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累的時候洗澡會變的很舒服,肉體和精神上怎麼解釋?


身體的疲勞可以表述為中樞性的或者外周性的肌肉無力或力量不足,沐浴作為一種刺激手段,對神經肌肉以及終末感受器有刺激作用。血管擴張和收縮,從而改變代謝功能和體溫,身體的特定區域,如骨骼肌,皮膚,和腹部區域的小動脈收縮或者擴張,它不僅能調節血壓,也改變身體各部分的血流分布,促進淋巴迴流,促進循環並減輕水腫。鄙人以為,作為一種應激,刺激藍斑—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
藍斑( locus coeruleus )在中樞神經系統內的投射很廣。其目標區包括脊髓,小腦,下丘腦,丘腦的中繼核團,杏仁核,端腦基底部,以及大腦皮質。藍斑產生的去甲腎上腺素對腦的大多部位具有興奮性作用,從而加強覺醒狀態,影響睡眠—覺醒周期,並預備腦的神經元對未來刺激的響應。

棱形窩。藍斑未標記,但它非常接近面神經丘( colliculus facialis )外側

而腎上腺髓質激動引起腹腔內臟及皮膚末梢血管收縮、心搏加強和加速、瞳孔散大、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
藍斑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cus_coeruleus
對於沐浴,其有效性的科學研究往往是中性或者積極性的,它對於健康疾病沒有影響或是安慰劑作用
又或者有積極影響,但也有人提出研究並非完全可靠,沒有做夠強大的證據足以得出肯定的答案。

對於沐浴的歷史,引用《清潔與高雅:浴室與水廁趣史》和wiki Spa_bath(http://en.wikipedia.org/wiki/Spa_bath)的部分內容,嘗試解釋。

歷史上的不同時期,沐浴有著不同的意義、目的和方法。在希臘,沐浴和健身室聯繫在一起的,短時間的冷水浴可以使人精力充沛。在羅馬和伊斯蘭國家,沐浴以為著放鬆,體力上的恢復和最終的身體健康.主要方法是使用一系列不同溫度的蒸汽和水。它是一種社會活動,一般情況都是結伴而浴。羅馬的沐浴僅僅是偶然用來凈身。Sanitas一詞的意思是「健康」而不是「去垢」。中世紀的群浴以及歐洲許多復興運動中的土耳其式沐浴幾乎都是這個目的。在中古時期的修道院里,沐浴是非常嚴格的日常清潔,不允許慢條斯理,不允許戲耍享受,或者這是被迫的——浴水冰涼,以示懺悔。有的時候,沐浴被用作一種象徵性的禮儀,它給人們的愉悅與清潔僅僅是精神意義上的愉悅與清潔。18世紀和19世紀初,歐洲的沐浴意味著一種醫學治療手段,沐浴的人被看做是「病人」。大約在1860年,沐浴才重新被當作一種日常清潔手段。由於多用冷水,仍不乏宗教懺悔的味道。隨著熱水的使用,沐浴再次向人們提供了可以「享用」的功能。今天,沐浴的人們除了日常清潔的目的,還享受羅馬人的放鬆。
……
早期人類似乎居住在河邊:舊石器時期最早的工具在河床的亂石中發現。無論沐浴與否,人類必須有水才能生存。由於當時還沒有一種方式將水運送到居住的地點,所以人類將自己的住處社在河邊。人類似乎並不在意自己是否骯髒或者有氣味,但他們一定是發現了冷水浴的爽身作用。從此以後,無論多麼寒冷,人有時候都回去淺灘去沐浴

Man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believed that bathing in a particular spring, well, or river resulted in physical and spiritual purification.
……
They established public baths and showers within their gymnasium complexes for relaxation and personal hygiene. Greek mythology specified that certain natural springs or tidal pools were blessed by the gods to cure disease. Around these sacred pools, Greeks established bathing facilities for those desiring healing. Supplicants left offerings to the gods for healing at these sites and bathed themselves in hopes of a cure.
……
In addition, the Romans used the hot thermal waters to relieve their suffering from rheumatism, arthritis, and overindulgence in food and drink.

