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父母聊天?

就是聊天,增進感情,不深談。


純聊天,而且要他們不累,你自己不煩。
每周通話1-2次,每次半小時以上的我,保持每次電話有聊頭的方法。其關鍵的方法是問!
1.先談天氣,最近一周上海的天氣,問問家鄉的天氣。
2.天氣談完,進入健康生活,比如最近爸爸有沒有研製新菜式,媽媽學了什麼新舞蹈。
3.家長理短,外公,外婆的生活如何,奶奶的生活如何,有沒有鬧人。
4.最近買了什麼新東西,是否很好用,和媽媽就說衣服,和爸爸就說廚房用具,然後聊著聊著就去淘寶上買了送回家,~~~~(&>_&<)~~~~
5.最近有沒有外出旅行的計劃,哪些地方比較好玩,是否值得去旅行。
6.最近大盤漲跌,政府新政策,投資的新方法。
7.最近那個電視劇比較好看,有什麼好電影。
8.總結,關心身體~~
========================友情贈送與公公婆婆聊天============================
1.節日問候什麼的。
2.還是天氣和健康。
3.說他們兒子的好話,各種方面。
4.關心一下侄子侄女的學業,身體健康。
5.問他們需要什麼,列舉一些產品,就是送給自己爸媽的,合適的也去淘寶買了送回家。
6.真誠地邀請他們到上海來。
7.over~~


在人人上怎麼跟同學聊天,就怎麼跟父母聊天,一般都不會出事。如果聊成知乎上那樣的感覺,完了……但凡跟爸媽說點價值觀、夢想、新聞評論,尤其涉及政治,總會以收到權威式的反駁而匆匆結束談話,總感覺家長並不關心我的完整人格、思想認知,好像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孩子早點成為一個有著健康身體、安穩生活、有著大眾認知的平凡而麻木的中年人(可另一方面,他們又永遠拿你當小孩)。後來,我也學乖了,但凡不符合他們願望的部分,就避開好了,於是發現真的沒什麼可聊的〒▽〒


父母最希望的是我們健康、平安、夫妻和睦、家庭幸福,事業有出息,所以這些話題都可以談談。

  • 如果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晚上陪媽媽看看電視劇,媽媽感慨的時候陪著唏噓一下;
  • 盡量回家和父母一起吃晚飯,吃完切點水果,聽他們聊家長里短,也可以說點你的新鮮事;
  • 父母和孩子一起總愛回憶我們小時候的事,包括親戚朋友在的時候,愛揭短,那時自然表現就好,這是父母最快樂的時候,看著孩子們都已經長大成人了,多欣慰啊!
  • 父母也愛回憶自己年輕那會的故事,怎麼下鄉的,怎麼遇到孩子他爸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有啥趣事,這個時候我們做個聽眾吧;
  • 工作遇到不痛不癢的煩心事,也可以和父母說說,一方面,他們比我們經歷多,處理問題更穩當,聽聽他們的意見也是一個參考,另一方面,父母眼裡我們永遠是孩子,我們還需要他們的庇護,這個對他們來講是個安慰。當然太煩的事就別說了,平添他們的煩惱;
  • 工作晉陞、漲工資,一定要彙報下,分享快樂;
  • 關注父母城市的天氣,記得提醒添衣,惡劣天氣,颱風什麼的,打電話問候;
  • 所有節假日,父母的生日不要忘記電話,生日有禮物送;
  • 每周一次電話報平安,其實也不用說什麼,只求兩邊心安;
  • 電話的時候記得讓孫子孫女們給老人們問安,愛人也適當出現一下,電話傳遞其樂融融的和睦家庭氣氛。

最後感謝邀請,提醒了我有段時間沒給父母電話了,馬上去做。


首先你要有通情達理,真正能包容你的父母,否則一談到價值觀、人生規劃、社會現狀,尤其是政治,聊天絕對是以不歡而散而收場。

80後為什麼和父母溝通困難?因為父母沒有像咱們一樣融入信息網路時代(會打字聊QQ就已經很潮了),受時代影響,沒有思維覺醒這個過程(或者說被洗腦太徹底),他們的思想固執守舊,言行都嚴格遵守傳統,他們最在乎的是面子別人怎麼看我,任何傳統思想之外的東西,他們都不容易接受。過年回家和父母一聊天,基本就是傳統和自由的激情碰撞,父母是沒有變的,但我們已經變的讓他們不認識了,雖然明知道這話說出來父母心裡不好受,但話頭一挑起來,不一針見血決不罷休,可能是因為年輕也可能是因為積蓄一年壓力的釋放吧。

