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ACG 圈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有哪些重要網站?

之前問題太大沒有指向性,給諸位知友帶來困擾,浪費了大家的寶貴時間和精力,非常抱歉!

我03年開始購買漫友動新電軟等雜誌和盜版動畫遊戲,自此開始接受到ACG的影響。由於本人算半個歷史愛好者,對之前國內ACG發展狀況我一直深感興趣,但由於自身眼界和知識儲備所限,竟沒意識到自己提出了如此大的問題(過去兩個問題是『中國ACG圈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和『中國ACG圈的起源是什麼?』),連續多次修改問題也沒能切中一個重點... 我05年家裡才有網,自此我才開始參與到網路交流和一些論壇中,對之前ACG圈有哪些網站並不了解,經重新思考後決定就此提問。

感謝之前回答的知友們,另對我魯莽提問給您造成的困擾再次深表歉意!


(2017/03/17:文末有更新)


前言

  • 呃,開始碼答案的時候問題題目是「中國ACG圈的起源是什麼?」,我嘗試回答的則是再之前的題目「中國ACG圈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相對於題主後來修改的題目「2005年前,中國ACG圈有哪些重要網站?」來說有點歪,所以我又修改了一下題目 (′ω`;)。
  • 其實,我認為「編年史」反而比較有東西可說,單討論「起源」的話,很難說出個所以然來。因為ACG圈裡的人們在不斷進進出出,在時間上出現較晚的圈子,也許跟出現較早的圈子毫無交集,故而很難說它們發源自同一個源頭。
  • 如@明鏡止水君所言,圈是一群人(就ACG圈來說,不止是一群)。這群人因為具有某種共性(就ACG圈而言,就是對ACG的興趣)而相互產生了聯繫。所以討論ACG圈的起源,基本可以分解為兩個問題:
    • 這群人是通過何種途徑接觸到ACG作品和文化的
    • 這群人是如何相互聯繫起來的。
  • 所以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是一篇資源史;論壇史所佔的成分相對少一些,因為我混跡過的BBS/論壇少之又少,對公網的論壇更是一無所知,只能組織拼湊一些搜來的資料。這一部分若有親歷者願補充相關資料,則不勝感激。
  • 本文盡量多羅列事實,少發表觀點。一家之言,錯誤與偏見在所難免,還望大家挑錯。對於未找到可靠來源的事件或觀點,我會註明「[need ref]」。
  • 本文仍將會不斷修改補充。
  • 本文請勿轉載。

致謝

  • 關於台灣ACG界的歷史,部分參考了傻呼嚕同盟編撰的《台灣阿宅啟示錄》(下文簡稱《啟示錄》。錄入版參見 http://www.lightnovel.cn/thread-214503-1-1.html),在此對台灣ACG界的先輩們表示敬意與感謝。
  • 感謝偉大的互聯網檔案館時光機Internet Archive: Wayback Machine,讓我們有機會一睹那些湮沒在時光中的網站們的身影。
  • 感謝群里諸君對我的幫助與鼓勵。你們的認同是我最大的財富(///ω///)。

前互聯網時代
閱讀積累期。愛好者們還未能有效地聯繫在一起。

  • 1993年以前:盜版單行本時期
    • 80年代以後,日本動畫開始被引進國內(如1980年末的鐵臂阿童木[ref]);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漫畫的盜版單行本也大規模出現(以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為代表),國內的愛好者(の卵)們得以在短時間內接觸到大量的作品。90年代中後期ACG圈的中堅層絕大部分都來自這些人。
    • 但這一時期,愛好者之間的交流大概還局限在同班同學級別的範圍內(學校以外的情形如何我無從得知 ′ω`;)。我同意@明鏡止水君的觀點,在互聯網興起之前,由於交流途徑的限制,很難形成跨地域範圍的愛好者圈。一來國內不可能有Comic Market這樣的大型集會;二來不像台灣對日本文化近水樓台,70年代開始接觸動漫畫的第一批愛好者已進入大學開始創辦相關的社團。
    • 90年代初的國內漫畫市場的盛況僅限於漫畫單行本,非常缺少能夠介紹漫畫相關信息、能夠刊登讀者來信和投稿、為愛好者們提供交流平台的雜誌。
    • 根據《啟示錄》,80年代後半,台灣已經出現了眾多漫畫雜誌,其中除了《少年快報》這樣彙集少年漫畫三大志精華的盜版漫畫終極形態[ref],更有《先鋒動畫》、《神奇地帶》這樣的動漫畫情報/評介雜誌的先驅者,而情報/評介志對於Otaku族群的養成意義尤其重大。(《神奇地帶》於1993年停刊,擴展閱讀:停刊十年後~〈神奇地帶〉全面探討~,吳建樟)
  • 1993年:畫王之年
    • 8月20日,《畫書大王》創刊[ref]。
      • 作為國內第一本正式的(關於日本漫畫的)漫畫雜誌,《畫王》在推廣日式漫畫文化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 就日式漫畫(畫王稱之為「新連環畫」)的概念、範疇、與傳統漫畫/連環畫的區別與聯繫等方面展開了探討。
        • 不僅有熱門日本漫畫,也刊載國內和台灣、香港漫畫作品。
        • 鼓勵新人投稿(甚至是中長篇)。
        • 介紹了大量國內讀者尚不熟悉(因為沒有被盜版商傳播)的知名漫畫家:石森章太郎、成田美名子、安達充、CLAMP、安彥良和、藤島康介、藤田あつ子、葉精作、鄭問、黃玉郎、馬榮成等等(一生只畫隊長翼的高橋老師大概也算一個)。
        • 面對以熱血少年漫畫為啟蒙的讀者群,仍堅持刊載了大量其他類型的作品,如《雙星記》、《TOUCH》、人魚系列、《大國主》、《拍賣場》、《小恐龍阿貢》等(特別值得說的是國內作品《天劍》。擴展閱讀:陳軍_新浪博客),豐富了國內讀者的口味。
        • 向讀者介紹業界資訊。
        • 向讀者介紹漫畫創作技法。
        • 創刊剛剛4期的畫王已經有了相當豐富的內容。(圖片來源:頭頭曬漫-漫雜誌之先鋒《畫書大王》)

      • 雖然《畫王》對國內漫畫界的貢獻主要還是在於創作者養成方面(顏開、陳翔、姚非拉、鄭旭升等國內漫畫家得以出道),但其在ACG(主要是漫畫)族群養成方面的貢獻也是里程碑式的。畫王出現以後,市場上盜版漫畫的題材也日益豐富,恐怕和畫王介紹大量漫畫家、推廣多種類型題材的努力不無關係。
      • 94年8月,畫王在面世一年後黯然停刊[ref]。雖然有眾多後繼者出現,但要麼是純粹的盜版日漫連載志,要麼是專門的國內(包括港台)漫畫雜誌,在作品供給方面還能保證數量與類型,但在介紹相關資訊和文化,以及社會影響力方面,都難以填補畫王留下的空白。
  • 1994年:
    • 6月,《電子遊戲軟體》創刊[ref]。
      • 這裡想說的並不是電軟這本雜誌整體,而是其中由Akira(X.Y.M)創建的「三棲人」欄目(由於缺少過刊,未能考證出該欄目始於何時,推測應該在95~96年間)。早在大家還只認識Jump系作品的洪荒時期,三棲人就已經在介紹Gundam、羅德島、漆原智志、美樹本晴彥和高田明美了,前沿程度令人驚嘆(或許是因為我當時還身處四線城市的老家,不清楚北上廣是否已能廣泛接觸到這些作家作品)。

        三棲人各期內容(圖片翻拍自《電子遊戲軟體 大牆讀本3》)

      • 根據百度百科[ref],編輯阿King在96年離開電軟,創立了《電子遊戲與電腦遊戲》(電電),Akira也隨之轉投電電。當時的電電彙集了包括Blue、雪鷹等在內的豪華作者陣容,勢頭正盛(不過對國內ACG圈影響更大的,還是後來脫胎於電電的《夢幻總動員》以及網站newtype.com.cn)。不過後來Akira又開始在電軟連載漫畫「電刑室手記」,雪鷹也在電軟發表了關於少女遊戲的系列文章,看來大概是沒什麼隔夜仇了 (///ω///)。
      • 除了介紹相關資訊的三棲人欄目外,電軟的「大牆畫廊」欄目(責編Shadow Phoenix)為漫畫(單幅)投稿提供了舞台,後來的亂舞勢力特別版可能也算是國內最早的Cosplay專欄了(˙灬˙ )。於是,畫王身後資訊介紹、投稿交流與影響力的空白,就由電玩雜誌來填補上了。

        刊有姚非拉作品的大牆畫廊與亂舞勢力特別版(圖片自拍)

互聯網資訊時代
互聯網幫助我們找到了同志。討論爆發期。不過作品供給還是得靠盜版商。

  • 1995年:ACG一詞誕生,EVA Boom
    • 根據《啟示錄》,90年代初網路和BBS開始在台灣興起(由於網路主要用於學術機構,此時的網民主要是高校學生),到了94、95年左右,台灣已有很多大學BBS開設了動漫畫版面(台灣習慣稱為「看板」,大陸則習慣用「版面」,對應英文為board),並且開通了轉信,可以想像彼時的BBS動漫畫版面應該非常熱鬧。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小白用戶水化爭吵。(是不是有點像知乎最近的問題?′ ▽ `)
      • 【解說】對於沒有接觸過BBS(這裡指telnet BBS。撥號BBS什麼樣我沒見過 ′_ゝ`)的朋友們,可以從下面的截圖大致了解一下。簡單來說,你需要用終端(terminal)式的BBS軟體連上BBS站(telnet或ssh協議),使用鍵盤來操作,比如Ctrl+P發表文章,x查看精華區等(當然大部分BBS軟體對滑鼠操作的支持也很好)。優點是習慣後操作效率較高,缺點就是對習慣web論壇的用戶不夠友好,學習成本高(不過目前絕大部分BBS也都提供了web界面,使用體驗與web論壇接近)。

