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成功脫歐後一些民眾表示後悔了,如何看待?

看到報道稱很多英國人投票脫歐後後悔了,有的人甚至是隨便投的,希望能再投一次票,怎麼看待這種情況?怎麼看待民主在其中的作用?


在一個交鋒激烈又十分重要的議題上,勝出方沒有取得絕對優勢,那麼失敗一方想捲土重來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公投這種終極決斷方式,豈是說重來就重來的。固然有52萬人出於各種理由請願希望重新投票,但任何有政治常識的人都應把這當做一場鬧劇或是行為藝術,認識到重新投票是不可能的。

此次登記投票的有4600萬人,其中有多少隨便投了,亂投了,投完又後悔了的人都正常。但是投票給脫歐一方的有,難道投票給留歐一方的沒有?以這為理由重新進行投票根本不可能,或許留歐派政客可以以此為籌碼,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逼迫脫歐派達成一定妥協。

至於那些被營銷號(英國報姐之類)帶了節奏的朋友們,你們究竟哪來的底氣嘲笑英國民眾盲目的?在此我不想討論民主優劣這些老生常談的問題。就是英國下院的職業政客中,贊成脫歐議員也佔35%左右,脫歐成功後脫歐派領導人的演講也涉及了保守主義、民族國家、脫歐後的國際協作等幾個重要問題。為什麼你們在看了幾個營銷號找的極端例子,做成長圖片加上一個卡梅倫的扶額之後,就覺得自己在對政治的了解上已經遠超英國民眾了呢?

你們究竟哪來的信心,覺得微博營銷號翻牆倒弄來的二手信息,給了你們比英國的職業政客辯論已久的內容更要充分明晰的結論呢?哪來的理由覺得留歐一定是比脫歐更符合大眾利益,更符合英國長久利益的選項呢?實際上並不是英國人不專業而中國網民專業,反而是中國網民刷了幾下微博就自覺專業,開始批判起無知的大眾了。這樣自己批自己的,說起來還真是少見。

其實一切交給精英,必定是比公投之類更加專業的。此外也不難得出,乾脆連選舉都不要,完全沒有民眾參與的決策方式會進一步提升公共決策的專業性。然而專業的決策就一定是符合民眾利益的嗎?決策的專業性固然保證了,但是決策者難道不會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去損害公眾利益嗎?普通民眾再怎麼盲目,切身體會的好壞還是知道一二的。

也有不少人在強調,留歐是符合精英利益而損害底層民眾的。假如你是英國一個資本雄厚的公司總裁,源源不斷的東歐移民和綠色難民,你大概會對廉價勞動力的湧入欣喜不已。但是英國的廣大藍領白領呢?面對移民在工作上的競爭,在社會福利上的擠壓,在公共安全領域的威脅,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精英當然無所謂,反正不會缺少工作機會,不必享受社會福利,雇上幾個貼身保鏢也不怎麼擔心安全。就像之前接受採訪的德國老人說的,「默克爾坐在賓士車裡,覺得德國現在一切都好」。

事到如今,與其在二次脫歐公投這種行為藝術上繼續浪費精力,倒是蘇格蘭的二次獨立公投更有可行性。畢竟蘇格蘭上次公投時英國尚在歐盟,此時環境已經大不相同,何況蘇格蘭所有選區均是留歐佔優。然而根據之前的協定蘇格蘭下次獨立公投應在三十年之後,雖然現在再次舉行獨立公投有一定理由,英國當局會不會接受卻很難說。

?? ? ?? ? ?? ? ?? ??? ??? ? ?? ? ?? ? ?? ?

目前重新公投的請願人數超過了三百萬,已經有數位用戶質疑這個答案,認為有可能進行二次公投,為此我補充一下我對二次公投的觀點。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支持重新公投的三百萬人絕對不會都是投了脫歐卻後悔了的人。脫歐派已經達成了目的,固然沒有理由再生事端。不過因為首次公投票數並沒有拉開差距,相信不少留歐派會心有不甘,藉此機會進行請願。

其次我也認為,如果再次公投,留歐派確實很有可能取得勝利。投了票後有人後悔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對於重新投票,留歐支持者肯定有著更高的熱情,而脫歐派中的一些人很可能不會再去投票。

但重要的不是二次公投可能產生的結果,而是脫歐派可能接受二次公投嗎?假如在二次公投中,脫歐派議員不再發動支持者為脫歐投一票,而是發動脫歐支持者抵制投票。那麼也許有3000萬人參與,得到了留歐結果的二次公投,難道比4500萬人參與的首次公投更能代表英國公民的意志?