我也一直試圖改變父母的想法,但多年後才發現,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的(有改造成功的歡迎舉例),我認為思維覺醒的過程是自發的,外力不容易產生作用的。很遺憾的發現周圍一些80後也開始走上和父母一樣的人生道路,真為他們的下一代感到可悲。

扯的有些遠了,那到底如何與父母聊天呢,我覺得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如果沒有通情達理思想緊跟時代步伐的父母,那就只能運用肯定,順從,謊言等等已知的招數去排列組合了,你越是想說服他們,就越容易引發矛盾。最後祝大家都能琢磨出與父母聊天的方法:)


說真的,看了幾個高票答案,覺得真心無用,只有父母和子女之間沒有溝通障礙的才用得上,可是沒有溝通障礙,這個問題也就不存在了。有的說跟同學怎麼說就跟父母怎麼說,我真是無力吐槽,如果真的和父母能保持這種關係,還會存在與父母溝通的問題嗎?有句話叫做,切忌交淺言深,怎麼到父母這裡,就忘了呢?和父母溝通這不是問題,問題的本質是如何改善與父母的關係。

父慈子孝的家庭是不會出現如何與父母溝通這個問題的,出現這個問題的都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出現了問題,出現這種問題,要我說,是從孩子小時候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可以這麼說,完全就是父母的錯,子女單方面想如何溝通,是根本無用的,父母的德行不改變,除非子女放下自己的尊嚴,擺低姿態,否則根本不可能進行溝通。

下面我舉個例子,在溝通有障礙的家庭中,高票答案中的話題,是如何進行不下去的。

1.先談天氣,最近一周上海的天氣,問問家鄉的天氣。

天氣怎麼樣?
最今年天氣都不錯,都是晴天。
奧。
對話結束。

2.天氣談完,進入健康生活,比如最近爸爸有沒有研製新菜式,媽媽學了什麼新舞蹈。

你們身體怎麼樣?
挺好的不用擔心。
奧。
對話結束。

3.家長理短,外公,外婆的生活如何,奶奶的生活如何,有沒有鬧人。

奶奶身體怎麼樣?
挺好的不用擔心。
奧。
對話結束。

4.最近買了什麼新東西,是否很好用,和媽媽就說衣服,和爸爸就說廚房用具,然後聊著聊著就去淘寶上買了送回家,~~~~(&>_&<)~~~~

最近買了什麼東西嗎?
啥也沒買。
奧。
對話結束。

5.最近有沒有外出旅行的計劃,哪些地方比較好玩,是否值得去旅行。

去哪旅行啊?
我和你媽什麼時候旅遊過?
奧。
對話結束。

6.最近大盤漲跌,政府新政策,投資的新方法。

工作怎麼樣。
這個不用你管,你好好讀書。
奧。
對話結束。


以上有很多話題都是我 強行回答的。因為在溝通有障礙的家庭中,日常交流中有最重要的一點原則,就是要有意義,即不可避免的事情才有溝通的意義。有沒有發現,上面的話題,基本上都是廢話?就算有人真的這樣做,對他而言只是例行公事,於父母溝通,改善彼此關係,於事無補,反而卻讓人感到厭惡。


聊天常有
溝通為零


我拿起電話,第一句:你幹嘛呢?
隨意能聊個十幾二十分鐘,有時就聊個五分鐘。
——————————————————
跟老頭老太太聊天,你也不指望能聊出國家大事,家國情懷。
無非是刷存在感,聊的內容本身一點都不重要,只是這個過程會增進兩者的感情
——————————————————

即使我離家十年,每年在家的時間不超過20天,我能跟家人保持良好的互動。
因為我想起來就會給他們打電話。

在家的時候
我們可以不通過語言,在一個空間里很舒服的待著。
比如爸爸趴著看書,我枕著爸爸的軟軟的屁股,干自己的事情。
也可以抱著媽媽靜靜地躺著,枕著媽媽的手臂,親親媽媽~
牽著媽媽的手散步,陪她逛超市,菜市場。