        使用Fterm查看水木社區的Comic版(圖片截自水木社區BBS)

      • 至於轉信,可以比作是不同BBS上的版面加入了同一個跨站的Mailing List,當其中一個版面上新發表了一篇文章時,這篇文章也會同時被轉發到其他參與這個轉信的版面,因而也就可以跨站回復討論。轉信看似避免了單個版面陷入人氣凋零的狀況,但由於參與版面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版主只能刪除轉到自己版面上的文,無法跨站進行管理,水多時甚至可能刪不過來),討論氛圍也存在差異,爭吵與水化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 面對亂象,一些高水平用戶相約轉駐台灣中山大學「山抹微雲藝文專業站」BBS,由AIplus創設了「ACG_Review」版。這個版名也被認為是ACG一詞的最早出處[ref]。
      • 以個人愚見,其中「G」所指的遊戲,可以視為90年代中後期的日本遊戲(Console PC)。在這一世代交替時期,新的遊戲形式尚在萌發,舊的RPG全盛期還未褪去,遊戲也與動漫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相互改編、Tie-up、漫畫家作人設等等),兩方的受眾高度重合,比如心跳系列或是櫻大戰系列就在動漫畫愛好者圈裡有著巨大的影響力(Galgame們更是十年如一日地反哺動畫產業 ′ω`;)。所以匿名用戶認為三者無法相提並論,其實是過慮了。(不過PS2世代以來,遊戲愛好者圈與ACG圈的重合程度似乎開始降低[need ref]
      • ACG一詞此後在華語動漫畫愛好者圈裡被廣泛使用。另外根據維基百科,西方很少使用ACG一詞,所以ACG應該是一個主要存在於華語圈的概念。
      • BBS上的版面(除系統版面外)通常是由用戶申請(連署)成立,而不是站方主動開設的,所以這裡我們更傾向於說「AIplus創立了ACG_Review版」,而不是「山抹微雲站開設了ACG_Review版」。
      • 關於山抹微雲站ACG_Review版當時的討論水平,大家可以通過「AIplus 偏見的總合」[link]、「AIplus 連載作品的困境」[link]、「AIplus 漫畫周刊英雄傳說」[link]、「AIplus 火之七日間」[link]、「tp 好孩子的空想科學教室」[link]、「zero 岡田斗司夫的 "OTAKU 學入門"」[link] 等文章來一窺究竟。當這些前輩大大們已在討論Otaku學編集者制度漫畫審查制度的時候,國內的我們(甚至是七八年後的我們)還在努力堆積辭藻,抒發對角色的熱愛和花痴_(:3」∠)_——並不是說花痴ACG角色的文章不是好文章。但一個ACG圈的話題若想發展、進化,Otaku學、創作手法、作品背後的創作者與業界、社會環境等話題,都是繞不過去的。
      • 上述幾位作者AIplus、tp、ZERO(以及Jo-Jo)於1997年成立了動漫畫評論團體傻呼嚕同盟,介紹詳見下文。
    • 10月4日,新世紀福音戰士(Neon Genesis EVANGELION)開播[ref]。
      • EVA在日本動畫史上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其對於國內ACG圈的影響恐怕更為深遠——雖然這種影響要到97年以後甚至新世紀才逐漸成型。無數或仍沉迷或已厭倦少年向作品的青少年們猛然間發現,一部動畫還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和心理、宗教、哲學統統聯繫起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看的是小孩子看的動畫片了(?&>?&
      • EVA也成為後來網上ACG眾黑話的原點(例如庵野痞子,騙錢計劃)。個人認為這是陋習,不多說了容易AoE…待有時間會對本節再做補充。
      • EVA研究站(圖片截自web.archive.org)

  • 1996年:VCD風潮,國內高校BBS興起
    • 這一年,VCD機開始普及(1996年,國內VCD機銷量達600多萬,1997年銷量達到1000萬[ref])。
      • 由於製造成本低廉,VCD對盜版影片的推廣作用遠遠超過了VHS錄像帶。日本動畫也搭上了這個順風車,形成了類似於90年代初盜版漫畫式的爆發期。98、99年的時候在《電軟》們的廣告頁上,密密麻麻都是日本動畫(還有日劇)的郵購目錄——高達、EVA、劍心、Slayers…
      • 90年代中後至00年代初,國內電視台也引進播出了相當多的日本動畫(Slam Dunk、柯南、TOUCH、小當家、Pokemon等等),但盜版VCD具有題材不受限制、能夠一口氣看到爽( oωo )等優勢,對日本動畫的傳播作用(特別是對日後的Otaku族群而言)恐怕比電視台要大很多。
    • 96年起,動漫畫版面開始在國內各大高校的BBS出現。
      • 根據X大的總結,96年5月,中科大瀚海星雲BBS的Cartoon版開版[ref];9月左右,水木清華BBS的Comic版開版;中山大學逸仙時空、上海交大飲水思源、武漢大學珞珈山水、華中科大白雲黃鶴等BBS站的動漫畫版也在之後兩年陸續開版(北大未名和一塌糊塗的動漫畫版開版相對較晚,似乎要到2000年)。
      • 跟上文所說的台灣網路情況類似,此時的教育網具有網路條件(相對於公網的撥號用戶來說)、用戶受教育水平(當然,這個年代公網的上網用戶受教育水平肯定也比較高)等方面的優勢;而且國內高校BBS脫胎於台灣高校BBS,在內容上也會傾向於轉帖很多台灣BBS的好文章。這些條件一起促成了當時較高的討論水平。我認為,基於互聯網的國內ACG圈正是在這一時期(1997年-1998年)誕生的
      • 這一時期的討論話題,主要是作品介紹/評論、背景資料考據(主要集中在EVA上)、角色分析/花痴,以及同人文了。
      • 為什麼是同人文而不是同人漫畫:一方面寫文比畫漫畫的門檻要低很多,另一方面在龜速網路時代,文字比圖片更易於傳播,因此同人文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這一時期ACG愛好者們寄託創作意欲的主要載體(當然,也有很多同人圖)。CLAMP作品、EVA、Slam Dunk、銀英、幽白、封神演義、最遊記等都是熱門題材;原創也具有相當的比例。
      • 這一時期高校BBS的動漫畫版面中,應該說水木清華Comic版的影響最大([need ref],我對其他高校BBS的熟悉程度比較有限 -3-)。我想根本原因是這裡聚集了一批重量級的人物(排名不分先後 ˙3˙):sunsun(桑桑),xln(迷迷),curren(喬喬),naya,greenland,panl(小室),wsxl,rance,ransy,前版主sneaker、mara、moor等等(詳見hhb整理的comic版的歷史)。
      • 這一時期還有個特點就是女性比例大(也許水木Comic版是個別現象 ˊωˋ)。有GOUKI老師post為證:
      • (圖片截自水木社區BBS)

      • 98年10月14日,sunsun刪除了其在水木Comic版的全部文章並自殺ID,就此告別水木BBS[ref]。離開的原因我們無從考證。這也標誌著被後世(= 我們這些後輩 ˊωˋ)稱為「黃金時代」 的結束,作品評論/同人創作的中心開始轉向公眾網。
        (名詞解釋:教育網即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公眾網則應是泛指CHINANET等面向公眾的經營性互聯網路[ref],起初這是兩個平起平坐的概念。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教育網與公眾網之間的帶寬還相當有限,因此從資源流通到上網習慣(論壇)兩個網路都是基本割裂的。而教育網由於內部的高帶寬,在資源流通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時過境遷,教育網早已撐不起中國互聯網的半邊天,「公眾網」這個概念也自然煙消雲散了)
  • 1997年:個人主頁風潮
    • 7月,網易開始提供個人主頁服務[ref]。
      • 這一年開始的個人主頁浪潮催生了一大批ACG主題的個人網站,內容多以評論介紹、同人、資訊、資料為主。可供下載的資源基本上是圖片(壁紙)和音樂(mp3、wma,甚至ra),也有一些站點提供了動畫的OP和ED視頻。以當時的網路條件,想要提供整集動畫的下載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 當時提供個人主頁服務的網站非常多,如上圖中的263、自貢在線、湛江在線等(圖片翻拍自《MAGIC地帶》)

      • 比起數年後出現的博客來說,個人主頁的建立和更新維護相對要麻煩許多,站長們需要使用FrontPage、DreamWeaver或者乾脆手寫html來製作網站的所有內容。除了服務商提供的留言板以外,往往整個網站都是靜態頁面。能夠堅持更新需要非同一般的毅力,大部分個人網站都漸漸停止更新繼而消失了。但在國內互聯網的黎明期,這些網站可以說是傳播ACG文化的星星之火。
      • (分別是漫畫大風堂,日月星辰,漫無邊際(由漫畫轟天炮和完全漫畫手冊合併而成[ref]),妖精之翼。圖片截自web.archive.org)

