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這麼苦,為什麼還要去留學啊?
如果留在國內上大學,守在家長身邊,畢業了靠關係得個工作,家長給買個小車,在本市找個對象,這也是生活不是?
出國留學苦什麼?我那時候出國時並不知道苦什麼。沒有任何概念!好像覺得一切不知道的東西有著無窮的吸引力!
1982年8月決定去美國自費留學。當時在上海工廠里當助工。廠里與英國合資,出了很多錢,就是來了幾個高鼻子的英國人以及大套英語的圖紙,全部是用電腦的CAD 設計列印出來。我當時在招待小組裡,可以用英語與他們作簡單的交流。我看了挺好奇的。畢竟我們當時是用手在圖板上畫設計圖。一套設計,光畫圖紙就是畫三個月。我人矮,胸部壓在圖板上畫圖,畫錯了還是難擦去,覺得很累。
因為好奇心重,想要出去學習一下計算機設計方法。再學習一下有限元應力分析方法來設計結構。很簡單的理由。
但是真正到乘飛機去美國那天,已經是1985年12月聖誕節。從一個想法到真正地實現它,這中間化了三年多的時間。辦一個出國手續可真難!當然那是對我這樣的能力不足的人而言。
那三年多的工作之餘,都在上海的夜校學習英文。在那裡認識了一大幫子後來都跑到美國來自費留學的同學。那時候,一周工作六日。每周上4次夜校。每次上課三個小時。下課後和同學出去玩,記得在南京路上買奶油蛋糕吃,是最開心的啦!怎麼現在就是買不到那麼好吃的蛋糕呢?
說是自費留學,可是沒有錢的。父母並沒有錢給我。一切自理。連申請學校入學證的申請費都是和同學用人民幣換成美金來付的。而那時候我的工資是每月67元。
二年後考了托福成績。再用國內的文憑加托福去申請美國的研究生入學。拿不到助教和RA的位置,自己要付錢也是想去。
在拿到簽證後去買飛機票。可悲的是,五年當助工省下來的錢,全部拿出來還不夠付一半的飛機票!借父母的錢買了飛機票。家裡的親戚有在香港和新加坡的。看在我家上輩人的臉上,三個舅舅加上一個妹子,總共借給我$6500元作為初到美國的學費。
飛機到達舊金山時,若不是一個朋友幫忙,我連去那裡都是不知道的。坐在朋友車裡,看到六條大道上同時飛馳而過的車子,覺得自己太渺小了!雖說考過托福,但大部分別人說的什麼還是不明白。離開學還有二個月。好心的朋友說去打工賺錢吧!開學後就沒時間打工了。覺得也是。找到一個在台灣人家裡看孩子的工作。管吃管住還有每月$600的工資。心想好啊!正好可以休驗一下美國人的家庭生活,還可以練習英語。這戶人家非常有錢。房子可漂亮啦,好幾輛好車。在那裡打工看孩子,一切都有,什麼也不必操心。原以為自己打工之後可能會不去上學了。結果是恰恰相反。打工一個月,學到了太多的人生道理。明白了在美國沒有學歷的人永遠會難混下去的。也不能站直了腰做人。看孩子的保姆可以做幾個月,但我可不想做別人家的長期保姆。
一個月之後辭工準備去學校。$500美金托朋友帶給父母還飛機票的錢。$100美金買了飛機票去學校UWM. 一個月幫人打工帶孩子反而真正的教育了我要認真學習。不要把自己的前途當兒戲!
就是這樣,讀一年左右拿到美國的BS學位。再二年後拿到了機械系碩士學位。而這中間的辛苦也是只有自己才知道。
這個辛苦包括下面的幾項:
A). 沒有經濟來源,盡量想不用親戚借給我的錢,除非是萬不得已之時。想盡辦法付學費,省生活費。
B). 語言仍然是最大的障礙。在學專業課時,不僅僅要學專業知識,還要同時學英文單詞。
C). 沒錢買車,那時候還沒手機,冰天雪地里推一輛自行車到處跑。整個讀書期間沒買過任何衣服鞋子之生活用品。一盒雪花膏油是全部的化妝品。
D). 孤獨感嚴重。這個不僅僅是思鄉病。離開中國,腳蹬在美國,卻覺得沒有進入美國人的生活,對於這個美國社會不了解,似乎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國家了。這個痛苦在國內的人完全不可能理解的。
E). 對於前途的擔憂。辛苦地把書讀完,但是不知道前途如何!
但是我覺得自己很幸運。總是在困難時候有人幫助。中國學生,外國朋友,到處都碰到許多好人,交了不少朋友。
拿到了BS 學位之後,為了省學費我查到了在Fargo ND 的NDSU 有最全面的有限元分析課程,而且學費要便宜一半。我坐了灰狗長途汽車去那兒參觀。機械系笑嘻嘻的系主任接待了我,並且帶著我到處轉悠一圈。Wow, 這樣的待遇在UWM 是絕對沒有的。我的導師在UWM 就是機械系的主任。他是個台灣人。平時要與他講話必須提前預約。10分鐘的講話,到8分鐘他就開始看手錶啦!一分鐘也不會多給你的。我太喜歡NDSU這個學校啦。當時就填完所有的表格。交給系主任,二周後,我收到NDSU的入學證書去向當時的導師告別時,他驚訝地不敢相信。」你怎麼會決定去那個凍天雪地的地方呢」
我心裡直笑!為了省學費啊!為了學到我喜歡的課程啊!為了離開你這個很冷酷的導師啊!有得就是有失!為了前面的三項,我可以承受幾年的寒冬臘月
後來的事情也證明了我去NDSU 選對了學校。系主任有個女兒也在系裡念碩士。我們倆後來成為好朋友。那兒的教授的門永遠對學生打開的。下課之後可以去老師的辦公室提問題。系主任就是一個非常溫和的人。學費便宜了,我濟經上的壓力減輕之後,學習上的進步很快。一個學期之後,系主任又幫助我找到一個在學校里做設計的工作,不僅學費全免了,我還可以每月拿到$200美金的生活費。在NDSU我順利地學完了全部課程,化半年時間完成了畢業論文。拿到了碩士學位。又升入博士班繼續學習。但是半年後被當地的一個拖拉機公司挖去當有限元分析工程師。我當時並不知道,事實上機械工程師的工作非常好找。而受過有限元分析訓練的學生又是少之又少。他當時在第一次見到我時, 就知道我會在將來很容易找到工作. 因為公司有到他那兒打聽是否有這樣的學生。
在當上工程師的最初五個月,我還清了從4位親戚那兒借來的$6500元。還每人寄給1000美金作為利息。終於沒有給我母親丟臉,那些都是她的親戚。
後來我在這個拖拉機公司里當了十一年的工程師。不僅僅可以用計算機設計圖紙,還可以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指導年輕的工程師如何設計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十一年後,又被行業中的老大公司挖去。這個工作幹了18年後才轉行做投資的。
現在我們這一代80年代出國的人都接近退休年齡了。可以算是有家,有子女,有點兒成就感的。若是自己當初沒有出國,現在的生活會怎麼樣?不知道了!應該也會不錯,不過是會少了許多可以講的故事吧! 要知道就算是單純的多掌握了一門語言,我的世界也已經擴大了一倍吧!
