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活著就是為了給別人打工,那活著有什麼意義?
我真的不明白。
可能有些人說,工作是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不是每個人都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啊,比如醫生,護士,誰願意忍受那些病患的怨氣和呼吸醫院消毒的空氣,只為了把那些病人治好?如果不是為了錢,誰願意上班呢?
那上班的本質就是為別人服務,把自己寶貴的時間付出,包括健康和心血,精力,換得錢,而所有這些都是為了給大資本家換來更多的利潤。
我算了一下,一天工作8個小時,一個月20天,一年就是1920小時。一年一共有8760小時,1/5的時間用在工作上,看上去很少,但其實,一個月的20天都用來上班了,除了晚上睡覺的時間。吃飯,睡覺,都不是人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減去每天8小時,睡覺8小時,吃飯1小時,走路坐車1小時,每天自由支配6小時,不能說少,也不能說多。
很多人一輩子都在為別人打工,每天累死累活,沒錢也沒時間玩,好不容易放個長假也沒錢出去玩,就算有錢選擇也有限,和有錢人的奢華旅遊比不得。
那這樣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如果每天一睜開眼就要準備工作,帶著一身的疲憊回到家睡覺,就為了得到那一點點的錢,那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有些車永遠開不了,有些菜永遠吃不了,有些地方永遠到不了,有些人永遠見不到。我不明白,生活真是一場悲劇。
————————
(某答案下的粉絲一個一個找我干架,應付不過來,我說得很明白,我也不想再回復了,我問這個問題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想和我討論來這裡,回答太多了,又大多千篇一律,故作高深,我看花了眼。如果活著就是為了給別人打工,那活著有什麼意義? - 題主的回答相關問題:人終會消失,人生有何意義?為什麼要活著?
5.24更新:
今天得知2個消息,萬達集團在歐洲收購了院線,而一個58歲的男人為了吃飯偷了一根8塊錢的鋼筋而被抓進了牢房。
我不相信這個世界有所謂公平。那些什麼社會主義勞動最光榮的話是假的,比資本家還狠;資本家把勞工榨乾至少還發3便士,而社會主義卻連3便士都不給還告訴你勞動很光榮。恨不得你24小時都上班,還告訴你「人不自己逼自己是不行的。」
老總們當然希望你逼自己一把了,你把自己逼得越緊,他賺得越多啊。
謝邀。
身為一個一天班都沒上過的自由職業者,我沒覺得我周圍上班過日子的朋友,比我過得沒意義或者屈辱。
我覺得,可以這麼想:
人生於世,不過是高級動物。
如果有本事,可以不依賴任何人,攝取足夠的養料來生活下去,當然自由自在。
但人是脆弱的。會餓,會渴,會需要滿足性慾,會冷,會熱。這些會讓身體不舒服,程度重了還會喪命。
所以就需要一些物質資料來滿足身體所需。
所以就需要工作來換取物質資料。
所謂給別人打工,也不過就是如此。大家付出勞動,換取物質資料,以圖活下去罷了。
覺得不開心,可以啊,不幹就是了,只要自己一個人不依靠誰能夠活得下去。
沒有誰規定一輩子開開心心才有意義。
我一個自由職業者,我父親一個上班的,我媽媽一個做車輛銷售的,都是投入時間,換取金錢罷了。當然我可以自欺欺人說:我有自己的事業,我媽也有自己的事業——其實歸根結底,還不是投入時間換取物質資料?只是做的事兒自己喜歡,會更有歸屬感,做起來心情會好些罷了。
至於人生的意義,從來就不是做一些什麼「屬於自己的事兒」。人生一世,沒什麼是屬於你的,只是暫且讓你有「這些都屬於我」的幻覺罷了。屬於你的只有記憶、心情和身體。自己給自己的人生強加許多意義,那真是太高看人類這種動物了。
樓上的,動不動就挖苦題主,甚至人身攻擊,真的好嗎?
其實題主這個想法是正常的,確實我們活著都是在追名逐利,絕大多數的工作也確實只是為了賺錢,談不上事業,談不上理想,很多時候說興趣其實也是自欺欺人。曾經我以為coding是我最大的興趣,但當工作了才發現,如果我有幾個億,我一定不會來上班的,最多也就自己沒事的時候寫寫代碼玩玩就好了,其它時間我可以學學蓋茨兄做做慈善,可以環遊世界啊,甚至上太空瞄一瞄啊,誰還要每天早九晚六時不時還加班到10點啊。所以說,這個世上絕大多數的人工作都是為了賺錢,就這麼簡單,那些說什麼為了理想為了事業亂七八糟的都是還沒敢正視自己的內心的人。
但是呢,為了錢而工作,為了錢而活著,是不是很可恥呢,是不是很俗呢?是的,就是這麼俗。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幾千年前的賢者就已經總結出來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那我們為什麼這麼俗呢,為什麼不高大上一點,不為賺錢,只做自己喜歡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好呢?其實很簡單,這個社會要運作,我們就需要勞動;我們工作,說到底就是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別人的勞動。無論是體力還是腦力,其實都是勞動,你搬磚也好,寫代碼也好,銷售產品也好。這很好理解,那為什麼說換取別人的勞動呢,難道不是換取金錢嗎?是的,因為錢是充當了一般等價物,你可以用來換取食物,衣服,房子,而這些東西就是別人的勞動成果。你「每天一睜開眼就要準備工作,帶著一身的疲憊回到家睡覺」,就是為了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換取金錢,然後用金錢去換取你需要的其他勞動成果。***************以下隨筆***************
所以歸根到底,絕大多數的工作就是為了賺錢,錢能使人活著以及更好的活著。
為何有人要去當服務員服務他人呢,把自己寶貴的時間換來幾千塊錢?因為沒辦法。沒學歷沒背景沒關係沒原始資本,能做什麼,而做服務員至少能糊口。活著是生命的本能。並且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他們都認為以後會變得更好,這叫做希望,希望能使人繼續活著。而有了家庭後,會為了家人更好的活著,所以就只能繼續工作賺錢。雖然銅臭味很濃,但確實是這樣,錢是這個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驅動力。