    • 10月16日,傻呼嚕同盟成立[ref]。
      • 同盟的歷史可以追溯至93年同盟成員間的相識(「一堆生活苦悶的研究生在網路上寫動漫畫評論,發生共鳴」[ref]),以及95年動漫畫評介書籍《無名的書》的出版。傻呼嚕同盟官方網站對同盟歷史有詳細介紹(大事記,名稱由來,無名的書),這裡不再贅述。
      • 個人感覺傻呼嚕同盟對大陸ACG圈的影響始終都很有限;遠不如同盟成立前各位成員的文章(詳見山抹微雲ACG_Review版一節)在大陸的影響大——論壇轉了又轉,雜誌抄了又抄。大概一方面是由於傻呼嚕同盟的活動重心偏向於出版物以及講座、展會等活動(而且範圍基本是在島內);另一方面大陸ACG圈也已慢慢形成了自有文化,討論日漸繁盛,漸漸對除日本之外的文化輸入源封閉了。
    • 西安交大貓頭鷹劇場建立[ref]。
      • 雖然早在97年就已經建站,98年就搬到了西交大的網路中心,但貓頭鷹劇場為我們所熟知已經是2000年夏天的事了。這是我們這代人最早接觸到的在線視頻網站(嚴格來說,應該叫視頻點播網站)。
      • 這一時期(就我初次接觸貓頭鷹劇場的時點而言)在線視頻通常使用的是RealMedia的視頻流方案。例如點擊貓頭鷹劇場頁面上的鏈接後會下載一個.ram文件,.ram文件的內容就是一條rstp協議鏈接(形如rtsp://202.117.1.59:554/owl1/slamdunk1.rm),關聯了.ram文件的RealPlayer就會自動開啟,stream這個rm文件。
      • 以當時的網路條件,即使同在教育網內,想要流暢播放幾十MB的rm文件也並非易事。除了暫停緩存以為,有人也會使用支持rstp協議的下載軟體來下載。
      • 下圖是貓頭鷹劇場2000年時的樣子(顯示不出來的圖片應該是貓頭鷹劇場的logo banner),可以藉此大致了解一下九十年代末大學生們的觀片口味(其實是沒得選吧 ′_ゝ`):

        (圖片截自web.archive.org)

  • 1998年:桑桑學院建立,高校ACG社團創立潮
    • 5月24日,桑桑學院建立[ref]。
      • 根據殘存的文章推測,桑桑學院最初應該是一個類似於TRPG的原創計劃,用故事和設定構建一個虛擬學院。到後來離開教育網BBS,創建了獨立網站;再後來則似乎是忘記初心(?ˊωˋ ?),變成了一個獨特的以文會友的小圈子論壇。圈子的興趣點也從最初的動漫畫逐漸擴大,覆蓋了文學、翻譯、美劇、日劇、電影等等。
      • 最初的桑桑學院(圖片翻拍自《MAGIC地帶》)

      • 學院影響力比較大的事件有03和04年舉辦的兩次F1徵文。憑藉deadline自我施壓、經理催稿等壓榨出來的文章之多令人難以想像。連我們那BBS也開始山寨徵文大獎賽搞得不亦樂乎( ̄▽ ̄)。
      • 雖然在學院論壇發文的人不算多,但學院始終都是個影響力很大的論壇,其中一方面原因應該是有巨大數量的潛水者。作為曾經的潛水者,我認為那種感覺就像D級妖怪遠遠地望著一群S級妖怪吧……我對學院的了解很有限,上文如果有錯誤之處,還望大家不吝指正。
      • 2001年6月時的桑桑學院水版論壇(圖片截自web.archive.org)

    • 高校ACG社團創立潮(考證範圍限於北京 ˙灬˙ )。
      • 10月,北大元火動漫社創立[ref](然而社慶都是在11月,請@梁穎聰元社長確認一下 ?ω?);99年某月(經多方考證仍無法確認具體月份),清華大學次時代文化與娛樂協會創立;9月27日,人民大學臨界動漫協會創立。還有許多高校的ACG社團也在這兩年間相繼成立[ref]。不清楚高校ACG社團的成立時間為什麼集中在這一時期,畢竟盜版單行本時期的高小/初中學生在95~96年左右應該就已經進入大學了。
      • 高校社團的一個特點就是組織更緊密(論壇社區則通常是一種鬆散關係),因而有條件也有動力組織各種活動,從漫畫借閱、組織創作,到舉辦Event、聯繫講座等等。Cosplay在國內雖然早已有之,但高校社團的組織參與毫無疑問對Cosplay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
      • 我對社團活動的參與比較有限,希望各社團的資深人士能夠幫忙補充相關的資料或觀點。
  • 1999年:
    • 7月,《MAGIC地帶》出版。
      • 現在已無法確認電軟雜誌社策划出版的這本書名稱是否是受《神奇地帶》的影響,不過當時這本書在我的眼中的確神奇無比,帶來的衝擊性是空前的。
      • 在我這個之後不久(99年下半)開始接觸互聯網的人眼中,這本書更像是雜誌時代的絕響。這之後我也會不時購買動漫時代等雜誌,或是借閱黑大人的夢總,也會從這些雜誌中汲取有用的資訊。但經歷了互聯網的洗禮後,這些內容已不再令人驚奇,甚至慢慢開始讓人感覺不夠新鮮。——這之後的數年,ACG雜誌們開始走向了衰退時期。
      • MAGIC地帶的豪華作者陣:Akira,SP,雪鷹,桑桑(圖片自拍)

    • 11月20日,NEWTYPE網路社區成立[ref]。
      • 我對00年前後的公網ACG網站了解十分有限(基本都是去下載就跑),希望大家能夠幫忙補充(? ˊωˋ ?)。

        NEWTYPE網路社區2000年11月的首頁(圖片截自web.archive.org)

互聯網資源時代
盜版商退出舞台。愛好者族群擴大。

  • 2000年:互聯網資源時代的黎明
    • P2P文件共享軟體WinMX登場[ref]。
      • 2000年起,使用現有電話線的ADSL網路開始在日本普及;2001年,FTTH(光纖入戶)服務開始提供,CATV(有線電視)網路也開始逐漸普及[ref]。高速網路的基礎已經具備,視頻文件共享的時代即將降臨。
      • WinMX開始在日本流行是在2001年。一個重要因素是WinMX支持雙位元組字元[ref](這樣使用日文命名的文件就不會被顯示為亂碼)。
      • WinMX同時支持需要中央伺服器(類似於Napster)與不需要中央伺服器(純P2P)兩種傳輸方式。
      • 2001年11月,兩名日本學生因使用WinMX散布商業軟體,涉嫌侵害著作權而被逮捕。這也促使後來的P2P文件共享軟體更加註重加密與匿名功能(詳見Winny一節)。
      • WinMX的界面(圖片來源:Wikipedia)

    • 6月,日本第一台硬碟錄像機Sony SVR-715發售[ref]。
      • 2001年4月,東芝推出了第一台硬碟/DVD混合型的錄像機RD-2000。
      • 相比之前的磁帶錄像機,硬碟錄像機錄製數字信號,減少了音畫質量的損失,後期編輯也更加便利。隨著硬碟錄像機在日本(職人中的)普及,最新播出的日本動畫得以第一時間轉為視頻文件,通過寬頻網路傳播到世界各地。
      • Sony的SVR-715(圖片來源:Clip-On SVR-715)

  • 2001年:互聯網資源時代元年
    • 歐美Fansub的興起。
      • 大概是在2001年下半年,還混跡在教育網的我們突然發現某些高校的FTP里出現一些avi格式的動畫,每集200MB上下,畫質遠勝當時的rm視頻(VCD壓制),還嵌著花花綠綠的英文字幕。更重要的是,這些動畫都是01年最新播出的作品( oΔo〣 )。
      • 雖然具體時點難以考證,但歐美Fansub(由愛好者製作的字幕)的興起應該是在2001年。一個不充分的理由是2000年的TV動畫(犬夜叉前幾十集、櫻大戰、最遊記、月影蘭、Love Hina、女神候補生等)我們基本上未見到過Ensub(英文字幕),都是通過盜版VCD接觸到的。
      • 當時fansub動畫視頻文件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是IRC。IRC是當時歐美流行的一種聊天系統(協議)[ref],並且支持文件傳輸。提供文件共享的用戶通常會設置聊天機器人(bot),你發給他特定格式的消息,bot就會根據條件發送對應的文件給你。
      • 當時大部分的教育網用戶訪問國外網站還很困難(例如清華校園網對訪問國外網站按流量收費,而且很貴),只有靠少部分出國環境良好的高校(如中山大學),或者是身在公網的大大將Ensub動畫下載回來,大家再各自拖回來分流。
      • 據中山大學的先驅者A君(匿名希望)回憶,最初是在NOIR(01年4月番)出來時,發現一個叫作Soldats的字幕組在製作NOIR的Ensub,便下載回來後上傳至學校ftp(時間可能在7月初左右)。後來上交大也開始有人加入到拖回Ensub放流的行列里來。
        (Soldats即是NOIR中秘密組織的名稱,故可以推測Soldats字幕組是以NOIR的播出為契機建立的,Soldats網站當時的Copyright日期也顯示是在2001年建立)

        (圖片截自web.archive.org)

