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為何漸漸失去了人氣?
不知從何時開始,大夥都好像漸漸地轉移陣地到了微信、朋友圈。
為什麼新浪微博會偷偷的將我關注一些陌生賬號?: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964379
刷微博的日子好像是很久遠很久遠的事了。
而我只是偶爾點進專門轉發段子的微博,
看幾則近期更新的笑話補補腦就關閉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我個人使用的感受是:
1、越來越多的無營養的內容看得很煩,最煩的是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謠言以及轉發。
印象深刻的「教練終於承認,曾給葉詩文服用一種叫做一氧化二氫的液體,來為葉詩文補充能量。」就曾釣到很多魚,很多人都是看都沒看清就轉發大罵葉詩文,大罵游泳國家隊,大罵中國人,其中不乏很有「資歷」的教授什麼的。 ┑( ̄▽  ̄)┍
像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什麼城管打人呀最多了,隨便找來一張幾年前的圖片發出來,就會引來大量關注,很少人會考慮內容真實性,而是直接轉發開噴,好像打的是自己一樣。還有那鋪天蓋地的抽獎和轉發……
還有那直接顯示給你看的推廣微博……
還有那直接掛在主頁的淘寶廣告……2、身邊的朋友好像開始不怎麼發微博了,自己發的微博收到回復開始少了。
微博可以關注自己喜愛的名人的動態,可以關注自己喜歡的領域的新鮮分享,可以關注自己朋友的的動態……
可名人的微博漸漸看膩了,喜歡的分享也開始出現重複失去新鮮感了。
後來朋友都一個個開始往朋友圈跑去了,自己也跟著過去了。
過渡期大概是這樣的:
/ t1-發條微博同時要發條朋友圈
/ t2-發條朋友圈同時要發條微博(耶!朋友圈可以迅速收到大量贊和回復!)
/ t3-發朋友圈以上是我的使用感受。希望知乎的前輩們可以幫我解答解答:
微博是正在沒落吧?有沒有很直接的數據說明其人氣正在下降。
沒落的原因有那些?新浪到底怎麼想的?按照最近和淘寶的合作來說,感覺微博很想賺錢,而忽略了我們用戶的真正感受。新浪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麼?他的戰略存在問題嗎?新浪可是全身心投入微博運營,如果微博萎了,怎麼辦……下一個起來的會是什麼,或是說還會有下一個嗎?
新浪公司的基因是新聞,所以微博也帶有深刻的新聞烙印。對互聯網來說,微博的傳播方式其實是一種反動。它不具備互聯網精神的平等交流,信息始終單向流動,大部分信息樞紐節點為大V所把持,普通人的聲音如果不經大V轉發,很難傳播開來,仔細考察一些轉發上萬的熱微就會發現,每一次轉發量攀升峰值,都是在大V轉發之後。這就造成了「大V說,眾人聽,大V不參與,誰也不知道」的局面。這和傳統的報紙媒體功能幾乎是等同的。(當然,在傳播效率上不可同日而語)。尤其是跟推特相比,微博將評論和轉發分開,更強化了這一趨勢。
在這種模式運轉之下,用戶很快就會發現,自己創製內容幾乎得不到有效反饋,缺少激勵,還不如關注通過大V轉發出的資訊。大部分用戶的心態會被迅速調整為「傾聽者」,而不是」內容創製者「,結果就造成了大量的非殭屍沉睡用戶,這些用戶很少發言,也很少參與轉發評論,但對一些掌握信息出口的大V保持關注,以隨時收聽新的資訊,微博對他們來說,只剩下看新聞一個功能——但尷尬的是,現在的資訊平台太多了,彼此之間同質化嚴重,單就新聞這一功能來說,新浪微博的優勢並不明顯,用戶還有其他選擇。而原創內容又因為傳播模式的問題,受到極大的削弱,變得匱乏。(語錄體、心靈雞湯摘抄、星座血型占卜的流行)於是這就變成了一個經典的Marketing問題:」我為什麼要選擇你的產品而不是別人的」,新浪微博回答不出來,自然就會導致用戶的流失。
