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年中越戰爭雙方的主觀意願是什麼?這次戰爭解決了什麼問題,又留下了什麼問題呢?

中方對越反擊戰的發生是否與中國當年的中國政局有關?中國急需一場對外戰爭來鞏固民心?
對整個東南亞的局勢又造成了怎麼樣的影響?


非原創,源自朋友微信推送,作者佚名。這應該是國外網站上的文章的翻譯。但我覺得說的相當客觀和有深度,搬運來讓大家看看:

殘忍的教訓


1979年2月17日,鄧小平調來的30萬軍隊越過邊境全部打進越南,另外30萬軍隊也在邊界附近完成集結,隨時準備接應。這樣的部署幾乎沒給越南留下任何反擊的可能。越南人根本沒估計到中國會發動這麼大規模的進攻,直到炮彈打過來還以為中國人不過是又在打中印邊境那樣的小仗,頂多兩個師打過來。自以為成竹在胸的越南人為此做出了許多近乎荒唐的舉動,在通訊聯絡沒有被中國人完全切斷之前,甚至向一些部隊下達了擊敗敵軍攻入敵境的命令。最可笑的是越南的王牌316A師,竟然得到了向黃連山省進犯的中國軍隊不過2個團的混帳通報,該師為此冒著暴雨般傾泄的炮火往前奮勇推進了10公里。等他們發現自己是在向4個中國師進攻時為時已晚,急忙回撤的316A師的4個團被中國人撕得七零八落,儘管沒有全軍覆沒,但也折損大半。316A師的回撤使其東面的345師陷入另3個中國師的重圍,345師比316A師差之千里,很快便全線崩潰,幾乎全軍覆沒。345師東面的346師表現相當出色,給當面進攻的中國軍隊相當大的殺傷,中國軍隊的傷亡一半以上都是在346師防禦的高平地區。但一周後,346師也陷入重圍。儘管該師化整為零,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最後還是象345師一樣全軍覆沒。最可憐的是346師東面諒山地區的第3師,該師忠實地執行了越共中央「一線決戰,一線取勝,決不放敵人進國境線」的作戰方針,在西面的防線已經完全崩潰的情況下仍在同登、諒山一線死守不退,結果所屬部隊被中國最兇猛的55軍象鐵鎚砸甲蟲一樣一個個砸得血膿遍地,第3師不僅丟了諒山,自己也死亡殆盡。在4個主力師之間寬大的空隙地帶,越南以營、連為單位布置了大量的地方部隊、公安部隊,還有數量龐大的民軍,這些人合起來雖然數量驚人,但是分散在10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就都顯得單薄無助。面對潮水般過境的中國軍隊,越南人既不命令他們迅速後撤,也不給他們有力的支援,結果這些部隊大部分也象4個主力師一樣陷入合圍。被圍的越南士兵在各自的工事、岩洞、山溝、叢林里都進行了廣泛持久的殊死抵抗,但面對絕對優勢的敵人,這些抵抗到最後往往演變成慘不忍睹的屠殺!


越南人的伏擊、偷襲戰術也曾經給進攻的中國部隊造成相當大的混亂


中越戰爭的殘忍血腥到現在仍讓人心驚膽寒,雙方在極短的時間內屍積如山、血流成河,當然,這些屍體和鮮血大部分都是越南人的,因為戰爭的優勢始終在中國人一方。中國人用30萬人打越南10萬人,而且由於越南人戰術呆板,死守固定的要點,所以在具體攻擊時中國人往往能調來5~7倍的兵力圍攻越軍。火器彈藥中國人更是佔有壓倒性的優勢,由於飛機、導彈、坦克沒有在戰爭中唱主角,大口徑火炮成了雙方最有效的殺人武器。戰爭中中國人先後有48個炮兵團進入越南境內,動用的大口徑火炮超過2880門,而越南人能與之對抗的僅9個炮兵團,充其量324門大口徑火炮。中國人發射的82毫米以上的炮彈達883381枚,日均發射量超過朝鮮戰爭中的6倍!而越南人回擊的同樣炮彈可能連1/10都不到。雖然越南人小口徑火炮擁有數量上的優勢,但由於通訊落後,彈藥補給困難,部隊過早分散,所以也沒有發揮出數量上的優勢。鋪天蓋地的炮火讓一線的越南部隊守不住任何一個要點,也使二線的越南部隊根本不能給一線提供有效的支援,被迫分散的越軍到後來也成為分散配置的中國大口徑火炮的靶子。中國在炮火方面的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免除了其步兵的戰鬥,如果沒有炮兵的有力支持,中國比朝鮮戰爭中素質低得多的步兵幾乎可以肯定不是越南步兵的對手。

不可否認的是,越南人在戰爭中並未一味挨打,經驗豐富、久經戰陣的越南士兵在開戰的頭3天曾讓中國軍隊傷亡慘重,10名中國師團級軍官隕命,超過整個戰爭中師團級軍官隕命人數的一半,尤其是在高平地區,越南的游擊隊把中國的後勤運輸部隊打得非常狼狽。越南人的伏擊、偷襲戰術也曾經給進攻的中國部隊造成相當大的混亂,13軍、43軍、54軍等中國的作戰部隊甚至發生了中伏時軍官扔下部隊逃跑的事件。戰爭行將結果時,中國的50軍更是發生了團級軍官帶著士兵投降的醜聞,50軍被圍的1個營有219人被越軍俘虜,而越南軍隊任何1個團都沒有被俘那麼多人。經歷了對法、對美戰爭磨練的越南軍隊藉助本土作戰的優勢,多多少少給自己挽回了不少面子,但是那些勝利都是局部的、暫時的,根本不能改變越南全局被動挨打的局面。中國一共有297個營(不含炮兵)的作戰部隊進入了越南,除了50軍的那個營,其餘296個營越南只俘獲了20人,由此可見這場戰爭基本上是一邊倒,中國只是在局部偶爾吃了點小虧。

越南的失敗在於他們根本沒有應付如此大規模進攻的思想準備,他們犯了中東戰爭中阿拉伯國家一樣的錯誤,過分地相信後台老板蘇聯人的決心和勇氣。越南人始終認為有蘇聯在北面看著中國,中國不敢對自己大動干戈,最多也是師團一級的中小規模入侵,憑越南軍隊的戰鬥力完全可以在一線擋住那樣的進攻,只要拖到蘇聯在北面向中國出兵,越南還可以反過來攻進中國境內。過分的自以為是使越南人根本沒有認真考慮中國大規模出兵的可能,也沒有仔細揣摩中國領導層的意圖,連鄧小平在中國政壇的作用和地位都沒搞清。當鄧小平在美國向越南發出戰爭警告時,黎筍還以為鄧小平是在違心地應和中國其他領導人做表演。越南人在邊境布置的10萬人也不是用來對付集團軍一級規模的進攻的,其落後簡陋的通訊系統在戰爭的頭一天就讓河內跟前線完全失去了聯繫,所以越南在前線的部隊基本上是在各自為戰,後方的增援部隊也象沒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撞。直到一周後坐飛機風塵僕僕趕來的蘇聯通訊部隊緊急接管跟前線的通訊聯絡,越南才逐漸恢復了跟前線部隊的聯繫。等他們最終搞清楚攻過來的中國軍隊的規模時,猛然發現在首都以北駐守的部隊數量根本擋不住中國軍隊,在蘇聯顧問的建議下,越南急忙把在柬埔寨的一些主力部隊如304師等緊急調往北方,但遠水已經解不了近渴,越南只好眼睜睜地看著一線部隊一個個陷入重圍而無法救援。好在越南急忙下令308師、312師等二線部隊停止增援,馬上回撤,這才避免了越南第一王牌和第二王牌也象316A師那樣飛蛾撲火,從而給首都河內留下了寶貴的守衛力量。不然,河內就象個一絲不掛的新娘,任憑已經衝過來的成群的中國惡狼肆意蹂躪。


充滿血腥的代價和不可逾越的限制


戰爭打到第16天,中國人將越南北方的重鎮諒山徹底摧毀後佔領,從而打開了通往紅河平原的大門,造成了威逼越南首都河內的形勢。看到越南人剩下的部隊都已經退到河內周圍,實在找不到新的肥肉下嘴,鄧小平在第二天下令撤退。回撤的中國軍隊繼續對陷入重圍的越南遊擊隊實施殘酷的清剿,又幹掉了越南上萬人。12天後,除了50軍的那個營,其他296個營都安然無恙地返回中國境內,血腥的中越戰爭至此告一段落。28天的衝突讓中越雙方都傷亡慘重,越南的戰報說消滅中國軍隊3萬多人,由於越南一直不能掌握戰場,所以只能籠統地估算到萬位數。近年來中國透露出來的數字跟越南人說的差不多,一共減員31139人,精確到了個位數,其中死亡(包括戰死、傷重不治死、病死、事故死亡)、失蹤8531人,這些數字除了作戰人員外還包括民工、嚮導、翻譯等非戰鬥人員,傷亡確實驚人!中國人說消滅了越南軍隊57152人,也精確到了個位數。乍一看中國人沒佔多大便宜,但是這57152人中有46837人是中國人數到的越南士兵的屍體,2173人是中國人捉的俘虜,中國人看到確認打傷的越南士兵只有8142人。這根本不可能是越南人的真實損失,因為在密林草叢深處中國人沒有發現的屍體,被炸塌的工事、岩洞中(如著名的鬼屯炮台、大青洞、二青洞、法國炮台等)活埋的越南士兵,以及在後方醫院傷重不治而亡的越南士兵都不在此數內,大量受傷後隱蔽撤下來的越軍傷兵,還有目視距離以外被遠程火炮打死打傷的越軍士兵也不在此數之內,由此可見中國人對數據的統計是嚴謹的、殘忍的!朝鮮戰爭中中國人公布的殲敵數字就比美國人、韓國人自己說的還要少!所以鄧小平說越軍的死亡人數至少超過5萬,而近年來跑到法國的越南民運分子則說越軍死亡人數超過7萬!不過越南士兵的受傷人數大大低於死亡人數也是肯定的,因為越南人戰前一線取勝的戰略,戰爭中死守一線的命令,以及越南後方糟糕的醫療救護條件,都讓大批受傷後本可以活下來的傷兵丟了性命,所以許多網路資料認為越南士兵死者與傷者之間的比例應該在2:1~1:1之間!而不是國際上通常認為的1:3~1:4之間!10萬越軍駐守一線的部隊,以及數萬增援後死戰不退的二線部隊幾乎全部傷亡,完好無損撤下來的人員極少!


除此以外,大量不穿軍裝的越南武裝民軍和百姓的傷亡也不在中國人的戰果統計里。這些人基本上由退伍回鄉的越南老兵組成,單兵作戰經驗和能力比越南的正規軍還強,人數也超過越南在邊境一線布置的10萬軍人。在戰爭的中後期,這些人甚至成為抗擊中國軍隊的主力,鄧小平後來增調50軍、54軍和20軍58師加入戰場,主要就是對付這些武裝民軍和百姓,沒有這些人的羈絆,鄧小平早就推進到河內城下了。但由於缺乏統一指揮,分散作戰,得不到有力的支援,越南的武裝民軍和百姓在中國人的圍攻下也傷亡慘重。而且由於這些人的有效抵抗,中國人開戰沒幾天就開始不分青紅皂白地對平民大開殺戒,所以越南平民的傷亡比軍隊還要大!越南人說在戰爭中超過5萬的越南平民喪生,這又是一個非常籠統而又模糊的統計,這裡面有多少是武裝民軍和百姓,有多少是真正無辜的平民,越南沒有明說。在朝鮮戰爭中軍人與平民的損失之比為1:5,越南戰爭則上升為1:10,所以中越戰爭中越南平民死亡5萬人基本上是不可信的!具體的數字越南人和中國人出於各自的目的恐怕永遠也不會透露,不過越南民間說他們是用10個人換中國1個人的說法還是有依據的,這樣推算越南在1979年的中越戰爭中軍民合計傷亡應在30萬人以上!

除了人員傷亡慘重以外,越南在北部邊界的基礎設施也損失慘重。戰爭結束後,到中越邊界採訪的一些外國媒體就曾經報道,中越邊界越南一側縱深20~80公里範圍內的所有軍事設施和人工建築都被中國人摧毀,在諒山,中國人連一間房子都沒留下!許多軍事觀察員因此斷言越南已經失去了再次向中國大規模挑釁的物質基礎。越南在北方僅有的一點重工業也被中國人破壞殆盡,一些技術專家看後認為要恢復到戰前的水平至少需要10年!這又給戰後越南經濟建設的恢復帶來無窮的困難。


無疑,越南人在人員和物資損失上都遭遇了一場浩劫,但是越南人並未輸得一敗塗地,他們用大量的鮮血挺過了中國人的猛烈襲擊,又用巨大的代價遲滯了中國人的推進,越南最精銳的主力(如308師、312師)基本上都跳出了中國人的包圍圈,成功地與從柬埔寨北上的增援部隊匯合。等鄧小平打下諒山時,河內以北以308師、312師和304師為主體的新的防線已經形成,若中國人繼續前進,將面臨越南舉國的以死相拚。聰明的鄧小平沒有讓自己大佔便宜的部隊再去啃硬骨頭,他明智地放棄了進攻河內的打算,把部隊撤了回來。正是基於這一點,越南人始終堅持自己取得了1979年戰爭的勝利,起碼逼得大批兇惡的中國軍隊不敢進攻河內,保住了國家的獨立。但是鄧小平停止前進的主要原因誰都知道不是越南人的拚死抵抗,鄧小平確實講過幹掉對方4萬多人,才抓了2千俘虜,越南不可小視、不可低估的話。但是越南以這樣的代價給中國造成的損失也是毫髮之失,離傷筋動骨遠矣!鄧小平真要想打下河內,越南人是擋不住的。之所以鄧小平沒打河內,並不是他懼怕越南設立了新的防線,而是已經沒有時間了。不僅雨季馬上就要來臨,真正讓他害怕的是等他打下河內,身後的北極熊會揮爪打過來。他非常清楚,自己的成功有相當大的偷機性,不僅鑽了越南經驗不足的空子,更是鑽了蘇聯準備不充分的空子。蘇聯在戰前對這場戰爭的規模和突然性也認識不足,她壓根兒就沒想到中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對自己原先的盟友下手,而且這麼狠!她不知道鄧小平為這場戰爭已經籌划了4、5年了。蘇聯軍隊根本沒做對中國開戰的準備,在中蘇、中蒙邊境部署的54個師,沒有1個是戰時滿員師,只有1/3達到滿員的70~80%,1/3隻有滿員的50~60%,剩下的1/3都是只有4000人左右的架子師。美國人及時將這一重要信息透露給鄧小平,鄧小平據此估計蘇聯要想大規模進攻中國,至少要從歐洲調100萬人過來,僅憑那條單薄的西伯利亞鐵路,完成上述調兵至少需要半年,就是部署中等規模的進攻最快也得2個月。這個估算出的時間差是鄧小平下決心對越開戰的主要依據,也是他進行戰爭不能逾越的時間紅線,如果蘇聯人沒給他這個時間差,也象中國人向中越邊界調兵那樣向遠東大規模增兵,鄧小平還敢不敢對越開戰就不好說了,最起碼他不會發動那麼大規模的進攻。


現在的公開資料表明,鄧小平在開戰之前和戰爭進程中主要精力是用在如何應對蘇聯的反應上,對越戰事完全委託給了許世友和楊德志兩個部下,他根本沒插手。蘇聯超強的軍力讓鄧小平不敢小覷,中國對付得了越南但絕對對付不了蘇聯,這也是越南料定中國不敢大動干戈的主要原因。但是鄧小平比越南人更了解蘇聯,他跟蘇聯人打了幾十年的交道,深知支撐蘇聯帝國的基礎在歐洲不在遠東,蘇聯向遠東大規模調兵不僅成本浩大,而且還會造成老巢東歐地區兵力空虛,美國絕不會對此不屑一顧。要是再弄出匈牙利、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那樣的危機,蘇聯就可能丟掉東歐,這個損失蘇聯承受不起。所以鄧小平料定勃列日涅夫絕不會用東歐任何一個國家去換越南,大規模進攻中國蘇聯肯定不敢。

其次,鄧小平認為中越戰爭那樣中等規模的進攻蘇聯也不會實施。因為這需要在中國的東北或新疆地區對面集中2個集團軍規模的兵力,至少得10個滿員師,跟中越戰爭中國在廣西或者雲南方向布置的規模差不多。這對蘇聯同樣十分困難,中蘇邊界不論東端還是西端,都是人跡罕至的高寒地區,每年二三月份大雪瀰漫,氣溫零下30~40℃,幾十萬的人和裝備在這種情況下集結開進是不可想向的,真打起來龐大的後勤供應也會要蘇軍的命。再說,10幾個師的規模頂多也是象中越戰爭那樣打進去幾十公里,這樣的打擊對越南這樣的小國管用,對中國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則毫無意義。所以鄧小平基本也排除了蘇聯中等規模進攻的可能,但是他仍然命令中國北方的瀋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和新疆軍區的部隊進入一級戰備,做好應對蘇聯中等規模入侵的準備,這些軍隊在裝備和人員素質上都高於南方正跟越南打仗的部隊,目的就是防止蘇聯在絕境下出險招。