      • 2001年的10月(注)應該被我們銘記,從這一季動畫開始,我們正式進入了追新番時代(雖然還都是Ensub)。這期動畫中,影響力最大的應該是男女fan通吃的棋魂,以及漫畫早已為大家熟知的X戰記。同期還有小小雪精靈、魔力女管家、HELLSING、最終幻想:無限、網球王子、聖石小子、神鵰俠侶等作品。
        (註:很難考證國內追新番時代的起點是在01年的7月還是10月。我的印象是水果籃子、通靈王、超能奇兵等7月番雖然都是Ensub流傳,但翻閱當時的post,在7月8月時並沒有每周追新的跡象(雖然7月初中山大學的先驅們已經下回NOIR了),故我傾向於追新行為已經開始顯著化的10月。另一個線索是,廣州大學的routine大大01年9月初發布的ftp資源列表中已經有了天使領域、妹妹公主等4月番和前述的7月番,但在6月初的列表裡還完全沒有這些Ensub資源)
      • 英文字幕除了會在某些作品中透出微妙的喜感外(請想像一下郭靖用日文喊出「こうりゅうじゅうはっしょう」,再配上Eighteen Dragon Subduing Palms的字幕 3ω3 ),大部分時候還是讓人頗感吃力的(往往需要暫停看字幕甚至翻字典。好處就是角色名的日文發音大家記得特別熟,比如Touya人人都知道是塔矢)。不過不用急,中文字幕組的時代就要開始了。
      • 01年10月,routine發布的Ensub更新內容(圖片截自水木社區BBS)

    • 3月22日,上海交大ftp上的動畫及動畫音樂資源轉移至交大網路中心的視頻點播伺服器http://vod1.sjtu.edu.cn,這便是日後鼎鼎大名的VOD1[ref]。
      • VOD1是當時教育網最具有代表性的動畫資源ftp,匯總了當時教育網最全的動畫資源(讓我們向管理員yanzi和whitepig致敬)。雖然VOD1硬體強勁但架不住下載眾太多,因此想連上VOD1下載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務(02年4月時,VOD1出口帶寬6MB,最大連接數200,每連接最大速度50KB,每IP最多3連接[ref])。群眾為此發明了各種辦法,最典型方法就是使用list賬號(可瀏覽,無下載許可權)複製需要下載的文件路徑,然後添加至Flashget等下載工具里,將重試時間設為10秒(再低就會被封IP),然後開始無盡的重試。(據某leecher Z君表示,曾有過3000次=8小時20分鐘才連上的慘痛經歷)
      • 我想借這一節來回顧一下教育網ftp的歷史。作為一個古老的協議[ref],ftp可能在各個高校校園網建立之初就已經普及開來了。一般高校都會有一個或多個校方的ftp,每個系也會有自己的ftp(例如動漫進行時的前身就是清華機械系的ftp)。系ftp通常都是由學生管理,除了放教學與科研用文件外,往往都會收集一些娛樂資源,但大多是影視、遊戲、音樂、動漫無所不包,這大概是因為當時流通的資源很有限(請參考貓頭鷹劇場一節的截圖)。漸漸地,開始出現了專註收集某一類資源的站點(比如音樂的trueice,漫畫的comicing),內容更全也造成了下載更加擁擠。
      • 再之後,追新番時代到來,收集動畫的ftp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個季度的新番資源就可能比2000年以前所有的動畫資源還要大。較大的站點開始募捐攢硬碟;私人站長不停地刻盤保存;組建ftp聯盟[ref]……比起資源的儲存,另一個挑戰或許更加嚴峻——看動畫的人比以前更多了([need ref],缺乏數據支持,只是從聖鬥士冥王篇[ref]等現象得到的直觀印象)。一方面ftp不堪重負,另一方面群眾下不回來想要的資源。直到BitTorrent等P2P下載方式的普及,ftp才終於得以解脫。
      • 與如今搜種子→扔迅雷(離線)的機械化流程相比,ftp其實帶著濃濃的農耕時代氣息。建ftp的門檻很低,只需要裝個Serv-U(後來多用Xlight)簡單配置一下,再上BBS發個post喊一聲就行了,所以當時個人站點非常多,站長也都會像經營個人主頁一樣給ftp起個別緻的名字,用心收集某個專題的資源。當時ftp通常都設有incoming目錄,訪客可以上載資源,也可以建個空文件在文件名里請熱心的站長幫忙找資源(也有在incoming目錄里聊天的 ?-?-)。每個人ftp客戶端的地址簿里都會收藏一大堆網站,時不時上去看看有沒有更新,或者給站長留個言,就好像二十年前去院子里小朋友家串門一樣。

        03年時我的FlashFXP地址簿(圖片來源:自截)

      • 現如今即使在教育網內,ftp恐怕也已是相當邊緣的資源獲取途徑了。只不過在一些老管理員眼中,ftp或許仍是最可靠的資源收藏方式。
      • 至於ftp時代的黑歷史,各個著名ftp的管理員們肚子里的故事大概幾天幾夜也講不完。如果聽到了有趣的八卦且獲得授權,我會補充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ˊωˋ ?)。
    • 9月27日,clear(AKA newclear)將清華大學機械系ftp上收集的漫畫資源遷至自己的伺服器166.111.168.12,並將新伺服器命名為動漫進行時[ref]。
      • 之所以將動漫進行時單獨出來是因為它並不只是個單純的ftp——雖然很多人對其印象始終停留在「漫畫收集最全的ftp」上。事實上clear很早(01年)就已經開始做在線漫畫瀏覽,後來又依託豐富的資源創建了一個人氣繁榮的論壇(誕生了很多優秀的評論文章,例如spiegel的「MONSTER群像」系列),並且建立了一套用戶Credit制度,將論壇活躍度、集資貢獻等與資源下載配額聯繫起來。後來,也許是clear工作太忙無暇管理,也許是生不逢時沒有趕上硬體資源(存儲/帶寬)極大豐富的新年代,動漫進行時悄無聲息地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 動漫進行時最早的前身是clear 1999年在28號樓區域網(當時還未接入校園網)開設的個人ftp,漫畫資源則鏡像自kwoliwa的ftp。教育網最初流傳的掃描漫畫資源大概多是來自於公眾網上的網站(如動漫無限),而這些網站的資源來源,我猜可能部分是自己掃描,部分來自於台灣同好(有很多掃描漫畫是台版)。後來開始出現了夜露思苦這樣的連載漫畫掃描翻譯組織,其意義應該說與動畫中文字幕組的出現相當,只是影響力遠不如後者。
  • 2002年:
    • 5月6日,P2P文件共享軟體Winny發布[ref]。
      • Winny是以取代當時最流行的WinMX為目標而開發的,因此將M、X兩個字母后移一位N、Y作為其名稱。Winny的主要特點包括無需中央伺服器,匿名性好(但之後也受到了質疑),傳輸效率高等等。到2006年,Winny已取代WinMX成為日本使用率最高的文件共享軟體[ref]。
      • 由於Winny只需導入公開的node列表即可搜索到大量資源,而WinMX上流通的ACG資源列表往往集中在私人的中央伺服器上,需要與對方混熟才有可能獲取到資源(某ftp管理員E君稱,曾嘗試一邊機器翻譯一邊與對方聊天,結果被識破了 ?-?-)。因此WinMX在國內極少有人使用,而Winny(以及其後繼者Share)卻在國內廣泛普及開來。
      • 得益於Winny的普及,國內的字幕組先驅者們可以直接下回日本職人放出的新鮮生肉(raw anime),不再需要借道歐美Fansub的IRC了(在此之前,有不少中文字幕是直接壓制到Ensub視頻里的)。
      • 2004年5月10日,Winny作者、時任東京大學情報理工學系研究院研究科助手的金子勇(47氏)被警方以涉嫌幫助違反著作權法為由逮捕,網上輿論一時嘩然。案件經歷多年反覆,最終2011年底日本最高裁駁回大阪高檢的上訴,確定金子勇無罪[ref]。2013年7月6日,金子勇因急性心肌梗塞去世,享年43歲。(ご冥福をお祈りします)
      • Winny的界面(圖片來源:Wikipedia)

    • 4月9日,POPGO漫遊字幕組成立[ref]。(動漫花園字幕組的成立時間不詳,大概也是在01年底02年初之際)
      • 漫遊與花園是2002年中文字幕時代初期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字幕組。當時的字幕組數量已經不少,但翻譯水平通常不高,漫遊和花園則以較高的翻譯質量贏得了大眾的信任(很多人非某某家的字幕不看的習慣正是這時開始形成的)。恰逢2002年的新番動畫中出現了幾部大作——十二國記、攻殼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 和 機動戰士GUNDAM SEED,為字幕組們提供了絕好的舞台。這其中Seed相對來說不算經典,但在當時無疑是最大的熱門(大概也因為是大家能夠追看的頭一部GUNDAM),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字幕組們角力的主戰場。現在已無法看到當時字幕組之間是怎樣拼速度拼質量,但キラ?ヤマト究竟該叫基拉·大和還是大和吉良的逸事還是流傳了下來( ?ω? )。
      • 根據南方周末對漫遊字幕組創始人之一晶晶電腦的採訪[ref],國內最早的字幕組叫「行星」(我未能搜索到相關信息,還望大家補充),根據Ensub做二次翻譯;2000年「行星」解散後,部分人成立了漫遊字幕組(此處時間與前文有出入,待核實)。另據了解,在字幕組成立前,POPGO最初是一個依託動漫資源ftp的論壇(感謝A君提供資料);動漫花園最初似乎也是一個動漫資源分享的論壇(參見下圖)。
      • 從02年開始的動畫熱潮的背後,是無數字幕組參與者的默默奉獻。字幕組的故事(以及黑歷史)恐怕比上面ftp的故事還要多一個數量級。我對字幕組的了解和參與極其有限,說不出什麼東西,還望大家幫忙補充 ˙3˙ )。
      • 02年8月的漫遊酷論壇與02年5月的動漫花園(圖片截自web.archive.org)

