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孫中山的十萬英里鐵路規劃圖?

請評價該規劃的合理性和工程量,以及分別對於當時期的中國和今日的中國而言,是否具有實現的可能性。


國父是《文明》的老玩家、認為在地塊上修了鐵路就能額外產出一個鎚子。我民國地大物博,修滿鐵路即可國富民強


我貼一下之前的別的問題的回答,那個問題被刪了,我只列出孫中山的部分:

---------------------------------------------------

我想說:玩連連看誰不會啊

這哪裡是宏偉藍圖?不就是玩連連看嗎?


題主給的圖不清楚,我來個高清大圖:

這張圖上,忽略山川河流,無視地形地貌,簡單的把主要的大城市用鐵路連接起來,這TMD的叫規劃?這明明就是連連看,而且這連連看的水平一點也不高。

舉幾個列子:

1、無視地形限制。修鐵路不是玩模擬城市,中國中西部有很多山脈非常難以跨越,規劃鐵路不是隨手在地圖上畫一條線就完事了。這張圖上,川藏方向有兩條線,跨越橫斷山脈和多條大江大河,你鬧呢?
2、這張圖上沒有幹線和支線的區分,有幾條長線意義不明。能大概看出來,重點在南京上,但那麼多平行線是怎麼回事?幹線與幹線不交叉,那有什麼用?南京到銀川有一條長線,那為什麼銀川到蘭州就沒聯線了?
3、有些莫名其妙的線路,比如從連雲港開始沿著海岸線修到青島、榮成、煙台、塘沽、秦皇島、錦州……繞渤海灣一圈,這是在幹嘛呢?先不說海邊的土質是否適合修鐵路,就說繞這一圈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渤海灣沿線的城市發展並不如那邊的好,也不像南邊那樣適合修建港口(因為黃河的問題),繞渤海灣走一圈實在是浪費。還有東北也繞一圈是要幹啥啊?
4、有些重要的線路這圖裡沒有。比如:滬昆線,這是東西大動脈啊;焦柳鐵路,山西的煤、南陽的石油,沿線還有鐵礦等等,是重要的資源運輸通道……

所以,畫個圖,誰都會,更何況是一個水平不高的圖。去鐵路論壇,隨便抓個老油子過來都能給畫一個不錯的規劃圖,保准比這個圖好,百度百科裡各種千奇百怪的規劃圖就是現成的例子。現在有「四縱四橫」,搞個「五縱五橫」也可以嘛,八縱、十縱也不是不可能。或者,更簡單的,把現在高速公路網換成高速鐵路網,也沒問題啊。

中國現有鐵路網也不是按照這個「宏偉藍圖」修建的。


大炮一張嘴,TG跑斷腿、


後來又發展了


孫中山的鐵路計劃為什麼會失敗?
作者:金滿樓

  1912年的下半年,在宋教仁積極籌備組黨、組織競選時,孫中山也開始了一個同樣堪稱經典的「走穴」,他要實現自己夢寐已久的的鐵路計劃。

  早在1912年8月26日,孫中山在與同盟會籍參議員湯漪談話中即表示:袁總統才大,予極盼其為總統十年,必可練兵數百萬,其時予所為之鐵路20萬里亦成,收入可決每年八萬萬,庶可與各國相見。至鐵路借款,須向歐美大銀行直接議借,不必由在京銀行團經手,袁總統意欲中美聯盟,予不謂然。至首者地點,寧、鄂兩處最好。無已,則宜在開封,容當與袁力商。

  在京期間,孫中山曾與袁世凱密談多次,其中有一次即提及此事:「國家建設首在交通,兄弟打算在十年內造築鐵路廿萬里,望君能練成百萬精兵。如此,中國可達到富強境地了。」對於孫中山的倡議,袁世凱的回答是耐人尋味的,他微笑著說:「辦鐵路,我知先生是有把握的,若練成精兵百萬,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袁世凱以練兵為出身,其中甘苦,想必是深有感受。