蘇聯的存在使中國不可能無限制地對越南施以懲罰


再次就是蘇聯小規模的入侵,這是鄧小平1979年最擔心的地方,也是他花心思最多的地方,尤其是中國西部的新疆地區,鄧小平估計會有蘇聯武裝的6個哈薩克族還鄉團打過來,鄧小平為此都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準備。中越戰爭期間鄧小平的眼睛一直盯著北面,中蘇、中蒙邊界任何微小的動靜,哪怕是風吹草動都得向他彙報。

事後證明,蘇聯連小的入侵也沒搞,為此,有人說蘇聯人本質是懦弱的,從拿破崙戰爭以後,蘇聯(包括以前的帝俄)從未主動向一個大國發動戰爭。還有人說蘇聯沒有行動確實是象鄧小平分析的那樣有無法克服的困難,但更重要的是蘇聯對越南並不真心,這個從別人那裡背叛過來的小夥伴蘇聯還信不過,這麼短的時間就讓蘇聯為了這個新的小夥伴去跟人以命相搏,蘇聯絕對做不到,也沒那個意識。蘇聯跟越南的苟合是為了互相索取,誰都沒真心為對方著想,這樣的苟合地危難時刻當然是各顧各,蘇聯不會馬上為越南火中取栗。當然,鄧小平的嚴陣以待也是讓蘇聯人不敢輕舉妄動的重要原因,他也讓蘇聯人掂量出為越南兩肋插刀需要付出的沉重代價,所以蘇聯方面更是在猶豫中遲遲下不了決心。如果鄧小平象黎筍那樣對自己的「頭號敵人」掉以輕心,在北面象徵性地擺上10萬軍隊就南下專註打仗,蘇聯會不會冒險在中國背後動手就兩說了。

蘇聯的存在使鄧小平不可能無限制地對越南施以暴力,就是在北面準備再充分也不能把南面的戰爭拖到蘇聯的戰爭機器開動。所以鄧小平說對越戰爭是有限制的,他把戰爭的時間嚴格限制在兩星期以內,到了時間不管戰果如何都要撤軍。儘管5月份冰雪融化之前蘇聯不可能發動中等規模的進攻,但是兩周以後蘇聯發動小規模的入侵還是能辦到的,中國北方的邊境地區已經發生了邊民內逃事件,長期繃緊神經對中國也不利。鄧小平估計越南那樣的國家扛兩周的猛烈打擊已經夠了,繼續放血純粹畫蛇添足。最終,越南人的抵抗讓鄧小平的撤軍推遲了2天,但並沒有影響鄧小平的全盤戰爭規劃。所以鄧小平沒有進攻河內是擔心蘇聯在北面搞動作,並不是害怕越南的誓死抵抗。當然,越南人粉碎鄧小平再撕下一塊肉的企圖也是成功的,因為依鄧小平這個賭徒的性格,如果越南人真是爛泥糊不上牆,給了鄧小平繼續冒險的時間,他在兩周之內真敢打河內!

蘇聯被拖下水淹沒

(搬運者註:這一段是相對比較新鮮的觀點,但結合現實情況,你又不能否認這是客觀發生的事實。鄧公是有預謀有方案的讓事態往這個方向發展呢,還是各方面世事進化而成呢?如果是前者,那總設計師的稱號就真的名副其實了)


鄧小平一直在說對越作戰是在教訓東方的古巴,這話聽著話裡有話,恐怕只有蘇聯和美國才知道鄧小平這樣講是什麼意思。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讓美國和蘇聯跟1979年時的中國和蘇聯一樣,差一點兵戎相見。蘇聯人在1962年栽了面子,被迫在美國的壓迫下讓步,赫魯曉夫因此在國內外聲名掃地,不到2年就被勃列日涅夫搞下台。但是赫魯曉夫還沒象勃列日涅夫那樣輸得那麼慘,他還是強迫肯尼迪作出了決不入侵盟友古巴的保證,古巴不僅在美國的眼皮子底下繼續作威作福,而且永遠免遭越南那樣的軍事打擊。而勃列日涅夫則讓自己的盟友越南被打得皮開肉綻,自己卻連反擊的機會都沒有,儘管中國的力量比美國弱得多,但是鄧小平短平快的行動比肯尼迪破釜沉舟的恫嚇讓蘇聯栽的面子更大,蘇聯在全世界面前遭到了更嚴重的羞辱,所以中越戰爭對蘇聯的打擊程度遠遠超過古巴導彈危機,它不僅損害了蘇聯在全世界的聲譽,而且加深加快了東方陣營內許多小夥伴的離心步伐。可惜的是世界媒體對中越戰爭的關注程度遠遠不如古巴導彈危機。


中越戰爭後蘇聯陣營里第一個反叛者是埃及。埃及早就對自己的主子心存不滿,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後已經對蘇聯產生了離心傾向,但懾於蘇聯的強大一直沒有採取實質性的行動。1977年11月,埃及總統薩達特主動訪問耶路撒冷,與美國在中東的代言人以色列總理貝京進行談判,但沒有取得任何進展。1978年9月,薩達特與貝京在美國簽署了戴維營協議,答應與以色列結束戰爭狀態,和平解決爭端。但那僅是非正式的一紙意向,並不能象真正的合約那樣具有實際效果。由於國內及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強烈反對,蘇聯的強大壓力,薩達特沒敢如約在3個月後簽署正式的和約。但中越戰爭後薩達特的膽子就壯起來,僅過了10天,即1979年3月26日就與以色列簽署了正式和約,埃及毅然決然地背叛了整個阿拉伯世界和蘇聯,與以色列結束了30多年的戰爭狀態,美國立即慷慨地給予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儘管阿盟絕大多數國家立即與埃及斷交,薩達特2年後也被刺殺,但這絲毫不能改變埃及已經加入西方陣營的現實,蘇伊士運河這個戰略要地牢牢地進入了美國的掌控中。

緊跟著埃及反叛的是阿富汗,1979年9月,受中越戰爭及埃及成功反叛的影響,阿富汗政府內親美的阿明幹掉了親蘇掌權的塔拉基。但是阿富汗的地理位置不如埃及,她緊鄰蘇聯,所以阿明的反叛引得蘇聯在同年12月27日出動10萬大軍進行干涉,推翻了阿明政權。蘇聯的過激行為被外界認為是對越南遭受中國攻擊自己支持不力的一種補償,也是防止阿富汗變成第二個埃及。從阿明鬧出動靜到蘇聯出兵,中間間隔了3個月,遠遠超出鄧小平對蘇聯軍隊反應速度的估計,但是無論如何,蘇聯在阿富汗跟在越南一樣誤判了形勢,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全球力量對比正向不利於自己的一面快速發展。美國人不失時機地迅速採取行動,給阿富汗的反蘇游擊隊提供大量的金錢和武器,這些援助沒過多長時間就讓蘇軍在阿富汗陷入泥沼。


蘇聯在越南、阿富汗的接連失誤很快引起了全局的被動和戰略性危機:在西亞,蘇聯失去了將更重要的伊朗拉入陣營的絕佳時機。本來在中越戰爭爆發前6天,緊鄰蘇聯的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國王,如果蘇聯人抓緊時間拉攏,霍梅尼很可能倒向蘇聯。那樣的話蘇聯進入印度洋、波斯灣更容易,比走阿富汗近得多。但由於中越戰爭及阿富汗戰爭的掣肘,蘇聯人始終沒有時間對伊朗採取行動,結果美國人抓緊時間武裝薩達姆。1980年9月22日,薩達姆在美國的挑唆下向伊朗全面進攻,挑起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奇怪的是蘇聯對脫離美國的伊朗不僅不支持鼓勵,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向著伊拉克。兩伊戰爭經過幾次拉鋸後,終於向不利於伊朗的方向發展,孤立無援的伊朗最後被打得遍體鱗傷,不得不求和。美國通過伊拉克教訓了背叛的伊朗,同時有效嚇阻了陣營內其他還想背叛的小夥伴,而蘇聯不僅失去了與中東大國伊朗結盟的機會,也失去了借道伊朗南下印度洋、染指波斯灣石油的可能。


在蘇聯心臟的東歐地區,蘇聯對阿富汗、越南的大量投入以及之前在世界其它地區的無限擴張,不僅讓蘇聯人民苦不堪言,也讓經濟基礎本就薄弱的東歐各國雪上加霜。最不安分的波蘭最先起來發難,1980年8月14日,波蘭爆發全國性的罷工,抗議物價飛速上漲,格但斯克造船廠的電工瓦文薩組織了東歐歷史上第一個反政府的政治團體——團結工會,專門跟蘇聯作對。勃列日涅夫一連撤換了兩任親蘇的執政黨總書記,並調50萬大軍到蘇波邊境集結。波蘭可不象越南那樣非要用雞蛋碰石頭,鬧騰到1981年12月13日,新上任的雅魯澤爾斯基拘禁了瓦文薩,宣布全國進入戰時狀態。這雖然避免了蘇聯的軍事干涉,但是波蘭與蘇聯之間的裂痕已無法彌合,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光波蘭,整個東歐對蘇聯的離心傾向都越來越明顯。


在遠東的中越邊界,勃列日涅夫並沒有象赫魯曉夫在古巴導彈危機後那樣成功地阻止敵人繼續欺凌自己的盟友,鄧小平在1979年撤軍時故意佔領幾塊有爭議的領土,繼續對越南保持壓力。等看到蘇聯在阿富汗、中東和東歐都陷入了危機,鄧小平馬上叫囂準備給越南「第二次教訓」。越南被迫在北部邊境維持了一支近100萬人的大軍,防止1979年那樣的悲劇再次發生。以越南那樣的小國保持100多萬的正規軍後果不堪設想,龐大的後勤工作就讓越南幾乎沒剩什麼勞動力,越南少得可憐的那點兒重工業在中越戰爭中又遭到全面摧殘,所以只能全靠蘇聯維持如此龐大的軍隊。蘇聯每天給越南的援助在200~250萬美元,這也讓蘇聯不堪重負,而且大批蘇聯的物資都要經過海路、空路的長途運輸,驚人的運輸成本和損耗當然也得蘇聯割肉。再加上越南專業技術人才幾乎為零,越南北方本已非常薄弱的基礎設施在中越戰爭中又遭到全面摧毀,所以大量先進的蘇聯援助在偏遠的中越邊境根本施展不開。

正是看準這一點,鄧小平在中越邊界不斷進行武裝挑釁,他非常明白,在中越邊界打仗比在中蘇、中蒙邊界直接跟蘇聯人對抗更能有效地打擊蘇聯,而中國一方的戰爭成本和風險都降到了最低。1980年10月,中國人節外生枝,奪取了有爭議的羅家坪大山。1981年5月,在廣西和雲南方向幾乎同時又奪取了法卡山和扣林山。越南的反擊都遭到失敗,傷亡超過中國的5倍。1984年4~5月,中國人又攻取了有爭議的老山和者陰山,越南實在無法承受中國無休無止的騷擾,被迫以全國、全軍之力在地形不利的老山跟中國人展開大規模的爭奪。越南這樣的小國打正規陣地戰本來就非常吃虧,再加上中國軍隊經過徹底改革戰鬥力已今非昔比,而越南軍隊則完全喪失1979年本土作戰的優勢,所以越南人在老山承受了比1979年還要悲慘的戰鬥。1984年7月12日,越南在老山的大規模反擊遭到失敗,一天當中扔下3700多具屍體,而對方只死了70多人。1985年5月31日~6月11日,越南人成功地奪回A6b高地(中國人稱211高地),並打退中國人的反擊,根據自己驚人的彈藥和人員消耗量,判斷消滅中國軍隊至少1個師,而實際上中國方面只死了122人。現代戰爭天文數字般的物資消耗讓越南人根本吃不消,所以A6b高地在同年9月8日又被中國人奪回。到1986年7月黎筍死時,老山地區的戰線已經推進越南一方好幾公里,越南方面完全喪失了排以上規模的反擊能力,士氣低落,幾乎每支部隊都出現了逃兵。而鄧小平則在籌劃空地協同、導彈攻擊、機降作戰等新的作戰模式,準備開闢第二、第三個老山戰場。1988年更是在南中國海製造事端,把衝突從陸地擴大到了海洋,甚至準備派海軍攻取越南中部的昏果島,從海上掐斷貫通南北的越南鐵路交通大動脈。


中越邊界戰爭至此完全成為套在越南人脖子上的枷鎖,但是蘇聯卻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越南垮台,她為越南付出的血本太多,越南的崩潰就意味著蘇聯在東南亞的既得利益全部丟失。所以蘇聯只好牙齒打落了往肚裡咽,嗬上老本繼續援助越南。中越邊界戰爭因此也成為蘇聯不斷淌血的深深傷口,只要她繼續支撐越南,血就會沒完沒了地繼續流。


在柬埔寨,波爾布特藉助中越戰爭及中國源源不斷的援助死灰復燃,在柬埔寨偏遠的農村和山區繼續跟越南人進行著他創造的那種殘酷的作戰,稍有不利中國人就會在北方搞出動靜。越南在柬埔寨的10萬大軍始終不能給紅色高棉象樣的打擊,雙方很快也陷入誰也吃不了誰的爛仗中,越南死不撤軍,波爾布特死不改悔,相互在仇恨中死扛著看誰更能挨揍。越南在柬埔寨的戰爭消耗也是全靠蘇聯,雖然柬埔寨的戰爭規模遠遠小於中越邊界,但它仍然成為蘇聯軀體上不斷淌血的另一道傷口。


在地中海東岸,蘇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後擁有的某種優勢在埃及反叛後被從根本上削弱,美國在中東豢養的獵犬以色列趁機衝出柵欄咬人。1982年6月,以色列無所顧忌地發動第五次中東戰爭,出動10萬大軍攻進黎巴嫩,黎巴嫩、巴解組織、敘利亞相繼戰敗,蘇聯在中東好不容易扶植起來的力量遭受了一次全面的摧殘。第五次中東戰爭、兩伊戰爭與阿富汗戰爭一起,讓蘇聯在整個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威信掃地,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影響幾乎完全喪失,而西亞和中東這一世界的能源中心從此又重新回到美國的掌控中。


在非洲,蘇聯的處境也越來越不妙。本來,蘇聯人1975年藉助越南戰爭的勝利在非洲大陸進行了成功的滲透,安哥拉、莫三比克、衣索比亞都建立了比較穩固的親蘇政權。但是中越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以後,原先不想作為的美國在里根上台後信心大增,開始在非洲大陸進行大規模的反擊。美國人用大量的資金和物資不遺餘力地支持非洲大陸上的反蘇勢力,原先毫無懸念的安哥拉、莫三比克內戰,突然之間變得猛烈而又曠日持久,衣索比亞境內的厄利垂亞獨立武裝也變得除之不盡。這三個國家逐漸也演變成美國和蘇聯角力的戰場,戰爭的殘酷性遠遠超過中越邊界和柬埔寨,差不多有200萬以上的人死亡,這樣的損失連阿富汗戰爭都望塵莫及。可悲的是非洲三國跟越南一樣毫無工業基礎,所有的戰爭費用也得蘇聯買單。所以,蘇聯在阿富汗、柬埔寨和中越邊界以外又不得不背上另外三場戰爭的長期消耗。


1982年11月,心力交瘁的勃列日涅夫病逝,他只活了76歲。不到4年,黎筍也撒手人寰,他也只活了79歲。兩人都是被自己狂妄而又愚蠢的政策拖累死的,死也沒有得到本國人民的原諒。接替勃列日涅夫的兩個蘇聯老人也不能跳出勃列日涅夫思維的桎梏,僅僅2年多也先後在拚命維持勃列日涅夫留下的爛攤子中活活累死。等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上台時局勢已無法挽回,蘇聯再也不可能有赫魯曉夫那樣的人來力挽狂瀾了,乳臭未乾的戈爾巴喬夫在內外交困中苦苦掙扎了6年,最後還是眼睜睜地看著蘇聯崩潰而毫無辦法。在越南,接替了黎筍的長征想從根本上改變黎筍的戰略,無奈黎筍長期執政產生的慣性太大,心力交瘁的長征不到半年就被迫下台,2年後也含恨去逝,越南只好在血泊和眼淚中繼續掙扎。好在越南領導層還保留了一些赫魯曉夫式的人物,1991年,擺平了內部紛爭的阮文靈北上中國求和,重新又回到了中國的懷抱。越南雖然屈辱地放棄了柬埔寨和寮國,但是也成功地避免了國家再次分裂。時隔16年,越南又回到了1975年國家剛剛統一時的位置,這個衝動的少年多年來的不理智幾乎把自己搞殘,等他柱著拐杖好不容易重新站起來時,打敗美國時的豪情壯志已蕩然無存,為爭取獨立自由而贏得的世界性尊重也隨風而去,他再也不去做什麼取代中國的美夢了,而是老老實實地躲到地球的角落裡撫平身上一道道深深的創傷。


越南以外的蘇聯其他衛星國、小夥伴也是樹倒胡猻散,東歐國家在蘇聯崩潰以前就已經紛紛推翻各自的親蘇政權,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西方陣營。阿富汗、非洲的親蘇政權也一個個塌台,不是倒向西方就是陷入分裂。整個蘇聯東方集團土崩瓦解,連蘇聯自己也開始四分五裂,隨著蘇聯的消失,冷戰作為一個名詞也進了歷史檔案袋。


誰也沒想到世界局勢在1991年發生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人們依舊只注意結果不追究原因。其實蘇聯崩潰的最直接原因是對外戰略的失誤誘發了國內各種矛盾猛烈爆發,在大規模援助越南以前,蘇聯的對外政策是非常謹慎的,斯大林在柏林危機、朝鮮戰爭中,赫魯曉夫在第二次中東戰爭、非洲獨立風潮、古巴導彈危機中,勃列日涅夫在越南戰爭、第三、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都不敢在境外豪賭,蘇聯就象一隻刺蝟縮成一團,不僅美國無從下口,自己內部出現問題也好解決。但是越南戰爭勝利後蘇聯就失去了原有的冷靜,不僅在世界各地到處擴張,擠佔美國人收縮後空出的地盤,而且想用越南擠壓中國的活動空間。這隻北極熊讓一連串眼花繚亂的誘惑搞昏了頭,跳出自己冰天雪地的老巢,跑到熱帶草原上搶肉吃了。她身軀還不夠強健,熱帶的陽光和風雨讓她氣喘吁吁,但她仍霸著搶來的肉沖不遠處的兩隻雄獅(中國和美國)呲牙。這可都是兩隻雄獅家門口不遠的肥肉,北極熊焉能不被撕散架?!