    • 02年下半年,RMVB格式開始流行。
      • RMVB即RM格式的動態碼率擴展[ref]。RMVB能夠以一半左右的文件大小達到與當時的AVI(通常使用DivX、XviD等編碼壓制)近似的畫質(動作鏡頭的差距會比較明顯),因此風靡一時。不僅字幕組會選擇用RMVB檔發片,收集者(包括一些ftp)為了節省空間,有時也會將下回來的AVI轉壓成RMVB。畫質之爭從那時就開始了(A派表示不能忍,R派表示夠用就行),順帶一提當時主流硬碟大小是60~120G。關於大量的RMVB片阻礙人民生活水平的進步則是後話了。
    • 2002年8月,QQ推出群功能[ref]。
      • QQ群深刻地改變了愛好者圈的交流方式,很多以前公開場合(論壇)的討論轉移至了相對封閉的QQ群里。另外再也不用擔心因論壇倒掉而與網友失去聯繫了( ;?;)。

  • 2003年:
    • 03年初,BitTorrent開始在國內流行。
      • BT與之前出現的eDonkey(eMule)一起,極大地改變了資源的分發方式。用戶不必再擠破腦袋去連接那些已不堪重負的ftp,再以10~50k的速度慢慢下載了。
      • 很多習慣教育網內高速帶寬的用戶仍保持著ftp下載的習慣,但這已經無關緊要,資源從製作(字幕組)到分發(P2P)的重心都已經完全轉移至公眾網,存在於教育網的ACG圈註定將走向邊緣化。
      • (國內最早的BT站點之二,BitTorrent @ TLF與BTChina。圖片截自web.archive.org)

  • 2004年:
  • 2005年:
    • 暫空,歡迎補充重大事件(? ˊωˋ ?)。

後記

  • 一開始只是想借這個問題整理一份ACG圈相關的年表,沒想到越寫越發現有更多的歷史值得被寫下來,加上拖延症加持,斷斷續續拖了一個月才基本完成。儘管如此,這篇年表還是有很多的空缺未能填上。我會繼續努力修補本文,也希望能得到大家在資料與觀點方面的幫助。
  • 回首這段歷史,會發現上面畫滿了這一代人的青春,歡笑或悲傷,自卑或狂妄。請允許我寫下「想い出がいっぱい」里的這段歌詞,來紀念這段離我們遠去的時光:

古舊的相冊里 藏著滿滿的回憶
純真的笑臉下 日期已是遙遠的記憶
時間無限延伸 從未想過是否會有終點
觸手可及的宇宙無限清澈 將你包圍其中
登上成人階梯的你 依然還是那個灰姑娘
依然深信會有誰為你帶來幸福吧
總有一天 你會想起這段曾經的少女時光

2017/03/17更新:
最近有幾位知友私信提醒我 bilibili 視頻《十分鐘了解 中國的宅文化與日本的宅文化有什麼不同》是否存在抄襲這個回答的情況。視頻作者確實私信聯繫了我希望摘錄一些內容做成視頻,我也同意了。我在視頻評論區(#1513)做了一些說明,這裡也貼一下作為補充:


作為一個05年入行當動漫網站編輯的過來人,看到這個問題後覺得可以說很多,但實際上又說不出什麼……2005年前後現在看算是黃金時期,屬於百花齊放的階段,也可以說是一個全民看動漫的階段。動畫和漫畫整合而成的動漫一詞就是那個時候誕生的(這個詞方便了推廣,混淆了產業,利弊都有)。那個時候個人站點豐富,資訊類的門戶站有很多,太平洋動漫頻道 21cn動漫頻道 南方動漫網這些門戶當年可是十分風光的。 連貓撲也開設過FTP提供動畫和漫畫資源。
我從03年開始也經營過一個專門推廣周邊玩具的「Hotgame會社」小站,現在我做的「玩物尚志」就是當時的一個欄目名稱。這個小站經營了幾年,也算有一定的知名度,在那個比較荒蕪的年代而言也算為ACG圈子添了自己的一份力。 後來經過幾次網路整風動漫門戶逐漸衰落,個人網站也隨著備案推廣和新老更替的問題凋零。然後就是貼吧的崛起,微博的出現,還有現在的微信。總的而言現在的動漫媒體無論是稿件質量、數量、內容深度、受眾面,都遠遠不如當年。


本人大概算是06年開始入宅,如果問05年之前的網站,剛好也就是那個時候還比較出名的地方了。

要說ACG圈內的重要網站,其實對我等小白玩家,更多的還是各大發布頁和字幕組官方論壇吧。畢竟同好社區的建立是源自愛好者群體,而要成為愛好者自然是先要看過片子才行嘛,所以重要的網站肯定要從這開始說起。

排第一位的當然是漫遊和動漫花園這種既是字幕組又有發布頁還是討論區而且竟然能活到現在的地方,雖然現在這兩家的討論區已經基本上只有老古董才會去逛,但發布頁依然是主流字幕組的必備去處,不過隨著國內各大視頻站開始引進正版資源,發布頁大概也總有一天會壽終正寢吧。漫遊可能是目前可考據的最早的一批動漫網站了,成立於2001年底,早期最出名的作品還是犬夜叉,網站logo也是戈薇;動漫花園的成立時間未能考證,但也是那個時代最早最大的地方,08年開始成立了U2,現在是國內最大的動漫類PT。至於貪婪大陸這種民工BT頁,不能否認當年做的很大也起到了佈道的作用,但畢竟動機不純,發生了森藍這種屁事之後也就慢慢銷聲匿跡了。
PS:順便漫遊的蘿蔔片質量一直碾壓其他組,大概因為裡面有很多機(戰)佬(玩家)。

第二個要提的就是總部,機戰世界,也是到今天還活躍的最權威的機戰類網站和討論區。雖然機戰類動畫不算大眾化,但當年的阿宅們如果到現在沒有完全割裂對二次元的興趣,基本上都會是機戰宅吧,所以這個地方在宅圈的地位還是很高的。成立歷史未做考究,不過論壇上最早的帖子發帖時間是在2002年。

第三個要提的是一個可能還有人會記得的組織,正式的名字就叫fansub,中文也稱「同好」或者「茼蒿」,茼蒿出品的十二國記、戰鬥妖精雪風、魔神big-O(字幕和壓製成品)等都是那個年代質量最高的,儘管現在這幾部作品陸續出了BD,最好的外掛字幕依然是ocr自茼蒿的版本。提及茼蒿的理由不是這個網站或者這些人的影響力有多大,相反這個組織只是曇花一現,出作品並不多,沒過多久就沒有再繼續下去。原先的網站早已廢棄,但是後來有人用當時的數據重建了一個紀念網站,可以從上面看到當年的先行者Ling大是怎樣單純的出於愛好而為大家製作最優秀的字幕和最好的壓製成品(那時還沒有普及盜版的概念):個人綜述:個人,爾後又是如何冷靜的思考字幕組的發展趨勢和去向,乃至於最終決定停止繼續參與字幕組這種儘管是打著傳道的旗號、現在依然是遊走於法律灰色地帶的事業:經過一番思索,決定退出一切未得到授權的動漫作品譯制。有興趣的看一下吧,只能說確實是領先10年的眼光和境界。相信現在的Ling大一定在以自己的方式為自己喜愛的事業在努力吧。

再有其他的出名的大概就是一些雜誌刊物的官方站點,去的不多也就懶得提了;或者是一些曾經很出名的但是現在已經煙消雲散,很難考證歷史也就不提了

順便賣個安利,09年的時候自己整理了一下當時能查找到的字幕組做了個統計
收錄現有的字幕組名字及網址(撿回來的歷史文章存檔一下)


印象中自己05年前上的比較多的ACG網站,純印象流。
TGFC這個竟然沒有人提到,也算是國內最早的遊戲論壇了,不過現在根本不怎麼聊遊戲了。
FFSKY,當年討論FF為主的一個社區,印象中當年每天上去玩陸行鳥小遊戲和猜數字,現在基本只去看攻略主題站了。
LEVELUP,當年UCG衍生出來的一個網站,然後死了。
貪婪大陸,國內最早的動畫BT下載站,在那個還是56K小貓的時代。後來據說網站被站長老媽賣掉了……
三棲人論壇,印象中是動感新勢力的論壇,印象中當年雪鷹那批人在那混。
2DJ、澄空這些感覺已經都算挺晚的了,兩個KFC(Kid和Key Fans Club)都是國內很早的Gal論壇但不是最早,之前還有黃金之海(名字取自MO美奈裳線,順帶澄空是MO里學校的名字估計現在很多新人都不知道)。上面竟然有人提到櫻花飛舞的季節實在是難得,記得當年自己就是看了櫻飛上站長雨晨的一篇《AIR》的介紹文開始接觸Gal的。和櫻飛差不多同期的是日攻,印象中雨晨和魚腸劍(9000歲)都是出自日攻,後來日攻的人才開始轉戰2DJ(如果印象錯了請指正)
另外應該還有一些比較早的字幕組的論壇,除了popgo上的比較少沒什麼印象了。


2014.4.22:
解釋一下,我這個回答針對的是原來的問題:

中國ACG圈的起源是什麼?