再進一步說,假如二次公投得到的是留歐的結果,那麼脫歐派再發動三次公投呢?難道就要一直投下去?更不要說脫歐派中的極端分子也許會遊行暴動,別忘了已經有脫歐支持者槍殺留歐派議員的先例了。

綜合考慮以上幾點,我認為二次公投是不可能進行的。一旦選擇了二次公投,這件事幾乎就沒法收場了。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再次公投的請願確實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但我相信留歐派議員會以此為籌碼讓脫歐派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做出讓步,而不是選擇進行二次公投玉石俱焚。


嘛……吐個槽……首先講一點預備知識:

讓我們介紹一個定理:Condorcet"s jury theorem(孔多賽陪審團定理)。
假設我們現在面對一個問題,我們希望通過投票的方式得到答案。p 是每個投票者投對的概率,那麼:

  • 當 p &> 0.5 時,隨著人數的上升,通過簡單多數製得到正確答案的概率趨近於 1。
  • 當 p &< 0.5 時,隨著人數的上升,通過簡單多數製得到正確答案的概率趨近於 0。
  • 當 p = 0.5 時,隨著人數的上升,通過簡單多數製得到正確答案的概率依然是 0.5。

……

對於事實性問題,幾乎沒有人會認為這類問題應該通過投票的方式來解決,即便是在科研界也是一樣的,因為第一種情況下的條件不會達到。常見的情況都會更類似於第二種。在一個正確的學說興起的初期,腐朽的老舊學說在學界內的擁護者依然是大多數。因此如果此時你用簡單多數制來否認這個東西的話,那麼科學範式的轉化就不會發生了。當然,科學範式轉化過程中的阻力就是這種東西了。

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用投票的方式來解決一個問題呢?更為正常的情況是當我們要用投票來彙集偏好的時候。偏好和事實性是沒有關係的。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偏好或者利益訴求是沒有問題的。更重要的事情是我們需要意識到這裡並沒有一個叫做「群體偏好」的參數。這個參數可以由你虛設出來,但是它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存在的東西。就和社會調查統計的「平均工資」一樣,僅僅是一個壓縮過的信息罷了。將群體偏好視作一個實體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我們擁有的事實僅僅是每個人具體的偏好,而試圖斷言群體的偏好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語言使用。因此在投票作為一種匯聚偏好的手段的過程中,從一開始就沒有「發現客觀事實」的成分在其中。

更多內容 cf 「真理總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與從古至今「少數服從多數」的選擇方式是否矛盾?

然後是這個具體例子中的分析。

首先任何政治問題都不是單純的,或者說,物理事實那種意義上的事實。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這裡有一個社會意義上的事實,就叫社會事實好了。這個事實本身是什麼正是由大多數人持有一種什麼立場(偏好)所決定。從適向性(direction of fit)上來說:

  • 物理事實:命題需要符合事實,不可能反過來。也不會因為大多數人的信念改變而改變。
  • 社會偏好:單個的個人的信念偏好幾乎不會直接影響社會偏好這一事實(除非恰好處在一個平局的情況下,比如說五個人喜歡甜的,五個人喜歡鹹的,你喜歡什麼,社會的絕大多數(即,超過半數的人)就喜歡什麼)。但是,社會偏好的事實本身受到構成社會的大多數人的影響,即,一般來說,大多數人的偏好就是社會偏好。
  • 個人偏好:我喜歡什麼,什麼就是我的偏好,物理事實可以與我的偏好相符(我喜歡它),或者不符(我不喜歡它)。我的偏好不必反過去符合物理事實。

接著談一下概率問題。以 53% 這個概率來算,假設脫歐是實際上的社會偏好,並且,任何一個個體有 p = 0.53 的概率「正確選擇」這個偏好,並且假設他們的兩次選擇是獨立的,那麼在第二次選擇的時候,和第一次選擇的結果不同的概率高達 49.82%。這和一半很接近。事實上,直到 p&>0.72 的時候,反悔率才會低於 0.4(然而這個值也很高了,所以請不要對 p = .53 這個假設有意見)。此外,注意到這是一個一元二次函數的取值,實際上當 p&<0.28 的時候也會小於 0.4,因此反悔和民眾傻不傻逼沒有關係,只和民眾堅不堅定有關係。(在如下意義上談論傻逼:一個考試拿 72 分的人比一個考試拿 53 分的人「聰明」,這又比一個考試拿 28 分 的人更聰明,然而並沒有什麼用,極端的智者和愚人都是非常堅定的,而大多數平庸的人都是搖擺不定的。然而民主的意義就在於彙集大多數平庸的人,畢竟極端的智者和傻逼都是少數,就算是愛因斯坦也只有一票。)

民主的意義不在於每個人都是理性的,都經過了長時間的深思,這是荒謬的要求。其價值在於,能夠從多樣性的結論下匯總出一個正常的結果。

此外,就算是對於客觀事實,而不僅僅是偏好的彙集,民主有時候也能得到很好的結果。兩個例子(當然類似的例子有很多):

  • 牛的重量。一群人在猜一頭牛的重量,每個人寫下一個數字,寫得最接近真實重量的人可以得到牛。最後從結果上來看,雖然大家的猜測分布很大,一些非常離奇的答案都有,但是,其平均數卻和牛的真實體重非常相近。
  • 糖果。一個罐子裡面有一堆糖果(我記得是三位數),叫人們在不去數的情況下猜糖果有多少個,最後的平均結果和實際真實值的偏差是非常小的(我印象中是個位數的差距),雖然各種稀奇古怪的答案也都有,最大和最小猜測值可能相差了一個數量級。

因此可見,民主的價值並不是說每個人的結果都去往正確結果更加靠近。事實上,很容易舉出範例:雖然每個人的結果都向正確值靠近了,但是實際上平均值卻偏離了正確結果:

假設正確值是 10。
第一組三個人分別猜測:9, 12, 13;平均 11.3。
第二組三個人分別猜測:1, 14, 16;平均 10.3。
顯然第二組三個人的猜測都更加遠離了第一組,然而第二組的平均值卻比第一組的更接近 10。