共產,人人平等,理論也不是不能實現,技術得到突破,總有一天生產力會有能力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機器人也可以勝任絕大多數的服務工作。但人性是阻止共產的根源。當權者為何要跟你一個平民百姓享受一樣的東西呢?而不勞而獲會使人失去目標和動力,陷入迷茫,過剩的精力和絕望是社會動蕩的主要因素。因此,任何的當權者都會想盡一切辦法來製造階級,消耗人民的精力,以及製造需求和希望,讓人們不知疲倦的耗盡一生去追求。
所以,人性是決定人類社會階層存在的根源。
只要你內心足夠強大,強大到可以不顧及父母親人的感受,那理論上你可以不用為了錢而工作,可以去做你真正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因為你可以不結婚生子,不用去追逐豪車豪宅。除去這些想養活自己其實很容易,然後就可以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了。問題是,在這樣物慾橫流的時代,有幾個人能做到這樣孤身清貧一輩子。這依然是人性。
所以,人性是決定「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根源。
活著不是為了打工,打工是為了活著。
如果有更好的方式維持生活,就不一定要打工了。
有的人,時間換錢,有的人,錢換時間。有錢或有時間,都算富有,真正的貧窮是,自己有時間,卻沒人願意和你交換。
活著,本身就是意義。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 遊戲潮 - 知乎專欄
如果只想快速地獲得結論,覺得答主太羅嗦太無聊,請跳過以下全部內容,因為本回答中沒有任何結論。
^^^^^^^^^^^^^^^^^^^^^^^^^
補充:
抱歉當時的信筆由韁,所以看上去沒有什麼中心思想。本來只想表達第一段的意思,但後來扯遠了。
我真正想表達的意思就是——不同思想階段的人之間是很難對話的。有的回答者見山還是山,而詢問者山都沒有看過,如何對話?最關鍵的是,當一個人未見過山卻認為自己看盡了群山的時候,對話是沒有用的,只能斷喝,或者等待其漸悟。如果說道理有用的話,人世間就不會有任何衝突了。
無意義的旁觀者人生 - 遊戲潮 - 知乎專欄
為什麼人年輕的時候要接觸社會,要增加閱歷,甚至走出久居的城市,體驗不同的生活?因為年輕時,正是同輩群體價值認同中的階段性選擇,更是探尋人生真諦過程中的階段性選擇。走出自己狹隘的認知,有助於青年人在路途中認真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探尋幸福人生的本真,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在回歸後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會,更好地進行人生抉擇。
從題主對問題的描述——
「想當年,莫扎特都窮困潦倒,但人家好歹有音樂啊。但那些一輩子都在為別人打工,忙忙碌碌,操勞一生的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又或許他們沒有追求,我就是替別人想太多,瞎操心。但,人生就這麼過去了,總感覺不值得。很多世界上的事都沒見識過,就那麼離開人世了,而其所擁有的一輩子時間,大部分都用來為別人打工了。」
很顯然可以看出,這只是一種精神上的幼稚狀態,不可能通過講事實擺道理就能增加領悟的。文藝工作,難道不是為了服務於眾生?為自己服務是庸人,為所愛的人服務是凡人,能為芸芸眾生服務,不僅僅是情操的表現,更是社會經濟發展到較高層級之後的現象——讓每個人更自由地選擇自己的事業。
不過,並不能說題主的思考毫無意義。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與眾不同,但是不幸的是,我們會發現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讓我們能夠過上一種更好的日子。我們的每一天都被無聊的工作佔據,我們只能遠遠地觀望和做一些無意義的思考。資本主義倫理通常認為懶散是一種非常邪惡的行為,因為那意味著侵蝕著野心和干擾著生產力。但喪失思考帶來的危險更大。
有一個寓言,說得是當父親騎驢時兒子走路、或兒子騎驢時父親走路、或父子二人都走路時,無論父子二人變換角色來騎驢或走路,無論怎樣都會聽到不同意見的人指責他們。什麼寓意呢?很簡單——如果一味地聽取他人的意見,或按他人的觀點行事,要麼則違背了自己的意願,失去了自我。所以,故事最後,兒子說了一句:「父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父親拍了拍子的肩膀,說:「兒子,你長大了!」
可是,更核心的問題在於——這種思考實在過於粗淺,就像是幼童根部不知道高等數學的存在,卻在揣摩高斯定理,並認為自己發現了新大陸。而幼稚的思考帶來的一定是幼稚的結論。比如說二十世紀盛行的經濟一元論思考,只能提供一種關於歷史事件的錯誤概觀而且會掩蓋歷史現象的多樣性、戲劇性和常常出現的非理性。例如,法西斯德國難道就是因為缺少生存空間和急需而力圖去征服世界的嗎?當然不是;然而,如果說今天在一部分德國領土上有很大一部人比戰前生活得好多了那自然是由於他們的勤勞。
題主的任何一個細微的「哲學思考」,都可以引申出巨大的探討空間。就拿剛才說的關於藝術的話題。舉個例子,穴居人會在岩壁上繪畫,而這些繪畫常常是如此的天才,以致於卡爾·捷佩克曾經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究竟米開蘭基羅在他那個時代的文化史發展階段上算是比較偉大的天才,抑或是石器時代那些無名的、默默無聞的藝術家算是比較偉大的天才?我們知道,原始人使他的藝術創作真正從屬於他的自衛本能和他在經濟上的需要。繪畫就是他的有魔力的、非常流行的宗教儀式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這種宗教儀式的內在意圖一般是想在狩獵以及同自然的鬥爭中取得比較好的成果。在這個發展階段上的人相信,人們通過模仿、即通過模仿屠殺野獸(或殺死敵人)或者通過描繪射中野獸肉體的箭就達到比較淮確殺死野獸的目的。然而,不管這種繪畫本身,即這種藝術表現本身多麼具有這種功利的作用,但這種藝術表現不是根據赤裸裸的生物需要產生出來的,而是從特殊的天才和形態描繪及描繪有力的動作的意義產生出來的。
只有當個人參與並努力在當前創造價值時價值才會真實地顯示出來因為價值買際上是人的創作的表現是忙忙碌碌的表現。價值實現於文化財富的形式之中即實現在文化的規範和模式上。人們不能說人會象他謀求生物享樂的價值那樣自發地追求精神的價值。生物享樂價值的吸引力或生物需求的壓力常常比精神價值的吸引力要大一些。然而看起來如果人不充分重視人的那種特殊價值的話他也不會正常地享受到生物的和享樂的價值。如果人對精神價值、即對他的本質的社會一道德方面置若周聞即使幸福——而這屬於享樂價值之列——也不可能實現;因為幸福狀態無論如何也總要包括合乎規律的因素即感情一致性的因素在內。