而在中國,古人舉行重大祭祀前,與祭者為表示對神靈的敬懼,都要沐浴凈身,禁食葷腥,否則就會褻瀆神靈。「浴乎沂,風乎舞雩,吟而歸」以及三月初三上巳節(蘭亭集序所謂「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沐浴是為了去災。史前人類認為生育是由圖騰入居婦女體內的結果。進入父權制時代之後,人們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無論是圖騰感生的觀念,還是夫妻交媾導致生育的認識,都承認婦女是生育的體現者,子女是由母親孕育的。然而,並不是每個婦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於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婦女不孕育。當時人們認為婦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節的沐浴治療不育症。這樣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把沐浴變成上巳節的重要內容。
沐浴已經不僅僅作為個人清潔行為,還是一種禮儀、風俗和信仰。在清洗污垢的同時,或許也有某種精神潔凈的作用吧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lneotherapy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A4%E6%84%9F%E7%A5%9E%E7%BB%8F


之前的回答有點問題……
問題在於,微循環是細胞和血液交換物質,所以關係並不大。

  1. 疲勞時洗澡要用熱水,熱水刺激人體散熱,表皮毛細血管加速流動,排除汗液。(之後就是另一個問題了,出汗為什麼就舒服……一時半會兒沒想出來)
  2. 血循環加快會給各器官提供營養,當然,大腦作為耗能最大的器官也能得到滋補。
  3. 人生病時或劇烈運動後會肌肉酸痛,這是乳酸造成的。熱水澡可以降低乳酸的量。
  4. 去除體表污垢,毛孔排期通常。
  5. 洗澡一般是在一個階段工作完後,並且洗澡的時候一般比較放鬆(工作狂除外),會給大腦休息的機會。

副交感神經興奮的結果


表示洗澡後完全沒覺得舒服或者解除疲勞……洗澡本身就很累 難道我是懶鬼?


前兩天在得到App上看到的文章,略作補充和修改,分享給大家:

在說到洗澡之前,我想先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狂風暴雨天氣有時會讓人產生積極情緒?