  孫中山對鐵路的興趣與計劃絕非一時的心血來潮,這一次他要來真的。9月6日,孫中山前往張家口視察了由中國工程師詹天佑主持設計修建的京張鐵路並順道遊覽了長城;3日後,接受袁世凱的任命,負責督辦全國鐵路。

  受命後,孫中山首先規划了三大鐵路幹線,其一由廣州經廣西、雲南、四川進入西藏,繞到天山之南;其二由上海經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新疆到伊犁;其三由秦皇島繞遼東折入蒙古,直穿外蒙到達烏梁海。按孫中山的估計,在之後的10年內修建這20萬里的鐵路,大概需要60億元資本。

  革命因「保路運動」而起,而保路又因盛宣懷的鐵路大借款引發,在經濟民族主義依舊盛行、各方人士提及借債即談虎色變的情況下,孫中山提出修建鐵路乃民國當務之急、舉借外債更不應因噎廢食,這無疑需要極大的勇氣。在孫中山看來,借洋債「有萬利而無一害,中國今日非五萬萬不能建設裕如」,但前提是,借外債必須「一不失主權,二不用抵押,三利息甚輕」。

  孫中山的想法固然是很好很善良,但天上不會掉餡餅,世界上的好事也不可能讓一個人佔了去。1912年7月4日,《紐約先驅報》記者端納在寫給莫理循的一封信中即對孫中山的規劃頗具多嘲諷。

  大概在6月底7月初的某天,端納在上海拜訪了孫中山。談話中,孫向他提起自己的鐵路計劃,但又聲明暫時還不能公布。孫中山的話不說則罷,一說反而吊起了端納的胃口,於是他軟磨硬泡了好一陣子,孫中山這才走進內室拿出一張6英尺見方的大地圖,並鋪在地上向他詳細介紹。

  孫中山拿出的是一張包括西藏、蒙古和中國西部最邊遠地區的地圖。在端納的信中,當時的情形卻是這樣描述的:「……從這張地圖完全可以看出,說明孫不僅是個瘋子,而且比瘋子還要瘋。他絲毫不講實際,缺乏普通常識,而且對他自己目前所倡議的事業缺乏最基本的概念。」

  作為這次訪問的見證人,端納說孫中山「手持毛筆和一塊墨,不時隨心所欲的在各省和各屬地的位置上畫滿了許多線路。他用雙線表示沿著海岸線從上海到廣州的鐵路幹線,又從那裡穿越崇山峻岭通往拉薩,再向西繞來繞去伸到西部邊界進入新疆,再穿出去到達蒙古。他的另一條幹線是從上海經四川再到拉薩。他還有一條線路是從戈壁沙漠的邊緣進入蒙古。其他幾條線路是通向北方、西北和東北的,各省都有很多支線」。

  在端納看來,「孫所描繪的這幅地圖只不過是一幅怪誕的中國之謎。孫坐在地板上向我解釋他的大事業。看著他坐在那裡,使我想到他這幅樣子比什麼都更能說明這位中華民國首任總統的不稱職了。——他發瘋了,為什麼?並不是因為他畫了這幅地圖,因為只要有錢和充分的時間,他劃的每一條鐵路和更多的鐵路都可以建成,而是因為孫突然冒失的認為,由於他划出了這些條鐵路線,外國的資本家就會給他足夠的錢把這些鐵路在五年到十年的時間裡全部建成!」

  端納說,當時孫中山問他:「您認為外國資本家會給這筆錢嗎?」他反問道:「條件是什麼?」孫說:「如果我們給他們以築路權和由他們經營鐵路40年的權利,40年期滿後將鐵路完整無償的交還給中國。」 端納告訴孫中山,除非有一個穩固的政府,否則在一個人口最多的省份修建一條最實用、最有利可圖的鐵路,也沒有希望得到一文錢的外國投資。但孫中山卻說:「政府穩定與否有什麼關係,只要各省同意!」