關於哲學的話題不去太做深入的探究了,因為不懂的時候就是不懂,再解說也不會懂。但回過頭來說,題主這種人生困惑一點都不奇怪,是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無非是每個人的困惑各有不同。然而,這種困惑只有自己參透或者找到真正的精神導師來引領,否則是不會有答案的。
在《麥田裡的守望者》中,霍爾頓的學校宿舍中,就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青年人物,而這些青年人物與霍爾頓之間彼此不理解,彼此嗤之以鼻,但是他們卻有著共同的彷徨與苦悶。這也是如今我們社會中的現象。
霍爾頓所面臨的遭遇並不具有特殊性,但是他的思想態度卻充滿了叛逆,厭惡學校、討厭讀書,不習慣現實生活萎靡的一切,甚至顯得與社會常態格格不入,他輕視社會傳統習俗,他認為那些都是一種虛偽的文明表現。這是因為戰後的美國,雖然物質生活豐富,青年人的精神生活卻是極為匱乏的,可以說已然出現了一種精神危機。
題主在問題中多次提到生活窮困、生活無趣,按理說,如今的社會遠比二十年前、四十年前好了太多,不再有那麼多人生悲劇,但反而找不到工作的意義。而且,當他表達出這種「不妥協」與「不服從」時,多數人只會覺得他是異類、中二。是因為大家的精神境界都很高了嗎?並不是。大多數人只是在順從時代,在物質生活中沉溺於自我享受,與精神的探索與思考絕緣。
無價值感盤旋在題主思想系統的核心,這是認知治療家常常稱呼的缺乏「核心信念」。不管是彷徨凄楚還是孤獨憤絕,都不可能通過簡單的交流改變,而需要的是一塊接納自己的,墨色蒼茫的草原和沉靜的河灘。事實上,只有正視自身的這種人生困惑,才能在嚴酷的現實中逐漸摸索出一條自己的出路,建立真實的精神世界。而能夠推進這件事的唯一辦法,是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一種親密真誠的關係,而這種關係的建立基礎就在於對於社會現實的深刻認識與思考。
如果把一個20歲的人和一個30歲的人擺在一起的話,最大的區別可能在於:前者以為自己代表的是整個的世界,我未能找到的東西,世界上必然不會存在;後者明白自己只是世界的一個部分,我失去的東西,別人肯定還能夠找得到。
我想一代人的經歷,不可能也沒必要為另一代人所理解。成熟的標誌是——從容的觀看周圍的這個世界,新鮮的、腐敗的、豐富的、蒼白的、溫情的、冷漠的,我容忍它的醜陋,並不代表對罪惡已經麻木,享受它的繁華,但不代表忘記了所有饑渴的面孔。
但理解一個人是多麼的困難!在不了解題主的個人背景、成長過程、所處環境的情況下,我完全不可能給題主帶來任何幫助。在文字當中,我唯一能讓題主寬慰的只能是告訴你:在我精神貧乏的時候,我充滿了無知的煩惱;後來,我看遍了哲學書籍,收穫了虛假的充實,但依然茫然;最後,我選擇做一個平凡而沒有思想的凡人,多年之後,我終於理解了大多數的事情。
作為證據,15年前,我還在讀書,當時我寫的文字是這樣的——
~~~~~~~~~~
上網對於我過去是煩躁,現在則不同了,因為在網上有時心會異常平靜。煩惱和痛苦是不應該告訴別人的,這是我現在的理解,因為有的事情說了也沒用,但是卻帶給別人不快樂的心情,何苦呢?所以這是寫給自己看的。
有時我突然這一切那麼的虛假,換句話說,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我屬於什麼?我應該如何?我為了什麼?得到了又如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因為我無聊。
我不是無聊的人,我只是習慣以荒廢時間來打發我的無聊。
我不明白我為什麼要想得這麼多,每個人在大學都會有困惑,但我最深困惑於玩樂,即玩物喪志。有的人同樣玩、同樣樂,成績依然是優秀,他們是某種意義上的牛人。有的人卻因此成績越來越差,不思悔過,就沉了下去。
高中時動力的源泉很簡單,為了考上大學。考上了,該做什麼呢?不知道。當時時沒有痛苦的,因為什麼也不想。考進北大,對於我(不僅僅是我),不是比別人勤奮,而是比別人聰明。但是現在,失去了努力,也就失去了成績。
北大和清華不同,如果你上進的話,清華的壓力是驚人的,如果你不能過沒有自己的日子,那麼你在清華可能會瘋,這不是聳人聽聞。那麼北大呢?評論當然良莠皆之,但是它的人文精神之濃厚是不可比的,所以如果你不能靜靜的感受它,那麼你對北大的失望將持續到永久。北大是自由的,但對於有的人是致命的。
雖然自律並不是完全有益的,舉例說,假設你很勢利。但你不知道很勢利,可是你想弄清楚自己是不是。假設你發現自己果然很勢利。這時這個發現就會造成困擾,造成衝突,這個衝突就會化解掉你的勢利。可是如果你只是用戒律來規範你的心要自己不勢利,你就會發展出另一種特質和勢利形成對立。這樣的處心積慮因為虛假,所以同樣有害。
閑話似乎說得多了點,回到正題。北大數學系有一般都是保送進的,也就意味著是數學競賽的佼佼者,在他們面前,自信會變得弱不可擊。當你一道題想半天而想不出來得時候,別人一眨眼就開始演算,這就是差距。事實證明這是思維、智力上的勝利。有的人選擇了奮鬥,或是出於單純,或是出於自負,總之,花費了超過常人的努力,證明大學裡努力學習依然可以取得成績。有的人選擇了逃避,也就是混,學成怎樣是怎樣。還有的人,失去了目標,只有茫然,包括我。
有些事是想不清楚的,這樣學的目的是什麼,為了上研、出國?上研為了什麼?學術?待遇?出國呢?金錢?聲望?有錢如何?沒錢又如何?有的事如果想不清,最好的辦法是不想,否則越想越亂,越不明白,沒有寄託,失去學習的樂趣,喪失專業的信心,那麼時間呢?那就是「晃晃悠悠」(借用我正在看的小說名)。
拜中國教育制度所賜,我有幸屬於書獃子行列。中學的時候成績好,老師認為你很好,自己也覺得自己很強,什麼都行,進了大學就發現不是這麼回事。進入北大這種名校,第一個要學會的就是失敗,在大一的時候我沒有品嘗到任何成功的滋味,那麼脆弱的人選擇逃避,當然還是指我,逃避責任,逃避該做的事情,玩遊戲、上網都能建立起一些虛無的主宰。現實中信心的不足,於是在虛幻中找尋超脫現實的感受。這是一個循環,對於缺乏社會經驗、生活經驗的我,徹底的荒廢了學業,總的來說,就是沒找准自己的位置。
就把這幾年作為生命種一段灰色的插曲吧。當我忙碌的時候就會忘記煩憂,然而我又往往擔心失去了自我,沒有目的的瞎忙。這,就是我有過很長時間的不快樂。
問自己:為什麼要去想?有的事不得不去想。北大是一個思考的地方,我的思考與它無關。
我曾經認為生活的目的是快樂,其他的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是現在我覺得這有些膚淺了。
我們家我可以說是第一個上大學的,我父母絕對是:愛憐我(小時侯就是在蜜罐里長大的,儘管沒有錢,也不知道錢能幹什麼),期望我(希望我能有成就,表面是面子,內在是欣慰)。就象現在考研,這是父母發自心底的期望。有時候覺得自己很沒有出息。
現在我對一切都明白了嗎?
