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吳清源的一生以及他對圍棋所做的貢獻?
關聯問題:
如何評價吳清源,他在圍棋史上的地位如何?(已重定向至此)
日本圍棋媒體和圍棋愛好者如何看待吳清源的離去,吳清源一生以及對圍棋所做的貢獻?(已重定向至此)
為什麼吳清源被稱作「昭和棋聖」?(已重定向至此)人物爭議:
如何理解巴斯德說的「科學沒有國境,但科學家有祖國」?
抗戰時期的吳清源是否大節有虧?為何當時有人罵他是「文化漢奸」?
如何評價吳清源在抗戰期間公開發文吹捧日本皇國體制?與郭沫若相比如何?
如何看待 「1979 年吳清源為加入日籍而沒有參加在台灣去世的母親的葬禮」一事?
抗戰中梅蘭芳拒不與日本合作而吳清源投靠日本,誰的行為符合東方傳統道德倫理?
吳清源為什麼三次改變國籍?
假如郭沫若像吳清源一樣加入日本國籍,是不是就沒有這麼多罵名了?關於本問題的討論:
吳清源先生逝世,為何會引起如此大規模的追悼和討論?
現在是北京時間2014年12月1日上午9時整,這一夜北風凜冽,奇寒刺骨。
圍棋大師吳清源已於幾個小時前離世,享年一百歲整。
對整個世界圍棋界來說,舊時代的大門重重的關上了。
八天前參加百歲清源紀念活動時,我還在為吳先生因身體原因無法出席活動而感到遺憾,還在想不知道下次要等到什麼時候才可能有機會面見這位棋壇的老前輩。
今天我知道,不會再有機會了。
蓋棺定論,是個何等讓人心慟的詞。可我覺得吳先生的技藝和思想都不會故去,也不會有人能有能力,有資格給先生的一生作「定論」。
我,一個不入流的業餘棋手,一個茫茫人海中的無名小卒,只能從卑微而遙遠的角度去遠望大師故去的一生。
借用另一位我倍為推崇的棋手,「宇宙流」武宮正樹九段的話說:「吳先生對於我們這些棋手來說,猶如蒼天在上。不誇張的說,整個圍棋界,都沾了吳先生的光。」
我幼年學棋的時代,是上世紀的九十年代,那個韓流肆虐,中國圍棋界也較昏暗的那個時代。我幼年學棋的時光,大部分是打著日本舊時代的棋譜度過的。幼年參加比賽時經歷了被各路後來的豪強肆意蹂躪,經歷了因技不如人而在賽場上屢次遭人羞辱嘲笑。可以說童年的圍棋,沒有給我留下許多快樂和幸福的回憶。留下的記憶里只有孩童不服氣的好強爭勝,屢敗屢戰的堅持,以及對自己的信任。
餘下僅有的幸福回憶,基本都在一個人打譜時沉浸在舊時代的風火記憶里,像看小說般將自己帶入大師們的棋局中,通過棋譜與舊時代的棋手們手談,交流,好似就坐在了他們的對面。就這樣獨對紋枰,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夜晚。
吳先生的棋譜當然是其中最為耀眼的部分。「怎麼可以這樣下呢?」,「這裡居然是這樣算的!」。曾經,是他的棋譜,將我引入了更為寬廣的殿堂。直至如今我仍然覺得,在我棋力增長最快的時代,雖然我打過的譜里涉及棋手遠不止上百,但對我影響最深的兩位大師就是吳清源和藤澤秀行。
秀行棋聖已於五年前的一天離世,那也是世界圍棋界灰暗的一天。如果說吳清源到日本帶動了整個日本圍棋的發展,那麼秀行先生則對於中國圍棋的振興功不可沒。這一點,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那麼請記住,沒有藤澤秀行,中國圍棋遠不會是今天這樣;而沒有吳清源,就沒有現代的圍棋布局,日本圍棋界後來的爆炸式繁榮也未必會出現,甚至整個世界圍棋界,今天也許都不會繁榮到這種程度。
吳先生在棋道上技藝方面的貢獻已經毋庸贅論。
新布局法,大雪崩內拐定式是兩個劃時代的貢獻。其他的定式研究,判斷上的理念革新更是數不勝數。
對於大師在棋上的造詣,小子何敢唐突置喙。
十幾年前曾上百遍的看過武宮正樹對於吳先生的棋評以及對兩人唯一一盤對局的解說,這裡還是借用武宮九段的評價吧:
「我也喜歡快速布局,可跟先生一比,就相形見絀了,譜中從X步到X步,簡直就是超級快速列車!」,
「快速不僅僅指前半盤展開迅速,也有後半盤快速判斷出贏了並收兵的內容,當別人還覺得形勢混沌的時候,先生已經判斷出這樣下就贏了並快速定型,當別人判斷清楚的時候早已為時已晚」,
「我以為這幾步構思巧妙,計算精準,當時不免覺得在先生面前展現了實力而頗為自得,而遭到先生三路大智若愚的橫頂,感覺整個臉都紅了起來,這大巧若拙的一手,頓時讓黑棋的計劃化為泡影」。
因年代久遠,一些細節的句子我已記不清楚,也不想再去查驗,大致如此。
我更想說的是,吳先生追求中正平和的精神。
對於吳先生國籍一事的爭議,經常成為坊間啖戰的焦點。但吳先生一生都在為中日和平做貢獻,他老人家最希望的,是化解世間的仇恨。雖然,至少從現在來說,仍然是做不到的。
有些人以吳先生冒死堅持在日本下棋,收到死亡威脅仍不退縮為由評論吳先生愛國,不畏軍國主義強暴;也有人以吳先生幾易國籍為由,說他不愛國。我只想說這都是偏頗而夾帶私貨的言論。吳先生的眼界早已超脫了國界之爭。
他為戰爭和仇恨感到痛苦,在沒有國籍的時候流離失所,在世界觀崩塌的時候求助於宗教,我看到的只是他除了圍棋大師之外的凡人身份,只是他作為一個凡人對於和平的渴望。
先生一直心懷故土的一面也少有人知。
和子夫人曾到中國來,詢問吳先生百年之後能否回國安葬,說這是吳先生一直的心頭之事。
遊子就算在外多年,故鄉的一捧土仍舊是最好的歸宿。
歸來吧。
吳先生千古。
至今不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吳清源大師的離去,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或許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始吧。去年我記得曾經看到一篇報道,說是芮乃偉去給吳清源大師祝壽,提起去年吳清源曾給她復盤一事:近百老人依舊能夠身體力行地指導後生晚輩,這不僅說明吳清源大師的圍棋思想始終能夠跟上現代圍棋發展的腳步,也說明吳清源大師不遺餘力,終其一生地奮鬥於圍棋事業。這一份恆心和毅力,想必是每個人都得高山景仰,景行行止的。
看到評論里這麼多「民族英雄」在嗤之以鼻的同時,附上一個鏈接:日籍華人吳清源曾三度改籍 戰亂時代半生流離。 裡面有關於吳清源先生改變國籍的來龍去脈。
既然題主問到了他對圍棋界的貢獻,那麼我說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我的恩師,王一飛四段向來對吳清源大師推崇備至,他說:我每次看吳老的棋都有不同的收穫,每次看吳老的棋都能體會到吳老的偉大之處。能夠讓一個職業棋手都能發出這樣感嘆的人,這世界上怕只有吳清源大師一個人了吧。
作為一名低水平的業餘棋手,自然不敢對吳清源大師的棋妄加評論。可是吳老師的棋書也買了不少,從黑布局,白布局那一套六本,到吳清源對局全集。每一本書都視之若寶。曾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在黑布局學到一招,是一間低掛小飛應以後靠在星位再夾的下法。在和小朋友的對局當時使將出來,一時間對手被我弄得雲里霧裡。老師復盤時看了一笑,你這是把壓箱底的老貨都翻出來了啊。不過,當時在我幼小的心裡撂下了深深的刻印,吳清源的東西是不會過時的。哪怕他的一些變化在現在看來匪夷所思,有可能只是你的水平還沒有到理解那步棋的地步罷了。
提到吳清源不能不提六合棋道,六合棋道指,只有發揮出棋盤上所有棋子效率的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每一手必須考慮整盤的平衡去下。雖然圍棋是爭勝負的遊戲,但也合乎中和之道。如攻和守的平衡,勢與利的平衡,厚與薄的平衡等等。吳清源大師直接透過黑與白的表象看出來棋道的真諦。這比起日心說來看,也是有過之而不及的。
水平有限,至此擱筆。污言穢語,必定反擊。先生千古,仙名永存。後生晚輩,景行行止。
也許,上帝悶了,想找先生下棋吧。
很羞愧,我一直以為棋聖早已離世。今天才知道他昨天還在人間。
一早就看到虎撲上很多人在評論吳清源改國籍的事情。支持吳先生的人說當時吳先生靠下棋養家,而國內戰亂不斷,回國很難保證圍棋生涯和一家人的生活;而反對者稱吳先生應該把國家民族放在圍棋的前面。
說把國家放在圍棋前面的人有沒有想過:沒有圍棋的話,吳清源在國家眼裡什麼都不是。
多少年了,國人提起中國的驕傲,還是孔子屈原李白張衡,最近最近的王陽明也是五百年前的人了。從鴉片戰爭到吳清源在日本橫掃棋壇,科學文化幾乎每個領域裡的大師沒有一個是中國人。
一流高手需要一萬個小時的訓練,超級高手需要好的心態和數萬小時的訓練,而宗師級高手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領域裡,有好的心態和數萬小時的訓練,還要有不世出的天才。
亂世的中國好不容易出了一個超級天才,國家沒能力養他。他自己跑到日本找活路賺外匯,改寫了整個現代圍棋史。國人還罵他漢奸。
網上還有人比較李昌鎬和吳清源。李昌鎬只要下好圍棋,什麼都不用想了,和他相比,吳清源過的什麼日子!
世界級天才,本來就應該享有李昌鎬的生活。如果他的民族連這個都不能提供給他,那是民族的恥辱,不是他的恥辱。
………………………………………………………………………
有句名言「以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說的是普通人和二流高手的差距。我通過高考和奧賽,感受到天賦是一流高手和普通聰明人的差距,但仍然有可能靠勤奮彌補。至於牛頓高斯那種人,凡人確實望塵莫及。
「我要不要回國?不回國是對祖國的背叛。」
「有些天賦是命運賜給天才的,幾百萬人才有一個獲得命運的垂青。如果你膽敢浪費它,那才是背叛。」日本千年圍棋史上的Top 3,道策、秀策、吳清源,這應該是較能得到公認的一種說法。
棋道高深莫測,不敢多議,我平時也不下棋,不過一直喜歡看圍棋新聞,誰和誰是死敵,誰的冠軍數量多,我基本都知道。大約是因為圍棋世界太像武俠了,棋手追求的境界和武林高手也並無二致。頂尖棋士無不是在棋力、心態、人生境界上都臻於絕頂。吳清源年輕時像張無忌,讓天下一先,打遍武林無敵手;年紀大了像張三丰,仙風道骨,作為一個活著的神話,得到所有棋道中人的尊敬崇拜。
網上很多人吵國籍的事,老實說,我不知道吳清源內心到底是更認同中國還是日本,我也覺得那一點都不重要。自從「民族主義」被發明以來(這是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最壞的影響之一),愛國與否,就成為評定人格的第一重要指標。我們從小接受的各種教育,頭一條都是要「愛國」。一個人什麼都好,如果不愛國那就是渣滓;一個人什麼都不好,只要還愛國那麼就算有可取之處。我不是要反對愛國或提倡不愛國,這個敬請隨意,愛不愛都沒問題。但愛國不應該壓倒一切,應該允許有人不把國家和民族之別當回事,吳清源可能就是這樣的人。「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先生晚年常寫此段白居易詩句贈人!先生幼年喪父,十四歲時即被視為百年一遇之天才,遠赴日本既為學棋,更為養家。其後恰逢中日戰爭,先生在日本被視為支那人,在國內被視為漢奸,更有被日本棋院除名之遭遇。縱使先生十番棋時代,將日本高手全部打至降格,獨步天下之際,也只能以《讀賣新聞》簽約棋士的臨時身份參賽。故先生晚年嘗語:縱最巔峰之際,也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蓋因一旦戰北,將無國無家,無所皈依!先生三易國籍,即使在仙去的今天,依然在網上被國人攻擊。然先生生逢亂世,聲名遠播之際,圍繞國籍歸屬,身後各種勢力操弄,莫不視先生為棋子。先生於棋盤之上,天縱神明,落子如神,縱橫捭闔,無敵於天下。然於人生棋盤之上,以布衣之身,生逢亂世,覆巢之下,終不過一枚棋子,予取予求,任人擺布,無從自主!此應為先生一生最大之傷痛。先生晚年徹悟「棋盤才是我的祖國」,先生一生之中待他寬厚者恐反是日人多過國人!所謂徹悟,未嘗不是無奈之語!
謝邀。
吳清源先生在同行業內,很難找到類比者了。上世紀末,《體壇周報》說,他是20世紀第一人,可能只有李昌鎬(記得20世紀末李昌鎬多麼可怖的人能夠理解)繼續以此勢頭成長下去,才足以跟他媲美。但是:李昌鎬依然是和吳先生風格兩極的人。
吳先生在20世紀之於圍棋,可以比畢加索之於繪畫:
他們的本身成就太豐足,一言難盡。
他們對時代的潮流影響太大,無法摘乾淨。
立豐碑於身前,遺澤於身後,只能這麼說了。
以及:放諸歷史,你會承認他們可能是古往今來最好的之一——然後,也許之一兩個,就可以去掉了。
吳先生在棋方面的偉大,是被低估的。
我們這一代人開始接觸圍棋時,圍棋已經是被他(和木谷實先生)完成革命之後的樣子了。我們接觸過的概念,都是被他們更新過的了。這就像我們現在可以好好的學萬有引力定律,覺得順理成章,但如果我們經歷過萬有引力定律出現之前的世界,才會知道牛頓究竟多偉大。
我們是沐浴在吳先生影響下的後面幾代人了,所以,對他的偉大,再怎麼感受,都是有限的。有興趣的,可以去找吳先生出現之前,秀哉那一代的棋譜,了解一下規則,然後看一看吳先生和木谷實先生他們的所作所為。
末了,謹錄一段川端康成(對,就是那個川端康成)當年描述的,時為六段的吳先生,研究木谷實和秀哉隱退戰的情景:
六年前的那個時候,他身穿藏青底白碎花紋的筒袖和服,手指修長,脖頸白皙,使人感到他具有高貴少女的睿智和哀愁,如今又加上少僧般的高貴品格。從耳朵到臉形,都是一副高貴相。
過去從未有人給我留下過這樣天才的鮮明印象。吳清源讓人不停地紀錄了他的解說。他常常雙手托腮,落入沉思。窗外的栗樹葉子被雨水濡濕了。我問這下的是什麼棋。
「是啊,是細微的棋,非常細微的棋。」「下棋的時候,自己也往往感到這盤棋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似的,就想:是不是在夢裡見過的棋呢?」吳六段說。
吳先生是在人間過了百年,現在歸仙去夢裡,下他夢裡見過的一切棋了。
我是這麼覺得的。
當一個人沒什麼本事的時候,就會用些不用努力就獲得的東西來炫耀, 例如各種大城市裡底層大媽們的排外,例如對一些有可攻擊點的人拚命用各種惡言惡語攻擊,恩,就是各種Low;等有了本事有了見識後,就會看著別人的優點,世人皆有優點,皆有可學習的地方。 看著上面抓著吳清源私節不符合某些人的想法,就死命的黑,簡直low到底了。吳清源在棋藝方面是棋聖,過了幾百年後仍然青史有名的,但是他在別的方面不可能都優秀,甚至某些方面警覺性不如凡人,但是不low的人看到的是他的棋藝,這是超越了國界範疇的,那些為國家利益奮鬥的,當然也是值得讚揚的,但是抗戰時讓吳在國家民族利益方面能做什麼?拿棋子砸日本人?
