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這樣的小國家當年強大到可以侵華?
日本可不是什麼小國家。
事實上,除去中美之外,這個星球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底氣的敢管日本叫小國家。
只看國土面積,如果把日本平移到歐洲,比法國略小,比德國大,比英國大,妥妥的歐洲一霸。單算面積的話,在全世界也不算小,可以排到大約前三分之一。
放在中國的話,約等於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的總面積。日本給我們的感覺小,主要是由於他的國土形狀特別狹長,顯瘦。
其實日本的南北長度一點也不短。從日本北海道的稚內市拉一條線到九州島南端的鹿兒島市,直線距離大概在1900公里。這個長度是什麼概念呢? 從莫斯科打到柏林才1600公里,1900公里大約是廣州到呼和浩特的直線距離。
如果算海域專屬經濟區(EEZ),日本在全世界可以排的非常靠前,比加拿大略少,大概有450萬平方公里,幾乎佔到了中國陸地面積的一半。而中國的EEZ大概只有200萬平方公里,只有日本的一半都不到。
(紫色為日本EEZ,淡粉色為爭議區域)
如果我們算可開墾土地的佔比,中日都在11%左右,日本並沒有比中國更貧瘠。但作為一個狹長的島國,日本有個天然優勢,就是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離大海50公里範圍內,這對於中國這樣的深腹國家來說不可想像。海洋在商業上的作用基本等於老天爺為你修好了天然高速公路,玩過太閣的的人都懂。
面積算完我們算人口,許多面積比他大的沒有他人口多,一億玉碎聽過么。現在人口過億的國家一共才幾個?歐洲(不算俄羅斯)一個都沒有。今天日本的人口約為1.27億,可以排進世界前十。
(比例扭曲,注意台灣和澳大利亞的大小)
1.27億人,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大致相當於英國+法國,或者沙特+伊拉克+科威特+敘利亞+阿聯酋,或者5.5個澳大利亞。1.27億人放在中國,大致和湖南+湖北人口規模相當,或者相當於上海+浙江+福建。 一個跨有數省人口規模的區域,崛起一支可以和中央政府對抗的勢力,在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至於東京,我們看一下這張圖:
(東京都的每個區域分別對應相應人口的國家)
東京3600萬人口,超過整個加拿大。我們開一點腦洞,如果日本分裂,東京圈獨立成為一個國家,其經濟規模也將僅次於美、中、德、法、英、意6個國家,是世界第七國。
最近知乎上有許多形容北京到底有多大的帖子。其實東京一點也不遑多讓,按照日本首都圈整備法中定義的東京首都圈,其面積達到1.3萬平方公里,和北京1.6萬平方公里相接近,都是人類有史以來從未存在過的巨獸型城市。
至於題主的問題,為什麼日本有膽量侵略中國。需注意的是,30年代末的日本,比今天的日本要強大且強勢的多,我們先看一張圖:
在七七事變時,日本挾紅色+粉色區域的人力物力與中國開戰,是不是直觀感覺沒有那麼懸殊了? 到了1937年底,中國中央政權連淡黃色區域都失去了,剩下的部分和日本控制地區比起來,誰大誰小還指不定呢。更不必說,到了1942年,日本控制了圖片上所有彩色的區域。
而這塊淡黃色佔領區,恰恰是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
因為我手頭沒有1937年的東亞人口數據,所以我們用今天的人口來推演一遍: 在1937年初,日本控制的區域為本土+朝鮮半島+東三省+台灣,以今天的人口相加,為3.5億人,大概是日本本土的人口乘以三。到1938年,再加上中國人口最稠密的淪陷區,日本控制下的人口接近7億人(以今日計),而中國抵抗地區人口不到9億(以今日計)。
所以,非常草率的計算可知,抗戰的局面是9億級(以今日計)的區域對抗7億級(以今日計)的區域,是規模旗鼓相當的。這點從抗戰後期的偽軍規模大於日軍也可以從側面得到印證:百團大戰後,在華北日軍出動60萬人次的日軍以及90萬人次的偽軍。1945年初,僅汪統治區就有偽軍40萬。滿洲國偽軍有足30個旅。可見抗戰是同一數量級位面上的對抗,而不是我們過去理解的以小吞大。
在戰後,從經濟總量上看,日本長期是世界老二,而且遠遠拉開第三名。在20年前,如果用經濟總量作為尺度來重新畫世界地圖的話,這個世界是這個樣子的:
(比例扭曲,注意韓國和非洲的大小)
在1995年,日本是僅次於美國的大國,並遙遙領先其他所有國家。這圖裡面的中國還是用購買力平價調整過的,不然看著更小,大概只有日本的八分之一。日本的總經濟規模只有在最近幾年才被中國以十倍人口超過。
(上圖可見,1995年是日本經濟最巔峰時期)
往近了說,看這幾年的碳排放量,日本雖然比不得中美,但其一家就可以抵的過全歐洲總量的三分之一。鋼產量就更誇張,日本一家就相當於全歐洲鋼產量的65%,比美國要高20%,比俄羅斯高50%。
日本如果移到歐洲,以今天的實力計,絕對是歐洲第一大國:
這還不叫大國,這星球上還有幾個大國?