我們可以通過做一點簡單的數學計算得到一個更為普遍的結論。
a_1,ldots,a_n表示 n 個人的猜測值,用a表示真實值,用ar{a}表示a_1,ldots,a_n的平均值。
容易驗證:
(a-ar{a})^2=
frac{ sum_{i=1}^n(a_i-a)^2}{n}-frac{sum_{i=1}^n(a_i-ar{a})^2}{n}
可見,在固定 n 的情況下,每個點到真實值的距離和越小,並不直接保證平均值越接近真實值,同時還需要多樣性(方差)足夠大才能保證這一點。因此,在這裡指責一個群體中每個個體和真實值偏差太大是沒有意義的。同樣地,指責他們變卦也毫無意義。

問:為什麼科學事實的情況感覺會更加不適用呢?
舉燃素的例子,假設對於過去受過傳統正統科學訓練的人來說,燃素毫無疑問存在。那麼,實際上對於這一個整體來說,他們如果在投票中要佔據比例的話,不應該按照人頭數 n 佔比,可能只應該算一個人,或者,如果他們並不是完全遵從於當時的科學教導,還有一點點叛逆精神的話,可能可以是打個折扣,比如說每個人的權重占 0.1 張票。在只有一個觀點是主流的時候,我們就已經不能區分這個觀點到底是個體真正的觀點,還是個體隨大流做出的選擇(即,這個個體實際上並沒有動用認知能力做出選擇,它默認了這件事情是應當的,而根本沒有比較或者考慮相反情況的可能性),常見的例子包括但不僅限於:納粹、文革、邪教、傳銷等。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民主投票並不完全是沒有意義,而是我們需要意識到,這個群體本身並不像其中所擁有的那麼多人數那樣有著如此這般多的獨立投票者,即,其結論的置信度甚至未必比得上 100 個獨立的大腦進行投票得到的結果。——如果我們能有效得將其中同質的群體等同起來的話,那麼我們的確也有從這種混亂中找到正確的可能。這是代議可能好的地方,但是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到,政黨的建立本質上是一種權威的建立,這對於多樣性的影響是負面的。因此,……
相對應地,如果是讓足夠多人們去選擇關於一個人們都不熟悉的領域的兩個競爭理論哪個正確的話,大多數人由於只能瞎蒙,因此他們的選擇並不影響結果,而剩下來的就是小部分科學精英了,這個時候的判斷就自動變回了專家投票。然而專家投票到底好不好呢?又到底反應了什麼呢?那就不知道了。


最後吐槽一下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被投死,本質上是投票設計的問題。在蘇格拉底申辯之前,大多數人還是沒被激怒的,但是,當大多數人被激怒之後,投票的性質就改變了。原本應當是蘇格拉底是否應該死,但是實際上的投票結果反應的結果是:蘇格拉底的言論是否讓你憤怒。而中間如果真的要嚴謹的話,這漏了一個額外的投票環節:如果一個人讓你憤怒了,他就應該死。於是這就造成了一個滑坡。(主要是因為,憤怒並不是一種東西,我辱罵你一句會讓你憤怒,我殺你全家也會讓你憤怒,所以本質上來說這個問題是沒法問的,只能問每個具體的憤怒是否應該對應這個具體的懲罰。但是這就又回到了一開始那個投票的議題上了,所以實際上要說清楚是很困難的事情。)
當然了,如果要說的話,這裡面本身可以深究的內容還有很多,比如說蘇格拉底自己也是想死的,有些人在投票的時候就是覺得說我應該表達一下憤怒,反正你會逃走的。因此真的要說的話,拿蘇格拉底的死反民主果然還是不太合適。說白了還是蘇格拉底太把參與投票的人當人看了。蘇格拉底並不是沒有機會逃走,而投票者也未必就真的相信給蘇格拉底一個教訓就會將其置於死地。因此這個具體例子的論證效力實際上是非常弱的。


補充一下,其個地方本身隱含著阿羅不可能性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的運用。
定理(Arrow) 在候選項個數大於或者等於 3 的情況下,不存在同時滿足非獨裁獨立無關一致同意性的投票機制。或者說,在候選項大於 3 的情況下,滿足獨立無關和一致同意的投票一定是獨裁的。

