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劇都是什麼樣的人喜歡看?抱著怎樣的心態在看?


我奶奶生前從不敢看抗日劇。


小時候放暑假,總會回村裡和奶奶一起過。奶奶年紀大了,總在絮叨,我不愛聽她說村頭李老漢的兒子喝酒摔斷了腿,院子里的雞生了個雙黃蛋。我愛在外面瘋跑,除了這個,就剩下旁若無人的看電視。


其實奶奶一個人的時候,也開著電視,但她只為了屋裡有點聲音,放的什麼沒心思看,也總看不明白。每每我坐著看電視的時候,她就在一旁哼歌。有一次,奶奶聽著電視就睡著了,我換了一遍台,決定看一個二戰的紀錄片。忽然大炮的聲音響起來,奶奶一下子從迷瞪中驚醒,抬頭四顧若有所失——


那天奶奶給我說她怕聽見這些聲音。


她小的時候,曾遇見鬼子殺人,人們亂叫亂跑,幾個鬼子就在後頭開槍,人一個一個倒下,血流得土路都成了紫的。她一個僥倖,絆倒在邊邊上,鬼子從她身邊走過去,這才算逃過了一劫。奶奶又說,她從小沒有爸爸,家裡四個孩子,全靠本家的叔叔養活。那是個高大健壯的好勞力,只不過出門去搞一點口糧,就被日本人打死在一片玉米地里,七年之後才尋見人的屍首。

這兩個滿是血腥氣故事,就這樣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里。


和她不同的是,我爸偏偏愛看「打仗的」電影。我見過他十六七的照片,半大小子不知道從哪兒搞了個空的槍匣子,挎在腰間,還擺了個武打的姿勢。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年輕人的眉眼間綻出笑來,彷彿真成了萬人矚目的大英雄。


我小時候也總跟著父母看這些。但看到的故事,卻沒有了奶奶心中噩夢般的恐懼。


電視里的太君們都雅好耍寶,騎著造型滑稽的軍用小摩托,為了偉大的吃癟事業奔走四方。每一位太君的身邊都有一個賊眉鼠眼的翻譯,帶著長官被送各色古靈精怪的小鬼耍得團團轉,撅著屁股奔跑在遼闊的原野上,便聽那「哈伊」、「八嘎」響成一片,衝鋒號也響起來,我軍將士個個奮勇,人人爭先,雖則有驚,但是無險,舉起槍來,突突突就打死了一片。


那個年月還沒有神劇這個稱謂,而我也從沒有質疑過,電視里的日本鬼子為何是這樣的蠢。


那個年月的人們,感情也樸素而真誠。年幼的我看著我軍戰士在戰前敵後奮勇殺敵,挖的了地道,埋得好地雷,總覺得熱血沸騰。和我一起玩的表哥,他有一個夢想,便是去當一名荷槍實彈的解放軍,實在不濟,當一個配槍的警察也行。


我第一次懷疑抗日劇的邏輯錯誤,是一部想不起名字的老電影。我對我媽說了,她告訴我不許說「二話」,他們小時候要敢說這些,是要吃大苦頭的。


後來,我看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就一直在想,在父輩的眼裡,文革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符號,而是他們確鑿的少年時光。我曾聽我媽說起,她年輕的時候是學校宣傳隊上跳舞最好的一個,有一次剪頭髮被人說很像黃帥,高興得了不得。


革命小闖將黃帥早為陳跡,母親心裡的驕傲到今天卻還是真的。


他們年少時的每一天,都盤旋在之後的日子裡。假期回家,陪爹媽看看電視,大半不是地下黨就是打鬼子,他們習慣於看這些,接受這樣的東西對他們而言是最放鬆省力的。

我有一位同事,和父親是同年,每每邊看微信邊說:「中國人就是沒出息,買什麼日本車。」「日本人就是壞,你看安倍長得就是一副賊眉鼠眼的相。」「你說日本那麼個小國家,怎麼總是欺負到咱們頭上,和他們打啊。」


他們都沒有變,變得只是我們自己。


伴隨著我的成長,閱讀量越來越大,對中國與日本有了更多更深更全面的了解。民族主義、沙文主義、逆向民族主義,這些在我的眼裡早成了政客的工具。戰爭的恥辱不可遺忘,但虛泛的名詞卻大可不必總是提起。