3.中國與大國的關係
(1)中美關係
(2)中歐關係
(3)中日關係
(4)中俄關係
————《201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解析》351-358頁
工業水平在同一層次,比較人口,比較動員力,比較內部團結程度。日本比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強。
工業不在一個層次,且看大英帝國吊打三千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
所以日本是小國嗎?日本只是離中俄太近。
題主你這麼想挺正常的。國內很多人都這麼覺得,小日本嘛。
其實反映出一個問題,正如知乎上另一個關於中國為什麼事事爭第一的答案里說的:你對一個尼泊爾人說尼泊爾將成為超級大國,他們覺得你在開玩笑,問一個中國人呢,他有可能會說,也許吧,誰知道呢。
對很多中國人來說,世上只有一個大國,那就是美國。喂喂喂,人家明明叫超級,大國好伐?而很多國人並不畏懼和美帝對抗,很大程度上因為毛太祖六十餘年前搞了個大新聞。
所以它倆註定相愛相殺。
題主啊,不要忽視那些看起來比自己弱的對手。在中國這個位置,不做列強中的領頭狼,稍不留意,就會被群起而上,對,被上,已經被上過一次又一次,以前用軍事,現在可以是經濟,你我也逃不過。幻想人畜無害地就能過上悠閑日子,只能說投錯胎了。應該投胎去真正的小國。日本不是。如果日本是小國,那就真的要仰中美之鼻息,如菲律賓,如台灣,民眾過得未必差,但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拋開歷史舊賬不說,日本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我們只不過剛剛靠碾壓級別的人口超過它而已。
贊數第一的那位已經很好解釋了日本為何能被稱為大國,我只補充說明後半句,為什麼日本可以侵華,而中國不能侵日。先聲明一點,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是邪惡的非正義的,並強烈譴責現今日本右翼勢力猖獗以及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現象。在本文,我只單獨從軍事以及工業的角度對比中日兩國,客觀進行對比,五毛憤青請繞道。
日本人侵華可以說是蓄謀已久, 1868年3月明治天皇發表的《天皇御筆》,宣稱要「大定國是」,即「繼承列祖列宗的偉業,開拓萬里波濤,使國威布與四方」,此時的日本上上下下民族情緒高漲,急於通過一系列手段使國家步入「列強」的行列,基於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在1874年侵入出兵台灣,一年後佔領朝鮮。可以說日軍全面侵華是一件早晚會發生的事情,是日本軍國主義政府幾十年來所貫徹的方針,其把入侵中國開拓領土作為本國發展的必經途徑了,這樣一來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1937年戰爭爆發的那一刻,短時間內出現了一邊倒的戰局,也更能讓我們看到,日本人為了這一戰處心積慮做了多少年的準備。
而反觀中國,同時期的中國可謂軍閥割據戰亂不斷,一個準備充分全副武裝的人去打一個剛睡醒還沒吃飽飯煩的人自然有很大優勢。我們可以看看這種優勢具體體現在哪。
士兵方面,左邊兩張是日軍士兵照片,而右邊兩張是國軍士兵照片。日軍為了這場戰爭蓄謀已久,無論是從訓練還是飲食上面日軍都遠遠優於國軍(可自行百度二戰中日士兵口糧對比,看完會嚇一大跳),儘管因為基因的問題,日本士兵普遍矮小,但是身體卻更加強壯,訓練更加有素,這也導致日本普通士兵單兵作戰能力遠遠強於普通的國軍(雙方特種部隊不列入此內),我記得以前在一本書上看到過,國軍裡面有一條戰鬥準則,和日軍士兵非不得已進行白刃戰時,一定要確保形成多打少的局面,4VS1·,以此才能確保勝算降低傷亡。看了下圖,我相信這是真的。
(右下角的放大版。)
(上圖為國軍士兵,下圖是修橋的鬼子)
1936年日本鐵產量為309萬噸,鋼產量為640萬噸,而中國當時鐵產量不足10萬噸,鋼產量不過1000噸,日軍艦艇總排水量190萬噸,中國5.9萬餘噸,日軍飛機2700餘架,中國300餘架(且多為老式的I15,I16,霍克3等),何況這只是1936,1937年戰爭初期的對比,越到後期差距越大。在此不得不感嘆一句,工業水平差這麼大,仗該怎麼打。
說到飛機,如果說戰爭初期國軍還有小部分制空權(畢竟杭州的8·14空戰,太原的9·21空戰以及1938年南昌一武漢上空的4·29空戰等多次空戰中能取得重大戰績),那麼戰爭中期在1940年0式戰機進入中國後,可以說國軍在天空上幾乎無法進行有效的抵抗了。
上圖為I15,要知道這種雙翼機想打下0式,幾乎不可能。。。。。
(外號小毛驢的I16,遠處被擊落的應該是日軍早期的九六式?有點看不清)
在太平洋一度讓美軍頭疼的零式戰機。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是二戰時期亞洲唯一可以自行研發飛機的國家,而且0戰所配備的「榮」式發動機,在1940年和1941年這期間也可以算得上是比較先進的。所以二戰時期日本的軍事工業非常強大,侵華戰爭時期,僅僅三菱重工就為日軍製造了18172架飛機,4654輛坦克。
所以說,二戰之中,中日雙方空中力量懸殊。可以說近代戰爭沒有制空權光靠陸軍作戰,要想取得勝利是必須付出極其巨大的代價的。
再來看看海軍,能和美國太平洋艦隊死磕,想必日本海軍必然不是善茬。整個戰爭期間日本海軍有戰艦637艘、總噸位193萬噸,我記得大和號就有6,7萬噸。這要感謝張學良將軍丟了東北,呵呵。此外,自1922年日本造出第一艘航母,到戰爭結束,日本一共造出了25艘航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太平洋戰爭開戰前,日本海軍航母數量比美軍多。。。。
大和號戰列艦(雖然沉的挺憋屈的)
相比之下,二戰時期中國的海軍力量,額,,,我認為可以忽略不記了,,,
因為這樣的對比,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二戰期間中日兩國在軍事水平,工業水平上不是一個次元的,所以日本膽敢犯我中華,日軍膽敢在我們的土地上犯下如此多不可饒恕的罪行!但正是因為千千萬萬如圖一這樣的勇敢的國軍戰士,儘管他們並沒有強壯的軀體,並沒有精良的武器裝備,但他們有的是一腔熱血,以及一顆誓死不做亡國奴的心!正是多虧了他們我們的民族才沒有滅亡,我們的國家依然挺立到現在!向抗日戰爭中拋頭顱灑熱血的勇士們致敬!
the end大國小國不能只看面積,還得看人口數量。
但是無論從面積還是人口,日本可絕對不是小國。
二戰時期日本人口7800萬,比當時歐洲最大的國家德國人口還多,英法加起來勉強比日本多點,美國也不過1.3億人而已,當時中國也不過4億人,實際差距並不明顯。
國土面積倒不是最重要的,蒙古面積大不?人口才幾百萬,只能算小國。
日本面積相當於中國雲南,不小了。顯得小只是中國、俄國、美國國土面積太大了而已。加上日本綜合實力,日本是僅次於美國和蘇聯的大國。
--------------
還有類似的誤解,比如印尼,很多人認為印尼不過是南蠻小國。但是實際上印尼有2.4億人,是世界排名第四的大國。
還有人認為美國人口少,美國是僅次於中印的第三人口大國。
還有越南,越南8800萬人口,絕對不是無足輕重的小國。
感謝@王佳震 指出錯誤!
在評論區看到很多人說核彈,我想說一下:
原子彈沒什麼了不起的,他只是正義的兵工廠里一件威力巨大武器而已。
我們不難發現,核武器威力最大時候是核武器處於發射架上的時候,一旦核武器被發射,那麼它只是一件威力巨大的兵器而非一種威懾力量。
在核武器發射之前,一切都還有政治斡旋的餘地,一旦發射,就必須以一方徹底被摧毀為結局,那麼,一個徹底被摧毀的日本,對中國有什麼好處呢?
假設中日爆發核戰爭,假設美國隔岸觀火,那麼日本不會反抗么?作為一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又不是案板上一塊肉,中國要消耗多少人,多少錢,最重要的是多少時間,才能擺平日本。
這點時間又會發生多少變數?
中國的核導彈打出去了,美國和俄國在天上看一看你的核彈怎麼飛的不犯法吧,猜一猜你的彈道特性不犯法吧,他算一算你的核彈生產能力不違規吧。
好不容易,擺平日本了,美國人一看,世界第二第三的經濟體大打出手,百廢待興,他要是心情好,他給你弄點馬歇爾計劃你總不好意思拒絕吧。他要是心情不好,你中國的核工業水平老子一清二楚了,我搞你一頓怎麼啦?
到時候人家美國以逸待勞,舉著正義的旗號(日本也不可能腦子進屎宣中國吧,除非是抗日劇里的日本)反攻被PLA佔領的滿目瘡痍的日本,日本人打仗生活不好肯定給美軍帶路。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美國的NMD和TMD,不服你把我全家炸上天,美國的核彈比中國多,美國的核武投送花樣比中國多,怎麼了,和平衛士還是B-2你老要那個,還是做全套?你還真放棄西安以東了?要不您拿著小米加步槍去跟美軍作戰?