而微信走的,明顯是另外一條路。在早期版本中,微信還試圖雄心勃勃地與微博競爭,但這其中存在著嚴重問題。比起微博的開放環境,微信的信息流傳是一個半閉鎖環,互相關注者都是朋友、親屬、同事等,微信鼓勵創製信息,但更為私人化。這種類型的信息可以在一個特定的社交圈內迅速流傳,但80%的信息都無法突破閉鎖,傳達到外部去。這是由騰訊的社交基因所決定的。舉一個形象一點的例子,微博是公共集會,微信則是朋友party。在前者的場合,你的聲音淹沒在集會群眾的喧囂聲中,但如果足夠幸運,你被大V請到講台上,拿起話筒,就可以迅速得到大量關注;在後者的場合,你很容易就能引起別人關注或分享,但也只限在Party內,你甚至連門衛都影響不到。
不過微信很快就覺察到了這個問題,並迅速調整策略。公共賬號的設立和限制群發信息的次數,可以視為微信的一次理念拉鋸。到了5.0以後,微信將公共賬號分成服務號和訂閱號,整個發展路線圖已然清晰。微信試圖在保持social特色的前提下,從media轉向function orienation,比如微信為招商銀行開發的服務賬號,重點不在於資訊發布,而是提供各種移動服務。微信已經或即將發布一系列功能,如移動CRM,會議參與系統、售前售後服務、實時在線諮詢等,都顯示微信強調的是function,而且是具體到service這一個層面——甚至騰訊內部已經開始用微信的HR助手來進行企業內部管理。這些跡象表明,微信不打算在跟新浪微博的主場跟它火拚,而是獨闢蹊徑,走迂迴戰略。功能性的強化路線,讓微信和各類企業找到了利益共同點,站在了同一條戰壕內。企業固然可以通過微信提供多樣化服務,微信也可以藉助廣泛的企業門類,把service和原本就很強大的social結合在一起,打造出一個基於微信平台的S+S內生態圈。只要你開了微信,朋友圈,銀行業務、餐飲查詢、商品購買、會議組織、員工管理等等全都集成進去了,你甚至不需要其他任何APP——我相信這是騰訊未來的野心所在。而且比起新浪微博無頭蒼蠅式的盈利模式探索,微信這一條面向企業服務功能的發展路線,更容易在對普通用戶免費的前提下,獲得足夠收益。
在未來,考慮到發展路線有著本質不同,新浪微博在短時間內,不會徹底被微信取代。兩者會在media和social兩個領域繼續稱霸。但新浪微博至今仍未找准自己的定位,各種奇葩插件、奇葩功能不斷推出,真正有意義的功能卻反應遲緩(比如長微博的應用,居然遲鈍了一年多才推出官方功能),定位上也是首鼠兩端(曾經一度試圖把微博搞成了大號的開心網,向social方向轉向,無疾而終。又想朝service轉向,弄出收費會員制和強制塞給用戶的企業推廣頻道這兩種天然矛盾的東西並行。)當微信繼續進化到social+service後,SS生態圈形成以後,微博的沉默用戶恐怕會繼續增加,持續失血。到時候微博是否會退化成一個新聞頻道,就不好說了。我個人的觀察是:社交網路的用戶被分化了。因為不同社交媒體開始分工了。
大家一直在說「social media」。現在是愛social的去了微信,愛media的留在了微博。
創建自媒體、關注別人的自媒體、願意了解各種新聞、分享觀點的,留在了微博。
更喜歡和朋友熟人保持聯絡,互相交流私人生活,對陌生人和陌生世界不大感興趣,也沒有能力吸引陌生人關注的那些,去了微信。
對於我個人而言,刷微博越來越少的最大原因就是,醒悟到在上面花了很多時間卻沒有什麼收穫。
大三時開始玩微博,剛開始時每天都要花至少三個小時看微博,尤其是智能手機的使用,刷微博太方便了,一有空就拿出手機刷微博。
當時的確是沉迷在微博里無法自拔,被各種各樣有趣好玩的東西吸引。可以迅速了解到新聞事件和各路人馬的態度,可以分享如何做出精緻的食物有哪些地方值得去玩,可以歡樂地圍觀段子手們精彩的吐槽,可以看到自己喜歡的明星的最新動態,可以分享各種好看的動畫片電視劇電影……當時的感覺就是微博呈現出了一個精彩自由的天地,娛樂的同時也真心學到了很多東西。
但刷了兩年微博後漸漸地開始感到疲憊。沉下心來細想,自己究竟從微博中得到了什麼,除了打發時間外能夠留下的東西太少。微博上的東西太零散,一刷微博可以刷很久,但記住了哪些呢。看了下自己轉發過的幾千條微博,發現當時只是看了然後順手轉發了,根本就沒仔細去想裡面傳達的訊息更不用說記住了,大多數時候只停留在了看看的層面上然後轉身就忘了,只是單純地接受而未能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比如說,分享過的把落葉拼成禮服的圖片,我當時只是驚嘆了下好漂亮然後轉發了,並沒有認真地欣賞它呈現出的藝術的美感,後來也就忘了看過的這圖片。我轉發過多少這樣精彩的圖片,全都只是讚歎一下轉發一下然後就忘了。