另外就說說從吳方面的考慮,在那個時候他的一身本事就是下棋,如果不加入日本國際,就無法靠自己的本事吃飯,而回國基本沒飯吃的,回國後自己的一身本事無用武之地的。一些傳記說的很清楚了,當時國內的棋藝水平簡直弱爆了。他只是個把個人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前而已,把國家利益放在個人之前的人值得宣傳也讓人敬佩,但是個人利益放前面也是一種普世價值啊,本身無可厚非啊,這tmd是人性啊。如果吳像某些人希望的那樣,戰爭爆發了,然後就回國不下棋了,在民國時候,政府怎麼看待他不可知,建國後他的日本背景得被往死里整吧,然後就是wg遇難者多個小人物而已,你確定要這樣?從後來吳的成就來看,這種整古爍今的成就,是可以超過國家的界限的。。
愛國,就讓我等凡人來做吧,恩,我的意思是,我們在國內消費賺錢不違規維持互聯網氣氛和秩序,已經在愛國了「棋聖」吳清源的一生充滿著矛盾因素,黑與白,勝與負,沖淡與激烈,單純與複雜,宗教與俗世……當然還有戰爭與和平,中國與日本。但歸根到底,他是一名棋手
高速列車從新宿站出發,一小時許,就到了小田原站。跟繁華鋪張的東京比起來,20萬人口的小田原市就像一個安靜的鄉鎮。距離車站不遠的市內一隅,有一座不起眼的老人院,兩三層樓高,空間有些逼仄,老人坐在輪椅上來到會客廳時,過道中的桌椅要挪開才能通過。
這是2012年8月的一天,98歲的長者穿著長袖襯衣,身形瘦削,面無表情,乍一看是一個生命力羸弱的長者,但稍稍觀察,老人精神清矍,面色如玉,竟無一塊老年斑,自有一股道骨仙風,而斷無衰朽之氣。
這就是自幼被稱「天才少年」,後來又被尊為「圍棋之神」、「昭和棋聖」、「一代宗師」的吳清源。
助手牛力力女士往棋盤一顆顆擺上黑白棋子。老人坐在輪椅上,埋首,上身幾乎覆蓋住棋盤,一動不動,直到幾十顆棋子落下,才用手指指點幾粒棋子,囁嚅著評說。
那是一隻嶙峋白晰的手,青筋凸綻,關節粗大,虯枝一般地彎曲,手指顫抖著指點棋子,難以準確鎖定。
老人表達有些不順暢,視力也不好,但思路依然清晰。「他要能看清楚他能下得非常好,」牛力力說。自從1984年70歲時從現役棋手正式引退後,吳清源從未間斷對圍棋的研究,沒有一天不在思考圍棋。
他早已搬不動棋盤,甚至看不清棋子,但「只要看到棋盤,眼中馬上有了亮光」。
給人印象更深的是他的沉默。聯想到他曲折傳奇的一生,這沉默背後有一種波瀾壯闊。他自幼以來的沉默,本身就讓人感受到一種力量;而晚歲的沉默,又讓人不由得想起這沉默背後一生的傳奇與豐盛,胸中的丘壑,黑白世界的逐鹿廝殺,國族之間的情感撕扯,聖俗正邪的角力,天才與怪誕的兩極。
生命中關鍵一年
1920年代初的北京政局動蕩,袁世凱死後,軍閥爭權奪利、縱橫捭闔,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高層的動蕩,並未影響到北京宣武門內大街一家叫「海豐軒」的茶社裡的紋枰論道,這裡集中了當時中國圍棋界最頂尖的高手汪雲峰、顧水如、劉棣懷等人,如果按當時日本棋士的水平來衡量的話,他們有專業三四段水平。
1923年的一天,北洋政府平政院(司法部的一個部門)的一個下級官員,帶著自己9歲的兒子來到「海豐軒」。在父親的請求下,汪雲峰讓五子與孩子對局,結果輸給這個孫子輩的小孩;讓四子再戰,又大敗。圍觀人群騷動了。
父親叫吳毅,小孩就是當時叫吳泉的吳清源。
後來,水平更高的棋手顧水如和劉棣懷又與孩子下了測試棋,比賽結果已不得而知。總之,1925年,當吳清源的母親張舒文請顧水如把兒子帶到段祺瑞府上下棋時,顧二話沒說就同意了。
當時的北京政府國務總理段祺瑞嗜棋,雇請顧水如、汪雲峰等高手到家中下棋,棋士們往往能獲得不錯的酬勞。彼時,中國沒有健全的比賽體系,棋士通常不能靠下棋謀生。
張舒文的請求充滿無奈。就在丈夫帶兒子去海豐軒的第二年春節,因肺結核去世,年僅33歲。這個來自福建、祖上富貴的大家庭迅速沒落。
11歲的吳清源來到段府下的第一盤,就把一位高手打敗,觀戰的段祺瑞甚喜,當即表示每月給他一百元獎學金。這筆錢對吳家來說可謂雪中送炭。當時的中國,中學教師的月工資不過五六十元。
終於有一天,段祺瑞跟吳清源下了一局。幾天後北京的《晨報》報道,「段執政一日與吳清源弈,大敗,憤然拂袖而起,進入內室……」那天,屋裡幾個棋手都沒早飯吃了。
觀棋時一直不敢作聲的顧水如汪雲峰等人立即責備起吳清源。原來,段祺瑞喜歡贏棋,棋手們往往讓他「艱難地」贏棋,背後都笑稱他為「常勝將軍」。
從此段祺瑞再也不和吳清源下棋。不過,每月一百元錢還是照給,直到他1926年4月下台。
失去段祺瑞資助後,吳清源經常到天安門西側中山公園的來今雨軒下棋,屢戰屢勝,名字再次登上《晨報》,「天才少年」從此名滿全城。
吳清源第一次把棋子放到棋盤上,是在7歲那年。此前,他和兩個哥哥一樣,在家整日誦讀四書五經,接受中國傳統教育。
圍棋啟蒙老師是父親吳毅。吳毅在日本留學過兩年,現在知道,他把大量精力花在了圍棋上,經常出入東京的方圓社。後來回國帶回來的書中,法律專業書沒幾本,圍棋書倒有幾十本,諸如《新桃花泉》、《本因坊道策》等。
吳清源立即顯露出天賦和興趣,進步明顯比兩個哥哥快。圍棋的學習從早到晚,「一隻手拿著沉重的棋書,一隻手打譜。一會兒手腕累了,就換另一隻手。」後來吳清源兩隻手的中指都變形了,有些彎曲。
就這樣,10歲左右的吳清源,已經通讀了江戶末期的棋士本因坊丈和、幕府末期的天才棋士秀策和明治及大正年間的棋士川龜三郎等人的棋譜。除了這些舊譜,父親還讓大哥去郵局訂閱日本棋譜讓吳清源研究,包括《方圓新報》。「當時中國多弱啊,他就靠打棋譜,過去也不像現在信息發達,那邊一比賽這邊就看到棋譜了。他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的悟性。」 牛力力說。
天才少年的大名終於傳到了在北京的日本人圈子裡。輾轉之後,1926年的一天,吳清源來到了北京「大和俱樂部」下棋,第一個對手是在北京經營古玩生意的商人山崎有民。他後來回憶,「清源總是先手攻入要害,我輸得心服口服。而我只下了這麼一局,就已經意識到少年吳清源是個真正的圍棋天才。」
第二個對手是大和俱樂部的圍棋教練,有職業初段棋力,吳清源經過一番苦戰,也獲勝。
山崎有民當時就產生了送吳清源去日本留學的想法,「這不僅僅是為吳清源一個人,同時也是致力於日中友好的一個舉措,而且還與日中圍棋事業的進步有關。」
1926年8月,岩本薰六段和小杉丁四段從日本來到北京,山崎有民專門組織了棋會,中國方面派出了劉棣懷、顧水如和吳清源3位棋手。劉和顧分別受二子與岩本六段比賽,結果劉勝顧負。吳清源受三子與岩本對局,贏了。
後來在北京政府要員王克敏家中,吳清源再次受三子,還是贏了岩本。王克敏這時建議岩本讓兩顆子與吳對局,經過一番激戰,這次岩本以二目的微弱優勢贏了一盤。
岩本當時在日記中寫道,「在日本能贏吳的業餘棋士大概找不出一個來」,「少年棋風犀利,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天才」,「如果他能來日本學習圍棋,那麼成為一名職業高手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一年後,日本棋院五段井上孝平來到北京,總共4局棋,其中井上讓二子下了兩局,吳清源都以絕對優勢中盤取勝。在讓先的兩局中,吳清源則一勝一負。
山崎有民將吳清源與井上對局的棋譜寄給了日本著名棋士瀨越憲作七段,瀨越看了用「愕然」來形容心情,稱吳清源的棋「與秀策少年時代的棋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堪稱完美無缺」。秀策是日本幕府時代末期的天才棋士。
山崎致信瀨越就是詢問送吳清源赴日留學之事,瀨越的回復讓人鼓舞,「為了棋道,我決心要促成這位少年前來日本,使他成為名留史冊的棋士。」山崎有民和瀨越憲作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東京,前後為此通信有50封之多。
在兩人的推動下,日本政界、財界各方人士都動起來。政界里有後來成為首相的犬養毅、擔任過郵政相和內相的望月圭介,財界里有日本棋院創始人大倉喜七郎。
瀨越找親中派的犬養毅是請他給女婿、日本駐中國公使芳澤謙吉寫信,請芳澤勸說吳家同意吳清源來日,當時吳家對來日本一事顧慮重重。
犬養毅沉思片刻後說,「如果真把這麼出色的少年接到日本來,以後你們不就要成為他的手下敗將了嗎?」
「這正是我的願望所在。」瀨越回答,「為了圍棋,也為了促進日中和睦,我願意這樣。」
日本圍棋界促進兩國交流、扶助吳清源留學是真心實意的,但就在吳清源赴日這年,中日關係日趨緊張。日軍在中國製造了濟南慘案和皇姑屯事件,這是日本全面侵略東北和中國的前兆。
吳家在國內的親戚極力反對吳清源赴日,理由正是怕吳家去日本受歧視和欺辱。
1928年10月18日,在山崎有民的陪同下,吳清源和母親、大哥坐上了大阪商船「長安丸」號,從天津塘沽港出發,最終於27日到達東京。
吳清源的監護人、北洋政府要員楊子安送行時說,「希望你兩年後回來。」
但吳清源沒有回中國。日本,命中注定成為他的下一站。
昭和棋聖
圍棋是一項充滿魅力的智力遊戲,規則簡單,棋子之間沒有等級關係,平和之下的戰爭,靜默之下的殺機,精確與模糊,虛無縹緲與錙銖必較,充滿著東方的智慧。「中國人經常講條條大路通羅馬,西方人考慮哪條最近,你別跟我講條條通羅馬。」在原中國棋院院長王汝南看來,圍棋有很多模糊的東西,很多是憑一種直覺,確實是東方文化的產物,「西方人幹什麼都有個定性定量的思想,一定要找到最好的一手。」
圍棋源於中國,近現代則盛於日本。當時中國的頂尖棋手如劉棣懷等與日本職業五段下棋,通常要受讓二子。
14歲的吳清源來日初期一切順利。第一盤正式對局,他就贏了筱原正美四段,筱原是當時日本棋院段位賽的冠軍。
從第一盤棋到第二年的1929年,吳清源一共下了22局,13勝7敗2和。其中包括對當時日本圍棋第一人本因坊秀哉的受二子局,吳清源4目勝。當時日本的職業七段被秀哉讓二子,都經常要輸。局後秀哉這樣評價:「黑棋下得堂堂正正,始終沒有給白棋以可乘之機。堪稱是受二子的經典之局。」
拿下三局測試棋後,日本棋院正式授予他三段資格。當時在日本,定段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棋手為升段或定段可謂「以命相搏」。
接下來,吳清源的戰績讓很多人瞠目結舌。
1930年,39盤對局,31勝6敗2和;
1931年,42盤對局,35勝5敗1和,1盤打掛(中途中止);
1932年,50盤對局,44勝5敗1和,勝率達到近90%;
1933年,37盤對局,25勝9敗3和;
1934年,剛滿20歲吳清源升到了六段。
導師瀨越憲作後來回憶,「只要參加比賽,幾乎沒有不贏的。在棋院的段位賽上,以他的升段最為迅速。」
吳清源的風頭非但表現在他的成績上,還表現在他自由奔放的棋風和時有所見的新招上,這給當時保守的日本棋壇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風。
「他創造了很多新手。過去別人不敢下的,他敢下。他不拘泥於形式,認為行他就下,非常有魄力。」牛力力說。
吳清源的這種創新精神,在他在北京的時候就顯露出來。1927年日本棋院五段井上孝平與13歲的吳清源對局後說,「看得出他十分熟悉日本圍棋中的舊棋型,並且對這些棋型進行了改進。」
而最能體現吳清源創新精神的,是他與對手和好友木谷實共同研討總結的新布局法,堪稱圍棋界的一場革命。
升入五段之後,吳清源執白增多,由於當時無貼子的規定,若仍然照昔日的小目定式布局,白棋無論如何會落後於人。吳清源開始打出三三或星的布局,一手佔據角地,儘快向邊展開。這種思路在吳清源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但以小目定式為傳統的日本棋界卻受到巨大震動。
同一時期的著名棋手木谷實,布局總是投在低線位上,但戰績不佳,便不斷地改為高線位上投子,開始「比角地更重視中央勢力」的摸索階段。新布局的觀點一言難盡,簡言之就是在布局時佔據高位,比傳統的重視角地更注重向中央發展勢力。
新布局在社會上得以廣泛傳播,是在安永一寫的《圍棋革命——新布局法》一書問世之後。
這本書的問世,又得益於一個註定要載入圍棋史冊的除夕之夜。1933年除夕,吳清源拜訪客人之後,歸途路過好友木谷實家,進門發現當時擔任日本棋院編集長的安永一也在。安永一趁機向二人頻頻開口,爭論起有關新布局的事。吳清源和木谷實共同就此闡述了有關的意見,末了又圍住棋盤,邊擺邊說,爭論不休。不知不覺過了一整夜。打開窗門,方知天已大白,在寒風凜冽之中,迎來了新年的早晨。
安永一寫的《圍棋革命——新布局法》一書,就在不久後出版了。這本書署名為木谷實、吳清源、安永一合著,實際上是安永一將木谷實和吳清源的意見整理歸納,並總結出精彩的理論。吳清源後來回想起來,安永一是有備而來,直到拿到這本書才恍然大悟。後來,這本書賣了幾萬本,這在棋書當中是前所未有的銷量。
新布局法不受任何繁雜定式束縛,大大解放了棋手的思維方法,棋盤上的世界似乎也越來越開闊了,無論在廣大業餘愛好者還是在職業棋手中都流行開來,包括後來獨樹一幟的宇宙流,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1933年,正當新布局的旋風席捲整個圍棋界之時,讀賣新聞社制定了「日本圍棋選手權戰」的計劃。這項棋戰的優勝者,可以執黑與日本棋界的最大權威本因坊秀哉名人對弈。16名選手囊括了當時日本的實力最強者。結果最終決勝時吳清源戰勝了師兄橋本宇太郎。橋本告敗時,讀賣新聞社長竟高興地握著橋本的手說,「太好了,你輸得太好了!」弄得橋本一時啼笑皆非。
原來,讓新布局的創始人吳清源與傳統權威秀哉名人對局,是讀賣新聞社也是社會公眾的人心所向,各新聞報刊都以「不敗的名人對鬼才吳清源的決戰」的醒目標題大肆宣揚,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賦予新舊門派之爭、中日對決等多重意義。
這次富有傳奇色彩的對局註定要載入圍棋史冊。19歲的吳清源前三手就照三三、星、天元的順序打了出來,在文化保守的日本棋壇,這些新穎的著法不啻為石破天驚,更有冒犯權威之嫌;行棋過程中,秀哉利用名人特權,多次打掛(即中止比賽),回去和弟子研究,致使從1933年10月16日開始的對局,直到次年1月19日才給束,歷時3個月;秀哉後來打出的第160手妙手究竟出自本人還是弟子,也充滿猜測和疑問……對局時,日本正好策劃和挑起了所謂「滿洲事件」,日中關係日趨危險,當時報刊均對二人決鬥誇大其詞,大肆宣揚,社會關注度飈升,讓這盤棋籠罩上一層「日中對抗」的火藥味。