到時候美國人該多開心,兵不血刃或者說易如反掌的,就放倒了世界第二第三的經濟體,因此我想美國人肯定天天研究如何讓中日大打出手。因為此計可保美利堅百年太平。
非對稱作戰,終究還是拿人命去彌補武器的差距,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不可能說我武器不如敵人,我還不想死,還想打勝仗。這可能嗎?那美國人還投錢研究新武器幹嘛?天天做白日夢就能打勝仗,多省錢。
正因為我們和美國人打過仗,我們才知道打贏美國人多不容易,武器裝備有多麼多麼重要。我外公就是PLA,當年他站崗的地方可以看見美軍就站在甲板上望著上海市,打過非對稱仗的人才知道武器裝備多重要。
------正文的分割線---------
中日防務壓力不對稱,中國日本開戰,一般選擇朝鮮作為第一戰的戰場,中國打下朝鮮,還有日本海和對馬海峽這些天塹作為日本的天然屏障。如果選擇登陸,臨日本海一側都沒什麼大城市這種戰略目標,日本的大城市大多分布在太平洋一側,日本完全可以擊敵半渡,在登陸戰殲滅中國的先頭部隊,打擊中國軍隊的作戰意志。
反之,日本打下朝鮮,直接與山東隔海相望,東北就只剩下鴨綠江,東北和山東都是中國的腹地,有大量戰略目標。但是鴨綠江並非長江那種天塹,相反,某些地段鴨綠江可以直接涉水通過。東北山東隨便打下那個都可以直接威脅北京,打下東北直接南下入關,打下山東更加簡單,直接割裂了南北交通。
同時,中國的最大的戰略目標——上海,缺乏必要的屏障。當日本控制朝鮮台灣後,上海基本上處於一個被包圍的狀態。
也就是說,在日本處於戰略優勢時,控制朝鮮,庫頁島,濟州,沖繩,台灣時,中國的腹地——東北、山東、上海直接首到威脅,進而威脅到南北二京。
相反,當中國處於戰略優勢時,控制朝鮮,庫頁島,濟州,沖繩,台灣時。只能威脅到北海道和九州,從北部進攻,需要突破津輕海峽,再破仙台才能威脅到東京。同時還要再次越過富士山才能威脅京都。當選擇從南部進攻時,使用蛙跳法作戰。以濟州和沖繩為前進基地封鎖佐世保的日本南部海軍力量。再伺機登陸九州,此時,日本還有本州南部防禦作戰、四國島會戰、吳港防禦三次機會阻止中國登陸本州。假設日本在三次戰役中失敗,中國軍隊此時控制九州,四國二島,同時切斷了廣島的退路,日本還可以收縮防線到大阪——神戶一線,作為京都的最後防線。京都會戰可以說是進攻方的最後一戰,勝利之後就徹底站穩腳,失敗了就要退守九州和四國。實際上,當年美軍也是這樣構思的,美軍將這個計劃稱為「沒落行動」。美軍預計,攻克九州需要九個師的兵力,登陸本州需要58萬陸軍和幾乎相同數目的海空力量配合。攻克日本預計傷亡五十萬人,美國人為此製作來五十萬枚紫心勳章。
對於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來說,攻擊日本的本土都需要如此大的決心和勇氣。對於國家實力尚不如美國的中國,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2015年5月6日更新-------------------------------
有關中日防務壓力不對等(修改版)(朝鮮半島篇)
中國和日本的軍事衝突,一般集中在四個地區,這四個地區,是關乎日本本島防禦的非本土支撐點。對於缺乏戰略縱深的日本來說,確保己方在這四個位置的防務優勢是至關重要的,這四個地區按照重要程度排列是:
朝鮮半島、庫頁島(俄稱薩哈林島)、沖繩諸島、台灣島
從傳統的日本防務來說,日本的防務壓力主要源於大陸方向,來自於太平洋的防務壓力很小。同時,由於中國大陸長期處於統一局面,使得日本無法學習英國使用大陸均勢策略來牽制來自大陸的防務壓力。
在近代史開始以前,由於明以來中國海上力量的衰微,最明顯的一個例證就是南糧北運,在元朝使用海運而在明朝基本是走京杭大運河。使得日本的防務重心主要在朝鮮半島方向。剩餘三個地區的重要性不高。
朝鮮半島對於中國方面來說,是拱衛大陸的基本屏障之一,朝鮮半島切割了黃海與日本海(朝鮮東海)。同時朝鮮半島的防務決定了中國北方航運的控制權。
另一方面,由於東北基本上為平原地形,而朝鮮半島多山。就地形而言,朝鮮半島對於防禦方都是優勢。來自中國方向的進攻和來自日本方向的進攻都要面臨天塹的阻隔。所以是一處易守難攻之地。
但是,對於日本來說,朝鮮半島使得日本獲得干涉大陸事務的立足點,其他三島,琉球,台灣,庫頁島,在中國傳統防務上是遠不及朝鮮半島重要的。
第一,朝鮮半島離北京很近
第二,朝鮮半島離東北很近
第三,朝鮮半島可以控制黃海
中國在古代的防務壓力主要源於東北一帶,明朝,遼東以山東北部的登州為後方,建立了登(州)萊(州)防線,直接在海上完成了對於東北的包圍。同時支援遼東殘存的中國支撐點,這也是為什麼有山東大連這一說法的歷史緣由。而朝鮮半島,在這一戰略構思里是重要的一環,朝鮮的控制權使得南方政權可以將力量集中於山海關一帶,同時壓縮東北政權的迂迴空間。
當日本控制朝鮮後,東北將進入一個無險可守的境界。在古代,由於日本缺乏訓練有素的騎兵,這一點並不重要,但是,自從進入現代化以後,騎兵這一垃圾被掃進歷史垃圾桶之後,東北的命運就與朝鮮半島息息相關了,誰控制朝鮮,誰就能決定東北的明天。
東北物產豐富,人口眾多,三個政權(後金—日本—中共)在此走向了由弱小到強大到稱霸東北亞乃至東亞的龍興之路。可以說東北從清以來就是一塊龍興之地。
後金依託東北最終獲得了全中國,日本依託東北完成了制霸亞洲的第一步,遼瀋戰役後,中共獲得了國民黨無法進攻的後方並且使得國共雙方在兵力對比上佔據優勢地位。
但是,東北在地理位置上有一個天然不足,東北的地理比較封閉,對於南方,直接進攻東北是困難的,只能從錦州一路平推。對於日本,直接進攻東北也是困難的。對於俄國,俄國在東北面臨人力缺乏的狀況,雖然俄國面對東北可以以摧枯拉朽之勢強佔東北,平原地區(騎兵衝刺,大縱深,從古至今東北面對遠東都是薄弱的)但是人力使得俄國無法長期控制東北。由於易守難攻,東北在中國歷史中長期作為割據勢力存在。
但是,朝鮮半島能夠很好的牽制東北,如果朝鮮半島處於南方政權的控制之下,那麼東北同時受到鴨綠江南岸和錦州方向的牽制,必然不敢造次。
對於山東半島來說,朝鮮半島也是重要的,因為在牽制東北這個大戰略下,黃海的制海權是必不可少的,只要能夠保證南方政權在黃海的制海權,就可以壓縮東北的出海通道。當朝鮮半島在南方政權的時候,東北基本上就是一個內陸省份,海運幾乎不存在。
因此,就算東北割據,如果可以控制朝鮮半島,也可以切斷東北對外的通道。完成對於東北的包圍圈。
反而言之,日本控制朝鮮半島,對於中國來說:
第一:威脅了東北防務
第二:分享了黃海制海權
第三:日本有機會插手渤海航運
第四:封鎖了東北出海通道
第五:割裂了遼東和山東的交流
