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移民美國,怎麼贍養父母?

人近中年,有老有小,因為眾所周知的大環境原因,最近一直考慮要不要申請移民美國(之前有在美居住工作經驗,但無綠卡/身份)。

但父母該如何贍養呢?因為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四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只能指望我們夫妻倆了。

在老人能拿到綠卡前,只可以持B2簽證探親,每年過去住幾個月再回國。但年紀漸大,來回的長途飛行會越來越讓老人吃不消。

即使能夠給父母申請到綠卡長住,但語言不通,周圍沒有親友,子女又忙於工作,老人在那裡除了帶孩子就是宅在家,簡直象坐牢。

如果讓父母自己在國內,每年請一兩次年假回去看望,基本上也總計只有十幾天可以相聚(如果雙方父母不是一個城市的,還要減半)。再過幾年,七十多的老人還是自己生活,在國內這種環境里是會很艱難的。

怎麼辦好呢?


cat chen的答案明顯是錯的好吧。現在出國的人這麼多,為什麼還有這樣的忽悠,美國對待父母的養老贍養觀念和中國沒那麼大差別好吧。

美國老年人比較獨立是因為經濟基礎普遍比較好,另外商業養老的各種社區和養老院也比較成熟,老年人還有比較充足的醫療保障,所以看起來老人看起來不太需要子女陪在身邊。

但是美國普通人觀念裡頭並沒有拋棄父母這一條好么,大部分人對於自己有贍養父母的道德責任是很清楚的,根本沒有所謂的西方價值觀中就可以把父母扔在一邊這種事。

當然和中國一樣,各種不孝子女哪裡都有,各種不慈父母也到處存在。但是普通人觀念中,力所能及的照顧年邁父母是常識好吧。就算你沒有來過美國,看美劇的時候注意一下,這種孝順年邁父母的情節到處都是。

現實生活中,有經濟能力的送養老院,經常去陪,沒能力或不喜歡養老院的接父母過來同住,甚至搬過去照顧父母的美國家庭太多了,大家都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最大的努力。

這裡有的回答人不打算孝順父母也就算了,這屬於各人選擇問題,但是為啥還要編出來一個「接受西方價值觀」這種蹩腳的借口呢?


我來做個簡單又略顯粗暴的回答吧

你要考慮上一代,還是下一代?
你覺得哪一邊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適應,哪一邊需要你親手安排


如果你想移民到發達國家,你想像西方人一樣自由,首先考慮一下他們的觀點你是否能接受。

一個基本的觀點是,你不欠你父母什麼。如果真的你覺得欠你父母什麼,你只能還給你的子女。在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建立中,有一方是完全沒有選擇權的。父母為了自己爽就把子女帶到世上來,但子女不能選擇自己出生與否。所以父母對子女有無盡的義務,至少子女成年前如此,但子女對父母沒有義務。你選擇生孩子,或者不生孩子,是你作為一個成年人的選擇。你對這個選擇負完全責任。你的子女不應該對這個選擇負任何責任。

美國很多父母,退休後賣了房子買輛 RV 周遊美國。子女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並且都居住在不同的州,父母周遊美國一圈正好能見到所有的子女。我覺得這挺好的。對於中國人來說,唯一的問題在於中國沒有對應的社會保障制度,無法讓你父母在沒有你的情況下得到充足的保障。此外,父母的觀點也很重要——有些父母已經很西化,他們一早就知道無論你如何都不能指望依賴你,你會找到陪伴你一輩子的那個人,而他們必須互相陪伴到底。對於這樣的父母你會比較輕鬆。如果不是的話……你能接受這樣的觀點嗎?你能讓你的子女在作出類似選擇是更加輕鬆嗎?有些家族的不幸,就是一代傳一代永久綁死的。

如果你的父母或者祖父母完成了從中國農村倒小城市或者是小城市到大城市的移民,你可以了解一下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你提的問題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不可能完全解決的,必須整個家族協同付出,為長遠發展做投資。