越南就是兩頭獅子最先開咬的地方,可笑的還是越南先去招惹其中的一頭獅子。儘管這頭獅子個子比較小,但是卻更狡猾,動作更靈敏。所以,蘇聯在管不住越南的情況下又對越南大量援助,無論對己對人都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以後的蘇聯就是在徒勞地堵越南人桶出的天大婁子,把越來越多的負擔強壓在國內人民頭上,還讓他們看不到盡頭。最終,忍無可忍的蘇聯人民起來造反,蘇聯帝國隨之轟然倒塌。仔細回味一下蘇聯倒塌的全過程,就會發現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就是1979年鄧小平發動的中越戰爭。如果鄧小平當年沒有對越南下黑手,全世界的人恐怕到現在也不會相信蘇聯和越南原來如此虛弱,不僅美國不會那麼快下決心跟蘇聯死磕,蘇聯陣營里那些心懷鬼胎的小夥伴更是不可能跳出來沖主人舞槍弄棒。沒有中越戰爭,冷戰很可能到現在還在持續,直到將來另一個鄧小平發現蘇聯的另一次重大失誤。所以說鄧小平似乎就是為蘇聯滅亡而生的,他用16天的短促戰爭就把蘇聯這個偉大的帝國撬上了沖向懸崖的不歸路!


鄧小平的貢獻和中越戰爭的地位

1997年2月,鄧小平去逝。2004年6月,里根去逝。這兩個心照不宣地對抗蘇聯的戰友都活了93歲,兩人與勃列日涅夫和黎筍是同時代的人,卻比後者多活了10幾年。兩人聯手終結了冷戰,並且分別讓各自的祖國受益匪淺:中國實現了經濟騰飛,在世界重新崛起;美國獨霸全球,達到了歷史的鼎盛。現在的中國和美國不客氣地說仍在享受鄧小平和里根留下的老本。今後的歷史學家怎樣評價鄧小平和里根不得而知,不過相對而言,鄧小平的魅力肯定更大一些,他在對越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智慧、眼光和膽量是里根不具備的,里根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搭鄧小平的順路車,他缺乏鄧小平那樣的創造性思維。是鄧小平創造了中越戰爭這種新的國際鬥爭模式:集中全部力量在極短的時間內儘可能多地消滅對方人員,毀壞基礎設施,然後迅速撤回,選取幾塊於己有利、於敵不利的地方繼續給對方施加壓力,迫使對方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長期跟自己拚消耗,直到把對方徹底拖垮。這種模式在小的戰術要點上是短促的、極端猛烈的,而在大的戰略層面上則相對溫和一些,不以一次性徹底壓倒對方為手段和目的,而是用套住對方慢慢勒緊繩索的辦法,迫使對方內部發生嬗變,主動向自己求和。相對來說,這是一種比較人性的征服。


可惜的是現在西方的學者和專家對鄧小平和中越戰爭完全持一種漠視態度,沒有看清現在的世界正是1979年鄧小平的一意孤行造成的。他們除了喧賓奪主、連篇累牘地讚揚里根、老布希、斯瓦茨科普夫及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外,極少量關注中越戰爭的宣傳就是在宣揚中國在局部遭受的那些無關痛癢的挫折,拚命向全世界暗示中國在戰爭中遭到了失敗。但是這樣的宣傳在被他們無限吹捧的越南人那裡都得不到共鳴,如果時間還能倒流,越南人是絕不會再去嘗試中越戰爭那樣的「勝利」的,而中國人則會100%地再來一次「失敗」。西方人忘了,1979年戰爭開始以前,全世界(包括越南)都認為中國軍隊不是越南軍隊的對手,在這種氛圍下鄧小平對越南發動那樣規模的戰爭所具有的膽略,是西方沒有的,或者說全世界只有鄧小平一個人看清了越南的份量有多重。以後的事實證明鄧小平判斷準確,而其他所有的人都看走了眼。無奈曲高和寡、第一隻從地上站起來看世界的猴子會被同伴殺死,西方媒體帶頭頑固地堅持:所有人看錯的事不可能是錯事!中國人打敗讓美國吃敗仗的越南?純粹一派胡言!但是不管我們怎麼傲慢地辯解,可憐可悲的都是我們自己,不是中國人。


中越戰爭是中國第一次越過國際公認的邊界線主動攻擊一個主權國家,而且取得了完勝,這對中國和世界都不是一件小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回顧20世紀中國的對外衝突,無論中日戰爭、朝鮮戰爭、中印邊境戰爭,中國都是在被動地應付,沒有主動出擊的能力和勇氣。可是中越戰爭就完全不同了,這是第一次中國強加給別人的戰爭。就戰爭的代價和收效說,前三次戰爭跟中越戰爭都不在一個等級上:對日戰爭讓中國境內遭受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破壞,中國人自稱傷亡3500萬人,結果只不過是將侵略者趕走,中國並沒有得到相應的補償;朝鮮戰爭中國軍人死亡超過18萬人,雖然可以說戰勝了美軍,但是並沒有動搖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沒有打破美國對中國的封鎖和包圍;中印邊境戰爭雖然以微小的傷亡把印度人完全擊潰,但是中國人並沒能收復失地,也沒能阻止印度在南亞次大陸坐大。但是中越戰爭就完全不同了,不管越南人如何宣染自己,西方如何貶低中國,中國在這場為期28天的戰爭中死亡的軍人也不可能超過1萬,就是加上以後10年的邊境衝突,中國的死亡人數也只勉勉強強超過1萬。但是這場戰爭給越南造成的損失卻是驚人的,越南因此永遠失去了在中南半島和東南亞的主導發言權。另一個更大的收穫是,中國把自己最大的威脅——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挑下了馬,這可是拿破崙和希特勒畢其一生、傾盡全力都沒能做到的事情!所以中越戰爭不僅表明中國的實力今非昔比,更表明中國在國際爭鬥中的戰略思維和指導藝術,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明的程度,這後一個傳遞出來的信息對我們西方更加危險!

還有一些西方文章在嘲笑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打了一場一戰式的落後戰爭,不知這些作者是想欺騙中國人民還是想欺騙自己的人民。中國在1979年時不是蘇聯和美國那樣的超級大國,不可能打蘇聯和美國才能打的高技能的現代化戰爭。儘管如此,中國人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組織動員能力,戰略戰役戰術的指揮水平仍然讓人吃驚。我們西方從1945年至1979年從未打過中越戰爭那樣的高水平戰爭,只有以色列的第三次中東戰爭有點象,但是後患無窮。我們的領袖美國在越南進行的戰爭可謂先進得不能再先進了,但事實證明那是一場蠢得不能再蠢的戰爭。現代戰爭打的是硬體,更是軟體,我們西方十分缺乏鄧小平那樣的軟體思維能力,我們吹噓的伊拉克戰爭在技術上堪稱引領21世紀,但是在戰略思維上卻連19世紀的水平都達不到。


以上文字均為網上所得,特搬來與各位共享。如有侵權情況請通知在下,立刪。


這種「都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的陰謀論可以歇歇了。

中越戰爭的大背景是中蘇交惡,次要背景是能源危機。
前者是整個70-80年代中國外交的中心,關乎到家國存亡的大命題。
後者則意味著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遭受重創,被迫在冷戰中採取守勢。
只有先出現這兩項大前提,才輪的上越南所謂的「中南半島聯邦野心」。

直到中國武力干涉前夕,越南都無比接近實現這個越南夢。
中南半島聯邦傳統三國中,越南已經結束了分裂並徹底轉向蘇聯,寮國不僅弱小而且親越親蘇,柬埔寨原有的反對政權已經被推翻,新生的傀儡政權已經上台。
外部勢力中,蘇聯簽訂了蘇越友好合作條約,美國沒有意願和行動力干涉,東南亞的其他國家又因為輸出革命和蘇聯的影響不願意出頭——事實上,當時真正願意支持中國的不是維基百科上那個民主柬埔寨,而是在曼谷熱切接待鄧小平訪問的克良薩將軍。

1978年末,四人幫和華國鋒剛剛下台,按照常理來說這種時候正應該在國內穩固局面,鄧小平完全沒有必要在這種時候選擇出訪,尤其對象還是新加坡、日本等等這些傳統的「帝國主義走狗」,一旦國內局面生變他難道不怕迎來第四次下台?
之所以要選擇在東南亞和日本連續訪問,一方面是為了對越戰爭放風,另一方面則是為中國向西看造勢,如果沒有對越戰爭這份投名狀天知道中美建交還要拖多久。
正因如此,鄧小平才會選擇在新加坡對越南入侵柬埔寨表態,即紅線是湄公河。

現在可以回到題主的問題了,對於這次戰爭各方的意願可以總結成這樣子:
越南,控制柬埔寨,成立中南半島聯邦。
蘇聯,扶持地區強權對抗中國,將勢力拓展至東南亞尤其是馬六甲。
美國,挽回自己因為越戰在中南半島的頹勢,遏制蘇聯的擴張。
中國,重新實現中南半島的均勢,為對抗蘇聯和經濟發展尋找盟友。

糾結果來看,越南遭受重創並被迫承受長達八年的輪戰,蘇聯則實現了對金蘭灣的海空軍武裝部屬,中國打散了中南半島聯邦的可能性,中美則彼此得到了承諾來應對蘇聯,中國成了沒有正式加入的北約成員國。
乍一看不幸的只有越南……
事實上,正因為越南在戰爭中的糟糕表現,才讓蘇聯認識到金蘭灣並非想像中的安全,海空軍相對虛弱的中國軍隊從陸路直抵金蘭灣的陰影一直籠罩在南中國海。
也正因如此,蘇聯的軍事存在才始終沒辦法向中國柔軟的後翼展開,太平洋艦隊在馬六甲的布局形同虛設。他們只好持之以恆地修建他們那條世紀工程貝阿鐵路,來為明天的中蘇全面戰爭鋪路。
天佑吾國,戈爾巴喬夫上台了。


@陸圈圈 的答案基本把大方向解答完了,我對一些細節稍作補充,讓題主理解起來更暢順……本來只想稍稍說一下的,結果越說越多了。

先看地緣。北越的Hanoi為首都河內,寮國西部的vientiane是首都萬象,柬埔寨的Phnom Penh是金邊

一、越南立場的演變過程:

1、關於中越歷史的牙齒印:
由於歷史原因和地緣關係,越南無論是親華派還是反華派,都一直對「北方的大國」充滿戒心。具體可以去維基查下越南的古代史。

2、關於中越自衛反擊戰時越南的政府主導力量:
黎筍上台後,逐漸將親華派排擠掉。反華派完全控制了政府。


3、越戰後與中國的利益衝突:

北越統一越南後,繼承了南越的南中國海島嶼主權要求——或者說,本來就有此打算,只是戰時需要中國的幫助,不能公開表態。1973年,南越佔領了6個島礁;1975年越戰結束,北越接管了這6個島礁;1976年,越南地圖將西沙、南沙諸島劃入版圖。

4、關於當時的中越、蘇越關係
中蘇交惡後,蘇聯出於戰略考慮,開始加大對越援助。越南意識到這一點,開始在中蘇間騎牆,以自身為籌碼從雙方獲取資源。由於
a、蘇聯本身技術、財力都比中國雄厚得多,援助豐厚;
b、中國經過文革的折騰,更加難以拿出東西給越南;
c、蘇聯和越南不接壤,無歷史恩怨和領土利益衝突。

d、尼克松訪華,在越南看來,中國意圖向死敵投誠。被「兄弟」出賣,這種刺激顯然不小。
出於這些原因,越南越加傾向蘇聯。
這一實質,在越共中央委員、 黨中央機關報《人民報》總編輯黃松同瑞典記者埃里克·皮埃爾的談話中可見一斑:

——在(越)戰時,使中國和蘇聯儘力幫助北越,這對越南來說,是最重要的。現在,越南不再需要執行這一政策了。誠然,越南同中國這個大國的南部接壤,這種鄰國關係既有積極方面也有消極方面。無論如何,來自北方的政治和文化壓力必須消除,因此,今天同蘇聯的和睦對越南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蘇聯強烈地希望削弱中國在世界的這個部分的影響,這一點正好同越南的利益相吻合。

——正是在這些問題上,我們開始越來越多地倒向蘇聯。

黃松說這些話的時候是1976年,距離中國大力援助的越戰結束僅一年,毛澤東還沒去世。當年7月13日,這篇談話在美國的《防衛與外事日報》上發表。

*註:有不少人說越南是「忘恩負義的白眼狼」。這個說法不太正確。越南從來就只是打算從一個潛在威脅身上獲取利益而已,也就不存在「忘」恩之說。市井間「知恩圖報」「背信棄義」一類的道德行為規範絕大部分時候不適用於評價國家層面的利益交換和衝突。


5、關於越南、寮國、柬埔寨的三國關係和歷史遺留問題

19世紀後期,法國先後將越南、柬埔寨、寮國納為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的領地,首府在河內。20世紀30年代初,越南人認為他們的國家也許可以在整個印支的革命洪流中充當領導者,並改變印支地區的命運。1931 年印支共產黨成立時,其成員全部是越南人,其目標是發動整個印支地區開展革命,在其名稱上也反映了他們的計劃。

其思維模式暗含了越南人的擴張主義,但也不能全怪越南人——在越共運動中,胡志明最初反對在政黨名稱中使用「印度支那」的字眼,並將其政黨命名為越南共產黨。但共產國際卻堅持要求改名,因為在共產國際看來,一個真正的共產黨應當肩負起領導整個法屬殖民地的革命活動。所謂的法屬殖民地,即越南、柬埔寨、寮國。

1939年,越共在印支共產黨(包括越南共產黨以及在寮國、柬埔寨設立的共產黨支部)中央六次會議上,提出建立「印度支那民主共和國聯邦政府」的設想。當時建立「印支聯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三國聯合起來,團結一致,攜手擊退法國殖民統治者。

50年代,越南趕走法國人,法屬印支聯邦瓦解。

60年代,美國介入印度支那,70年代三國分別擊敗美國,取得越戰勝利。

自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70年代百年左右,三國的「共同進退」,讓越南接過法國遺產、統合三國的思想根深蒂固。抗美戰爭勝利後,越南對寮國進行經濟政治軍事上的滲透。到78年底,駐寮國的越南軍就有6萬,而寮國軍4萬還不到。越南控制了寮國的重要城市和軍事據點,寮國成為越南的傀儡。