因此,在古代史中,中國歷代政權都要確保自身在朝鮮半島事務的控制權。隋朝因為朝鮮事務耗空國力使得中國政權發現軍事佔領朝鮮需要花費巨大的代價並且效果不佳,相反,在朝鮮半島扶持一個親中勢力可以使得利益最大化。所以,歷代中國政權都強調友好對待朝鮮半島政權,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朝鮮或者韓國,都是主張和平第一的。
朝鮮半島作為中國大陸的傳統屏障,日本如果想要實質性干涉大陸事務,必然先控制朝鮮半島。對於日本來說,這是進攻行為,失敗了依然可以退守本土,大陸方面卻要時刻防備。
如果中國想要依靠朝鮮半島進攻日本,卻是困難重重的。第一道天險就是對馬海峽,歷史上蒙元政權在渡過對馬海峽時就遭遇了暴風而導致登陸失敗。登陸戰的成本就使得中國政權考慮放棄武裝進攻日本的想法。高成本,高風險,低收益。是武裝進攻日本的三個難題。高成本與高風險是登陸的本身屬性,低收益是指武裝佔領日本後的收益對於閉鎖的農業政權來說可以說收益極低,況且可以通過政治與貿易手段獲取的資源就不必通過戰爭這一極端形式。
但是日本進攻朝鮮卻是高風險高成本高回報的,日本可以獲得的東西有人口,土地,礦產,朝鮮銅礦,插手大陸事務的資本。東北亞問題與中國對等的話語權。在日本獲得朝鮮之前,中國不會有關東北亞問題諮詢日本的想法。就像今天的六方會談,中國可以忽視日本對於朝鮮核武器的威脅卻無法忽視俄美韓的需求,雖然朝鮮的核武器確實可以攻擊到本州。
------------------------2015年5月7日更新-------------------------
庫頁島篇
庫頁島是曾經中國領土上最大的島嶼,今天,俄聯邦在庫頁島的軍事存在依舊是日本政權的心頭大患。為了防備俄聯邦可能的武裝進攻,日本政府將日本陸上自衛隊最精銳的部隊(第二,第七師團和第五,第十一旅團共計三萬作戰部隊編製坦克300輛,自行火炮200門)和最優秀的武器(TK-X和90式)部署在與庫頁島隔海相望的北海道上。這是日本陸自最為倚重的陸上力量。因此,我們不難看出庫頁島對於日本防禦的壓力。日本要拿出全國兵力的1/5來防備來自庫頁島方向的威脅。
因此,控制庫頁島的一方可以直接對日本本土施壓,要求日本政權按照己方的意志行事,在庫頁島以外的大陸,想要對日施壓的手段較為單一,要麼是戰略轟炸機巡邏,要麼是導彈試驗,比如說:
2008年2月9日:俄羅斯空軍一架圖-95轟炸機飛入東京南方500公里伊豆群島的日本領空3分鐘,日本自衛隊出動24架F-15、一架E-767空中預警機戰機升空攔截
但是控制庫頁島可以使得日本政府感受到進行直接本土作戰的巨大壓力,這是戰略轟炸機和導彈無法比較的。本土作戰,無論輸贏,日本都要承受巨大的風險,日本基本上不可能在本土作戰上戰勝一個大陸國家。天氣不可能永遠站在日本人一方。
但是,庫頁島最大的缺點就是氣候,氣候決定了任何一個勢力都不可能長時間的在庫頁島上保持大規模的軍事存在。因此,庫頁島對於日本的防務壓力一定有一個上限,而這個上限是日本可以承受的。
庫頁島屬於大陸性氣候,氣候寒冷,夏季短暫,冬季長達六個月,冬天的平均氣溫都在-19℃至-24℃之間,較北方的地區氣溫可低到-40℃。若干港口長期冰封。北部封凍達八個月之久。年降水量500-1200毫米。
惡劣的環境使得庫頁島雖然離日本本土很近,但是卻沒有朝鮮半島那麼重要。所以在後勤條件遠不如現在的古代,控制了庫頁島的中國根本不可能從庫頁島向日本發動武裝入侵。
很多人是不是太糾結於問題里「小國家」這個概念了而導致偏題了?各種論證日本是不是小國,而忽視了題主真正想要問的是什麼。好多回答里大談日本有多大多強,還用了二戰後的數據,結論我當然同意,但是單單說這點會讓讀者誤以為日本能侵華的原因只是日本不弱而已。要知道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一開始,明治天皇就確定了用武力征服世界的方針(大陸政策)。明治維新僅進行了6年後的1874年,日本就敢去和清朝搶台灣了。那麼問題就來了,當時日本很強嗎,一個3000萬人口同樣被殖民的國家為啥敢於挑戰大清帝國的權威?想真正回答好這個問題,應該去探究下日本二戰前的歷史,分析日本的地理環境,才能真正得出日本為啥要搞侵略的原因吧。
首先很多人回答都在說日本很大,37萬平方公里是不小,但是去掉山地和北海道看看適合人類居住,可以發展工農業的地方還有多少?北海道7.8萬平方公里,日本2/3是山地,粗略計算的話,(37.8-7.8)*0.33=10......中國和日本也的情況也差不多,但是地盤好歹大,一個以平原為主的江蘇省的面積就10萬平方公里,東北華北更是一片平坦。
很明顯的可以從上圖看出日本被山地,丘陵佔據大部分國土面積,北海道雖然面積大,但是緯度高,山地照樣多。雖然並不是糟糕到完全沒法住人,但北海道耕地佔全國耕地面積的比重很高,是日本重要的糧食基地,真搬去北海道好多人,那日本耕地又要大幅減少。所以至今日本政府也不
敢在北海道搞大規模移民。德國確實比日本小點,但是德國地形比日本好多了。如下圖。而且德國二戰前本土還有波蘭平原那一大塊區域做為糧食基地。
然後再看看歐洲這些面積和日本差不多大國家
英國山地都在蘇格蘭,法國就不說了,一大片平原啊!歐洲幾個大國和日本相似的面積,但自然條件比日本好了不知道多少。法國更是平原占國土的1/2以上。所以法國的耕地面積能達到22.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3,德國耕地面積11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3,而日本只有5萬左右,只佔國土面積的1/8,人均耕地面積比中國還低。所以日本農業發展到現在也只有稻米能自給,其他糧食都依賴進口。多山地和耕地面積小又意味著當日本發展工業的時候,不可能去山地里搞建設,就必然要佔用很多農業用地,工業化後城市人口激增又要佔用一些農業用地,而另一方面,工業發展後需要更多的工業用糧,城市人口增加後又需要更多口糧,結果就是日本需要拿越來越小的耕地去養活更多的人口並支持工業,這完全就是矛盾的事情嘛。就算日本政府很重視耕地保護,日本的耕地面積依舊從明治維新後的最高值6萬多平方公里,減少到現在只剩4萬7了。
所以光比面積大小是沒什麼意義的。後面會講,19世紀是沒有經濟全球化,沒有產業轉移這一說的,日本這點地盤想要靠自己發展起來毫無可能。日本的生存環境和發展潛力與同樣面積的歐洲國家完全沒法比。在日本剛崛起的那段歷史時期,英國法國,甚至德國都有很多海外殖民地,而日本只有本土那麼點地盤,人口又眾多,資源異常匱乏,自然災害還頻發,動不動就地震海嘯。本土的生存環境糟糕成為了日本對外擴張的動力之一。所以明治維新初期日本政府就定下要奪取朝鮮和台灣作為原料產地的目標。明治維新6年後的1874年就嘗試奪取台灣。1879年還吞併了琉球。
