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聊天?

並不是那種陌生人或一些親戚為了討孩子喜歡,所以給好吃的好玩的,然後帶著一起玩耍的「聊天」,而是家長如何通過在家的時間與孩子以「聊天」的方式進行溝通與交流,很多時候父母也想知道孩子在校園裡過得怎樣,想一起分享,或是幫孩子一同解決一些問題,只是溝通的方式方法不得當。
那麼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交流,如何營造一個開放溫馨的家庭氛圍呢?


我看評論真的笑到斷氣,還有人問我要不要大學的外甥媳婦,好多人想把女兒嫁我家寶寶。

1. 他七歲,家裡買新房裝修的時候,我讓他寫出了他對房間的要求,然後不合適的地方一遍遍根據他的意願進行修改,我讓設計師和他溝通,然後一遍遍跟他解釋所有不能滿足他要求的原因。事後他一臉疑惑地問我:「為什麼你會讓我自己設計我房間,我一個小孩子弄壞了新房子怎麼辦?」

「你才是一年四季都要住在這裡面的人,我又不住,當然要你自己喜歡才好,不合理的地方設計師會幫你,當然你要求的地方你要自己去維護好。」我對他很肯定地說道。

後來每當有朋友來家裡的時候,他會從設計的眼光去跟身邊的人說這個房間的主色,設計空間感。(當年設計師跟他解釋為什麼不能採用過多顏色等問題他都記住了)而當初設計師說他的書櫃因為按照他的要求設計,可能不出一年就會被弄壞,我勸過他,後來還是按照他的意願做了,如今好些年了,他一直保護的很好。

2. 他和鄰居一個男孩帶著另外鄰居一個小女孩去玩,男孩11歲,他九歲,女孩3歲,然後女孩摔倒了下巴還流血,我和11歲男孩的父親聞聲過去的時候,我發現他不在現場了,11歲男孩一直慌張地看著自己的父親說:「不關我的事啊,真的不關我的事,我沒碰她,她跑著跑著就摔倒了。」那個男孩父親還是很生氣責備他說不該和小女孩玩的太激烈。小女孩被家人帶走,又過了一會,他拿著止血貼和紙巾氣喘吁吁的跑下來說:「妹妹呢?」原來他跑回家拿葯了,我看著他說:「妹妹回家了,沒什麼事,但是你下回可以先請我幫忙啊,我在附近,說不定我有更好的辦法」

他沒跟我解釋,我也沒有問,在他遇到困難時他先選擇了去解決,而非一直在原地擔憂這是誰的過錯和追究責任時,即使真是他錯,我也覺得他選擇了一種很優秀的解決方案,那我還需要說些什麼呢。

3. 我要去旅遊,一個星期,說服他去,他說想去,怕拉下功課。我說笨,吃好的玩好的。你只需要在一天內預習所有的功課,然後做完你的課題,完了沒問題了我就幫你請假。他說好,然後一個周日的下午就給他把課程講完了,曠課一周,跟我去玩了,途中他借我手機狂發朋友圈,他班主任評價說「玩的真開心啊。」他回復他班主任一句:好好上課。
他班主任:.... ...
我一直不敢想他班主任的心裡陰影面積有多大......

4. 他競選班長,結果競選前一天他告訴我說他不想當班長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他喜歡的女生也想當班長,他想幫她拉票...我知道以他的魅力在班上肯定是不二人選,但是我還是對他說好吧隨便你啊。第二天回家他興緻勃勃地告訴我他還是當班長了,原來他讓給那個女生還給她拉票,女生感動的大哭說自己也不當了,後來他正班長,女生副班長……

我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

5. 還是那個女生,他讓我出差幫他帶了一盒巧克力,後來送了那個女生,我問他結果呢?他說女生吃了吃了吃了.....一盒巧克力10顆全吃了,一個都沒剩給他,然後那次後他就不喜歡她了。
哈哈~~

6. 每年中秋節他們學校都要帶燈籠去,每一次我都讓他拿柚子皮做燈籠,然后里面放蠟燭帶去,然後最近他開始反抗說人家帶的都很漂亮,為什麼他每年都帶柚子皮去.....我說要不今年買個西瓜,你吃完西瓜拿西瓜皮做個骷髏頭帶去,作為一枚吃貨他表示非常認同,結果我回家一激動把西瓜切片了......我們倆互相獃獃對望,過了五秒,我:吃嗎,吃完再想辦法。
他:好,吃!
後來拿線縫,你們見過切片的骷髏頭燈籠嗎?第二天他班主任看到簡直崩潰,因為要掛在教室。
他還囑咐他班主任說:老師你小心我的西瓜皮別掉了啊,串了一晚上的……
哈哈~~

7.我出差,他電話說要寫篇作文,《我最崇拜的人》,他想寫我問我要寫點什麼,我說帥啊……然後我說我在忙就掛了。一周後他班主任發了個圖片,他寫的作文,他在描述了一些我無關痛癢的事,然後在文章最後寫著:「但是讓我失望的是他居然以為他的帥可以寫300字,實在太幼稚了。」

他們學校的老師: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

8. 我覺得最對不起他就是由於我很愛美食,把他在這條路上越帶越遠。一次我們在國外,為了吃龍蝦我帶著他開了倆個半小時單程去吃,結果我送他上飛機回國時候一checkin好他就開始哭,哭的鼻涕都夾著眼淚,我以為捨不得我,趕緊過去抱著他,內心頗為感動。結果哭到一半他哽咽著說:.....我走了就不能吃到龍蝦和巧克力了。
旁邊checkin的白人空姐還一臉感動地說: 他肯定捨不得離開你。

我擦擦剛剛濕潤的眼眶,掉頭果斷就走!!!他父母在風中笑成凌亂~

9. 一回家經常得開車送他上課,偶爾(jingchang)會遲到,有次又睡過頭遲到,他拉我起來後送他到教室,然後我躲在教室旁邊看看有什麼狀況。他剛進去數學老師就問他為什麼今天遲到?結果他一臉無辜地說:「我舅舅每天睡得跟豬一樣,他說他八點能起來已經很不容易了,要體諒,讓他多睡會。」

我早上對他說的借口他一字不漏搬了過去。

我.......

PS:我是親舅舅,年紀不小了,只不過還沒有自己的孩子。都還沒回答主題都送了這麼多贊!看到你們的搞笑評論把我也笑得很開心

微博我也看到了評論,默默的把那些誇我的評論全部點了個贊~

很多人說讓我出書,之前找我寫書的有好幾家,目前沒考慮寫這方面的呢。等我忙完這段時間去國外期間,我就安下心來寫吧,目前還欠了幾家出版社稿子沒交.....6666

贊+關注下?
嗯,謝謝!

知乎另一篇關注度較高文章,有興趣就順手看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354448/answer/113747142


從家長角度試答。

每個人都有過當孩子的時候,如何和孩子更好的聊天。很重要的一點就要去找回兒時的體驗。這點我在科學文獻裡面找不到足夠的支持。但是,就我個人體驗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去體驗孩子感受的方法。當你在孩子這麼大的時候,有過的各種期待,委屈,感動等等情緒是怎麼被激發起來的?又是怎麼被平復的。最想說話的時候動機是什麼?又是什麼樣的父母的回復會讓你覺得很無趣?如果大家能夠回答出這些問題的話,那麼就是有能力和孩子很快樂的聊天的。

就我個人來說。特別討厭目的性的聊天,因為我父親聊到什麼到最後都會轉到「好好努力,認真學習上」去。到最後我覺得和他聊天非常的無趣。很多時候聊天就是交換情緒或者交換思想,但絕對不是一方對另一方說教。我一直覺得與孩子溝通如果是應該是思想影響思想。那些說教的內容更應該通過別的方式來傳遞。但我感覺很多父母在這方面實在想像力過於貧乏或者說太沒有時間去思考這些內容,單方面的灌輸是最簡單直接的。但是這種教育方法的效果是隨著使用次數和時間而遞減的。

我覺得和孩子之間的聊天,也不應該是要孩子彙報情況的。我在接我女兒的時候絕對不會問她一句「今天學校怎麼樣?」我雖然很想知道她今天在學校發生了些什麼。但是每天這樣來一句以後,孩子也會模式化的給你一個答覆來應付這句話。那樣你就更不可能獲得你想要的消息了。如果你再追問諸如「有沒有人欺負你?上課難不難?考試怎麼樣?今天累不累」。那就是徹底讓孩子對你關心門了。
而我的選擇則是接下來我們該做什麼。晚上我怎麼打算,晚飯做什麼。我來彙報我的一天。我覺得孩子一天下來其實也很疲倦了。她也很期待一天下來與父母接下來的生活。告訴她我的安排,讓她再做調整和選擇。並給做出一個演示的作用來影響她。讓她覺得,放課後和爸爸在一起的時候可以講講自己一天發生的有趣的時候作為聊天的樂子。這樣總比盯著屁股後面追問孩子要好得多。孩子願意告訴你的總會告訴你的,要是她不願意說的。問了也不會說。何必再讓孩子對你多一份抵制的情緒呢?

然後真的和孩子聊起遇上什麼麻煩的事情,特別是和同學之間不開心了,或者說學習生活上遇到挫折了。很多時候就像女朋友生病了打電話給你一樣。不是要你給出解決方法。任何的「你應該怎麼做」的思路都等同於「多喝熱水」一樣。是讓孩子送你好人卡的節奏。孩子需要的是傾聽者。就像兒時你需要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一樣。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將你的思想「蹲」下來。將任何「你們這些年輕人真幼稚,然我教你成年人應該怎麼做」的潛意識都甩出去。陪著孩子一起分享這些情緒。至於解決方法,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吧。前提是,除了聊天以外,你在平時的言行榜樣,兒時的規則早已建立好了。孩子最終做出的選擇無非也就是基於此。

也許有人問,萬一孩子說要去冒險或者參加各種夜歸的活動呢?我一直覺得這種事情是需要多方面的內容配合的。如果真到了你不得不用語言來喝止的地步的話,我覺得只能說之前的教育欠下很多債了。
首先是互相之間缺乏好的溝通方式。長期專制的單方面溝通和服從關係的教育很容易導致這個局面,特別是孩子到青少年中後期。家長的強制力會變得越來越無效。甚至在有些孩子身上反而會越用越糟。
其次是缺乏基本的信任,這一點和溝通方式息息相關,往往是越專制的家長越不信任孩子。而這種不信任會導致孩子「反正你無論如何都不相信我,我又何必要辛苦去獲得你的信任呢?」最終是家長自己導致了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再次則是榜樣和規則建立的缺失,喜歡專制或者放任管理式的家長往往在規則建立上缺乏方法。往往是孩子其實對於什麼是對的往往也不明確或者不知道。更不要說遵守規則的意義。而且,孩子在更多的訓斥和體罰之後,愧疚感也很低。他們反而經常看到父母情緒失控的演示。
所以說,如果有家長真覺得孩子「好好說不會聽「的話。我覺得很多時候的確是在」好好說「之外的功夫花得太少了。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不單單是依靠」輕鬆愉快的聊天「就能夠包打天下了。反而是需要有很多話外的功夫都做好了。」輕鬆愉快「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PS:與孩子溝通。我比較推薦《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

但書只能給出技法。但是與孩子溝通更多的是依賴觀察和了解孩子。在這個基礎上還要記住一點:關鍵的不是看你說什麼,而是你給出什麼樣的情緒
再溫柔的詞藻如果夾帶的是焦躁的情緒的話,孩子總是可以準確的感受到你虛偽的言語下那真實的情緒。


跟孩子聊天是一件神奇的事情,特別是跟小小孩聊天更是一件特別神奇的事情!