但柬埔寨拒絕了越南(詳情見後面柬埔寨部分)。而中國挺柬埔寨。越南認為中國阻撓了其核心國策,中越矛盾因柬埔寨而激化、表面化。


*註:從道德上我們可能無法理解越南「擴張」的思維或行為。但這種「解放前朝的所有地區並將之繼承、統一,而不理會前前前...朝是否各自獨立」的事件其實經常有。比如說解放戰爭中解放xj和xz,其實質是類似的,但我們一般會認為是理所當然並對該地此時的政權冠以「偽政權」之名;而如果哪個國家阻礙解放(例如當年蘇聯在xj和wm搞小動作),我們會認為它是威脅到我國國本並對其怨恨。這樣應該比較好理解越南的思維。

6、越南的攤牌與矛盾進一步激化:

由於中國在柬埔寨問題上反對越南。越南開始瘋狂排華,並在中越邊境和南海島嶼上上頻繁製造事端。具體不細說,事件比較嚴重,各位可以自行google。

1978年7月,越共召開四屆四中全會,制訂了新的戰略方針,即侵柬反華,基本的長遠的敵人是美帝,直接的敵人和直接的作戰對象是北京和柬埔寨,可靠的後盾是蘇聯。

1978年6月29日,越南加入了蘇聯控制的包括東歐各國在內的經濟互助會,成為正式成員國。

7月8日,越南人民軍總政治局頒發了《關於新的形勢和任務的教育提綱》,強調越軍要集中力量完成侵柬作戰,然後打回北方,「在邊界以外」襲擊敵人,要準備打持久戰,要爭取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最大同情、支持和幫助。

1978年8月26日,蘇聯宣布對越南無條件支持,要「堅定不移地支持越南捍衛自己領土完整和建設社會主義,反對外來干涉的權利」。

1978年11月1日,黎筍率越南黨政代表團赴莫斯科與勃列日涅夫會晤。

11月3日,《蘇越友好合作條約》在莫斯科簽字,雙方規定了在發生戰爭時要互相支持,越南將南部港口金蘭灣租借給蘇聯,使蘇聯海軍終於可以南下印度洋。通過這個條約,越南徹底倒向了蘇聯。


上面第5點一連串事件就是說,蘇聯和越南已結成親密攻守同盟,隨著蘇聯的支持和承諾越大,越南對中國越來越強硬,挑釁力度越大。

這裡是稍有點奇怪的。就算中國反對越南對柬埔寨動武,至少暫時只是口頭上的,而越南對一個核大國實施的武力挑釁行為未免也太過激了點。

個人猜測(要求證的話只能自己去問黎筍了),越南不斷挑釁的目的是:

假如中國忌憚蘇聯而噤聲,則越南會迅速確立在柬埔寨的統治,並通過這些挑釁行為蠶食中國邊界(確實湊效了,南海的島嶼至今被越南占著);

若中國對越南強硬、開戰,越南剛打贏越戰經驗充足,中國則剛結束文革,越南自信可以在北越的狹長山區(見下圖)故技重施,打持久戰拖住中國,此時蘇聯根據協議對中宣戰,中國無暇南顧,脫困的越南可取柬埔寨;並由於中國比蘇聯弱得多開戰必輸,越南從此只需扼守山區保持不敗,最終就能以戰勝國姿態斬獲更豐厚的戰利品,例如雲南、兩廣,在一勞永逸的解決北方威脅後,自己則成為統領中南半島東部-雲南兩廣地區的大國。此時徐圖西進取泰國、緬甸,統一中南半島甚至東南亞就不在話下。最終稱雄東南亞。

此外還是向蘇聯表忠心的投名狀。

二、柬埔寨的立場


1、柬埔寨和越南的牙齒印:

柬埔寨在15世紀之前有一段輝煌的歷史——吳哥王朝的高棉帝國。之後被暹羅(古泰國)和越南侵略滲透。留意下其夾在泰國和越南之間的地理位置就明白。包括越南南部的經濟重鎮胡志明市(Ho Chi Ming City,最上圖deHCM City,法治時期舊稱西貢),也是當時越南滲透所獲取。

60年代末70年代初,越戰期間,由於當時西哈努克中立偏左傾向於北越,美國及南越也對柬埔寨的南方進行了轟炸、侵略。


基於以上歷史原因,柬埔寨一直對越南有強烈的對抗情緒。

2、柬埔寨的變故

西哈努克是柬埔寨的王族,50年代領導柬埔寨王國脫離法國獨立。本身奉行在佛教的保護和君主制體制下實行社會主義式的政策,外交立場上中立,但偏向於親共。

1970年,在越戰擴大化的背景下,親美的諾郎將軍趁西哈努克在外期間發動政變成立親美的「高棉共和國」。而這又造就了此前被西哈努克壓制轉入叢林游擊的極左派政黨紅色高棉開展全面反諾郎的鬥爭。

1975年,紅色高棉推翻朗諾政府。76年成立「民主柬埔寨」,實行一黨專政。

溫和偏左的西哈努克和極左的紅色高棉都因其立場得到中國的支持。


以上一系列的政權更迭本來與外界關係不算太大,但最後上台的紅色高棉則將柬埔寨帶入了各勢力衝突的漩渦中心。


3、紅色高棉

紅色高棉為極左(以今天的角度來看)紅色政權,反蘇、反美、反越,總書記波爾布特對毛極為尊崇,這些原因讓紅色高棉得到中國的青睞和鼓勵。同時也得到美國、泰國的支持。

但波爾布特對毛的尊崇、學習、「創新」,令其策划出一場文革強化版式的、有史以來最激進左傾的運動——撤空城市,將國民趕往農村;廢除貨幣,廢除市場和私人財產;取消正常夫妻關係;宗教迫害;在全國建立高級合作社,實行集體食堂制;把所有越南族趕出柬埔寨;派軍隊去越柬邊界準備作戰;廢除學校和醫院。

以及著名的大清洗。清洗對象包括在朗諾政權服務過的人、涉嫌親越分子、涉嫌蘇、美間諜;不願自動離開金邊者;對新政策有所不滿的人;地主富農,有產者(其中包括約20萬華僑)、知識分子,甚至是戴眼鏡的,會說外語的。越是位高權重的黨員,越有可能受到猜忌,如東部大區曾以親越嫌疑一次處決了近十萬幹部和將士。75年後回到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也被囚禁,兒孫批量被殺


用旅美學者程映虹的話說:

「紅色高棉的大屠殺不是為了解決種族、部落或者宗教衝突,而是為了徹底重構社會。這種徹底重構又是在它汲取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之後,企圖在革命勝利之初就一舉解決所有現實的和被其他國家的歷史證明將來會產生的問題,建立一個比蘇聯、中國和越南都更為純粹的社會主義社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它拒絕嘗試任何和平改造或者說服教育的方法,取消任何過渡時期,選擇了一條最簡單直接的道路:從一開始就用暴力大規模地、有組織地消滅一部分人口,以此來達成社會改造。」

1975年紅色高棉上台時,全國共有人口730萬。至1978年垮台時,3年多時間內估計約有一至三百萬人非正常死亡。


紅色高棉反人類的恐怖統治帶來三個外交上的結果:

a、洪森、韓桑林等前紅色高棉領導人因逃避迫害逃往越南,成立「柬埔寨救國民族團結陣線」,在越南支持下反對民主柬埔寨

b、持續多年的屠殺、驅逐越南裔、與越南的邊境衝突,最終讓越南決定動武

a和b都是越南出兵的直接理由

c、為越南出兵提供了道義基礎。相對來說,中國出兵越南的道義性被削弱。


1978年底,越南出動約20萬志願軍進攻柬埔寨,柬越戰爭爆發。越軍得到柬埔寨民眾的歡迎和支持,兩周不到,即佔領金邊。紅色高棉退往柬泰邊境的山區游擊抵抗。


柬越戰爭是中越自衛反擊戰的導火索

三、中國的立場

中國的立場因熟悉度較高,相對來說可說的不多。

1、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大背景是中蘇交惡,內容較複雜就直接維基了。雖然70年代後兩國關係逐漸緩和,由於當時,以及一直以來的邊界衝突,又鑒於布拉格之春等蘇聯霸權主義的前科,中蘇開戰的陰雲依然籠罩:

a、現實中,蘇聯陳兵中國北方,以及邊界一直有衝突和糾紛。

b、歷史上,蘇聯有武裝入侵他國得前科。例如布拉格之春。近代以來給中國的牙齒印更不用說。

c、當時對中國領導層的影響最大的事件,是70年代蘇聯的軍備膨脹,和擴張政策——蘇聯利用古巴作為代理人,介入多個國家的戰爭。在布熱津斯基的回憶錄中,可以看到,當時在中美溝通過程中,中方多次強調就是蘇聯的霸權主義;鄧公訪美時則明確強調不能讓越南成為蘇聯控制下的第二個古巴。

所以,當時中方的判斷是蘇聯軍事威脅很大。出於國家安全考慮,不能容忍蘇聯勢力對中國形成包圍之勢,需阻止蘇聯陣營的越南座大、一統三國。因此,儘管紅色高棉是一個罪惡政權,但中國也不得不通過各種途徑或明或暗的進行支持。

2、中國當時在國際上極其孤立,在文革後急需恢復經濟,并力圖對抗、制衡蘇聯的封鎖、壓力;而美國在越戰的挫折讓美國希望得到中國的力量來影響冷戰的平衡。在雙方都有意願的情況下,與西方修好成為最快速有效的選擇。當時跟美國最先簽訂的就是科技性質的交流/引進項目。

3、越南擾邊之類原因固然有,但相對來說,是可以忽略的次要原因。轉移視線什麼的,不是當事人,也不好一口咬定說沒有,只能說看不見類似的跡象,疑者從無。


四、美國的立場

從前文可看到,越戰自不必說,關於柬埔寨和中國的歷史都可以看到,總或多或少和美國扯上關係。下面稍微理一下美國立場的變化:

1、越戰期間,因西哈努克對北越的同情和暗中支持,曾對柬埔寨進行轟炸、入侵;之後朗諾將軍政變取締西哈努克(不排除美國在暗中支持),這些是日後紅色高棉反美的歷史原因之一。

2、70年代,美國經濟進入長達10年左右的「滯漲」時期,恰逢蘇聯進入軍擴和對第三世界擴張戰略的時期。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朝戰和越戰的失利,美國進行了戰略調整:摒棄幼稚的威爾遜主義,更務實(而非基於意識形態、道德)地趨向於通過外交斡旋(而非軍事)使利益最大化;並對軍力進行收縮,逐步減少美國在世界各地不必要的「義務」和軍事冒險。這就是70年代美蘇關係緩且美對蘇實施親蘇外交政策的原因。但這一系列變化往往被外界解讀為「軟弱」。包括在後來中美的磋商中,中方也曾抱怨美國對蘇聯太軟(彼時中國擔心美國不夠堅定,一旦和中蘇開戰會被美國賣掉)。

3、承上,具體到中美關係,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70年代初,基辛格已經意識到共產主義陣營並非鐵板一塊以及中國的潛力,基於這兩個原因開始改善中美關係。

4、為從外交上遏止蘇聯、越南。美國在諾郎倒台後,反而支持反美的紅色高棉政權,例如承認紅色高棉在聯合國的代表席位,以及後來在泰國邊境上對紅色高棉進行物資援助。但由於紅色高棉太「可怕」,不能公開支持,更主要的是慫恿中國和泰國承擔公開支持的角色——前者擔心蘇聯的包圍,後者擔心越南滅了柬埔寨後繼續西進。


五、後續、餘波和影響

未完待續


節選一段外國人李光耀的回憶(1978年11月與鄧公的會面),和中國決策者鄧公的一份講話(1979年3月宣布戰爭結束後的講話),這兩份材料都有涉及此問的內容,兼有一些額外的思考,作為已有知友答案的補充(原文引用,篇幅較長,沒時間可只看黑體字),供大家參考。

李光耀:鄧小平決策對越自衛反擊戰內情

 同中國副總理鄧小平會面是一次難忘的經歷。1978年11月,這位高齡74歲,矮小精悍、敏捷硬朗,不到五英尺高的長者,身穿米色毛裝,從巴耶利巴機場的一架波音707客機上走下來。他腳步輕快,檢閱了儀仗隊之後,同我一起乘車到總統府的賓館去。那是我們總統府里的迎賓別墅。當天下午,我們在內閣會議室進行正式會談。(圖片說明:1978年11月,鄧小平出訪新加坡,李光耀在機場歡迎)

他花了兩個半小時談蘇聯對世界構成的威脅。他說,所有反對戰爭的國家和人民必須組織聯合陣線,同聲反抗戰爭販子。他引述毛澤東的話說,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對付那個「王八蛋」(字面上是「烏龜蛋」的意思,他的通譯員譯成「S.O.B」,也就是「畜生」)。


  他全盤分析了蘇聯在歐洲、中東、非洲、南亞和中南半島的行動策略。蘇聯在越南大大佔了上風。有些人不明白中國和越南的關係為什麼這麼糟,中國又為什麼必須採取行動切斷對越南的援助,非但不把越南爭取過來,反而把它推向蘇聯。但是關鍵問題在於,越南怎麼會在絲毫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情況下,還要完全傾向蘇聯。這是因為越南「多年來有個成立中南半島聯邦的美夢」。就連胡志明也有過這種想法。中國向來都不苟同。越南把中國視為實現中南半島聯邦的最大障礙。中國的結論是,越南非但不會改變立場,而且會變本加厲地反中國,把大批越南華裔驅逐出境,就是最好的證明。中國是經過慎重考慮,才決定停止對越南的援助的。


  鄧小平說,中國總共為越南提供了100多億美元,現值20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一旦中國撤回對越南的經濟援助,蘇聯就必須獨自挑起這副擔子,但是他們又無法滿足越南的需求,只好讓越南加入經濟互助委員會(相當於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東歐共產集團經濟共同體),把擔子推給東歐國家。他說,今後十年,中國會考慮再把越南從蘇聯手中拉過來。我暗想,鄧小平是從長計議,跟美國領導人的思維方式完全不同。


 他說,真正緊迫的問題是,越南可能大舉進攻柬埔寨。中國應該怎麼做?他反問。接著又自問自答:中國要怎麼做,就得看越南這一步走得多遠。他一再重複這一點,不直接表明會對越南進行反擊。他說,越南一旦成功控制整個中南半島,許多亞洲國家將失去掩蔽。中南半島聯邦會逐漸擴大影響力,成為蘇聯南下進軍印度洋的環球戰略的一步棋。


我追問道,既然如今泰國首相剋良薩將軍已經表明會站在中國這一邊,並在曼谷熱情地接待了他,以實際的行動做出承諾,中國接下來會怎麼做?他再度喃喃地說,這就要看越南的行動有多嚴重了。我的印象是,越南的行動要是止於湄公河,情況也許不至於那麼危險。反之,攻勢一過了湄公河,中國就不可能再按兵不動


中國要東南亞國家同它聯手孤立「北極熊」;事實上,我們的鄰國要的卻是團結東南亞各國以孤立「中國龍」。東南亞沒有所謂的「海外蘇聯人」在蘇聯政府支持下發動共產主義叛亂,有的卻是受到中共和中國政府鼓勵和支持的「海外華人」,在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較低程度上在印尼,構成威脅。更何況中國公開宣稱它同海外華人因為有血緣關係,甚至逾越「海外華人」歸屬國家的政府,直接號召他們,喚起他們對中國的愛國意識,慫恿他們返回中國實行「四個現代化」。


越南駐聯合國常任代表曾經對四個亞細安常任代表說過,越南平等對待越南的華裔,這些華裔卻忘恩負義,16萬人從河內越過邊境逃到中國去,或者紛紛乘船大舉逃出南越,這全都是華裔忘恩負義的結果。印尼的常任代表也不顧另外三名來自菲律賓、泰國和新加坡的常任代表都是華裔,口口聲聲說越南人對待國內的華裔過於仁慈善良,說越南應該向印尼看齊。我要讓鄧小平徹底明白,新加坡面對的是鄰近國家最直接最本能的猜忌和疑心。


中國的電台廣播直接向亞細安國家的華人發出號召,在亞細安各國政府看來,是一種非常危險的顛覆行為。鄧小平靜靜地聽著,也許他從來沒有這麼看:中國怎麼仗著世界強國的姿態,逾越區域內的各國政府,顛覆它們的公民。我說,要亞細安國家對他的建議做出積極的回應,組成聯合陣線合力對付蘇聯和越南,這個可能性微乎其微。


鄧小平的表情和身勢語言都顯出他的錯愕。他知道我所說句句屬實。他突然問道:「你要我怎麼做?」我吃了一驚。我從未遇見過任何一位共產黨領袖,在現實面前會願意放棄一己之見,甚至還問我要他怎麼做。我本來以為鄧小平的態度多半跟1976年華國鋒在北京同我會談時沒兩樣,不會理會我的看法。當時我追問華國鋒,中國怎麼如此自相矛盾,支持馬共在新加坡而非馬來西亞搞革命。華國鋒氣勢洶洶地回答說:「詳情我不清楚,但是共產黨無論在什麼地方進行鬥爭,都必勝無疑。」鄧小平卻不是這樣。他知道要孤立越南,就不能不正視這個問題...鄧小平只說他需要時間考慮我所說的話.