-------------------------------------------------------------------------------------------
我還看到很多回答在糾結日本到底弱不弱這個點上,好像日本國力強盛才敢搞侵略一樣。真實情況是,近代日本大多數對外戰爭都是以弱擊強!多次對外戰爭都是日本在實力不佔優,甚至實力和對手差距極大的情況下打的。日本雖然相對弱小,但日本野心不小,一直敢搞以小搏大的豪賭,古代日本都敢在中華帝國強大無比,實力大大超過自身的情況下和中國開戰,比如唐朝,明朝那2次,結果都是慘敗。到了近代1871年,明治維新才進行了3年,日本就敢武力奪取清朝的藩屬國琉球。1874年,日本更是敢跑到台灣來,想趁著清朝鬧邊疆危機這個機會佔領台灣。這個時期的日本非常弱小,軍艦都還是租用的。再到甲午戰爭時期,日本的GDP也僅是清朝的1/5 ,1904年日俄戰爭,日本面對的是實力在自己數倍以上的俄國。就算到了1937年,全面侵華時期,日本GDP的也只有民國的1/2。1939年又去挑釁蘇聯, 1941年看似日本強大無比,但和美國的工業產值依舊差了9倍以上(下面有講)。近代日本在列強中只能算個倒數的水平,排名世界靠前列又能怎樣。舉點最近的例子,08年經濟危機前,世界GDP10強里常年有西班牙,墨西哥,加拿大這幾個國家。它們還一直緊跟在德法英意這些歐洲強國後面,但這個3個國家在全球有存在感嗎。現在2016年又有幾個國家能回到當初的排名?
日本真正強大的時候是在二戰後了。
上面的GDP應該是按照平價購買力算的,會很誇張,有人用現代的GDP演算法估算日本的GDP在甲午戰爭那年也只有清朝的80%,抗戰時期也就在工業產值上高於民國,整體差距不大。看上去日本這2次中日戰爭時都不佔多少優勢,但結果大家都知道,中國在這2次戰爭里被揍的一敗塗地。這又是為什麼?
《大國的興衰》第四章,工業化和世界力量對比里有個各國工業實力佔全世界的比重統計
1900年的日本就算在甲午戰爭後拿到了大量戰爭賠款去發展工業,整體上還只是清朝的1/3。所以不難推測出,甲午戰爭時期日本的整體國力是遠遠不及大清國的,這也有助於理解為啥當時清朝各階層都想不通比日本強大許多的清朝會輸這麼慘,其實連日本人都有點不敢相信。海軍方面就不提了,當時的日本海軍和北洋水師實力相當,誰贏誰輸都難說,但清朝陸軍的裝備要遠遠好於日軍,大炮也比日本更先進,口徑更大,火力更猛。結果清軍卻一潰千里,日軍最後竟拿著繳獲的清軍大炮反過來過來轟的清軍潰不成軍。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下圖是按照1900年英國人均工業實力100為基準做的一張表。
這張圖能解釋為啥日本能以小搏大,可以從圖中看出日本的人均工業實力早在1860年就和農奴制改革前的俄國差不多了,明治維新之後則一路上升,最後在1900年和中國的差距達到了4倍之多,而中國的人均工業實力在1830和日本接近,隨後一路下跌,最後只和第三世界國家差不多。
所以中國甲午戰爭輸的那麼徹底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國的GDP其實主要靠龐大的農業人口拼數量堆起來的,看起來很強壯,但是虛胖,產值是高,可大部分都不是工業產值。本質上依舊是一個標準的農業國。而日本看似弱小,但通過將近30年的改革,在19世紀末已經初步成為工業國。中國當時其實是以一個農業國的身份去和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國對抗。(想了想這不是高中知識點嗎。。。)農業國人多地大但是無法有效的組織人力物力去應戰,就算軍隊可以花錢買好的武器,但裝備再好也無法彌補和一個工業國家在士氣,動員,訓練上的差距。明治維新後武士階級被廢除,日本平民可以像古代武士一樣有資格上戰場。所以甲午戰爭時候日本才4000萬人口卻動員了將近20萬軍人參戰,而對岸的中國空有4億人口之巨,結果最後只動員了40多萬,還潰敗到無兵可用的窘境。又比如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全力動員也只能動員500萬雜牌軍,而日本8000多萬人口就能迅速動員700萬大軍。日本軍人的平均身體素質,文化素質也都大大超過中國軍人,身體素質好的優勢不用說,肉搏和行軍都有利,文化素質高又會讓指揮官的意圖更好的傳達,所以幾萬日軍在抗戰中能吊打10幾萬國軍。
注意看上面2張圖的讀者還會發現,英國在1830年時的工業總量都不及清朝的1/3,但人均已經是清朝的4倍,且遠遠高於其他國家。所以那個時候英國軍隊在世界橫行,10多年後就把看似強大無比的清朝給教訓的服服帖帖。因為英國也是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國。英國可以在幾千公里之外動員幾萬人到更遙遠的中國作戰,清朝卻在本土都指揮不好自己的軍隊。英國還能通過高效的稅收給遠洋作戰提供資金保證,當時清朝GDP是比英國高很多,但稅收竟然沒英國多,英國一年的軍費就相當於清朝一年的財政預算。
這些圖還只反映了1900年中日之間在工業上的差距,等到1937年,日本工業產值有60億美元,而民國只有13.6億美元,這13.6億美元里還大都是輕工業,重工業幾乎可以忽略。日本的工業產值從1900年的只佔中國的1/3發展到超過中國3倍還多,在重工業方面更是幾百倍的差距。二戰基本上就是看誰鋼產量高誰戰鬥力強的時代。從下圖上看日本37年的粗鋼產量是580萬噸,民國37年沒有詳細數據,只有34年能查到數據,僅5萬噸,5萬噸是什麼概念,大概只相當於清末1911年的水平,在34年和日本差了快100倍,這點可憐的鋼產量意味著民國靠自己是造不了多少飛機,坦克,大炮的,34年民國正處於現在很多人吹捧的「黃金10年」中,但實際上這段時期民國連清朝就能自制的大口徑火炮都造不出來了。既然日本在工業產值落後的時候都敢和清朝決戰,那麼到了工業實力碾壓民國的時期就更不會有什麼顧慮,雖然當時民國GDP不一定低日本多少,但在戰爭工業這方面兩國是一個數量級的對抗?看到這些數據真的令人心痛,當年抗戰中的先烈真的太不容易了,完全就是拿血肉之軀去對抗鋼鐵洪流。
日本後來還敢在工業產值只有美國1/10的時候去挑戰美國。下面這張圖上日本41年這鋼產量和美國的比值是7515:684! 如果比較日本和美國的石油產量,41年日本的石油產量只有20萬噸,美國那邊是20000萬噸! 石油產量日本差了美國1000倍!