最終,秀哉勝了二目。後來,吳清源的友人曾對他說,這場棋戰輸了比贏好,暗示其危險。
吳清源圍棋生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他在近十次近百局分先的「擂爭十番棋」中,將所有的日本一流高手全部擊敗,非但擊敗,而且將對手的交手棋份降低一至兩格。所謂降格,是指原本互拿黑子先行對局的棋,變為降格一方三局中有兩局先行對局(先相先),或者永遠執黑先行(定先),就猶如一局乒乓球比賽被讓幾個球。對原本段位相當的棋手來說,這可說是奇恥大辱。相比之下,現在的比賽制度要寬鬆與人性得多,無論輸過多少盤,下一次和同樣的對手還是同樣平等的對局資格。正因為其殘酷性,「擂爭十番棋」被喻為「懸崖邊上的白刃格鬥」。
1939年9月,吳清源和木谷實這對一時無兩的年輕棋士在建長寺的禪房中開始了著名的「鎌倉十局」,這一戰前後連綿3年之久,最後木谷被壓低一級,即至「先相先」的地位而結束。吳的勝利卻並沒有如過去的時代那樣為他贏得「本因坊」或「名人」的地位,只是使他從此四面受敵,欲罷不能。其後15年間,他連接再下了9趟「十番棋」,迎戰了日本棋界所有一流強手——秀哉以後的歷屆「本因坊」,包括藤澤庫之助(朋齋)、岩本薰、橋本宇太郎、坂田榮男、高川格等。
升降十番棋前後持續了17年時間。1956年,至高川失敗後,已經沒有棋士可以成為吳清源的對手了。這個在圍棋史上空前絕後的紀錄,造成了無可爭辯的持續近20年的「吳清源時代」,「昭和棋聖」的地位由此奠定。
1987年,日本「圍棋俱樂部」徵求6位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武宮正樹、林海峰、趙治勳、小林光一、大竹英雄的意見:誰是圍棋史上最強者?趙、林、武宮、加藤4人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是吳清源。小林和大竹則認為,歷代的高手們處在不同的年代,要作比較是很困難的。如果非要問誰最強,大致可以列舉3位:道策、秀策、吳清源。
「吳清源在圍棋上的造詣或貢獻體現在3個方面,」王汝南說,「第一是他在中國當時政治經濟圍棋都非常落後的情況下,他表現出這樣的一個才能,得到日本賞識,隻身到日本去,迅速吸收日本圍棋的一些養分,在年輕時代就達到一個高峰;第二個就是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表現出的創新精神,經常有新的著法,攻擊敏銳,以新布局為代表;最後就是他的戰績,在將近20年左右的時間裡,打敗所有日本一流高手,開創了一個『吳清源時代』。」
在吳清源身上,是天分因素多一些還是勤奮因素多一些?「這個東西還真的不好一言以蔽之。」王汝南說,「我個人想他還是天才的成分更多一點。因為他在日本那樣一個環境,勤奮的人是非常多的。但勤奮和天分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就拿專註來說,這個專註是勤奮造成的呢,還是天生就是這樣呢,人們很難分得清。」
信仰
芮乃偉九段是吳清源的弟子。有一年富士通杯賽的前兩天,江鑄久、芮乃偉夫婦為了趕上吳清源的研究會,先行乘早班飛機飛抵日本。研究會大約進行了一半,夫妻倆才氣喘吁吁地趕到。芮乃偉說:「老師好!」吳清源抬起頭來看了一眼,卻道:「你是誰呀?」在大家的鬨笑聲中吳清源如夢方醒:「哦,是乃偉!」
吳清源從小就顯示出過人的專註力。導師瀨越在他的回憶錄《圍棋一路》中說,「世人只簡單把他看作天才,而我卻對他了解頗多。現在的年輕人興趣太多,而吳清源的世界裡只有圍棋……我家的私人醫生波多野每月要來出診數次。有一天,波多野醫生對我說,不管他什麼時候去,總看見吳先生不是坐在棋盤前擺弄圍棋,就是在看經書。」
經書,可能不經意間道明了吳清源與其他棋手包括超一流棋手的不同之處。
江崎誠致是與吳清源交往數十年的日本作家,也是《吳清源傳》的作者,他在《昭和的棋》中寫道,「清源學習孔子老子的學說,或者皈依紅卍會和璽宇教,從來也不是以贏棋為目的。他的信仰心完全是基於自己本心的持續的流露。這是一種無欲無求的狀態。於是,平常心也就生了出來。他的棋失著很少,即便是有,也算不上足以鑄成敗局的大錯,而且他不會連續犯錯,這一切絕對不僅僅是堅忍不拔的民族性使然,更多的是拜無欲的平常心所賜。」
吳清源的棋風奔放自在,但卻總有著他人無法企及的安定感,即便是勝敗不明的局面,他也總能夠將機運引到自己這一方,其秘密恐怕也就在於這裡。
「我每逢臨戰之際,都一如既往地做好精神準備,即只考慮如何在盤上全力以赴地去拼殺,而絕不過慮結果。什麼一定要贏啦,什麼輸了會如何呀,我全都不去考慮。」吳清源在《以文會友》中說,「我認為,這種精神出自我的信仰。可以說支撐我的棋力的,全靠我所信仰的神力。說起來,一流棋士之間棋力之差是微不足道的。勝負的關鍵取決於精神上的修養如何!」
「我始終不渝地將圍棋和宗教信仰作為生命的兩大支柱,對我來說,勝負與信仰,如同人離不開水與火一樣,缺一不可。」「如果不是一名棋士,很可能我會從事宗教研究。」
芮乃偉說,「我的感覺是,事實上是什麼宗教對他來說是不太重要的,但信仰本身對他很重要。」吳清源具體的信仰內容,在不同時期有過多次變化,從最早的紅卍會,到後來的璽宇教,中途還受過日蓮宗的影響,而孔子與老子的學說,他更是終生研讀。但作為其終身信仰的,還是紅卍會教義。吳清源信仰紅卍會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紅卍會不存在「開山教祖」,它試圖打破宗教界里的所有排他性,無論哪種宗教的信徒都可以信仰和加入此教。
1961年,吳清源不幸遭遇車禍,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從此戰績欠佳。到了古稀之年,日本棋院等為其舉行了盛大的引退儀式。晚年的吳清源,致力於圍棋的國際化,尤其關注中國的圍棋事業,祈盼其所倡的「21世紀六合之棋」能為促進世界各國之間的友好關係盡「綿薄之力」。
所謂「21世紀六合之棋」與吳清源時常研習的《易經》有莫大關係。吳清源說,陰陽思想的最高境界是陰和陽的中和,所以圍棋的目標也應該是中和。只有發揮出棋盤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那就是中和的意思。每一手必須是考慮全盤整體的平衡去下——這就是「六合之棋」。
「另一方面,即使是人生,也要考慮技術和哲學的中和。」吳清源說,「我所走過的道路,應該可以說是追求中和的人生吧。」
生活
「他特單純。尤其擺到一步特好的棋,他就笑,笑得可開心了,跟小孩似的。」牛力力說,「他從沒覺得下棋是苦事,他就是喜歡。這也是他這麼大年紀每天還思考圍棋的原因。」
在弟子、家人眼中,吳清源是一個生活特別單純簡樸的人,「給他做飯,一年365天吃一樣的,他也不會反對」,很多衣服領都破了還在穿。對什麼東西貴什麼便宜這樣的生活瑣事從來無感,極少與人爭論,也沒有主動與人交際溝通的願望。牛力力回憶,2001年貴陽有個圍棋活動,市政府搞的,金庸也去了,就住在吳清源旁邊的房間。「金庸先生很景仰他,想拜訪他,他好像都無所謂,他不知道該跟金庸先生說什麼。」
恰恰是金庸,曾說他最佩服的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吳清源。」
吳清源成名後基本沒有為了錢下指導棋,哪怕是在3個孩子出生後經濟比較緊張的時候,「他覺得是在浪費時間。」
「一個是宗教的影響,還有一個,父親當初來日本,周圍的人比方說瀨越老師,他們對父親的圍棋才能都比較認可,在生活方面金錢方面又有人支援吧,所以逐漸影響他的人生觀。」吳清源的女兒吳佳澄說,在她眼中,父親是一個既深奧又單純的人。
電影《吳清源》的導演田壯壯說,編劇鄒靜之曾經問過吳清源,當時您在最巔峰的時候被車撞了,您怎麼看這事?吳清源說,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是一個機緣的問題,被撞了就是一個機緣,這不知道是怎麼安排的,你不能下棋了,但你能做別的。
「他對人特別隨和。這麼長時間在一起,從來沒生過氣,不管你做得好不好,從來沒埋怨過你。」在牛力力看來,吳清源給一般人的印象是沖淡隨和的,但他內心,實則有一個強大的小宇宙,外人很難進入。他很少與人爭論是非對錯,但如果有自己認定的東西,是非常執拗的。
「有的記者報道老人很慈祥、隨和,這只是你看到的一面,」王汝南說,「他也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正因為他很有個性,他的棋才體現出來,絕對不會是我們一般理解的中的精神,如果小年輕,他講那些21世紀圍棋,那你聽聽、啟發啟發可以,你還真的去跟他在棋盤上擺,老先生個性就體現出來了。你擺的時候,他神態馬上就嚴厲起來了。所以我說正因為他是一個偉大的棋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包括他的一些信仰,都說明他很有個性。他不完全是中庸。我們講中庸是某種意義上中國人的民族性。所以他性格里一定有中的精神,每個受過傳統中國文化熏陶的人,都逃不掉中庸的影響,他也是這樣。但他可不是一個沒有個性的人,他很有個性。
把吳清源一開始就視為一座神是有問題的,回顧他一生的歷程,他跟無數普通人一樣,有過身不由己,有過迷惘,有過抱怨,有過大時代背景下的卑微,有過受政治操控,有過為柴米油鹽和家人處境的妥協和打拚……
看他前後兩本自傳回憶錄——出版於1980年代的《以文會友》與出版於本世紀初的《中的精神》,同樣的事情的描述,前者有些激烈,後者則沖淡平和了許多。
吳清源的棋才是中日兩國都公認的,但與中國人更進一步高調地宣揚其哲學與人格境界不同,日本人並沒有在後一方面更多著墨。王汝南擔任中日友好圍棋會館館長,與日本棋界接觸頗多,「要說日本人說他為人楷模或者說有多高深的哲學見解,至少我還沒有接觸到有日本人來跟我講,都是在棋的角度,講他的成就、他的見解。」在採訪過程中,王汝南也一再提到評價吳清源的出發點還是把他作為一個棋人,但不要各方面都神化,他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參考書籍:《吳清源回憶錄》、桐山桂一著《吳清源與他的兄弟》、《中的精神——吳清源自傳》)
棋上來說:現代圍棋的奠基人之一,不貼目圍棋的最高峰和最後輝煌,號稱古往今來第一人,奉饒天下先,棋子分開時的最強者(接觸時最強者是坂田).
寫成上面那樣扁平化,臉譜化的評價,肯定是沒什麼贊的,也無趣極了.
case1
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
「看吳老師的棋就像看田徑比賽或是足球賽。這種充滿速度感的大棋士可謂前無古人。雖然吳先生從年輕時代、新布局時代起,就是快速的棋風,而在全盛期則更進
一步,達到了玄妙的境界,再加上他那出類拔萃的才能,因此,當時和吳先生對局的人,一定有無法抵抗之感。吳清源的世界從各種角度來看,都是意義深遠的。圍
棋的所有要素都集中在他那裡。他的圍棋包容一切,這正是其他大師所不具備的。」——趙治勳(時任天下第一)
這段沒什麼解讀,全是溢美之詞.不過點出了吳清源先生的一大特點就是行棋速度快.比如小目掛角後脫先兩手再轉身的手法(我覺得比大雪崩內拐更能提現吳老的思想)在當時想來肯定是給人有發現更大的世界之感.從吳老與現代圍棋另一位奠基人木谷棋上的分別也可以看出這點.木谷先生在當時主要嘗試五五和高目,吳先生主打是星和三三.說明了吳先生的主體思路是一手占角,快速展開.這種思路是有開創性的
「關於吳先生,我沒有什麼可說的。他是代表
昭和時代的偉大巨人。如果說現在我們作為職業棋手感到很光彩,有一半是託了吳先生的福,那也並非言之過分。吳先生給予現代圍棋界的影響就是這麼巨大。對於
我來說,不,對於幾乎所有的棋手來說,吳先生猶如蒼天在上。」——武宮正樹(第一位圍棋世界冠軍)
誇了半天,言之無物
1986年,日本某著名媒體分別向當時的六位超一流棋手(當時天下公認前六名,業內最頂尖)提了同一個問題:「誰是圍棋史上的最強者?」。
趙、林、武宮、加藤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是吳清源。
然而,小林和大竹卻另有說法。他們的看法基本相同,大意是:歷代的高手們處在不同的年代,要作比較是很困難的。如果非要問誰最強,大致可以列舉三位:道策、秀策、吳清源。
業內公認第一大牛,屌炸天
PS:日本公認的棋聖秀策將太田雄藏打至降格用了17局,而吳清源將對手打至降格基本上都在8局之內(包括再次打至降格,甚至在將藤澤朋齋九段(注:這段有誤,實為藤澤庫之助九段,藤澤庫之助九段被吳清源降級至定先後,感覺沒臉見人改名朋齋)由先相先(三盤中兩盤執黑先行)打到定先(一直執黑先行)只用了6局——5勝1負)。
case2
吳清源先生的人性一面
(感謝林蟄的指正)最後的名人(你可以理解為棋界皇帝)秀哉(就是靠弟子集體研究勝了吳清源的那個小老頭)死後,日本的名人(九段)位置就空了出來.
本因坊秀哉(本名:田村保壽,就是被嚴崎健造折磨的那位.參考我的回答綜合來說,圍棋史上誰的棋藝最高? - kinghost 的回答)
其時日本棋院改變了過去的段位發放方式,通過大手和(升段賽)來定段位.當時是實際上沒有九段這個概念的.就和中國沒有零品官的概念一樣,因為大家都知道零品官不叫零品官,叫皇帝(棋界對應就是名人).其時的天下第二藤澤庫之助九段在大手和中如虎入羊群,每一輪基本都拿到理論可能的最多分數,以火箭般的速度升上了九段,成為了棋史上第一位九段.
藤澤庫之助九段,歷史上的第一位九段
現在問題來了,吳清源先生在老皇帝還活著的時候是一品官(八段),而且曾經把藤澤庫之助打降級了.吳清源又不參加大手和,所以他現在只能是八段.那麼就出現了八段活虐九段的奇怪場景.
日本人自己也覺得這麼玩太扯淡了,臉上掛不住.就說讓吳清源和藤澤庫之助再較量一把,看看誰是真正的皇帝(九段).但問題時,按照當時的規矩,被降級的棋手是下手,是沒有資格和上手平等對弈的.但是按照段位來看,吳清源反而是下手.這樣規矩就出現了矛盾.
怎麼辦呢?自作聰明的日本人想出了個主意,把吳清源也升為九段矛盾不就解決了嗎?但是吳清源不參加大手和,升段怎麼說也得走個形式吧.所以日本人對吳清源進行了"升段十番棋測試",就是找了當時棋界最精壯牛逼的十個傢伙(藤澤庫之助當然這裡不算,因為他算吳清源升段後要衝擊的boss嗎,雖然實力是夠.這裡面就有後來的一代棋王坂田榮男)和吳清源下棋,吳清源勝率過了多少多少就給吳清源升九段.
吳清源知道後可謂泥人也有土性,很憤怒.他說,從來只聽過上手測試下手,沒聽過下手可以測試上手的.那麼高潮來了,大家猜猜結果是什麼.