謝謝閱讀!「我就特別看不起你們這幫年輕人,二三十歲就叨逼叨說平平淡淡才是真。你們配嗎?我上山下鄉,知青當過,饑荒捱過,這你們沒辦法經歷。你以為憑空得來的心靜自然涼?我的平平淡淡是苦出來的,你們的平平淡淡是懶惰,是害怕,是貪圖安逸,是一條不敢見世面的土狗。」
——張嘉佳 老情書
因為感覺一眼能看到底的未來,真是太沒意思了。
人生這麼一個激情的話題,不找個極限的答案,簡直對不起自己。
說句不中聽的,出去留學很大的原因就是想跟這些留在國內上大學,守在家長身邊,畢業了靠關係得個工作,家長給買個小車,在本市找個對象,這樣的人拉開距離。
這也是生活,但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
朋友A,技術牛,如果留在國內的話,可以留在最好的it公司,清閑而多金,未來的日子絕對比樓主描述地要滋潤得多。
可他還是選擇了苦逼兮兮地申請,苦逼兮兮地去了美帝一個荒山野嶺中的大牛校,苦逼兮兮地寫論文,做科研。
我當初問他,既然留在國內能這麼好,為何要出國?
他說:因為這裡太舒服了,我還年輕。
-------------------------------------------------------------------------
學長D,前半段跟A差不多
我們問他為何選擇讀研和出國
他說:我並不需要賺那麼多錢。我真正的理想是做出一個有意義的研究,發明一個新技術,真的改變人們的生活。
-------------------------------------------------------------------------
朋友B和她的朋友C,這兩個姑娘經歷挺像的。名校,本科畢業時,都有一個選項,就是回到家鄉(一個挺發達的城市),做一份(安穩但普通學校的學生求之不得的)職業,已有門當戶對的男生只等她們回來結婚。
可是她們都選擇了讀研(沒有出國,但是應該也符合題主的意思)。
其實她們勸別人時,也是說:女孩子嘛,既然回家能有那麼好的生活,為何還要在外折騰呢?
但是到了自己身上,還是不會這麼選。
因為1.身邊的同學都是那麼優秀地,做著累卻亮眼的工作(或學校),自己回家安穩著,總是有些不甘心。
2.自己就是優秀的人,明明可以做更厲害的事情。如果只是這種工作,那麼自己的才華、自己這些年來拚命保持住的優秀,是多麼不值得。
--------------------------------------------------------------------------
說說我的故事,我大學選專業時,我爸問我要不要選XX學校,或者XX專業,這樣的話我畢業後他能把我弄進央企。
我說不,我不喜歡這些專業,我也不喜歡國企央企。
於是我選擇了一所離家遠,而且與父母工作完全不相關的專業。
但是我在這個專業做的很好,而且也靠自己找到了薪水不錯的實習。
逢年過節,同事們都問我爸,要不要讓我進他們單位。我爸都很自豪地跟他們說:不需要
本科畢業後,我也選擇了出國留學。真的苦,但是真的不後悔。
我喜歡這個找工作不需要靠關係的地方,喜歡這個看病、孩子上學不需要遞紅包的地方,喜歡這個努力會有回報的地方。
(我真的覺得在國內,如果要過得舒適,就要做昧良心的事情。比如孩子上學,需要賄賂老師;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家人有這方面煩惱,可以自己成為老師,但這時,你要為自己家孩子開後門,而且時不時接受別人賄賂)
-------------------------------------------------------------------------
這麼多故事是想告訴樓主:不是在所有的價值體系中,樓主所描述的生活都是好的。留學雖然辛苦,但是我們更害怕過那種生活。
留學生中,有些人追求人生的精彩與完整,有些人追求純粹的知識,有些人追求國外的環境。為了這些,我願意克服這些辛苦。而且我不後悔。
(2015.4.1 補充說明:1. 以上出國的同學,以及我在國外身邊大部分同學,都沒有花家裡的錢。每個人家庭條件都不相同,共同點就是家裡不急著讓我們賺錢養家。2.看到有一個答案提到我的答案。我沒有任何「不出國=不努力」,或者「找本地工作對象=我們得來輕鬆=你們得不到就是不努力」的意思。我尊重每個人的努力和價值觀,但是我覺得題主的提問是想知道其他價值觀的人是怎麼想的。)
(2015.6.4 補充說明: 看到有些答案有點酸。澄清一下,我認識的出國的大部分同學,即使他們有爹可以拼, 但如果把他們放在一個不能拼爹的社會中,他們可以活的比現在更好)
以前在紐約的時候有個小事情我印象很深,說不上來辛酸還是開心,來分享一下吧,以前的答案貌似提了個大概,這次我詳細描述一下
交代一下背景,(海外黨可以直接跳過看分割線後面的)AMC是美國的一家連鎖影院,後來生意不好被王健林,也就是萬達給收購了,當然AMC本身變化並沒有很大(至少在我眼裡),最大的變化就是在紐約時代廣場黃金地段的那家AMC會放中國新上映電影,但每部只有一場
那家電影院長這樣(水印就別吐槽了):
在國內大家能看到的那些比較有名的電影,比如小時代什麼的,也會在這裡放映一場,放映時間基本是在周末。
小時代、泰囧之類的這種電影對於國內的朋友們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上映的場次很多,大部分質量不是很高的片子都是如同肥皂劇一般,很難獲得好評,很少出現「朋友圈刷屏誇獎」之類的情況,然而對於留學生而言就不太一樣了,一些個有點名氣的國產電影在這家AMC的場次往往都是
——爆滿!