定義

  • 候選人。候選人是一個至少有兩個元素的有窮集 X。
  • 選票。選票是對於候選人的一個線性排序,即 L(X) 的一個元素,其中 L(X) 表示所有 X 上的線序構成的集合。(一般說線序會要求嚴格線序,即 a
ot,但是不可能性定理對於非嚴格線序也是成立的,因此這裡不做區分)</li>
<li>投票人。投票人的整體總是一個形如<img src=的集合,每個投票人對應一個自然數。
  • profile(不知道怎麼翻譯)。一個 profile 是 n 個選票組成的集合,或者,更準確地說,是 n 張選票構成的 n 元組。每個投票人對應一張選票。
  • 社會福利函數。社會福利函數是一個將一個 profile 聚成一個候選人線序的函數(函數輸出的結果從本質上來說和選票是一致的,也是一個 X 上的線序),即,從所有可能的 profile 到所有可能的 X 上的線序的函數。當 n 固定的時候,這就是一個函數{L(X)}^n	o L(X),當 n 不固定的時候,這相當於是一個L(X)^{<omega}	o L(X)
  • 獨裁。一個社會福利函數是獨裁的,當且僅當,存在一個投票人,使得社會福利函數的結果總是(即,對於任意 profile)和這個投票人的選票相同。
  • 一致同意。一個社會福利函數具有一致同意性,當且僅當,如果所有人都認為 a &< b,那麼函數輸出的結果也有 a &< b。
  • 獨立選項無關性。一個社會福利函數具有獨立無關性,當且僅當,新選項的加入並不改變舊排序(這是在拓展候選人的情況下),或者,考慮兩個 profiles,如果對於每張選票,a 和 b 的偏好次序都不發生改變,那麼結果中 a 和 b 偏好次序也不發生改變,即,對於兩個不同的 profiles,如果這兩個 profiles 中每個對應的投票者對於 a 和 b 的偏好次序都是一致的,那麼,這兩個 profiles 分別通過社會福利函數得到的結果中 a 和 b 的偏好次序也是一致的。

最後一點可以分別舉兩個例子:

  • 拓展候選人的情況下。「請問您要喝點什麼?我們有咖啡和茶。」「那我要咖啡。」「對了,我們還有牛奶。」「那我要茶。」——這違反了拓展候選人情況下的獨立無關性。花樣滑冰的比賽規則也在某種意義上違反了拓展候選人情況下的獨立無關性。
  • 在不拓展候選人的情況下, 例子比較難想。我就抄一段 wiki 中 Borda 規則(如果有 x 個候選人,那麼每張選票上排第 n 名的得 x-n 分,最後按照總分排序)不滿足獨立無關性是為啥。(見:Independence of irrelevant alternatives)
    假設 3 個人認為 A&>B&>C&>D&>E,1 個人認為 C&>D&>E&>B&>A,一個人認為 E&>C&>D&>B&>A。在標準 Borda 記分法下面,C 得分 13,A 12,B 11,D 8, E 6。因此得到的排序是 C&>A&>B&>D&>E。
    假設現在前面三個人的排序不變,後面兩個人的排序變成了 C&>B&>E&>D&>A 和 E&>C&>B&>D&>A,即他們沒有改變自己對於 BC 的偏好,依然認為 C&>B。但是此時的 Borda 積分變成了 B 14 &> C 13。因此 Borda 規則不滿足獨立無關性。

事實上除非只有兩個候選人(那麼獨立無關性就空洞成立了,因為沒有第三個候選人能加入進來,此時幾個常見的投票規則變成一樣的,Borda 計分法 = Condorcet winner = 簡單多數制 = 絕對多數制),幾乎任何一個常見的投票都不滿足獨立無關性,畢竟很少有制度會犧牲一致同意性。哦,你說朝鮮以及其它國家啊。今天天氣哈哈哈。


知乎首答!我是英國的高中生。我不能投票,但是我真希望我能!不過這事讓我看清楚我的前男友是什麼樣的人了。他投支持英國脫歐,只是因為他覺得這樣做非常有趣,完全不知道實際後果。所以結果公布之後他大吃一驚。他說,當卡梅倫辭職了,他完全慌了。我非常生氣。英國在歐盟有很多很多經濟利益,而且很多移民會被影響,包括我的朋友。但是我最生氣因為他完全不獨立思考。他全部相信政客的語言。他投票沒有告訴我,沒有和我討論。所以我決定和他分手了。我之前想他比我大三歲,是一個成熟的人,但他的投票告訴我,其實他圖樣圖森破!


他不僅退出了歐盟,還退出了和我的關係。現在他說他後悔,但太晚了!

謝謝你們!今天早上我看到一百條新消息。我真的驚訝了!我想回復給所有人,但是有太多,所以我還要多花一些時間。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歡知乎!還有我是真的!!!


大家討論這麼熱烈,我也說說個人觀點。
公投脫歐這件事三五年內很難反悔,否則會對整個英國政治體制產生根本性的破壞。
因此,只要整個英國政治人物們不全部徹底秀逗,那麼英國三五年內應該開啟並繼續脫歐進程。
將公共事務訴諸全民公投可能是一個不好的選擇,脫歐也可能是一個不好的選擇,但是為了留歐而重新開一次公投是一個比公投和脫歐都壞很多的選擇。
原因在於,一旦重新投票,留歐方就開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即公投是可以反悔的。這是在公然否認程序正義的原則。

脫歐派用留歐派事先同意的法律認可的程序獲得了現在的結果,那麼留歐派就有義務按照事先約定開始脫歐。
否則,公投契約事先約定好了卻不遵守,這不但會使得公投的信譽蕩然無存,還會讓法律的權威也不復存在。
這時候反悔,重開投票,無異於公然挑戰程序正義原則。
知乎上大家一直在談論政治正確,說全球化、民族融合是政治正確。但是,我覺得,程序正義是一個比全球化、民族融合更重要的政治正確。
不能當程序正義對我們有利的時候,我們就講程序正義,而當程序正義對我們不利的時候,我們就忘了程序正義。
如果公投脫歐這麼大的事都能反悔,然後去追求所謂留歐的結果,那麼將來其它事情上大家也等著人們以結果正義的名義侵害自己吧~