(能理解為啥建國後政府為啥要拼了命的去打朝鮮戰爭嗎,因為當時東北的工業設施沒被破壞,一年的鋼鐵產量有16萬噸,這點可憐的產能就是中國的命根子。如果東北在2個超級大國的火力範圍內,美蘇會好心讓東北順利發展下去?蘇聯後來對捷克幹了什麼又不是不知道,美國就更不用說了)
再貼個日俄戰爭時期的數據,更誇張。
這就是我認為單純談日本是不是大國強國會有誤導性的原因,因為日本強也好,不強也罷,其實它都敢和強大的對手開戰,日本巨大的野心和資源匱乏的狹小國土嚴重不符。經常在實力弱小的情況下通過一次次豪賭來提升實力。賭國運這種事情,日本幹了不知道多次,可怕的是前面幾次豪賭還次次都成功了,甲午,日俄,918(如果注意上面幾張圖上1931年和1932年日本和其他各國的鋼產量變化就能發現日本其實是走出經濟危機很快的國家,918的成功讓日本獲得了大量好處),一路賭成功的結果就是日本軍方的膽子越來越大,都敢去挑戰10倍強於自己的美國。另外日本在挑戰美國前的幾次豪賭都是通過偷襲對手,短時間內贏得幾次局部戰爭的勝利後逼對手讓步,所以日本當時樂觀的認為只要在局部把美國打疼,美國就會跑過來求和,誰知道美國根本不按常規出牌。。。美國最終選擇和日本打整體戰,以日本當時的實力,必然慘敗。
除了上面提到的2點:日本本土生存環境惡劣,日本經常敢搞以小搏大豪賭之外。日本敢於侵華甚至挑戰俄國和美國的原因,還有一個點被很多人都忽視了。19世紀是個社會達爾文主義盛行的時期(殖民主義)。
社會達爾文主義在歐美都很有市場,許多歐洲政府高層都相信這種觀念。日本明治維新後去西方考察,也認同了這種理論。在那個弱肉強食時代,一個國家只有2種選擇,要麼像中國那樣成為殖民地,要麼成為帝國主義國家去殖民其他國家,一個國家想要自強,只有自己也變成流氓才行!這個道理放到現在也何嘗不是如此。日本也是和中國一樣受過被殖民的苦,逆反心理卻極強。講述日本近代崛起史的日劇《坂上之雲》裡面就隱晦的給日本侵略行為找了很多理由,先講日本被欺負的有多慘,不光是歐美列強欺負你鄙視你,連大清國都欺負你鄙視你。後面甲午海戰的時候提到過日本怎麼合理利用國際法規則擊沉了高升號,射殺落水清兵後來一句沒違反國際法就可以。再後來主角去西方留學時,又講了一段美國對印第安人的征伐史,其實就是想告訴觀眾:日本在那個時代對更落後的國家進行侵略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日本如果不對外侵略的下場就是和清朝與印第安人一樣被殖民甚至亡國滅種。既然歐洲人在幾個世紀以前就這麼流氓過,日本人為什麼不能這麼做?而且亞洲各國應該在日本的領導下聯合起來,一起去征服欺負過你們的歐洲人才對啊。這就是當時日本人的真實想法,到後來就演變成了一套大東亞共榮的理論。
再翻開1890年的世界地圖,你們還會發現世界已經被歐美老牌列強給瓜分光了,英國本土是和日本差不多大,但是英國有巨大的海外殖民地。日本那個時候有?想要的話,只能從其他列強手裡奪。全球化這個概念在當時連個影都沒有,國與國之間經常搞貿易壁壘,想和平發展都沒機會。沒有自己的殖民地和傾銷市場就是死路一條,19世紀末的日本必然要想盡一切辦法進行擴張。所以世界另一端的德國在和日本差不多的國際環境下,選擇的道路也和日本相似。最後一點有人也提到了,就是地理問題。日本有了強大的海軍,侵略中國非常輕鬆,因為中國僅有的那麼一絲絲工業基礎全都集中在沿海,而且大部分集中在上海。淞滬會戰很多人說不該打,但是直接放棄上海的代價是什麼?上海一丟,中國的工業實力頓時能少掉8成以上,戰爭潛力一下子就沒了,淞滬會戰拖了幾個月,讓上海很多工廠得以遷到內地,好歹能自制點輕武器和彈藥,如果連這些都造不了,我都不知道國軍下面該怎麼打。而以清朝和民國的工業能力來看,想打到日本本土去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組織能力堪憂。就算打到本土了,也無法徹底消滅日本的戰爭潛力,日本的工業基地分散的多。
恩,日本人也在問
1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08:01.42 http://0.net
何で漢とか唐とか明とか清とかいった中國は日本列島を侵略しなかったのか
朝鮮半島は度々侵略したのに何故なんだろ
為何漢唐明清的中國都沒有侵略日本列島呢
而三番五次地侵略朝鮮半島是為什麼呢
==============
來源:為何中國歷代王朝不侵略日本呢?(蒙古的元王朝除外)
引用元:なぜ中國の歴代王朝は日本を侵略しなかったのか?(モンゴルの元王朝は除く)
==============
3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10:57.36 http://0.net
侵略して得られるものとその際のリスクを計算してコスパが悪かったからでしょ
因為他們計算後知道侵略可以獲得的東西與當時的風險的性價比不高吧
4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11:15.04 http://0.net
陸路と海路じゃやる気が段違いだろ
陸路和海陸的幹勁完全不同吧
5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12:05.15 http://0.net
朝鮮半島→歩いていける
日本列島→船が必要
こういうこと
朝鮮半島→走走路就可以到
日本列島→需要坐船才行
就是這樣一回事
7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12:31.07 http://0.net
東シナ海は地獄の門とよばれていた
実際元寇は全滅したし
東海被稱為地獄之門
實際上元寇被全滅了
9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13:27.83 http://0.net
朝鮮を征服しなければ圧倒的に不利だからだろ
朝鮮を完全に掌握したのがモンゴルだけだった
不征服朝鮮會十分不利吧
完全掌握朝鮮的也只有蒙古了
15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17:07.89 http://0.net
&>&>9
朝鮮は中國の屬國
というか実質的に中國の一部
朝鮮是中國附屬國
實質性屬於中國一部分
10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15:09.51 http://0.net
中國と日本は実は意外と離れている
中國和日本實際上意外地隔得遠
12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16:14.59 http://0.net
歴代中國にとって日本は征服する地ではなくあくまで化外の地
一方日本から見れば伽耶の時代から半島に影響力を及ぼしてる
つまり日本こそ過去から侵略國家
對於歷代中國來說,日本並非應徵服的土地,最多算是化外之地(沒有開化的地方)
而同時在日本看來,伽耶時代開始就對半島產生影響力了