希望能就平媒和網媒兩個角度來回答(我不是原提問者,但很想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 。大家都覺得問題太大很難回答 我覺得大家也不用想得那麼複雜,可以簡單地用三言兩語來說明自己了解到的情況,也不需要全面,大家都說點自己知道的信息最好;這樣集眾人之力來解決這個問題也許會更好吧)

我是09年入宅的,所以太遠的事情只是道聽途說。比如漫遊,動漫花園,貪婪大陸,天香小築,levelup,Key Fans Club,澄空,HKG。沒辦法,我只能記住現在還能找到痕迹的那一些,而且很多都是還在活躍的字幕組。

關於後期技術沿革,以後會專門寫一寫(立FLAG狀。俺沒有專欄,所以可能會寫在個人日誌裡邊。

---------------------------------------------
圈是什麼?圈是一群人,在理想的交流通暢的狀況下,先有了看的人才會有圈子,有了圈子才會有各類媒體的跟進。
要問起源的話,估計得請港澳台的同學來分享了,他們基本上是同步跟進的。大陸的想要談也只能從80年代開始談起,太晚了,而網際網路沒有普及的年代也基本是呵呵呵呵。

這個題目有很多子話題,但是想了想我貌似只有把握講講動畫壓制技術的沿革了,這個估計沒有人有興趣吧……
------------
2014.4.13 動畫壓制技術的沿革其實很無趣的,會有一大堆編碼術語和軟體名,我也就會隨意地講講壓動畫視頻的時候各個新技術(技巧)大概是什麼時候普及的,普及時的可能原因有哪一些……仔細想了想和題目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 =


Banana sonna大大受我一拜,看完這個年表差點午休在辦公室流出眼淚啊。整理好心情後,補充一下我個人的回憶經驗,作為少少補充!

日式ACG我最早接觸到的是亂馬1/2的一卷,在小學二年級吃飯的阿姨家翻出來看到。根據我年齡推斷,那是96年。

97~99年
動畫:因為當時一個小神龍俱樂部的節目,不知為何總有各種動畫資源(日本,歐美),同時各大地方衛視(例如我印象頗深的廣西衛視18:00檔)那幾年有著幾部神一樣的作品出現,美戰,SD,足球小將,龍珠作為前期,稍後期逮捕令,口袋,Touch,數碼寶貝,同時接下來直到我小學五年級畢業,我都沉迷於美少女戰士。

漫畫:那時候書店內還可以買到定價6.3一本的漫畫正版,我這種沒有零用錢的小學生只好省下早飯錢買書,同時買來紙筆對著畫自己喜歡的角色。

雜誌:對我而言最重要的雜誌是漫友和新幹線,不過鑒於我買漫友時已經是第18期,且我已在小學五年級搬家之後才購買,創刊期應該是在97末~98年初?新幹線會更晚一些,這個應該都能查到資料,暫且不亂說了。但漫友的意義對我的意義可謂重大,前2年的雜誌很大程度上對優秀的漫畫作品,作家等進行了普及,充分給予了我進租書屋選書的指導。

00~01年之後,

漫畫:隨著我步入初中,發現漫畫的單行本縮小了一圈,由6.3降到了4.2一本,為何那麼清楚呢,因為我被老師沒收了租來的好幾套長篇其中,不得已賠償租書屋。在我初中的前3年間,盜版漫畫書的資源就已經相當充實,基本上我常常光顧的租書屋每周都有新書入貨。

動畫:和大大說的日期差不多一致,大約在02年左右,我家附近的租書店的老闆已經開始引進VCD來進行刻錄出租,無奈那時候租金較書貴,且需要徵用家中VCD播放機,不符合一個偷偷摸摸的小孩的行為習慣,所以僅僅作為了解,沒辦法常常租片來看。同時此段時間,電視台上掛起了Sakura的旋風,這應該是國內電視台不準播放日本動畫片的禁令下達之前最後的一波風潮吧。鑒於我已收集了Sakura一套漫畫,同時嫌棄動畫作畫沒有漫畫精緻,早早加入了原作黨這一派系

02年左右

動畫:約莫在這個年代,看動畫因為電視斷源,很多開始大量依靠租書店的影碟出租,還有就是有勇者去電腦城光顧買盜版碟的行為出現。同時根據我大學入學後翻本校Telent BBS歷史帖子,和一些認識的忘年交校友口述,如大大所言,當時的主要資源獲取手段就是每個大學的愛好者,志願去其他大學的FTP拉取資源。對於相對資源貧乏一些的大學,還有就是靠地緣關係,依靠彼此高中校友交換動畫資料進行傳播。

漫畫:依稀是02~03年,漫畫租書屋又迎來一次改變,就是可惡的4拼1??極大的傷害了我貧窮的錢包,租金從2毛一本小冊子漲到了1元一本,同時也逼迫我的閱讀速度成倍增長。

漫展/社團:於我初中二年級的時候,也就是初二之後,漫展這個東西出現了,我也參與其中,早期的漫展雖然也已經有Cosplay的加入,但那時候Cosplay還是一個相當初級的階段,假髮是沒有的,顏色發是需要自己噴,衣服也都是自己畫好分解圖找裁縫跑布料市場。主要參與者是大學及各個初高中的社團。漫展也是有專門的漫畫展示區,很多社團還都是畫,賞,Cosplay兼顧的。遠沒有現在圈子分化的那麼誇張。

03~05年:
由於家中網路直到我高二才裝好,對於漫畫動畫的網上傳播途徑,我無從發表意見。
僅能從我觀察到的DVD碟片好買,刻錄動畫的極大方便傳播。同時也具備了窮學生追番的可能性。

Telent BBS那段雖然我還未體驗到黃金期,但是由於大學後做了校壇的FTP管理人和BBS版主,直到09年,看的我還是眼淚汪汪??

誒,時代的眼淚啊。

————————————————

發現回答字數太長??只好另起答案回復了。


首先請大家看 @Banana Sonna的回答,非常全面,我只是做個補充。

動漫的發展,早期是個資源決定的問題,大家首先是看不看得到,然後才是好不好。所以,在對於讀者的影響上面,電視遠大於盜版書遠大於雜誌遠大於網路。
另外一個就是日本的作品流行基本和港台同步,但是現象的流行往往就晚了十年,到了大陸就又晚了十年。很多現象可以說是原樣重複了一遍,當然也有特殊國情造成的現象。

電視的情況,動漫從鐵臂阿童木的廣告開始就進入了,但是大規模進入是八十年代中日友好,九十年代電視普及之後的事情(台灣就要早上十多年,日本再早十多年)。當時國內已經能夠通過閉路電視大規模看到港台頻道和衛星台,但是遼藝版的機動警察和天地無用播放的時候可以說還是驚到我了。這兩個可以說是披了普通動畫的皮的成人作品啊。我想很多動漫迷都是從這個時候的macross,聖鬥士,灌籃等開始認識的吧。當時國內播動畫還有個特點,由於日語人才少,很多日本企劃的動畫是買的美版(超時空要塞,變形金剛,戰國魔神/星球大戰)……

然後就是租書店和盜版漫畫了。租書店開始流行的是武俠和言情,然後在港颱風潮影響下開始大量租漫畫(和台灣一模一樣),現在我去看了一下,貌似已經是起點流玄幻的天下了。這就造就了大量的地下盜版市場。武漢的圖書批發市場在武勝路新華書店後,我從租書店聽說有這麼個地方後每次上學都去看一下,最後終於在小巷子裡面的一大堆各種批發裡面找到了幾個批發漫畫的小店。據說,武漢還有自己的漫畫翻譯、印刷系統,印刷廠是在漢江的船上……跟販毒似的。

大陸因為有出版限制,最適合動漫出版的其實是科幻、玄幻雜誌,不過中國的科幻雜誌自己就那樣高於維持線,所以副刊什麼的也就別想了。不過實際上大家走的是電腦雜誌專欄-轉副刊變成遊戲機雜誌,然後遊戲雜誌副刊轉動漫。這個 @cOMMANDO等人回憶他們的遊戲雜誌的故事可以參考。像eva這樣的大作的介紹其實是遊戲雜誌上刊登的。magic zone的書也是一樣,是學台灣的神奇地帶和傻呼嚕同盟的動漫2000、動漫2001,而後者大量內容又是從日本的岡田斗司夫等人的網路雜誌而來。後來的newtype等雜誌就是走的這條線。這條路線台灣也有,但是相對來說算是比較另類的風格。
早期的畫王(後來被嚴打),後來重啟期的漫友等雜誌走的另外一條線,由金城等企業家發起,從兒童少年雜誌出發,所以一開始就走贈品路線,算是直接拷貝香港的漫畫雜誌的風格。

最後是網路。這個要推薦漫畫家中間的電腦迷赤松健的AI Plus網站(施老師說他的aiplus網名是從機戰裡面來的,但是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這個呢,來源是赤松老師的作品電腦情人夢),裡面有大量早期日本網路動漫活動的歷史。
台灣因為學術網路普及早,所以很早(80年代)就大量普及了,出現了大量telnet型的bbs(有沒有更早的類型呢,有,分別是newsgroup,gopher和電話撥號的fidobbs,金山老總求伯君就是fido網的站長之一,網易就有這個基因)這個服務應該說是中文網路特有的現象,因為它特別適合網速慢但是停留時間長的中文學術網的特點。這個首先是在美的留學生等人從原來的程序進行漢化和改進的,到了後來功能越來越多,基本成了文字版的萬能服務。不少人一天到晚掛在上面,以至於ptt研究出了讓小型電腦同時開啟數萬個長時間tcp連接的功能。配合linux的普及,這種功能開起來特別容易,比如武大的bbs開始就是軟體所的acat私人拿一台廢棄的個人電腦開的,上面同時還開了mud(文字界面網遊)等許多服務。