沒有,因為我會寫這些文字。
對於名譽、地位、金錢,我已經看的淡了,因為凡事沒有善惡。只是關係到他人利益,才有了善惡之分。我也贊同過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是我想到,當一個人面對危險的時候,生命有著本能的生慾望,它會千方百計的尋找生路。作為生命的主人,是不應該放棄生命的活力的。因為真實生活的背後,每個人都在尋找生命的出路、在掙扎、在鬥爭,無論他屬於哪個階層。
時間是公平的,收藏好生活每一部分,請問這是生活的意義嗎?
~~~~~~~~~~
再可笑的青春也會煙消雲散 - 遊戲潮 - 知乎專欄
「我深悔早年光陰虛擲,沒多讀點書」,這是楊絳先生的話。當她寫到「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上,向後看看,也向前看看。」楊先生在光陰無多的時候,也坦然面對世間所走過的路,只是還遺憾為什麼不能在年輕的時候多學點知識。所以,人生因思考而改變,但思考的同時要讀書。
季羨林先生說:「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這似乎和題主的想法一致?否也。季羨老先生還說了——
「學者們常說:"真理愈辯愈明。"我也曾長期虔誠地相信這一句話。但是,最近我忽然大徹大悟,覺得事情正好相反,真理是愈辯愈糊塗。」
「我在這裡發現了一條定理:年齡大小與處境坎坷同對世態炎涼的感受成正比。年齡越大,處境越坎坷,則對世態炎涼感受越深刻。反之,年齡越小,處境越順利,則感受越膚淺。」
「個人走的路有時候並不由自己來決定,假如我當年留在家裡,走的路是一條貧農的路。生活可能很苦,但風險決不會大。我今天的路怎麼樣呢?我廣開了眼界,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人生,獲得了虛名。我曾走過陽關大道,也曾走過獨木小橋;坎坎坷坷,又頗順順噹噹,一直走到了耄耋之年。如果當年讓我自己選擇道路的話,我究竟要選哪一條呢?概難言矣!」
「我就像魯迅筆下的那一位「過客」那樣,我的任務就是向前走,向前走。前方是什麼地方呢?老翁看到的是墳墓,小女孩看到的是野百合花。我寫《八十述懷》時,看到的是野百合花多於墳墓,今天則倒一個個兒,墳墓多而野百合花少了。不管怎樣,反正我是非走上前去不行的,不管是墳墓還是野百合花,都不能阻擋我的步伐。」
「人類的前途要由你們來決定,祖國的前途要由你們來創造。這就是你們青年人的責任。千萬不要把人生觀和價值觀當作一個哲學命題來討論,徒托空談,無補實際。一切人生觀和價值觀,離開了這個責任感,都是空談。」
所以,正因為大多數人的人生沒有意義和價值,才有努力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看看!如今的我,已經會給人灌雞湯了!不過很可惜的是,我的人生閱歷也遠遠不夠,還提供不了更多幫助來快速提升一個人的思想。人永遠無法想像自己曾經經歷自己不曾擁有過的人生。就像張愛玲的小說,從想像的愛情到真實的人生,從懵懂的少女到經歷過兩次婚姻的婦人,體現在小說當中對於人生的理解和認識也更深層次地遞進。從婚姻、金錢到當下的生活,再到他愛我的那種感覺,甚至退到只要我還活著的感覺,才最終具備那真實的蒼涼。
而我,離那厚重的「真實」還太遙遠。
最後,還是雞湯一碗:
要有愛 - 遊戲潮 - 知乎專欄
-----------------------
原回答:
知乎上越來越多的「心理諮詢」問題,總泛著一絲蒼白。一個心靈充盈或是精神富足的人,斷然不會跑到一個論壇上問如此接近哲學本質的問題。而回答者縱然有理有據、娓娓道來,但心靈狀態的差異、人生經驗的高下、生活境遇的距離,註定提出問題者決然得不到真正需要的慰藉。
灌雞湯有個前提——對方或多或少想吸收點營養。倘若沒有這層念想,恐怕也是對牛彈琴。
要探求生活的意義,首先就得探求生活中有價值的東西。解答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於,無論是社會與人的關係的形成或人與社會的關係的形成,都取決於對生活價值的理解。這個哲學層面的問題從理性上看可以做出很完善的回答,但這對我們這些陷入情緒黑洞的普通小人物又有何用?
如果追究真相,對社會而言,工作本身毫無意義,工作帶給社會的福祉才是真正的意義。假設有兩位母親,原來各自在家中撫養自己的孩子,因為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母親盡心儘力,孩子們也充分地享受著母愛和幸福,但國民經濟不會因為她們的勞動而產生任何變化。後來,這兩位母親來到勞動力市場,雙雙作為保姆彼此到對方家裡照管對方的孩子,她們的勞動因此而產生了經濟效益,當地的GDP也因此得到了相應的提高,但雙方的孩子享受到的只是保姆而不是母親的撫養。另一方面,對於個人而言,缺乏情感的維繫,物質水平提升帶來的快感會消失得很快。人們總是對於自己相對於別人的收入高低比自己收入的絕對值更關注,於是,當人們得知周圍其他人的生活比自己更好時,經濟水平提升帶來的反而是「心靈污染」。
所以,尋找生活的意義遠比尋找工作的意義更重要。「我活過的生命空空蕩蕩/未來也是/不過是一場空空的燃燒。」人來自黑暗,終將沒入黑暗。但我等凡人沒有遁入虛無與絕望,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不是純粹的、叔本華式的悲觀主義者,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體恤與愛意。
但題主的困惑,看上去更多是因為與他人的比較。簡而言之,既然我終其一生也獲得不了他人擁有的事物,是否失去了人生的意義?殊不知,得不到的痛苦和得到後的空虛本來就是一對人性的正反面。昆德拉的作品一直試圖描述,無論生命是輕還是重,都是不能承受的,因為它始終是偏離的。