解釋一下為什麼
首先美國電影院大多數電影都是沒有字幕的,也就是說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你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在聽英語上面
能出來留學的人自然英語水平是不差的,然而由於語速/口音/有生僻詞or專業術語/BGM過大/時間過長等等原因,看完一場電影往往不比聽教授講一節課輕鬆,所以包括我在內的許多留學生更傾向於去看一些「爆米花電影」——就是主要是看英雄們打來打去為主,劇情比較簡單不需要太琢磨,比如最著名的環太平洋、漫威系列等等,畢竟大多數人不是藝術行業的從業者,看電影只是個娛樂。而一些劇情向的文藝片,比如我很喜歡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儘管當時看完我懂了個大概齊,但後來還是需要找出有字幕的版本仔細體會劇情,遇到這種電影我一般敬而遠之,除非碰上很有名或者特別喜歡的才去看……
所以對於留學生而言,一部不需要聽力,使用母語就完全能懂的肥皂劇電影就成為了當作消遣的絕佳對象
而且每次看完這樣一部肥皂劇電影之後還能跟國內的朋友扯扯淡,無形之間也拉進了這地球兩端的距離,再加上每次就只有這麼一場,所以座無虛席,基本都被留學生和在紐約工作的華人佔據。
每次這家AMC上映中國電影的時候(並不經常),在紐約的小夥伴都會分享出來,好去搶票;看完電影之後在紐約的朋友們往往也不會像國內小夥伴那麼苛責電影質量,會發一些「我今天去看XXX了誒,好逗啊!哈哈哈哈哈哈!」這種比較中性評價的朋友圈
===========================好吧背景交代完了有點長=========================
進入正題
那天,我也忘了哪天,聽說單身男女2要上映了,我想著第一部單身男女我在國內看過、並沒有很喜歡,不過為了看看高圓圓也是不錯~況且難得在紐約看一場中國電影,我就買了張票去看看。
就是這部,大概就是個俗套狗血的三角戀故事,整部電影顏值很高,而且陣容其實非常強大,有好多大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最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其中一幕(講這麼久終於到重點了):
高圓圓去楊千嬅的證券公司面試一份工作,上來高圓圓元氣滿滿的說了一句自我介紹:「大家好我叫程子欣,是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工程的碩士」
——然後,全場爆笑
這恐怕是一個不會在這世界上任何其他一家電影院產生的笑點:哥大在紐約,有一家AMC在紐約放中國電影(別的城市也有),紐約是一個金融之都,最關鍵的是,說不定在座的觀眾裡面就有哥大金融工程系的碩士!所以對於這些New Yorker而言,哥大實在不是什麼特殊而神聖的存在,只是一所大學而已,就好比你在泰國旅遊,也聽得懂泰語,看到一部泰國電影裡面女主一身裝逼范兒十足的踏進CEO的辦公室,抬起下巴對著總裁來一句,我是留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金融碩士!(沒有黑任何一所大學的意思)你是不是會笑掉大牙?
然而這件事情我笑完之後也有所反思
我們之所以能笑得出來是因為我們來到了這裡,拿著國際高水平大學的offer,明白所謂「名校畢業」的光環背後到底是怎麼努力得來的,不再會對所謂的名頭、光環刺瞎雙眼,盲目追捧,而是明白自己應該去爭取些什麼、追求些什麼、看清他人的到底比自己強在哪裡或者弱在哪裡,而不是一句「老子是海歸/清北/985/211,你一個二本畢業憑什麼跟我說話!」的態度,更多的是「你做了什麼?用什麼方法做的?取得了什麼成果?對未來有何展望?」等等十分具體的探討,或許你留學以後學習的知識因就業方向等原因並不是那麼的有用,但至少這份格物致知是一生有用的東西。
希望有所幫助
以上出國留學的分兩類人:第一類人生於中產階層,衣食住行會比一般溫飽高一檔次;第二類人是富二代官二代,就算啃老也一樣過著大富大貴的生活。留學生活辛苦是針對第一類人,第二類人的留學生活還真只有酸甜辣。
我認識的出國留學的人中,只有一個是屬於第二類的,其他都是屬於第一類人。
那唯一一個第二類人還沒畢業,但已經生了寶寶做起了辣媽,上下學開超跑,從沒在朋友圈說過一句「又要通宵做作業了!」「尼瑪這paper是人寫的嗎?」「經過幾晚奮鬥都沒完成一份report哭哭……」諸如此類的抱怨。其出國留學大概是為了將來移民做準備。
而身邊其他留學的朋友,就沒那麼輕鬆了,他們時常熬夜做作業,因為聽不懂課私下裡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精力學習,為GAP煩惱,害怕重修而瞞著家裡人偷偷拿生活費做重修費連生活質量都打了折扣。他們選擇辛苦卻並不代表他們的未來比留在國內的我們清晰,我問他們,為什麼出國,他們過我的答案有很多:
1.我爸媽叫我去英國讀碩一年,回來讓我進銀行工作,他們說海龜碩士學歷的升的快。
2.國內的大學學不到什麼真本事,我還是去個艱苦的環境磨練吧。
3.唉,考不上國內的好大學唄。
4.我也希望我能留在國外工作,可是那太難了,但回國內也沒什麼更好的出路。
………
看了第一名抖機靈的答案,我會心一笑給了贊,但冷靜思考後又取消了。真沒多少人出國留學是為了甩開別人幾條街,他們或多或少也還是聽從父母的安排,回到他們身邊,干著他們找來的工作,開著他們買來的車,平庸地重複千篇一律的生活。有的則是在國內混不出什麼名堂而選擇出逃,但國外會不會是他們翻身的天堂,從他們對命運妥協的態度來看,似乎已經能預測到幾個情理之中的結局。
只有少數人是真的替自己的未來憂心,擔心自己最美好的年華會葬送在國內鬆散的大學氛圍里。
不論是哪種想法,都是對命運的抗爭,有的聲嘶力竭地反抗,有的只是微弱地掙扎。我們在青春接近尾聲時賭了一把,是殺出一條血路還是轉身原路返回,誰都不知道。
其實題主的問題只在第一類人的留學生活中成立,如果我是第二類人,我直接就說「誰說留學辛苦了,老子不過是換個地方享受而已。」
從幼兒園 到大學都在一個城市 真的夠夠的
每天見到都是 買菜的老張 炸油條的老李
雖然我是個念舊的人 但你不能天天讓我念叨啊
於是背起小書包 出國
爹媽 態度是 無所謂(反正別管我們要錢)
因為爹媽 從小不管我 跟著姥姥姥爺長大的(從小學到大學 感情深厚)
我姥爺很小時候披著個破麻袋就出了家門 輾轉幾年當了兵
所以告訴我 要闖蕩 不怕苦 不怕累 一切都是闖出來的
但是我這一走 不知幾時回來 還得想辦法 瞞著他們二老
