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行業是設計師導向,買手導向,還是顧客導向?
09.17.2014 更新一句,overall 時尚行業是被一小撮人引領潮流的的。
————————————————————————————————
以下經驗之談,歡迎指正批評:
比如,我們Design部門(曾就職於某輕奢品牌)每次叫我做後一年新品的inspiration時,
我的基本根據是:
1. 品牌自身best selling style and colors
2. 同類品牌競爭對手best selling style
3. 一線和超一線品牌新款
4. 小眾品牌的novelty或創新設計等等
所以在給Design部門做presentation時候,不僅僅靠的是新的想法和理念,更注重的是新款會不會賣得好,能不能引領新潮。這一系列都是需要sales數據支持的。我司買手也只是負責每個季度末來總部開會,根據當地市場需求和前幾年的流行款分析挑選新品。說到底輕奢品牌還是顧客導向。
所有時尚品牌最核心導向的其實是品牌本身的風格和理念。
- 各大百貨如Bloomingdales, Bergdorf Goodman, Nordstrom:市場需求+買手導向。
- 快消如優衣庫Zara:品牌風格+市場需求,偏重顧客導向。
- 輕奢如COACH和MK:品牌風格+市場需求,偏重顧客導向。
- 一線品牌如LV,Gucci:品牌風格+市場需求+設計師導向。
- 超一線品牌如Hermes,品牌風格+設計師導向+市場需求。
- 獨立設計師品牌如王大仁 Reed Krakoff:設計師導向+品牌風格。
百貨很好理解,不需要設計師,需要買手從大量sales 數據里分析和判斷出能夠賣得好的款+敏銳的買手嗅覺去挑選各大品牌產品。
快消比如Zara,不同系列的設計師的風格不一樣,但核心設計概念還是統一的。而且zara設計師大量引用最新一季一線品牌runway的設計,運用到自己的設計里。追求的是速度,是更新。偏重的還是顧客喜好。提問有點模糊,如果題主是想問在整個時尚行業裡面,到底是誰在主導時尚趨勢的方向,前面的同學都沒有說到核心。
整個時尚流行趨勢的導向,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小撮最頂尖的時尚人士決定的。比如Anna Wintour(美國版Vogue主編),Karl Largerfield(Chanel設計師),Diana von Furstenberg(DVF設計師,CDFA主席)
大家想要理解時尚流行趨勢的產生,首先需要了解時尚媒體,高級定製和時裝周。
時尚媒體有很多,其中時尚雜誌最為有影響力,以VOGUE為例,每月擁有一千八百萬最具影響力的忠實讀者,被很多人奉為「時尚聖經」,同時也被設計師、作家和藝術家推崇為風格與時尚的權威。VOGUE推動了全球時尚產業的發展,當今很多著名設計師都是由VOGUE發掘的,一些頂尖攝影師如 Mario Testino也在VOGUE雜誌中成功的發展了事業。在時尚雜誌中類似VOGUE的還有 Harper`s Bazaar 和ELLE。時尚雜誌在時尚界的地位讓主編們就成為了時尚的權威人士,她們像時尚界的裁判,能夠對品牌設計好壞進行主觀的貶低或追捧,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認知。像VOGUE的Anna Wintour,就是能對2千億美元的時裝產業的興衰呼風喚雨的人物(也是《穿普拉達的女王》中女總編米蘭達的原形),她力捧的設計師(最近如Alexander Wang王大仁)往往能迅速串紅,登上更大的平台。隨著互聯網的崛起,新媒體像博客,微博也在消費者中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權威性還是遠不如時尚雜誌,主要還是起傳播的作用。