如果英國人真想留歐盟,最好的選擇是這次退出去歐盟,再重新加入。
就算英國人真覺得這樣進歐盟太耗時,要再開公投留歐,也起碼要等英國重新大選,下議院重組之後。到時候哪怕新的下議院和現在這個完全一樣,這也是重新授權,再重開公投進程在程序上也才合理。下次下議院大選是2020年,這就要5年。
(當然,我不知道有什麼別的方法能讓下議院在2020年之前重新選舉,歡迎大家指正)

而且,這次投票共計4600萬人,大概有52%的人支持脫歐,約2400萬左右。
你要知道,2400萬脫歐派中是有些人本身投票脫歐但反悔的,但也有很多人本身就是支持脫歐,甚至有很多人本身就是堅定支持脫歐的。
這些堅定支持脫歐的只要佔到所有支持脫歐的10%,也有240萬啊。
到現在為止,才合計270萬人請願參加二次公投。
如果270萬人請願就能重啟公投,然後將脫歐的結果又扳回來了,那這些堅定支持脫歐的240萬人再發動請願再公投又怎麼辦?再公投一次,三局兩勝?
哪怕留歐三局兩勝贏了,那脫歐的還可以說:為什麼是三局兩勝,不是五局三勝?為什麼允許留歐的逆轉,不允許脫歐的逆轉?到時候怎麼辦?不斷的公投下去,投到大家筋疲力盡為止?
這其實還是比較好的設想了。別說請願再公投,就是這240萬人走上街頭鬧革命,我都覺得合情合理。

再說,重新投票留歐方不一定能贏。
這次公投,大概48%的人支持留歐,約2200萬人。和脫歐派相比,兩方之間的差距有將近200萬票。
270萬的請願群眾中是有一些反悔投票脫歐的,但是肯定也有不少本身就是支持留歐的,所以這270萬票並不一定能全加上留歐一方。
因此,繼續投一次票,勝負並不可知。

此外,我個人覺得,政治總要有一個起碼的原則,那就是願賭服輸吧。
知乎上大家談到台灣的選舉很多人總是充滿不屑,但大家想過沒有,連台灣民進黨和國民黨在公投這件事上也沒有出爾反爾、死不認輸過。
不論08年選舉民進黨下台,還是16年國民黨下台,兩黨輸了就是輸了,從來沒有不認。
民進黨和國民黨在野的時候也不是不搞街頭鬥爭這種事。特別是民進黨,街頭鬥爭搞得還不少。
但是,哪次民進黨和國民黨在搞街頭鬥爭的時候否認過對方民選出來的事實?
民進黨和國民黨所有街頭鬥爭都是反對對方的某項政策,同時為下次民選造勢。
連這個新興地區都做的到事情,英國這個老牌國家反而做不到了,那不滑天下之大稽了!
(個人認為,這也是台灣這些年政治體制改革最成功的地方,比泰國、烏克蘭這種動不動搞街頭革命來推翻民選出來的政府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更不要說和非洲那些動不動搞軍事政變推翻民選出來的政府的國家比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很多留歐派不是一直認為自己代表著英國的精英和未來嗎?
既然留歐派是所謂的英國的「精英」和「未來」,那麼留歐派作為「精英」和「未來」就要有起碼的擔當。
既然當年承認了公投賭博,那麼就要願賭服輸。
如果留歐派承認公投結果並真退歐了,哪怕將來重新加入歐盟,那麼我也覺得留歐派是群漢子。
如果留歐派心灰意冷移民了,雖然我覺得這慫了點,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留歐派想出爾反爾,那就不是慫了,是無恥了!
(當然,我估計英國那些政治人物應該不會這麼無恥了)


一部分英國人因為掉出了舒適區,所以發泄不滿而已。
很多原來由東歐移民乾的臟活累活,現在得英國人自己幹了。
但是,只有重新變得聰明勤奮,才能再這個世界上立於不敗之地。
英國前面的路很寬,但是,終究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

作者:十號胖狐狸
鏈接:如何評價英國公投脫離歐盟成功? - 十號胖狐狸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強烈反對各種看衰英國的言論。

退歐首日,歐洲股市對英國退歐的反應非常耐人尋味。截止收盤,義大利和西班牙股市跌了12%,法國和德國跌了7-8%,而英國股市只跌了3%。市場認為,英國退歐,對英國來講損害不大,對歐盟,尤其是歐盟不靠譜的國家,才是巨大的利空。我認同市場這個判斷。

先不考慮短期行為,我們只看長期。回顧幾千年歷史,一個國家成功最重要的秘密是什麼?無非就是四個字:聰明,勤奮
英國就是一個最經典的聰明勤奮的國家。就像一個聰明勤奮的人一樣,再不濟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何況現在英國還有一大把好牌:
英國是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最好的盟友和兄弟。
英語是世界第二強國中國的第二語言。
英語是21世紀最具潛力大國印度的官方語言。
英國在全球還有一堆優秀的前殖民地: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香港、新加坡……
英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核武器。
錢不夠可以借,工廠沒有可以建,技術不夠可以買,制度不好可以改。只要人靠譜,這些暫時的困難都不是事。
狼行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就是這個意思。
在長期,沒有任何看衰英國的理由。英國公投選擇退歐,不是民粹,而是英國人精明到骨子裡的政治智慧在起作用。