在外的時候,隔一段時間(每周一次?),會視頻。
視頻的那端,我媽看電視劇看得無暇顧及我。
視頻的這端,我刷著微博朋友圈,嚷嚷著麻麻不看我。
有時候視頻,卻不說話,就是為了刷存在感。
看似無聊,卻在視頻中
看到穿的厚厚的老兩口,知道家裡降溫了
聽到他倆沙啞的聲音,知道可能病了
撇到屋裡一角的新東西,知道他們的生活有變化了
甚至都知道麻麻看的電視劇終結了。。。


用心,用真心去對待,好好珍惜自己的親人,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用一顆真心去關心去尊重去愛護他們,別把這當作一種任務或者責任


我不曉得你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不需深談的溝通如果於你而言仍有困難的話,我想可能有幾個原因:一是你本身不善言辭,不只是與父母難溝通;二是你容易面對同他們的談話顯得不耐煩甚至惱怒;三是你們的談話很容易變「深」,造成氣氛緊張。
如果是一,那麼你按照之前的回答者的流程來聊天就可以了,可能一開始會顯得局促,熟悉了這個過程並體會到交流的樂趣以後就好了。
二的話,我建議你從自身的態度找解決方法,你可能會嫌他們嘮叨怎麼樣,但是如果能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時刻告訴自己我正在做一件對自己很有挑戰的事情,然後將注意力集中在「說話藝術」上,試圖想像自己正在安撫兩個老小孩兒,在這個過程中,你對自己的認同感會幫助你變得很樂於繼續談話。
至於三,我認為這應該是往日的矛盾積聚或者你的父母本身就對你很擔心很有控制欲。這個解決起來比較困難,但你要相信之所以會這樣無非是因為他們關心你,你的事業你的學業,你的思想狀況。所以嘗試著掌握主動權吧,將他們總和你深談的問題好好想一想,然後找個機會告訴他們你的想法,談話的目的應該在於讓他們相信你有能力、有想法去應對和處理這些問題。
恩,希望對你有幫助。


傍晚,剛和77歲的老媽聊了十多分鐘。
媽:哈哈,我看到你昨天的微信了,快告訴我,玥玥五年級暗戀的男生是誰呀?
我:(看了看正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的玥玥,低聲道)玥玥不讓我說。
媽:還這麼神秘啊,你告訴她,外婆小學也暗戀過一個男生,後來發現那男生好醜。
我:好,我告訴她。(把外婆的八卦轉述給玥玥,玥玥威脅著說不能告訴外婆)
媽:告訴我姓什麼嘛(老外婆八卦心好強的說)
我:(無奈狀看著娃,假裝的)第一個字是....
媽:哈哈,我知道了知道了! (玥玥在跑步機上聽到了,揮舞著粉拳,聲稱再也不告訴我們這樣的秘密了。)
我:剛才我們倆在看《歡樂頌》呢。
媽:你們看到第幾集了?
我:第9集才看了一點,玥玥要鍛煉,晚上她做完數學題再看。
媽:這部劇還看得下去,我從來都沒看過劉濤演的電視劇,她還演過什麼呢?演得真不錯啊!
我:媽,你去看看【嚴肅八卦】微信公號吧,裡面講了不少這部劇的花絮呢。
媽:哦哦,你給我安利過好幾次,我都沒有看呢。
我:媽,看完《歡樂頌》,你就看看張魯一的《紅色》吧,真的很好看呢!
媽:好,我給你講講《歡樂頌》後面的劇情吧,邱瑩瑩後來找到工作啦.......(老媽劇透了10分鐘後續劇情,這才意猶未盡地打住)
我:《紅色》也很溫暖啊,真的特別好看。
媽:好,好,我攢著,現在已經攢了好幾部電視劇可以看了。
我:媽媽再見。
媽:(笑著)再見。

瞧,逮著機會,我又安利了一遍張魯一和《紅色》,知道什麼叫做張魯一的鐵粉了吧。

推薦:如何評價張魯一的演技?