高級定製服裝(Haute Couture)是時尚的最高境界,高級定製服源於巴黎著名的設計師Charles Frederic Worth,他於1858年在巴黎開創了高級定製服的先河,最終成為時尚奢侈品牌設計的傳統。頂級的奢侈品牌每年都會在巴黎有高定的發布會。高定的服裝系列(Couture)是由品牌設計師帶領一批非常有經驗的高定師完成的,而高定的設計基本上決定了這個品牌走秀系列(Runway)和零售系列(Ready-to-Wear)的設計。
時裝周(Fashion Week)是以服裝設計師以及時尚品牌最新產品發布會為核心的時尚盛會,在這個時間段各大品牌都會在各地時裝周以走秀(Runway)的方式發布最新的設計。時裝周每年一般分為2、3月份的秋冬和9、10月份的春夏舉辦,目前最有影響力的時裝周在巴黎,米蘭,紐約和倫敦。
時裝周各大品牌設計師發布的設計是最受人關注的,在時裝周前後,各大時尚雜誌,網路媒體,時尚博客都會大量的分析和報道這些設計以及其中的流行元素,如顏色,材質,花紋,剪裁等等,向大眾宣布未來一季節的時尚流行趨勢。其他媒體的附加報道,品牌自身的宣傳也將這些訊息不斷的傳達給消費者,而近幾年來品牌使用很多名人,明星在各大社交聚會上展示這些時裝周上的走秀款服飾,也影響著相當大一部分消費者的審美觀點(這也是Anna Wintour開創的傳播方式,以前時尚品牌只使用模特)。
雖然參加時裝周的品牌並不多而且大部分是比較昂貴的奢侈品牌,但世界各地的中低端品牌,比如中國很多無節操的本土品牌,幾乎都會抄襲或者模仿非常多時裝周上的大牌設計,變相的把這些流行元素帶到大眾消費者面前。
因此,我們可以說時裝周上的主流設計基本上決定了未來的時尚流行趨勢走向。
那這麼多品牌怎麼決定統一的設計元素呢?
首先,最頂級設計師和媒體人都生活在一個非常小的圈子裡面,她們之間已經形成了很好的默契。在高定系列設計的過程中就會相互交流,在使用的元素上達成一定的共識,使得她們各自系列的設計已經形成一些共通的點。而不是那麼頂級的設計師都會來找這些最頂級的人探討或者指點自己新一季的設計,更普通的設計師則會通過各種渠道去獲取那些大牌的設計元素作為參考。因此在時裝周上,主流的大部分品牌使用的設計元素都在相對一致的範圍內,再經過時尚媒體的篩選,把非主流的設計過濾掉,一個比較清晰和統一的主流時尚趨勢就出來了。
舉個很通俗的例子:Karl Lagerfield 有天肚子餓了,發現路邊有人賣燒餅,就買了個燒餅,突然感覺燒餅黃黃的配上芝麻還蠻好看,於是回去就畫了幾個Look,晚上吃飯順道拿給Anna Wintour看,說:Anna你來瞧瞧我這個look,是昨天苦思冥想出來的,我準備放到明年的高定設計當中去。Wintour可能對明年還沒啥想法,就說,不錯啊,老K,你繼續搞,我覺得明年就這個土黃加小波點能流行。第二天,Alexander Wang就來找Wintour,說姐你看我新設計了一些Look,你幫我參考參考。Wintour一看,不大喜歡,就說小王,你這設計不咋地啊,昨天老K給我看了倆設計,土黃色配小波點,還挺美的,我感覺肯定火。你要不然就按這個搞吧。大仁雖然有點不開心,不過還是說好啊姐,我搞了你要幫我推啊。Wintour一笑,說你就這能耐,趕快搞點好的設計出來,其他都包在我身上。隔天王大仁出去跟一幫設計師下午茶,眾人見面就說,你小子前段時間搞得風聲水起的,老A對你不錯啊,最近在倒騰啥呢?有啥新設計都給咱哥兒幾個瞧瞧阿?大仁神秘兮兮的說,嘿嘿,正攢明年的設計呢,昨天A姐說了,明年肯定流行黃色帶小波點,老K,小馬哥都往那邊搞啦,你們還不趕緊的。於是。。。燒餅黃加芝麻點就變成了新一季的流行元素。
例子有點好笑,不過大家由此可以理解時尚這種由上至下的權威性。而且很多高定系列的Concept可能設計得很早,如果有大家認同的設計元素,可能很早就被決定了成為接下來的流行設計。因此也有人說,現在流行什麼可能兩年前就已經被決定了。
當然出於從商業層面上的考量,品牌自己還是會在設計的時候分析過往的銷售數據,把自身品牌以往賣得最好的style考慮進去,現在很多品牌也用一些第三方的研究機構來分析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的喜好,並預測未來的一些發展方向,用來做RTW設計的參考。但大眾消費者行為都是可以被改變的,特別是在時尚領域,如果所有的大牌走秀和明星都在展示黃色配小波點,大部分人都會去順從這個流行。所以顧客導向更多的還是在零售層面的考量,買手也是一樣。