  端納在信中恨恨地對莫理循說:「即使吉爾伯特和沙利文的喜劇中也從沒有比這樣更可笑的角色……我真想花 100美元請人給孫畫張像,他坐在地板上,旁邊攤著一張地圖,幻想著10年後中國布滿鐵路線。從(越南的)老街到(中國)雲南省的小鐵路就花了800萬英鎊。老天爺!一條從雲南到拉薩的鐵路要花多少錢呢?這條鐵路究竟有什麼用?除非要舉辦到世界屋脊去的夏季旅遊,或者供達賴喇嘛逃跑之用。」

  端納把這幅地圖說成是「孫逸仙之夢」。他斷言,孫中山是成不了事的,而且他對這點早就知道——可那時他已被尊奉為大總統了。他記得議和時期有一次孫中山曾誇口說他要親自領兵到北京去,但端納問他財政問題如何解決時,孫中山「嗯」了一聲,然後一邊用拿破崙式的姿勢揮舞著手臂,一邊盯著端納表示他才不去考慮那些骯髒的錢,他說:「財政是我最後才考慮的問題!」端納簡直被氣瘋了,他認為此人不可能擔任任何需要常識的工作,更不要說擔任需要政治家度量的工作了。

  說了那麼多氣話之後,端納不得不在信中對莫理循說:「請您原諒我的憤怒情緒。因為我一想起這個狂人認為他可以在這個愚昧的國家裡鼓吹排外主義、社會主義和十幾種其它的什麼主義,並且認為只要他孫逸仙一揮手,全世界的資本家都會打開錢包,把金幣拋灑在中國的焦土之上。一想到這些我就怒火中燒。」最後,端納下了個結論,「他是個傻瓜」。

  公道點說,端納與孫中山是兩種類型的人,端納講求實際,而孫中山先生是一個理想遠大的革命家,他並不善於或並不屑於從事過於實際的工作,他就像一個先知,告訴人們方向或許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但一旦讓他從事真正的實際事務,那恐怕就不能真正發揮他應有的專長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分,把他放到一個錯誤的地方,當然會產生極滑稽的效果,特別當一個人地位越高時,這個笑點就越低。

  孫中山提出給予外國資本家以築路權及40年的經營權,這在當時無疑是一種石破天驚的言論,而且比盛宣懷的「大借款」條款恐怕要遭到多出十倍的攻擊。或許,孫中山真的在這個問題上鬧了笑話,但這並不是問題的全部,因為最關鍵的問題實際上在於,孫中山的身邊缺乏足夠多的專業幕僚,正因為他身邊的人才儲備過於薄弱,所以無法具備像袁世凱那樣掌控局勢的能力,而自古以來成大事者,非充分聚集人才所不能為也。

  旅美史家唐德剛曾戲稱,當年孫中山在袁世凱慫恿之下,「竟率領大批失業黨人,乘了豪華專車,到全國視察去了。等到後來孫、袁交惡,當局要清查鐵道公司的賬目,始發現鐵道一寸未建,而視察公帑卻浪費百十萬兩。政府就要下令通緝了。……時至今日,中國鐵路營運里程,還未突破七萬公里,中山先生要在民國初年建二十萬里鐵路,豈非大炮哉?袁氏是知其不可而故意使其浪費國帑,設阱以陷之,這就是袁之大奸巨猾的表現了,中山因無行政經驗,故有此失」。

  1921年後,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提出了一個更宏偉的藍圖:10年內給中國修建10萬英里(約16萬公里)鐵路,100萬英里(約160萬公里)公路。但可嘆的是,孫中山終其一生沒有修建過一公里鐵路,也沒有修建一公里公路。

歷史學家茅家琦在《中國國民黨史》中說:縱觀中外歷史,新舊政權交替之時,新政權得以鞏固,至少需具備三個條件:一位有力的權力運作系統,統一指揮,令行禁止;二為強大的軍事實力支持,高效的暴力鎮壓系統,以保持轄區內社會秩序的穩定;三為充足的財政實力的支持,以保障必要的開支。儘管孫中山對端納說「財政是他最後才考慮的問題」,但事實證明,這更像是一種故弄玄虛的對外宣傳。