回頭說,英國最怕的是什麼?就是移民和難民無休止的進入,破壞了這個民族最賴以生存的東西:聰明,勤奮。如果英國變得不那麼聰明、勤奮,那一切的外部條件都會貶值。

在我看來,英國公投只做了一個決定:止損。不惜讓短期利益大幅受損,也要果斷止損。
而要做這樣的止損,就必須下非常巨大的政治決心,而下這種政治決心只能通過一次退歐公投來解決。
現在英國的恐慌和回潮,比如說要求再投一次票,其實都是走出舒適區之後的正常恐慌。但是給英國一點時間,冷靜下來,好好調整政策搞改革,前途還是很好的。

而短期的恐慌,比如說倫敦金融中心地位的失去,真的成立么?須知,做一個世界金融中心,沒有三五十年沉澱是做不來的,但是,三五十年後,歐盟真的還能存在?如果歐盟都不在了或者衰落了,那麼,金融中心幹嘛要從倫敦搬走呢?倫敦可是幹了幾百年全球金融中心了,歐盟才幾十年歷史?

反過來說歐盟,英國一走,對歐盟幾乎是致命一擊。英國的GDP大概佔了歐元區的1/6,而英國的GDP大都是高質量的部分,英國至少貢獻了歐盟20-25%的實力。退歐之後,歐盟的團結勢必被破壞,這又會影響到歐盟的實力。這麼算下來,歐盟剩下的力量,可能只有英國退歐之前的60-70%。

歐盟現在應該比英國更慌張。如果萬一哪天歐盟某個國家的極右翼上台,公投脫歐,然後和英國建個小聯盟,恐怕會導致歐盟像多米諾骨牌一般崩潰。


英國人口有5%為穆斯林,這次請願「二次公投」的250萬網民,經調查有200萬左右來自英國以外的地區,相信大部分沒有英國國籍。
僅有的50萬「英國人」,有很多是穆斯林網民,這些人不需要理會,它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累贅。
真正的白人網民很少,除去18歲以下,能夠投票的少之又少。也就是說英國民意是尊重投票結果,儘管一部分人曾經投留歐票,但最後都尊重退歐決定。


你信不信沒有脫歐也會有很多人在醫院外排隊後悔投留歐


歷史總是會重複好幾次,
第一次是喜劇,
第二次是鬧劇,
三次以後就是悲劇了。


一些民眾表示後悔了?親愛的,你看到的叫做 sensationalism,意思就是啥吸引眼球就報道啥……
當下的世界,人類總體擁有前所未見的存在感,thanks to the world wide web。每當事件發生後,日常行為被放大、generalisation橫行(例如「脫歐的都是納粹!沒文化、低收入的渣渣!」等)、鍵盤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感,媒體高興地收穫點擊率,「管它說了什麼!」

如何看待?管它說了什麼。


首先,google是和希拉里站在一起的,希拉里奧巴馬是典型支持英國留歐的一派。 而google通過操縱搜索結果影響選舉又不是什麼隱秘的事。

選舉投票本來就是一場動員大眾用屁股站隊以及忽悠患有腦臀分離症傻逼的遊戲。

要是世界沒有腦臀分離症傻逼的話, 世界早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通常來說,你買一件東西,無論值不值,你在買過以後都會覺得它很好
通常來說,你做一個決定,無論實際上是否正確,做過之後你都會有悔意。
我保證,結果若是留歐,這些谷歌的搜索條目一樣會出現。而且媒體上滿天飛的消息將會是:留歐派許多人亂投票,某些留歐派群眾現在很後悔!!
至於這個結果是否正確,我認為完全正確。正確與否不在於脫歐還是留歐。正確與否在於多數人的意志是否得到了體現。
我們每一次所做的決定,都肯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而預測出所有的後果是不可能的(仔細想想,推翻卡上校和美軍撤離伊拉克是否間接導致了英國脫歐?)。所以判斷一件事情的正確與否,從來都不是看要達到的預期目標是否有利,因為你無法預測所有可能出現的後果。而是看是否堅持了一些寶貴的基本原則。


那1%後悔投退歐的人就算投留歐也無法改變結果(脫歐51.9%,留歐48.1%,粗略算下,相當於脫歐51.9%-0.5%=51.4%>留歐48.1%+0.5%=48.6%。後悔投留歐的數據比例未知),可是在一些營銷號和媒體的喧囂鼓噪、刻意引導下,令很多人產生大多數投退歐的人後悔了的觀感,在微博上掀起了對英國人、對民主、對公投嘲諷譏笑的高潮,簡直就像狂歡一樣,真是精彩,嘖嘖。

『而從最新民調來看,真正反悔的人也僅佔少數。COMRES為Sunday Mirror和Sunday People進行的民調結果顯示,此前投票支持退歐的人僅有1%表示後悔,支持二次公投的人也僅有39%』
http://m.wallstreetcn.com/node/251469

『英國公投382個投票區全部公布結果。其中支持脫歐17,410,742人,佔比51.9%,支持留歐16,141,241人,佔比48.1%』http://m.wallstreetcn.com/node/251068


看了一個經過國內營銷號加工過的報道,就能知道英國民眾後悔了?