因此,從大的層面上來說,整個時尚流行趨勢還是時裝周主流的設計引領最為重要,而這些趨勢的主要決定者也就那麼幾個人。1、題主沒說清楚,引領「什麼」?引領時尚流行趨勢?還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2、無論是什麼行業,只要涉足商業,其本質就是商業的。時尚行業也不例外。 買手也好、設計師也好,他們所謂的引領時尚,其本質都脫離不了商業。要知道,幾個引領時尚的品牌的首席設計都是由資本選擇的。(是資本,不是資本家,請大家注意區分兩者的不同)。我的觀點是,本質上,許多現象的引領,是資本(甚至政治)的引領,而非別的什麼!公眾看到的大多屬於現象,而非本質。但是許多人很容易根據現象得出一個結論。
3、如果是指時尚流行趨勢, 那麼,事實是這不是某個人或者團體引領的問題,而是一個」系統生產「的過程(生產流行趨勢),在這個系統中,涉及了流行趨勢預測的專業機構;設計師、買手、時尚代理人、消費者。
———專業預測機構,會根據歷史發展規律,流行元素生命周期理論,結合當下及未來的政治、經濟環境,人文思潮,行業發展趨勢,科技革新,以及消費者習性發展趨勢,預測出接下來1-5年的潮流趨勢。需要強調的是,這是個非常系統與專業性的工作。 國內絕大多數的所謂預測機構,都不是真正的預測,只是把海外機構的信息轉化成本地信息而已。
———大多數的設計與買手(他們都是潮流的引領者、跟隨者)的工作重點是選擇潮流元素,以適應本地、本品牌的定位。 需要再強調一遍,設計與買手的工作不是「預測」潮流, 而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潮流元素。
——當然,在」潮流定位「表裡,有一個被稱為」潮流的創造者「這樣一個角色。 許多人認為,承擔這一角色的人必定是設計師, 其實不一定。 他們可以是任何有影響力的人,比如明星、藝術家、甚至現在的某一網紅。當然也可能是設計師。設計師在這時候多為觀察者與挖掘者。
——時尚代理人,是流行趨勢之所以成為流行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有人創造(預測)出了流行元素,也得有人傳播、普及啊。 流行之所以成為流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其有一定的受眾面、普及性。 時尚代理人這個概念從歷史至今也有許多的改變。 比如18-19世紀,主要是貴族階層,他們是萬眾矚目的對象。 所以當他們穿了某一款式,民眾會跟著模仿。 到了20世紀初,當好萊塢電影流行後,電影明星成為時尚代理人與傳播者。 如今,這個時尚代理人可以是任何人:明星、網紅、甚至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因為社交媒體的普及,一個朋友分享的內容,有可能成為流行傳播的渠道。
——絕大多數的消費者是屬於跟隨者的,他們是隨波逐流的 。但是如同上面的理論, 時尚的流行是由點到面的。 起先是個別人,後來是一群人,最後是許多人。對於大眾定位的品牌,絕大多數消費者是被引領的,而非引領者。
總之,時尚行業的引領問題,是個由許多角色分工、共同參與的系統性工程(包括資本的參與)。這個系統性工程,由主觀性地引領(品牌發布流行趨勢信息、做任何推廣都是主觀性地有意識地引領與操控);但同時也是由無意識地參與所導致的結果(比如某個普通消費者分享了某個品牌的產品)。
如果有人想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可以留言,本人再補充。當然,請先點贊。哈哈。
相關鏈接:
迷你商學院 | 7月29日線上買手培訓3:商品數學(下) - 冷芸時尚 - 知乎專欄
冷芸迷你商學院 | 7月28日開放式直播講堂, 買手到底是做什麼的? - 冷芸時尚 - 知乎專欄