先PO幾段我和自家娃兒EE的對話,大家自行感受一下:

--------------------------

EE:媽媽,喝維他奶!

我:好,你去選。

EE:要給錢才能喝!

我:好,你給錢。

EE:錢錢回家睡覺了!

我:那怎麼辦?

--------------------------

EE:媽媽,這個是?
我:打火機

EE:爸爸抽煙機!

----------------------------

我:EE,洗澡啦。

EE:好……

我:舉手脫衣服。

EE:低頭思故鄉!
----------------------------

每天回到家,撩EE聊天是我最樂此不疲的事情。聽著孩子可愛的童言童語,有時候真的像是一碗元氣滿滿的雞湯,能把工作了一天的疲憊一掃而空,然後滿血復活。

好,言歸正傳!


其實很多爸爸媽媽真的會把與孩子「聊天」這個事情做砸,把天聊死是很多家長不需要費力氣就能做到的事情。比如:


孩子:「媽媽,有個事兒想跟你說。」(主動發出聊天的信號。)

媽媽:「哦。」(不太積極的回應。)

孩子:「媽,我想買個籃球。」(提要求。)

媽媽:「不買。」(不問原因,直接否決。)


孩子:「買一個嘛。」(有需求,想再嘗試與媽媽溝通)

媽媽:「買什麼買?不買。」(帶有不耐煩的主觀情緒色采,孩子越提要求,越強硬否決。)


孩子:「買一個嘛~~~」(真的有需求,而且應該背後有原因。)

媽媽:「不買!我忙著呢,你先做作業去。」(完全沒有理會孩子的需求,更沒有想到要了解孩子提需求的原因。)


孩子:「哼,有什麼了不起的!你不買籃球就不做作業!」(孩子感覺很有挫敗感。)

媽媽:「你這是在威脅我?!」(負面情緒激化~~)


溝通的通道徹底關閉了,接下來就是矛盾和對抗。此天徹底被聊「死」了~~


--------------------------


我認為能和孩子好好聊天的首要條件就是,不要把孩子當「孩子」。應該從對等的角度聆聽孩子的話,了解孩子想要表達的真正意思。

其次,就是靜下心來接收孩子溝通的信號,並且做出相對合理的回應。如果你現在手上有很多事情,忙著,那麼寧願緩緩也不要著急應付孩子。保護孩子溝通的意願很重要!


第三,就是不要急著下判斷,要在客觀地理解孩子表達的意思之後,就事論事地與孩子討論我們的想法,而不是帶著自己的主觀色彩,甚至是情緒色彩給孩子的話貼標籤。


如果,我們這樣跟孩子聊天,或能聊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吧:

孩子:「媽媽,有個事兒想跟你說。」(主動發出聊天的信號。)

媽媽:「好呀,你說。媽媽聽著。」

孩子:「嗯,我想買個籃球。」

媽媽:「買哪種籃球?媽媽不了解籃球,你仔細跟我說一下。」

孩子:「就是那種比賽時打的籃球。真正的籃球。」

媽媽:「比賽時用的真正的籃球呀?你要用來做什麼呢?」

孩子:「我要參加比賽呀,參加學校的籃球比賽。」

媽媽:「二年級的小同學就能參加學校的籃球比賽了呀?」

孩子:「對呀對呀,我跟你說,這是我們體育課的新內容呀……我今天上課的時候老師還表揚我打得好,還讓我當代理小隊長了……還說我要經常練習……」


到此為止,媽媽從孩子滔滔不絕的話語當中,能接收到許許多多的信息,而孩子買籃球這個事件背後的原因,媽媽也能明白地知道了。


…………………………………………

我每月會在我的育兒交流群講1次微課,寶爸寶媽對親子早教、親子閱讀、親子遊戲方面有興趣的,可以加我的小助手微信號:ibaybay01,會拉你入群,請備註「知乎」。


不請自來,每天在家和孩子聊天超過半小時。
個人經驗相關,謝絕轉載複製。

昨天我家小孩還在和我說:媽媽,來聊五分鐘。(有種來聊五塊錢的錯覺。。)
恩,我家聊天是限時制的,和我聊天超時是需要以其他代價來換的,比如我家小孩用「遊戲時間」換「聊天時間」。
主要是因為我們一開聊,就超時。。昨天聊五分鐘的結果是半小時過去了。。

其實孩子對於「聊天」的愛好,除了因為我在聊天的過程中不斷打開ta的世界(我腦洞比較開),從一個很小的問題展開成無數的問題,比如我們聊月食,我一不小心就把恆星行星什麼的一起介紹了,還要上網搜索各種星星的圖片,銀河實在太漂亮了,床上隨著聊天要堆上四五本書,從星星飛機一直聊到槍、輪船什麼的。。

更重要的是,在「聊天」的過程中,ta是唯一的。我得一直看著ta,根據ta的興趣點改變我的話題和敘述語句,從而讓ta完整的體會父母全心全意的陪伴。

在「聊天」這個過程中,不止是純語言靜態的過程,而是一個全動態,夾雜了一起動手、動腦、唱歌跳舞、遊戲,現學現用的過程。有時候我們聊著聊著就得出門找素材了,或者剪紙、認識家裡的物品,捉迷藏等等現學現賣,馬上應用,舉一反三加上組詞造句,自問自答和猜謎語,和親子遊戲也沒什麼本質的區別。

所以久而久之,我家小孩就很喜歡「聊天」,因為從中ta能得到關注、快樂和新奇感,曾經用壓歲錢、遊戲時間、玩具、做家務來換「聊天時間」。

我從當媽開始,一直致力於平等的尊重與對待我的小孩,雖然經常做不到,但至少在「聊天」的時候,我不會認為小孩聽不懂而不講,我會把我所知道的全部倒出來,然後我和小孩一起就我所講的內容推敲,對於產生的問題一起尋求解決辦法。因此在「聊天」時,我們是夥伴,不是上下級,也不是我教你學,而是「討論」。

我會很客觀的承認某些知識我不清楚,但我們可以一起找到答案。找答案的過程是我和小孩一起動腦思考的,不得不承認小孩子在有些方面反應快過我太多了,做為大人,我總覺得我的思維被太多的東西固定住了,而小孩可以從我完全意識不到的兩點間產生聯想從而聰明的解決問題,每當這時,我會發自內心的稱讚ta,因此ta的成就感明顯,越加致力於解決問題。

我家小孩最近對海洋生物很感興趣,為此我惡補了地理和生物,買了地圖拼圖和書還有光碟。

有了上述聊天的基礎,小孩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會非常自然的和我說,一起找答案。對於ta來講,向我「提問」是沒有成本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小時候向我父親「提問」是有很高的成本的,要接受各種人蔘攻擊三到五分鐘,才會進入分析解決事情的環節,久而久之,我就不想和父親說話了,畢竟沒誰喜歡找罵。而我的小孩可以隨時問我任何問題,我一不會嘲笑ta問題幼稚或問法不當;二不會置之不理漠視不回答。

在我家小孩講述的全過程,不管我理解與否,我都會先聽ta講完,不會無故打斷。然後我也會提問,我家小孩同樣很習慣回答我的問題。在「問」與「答」的環節,我和我家小孩是平等的,不會因為對方的「問題」太奇怪而嘲笑,都會認真的聽完然後解釋給對方聽,取得對方的理解,並為達成理解而感到由衷的高興。如果一種說法不能讓對方理解,我們會尋找第二種至第N種說法,大量運用類比法,通過映射比喻和舉例讓對方了解自己想要表達的意圖。


為了聊天兒聊天,為了溝通而溝通,相信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覺得彆扭。所以與孩子聊天前,我們先看看成人的世界。(乾貨預警,本文最後有大量乾貨)

生活當中有種人大家會特別願意跟TA溝通:在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不需要的時候會很自如的離開;互相之間可以提一些要求、但更多的是彼此分享;有非常獨立的人格和見解,但一般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人;容納彼此的情緒,但又將人際邊界和隱私保持在一種互不越界又讓人舒服的程度。

所以

  • 讓家長找孩子沒問題,讓家長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離開,可以嗎?
  • 讓家長提要求說道理OK,讓家長與孩子彼此分享呢?
  • 讓家長發表意見太容易,讓家長認可孩子不同於自己的獨立人格並尊重TA的意志呢?
  • 小時候被父母翻過日記、作文甚至情書的家長們,能忍得住不翻孩子的手機、Pad、微信和朋友圈嗎?

說這些無外乎表達一點:在跟孩子溝通前,我們將TA主要看成一個逐步具有獨立人格、不同於自己的個體,並相對平等的對待?還是將TA主要標籤為孩子,用老一套家長制來對待?

或許有家長會跳出來,他們是孩子呀,他們這啊那的都不成,什麼經驗閱歷都沒有,都需要我們管我們教;這個我不否認,但這裡所指的是指對待孩子的態度和出發點。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逐漸形成獨立人格、人際邊界的過程,如果強行控制和突破,孩子會以自己的方式來回應家長。而且我們大人是有很多的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但有一點我們可能永遠不如孩子:簡單、真誠;我們大人有的是老於世故,但缺的是赤子之心。

至於怎麼跟孩子聊天,前面的主題中心相信已經說得比較清楚了,基本上都是:尊重孩子的人格、意志、隱私、個人空間,多與孩子分享而非提要求,向孩子學習他們的簡答、真誠。下面也列出各階段孩子的發展特點,乾濕貨都有,供大家參考。切記不要照搬標籤化。

按照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觀,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具有以下特點(各階段沒有明確分界線,且特點經常混在一起:

  • 5~9歲,潛伏期:相對安靜,主要精力集中在社會化和個人興趣發展,對身邊親人的興趣減少;這時候都喜歡各種科學啊、體育啊、動物啊、卡通啊、自然界啊等等,書包里會有些稀奇古怪的蟲子器具之類,迷死各種動漫人物;就像我們當年迷聖鬥士、亂馬一樣。
  • 10~12歲,青春前期:易激惹的刺頭年齡,喜歡對身邊或社會上的人尋釁滋事,一點就著。
  • 12~14歲,青春早期:青春易激惹期,與前一階段類似。女孩出現月經初潮男孩出現遺精,意識到兒童期結束,但又心裡準備不足,容易被激惹;將興趣從父母身上移到外部尋找新的心理偶像,為的是將自己與父母所期待的形象區別開,想要形成獨立人格。我們80後男生那時喜歡《古惑仔》,無論是穿衣打扮還是舉手投足,看到古天樂李若彤版楊過和小龍女那是會瘋的,現在想想也挺二的,尤其是模仿南哥和雞哥。但那時候就是想跟父母期望的不一樣,其實模範崇拜誰到也不是很重要,就想有自己獨立的特點,父母讓幹嘛偏不幹。
  • 14~17歲,青春中期:小心靈最容易受到傷害的時期。開始關注心儀的異性對象,開始通過與異性的交往來確定自己的身份認同,同時伴隨性興奮和恐慌;稍有挫折便會形成認同危機,表現為頹廢、攻擊、酗酒等,非常敏感和容易受權威人士的暗示和煽動。如果你家的孩子開始喜歡異性,那恭喜你,孩子開始長大了。有時候學校里的女生會比到底喜歡自己的男孩數量,即便真有戀愛,實際上也是通過與異性的交往鞏固自己的性別認同,如果不交男朋友,怎麼證明我是個女生的;易受煽動嘛,這個大家可以看看近代各種運動,一般都是學生先沖在前面;
  • 17~20歲,青春後期:鞏固中期特徵,權威對自身的影響減弱,逐漸步入成年,開始經歷自己過去的分離;逐漸確立自己的社會地位,並形成自己的身份認同。