就跟我爹媽說 我走 不要錢 但是你們跟我統一口徑 說好 我去福建讀書(我北方人)可能幾年才回來
然後我自己就開始找 能給我獎學金的國家和學校
那會不懂留學 考什麼試都不知道的 而且那會出國不想現在這麼多 信息這麼透明
我要問耶魯在哪裡 有人能說阿拉斯加 當時就這麼個情況
我熬了半年 找啊 發信 不理我。再找 再發信 還是不理我。好在我能堅持
還是有幾個大學給我回信了 說可以提供獎學金
我這人不挑 你給我 就是非洲我也去(我當時真的申請非洲了)
埃及 開羅大學 當時人家回復 我們的獎學金 主要給穆斯林 要給你也行 你來讀阿拉伯語 我想那當我沒問吧
坦尚尼亞我也問了(去的使館) 人家參贊可熱情了 小夥子 來吧 我們國家需要你這樣的
你看獸醫專業咋樣 給你個全獎
我想那還當我沒問吧
後來去了白俄讀碩士 除了冷和亂 一切都好
冷就是零下40多度 屋裡雙層窗戶 出門幾雙襪子套上 帶個帽子 裹得跟球是的
亂就是 你走街上 突然就有人罵你(這算輕的) 給你一拳也是正常(當然當地大部分人都不錯)
吃的就是黑麵包 酸溜溜的 我覺得還行 說了我不挑的 特別能入鄉隨俗
那邊酸奶 純酸 一絲絲甜味都沒有 我就到白糖進去攪拌之後再喝 嗯 味道不錯
不過後來 為了不讓老毛子笑話咱中國人 我就純酸得喝 後來都習慣了
我在系裡混得風生水起 那誰讓系裡外國人少呢
我在的微分方程教研室 就出過倆中國學生 老師對我格外親切
我窮啊 就做點小生意 一點一滴做起(我別的文章里寫過 可查閱)
突然有一天發現 咱讀書這麼多年不就為了好點生活嘛 感覺科研不是那麼重要了
我以前很少說話的 理工科誰沒事叨叨叨更唐僧是的念叨啊
都是悶頭做題 不說話
到研究生 才開始改變 因為做生意要和很多人打交道 溝通能力是必須的 還得情商高
每天時間排的滿滿的 學習 生活 賺錢 不想其他的
真的是集中精力做點事情 很有效果
好比你認真看書10分鐘 和看一會玩一會聽會歌一個小時過去 那還是10分鐘收穫多
當時雖然苦但是挺開心
真是應了那句話 感謝當年苦難的歲月
而且回想一下 那會真的是窮歡樂
毛子也窮啊 沒錢 大家晚上湊點吃的 喝的 一起吹牛逼 扯淡 開開心心
其實戰鬥民族人都挺實在的 就是傻實在
他要認定你 那真的掏心掏肺對你好
我記得寒假那會 其實就放倆星期 都走了 就我一個人在屋裡
第三天好像 我同屋回來了 我說你咋這麼早回來
他說 我不放心你啊 我給你帶了點吃的 一大箱子土豆 夠我吃倆星期的
那邊土豆跟咱們這邊的 饅頭 米飯是的 算是主食
我特別感動 因為他往返一次要8個小時(我去過一次他家)
人家就為給我送點吃的
到現在我還和他有聯繫 關係特別好
有很多人出國想家 開始我也想
後來朋友多了 課業多了 有時候顧不上
而且有時差 咬咬牙也就過去了就那麼幾年其實
後來沒想讀博 我導師說 你讀吧 挺適合你(您是多看的起我啊)
而且還說 本校保底 給我推薦了 柏林大學 劍橋 普林斯頓等
各位。。有個好導師真的是你這輩子 最最幸福的事情
我導師 很樸實的戰鬥老毛子
以前來過中國 對我國印象那相當好 在北大 川大都做過訪問學者
對中國美食 讚不絕口
他是劍橋的客座教授 每年過去講學一個月
所以 內推 錄取妥妥的 而且咱水平還行 不丟人那種
導師年紀很大 但是很敬業 絕對不會像中國這邊 為了爭點什麼 天天內鬥 沒得意思
人還挺搞笑
記得有次上課 他突然感慨到 哎呀 那年我去四川 導遊給我們每人一個福字
哎。。。那個誰(叫我) 來 你寫個福字 給大家看看
寫好 之後 一個個看 傳遞之間 就沒了 (有個同學喜歡 想私留)
導師說 我看見了啊 趕緊的拿出來不然小心考試不過
我說 沒事的 下課我一個人寫一個
大家都好開心啊
後來 去美國 系裡的老師和同學都不錯 你想啊 讀數學的哪有什麼心眼 都傻了吧唧
關係不錯的
但是你去斯隆 啊呀 我去。。。我發現 我這腦子 不夠不夠的
真的 他們不交心 不能說利用吧 就是 一看就是不真心對待你
當然利用我說明我還有點小作用 自己安慰自己吧
所以珍惜當年同學情 進到社會 甚至有些讀大學時候 就開始勾心鬥角了
好難受 好心塞啊。。。
沒有留美 是因為 融入不進去 而且不是賺的特別多
其實不是我們不想融入 是當地人故意排斥我們
你說 你進入底層社會 那沒問題 可是你自己樂意嗎 你一個名校碩士博士的 而且出國讀書的家裡基本不差錢 你和美國底層混跡 你自己心裡不開心啊
那中層呢 那幫人基本都是 社會中堅力量 為美利堅做貢獻呢 沒工夫理你啊
高層跟別說了 咱想攀附一下 巴菲特 比爾蓋茨 人家都不鳥我啊
而且美國不是賺的一定比國內多
其實現在國內很多企業月薪都在4萬人民幣以上 國內花銷 沒有美國那麼大
算一下還是國內划算
還一個最大原因 種族歧視
老美罵我 我一定罵回去(除了黑人)
老美打我 我一定打回去(除了黑人)
美國警察 還偏袒當地人(承認吧各位)
民主啊 公平啊 那都是口頭的 對我們來說 一切都是空的
尊嚴來源於實力 這就話 到哪裡都是對的
你有錢帶7,8個保鏢上街 你看誰敢懟你
你過去搶小孩子糖果 他爹媽都不敢說啥
沒錢 你就落單
你有錢 買個大house 鄰居就是市長 議員
這街區肯定24小時警衛啊
沒錢 你就貧民區 別叫苦
你有錢你買個豪車 穿個西服 誰見你都高看一眼
沒錢 你就做公交 地鐵 穿個衛衣 跟小流氓是的 警察還動不動就盤查你
每個人讀書目的都不一樣 這裡沒有對錯
這是每個人生活方式不同而已
有人就喜歡科研 沒錢也要做科研 可以 佩服
有人就要刷個名校文憑 可以 應該 這是終身名片
有人就是為了建立人脈 可以 沒錯就該這樣
。。。
留學總會有苦難 若不能將你擊垮 你必將強大
留學總會有寂寞 請記住 耐得寂寞 擁的繁華
願各位一切安好
作為一個機構號,像這樣會引起廣泛爭議的問題我們一般是不予回答的,因為但凡涉及到「感悟」,我們就很難寫的「周全」
但是在看到「留學那麼苦,為什麼還要選擇留學呢?」這個問題時,小A立馬就想到了我們導師的相似的經歷,接下來的故事,都是他關於這個問題最想說的話:
當年也有很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留學那麼苦,為什麼要出國留學呢?我大多回答的都是一些為了自己發展,想要體驗西方的教育這樣的籠統答案,但現在一想,我覺得應該這麼回答:
因為在這多元的社會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肯定不是因為「苦」或是「甜」來衡量。
但是這樣寫出來,很多人還是不能明白選擇的真正意義。
我又認真的審視了題目,換了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把題主的本意去理解為:選擇「苦」,是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模式?