他說,中國之所以重申它的華僑政策,原因有二:第一、越南的反華行動;第二、基於中國內部的考量,這關係到文化大革命期間四人幫的貽害。海外華僑留在內地的親戚被折磨得很慘,遭迫害或監禁的例子不計其數。鄧小平要重新確立中國對海外華裔的立場,聲明中國贊同和鼓勵他們接受居留國的公民權,並呼籲那些希望保留中國國籍的華僑遵守僑居國的法律,同時表明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


  在柬埔寨問題上,他向我保證,中國的處理方法不會因為蘇越簽訂友好合作條約而受影響。即使越南要求蘇聯聯手威脅中國,中國也不會被嚇倒,更何況蘇聯也不敢明目張胆地招惹中國。他一臉嚴肅地說,越南如果侵犯柬埔寨,中國必會懲罰越南。中國勢必要他們為此付出代價,蘇聯也終會發現,支持越南是個不勝負荷的沉重負擔。

..............

前往機場途中,我直截了當地問他,萬一越南真的進攻柬埔寨,他打算怎麼做。他可會任由泰國脆弱無助地自生自滅,冷眼看他們受盡威脅恫嚇,然後向蘇聯靠攏?他撅起嘴唇,眯著眼睛喃喃地說:「那得看他們這一步走得多遠。」我說,泰國首相如此公開而全心全意地在曼谷接待他,他得有所行動才行,克良薩將軍還得靠中國來維持某種勢力均衡。鄧小平看來非常困擾,他再喃喃地說:「那得看他們做到什麼地步了。」

鄧小平在中越邊境作戰時的講話

這次對越自衛反擊戰,決心進行一次有限度的懲罰作戰,所謂有限度,就是打擊深度淺一點,時間短一點,目的是教訓教訓這個狂妄的東方古巴,取得我們中越邊界的比較安定的邊界線。同時也是對於柬埔寨反對越南侵略的一個支援。當然,從更廣泛意義上說,這是我們擴大反對霸權國際統一戰線的一個重要行動。現在,這個仗今天真正完了。五日宣布結束戰爭,部隊開始向後撤,到今天撤完了。這十一天,在回來的路上掃了一些洞,藏在這裡,藏在那裡的一些物資,一些小村子,也掃了好幾千上萬人。

  大家知道,黨中央、中央軍委下這個決心是不容易的。經過反覆考慮,差不多經過兩個月的考慮,才下了這個決心。我們黨、我們人民當中很多擔心這個問題,能不能搞得好,連鎖反映有多大,會不會影響我們四個現代化建設,打得好打不好。這些擔心是對的,是個嚴肅的問題。中央、中央軍委經過反覆考慮,下了這個決心。今天看來,這個決心下得是對的。

  當時,下決心時,最大的擔心是怕北邊蘇修有強烈的反應。所以我們下這個決心時,對這樣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科學的分析。因為影響我們四個現代化建設,不是南邊仗打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北邊反應有多大,北邊反應不大,那影響就不大。但是,在考慮這個問題時,越南仗恃有蘇越友好條約,仗有這個條約大舉進攻柬埔寨,仗這個條約在中越邊界鬧事,搞得我們不安寧。他們在北方的軍隊有二十萬人,有七個師布置在我們邊界線上,還有公安屯,邊界長大約一千七百公里,隊伍密集。

  同時,越南經營同中國對抗,打仗好多年了,就在我們加緊援助他們的時候,有的工事搞了七年,有的搞了三年,到處是工事,屯積大量的物資,好多物資都是我們援助的,大米、彈藥、武器,這次搜回來一批,越南就仗恃有蘇越條約才敢這樣。他也想仗恃這個條約把蘇拖下水,也仗恃這個條約認為我們不敢採取相當規模的懲罰。就在我們出兵前幾天,他還估計我們只有兩個師的小範圍的行動。我們下這個決心,也確實清醒地估計到北邊的反應有多大。這個不但我們在考慮。大家知道,我訪美時一路上講要教訓越南,美國不贊成。我採取較大的行動,怕引起蘇聯的大的反應。

  但同時我們也摸到了一點氣候,美國一邊反對我們懲罰,另一方面通報我們一點情報,說蘇聯的軍隊根本沒動,而且告訴我們,在幾千公裡邊界上有54個師,告訴我們沒有滿員師(一萬二、三千人)。比較充實的師,大約佔滿員的70%—80%。這樣的師大約佔三分之一,第二種師也是三分之一,佔滿員的50%—60%(6、7千人)等於我們的簡編師,還有架子師,大約四千人左右,佔三分之一。這樣的情況,就可以具體分析了。

  所謂下決心是有風險的,風險主要來自北方。風險無非是大、中、小,大的、中的、小的。中央分析,大的牽涉到蘇聯戰略重點轉移的問題,現在蘇戰略重點在西方,它的四分之三強的兵力布置在歐洲,所謂東面一百萬人,佔四分之一弱,而在裝備上,主要裝備更現代化、更重要的裝備在歐洲。所以,如果要進行大規模向中國進攻,它的戰略重點必須轉移,起碼要從歐洲調一百萬人,這個來不及,我們行動時間不長。中央考慮,大風險肯定可以排除,中等風險有沒有?中央考慮一般也可以排除,但要立足於中等風險,所謂中等風險,或存在東北,或存在新疆,用相當的兵力向我進攻,或存在新疆烏魯木齊,或存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滿洲里、綏芬河,中等起碼的兩個集團軍,不可設想一個集團軍孤軍深入,那我們可以給它插斷,這次越南也是這個辦法。一個集團軍是五個師,兩個集團軍十個師以上,這無論擺在東北或在新疆都不簡單,很難設想就起那大作用。所以,中等風險一般也可以排除。我們要立足於中等風險,在新疆、東北作了準備,華北也作了一些準備。還準備小一點的風險,特別是在新疆,它有六個還鄉團,六二年跑了六萬多人,它組織了六個還鄉團,也許組織六個還鄉團在邊界上那個薄弱的地方打一下。今天可以說了,小的也沒有。我們怕屁股後面發生問題,我們也估計,蘇聯它怕不怕屁股後面的問題,它反對美國,也有個後方問題,後方是歐洲,而且是它的戰略重點最大的是這個,這個考慮清楚了,就比較容易下這個決心。

  我們說這個仗必須打,有三大理由要打:一是國際反霸統一戰線,對東方的古巴要採取必要的制裁,來推動國際反霸統一戰線。因為世界上都怕蘇聯,因為這個,對古巴也怕,我們作了相當多的批評。在國際戰略上說,蘇聯這兩年戰爭步伐加快了,擴張行動加速了,它得分比較多,美、日、歐比較軟弱,怕事。我們告訴它打算,它也怕有風險,我說風險我們自己承擔。同卡特會談後,我說了三句話: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中國行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中國人不會魯莽從事。我也摸到一些氣候,官方語言打官腔,同私下講的不同。還有它在朝同在野的人不同,相當的人很贊成我們的行動,就是官方也不是很反對。美國這次搞了個雙撤軍,蘇聯艦隊南下到我國南海,它也派第七艦隊加強巡邏、監視。反對任何外國干涉別國的行動,這是對蘇聯講的。現在國際反霸處於軟弱狀態,問題發生在我國,東方的古巴在我們眼下,十幾個師進攻柬埔寨,在我們邊界鬧事,我們是無所作為,還是有所作為。權衡過來,還是有所作為,用自衛反擊理由更充足,但這個行動不止是個邊界行動,說小的關係到印支形勢,東南亞局勢,說得寬些,關係世界局勢,必須搞。

第二條,我們要求搞四個現代化建設。我們要有比較穩定、可靠的環境,讓蘇修、越南在北方、南方天天威脅我們,搞得神思不寧行不行?心神不安不行,我們心不踏實,倒是利用這個機會,試一下,量一量。越南吹得可凶啊,說什麼它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蘇越百戰百勝,永遠是「百戰百勝」的,可了不起,而又把我們作為頭號敵人,在我們邊界不斷鬧事,如果我們不採取反擊,它氣焰會越來越囂張,推動北邊也來,它以為我們怕蘇越條約,蘇在阿富汗、伊朗得手,在越南、在東方的步伐加快了,對我們的威脅加強了,所以我們需要中越、中蘇邊界有個比較安定、比較穩定,取得這個條件起碼取得這自信,它們不敢隨便欺侮我們,要試一試、量一量蘇修。報紙宣傳這個沒有好多用處,抗議沒有用處,聯合國決議也沒有好多用處,特別警告一下蘇聯,這樣我們搞四個現代化也比較放心。

 第三個理由,是我們人民解放軍三十年沒有打仗了,我們軍隊究竟行不行?我們確實沒有多大把握,軍委作了決議,要加強訓練,看起來平時訓練效果有限,不是說沒有用處,戰前訓練了一個月多,但究竟靠得住靠不住還要看實戰,中印邊界用兵少,提拔相當一批幹部,一批寶貝,沒有實戰不行,這是很好的機會,現在可以說,我們的解放軍還是人民解放軍。說實話,經過這十多年,軍隊的名譽是不好的,經過這一仗,名譽會恢復一下,仗要打才會,上過一次火線同沒有上過火線的不同。世界上知道我們三十年沒有打過仗,不一定打過越南。我們營以下幹部沒打過仗;團級幹部只是部分打過,當時不過是兵、排長,可能有連長;我們的師長,當時不過是營、連長,打過仗;軍長是團長,比較好一點,指揮過一個團就不同,確實比較擔心,放出去打一打,這次這方面收的效果最大,是最大的效果之一,就是我們有這麼多的部隊有過戰爭鍛煉考驗,這是了不起的,這會產生大批幹部。

  有這三條理由,我們決心打這一仗。部隊情況,要考慮風險,擔心影響四個現代化,還有國際輿論會不會罵我們。總的看,罵我們不太厲害,聯合國內,不結盟國家主張雙撤軍,我們雙手贊成,這是很好的事情,就是批評我們的語言也比較溫和,我們也準備他們多罵一個時候。當然,我們也擔心一個打不好。放鴨子,這一點放心了。當然也暴露許多問題,前五天傷亡大,過了五天就不同了,前五天傷亡大,隊伍展不開,幹部不曉得怎樣把部隊擺開,密集得很,敵人利用炮火,利用山溝,傷亡不少。但有一點,不管傷亡多大,我們沒有「放鴨子」,非常英勇,幹部戰士非常英勇,這是非常可貴的,英勇加上兢業就好辦了。總的說,戰爭我們教訓了一下越南。就國際上說,推動了國際反霸統一戰線事業,對柬埔寨是一支援,對蘇修是稱了一下它的份量,這一點國際意義最大。

第二點,我們在自衛反擊戰中,提高了中國國際威望,起碼這一點兌西現了,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從朝鮮戰爭開始,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後來中國有相當時期的動亂,對中國不相信,中國人究竟有多大本事,靠得住靠不住,交朋友夠不夠格,這次恢復了名譽,中國人說話還是算數的,在國際反霸上不是無足輕重的。歐洲人總希望我們有一定份量,能夠幫助對付蘇聯,使蘇聯不敢為所欲為,軟弱的中國不是它所希望的,我們希望強大的歐洲,它希望強大的中國。為什麼國際上願意拿錢、設備,幫助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就是強大了可以牽制蘇修,假如你軟弱,幫助你有什麼用?有什麼意義?!第二點提高了我們的國際威望,這對四化有利,對於擴大世界反霸勢力有利。對於與蘇聯簽訂這樣那樣協議,我們不反對,比如限制戰略武器等,但那沒有什麼用處,對蘇聯有什麼約束力?需要的是做扎紮實實的事,為中日友好條約、中美關係正常化,日本、美國、歐洲建成一條線,三個世界劃分,同美國結成統一戰線,是毛主席制定的戰略,毛主席的戰略就是建立這一條戰線,日本、中國、巴基斯坦、伊朗、歐洲、美國一條線,這就把美國放在統一戰線裡邊,這是毛主席制定的,不是新提出來的。我國的國際威望提高,可以推動這個,在美國,我說你為什麼對古巴在非洲橫衝直撞,為什麼不教訓一下?他不敢吭氣。我們在行動上就使他們看到老虎屁股是可以摸的,他們不敢摸。

 第三點,因為通過這個鬥爭,我們搞四個現代化就比較放心。稱了一下南邊的越南,也稱了一下北邊的蘇聯。隨著我們國際威望的提高。它資金、技術給我們也比較放心,這有好處。

第四點,鍛煉了人民解放軍,就我認識,這是第一件大事,了不起的大事。現在仗結束了,但事情是否完了?沒有。是否邊界事件就沒有了?不是。越南就那麼死心,不幹了?不但在柬埔寨,在我們邊界還會鬧事,但總比較謹慎,總要收斂一些。我們摧毀了他的邊界軍事設施,摧毀它的戰鬥能力,包括物質,起碼幾十公里不能插秧,季度過了。如果它繼續搞,還可以搞得更厲害。軍事力量,包括經濟力量,昨天越南它提出,在中國軍隊撤回中國境內一周後開始邊界談判,我們五日提出,它響應,我們接過來,開始談了,也許我們不光提邊界問題,範圍要寬一些,還要提領土自衛問題,柬埔寨問題,要高姿態。至於談判,也許談十年、十五年,從蘇聯談判,六九開始,十年了,同越南談判就比蘇聯快?不見得。但還是要談的,邊界問題也不是就完了。但我們五日聲明已經說了,如果以後越南還在邊界鬧事,我們保留教訓的權利,自衛反擊的權利,這個話我們還是要繼續講。但不管怎樣,這件事告一段落,看來國際反映是好的。特別是有的說,我們選擇的時機是非常適宜的等等。

  我們這個仗打完了,我們應該做幾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叫做總結經驗。這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總結,如在軍事上說,包括軍隊體制,建軍的方針,怎麼樣訓練隊伍,都有一系列問題要考慮。如簡編師,證明這個制度非改不行。一個師要補充幾千人,結果一個班原來的兵只有兩個。要補充七八個,完全沒有訓練就拉上前線,這次爭取了一個月訓練比較好。這個制度不好,還有好多問題要總結。但有一條要特別提的,即殺雞也要用牛刀。這次人員、武器比越南超過好幾倍,高平戰鬥至少五比一、六比一,諒山戰鬥、老街戰鬥都是幾比一,甚至六比一、七比一。這次作戰地形,我們沒有打過,中國沒有這樣複雜的地形,山高、密林、路窄、溝深、洞多,這要不是大包圍、不是密集,我們會很困難,對越南不可小視,不可低估,這次打死的多,捉的俘虜比較少,四萬多。我估計會超這個數,會超過五萬。傷幾千人我不相信,我們的傷亡是四比一,它倒四比一,靠不住。不管怎麼樣,打痛是打痛了,它的神話破滅了。我們也吃了小虧,總結經驗很重要,整個國際戰鬥經驗要總結,戰場包括一個班、一個排、一個連、一個團的,要好好總結,教育我們的部隊,作為部隊的教材。

  另外,要提高警惕,告訴大家所謂我們吃虧,十二日吃了小虧,我們一個營,由於指揮關係被敵人包圍,回來了一半,損失了一半,這說明任何時候都不能疏忽,越是勝利越要謹慎。本來作戰前後保持聯絡交替掩護,這是軍事常識,前後失去聯絡是指揮錯誤,也不是放了鴨子,吃了虧。這件事提醒我們,對邊界鬥爭,一句話,蘇修亡我之心不死,越南就會軟下來?靠不住,還要提高警惕。總結經驗,包括提高警惕。

第二,打了仗,國際條件有利,提高威望,國內對人民是個振奮,要好好把三中全會提出的重點轉移到四個現代化、經濟方面來。認真抓,好好抓經濟工作,好好抓一下。怎麼抓?不多講了。問題多得很,特別是體制問題,人浮於事,整頓起來抓起來也不容易,得罪很多人。如企業也好,科研機關也好,政治機關非取消不可,發生一批幹部轉業問題。如用經濟辦法管理企業,幹部升降,用實際成績考核幹部,這就那麼容易?很複雜,得罪人,而且這種形式那種形式的抵制,大道理雙手贊成,遇到問題拿小道理,切身利益就反對。真正實現三中全會精神,要好好發動,抓經濟工作。

  第三,現在還有很大量的思想工作要做。這一時期發揚民主,我們處理了許多歷史遺留問題,但是也帶來許多問題,粉碎四人幫後,我們全國取得了安定團結的局面。國際上,中國的名譽比較好,但真正仔細一看,不安定團結的因素多得很,這鬧事現象,一天比一天多起來,不是少了。下鄉知識青年、這個那個問題,確有反革命,利用發揚民主破壞安定團結,破壞四個現代化。這裡必須堅決地維護毛主席這個偉大旗幟,這是實現安定團結最重要的,也是整個國際上的一個重大問題。否定毛主席,就是否定新中國,否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否定整個歷史,後果比赫魯曉夫還嚴重,而且是損害中國的威望,我們許多問題要抓粗一點,從大局著眼,不能搞得太細,這一點並沒有剎住。

  我講了,毛主席不是沒有缺點、錯誤,但比起他的偉大功績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大字報反對,我願繼續讓人反對。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他的思想,我們可能還在黑暗中苦鬥。就是改變馬克思的一個觀點,即農村包圍城市、農村根據地包圍城市,奪取城市,取得全國勝利,沒有這一點行嗎?這是誰的?現在有些文章以這樣那樣方式暗示,不是維護毛主席的旗幟,而是傷害,很不利。這一點不要上當,要告訴人民、黨員不要上當。

  文化大革命的問題先放一放,當前關鍵是安定團結,一個是要把過去遺留問題處理好,向前看,現在還是向後看,包括報紙宣傳機關,有些問題講不清楚,向前看,沒有解決,不向前看有什麼希望?要向前看。上海,沖市委,沖的結果怎麼樣?還是七十年代的教訓,衝垮了,四個現代化就有希望了?弄得天翻地復還有什麼安定團結?所有領導機關精力都對付這個問題,那還有什麼四個現代化,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國家的發展還有什麼希望?