對題主而言,虔誠的宗教徒擁有你不具備的能力——平和。他們因為有信仰,生活得比較踏實,也比較省心。沒有信仰,意義虛無,空虛感導致窒息感,所以需要努力為自己找到追求,或者物質、或者權力、或者只是一點小愛好,比如寫作、繪畫,最不濟,做個極客、做個宅男……都是出路。
無論對事物的愛,還是對人的愛,都能帶來寄託。
知乎上大量「心理求助」的問題,說到底,大部分都是題主陷入自我無法自拔的表現,都是「我」的經歷、「我」的事情、「我」的感受。其實會發現,大凡流行的文藝作品,極少使用第一人稱敘述,偶有使用,多半是因為主人公有某種特殊性格,或者奇特經歷,比如《阿甘正傳》用智力殘疾人的視角看周圍世界,本身就有一定的傳奇色彩。不少商業文學刊物在徵稿啟事上往往直接標明,拒絕第一人稱敘述的作品,因為文章敘述得結構鬆散,嘮嘮叨叨,而且夾雜著大量的個人感情發泄。
人們在講述一件事情時,既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相當於第一人稱敘述,也可以從中立角度出發,相當於第三人稱敘述。與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文藝作品相反,幾乎所有題主用的都是第一人稱。因為現實中的我們無法知道一個事情的全貌,無法了解在眼睛和耳朵範圍外的細節,我們只能講述自己觀察範圍內的事。這也是為什麼文藝作品總顯得比生活精彩。一個上了年紀的女觀眾,可以為愛情劇落淚,但很少被身邊人的感情過程感動落淚。這種精彩在某種程度就取決於「上帝視角」。作為觀眾,你可以看到這一切,從而被激發出相應的情緒。而在生活中,我們卻只能局限在自己的位置上,凌亂地、片面地觀看一個事件。大部分情況下,我們無法目睹一件事的始末,只能通過他人的轉述,間接了解事件的全過程。
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靠對世界的想像、臆測來彌補觀察的不足,在胡思亂想中把自己的「凡人視角」擴展為「上帝視角」,自以為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於是,驚奇、憤怒、鬱悶,我們覺得生活並不精彩,事情亂作一團,但這僅僅是視角問題而已。
既然我們沒有辦法像上帝那樣通曉一切,就不需要太過於思考一些「本質」問題。就像世間無數從事卑微工作的人們,僅僅是為了一口飯,而這一口飯又為了什麼?很簡單,愛和尊嚴。世界上有無數的小人物,承受的不僅僅是工作的無聊和物質的貧乏,他們還背負著苦難、沒有怨言、樂天著,然後用超乎想像的生命力頑強地、堅韌地活著。因為尊嚴,他們有著超強的承受力;因為尊嚴,他們不會讓任何天降的、人為的各種災難擊垮;因為尊嚴,他們愛自己所愛的人,與他們攜手並肩、相依相靠,這愛又使他們更加尊嚴地活著。
事實上,正因為我們的卑微,我們比其他任何人更懂得最寶貴的愛和尊嚴。
「不要哭,不要讓別人聽到我們在哭。」這是余華《兄弟》當中李蘭痛失愛夫後對兩個兒子說的話。相信只要你不是鐵石心腸,一定能體會到文中人物在說這句話時的痛苦,也能想像出當時一個瘦弱女人在遭受丈夫慘死這種大劫難、猶如生命被碾碎、被掏空時說出這話時的表情,這是上天賦予我們這些力求尊嚴地活著的卑微人物的能力。作為小人物,我們來去不會有人注意,因為這個時代就是記住那些風雲人物,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生活後來都成了神話。而小人物的來或走都不會留下太多記憶。即便你是最富有浪漫氣質也最不安現狀最執著追求夢想的人,但也許命運坎坷,你青春的所有夢想最終都被無情的現實生活磨損、侵蝕殆盡。和平年代,平凡個體往往是被生活本身所打敗。
我們越來越容易迷失和沮喪,是因為現代生活中的我們,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床上,不是在座位上就是在網路上,離自然已很遙遠。親近真實的人、親近真實的自然,都是讓我們找到心靈家園的最好方式。窗台上放一盆植物,假期到海邊或者動物園裡轉轉,就像監獄裡的犯人放風透一口氣。事實上,一個真正坐牢的人,在牢房裡發現一隻螞蟻或者一葉小草,都會非常喜悅欣慰。這種喜悅欣慰,就是因為獲得了與世界的聯繫,從而有意無意得到些許精神上的安慰。
心靈是活的東西,無法在一個點上停留。題主只要多交一些朋友,多培養一些愛好,相信很快就能走出困惑。
最後雞湯送上三碗——
至少有一首歌給我安慰 - 遊戲潮 - 知乎專欄
屌絲是不是一種出身? - 遊戲潮 - 知乎專欄
愛恨消失前,讓文字溫暖每一天。 - 遊戲潮 - 知乎專欄
從前一個村子,某一年有兩兄弟從外面逃荒而來,村長看他們可憐,就借給他們兩個種子和一些農具,劃給了他們兩塊荒地來開墾。
哥哥是個老實人,拿到了種子,開始墾荒,翻整土地,把種子小心翼翼的一個個放到壟間,每天不停的彎腰,晚上又疼又累,入睡都很困難。
有一天,哥哥想起很久沒看到弟弟,就去他的田裡面看看。結果他看到田地上面還是雜草叢生,種子被散亂的灑在地上,並沒有好好播種。
他很著急,就把弟弟叫起床,問這是怎麼回事?
弟弟說:這種農活又苦又累,我認為人生不是這樣的,有位哲人說過,「生命不在長短,只要活得有意義。」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生庸庸碌碌、畏畏縮縮而活的人,不如一年、一月乃至一日而活得有意義的人,只要生命曾經綻放過光芒,這一生就已值得,生、死已無關緊要了。 種一點地,只能養活自己,也不能換來美宅和妻妾,別人也不會對我畢恭畢敬,那人生多無趣?
無趣的人生,對於活到一百歲,和只活到三十歲的人,根本上並沒有什麼差別。雖然,前者多活幾十年,後者則少活了幾十年;但,這只是人們觀念上的感覺與執著,對於認得生命意義,清楚宇宙真諦的人,存在的長短已不覺得遺憾,我感嘆啊,不由得迷醉於自然的奧妙和宇宙的神奇..............
所以哥哥,你會幫我種的是嘛?
...哥哥,你怎麼了,哥哥.....別動手,有話好好說!!
--------------------------------------------------------------------------
題主是否已經自立了?