在一些文學影視作品裡面,常有一些橋段,表現人在狂風暴雨中痛快地狂奔吶喊、心情豪邁。比如《阿甘正傳》,他們的漁船在暴風雨中前行,給我影響很深。
生活中我們也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就是屋外天氣很差,下著暴雨、電閃雷鳴,自己卻覺得愜意輕鬆。美國科學雜誌《鸚鵡螺》最近有一篇文章專門解釋了這種現象,一門叫「生物氣象學」的科學告訴我們,這可能並不單純是心理作用,而是因為狂風暴雨帶來了大量負離子,就是它改善了人們的心情,甚至對抑鬱症還有療效。
我們先來弄明白天氣和離子之間的關係。正離子負離子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們簡單理解,原子少了一個電子就變成正離子,多了一個電子就變成負離子。自然界中,發生閃電的時候和水滴破裂的時候,比如降雨、瀑布、海浪濺起,就會引發一些化學反應,讓空氣中充斥大量的負氧離子。那麼自然界中的正離子呢,一般依附在煙塵和霧霾這類污染物上面,通常出現在市區、室內和冬季。
其實長期以來,人們就普遍認為正離子對人體有害、負離子對人體有益,但證明這一結論的過程非常曲折。最早在1957年,就有人做過實驗,探究離子對人們身體和情緒的影響,一直到80年代,陸陸續續有差不多20項關於電子的精神效應方面的實驗,總體都指向同樣的結果,說確實是正離子有害、讓人產生消極情緒,負離子有益、讓人產生積極情緒。但是這些實驗因為測量不規範或是劑量把控、過程式控制制等方面的問題,都沒法百分之百證明離子和情緒之間的關聯。總的來說,30多年來的相關研究沒有取得太大成果,反倒是有些商人借著這些實驗結果來出書,炒熱離子治病的概念,趁機高價兜售離子製造機器。
這種尷尬的局面一直持續下來,直到前幾年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特曼(Michael Terman)的實驗成功。特曼是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科臨床心理學教授,目前對離子做嚴肅研究的人不多,他就是其中之一,但他開始研究離子完全是歪打正著。最開始,他只是想設計一個實驗來研究光照療法,負離子只是他為對照組設置的安慰劑,沒指望能發揮什麼作用,結果,那組連續三周每天接受高濃度負離子治療的實驗對象,抑鬱癥狀至少減輕了50%,離子確實在人體內產生了生物化學反應。
2012年,牛津大學的哈默(Catherine Harmer)也做了一項關於離子影響情緒的實驗。她找了一批患有由環境引發抑鬱癥狀的人,讓他們和健康人參照組一起接受負離子治療。她發現,無論是患者還是絕大多數健康人,在高濃度負離子治療之後,他們的情緒控制都有所改善,辨認、回憶快樂表情、快樂詞語的能力也增強了,也就是說抑鬱癥狀有所消除。
其實,負離子改善情緒的原理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到現在還沒有定論。有人說是負離子能使人體中一種影響情緒的血清素降回到正常水平,有人說是鼻子吸入富含負離子的空氣後能向大腦傳遞積極的信息,有人說是因為負離子可以提高人血液中的含氧量,還有人認為正離子就是會對人體產生有害影響,負離子只是把人體表面的正離子中和掉了而已。
無論原理是什麼,負離子對人情緒的積極影響總算得到了科學證實。那麼,可以產生大量負離子的場所有哪些呢,比如狂風暴雨的天氣、浪花翻湧的海邊、空氣濕潤的山林、瀑布等等,雖然自然界產生的負離子濃度是動態變化的,沒法具體測定,但科學家們認為這也有可能產生療效。
其實,還有一個再日常不過的場所,負離子濃度可以特別高,就是你家淋浴間。愛達荷大學的菲利普·米德(Phillip Mead)發現,普通淋浴間里空氣的負離子濃度特別高,效果居然能比得上特曼用來做實驗的工業級離子發生器。可以想像,假如每天淋浴30分鐘,效果可能和臨床試驗中的抗抑鬱治療差不多。
當然,一個人洗澡把身上的污垢(有人叫「人渣」 ,有點醉……)都洗掉了,身體上血管也流通得快了,身體上自然也會舒服一些。
最後,我想說洗澡時聽聽音樂吧!心理學上有個講法,你跟隨音樂擺動身體也是有助於緩解焦慮的。(只是不要在公共澡堂這樣,感覺怪怪的。)


我覺得至少對我個人而言,這個問題不成立,累了就睡,洗澡什麼的再說吧。


冬天洗熱水澡,夏天洗涼水/溫水才有這個效果


熱水刺激讓人產生疼痛感,體表疼痛可以引發鎮痛機制產生嗎啡肽。


因為可以讓汗臭離自己遠一點


洗澡很累啊!!!
但是洗完澡確實很舒服~

心理大概是,耶!又完成了一項辛苦的任務!我真棒!
生理么,不是大多數人都有剛洗完澡的自己又美了~的感覺嘛(咦,也是心理?)

媽媽再也不用催我洗澡~


樓下請補充哲學,心理,文學等上的解釋


內啡肽分泌所致



因為腦袋放空了。

為了散熱,血液湧向了皮膚表面的血管,你的腦袋血液就會不夠。

再多泡會兒就暈了。


據說是因為水流產生了負離子,負離子會讓人很舒服,生活在城市的人偶爾去一次公園會感覺神清氣爽也是因為它。


就像在母體胚胎中的環境,能讓人身心愉悅,熱水澡就是模仿母體中的環境,這是人最能接受的環境


推薦閱讀:

TAG:洗澡 | 生理學 | 健康常識 | 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