  要講個別與整體的關係問題,眼前與長遠的問題,民主要繼續發揚,搞民主集中制要堅持,但也要有法制。不守法行嗎?講什麼「人權」,為什麼不反駁?連外國的人權運動,給卡特寫信,擁護他的人權。有人問我,我說,觀點不同不談。帝國主義有什麼人權?你在中國看了多少人?講人權你沒資格。我們民主牆有人給卡特寫信,要維護人權,為什麼不反駁?用活生生事實教訓它。

  有人跑到越南大使館。這人還不逮捕?反對中越自衛反擊戰,這還不追究行嗎?還有個傅月華,據我了解,捕得完全正確,有人要求釋放,國際人權機構要打電報要求釋放,我看要公開審判,國際記者參加。我們還是無產階級專政,要民主總還要守法。

  現在有些事,如跳舞,正常的我們說可以的,但有那麼一些壞分子,女的流氓,為數不多,為什麼北京市不把她們統統逮捕起來?或者組織勞動。(熱烈鼓掌)。該辦的還是得辦,否則安定不起來。他理直氣壯說損害了人權,出賣情報給蘇修使館的人,現在外國使館的人都不滿意,很多人反映,告訴我們情況,那些人怎麼亂搞,還有賣情報的。安定團結的局面,包括懲治這些壞人。不這樣,四化沒有希望。

  現在一個叫總結經驗,包括提高警惕。仗打完了,全黨全民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四化上來,搞經濟工作,安定團結的局面,這許多事夠我們處理,事情很多,仗打勝了,加重了我們的工作,不是減輕了我們的工作,就講這麼多。


越柬戰前:
中國政府的想法:中南半島都是些化外蠻夷、蕞爾小邦,最好的辦法就是以夷制夷,挑動他們互相鬥,斗的越厲害越好,只要不鬥死了讓一家獨大就行了。我就穩坐釣魚台,坐收漁利,給他們當個裁判。
中國民眾:哎呀柬埔寨和我們是友好鄰邦啊,是兄弟!頂!支持!越南從抗法到抗美,都是咱幫忙,有革命情誼啊,是兄弟!頂!支持!寮國也是社會主義啊,是兄弟!頂!支持!
越南政府:我越從殖民地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不容易啊,周旋在各國列強中間,巧妙利用法國、美國、中國、蘇聯這些混蛋間的矛盾,歷經數十年,總算把各國列強的軍隊驅逐出去,積攢下這份家業!但是得居安思危啊,國土太小,沒有縱深,人口不足,哪天平衡沒玩好就會被人入侵啊!國破家亡不是說笑的啊,怎麼辦呢?咦,美國剛被老子打了一頓國內厭戰;蘇聯這傻吊去打阿富汗了,還得靠我牽制中修;中修搞文革,國內一團糟,顧頭不顧腚;英法日這幫人沒落的就剩下嘴皮子了,多少年沒打仗了!世界上居然沒人能顧得上我這塊!這是我越五千年未遇之良機啊!也是我越迎來偉大復興最好的機遇!天與不取,反受其咎,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吞併寮國,拿下柬埔寨,幹掉泰國,西邊的緬甸也是手到擒來,一統中南半島,再南邊的馬來西亞之類的東南亞小國也都是弱雞,扶植幾個傀儡絕對沒問題!嘿,到時候我越地盤一百多外平方公里,人口上億,有海岸有縱深,扼守馬六甲,威逼南海,虎視印度洋,一下就成為世界上數得著的大國了!也是萬世的基業啊!那還想什麼,干!干丫挺的!
柬埔寨:越南有點不對啊,不過我緊跟中國老大了,中國老大還有部隊在咱家呢,越南還敢亂來?我日,他真敢打啊,老大救命!
寮國:各位老大們,我都成了越南傀儡了,他對我有企圖啊,把我衣服都扒了,誰來救救我啊!
泰國等等:越南看起來不像好人啊,誰來管管啊?


--越南幹掉柬埔寨後-----
越南政府:果然沒有人能管得了我!中修果然只有嘴炮!還等什麼,前進!前進!收付自古以來失落的領土,偉大的中南帝國萬歲!萬里車書盡混同,中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湄公上,立馬柬山第一峰!
中國政府:我的主觀意願?我只想到契丹稱帝即南下中原,女真立國即滅遼襲宋,元蒙一統而五年滅金,噶爾丹西域稱王即攻蒙擊清,你說我什麼意願?以為我們土共都是不學歷史的人嗎?
蘇聯:哈,越南真敢幹啊!好,美國、中國都頭疼了!支持越南!頂!有希望了!
美國;越南一家獨大對我不利啊!中國要是干越南我得支持!反正狗咬狗一嘴毛!都不是好東西!頂中國!支持!有希望了!
----中越戰後----
中國政府:還行,中南沒統一。小越子不死心啊,繼續給他壓力,讓他騰不出手幹壞事。最後還是得以夷制夷啊。柬埔寨跑咱家那親王叫啥來著?寮國也是社會主義兄弟嗎,該支持的我們是要支持的!
中國民眾:越南白眼狼啊!我們對你那麼好,你卻……
越南政府:中修混蛋,就見不得別人好!錯失了五千年來一統中南半島的最好機遇啊!可惡!那些都是自古以來屬於我們的領土啊!大國霸凌!小國悲哀啊!怎麼還再打我啊?不會再打過來吧?徵兵!北面得頂住!不吃飯也得頂住!等待機會,一定還會有機會的!
----現在-----
越南政府:沒機會了,時代變了,沒機會武力統一了!算了,總歸還要吃飯,還是得跟中修虛與委蛇啊!拉著美日來應付中修,我得用槓桿啊!且走一步看一步吧,我就不信你中修沒倒霉的那天!我就看你起高樓,看你宴賓客,看你樓塌了!
中國政府:對嘛,只要不想著統一中南,大家還是好朋友嘛!來,咱倆復交,過去的事情就不提了,一起悶聲發大財嘛!以夷制夷,還是得以夷制夷啊!聽話就有糖!
柬埔寨:頂!支持!有錢賺了!
寮國:頂!支持!有錢賺了!
泰國:頂!支持!有錢賺了!
緬甸:頂!支持!有錢賺了!
美國:你惹他啊!你惹他我就給你好處!我說你別光動嘴啊!干他!我說你也太慫了吧?
日本:你惹他啊!你惹他我就給你好處!我說你別光動嘴啊!干他!我說你也太慫了吧?
中國群眾:越南還在跟我們對著干,這個白眼狼!你不老實,我就去買越南新娘!


1979年的中越戰爭,是一場有限度、低烈度、只有陸軍發生交戰的常規邊境戰爭。這場戰爭改變了東南亞的地緣政治形勢,推動了國際格局的重新整合,以新的形勢進入了1980年代,對未來10年的國際政治走向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從表面上看,中國發動對越南的軍事打擊,既未能挽救民主柬埔寨政權,也沒有動搖黎筍集團的統治基礎,甚至沒有得到一寸越南的土地,似乎不知道打了一仗得到了什麼。


實際上,中國在這一戰中頗有收穫。首先,中國表明了自己的國家意志,展示出了國家實力,贏得了美國與西方國家的尊重與重視。此後雙方加強了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合作,在共同反對蘇聯集團擴張主義的利益需求下,迅速進入了蜜月期。對於中國來說,開始了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時期,抓住戰略機遇是關鍵,迫切需要與西方發達國家進行密切合作,從而快速提升自己的國力。通過中越一戰,達到了這個目的,可視為戰略上的巨大成功;其次,在軍事上有力地打擊了越南,使其知道了中國的厲害,此後收斂了建立印支聯邦的狂妄野心。同時試出了蘇聯的底牌,了解到蘇聯也不敢輕易發動對中國的軍事打擊,遠沒有表面看上去的那麼可怕和強大,從而增強了國家信心,為全面轉向經濟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第三,檢驗和鍛煉了軍隊。通過戰爭,暴露出了軍隊建設的落後與存在的嚴重問題,從而在軍中形成了共識,為進入1980年代後的軍隊大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同時,通過戰爭,樹立和鞏固了鄧小平的權威,此後很快掌握了黨、政、軍中的實際權力,推動了領導班子的大換血,從思想上、組織上掃除了「左」的主要障礙,使中國進入了全面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時期。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沒有單純為戰而戰的戰爭。細察中越一戰的背後,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這一論斷的普適性。


從國際政治上說,中越戰爭是東西方兩大陣營的一次角力對抗,其實質各方都心知肚明。但從表面上說,國際輿論總是要譴責發動戰爭的侵略行為的,因此中國受到的指責較多,在國際輿論中一度陷於被動。不過,中國很快發力,逐漸扭轉了形勢。1979年7月,越南前政治局委員、時任國會常委會副主席黃文歡,因不堪忍受黎筍集團的政治迫害,借去民主德國看病之機途經巴基斯坦叛逃到了中國。這一事件被中國加以巧妙利用,通過黃文歡來大肆宣傳中越兩國的傳統友好,指責黎筍集團是造成中越現狀的罪魁禍首,在輿論上扳回了幾分。黃文歡本人還撰文抨擊「越南的革命與黎筍的背叛」,並鼓勵越南人民認清「黎筍的越南與越南人民的越南」。1979年7月,中國政府在雲南河口地區支持組建了反對黎筍集團的武裝「黃文歡游擊隊」(即「難民游擊隊」)的兩個支隊,打起了黃文歡的旗幟,向越南開展「反黎救國」活動。黎筍恨得咬牙切齒,成立了特別法庭,將黃文歡缺席宣判「死刑」。可惜沒什麼作用,黃文歡在北京生活得很滋潤,本已身患癌症的身體得到了很好地治療,一直活到了1991年。要是當時繼續留在越南,能不能活這麼久還真難說了。接下來,中國竭力斡旋,促成了西哈努克與民柬政權的和解,督促波爾布特等民柬領導人將已失去人心的柬埔寨共產黨解散,結成愛國統一戰線,團結柬埔寨三方抵抗力量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成立了以西哈努克為主席的民主柬埔寨聯合政府,同時保全了民柬政權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民柬聯合政府號召柬埔寨各方抵抗力量聯合起來,共同進行抗越戰爭,將越南侵略者從祖國領土上趕出去。西哈努克在歷史上是柬埔寨的正牌國家元首,具有無法超越的正統性。這樣一來,越南扶植的韓桑林政權就成了徹頭徹尾的偽政權,越南在柬埔寨問題上也就沒有了什麼道義性,其還堅持不撤軍,自然淪為了真正的侵略者。


對於越南來說,既與中國開戰,便已騎虎難下,只好更緊地抱住蘇聯這條大腿,繼續與中國為敵。對於中國提出的以談判解決兩國爭端的建議,越南雖然在原則上同意,並於1979年4月18日開始舉行中越談判,但越方卻虛以委蛇,製造障礙,致使談判無果,長期拖延。與此同時,為了報復中國的懲越作戰,越南在中國撤軍後繼續在中越邊境製造流血事件,對中國進行武裝騷擾。越南力圖保住既得利益,堅持不從柬埔寨撤軍,武力挑釁中國,不僅在政治上陷於被動,在軍事上也陷入了長期兩面作戰的泥潭。出於維護邊境安定的需要,同時在軍事上對越南保持壓力,支援柬埔寨和泰國的抗越鬥爭,中國在進入1980年代後又相繼發起了收復雲南、廣西邊境的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作戰,在邊境上對越南實施了不同程度的軍事打擊。越南也不甘示弱,積極調兵遣將與中國進行軍事對抗,雙方各施攻防,互相牽制,邊境戰火一直燃燒了10年。結果,越南以弱小之國力窮兵黷武,長期陷入南北兩線作戰,無暇進行國家經濟建設,以致家底耗盡,國力疲憊,民生凋敝,只能勉強靠著向蘇聯伸手要援助支撐下去。


早在1979年8月鄧小平會見來北京訪問的美國副總統蒙代爾時,就已經看到了越南無法長期兩面樹敵的本質問題。他對蒙代爾說:「越南現在的處境還不算太難,不會接受政治解決。或許,越南人的麻煩多到無法承受時,他們就會接受了。」他對蒙代爾說,越南背著沉重的雙重負擔,它要佔領柬埔寨,又要在中越邊境維持一支60萬到100萬的大軍,越南人遲早會認識到,蘇聯不可能滿足他們的所有請求。


中國是個大國,資源豐富,又在前幾十年的建設中已打下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局部的邊境戰爭對國力影響不大。實行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日益繁榮,國家實力迅速上升,越南在其眼中已越來越沒有了分量。從1984年到1989年,中國將與越南的邊境作戰當成練兵場,派遣各大軍區的部隊輪流參戰,既間接支援了柬埔寨和泰國的抗越鬥爭,又鍛煉軍隊了戰鬥力,測試了新式武器裝備,一舉數得。這一舉措提升了中國軍隊的作戰水平,同時也拖得越南筋疲力盡。在此期間,鄧小平愈發自信,作出了「世界大戰十年內打不起來」的著名論斷,推動實施裁軍100萬的戰略行動,力促軍隊編製、體制的調整改革,更新武器裝備,使中國軍隊開始走上了科技強軍的精兵之路。


中國與美國、西方國家在1980年代進入了蜜月時期,在很多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積極合作。在軍事領域,中國得以從西方引進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技術,改變了國產武器仿蘇制的一統天下,極大地提升了軍事科技水平。例如,在老山戰場的多次交戰中,有效反制越軍迫擊炮而立下重大戰功的「辛柏林」炮位偵測雷達,就是從英國進口的。後來中國還從美國引進了兩套先進的AN/TPQ-37炮位偵察雷達,能測定火炮、火箭炮和導彈的彈道,可同時探測、跟蹤、處理多個目標,快速鎖定其發射陣地,並將位置坐標通過音頻數據通信網路自動傳遞給炮兵射擊指揮系統。當時這種雷達連美軍也剛裝備不到10年。在其基礎上,中國研製成功了SLC-2車載機動遠程相控陣炮位偵察雷達,性能全面超過了美國版,使炮兵戰鬥力得到了質的飛躍。1989年之後,美國和歐盟一直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中國只能重新從俄羅斯和烏克蘭等獨聯體國家引進先進武器和軍事技術,然後進行中國自己的改造和仿製。這樣一來,中國武器裝備和技術上的短板、弊端就成了體系性質的,加上沒有實戰檢驗,戰鬥力到底有多強一直是個問號。從歷史的高度看,1979中越戰爭之後的10年,對於中國確實是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蘇聯在1970年代氣勢洶洶的全球戰略擴張,進入1980年代後勢頭明顯減弱。一是其在1979年底陷入了阿富汗戰爭的泥潭,一時無暇他顧;二是體制弊端盡現,經濟增長下降,與美國的軍備競賽消耗了大量國家財富,國力出現疲憊;三是國家領導人更迭頻繁,影響了政策上的持續性。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開始轉變政策,在全球戰略上全面收縮,不再追求擴張,甚至逐步放棄了其在東歐的傳統勢力範圍。像朝鮮、越南、古巴這樣的小兄弟國家,靠著蘇聯的大量輸血維繫國家運轉,在失去了對其地緣性的戰略需要後,便已成為無用的包袱,逐漸斷奶更是必然。搞到最後,蘇聯自己也控制不了局面,國家解體,東歐劇變,冷戰結束,國際格局再度發生了重大變化。