昨天寫了一個問題少女的答案,引起了大家的共鳴,許多網友都覺得家庭教育的作用關乎孩子的一生幸福。我不算是一個成功的人,我只能慶幸自己這麼多年來,在各種人的慫恿,拉動、甚至脅迫之下,我沒有碰過法律的紅線,道德我們不討論。其實我也算是半個留守兒童,昨晚我同事也很好奇為什麼我在那麼多黑惡勢力的影響之下還沒有被帶壞,我想這裡面我父母的付出是居功至偉的,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爺爺是離休,他小時侯讀過三年級的高小,後來成為了鄉里的大隊書記,再後來在一個局裡離休了,家裡的姑姑頂班去了水利局。而我爸爸是小兒子,沒有趕上好機會,初中畢業,十六歲就去了一家國企做工人,後來二十來歲認識了同樣做工人的母親,結婚,生下了我。開始還過著不錯的小日子,結果到了98年,國企改制,拿了一筆遣散費,他們雙雙成了下崗工人。

父親去學了駕駛技術,開大貨車,不久就去了九寨溝修機場,母親跟很多下崗再就業職工一樣進了一家大型超市當營業員,賣皮包書包,你還別說,他那個品牌的書包質量挺好的,我從小學三年級背到了初中畢業,整整六年。我誤打誤撞進入了我們當地最好的一所小學,班上的同學除了我的大哥,其餘所有同學都比我家庭條件優越很多,雖然是小孩子,經濟上的差距還是有感受的。我的鉛筆是拿小刀一刀一刀削出來的,班上很多同學的鑽筆刀是那種新華書店買的高檔貨,像是一個小房子,三四十元一個,而我母親當時的工資是600元一個月。小孩子嘛,誰沒有點愛慕之心,雖然想要,但是考慮著自己的家庭,選擇了閉口,倒是會找關係好的同學試試那個屋子一樣的鑽筆刀,看看有什麼神奇之處。

我跟父親交流的機會不多,直到他忙完了九寨溝那個機場的建設,那邊紫外線很強,他回來的時候已經很黑很黑了。他回到老家,托朋友介紹,成了一名計程車司機,開夜班,晚上六點接班,凌晨三四點甚至更晚才回家。我星期一到星期五基本上見不到他,因為他五點多就要去準備,我六點過才到家。

父親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一直保持著看報紙的好習慣,他會給我講時事,講一些簡單的政治。由於父親是唯一的小兒子,我們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的,我的爺爺在父親回來之前充當了父親的責任,他是一位共產黨員,有意無意地會給我灌輸「馬列毛恩」這四個字的思想,可能我後來入黨,以及認為黨的偉光正,不得不說受了祖父的影響。

父親母親是普通的小市民,喜歡打麻將,父親的姐姐開了個麻將館,他們經常去湊角角,一般星期五晚上我會跟我媽媽去麻將館,她先把我甩到麻將館對面的新華書店,這是父親的主意。爸爸對我說,你要去看一些地理上的知識,很好玩,歷史也可以給你啟迪。我相信小時候帶我認識各大汽車品牌的父親不會騙我,我就鑽進了知識的海洋。小學那幾年,我星期五的晚上基本上都在那個圖書館度過,吸取了大量的知識,哪怕我現在沒有多大的成就,也要感謝爸媽那時候的引導。雖然家裡沒有更好的經濟條件給我創造一個舒適的書屋,但是他們打麻將的時候沒有忘記了我課外知識的拓展。我一般看完了會去麻將館外面坐著等我媽媽打完牌,我就在外面看報紙,十二點的時候父親會開車來接我們回家。

我下車的時候,父親總會叮囑我一句話:幺兒,開門輕一點,莫把婆婆爺爺吵醒了。他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孝子,沒啥多大的本事,普通人,但是在孝順這方面我倒是繼承了他。他經常給我灌輸爺爺奶奶養他不容易,他很愛爺爺奶奶的思想,不過他確實也是這麼做的,正是我看到他對他父母的孝順,才對我有很大的感染吧。

我很幸運,遺傳了他這份孝心,剛才在朋友車裡我才和他們倆視頻了一下,互相問候了幾句,再寒冷的冬天,看到他們的笑容,我都很溫暖。

父親從我小學快畢業的時候,堅持了一個習慣。每周星期天中午,吃完飯,他就不會午休了,他會找我談心。他會沏茶,他一杯,我一杯,那時候我不抽煙,他抽煙。他會像長輩一樣詢問我學習的情況(四年級開始,我是班長,成績一直很好),他會像朋友一樣問我交際問題,更會像同學一樣跟我探討世界萬物,那時候,基本上除了性愛,我們無所不談。他堅持了很多年的周末午後談心,我對他沒有隱瞞,很多問題都會直截了當告訴他,爺爺有時候會來插一句:幺兒,不準殺人放火喲,不要去跟那些壞娃兒鬼混!

我最愛的人應當是我的爺爺,看到其他人享受安逸,吸毒的那種快感,加入幫派,隨便拉人出來扇耳光的痛快;我也會有動搖,想去嘗試。但是我心裡始終綳著一根弦,不能對不起父母親人的囑託,我不能觸碰任何法律,不得不說我是有一些累,但是這種累,我願意承受。

四年級,通過全校的紅領巾電視台直播,我成功當上了這所四千多人小學的大隊委。那一周的周末,我跟媽媽去一個水井洗衣服,有個路過的她的熟人說:「你屋娃兒還能幹喲,還曉得來幫你忙,據我們娃兒說,勒回大隊委競選還成功了,真的好懂事喲,你們當媽老漢兒的幸福。」媽媽心裡的甜我看得出來,但是她說了一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時我沒有多大的感觸,只是一些尷尬,多年之後,我深感心酸。

我性方面的大門是我母親給我打開的,他在我第一次談女朋友的時候,就告訴我如何避孕,女孩子生理期不要碰對方,還給我說了很多女性的生理結構的事兒,大多數中國父母礙於開口的事兒,她都能給我講。在這方面,她不像是一個標準意義的母親,更像是一個姐姐。我們縣城不大,到處都是熟人和眼線,她知道我談戀愛之後,問我的第一句話是:「幺兒,那個妹兒乖不乖?哪天帶回來看看啊,一起吃個飯都可以。但是你要知道喲,你們高三畢業了去不同的學校,很可能分手的,你自己把握尺度哈,不要讓別人太難過,你自己也不要太傷心。」

她的這一句話,卸下了我的防備,我一五一十地給她講了我所有的困惑和快樂,她很尊重我,沒有一絲的責備,只是覺得自己的兒子長大了。你說有沒有私心?肯定有的。他不想我受傷,也不想我去傷害別人,只是叫我不要辜負別人。這是我母親一直教導我在愛情世界裡面的觀點:有人喜歡你不容易,不要以為被人喜歡就很了不起,別人不喜歡你了你屁都不是,要好好待人家,不要欺負單純的女孩子,不要騙人。

我的父母從沒有在我的感情世界裡插過嘴,別說感情世界了,就連大學怎麼讀,都是我個人說了算,只是通知了他們一聲,我要報考哪個學校哪個專業,因為我想開幼兒園,他們說好。去年跟我幾年的女友跟其他人走了,我媽媽知道了之後沒有罵我蠢,也沒有怪我意志消沉,他在我一天喝醉了告訴我:「這是你的命,隨她去吧!我相信我們兒子這麼優秀,以後會有更好的,這也是你人生的一種經歷,你要好好感謝人家給你上了一課,不是你喜歡的就必須屬於你,不要怪他,怪你自己還不夠好吧,好好加油。這幾天酒我給你買回來,你就在家好好養傷吧。」

母親總是在寵溺我的時候不忘記給我一巴掌,這個巴掌打得很好,讓我可以保持清醒。隨之而來的是去年的生意潰敗,父親只知道我的餐飲生意,一直引以為傲,中國父母應該都明白這種子榮父貴的觀念,他竭力地跟同事朋友宣傳我。偏偏沒想到的是,我進入了另一個陷阱。

那天很冷,下著雨,聽到消息的我,灌了很多酒回家,路上我都不知道該不該回去,回去了我不知道怎麼面對他們,我不知道告訴了他們實情我會面臨怎樣的懲罰。打開門,父親在卧室坐著看電視。我換好了鞋子就往卧室走,他叫住了我,問我是不是出事兒了。這麼多年的父子之情,我肯定知道他已經知道了一些信息。他以朋友的語氣問我打算怎麼處理,我告訴了他我的全盤計劃。他只說:「我和你媽你不用擔心,我們會相互照顧的。你自己既然決定好了要走,我們不會阻止你,曾經是你自己做的抉擇,無論是苦是甜,都要向男子漢大丈夫一樣去承擔。明天我送你,一會兒我叫你媽給你把東西收拾好,你今天好好休息一下,不要想太多了,爸爸這麼一把年紀了,只想看到你健健康康的,錢沒有了,還可以再賺嘛,我相信你可以回來的」

不知不覺,聽著誰明浪子心,我就寫到了離別的那個夜晚,很是凄涼,但是我不怪任何人,只能怪自己。沒有對不起任何人,只是感覺虧欠親人,沒有好好陪伴他們。

離開的每一天,我都通過微信跟他們視頻分享我的喜怒哀樂,除了我的三個朋友,我的世界沒有別人,所有對於父母的在乎程度超過了很多人。今年三月份,媽媽說身體不舒服,我陪媽媽回老家去了當地最好的婦科醫院檢查,結果檢查出來HPV呈陽性,我問了醫生,她說有可能轉變癌變。那段時間我是真的很難熬,又沒錢,又沒時間,我就到處找資料去查中年婦女的婦科疾病的信息,也託人去諮詢了很多學醫的朋友。我給媽媽拿了很多葯,也叫她好好休息。還好今年八月份,我陪她去複查,她轉變為了陰性,醫生說沒什麼大礙了,還是要注意調養。其實在外拼搏的兒女,大多數都牽掛著父母親的身體狀況。只是有一些人我不善於表達,無法完全正常溝通。我媽媽由於小時候一直給我說這些,所以2013年她做乳腺增生手術的時候,也是我一直在照顧,後來婦科方面的問題,也一直是我在關照。儘管我是個男孩子,但是由於從小母親對我的灌輸,這些知識我都見怪不怪了,她開口也自然,不會有任何尷尬的地方。


我很幸運我是被溺愛長大的孩子,從小沒有吃過苦,我的要求父母都給予了全方位的滿足,除了六年級想買電腦,爸爸阻止了;我更幸運的是,我沒有因為父母的這份寵溺而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如果面對黑幫小夥子拉我入伙,我不是想到我有一個如此幸福的家庭的話,我早就下水了,我也跟他們一起打架,我也去嗑藥,我很幸運我自己沒有廢掉。這一切,歸功於父母的養育之恩,教育之恩。

我的親人從來沒有打過我,重話,氣話都很少說,他們寧願花更多時間和陪伴跟我溝通解決問題,我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有貪玩的時候,他們總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不會簡單粗暴地對我拳腳相加。我也看到了很多暴力的孩子,其實自己家庭的父親母親都有一定的暴力傾向,打孩子是家常便飯。