按照故事的尿性肯定是十連勝吧?
錯了,八勝一敗一平.為什麼說這個數據很高潮呢,因為吳清源沒贏的兩盤都是對關西棋手的.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關西和關東自己不大對付.剛剛還出了日本因為國內有兩個頂級籃球聯賽,被國際籃聯全球禁賽的事情.不多說扯遠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日本有兩個棋院,日本棋院和關西棋院,這兩個棋院就是日本當年棋手分派別留下的.
那麼關西棋院的關西棋手憑什麼能贏吳清源呢?因為關西棋院的創始人是橋本宇太郎啊,橋本是誰呢,他是吳清源的大師兄,他們共同的老師是瀨越憲作,吳清源剛到日本下的棋就是和橋本.
這麼來看吳老師也是挺人性的,不動聲色讓兩盤給自己家大哥的小弟,送了人情給大哥,順帶甩了大哥的競爭對手日本棋院一個大耳雷子.吳老師牛逼.
case3
吳清源和好基友木谷實
談論吳清源就絕對不能不提木谷實,兩人共同開發了"新布局"布局法,一反日本當時布局千人一面的下小目,執著於角部變化的陳風舊俗,強調對中腹控制和戰鬥(下面照片可以清晰看出兩個人在進行空中大戰),所以他們被稱為現代圍棋的兩位奠基人.
左為吳清源,右為木谷實,中間為著名圍棋評論人,中國流布局(時下最流行的布局,可惜被邱峻九段一個點三三弄得現在轉冷)的發明者,安永一(此人乃棋界大拿,大家可以想像成霸王別姬的袁四爺.當年曾經打了後來的一代棋王坂田榮男一個大耳光,原因是坂田在某個場合說了一句話,他便"小屁孩子滾一邊旯去,大人說話小孩子別插嘴".現在棋迷的主流觀點是,中國流布局是業餘大拿安永一在和中國交流時被中國流之所以稱為中國流的關鍵人物陳祖德學到的).
兩人俱是少有才名,吳清源未東渡到日本之前,憑著在中國的棋譜,已有"秀策轉世"的美譽.而木谷年少之時也有棋社對抗賽中十連勝的壯舉,人稱"怪童丸".
年少時一次吳清源碰上了木谷實,由於木谷實比吳清源年長几歲,當時吳清源自忖不是木谷實的對手,就耍了個滑頭,持黑下模仿棋(執黑先走天元,然後對角線對稱
模仿對方的著法).這在當時是新手法(2014年中國圍甲聯賽第21輪(就前幾天),天下第一人李世石九段持白模仿棋大破四川隊主將,世界亞軍獲得者黨毅飛,直接送四川隊降級去了圍乙).模仿棋由於除了天元以外,盤上其他部分黑白都是對稱的,所以簡單來想,黑棋至少會贏一點.當然了,破模範棋的著法不是沒有(看過棋魂的估計都有印象吧),簡單的思想就是製造對殺,讓天元之子成為撞氣的大惡手.但是對手也不是死人.這招忽悠按圖索驥的菜鳥倒是手到擒來.奈何對面坐的是有秀策轉世美譽的天才兒童吳清源,下的過損的話馬上就會敗勢了.所以木谷被下的不要不要的,頻繁出門和組織者抱怨吳清源玩賴,但是由於吳清源也沒有明顯的違規,組織者也只能好言相哄"他馬上就變招了".吳清源走著走著也覺得這麼玩賴,臉上有點掛不住了,棋到中盤的時候就停止了模仿.這一不模仿,果然還是實力上有差距,最後吳清源就輸了.棋下完了之後,木谷和吳清源進行了標準的日式"奧義の真言:你還是覺悟吧"對話.木谷教訓了吳清源一通,大意是對弈雖然是小道,但也是藝術,是你我安身立命之所.怎麼可以不思進取,褻瀆自己的飯碗呢?一來木谷年紀比吳清源大,按日本等級森嚴(當年更甚)的環境,老吳是只能聽著的.二來人家木谷實說的也是在理,老吳也只能拜受了.恐怕當時誰也沒想到木谷教了老吳做人一次,後面木谷被老吳在盤上教做人了.
棋魂中破解模仿棋的橋段
後來隨著兩人逐漸成熟,他們漸漸成了北喬峰,南慕容式的中吳泉,日木谷組合.
1933年,吳清源在選拔賽中連勝基友木谷,大師兄橋本等勁敵,獲得了和秀哉名人對弈的權利.但是他還是太連清了,圖樣圖森破,姿勢不夠,在頻繁打掛好和弟子們回去研究的名人面前還是太嫩.終於秀哉靠著弟子前田陳爾想出的160的鬼手贏了此局.
1937年,秀哉名人選擇了隱退,木谷實在選拔賽中(為了選拔秀哉告別賽的對手,先舉辦了歷時一年的「名人挑戰者決定戰」,這其中沒有吳清源,中國人難做啊!)脫穎而出,獲得了和名人下隱退棋的權利.
有了小迪滴的先例,木谷也知道秀哉肯定耍賴不停的打掛回去和弟子研究,而且理由還冠冕堂皇,我個糟老頭子,身體當然不如你們小夥子好了,還不讓休息是怎地?所以木谷強烈要求打掛前進行封手(即要封盤打掛的時候,由該行棋的人把他要下的棋寫在信封里交給一個德高望重的高手包管.重開對局的時候打開信封,下出信封里寫好的著法.這樣封盤的一方就沒法回去研究好了再下,因為著法已經被他寫在信封里不能變了),此舉一直被日本棋界沿用到今日.而且在秀哉名人放風說自己身體不好,營造英勇悲壯的氣氛的時候,放風回應說自己放棄比賽,爺不玩了,理由冠冕堂皇的是,下贏個糟老頭子勝之不武,哥堂堂男兒郎還真能讓你像赤星因徹前輩一樣吐血身亡嗎?這招以退為進著實厲害,秀哉臉上掛不住,只好妥協退讓,這一系列盤下的較勁把秀哉弄得不要不要的.
結果不說了,名人已經是個糟老頭子,怎能擋住年富力強的木谷?而且不僅僅是棋藝上不如木谷,盤上他也苦受木谷的折磨.如我上文引用過的我自己的答案所述,秀哉(就是田村保壽)曾經被嚴崎健造長考吊打虐殺,但是正如老兵如當年的老兵欺負他一樣欺負新兵,田村保壽成為秀哉之後搖身一變成了一個長考魔王.他反正是無所謂,大不了靠到天黑封盤和弟子回去研究去嗎.但是這次不同,因為封手制這招不靈了,而且你當木谷實是個好相與嗎?
木谷的老師是鈴木為次郎,此人乃一代長考達人.當年岩佐圭因和鈴木交情不壞,私下問鈴木:「小岸君執白棋能贏我,我讓你先互有勝負,怎麼你居然讓小岸君先, 似乎還遊刃有餘?」鈴木笑道:「我對付小岸,自有一套秘訣,所以常勝。」 岩佐圭一聽,心癢難熬,纏住鈴木再三追問。鈴木被他糾纏不過,只得如實交代,說道:「其實方法很簡單。小岸君的長考相當有名,此乃他克敵制勝之寶,如想打敗此君,你就必須弈得比他更慢。一著棋他如想一小時,你就想一個半小時。小岸君見你如此長考,以為今後變化你已計算清楚,自己就會狐疑起來,縱有鬼手,亦不敢施出。膽氣一怯,你便可趁虛而入了。總而言之,要以長考對付長考。此乃不傳之秘,萬勿轉告他人....」
有了這樣的老師,徒弟怎麼樣,也就可以想見了.木谷實乃一代長考大聖,他的格言是"從最不可能的著法算起,直到找到最佳的著法",和吳清源"驗算第一感,要是覺得第一感還行就下"的思路大相徑庭.
於是出現了奇怪的一幕,一代考霸秀哉年輕時被考聖吊打,後面又被新一代考神木谷虐殺.終局時,木谷的用時超過秀哉兩倍還多,秀哉的慘相可以從秀哉好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的文章&<名人&>中略窺一斑.
秀哉的隱退,就像45年的日本人投降了,國共兩黨肯定會大打出手一樣,催生了有名的鎌倉十番棋.其中就發生了讓人津津樂道的"鼻血事件".
關於鼻血事件就我所知有3個版本
1木谷實長考過度狂躥鼻血,轟然倒地,結果吳桑說:木谷醬你鬧撒呢嘛,俺可要落子了(這是當年日本人報紙的說法,暗指吳泉之冷血)
2木谷實只是考蒙了貧血有點暈,沒事走了兩步就能大跳了(這是吳清源自傳的說法)
3吳清源也考蒙了,啥都不知道,就算木谷化身鼻血姬在他面前跳脫衣舞他也看不見(印象中田壯壯的電影&<吳清源&>採取的是這種說法)
這三個版本大家可以自行判斷,我個人比較傾向版本一.一來,棋手考蒙了,神遊物外,打吃不應,直接提劫,自撞一氣等大昏招都是可能的,但是對手如果轟然倒地還看不到還是有點扯吧,何況如上圖所示,還不是今天這種坐椅子的方式而是日式的跪坐在棋墩子旁邊下的,所以版本三可信度不高.二來,從吳清源說和名人一戰輸了好的言辭(可以參見 @笑道人 的答案)等實例來看,版本二的可信度也不高.而且老吳的優勢或者說是嫌疑在於,他不僅棋上虐殺了同輩的所有棋手,他還比別人活的都長,當所有人都死了自然只有他一個人說話.再說,棋界的風氣是為逝者隱,為尊者諱.他就是說錯了其實也沒啥.
不扯,拉回來.關鍵的第六戰,木谷實一改結婚照中的帥哥形象,剃了個當年怪童丸的髮型,以示背水一戰的決心(藤澤庫之助先生也是懷揣寫給日本棋院的辭呈與吳清源對弈的,以示破釜沉舟的決心).對局中他一步一長考,但最終還是輸了,"從最不可能著法算起,直到找到最佳"敗給了"跟著感覺走",被吳清源降級.
木谷實和妻子美春
被降級之後的木谷把精力轉投到了提攜後輩上,開辦了木穀道場.注意木谷可不是像吳清源那樣帶學生.他的學生吃住在他家,被稱為內弟子,他自己的子女也是和學生們吃住玩在一起的(後來他女兒木谷禮子就因此嫁給了一代霸主他的徒弟小林光一.ps後來禮子和光一的女兒,也就是木谷實的外孫女小林泉美嫁給了吳清源的徒孫張栩九段.緣分啊!大哥!).木谷雖然不敵吳清源,但他桃李滿天下,後來日本六位超一流棋手,除了林海峰是吳清源門下,其餘五位都是木谷實的弟子,早在十多年前木穀道場的的段位就突破了500段.
1957年第一期日本最強者決定戰,吳清源和好基友木谷實再度相遇,此時距離他們上次對局,已經過去了10多年了.吳清源早已不在連清,而木谷則徹底變成了一個大叔,他早已放棄了新布局時期華麗的中原大戰,放棄了他為之奮鬥過的那些高目和五五.轉而一門心思撈實地,徹頭徹尾的變成了茅坑流,地溝流了.一句話,他變成了當年他討厭的模樣.歲月如飛刀,刀刀催人老啊,如果當年吳清源沒有降級木谷,我們會不會看到一個更為華麗的木谷?沒有人知道,真是令人怨念啊.而吳清源當時恐怕也沒有想到,這同時也是吳清源時代的尾聲了,再過幾年,坂田榮男就要迎來他的無敵時代.
正是: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十年之後,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只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對弈的理由,對手最後難免淪為朋友.
最強者決定賽前夜的昭和大師們,不貼目圍棋的最後輝煌,左起吳清源,藤澤庫之助(朋齋),坂田榮男,木谷實(一代帥哥變身怪蜀黍,心塞啊),高川格,橋本宇太郎
設計對白
藤澤擺出三角板:「五位大師,能在裡面活棋嗎?」
橋本:「日本棋院那麼厚,關西都活了,不難。」(吳清源的大師兄,頂著打壓創立關西棋院)
高川:「流水不爭先,正好做兩眼。」(棋風本格,號稱流水不爭先)
木谷:「從不可能算起,有三種活法。」(著名的長考派,從不可能算起)
坂田:「好像先手活。」(一代棋王,力量極大,極善治孤.有說教:棋子分開時吳清源最強,棋子接觸時坂田最強)
藤澤:「吳君在想什麼?」
吳清源:「吃掉黑外面。」(昭和棋聖,無理之王,常常孤棋吃厚勢)
ps不要小看職業棋手治孤的能力,其實某種程度上,職業棋手都是職業茅坑手
這是2010年第二屆bc卡杯時,主辦方舉行的指導棋活動.古力的對手是韓國圍棋協會主席,對手輸了後,隨即給古力(中國第一人)擺出這麼個棋形,問古力:你能做活嗎?古力說:那就試試吧,結果還真活出來了.
case4
吳清源一門與圍棋規則
估計其他的答案少有提及到這一點,吳清源不僅僅是現代圍棋的奠基人,他還是圍棋規則正規化,書面化的發軔者。不過,這麼高大上的名頭的來源說來卻是特別的苦澀。
如果要從源頭上來說,還要上溯到吳清源的老師瀨越憲作。在20世紀初日本棋院合併成立後,一項重大改革就是段位制度的調整。棋院規定:除了極特殊的情況,棋士們升段的唯一憑據就是自己在大手合(升段賽)的成績。
當時的升段標準定得非常嚴格,能靠本事在大手合比賽里脫穎而出的棋士實在是鳳毛麟角,而瀨越憲作先生正是這佼佼中的佼佼。幾年之間,他不但順利升到上手(七段),而且勢頭不減,繼續連戰連勝,距准名人(八段)也僅有一步之遙。
這時,他的驕人戰績引起了坊門棋士的恐慌。原來,瀨越憲作不但棋力高強,而且幹事練達,一直就是棋界的活躍人物。在日本棋院合併的過程中,他到處奔走,出力甚大,故而極得大倉喜七郎男爵的賞識。此番他如果升段成功,那麼就會成有史以來憑實力打到准名人的第一人,這對於秀哉名人棋界唯一權威的地位無疑造成了一種巨大的威脅。於是,坊門棋士在賽前就達成一致:無論如何要阻止瀨越升段!
經過一番認真縝密的研究分析,大家認定,要想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要靠林有太郎與木谷實的努力外,關鍵還在於高橋重行與瀨越憲作的兩子局,如果高橋輸掉,就是神仙也擋不住瀨越升段了!
這可真是「天降大任於斯人」。一向籍籍無名的高橋竟因此在一夜之間成了坊門的「希望之星」,無論走到哪裡,同門棋士見了他都是一臉鄭重:「高橋君,拜託了!」,把個高橋弄得是受寵若驚。重壓之下,高橋重行不敢怠慢,賽前幾個月就開始發奮用功,平日足不出戶,竟把古往今來的兩子譜幾乎打了個遍,但饒是如此,他猶覺準備不足……
決戰之日終於到了。高橋重行被一眾同門眾星捧月般地護送到賽場。但圍棋畢竟是要靠實力說話的,連秀哉也懼其三分的瀨越豈是高橋之流所能扳得倒的?比賽開始後,高橋雖然走得兇悍無比,但瀨越憲作行棋有如蜻蜓點水,曼妙無方,讓對方全無發力的機會,不到
100手就已經把黑棋的兩子優勢化得乾乾淨淨。高橋又氣又急,趕忙拚命反撲,可無奈兩人實力懸殊實在太大,又弈數十手後,觀戰者無不心下雪亮:白棋大勝已成必然!