  就在前往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前一天晚上,革命黨人的老朋友宮崎寅藏來向孫中山致賀。據說兩人當晚就有這樣一段有趣的對話:「你能給我借上500萬元嗎?我明天要到南京就任大總統卻身無分文。」「我又不是魔術師,一個晚上去哪裡弄這麼多錢?」「明天沒有錢也關係不大。但你如果不保證在一周之內給我借到500萬元,我當了總統也只好逃走。」

  由此可見,孫中山對財政問題是相當敏感的。他在回國之前為借款也已做出了相當的努力,只是那些外國政府與資本家們過於勢利,最終使孫中山無功而返,徒然以「革命精神」相搪塞。革命精神的確是個好東西,但畢竟不能當飯吃,更不能生出錢來。

  據張謇的估算,要維持南京臨時政府的正常運轉,每年至少需銀一億兩,而在與孫中山長談一次後,他於當晚的日記中記了這樣一筆:與孫中山談政策,未知涯畔。

  多年以後,張謇在紀念孫中山去世的演說中說,孫中山「為手創民國之元勛,且為中國及亞東歷史上之一大人物」。但他對那次的長談似乎印象頗深刻,因而又說:與孫中山談政治,知其於中國四五千年之疆域民族習俗政教因革損益之遞變,因旅外多年,不盡了徹,即各國政治風俗之源流,因日晨奔波危難之中,亦未暇加以融會貫通。這無疑是一種委婉的批評了。


大炮上位的時候窮得連手下的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哪來的銀子修路。宣統朝修那麼幾條鐵路,還是列強在背後操盤,就又是像洋人借款又是強征路權,間接引發辛亥。

大炮在執政能力上被袁打爆,他的話還是少信的好。


100年前國人對中國的地理認識每多隻停留在紙面,如史書和方誌的紀錄,很多地方都沒有人去過和紀錄過,打賭當時的人對藏北無人區就沒有多大認識。

以孫中山身處的時代,能到划到這樣已是很了不起。更何況今人已完成了一大半。

安利一下筆者有關交通運輸的專欄文章:脫苦海的文摘【交通】

專欄短網址:http://blog.tokuhon.org

相關問題:

脫苦海:如何評價《輝煌中國》第一集《圓夢工程》?

脫苦海:如何評價濟南建設小清河港口?

脫苦海:長江航運的起點是宜賓嗎,宜賓再往上游就不能通航了?

脫苦海:珠港澳大橋通車後怎麼解決香港和內地行駛方向不同的問題?

脫苦海:孫中山《建國方略》中物質建設中所規劃藍圖有何現實意義?孫中山真正懂金融和貨幣銀行嗎?


沒有任何可行性。孫大炮地理地質經濟發展全不懂,畫的太想當然。


老孫這是在地圖上編漁網呢,有啥可評價的,本來他就是個革命救國的政治家,國家真落在他手裡,別說當時不及清朝十分之一的稅收,就是和清朝一樣的稅收,夠他花嘛?


合理性有一部分。
只能說這是個宏圖,是大的規模,具體的線路什麼的肯定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但在當時體現了一定的大思維,發展中國的目標和決心。
部分一:軍事和國防考慮大於經濟和交通需求。在當時的環境下,鐵路是最牛逼的運輸工具,經過戰爭沒人不知道它對於國防和戰爭的重要性。所以連接大城市,核心城市就是國防的考慮,特別沿海那一圈。清末和民國一直有海防的意識,要在東部建立海防線,內陸一圈應該是陸上的一條防線。和台澎舟山渤海域是一樣的。
部分二:北部和西南的線路比較贊。當時受蘇俄及英國的在邊境的威脅還是很大的,除了海防這兩面的安全也要考慮。看蒙古那一片也是重要規劃,線路很多,相對西安銀川蘭州當時處於腹地,不如現在的重要性那麼強。而且南疆和西藏有重要關聯,西南西北共同構成一條西部防線。
部分三:海棠葉總圖大致以陝西西安為中心,呈現中心疏外圍密的布局,與基本的國防布局是一致的,注重邊防。如今有些地方已經不在掌握了,地圖及總形勢發生了變化,所以線路設計,布點肯定與孫總時代不同了。因此很多可能無法實現了,尤其是西部防線。
------------------------------轉折
聽說現在搞高鐵大聯歡,說不定與蒙古合作的線路會與孫總的提議相和呢?