對於美國來說,與中國進行合作,利用中國來拖住蘇聯和越南,有效地遏制了蘇聯在亞洲的擴張勢頭,有利於美國的國家利益。因此,美國在1980年代對中國進行了一定的支援。里根上台後,鷹派抬頭,從軍備競賽與和平演變兩方面對蘇聯集團進行反攻和壓制。憑著美國的強大實力,加上蘇聯自身的失誤,美國和西方終於贏得了冷戰,世界進入了一超多強的時代。這時,美國再次調整政策,將中國視為潛在的最大對手,從各方面開始對中國進行遏制。而中國與俄羅斯則迅速友好,北方的巨大威脅消失,轉而在戰略上開始互相支持。朋友、敵人與利益,國際政治就是如此,已不值得為之驚訝了。


越南南征北戰了10年,得到了什麼呢?柬埔寨戰局每況愈下,民柬團結政府愈戰愈強,國際輿論壓力越來越大,印支聯邦已成迷夢,戰費龐大,越南國家財政漸已無力支撐。反觀周圍國家和地區,中國改革開放成效顯著,國家實力今非昔比,香港、台灣、新加坡經濟已經起飛,甚至馬來西亞、泰國都已把越南遠遠甩在身後。越南得到了什麼呢?12年的侵柬戰爭,成為國家經濟的無底洞,越軍有近1萬人戰死或失蹤,2萬人受傷,結果卻什麼也沒得到!等到蘇聯再一撒手,便已成為壓垮越南的最後一根稻草,再也難以為繼,國家政策的調整已是必然。


在冷戰末期的大的戰略環境下,中國在推進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和困難,國家甚至出現了一度的不穩定。在中越邊境戰場上,雙方越打規模越小,漸漸成為了一種互相牽制。中國在政治上已是大勝,軍事上佔據著絕對優勢,柬埔寨戰場也對越南大為不利,越軍在中越邊境上也基本放棄了挑釁,保持著部隊輪戰已只是為了練兵,越來越不具有重要意義。而且,部隊在輪戰中,也出現了經濟上和作風上的一些不良問題。後來的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中將,當年是空軍政治部文化部的副團級幹部,到邊境戰場做了實地採訪,於1987年4月10日撰文《老山作戰應當立即停止》,上書中央軍委楊尚昆副主席,引起了中央高層的重視。在越南政府逐步調整對華政策並公開宣布從柬埔寨全面撤軍之後,1989年10月,中央軍委正式決定結束中越邊境輪戰,將戰場防務交由雲南省軍區守備部隊負責。


1986年7月,越共中央總書記黎筍病逝。越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推選老資格的長征代理越共中央總書記。同年12月,越共六大召開,由長征作了政治報告。長征首先正面面對越南國家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不得不承認「上個五年計劃的重要指標沒有完成」,「生產發展緩慢」,「供求關係的矛盾日益激化」,「分配流通領域出現緊張和混亂」,「財政赤字巨大」,「通貨膨脹嚴重」,「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許多最起碼的正當要求得不到保證」,「群眾對黨的領導和國家機關的職能的信心減退」等等。然後說「總的主張和政策方面的嚴重和長期的錯誤,是戰略指導和組織實施方面的錯誤」。最後,長征誠懇地說由「中央委員會、政治局、書記處、部長會議」承擔錯誤「責任」。長征的這篇報告實際上是對過去黎筍路線的否定,是越南的國家戰略和國家政策即將轉型的標誌。在這次黨代會上,還選出了由14人組成的越共中央政治局,主張改革的阮文靈當選為新的越共中央總書記,有5人新當選為政治局委員。原越共中央總書記和國務委員會主席長征、部長會議主席(總理)范文同、國務委員會副主席黎德壽退出政治局,擔任中央委員會顧問。在越共中央的新班子中,阮文靈、武志公、杜梅、武文傑四人長期搞經濟,主張改革。最後,越共六大決定,繼續推進經濟改革,把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逐步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黎筍之死和越共六大的召開實際上結束了越南在對外政策上的僵化時代,為國家的戰略轉向提供了契機。阮文靈在歷史上對中國較為友好,曾多次秘密訪華,中國領導人對他也比較熟悉。阮文靈上台後,將從柬埔寨撤軍與改善對華關係作為了國家政策調整的重點。不過礙於黎筍的幹將、越共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阮基石等黨內保守派的阻撓,只能逐步進行政策調整,但這一趨勢已不可逆轉。1988年1月,越共中央書記處通過了11號決議,其中規定從2月7日起單方面開放中越邊境全線,讓越南邊民自由地到中國境內探親和貿易。同年12月,越南政府刪去了憲法序言中有關「中國霸權主義」的措詞。同時,加快了從柬埔寨分批撤軍的步伐,以擺脫面臨的政治困境。1988年12月底,越南即從柬埔寨撤出了5萬駐軍部隊。1989年1月21日,越南國防部向邊境6省駐軍發出通知:除老山防禦部隊外,其餘主力部隊於5月前全部撤回內地;邊境防務移交給地方部隊和武裝公安;越軍士兵和公安人員嚴禁向中國邊民開槍。1989年9月,越南終於宣布從柬埔寨全面撤軍,消除了中越關係恢復正常化的主要障礙。


要打破中越關係長期對立的堅冰,雙方高層進行互動是關鍵的一步。對此越南方面首先採取了主動。1989年10月,鄧小平接見了來華訪問的寮國人民革命黨總書記兼部長會議主席凱山?豐威漢。雙方除討論了中老關係外,凱山?豐威漢還轉達了越共中央總書記阮文靈對鄧小平的問候,並表示越南對中國的狀況已有了新認識,對中國的態度也有了改變,阮文靈希望中國能邀請他訪華。鄧小平也請凱山轉達他對阮文靈的問候,但要求越南必須乾乾淨淨、徹徹底底地從柬埔寨撤出全部軍隊。此後阮文靈加快了政策調整的步伐。1990年2月13日,中越雙方在老山地區發生了最後一次軍事衝突,邊境戰火從此消弭。當年,越南調整了北部邊境貿易政策,為中越重開邊貿開了方便之門。1990年6月5日,阮文靈會見了中國駐越南大使張德維,併當著外交部長阮基石的面表示了與中國改善關係的願望。中方很快予以了回應,要求越南在儘快從柬埔寨撤軍,並解決好撤軍後柬埔寨各方的聯合問題後,再按部就班和順理成章地安排兩國領導人進行高級會晤。經過一系列政策調整和雙方互動後,中越兩國高層會晤終於水到渠成。通過黃文歡這條渠道,阮文靈等越南領導人繞開了阮基石這個障礙,得以與中國領導層秘密溝通,從而實現了著名的成都會晤。


1990年9月3日,越共中央總書記阮文靈、部長會議主席杜梅、越共中央顧問范文同一行,從河內經南寧到達成都,受到了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李鵬的會見。雙方本著向前看的態度,決定「結束過去,開闢未來」。江總書記首先說:「十幾年來,兩國處於敵對狀態,甚至兵戎相見,我們應該首先把事情的是非曲折說清楚,找出產生問題的根源,總結教訓。」然後,江總書記提出了實現中越關係正常化的四點建議。阮文靈表示:中共過去給予越南巨大的、慷慨的和無比寶貴的支持和援助,越南人民永遠深表感激。十多年來兩國關係嚴重分裂,發生了許多不幸的事件,令人非常痛心。我們決心糾正過去的錯誤政策,決不忘恩負義,要重新恢復胡志明主席的對華政策,恢復兩黨兩國的傳統友誼。


江總書記當時引用了清代詩人江永的兩句詩「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大度情懷。阮文靈於當晚也賦詩回應:「兄弟之交數代傳,怨恨頃刻化雲煙。再相逢時笑顏開,千載情誼又重建。」不得不說,阮文靈的大作也只能視為是當時的一種政治表達而已。伴隨中越千年關係的,並沒有多少一廂情願的「情誼」,而更多的是反抗、征伐、敵視、警惕和猜忌。這種地緣關係是大國與小國、強國與弱國間的宿命,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管怎麼說,中越能恢復關係正常化,符合當時兩國的國家利益,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1990年9月19日,越南部長會議副主席、越軍元老武元甲大將應邀訪問中國。9月22日,在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開幕式的觀禮台上,武元甲一身戎裝公開亮相,引起了中外新聞界的高度關注。據說,當時在電視機旁就有我軍中老將拍案而起:「我前方將士屍骨未寒,政治家已經握手言和了,這仗還有什麼打的?!」


老將軍的心情可以理解。在人類歷史上,和平與戰爭從來就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社會狀態。和而後戰,戰而後和,古來如此。畢竟,老百姓渴望的是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不是萬千浩劫的戰爭。打到越南告饒求和,改弦更張,戰場上的將士們已經盡到了自己的使命,鮮血流的值得。引用鄧小平在給劉少奇平反時說的兩句話,也很貼切:「是好事,是勝利。」

真是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1991年11月,新任越共中央總書記杜梅和新任部長會議主席武文傑率高級代表團訪華,與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和國務院總理李鵬進行了高級會晤。其後兩國領導人發表聯合公報,宣布中越關係實現正常化。


1993年2月10日,中央軍委命令正式解除老山地區防禦作戰任務。從4月1日零時起,邊防部隊轉入正常守備。


1994年1月17日,越共中央發出118號文件,正式批准越中雙方邊民自由出入境進行互市。

中越邊境終於恢復了和平的局面。越南也開始了自己的「革新開放」,國家很快得到了迅速發展。

經過16輪談判和協商,1999年12月30日,中越兩國政府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陸地邊界條約》,在所有雙方有爭議的227平方公里土地中,113平方公里劃歸越南,114平方公里劃歸中國。此後直至2008年底,雙方共同完成了中越陸界全線勘界立碑的全部工作。在1347公里長的中越陸地邊界上,豎立起了近2000塊界碑,明確而不留爭議地標定了兩國國界,徹底解決了這一千年遺留問題。


從1991年到2008年,中越兩國高層友好互訪頻繁,先後簽署了《中越聯合公報》、《中越聯合聲明》、《中越經濟技術合作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中越世界貿易組織雙邊市場准入協議》等重要文件。在雙方領導人的努力下,兩國外交關係將按照「長期穩定、面向未來、睦鄰友好、全面合作」的16字方針和「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夥伴」的四好精神穩步發展。(歷史地來看,這實際上是中方的一廂情願)


2009年1月7日,4萬多柬埔寨人聚集在首都金邊的國家奧林匹克運動場內,慶祝柬埔寨脫離紅色高棉統治30周年,首相洪森以及人民黨的數名黨員也出席了這場盛會。在身穿傳統服裝的舞蹈者、遊行的花車以及樂隊走過時,人們揮舞著旗幟歡呼喝彩。人民黨主席謝辛在致詞時表示,這個紀念日的意義重大,它標誌著「柬埔寨歷史中最黑暗一頁」已告一段落。謝辛也感謝鄰國越南「拯救了柬埔寨」,高度評價「越南志願軍」為消滅紅色高棉政權屠殺人民的暴行而做出了重大犧牲,並及時阻止了人民遭屠殺的厄運。儀式結束時,人們還放飛了和平鴿和氣球。


聽到這個消息的中國人難免會有些苦澀的感覺。十年中越戰爭,那麼多英勇將士埋骨南疆,究竟是為了什麼呢?!如果有人耐心地讀完了本文的上面篇幅,應該已經知道那些將士們灑血獻身是為了什麼。歷史有其無法抗拒的時代局限性,昨是而今非,不過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一代人只能去解決他們自己所面臨的時代問題,衡量歷史功過,也必須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時空中去進行考察。在無法實現世界大同的時代,一切政治和軍事行動的出發點,仍然是國家利益。


如今的中越邊境已是人潮洶湧,貿易繁榮,旅遊的人們熙來攘往,臉上都掛著燦爛的笑容。然而,五光十色的現代生活背後,不要忘了歷史上曾經發生的血腥戰爭,不要忘了南海仍然風雲激蕩。


居安思奮,忘戰必危,這是每一代人都要牢記的歷史教訓。


必須澄清一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被很多人視作定論的誤區,1979年對越作戰不是圍魏救趙!

所謂解放軍1979年出兵越南是圍魏救趙之舉,是為了迫使越軍從柬埔寨撤軍的看法是徹頭徹尾的錯誤觀點!

以鄧為代表的毛後時代領導人在研究對越作戰的同時,也在為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做準備。對內要撥亂反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外,必須顧及蘇聯的反映,當時的戰略格局是「螳螂(越)捕蟬(柬)黃雀(中)在後彈丸(蘇)在手」互相牽制,大家心照不宣;加上4月後越南進入雨季,更加不利於作戰行動。因此,無論是國內建設的需要還是蘇聯威脅的存在還是戰場環境因素,都決定這隻能是一場短時間、淺近縱深、有限規模的有限戰爭。時間短、縱深有限,位置偏北,對河內不會形成實質威脅,動搖不了越南當局侵佔柬埔寨的決心。柬埔寨當然希望解放軍能夠給越南以深入的實質的打擊,但中國予以其大規模的物資支援,對越作戰停留在「教訓」、「懲罰」的程度,柬埔寨也只能表示理解。

所以中央軍委沒有什麼圍魏救趙,逼迫越南從柬埔寨撤軍的目標在裡面。因為只有攻其所必救,才能達成圍魏救趙的目的。真要圍魏救趙,那隻能是直取河內,那就不會是僅僅持續一個月,僅僅限於中越邊境淺近縱深有限戰爭。眼睛是放在越北,出兵懲越,對柬埔寨是一種戰略上的呼應、牽制。越南當局和越南軍方也不是傻子,其對國際局勢和中國軍事行動的判斷基本準確,斷定中國如果出兵,只能是速戰速決。

雖然中央軍委並無此目標,但越軍為了確保河內,加強北部邊境防禦,3月就把侵柬主力第2軍調回北方,304師駐諒江縣、306師駐陸南縣、325師駐陸岸縣,並新建第5軍、第6軍、第7軍、第8軍。戰後更是將軍隊主力集中部署於北部戰場,重點加強北部一線防禦。使北部兵力常年保持占軍隊總兵力的60%,一線兵力佔北部陸軍總兵力的60%,加快改善北線軍隊集群的武器裝備,頻繁舉行戰略性防禦演習及軍隊各級防禦作戰訓練。中國通過1979年還擊作戰和80年代牽製作戰,吸引了越軍60%的兵力,迫使其陷入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這個效果難道還能說差嗎?


有人可能要問,既然不是圍魏救趙,那麼此戰的目的是什麼呢?這個問題,鄧小平說得很清楚了:


鄧小平當年在中越邊境作戰情況報告會上的講話_網上談兵_中華網論壇--網友影響中國--全國最大社區媒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註中越戰爭史,兼習解放軍其他歷史時期戰史,只有乾貨,沒有水分。
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請打開微信搜索 cpcliusi


我是廣西人,才疏學淺,不敢說高論,就談一下我自己的所見所聞。根據我父親那一輩直接參戰的一代人所說,越南是打贏了美越戰爭,然後意圖在東南亞半島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野心勃勃,自稱軍事力量世界第三,然後看著我們文哥混亂了十年,就抽空挑釁。至於解決了什麼問題嘛……越南沒得到廣大的內陸縱深,於是只能拿拿幾個小島了,不過我們廣西沿海一帶的城市從九幾年我小的時候就開始聽說有海警和漁民跟越南鬼子常常有戰鬥,我們國家的漁民還是很強大的……至今我們家賣的一種魷魚就叫做『越南魷』,目測是從越南那邊搶撈偷撈過來的,而另一種,叫北海本地魷……留下的問題嘛,就我們廣西一帶的漁民,死傷甚多,因為北部灣一半海域被越南鬼子佔過去了。還有就是廣西這一帶因為越戰死的人太多了,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親戚朋友同學戰死打傷。
可恨。
願我鎮南關永不陷落。


  1. 中方對越反擊戰的發生是否與中國當年的中國政局有關?中國急需一場對外戰爭來鞏固民心?