我很感激父母一直把我平等地對待,作為父母他們無私地養育了我,不求我回報,不給我任何壓力,不要我當官發財,只要我健康;作為朋友,他們希望我多跟他們分享我的情感世界以及職業規劃,他們從不阻止我,更多的是支持和告訴我勇於嘗試。在他們那裡,我沒有感受到任何的壓力,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顧,讓我很快樂。雖然我也會打錢回家,但這是我的自願,不像某些孩子一樣是一項必須的義務。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太重了,正是我父親對我爺爺奶奶的孝順,我母親對我外公外婆的孝心,才讓我遺傳到了,這種東西從小就會印刻在心裡,潛移默化,二十多年,很難改掉。但是如果他們只是嘴上告訴我他們很孝順,而現實中不履行,我也很難去學習。

教育孩子去正確地做一件事兒的時候,
先問問自己是否能做到,
如果做不到,你的教育註定失敗。

今天有個高中生來問我:「哥,我的家庭蠻貧困的,怎麼克服這種自卑心理。」 其實我不好評價,但是我答應他我會回復。我是幸運兒,我從小明白比較兩個字,我家裡經濟條件不夠好,但是我成績好,體育好,父母給我的愛足夠多,還有一個兄弟伙對我超級愛,我沒有感到任何的自卑。後來陸陸續續也見了一些有錢人吧,我從來沒有因為經濟的窘迫感到任何自卑,哪怕他的一塊手錶是我的全部存款,我一樣很自信跟他接觸。畢竟始終支撐著我的,是我愛的那個家。

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絕不是通過聊天可以辦到的,父母的個人行為,個人品德,在日常生活里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很多東西會潛移默化地根植在孩子心裡。比如我媽媽每到中秋節,就會拉我一起給外公外婆買月餅,現在的我長大了,我也會學媽媽給她買月餅或者發紅包。千萬不要低估了小孩子的模仿能力,當然,我麻將技術好不是跟我爸爸媽媽學習的,是我自己後來領悟的,現在已經戒了。

爸媽不太愛交朋友,也沒有一官半職,沒有人巴結他們,我父母都沒有應酬,有的只是很少很少的聚會,所以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陪伴我。有時候看到夜場里來的中學生女孩子,一看就知道家裡有錢有勢,為什麼還是要出來浪呢?因為她們寂寞啊,沒人陪伴啊,沒有歸屬感啊。我確實見過好幾個家庭條件很好的問題少年,他們的共性幾乎都是父母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陪伴。

一方面是沒有時間陪伴,一方面是不願意去陪伴,我父親只是一個計程車司機,周六晚上一般要清晨才能回家,睡一會兒,吃午飯就和我談心,這個規矩雷打不動,我跟感謝這個不正式的家庭會議。正是他的這份耐心和執著,讓我那幾年有機會去吐露我的心聲,是我青春敏感期,三觀形成時期重要的引導者,我沒有走偏,感激他對我的愛。

一個孩子好與壞,跟家庭的窮與富沒有多大的關係,我看到的大多數收保護費的拿著刀槍的少年,大多數是屬於沒有父母呵護,或者是父母即使在身邊,無法呵護的。其中最有一個印象的,是他的父親常年癱瘓在床,母親跟人跑了,他在外面打打殺殺,當時我還會擔心他是否有人幫他收屍,現在我相信的是人各有命。


「有人生,沒人教養」是一種悲劇,有人問我準備什麼時候當父親。以我現在的經濟收入以及心理成熟度,我儼然是一個娃娃,我暫時沒有能力去撫養一個合格的下一代。我不想因為自己一個人的私心去給社會造成麻煩,比如我想逃避,拋棄孩子,讓他成為孤兒,進入福利院,是不是個悲劇?悲劇是誰造成的?是這個孩子的爸媽。多少人沒有做好當父親母親的準備,渾渾噩噩跟風或者是上一代的要求要了小孩,小孩除了吃點奶,從此不問不顧,你說這種小孩子的成長沒有問題嗎?當然,我相信這是極少數的例子。我見過最極端的是,一個毒販跟他的女朋友,沒有結婚,生了小孩,後來他被抓了,女人拋棄他而去,我不知道這個小孩子是否活著,我明白這個孩子註定成長路上會孤獨。

雖然可憐天下父母心,
但是不是每個父母都能配叫做父母。


當我有把握可以讓我的下一代過得很好的時候,我有那個條件,我有那份教育的心,我願意耐心地傾聽他的聲音,我願意耐心地給他講道理的時候,差不多都可以當爹了吧。

此刻,我最牽掛的依舊是我的父母親人,
希望他們在遙遠的西部可以平安健康。

我又要上班了,明天見。


琪琪還沒到五歲,跳躍性的思維,經常說話直接說結果,別人都跟不上她的思維。。。

從她小小的時候,我就沒把她當成小孩對話。她問的問題我不會就知乎百度,儘可能的說清楚明白。一起聊天也是通過現象說本質。
現在就是,她沒那麼多「廢話」,但不像別的小孩那麼可親童言無忌啥的。
比如上次獻血的事,我告訴她為什麼獻血。她顯得很為難,說長大後並不想把自己的血給別人用。惦記了一天,開始擔心我,說我獻血了,自己的血不夠用流光了是不是就死了?我才知道沒給她解釋清楚,告訴她身體還會造血,她很高興的說,那她長大後也要獻血給需要的人。
跟她對話不費勁,雖然常識還不夠,但邏輯沒問題。給她講桌游的規則,一遍就懂了,我們經常一起玩卡坦島,卡卡頌,玩的時候還懂的堵路佔資源。。。

所以,我的建議是,別把小孩當小孩,這樣她就可以陪你玩桌遊了!

-------更新---------
想舉個例子,之前的對話沒記住過。。。。
正好剛剛的對話。。。琪琪九月六號生日。剛問我明天是不是就九月了?(她經常問我今天幾號的問題,算她的生日。)
臨睡,跟我說讓我買大蛋糕帶去幼兒園(她們幼兒園可以帶蛋糕去學校過生日),說過生日時候正好在幼兒園,我就隨口問:你怎麼知道?
她說:明天星期四,明天的明天,明天的後天,後天的明天,過完就又要去幼兒園了。我六號過生日還有五天(當天她沒算進去)。。。
其實她少算了一天,另外,明天算了兩次。。。但會推算日子這種技能,到現在我也是直接日曆翻出來。。。。
--------再更---------

早上一睜眼繼續算。。。我告訴她算錯了,離6號還有6天,獃獃的坐那說: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星期一,星期二(不再說話,看我笑)。。。。
這樣數我也得掰著手指頭。。。


《摩登家庭》有一集講如何做好父親的,嚴重推薦!它也影響了我自己做父親的風格。

成為好父親的關鍵?好吧,有些時候你感覺做得很好,有些時候事情並不往你想的方向發展。但是你自己得陪在孩子身邊……成為好父親的90%要素是陪伴。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多花點時間陪娃!
多花點時間陪娃!
多花點時間陪娃!

有些父母一個禮拜全身心陪伴孩子的時間還不如刷知乎刷朋友圈的時間,
你和孩子聊不下去太正常了。
孩子平時幹什麼玩什麼遇到什麼挫折碰到什麼麻煩你知道嗎?
你有看著她的眼睛聽她親口告訴你嗎?
去朋友圈刷兩篇如何帶娃的雞湯文,來知乎提問:「家長如何和孩子聊天呢」
這能有用嗎?
拿了雞湯文和知乎的回答回去套用?那不現實。

帶娃這事,你花的時間(是時間不是錢)越多,孩子給你的反饋越積極。小的時候陪得越多聊得越多,娃就越開朗越有安全感越敢說。當然在她不願意說的時候不要強迫她說,也別用激將法或用其他孩子對比,問她,聽她的想法。保持耐心。

分享一點我和我們家兩歲半的貝貝溝通的故事(她不不到8個月開始說話,到一歲半的時候已經能很完整用自己的語言組織句子,現在溝通全無障礙,除了在我批評她時裝傻或扯開話題):

1.哄她睡覺……「爸比給你講個故事,從前有個小公主……」
「小公主叫貝貝嗎?」
「好,從前有個貝貝小公主……」
「貝貝公主漂亮嗎?」
「很漂亮,不但漂亮而且唱歌也好聽……」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爸比和我一起唱,來,世上只有……」
「爸比給貝貝講一個白雪公主的故事好不好?」
「白雪公主叫貝貝嗎?」
「不是,叫白雪公主。」
「那爸比還是講貝貝公主的故事吧。」

2.出門,走了兩步,說腳痛,左腳右腳輪流痛,我問到底哪兒痛,她說葉楠抱。出了小區,要去左邊地鐵站,我說去地鐵站可以,要自己走。她想了想,那就去右邊玩也可以。過了一會兒,我說葉楠累了貝貝怎麼辦?她說貝貝自己走。我大喜:葉楠已經累了。她回:葉楠不累,沒關係的。

後來又一次帶她出去玩,也是不肯走,始終要我和老婆抱著(現在她已經35斤了,肚子比我還鼓);
我問:不走路不就是小懶蟲了嗎?
她答:不是,我是懶羊羊;
我再問:不走路兩條腿腿用來幹什麼呢?
她答:這不是腿腿……這是蹄髈……
過了一會,還是不走,看我們不抱,喪心病狂的開始套近乎:
哥哥姐姐來抱妹妹吧!

3.孩子媽上班回來,我和她說:老婆,早上給娃穿衣服,她一躲頭砸到床沿了,我們得用個東西擋擋這裡。她也拉住他媽:「老婆,爸比早上要貝貝穿衣服,貝貝倒到,頭頭碰碰痛痛了,貝貝哭哭了,說不要爸比了,不要爸比了。」

4.大約1歲半到2歲間,有一陣子特別喜歡改歌詞唱:
」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淤泥里到處是爸比「
「請到我滴家,帶走我滴媽,請把我的微笑留嘛」
「爸爸好,爸爸好,爸爸的肚子真不小」
「大王叫我來巡山,捉個爸比當晚餐」

5.二胎政策放開不久,她就找我談起了二胎話題:(摸了摸我的肚皮),爸比你肚子里是弟弟還是妹妹?

6.不喜歡走到哪裡都被爸比跟著,於是在出卧室的時候回頭叮囑爸比:「你不要走出來哦」
我學她口吻:「那爸比跳出來行不行啊?」
「不行!」
「蹦出來呢?」
「不行!」
「滾出來呢?」
「……行!」
我無語中
「來,爸比滾吧……」

7.還是晚上哄她睡覺時的對話
我:媽媽已經睡了,明天早上一早要去上班,貝貝也睡吧
貝貝:媽媽明天去公園上班。
我:啊……媽媽怎麼在公園上班?
貝貝:媽媽教書(正解)
我:去公園給誰教書啊?
貝貝:教警察叔叔。我告訴你哈,公園裡好多人,有蹺蹺板、滑滑梯……好多好多的……我明天去給你拿一個托塔天王的玩具,好不好?
我:還有托塔天王啊
貝貝:對啊,他兒子送我的。
我:他兒子叫什麼名字啊?
貝貝:哪吒(發音是哪za)
我:你怎麼認識哪吒的?
貝貝:Hello,哪za,這樣就認識了……

8.依然是陪她睡覺(上班族嘛,也就晚上陪娃)。
她白天聽了阿婆講的孫悟空的故事,也要講給我聽。她講出來的畫風就不太對。
「孫悟空被打了三下,然後到晚上,咚咚咚三更了,如來佛祖說我來啦;玉皇大帝說我來啦;二郎神說我來了……」
「貝貝,等等,孫悟空呢?」
「孫悟空說:哎呀你們怎麼都來了。」(心痛菩提老祖)
……
「取經回來,唐僧喊:唐太宗,你是我見過的最美的太宗。」(李世民估計無言以對)

9.每隔一段日子,我就帶她去我們公司玩一趟,熟悉套路後,她直接衝到茶水間對著正在吃飯的同事們高喊:「我又來了!」

到家後我和她說:到爸比公司不要大呼小叫,會打攪別人的。她點頭。我又補充了一句:如果不乖就不能去爸比公司玩了。她想了想,覺得比較難,回我:這樣吧,不乖就可以去,乖就不可以去,OK?