最後,別人怎麼解決移民美國後父母的問題,可能跟你的具體情況一點都不相符。例如你說言語不通,我覺得在紐約、洛杉磯、三藩市的華人區都沒有這樣的問題啊,周邊的都是華人都是中餐館,至少對我這樣粵語背景的人來說我很放心父母在這樣的區域活動。如果等你成為公民後,你父母已經過了 65 歲,貌似是不能申請移民的(聽說但沒核實過),但你仍然可以幫他們投資移民到加拿大(假設你有錢),然後長期待在美國。(不能工作?都 65 了還找有收入的工作?)溫哥華同樣有巨大的華人區。

如果你父母觀點很保守的話,那你就完全沒辦法了。我父母和爺爺在同一個城市,相隔 30 分鐘車程,為了方便照顧爺爺想讓他搬到一起住,他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說離開了那個國企的生活區就沒有朋友。我說讓他嘗試每個周末到父母家住一兩個晚上,最後還是做不到。如果你父母是這樣子的話,那你就慢慢折騰吧。


說到底,無非是要看老人的意見,要是老人身邊沒有什麼朋友,又強烈不希望與兒女分開,那可以帶父母一起移民,如果父母實在不能習慣國外的生活,又不想和兒女分開,那隻能別移民了。這事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說一句父母在不遠遊誰都可以,但一味要求長侍父母身前就有點道德綁架的嫌疑了,如果只是生活不方便的問題,雇個保姆就行了,哪個老人沒有幾個朋友,孤獨的話可能倒是不至於,最大的問題其實是父母對兒女的難以割捨,這一點的話就只能看樓主父母怎麼想的了。不過我想說的是,無論西方中方,沒有誰是一定要綁在誰身邊的,也沒有誰離開誰會過不下去。


沒有移民美國,但移民澳洲了。我的做法是:

坐完移民監,換國籍,然後回國工作生活。因為換了國籍所以不需要每年再回澳洲去湊那個移民的在地時間。

父母年紀大身體不好語言不通,不適合搬去其他國家,現在在北京的條件還不錯,就別折騰了。

陪他們終老之後,我再回去澳洲。

陪伴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年紀大了,晚年需要陪伴。就這麼簡單。

——————
各位,我不是專業解答移民各類問題的,你們的問題不適合我,就別再評論里一再問了好嗎?你管我幾歲了呢?你管我父母多大呢?


我很愛我的父母,不代表我和他們居住在一起就能很好的相處,不代表我就要犧牲自己的意願待在他們身邊。
事實上保持一定的距離,更能避免矛盾的產生,彼此都能尊重對方的生活。
有些獨生子女和父母的關係,親密的有些變態了。
在父母和自己的子女之間,我還是會做更有利於自己的小家的選擇。


我在國內,我姐在美國,目前她沒拿到綠卡,家裡老人是半年在美國半年跟我在一起的。
說到國外生活環境的問題,我覺得完全沒有問題啊,現在到處都是華人,我媽半年就在同個小區里結交了無數中國老太太,每周跟我視頻的時候一堆八卦不亦樂乎,而且美國空氣飲水都更好,好多原原來不舒服的地方都有很大改善,要不是簽證問題加我長期撒嬌耍賴軟磨硬泡我覺得她根本不願意回來(&>_