你聽他說就行。


和爸媽聊天,主要是圍繞他們的生活聊,或者問問他們的過去,這樣會有很多話題。我爸媽都在農村,媽媽還是文盲,奶奶也是文盲。不過我回去的時候,也能跟奶奶或者我媽聊半天。

基本就是問問他們自己的情況以及一些身邊人的情況,比如誰家的誰誰誰怎麼樣了之類的。要不就跟他們回憶一下過去。我對我媽以前家裡很窮特別有興趣,她會給我講她小時候家裡如何受到嬸嬸家的欺負,僅僅是我媽家裡姐妹多,只有一個兒子。她還告訴我,我外婆一天好日子沒過,剛家庭聯產承包就去世了。我爸喜歡說村子裡新發生的事情,我基本把家裡每家每戶發生的事情問個遍,哪家老人不在了,又生了一類的。其實我不關心,只是他愛說。

老人家不知道跟我們說過這些,聊到這些他們話多了。

以前我爺爺在世的時候,我問他年輕時候去市裡面怎麼辦?他說他走了一天一夜的路,然後講述路上各種有意思的事情,簡直可以寫成小說

這樣聊天,他們不累,我自己也覺得有意思。

當然,不同的老人會有不同的特點,也要看自己爸媽的經歷展開聊天。


我現在最欣慰的事情是碩士畢業之後回到家鄉工作,在父母身邊。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每周2-3次電話,每次半小時,跟媽媽和爸爸都能聊1小時以上的人說兩句:

跟媽媽聊最近看了什麼新書,我跟我媽都是書獃子,我倆在一起可以討論楊絳、錢鍾書、傅雷和張愛玲這種同時代人的文筆差異,媽媽會給我講莎士比亞最後一部悲劇作品中關於金錢那一段的寓意。我看不懂《瓦爾登湖》媽媽會給我詳細講解;媽媽覺得文藝復興是梅提契家族搞起來時,我會跟用傅雷《藝術哲學》中的觀點跟媽媽辯論,娘倆聊的熱火朝天;
跟爸爸聊他最近又幫別人修好了哪幾樣家用電器,爸爸最大的愛好就是幫別人免費修理家用電器,每次我都故意問他最近修好了哪些電器,然後和爸爸一起興奮的計算修好電器市價值多少錢,其實就是稱讚他的勞動價值,爸爸買不到的修電器的書會讓我淘寶買,我搞不懂的家電問題也會第一時間問爸爸;
與爸爸媽媽互相討論最近新發現的好電影、好電視劇,媽媽會給我介紹最新的美劇、韓劇,甚至會電話里給我講世界名曲《安魂曲》的來歷故事;爸爸會性質勃勃的跟我說最近買了一台3D顯示器,我會特配合的說:「哎呀!太高級啦!等我回家跟你一起看啊!我爸太牛了!」;
聊奶奶在家生活的習不習慣,聊各個親戚的現狀,我身邊的好朋友我爸媽都熟得很,所以哪怕哪個好朋友換了個好工作,我都會當個新鮮事兒講給爸媽聽;
聊家裡的狗狗聽不聽話,最近驅蟲葯打了沒?遛狗的時候聽不聽話;
聊家裡天氣熱不熱,如果熱了叮囑爸媽少出門減少運動量,如果不熱就感嘆還是家裡環境宜居,對老家的生活環境表示羨慕;
上次回家時,給爸媽一張家附近超市1000元面值的超市儲值卡,把他倆美壞了,每次電話都會向我彙報用卡買了幾瓶醬油、幾袋麵包,同時感慨生我這個閨女多幸福,blabla……
哦對了,跟一般家庭不同,我家一家三口只有我一個作女兒的會做菜,所以隔幾天爸媽就會電話給我請教我做菜的方法:一個月前教會了媽媽做五香醬牛肉;一周前教會了爸爸炸蔥油醬;
聊不完的話題,從我14歲離家到現在30歲,16年來從沒跟媽爸打過架、翻過臉,最近幾年成家以後,反而一年比一年更愛他們。
備註:我爸媽從小就拿我當大人一樣尊重,從來不會壓制我、命令我,所以我一直以來都跟他們是平等的好朋友關係。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那麼多電話也聊不夠了,跟好朋友在一起煲電話粥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有次,我跟同事一起出去外出活動,在路上接到媽媽電話聊了一個小時,掛完電話我同事問我:跟誰聊得那麼high?我答:呵呵,我爸媽。我同事當時就驚了……