西部一些線路確實不切實際,然而這個圖上面很多線路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舉個例子,樓上有人說沿海線沒意義的
十幾年以前可能還比較木然,現在可以看看環渤海的德龍煙鐵路、青榮城際鐵路、青連快鐵還有即將上馬的連鹽,已經完工多年即將改造的的寧啟鐵路。再往南,杭甬,甬溫,溫福,福廈,廈深這一條已經開通的線路。
這樣的設計,不一定是參考了國父的「規劃」,但就是如此的巧合。至於這樣有沒有意義,我建議還是問問這些已經完工鐵路沿線的居民再做定論。
至少,有些地方之前不通高鐵甚至不通火車,在這樣的新線路首發當天坐車兜風的市民身上,看得到的是滿滿的幸福感。
————————————————
2016.07.20更新
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了中長期鐵路規劃(2030),圖片是PDF中截出來的,雖然看不清楚但是完全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紅線,這就是接下來十五年要完成的事情,不知道國父在天之靈作何感想。


西部的太密了。西藏現在也只有一條。孫中山設想的方案,要大大的刪削才行。


吹牛皮誰不會。。。放嘴炮誰不會。。。孫大炮的稱號名不虛傳


雲南十八怪,說怪也不怪,橫呀么橫斷山,高呀么高萬丈。這就是雲南十八怪,火車沒有汽車快。
現在你告訴我鐵路要跨過金沙江和橫斷山直接從四川往西藏上修?Excuse me?


有位答主回答:

「(孫中山規劃)有些莫名其妙的線路,比如從連雲港開始沿著海岸線修到青島、榮成、煙台、塘沽、秦皇島、錦州……繞渤海灣一圈,這是在幹嘛呢?」

對不起,難道您沒聽過環渤海城際嗎?目前山東正在積極推進,宣布2020年前爭取開工,而河北和天津意向也不小。因為渤海沿海好多地區還沒有客運鐵路通過,比如黃驊,京唐港,曹妃甸,河口,蓬萊。天津濱海站已經預留了環渤海城際的接入位置。

至於是否能修鐵路,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川藏鐵路都能修,為什麼環渤海不能修鐵路?渤海沿岸人口比康巴地區的人口要多的多,交通的需求量也更大,為什麼渤海地區的人就不能有鐵路?難道我們是下等公民?不配鐵路?

孫中山為預言中「北方大港」規劃的鐵路,目前已經實現了一半:京唐城際開工,張唐鐵路(蒙冀鐵路河北段)通車,環渤海鐵路正在推進。誠然,孫大炮規劃中的破綻太多,但是瞎貓也能碰到死耗子,關於「北方大港」,他預言對了,唐山港今年的吞吐量已經全國第四。


我有生之年
國內完成十萬英里毫無懸念
不包括國外
我和孫老先生有緣
百年一夢啊!

孫老闆這是不精確的中國夢
那時代火車速度就三十多公里
現在都快十倍了

國內飽和了就要輸出產能
孫老闆沒計算過產能這個概念
沒想到過產能過剩、供給側改革
對的 他連胡煥庸線都不知道!
他那時候產能接近於零!
行,牛逼,敢想!