那高橋怎麼說也是職業棋手,對局勢之高下如何能心中無數?但他深知本局萬萬輸不得,於是只好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想法苦苦堅持。
此時局面已接近尾聲,全局白空又多棋又厚,黑棋根本無隙可乘。看來看去,只有棋盤右邊留著一個萬年劫還算是個懸念。高橋有心在此處做做文章,但瀨越何等敏銳,馬上就看破了對手的用心,於是弈得越發堅實起來。
終於,兩人收完了最後的小官子,瀨越狠狠心不惜自填兩目,補光了所有的劫材。此時,白棋盤面領先十七、八目,而黑棋又找不到一個劫材,按說只有認輸一條路可走。不料,那高橋借口「還有劫未曾解決」竟是死不投降。不論裁判長岩佐硅如何勸說,他就是不粘劫終局。瀨越看得心頭火起,一邊嘟噥著:「真是咄咄怪事!」一邊就順手收了個單官,那高橋見狀也跟著收個單官,可等兩人噼里啪啦地把單官收完,高橋還是拒不認輸!
這是一個萬年劫的基本棋型,白棋如果想劫殺黑棋,不僅需要緊住ABCD處的黑外氣,還要在E位自填一手,所以一般來說白不會輕舉妄動。而黑也不敢貿然填入E位,那樣一旦劫敗連共活的變化都沒有了還自損一手。因為雙方各有所忌,很難把握開劫消劫的時機,所以俗稱萬年劫。
瀨越對高橋譜,萬年劫是棋譜右邊的黑6,162,192,196,208的棋型
此等棘手局面的出現確實在眾人意料之外。但由於本局背景太過複雜,裁判長岩佐硅也不敢擅做決斷,無奈之下只好宣布:等秀哉名人回東京後親自定奪。
不久,秀哉回京,頭一件事就是把高橋叫來擺這盤棋。棋擺了還不足一半,秀哉已經勃然大怒:「下出這等臭棋,真是有辱本因坊門風!」嚇得肝膽俱裂的高橋不敢解釋,只好硬著頭皮把剩下的棋譜擺完,可當擺到瀨越收單官時,秀哉就得意了,把棋譜一收,道:「明日到棋院去,本人自有道理。」
次日,秀哉宣布:「自古以來,下圍棋從未有收單官之舉,瀨越憲作收單官本身已經逸出於傳統弈理之外,所以此局根本沒有勝負可言。」於是本局就這樣糊裡糊塗的不了了之,這就是有名的「萬年劫事件」。
當初我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可以說是憤懣之情充塞胸臆,「這tmd也太玩賴了!!!人不能無恥到這樣的地步!!!」。秀哉是高橋的老師,又和瀨越有競爭關係,利益相關他該迴避才是。他給出的說法也是如同狗屁一樣臭不可聞。後來對於圍棋規則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是覺得秀哉的說法乃是井底之蛙滑天下之大稽,不收單官用霸王別姬的台詞,乃是日本圍棋之最糟粕,是日本對圍棋的重大負貢獻,是重大歷史倒退,用某知名棋友的話,日本人從中國人那裡學去了圍棋,一千年沒學明白(這方面甚至還不如美國人,具體相關我會在後面圍棋規則的部分講)!
說完了師傅再說徒弟。
世界上第一本圍棋書面規則是1949年10月2日,由日本棋院頒布的「圍棋規約」。引起頒布規約的經過是這樣:吳清源於1948年與岩本薰十番棋,其中一局發生了糾紛(棋譜附圖一)。
(棋譜附圖一)
終局時岩本不肯在A提或B粘,認為他的劫材多不補可多一目地。最後日本棋院根據當時圍棋界最高權威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名人在世時,劫多一方可以不補的說法(這尼瑪就是當年秀哉陰吳清源老師瀨越時候的論調,拜託日本人,玩賴一把就行了唄,欺負完師傅欺負徒弟,太不講究了,光可一門禍禍啊),判定「黑不必補,白一目或二目勝」。日本專業棋士對此一判例,大家人心惶惶,深怕日後比賽中,碰到同樣情形,如果相差一目,勝負顛倒時怎麼辦(你們禍害吳清源這個支那佬不要緊,別害慘我們自己啊)?因此一致認為書面規則是必需的。但是圍棋規約規定「有劫要補」,恰巧和本因坊秀哉的說法相反(這種自扇耳光的舉動突然讓我想起了羅永浩)。不料,1959年吳清源與高川格三番棋第二局又發生了糾紛(棋譜附
圖二)。
update20141229:圍棋tv有此局講解圍棋TV
(棋譜附圖二)
終局時,高川格要吳清源按照圍棋規約第四條判例規定,應該在A位加補一手。吳清源認為要不要補應該由對局者決定,規約怎麼可以硬性規定要補一手,難以令人心服(實在受不了日本棋界了,一樣的情況,這次輪到老吳有利馬上就變卦!!!你們這麼芳草天的樣子,你媽媽知道嗎?)。雙方僵持了好幾個月,最後吳清源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勉強同意補一手(中國人真tmd慘啊),不補吳半目勝,補了吳半目敗。但吳清源提出相對要求,希望日本棋院趕快修正規約。但迄今快半個世紀過去了,規約依然未改!
ps:圍棋規則淺析
說起圍棋,一定不少人聽過「a minute to learn,a lifetime to master」的說法。這句話顯然是說圍棋雖然規則簡單,但變化深奧玄幽及其複雜,給人一種形而上的美感。但問題是,圍棋的規則真的簡單嗎?事實上圍棋規則的複雜程度遠遠超出常人的第一感。
大家通常理解的圍棋規則可以大概總結為3句話
1輪流落子,落子點上(這點各類象棋也是基本一樣的,至於誰先行棋其實沒有什麼大關係).
2氣盡棋亡(說圍棋規則簡單主要說的是這個方面,象棋就是馬走日,象走田了).
3地多為勝(象棋是先把對方的王殺死為勝).
輪流落子不可能弄出什麼花,所以圍棋規則可以"弄出個大新聞"的地方就在於2氣盡棋亡和3地多為勝上.
先說2氣盡棋亡,其實氣盡棋亡也說不出什麼花,最多是允許不允許顆子自盡或者塊子自盡(塊子自盡看不懂是什麼?這好辦,天龍八部里,虛竹破解珍瓏棋局的著法就是塊子自盡,自己擠死自己).這兩種著法都是現代圍棋規則所不允許的,不過其實允許了應該也不會產生多大變化,畢竟就像金庸在天龍八部說的,自尋死路的事情是誰也不會去乾的.不過在有些情況,還是會有和現代規則有所不同,比如說允許自盡可以完破"漲牯牛",在某些特定場合下造出神級劫材來.
還有這個神圖
白A位擠死自己有奇效,大家可以自己算算
說到這裡,就引出了圍棋規則複雜的一大關鍵,沒錯,那就是劫!
這裡額外吐個槽,在問題吳清源最精彩的棋譜是哪盤? - 圍棋里我的答案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答案的作者 @Edward Meng給出的是吳清源對秀哉的星三三天元局.在被問及為何如此作答時,他給出的理由居然是他不喜歡棋局出現劫爭!!!!!!!難以形容當時我看到這個回復的時候驚訝的心情.雖然我棋力相當有限,但是真的產生了,這個答主棋力肯定很菜的想法.圍棋之精粹難道不就在劫上嗎?棋如人生,人生如棋,人生也處處充滿了劫數,對此要擺正心態,勇於面對,不喜歡成劫是個什麼心態?劫爭和生活一樣,對於該應的劫財要應住,而對什麼時候消劫或者讓劫要學會棄取和捨得...有點扯遠了,不過這個答案排名第一,我個人覺得也說明了知乎上跟風情況之嚴重.
關於劫還有個笑話:
長門藩主手下有個叫伊藤俊輔(即後來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此人到過英國,才能極高。有一次,伊藤與朋友山尾庸三同宿旅館,看到一副棋具,山尾便問伊藤會下否?伊藤實不懂棋,但不肯示弱,便答道:「有什麼不會!不就是四子吃一子嗎?」山尾認為他知弈,二人便弈了起來。這局棋著實令人絕倒。原來二位仁兄都是平生第一次弈棋,只知道圍住便吃,弈到後來突然下出一個劫來。二人不知提劫要隔一子的道理,誰都不肯讓步,於是你提過來我提過去,提了約莫十多手,心中均感奇怪。山尾恍然大悟,道:「難怪有些靠棋吃飯的人,弈一局棋要用二、三天!」到底伊藤聰明,皺眉道:「不對頭,如此著下去別說二三天,怕是一百年也是老樣子。」於是二人只得停弈,跑去請教別人。此事一傳出,聞者無不笑破了肚皮。
這個故事雖然是笑話,倒是點出了提劫前要先找劫材的規則.但是問題又來了,如果局面上有三個乃至更多劫,那提某個劫就可以視為是對另一個劫的找劫材,還是循環了.歷史上最常見的是三劫循環,比如傳說一世本因坊算砂和鹿鹽利玄在本能寺下出了三劫循環,這之後就發生了影響日本歷史的本能寺之變,所以到今天日本棋界仍然有"三劫不祥"的說法.四劫循環也有經典棋局,比如常昊對李昌鎬,古力對李世石,都下出過四劫循環,而且當時對局雙方分別是中韓的第一人,這也是有冥冥之意吧.
既然單純提劫前要找劫財的規則無法阻止棋局通過三及三以上劫的方式進入循環,那該如何修改規則呢?這裡很容易想到,既然設定規則的初衷是防止棋局進入循環,那麼規定禁止某招法使全局同形再現不就好了嗎?禁止全局同形再現我印象中是日本規則研究專家池田敏雄先生(此人非常牛逼,號稱富士通計算機之父,壯哉我大程序員)率先提出來的,他是圍棋規則正規化系統化研究的先驅.
池田敏雄先生,現代圍棋規則研究的先驅(另外不負責任的說一句,近年來圍棋規則方面的研究進展基本也都是程序員來完成的)
池田敏雄研究圍棋規則一來是因為日本棋界在吳清源事件的壓力下被逼得,另外的一個原因是他認識到日本規則有嚴重的邏輯缺陷,不如中國規則科學,他想改善日本規則,但他的改善的努力的結果卻是不知不覺的把日本規則導向了與中國規則的靠攏,這樣的研究結果顯然不是日本人,包括他自己所滿意的。因此池田敏雄的研究在日本幾乎被遺忘了。這位圍棋規則研究的先驅者去世已經四十年了,而日本規則還是那個鳥樣子。
說遠了扯回來.禁止全局同形理論上可以解決棋局循環的問題(但這個問題實際還遠沒有結束,比如現階段棋迷中爭論的焦點主要在1同形判斷是否包含虛手,即放棄著子權是否改變全局棋型,而又由於現行的圍棋規則下,虛手是終局協議過程的一部分,所以這又牽扯到終局協議過程的修改,以及重開對局時的情況;2同形判斷是否包含著手方,即同樣的全局棋型,該黑下還是該白下兩種情況是否棋型相同,相信有一定水平的朋友已經可以看出這條是和上面的1有關係的).但是這個所謂超級劫(super ko)的規則會產生與常識矛盾的情況,當年徹底顛覆了我的三觀,改變了我對圍棋規則的認識,發現了更大的世界.
下面隆重介紹一大經典:超級劫下23眼是死棋!!!
當年在圍棋規則討論時,一名網友被ID為屍顫現象的在美台裔計算機博士駁的理屈詞窮後,憤憤不平的說到"我說不過你,你丫這麼牛逼,說這不對,說那不對的,是不是要挑戰2眼活棋啊!"
書讀的不夠的情況下,不要挑戰大牛,不然你會死的很有想像力,第二天屍顫就胯下騎著那匹無與倫比的23眼死棋圖殺了過來,大家辟易千里.
2002中國現行圍棋規則
-------------------
第一章 總則
第6條 禁止全局同形
著子後不得使對方重複面臨曾出現過的局面
-------------------假設黑先貼三子半(這樣才能允許和局,不過和局與否不是問題,關鍵是最佳進程最強抵抗是什麼),請看下圖:
右邊是雙活,其中包含了黑方的二十二個」完美劫材」,所謂的」完美劫材」具備了以下兩點性質:
<A>對方無論如何無法事先銷解劫材、只能被動的應付.各位可以看到白方無論如何不可以率先在右邊走棋,如果白方試圖在右邊走棋,那麼黑方只要無腦地一路沖板凳就必殺了.
<B>己方找劫之後,對方就算應劫了,己方目數也不損,屬於免費的劫材.左上角是」送二還一」的雙活(答主注:這裡就是上文提到的萬年劫的典型棋型),此處極大,白方不能棄掉.
左下角有二十三隻鉄眼,乍看之下是鐵活,然而在」中國規則禁全同」+」送二還一」+」對方的二十二個完美劫材」夾攻之下,左下角居然最後會死!!進程開始:
<1>左上角黑1撲殺,白2反提當然;然而此時黑3在右方沖板凳,白4一定要接不然整個右邊雙活崩潰.這四步是命令式的.
請大家特別記住下圖白4之後的局面,這是禁全同的關鍵.
<2>白4應右邊之後,黑5不慌不忙地把左上角打二還一的部分提回來.
請特別注意,如果此時白6棄權不走,那麼黑7再往左上角一之一撲殺的話,白8將會因為禁全同規則而不能提吃!不信可以比較上圖白4之後的局面,與白8之後的局面是相同的!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白6無論如何必須在棋盤上走一步.問題是走哪好呢?左上角是絕對不能走的,一走就雙活崩潰;右半邊也不能走,一走又雙活崩潰.所以白6唯一的選擇,就是自填左下角的眼.
白6已經自填一眼了,黑7仍然不屈不饒地再左上角撲殺,如下圖.
<3>黑7撲殺左上角,白8非反吃不可;然而此時黑9不慌不忙地在右邊沖板凳找劫材,白10當然要應不然右邊雙活崩潰,於是乎又進入了下一個循環...
<4>黑方在右邊可以沖二十二次板凳,配合上左上角的送二還一,可以逼迫白方在左下角自填二十二顆眼.白方左下角原先只有二十三顆眼,自填掉二十二顆眼之後被黑方一舉殲滅.
然而此時黑方也不敢在右邊沖板凳了,所以左上角的送二還一也攪不動了(黑方若是在沒有劫材的情況下強攪左上角的送二還一的話,那麼自己會先面臨禁全同問題),所以雙方棄權,比賽終止,扣除掉黑方事先說好的貼先三子半,雙方和棋.所以說,在現行中國規則之下,最佳進程是雙方和棋.而由於受到禁全同的限制,白方左下角23顆鐵眼的棋,在最佳進程之下是死棋、必須自填而亡.
禁全同規則導致了」全局性的打劫」,因此在現行中國規則之下,所謂」鉄活」或是」凈活」都是相對性的、都是場合下的用語--就算有23隻鐵眼,也不能保證你一定活棋,你很可能在全局打劫的過程中,把N只鐵眼的棋給自填死,以便打贏一個更重要的劫.
大家估計都像我當年一樣被震撼到了吧.作者屍顫現象大牛除了23眼死棋,還有一手提吃18子不活等經典大作.
當年我以為23眼不活已是圍棋規則研究的巔峰之作,但後來事實告訴我,千萬不要低估程序員的腦洞.
隆重推出超級經典:終局雙方不可粘之單劫(又稱序列號圖)
提到序列號圖就得先說一段歷史,這裡就不能不提池田敏雄後圍棋規則研究的另一位大拿應昌期先生.
右一是應氏杯的創始人應昌期,右二為當時的圍棋第一人吳清源,右三為當時的「台灣空軍司令」周至柔,周曾在抗戰期間率中國空軍與日軍決戰長空;右四少年就是吳清源的徒弟,日本最後一位世界冠軍張栩九段(也是台灣人)的老師,日本圍棋名譽天元,日後聞名棋壇的二枚腰林海峰。這張圖片拍攝於1952年.
應昌期先生是一位愛國資本家,酷愛圍棋.所以他當然是他的同胞,而且算他老鄉的當時世界第一人---吳清源的大fans.他對於吳清源在日本受到的不公平的對待十分不平,所以以吳清源規則事件為導火索,加上他對於圍棋的熱情,應昌期老先生開始自己研究圍棋規則.
