超過一般國家——因為台灣不是一個國家,它是中國內戰沒有划上的那個句號。島的西面不遠處的那個龐然大物,猶如一塊巨大的吸鐵石,影響著台灣島這塊小小的機械鐘錶的正常運作。
今天台灣島上種種民粹、清談、務虛、浮誇、閉塞的現象,既是出於前述民主制度的缺陷,華人社會的文化背景,台灣人自身素質問題等等內因,我們也必須意識到,它們同樣是台灣人在「想獨立而不可能」的絕望情緒下的一種反應。
假設台灣島不在中國大陸旁,它也不是中國內戰的餘緒,而純粹是一個華人移民構成的東南亞島國,那麼它雖然很難避免現在的種種「民主」亂象,卻也許經過十年、二十年,最終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真正蛻變成一個「小而美」的國度。
假設終究只是假設。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