10.老婆帶她去福建玩,我自己一個人在家沒飯吃,視頻時她關切的問:爸比一個人有飯吃嗎?我說沒飯吃怎麼辦?她認真想了想:剛剛拉了泡瞅瞅給你次好不好?

11.大概一歲多的時候特別有主見,有一次指揮我:「貝貝要看兔兔,爸比開電視吧。」然後自己做到沙發上等著,這時候阿婆說:「吃飯了不看兔兔了。」她有點慌,看我正要放下遙控器,果斷眼神堅定滴指揮我:「葉楠快快!」

12.今晚新增,貝貝要喝奶,在我和麻麻的暗示下給我拍馬屁:「大帥哥爸比給我泡奶奶,please!」我心滿意足的出房間泡奶…她在身後補刀:大胖圓爸比

我想我一定會懷念這一段聽她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日子的。如果說我還有點經驗的話,那是:
1. 看著她的眼睛說話,認真和孩子聊天,你若是應付,孩子是感覺得出的;
2. 積極回應,表情豐富點,多用開放式回答或提問,給她足夠的想像空間;
3. 積極開展表揚和自我表揚
4. 陪他的時候,除非拍照拍視頻,盡量不拿手機,否則會錯過很多孩子的精彩瞬間;
5. 別管她,她要翻箱倒櫃扔玩具,隨她。也別幫她收,邀請她一起收拾,並給獎勵;
6. 讓她決策,即使出錯也沒事(除了關鍵的安全問題,如電源插座等),大部分時候她在摔到碰痛之後,她才會知道這樣做不對。

最後送上貝貝的名句:給你一個白眼


對這個話題我也很感興趣——因為很多家長,尤其是新家長(孩子還不到小學2年級的家長),都在問我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為什麼?因為情況太多了,第一句怎麼聊,第二句怎麼聊全跟孩子身邊發生的具體問題和孩子自己的性格息息相關,不同孩子有不同的反應,家長第一句打開話題之後,第二句就要開始靈活應對了。不然很可能會四目對視,目光獃滯,不知道如何進行下去對話,孩子覺得無趣,就跑開了……家長則石化在一遍風中凌亂著~~~~~~


不過確實,這個話題值得說道。說幾天幾夜都說不完。那為了幫到題主,加之篇幅有限,我分幾個最可能的情景和應對方法分別放到下面幾個部分中去,希望能幫到題主。

================================分割線=================================
一、傾聽——會問問題才會傾聽
傾聽不是說讓爸媽像機器人一樣就在那閉著嘴任憑孩子說來說去。你不互動,孩子也沒那心情跟你聊。所以,會問問題才是傾聽的關鍵。

問題要問的具體
舉個例子,很多家長放學接孩子的時候,都會問孩子:「今天學了什麼?」呵呵。這時候孩子不給你翻白眼就不錯了,態度好的會禮貌的回你一句:「學了好多」,高冷版的就直接看都不看你一眼,來一句:「不知道,忘記了!」也不管家長在那裡氣的臉有多綠,一溜煙,跑去和小夥伴們玩耍去了。

「行,要問的具體是吧?」很多家長這時候可能會這麼想,「那我就問,今天在學校乖不乖啊?好玩不好玩啊?」再一次呵呵。孩子要是說「不乖!老師批評我了。」或者「不好玩,誰誰誰欺負我了!」那興許還能有的聊一會。不過多半孩子可能會兩眼迷茫(或者壓根不看你)的說:「乖呀」或者「好玩呀」,敢問,下一句怎麼聊?想套出更多的內容來?那你得想下一個問題,可是還沒等你想出來,孩子早就跑掉了或者被其他事情轉移了注意力。

所以要想做一個會與孩子聊天的家長,先要知道問問題的原則:要勾起孩子回答的慾望。


方法:
(一)開啟話題——讓孩子更方便回答
縮小話題的範圍,讓孩子更方便思考如何回答家長的問題:
1)今天覺得那節課最有趣?
2)今天覺得那節課最難?
3)今天你數學課上的開不開心?
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回答,或者敷衍過去,就再給孩子縮小範圍,讓孩子做選擇題:是數學課有趣還是語文課有趣?


(二)拓展話題——了解孩子的心聲
這一步很簡單,第一步孩子回答了具體的事情之後,只需要再問三個字:


為——什——么?


(三)繼續深入——與孩子建設性探討
舉個例子:
1)比如孩子回答:我覺得數學課最有趣!數學老師經常叫我回答問題!
2)家長這時候可以問:老師經常叫你回答問題是不是讓你覺得很有成就感?(問一些讓孩子回答是或否的問題)
3)那是不是語文老師不經常叫你回答問題,所以你覺得比較沒興趣?
4)那你覺得那一節課是第二有興趣的課?
5)如果老師不經常叫你回答問題,是不是數學課就不有趣了?
等等等等。。。。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3步,雖然表面上看上去像是沒話找話,但是卻很可能問出來孩子在學校的基本情況和及時發現孩子對學習的態度的變化以及老師的教育狀況。


==============================分割線==================================

二、求出孩子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
每當我寫一些方法的時候,很多家長會在下面評論,說:「這些方法看起來容易,實則執行起來很難啊。確實是這樣的,不同孩子的情況不同,真正執行起來確實需要家長的經驗和靈活應變的能力。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教育關係沒有處的很好,就算是合適的方法,可能效果也不好。道理很簡單,本身孩子就不待見家長,甚至是害怕家長,那家長問什麼問題孩子都是抗拒的。比如權威或者專斷式的家長,可能經常對孩子鞋底伺候(或者羽毛球拍伺候,或者衣架伺候……被我說中的家長請自行躺槍~~~),那別說你要問問題了,只要你一張嘴孩子就已經驚恐萬分,生怕再被施以「杖型」,「伴君如伴虎」,誰敢隨便表達自己的想法呀。 而民主型的家庭很可能太過民主,把孩子給「民主」成小皇帝了,那根本不想聽你說話,你給我想要的玩具和吃食就好啦,幹嗎說那麼多!

所以,無論什麼樣的親子關係,家長還是要先求出孩子心理陰影的具體面積之後,努力縮小它,以上的傾聽方法可能才能用的更純熟。我這裡也有幾個方法,大家不妨一試:

1. 放低身段
你要求人辦事,自然要對對方畢恭畢敬、好言相勸。沒有道理你要求人還要居高臨下等著對方瞻仰著你幫你把事情給辦了吧。那對孩子也是一樣的,聊天這件事情上,我們大人其實是想求著孩子把自己的心聲說出來,自然不用低聲下氣,不過也不能居高臨下。但是與孩子身高上的差異卻讓我們不知不覺讓孩子有了被壓迫的感覺。所以最好蹲下與孩子平視聊天,孩子覺得被尊敬了,對父母的防備心態也就小了許多。

2. 聊天要會挑時候
孩子逛街想買零食、等著去看電影、正在聚精會神看電視,忽然父母湊過來要聊天。大家想想,當看電視的時候如果自己母親湊過來要和我們聊天,我們估計也是眼睛盯著電視有一句沒一句的應付著,也不願意多理睬。孩子也是一樣。所以,最好找彼此都內心平靜沒有什麼要緊事的時候去聊天(晚上睡覺前、上學和放學的路上等等)。如果是事關重大必須現在就聊,那要先跟孩子說放下手中的事情,四目相對與孩子鄭重的聊一陣子。

3.多問孩子的看法


多在聊天和討論問題的時候問一句:你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這句話用在什麼時候呢:

① 家長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問的問題的時候,先用這句頂一頂,贏得更多的時間,免得覺得自己在孩子面前丟面子。比如:爸爸,什麼是妓女?(有個7歲的小男孩問過家長這樣的問題~~~)


② 給孩子進行思想教育的時候。(例如街邊看到有乞丐,就可以拿出來跟孩子探討該不該給他錢財呢?可以藉機教育孩子的憐憫之心和努力勞動不要懶惰的意識)

4.與孩子分享自己的秘密

孩子喜歡秘密,彼此交換秘密就證明彼此是小夥伴。這是進入孩子世界的准入證。

想一想,忽然有一天,爸爸拉著兒子,很神秘的說:「兒子,爸爸告訴你個秘密,你別告訴媽媽好不好!」,兒子會是什麼反應?肯定瞪大了眼珠,信誓旦旦的努力的點著頭,心思全跑到你這裡來了!

分享秘密就是這麼神奇,可以讓親子之間的距離一瞬間就拉近了,因為這裡面有一個隱含的意義:分享秘密之後,你我就是一條船上的人了,還有什麼不能說的呢!~

所以多跟孩子分享秘密也是個迅速拉近彼此距離的很有效的方法,不過也要慎重選擇秘密。比如要是告訴孩子你家錢藏哪裡了,興許哪天就被我問出來了哦~~~吼吼吼。

以上就是我推薦給題主的方法,如果題主嫌寫的不夠具體或者可操作性不強,可以告訴我具體的事情和場景,我們來進一步探討如何應對孩子的問題,與孩子良性的聊天。


我和小朋友交流溝通的時候,總是在想,我當孩子的時候,最不喜歡大人和我聊什麼,最希望大人怎麼和我聊天。

於是我是這樣和孩子聊天的——
對於遠房親戚家小學階段的小孩,過年走訪時候聊天,不去問考試情況,問問這個假期過的怎麼樣,都玩什麼了,打算接下來怎麼玩,去哪好玩之類的。順路和孩子一起吐槽一下一些不靠譜的大人,沒話找話說的老問我們考的怎麼樣,我考什麼樣子管你什麼事啊!接下來孩子就會很贊同你,每次見面都想找著你聊天,因為孩子覺得你說話的時候不是高高在上的,是真的站在孩子的高度交流的。

對於親戚朋友家幼兒園階段的小孩,聊天時候我會問,你喜歡你們哪個老師?為什麼?你們幼兒園吃的什麼菜?有牛奶嗎?有肉嗎?你覺得好吃嗎?玩具多不多?你們老師都帶你們玩什麼?孩子會非常樂意給你表達幼兒園生活的。(啊……原諒我吧,其實最主要是我打算把我們小孩送到那個幼兒園去,問家長不靠譜不客觀,一定要問孩子)

對於我自己家現在這不到2歲的還不大會說話的小朋友,我每天下班都會坐到沙發上,或者坐地上,喊孩子過來坐媽媽腿上,問:「你今天都吃什麼了啊?玩什麼了?睡了多久啊?和誰玩了啊?看電視了沒有啊?」其實孩子不會回答我,或者都是不知所云的亂禿嚕,但是我仍然很明白的點點頭,接著「對話」。晚上睡覺之前也是摟著孩子,告訴她媽媽的職業是什麼,每天工作內容是什麼,最近工作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媽媽近期的計劃是什麼,周末打算帶她去哪玩。然後編幾個小故事講講。
我也不知道孩子聽明白了沒有,但是會一直保持交流和溝通,我相信孩子能明白。

其實總結一下,就是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一方面要站在孩子的高度聊天,不要覺得自己是家長,就高高在上,另一方面是把孩子真的當個和自己一樣平等的人,而不單純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的小孩。
每次說話溝通之前都想想,平時怎麼和同事說話的。也不指望能像對領導的態度對孩子了,沒事自己想想,希望單位領導怎麼對自己說話,就用這個 態度對孩子就是了。


作為一個家有14歲上初二正值所謂叛逆期女兒的麻麻,通常我們的對話是醬紫的:
場景一:早上苦口媽心地讓她吃煮雞蛋(從小不愛吃雞蛋,包括蒸、煮、炒、煎等各式花樣做法)
我:快把這個煮雞蛋吃了,據磚家說,人體每天至少(其實是至多?)一個雞蛋!
女兒:最煩吃雞蛋了!
我:煩也要吃 !
女兒:(邊剝雞蛋邊嘟囔)吃吃吃!再吃我都要長出蛋了!
我:(喜出望外狀)真的?太好了!快長吧!憑空多出一個半大兒子,我心甚慰!
女兒:(大笑)好吧,老媽你贏了!