冷芸,獨立時尚撰稿人及商業顧問。其撰稿媒體包括《周末畫報》,搜狐時尚,及《BoF時裝商業評論》。其合作企業則包括唯品會,康泰納仕時尚培訓中心等。2013-14年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Parsons)訪問學者;美國政府富布萊特獎金(Fulbright Scholarship)獲得者;倫敦時裝學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時裝營銷管理碩士。曾就職於耐克、百麗及利豐集團。所從事的工作包括零售、銷售、運營、產品開發、商品管理、市場拓展及總經理等職務。主要著作《中國時尚:對話中國服裝設計師》,《時裝買手實用手冊》。
冷芸也為企業及個體創業者提供諮詢與培訓。如果你在服裝界創業、或者你的企業在買手、商品管理、零售運營方面有任何問題,歡迎私信聯絡。本人不答覆任何沒有自我介紹,上來就直接要答案的私信。
聯繫方式:
知乎:冷芸時尚;
微博:冷芸時尚;
微信平台:冷芸;
花椒直播: 冷芸(花椒號:50460241)
分答:Christine Tsui(回答時間1分鐘)
值呼:Christine Tsui(回答時間1-5分鐘)
首先,時尚行業里沒有哪一個公司或者品牌是純粹設計師導向、買手導向,或者顧客導向的。而是在不同的情況下,不同的導向會佔據主導地位,以下分別說明:
以設計師導向為主
以設計師導向為主的品牌,一般是一些相對小眾的設計師品牌,比如jacquemus、J.W.Anderson,Vetements等品牌。雖然近幾年有些品牌已經不再小眾,但是並不影響他們是以設計師導向為主的品牌。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482237072583348833/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446278644315935502/
設計師在設計之初,更多的是根據自己的審美以及藝術主張去設計和創作,而並不在意有多少顧客為自己的設計買單,但有時卻反而因為設計師的個人設計風格,引發消費者的購買熱潮。最近幾年,消費者也開始逐漸接受並喜愛「小眾「設計產品。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567242515550315730/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559431584949359562/
比如國內的上官喆,以及最近受到廣泛關注的Angel Chen等新銳品牌,都是主要以設計師個人喜好為導向的。雖然他們在前期調研過程中,也可能會針對市場進行調研,但從設計產品最終呈現效果來看,還是以設計師導向為主。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467600373796870457/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570057265318216227/
以顧客導向為主
所謂顧客導向(Customer Orientation) ,是指企業以顧客需求、顧客價值為企業出發點,在經營過程中,特別注意顧客的消費能力、消費偏好以及消費行為的調查分析,在新產品開發和營銷手段的創新上時刻考慮顧客需求。
舉例來說,服裝高級定製,就是典型的以顧客導向為主,主要服務與顧客的要求,顧客要求製作出什麼樣的成品,他們就會按照要求進行設計。這類企業在時尚行業中比較特殊,他們更加註重服務,而不是設計。
另外,一些大品牌,比如Uniqlo,也是以顧客導向為主。因為其設計款式大多為基本款,顧客有什麼基本設計需求,它都能滿足,比如品牌與名氣較高的設計師Andy Warhol、Keith Harring等的合作款T恤,星球大戰主題帽衫,都是按照顧客喜好進行設計,即為以顧客導向為主。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540291286525362510/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537476536759964253/