在微博的零散的信息的轟炸下,覺得自己變懶了,懶得思考分析了,越來越不擅長寫長篇的東西。沉下心來好好地反省了下,刪了大多數的現在看來已經非常無聊的微博,然後刻意地少上微博,把手機和平板上的微博客戶端刪了後就越來越少地用微博了。
我想應該有一些人是出於和我同樣的原因,認為浪費了大量時間而一無所獲,所以花在微博上的時間少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喜歡上看那知乎。一個人的時間非常有限,選擇了這個網站能用在其他網站的時間自然就少了,比如說我現在在看知乎自然不會刷微博了。現在網站的競爭力也是非常大的,人們會被新東西給吸引,而微博相較於我三年前開始用的時候起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反而在有些方面還倒退了,引起很多人的反感。止步不前的東西在日新月異的網路時代是很容易被淘汰的。新浪微博現在強制性地加入淘寶廣告,商業化無可厚非,但商業化運作的方式卻是分為用戶心甘情願和討厭至極兩種的。新浪自身的一些行為讓用戶反感,將它稱為「渣浪」不是沒有原因的。感覺新浪都沒有花心思如何留住老用戶,反而常常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以前微博是個還比較單純的地方,現在不用說大家也體會到了微博慢慢地在變樣。各種流言謠言的泛濫、明星之間的互掐對罵等等都使得微博的環境越來越差。微博散發了過多的負面的東西,有時候事情的真相都還沒弄清楚就開始罵來罵去。微博上長期存在兩種人。
一種人。在他們眼中,這個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一個國家叫中國,另一個國家叫「外國」。這個叫做「外國」的國家集合了全世界所有國家的各種優勢。這個「外國」有著美國強大的軍事和科技,北歐的福利,盧森堡的人均收入,瑞士的自然環境,新加坡一樣的治安和教育水平。這個國家的公民素質向英國老貴族看齊。在這個國家裡,工作薪水高,買車便宜,買房便宜,買衣服買包便宜。人們都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另一種人。在他們眼中,這個世界上只有兩類國家。一類國家是天朝上國中國,另一類國家就是各種蠻夷。你和他們說任何一點中國的不足、需要進步的地方。他們都將其視之為不愛國、崇洋媚外。一部《戰狼2》,他們覺得好看你就必須要覺得好看。要是你稍微說一點其中的問題,他們就會說你不愛國。在他們心裡,霧霾都是那樣的清新自然。過度的人情世故都變成了中國人更聰明的體現。先滅朝韓,再克日本,稱霸東亞。然後可以一戰幹掉美國,平定天下。四海重歸一統,寰宇可以大同。
-------------------- 更新 --------------------
有人看了我就更新一下。其實我打了這麼多字就是想表達兩個字:極端。並不是真的要批判公知和小粉紅。同樣的我還可以把答案改成:微博長期存在兩種人,其中一種人大愛無疆大義滅親用愛感化一切,耶穌佛陀轉世瑪麗亞都得叫一聲聖母。另一種人是心中有深仇大恨用炮口對準整個世界瞅啥啥不順眼的最強王者組史詩級巨噴,這兩種人可以多接觸,用我的愛感化你的恨。
微博成功把我們引入自媒體時代。在這個時代,表面上看,誰都可以發聲,好像我們能看到多元化的觀點,但實際上我們可能比過去變得更加極端。很多大V和想成為大V的人用極端言論博關注,媒體用極端的言論引導大眾。當然,我們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對語言的理解不同、經歷不同、看待問題的標準不同,沒有人能夠恰好站在那個中間點上不帶有任何偏見地看待問題。我不知道哪種觀點是對的,但我知道只有一種觀點一定是不對的。我始終相信,真理不一定能辯明,但是真理越辯越明。純粹的理性可能永遠也做不到,但是它應當成為被追求的目標。