場景二:寒假即將開學帶女兒去書城買教輔書
我:你過年剛收了紅包,今天買書和吃飯,我們兩個AA制吧!
女兒:就知道你又要算計我的紅包!
我:不要說這麼難聽嘛!說吧,一會兒買完書我們吃什麼?KFC、PIZZA還是火鍋?
女兒:算了,牛肉麵吧!(花自己的錢果然小氣)
……於是,她付了300多大洋的書錢,我付了幾十元的牛肉麵錢,接著——
女兒:你算算應該給我多少錢?
我:為什麼我要給你錢?
女兒:你不是說AA制嗎?我買書的錢和你付的飯錢應該加起來平均一下,然後你再給我……blabla??
我:對啊,今天AA制啊,你付書錢,我付飯錢,各負責一項,AA啊
女兒:(無奈)果然姜還是老的辣!早知道我就去吃×勝客了!

場景三:學校召開期末考試表彰大會,邀請了獲獎學生家長參加並在大操場前排就坐,其中鄰座一個男同學因為和家長鬧矛盾沒請自己的家長來,偏偏大會有一個環節是要學生和家長擁抱,以示感恩(學校也是用心良苦),於是這個童鞋尷尬中……我餘光看到後,於是一把摟住了兩個孩子,客串了一把臨時媽媽……事後女兒說,這個同學非常感激地對她說:你媽真好!

不要總是指責孩子,你的孩子怎麼樣,取決於你怎樣對待他(她),還有很多事例,手機碼字不易,就醬!


現在工作了,在外面有時候和同事吃飯之類,聊起來,他們會說:「你和你爸爸就像哥倆一樣。」 「我特別羨慕你們的父子關係」
我個人是沒有太深概念的,因為一直就是這樣。
所謂「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孩子不傻,所有的缺陷和壁壘,除了見識短,都是你壓迫的。有良好的關係,很簡單,把孩子擺到對應的心裡地位上就行了。孩子經驗少,好笨之類問題,在必要的時候強勢替他解決就好,其他時候,就當他犯2。
就像那句話:你是什麼樣的,你眼裡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你用審視的態度說話,得到的就是工作彙報。你用朋友的態度發問,回答的就是心之所向。有問題,都是自找的。

提到這種關係,就特想吐槽 「青春期叛逆」 ,個人感覺原因有2
1 家長沒教好,導致孩子的認知偏差。當然家長是捨不得孩子吃苦的,而且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孩子也知道家長的辛苦,所以這一條不佔重點,除非慣養到毀人格的地步。
2 關係不對等。要知道最討厭top10裡面,肯定會有「領導」這一群人。古今中外權利鬥爭的頭破血流,就是因為不喜歡被領導啊,同學們。你喜歡上廁所有人盯著你尿嗎?你喜歡卧室裝攝像頭嗎?你喜歡開車的時候交警站旁邊嗎?你喜歡有人跟你討論出家門後邁左腿還是右腿嗎?
深井冰!!!!
你去這麼試試你最好的大學室友或者單位同事,你看他抽你嗎?
然後你就知道為什麼孩子叛逆了。當然,你當年確實看著他拉,替他擦屁股,刷牙。但是青春期啊,都十幾歲了,沒有獨立人格的肯定硬體有問題。
什麼時候意識到了並改正了,也就渡過叛逆期了。一直不改就是所謂關係僵了。

本人尚未結婚,所以態度有所偏向。


與孩子不能順暢溝通的家長應該先從自身找問題。之所以造成這種原因主要是因為從小看護人就不講究和孩子溝通的方法。

和大家分享三個和孩子能夠良好溝通的秘訣。


一、 放下身段,平等交流

我從小就直呼鄭淵潔名字這件事兒很多人都知道。從我有意識開始,老鄭就讓我這麼叫他。也有很多人質疑這種做法是不是對家人的不尊敬。但老鄭認為,這是一種平等的表現。包括他在跟我說話時也會蹲著和我的視線平行。這樣孩子不會覺得父母永遠是高高在上的感覺。

只有先給孩子平等,孩子才會反饋給你平等。


二、 認真傾聽,保持謙遜

讓孩子成為聊天的主角,家長要做的主要是傾聽。

有些家長跟孩子聊天時,總是一副頤指氣使的樣子。說是聊天,倒不如說是說教甚至訓斥,這樣孩子怎麼可能聊得下去?就像在公司總被老闆呼來喝去,誰的心情都不會爽。就算是能忍受,但從心底里還是不服氣的。

在與孩子聊天的過程中,即便孩子說了自己很了解的事情,也要認真傾聽。不要擺出一副「我知道、我了解」的態度。作為大人肯定比孩子懂得多,但在孩子面前還是保持一份謙遜比較好。


三、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老鄭原來寫《童話大王》有時會過於專註,導致我跟他說話他沒聽見。我感覺他忽視了我,就跟他提了意見。老鄭的回答是:對不起,最近實在特別忙,我錯了,以後一定好好聽你說話。更難得的是,他之後就像他說的那樣,認真的聽我說話而不是敷衍我。

在與孩子的聊天當中,孩子肯定會或多或少表現出對父母某些看法或不滿意的地方,千萬別不把它當回事兒。「你說的對。」「我錯了。」這些話從大人的嘴裡說出並不難。孩子是一面鏡子,父母能很好地從與孩子的聊天的過程中發覺自己身上的不足。


不要把跟孩子的聊天僅僅當成應付,實際上這是一個增進親子關係、了解孩子內心的最好機會。


舉些反面例子給各位家長提防一下,如果你們不希望和孩子的關係變成我們這樣,那大概還是我小學的時候。
我給我媽說我心情不好,我媽說你一個小孩兒能有啥煩惱,別想七想八的,把心思用在學習上。
我說班裡發生了哪些哪些事,我們班同學都怎麼怎麼了,我媽說關你啥事兒,管好自己的事。
我買了一個書包掛件,2塊錢,被我爸看見他問我為什麼要浪費錢。
班裡有個男生拖我給同路回家的女生送了一個變色戒指,被我爸發現,我實說是幫同學送的。我爸讓我還回去而且他還要把這個事告訴老師。
在飯桌上他倆聊得狂嗨我插話問了問題,忽視。。。我問他們為什麼不理我,我媽說應該等他們沒有說話的間隙問。於是我又趁間隙的時候問,然而並沒有人回答我……
諸如此類等等等等,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和我爸媽主動說話,學校要交費班主任會直接發信息,沒錢寧願餓肚子也不要,長期不願意回家,問我什麼我心情好就說心情不好就懶得理,一直到高中畢業和家裡關係都很差,我爸有次說就不給我錢看我跟不跟他們說話。我呵呵,愛給不給我沒錢交難道班主任會找我麻煩?還質問我我為什麼不把他當朋友,到處跟別人說我在家逆反,導致所有老師都要單獨找我談話。。。
現在我已經大學畢業了,長期以來的相處讓我變得很獨立,我仍然不願意回家,出遠門也不挂念他們,逢年過節過生日給他們送點禮物,每個星期定時打個電話,不參與家裡決策,隨便他們怎麼搞。和心理學老師談過,仍然愛不起來。

—————————————————————————
講到這個問題我確實還想多說點。家長如何跟孩子對話關鍵在於家長如何看待孩子。中國的家長要麼太專制,完全不給小孩兒自主選擇的空間,從工作到交友結婚生子,希望孩子的人生軌跡完全按照自己預設的路線來,否則孩子就是不聽話不懂事傷了自己的心。尤其是我們這一代,90後的孩子簡直沒有人權了。很多孩子其實對人生有自己的規劃,但是耐不住家裡的壓力,就只能將就過著自己不喜歡的日子。我閨蜜就天天跟我抱怨她媽,但是她又沒有勇氣過苦日子。要麼,就是忽視不管指望學校老師管或者小孩兒自己懂事。我常常發現身邊很多親戚動不動就開始罵(對所有的負面都是先從我爸開始),其實有時候小朋友是很冤枉的,因為家長還沒有告訴過他正確的東西,他一開始嘗試就被罵。我爸就在兩者之間徘徊,有時候專制有時候忽視,動不動就是你怎麼這樣?你又沒告訴過我應該怎樣,還好我醒悟得早。父母在孩子生活里最重要的作用應該是引導支持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不管過著怎樣的生活和苦難,這個人生都是孩子的而不是父母的,孩子應該去過屬於自己的人生。擔心也好操心也罷,所有的想要控制的動力都來自於父母自己的焦慮。然而可悲的是大部分家長都不知道也不願意理解。我有個朋友,她媽是心理諮詢師,幸福感不要爆棚,天天到處浪,工作雖然不穩定也有可觀收入。呆在自己喜歡的城市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家裡不催工作也不催結婚,各自過著各自的生活。現在我也是,經過多年的鬥爭,我父母已經完全相信我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所以建議諸位想要逃離家庭獨立生活的孩子,首先你要有勇氣挨餓受凍,連自己出去獨立生活的勇氣和決心都沒有,就好好在家做乖寶寶別鬧了吧。


1.他4歲,說話還是奶聲奶氣,這一階段的孩子總是那麼嬌氣,動輒就是哭哭鬧鬧,但是走路偏偏不搗黃龍不罷休,在第n次的摔倒後,癟著嘴就又哭,小孩子總是這樣,大人看著受傷摔倒後第一件事就是哭,於是我蹲在他面前,也不拉他,問他:「疼么?」他癟著嘴說「疼!」,然後我跟他說「那以後要記得跑慢點,而且跌倒後就要自己爬起來知道么?」 他看著我格外認真的臉,眼睛裡滿是淚水,猶豫了一下,還是自己慢慢爬了起來,我給他拍拍身上,告訴他「男孩子一定要堅強。」然後他就咧咧嘴奶聲奶氣的說「我是男子漢!」

其實像他這麼大說道理大部分時候都是聽不懂的,但是他是個男孩子,我希望他從每一件小事上學會承擔責任,學會自己收拾自己的攤子,能不麻煩任何人就一定不要去麻煩,這件事情非常重要,我希望他從小就明白,自己最可靠。

2,他7歲,已經上了小學,很多事已經有了基本判別能力,有一天從學校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個清潔工,問道我:「爸爸,這個爺爺的工作好辛苦啊。」我隨口回答道:「是啊,所以你以後走在路上一定不要亂扔垃圾。」他點點頭又問道:「可是爺爺為什麼選擇這麼累的工作呢?」我沉吟一下告訴他:「爸爸也不知道,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價值,職業有差異,但是你要學會尊重每一個職業。」然後他又問道:「那我以後做清潔工,你會同意么?」我笑著拍拍他腦袋:「只要你願意去做,能支撐你生活,而且能從中得到快樂,我沒有什麼同不同意的。」