我盡量去避免談大家心裡都明白的道理,比如出國留學的意義,留學的廣泛意義寫來寫去就那麼幾個點,開拓視野,提升自我,教育模式……大家心知肚明不需要我再來揉一遍。
那麼「留學那麼苦,為什麼還要留學呢?」,我們先從苦的生活來談起。
1. 人世間就沒有「甜」而言
說到苦這個問題,先別急著扣留學這個前提。
我們就來想想,你活到現在,有什麼事你覺得是甜的?
我不知道大家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但是我來回想我活過的20多年,就沒有所謂甜可言。
小學的時候為了競爭班長,學習上要一直保持優秀,別人在外面玩我得在家裡預習功課,幫老師批改作業,最後綜合各方面考慮還是被班主任的女兒比下去了。競選班長苦不苦?苦。
初中時候家經濟條件不好,班裡省吃儉用給我讀私立高中,一套校服穿了三年,洗到最後校服都褪色了,每學期別人買新校服我都不買,生活條件苦不苦?苦
剛開始學英語的時候,我連26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口語停留在HI,3Q這種水平,為此每天被老師請家長,周末被丟進補習班。英語學習苦不苦,苦。
高中我的數學最高考了66分(現在想起來都6),我的數學老師告訴我你這種水平別想著考大學了,連技校都考不上。考大學苦不苦,苦。
就連談戀愛這件事,對我而言還是苦,大一的時候我喜歡一個女孩,每天早上給她送早點,午飯給她佔位,大半夜給她送夜宵,可最後人家車門一關揚長而去,留我一個人站在風裡凌亂。
這麼來想,我們來反思自己的人生,你覺得你的生活中有什麼特別「甜」的事情嗎?
我告訴你,沒有。因為我們都擁有慾望,而實現慾望的過程,就是苦的過程。
那麼你可以問我,為什麼明知道實現慾望的過程那麼苦,還要選擇呢?
因為沒經歷過「苦」,也就不明白什麼是所謂的甜。
如果我輕鬆的就當上了班長,家庭生活富裕,英語水平爆棚,哈佛耶魯任我選,萌妹御姐任我挑。我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就享有的生活,這就是所謂的甜嗎?
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明白了人世間的反義詞和書本里的反義詞是決然不同的兩個概念,苦的反義詞是甜嗎?不是,苦的反義詞是懂得知足。那甜的反義詞是苦嗎?不是,甜的反義詞是不知何為甜。
其實我們的一生都活在苦難之中,只是隨著歲月的變遷,我們經歷的多了,看的廣了,做的全了,懂得放下了,有舍有得了,那麼對我們而言,這就是所謂的「甜」了。
2. 選擇「苦」,其實是選擇改變
由於人性趨利避害的特點,在我們人生面臨種種選擇的時候,我們絕對都會選擇對我們有利的一面。
所以知乎上很多關於「留學」話題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提問,「美國留學還是英國留學」「同時拿到多份offer選擇哪一個好?」提問者都是希望通過大家的回答,綜合的選擇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那一方。
但是趨利避害從來不等於避重就輕。
如果說趨利避害可以看做人性的一種聰慧的話,避重就輕就是人性中的僥倖。
在我留學工作的那段時間裡,我很多在家鄉的朋友都會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你會選擇在國外工作啊,回答家鄉不好嗎?」
「好啊」我會回答,「但我不想」
當問出為什麼不選擇家鄉(看似穩定的生活)這種問題的時候,我能感受到他們的潛意識中帶著「避重就輕」的僥倖感,接下來的描述就無非於「在異國他鄉人生地不熟,工作又辛苦,飲食習慣不同,身邊沒有親朋好友的依靠,難融入當地環境,什麼事都得靠一個人」的勸說。
我反反覆復的思考了為什麼畢業我不選擇回家鄉而在美國工作,想來想去想到最重要一點。
家鄉這張溫柔網,束縛住我的希望。
家鄉不好嗎?當然好,我可以不用擔心每個月的房租,晚上回去有香甜可口的飯菜,工作之餘和朋友小聚,可以通過家裡累積的人脈給我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工作幾年小車一買,父母把房子首付一付,娶妻生子,有滋有味,何樂而不為?
讀韓寒的《1988》的時候,丁丁哥哥的溫水煮青蛙理論讓我印象深刻,而之後在《後會無期》也上演了這一幕,兩隻在溫水中的青蛙,在意識到要跳出溫水後,被一鍋蓋蓋在鍋里,馬浩漢說了一句:這才是現實。
於我而言,家鄉的環境就是那一鍋溫水,我泡在裡面的確是舒服,但我明白我不會舒服一輩子,我預見了在人生的某一天我會厭倦了這機械般的重複,在半夜驚醒思考這一生我有沒有為自己的活過,那時的我試圖想要跳出這張「溫柔網」,可我早就被燉的魂飛魄散。
能明白自己想要的未來,我們就要努力的去改變現狀。所以無論我們選擇留學,選擇離開家鄉,甚至放棄高薪的工作去追逐自己的夢想,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我們對既定命運的反抗,誰知道會是柳暗花明還是背水一戰,但人生只有一次,我們想要活成自己的樣子。
Everytime that we run,we don"t know what it"s from,Now we finally slow down,We feel close to it.
There"s a change gonna come
選擇更苦的人生模式,是我們對改變一直抱有期望。
3. 感受到了「苦」,是因為你在走上坡路
我在美國實習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非常優秀的男孩,我叫他William,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
在工作之餘,我們會聊一些生活的話題,家庭,朋友,還有中美的之間的差異等等。
有一次我們聊到了大學這個話題,我介紹完我的大學順口一問:How about you?