如果真的想探索人生的意義的話,
還是題主先養活自己,再來討論這個問題為佳。
只要你養活自己了,再往上能翻多大的浪就是看你的本事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社會規則不是你不認可它就不對你發揮作用的。如果還是這種心態的話,那麼吃虧的還是自己。
中二就是自己沒有錯,世界錯了。
我不會的東西就是沒有意義。
我做不到的事就是不必要的。
我對自己的困境沒有什麼責任。
希望題主不是中二,只是心情不好。
------------------------------------------------------------------------
人在不自立的時候,會常常給自己找高大上的借口。人之常情。
剛從經濟學的角度闡述了一遍,其實題主的問題是這樣,
「每個人都是從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是特別的獨一無二的,到接受自己其實就是一個普通人。」
----------然後是原回答-----------
一個一個回答你把。
首先,你的問題是你想得太多,做的太少。
然後,你的最大的問題在於認為人好像天生就可以擁有就應該擁有一切,所以覺得因為被別人「剝削」所以得不到,都怪剝削自己的人,覺得為別人打工自己的生活就沒意義了。
實際的情況是什麼呢?生活非常的艱難,人類為什麼要組成社會?是因為在荒野上一個人無法生存,人類組成一個群體才能活下去,而每個人發揮自己的特長,有的人種地,有的人織布,有的人做生意,有的人製造藝術來發掘精神追求,然後大家在市場里出賣自己的勞動成果,來購買別人的勞動成果,然後構成了社會。生存是如此的艱難只有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才能,才能讓大家活下去。
而現代社會,生產力發達,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不僅僅追求食物果腹,而是更多的美味的食物,更多的精神追求,你的慾望遠比為了生存時增加了,而和你有相同能力的人也更多更多了,他們跟你爭搶著工作崗位,為什麼有人願意做服務員?為什麼有人願意成為餐廳的侍者,因為他們能勝任這個工作,而且在他們認知和尋找的範圍內他們只能找到這個工作。
當你抱怨,美國的服務員時薪8美元,而中國的服務員時薪只有8人民幣時,你就已經放錯了對比對象,因為如果沒有這份工作,中國的服務員,或者工人得到的薪酬比這講更少。人的選擇是跟自己的過去比,而不是跟別人比。
對於很多你所謂的一輩子工資幾千塊錢的人,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因為他們要養育自己的家庭,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他的意識決定了這個人的認知水平,他們不需要想著創造人類偉大文明,對於他們來說,能讓自己過上比昨天好一點的生活,能讓自己的兒女不忍受飢餓,能讓自己的子孫接受更好的自己沒有接受過的教育,就是他們認為自己生活的意義。當你覺得他們一生碌碌無為的時候,他們可能看著自己孩子叫一聲自己爸爸,就感覺到由衷的幸福。
你問「我希望真正一輩子過苦日子的生活的人可以去思考,如何改變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活著為別人服務不可以嗎?我希望大家都來回答這個問題,思考這個問題,去開導別人,去開導迷茫的人,不可以嗎?我甚至希望大家都去想一種辦法,或者一齊為一種辦法出力,去改善別人的生活不可以嗎?」
人類的幾乎所有社會行為都是為了維持社會存在,只有很少的人在奮力研究科技,為人類謀求未來,這個市場經濟體系就是一個及其精密的機器,來用有限資源來滿足所有人慾望的機器。
你的工資是市場決定的,為什麼你的工資少,因為你提供的價值少,因為你提供的能力是同質化的,有很多人願意接受比你低的工資來,為什麼程序員在北京的工資畢業就上萬,而北京學機械的人畢業就4000?因為這裡缺程序員而不是機械師,為什麼畢業的程序員工資是一萬,而知乎上有的大牛工資就是十萬百萬呢?因為他們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價值。那為什麼工資是一萬的程序員,離開北京回到家鄉的二三線城市,工資就成了3000?因為這裡沒有像北京那樣缺程序員。
你問道「照你這麼說,那歐美工人罷工都是無理取鬧了?如果人生來就要接受,一切都是合理的,社會設計得這麼完美,那那些罷工,示威,遊行,公會,勞動官司都是沒事做了?」
你的因果倒置了,社會的完美不是宏觀設計的,而是微觀競爭的,就這麼說,你一萬塊錢工資的是憑空掉下來,你就接受的么?不是,是你畢業的時候投出了一百分簡歷,最後得到了5個OFFER,從5000-12000的工資,你看了半天,選了一個工資合適,福利合適,有你喜歡的工作環境,有你認為更合適的領導,你選擇了一個相對合適的職位。然後這一切競爭選擇的結果是你的工資是一萬元。同理,工人為什麼罷工?因為社會發展了,整體薪資水平改變了,如果工人不提出抗議,資本家為什麼要改變,還省錢,但是工人有罷工的自由,於是工人罷工了,對資本家施加了壓力,媒體報道,公司形象下降,資方為了改善形象,快速妥協和工會簽訂新的協議,提升工資,增加福利。最終的結果工資增長了。同樣,你說的一切都是擁有自由的權利的勞方與資方在不斷競爭中的動態變化。而在宏觀上就顯示為平衡態。這一切絕不是一個人設計出來的規則,而是保障自由的情況下的動態競爭平衡。
--------------------------------------------------------
上面只是分析下市場秩序,給題主普及下基本經濟學常識。然後要說的問題是,多元價值觀的問題。
剛說了市場通過交換來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是如果所有人的價值觀都相同,都是為了追求名譽地位金錢,想當官,想成為人上人(不平等的,奴役他人的)最後結果就是每個人都活的很痛苦。
而參考多元化的社會,比如美利堅,歐羅巴諸國,這些發達國家,你會發現,不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發展偉大的人類文明,每個人都追求尋求理性達到的盡頭,尋求物理學的大一統論。對多數人努力維持生存在進而尋求個人興趣就是生活,因為社會足夠發達,社會體系較為完整,一個服務員的工資比大學教授可能只是幾分之一,教授的生活是教課以及下班後和自己同事探討宇宙奧秘,回家照顧家人。服務員可能就選擇下班去夜店,去泡吧去啪啪啪。但也可能會去圖書館充實自己,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每個人的行為都受制於這個人的價值觀這個人的認知體系。
我所說了半天都是我們認為我們社會可以達到的理想狀態,如果你覺得社會還有那麼多黑暗啊,不公啊,問題啊,那你就應該把思路轉換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阻礙了我們追尋我們嚮往的美好生活。找到那些原因,然後去努力改變這個社會。
打工不是沒有意義,打看不到希望的工才叫人絕望。
-------------------------------------------------------------------------
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紐約老李校長」
後台回復阿拉伯數字「100」
可以獲得老李的100條江湖秘籍
你已經認同了你心裡的那個「資本家」。
你是一個想當老闆而不得的人。
你口口聲聲的「別人」,其實不是別人,正是你變相的自己。
你說的事情,只是一部分事實,但你把它們當成了全部。而且你很僵化的只能使用一個角度去理解。
另一部分事實,另一種角度是——
①作為一個吃貨,我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有些菜永遠吃不了,但吃得到的裡面肯定有喜歡的,而且是持續喜歡的食物。
整天想著自己沒有的,得不到的,結果連自己有的都無視忽略……
②資本家盈利是建立在別人購買它產品的基礎上的,而別人購買是建立在自身需求的基礎上。所以我們同樣可以說——資本家是為了滿足其他人的需求而運營。
無非就是兩點:
事實上沒有得到什麼,並不會消解已有的事物的樂趣。而是你自己不在乎已有的事物。
事實上人活著不是為了給別人打工,而是為了自己活著。就像資本家們無論是自以為「為人民服務」還是就想當個世界首富定了個一個億的小目標——他自己知道這裡面自己的需求哪裡。
但是你不承認這點,因為承認了你很痛苦——對工作的熱愛,也是一種你默認了自己永遠得不到的東西。
所以歪果仁發明了job和career這兩個詞。
中國對應的辭彙一個叫做工作,一個叫做事業。可這就是大多數人必經的生活啊。
首先我必須為題主有這樣的困惑而祝賀,但這只是開始。
你知道的太多了,但又知道的太淺,很多事情你要麼不要琢磨,要麼就一定要想透,不然困惑就來了。
按照這樣的邏輯思考,我們可以延伸到:人類受困於地球,無奈的接受生死,活著是否是個悲劇。
是的,這些都是悲哀的事實,我們承受太多制約,不能自由的操控人生。
但是,我要說的是但是!