-------------------------------------------
有評論說我寫的不是微博熱度減退的主要原因。我在寫答案之前看了一些高贊答案,覺得人家已經說的非常全面了,同樣的觀點不需要我再廢話耽誤大家閱讀時間了。我就從我的角度做了一點點小小的補充。
強懟的評論我已經刪除了。如果你想懟,也請認真看我的用詞。我並沒有說微博上「只有」兩種人,我用的是「長期存在兩種人」。怎麼到你那裡就給我換成了「只有」?而且我已經在更新裡面解釋了「兩種人」沒有特指。此外,我說一個事物不好的方面,並不意味著我忽略了它好的方面,也不意味著我推崇另一個事物。我說微博存在的問題,並不等於全盤否定微博,也不等於我就推崇知乎。
至於那些說我也很極端的人。我選擇香油碟、甜元宵、咸豆花、甜粽子。所以你說的對,嗯。1、一個事物的興盛不能證明另一件事物的衰退,而任何產品都有生命周期
2、用戶時間本身並不是碎片,而是被碎片化,碎片化的結果就是,任何參與其中的應用都不要指望自己可以長期佔據用戶時間,同理,任何參與其中的用戶都不要指望自己可以長時間的停留在某一個應用中。
3、從目前的數據上,並不能證明提問者的觀點是正確的,當然也不能說是錯的。但是需要注意的事,新浪微博並不是SNS,它依舊是媒體,是新聞源,所以,如果它暫時有點冷,那完全是因為沒有夠勁爆的話題,而不是人們有意疏遠它的結果。
我給馬伯庸的點了贊。但是這個的問題是這樣的……
祥瑞御免……
From Weibo SEC 13filling, 用戶數一直在增長的。而且公布了DAU,真的很少見。
Form F-1
另外在13F中間很清楚的寫了增長數
高盛從今年5月開始Cover微博,他們的部分統計來自於SEC部分來自於其他渠道。
同樣,Number of Key accounts也在增加
這裡也可以看到Weibo 跟Twitter比較,在MAU上面微博增長的多了一點點。環比也說明增長是均衡的正常的。
微博的數字不可能造假,作為國內領先互聯網公司,其數據被某互聯網知名數據公司一直在盯著,另外一個一直被盯著是騰訊。
以上情況均找3+以上互聯網界人士核實過。
所以,本問題命題不成立。
同樣,新浪微博是怎麼一步步衰退的?這個問題也是有問題的。
新浪微博至少現在來看,沒衰退,而且還能好2兩年。
利益相關:本人或本人所在的公司未持有weibo任何股票。
微博作為媒體的地位簡直高到離譜而且會越來越高,所有說微博人氣低的都是胡鬧啊。微博和Twitter根本就不是微信這樣單純的社交網路,它是信息源。
我的理解是,微博「大V經濟」的形式潛在會給自身社交能力偏弱的用戶帶來比較大的壓力。粉絲低於100又沒有多少獲得信息慾望的小用戶有可能會逐漸離開微博,而這些人量大,是淘寶的主流客戶,這個問題也許比較關鍵也比較難解決。七宗罪啊!!!
①雞湯太多
②公知太多
③段子手江郎才盡
④炒了萬年隔夜飯
⑤轉發、廣告太可恨
⑦小秘書簡直不要臉
——這是一條腦洞忘性太大的分界線—
⑥對不起,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此條微博已刪除……((=?ω?)?此答案採納於@firrytail )
補充:也有可能刷微博的那批人 漸漸有了男票女票惹~【變身現充了,誰還有那心思刷微博。。。】
我來個小家子氣的答案吧,就說我自己,非業內人士只能各種吐槽,輕拍。
新浪微博老是能給我驚喜我才離開她的好么!你們還記得當年見花就刪的小秘書嘛?
一開始,我的驚喜在於我次奧居然有人敢那麼明目張胆地抄Twitter還仗著一牆之隔搞得一副自己業內領頭羊的樣子。好吧,我就看看你有多不!要!臉!
後來,粉多了點然後還有互動了我居然還產生了點粘性(捂臉)。看到自己發過或者轉發過的內容呼啦一下子沒了又尼瑪驚喜得不得了,乖乖,老大哥還真會看著我哈!
再後來,AFK了,我去年買了個表的小秘書關照太體貼了!各種轉世黨太可憐了!殭屍粉不鳥我太泄氣了!勾搭不到妹子太挫敗了!老紙不!玩!了!