事孝於乎心。無非是真誠二字。
作為一個好丈夫,做好三個女人的安慰工作,陪媳婦、陪媽、陪岳母。
首先是知道對方的要點是什麼,也就是所謂的擅長話題範圍。例如一次和朋友介紹買保險吃飯,在經過幾次保險話題後,把話題引入了我所專長的家庭教育領域。事必,對方很感謝我傳遞一些家庭教育的心得,而我則成功躲避一次保險話術轟炸。
所以要明白對方的擅長話題範圍。
岳母和親媽都喜歡星光大道,(老畢不在了,多少中老年婦女的新偶像在哪?)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猜誰在那一關下去。
岳母是大三線建設時期保密單位上班,屬於那個時代的知識女性和小布爾喬亞。話題比較擅長的是情感分析,於是乎各種家庭倫理劇,坐聽其分析各種人生道理。順便會再提幾句,媽,你做的豆腐餡包子,好想吃完了。
沒了?想吃的話,明天我再做。
行,媽,那明天吃過早飯,我和面呀。

陝西有方言短劇,那也是岳母的最愛。好在電視台曾經謀職,除了一起弘揚真善美,吐槽假惡丑外。還順道普及一下,攝像鏡頭、畫面技術,還有故事設置。

母親大人最擅長的話題有家庭劇,還有孫子今天的表現。

與父母聊天是讓對方舒服,同時能盡量傳遞有價值的信息,如果不能,請用真心。


我家日常

我:媽咪!聽說什麼什麼玩意能賺錢!
媽媽:哎呦?什麼?風險在哪裡?收益多少?渠道?快快,來來研究研究

媽媽:寶貝,你知道做好一個企業最重要的除了人才,還有什麼?
我:情懷……啊,企業文化
媽媽:咦?你怎麼知道?

我:爸比!我最近發現有個東西可好玩了
爸爸:帶我一起玩!
我:鋼管舞!
爸爸:……

爸爸:你怎麼這樣這樣……你不應該……
我:所以我是誰養大的?
爸爸:我……

完全沒壓力啊


看你父母。其實多半父母不是想和你交流,就是想傾訴,亂抱怨抱怨,也是找個機會和你呆一會。你就聽著,適時給點互動,嗯嗯啊啊幾句,讓他們知道你愛他,在乎他的生活。我的忠告是,聽久你必須出去宣洩一下,不然會有反人類情緒。還要注意父母說到身體哪裡不舒服的,要留心,該去醫院去醫院,說不定會避免個大問題。


不要太認真


基本觀點:聊什麼內容似乎不是那麼重要,畢竟父母想聽到的是我們的聲音。
我按照這個踐行了很久,每一次都聊得很開心,但是還是隱隱覺得自己遺漏了什麼更加重要的東西。

對,我們交流的基本上都是是生活瑣碎上的事情,這樣的話題一般來說都會比較溫馨和容易談論。
但是,我在反思自己,是不是下意識地將父母隔離在了我為自己決策的系統之外呢?
是不是沒有從心底里真正認同父母的意見呢?
父母關心的不僅僅是我自己在外讀書吃的好不好穿得暖不暖,他們應該想要了解我們人生有什麼打算,擔心著我們會不會因為經驗不足而可能誤入歧途。
我自己揣測,我父母可能不敢提出來,因為他們的女兒不喜歡別人干預她的生活。
所以,我在想,僅僅是在表面的談話,對於促進溝通起了多麼大的影響,對於緩解父母的擔憂起了多大的促進。

這裡面有一個更加深層次的問題,我發現自己並不尊重父母。
我關心他們,想要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加好的生活,思念他們,但是我不理解他們的生活理念,而且很排斥。
怎樣和父母更好地交流?交流的本質應該是理解才對,即便是父母也不會例外啊。

他們的生活觀念或者是經驗或許或有錯誤,但是我在沒有了解就排斥,依然是錯誤的。

我沒有辦法提供一些具體的方法上的東西,因為現在正在努力踐行當中,但是這是我認為的和父母交流時比較重要的方向。
不僅僅要有溫馨和關懷,還要有尊重。


秘訣是:每天只要求和父母聊天一分鐘。

…………………為什麼?……………………

為什麼每天只要求和父母聊天一分鐘?