自由旅行或者每天品嘗美食的體驗就一定勝過你現在的苦逼工作嗎?
人生是漫長的旅程,酸甜的體會是有了苦辣的參照,旅行的快樂,美食的享受來自於無數個你思而不得的日夜的對照。
是的,我想說的還是生命是一場終極體驗。生前你早已遺忘,死後你不得而知。我們擁有的僅僅是這幾十年的生命體驗,享受和快樂轉瞬即逝,那苦逼的工作時光不也一樣轉瞬消逝么?
你問題背後的問題其實是,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我覺得一切徒勞?
你既然有這樣的困惑,證明你開始認真的思考人生了,不妨先解決這幾個問題?
1、你為什麼存在?
2、想像一下脫離了一切社會關係,你能感受到自我嗎?
3、你的思想和你的肉體存在哪個更真實?
我知道這很難,但唯有解決了這幾個問題,你才能脫離困惑。每個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那是對自己人生獨一無二的解釋。
我的答案是,這個世界上有微小部分的人靈魂不滅,他們找到了自己在時空中獨一無二存在的原因和意義,他們不為任何生命的疑問困惑,積極的或散漫的體驗這一次的靈魂旅程,到有一天,他們此生的肉體毀滅,靈魂便如同夢中醒來,開始另一次生命體驗。但既然對他們而言靈魂不滅,那何不悲觀的虛度一生呢?
因為每一次生命體驗都是唯一的,尼採的靈魂只有一次機會成為尼采。
康德的靈魂只有一次機會成為康德。
你只有一次機會成為你,我只有一次機會成為我。
這唯一的一次機會你是願意虛度浪費,還是儘力體驗更多美好的感覺。
所有悲傷,痛苦,寂寞,孤獨,快樂,幸福, 都是美好,它們佔據了你唯一生命中唯一的一段。
所有善良,給予都是美好的,因為你以一種好的方式讓自己唯一的生命與其他唯一的生命產生了交集。
哲學家因為自己給自己一個讓自己信服的生命答案而靈魂不滅。
我們可以追隨柏拉圖,叔本華或者尼採的觀點,但那都不是你自己的。
而我願意變承受為享受這唯一旅程中的每一刻,相信自己,儘力而為。
這是我對我人生的解釋,所以我可以享受痛苦和幸福,儘力為善,不受困惑。
那,
你的解釋在哪裡?
其實人活著,是不需要意義的。
題主的困惑,我當年讀中二的時候也有過,這個答案當是回答一下中二的自己。
活著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沒幾個人答得上來的。
大多數人,並沒有強烈的操控著自己的人生,而是隨波逐流,或者說,選擇服從。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說要聽話不是?
長大了找份好工作,養家糊口。大家都是這麼被教育的。很多人畢業之後,就自然而然的去找工作了。
有些人,工作慣了,讓他長期休假,或者退休,他反倒會感到無比的空虛與茫然。希望重新去工作。
因為,除了工作,他們不知道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做。
人總是需要做一些事情的。無所事事不知道幹什麼是件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恐怖的事情。不信?可以去看英劇《黑鏡》聖誕特別版。
活著本來就沒什麼意義,對有些人來說工作不是為了活著,而是活著是為了工作。
======
人類科技發展到今天,生產力早就富餘了。
完全可以一部分人工作,一部分人就「享福」。實際上,社會也正是這樣的。
國內有那些早早就「退休」,享受社會養老的人。國外有那些靠福利而活的人。
不工作也是餓不死的。
所謂公平,並不是說所有人都一樣。平均主義不是公平。
有的人聰明,並且還努力,讓他們多得,才是公平不是?
端盤子也可以啊,只要酬勞合適。
生活大爆炸有看吧?Penny端盤子的收入一點也不低: The Big Bang Theory 中 Penny 的收支情況是怎麼樣的? - 美劇
工作,實際上是一種交換。並不是「給別人打工」。
我付出勞動,換取薪資,而我又可以利用薪資去換取其它東西。
如果我們把人生看成是一個網遊。把工作看成是打怪,把升職看成是升級,如何給自己加點?通過不斷交換稱霸全服?人生這個遊戲,其實非常非常好玩。
遊戲要玩的爽,必須投入時間研究,琢磨竅門,而一旦玩得爽,就不會問玩遊戲有什麼意義這種問題了,因為我們沉浸其中。
研究好人生這個遊戲,做個人生贏家,也多半不會問「活著有什麼意義」。
人生這個遊戲很好玩,如果遊戲規則是公平,或者是我們訂的話。
很遺憾,幾乎所有的規則都是別人訂的。
工作的人,其實完全不用那麼辛苦的。實際上,很多很多工作,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一幫人的工作是挖坑,另一幫人的工作是填坑。類似的事情,不要太多太多了。
馬克思說,不勞動者不得食。
我們假設一個人一個月需要一千塊錢買食物才能滿足基本生活。而他的時薪是10塊錢,那麼,他一個月需要工作一百小時才能賺到足夠的錢。
如何讓這個人每個月工作兩百小時呢?不是每個月給他兩千塊錢,他有了一千塊錢買食物後他就懶得動了。
正確答案是把那個人的時薪降低一半。人生遊戲規則制定者一聲令下,你!每小時工作只能賺5塊錢!改變不了規則,那為了生存,就只能默默的工作兩百小時咯~
類似的方法,還有把食物的價格提高一倍。
普羅大眾,工薪階層,在很多社會,都活得非常非常艱難。
因為社會規則是別人訂的。
看看房價,看看物價。
單個社會內的規則還好,恐怖的是國際的規則。
有本書叫《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 (豆瓣) 》,講美帝如何通過經濟手段控制其它國家,時代榨取資源,榨取勞力。
如果你相信這種陰謀論,至少,我在很大程度上相信,那麼如果投錯胎,拿到個hard模式的國籍,那麼工作困苦一生,也是無法改變自己以及國人的命運的。
當然,也是可以移民,以「改變命運」。
社會沒有人願意端盤子?做傭人?不要緊啊,從別的社會找人就好了。城裡人不願做的工作,有農村人來做不是?有的是爭著做傭人的菲律賓妹紙,人美價廉,任君挑選。
社會的規則就是這麼訂的,有些人,就是註定要辛苦工作一生的。
不是活著有沒有意義的問題,不是為不為別人工作的問題,而是除非選擇去死,不然就被逼一定得工作的問題。
不服?要改變規則?你憑什麼先?