Update:
簡直太讓我無語了。我再澄清一次:我的意思不是說就要把什麼對父母的愛替換成幾片葯。我的意思是:家人生病,尤其是大病的時候(我父親94年全身95%大面積燒傷,幾乎不可能活下來,現在生活一切正常),誰不希望陪伴和愛能夠兩全呢?可是,請注意:我說的是,如果二者非要選一個的話,對不起,我不覺得醫好我父親的關鍵因素是我們的陪伴。我不相信當時去個普通醫院我們全家人不眠不休地陪著就能把他救活。要是非有人相信這種奇蹟,我就只能呵呵了。所以我的重點是:如果移民和不移民在經濟收入上差別巨大的話,不妨考慮一下家人看病這個因素。注意:我說的是不妨考慮!考慮一下也不會懷孕!我沒說非這麼做不可!評論里那些望文生義冷嘲熱諷的,出門右拐慢走不送謝謝。
看i到下面有答案說我冷漠的。不好意思,如果在我的父母和孩子之間一定要選一個的話(注意前提:是一定要選!!!沒有解決辦法不能妥協!!!),我,我的愛人,我的父母,我所有的親人都給了我同一個答案:選孩子。這是我親口問過的。贊同@廖愷的觀點。

忽然發現好像跑題了。。。好吧,重點是回應問題描述里題主的"糾結"。

Update:回應一下各位用古人言"父母在,不遠遊"來回答這問題的同學:暫且不說古人所言是否就是對的,我就也引用一句古人言吧:"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父母在,不遠遊。現在基本上大家的父母都比較健康長壽,等父母八十歲左右不在的時候,孩子差不多也五十上下了,到那時候再去遠遊?然後一代一代這麼延續下去,子子孫孫就在這麼一個城市待著吧。。。

明明有條件,但回到國內,讓自己的孩子呼吸著這樣質量的空氣,接受著這樣質量的教育,以後想出去闖闖世界但還要為"父母在,不遠遊"這樣的觀點所糾結,可能每個人觀點和態度不同,但是從我們角度來說,於心不忍。

各位非要較真說國外沒什麼好的同學們就不用跟我辯了,直接去說服題主不要移民好了哈?

--------------------------------------------
怕被噴,可恥地匿了。

1. 竊以為,當我們的父母因為年事已高而生病的時候,最最最需要的不是兒女的陪伴,而是我們拿出真金白銀來給他們用最好的葯,請最好的醫生。當然兒女在床前是好,但是最後給老人治好病畢竟不能靠這個。如果在美國收入更高的話,不妨從這個角度考慮一下。家裡曾有人得過大病,所以感觸頗深。

2. 如果你最終決定回國了,那你的下一代,在面臨這樣的機會的時候,也會跟你們有同樣的糾結。從我們角度而言,不想拖累孩子。

照顧的問題,可以尊重父母的意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要引用就引用全: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語出論語,古人都沒有把話說死。


針對「如何贍養老人」這類問題,很多人會忽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的父母,想要什麼樣子的生活呢?


父母也是有獨立人格的個體。
父母也有他們想過的日子想做的事情。
他們這輩子之前不是為了兒女過的,之後也不是。
就像作為兒女,很多人不喜歡「父母替自己把日子過了」一樣,我們的父母也未必願意自己的兒女打著「替他們好」的旗號,安排他們的晚年生活。

在題主的描述中,我看到這麼兩句話。
「老人在那裡除了帶孩子就是宅在家,簡直象坐牢」
「再過幾年,七十多的老人還是自己生活,在國內這種環境里是會很艱難的」

如果這些話是題主父母的心聲,那當我什麼都沒說。
如果不是的話,請問,請問您如何知道您的父母在國外「一定會過的無聊」,抑或在國內「一定會晚景凄涼」呢?


對有些老人來說,出國意味著「兒子出息了,老了把我們帶出國,這輩子值了!」,「你瞧國外這空氣質量就是不一樣!」,「沒想到國外還能買到中國的吃的,還有這麼個大花園,有事沒事遛遛狗種種花,這日子過得舒坦!」
對有些老人來說,留在國內意味著「我可不走,都是多年的老街坊老姐妹,走了誰陪我跳廣場舞啊!」,「出門和隔壁老張下盤棋遛個鳥,真好!」
也許最後,關於是去是留,要不要帶父母一起走的問題上還是會有一些糾結,但至少更清晰的知道矛盾是什麼,以及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所謂「孝」,不是替父母把他們的日子過了,而是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過他們想過的日子。


以上。


自己安家北上廣,父母遠在老家,一年團圓一次。這和移民後遠隔太平洋相望不相見有啥區別?