承平日久,我沉迷故紙,我找到了自己的所愛,做了一個舊體詩人。詩是超脫的,由是我並不勉強自己去聲嘶力竭。對於日本,我的興趣也逐漸轉向了日本那獨特的美學。我喜歡和朋友說起物哀、風雅和幽玄,在午後聊起《源氏物語》,那感覺就像是晴日的庭院飛來朵朵櫻花。


但是我從不在父輩面前提起這些,我知道一旦出口,就成了他們眼中的「二話」。我會給他們講起一些他們不熟知的故事,比如我一個朋友的外公當年在上海做過地下黨,黑衣黑帽,提著小提琴盒子,喝完一杯茶,走到窗邊,優雅地把裡面的宣傳單撒了漫天。


我不會去嘲諷抗日神劇,就像我從不貶低鳳凰傳奇和廣場舞大媽。我媽就是其中的一員,她身體不好,每天晚上去附近的廣場鍛煉一下,整個人精神煥發,這讓我覺得很欣慰。


有些事,我自己心裡清楚就好。


就像是,對槍炮聲恐懼的奶奶養育出了喜歡戰爭片的兒子。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性。


父母老了。這一二年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這個事實。父親的精力衰退了,母親的身體也讓我擔憂。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里,他們的步伐總顯得有些笨拙。他們轉發著在我們看來明顯是騙人的朋友圈,經常給我打電話說家裡的電腦又出了點什麼狀況,手機忽然連不上網了……回家一次,總在跟父母說前次您提到的磁療床墊是騙人的,千萬別買,家裡那個π水的杯子,也是騙人的,連帶著什麼弱鹼性水也不科學,別花那個冤枉錢。


他們老了,那些抗日劇的質量也越來越退步,神劇這個詞越來越常見。他們的時代正在遠去,我的日常變成了去B站看鬼畜視頻,想方設法追《權力的遊戲》的更新,每周三會有新一話《海賊王》,看著路飛和薩博的重逢,會覺得鼻頭出火、壯懷激烈……

媽媽坐在我的身邊,說:「怎麼這麼大了還看動畫片呢,幼稚不。」


這經常讓我覺得很是蒼涼。


年輕人們的文化越來越成為了主流,而父輩所熟悉的東西,已經在下一代的眼中逐漸變成了笨拙而粗糙的代名詞。抗日劇們越來越為了噱頭刷新著下限,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八百里外一槍爆頭……


當一樣事物開始自我退化,開始淪為了笑柄,那麼它的存在,已經是搖搖欲墜了。


我想起我媽說過的話,她年輕的時候,放電影滿村人都要去村頭大隊看。人聲喧鬧,孩子們新折了紙手槍,追逐著說對方是鬼子。銀幕上黑白的畫面里,說的每一句話人們都耳熟能詳。大家都覺得,鬼子就該是這樣愚蠢的,看著他們在銀幕里四處竄逃,被手榴彈炸死,扯些東家長,說說西家短,散場後只剩下滿地的瓜子殼。


而這樣的時光,永不可再了。


上次回家的時候,電視里那個演日本兵的小哥,前一分鐘剛被我軍打死,忽然又換了行頭端上了機槍。那時候父親和母親說著不知道哪位朋友的瑣事,先是笑,後來不知為什麼還絆了兩句嘴。他們並沒有注意到那個可笑的龍套,但是這又有什麼呢?


我只在乎我的父母正在老去,我自己卻漂泊在外。也許以後的某一天,我會很懷戀那些陪他們看抗日劇的時光。


一瞬間心裡就像扎了一針。

Ps,

很多東西,記憶都不準確了。


譬如,奶奶講起的七年之後尋回了他叔叔的屍首,我當日竟沒有問起細節,於是這隻能作為一樁懸案了。又如我的朋友剛跟我說,做地下黨的是她的曾祖父而非外公。


大抵會有很多地方是這樣的吧。


「媽,你這劇都看好幾回了」,「你看這男主角帥的呀!」


我媽。

為了開心和給我吐槽。
基本上和我浪費一個晚上去電影院看富春山居圖什麼的一個心理。


我爺爺今年94高齡,經歷過鬼子進村屠殺,僥倖逃脫。打我記事起,老人就經常做噩夢,無一例外都是夢見鬼子在追殺,夢中凄厲的慘叫聲經常把家人吵醒。我爺爺喜歡看殺鬼子的抗戰神劇,有時候會看很多遍,可能是為了慰籍自己的思想吧…