以買手導向為主
以買手導向為主的,大多是百貨商場中的品牌,比如Lane Carford、Boomingdale『s等等,另外全球各地很多的精品買手店也都是以買手為導向。其實,大家不難發現,買手導向根據買手自身服務對象定位的差異,實質上就相當於設計師導向或者顧客導向。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460282024401488505/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341288478000713199/
賣小眾設計產品的買手店,主要網羅各類「奇裝異服「,專門挑選設計師導向的品牌產品,此時買手選擇的即為設計師導向;賣大眾爆款的買手店,則需要經過對市場的數據分析去選擇品牌與產品,它所選擇的即為以顧客導向為主的設計。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69383650485804100/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489062840764248453/
這一點很容易理解,就是品牌與顧客之間增加了一個中間人。而這個中間人既懂得設計,更懂得市場。因此,他的店面定位,決定了他需要做出相應的選擇,所選擇的產品也無非是設計師導向為主或者顧客導向為主,或者二者兼具,沒有特別分明的界線。
以上望有幫助,歡迎交流
———————————————————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官方微信(kang-shishi)
如有藝術留學、院校、專業、作品集方面的問題,可私信康石石諮詢
時尚行業總的來說應該是設計師導向。
首先我想糾正一下樓上的」買手「概念,知道何為買手以後, 可能理解起來就方便多了。簡單來說,時尚買手有兩類。第一類叫做product development buyer,第二類叫做selection buyer。通常來說,被認為是光鮮亮麗的那一類買手是selection buyer。他們的職責包括參加設計師的時裝秀、拜訪他們的showroom等來挑選出最適合的款式。所以大家看到的每天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參加時裝秀、和設計師在各種社交平台上秀恩愛的那群買手們就是這一類。在他們的工作中,數據分析這項能力是及其重要的!相對來說,對創意的要求少一點。因為挑選哪些款式並不是由買手們的個人喜好審美來決定的,而是通過大量的、長期的對消費者的研究來進行預測的。selection buyer 通常供職於連卡佛、Joyce這樣的精品店。現在不少時尚電商蓬勃發展,他們也需要招募selection buyer。 product development buyer,顧名思義,這類買手是要參與到服裝產品的開發過程的。快銷品牌zara、hm等品牌的買手就屬於product development buyer。他們和品牌內部的設計師緊密合作,從趨勢預測、面料輔料挑選、款式設計、成本價談判、零售價制定到款式的進店銷售日期都會參與。每天他們打交道的人大多數品牌內部的設計師和供應商。所以,通常來說這一類的買手被認為是less glamorous。不過,他們的工作比selection buyer更需要一點創造力。因為,和設計師共同探討款式的設計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可以這麼說,作為一名product development buyer也需要一點「設計力」,在探討的過程中需要買手對款式的顏色、領口的設計、袖口的設計、後背的設計等等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連載丨時尚買手的自述vol.1 具體可點擊左邊地址。