也就是說日本才是從以前就是侵略國家
14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16:44.61 http://0.net
中國自體安定した政権が唐や明とかで常に蠻族と爭ってるから
実際唐とは戦爭したし明とも戦爭した まあ明は元の時の日本の強さにビビッて攻めてこず逆に天下統一した秀吉が攻めていったけど
中國自身安定的政權中唐和明之類的,經常和蠻族戰爭
實際上日本和唐以及明也有過戰爭 嘛,明朝的是因為元朝時被日本之強大嚇著,不敢進攻,反而是統一天下的豐臣秀吉進攻明朝
17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17:33.50 http://0.net
アメリカのいう中國脅威論は噓っぱち
美國的中國威脅論完全就是謊言
18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17:43.80 http://0.net
日本の強さじゃなくて台風だろ
不是因為日本太強而是颱風吧
19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17:56.64 http://0.net
元以外の中國の領土は実は小さい
他を攻め取れていない
元之外的中國領土實際上很小
並沒有侵略其他地方
20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17:57.93 http://0.net
黃金の國だったのに
明明是黃金之國呢
21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18:11.33 http://0.net
あんなちっちゃな國征服しても赤字だろ
日本這麼小的國家,即使侵略也是赤字吧
25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20:28.50 http://0.net
中國より歐米の方がえげつないことしてるで
比起中國,歐美國家做的事情更加無情
26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22:15.06 http://0.net
飛鳥時代だと政治的に未熟って理由で相手にされてなかったけどな
飛鳥時代的日本政治還不成熟,所以沒有被當成對手吧
29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24:38.20 http://0.net
大陸の人間がみた日本は農作に適した土地が少なく濕地だらけで魅力がなかったらしい
據說在大陸人看來日本適合農作的土地很少,都是濕地,沒什麼魅力
30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25:19.31 http://0.net
メリットがなかっただけだろ
別にジャップの方からは攻めてこないし
是因為沒什麼好處吧
小日本也不會去進攻的
32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25:24.28 http://0.net
鑑真なんて日本に行こうとするたびに
漂流して10年もかかったからな
鑒真和尚準備去日本的時候
漂流花了10年才到啊
28 : 名無し募集中。。。@\(^o^)/[] 投稿日:2015/09/15(火) 19:23:48.13 http://0.net
コスパ
そんだけ
性價比
僅此而已
--------------------
轉了一下
なぜ中國の歴代王朝は日本を侵略しなかったのか?(モンゴルの元王朝は除く)
原帖在這裡,後面還有很多回答,我不懂日語,各位有精通日語的可以翻譯一下
謝謝大家
是否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與強大不強大沒有必然關係。中國就是強大了也還是與人為善,因為我們曾經飽受殖民侵略之苦,又何忍加之於人?
但是並不是所有國家都這麼認為。有些國家和民族真的是喂不飽的白眼狼,恩將仇報的事做得很快活。比如跟五月花號清教徒共度感恩節的印第安人絕對想不到這些白人會佔據他們祖先世代居住的領地。而他們的子孫後代要被趕到保留地才能苟延殘喘。
再比如派了十幾次遣唐使的日本,從中國學的東西太多,甚至日本文字都是活化石。但是鑒真大和尚要是知道關東軍731部隊的所作所為或者有幸從推背圖中知道南京大屠殺的慘案,他還會東渡嗎?
抗美援越,人家把大米白面棄擲邐迤。抗美援朝,朝鮮處處耍心機,玩手段。都說爾康是心機boy,我覺得三胖才是宇宙第一心機帝。
有德之人,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亦不施於人。無德之人,處心積慮,侵略擴張,試圖奴役他人。怎可一道而論?
那題主覺得英法德算大國嗎?
這三個國家人口都比日本少,英國本土連面積都比日本小。但大英帝國的領土曾經超過3000萬平方公里,是整個世界史上最大的帝國。
近代這個軍事技術日新月異地飛速進化的時期,強不強真不是看人口和面積。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拚命追趕英美等強國的腳步,清朝最後這幾十年都幹什麼了?
在古代:
中國是陸地猛虎,日本是海中蛟龍,誰都不會去主動打得過誰。中國雖然大,但是一個農耕民族去為了海島上的一點土地跟一個島國打,就算打贏了那收益也不大啊。日本雖然曾經很有野心,也有擴張的願望,但是在古代其實也沒有能拿下中國的實力。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明朝時期在東南亞的活動還是挺多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搜索一下英文維基百科裡面的「日本泰國關係」頁面。
到現代:
主要是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兩次日本的勝利,導致日本在領導東亞反抗西方白人的運動中獲得了遠比中國要大得多的話語權——正如普魯士和奧地利對於日耳曼民族的關係,一個在工業時代異軍突起,另一個還在沉迷於傳統時代的往日輝煌。
而之後的一次世界大戰等諸多事件,都讓日本越變越大,到了1937年侵略中國的時候,他們已經是一個包含日本+朝鮮+台灣+中國東北(偽滿洲國)的大帝國了,而同時期的中國軍閥割據,情況跟三國差不多。
現在的中國要想打日本,實際上我覺得主要也是看收益如何。對於日本這麼一個小島,沒有美國幫忙,東風洗地不是不可能。但是留下一個滿目瘡痍、對中國讎恨極大的日本,既不能給我們提供資源,也不能被我們全面佔領用作港口,那隻會讓其他的歐美列強、少數民族分裂分子趁我們不行的時候撈上一把。
只是到了西方科學技術傳入的這一百多年,日本突然崛起,趁中國內亂之際扭轉了局勢。為此我還是覺得國人雖然反日、仇日情緒比對別的國家都大。但是真正讓日本變強的,確實就是某些「別的國家」。
為什麼近代日本具有侵華的實力?