記得我還小的時候,和外婆一起看抗日劇,那時的抗日劇還沒有現在這麼神(手撕鬼子之類的...),外婆說她從前有一次被日本鬼子追的經歷,幸好外祖母機智地把一疊錢用衣服包住扔在地上,然後往另一個方向跑,鬼子搶錢去了沒去追人,才最終逃過了日本鬼子的追捕。。不然恐怕我的母親大人怕是要易主了。。。

抗日劇對於老一輩的人們因為大多算是一種現實生活的回憶與升華吧,老一輩人崇尚他們那個年代的英雄,但是因為自身見識太少,沒在現實中見過什麼大英雄,因此在熒幕上找回年輕時的感覺也就不足為奇了吧。

外婆沒什麼文化,小學畢業,竟是當時全家五個姐妹中唯一一個能寫自己名字的。老一輩的人,他們所經歷過的生活真的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我們大多數人自以為自己能夠從現在的艱苦生活中感同身受那一代人,以為自己能切身體會那些痛苦的回憶,因此認為一些老人嘴裡天天念叨的事情也不過如此,矯情而已。可是你怎麼認為你真的能夠感同身受呢?你真的見過別人餓到啃樹皮嗎?你真的體會過自己父親由於沒有吃的吃一堆亂七八糟的野菜得了水腫最後死前的願望是吃一頓飽飯的絕望嗎?你真的以為自己能夠把現代人所謂的沒有錢,邊打工邊讀書,一天睡5個小時的生活和那時候人們每天的唯一願望就是每天一直睡覺不要起床否則就會餓,就要吃飯的那種心情嗎?你真的有體驗過每頓飯沒有油,家裡人在菜里放很多鹽就是為了讓你少吃菜導致現在味覺失調的感受嗎?

我們總以為老一輩人太矯情,整天看那些沒營養,又浮誇又狗血的抗日神劇!我也不看那些劇。可是你又知道多少他們的故事呢?你是否有真正坐下來放下手機和電腦,好好聽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講講他們年輕時的故事呢?我們總覺得現在的生活不好,不是自己想要的。是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中國的富強,我們有理由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可是人的慾望是無止盡的啊!以現代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強行去和老一代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做比較然後一本正經地說著那些抗日神劇自己看著有多麼狗血和腦殘,這種思想本身就是耍流氓!

我的外婆不吃西紅柿和蘑菇和蝦,我問為什麼,她說年輕時候從沒吃過,吃不慣。我們家也幾乎不會做這類的菜,儘管我喜歡吃蝦,我有一次說想讓外婆學慣用手機和電腦打字,她說不想學,記性太差,怕學不會,我不逼她。對待老一代人,我覺得應該給予更多的寬容和理解,儘管我們現在學習了太多了「科學知識」,一天獲取的信息可能比他們一年獲取的都要多,可這絕對不是我們對她們言傳身教,指點江山的理由!對待老人,我自己認為,更多的是一種包容,一種不理解中的理解。時時想著點她們,沒事兒打打電話嘮嘮家常,順著她們的心意送一些禮物。最最最重要的是!

多聽聽她們講年輕時的故事!


反正我小時候,是很喜歡看八路打日本的。那時候喜歡看的電視,第一是武打片,第二就是抗戰片。

後來我讀書,上大學,有時間看了很多書,很多電影,才漸漸」脫離了低級趣味「,鄙棄這些邏輯簡單虛假的東西。

但是很多同齡人,或者大一些的人,小時候想必有與我相同的心態,但是後來他們打工,做生意,再沒有機會接觸"文藝作品",突然來到網路時代,他們也有了電腦,有了網,並且有了閑,他們可以自由地想看什麼看什麼,他們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我一同學的奶奶喜歡看,於是他問,奶奶,這些抗日劇有啥好看的,拍的太假了。 他奶奶答道,反正我們贏了,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我的爺爺奶奶,已經都是快80的人了,他們就喜歡看抗日劇,因為他們經歷過那個年代,抱有一種質樸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們這個年紀,很難再去接受什麼新的東西了,抗日劇諜戰劇里的那些在我們看來很不怎麼樣的情節在他們看來已經足夠緊張刺激,即便他們也知道會是怎樣的結局,甚至隨著近些年這些劇種質量的嚴重下滑,他們連套路都摸清了,但還是樂此不疲。「看見打倒日本侵略者就高興」,這就是他們的想法,他們就像小孩子看動畫片一樣,隨著人物劇情產生情感的起伏變化,時不時進行激烈的討論,雖然這一切在「大人」眼裡非常幼稚。