先給你們看一張圖:

這是投票結果分地區的統計。英國大部分地區,都是退歐過半。連倫敦,這種聲稱絕對留歐的地方,還有四成人要退歐。當然你反過來看,退歐也沒有壓倒性優勢。這就說明,兩方實力其實差不多一比一。為什麼英國國內對此如此分裂?就是因為利弊很難衡量,誰也說服不了誰。如果利弊真是像國內一邊倒的覺得留歐就是好,退歐就是作死,怎麼會有這種分歧?你以為群眾不了解情況,人家心裡比我們這種看客明白多了。

我這幾天看電視採訪,有人投了退歐高興著;有人投了留歐,但是說也不介意退歐;有人投了留歐,正在擔憂或者不爽;但真沒看到有人說,我投了退歐,我現在後悔了。

多數投了留歐的還是說,雖然難過吧,但這就是我們的民主,我們接受結果。


或許真有少數極端例子,但那畢竟是少數而已,就說明英國人都後悔了?

請願網站的簽名:
第一、BBC昨天的新聞,請願網站涉嫌欺詐,英國政府已經介入調查。就是說首先簽名人數涉嫌作假。

第二、請願網站上,只要在英國有居住權就可以簽名,比如留學生、拿工簽的外國人,有永居權的外國人、歐盟公民等。而公投,必須是有投票權的英國公民,這一次公投,歐盟公民都是被排除的。
所以簽名的那些人,有多少人是有投票權的?又有多少人真正代表英國人?又能有多少是投了退歐然後後悔的?最多也不過是失敗的留歐方的一種抗議而已。

第三、該請願網站的請願根據英國相關法規,最多就是會導致議會針對該議題進行辯論。到時候不同意見方各抒己見,並不會直接導致第二次公投。
而根據英國法律,除非這屆保守黨政府大規模失去選民支持,繼而倒台,然後英國下一次大選提前(本來應該是2020年),然後民眾還要選出一個支持留歐的政黨,才有可能推翻這次公投。你們真的以為英國公投是鬧著玩?
請願網站上說什麼人數不超過多少多少,應該不算…用BBC新聞中法律人士的話說「You can"t simply invent new hurdles if you are on the losing side." 你不能因為你輸了就創立新法則。除非這個法則是公投之前就創立好的,否則現在已經沒有迴旋餘地。

最後,退歐這個結果由於出乎意料,短期內英國肯定要面臨很多負面的不穩定影響。然而長遠來看,誰對誰錯,真的很難說。歐盟這幾年的不穩定不可控也非常多,以英國人的傲嬌心性,基本是覺得既然都有風險,不如把風險掌握在自己手裡。

但是這件事情卻反應出英國國內的分裂。無論是階級之間(英國確實是一個階級分明的社會)、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受教育程度不同者之間,都有很大分歧。所以最近英國一直在說,要把國家再團結起來,大家都需要溝通。

英國Chanel 4有檔諷刺節目,the last leg,最新一期中各種諷刺惡搞了一下公投,然而節目結束時候,現場樂隊唱了一首「Don"t Look Back in Anger」。
也就是過去的事已成事實,不要再去憤怒。說白了就是情緒發泄一番,之後該幹嘛就幹嘛吧。

如果這次結果是留歐,估計一直被稱為更激進的退歐方,會鬧的更厲害。

BBC電視上這幾天說來說去也就是,我們想要歐盟的統一市場,就必須接受難民、移民不受限制;如果不想接受難民、移民,也就不能得到歐美統一市場的好處。專家們都說,這是一個很難的選擇啊。但也就是個選擇,不同方向而已。哪有國內想的那樣,選了退歐就是「愚民」?

我看這次倒是讓國內很多人去攻擊民主制度,攻擊什麼「愚民」不適合治國,我不知道說這些話的人是不是覺得自己是「精英」,我反正是覺得你我他差不多都是那個所謂的「愚民」,被剝奪了權利還要山呼萬歲,自我催眠說就應該是這樣的。

知乎還算環境優良,我前幾日在微博那些造勢的營銷號下面留言講觀點,分分鐘就有人喊我「小公知」,教育我去讀古希臘古羅馬。我回復說我生活在英國,讀法律出身,無論這次公投還是古希臘古羅馬,知道的都不會比他少。於是那人分分鐘又說我是「綠毛海龜」…我也是無力去聊,道理一個字講不出來,偏偏熱衷於人身攻擊,還要大談特談精英治國…萬分無奈。

貼上圖,你們感受一下:


在終極民主:「全民公決 」面前,一切反對公決結果的人都是反動派,即便是剛投完票又後悔的人。
脫歐這件事被拿出來公投了就說明精英們沒有達成多數統一意見。
現在這些說脫歐是錯誤的人都可以記住自己說的話。且看三五年後的歐洲和英國。


如果有二次公投的話,要麼是走向內戰的前奏,要麼是走向瓦解的前奏。

現在的局勢正是非常複雜的時期。蘇格蘭人就像當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那樣扮演著平衡手的角色,而倫敦的大貴族們不能夠繼續扮演領導者的角色了。