結果略囧,朋友老問我「哎你看我微博新發的XXXXX沒」我就好尷尬,但我自從在知乎看了那篇說社交網站不好玩,「除了自閉症人們都是自戀的所以就誤以為社交網站能讓自己成焦點」的回答以後就是頓悟啦,尼瑪社交網站是不好玩啊,140個字,說來說去,其實還不如「呵呵」來得簡單粗暴有效。
於是就去dota2了。
到幾個月前吧,更新了微博客戶端,下來的時候經常發現有奇怪的東西混了進來,當時五雷轟頂並且懷疑自己的價值觀,我靠我難道真的在當年誤入歧途關注了幾個營銷微博么?仔細點進去再點出來發現,自己的三觀還在,是新浪微博丫的玩的新招,叫什麼「推廣微博」,呵呵,洒家的手機不是note,一次就能看三條你還來給我整個沒用的,滾粗!然後微博的客戶端從此消失。
再後來,在新浪工作了一年多的閨蜜被裁了,艾瑪替她難過下。問原因,大概就是覺得她們部門(不是微博的部門)不賺錢用處不大就精簡吧。然後各種說內幕哦…說什麼有一層樓,有一些怪黍屬們會在裡面隨意看微博,然後發現不對勁,就會指點江山,然後這帖子基本就不在了,然後當班的小秘書就要麻煩了(本段歡迎闢謠)。
所以我很早就覺得吧,當初為了搶各種V,給自己員工下指標好像還給獎金,就特么有點傻…你拿到馬雲的投資了這麼闊綽?花錢請V還發獎金我次奧你怎麼賺錢啊新浪我都替你捉急啊!
結果人家還真想出了賺錢高招——開!會!員!哈哈哈笑岔氣了有沒有!你不是新一代社交網站么你盈利模式怎麼和人家玩了十多年的QQ看齊啊好大一個彩蛋啊哈哈哈哈!
———————————————不間斷吐槽的分割線———————————————————
正兒八經地說,在我AFK前後那一陣,事情正在起變化,微博已經吵開了,各種拿「公知」罵人,各種站隊,哎喲你們都不要上班啊,你們不陪老婆啊,刷的幾十萬個殭屍粉那麼好玩么哎…
就我自己而言,深感話語權的劃分和現實無限趨近,我們這種草芥,只好退散。
當然知乎也有這樣類似的情況,但區別在於,知乎有信息量,新浪微博和熊培雲引述的梭羅的那句話一樣——「如果你掌握了原則,何必去關心那億萬的例證及其應用」——讓我覺得沮喪。
而且那段時間往後,我有女!朋!友!啦!往後的日子裡,我真心覺得,與其把吐槽和靈感都呈現給殭屍粉和那些不在一起生活的人們,還不如都傾訴給自己心愛的人,至少…女神不會在我說完一句話以後對我說「轉發微博」。
分析國內對於微博的定位,就一直不夠準確,由關係鏈衍生的天生媒體屬性,但是新浪從戰略上希望更強的社交概念,導致產品優點走形。但是微博的本質還是媒體的,開放的內容,開放的互動。
那為什麼會感覺慢慢不行了呢
1、從用戶的需求角度來看:用戶對於媒體的需求相比於社交來說,要弱
一個人可以不看電視新聞,不看報紙,可以不知道省長、市長是誰,但是鄰居家誰誰考上大學,同學家誰又去出國玩了,這些社交來的跟直接。這就導致微博滿足的需求,本來就不如微信、空間來的強烈,可以說這些信息不是必需品。同時從媒體的特點來看,註定是大V當道的情況,老是幾個大的渠道,遲早會有點膩味。
隨著一系列熱點事件的淡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熱度。
2、信息的豐富度
在微博剛出來時候,會有很多新奇的玩意出來,其實這些都是存在的,以前沒有微博擴散的平台,大家不知道而已,有了微博之後,各種內容、雞湯、段子、妖魔鬼怪都出來了,
現在呢,段子快講完了啊,沒發現老段子橫行么。
3、從微博的產品特性:火爆是源於社交,但是天生的社交短板,不能解決私密性的問題
