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電視人如何用做產品的思路做自媒體節目?

今年,越來越多傳統電視人才加盟視頻網站推出脫口秀節目,前香港衛視副總裁兼執行台長、時事評論員楊錦麟攜手騰訊視頻推出脫口秀節目《天天看》、《夜夜談》,廣受好評;以尺度大、犀利幽默著稱的前央視《第十放映室》主持人龍斌,今年也加盟56網主持電影評論《龍斌大話電影》;前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王凱也將在優酷網推出個人欄目《凱子曰》。 via 電視節目主持人如何轉型做視頻自媒體?

互聯網自媒體節目製作與傳統電視節目製作的差異是什麼?如果適應好這種轉變?


「傳統電視人」,你問題的第一個關鍵詞,意味著我們可以把問題換算成「傳統電視人做自媒體節目的優勢和劣勢?」。 因為, 傳統電視人做自媒體無非是把電視觀眾轉變成粉絲的過程。
第二個關鍵詞是「產品」,就是有人買帳的服務. 做產品的思路就是從市場倒推,為市場而生產.。
第三個關鍵詞是「節目」,電視產品的消費方式與其他產品有很大區別,這決定了它的生產成本和銷售方式與文字圖片音頻的自媒體有很大區別。

因此,傳統電視人要象做產品一樣做自媒體節目,就要搞明白至少下面6個問題,我相信每個問題都會過濾掉很多人:
1 誰是自己的用戶? 有多少?
自媒體的用戶就是粉絲。除了主持人,大多數電視人其實並沒有多少粉絲。
電視是典型的工業化大生產,一個節目的生產流程非常長,即使一條30秒的新聞,也需要經歷選題、採訪、拍攝、 配音、美編、製作、播出等環節,從記者、攝像到燈光、後期、主持人,里里外外不經過10-20人的分工合作都不可能播出,專題節目就更煩雜,娛樂節目更不用說了。因此,電視的個體存在感並不強,電視界沒有大眾意義上的名記者,名編輯,只有名主持人。柴靜 白岩松等記者型主持人還是因為主持人才被人記住。 主持人是整個傳統電視產業鏈最終推到大眾面前的寵兒,是最適合做自媒體轉型的人。這也是你舉的例子全部是主持人的原因。
如果不是主持人,記者或者編輯或者導演等其他搞自媒體不是說就不行,但借不上電視的平台的力,一定事倍功半。

2 用戶在哪裡?
傳統電視產業是強大的,它在根本不了解用戶的前提下,成為了最主要的信息渠道,現在這個優勢正在瓦解。收視率是衡量電視觀眾多寡的指標,但這種用500個樣本戶就去推測1500萬收視人群的統計誤差有多大就不用提了。更要命的,這些推導出來的用戶在哪裡?長什麼樣?有什麼需求?年齡,愛好,收入。。。。通通不知道,所謂的索福瑞用戶構成分析,也極不靠譜。對需要真實粉絲個體的自媒體來說,這些觀眾「美人如花隔雲端」, 要麼你去找他們,要麼讓他們來找你。

3 怎麼遇見用戶?
這是渠道問題,傳統電視人在轉化觀眾的時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電視上引導,主持人微信微博,告訴他們我在自媒體有陣地了,然後在網路上去推廣

4 哪些東西是用戶願意看到的,接受的,訂閱的?
5 用什麼節奏保持更新?
6 自己的資源支撐得起嗎?
楊錦麟一直就以評論見長,所以他的核心用戶就是以前鳳凰衛視有報天天讀的觀眾,節目就是時事評論,與螣訊的合作,嚴格地說已經不算是自媒體了。


其實不用太轉型 下限低一點就好了


結合自媒體節目的特點說一說:

1)低成本,規模小
這是成就自媒體其他所有特點的基礎。自媒體的主人是集主持人製片人負責人於一體的,如果有自己的團隊,其規模也基本在工作室級別。這跟傳統電視節目相比差別(而不是優劣,傳統電視台實力強大,但大並不一定代表強)明顯,所以保持傳統思路來製作自媒體節目幾乎不可能,實力的差距決定了很多它做得到的自媒體做不到。那麼低成本的優點是什麼呢?請看下面幾條。

2)自由度高,生存能力強
成本的低廉和團隊的輕量保證了自媒體有豐富的實驗的可能,在進行轉型的時候將十分靈活迅速。船大難掉頭,這是傳統電視不太容易做到的。所以在製作節目之前的調查並不一定過於精確,可以展開手腳嘗試無限的可能。成本的低廉決定了自媒體不怕輸,不容易死。面對政策和市場,自媒體的姿態要比傳統節目從容的多。