我不會說什麼平凡崗位上也可以有不平凡的作為之類的大話,我也希望他可以經天緯地,但是啊,活著,最重要的是開心,我可以嘗遍世間冷暖,但卻不願他被苛責一分,如果實在無可避免,那就讓他盡量成長的緩慢一些吧。

為人父母者總是這麼矛盾糾結,想讓他百毒不侵,偏偏又不願讓他以身試毒,希望他外圓內方,但不願他承受稜角被磨的疼痛。倘使這世間經驗和履歷可以傳承,很多父母估計情願替孩子去挨。

3.他13歲,我和他的母親已經離異3年,這件事似乎成為我和他中間哽著的一根刺,我情知他對我多有抱怨,但是我無能為力,愛情這種東西,無力維持的時候,再去將就,對雙方都是煎熬。哪一個孩子不希望家庭圓滿,在他稚嫩的心裡,固執而又單純的認為,我和他的母親剝奪了他家庭的完整,所以他開始和我話語漸漸減少,開始變得沉默寡言,這一切讓我變得措手不及。

有一天晚上,我敲響了他的門,我將我和他母親曾經的一幕幕娓娓道來,我告訴他:「連最真摯的情感都可以消磨殆盡的東西,是不可能被一個證件捆綁住的,人活一輩子,有人來就有人走,每個人從一開始都是希望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可哪有這麼容易。」他沉默著不回答我,我繼續對他說:「我和你的母親選擇了平和的方式結束,但是不可避免的還是影響到了你,但這是我們的錯,你不必覺得自己有任何怪異之處,如果怨,就怨我吧,別怨你媽,她只是個女人。」

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生離死別,懷緬無可避免,甚至怨憎也稀鬆平常,我希望他學會承受苦難,不要因為苦難而封閉冰冷了內心,紮根在淤泥里,不一定就一定要蒙塵腐朽,還可以茁壯成長,開花結果。

4.他17歲,第一次承受失戀,他是個敏感的孩子,慢熱,但是這也意味著他投入進去後很難走出來,初戀的失敗對他的打擊超出了我的想像,我很害怕,怕他從此後質疑愛情,對此束手束腳,可是情傷我真的無能為力,我本身都是一個失敗的人,他開始了解我在他13那年說的話,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一層不變的,有的人來到就是為了離開,這才是成長的真諦。

有的人癒合時間很快,有的人癒合時間則很慢,儘管身為過來人,我知道遲早一定會過去,但是,我還是覺得他承受的太早了一些,男人之間的交流向來直接,我不可能拍著他的背抱著他哄他,他也不可能哭哭啼啼的找我來哭訴,我能做的只是不斷做讓他開心的事,分散他的痛苦,但同時還要裝作不知道,安慰他可憐的自尊心。

我告訴他,孩子你要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

優秀到錯過你的人感到後悔惋惜,雖然那並不是優秀的真正結果,但是如果你不能讓一個人因為愛而銘記你,那麼你讓她因為錯過而惋惜也算是一種安慰自己的方式吧,我在心裡自私的這樣想到,畢竟那個人傷害了我的兒子。

5.他25歲,成家結婚,結婚典禮上我仰視著他,告訴他:「結婚了就要做好一個丈夫應該盡的責任,無論為人夫,為人父都一定要善良,寬容,有擔當,從今天起,我沒什麼教你的了,以後的路,你要自己走,但我無比堅信,你會走的穩健正直,成為一個好的人。」

沒有兒子,也沒有父親,這一切來源於一個父愛缺失的人的幻想,幻想自己有這樣一位醇厚的父親,幻想自己將來會怎樣在自己兒子的身上彌補自己曾經缺失的感情。


女超人說:

每天下班回家,問幫忙看孩子的老人:今天安安怎麼樣啊?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還行」、「挺好」,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同理,每次出門買衣服問老公,「你看我這件衣服怎麼樣?」得到的回答都是「還行」、「挺好」。這麼聊天完全沒有信息量好不好!今天看到了《25種方法問孩子「今天在學校怎麼樣」》這篇帖子,才意識到原來不是家人不配合,是自己聊天太沒水平!

在原文之前,先分享下關於「打開話匣子」的三點心得:
1、換著花樣問,不能每天例行公事問同一個問題,重複太多遍讓人感覺問的沒誠意,自然也沒什麼好好回答的意願。

2、少問「是不是」、「好不好」之類的選擇性問題,多問一些描述性和解釋性的問題(為什麼?誰?怎麼做?),這樣能打開話題繼續聊下去。

3、對孩子負面情緒問詢要注意分寸,比如少問你最討厭誰,而是問你希望外星人把誰帶走?

以下是《25 Ways to Ask Your Kids "So How Was School Today?" Without Asking Them "So How Was School Today?"》中給出的25種提問方式:

1、今天在學校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最不開心的是什麼事?)

2、在學校里哪些事情特別好玩兒/搞笑?

3、如果你能選,你最希望和誰坐在一起?(最不喜歡和誰在一起?為什麼?)

4、學校哪些地方最好玩/最酷?

5、今天你聽到的最有趣/奇怪的一句話是什麼?

6、如果我今天晚上接到你們老師的電話,她會對我說什麼?

7、你今天是怎麼幫助別人的?

8、今天別人是如何幫助你的?

9、告訴媽媽今天你學會的/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什麼。

10、今天什麼時候你最開心?

11、今天什麼時候你覺得最無聊?

12、如果有個外星人飛碟飛來,把一個小朋友給帶走了,你最希望是誰?

13、你最想和哪個小朋友在自由活動時間一起玩?

14、今天有什麼好事發生?

15、班主任/老師今天說的最多的是哪句話?

16、你覺得在學校里還應該多學/做些什麼?

17、你覺得學校應該少教哪些內容?

18、你覺得自己應該對班裡哪個小朋友更好一點?為什麼?

19、你休息的時候一般會去哪裡玩?

20、你們班誰最有意思?為什麼這麼有意思?

21、你最喜歡吃午飯里的哪道菜?

22、如果你明天當老師,你會做什麼?

23、今天班裡有沒有小朋友表現不好?

24、如果你可以跟班裡的小朋友換座位,你想跟誰換?為什麼?

25、告訴媽媽在學校里都用鉛筆/筆記本做什麼事情?

最後補充一句:以上問題適用於幼兒園和小學的小朋友們,原文的作者嘗試後,覺得效果最好的三個提問方式是12、15、和21。我試過之後,也發現外星人的問題超級好用。看似不經意的聊天,也有很多門道,試試看!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於職場女超人公眾號)


強答一下?
我是賣房子的,下午上班剛到沙盤,有倆孩子在玩沙盤裡的樹,房子什麼的。我也不能直接說不讓玩,就跟他說,哎你知道么,裡面都是蟲子,我都不敢碰這沙盤。語氣很正常,像跟大人聊天。結果這孩子把所有的樹和房子都吹了一遍,拉我手過去,從後面環著我,臉靠在腰上,也像大人一樣跟我說,你別怕,我剛才檢查過了,沒蟲子……
我好像偏題了,其實我想說我被一個九歲的男孩強撩了


記得小時候我媽跟我說的最多的就是「Do everything you want」和「I love you」


「Do everything you want」

就是字面上的理解,每一件事告訴我利弊,讓我自己選擇,告訴我自己的路自己選。
愛吃糖吃糖,愛吃薯片吃薯片,喝冷飲喝冷飲,完全不會管。
作業愛寫就寫,反正跟學校老師說好了不準收我的作業,家裡希望我開心成長,不要學習負擔。
打架是不好的,但是你愛打就打,出事了別怕,告訴家裡,我們賠醫藥費沒關係。
大學專業愛選什麼選什麼,開心就好,所以我選了個很開心但是沒前景的專業。
總的來說,就是那句粵語方言「自己揀的路,撲街唔好喊」你當然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但是後果自負。
對很多內地家庭而言,這樣屬於家裡沒教好,但是感謝我家人,讓我成長為一個有思想的人,讓我不需要活在父母的期望里,最至少的,父母不會把他們未完成的夢,寄托在我這裡。

「I love you」

愛,就要大膽說出來。
大部分家長,嘴裡喊著「我愛我的孩子,所以我要嚴格對他,我罵他是為他好」這種家長,我想讓你吃點屎。
你愛他你就罵他,這是不是證明你覺得罵跟愛是對等的呢,那你老了天氣冷了,你孩子吼著你逼你穿衣服,你覺得他愛你嗎,你開心嗎,他吼著讓你關電視去睡覺,你幸福嗎。如果你幸福,那你或許有潛質玩SM然後做個M。
孩子希望要蘋果版本的愛(溫柔版),你非要給他香蕉版本的愛(嚴厲版),他哭著說不要,你還覺得他良心狗肺,罵他不吃香蕉,你做S很嗨,可是孩子不是M,孩子心裡苦。
好了跑題了,說回I Love You吧。
從小到大,每次做了什麼值得表揚的事情,例如幫忙做了家務,會對我說I love you。每次幫助了別人,我媽會對我說I love you.
其實換句話說,任何事情都能讓她覺得Love me,她愛我,她會告訴我。
所以,愛孩子就要告訴他,但是,這絕不等於溺愛,愛孩子,跟溺愛孩子,是不一樣的。


如上兩點,孩子知道家長無條件支持,知道家長是最親密的朋友,自然什麼都會講。
至少我是這樣的。
從小到大什麼都跟父母說,什麼都問意見。現在二十多了,每天打兩個電話回家關心家裡,問問日常,問問他們吃了什麼。
回家出門會牽著媽媽的手帶她出門找好玩的好吃的,她去哪兒我都做車夫,會告訴家裡人I love you,離別會Kiss goodbye。

各位直男癌的患者,如果你覺得粘家的男孩子等於娘炮,那你單純在Push your boy away,活該你跟孩子關係不好。


為人父母,對孩子抱有殷切期望,再正常不過。

有時看自家娃貪玩,不好好學習,難免會批評幾句。不是有句話嗎:老子罵兒子,天經地義!

嗯,孩子做的不對我們肯定要教育,可下面這十句話如果總說,不僅不會起到激勵效果,反而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甚至讓他越變越「皮」,到最後根本不在意你說什麼了…

笨蛋!沒用的東西!

小時候,一個鄰居曾半開玩笑的罵我過笨蛋,當時特別傷心也很生氣。

我怎麼就是笨蛋了?這件事我是沒做好,可下回肯定會進步的,憑什麼說我笨?

還好父母從不會這樣說我,現在,我也絕不會這樣說米粒。除非生理原因,世界上哪有真「笨」的孩子?

他可能只是反應慢半拍,比較害羞、膽小,身為父母一定要做最賞識他的那個人!

多讚賞、肯定,才會讓孩子更加自信有勇氣。總罵他笨或沒用,指不定他這一生就真的「笨」下去了。

你又做錯了!真笨!

這句和上面那句效果差不多,都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讓他變得更加怯懦,失去勇於嘗試的勇氣。

人這一生,就是在犯錯中才能不斷成長,俗話說的好,吃一塹才能長一智。身為家長,難道你就不犯錯?就什麼都知道?當然不可能!

尤其是孩子剛被失敗打擊,不僅不安慰,給出正確的引導,鼓勵他,反而「落井下石」的罵,只會讓他更懊悔。

久而久之,總被罵笨蛋,真笨,沒用的孩子,只能自暴自棄的認命。真正聰明的父母,會幫助孩子一起把事做好,讓他從中得到領悟。

我說不行就不行!