這樣看來,時尚行業必然不是」買手導向「,是吧。
其實每一年、每一季度流行的元素都來源於四大時裝周,其中紐約展示快時尚商業化,倫敦展示先鋒前衛,米蘭展示工藝與經典,而巴黎則展示時裝的精華和時裝人的夢想。那麼能走入時裝周的品牌都是起碼具備以上一個特點的」高大上「品牌,他們通過時裝周的平台展現各自品牌的風格和態度精神,這是初衷。尤其是巴黎時裝周中的巴黎高級定製時裝周,她是全世界服裝的最高精神所在。一般早於各高級成衣周,高定上出現的剪裁、細節、面料、工藝、廓型、顏色等一般就引領了明年的流行。她影響各個包括紐約、倫敦、米蘭的大牌的高級成衣,只不過大家各取所需。再往下快時尚品牌例如ZARA、HM等,複製大牌的速度你也是知道的,他們的時尚觸覺靈敏度是高於一般小品牌的。然後小品牌開始新一輪複製…
如此流水下來,一個時尚行業便也形成了,終究還是設計師導向。
題主能問出這個問題,說明對行業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在男裝行業做過4年銷售,國內的男裝,大部分是買手制的,比如你在商場看到的路卡迪龍,卡奴迪路,迪克尼,金利來等等商場品牌,無一例外都是買手導向產品。所以你經常會發現其實各個家的服裝都差不多,大同小異。
每年進行2次訂貨,春夏一次,秋冬一次。每次訂貨會前,買手的老大(他們叫設計總監)會做一個MD,確定下主題,概念,色彩,面料等等細節。然後根據MD裡面的採購計劃,有所有買手(設計師)進入工廠進行採購。
買手們還會到歐洲、日本、韓國買版,將自己覺得好的服裝買回來,拿到工廠去打板(就是山寨);
在訂貨會的前1-2個月,採購的樣衣陸續回到公司,買手團隊會集合銷售團隊進行初選,刪掉部分不看好的產品。
隨後品牌公司召開訂貨會,將全國各地代理商,經銷商召集到一個場地進行訂貨,客戶會根據買手採購的服裝進行下訂單,一般來講好的款式會有大量的訂單,差得款式可能無人訂(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服裝公司收集了客戶的訂單後,就匯總提交給服裝工廠,當然一般品牌公司都會對服裝有一定的修改,比如使用自己的輔料(扣子,拉鏈,嘜頭),或者變更版型等等。
然後品牌公司會讓所有客戶提交預定金,一般是訂貨金額的10%。品牌公司會拿這筆錢支付工廠的生產定金。
隨後工廠交貨,品牌公司將貨品賣給經銷商、代理商,最終走上店鋪,這就完成了一季貨品的生產流程。
一般來一件服裝的生產成本約是其六分之一,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哇,賣衣服太好賺了?
其實生產成本只是服裝成本中最小的一部分,服裝在分銷途中的渠道成本,終端賣場的扣點都是非常厲害的。最近兩年,很多的服裝零售商都不賺錢,甚至虧錢。
國內男裝現在遇到雙重壓力:
1. 在上方受到國際一線品牌的打擊,國內富裕群體消費意識覺醒,國內一線品牌已經無法滿足其個性的需求。隨著國際一線品牌在國內的布局,可以預見將會有大量的市場份額被瓜分。
2. 在下方受到快時尚品牌的圍剿,其中以zara,HM,優衣庫最具有代表性,zara更是以快速的生產周期而聞名(從圖樣到成衣上架僅需不到一個月)。而大量使用非洲,南美國家的廉價勞動力,讓其生產成本大大低於本土品牌,銷售價格也是一樣。
在雙重打擊下,國產男裝品牌的生存空間正在日益縮小。房價日漸提高,讓很多專賣店的租金無法支撐。商場之間的各種打折、競爭更是讓經銷商陷入死循環,不打折,商場任務完不成;打折吧,賣了衣服不掙錢,白玩。
網購的崛起也會對其有一部分影響,主要集中在低價位,低年齡的市場中。
跑題了,回到題主的問題,我認為現在絕大部分男裝企業依然是買手為導向,因為其自身不具備開發能力。但是服裝工廠是具備開發能力的,所以國內男裝行業是由工廠設計師推動,而不是由品牌設計師推動的,這是比較諷刺的一個地方。
當然國內也還是有一些設計師品牌的,但相對少數。