國際上首先推yahoo的geocity的個人免費建站服務,形成了一個廣泛的fansite文化。在大火牆事件後geocities上不去,於是大量的就用起網易的個人主頁服務。這個事件可以說大大改變了很多事情啊。
mitbbs就起到了啟動和推廣中文bbs的作用。基本上我認為順序是mitbbs-&>中科院-&>水木,未名-&>白雲小百合等等-&>山水等一大批的過程,基本是沿著骨幹網路的建設逐步擴散,大站基本也是網路節點。

當時台灣網友naya在水木介紹了不少台灣本土的動漫遊情況,我記得2000年左右台灣就有向日本同人作者購買同人本和定製網頁背景、網遊個人頭像的服務(用的是郵票代替貨幣)。我雖然早就知道水木,但是是先在水木線上認識中科院的網友在線下聚會認識然後轉戰中科院bbs最後從那邊的網友然後又回到水木的。這裡最大的亮點就是認識桑桑。這個可以說是一位奇人,行動力特強,自來熟,完全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聚集了兩岸一大批作者進行討論,從水木(學術網)/碧海銀沙(公眾網)/台灣bbs/遊戲動漫圈聚集了跨文化的網站。該網站是以免費申請的公眾論壇形式存在,幾經變遷。是系統的向大陸動漫圈進行基礎啟蒙、傳教的機構。不過說起來也有太活躍在水木受到一些人的不滿有關(桑桑是清華學生,水木算是老家了)。

另外一邊,遊戲圈的人和學術網要不是有桑桑等人的牽線,可以說是半隔絕狀態。兩邊根本互相不喜歡對方。學術網覺得遊戲圈是低學歷愛打架,遊戲圈覺得學術圈小屁孩太淺薄。遊戲圈比較著名的就是newtype社區了。我一位網友就是從華工bbs畢業去nt社區的,很快就退出了。雜誌業薪水少管制多,不靠青春熱血干不下去,本來淘汰率就高。從學術網出來的人往往也覺得版主帶頭違規不是好現象,起碼用馬甲掩飾一下吧。

但是兩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把動漫拔高。動漫不是小孩子的玩意,也有理論,有高深的作品。岡田和傻呼嚕同盟就是這一派代表。後者現在有一些反思。同時這個在圈子內裝逼有奇效,一時間大家都流行看多重人格偵探等重口味書。像fss等絕對是小眾書的作品也得到大批首先推薦。同時這個時期也是一個補課的時期,要知道好多人到了2000年才剛開始看高達!大陸相當於把日本三十年的好作品一口氣在幾年內看完,使得這個時期的動漫討論質量非常高,熱情也非常高。

這點上遊戲圈的比較佔優勢,因為那邊懂日語的多一些,又是編輯非寫稿不可,產量大。但是也有一些日語不好的就直接抄台灣現成文章還不註明(就不指明了)。但是日語這東西呢,學起來也快,教育網不少人很快就學了日語,可惜他們很快就留學或者直接上鬼子網站去不和國內人混了,所以學術網基本上算是沒落了。像我這種日語不好的就找到一個取巧的辦法,從台灣網站搬台灣的翻譯內容。前面說過,各種現象基本都是日本領先台灣十年,台灣領先大陸十年,於是就到台灣bbs搬了大量內容。等到自己學好了日語,反而沒有動力搬了,因為覺得這些東西很容易找我幹嗎要搬呢……

台灣bbs有台大電機ptt,陽光沙灘等等,基本都是幾百個動漫板塊的大站,還有山抹微雲等特色站。非教育網有kkcity,曾經也不錯,我在那裡上過好久FHN(空想歷史)和startrek,但是後來bbs全體式微,基本只有ptt一家獨大(馬太效應嘛),好東西很多,值得在精華區挖一挖。現在還活躍的還有伊利琴斯和巴哈姆特。

05年之後由於大火牆,又由於個人建站非常容易(有了phpwind和discuzz等現成程序),於是翻譯人才得到了極大爆發,現在討論基本都是以各個零碎的論壇為主了,往往依託於各種資源站點(字幕組,翻譯組,彈幕網站)。過去找篇文章要翻譯真是求爺爺告奶奶,漫畫漢化更是港台不引進就乾瞪眼,現在基本上是同步連載。但是由於過去積累的好作品介紹的差不多了,大家看的作品開始以萌係為主,動漫高大上的形象就很難維持了。現在大陸的作品進度基本和日本、港台同步,大家也不再需要領讀、推薦之類的,算是回歸正常了吧。


瀉藥。(第一次被邀請,感覺好興奮!)

05年嘛,初中畢業,高中第一年(暴露年齡了=。=)。
初中才接觸到互聯網,記憶也很模糊了,加之每日上學,所以每天上網也有限,介於當時的眼界與知識廣度,所以接觸相關的網站真不多。主要還是接觸紙媒比較多——遊戲主要看《UCG》,動畫嘛,主要是《動感新勢力》。《動感新勢力》應該是對本人影響較大的,當時覺得他們MAD做的碉堡了,同時附送CD和DVD。那時候騎車上學,都是帶著個CD和CD包的,CD包里放的滿滿的都是動新送的CD。

說下網站。
為什麼沒人提到百度貼吧呢?
我覺得最火爆的ACG圈子的是百度貼吧,這個是真的。當時百度貼吧如日中天,P2P也沒有被封得那麼厲害。百度貼吧應該是圈子氛圍最濃重的網路社區,在一個動畫/遊戲的貼吧,和人一起討論劇情,討論攻略,分享/下載資源基本全是在這裡面進行的。那時候風氣也比較好啊,不會像現在無腦噴那麼多(也有可能是當時自動屏蔽了)。

Level-up遊戲城寨
嫁接於《UCG》系的網站,當時看《UCG》的人應該都有印象。整個BBS上討論氛圍也很好,也不像現在a9vg那樣各種黨、無腦噴很多(同上,可能是當時屏蔽了,記憶力不好)。裡面各路大神的遊戲評測和攻略做得都很好。我還記得那時候玩遊戲卡主了,在裡面求教,裡面的回答都很耐心,當時作為一個初高中生確實覺得很暖心啊!不像現在不少在底下冷嘲熱諷的,如果對面坐著一個初高中生,提出來那種問題不是很正常嘛。

貪婪大陸
這個也不多說了吧,那個時候開始關注ACG的人應該都上過。

當時總登陸的網站整體看來就那麼多吧,由於當時性格的原因,當時還是自己玩自己的、自己看自己的,與人交流不多;加之上網的習慣也沒咋養成;還有年紀小,怕露怯。所以當時也是只看不說,偶爾遇到困難了會提提問,沒什麼輸出。主要還是以接觸紙媒,被動吸收信息為主——《動新》、《UCG》系等等。
總體感覺就是那時候ACG網站整體上風氣還是很好的,雖然信息相對不對稱。
以上。


我來收割眼淚

0

1

2

3

4

(是這個嗎我有點記不清了)

5

(通常來講,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老網民,只需要問他一句:知道happysky不)

待續


我大概是02 03年開始上網, 其實那時候關注不健全的東西比較多www

先是56k撥號, 然後是1M的Adsl的時代,跟一群大陸人台灣香港海外華人在bbs上聊天吹水學賣萌w

當然那時候連賣萌這個詞都還沒有吧
只是覺得一群性別是個謎的人超有趣超可愛超有愛這樣.

那時候我去的bbs包括漫遊,日本遊戲攻略特區,2djgame, 3dhgame,hkg ,btchina某區等等

還有很多很多個人站點, 那時候沒太多javascript,沒有jquery,沒有web2.0, 大家用html 做的網頁。一般是關於某個廠牌的galgame, 那時候好多是關於elf的,還有ego的,有個地方好像叫櫻花飛舞的季節,大部分隨著時代進化都消失了,我大概還有在那些網站下的cg包,撥號8kb/s 的速度…

平媒的話,對我來講最重要的大概是動漫時代,2000左右創的刊,很快32開變16開,好像是有錄音帶版, vcd版, 定價好像15元送錄音帶,我一開始買的那期錄音帶裡面有fly me to the moon!真正吸引我買那期雜誌的,是裡面一篇關於凌波的文章,內容已經不記得。

國內後來有過幾個比較大的eva主題社區和專題網站,有一家站長自己印過eva主題文化衫賣,我覺得他大概算是比較早在淘寶上做這個生意的人,我還記得他是浙江的w


就補充點00-02年的資料吧。
私人小論壇其實人還是不太多,大部分能上網的小孩還是湧向各種門戶網站的動漫子論壇。

我最早是在億唐的動漫版,這個網站現在說出來知道的人也不多了。
後來則是騰訊的漫版,那裡人多且亂,但因為QQ的用戶基數在那,還是有不少有趣的人和事。包括後來成為漫友等雜誌編輯的用戶,當年都是那邊的版主。騰訊漫版氣氛其實相當不錯,可惜後來騰訊自己對BBS的管理亂掉了,後來出了好多雷同版區,分散了用戶群。
當年最大的動漫內容的BBS群,還是chinaren的。跟現在的百度貼吧很相似,除了幾個主題版以外,可以通過申請去開新的作品版或者作者版。(包括後來騰訊BBS搞各種分版覺得都是學chinaren的)。當年CR真是各種熱鬧,熱門版有很多活躍的優秀作者。可惜CR被SOHU合併後,管理論壇的人員交接不行,01-02年連基本的維護都做不到,人員幾乎盡數流失。等到SOHU重新把論壇改版搞起來之後,已經沒有人氣了。

同期間個人逛最多的私人論壇還是桑桑學院和NT,想必不用多介紹了。


動漫進行時漫畫討論區版主黑槍路過。
各位還好嗎?