很多中國父親,特別愛在孩子面前耍這種威風!我是你爸,我就是家裡的天,你必須聽我的!

完全不講民主,不願意傾聽孩子心聲的父母,這樣的霸道行為只會讓孩子更逆反。雖然他嘴上看似不吭聲了,其實心裡根本不認同,知道嗎?甚至有時,孩子會產生恨意!

為人父母,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凡事與他商量溝通,有時孩子的建議不一定就是錯的,大人反而會固執己見。

住嘴!你怎麼就是不聽話!

同上句一樣,霸權父母上身,完全不讓孩子說話……

就算孩子的想法不對,你也要先讓他說出口,因為大人和孩子,作為平等的家庭成員,都有表達思想的權利

等他說完了,你再就事實本身和他分析講道理,這樣孩子才能真心信服你。給孩子表達的機會,也會讓他越來越有主見。

靠聲音大或長輩的威嚴來「嚇服」孩子,不會換來認同,反而會造成隔閡。當孩子長大後,也會變成一個完全不敢表達想法的人。

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便你好了!

這種話,第一次對孩子說,他會感覺很受傷!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會不由自主的想:難道爸媽真的不管我了?被拋棄感油然而生。

可當你說的次數多了,他就完全不care了,甚至越變越皮…哼,你說隨便我的?那好!我想咋樣就咋樣,你千萬別管!

這種賭氣又傷人的話,真沒有任何意義,還不如坐下來和孩子好好溝通。還是那句話,尊重是相互的,你不尊重他,指望孩子真聽話也不可能

你可真行,竟做出這種事!

孩子犯錯誤,家長惱羞成怒,很多時候會當著外人的面直接開罵,後面往往還跟著一句:真是太丟我的臉了!

父母覺得丟臉,可當你罵出這句的時候,孩子的臉面同樣被丟盡,是人都要臉,孩子也不例外。

他做錯了,當務之急是趕緊解決問題,比如損壞了他人的東西,或打人罵人了。弄清楚是非對錯後,先讓孩子道歉,再積極賠償或安撫。

之後回到家,再嚴肅認真的和孩子探討他的錯誤,這樣遠比痛罵效果來得好。

都是一樣的孩子

你怎麼就不如別人!

中國的孩子,基本從小都是聽這句話長大的…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比自己強,實在太傷自尊了!

很多孩子心裡甚至偷偷想,只知道說我不如別家的孩子,我看你也不如別家的父母!是的,在罵孩子之前,你有想過,其實自己也有很多問題嗎?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性格、優缺點還有特長,父母要做的是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孩子的潛力,而不是盲目的和別人的娃攀比。

只要孩子能樹立學習和生活的目標,能做好自己擅長的事並且很開心,這就是成功!

家長千萬別為自己的面子,去強求孩子,要讓他順著自己的軌道和速度成長。

一看你就沒多大出息

將來撿破爛吧!

這句話的殺傷力,實在太大!我有個朋友,小時候他爸就特別愛對他說這句話。每次聽到,心裡都很難過,會嚴重懷疑自己…我就真的這麼差???

所幸,他是那種很要強的人,父親的奚落,激起了心中強烈不服輸的情緒。他偏要上進好好學,儘管家庭條件很一般,最終也考上不錯的大學,事業也挺成功。

他的父母離異多年,去看望父親的時候,他爸偶爾還會洋洋得意的說:如果不是我當初激將你,指不定你也不會像現在這樣。

這是激將嗎?錯!換做本就內向,心理承受能力差,敏感脆弱的孩子,總如此打擊他,可能早就無比自卑,一蹶不振,還談什麼成功?

實話說,我這朋友現在心裡還留有陰影,為什麼如此要強?就是總怕被人瞧不起。

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精神!

對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玩」也是他學習的一個途徑。沉迷於電子設備總玩遊戲,當然不好,可家長一味強行限制也不可取。

與其他,不如和孩子一起玩益智家庭遊戲,既能親子互動,又能在玩樂中讓他學到知識,何樂而不為?

至於手機、iPad之類的電子設備,也不用完全杜絕,同樣可以下載對孩子有益的遊戲,可以每周讓他玩一會兒,約定好時間。

不要妄圖抹殺孩子愛玩的天性,父母應該做的是合理利用,引導他往好的方向發展。

你要考100分,我就給你買…

單純的物質刺激,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會讓他對「好好學習」這件事的初衷產生誤解。

考100分只為能擁有夢寐以求的禮物?當然不是!

好好學是為了給自己長知識,拓展視野,吸收「營養」,為將來的成功奠定基礎。禮物本就是附加的「好處」,而不能把它當成努力的唯一目標。

父母應該注意的,是孩子是否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至於考多分,真心不用太在意,那樣無形中會給孩子施加壓力,背上心理包袱,反而考不好。

最後,給父母5句忠告!

成長比成功重要

如今的父母都太望子成龍,所以孩子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讀書!其他的父母全包圓了。

這真的很可怕,只會「讀書」這一件事的孩子,他的成長之路會缺失很多東西。

身為父母,我們應該教會他什麼是愛、責任、擔當,要幫他樹立健全的人格,積極努力的上進心,還有包容大度的心態。

渴望成功,但也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或失敗。贏得起固然可喜,輸得起更加難能可貴!

經歷比名次重要

如今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差,經不起挫折,一次試沒考好或跟父母吵架,竟然就會有孩子選擇自殺。

究其原因,還是受到的磨鍊太少,經不起事兒。除了學習之外,家長要多帶孩子出去旅行,讓他多參加社會活動,接觸大自然。

無論男孩女孩,都要鼓勵他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多接觸人,別總是怕受害、學壞。孩子需要保護,但過度的保護只會讓他變得無能。

不經歷風雨和失敗,雛鳥怎會蛻變為雄鷹展翅飛翔?

付出比給予重要

只對孩子付出愛,卻沒有給他愛你的機會,他會變得越來越自私,只會索取不懂付出。

經常有這種報道,孩子從小家長就對他求必應,長大了不僅沒變得孝順感恩,反而成了白眼狼。自己不努力還就知道啃老,稍不如意就對父母拳腳相加。

慈母多敗兒,這個道理永遠不會錯。我們要愛孩子但千萬別溺愛,要讓他明白愛是相互的,享受父母所做的一切絕不是天經地義,要懂得感恩。

對話比對抗重要

孩子到了青春期,會更加叛逆不聽話,一味較勁只會起反作用,雙方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對方,最終誰也聽不進去誰的。

比如早戀這個事,開始的年齡越來越小,很多小學生都有男女朋友。這時的孩子覺得自己是大人了,更喜歡和同齡人交流,對父母有種不信任感。

面對這種不成熟的心理,我們要採取對話的態度,多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幫助孩子理解「愛情」的珍貴與嚴肅性,跟他探討必要的性心理和防護知識。通過充分溝通引導,讓孩子把重心放在學習上。

父母們要記住,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對話永遠比對抗更重要

激勵比指責重要

如果在工作場合,你的上級或同事總批評你不行,你做何感想?

如果他們積極肯定你的優點,讚賞你的工作成果,提出積極的建議,你又有何感受?

同理,我們的孩子更需要的,同樣是正面的激勵而不是喋喋不休的指責。

多對孩子說你能行!會讓他更加自信,更有挑戰慾望!

一味批評表達不滿,給孩子灌輸負面評價,他會變得怯懦,抑鬱,有的甚至會產生厭世情緒,出現精神上的問題。


一、問「小」不問「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也很難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概況,要盡量避開「抽象」、「大範圍」的問題。不妨改問一些很簡單、一定有答案的問題,而且不妨從細節開始。北京心理諮詢師建議你不要問:「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這種問題,孩子很難回答,或是只會簡單回答:「還好。」「沒做什麼!」這樣會讓聊天很難持續下去。你可以改問:「你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當孩子說出自然、音樂、國語的時候,你就有機會接著?:「喔!那自然課今天教什麼?」孩子就會接著回答你的問題:「教氣象啊!什麼氣溫、風向的,無聊死了!」「喔!那音樂課有沒有好一點兒?……」你就可以藉機了解他今天做了些什麼,並持續交談下去。以前孩子剛上學時,我跟孩子聊天的開頭常常是:「今天的營養午餐(或點心)有哪些呀?」「「你們班上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慢?」由一些生活小事打開話匣子比較容易,這些問題簡單易懂,孩子通常都會爭先恐後地回答,不會感覺到壓力。

二、從別人的事談起

從「別人談起」是一個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說,孩子會告訴我班上誰吃飯吃得最慢、誰最常被罰、誰功課最棒、誰今天又打了誰等等。當然,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就能窺見他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然後了解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身心狀態去處事。

三、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發生的一個狀況,就是大人常常喜歡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說,當女兒說:「自然課無聊死了」的時候,我絕對不會接著說:「自然課不無聊啊!天氣、氣象是一件很有趣的東西……」只要你這麼一說,這個話題就聊不下去了!因為當孩子覺得你並不認同他說的話時,他後面的話很容易就咽了回去。比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自然課很無聊啊,你可以告訴我是什麼讓你覺得很無聊嗎?「因為我本來以為自然課可以做實驗、看酒精燈之類的,結果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課!無聊死了!」保持中立的語調、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讓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境。

四、只要「傾聽」、不要「說教」

北京海明心理諮詢專家指出,和孩子聊天,最忌諱的就是說教。任何一種話題的聊天,只要淪落到說教與聽訓,那就沒趣到極點了!所以,聊天時可以對對方、對話題保持高度的興趣,多詢問、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就很容易讓話題源源不絕地繼續下去。

比如,孩子說:「媽,XXX今天打我。」

「喔,為什麼?」

「因為我要玩恐龍,他不准我拿。」

「那你怎麼辦?」

「我就去玩別的了。」

「你怎麼不告老師呢?我不是教過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訴老師嗎?你也可以跟他說,公用的東西大家都可以玩啊!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嗎?」

如果是採取這樣的聊天方式,那麼肯定話題就此戛然而止。孩子最後一定是緊閉雙唇,不再多說一句。此時不妨繼續詢問:「喔,那你心裡有沒有覺得很不舒服?」或者「那你還想玩恐龍的話怎麼辦呢?」這時,你就會聽到他真正的想法:「還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沒關係,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就好了啊!」或是「我很生氣啊!所以我就跟他說:『我不跟你玩了!』」

五、注意肢體語言

適當的肢體語言,會讓孩子覺得你重視他、認真想要和他聊天。除非是在開車的時候,否則我在和孩子聊天時,都盡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視著他。如果孩子還小,那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那就拉著他的手坐下來。即使是手邊在忙著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講話時,也必須要時時轉頭看他的表情。因為注視別人、專心傾聽,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說話。孩子對於肢體語言很敏感,一邊跟別人談話一邊敷衍地說著嗯、啊、喔;或是眼睛一邊盯著計算機一邊聽他說話,都不是鼓勵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通常如果我這樣做,兒子一定會抗議:「媽媽,你都沒有在專心聽!」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親密的接觸: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搓搓他的頸背,順順他的頭髮,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對有一定熟識度的孩子適當地使用一些肢體語言,都會在聊天時產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推薦閱讀:

為什麼吃飯吃得很乾凈會被某些人嘲笑?
是否許多父母都以對子女好為名行禁錮子女思想及行為之實?
在父母否定中長大的人怎麼調整自己的心理?
小孩被同齡小孩打,家長是否應該教育孩子打回去?
如何看待10 歲男孩稱「父母不配有我這麼優秀的兒子」?

TAG:心理學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父母 | 發展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