他的回答顯然有些為難,言語也有些閃爍其詞,「I give it up」他說,「cause my family...you know....emmm...we can not afford the fees...」
他說這段話的時候眼神透露著難過,但隨後他立馬開心的笑了笑,眼神堅定的看著我說,「but hope is always been there right?」
「Always in your heart」我回答他,然後給他一個擁抱。
回國的一段時間,當時他在站在我面前用堅定的眼神微笑的對我說希望永遠都在的畫面一直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他樂觀的心態和堅韌的人格深深的影響了我,在和他工作的三個多月的時間裡,我改掉了我身上的很多戾氣,整個人變得積極和正能量起來。
而當我在回到我朋友身邊時,我就意識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我在小城市裡的朋友,畢業後和題主描述的一般,住著家裡的房子,拿著微薄的工資,開著家裡的小車,干著最底層的工作,過著富二代的日子。
每當我們見面時,他們又換工作了,關於辭職的理由,他們大多數談論話題都是抱怨老闆不好,抱怨薪資太低,工作太難了不會做,等著家裡給自己找關係,夢想就是坐辦公室等等。
很多時候我不知道怎麼繼續我們的話題,因為在談話的過程中我感受到的都是思想的狹隘和市井,大家試想下那個畫面,本來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像一堆世俗的老油條,討論的不是如何奮鬥如何發展,而是在想辦法混日子找關係,怨天尤人自己為什麼不能坐享其成。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環境是限制自我發展的最大阻礙因素,也決定了人在社會中的層次。你說他們思考的有錯嗎?沒錯啊,因為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完全被限制在了家鄉這四四方方的一隅之中,所以無論我和他們說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他們是永遠不能理解的。
當然,苦難和層次的高低並沒有一個因果關係,但是它代表你在往上爬。長輩訓斥年輕人的時候最喜歡說一句什麼話?沒見過世面。而這個世面怎麼去見,踏出禁錮你的圈子,跳出代表「安全」的井底,去遇見不同的人,經歷不同的事。
我覺得人生從來沒有高低,只有左右。而無論是選擇留學還是在外工作,都是我們在既有的生活狀態里感受不到了自己的需求,於是我們向左或是朝右,來「左右」我們的生活。
朝左走或許看到的是浩瀚的大海,向右走遇見的是巍峨的高山。
而暢遊過浩瀚的大海,你就不會再拘泥於低洼的池塘。
攀登過巍峨的高山,你就不會再滿足於擁擠的窄巷。
4. 「苦」不代表你有「上進心」
我們回到題目,大家思考一下,什麼樣的人會來知乎提這個問題?
如果題主像問題描述里過那麼知足,在父母身邊工作,買房買車,他就不會來想這個問題了。
當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題主絕對曾經試圖想通過留學來改變現在的生活狀態,可是最後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選擇了現在的生活,想要通過回答來佐證自己的選擇。
我看了高贊的幾個回答,一開始覺得說的特別在理,可是文章寫到這裡的時候我仔細的一想,感覺他們的回答過於片面,我們的點贊,都源於我們的思考慣性。
在高贊的回答里,表露出一種「你想要選擇那麼平庸那麼簡單的生活,你就是沒有上進心,就是不努力,而不努力和沒有上進心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的霸道感。
可是我就問大家,每一個來知乎提問的人,是沒有上進心的嗎?我們在把範圍擴大一些,每一個維持著自己生活現狀不往上爬的人,都是沒有上進心的嗎?
在我們的既定思維里,畢業後選擇回家工作就是一種不上進的表現,而選擇出國留學,就是一有強大上進心的表現。那麼我來給你舉個例子,我在家鄉工作的朋友,每個月拿著3000塊的工資,對他而言已經很滿足,吃穿不愁,唯一目標就是儘快房子。有一次我問他,如果每個月給你1000塊,你能接受嗎?
肯定不能啊。他堅決的回答我。
你說他沒有上進心嗎?他努力的維持住每個月3000塊的工資不被老闆開除,他還有買房的夢想,這不就是他的上進心嗎?
能維持住自己的生活,也是靠上進心在支撐啊。
所以不要覺得畢業回家,靠父母的關係生活是一件沒有上進心的事情,要維持這樣的生活同樣困難,與出國留學相比,只是每個人選擇的困難方式不同而已。
在讀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有一段話: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里,淡薄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在這個多元的社會裡,為什麼我們不能不包容別人的價值觀呢?非要霸道的告訴他們世界那麼大,就得去看看,年紀輕輕就該去拼該去闖,該去奮鬥該去獨立。我們在霸道的宣揚著我們的價值觀的時候,可曾想過有的人他就是不想呢?他就想在山麓享受淡泊寧靜的時光,就是想在井底度過著無世無爭的生活。
他有錯嗎?他沒錯,錯在是我們這些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他們的人。
最後,我不想去談留學的意義,苦難的意義。
對於每個人而言,它們的意義都千差萬別。
而無論我們選擇出國留學,還是回家工作,我們都要明白,在這苦難的人世間。
每一個人,都在竭盡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外面的世界這麼大,不趁現在出去看看我是不會甘心的:)
孩子剛斷奶的時候都愛說白開水苦。很正常。
作為一個自己自主選擇出國的人,我簡單說一下當時選擇出國的原因好了,希望會對大家有幫助。
留學的生活可以很苦,我有個好朋友為了節省十幾塊錢的路費跨城市來看我,會做十幾個小時的大巴。雖然他並不窮,可是出國後,生活的艱辛,也讓他更加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但當然日子看你怎麼過,不同的留學生會過出不一樣的留學生活,每個人的收穫也體現在不同的地方。
如果樓主的觀點來說,6年前的我是不應該選擇出國的。大一時父母已經安排好了畢業的去向,是一線城市的系統內工作,穩定有地位,重要的是有前景。
但是,人做選擇時,尤其是重大選擇時往往只需要一個理由。6年輕的我,聽過父母給的人生安排以後,基本就知道整個人生的走向,安穩愜意,這是父母所期待的。然而,只是那麼一霎那,一絲不甘心,和一絲衝動,彷彿內心裡有個聲音對你說:你還那麼年輕,你不想知道自己還有什麼可能嗎?