女裝因為沒有接觸過,所以不是很了解。時尚行業是創意導向,任何有創意的人都可以改變行業走向
以前看網文,甚至說是幾個頂級設計師在聚會時就定下了今年的流行風格,不知真假。不過能明確的一點是,時尚是被少部分人引導出來,然後由大部分人追逐的。
從我個人的從業經驗來看,應該是設計師導向,嚴格意義上說應該是品牌導向(有可能是品牌公司決策人),因為品牌公司的設計理念以及定位在設計之初已經由品牌定好,設計師和買手在此基礎上進行再開發和升級,也就是說一盤貨大體已經定下來了,其餘人再怎麼改變也起不到多大的影響。
下面這段台詞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你走進你的衣櫃...你選了..我不知道..比如說那件粗笨的藍毛衣...因為你試圖告訴世界:你對自己很負責,才在乎自己穿的是什麼。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那件毛衣不僅僅是藍色而已,它不是青綠也不是石綠.事實上是天藍。而且你也完全不知道,在2002年,奧斯卡·德拉倫塔設計了一系列天藍長袍。我還想伊夫·聖·洛朗...是不是...展出過天藍的軍夾克?然後天藍很快就出現在8個不同設計師的服裝中。
然後,就通過百貨商店往外流出,被你從清貨箱里拖出來了。然而,藍色代表著億萬的財富和無數的工作機會。滑稽的是你以為你做的選擇,把你與時尚業區分開來...而事實上,你所穿的毛衣正是這間房子里的人...為你挑選出來的。」
——《穿Prada的女魔頭》
消費者不可能獨立做出選擇。我們的每一件衣服都是有人教我們,你這麼穿好看。而那個人跟我們的生活其實隔著十萬八千里。
同理,你轉發微博,或者在百度,谷歌查找一家好吃的餐廳。你以為是自己在篩選信息,其實是信息選擇了你。
想像一下,所有的終端已經連為一體,所有信息都不得不通過這種方式得到傳遞,如果現在有人告訴我網路是個巨大智能體,它在有意識地推送信息給每個不同的人,引導他們的三觀和言行。。。我絲毫不覺得奇怪。
腦洞太大跑題了不好意思。請問我這樣一個討論時尚的問題怎麼就涉及政治敏感了?
==========================分割線======================================
同意 @失控的小蘑菇 關於時尚圈頂端設計師/編輯決定潮流趨勢方向的觀點。聰明的看客們可去看看其在本問題內的回答。
本人的觀點是:並非單一力量決定著時尚的走向,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一、高級頂制,基本就是由Anna Wintour和Karl Largerfield等時尚圈的頂端設計師/編輯所決定的。如果簡單粗暴地歸納一下,可以歸納為:頂端設計師/編輯決定的時尚潮流的趨勢,直接或間接決定時尚行業的路徑。
二、高級成衣、輕奢、高街、甚至某寶同款,方向基本都是跟著高級頂制走的。但卻有很多相對特立獨行一點的品牌,比如某E字頭品牌,長年只做紋身印花;國內某國母品牌,長年堅持做樸素款;日本某骨頭品牌,每年的產品都長差不多樣子,不過聽說現在已經停產了……不一而足,所以說,大方向上,是由頂級設計師圈子決定的,但也有許多大方向之外的品牌和風格存在。
三、高級成衣、輕奢、高街、甚至某寶同款的品牌公司,很多時候對於設計的話語權不會太高,因為他們一方面要向高級訂製定下的當季流行元素靠攏,另外一方面,又要向市場向買手向經銷商們的要求靠攏,即向市場靠攏。所以,很多時候,一個品牌設計看似很多發揮空間,那也只是看上去而已。
四、除了頂端設計師/編輯以外,好萊塢(在亞洲的話,現在就是韓國的娛樂行業)、名流(如什麼皇妃等)、體育明星的個人愛好,甚至網紅(如國內某姐)也會影響大眾的品味,從而進一步影響高級成衣、輕奢、高街、甚至某寶同款的實際生產和銷售。
想到再補充。
時尚買手
額,我覺得這裡的時尚的意思是流行,是商業集團發現消費者群體自己不知道的內在需求,挖掘出來,提前的,然後去讓設計師實現,設計師自己的牌子可能是小眾追求美的,大牌都是為了賺錢,然後那才是流行的大多數所在