研究當然是從吳清源被日本人欺負的第一局,對岩本薰那局開始.應昌期研究後認為,日本圍棋規則操蛋之處是地多為勝導致的不能實戰解決,而在邏輯自洽的點多為勝的規則下
絕無存在終局不可粘之單劫之理
這個論斷可以說是符合大家的樸素認知,也就是常識的.試問怎麼可能有一個終局不可粘的單劫呢?岩本薰那局單劫不粘完全是日本圍棋規則的操蛋所致,應老先生的論斷相當於給吳老平反昭雪了.
但是應老先生也知道,憑著日本圍棋界的尿性,肯定還是我行我素,愛咋咋地.他只是一個圍棋愛好者,在棋界有多大的影響力?那麼怎麼才能推廣自己想法呢?有錢人就是任性,應老先生想到了一個辦法,自己辦個圍棋世界大賽,邀請各國好手參賽,使用自己設計的圍棋規則,這不就是推廣自己的設計的圍棋規則了嗎?
但是這個辦法在當時沒法實施,因為當時世界前幾十名的高手都在日本,舉辦世界大賽其實就是辦個日本人的國內比賽,除了給日本人送錢外沒什麼意義.
但當聶衛平九段在中日圍棋擂台賽上叱吒風雲後,應昌期老先生敏銳的感覺到,中國圍棋已經能和日本圍棋支吧支吧了,於是他重新啟動了舉辦世界大賽的計劃.
日本人知道應昌期要辦圍棋世界大賽之後,不願意舉辦第一屆圍棋世界大賽的美名落在中國人頭上,馬上著手組織世界比賽.終於搶在應昌期的應氏杯前面,舉辦了第一屆圍棋世界大賽,富士通杯.但由於比較倉促,導致賽程相對密集.一直到2011年辦了24屆後停辦,富士通杯一直都是世界上賽程最密集的世界大賽.
其實,應昌期老先生應該不在乎日本辦不辦富士通杯,他的想法就是辦個使用自己設計的規則的世界大賽,最好是中國人(聶衛平)奪冠.當時他肯定想不到,最後比賽冠軍被吳清源的師弟,圍棋皇帝,燕子,柔風快槍曹薰鉉拿走了.
這是曹薰鉉在奪取了應氏杯冠軍回國後,在韓國首都漢城遊街,接受群眾歡迎時的照片.曹薰鉉奪冠引發了韓國的圍棋熱,拉開了中國圍棋20年的黑暗時代的序幕.
時至今日,已經舉辦了近100屆圍棋世界大賽,應昌期老先生可以說是圍棋世界大賽之父.
舉辦比賽當然用的應氏規則,應老先生對自己設計的規則非常自信,他懸賞5萬美元,給指出自己規則錯誤之處的人.
絮絮叨叨終於交代完背景了.
當時某天我打開圍棋論壇,發現了一個題為&<想以此圖挑戰應氏規則,不知大家認為可行否?&>的帖子.這篇題目平平毫無霸氣的帖子里,正是一代規則大神序列號(看ID就知道是程序員)震爍圍棋規則研究界的終局雙方不可粘單劫圖---序列號圖.
隔虛提劫的內在邏輯是:我方讓出下實著的權利,要求黑方消劫以證明黑方有權持有該劫(燕來語)。
rogerscup#tom說:「佔了劫以後除了粘,還有提空,不存在雙方都沒有後續手段的情形」。TOM很多棋友大概都有這種看法,hkjackma也說:「我已經給你機會粘了,你卻不能粘,那你就不能禁止我提回來了。」
這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可是真的正確嗎?我試圖證明,卻發現無能為力。於是我反過來思考,是否可能存在一個劫,雙方都想占,但是佔了又都粘不上呢?那麼這種劫是否雙方都「無權持有」呢?我發現似乎這種情況是存在的,見下圖。
整個圖除了左上角和左下角外,黑白都是對稱的。(為了方便對稱,用了偶數格的棋盤)
左上是一個雙活,但是黑可以使之轉變成為劫活。
左下是一個萬年劫。
右邊有3個雙活,可以給雙方做劫材用。(中間一個稍大)
這個圖使用中國規則,不貼目,平點白勝。(或者說黑貼1/4子)
如果如圖終局,黑盤面2點。
現在,整個焦點就在左下角A點的單劫上。
1、黑不能粘下面的劫,粘劫凈死。
2、目前黑不能開上面的劫,否則白上下兩劫必得其一,平點白勝。
3、如果黑開下面的劫,只有左上雙活可以做劫材,白消劫,平點白勝。
4、如果白開下面的劫,只能以右邊損劫為劫材。而黑左上存在2個劫材,白負。
5、如果白粘下面的劫,黑開上方劫,黑勝4點。
因此A位的劫雙方都不能粘,也不能開劫。但是就此終局的話,誰佔A位誰即以2點勝。
(答主注:sgf代碼如下)
(;AB[en][aa][ab][bb][ba][ca][cb][of][nf][nm][om][mn][ln][ml][mg][me][le][ld][md]
[bp][ap][aq][bo][co][do][eo][ep][eq][er][ao][an][bn][cn][dn][qa][em][dm][bm][cm]
[am][mc][mo][mp][mh][mi][mj][ha][hb][hc][hd][he][hf][hg][hh][hi][ai][bi][ci][di]
[ei][gi][fi][ag][bg][cg][pj][pa][ra][dg][pb][pc][pd][pe][pf][pg][ph][pi][pk][pl]
[pm][pn][po][pp][pq][pr][qr][rr][rq][rp][ro][rn][rm][rl][rk][rj][ri][rh][rg][rf]
[re][rd][rc][rb][eg][fg][gg][fm][fn][fo][fp][fq][fr][gr][gq][gp][go][gn][gm][br]
[lc][la][lb][ma][lg][lh][li][lj][lk][ll][lo][lp][lq][lr][mr]AW[ac][bc][cc][dc][ec]
[eb][ea][cr][cq][bq][cp][dq][ad][bd][cd][dd][ed][ee][de][ce][be][ae][af][bf][cf]
[df][ef][aj][bj][cj][dj][ej][lf][oa][ob][oc][od][na][or][oq][op][oo][nr][ol][ok]
[oj][oi][oh][og][mf][lm][mm][ne][oe][ng][nl][on][nn][ka][ja][ia][nb][nc][np][nq]
[ib][id][ie][ic][if][nk][nj][ni][ig][ih][ii][ij][ik][il][im][in][io][ip][iq][fj]
[gj][hj][hk][hl][hm][hn][ho][hp][hq][hr][ir][jr][kr][kq][kp][ko][kn][fa][fb][fc]
[fd][fe][ff][gf][ge][gd][gc][gb][ga][al][bl][cl][dl][el][fl][gl][km][kl][kk][kj]
[ki][kh][kg][kf][ke][kd][kc][kb]LB[ar:A]C[1、黑開下劫,以上方為劫材,白不應,平點白勝。
以右邊為劫材,白不應,白勝40點。2、白開下劫,以右邊損劫為劫材,黑應劫先賺10點。
黑以上邊為劫材,白應劫。(白不應負20點)
白以右邊損劫為劫材,黑應劫再賺10點。
黑以上邊為劫材,白應劫。
白以右邊損劫為劫材,黑不應,白賺12點。
黑上邊雙活,損2點。
白下邊損7點。
白損失下邊、右邊,上邊幾無所得。白負26點。3、白粘劫,賺1點。黑開上邊劫,黑以右邊損劫為劫材。
1、白不應,黑得10點,損7點,黑勝4點。
2、白應劫。白賺10點。
白以下方為劫材,損8點。
黑應劫。黑以右邊大劫為劫材,賺12點。
白不應,消劫賺7點。
黑勝4點。]
AP[MultiGo:4.2.4]SZ[18]MULTIGOGM[1](;B[dp]C[黑打下方劫,只能以上方為劫材。白不應,平點白勝。];W[ar]
(;B[da];W[dr];B[db]C[平點白勝。])
(;B[mk];W[dr];B[nh];W[tt];B[da];W[db];B[ca];W[bb];B[ba];W[tt];B[cb];W[tt];B[ab]
;W[aa];B[mb];W[da];B[nd]C[白勝40點]))
(;B[tt]C[白打下方劫,需要右邊先損10點。由於黑在上方存在大量劫材,白消劫,黑勝20點。]
;W[ar];B[tt];W[dr];B[br];W[nd];B[mb];W[ar];B[da]
(;W[db];B[br];W[no];B[mq];W[ar];B[ca];W[bb];B[br];W[nh];B[dp];W[mk];B[ba];W[tt]
;B[da];W[tt];B[aa]C[黑勝26點。])
(;W[dp];B[db]C[黑勝20點]))
(;B[tt]C[如果白粘下方劫,黑將勝4點。];W[ar];B[tt];W[br];B[da];W[db];B[ca];W[bb]
;B[ba];W[tt];B[cb];W[tt];B[ab];W[aa];B[mb]
(;W[da];B[nd]C[黑勝4點。])
(;W[nd];B[ab];W[dr];B[dp];W[aa];B[mk];W[da];B[nh]C[黑勝4點。])))
原文鏈接:http://club.weiqi.tom.com/item_111_1048262_0_1.html
作者後註:此圖比較複雜,且只適用於中國規則。作者提出了改進版,如下圖,無提子,按中國規則貼3.75子,按日本規則貼6.5目。答主注:此圖即為序列號圖
此圖左下是一個萬年劫。左上是一個雙活,黑棋有一個劫材。右上也是一個雙活,白棋有一個免費劫材。由於雙方劫材皆不佔絕對優勢,都不能主動開左下的萬年劫。
右上白不能提G9、H9黑2子,否則黑將開左下劫。
同時黑不能在左下B1位粘,將萬年劫變為雙活。否則白就可以提右上2子。
在日本規則下,雙活無目,雙活中的死子不能提去。如圖黑6目,白0目,盤面6目。黑A1提得1死子,則盤面7目。結果在6目和7目之間搖擺。
在中國規則下,如圖黑43.5,白37.5,盤面6子。黑A1提則盤面10子。
左下的劫雙方皆不肯粘,又不肯棄。
當年看到此圖佩服到五體投地,直嘆,這是怎麼想出來的.
說完了第二部分的氣盡棋亡,來談談第三部分
地多為勝---日本人學圍棋,一千年沒學明白
待續
case5
從吳泉到吳清源
在吳大師去世的報道中,估計很少有人注意,吳清源本來不叫吳清源,他的本名是吳泉,字清源(雖然吳清源讀快了本身也和吳泉差不多).這正如孫悟空本來叫卡卡羅特,程蝶衣本來叫小豆子,喬峰本來叫蕭峰一樣.
但是你很難不注意一件事,就是勞軍,這是討論吳清源繞不過去的坎.簡而言之,就是吳清源曾經參加了慰勞侵華日軍的活動.
因為勞軍的黑歷史,對吳清源的口誅筆伐從來就沒有消停過.這些年風風雨雨,圍棋方面的事我了解的多了,tom的菜鳥黃,黑吳比你們不知高到哪裡去了,什麼樣的黑吳言論我沒見過(不扯淡了,打住)...這些言論我感覺大概可以分為兩類:
1叛徒,走狗,漢奸,敗類
2本來就是一個日本人,無所謂漢奸了(這個更狠,頗有點男女關係中女生慣用的"你沒錯,你怎麼會錯?錯的是我"的味道).
吳清源真的不愛國嗎?
說起愛國,我覺得就像吳清源的名字一樣,需要正本清源,子曰必也正名乎,搞清楚愛國是怎麼來的.雖然范偉說他不在乎怎麼來的,只在乎怎麼沒的.但是其實我覺的正如子曾經曰過的,未知生,焉知死?所以怎麼來的還是非常重要的.
想像你是一頭雌獅,現在你的獅群和鬣狗群搏鬥,你幫哪邊?
你蛇精病吧?當然是幫獅群啦,你這東拉西扯個毛啊?
那麼你為什麼幫獅群呢?很顯然,這些獅子是你的同事,你的夥伴,你們朝夕相處,協作謀生,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當然要維護獅群的權益(也就是維護你自己的權益),這就是群體動物的群體認同感.
群體認同感是人性嗎?我想肯定是的.因為這種認同感,你愛你的父親母親,儘管他們可能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所以張無忌才會
不管她是好人壞人,她是我媽媽。要是媽媽還活在世上,我真不知有多愛她。
因為這種認同感,所以你才會在你們學校和其他學校比賽的時候支持自己的學校,儘管雙方的隊員對你來說可能都是一樣的陌生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樣從一個家庭,一個社區,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推演開去,就產生了愛國的概念吧.
所以志願軍才能爬冰卧雪,在寒冷崎嶇的朝鮮山路上全副武裝一晝夜行軍145華里,和宇宙隊打了個平手,創下戰爭史上的奇蹟.他們知道他們的犧牲是為了什麼.
這是一種幸福,可惜吳泉沒有享受過.
吳泉因為自己的中國人身份,遭受了歧視,侮辱,恫嚇,那簡直是一定的.如果他是武功絕倫,霸氣四射的喬幫主,那他可以揮出打狗棒,不帶走一片雲彩.如果他是用一根手指就可以戳爆地球的卡卡羅特,當然就無所謂了.可惜他不是,他只是一個瘦弱的華裔青年,手無縛雞之力,文無詠絮之才.他除了下棋什麼也不會,他怎麼能不下棋?何況他喜歡下棋,在日本,他學習,他成長,他在這裡一步步走上了世界之巔.你讓他放棄圍棋投子從戎保衛中華嗎?拜託,上面的照片,川端康成的文章,都明確的告訴我們,老吳要是年輕個八十歲在今天可是會被ab站基佬當成"可愛的男孩子"的(張震當年演吳清源有個體檢的鏡頭就被吐槽說胸肌太大,哪裡像是瘦弱的吳清源?有點敬業精神好不好,學學人家貝爾,馬修,布羅迪.你不減重個幾十磅出門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讓這樣的人上戰場,這不是送嗎?
我不知的得了肺結核的吳泉當年是否咳血,我也不知道咳血的吳泉是否和被煙袋鍋子刨了嘴的小豆子嘴角沁血的形象一樣.
但是,我們都知道的是他剁掉了象徵著陰莖的多餘的六指,用沁血的雙唇念出了經典台詞"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小豆子變成了程蝶衣,卡卡羅特變成了孫悟空,吳泉變成了吳清源.
吳清源以為這樣他就可以一輩子下棋了,少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叫一輩子.
可惜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武天老師和小林.
我彷彿看到了命運之神對俄狄浦斯王的嘲弄:你啊圖樣圖森破,你原來是風裡生雨里長...
歧視,侮辱,恫嚇,仍然沒有停止,甚至變本加厲,最後迎接吳清源的是呼嘯而來的摩托的轟鳴聲...
事業上,天下無敵,宇無抗手.生活上,和子夫人當年也是出眾的美人,兩人相濡以沫七十年.經濟上,他富足安康.用朱茵的話,你該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啊!
吳清源結婚照
可惜他的國籍,他的勞軍,如同無法治癒的癬疥之疾,一塊無法癒合的潰瘍一樣,一直困擾著他.
我不知道我的感覺對不對,但在這種痛苦上我覺得吳泉就是另一個龍小雲.
龍小雲咬著牙,道:「因為我恨他!」
林詩音道:「但是你已經……」
龍小雲又打斷了她的話,道:「我恨他,並不是因為他廢了我的武功。」
林詩音道:「那麼你是為了什麼?」
龍小雲嘶聲道:「我恨他為什麼不是我的父親,我也恨我自己,為什麼不是他的兒子,我若是他的兒子,你豈非就不會離開我了,一切事豈非全部會好得多?」
他突然伏在枕上,放聲痛哭了起來。
林詩音心已碎了,整個人已崩潰。
她只覺再也支持不住,終於倒了下去,倒在身後的椅子上。
「這孩子若是他的兒子,他若是我的丈夫……」
這念頭她連想都不敢去想,但在她心底深處,她又何嘗沒有偷偷的想過?
不幸的父母,生出來的孩子更不幸,更痛苦。
但錯的只是父母,孩子並沒錯,為什麼也要跟著受懲罰,跟著受苦?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國家百事哀
在吳老百年後的今天,他仍然被當成一個大新聞,拉出來批判一番.