我覺得不能只是討論自身的觀念,而不從老人的感受角度考慮問題。

樓主情況和我類似。我可以明確的說,如果你移民國外,父母基本上就是不要了。為了你的自由和幸福,你的父母將付出收穫無比孤獨的晚年----拋開國外對老人非常苛刻的移民政策不說,就算千辛萬苦辦成移民,六七十歲的中國老人是無法在語言不通的異國他鄉重新開始生活的!

我無意從道德角度指責你的選擇。但事實如此,請你三思。

順便說一句,我的選擇是四個老人只要有一個在世我就不會移民,但是會送小孩出國。將來老了再考慮走。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還是匿了吧。
對於父母,你能給他們的最寶貴的是時間。
移民的話盡量考慮能否全家一起去吧,我知道的加拿大的醫保是很好的。
如果父母執意不去,而你考慮應該移民。那就把他們生活安排好,每年定期回來看他們+他們定期去國外住一段時間。這樣保證一家人的聯繫與互相關照。也許過渡、體驗一段時間大家會對生活有更好的安排。
總之可以往前走著看。


知乎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刷新我的三觀了……居然討論的前提就站在了我不欠父母什麼的立場上,也許各位從小都受到了父母不同程度上的操縱和干涉,如果心懷一點怨憤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難道沒有人選擇不出國是因為捨不得父母??捨不得他們晚年孤寂??心疼他們在60以上的高齡還要去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居然還拿美歐的父母舉例,那是一樣的么??你國內60年代生的父母跟美國能夠開著房車全國溜達的父母一樣么??這種選擇性蒙蔽是知乎這麼強調客觀性的圈子會選擇的么??
我的觀點是,你出國既然選擇了個人發展和下一代的生活環境,那麼就是犧牲了對自己父母的關心陪伴,這無可厚非,沒有你家庭以外的人有資格去評判你;但是你要正視並承認這是你的選擇,並且承擔這個後果,就這麼簡單。
我也想出國,未來也許會選擇出國進修或工作一段時間,但不會定居。我的孩子也很重要,但不是我捨棄父母獨自遠行的理由。我捨不得我的父母,我很愛他們,雖然他們對我沒有任何要求,居住地、人生選擇、養老等等,通通沒有任何要求。但我還是選擇離他們近一點,至少在國內,確保有急事我可以響應,每年一起旅行或我回家可以一起待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也滿足他們待在自己習慣的環境中,過他們平靜祥和的晚年生活。
至於那些說在國內與父母分居一三線城市與國內外差不多的同學,懶得反駁了,你摸著良心說,這一樣么?


你基本上都把所有選項都列出來了,優勢劣勢也都列出來了,然後就結合你的需求和想法具體分析唄

不過有一點要記住,你不可能什麼都要的,必然會有人在有些方面做出犧牲,所以就看你如何compromise各種因素了


發一段我們自己社群的回答吧,很適合這個問題。

養老問題,對於我們而言,關乎精神層面而不是物質層面。

我們是獨生女的父母,當初為了滿足她的願望,漂洋過海送她留學,但是心裡卻是太多太多的不舍,太多太多的牽掛和留戀。

可是她有自己的人生,她要觀賞她的風景,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她實現理想和願望,但是我們知道,這一撒手可能就留在了國外,當她興奮無比的告訴我們拿到了綠卡,當她要和外籍男朋友談婚論嫁,我們知道她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思念的時候會越來越多,相見的時候會越來越少。人生不過百年,親人的緣分只有這一輩,我們隨著年齡的增加,把對她的思念變成一個又一個故事,一疊又一疊光碟,把她發給我們的照片和她朋友圈的照片一張一張收錄珍藏,當我們想她的時候,這裡就是我們的希望和安慰。

我們曾經想過,晚年也不能拖累孩子,但是相見都不能見,讓我很無奈啊。這樣一篇文章讓我有機會抒發一下老人的心意,那些移居他國的孩子們,能夠時常聽到你們的聲音也是給父母的安慰,移居的路是你們的選擇,父母在用別離的痛成全你們的人生。

人總是要老去的,但是不是養,而是如何渡過今後的30年。我覺得應該開啟新的模式,孩子們自己獨立了,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擺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事情還真得是上了年紀的人才能做的。我們不僅自己幫自己,還要幫下一代!