「每天和父母談一分鐘」這是一個典型的「微量訓練模式」(本人自創的術語),後面的原理是:


1、形成習慣 重在跨度

1分鐘很容易完成,所以可很容易一直堅持下去。從「21天習慣法則」看,一般堅持21天就能形成習慣,這個原理中,對每天的強度沒有要求,只要求時間跨度,大可以鑽這個大自然規律的空子。重要的是形成和父母每日經常溝通的習慣,而非很短時間內溝通的時長。參見21天法則_百度百科


2、人生複雜 任務多頭


你的人生任務不僅僅是和父母聊天這一樁而已。動輒每天用數小時改善和父母關係,既不現實,也難以堅持。人要兼顧方方面面,精力有限,所以很難兼顧所有方面。人在複雜生活中要形成幾百個習慣,唯用自動化的習慣才能管理好人生。


3、積少成多 數量可觀


聊天1分鐘並非很低的指標。非常多的人好多年都完全沒和父母談心了。每天和父母談心一分鐘,一年就是360分鐘,相當於長談6小時。本人成年後已經十幾年沒坐下來和父母好好談心了。這個一年六小時已經很有進步了。之前我規定自己每天和在老家的奶奶打電話,因為沒有控制時間,往往是一次打半個小時,之後幾個月不想打了,現在就規定打1、2分鐘,堅持得還不錯。


4、自動增強 欲擒故縱

這和引誘人吸毒的手法是一樣的,毒販子說「兄弟,就吸一口吧!」這個「只吸一口」,結果是終生上癮。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萬里之行,始於硅步,古人之言然也!


一旦形成習慣,習慣本身會重複,上癮後會自動增加強度。比如抽煙,很多人一開始只抽一口,最後都是一天一包甚至好幾包,形成了「頑固」或「牢固」的習慣。所以我每天雖然規定只和父母談心一分鐘,訓練微量不會讓人有負擔,所以每天會很輕鬆堅持。而且往往會不止一分鐘,說不定會有三五分鐘或十幾分鐘。又比如每天規定看英文電影5分鐘,往往會看上幾十分鐘停不下來。所以,在習慣初期可能時間很短,但是幾個月後形成習慣後就極其可觀。本人太太不喜歡閱讀,我和她約定,每天讀經典作品(比如《教育漫話》)四句話,作為微量訓練的誘餌。練習鋼琴,也建議她每天只彈三十秒。所以不要只盯著初期的任務強度不放,要將眼光放遠點,將注意力關注在整個習慣的自然形成上。


5、習慣泛化 改善生活

和父母談心一分鐘,意義看起來比我們想像的大得多。這個好習慣會延伸到與配偶談心一分鐘,與子女談心一分鐘,與朋友談心一分鐘。會徹底改善你和他人的交際模式。


6、習慣強大 自動伺服


行為習慣的自動化是一種無與倫比的自我伺服機制(self-serving mechanism)。具體可以參考自動化_百度百科

人生任務繁多艱巨,微量變化形成習慣是唯一之道。以大自然為例。一個花園裡有五百種植物,如果每種植物的細胞分裂生長都需要園丁一一監控,園丁必會頭裂而死。每株植物本身就是一個超複雜的自動操作系統。上帝創造了無限多個自動化生物體,可以自行繁殖,生長,地球巨大的生態平衡才能偉大地持續下來。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也是因為看不見的手是偉大的自動調節師。妄圖人為控制每個環節,就是把人放到了上帝的地位上。


每個習慣就是一個自動維持強化的生命形式。每天讀一頁書,每天思考一個問題,每天打一會球,每天和妻子兒女父母奶奶談下心,每天給孩子親子閱讀,每天看點英文演講,每天聽點英文有聲書,每天寫點東西,每天做點家務,每天親近下自然…。如此多頭任務,如果不依賴習慣自動操控,必然顧此失彼,疲勞不堪。如果不以微量訓練形成習慣,一開始就問這點時間能幹什麼,就一定會不堪重負。

舉個例子,我家裡買了個自動掃地拖地的智能機器人後,家裡家務頓時輕鬆了很多。原因就是掃地機器人與習慣類似,是個自動化系統。人學習騎單車也是如此,幾百塊肌肉協同運動,這是人天生的調節能力,非用意識控制可以達到的。人工智慧之所以是時代發展的核心,也就是因為其智慧的高度自動化。


7、開頭很難 啟動加速

推車時,摩擦力是一開始時最大,一旦推動,摩擦力就小了。因為一開始靜摩擦力,然後才是動摩擦力。動摩擦力又從滑動摩擦力變成滾動摩擦力。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都是在描述這個現象。