答:不見得相關,暫無定論。我認為和政局關係不大。和國際環境,特別是蘇聯的關係惡化是最主要原因。越南想要抱蘇聯大腿,成為東南亞區域霸主。中國與蘇聯原本就關係惡劣,邊境危急一觸即發。但對於鄧爺爺發動戰爭的原因,確實未見定論。

1978年夏天,蘇聯和越南不斷加強合作,使中國官員擔心越南軍隊可能利用便於調動摩托化部隊的旱季進攻柬埔寨。越南在1977年7月已經佔領了寮國,而12月就將進入旱季。
鄧曾對美國人說,為遏阻蘇聯的擴張,必須展示不惜一戰的決心。柬埔寨已經成為中國的附庸國,如果中國對入侵柬埔寨的行為不作出強硬反應,蘇聯和越南就有可能自信地以為它們可以擴張到泰國和馬六甲海峽。如果越南打算入侵柬埔寨,蘇聯很可能會送去更多的人員和軍事裝備幫助它進行侵略。鄧XX堅信,中國必須對越南入侵柬埔寨作出強硬反應。
柬埔寨領導人波爾布特在1978年夏天已經認識到越南威脅的嚴重性,他請求鄧派「志願軍」幫助柬埔寨抵抗越南入侵,就像毛當年對抗南韓和美國對北韓的入侵一樣。儘管波爾布特對人民的暴政受到西方的強烈譴責,鄧還是準備與他合作。鄧認為,波爾布特是唯一能夠有效抵抗越南的柬埔寨領導人。
然而鄧並不想出兵柬埔寨,他認為這會讓中國陷入代價高昂的戰事而難以自拔,乃至對這個地區的事態失去控制力。他更希望打一場「速決戰」,就像1962年中國軍隊在中印邊境取得的成功那樣。他想迅速而短暫地攻入越南,向越南和蘇聯證明繼續擴張將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中國很多高層的軍方和文職官員都懷疑攻打越南是否明智。有些人覺得,中國剛開始搞現代化,把建設現代工業亟需的稀缺資源挪作他用並不明智;有人擔心中國軍隊尚未作好適當準備;還有人從原則上反對進攻一個共黨友邦;有人認為軍事攻擊將導致越南長期敵視中國。
還有一些官員擔心,這有可能把蘇聯的龐大軍力拖入衝突。鄧小平本人則相信,蘇聯當時處在與美國談判「戰略武器限制條約II」(SALT II)的最後階段,不太願意因捲入亞洲的陸地戰爭而使談判破裂。[18-13]但是考慮到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鄧徵求了其他老幹部對蘇聯可能干涉的看法。陳雲作了仔細評估後認為,蘇聯在中蘇邊境——這是最有可能進攻中國的地方——的兵員嚴重不足,進攻中國需從歐洲調兵,而這得一個月才有蘇制現代裝備,而且蘇聯在1975年美國越戰失敗後一直為越南提供大量經濟援助。[18-16]

最終,鄧的權威和他認為必須對蘇越威脅作出強硬反應的信念,勝過了其他人對打越南的顧慮。北京的一些幹部相信,鄧發動並具體指導了這場戰爭是為了使他自己在掌權後加強對軍隊的個人控制。還有人認為,知道美國因為與日本和南韓是盟國而向它們無償提供技術,所以他要向美國表明中國打越南就是要與蘇聯劃清界線,不存在與蘇聯人修好的可能。儘管沒有可靠的證據來證明鄧小平到底如何權衡這些不同的考慮,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鄧對越南的野心很惱火,他對蘇聯在該地區的擴張深感擔憂。

《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香港版 傅高義著


2.然而這次戰爭解決了什麼問題,又留下了什麼問題呢?對整個東南亞的局勢又造成了怎麼樣的影響?


答:
戰爭的官方理由在此說的比較清楚,出處同上。

在入侵越南之後的宣傳中,無論對內對外,中方都把它稱為「自衛反擊戰」。中方辯解說,這是對1978年越南人在邊境多次襲擊作出的回應。駐紮在邊境地區並要對付越南人襲擊的軍官以及他們的上級,都不難理解「反擊戰」的必要。還有些中國官員也像鄧一樣,為越南不顧中方警告對華人進行迫害和驅趕感到憤怒。但是也有一些中國高級軍事將領從未對這場戰爭表示支持。

wiki中對中越戰爭的起因如下描述:

China launched the offensive in response to Vietnam"s invasion and occupation of Cambodia in 1978 (which ended the rule of the Chinese-backed Khmer Rouge).

鏈接見:Sino-Vietnamese War

戰爭的結果和影響,在傅高義所著的《鄧小平時代》(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中有詳細的描述:

但是,無論是在黨內還是對外國客人,鄧都說中國完成了它所宣布的攻佔五個省會城市的軍事目標,更重要的是達到了整體戰略目的,即向蘇聯和越南表明,蘇聯在這個地區進一步擴張要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李光耀認為:「西方媒體認為中國的懲罰行動是失敗的。但我相信它改變了東亞的歷史。越南人知道了如果他們越過柬埔寨再進攻泰國,中國將會發動攻擊。蘇聯人不想在亞洲一個遙遠的角落陷入長期戰爭。」[18-31]事實上,蘇聯九個月後對阿富汗的入侵確實給蘇聯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因此,即使中國沒有進攻越南,此後蘇聯在東南亞擴張的危險也會變得很低。中國軍隊的官員試圖掩蓋戰爭成本,但1979年的國防經費支出是223億元,大大高於1978和1980年;與越南接壤的省份所承受的負擔使這場戰爭的成本更高。西方分析家估計,僅戰爭的物資裝備成本一項就高達55億元。[18-32]外交人員關心的則是另一種成本:這次進攻使中國難以站在一個有原則的立場上批評西方干涉別國內政。國內批評對越戰爭失敗的意見未見公開,而中國和越南在1990年代恢復關係時一致同意不再提過去的衝突。[18-33]官方的三卷本《鄧小平軍事文集》收錄了他從1978年到1979年的26篇講話,其中只偶爾提及中國的對越戰爭,但沒有一篇講話與這場戰爭直接有關。[18-34]有些中國人把攻打越南稱為「中國最後的戰爭」。鑒於中國沒有關於這場戰爭的公開討論,不妨把它稱為「中國被遺忘的戰爭」。

同時,這場戰爭也讓鄧明白中國軍隊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能打。他對於軍隊現代化的決心也更堅定,這應該也算一個意料之外的結果,解決了中國軍隊長久沒有下定決心解決軍事現代化的問題。


有關東南亞局勢的影響,我想有以下幾點:
1.最顯而易見的是越南稱霸的野心破滅。
2.最初東盟對於越南入侵柬埔寨的反應是有分歧的。比如泰國和印尼。泰國擔心自己國家邊界的安全,更加畏懼越南的擴張,而印尼因地理位置的原因,不受越南直接威脅,故更加擔心龐大的中國。馬來西亞支持印尼的觀點,當然原因也和印尼一樣。新加坡支持泰國的觀點(李光耀和我們鄧爺爺必須哥倆好呀)認為越南的威脅更大。可越南最後太囂張,使得東盟不得不團結起來,也許他們都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自此東盟愈加團結,而到1995年越南才被准許加入東盟。

擦,第一次認真嚴肅的答題… 只是因為最近剛看了近代史的幾本書。求大家輕噴。


@shy引用的鄧公的講話已經很好的解釋了這個問題,我來補充一下中國在中越戰爭中的戰略目的,『為什麼中國不能讓所謂的「中南半島聯邦」成立』

首先,「中南半島聯邦」並非是越共憑空捏造出來的,其前身就是「法屬印度支那」,當時的法屬印度支那比越共夢想中的「中南半島聯邦」還多了一個廣州灣(今中國廣東省湛江市中心城區)租界。

(法屬印度支那國旗)
當然我們知道,越共最後的野心化為了泡影,那如果所謂的「中南半島聯邦」成立了,這會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按照現在的數據來看,它的面積大概有74.7391萬平方千米,約等於兩個日本,三個英國,四個廣東省這麼大,幅員遼闊。以2013年為例,人口有1.2億,略少於日本,位於世界人口第11。GDP2237億美元左右,相當於芬蘭,在世界GDP排名40位上下,有3700公里的海岸線,相當於我國大陸海岸線的四分之一。半島上蘊藏大量有色金屬礦藏,其中鉛、鋅、銀、銻、銅、錫、鎢等礦藏豐富。其他礦藏主要有煤、寶石、岩鹽、石油和天然氣。此外水利資源和森林資源也相當豐富。不僅如此,由於中南半島旱季和雨季分明,農業產量也極為豐盛。最重要的是它的地理位置,東窺南中國海,西望印度洋,南端扼馬六甲海峽的咽喉,又坐擁海防、峴港、芽庄、胡志明市、磅遜等重要港口。

一旦中南半島聯邦成立,中國南部就會出現一個崛起的新的地緣政治威脅。越南一旦成功控制整個中南半島,許多亞洲國家將失去掩蔽。中南半島聯邦會逐漸擴大影響力,成為蘇聯南下進軍印度洋的環球戰略的一步棋。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樣的國家,想必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出現在中國的南部。


推薦一篇文章《中越戰爭的意義之大,很少有人知道》
[轉帖]中越戰爭的意義之大,很少有人知道


1978年中美建交
1979年1月末鄧小平訪美,與卡特會談:「小朋友不聽話,該打打屁股了!」
1979年2月4日鄧小平回國。
1979年2月14日下達準備開始自衛還擊作戰的通知。


我只補充一個問題的一個方面,蘇聯出兵的底線在哪裡?

中越戰爭,蘇聯可能出兵,也可能不出兵,這涉及一個底線。鄧不敢打下河內,就是因為佔領別國首都,動靜太大,蘇聯可能覺得侵犯底線了。

中越戰爭中,蘇聯始終沒有出兵,一個原因可能是來不及,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沒有觸及蘇聯底線。


鄙人淺談一下對中越戰爭及近些年越南反華的歷史原因之一。請多指教。
1.從建國說起吧,不得不談中蘇越結盟,下面簡要談兩句。
話說咱偉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獲得國家安全(當時美美可是大帝國主義頭子,咱得讓罩著點蘇蘇老大哥)實行一邊倒政策,實際是與蘇蘇結盟(你知道,國家間的交往都是為了自身利益,中中和蘇蘇大哥簽訂中蘇友好互助條約代價很大,摘自基辛格《論china》「滿洲和新疆的礦山、鐵路和其他的讓步;允許蘇聯使用大連港,以及維持其在1952年之前一直使用旅順海軍基地的權利。」這裡就給以後破裂埋下了伏筆,)當時越越在蘇蘇的扶植下,中中越越也算是一家人了。話說後來蘇蘇老大哥胃口越來越大,斯大淋還沒有忘記男士拉夫領導人鐵托的叛離。在毛訪蘇前一年,鐵托剛剛同蘇蘇決裂。斯決心不再讓此類事情在亞洲重演。歷史就是這樣,該來的就得來,中國在偉大領袖毛爺爺的帶領下硬里不讓招,中中蘇蘇關係急劇下降。越越這個小弟弟就成了犧牲品了。。
2.周一語驚起我等反思,老輩里zhongguo就欠yuenan。
在基辛格《論中國》中,周說「我們的祖先欠過他們(yuenan)的債。解放以後,我們對他們就沒有義務了,因為我們推翻了舊zhidu。但是我們仍然對他們懷有深深的、徹底的同情。(這是我讀這本書覺得最大的信息突破)絕大多數人應該都不知道中中越越之間的嗯怨,從字面總理的話,china欠yuenan是事實。
3中中蘇蘇關係下降。中美升溫,越越這個小弟弟還是犧牲品。

毛訪蘇後不到一年,美中兩就兵戎相見。中蘇兩長達2000英里的邊界蘇蘇百萬大軍壓陣,一邊是中國的5億多人口,另一邊蘇蘇西伯利亞的人口總數還不到4000萬,感覺老大哥也是怯。

這時中中美美開始秘密交往,毛尼兩人都不得不謹慎行事,否則過早地暴露目的會背蘇蘇的打,中美關係從原來的相互敵對轉為近乎結盟,中中蘇蘇關係則正好相反。

4redgaomian事件之大鍋與小鍋(幾百萬平民siwang)

花盛頓和北京事實上在聯手通過泰泰向柬埔寨提供援助,這等於間接幫助red高棉的殘餘力量。美美官員謹慎地向北京強調美美「不能支持波爾布特」,並歡迎中國作出保證說波爾布特已經不再完全控制red高棉了。然而這點兒良心上的安慰並不能改變事實。事實是華盛頓給「柬埔寨抵抗運動」提供物質和外交支持,而政府一定知道這種支持會幫助red高棉。卡特之後的里根政府沿用同樣的戰略。美國領導人一定想好了,等柬埔寨抵抗運動得勝後,他們或他們的繼任者再反對柬埔寨抵抗運動中的red高棉分子。過了10多年越南撤出後,美國確實是這樣做的。

5中越戰勝後中zhongguo多次那個南南,yuenan不得不養軍隊防進攻。

小平言:"那麼大小的國家要保持100多萬正規軍,哪還有足夠的勞動力?100萬正規軍需要大量後勤支持。現在他們靠蘇聯。有的估計說蘇聯每天給他們200萬美元,有的估計是250萬美元……這會加大困難,蘇聯的負擔會越來越重,情況會變得更加困難。總有一天越南人會認識到蘇聯滿足不了他們的全部要求。"哎,越南不易啊。。。

總結:蘇聯解體以及蘇聯財政支持的中斷迫使越削減其在柬埔寨部署的軍隊。歸根結底,在那段非常困難、對民主社會來說難以承受的時期,中國實現了在東南亞的大部分戰略目標。


如果沒有中越戰爭,越南發展得不會比印度差,甚至更好,中國不需要再出現一個與我們接壤的強國了


其實對越發動自衛反擊戰沒有那麼多冷戰因素,也不存在向美國交投名狀的說法,這些東西都是這場戰爭帶來的副產品
主要目的就像鄧小平說的一樣,就是為了懲戒東方古巴。越南如果整合了中南半島,那麼就會像當年日本一樣,妄圖入主中原。打掉中南半島小日本,把對華侵略的野心扼殺在搖籃之中,這就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目的。鄧小平只是做了當年李鴻章不敢做的事情而已,在侵略者成勢之前就打掉他的侵略野心。整場戰爭的立足點是避免中國再度被入侵,其次才是考慮了戰爭對國際形勢的影響,而現在大部分人把對國際形勢的影響當成了戰爭的主要目的。


越南這個國家一心一意學中國,有稱霸的慾望。這不是現在才有的現象,而是過去一千年間,越南從紅河三角洲「交州」之地發展到今天規模的心理動力。越南中部原來是占城(馬來亞人),南部是高棉帝國的土地,但是後來都被越南消滅和驅逐了。因此,越戰結束後向柬埔寨進攻,是過去千年里越南一貫的戰略選擇。這個國家利用與中國之間的地理阻隔(山地和海洋),獨自開闢空間,已經很難制衡了。要說起來,東南亞的兩個大國泰國和越南都與中國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

所以,1979年的戰爭就中國國內來說是給改革開放打下了一個發展空間,起到凝聚意識的作用;就外部來說,是用戰爭手段表明中國對越南的否定態度,既然中國可以支援越南抗美,那麼也可以支援柬埔寨抗越。這實際意味著一次長達十年甚至更加久遠的消耗戰,而越南是打不起消耗戰的。最終的結果是1985年以後,雙方都發生一些變化,越南的擴張戰略和蘇聯的擴張戰略實際都失敗了。



就中國而言
跟政局有點關係,但政局因素不是很大,就國內而言基本上就是處於練兵和檢驗文革後國家狀態。主因還是要防止蘇聯勢力在中南半島形成優勢從而夾擊中國,同時加強與美國關係,策略是打一棍子就跑附加在邊境形成對峙以牽制越南和震懾中南半島。

就越南而言
卧槽,中國竟然真打。

解決了蘇聯在中南半島的擴張問題,遺留下了中越關係問題。


中越戰爭是老遊戲了。簡而言之,中國想削弱、分裂、支配越南。越南想獨立、想擴張、想當大國。
這遊戲從宋朝就開始。


越南戰爭的背景其實還是二戰以後美蘇為首冷戰思維所導致的。美國最早的時候杜魯門總統是為了防止紅色共產主義在亞洲泛濫。所以越南是一個很重要的代理人戰爭發生點。可是南越政權眾多周知實在爛泥扶不上牆。後來就美國自己擼起袖子開始去幹了。但是從軍事上講,美國人其實在越南不可能失敗。但是美國國內持續不斷的反戰運動導致了美國無法繼續維持戰爭,當然也有軍事上的因素。因此美國人就慢慢撤退美軍。北部的越南共產黨真的就是靠人命來堆積出自己執政黨的合法性。


長篇大論都是扯淡,就兩點,286借戰爭之手把軍權搶了過來,另外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為了賺些錢,看看開打之前286從美國及日本那裡撈了多少錢


上面答案說了很多不錯的內容,其實,當時必須打這一仗,一個因素是相當「投名狀」、一個因素是穩定內部,樹立權威


推薦閱讀:

上甘嶺戰役慘烈到什麼程度?
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天皇是如何跟臣民解釋戰爭的「正義性」的?
戰爭中「側翼遭受襲擊」是什麼情況?一般有多嚴重?
中國戰場屬於二戰主要戰場嗎?
歷史上有哪些精心布局卻被對方一下破局的故事?

TAG:歷史 | 軍事 | 戰爭 | 中越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