之前微博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社交關係鏈帶動的(當然也離不開若干熱點事件的推動),很多人會把微博當成以前的開心網,空間在用,而且大家膩味了原來社交圈可能存在的七大姑八大姨等等不想溝通的人的存在,想重新建立一個社交圈的渴望,微博橫空出世。
但微博從產品的特性上註定就不是一個適合社交的場所,或者說強關係鏈的社交場所,開放性導致隱私上的缺陷。更適合的微信朋友圈出來了,慢慢社交活躍的人轉移了。
微博應該是怎麼樣的呢
- 微博的社交
第一應該是弱關係的,比如同時讀過一本書,附近的人等等,這些可以再twitter早期的宣傳片還能看到,但這些就是強需求嗎,除了約炮,感覺不會再有強的弱關係鏈需求了;
第二,通過微博開放的方式,讓用戶,強關係的用戶之間分享信息,這一點的設想是很好的,物以類聚,我喜歡的,很可能也是你朋友喜歡的。但是從原來社交圈裡頭來看,很多用戶分享的其實都是雞湯。。註定了在微博裡頭也是雞湯盛行。
所以註定微博不會是一個社交化生活化很濃的地方
- 微博的社交+媒體
微博是一個很好的個人媒體平台,人人都有發言權,人人都是媒體,人人會能共享信息的自由平台。之前分析的,從媒體的特點來看,註定是少數大V把握住信息渠道,和百度的搜索結果頁一樣,這裡指的大V泛指所有粉絲多的用戶。那怎麼才能提高粉絲和收聽量呢,除了用戶本身具有知名度外,應該是提供優質內容,持續不斷的優質內容,這一點在現在的產品設計上做的很弱,微博的產品結構能夠容納很多創新的賬號,但是其他用戶很難去發現他們,有時候我想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賬號都很難,何況普通用戶。單靠社交關係的推薦是不夠的,必然需要產品層面去挖掘推薦,先不說優質內容本身就少,少量的優質內容還淹沒了。
- 微博的未來,不會再像之前那麼火了,但也是一個很好的信息平台,
雖然在社交上慢慢不活躍,但是從信息的廣度,時效性等等方面,註定要顛覆很多媒體的東西,有這一點就足夠微博撐下去了。
- 沒有微博,你咋知道微信掛了呢。
小秘書太多了
非常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最後導致無用信息過多。用過比較長時間微博的人都會感覺到微博能提供的信息越來越沒有價值了。具體的形成劣幣的原因比較複雜,試分析一二:
- 參與群體整體素質低,這個和教育、社會環境、意識形態、文化等有關。
- 出言不遜的人太多,動不動就是問候全家,吵到最後就是暴力解決一切的態度。請問,有多少人會願意整天看這些?
- 無腦思考的人太多,這個基本就是教育上不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惡果。
- 由於某些原因,先天被灌輸的很多理念或者事實其實是扭曲的,導致很多沒有營養的垃圾內容。
- 商業化過於嚴重,各種營銷泛濫。微博對於沒有認證用戶,應該採取限制發送消息數量的限制。
- 媒體從業人員素質普遍不足,導致很多垃圾新聞。
- 過多的刪帖,這不但導致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湮滅,還給很多謠言培養了土壤。逢X必反的思維慣性有時候不是被境外XX勢力洗腦洗出來的,而是被絕望的事實給逼出來的。
- 對言論目田的不適應。言論目田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而我們長在一個說順風話遠遠多餘逆耳話的時代。對於微博這類自由媒體平台自然而然會帶來的各種噪音和垃圾,我們絕大多數人其實根本沒做好準備。對於負面言論,我們自問有多少寬容心,能泰然處之嗎?