我們上了年紀,不能退休,可以改變工作性質。我從給別人打工,改成自己做地產經紀,這個職業就是人們的生活顧問。這時的工作不是以賺錢為目的,會使生活更加有意義。

還有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體力勞動,力所能及的,保持自己的體力。總之,養老這個詞有點消極,應該是我們如何渡過自己生命中的最後20,30年!


正好最近有考慮這個問題。沒法給題主建議,只是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前面似乎沒有人發現,最棘手的事情,出在「獨生子女」這四個字上面。
如果有兄弟姐妹,一家兩三個孩子,贍養父母誰出錢誰出力,活動活動總能解決。假設三個孩子,算上配偶,就是六個人,四個家族,金錢和人脈周轉都有餘力。
現有答案的第一名Cat Chen所提到的「美國模式」、「父母或者祖父母完成了從中國農村到小城市或者是小城市到大城市的移民」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基於這種多孩子情況。也就是說,多子女條件下的個人道路的選擇可以比較靈活,兄弟姐妹提供了個人飛躍或者離經叛道的穩定後方。

獨生子女政策按1980年開始實施算,80年出生的人群,剛剛30多歲,父母剛剛50多歲。獨生子女的養老問題還沒有顯現,但是我很同意yolfilm先生的看法:「一胎化政策將會在未來產生非常恐怖的社會問題。」養老保險被搞出大窟窿,老齡化社會勞動力數量迅速下降,估計問題將會在十幾年後爆發,走著瞧吧。
----------------------------------------------------------------------------------------------------------------------------
從個人角度來看,假設兩個條件
(1)父母身體康健,生活快樂
(2)我很有錢
任一條件滿足,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我幹什麼都可以。
但是(1)條件必然有不滿足的一天,如果那時作為獨生子女還不能滿足(2)條件,加之以贍養照顧父母的責任責無旁貸,到時無論對個人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影響,作為獨生子女都必須承受。

即使是在國內,兩個人照顧四個老人的任務也是很繁重的,更不要提還有孩子要養。如果把父母接到國外,國外的醫療,父母能夠享受得到么?我能夠負擔的起么?
不是說解決不了。只是說贍養父母的事情,絕對不可以用一句「西式觀點」,就可以讓自己心安理得的將之拋到腦後,推給父母自己。越早考慮,越早安排妥當,問題爆發的時候,危害越小。特別是經濟條件不好的獨生子女。


被大家吐槽的「責任論」答主,很可能經濟條件充裕。不應該將人家的觀點往自己身上套。
------------------------------------------------------------------------------------------------------------------------------
對於我個人感情而言,我在年輕的時候享受了加倍的父愛和母愛,享受了加倍的經濟支持,在壯年的時候就相應的,應該肩負起加倍的責任。這是時代交付給我們這一代的任務。


看不下去了,必須表達一下。

@Cat Chen 講的沒有錯,從責任的角度來看我們是不欠父母什麼,但即使是朋友有困難你都要拉一把,父母老了不能動了因為沒責任你就聳不管了 ?孤獨、疾病等等這些都是問題,沒有責任還沒有親情么。換句話說,"生"我們可以不納入考慮範圍,那還有個"養"呢?有人會說,"養"是隨"生"而來的義務和責任,這個沒錯,但把你不缺胳膊少腿的完整養大是"養",為了你的幸福嘔心瀝血地把你培養成一個德才兼備的人也是"養",這裡面的差別就很難用責任來解釋了。
對於出國這件事,我覺得成年之後與父母生活各自不牽扯沒有問題,根據自己喜好和為孩子考慮的角度出國也沒有問題,古人尚且忠孝兩難全,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難處,父母並不是全部,你可以承認因為種種原因你無法周全各方面,但沒必要找一套"責任論"尋求內心的安慰。