"叛徒""漢奸""走狗""敗類"
"此折乃國劇中之最精粹!...到底是誰,專門辱我民族精神,滅我國家尊嚴"
...
我不知道吳老會不會說"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這些都隨著他的去世永遠不可能知道了
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所有人能像龍嘯雲一樣"至於我這父親……你承不承認都沒關係"
這也已經不重要了.
不過希望今天在這裡我能夠說句
吳泉,走好!
吳清源,
分為棋手吳清源,和下棋的吳清源。
一、怨憎恨
少年棋童吳清源,目力所及只有不斷超越的高峰,日本大棋手們層巒疊嶂,後起之秀無一弱手,他是滿懷著希冀去嘗試一切能夠提升棋力的手段。所以在他眼中,少年時最大的助力山崎有民先生,是他一生感恩的人。
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從生活方式到語言習慣乃至學棋的過程,吳清源只是按部就班的做著一名天才棋童會做的事情。他的腦子裡只有學棋。
無論是與木谷實的「模仿棋」,還是讓他念念不忘的第一次參加大手合,及至後來的三三——星——天元,吳清源眼裡只有棋,他的喜怒哀樂都在一張棋盤上。
他一切行為也都只是一名在下棋方面頗具天賦的少年遠渡重洋在異國他鄉打怪升級的典型過程。
1939年之後,年輕的棋手吳清源,或者說終吳清源前半生,因為少年的經歷,雖然本身沒有太多的國別之念,只有以棋為生的棋士之思、棋士之慮,但是世事並不能盡如人願,無論是與本因坊的對戰,還是之後的眾多十番棋,由於1932年便開始的日本高調的入侵活動,吳清源的整個生活圈子都充滿著敵視。
頭銜戰沒有資格參加,只有一對一的挑戰被拉出來比拼,吳清源無疑是有火氣的,他的七組十番棋也都飽含著怨氣和積鬱。每一局都有一種刺刀見紅的勢頭。
(至於說輸給本因坊的那一句被稱為「千掛棋」的棋局,說是求輸,未免有給自己臉上貼金的嫌疑。那時的吳清源,還遠沒有這種政治智慧。)
直到1960年之前,雖無敵,但未有冠冕。
(說句題外話:圍棋圈子裡的無敵,和沒有輸過棋是兩碼事兒。)
二、求不得
吳清源的棋力毋庸置疑,尤其是年輕時的吳清源,「棋力」一詞似乎無法涵蓋,用「大棋力」更佳。視野、算力、棋風…一時無兩。但吳清源一生只能是被稱之為「昭和棋聖」,也被稱為無冕之王。
世界圍棋歷史上最有份量的幾個頭銜,都和他無關——不單本因坊戰因國籍導致無緣決戰(各種被排斥),連名人戰首屆都因車禍而無緣參加,王座戰更是連報名都沒有過。
只有57年開始的日本最強者戰(名人戰前身)的兩冠和六次「大手合決勝者戰」冠軍。
而十番棋的參與者過少以及因無人能夠執白棋贏吳清源,導致無法產生夠資格的挑戰者, 於是一時在日本報頭最被看好的「升降十番棋」活生生被吳老先生自己給搞黃了。
無敵於十番棋內,無取於十番棋外。
(題外話,乒羽的養狼政策,也有從這裡吸取教訓的嫌疑。)
2004年,日本棋院設立圍棋殿堂,目的是為了表彰所有在圍棋界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人。每年推選數人,得票名額超過四分之三者即可入選。
吳清源自第二屆開始入選候選,直到自己申請不再參與評選的6年間,無一次入選。
(2012年,陳毅入選。)
1936年,吳清源加入日本國籍,1946年,作為戰勝國的部分國民單方面宣布吳清源日本國籍無效,屬中國國籍,吳清源放棄加入中國國籍,1949年,吳清源取得中華民國國籍,1979年,重新取得日本國籍。
關於這件事,有過答案(吳清源為什麼三次改變國籍?)。
在棋盤以內,吳清源有面對最強者的勝利,然而棋盤外的一切索取,吳清源不過勉強維生,仍困頓不已。
三、愛離別吳清源最被人詬病的,無外乎勞軍一事。
按他接受的採訪中,他飽含的是無奈。
田川:隨著戰爭日益激化,世上再也不是那種悠悠閑閑地下棋的清凈世道了。據說昭和十六年(1941年)棋士們組成「棋道報國會」去慰問軍隊,吳先生也被徵集去了嗎?
吳:是啊,我們的任務是到各地的醫院去指導傷病員。軍隊中有許多圍棋愛好者,其中有些將校軍官非常入迷,他們認為圍棋有助於作戰。
其實,下棋對指導戰爭幫助不大。因為,圍棋也好,將棋也好,都有一定的規則,雙方只能輪流著一手一手地走,可是戰爭中絕不會等到對方打了自己一下之後,自己再去打對方一下(笑)。必須搶先走十步、二十步才能勝利呀。
田川:也出去慰問過嗎?
吳:出去過二三次。昭和十七年(1942年)應汪精衛政權的經濟顧問青木(原東亞大臣)的邀請,我隨瀨越先生到中國。
後來聽說,我們到上海後,有人在我們下榻的旅館附近貼上了「殺死文化漢奸吳清源!」的傳單。據說還有人出錢懸賞我的首級,所以當局給我們派了警衛。同行的人都抱怨說:「因為有你同行,我們連門都不能出了。」
罵我的人說,我來慰問日本軍人是「對祖國的重大背叛」。
田川:先生加入了日本籍,但因本是中國人,一定對日中戰爭的發展深為痛心吧?
吳:我深信天意在於中日友好,並始終沒有放棄時代的流向必將轉變這一希望。但無論我怎樣祈求,這終非我力所能及之事。我信仰的紅卐會的教義中講到:「勿談政治,世界沒有國境。」所以我的心情是超越民族,超越國家的。
不過,棋迷的士兵時常給我來信,我在給他們的回信中總是寫道:「請不要虐待中國人!」
「請不要虐待中國人!」——好一種不諳世事的書獃子氣,一心想躲開紛擾的吳清源皈依紅卐會、璽宇教——不單被日本棋屆歧視,也無法容於民族激憤之中。
在種種選擇上,吳清源無疑是矛盾的,是避世的。
但毫無清高和遠世的神仙姿態。車輪滾盪下,能苟活便萬幸,何來的出淤泥而不染?
在他看來,戰爭是一時的,想在後半生還能下棋,只有留在日本。就像想好好打籃球就要去美國的球痴一樣沒什麼奇怪的。那麼為了下棋,無論是什麼都只能被迫接受。
當然,他後半生的考慮更多是為了家人。
矛盾的,單純的,面對世事從一無所知到飽含一腔怨憤的,從研究定勢到研究布局的,從日本棋院外第一高手到不屬於某一國的棋士,這些都是吳清源。
至於六合之棋,不談也罷。這篇文章是我在兩個月前寫的,截取了吳清源先生一生中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當時還沒想到吳清源先生這麼快就仙逝了。重新放在這裡,聊表對先生的敬意吧。
兩個故事,一段棋史
一、世紀之戰
1933年10月,已經60歲的本因坊秀哉名人重新坐在了棋盤前,在此之前,他已經有十年沒有參加正式決賽了。說起本因坊秀哉這個名字,在當時的日本可是家喻戶曉。「本因坊」是當時日本的圍棋名門,已經有了300多年的歷史,只有其中的佼佼者才能繼承「本因坊」的稱號。而「名人」的稱號,除了棋力之外,更需要在 當時的棋壇有足夠的威信和號召力才能夠獲得,可以說相當於圍棋界的武林盟主。當時的本因坊秀哉可以說就是名副其實的日本圍棋第一人。而此時正坐在他對面與他對弈的,卻是一個19歲的中國少年,他的名字叫做吳清源。
這位吳少俠 雖然只有19歲,但是卻成名已久,十幾歲的時候吳清源就已經憑藉著高超的棋技,在段祺瑞府上下棋養活家人。後來名聲在外的他選擇了去日本學棋,在全面的學習了一段時間日本的圍棋技藝之後,更是一鳴驚人,與木谷實一同研究出了轟動日本棋壇的「新布局」。「新布局」針對幾百年來日本圍棋過分重視邊角實地的觀點,提出了從整局棋的角度來進行布局,為當時的日本棋壇送來一股清風。風頭正勁的吳清源,正是在此時遇上了棋壇名宿本因坊秀哉,新舊兩種流派的衝突都將在這盤棋中爆發,因此這盤棋被後世稱為世紀之戰。
作為晚輩的吳清源執黑,第一手就下在了三三的位置。江戶時代的本因坊道策將三三稱為「鬼門」,是禁著。雖然後來這著被禁的原因已經沒人記得了,但是這一規矩還在本因坊一門中流傳。如果哪個弟子下在了三三的位置,就要被逐出師門。在這場對局中,吳清源從第一手就向傳統發起了挑戰。緊接下來的第二手下在了「星」,第三手下在了「天元」,均是前人所沒有用過的「怪招」。這三手連下,意義卻各不相同,連在一起將整個棋盤分為兩半,瞬時就佔據了棋盤上的主動。秀哉名人雖然棋力深厚,但是面對這種全新的開局卻只能疲於應付,一直處於非常被動的狀態,更是時不時祭出「打掛」的大旗。
「打掛」,其實就是暫停,這是只有秀哉名人這樣德高望重的前輩才能使用的絕招。當棋路陷入困境的時候,他就可以隨時「打掛」。本來雙方各用時十三個小時的棋局,最後下了三個半月,期間秀哉名人共叫了十三次打掛。打掛期間,本因坊門下也一直沒閑著,幾十位高手一直在不斷地研究兩人的棋局。所以吳清源下這盤棋,其實是在以一人之力對陣整個本因坊流派。
吳清源場面上的優勢一直保持到第159手,棋盤的整個左下角基本已經全在他的控制之下。秀哉名人如果不想辦法破解的話,最後肯定無法避免失敗的命運。這時他又叫了一次「打掛」,而這次「打掛」回來,秀哉名人的第160手,下出了整盤棋的點睛之筆。秀哉名人這手棋,沒有選擇穩固自己已有的勢力,也沒有選擇搶佔空白的區域。而是一子白棋孤軍深入,直接打入了黑棋勢力最盛的左下角腹地之中。常人來下這一手肯定沒幾步就會被黑棋消化吸收,但是秀哉名人卻憑藉著這顆打入黑棋內部的釘子,生生從內部瓦解了黑棋在左下角經營許久的優勢地盤。這一手棋最終改變了整盤棋的走向,以兩目半的微弱優勢贏得了這場世紀之戰。不過據後來坊間流傳,這第160手其實不是秀哉名人想出來的,而是在「打掛」期間,由座下弟子前田陳爾想出來的。不過本因坊一派最終沒有承認這件事,畢竟承認了的話就顯得勝之不武。不過棋局已經結束,輸贏再也無法更改了。
棋局結束之後,曾有人問吳清源,秀哉名人那手棋是否真的就那麼厲害,僅一手就將整場的優勢翻轉過來?吳清源笑笑說:「還是輸了好」。按照吳清源晚年回憶錄的說法,其實當時那一手只是剛剛扳回了白棋的局勢,他還是有方法最終贏棋的,但是最終他卻選擇了以微弱的劣勢輸掉了這盤棋,這其實就是棋盤之外的智慧了。下這盤棋的時候離九一八事變只過去了兩年,整個日本彷彿是一輛被軍國主義駕駛著的高速行駛的列車。吳清源一個中國毛頭小子竟然可以挑戰日本的圍棋大師,在當時很多日本右翼人士看來可以說是一種羞辱。尤其他還使用這種「離經叛道」的新布局一度將秀哉名人逼入苦戰,如果真的贏了整盤棋的話,可能將來吳清源在日本也無法立足了吧。
二、兄弟相爭
第二個故事,還要從本因坊秀哉名人說起。本來就年事已高的秀哉名人,在那次世紀對決五年之後,終於選擇了退役,同時他也將捐出已經在自己一派中流傳了幾百年的「本因坊」的稱號。秀哉名人的退役成為了當時日本轟動一時的大事件。誰能在退役儀式上與秀哉名人下最後一局棋,誰就相當於繼承了秀哉名人的衣缽,成為日本的棋壇領袖。這樣的榮譽最後落在了青年棋手木谷實的身上,當然他也不負眾望,最終贏了秀哉名人,成為了名譽上的日本圍棋第一人。然而當時的人們顯然還沒有忘記五年前那個一度將秀哉名人逼入苦戰的少年 ,再加上吳清源這些年在日本的棋壇的地位一直在不斷提升,所以「到底誰是日本圍棋第一人」的問題引起了當時日本社會的熱烈爭論。於是讀賣新聞在這時候向二人發起了「升降十番棋」的對局邀請,因為下棋的地點是在鎌倉,於是這場對決又叫做「鎌倉十番棋」。
所謂「升降十番棋」,就是兩個棋手通過下十局棋來決定兩者的高低,先贏六場的的獲勝。這種對局在中國的明清時代和日本都曾經十分流行。下十番棋不僅非常耗費棋手的精力,而且還關乎棋手的榮譽,因為在「升降十番棋」中,存在一個叫做「降格」的概念。如果誰先輸了4局,就要被「降格」,失去平等對局的資格。一旦被「降格」,那以後在棋壇的地位將永遠比那個人低一格。所以這場「升降十番棋」爭奪的不僅是最終的輸贏,更是二人在日本棋壇的地位高低。
吳清源與木谷實其實是老相識了,在他剛來日本的時候曾經與當時還只有四段的木谷實下過一場有意思的模仿棋。當時木谷實有個外號叫「怪童丸」,是日本年輕一代中棋力最強的一位。吳清源自覺很難贏,於是耍了一招小聰明,與木谷實下起了模仿棋。所謂模仿棋就是完全按照對方的下法下棋,每一手都走在與對方上一手中心對稱的位置上。當時吳清源執黑先手,這樣下下去肯定會贏。不過局勢大優的吳清源在中場停止了模仿,被木谷實打了個翻盤。再後來,兩位棋壇新人一同開創了引領時代浪潮的新布局法,共同成為了日本棋壇年輕一代的領軍人物。
這一場「升降十番棋」被日本社會寄予了很大希望,作為特別對局,比賽時間定的特別的長,一局棋要下三天。木谷實的棋走的是穩健的風格,於是在應對吳清源自由多變的棋風的時候顯得有些艱難,長考接著長考。結果在中盤廝殺的時候,木谷實因為腦貧血,在下出一步後「砰」地一下暈倒了。此前由於木谷實多次長考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他所剩的下棋時間已經不多了,於是此時的吳清源也開始長考,通過自己的長考來給木谷實修養的時間。然而這一行為卻被當時的媒體解讀為冷酷無情,並以《木谷氏鼻血!吳氏視而不見繼續長考》這樣具有歪曲意味的標題進行了報道。
這次十番棋發生在1939年,日本已經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整個日本社會對中國人都是充滿敵意的。這篇報道更是火上澆油,給當時吳清源的生活帶了極大的困擾。除了如暴風雨般的抗議,還經常有人往他家裡扔石頭,甚至有人對他發出了生命威脅。而與此同時,吳清源在國內的名聲也在這個時候降到最低點,上海的街頭經常可見貼有「打倒大漢奸吳清源」的海報。這次吳清源也曾想過退卻,不如索性輸了這場棋。但是他的老師瀬越先生站了出來,對他說:「作為棋手,死在棋盤上可以說是死得其所。」堅定了吳清源將這場棋下完的決心。
重新回到棋盤前的木谷實剃了一個光頭出現在公眾面前,展示了拼搏到底的決心。而此時的吳清源也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想下好每一步棋。拋卻一切雜念的二人在棋盤上展開了你來我往的廝殺,整個十番棋的過程驚險無比,被稱為「懸崖上的白刃格鬥」。但是最終還是吳清源棋力更勝一籌,以六比四贏下了這場十番棋。
以這場十番棋為開端,日本棋壇迎來了「吳清源時代」。在這之後的二十年里,吳清源以一人之力,先後在十場十番棋中打敗了當時日本棋壇的所有一流高手,並將所有人都打到降格,成為當之無愧的棋壇第一人,被譽為「昭和棋聖」。
木谷實在這之後則將重心轉向了對弟子的培養,木谷一門在日後成為了整個日本棋壇的中流砥柱,在各種比賽中多次斬獲冠軍。在吳清源退役之後的名人戰、本因坊戰上,都是木谷實的弟子輪流坐莊,棋聖的名號也大多是讓木谷門下拿去。在培養弟子方面,吳清源倒是輸給了木谷實。
======================關於評論裡面的一些問題============================
有人說吳清源臨陣投敵,大節有虧。我覺得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我雖然敬仰先生,也不能在這裡替他辯解。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吳清源的所作所為對圍棋,乃至整個中日關係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戰爭畢竟不是常態,中日也不可能徹底拼出個你死我活。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永恆的。吳先生為日本社會帶來了一股來自中國的清風,讓當時暴戾的日本社會,認識到中國人並不是他 們可以隨意欺負的。
吳清源的自傳中多次提到自己畢生都在追求中日友好,這也確實是他這樣生存在夾縫中的人真切的夢想。圍棋,藝術,文化……這些東西在戰爭年代都是那麼的不值一提,縱使他打遍日本無敵手,依然無法阻止日軍在中國的燒殺擄掠。
吳清源是在除了圍棋的其他領域都不怎麼在行的人,十幾歲的時候把段祺瑞殺的片甲不留還伸手要錢,氣的段祺瑞一天沒出門。戰後被邪教洗腦東奔西跑過了好幾年流浪生活。在發生交通事故後棋力下降,被台灣政府的特工說「要你這樣的人也沒用」,然後傻乎乎做了十幾年沒有國籍的人。
其實吳清源所要求的只是一張棋盤,什麼國恨家仇都不如眼前的一局棋重要,為棋而生,為棋而痴,為棋而活。他開創了一個時代,他已經超越了那個時代。
世界上有一種人,在他所在的行業里碾壓了同時代甚至跨時代的一切天才。
比如歐拉、高斯,比如喬布斯,比如圖靈,比如愛因斯坦,比如吳清源。
他們對一個行業的貢獻不僅是數量上的,比如你不能用蘋果手機的銷量和利潤來衡量喬布斯,你也不能拿吳清源的戰績來衡量吳清源。(當然就算僅僅拿這些數字指標來衡量他們,他們依然是幾乎站在行業頂端的,但是這不科學。你看李昌鎬就不敢拿自己比吳先生。)
他們走出了新的路,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他們同時代的競爭對手,和今後一段時間內他們的後輩,都是走在他們指明的方向上。
另,個人以為國籍對吳來說是個不值得提的問題,他是圍棋世界的人。
退一步來說,愛國什麼時候成了所有人道德衡量標準了?