於是,背著父母,自己考了雅思,申請了名校,拿了offer,父母大概是在我國外的大學要開學的前3個月才知道我準備出國。家裡一向教育開明,但是面對我選擇這麼大的人生轉折,還是開始了一番促膝長談,各個親朋好友的輪番勸導。父母的論點無非是:出國有什麼好的?國外的月亮難道是圓的?我記得那時候我對父母說:我不知道國外的月亮是不是圓的,我要看過後才能回答你們。
父母最後還是妥協了,在安檢口父親送我,只是很意味深長的說:在國外,要靠你自己了。那時候的自己哪裡懂父母的苦心,一心想看國外的原諒,感受頂級學府的光環。但是久了,隨著起初的新鮮感退去,文化差異的不適還有一個人迷茫孤獨時,總會有想退縮的時刻。可是當你看到那麼多的前輩都走過了你這條路,那麼多外國同學都可以做到時,你便會告訴自己,其實你也可以做到。而這麼一句相信自己的話,是多少人一輩子都未曾對自己說過的。
純西方環境的教育系統,縱然會讓你有所不適。但是當你讀懂那些晦澀的原著文獻,那仿若清流般醍醐灌頂的感覺是不可話語的。當你用嚴密的論文結構闡述自己的論點論據時,那思辨上撞擊出的火花是無比令人喜悅的。這些你所學的西方的知識信息,在豐富了你知識庫的同時又糾正了你原本不對稱的世界信息。而這一切的外界影響都幫助你構成了你的新世界觀,縱然你毫不知覺,然而它卻影響著你的一言一行。
我相信在這個留學過程中,比起你知識上的積累,更令人雀躍的是你精神上的成長。是的,像大多數留學黨一樣,不曾進過廚房的我,現在基本可以做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招呼親朋好友了。作為女漢子,可以自己裝傢具修家電,可以自己照顧和監督自己學習生活,可以自己處理社會關係。這也許得益於這種無人可依的狀態,福兮禍所伏嘛,當你處在一個陌生而又不得不生存的環境下時,你便激發了自己的生存本能。最終,你學會了獨立的人格和一種像野草一樣的生命力。
周圍的朋友經常說羨慕我,因為「你那麼年輕就知道自己要什麼」。可是如果問我從什麼時候起,我知道自己要什麼和不要什麼的話。也許是,在漫長的道路上獨自前行時;在無數個沉靜的夜裡頭腦放空時;在街上看到80歲的老爺爺拿著玫瑰牽著他的太太時;在看到導師頭髮禿的不剩幾根確依然滿面紅光的跟我說:今天對於這個實驗我又有個令人興奮的想法?時;在夕陽下,自己坐在長椅上喂著天鵝麵包屑時。
我相信每個人選擇出國的時候都有自己獨特的原因和追求,如果有弟弟妹妹問我對於出國的意見的話,我想我會告訴他們,多去看看世界,你便知道我們自己有多麼渺小;多去經歷不同,你就會知道什麼是包容。
最後,謝謝大家的贊
真想留學的都不覺得苦,相反走一條看得清未來的路看起來舒服的路被安排的路是苦。
談一點個人體會:
1、大學裡的時候為了準備出國學英語,很苦。
2、開始申請學校,從定目標,排計劃,查資料,選學校和導師,寫材料,和導師套磁,面對拒絕,個人能力提升了一大截,特別是對一項大工作進行系統性分析和實施的能力。
3、吃了越多的苦,拿到offer的一瞬間,成就感就越強烈。作為一個成就驅動型的人,那時候的快感,怎麼說呢,堪比追上女神。
4、到了國外,空氣清新,環境好,心情舒暢。省吃儉用省下錢,拿著申根簽證,暑假登上歐陸火車,背包窮游二十國,人生體驗不要太美好。
5、作為非官二代富二代,出國要想日子過得舒適,必須自己學會搞衛生、整理房間、燒飯做菜,我從一個什麼家務都不會幹的甩手族變成了家務小能手,偶爾幾個家常小菜還能獲得親朋好友的稱讚。這點是我追上現在的女神老婆的關鍵技能。拿下她就是第一次邀請到家裡那次,房間收拾得很整潔,又圍上圍裙擼了一桌好菜,俘獲了芳心。沒有留學經歷,哪有這樣的技能呢?
6、同學來自十多國,住的地方更是小聯合國,和各國同齡人交流扯淡,觀點碰(si)撞(bi),漲了很多見識,也提高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總之,苦是苦,但是值得。可以說,我能有現在這點微薄的能力,基本是拜留學相關經歷所賜。
因為想現在苦點學好知識了報效祖國啊。
第一次的回答,在尚未發布成功的時候手機沒電ヾ(????)?,全!都!沒!有!了!
敢問題主,你想要的生活是哪種?
也許我沒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還在苦逼的考雅思的路上。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想出國,想了一輩子(算是從出生到現在吧!?),還是沒想清楚。
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兩三歲吧,我學著那時電視上熱播的新加坡劇,說:媽咪,我長大要去美國留學,要去新加坡開公司……
這些我都不記得了,是爸媽告訴我的。
小學,在大家都想成為科學家的時候,我不知道哪根經搭錯了,想留學然後經商~
和幼時神一致有木有!
初中,認識了一個母親在紐約的同學(他高中沒畢業就移民去美帝了⊙▽⊙)。他告訴了我,什麼是the Wall。從此,那個地方就開始在我夢裡閃光~
那時總天真的跟他講:我以後一定去美帝看你,等我!
高中,少得不能再少的上機課,在我打開耶魯的主頁的時候,看著旁邊的妹子在看清華~
其實那個時候已經知道了自己是有多傻逼!但還是忘不掉,忘不掉。
所以,高三,大家都為自己夢想的學校努力的時候,我卻只能抱著馬俏的《我的美利堅本科歲月》告訴自己,我還有機會,前提是我考個好大學。
國,內,大,學。
意料之中的高考失利,只高出一本線7分。最後放棄了復讀,只為一個理由:再來一年我想考哪裡?清華北大?肯定考不上啊,而且我不喜歡呀,為啥要為自己不喜歡的地方浪費一年呢?武大華科(我們學校上不了兩大校的絕大部分就會去武大華科了)?兩大校我都不喜歡,那我喜歡這裡?怎麼可能~所以,我去了現在的大學。
各位看官可以盡然嘲笑我的不自量力~可是,我真就是這麼想的。
還是一路天真,覺得我還是有機會的,所以大學裡做了好多自己認為有利於出國的事情。做項目,做比賽,去支教……明明告訴自己堅決不在大學做學霸的我,還是會每個期末看書看得想吐血去拚命拿獎學金。
可是,我就忘了一件事,一件最重要的事。學!英!語!╯▂╰
一直覺得自己一定可以自己慢慢努力,以後自己掙錢就能出國了,能爭取獎學金呀~~(唉,no zuo no die)直到要去法國的妹子帶我去了趟中介,我才想明白,放在心裡這麼多年了,還是必須要講出來,獲得家裡的支持才可以。
這輩子應該都不會忘記,大三給媽媽打電話告訴她我想去留學的場景。
她小心地問我需要多少錢,我說,兩年40萬左右吧(那時搞不清楚狀況,以為去香港和新加坡都是讀兩年,一年20萬)~
我媽沉吟了一會,說,嗯,我先跟你爸商量商量吧,畢竟沒那麼多錢,一下子要拿出來,借也要看看有沒有人借給我們。要他去找朋友先問問看吧~
…………
我應該是世界上最壞的女兒了吧~
掛了電話,躲到寢室的衛生間,哭到沒有力氣,還不敢室友聽到。
真的覺得自己好賤啊!按說這個時候我就該放棄了不是?