存在著的就是合理的。現在規則的制定者,人家也是付出過動輒用世紀做單位的心血才換來的規則制定權呀~
被中二少年「抗爭」幾下,權力就易主?那也太不公平了吧?
要改變規則,一般上是需要先把現在的規則玩透,做個玩家,甚至贏家先。做了贏家,成為既得利益,才有選擇重新劃分利益分配規則的權力。
如果把改變社會規則當做人生目標,那麼,工作完全就是一件微不足提的小事。是時候祭出這張圖了
很多時候,工作只是為了賺錢,賺錢可以用來愉悅。
愉悅不只是吃喝玩樂穿住行,愉悅與金錢並不對等。
對我來說,有錢交網費,得到了與其他人類交流的機會,那就是至上的愉悅!
作為一名醫生(題中你恰好舉例了)我想說,掙錢肯定是必須的,養家糊口,生存必須。
但是,每當治好了一個病人時產生的滿足感,救活了一個病人時的成就感,學會了一個新的手術技術(暫且籠統這麼說)時,那是非常幸福的。
已經八點多了,當我們終於把今天最後一個腸鏡做完時,會覺得配台的麻醉師,打針的小護士,打報告的打字員都是我的戰友,兄弟姐妹,那也是一種幸福。
如果不是中國的醫患關係這麼尖銳,醫生是一個非常幸福的職業。其實活著本來就沒什麼意義啊,只是很多人很奇怪,看不透這點,非得給自己無意義的生活套上一個意義。
但他們沒想過,就算有意義又如何?意義這玩意說白了就是人們自己給東西強加上的,然後也是給人看的,完全屬於人自娛自樂的東西,根本沒那麼重要啊。
至於上班這種事,我覺得關鍵不在於給別人打工,而在於賺錢。你上班確實在給老闆創造價值,他會因為員工的勞動買車買房包二奶,換車換房包三奶。但本質上他幹什麼跟你並沒有關係,你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然後拿到自己應得的那部分報酬就可以了。畢竟賺錢才是目的,如果有更高的追求,那是另一個問題,而且那個更高的追求顯然就是一個不錯的人生意義啊,呵呵。
有了錢就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我覺得這也是個不錯的人生意義嘛。反正人總是要死的,如何在死前過好自己的日子就是人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了。實際上題主問的問題很好,這個就是資本主義給人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壓抑和痛苦,很多回答者已經麻木並安慰了自己,並反過來打擊題主思考的萌芽。
實際上,社會和制度並不從來如此,也必將不同於此;而在大多數時候,社會的主流聲音體現的都是對現存制度進行維護的意識形態——就像你現在看到的那樣。
我鼓勵樓主開始閱讀各種經典書籍,尤其是工業革命以來波瀾壯闊的世界歷史與精彩迭出的政治哲學思想。
會思考意義問題的,都是好孩子,不要理會那些冷嘲熱諷——繼續思考,別忘了閱讀。按照題目的意思,首先要把「打工的」分成兩種人。
第一種是做那些相對「高端」一些的工作,比如在知名大公司里做職員,在科研單位做研發,等等。這種工作的意義在於,除了賺取謀生的必須資源外,工作本身也必須在特定的場所完成。越是複雜的項目,越是需要團隊的合作,只有在公司的架構下,才能方便有相近職業水平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展開合作。從這個意義上說,「打工」絕不僅僅是為了服務別人,更是為了給自己找到平台和合作夥伴。
第二種是做那些相對「低端」,比如題目所說的餐廳服務生等。這種工作或許在你眼中看來沒有什麼價值,我不想在這點展開。但你至少可以這樣理解,對於這些人來說,為了生存首先需要通過「打工」來賺取必需的資源,但生活的意義完全可以在別處。不論生活多麼貧困,都不妨礙我們在生活中感受到快樂,溫暖,希望,等正面的情感。追求這些平凡的美好完全可以作為生活的意義本身。佛教說一花一世界,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真的連一丁點生活的快樂都難以體驗,那麼可能更應該做的是先去找葯。在老家,手機碼字,想到哪寫到哪,將就著看看。
活著的意義,不同的人可以給出各種不同的回答,我說說我的看法。
我是一個窮學生,20多歲了,還靠著爸爸在外面辛苦賺錢來養我,很多時候都會很急。知乎上面在國外深造的大牛隨處可見,稍微差一點也是211 985之類的名校。我呢?連專科都算不上,高中沒努力,讀的是自考,學校坑爹,完全沒有學習氛圍,大家除了打遊戲就是打遊戲,甚至如果你認真學習大家都會用很怪異的眼光來看你。專業知識一塌糊塗。
偶爾也會想,這樣活著有什麼意義呢?可能心裡很多夢想這輩子都難以實現了吧。痛苦不堪。
後來從學校回來,一個人在家,想明白了很多。
其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事情都不會凈如人意的,哪怕再有權再有錢的人,也都會有自己的煩惱。但是這剛好就是生命意義的所在吧。
想環球旅遊,沒有錢,就努力的去賺。當邁出旅行第一步時激動的心情就是活著的意義。
想寫出漂亮的代碼,知識卻不夠,努力的去學。當代碼運行時喜悅的心情就是活著的意義。
想找個愛的人相守一生,緣分不到,儘力的提升自己的方方面面。當喜歡的女神為你洗手做羹湯的時候就是活著的意義。
太多太多的不滿意,太多太多想要實現的願望。在努力的過程中或許感覺不到活著的意義,但是當你成功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雖然我比不上太多太多的人,但是我活著,依然有意義。
無論是打工,還是自己創業,或者做國家的公務員,都是在服務社會,服務身邊的人。同時完成個人價值最大化,一個人只能做事情,事業是要一個團隊來完成的。互助合作,雙贏互利,自利利他這是成功者的運作模式。不存在單獨的自利和純粹的利他。
任何形式的人生經歷都是最好的修鍊成長,成熟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要在經歷中不斷的完善自我,提高綜合素質,道德修養,心胸氣量,獲得人生,事業的雙豐收。推薦閱讀:
※你的人生意義是什麼?
※什麼叫做悲觀?
※理想或者夢想這種東西有存在的意義嗎?
※普通人發現太多東西已經輸在起跑線上,失去奮鬥的動力怎麼辦?
※極端貧困的人為什麼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