那是因為總有一部分人不懂如何篩選信息。
因為大V放個屁都有幾萬的轉發
我花好多心思寫篇文章卻沒人鳥
完全沒人鳥
2年半以前就拋棄了在新浪微博上的發微薄的需求,一直在關注著微薄產品體驗,但2年半下來,讓人失望透頂,一直激發不了讓我發點長內容的慾望。簡單的一個例子,我想在微薄上發個長微薄(微博客),我喜歡直接發,不喜歡用圖片形式,能直接點幹嘛還要多此一舉。如果字數顯示太多,那就用演算法把主題內容提取出來,就像雅虎收購的移動閱讀應用Summly一樣,真不知道新浪產品經理在幹嗎。
「新浪微博眼前最應該做的是恰恰是重新激活普通用戶,強化新浪微博最核心的信息分享平台的概念,提升「發布」這一核心功能的體驗,目前的產品,無論web端還是客戶端,對普通用戶來說,都太重了。發布並沒有被足夠重視,瀏覽信息的效率又不高,雞肋功能卻層出不窮,數不勝數。」———新浪微博現在產品端最需要提升的核心功能就是「發布」的體驗,當然現在新浪微博」搜索體驗」、「信息獲取「都差到令人髮指,一個好的產品思路被糟蹋成這樣,只能扼腕嘆息。
我心目中的「發布」體驗是這樣的:
1.一打開新浪微博書籤,微薄閃電登錄(前一段時間,每隔個24小時不登錄,打開微薄就要重新登錄,真心操蛋),然後我直接「雙擊CTrl」,能蹦出個發布框,可以自由拉伸框子大小,界面很乾凈,功能很簡單但實用,美觀得有種讓人不得不發點什麼的衝動慾望。
2.「發布」左上角有兩欄,一欄是專門發生活瑣事的,字數不超過140原則;二欄是專門發微博客的,字數沒有限制,就像寫博客一樣,想插圖就插圖,想插視頻就插視頻,但視頻數量最好有個限制,畢竟「顯示速度」是最關鍵的產品體驗。當然一欄和二欄能整合在一起,那就更好用,但是畢竟兩個代碼組成不一樣,整合在一起容易引起混亂,而且對新浪微博產品技術和產品管理有很大的疑問,種種因素讓我覺得分開來更好。
3.「發布」一欄里的「表情、圖片、視頻、話題、投票….」等小工具集合中一起,放在一欄的右上角或左下角,而且新浪搞這麼多小工具幹啥,真正常用的就那麼幾個,看到這麼一排長長的整整齊齊排在「發布欄」下面,頭瞬間就痛了,發微薄的慾望涼了一半。再加上下面圖片廣告和一些亂七八糟的界面體驗,剩下一半的慾望也沒了。
4.「發布」二欄里的「表情、圖片、視頻……」等小工具集合中一起,拍成一排也好,合成一起也好,放在標題下一橫排也好,放在右側一豎排也好,隨用戶自己喜歡設置。有一個容易被忽視但非常重要的體驗點,就是二欄里發微博客時能進行「實時自動保存」,而且保存記錄查看方便、使用方便、刪除方便,原則是簡單實用。比如一不小心,寫到一半的時候,瀏覽器崩了、電腦突然卡機了等,二欄的實時自動保存裡面能做「你寫到哪,就實時秒速保存到哪」,相信這個功能一推出,肯定會受到哪些不願分享原創長內容的用戶,也會有種寫點什麼的衝動。當然你可以做到更絕,比如把二欄的功能升級,把「印象筆記」的產品思路改良之後帶進來,二欄不僅能夠做到「讓你實時寫長內容、分享長內容」,二欄還能做到「只屬於你一個人的印象筆記式的微博客」,再把二欄跟雲計算、雲平台結合在一起,再加上微薄的平台資源,替代印象筆記完全是可以的,只不過最難的是新浪微博產品經理團隊的產品思路大換血,這點不是不可能,關鍵就看新浪微博高層的決心和眼光有多狠了。
5. 功能要簡單更要實用,界面一定要簡潔乾淨,產品經理人最主要的目標,就是不斷挑戰用戶,讓產品自己說話,簡單、實用、美觀,讓人有種不得不發點什麼的衝動慾望,而且不斷加深這種慾望,挑戰它、刺激它、升級它,讓它變成令人愛不釋手的產品。
有時間真想寫篇完整的「我心目中的微博用戶體驗」,這個想法盤旋在腦中有2年了,一直沒時間或沒慾望靜下心來好好寫寫,這次看到虎嗅一篇文章,不知不覺就寫了這些,寫點什麼的慾望一旦起來,想停都停了。水閥一打開,水就會流出來。我身邊很多「只看微薄,不發微薄」的朋友個個都是「山峽大壩水庫」,平常一直很有聊頭,只要新浪微博能打開水閥開關,「山峽大壩水庫」里的水自然會奔涌而出。可惜是的,現在新浪微博連水閥開關都沒有造起來,水庫里的水他媽怎麼可能會流得出來?更可惜的是,現在新浪微博還主動造閉閥,把各種小溪、小河的水都拒之門外,這他媽的是鬧哪樣?只能說我太愚鈍,領略不到新浪微博的高深,我只能默默地祝福新浪微博,然後期望騰訊微博、網易微博能做出點什麼。