不過,這種人不要出現在我同事里
我會罵他臭不要臉
連他媽基本常識都沒有


孫中山的「十萬英里鐵路計劃」
今人常見的意見有二:1、孫在民國初年提出的「十萬英里」這一數字太過浮誇,須知,至1950年,全國鐵路通車總里程尚只有22238公里。至2015年初,中國鐵路總里程才突破11.2萬公里。2、孫刊登在《建國方略》中的鐵路規劃圖,「與其說是鐵路規劃,還不如說是各大中城市之間的連線遊戲……相信施工人員看到那麼多筆直線路,上吊投河的心思都有了!」

  孫的鐵路計劃之里程,有兩個重要數據。一是1912-1913年間,孫多次對外宣傳「我十年之內必能為中國造二十萬里鐵道」、「期限十年,壯二十萬里之聲勢,活四百兆人民之命脈」。二是1919年在《建國方略》中所設想的「若以此十萬英里之鐵路,在十年內建築之,機關車與客貨車之需要,必當大增」——據孫的描述,其設計的鐵路系統,合計7.6萬英里,但因「多數幹線當設雙軌,故合數計劃路線計之,至少當有10萬英里。」

  不管是「二十萬里」,還是「十萬英里」,日後中國鐵路的發展速度都遠沒有達到孫的期望。不過,值得指出的一點是:孫當年特別參考了美國鐵路的發展史——譬如,孫曾聲稱「如美國現有鐵道二十餘萬哩,合諸中華里數,則有七十萬里。乃成全球最富之國。中華之地五倍於美,苟能造鐵道三百五十萬里,即可成全球第一之強國。」——考慮到美國在1880-1890年間,所建造的鐵路確實超過了二十萬里,而孫又一再強調自己的建設計劃的核心,旨在通過出讓一定年限的經營權,引入美國資本、法國資本乃至日本資本來為中國修築鐵路,則所謂十年建造「二十萬里」、「十萬英里」的鐵路,雖然不太現實,卻也還算不上非常離譜。

 圖註:美國鐵路里程變化圖。轉引自歐國立,《軌道交通經濟學》,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P61

  至於孫所設計的「鐵道線路規劃圖」,倒確實存在著非常多不專業的地方。但孫中山繪製的畢竟只是一張粗糙的示意圖,而不是精確的線路施工圖。對示意圖裡的「直線」,似不宜苛責過多。

  最後,關於這段歷史公案,不妨以胡適對孫的評價作結:

  「中山先生是一個實行家,凡是真實行家都有遠見的計劃,分開進行的程序,然後一步一步的做去。沒有計劃的政客,混了一天算一天,嘴裡說『專尚實際、不務空談』,其實算不得實行家,只可說是胡混。中山先生一生所受的最大冤枉,就是人都說他是『理想家』,不是實行家。其實沒有理想計劃的人決不能做真正實行家。我所以稱中山先生做實行家,正因為他有膽子敢定一種理想最大的建國方略。但是大多數的政客都是胡混的,一聽見十年二十年的計劃。就蒙著耳朵逃走,說『我們是不尚空談的』。中山先生一生就吃了這個虧。不是吃他的理想的虧,是吃大家把他的理想。認作空談的虧,他的革命方略,大半不曾實行,全是為了這個緣故。」


不懂後勤搞戰略的都是流氓


孫大炮可不是浪得虛名,別的不說,十萬英里鐵路就是十六萬公里,根據中國鐵路總公司公布的數據截止2015年初我國鐵路剛剛突破11萬公里。時間已經過去一百年,距離孫中山先生的規劃還差五萬公里。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我不懂,純屬湊熱鬧。雖然此圖看上去確實很烏托邦,脫離現實,比如蒙古大草原修那麼密集幹什麼?黑龍江和東北其他地區鐵路繞著國界勾勒一圈有沒有意義?感覺就是隨手往地圖上那麼一畫。。。但是我覺得圖中顯示的地區平衡發展「理想」,還是值得肯定。不像現在的鐵路圖,東部中心城市相比之下佔據了過多資源。。。


推薦閱讀:

侵華戰爭時的日本是真心想建設中國東北嗎?
歐美國家是不是眼睜睜地看著中國大陸快速崛起而無所作為,自我墮落?
長城在冷兵器時代的作用如何?
有哪些看起來很逼真,但其實是假的照片、人或事?
在一些日本遊戲的影響下,我們對三國歷史容易產生一些什麼錯誤認知?

TAG:歷史 | 中華民國 | 鐵路 | 中國近代史 | 孫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