3)資源集中,可控性強
自媒體規模小,但是整個團隊都圍繞一個節目服務,雖然傳統電視的每個節目都有專門的節目組,不過自媒體不需要就內容、風格、資金跟上層妥協。不要小看專註的力量,即便規模很小,一個小工廠也能做出世界上最好的螺絲。

4)個性鮮明
由於自媒體節目的製作人對自己負責,所以在製作節目的時候可以充分的發揮創造力和個性,請挖掘自己的特長。由於自媒體節目的網路時代烙印,有個性的高品質節目受到關注幾乎是一定的。

5)互聯網時代特質明顯
這個特質分點論述。

1/內容
就像一片大海,互聯網的生態更加自由多元而殘酷的。有別於傳統電視節目,自媒體節目的定位一定要準確,體現節目的個性。這裡的定位未必是受眾人群的定位,而是節目類型的定位。我要知道你的節目是在講什麼,我想看你的節目時你給我的形態應該在我預期的方向內,在此基礎上能突出個性並伴隨驚喜和新鮮自然再好不過。在這一點上,自媒體節目的籌備並不比傳統電視節目輕鬆隨意,甚至為了能在互聯網生態中脫穎而出,需要更加絞盡腦汁。您如果有在傳統媒體工作的經驗,這一點自不必提醒,慎之。內容幾乎就是一切,有了優質的內容,包裝推廣等其他一切才有意義,光有一個新奇的形式是不夠的。當下由於超低的製作門檻,茫茫多的自媒體質量良莠不齊,其中製作上乘的少之又少,在節目品質上狠下功夫就一定有回報。這同樣也是製作一款產品時的心態,節目的內容就相當於產品的功能。

2/宣傳推廣
您一定知道小米,小米的早期推廣具有社群化的特質。自媒體也一樣,它沒有如電視台一般的強大實力,往往是依靠主播本人的號召力來聚集第一批觀眾(用戶)。如果您並不是知名人士,沒有關係,您的節目質量會幫助您吸引到人氣,在互聯網上金子總會發光的。用戶網路的創建需要細心維護,不過出色的節目會被觀眾口口相傳,互聯網的傳播效率是非常客觀的,對著一點請務必自信。(知乎就是一個栗子,詳細可以參見知乎的早期推廣)

3/精神
既然是用做產品的思路來做節目,那麼除了必須具有一個媒體人的基本素質以外,當然還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另外,堅持自己的追求和理念,我們不是為了追求所有人的認同,我們的目的是能夠團結認同我們的人,孜孜以求的滿足他們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4/公共關係
上面精神的第二條指導公共關係的發展。公關的問題非常複雜,以後有機會詳表。如果開始考慮公關問題,那麼您的自媒體也一定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有一定的影響力了吧。^ ^


有空可以看看羅振宇的自媒體節目《羅輯思維》(姓羅的羅,沒有走子兒哦),做的不錯,人氣和質量都非常高。它的節目宣言是「有種,有趣,有料」,「有種」二字要好好琢磨,涵蓋很多方面,「沒種」的自媒體是活不下去的。

平時關注自媒體,有過一些思考,謝謝這個題目讓我有機會寫出來。經驗不足,希望各位前輩能不吝批評。謝過!:-D


這個現在最成功的就是羅振宇把
怎麼把內容做的有趣,增取到第一波的粉絲,也不一定是有趣,主要是吸引他們,然後重要是靠的是玩轉這群粉絲。
這又基於這群粉絲的特質是什麼,相對你將要做什麼活動,線上或者線下然後產生利益
比如女性市場,兒童市場甚至大媽市場,畢竟這是原有的電視主力人群!
最後就是渠道了,這部分喜歡你內容的,除了電視怎麼在自媒體中去傳播自己


到現在我理解的是節目的存在與否 特別是帶娛樂性質的節目 還是要看收視率,說穿了就是怎麼俗怎麼做或者怎麼標新立異怎麼做,能讓觀眾感同身受就會有看下去的興趣,或者有一類沒有過的節目,觀眾的好奇心也能保證收視率的開門紅。


推薦閱讀:

如何來看待「傳統媒體」轉型向「新媒體」的發展前景?
如何評價咪蒙?

TAG:新媒體 | 程序員修養 | 程序員面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