所以雖然我自己不會看這些抗日劇諜戰劇,並且對電視熒屏充斥此類低質電視劇嗤之以鼻。但是我總免不了偷偷慶幸爺爺奶奶也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電視娛樂,而不用對著他們完全不感興趣也跟不上節奏的各種狗血都市劇和五花八門的真人秀默默無語。

順便一說,我爺爺奶奶雖然喜歡此類劇集,並且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抱有強烈恨意,但是他們對過去的日本和現在的日本,對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分得很清楚。

除了抗日諜戰劇之外,有好看的刑偵劇和年代劇也會看,日常關注新聞和體育,特別喜歡乒乓球,尤其喜歡福原愛,曾經跟我說一路看著她長大的_(:3 」∠)_(……爺爺奶奶那我呢(′?皿?`))


不能因為品位低的人是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偷換概念在這矯情。
題主我沒說你。


這是老一輩人的欣賞水準、思維方式以及習慣問題,抗日劇其實是媒體宣傳手段的一種產物,不是因為人們愛看才拍成這樣,而是長期拍成這樣所以他們看習慣了!因為電視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減壓和逃避現實的工具,年輕的時候經歷過太多的心酸甚至苦難,改革開放前和剛開始那段日子,物質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只好依靠廣播電視這種精神食ya糧pian,看一些媒體歡欣鼓舞的雞血式報道,假裝自己過的很好很快樂,像那些什麼地雷戰啊地道戰看完多歡樂多興奮啊肚子都不餓了,肚子不餓就不會想zaofan了。。電視和廣播這種東西是單向傳播的,它播什麼你就看什麼,它說什麼好就是什麼好,任何的新鮮信息都要經過各種篩選審核改造才能播,再加上沒有別的信息渠道,這樣就會造成思維的完全停滯,他們認為電視劇就是這樣的,其實我們小時候也是挺愛看但是後來為什麼不愛看了?因為有了互聯網。你想看什麼就可以看什麼,逐漸看的東西多了,不停的接觸新鮮事物,有了心得還可以發表跟大家共享,還可以看別人的經驗和觀點,不停的學習提高,回過頭去發現那些都是什麼過時的渣渣?


我就喜歡看,既可以打發時間,也可以學習如何一本正經的吹牛逼,還可以發掘想像力。


有很大的市場的,我家裡父輩往上的人都愛看,我去小麵館吃飯,在放一個抗日神劇,說的是政委和小護士談戀愛,在河邊聊天,很多人去圍觀,好像是延安還是哪裡,打鬼子好像是這段愛情的一個點綴,上戰場就好像上下班一樣。

坐在電視前有個小哥在吃飯,看著這部劇呵呵直笑。而我則一直在飯尷尬症,於是我找到遙控器希望換個劇,放到了中央6台放電影,結果,從老闆到吃飯的人都盯著我,好像有點不高興,我就又弄回去了,本來是想在店裡吃的,後來改為打包。


已經給小我十三歲的弟弟妹妹下達指示:任何國產軍警題材電視劇一律不許看。尤其是抗日劇,凡看一集者罰看CCTV9角馬橫渡馬拉河一周


首先,我作為一名標標準準的90後,我也喜歡看抗日劇,允許我把神去掉。

我隨我爹,我爹就特喜歡看,我問過我爹為什麼喜歡看,我爹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只是單純的覺得好看,至少比什麼愛來愛去的好看。

那我為什麼喜歡看呢?單純就我而言(可能也有跟我一樣的人)我只是把它當成一部電視劇來看而已,我覺得劇情挺好,演員挺好,嗯,那就看看吧。看了之後呢,還挺好看,挺喜歡。僅此而已。並沒有說:唉呀,這是打鬼子的阿,這種片子我個90後怎麼能看呢!

就像我喜歡看美劇看英劇看老電影不看湖南台一樣,但是有時候湖南台放的電視如果好看我也會看。

隨我爸一起看過雪豹,亮劍還有一大堆的抗日劇。我好多次都看哭了好嘛!!!