有部電視劇叫做《獨生子女的婆婆媽媽》,片中開頭便是倆老人把兒子媳婦孫子告上了法庭,說他們只是給贍養費,一年也見不了幾面電話也少得可憐。
贍養老人包括了精神贍養,其實父母的立場跟小時候的子女未嘗不是相同的呢?
試想,小時候父母為了工作出國或是到外地,因為各種原因把子女仍在異地,子女作何感想呢?
老人跟小孩一樣,需要關愛需要陪伴,現在子女長大了,應該給他們最好的贍養。
把老人接過去並不等於坐牢,語言不通沒有親友這些都不是大問題,關於這一點推薦您看看李安導演早期的一部電影《推手》,講的就是兒子媳婦把父親接到了美國的生活。何況片中這位媳婦還是個外國媳婦,語言更不通了。老人在國外也能很好的生活,要靠你們的幫助和耐心引導了。
究竟該怎麼做,也不能給您一個絕對的答案,但在我眼裡,能夠一家人一直生活在一起,是件很幸福的事。


有自私的想法很正常,但是為此狡辯就不太好了。
有人說到讓父母移民之後在chinatown生活,確實chinatown很多不會講英語的老人,這個沒什麼問題。但是這樣做無非是讓父母放棄了在國內熟悉的環境和一些親戚朋友圈子來到美國過一種「模擬國內」的生活。這樣一說,有人會說美國的空氣好,水好。這種理由其實也不是以父母為出發點的。父母在中國活了幾十年了,你覺得他們會在乎美國和中國的水哪個好喝么?有些移民美國的好處確實存在,但是只對你有吸引力,而不是對你的父母。父母移民美國的潛在問題有很多,但是對他們來說好處只有一個,就是可以和子女在一起。所以如果打算讓父母一起移民的話,可以作為一種選擇來考慮,但是就別把太多為自己做的著想說成是為父母做著想了。

有人說問父母的意見,被中國父母養大的人難道不知道父母會怎麼選擇么?就算不是全部,肯定也有很大一部分父母會違背內心意願地讓你「放心地過去那邊,不用擔心」。有人說這一切都是一種落後的家庭觀念,這種家庭觀念限制了個人的生活,限制了個人的發展。中國人信奉了上千年,一直信奉到你長大成人,你的父母變老的這一天,突然變成了錯誤的,無法容忍的,需要摒除的?在你父母供你上到大學,供你出國讀書的時候呢?有人說父母如果生病,最需要的不是兒女陪伴,而是花錢吃藥看醫生。不說這個觀點對不對,這並不算一個矛盾吧。有條件全家移民美國的家庭,應該能在國內負擔絕大部分醫療費用了吧?我知道美國看病極貴,上學的時候就看過醫生(當然其實我是買保險的,不然真的是萬萬看不起)。這方面不太清楚移民之後的政策。

如果說是為了孩子而移民,那也算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和父母一樣,為了孩子作出了不少犧牲。不過不太一樣的是,我們上一代為了孩子,吃苦受罪,犧牲自己;我們這一代為了孩子,犧牲上一代(這一點不光是移民的人,國內也有,比如用父母的錢買學區房)。

我覺得每個想移民卻又有這個顧慮的人,心裡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只不過有些心虛,結果越問越心虛。其實最後大部分都沒有為別人的建議所動搖,還是執行了自己當初的想法。
要看自己的決定對不對,應該要看父母走了之後,自己有沒有很後悔。


推薦閱讀:

TAG:移民 | 贍養 | 美國移民 | 移民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