先來波圖
近代日本的強大,很大程度上仰仗於1868年開啟的明治維新,明治維新的內容是什麼?無外乎向西方學習,而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因為各種複雜因素,國人遠遠落後於日本。
至於為什麼在很多人的眼裡日本很小(事實上日本就是很小)是因為中國太大了,國土面積,人口,最重要的是極為強勁的文化輸出,以近代為截點,之前兩千年的歷史中,中國一直是向東亞各國持續輸出文明,日本,朝鮮半島無不在中華文明圈中,日本從隋朝開始向中國派遣遣隋使,之後又大規模派遣遣唐使,對中國文明的學習是無所不用其極,小到學習城市建築(京都),大到借用語言文字(漢字和日語音讀)當時的中華文明對日本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甚至可以說是起著決定性作用。
但是為什麼這樣一個從歷史起點開始就需要大國哺育的「小國」日本先於中國完成近代化?原因有多方面,
第一大概就是船小好調頭,相比於笨拙龐大的大清國,日本這艘「小船」在嗅到世界發展潮流後迅速改變學習方向,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以西學為師,先於中國學得西方文明的精髓後發展壯大。
第二,雖說近代之前日本非常依賴中國的文化輸出,更重要的是日本孕育出學習外來文明為我所用的能量,日本人利用漢字改變了自己的文字系統,不僅活用漢字,而且還發明出片假名和平假名,把外來文化內化為自己的文化底蘊,觀察日本的傳統文化,和服,茶道,劍道等等,無不是從中國引進然後發揚光大作為自己引以為傲的民族文化,而明治維新的時候也同樣,當時的日本知識學界提出「洋才和魂」大規模吸收西方文明,同時又調和與民族文化的關係,所以才促成之後大量傳統文化被保護並且繼承下來,反觀中國,先期保守,後期又過於激進,像五四運動,不知道革了多少傳統文化的命,導致很多傳統文化並沒有被保存繼承下來。
最後還是回歸日本的憂患意識,作為海洋民族,又作為一個「小國」,在如何保生存促發展方面要比中國有更深厚的土壤文化,中華文明固然博大精深,但是過於守舊自大,當時的國人覺得世界萬物所有的知識莫過於經史子集,學習西方蠻夷完全沒有必要,甚至後期發動洋務運動的時候仍然沒沒有意識到強國之本,學了點皮毛之後就在甲午戰爭中大敗,從此,清政府才意識到曾經自自己的小老弟已經變得何等強大,也意識到學習西方的重要性,旋即在簽訂《馬關條約》的第二年向日本派出留學生,之後又以日本為師發動戊戌變法,但最終歸於失敗。
而反觀日本,在1853年佩里叩關開始,最初日本也像中國一樣和列強簽訂各類不平等條約,之後國內政局改變,倒幕運動使得明治天皇獲得實權,緊接著迅速實行明治維新,向西方學習,這一過程極為迅速,國內阻力較小,一切為自身強大服務。在以東方學說轉為西方文明的這一過程,秉承實用主義至上精神的日本完成了華麗的轉身。
在1877年平定了國內最後一場內亂以後(西南戰爭)日本開始籌劃攻佔朝鮮半島,進而進攻大陸的計劃。
20世紀初日本分別打敗了清朝和俄國,基本確立了亞洲霸主的地位,之後就是攻佔了朝鮮,並且直接用法律的形式公然「合併」朝鮮,然後進入中國東北三省,到之後全面侵華。這一過程展現了日本作為一個「小國」的心態變化,誠然,日本做到了「超越自我」,但是日本野心太大了,導致做出超過了歷史以來大國與小國的關係判斷,直接導致後來的失敗。
最後,關於日本到底是大國還是小國這個爭論,我想說的是,不論是現在的日本還是近代以來的日本,它都實現了【自我的超越】【傑出的超越】,超越了對中國與西方文明的過度依賴,建立起自己獨樹一幟的民族文化,不管歷史怎麼樣,當今的外交關係怎麼樣,這一點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同時我敢斷言,如果中國有一天能實現「自我超越」,那麼世界都會變的不一樣。最直接的原因是……在中國最好戰的時代,最會開疆拓土的時代日本占著地理位置的優勢——大海。除開元朝,以征服為快感,去征伐日本結果兩次颱風加上一個坑爹的主帥,打日本失敗了;漢族征伐多是為了拓取可以耕種的土地,而日本的土地怎麼看都不算肥沃,還隔著大海,糧草運輸困難,所以唐代儘管順手全滅過日本海軍,但並沒有去進攻日本的興趣,而唐之前的朝代連日本這旮沓是什麼玩意都不清楚……戰爭迷霧區。至於近代之後,中國一直國力被壓著,自然不可能去侵略,即便建國後,海軍還是沒有強到怒宣日本的地步。綜上所述:一個陸權國家並沒有侵略一個島國的興趣,同時大多數時候也缺乏侵略一個比較強的島國的實力
這只是個側重點的問題。中國作為大陸國家,側重點自然是陸地而未認識到海洋的意義。中國在大陸入侵了一個大陸農業國家的生產力所能支持的幾乎所有地域。海洋只不過被遺忘了。
國家實力取決於「制度加成+社會階段加成+經濟水平+人口體量」。所以只有面積和人口優勢不足以成為大國。日本當年雖然小,但是實現了工業化,即便是軍國主義政體也比滿清封建王朝、民國軍閥混戰體系強了不知道多少倍。再小的工業國在面對農業國時,也有巨大的優勢。
而且古代中國雖然遠勝於日本,但沒有侵略的動力。對於古代中國,不能稱為糧食產區的土地是沒用的。隔海交通不便,又不是糧食產量很高的地方(起碼開發成本太高),本土已經滿足需求了。所以中央王朝只是把日本當個藩屬,沒有侵略的必要。
反過來,近代化以來的日本成為了帝國主義。廉價勞動力、產品傾銷地、廉價資源產地成為稀缺資源。而中國能滿足它的需求。帝國主義自然要把魔爪伸向我國。因為日本一點都不小。
中國2011年GDP總量才超日本
我們人口與日本13:1
然而當年我們舉國上下全民雞凍的不行
但是誰都忽略了以上的人口比
人家1個人的工資抵我們13個人啊!尼瑪!
(謝評論的知友指正,日本和我們大概差距只有1:10)
日本的汽車工業完全碾壓我國,汽車所有零件全部自造,然而我國都是拼裝車
發動機基本上都是買/買的技術
這還是民用
我國要幾年才能造個LFA,造個發動機去參加F1,整車參加WRC呢?
在我初中的時候聽到日本的火箭上天,我是鄙夷的,因為我覺得我們國家一直有個秘密武器藏在大山裡,一拿出來美帝,毛子,全部都要當我們小弟
但是這玩意根本沒有,我還是naive
現在想起來我當年就是個傻逼(︶︿︶)=凸
自大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無知和拜仁比狼堡確實弱,可是和其他德甲球隊比呢?狼堡歷史上也沒少讓拜仁頭疼,但拜仁眼裡從來都沒有狼堡啊。。。。
日本當年有朝鮮,台灣,滿洲,以及後來的華北地區,長江地區
人口可不比中國民國少,打太平洋戰爭不見得人口少。
現在么,日本人口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不到,永遠失去發動戰爭的能力了。
東亞都是一幫小強,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換了其他都是都是強國。日本歐洲妥妥第一大國,韓國也會是跟義大利差不多的。就是朝鮮,2000萬人能玩出導彈衛星原子彈,也不是那麼容易。
東亞要是團結,真爆發的力量一定超過西方。前面一個問題大家都答了,後面一個
中國沒有侵日本?
為什麼當年的自殺叫神風特工隊,神風是什麼
就是幫日本打敗中國侵略者的的
當然可也可以說那是元朝蒙古人的
但是中國打朝鮮打西域打匈奴打越南的都是漢人吧中國現在這麼大都輸充話費送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