深層原因咱不敢亂分析,但是我覺得社交媒體就是個時尚產業,很容易過氣。
一開始感覺新奇,後來慢慢變成一種生活方式,重複多了就會覺得無聊,再尋找新玩具,周而復始。我個人從玩開心網-放棄開心網-用微博-放棄微博-用微信-討厭微信,感覺就是一個審美疲勞的心理過程。而且移動時代這個疲勞期似乎更短了,去年Instagram還不可一世,今年似乎沒什麼人提了,新玩具Snapchat讓FB都感覺恐懼,說明用戶群遷移的速度很快。國內也一樣,微信現在很火,但是一樣逃不掉這個規律,我周圍已經有人棄用微信轉投易信陣營了。微信IM的屬性強一些,不像新浪這種媒體那麼容易放棄,但是干擾太多(公眾平台,群聊)也會迫使用戶放棄。
所以我感覺社交產品要趁著火的時候趕緊設法盈利,別等人都走了,想賺也賺不到了。Snapchat現在大熱,30,40億都不賣,要是一直不賣,等人走茶涼了,有它後悔的一天;不過我估計是抬抬價,可能五六十億就賣了。
我當初上校內網的原因是這裡有很多我的朋友,我想再上面看朋友們在幹什麼,與朋友們分享我的動態,校內網變成人人網之後,這個純粹的需求被改變,我也就離開了。當初微博風行的時候,朋友們都在玩微博,我在微博上又能看見朋友們在幹什麼,所以我願意在微博上花時間,慢慢微博為了賺錢,開始投放廣告,開始大量的段子、大V、花邊內容充斥,一打開微博都是大V們在刷屏,然後我又離開了。微信相對來說可滿足熟人社交的需求,我只是想看看朋友們在幹什麼,想自己發的搞笑照片可以得到夥伴們的回復。所以我把微信上那些代購的人都給關掉了。
騰訊走的一直是基本服務免費,我只收增值服務費。QQ最大的即時通信功能是免費的,滿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而向一部分需要增值服務的人群收費;微信的基本功能也是免費的,而像企業收費。隨著微信線下支付的開展,我相信明年將是微信O2O大爆發的一年。、
而微博,至今還不清楚怎麼靠這些龐大的用戶賺錢。阿里入股之後,除了賬號打通,微博上出現了幾個淘寶廣告,沒見有什麼動靜。
風水輪流轉,只是一年的時間,微博馬上被微信趕超,不得不嘆服互聯網變化之快。信息恐懼症
就我身邊來說完全沒有不發微博的情況存在,不過在我的概念里「不會玩微博」的人倒是很多。微博不像人人微信那樣天生是給你建立好一個關係網的(即現實中的朋友),微博上的關注和關係都要自己去建立。我看到過有人微博上關注了一溜的冷笑話營銷號,也見過有人關注了一連串的新聞,更多的是註冊好之後開始問我怎麼用,因為完全不知道該去關注誰——對於這種用法,我只能說,如果這樣能保持2個月才真是怪了……
至少對我(和我挺多基友)來說,微博是一個很好的發掘同好順便交友的平台。通過微博轉發可以知道很多以前不熟知的有著共同興趣的同好。我反而覺得人人微信是很危險的社交平台,因為上面全是熟人,一舉一動都被悄悄注目著,有次同學聚會,同席的人說你某年某月跟誰誰誰做了什麼,當時就被嚇到了,從此以後再也不在人人上發任何跟自身生活有關的事情被阿里收購後的新浪,讓本來就對互聯網用戶、社交應用不太擅長的新浪,在如何提供給用戶更有價值的產品上有了更大的困難。
所謂基因,就是公司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思維模式。
新浪微博能夠成功,除了契機外,和媒體基因成功的新浪有很大關係。
但現在,看看微博被投資後的廣告,一切就明白了!
所以,你會看見微博與微信在互聯網產品層面上存在巨大的差距,並且越來越大。
從阿里推廣「來往」的問題上面,所使用的阿里最拿手的「電商招式」(送手機、送紅包、送**),你就能明白,一個公司的思維模式能夠被應用的多徹底!
推薦閱讀:
※2016年美國程序員行業高收入還能維持多久?
※如何評價鎚子科技 2015 夏季新品發布會?
※2017 年的雙十一和往年有哪些不同?
※羅輯思維48期《未來腦世界》中提到的分形學:人有五肢,所以一隻手長5個手指頭。有道理嗎?
※計算機行業還能火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