部分人後悔情緒和聲音是真實而自由的,發聲行為本身佐證了英國是一個民主化成熟公民社會的事實。

當然,那些表達不後悔的聲音,我們是沒有機會聽到的,這是政治需要。


這波節奏帶的實在是陰吹思挺。無意評價脫歐,我本身也相對支持歐洲一體化,但是公眾號帶的反Demo*和鼓吹極端精英主義的節奏實在是不忍直視。一堆政治盲公眾號借著脫歐瞎放炮瞎帶節奏實在是酸爽,民眾和精英的利益永遠有衝突,就算你們自覺強行代入了精英的立場(你以為你劍橋牛津畢業就是精英了?你聽說過階級么?你聽說過馬原么?),也要考慮到民眾的思想歷程。結果一邊倒的結論就是我最聰明歐美人民都sb也是呵呵。自以為比唐寧街白宮克林姆林宮總統府首相官邸聰明,同樣也是病。只是吐槽,個人推薦看@再無關聯的回答,寫得更好更詳細


有些回答很可笑,現在不看衰英國難道看好?炒股的人都知道周5全球經融市場被英國這個公投搞的天翻地覆吧,一個民主國家動不動就搞出大新聞,匯率上竄下跳,全球投資者怎麼可能放心去英國投資。歐盟各國會讓英國輕鬆離開歐盟?那肯定要給英國搞一大堆麻煩,這種時候看好英國的未來也too young了吧。英國脫歐的本質是什麼?從這次公投的經過能看出來,歐美國家的階級分化很嚴重,英國上層階級和年輕人大都支持留歐,脫歐的大多是因為經濟全球化和移民問題影響收入的底層階級。英國現階段的問題是本國的生產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被新興國家這幾年擠壓了生存空間,導致高福利政策越來越難以為繼。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其實就算脫歐了,英國也不會變的更好,反倒會產生更嚴重的社會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脫歐派認為限制移民加上貿易壁壘可以讓自己有更好的工作,但其實這很扯,如果限制移民,英國就少了很多干底層服務的勞動力,他們的生活成本反而會提高,貿易壁壘也會遭到別國同樣的對待,導致出口受到影響,他們的收入也反而會降低。很多人又會說脫歐派知道會產生這種結果,但是他們想拉富人一起下水,這就更加扯了,富人在英國過的不爽,直接就能把大部分財富轉走,窮人有這個條件?如果脫歐後英國的經濟政治狀況還是如此,本國內部的相互敵意便會加強,那最後只能英國各地區分別搞獨立公投了。


  1. 能上新聞的,都是有爆點的。平靜接受的他們是不報道的。且媒體集中在倫敦,倫敦是留歐派的陣營。
  2. 微博那幾個關於英國的號,他們是靠轉發量活的。沒爆點就沒有轉發量。當樂子看看就好。
  3. 退歐派此次是險勝。然而除去那些投退了後悔的,我相信50:50的比例至少是有的。
  4. 至於那些後悔的為什麼當時一念之差要投退,讓退歐派勝了那麼百分之一點幾,只能說是上帝的把戲了。
  5. 我相信大部分投了退的都是理性的,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
  6. 從投票前,尤其是槍擊案後,退歐派就一直被輿論擠在一個「政治不正確」的地位。我想這也大概解釋了為什麼投票前民調,明明是留歐派領先,最後結果卻恰恰相反——因為退歐派不敢公開說話,說了就是種族主義反全球一體化。說句」我覺得退歐不全是壞事「都是要遭同事白眼的。
  7. 生活中的留歐派可能沒國內很多人想得那麼理性,每天金融這個股票那個長期發展啥的不離嘴。其實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已經陷入一種「媽媽我要買遊戲機!不給我買我就離家出走!」的幼稚情緒化了。
  8. 另一方面,退歐派可能也並沒有很多人想像得那麼狹隘和激進。
  9. 英國退歐,難民和歐盟移民都是表象。這後面的根源在於英國要拿回自己的部分主權——比如歐盟議會和英國議會的權利矛盾,和英國的邊境權。我不覺的一個連自己國家願意接納什麼人,不願意接納什麼人,都不能自己做主的國家,長久是可以積極發展的。
  10. 坐標倫敦,住在一個「貧民區」和「富人區」接壤的地方。這兩天在兩邊街區都走過,生活像往常的每一天一樣,倫敦人民很平靜。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周末。

不喜歡某些人嘲笑這屆人民不行,鼓吹精英主義的嘴臉。但同樣,某些高票答主一副就你們喜歡把別人當傻子的嘴臉同樣噁心。
我的觀點是啥?公投是傻子,民眾是傻子,但同樣的,精英們也是傻子,即使不是傻子也不會顧及我等平民。說白了不管什麼民主還是專制都很爛,沒有好的制度。認清人類文明制度依舊弱小,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要不思進取,局限在當下的泥潭裡講哪個更好。
當然,未來如何我終究是嘴炮。若只論當下現實,那隻能比爛了,不那麼爛的就叫相對合適的制度。我這種比爛的說法區別於選擇所謂好的制度或追求更先進的制度在於不會沉迷於現有制度,比如堅持民主,堅持社會主義什麼什麼的。明白永遠需要改革進步。


推薦閱讀:

現在的中國還「民智未開」么?
這個星球上有沒有那種比較落後但同時卻很自由民主的國家或地區?
如果美國未來大部分領域比不上中國,右派價值觀會崩塌嗎?

TAG:自由與民主 | 民主制度 | 英國脫歐 | 脫離歐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