希望你們能幸福,快樂,也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幸福和快樂。


A和G不清楚,但是漫畫的話(特別是JUMP系)一定有這個網站


夢幻島經典遊戲站,東方漁場,emuzone,


沒人提華語第一動漫論壇stage1st?


翻了一下答案,補充一個:第九城市。

九城最開始類似於開心網的遠祖,由於某些原因,上面聚集很多奇怪的人,繼而拉幫結派,之後再脫出來組成了各種奇葩社團。

九城後來做不下去,跑去專心代理WOW。


瀉藥
不過05年前的我只是個連小霸王都沒玩過的小鬼……對我來說acg相關的大多都是紙媒,北京卡通之類,後來經常泡在一家周邊店裡看漫畫,和店員君搶電腦看動畫。網站的話只能記得一個貪婪大陸了
為啥大家都邀我說不上的問題QAQ


謝妖。
國內最開始是各bbs的動漫板塊,比如水木清華動漫版,網易bbs動漫版,後來出現了一些個人動漫小站的留言板,這些小站一般是某個作品的粉絲團體,這些小站後來逐漸的演化為社區,此外還有些商業化背景的網站,比如newtype,還有路子比較雜的像瘋人町一類,這些都是早年愛好者們聚集的地方,這個時期的網站基本都是文青式的,偶爾有點資源分享。bt出現後,資源類網站開始成為主流,文青就不怎麼受待見了,當時我混hongfire比較多,國內不清楚了,現在p2p很容易弄這些資源,基本不再在這個圈子混了。


我不清楚國內其他地方是怎麼的,我是廣東這邊的人可以簡單的說一說
ACG這個真心得分開來說。
A是動畫,動畫這個圈子在我還是小學大概一兩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有印象,再早的沒有記憶了。那時候托廣東靠近香港的好處,可以接受到香港的TVB和ATV這兩個台,這兩台從很多年前就開始購買日本的動畫版權回來配音播放,所以那時候已經能接觸到大量的動畫,大多廣東這邊的人對動畫最早接觸都是靠這兩個電視台,我大概是從小學開始就看動畫片那大概算是從小學就開始進動畫這個圈子了。
直到初中那時候看動畫的人也非常多,因為初中的學業也不算非常緊張,我對初中最大的印象就是那時候市面上開始的有大量的動畫歌曲的CD在賣了,那時候VCD剛開始流行,大量的動畫片也有VCD可以買到。那時候香港剛開播數碼暴龍,我最記得在VCD店找到了數碼暴龍的VCD還是粵語配音的,每次都比電視台早發售一集,電視還沒放就有得賣,那時候我的確非常驚奇。
讀中專的時候雖然已經在學校住宿,但是托當時我那個班的福,因為我讀的是就業辦,是自己帶電腦回去學校上課,學校用的是寬頻所以可以經常上網,那時候沒有YOUTUBE也沒有土豆油庫什麼的,BT剛開始流行起來,於是各種字幕組開始冒頭出來,什麼BTCHINA啊,貪婪啊什麼的,網路上開始有動畫下載了,同時關於在線視頻這個其實是有的,當時還沒谷歌這玩意,我都忘記自己是怎麼搜索到一些網站出來,好點的網站大概有個幾十部動畫什麼的。說起來那個時候其實有好幾個非常出名的網站,比如在廣東這邊用電信ADSL的話肯定記得一個叫飛鴻影院什麼的,用電信的寬頻就能免費看電影的網站,還有一些收費的視頻網站,不過那些網站明顯播放的都是盜版VCD上傳的視頻,收費觀看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那是妥妥的作死了。中專那幾年由於電腦開始普及,雖然說大多人都用貓撥號上網,但是那時候BBS已經開始流行,真正的形成圈子的大概就是那個時候開始,大概是02到03年左右,雖然是這樣說,但是大多都是針對某部作品而做的BBS,比如某個以MACROSS 7為主題的論壇叫《迎風飛翔》(現在是已經成了沒人上的歷史塵埃了),更多的是其他以遊戲為主的論壇。至於相對比較綜合的動畫論壇,其實是在BTCHINA談來崛起之後誕生的大量字幕組,字幕組為了發布自己的作品除了在這些BT網站發布種子以外還開始了自己建立BBS來提供下載,這個就是綜合型的動畫交流BBS的雛形了,大多都離不開一個字幕組自己發布自己翻譯的動畫來吸引別人。
大學的時候寬頻是已經很多人都報裝了,所以互聯網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大多人看動畫都改為網上下載看了,畢竟TVB什麼的購買的動畫其實都是落後日本好幾年才買回來放的。忘記了是大一還是大二的時候我記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香港的巴士阿叔,為什麼?那是因為YOUTUBE開始出現了,大多人都是在YOUTU上看到那個視頻,然後各種56啊,土豆啊,油庫啊之類的視頻網站開始冒頭,剛開始的時候版權意識什麼的根本沒人管,當然愛情動作片是不可能看到的了(不要跟我說那些1024網站,雖然說也有很多但不在討論範圍)。
然後一個相對比較革命性的網站出現,NICONICO。第一次出現了一邊看還會一邊有彈幕飛過的視頻網站這種存在,我相信當年還是不少人混NICO的,後來國內的AB站相繼誕生,至於AB站的歷史應該有其他人來科普了。

至於漫畫
其實漫畫這個也是從小學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普及了,那時候見得最多的莫過於三套玩意《哆啦A夢(叮噹)》《龍珠》《幽游白書》 這三套幾乎是大多地方都有,至於大一點的書店還有《LEVEL E》《亂馬》那種,哆啦和龍珠見得最多的是那種巴掌大的那一種版本,售價大概就是1.98元
然後中專的時候開始出現那些四合一版本的漫畫,最常見的是ONE PIECE。然後這個時候開始有少量的漫畫網站或者論壇出現了,後者我記得最深的是一個叫51HGAME的論壇,看名字就知道原本是工口遊戲的論壇,但貌似是被強制整改以後就改成了一個漫畫論壇,在論壇了一貼就一部漫畫,一樓貼好幾張圖這樣的論壇算是當時比較少見的。至於其他的漫畫網站因為年代久遠就已經完全忘記了。

至於遊戲大多都是從FC開始接觸,然後這邊很早期就出現了包機廳這玩意,最早出現的是SFC,SS,PS這三機器,然後就是PS2時代和DC了,尤其是當一堆遊戲雜誌出現以後大概國內遊戲的步伐已經開始僅僅追著國外了。對於遊戲的論壇印象不多,印象中03到04年左右很流行模擬器這玩意,不少網站都有模擬器版款,當時印象最深的大概有兩個人,一個是國內的模擬器天才的去世,另外一個就是某個拿來別人的模擬器修改幾個字然後換上自己的名字發布說是自己開發的傢伙,沒錯這個名字就叫做藍色宇宙。
不過那時候上遊戲論壇的人大多都比較核心向的,比如喜歡模擬器的大多去模擬地帶,喜歡機戰的去機戰世界,喜歡街霸的去一個好像是叫做街霸中國還是啥的論壇這樣,所以實際上各大論壇都不太出名。然後TGBUS開始出現,接著就是CNGBA這些遊戲論壇。早期討論的內容大多都是跟模擬器相關,那時候幾乎是每周都有好幾十個GBA遊戲的ROM更新下載。

實際上無論是動畫還是漫畫遊戲都好,真正開始大量交流都是03年左右BBS出現後才開始多人交流起來


我就說三個。其實基本上也有人回答了,但畢竟那是童年最深刻的回憶,藉此緬懷一下那些回不去的網站……

(我不會長篇大論的,放心……)

  • 太平洋遊戲網動漫頻道。應該說,現在國內 ACG 圈的一大部分名詞普及都是它的功勞:什麼「擦邊球」啦,什麼「殺必死」啦,什麼「H 漫」啦……當年頻道的編輯現在也大多繼續在其他地方做著相似猥瑣的勾當,但風光不再。
  • 貪婪大陸。下片、和網友討論,論壇時代最知名的站點了。
  • 3G門戶動漫頻道。GPRS時代,手機上網都是上3G門戶的說。主要是在上面看漫畫,那時候編輯們把一整頁的分鏡摳成一個個圖現在想起來都覺得累。辛苦了。

推薦閱讀:

故事大綱爛俗的作品卻成為經典,是何故?
同為彈幕式視頻網站,AcFun 的 Alexa 排名為什麼比後來的嗶哩嗶哩低?
動畫原畫師按照演算系和時間軸系分類是否科學?
穿女裝後心態的變化過程是什麼樣的?
有哪些十分擅長畫腿的畫師?

TAG:中國互聯網 | ACG | 御宅族(Otaku) | 御宅文化 | 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