可是還是狠不下心~
開始準備英語了,然後才發現自己看起來過得不錯的三年是有多麼失誤π_π,雅思7分,看起來像天文數字。然後為了不讓爸媽擔心,我決定先保研,再專心準備出國~
嗯,也許,大三大四這兩年,我應該這麼形容:保研成功,雅思一戰慘敗,時隔一年,正在準備雅思二戰中(還是很擔心自己一年都沒有長進)。
其實,這一兩年里發生了很多事情,按時間順序排一下吧,
1.準備保研,雅思一戰失利
2.專心準備保研
3.保研成功,在自己開始有些放鬆懈怠的情況下準備二戰
4.發現媽媽生病,越來越痛恨自己的選擇
5.複習找到狀態了,突然放下,陪媽媽去深圳看病散心
5.回來,因為複習時間不夠了,雅思退考
6.因為退考,開始變得很焦慮,不敢再報
7.下決心再報
8.過年,爸爸突然暈倒了
9.現在,不知道自己現在是什麼心態
記得爸爸暈倒的那天晚上從醫院回來(沒查出來為何突然暈倒),我一直坐到早上4點多,一整晚聽著爸爸的呼吸,真的是害怕下一秒就沒了……
當時真的想,再退一次吧,我不要考了,不要出國了,留在爸爸媽媽身邊吧,而且也就不用擔心錢的問題了。
π_π,是的,我是不孝女兒,我還是沒有再退考試~
因為心底有個聲音問我:如果放棄了,那前面的二十幾年的意義何在?如果不是為出國,我的人生肯定是另一番景象。畢竟一路走來,做了那麼多選擇,放棄了那麼多~
其實這麼多年,我一直沒覺得自己真的可以出國。從!來!沒!有!
為何,還用問么,窮~
當然,還有,想了那麼多年,等到大三來不及的時候才告訴爸媽,也是因為,從小到大,我媽從來沒有支持過我出國。每每電視上放留學生遇害啊,留學生生活艱辛啊,我媽就會拿來給我當教材……知道得不到支持,所以我才憋那麼久。
可是真的沒想放棄,不是沒想過,是還是決定不放棄。
前段時間和姐姐重溫泰坦尼克,我才突然想明白,其實我追求的,就是片尾女主一生的照片詮釋的狀態。生命如此有限,為何不做點自己想做的?
題主要覺得我白痴了,二十幾歲的人說這樣的話,簡直就是有病。
嗯,是吧~
舅舅突然沒了,那年我16
好友自殺,那年我17
從此之後,一直生活在恐慌之中。
在別人眼裡,我一直在拚命,一直在忙碌。我只是害怕,只是想多完成些有意義的事情。
既然光陰不等人,那我努力選擇想過的吧~
就是這樣一路走下來。我想,我還是會繼續,畢竟,有個目標,生活里的一切都變得有意義。
題主,說實話,這些年為了夢想我也失去了很多,像你說的,在家找個工作,買個車,這也是生活……
但是我不後悔,因為我做了努力之後,感覺所有的事情都很精彩。
也許就是這樣,不是因為什麼事情有意義才去做,而且你做了之後這件事情變得有意義。所以為什麼**這樣的問題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希望你因為自己的選擇能生活得很滿足*^_^*
我有一個表姐,今年26歲,父母離異,初戀被騙去傳銷,所以對感情一事相當慎重以致於遲遲不肯結婚。現在她每天都被她的媽媽逼著相親,不停地被灌輸著有男人要你就不錯了的觀念。上次我和媽媽一起去她家吃飯,她的媽媽在席間說到她的一個相親對象:「那男的雖然有點矮有點胖,但好歹是個公務員,不知道她在想些什麼說啥沒感覺,再沒感覺我看她以後還有沒有人敢要?」我和媽媽一陣無語,只得含糊過去。
一個三線城市的公務員,就能夠讓她的母親視為金龜婿恨不能早早地釣到,可是她呢?她的真心難道就毫無價值嗎,也許在小城市的家長面前,真的還不如一輛小轎車+一套房子(我們這裡的房價很便宜只要3000一平方)。
我想要出去,不光是想看看更大的世界,也是想要逃離這裡,逃離這座愚鈍無味,讓人只覺無助無力的小城市。我只有更加優秀,才能讓我和我的下一代可以把握住自己的人生,不必在時間齒輪的轉動只驚慌失措以致於丟失自我。
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在將來能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我不願意連掙扎都沒有過,就心甘情願套一生的枷鎖。
我自己不太有本事,不然我也希望出去看看。因為不出去,雖然本身不是學英語的,卻依然考了專四八,感覺挺愚蠢的。不扯廢話,說兩件事情吧:
1、一次和好基友聊天談到一個姑娘,原本我以為她是又努力又有想法的白富美,結果非常令我失望,她的想法就像前面有人說的,不想奮鬥不願吃苦,家裡安排好工作待在父母身邊。好基友聽了之後說,又努力又有頭腦的白富美一般現在不都在國外嗎?
2、前段時間和一個在德國留學的閨蜜聊最近找工作的各種不順利和困難,談到自己的消沉與迷茫,閨蜜沉默了很久,最後她說,其實我在國外幾乎每天都是這樣的狀態的,她說完之後我愣了半天沒說話。
閨蜜屬於傳說中又努力又有頭腦的白富美,她高考失利,為了出國她大一到大三每個周末都沒休息,穿過大半個城市上德語課,考了好幾次德福,最後一次考的不錯卻還是不夠滿意。現在畢業也不容易,天天蹲實驗室。雖然也有抱怨,但我依然能感受到她的堅定,這是我羨慕她的地方,也是我所缺乏的東西。
有的人留學就是吃喝玩樂混文憑,有的人真的是想改變自己一貫以來的生活方式,體驗不同的世界,不理解大概就是價值觀不一樣的。
接下來屬於偏題部分 ps:對於前面的某回答我還是要反駁一下,對於我們這種普通人來說,在大城市找到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比如國企),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我們並非不努力,盡了力卻也不是最優秀的那批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要和有關係的人去競爭。對於有些人來說很不屑於去、輕易得到的工作,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準備、拼了命也不見得有好的結果。
雖然我們也許只能做井底之蛙,但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不會放棄,失敗之後拍拍腦袋接著該準備準備,不自怨自艾,不怨天尤人。如果生活是個知音故事,我們能做的、唯一的路也只能是把自己活成勵志故事,不然呢?我想不斷折騰不斷奮鬥的精神無論是在國內國外,應該都沒什麼太大差別的,不奮鬥,無青春。
來說個簡單的故事。我有個同學,智商情商一般但家裡背景很硬。可以想見他未來的路線就是輕鬆在國內找到好工作,子承父業。後來我們都出國留學。他畢業以後在國外沒找到工作回國了,被安排進了機關,收入頗豐。我在國外比較容易地找到了工作。
如果我們都沒出國,我們非二代和這樣的同學是完全沒有機會在一條起跑線上競爭的。但是在國外,大家都是移民,就完全拼智商拼努力了。也只有在國外,才會出現我比他好找工作的情況。
以己之長,拼人之短。討口飯吃,僅此而已。(a.k.a. 要有背景我也在國內競爭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