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感覺這題沒有標準答案,如果以我個人觀點出發簡單粗暴的回答問題,我會認為在不考慮時尚行業內的「藝術家「的情況下,顧客的導向在整個行業中占絕對比重。
以下稍微展開說明一下我的觀點:
首先時尚行業,不管表現形式有多麼華麗,它始終是一門生意,從問題的範圍來看, 應該指的是時尚行業的零售。零售無非一個買,一個賣。
買手和設計師,在這題上我比較傾向把他們一同歸到賣方,設計師創作產品賣,而買手無非是以他的經驗和審美,挑選篩選了設計師的設計來賣。 買方清晰明了,就是顧客。
「設計師」本為將自己的想法展現到服裝作品上的一個職業,但礙於自己的名氣不夠大,能讓足夠多本會喜歡他的設計的人看到並為他買單,所以不得不考慮顧客以及被顧客導向了的買手的需求。 這也就是原本應該是設計師導向的,卻被買手和顧客導向了。
「買手」本為用自己的審美和經驗去篩選產品從而展現給消費者的一個職業,嚴格意義上來說, 他被設計師所導向的同時,自己也是有導向性的。但礙於自己的力量不夠強大到足以吸引跟他審美一致的顧客來為自己的「才華「買單,所以不得不放棄一些產品來迎合顧客的需求,這時又被顧客給導向了。
而「顧客「這個拿錢在手,哪個產品讓爸爸歡心,爸爸就買誰的bug人設,自然是零售業內絕對的導向。
以上僅屬於個人現階段的觀點。這個問題有意思得地方在於每個人對這個行業的了解和認知不同。 比如假定我是一個狂霸屌炸天的設計師, 我只創作我愛的產品,那從他的角度出發,這題的答案就絕對是設計師導向了。 這類人我將其歸類為行業內的「藝術家」,不在考慮範圍內。
畢竟在這個有票票才能生存的社會,真正的活下來的藝術家又能有幾個。
生活中的點滴觸發了設計師,然後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引導了這個時尚並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消費者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更多的消費者行程龐大的買手導向,從而行程強烈的社會認同和流行
有很事情是一種循環,由內而外,在由外向內,盛行一時也罷,一世也罷,最終會成為時尚圈一個點,一個元素,然後可以引發更多的時尚。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
一個不了解顧客的買手不是個好設計師。 首先要理解時尚行業是行業的一個分支,注意,我們不是在討論什麼是時尚這種哲學類問題。
行業就意味著有相關從業者,有行業服務的對象。
買手和設計師是從業者,顧客是行業服務的對象。
而因為這個市場是供大於求的,所以這個行業必然是顧客導向的。所謂衣食父母也~ 你說有一小撮頂級設計師在操縱這個行業? Too young.
那是因為當今顧客的需要,如果人人都對自己的時尚感高度自信,還用得著什麼時尚大師時尚達人嘛~
所有經受不了市場考驗的都將被淘汰,時尚、藝術皆如此。曲高和寡,寡不等於無。
時尚流行趨勢的導向是顧客,有買手理論基礎的都知道。雖然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小撮最頂尖的時尚人士決定的。但是他們的想法不是憑空捏的,就像什麼設計都有主導。chanel為什麼推廢墟和環保,甚至整個秀場不設有空調,因為環保問題風口浪尖!為什麼這一季的是蔬菜牛奶包包大熱,上一季運動風狂飆。都是因為大眾生活「三句不離健身"的影響。所以說還是顧客導向,源於生活。有求才有供給!
設計師導向引領顧客導向,優秀的設計師是不會受市場需求影響的
三者相輔相成
設計引導,不然每年開那麼多的時裝發布會是幹嘛的……
設計師導向。顧客被引領。就好像喬布斯會說消費者根本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一樣,設計師給顧客灌輸審美,買手推波助瀾,顧客被催眠被塑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