比如去跑步,規定自己每天跑50米。但是一旦穿了運動鞋走下樓,誰又只跑五十米呢?微量訓練法就是用這個破冰機制來攻破這個萬事開頭難。


8、反饋積極 輕鬆完成


因為任務訓練量小,容易完成。不管有沒有樂趣,至少有成就感。如果沒意思,就也當輕鬆完成了。如果有意思,就多增加些,增加了的部分就成為了超額部分,成就感更大。這樣下來,投入少,心理滿足卻大。反之,如果任務一開始較大,因為人生經常會受到其他因素攪擾,沒有大塊時間就完不成任務,即使勉強完成也是剛好達標。特別是人比較忙時,還是可以抽出間隙完成或者補完微小任務,十分靈活,對心理的反饋都是正向的。


比如本人買了套木工工具,第一次和女兒做了一次後,就幾個月沒有動了。現在規定每周玩一分鐘木工,哪怕把塊木頭鋸開就完事了。實際上,大部分時候玩木工不可能只玩一分鐘。這樣就「欺騙」了大腦,輕鬆形成了每周做手工的習慣。又比如每天規定和父母談心五分鐘,一旦只談了四分鐘就覺得自己failed了,而只要求談1分鐘,談了2分鐘就特別滿足(翻倍返程任務)。


9、微信打卡 獲得激勵


我每次和父母聊天的內容,我都會選擇精華髮在社交媒體上。朋友的點贊讓我受到鼓勵,也傳播了孝順的正能量。 微信朋友圈是最能獲得熟人正評價和積極反饋的地方,是一個多媒體日記本。而且易於保存,易於查閱。


著名哲學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一書里舉個了例子:「對一個溺愛子女、不去糾正子女的惡作劇而總是予以原諒、說那是一件小事的父母,梭倫(Solon)的回答答得好:「不錯,可是習慣卻是一件大事啊。」


行為模式比行為強度更重要


行為模式比行為強度更重要

行為模式比行為強度更重要


重要的事情說三次!

…………………怎麼做?……………………

每天一分鐘和父母聊什麼?


很多人和父母沒話說。介紹一個談心的「三個三」策略


1.你說他們聽

(1)知識講述

比如給父母介紹手機軟體的應用「爸,微信朋友圈可以發文字的,就是長按圖片鍵。」


(2)信息分享
比如「媽,我今天上班遇到了這樣一件有趣的事情誒!」


(3)思想分享
比如「媽媽,我今天突然想到一點…」


2.你問他們說

(1)問情況

過去、現在的事情和將來的計劃都可以問。例如,「媽媽,最近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是什麼?」 「爸爸,最近看報紙有什麼有趣的新聞沒?」 「爸爸,以前你們下放做知青,有工資發嗎?」 「媽媽,你明天去廣場跳舞嗎?」


(2)問建議

例如「爸,我最近工作比較多,有些亂,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3)問意見


比如「爸,你覺得我和孩子關係方面哪裡可以提高?」「媽,你覺得我家務哪方面做的不夠?」


3.一起討論

(1)策劃節目


比如給父親買自駕游的書,讓他父親駕車帶母親去玩,轟轟烈烈地進行他們的夕陽戀。又比如可以策劃周末家人一起去農莊吃飯看風景,環境優雅,談興就濃。



(2)購買節目

比如給父母去旅遊。去年底我給父母新加坡馬來西亞旅遊的節目,回來後爸媽和我們生動講述了旅途中因為語言不通引發的笑話。這樣的經歷讓父母有話可說,於是溝通增加,如果老人家天天呆在家裡不出去,信息閉塞,不容易健談。


(3)帶著活動

比如多參加朋友家的活動。朋友邀請你參加活動時,盡量向朋友說明,帶上父母。共同活動一多,話匣子就打開啦。


以上策略可以每天任選一點,採用一分鐘微量訓練法進行,一分鐘很短,沒有負擔,不怕沒話說,就怕停不住。如果你夠細心的話,可以發現其實以上原則適用於生活任何領域,是一個成功的秘訣


………覺得有用可大膽點贊+關注……

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妙面的原典無敵發小』


推薦閱讀:

一個男性朋友,聽從父母建議,和一位不喜歡的女性結婚。他本人非常痛苦,我該怎麼辦?
奶奶剛去世,爺爺就要和保姆結婚,怎麼辦?
被愛護和對異性的需求對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有多重要?
婚後遇到更合適、更情投意合的今生摯愛,怎麼辦?
讓父母買房買車算是啃老么?

TAG:家庭 | 聊天 | 溝通 | 父母 | 子女 | 家人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