記得前段時間播的紅高粱。我從頭到尾一集一集都看了,我就特別喜歡看。我記憶最深的就是黃軒演的那個出去回來後變的樣子,隨之後來的打仗,眾人的團結心態的變化,和黃軒奉行的革命的思想。我在那一刻才有了一個思想,我們的生活真的來之不易。學會珍惜,而且有時候在國家的大義面前,個人的小利真的不足掛齒。最後的結局我哭的要屎。

不管抗日劇也好偶像劇也好爛片也好神劇也好都有好有壞,再差的東西也有可取之處,再好的東西也有缺點。

原諒我道行尚淺,語言表達語無倫次,也說不出什麼深奧的話。但是我想為什麼至今抗日劇盛行,不管拍的好或壞,只是為了提醒人們幸福生活來之不行,且行且珍惜吧。


我爸是軍人出身,每次看到抗日劇就開始長篇大論的跟我分析:某某鏡頭某人射擊姿勢不對,某某鏡頭包含哪些步兵班組戰術,某某鏡頭的胸牆存在哪些問題,某某處不合邏輯,順便炫耀他當年「神槍手」的事迹……

每次我都在旁邊樂呵呵的聽他絮叨,估計這是他為數不多的樂趣吧,以後聽他絮叨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


抗日劇題材沒什麼錯,錯就錯在編劇跟導演沒誠意,把觀眾當傻子。
這玩意看多了、信了,還一直以為鬼子都是傻子,那就是騙自己了。我們國歌選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要居安思危,時刻警惕,要記住戰爭的殘酷。
而現在的抗日劇都頗有一種「隨便一個八路都能挑你一個加強連」「敵人皆土雞瓦犬,不足慮也」的氣勢,這玩意說白了就是麻醉自己的玩意,偏偏廣電總局還只通過這些玩意。
你「違憲」了好嘛!!!!!!


這個問題已經變成曬祖母了……
以及我祖母也看抗日神劇


半架空歷史題材科幻片


我外公,迄今為止已經看了70多部抗日神劇了,基本上是從優酷上在線看的,一部分是表妹給他下載看的。怎麼知道的?他每看一部都會寫下來,看到哪一集也會寫下來,老年人記性不好,有時候看到哪了會忘。

什麼心態,我不懂他,猜想也許跟他早年的經歷有些關係。只記得我曾問過他早年的經歷,十幾歲的時候參加了抗日戰爭,做某個首長的警衛員,算是參加了抗戰的尾聲。他講過村子裡人被日本侵略者殺死的事情,甚至他講本家也有人被日本人殺。至今很恨日本人,我甚至不能同他提「想去日本」這種話。後來參加了解放戰爭,大概屬於後勤一類的,拿銀元向老鄉買糧食給軍隊提供補給。

還有我想也跟生活習慣有關,看劇成了他唯一的活動。我外公是個宅人,宅到可以在家一個月都不出門。兩年前屋裡才連了網,是有線的,只能連一台電腦。今年年初我跟表妹才給他收拾好了無線網,這樣免得他冬天窩在朝北的屋子裡看。他也不善交際,沒什麼朋友,年紀大了同齡的朋友估計也相繼去世,外婆也不在了,也沒有什麼業餘愛好,麻將,花鳥什麼的都不愛擺弄,年紀大了手抖,毛筆字也寫不了;眼睛也不好,書雜誌上的字也都挺小的;耳朵也老年性耳聾,為了省那一點點電池助聽器也不愛戴。看劇就是耳塞,聲音可以放很大也無所謂。

我覺得他看神劇看得還是挺開心的,打他最討厭的日本鬼子,也沒有什麼親親我我的裸露戲(本人沒看過,若有的話請知友指正),可能讓他想起過去的日子。

還有小城市裡給老年人的娛樂實在是太少了。外公再加上身體不好,根本無法出遠門,漸漸地行動也不方便,而且也沒有社交的心態和機會,互聯網和抗日神劇,大概是沒有選擇里的最好的選擇了。


大愛《人間正道是滄桑》!《雪豹》和《亮劍》也還可以。


推薦閱讀:

中國的網劇是要崛起嗎?
為什麼近十年來抗戰電視劇偏愛描寫「紈絝少爺」「江湖大佬」參加抗日?
為什麼許多圍棋愛好者對電視劇里出現圍棋深惡痛絕?
在哪個鏡頭讓你覺得一個演員演技爆炸?
如何評價寧財神的新劇《龍門鏢局》?

TAG:電影 | 電視劇 | 中國劇集 | 抗日神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