一個生活、事業、愛情、家庭、夢想、國籍都在日本的人,究竟有多大義務愛中國?就為了中國血統或者段祺瑞曾經的資助?
以圍棋來說,我沒有資格評價,以做人來說,我更沒資格評價;
借用一個妹子的話,我們就是要好好下棋好好推廣圍棋就好了,這就是對先生的最好的懷念,至於「那些」評價,先生在世時候都毫不在意,我們何必在意呢;看過霸王別姬沒有,程蝶衣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他唱戲,為日本人唱,但他的目的很簡單,只是因為日本軍官喜歡京劇,他想發揚廣大京劇而已。大家覺的他是漢奸成分多一點還是戲痴成分多一點?梅蘭芳梅先生蓄鬚明志的做法非常令人敬仰,但也請不要歧視為生存而努力的普通人。
吳先生就是這麼一個人,他是一個棋痴,沒什麼家國概念,一心想要的就是圍棋。吳先生出生在中國,但一百年里,八十多年生活在日本。中國是他的生母,日本是他的養母。對於中日關係他的想法非常非常簡單,就是希望中日友好。這點從他挑選妻子就可以看出來。他的妻子叫中原和子,吳先生差不多連面都沒見,只聽到這個名字覺得暗喻中日友好就答應下來。在面對棋迷士兵的來信,他也會寫上"請不要虐待中國人"。所以,他是一個非常簡單單純的人。他並沒什麼壞心,他從不想做什麼對不起中國人的事。在家國概念上,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
中國人說吳是漢奸,但是考慮過日本人的感受沒有?雖然吳先生一生大部分在日本渡過,但是日本人始終把他當成一個中國人,看看吳清源與日本棋院的關係就知道,吳幾乎未被日本棋院接納過,他一直只是隸屬於讀買新聞社的自由棋士。二戰時期,是日本民族感最強的時候,近百年中國的積弱,導致日本人是上等民族,中國人是下等民族的概念在日本人的思想里很根深蒂固。在侵華階段,這種想法到了一個高峰。可是突然出來一個中國人,以一屆自由棋士之身,壓倒了整個日本圍棋界,這對於自詡為上等民族的日本人來說,根本無法接受,日本棋院收到的抗議信無數,日本棋院受到的壓力有多大?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絞盡腦汁,盡遣高手,期望能夠在十番棋上戰敗吳清源,卻未能如願,反被吳全部降級,成就不敗美名。自詡上等民族的日本人的心理受到了多大的衝擊?
不多說了,斯人已逝,吳先生走好,願吳先生在天堂能夠找到好對手。很多人在評判吳老棋藝的時候總會忽略時代的進步,現在看吳老的一些棋譜確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被拿來跟李昌鎬比就像拿貝利跟梅西比競技水平一樣不合理。
那怎麼比最科學呢?
我認為比相對水平是較為合理的選擇。相對水平指的是跟當時同時代對手的交鋒記錄。在吳老的時代,黑棋是不貼目的,高段棋手和比自己段位低的棋手下時,通常需要讓先,讓低段者執黑,自己執白(這其實還蠻屈辱的)。現在規則中,黑子貼目貼多少呢?至少要貼六目半(各國棋院規則不同)。李昌鎬曾經每每以「半目勝」,這六目半其實是很可怕的一個數字。吳清源把當時同時代的棋手都下到跟他對戰都需要執黑,故有「讓天下一先」之說。
吳老對圍棋最大的貢獻不在於戰績彪炳,而在於創新,無數次震驚日本棋院,從被批判到承認都崇拜,吳老徹底征服了輿論。吳老特別喜歡在重要對局實踐新想法,對此吳老如此解釋:「還有些演變,沒有研究透徹,或者未必不利。其所以必須在重要比賽場合試用,乃因為只有真劍決勝,全力以赴,才能窺前所未窺。」 對圍棋的真義如此追求,被稱為圍棋之神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吳老去世後我看到微博各種批駁吳老為人其實還是很心痛的。看他的故事,自傳,只是感覺吳老就像一個小孩,他只想有一塊地方能擺下棋盤安靜下棋,至於政治,利益都是不值得考慮的事情,從一個健全人的角度來說,在中華民族陷入危險境地卻將國籍轉至日本確實不義,但圍棋就是吳老世界的全部,常人不能理解恐怕也是不曾像吳老般熱愛一件事吧。
願吳老安息,也願網民的口誅筆伐能停止。一位真正的圍棋大師,我在圍棋界最尊敬也是最崇拜的鬥士,擁有自己的信仰,擁有自己的思想。與木谷實的相遇是他們今生最大的財富,新布局的開創是他足以彪炳史冊的成就。不畏浮雲遮望眼,端坐棋局前的他總是指引最具想像力的走法,彷彿在播撒宇宙星辰。
有幸得吳老書摺扇一把,書法雖談不上名家,傳達的卻是一種精神和力量。毫不誇張的說,吳清源在,則圍棋之精,之氣,之神,之最高者在;吳清源沒,則世之圍棋難再找一人如吳先生者。若前推圍棋之聖,本因坊秀策吾崇之,人品棋藝俱佳,只可惜英年早逝,令人悲嘆。如今之世,圍棋不再藝術,只存勝負金錢名利,殺伐之氣鋒芒畢露;若求藝術之美感不再。
吳先生之逝世,不可不謂是圍棋界乃至世界之大損失,功過自有人相評論。文某不過是一介書生,琴棋書畫者略懂一二而已,不敢在此妄加評論。惟以此文奠之,慰吳先生在天之靈,願先生終可轉世,引領新的圍棋界跨步向前。
昨天寫了一個回答,略微提了幾句圍棋,發布之後,驟聞噩耗。我想,這大概是冥冥之中的心有所感。
我沒有正經學過棋,更沒有資格評價吳老,只能以外行的角度妄言幾句。我覺得,吳老是一個真正超然物外的人。在他的世界裡,只有圍棋。圍棋之外的他,單純、天真得近乎可愛,大抵是所謂的「赤子之心」。
抓住吳老改換國籍和勞軍一事大加抨擊的朋友,不知是否知道,吳老剛到日本時,作為一個異族,受到過多大的壓力?挑戰本因坊秀哉,創立新布局,生死十番棋,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日本人是如何看吳老的呢?是把他當作一顆冉冉升起的圍棋新星么?不是的。在日本人眼中,吳老是一個異族,一頭怪物,一個巨大的威脅。
如果讀過吳老的自傳及一些史料,就會知道,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吳老可謂是舉目無親。上,要面對日本棋院及政府的排斥;中,要背負各種媒體的罵名和棋界同道的戒備;下,則是日本人的集體排外,包括半夜騷擾他,給他寄死亡威脅。更別說,還要面對同胞對自己的唾棄和不理解。在這樣的環境下,想要活下來,安穩地活下來,好好下幾盤棋,實在不是容易的事情。
吳老在日本掀起腥風血雨的那段日子裡,只有老師瀨越憲作、師兄橋本宇太郎和木谷實算得上他的朋友,除此之外,都是敵人。吳老為何終其一生沒有得到過名人的稱號?因為日本人不希望一個外國人當上它們的名人。
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吳老開創了新布局,並將同時代所有頂尖棋手降格。儘管很多人覺得圍棋是小兒科,但我覺得,能夠步盡艱辛,身披世人詆毀、非議,將一項技藝做到極致,並推動其發展,澤被後世,是一件十分偉大的事情。
人永遠不是非黑即白的。站在我們今天的角度,以全知全能的視角去評判前人,我覺得是十分沒意思的行為。每一個人都有時代的局限性。在那樣一個顛沛流離的大環境下,面對命運的洪流和身不由己的擺布,個體的力量太渺小了,很多時候,是沒有選擇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堅守本心。
而吳老的本心是什麼?我想,用四個字可以很好概括:好好下棋。
我覺得,無論什麼時候,能夠堅持本心,不傷害他人,就足夠了。在那種環境下,獨善其身就是一種善,不傷害他人就是一種高尚,而好好保護自己,堅持圍棋求道之路,不違本心,就足以令我們敬佩了。
這就是棋盤之外的吳老,一個可愛、單純、天真、不諳世事的孩子。他從沒想過傷害誰,在他的心中,大概也沒有背叛、變節、民族感情這樣的辭彙。我們當然可以不認可吳老的一些行為,但我覺得,不應該以此苛責他。說到底,只是本心不同罷了。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把民族大義置於一切之上,因為,這是每個人的自由。
關於吳老,可說的還有很多,但還是擱筆吧。最後,我想說:若能早生80年,必盡我所能,讓吳老得以好好下棋,不必改換國籍、行爭議之事,受今天眾人非議。
不過我想,吳老想必也不會在意的吧。今天我最敬佩的棋聖仙逝,心中很沉痛,圍棋史上一個標誌性的偉大人物的逝世,代表一個時代的落幕。在我心裡,絲毫不亞於邁克爾傑克遜逝世、喬丹退役對我的衝擊。都是一個時代的標誌,都開創了獨屬於他們自己的時代。更代表著他們所從事行業的最巔峰。
以下部分引用自天涯論壇:
鏈接在這裡! 你們看文不仔細的呀。。。引用在這呀,自己點————————————————新布局史話— ————————————————————只有前面部分,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去看全文。
以前看過的一個帖子,記憶很深刻,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又翻出來回憶了一下。
在此分享給大家,共同緬懷一代宗師吳。
新布局史話——棋盤上曾經屬於天才的時代
在開始全文敘述之前,先容筆者啰嗦幾句廢話。
筆者初登天涯,真正是尚不知天高地厚,冒昧在這裡布下一個圍棋帖。這個板塊是聊歷史的地方,所謂歷史也就是過去發生而被記錄下來的故事。大致看過幾篇,發現大家關注的幾乎全都是過去的戰爭。這很正常,歷史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英雄出世,仗劍指四方,談笑間橫掃天下,成一世英名。誰不愛看英雄的故事?
但是並不是只有戰場上才有英雄。
筆者慚愧,21歲才開始自學圍棋,至今水平仍是個謎。筆者之所以學棋起初並不是因為對圍棋技藝有多麼崇拜,而是因為幾千年的圍棋世界有太多的故事可講,或千軍萬馬、混戰孤城,或兩相入座、湖邊決死,精彩程度絲毫不亞於真實的戰場或江湖。但過去不懂棋理,看到滿盤黑子白子卻完全無法理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刀槍兵謀。如今總算對棋道略知一二,才終於發現原來圍棋世界裡的征伐更是一片肅殺之氣,令人不禁為之沉迷。
圍棋的地位如今已大不如前,再沒有人將圍棋列於「琴棋書畫」之類大雅之列了。但幾千年縱橫交錯的棋盤上留下的英雄傳說不應該就此被埋沒在史卷之中。
也許有許多人和筆者一樣,對棋盤上的征伐十分好奇,卻苦於不通棋理而無法得窺一二。筆者不才,願嘗試用一支筆為您展開這樣一幅史詩畫卷。
第一章 小目
1933年10月16日,日本《讀賣新聞》報社主辦了一場震動了當時整個日本圍棋界,甚至之後改變了世界圍棋歷史的對局。由年僅19歲的天才棋手吳清源五段執黑,挑戰當時的日本棋界第一人,第二十一世本因坊,「不敗名人」本因坊秀哉。
也許大多數人無法想像在當時這兩個人的對局有多麼引人注目,現在,允許我介紹一下這兩位對局者當時的地位。
大家知道,職業圍棋選手的等級分為九個段位,其中最低是初段,最高為九段。這種段位制度是創建於日本的,日後成為了圍棋界的共同分級法。而與如今高段棋手泛濫成災的情況完全不同的是,在那個時候的日本,高段位對絕多數棋手而言都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到本因坊秀哉為止,日本圍棋史上總共只有十位九段棋手,同一歷史時期最多只能有一位九段。而八段的資格也只有圍棋四大家的各家首領才有可能獲得——注意,只是有可能,如果棋力不能被承認,即使是一家的領袖也沒資格稱為八段,因此四大家有不少家主至死也只是七段六段。大家比較熟悉的一代棋聖本因坊秀策由於沒有當上過本因坊家的家主,至死也只有七段的頭銜。
在1933年,日本棋院承認的九段只有本因坊秀哉一人,八段棋手空缺(雁金准一有八段資格,但那並不是日本棋院承認的,因此不考慮在內),七段棋手有瀨越憲作和鈴木為次郎,六段棋手木谷實等寥寥幾人,其下便是五段的吳清源等人。從吳清源到本因坊秀哉,中間差了四個段位,卻加起來不過隔了六七名棋手而已,可見本因坊秀哉在當時日本圍棋界的地位。
吳清源此時雖然只有19歲,但是他作為一代奇才的名聲早已名震日本。13歲時,吳清源就已經成為了中國國內的第一高手,此時的吳清源在日本年青一代中幾乎所向無敵,只有木谷實,前田陳爾兩人勉強能夠壓制住他的棋。
但若僅僅是如此,這局棋也不過只是一場前輩對晚輩的指導棋而已。但有一個因素的加入使得這局棋具有了歷史意義,在當時幾乎吸引了全日本各界的關注。
吳清源和木谷實一同創立的新布局即將面對它出世以來最強大的對手——日本棋界第一人,本因坊秀哉。
然而這一天,這局棋僅僅下了五手,本因坊秀哉便宣布打掛。吳清源的師父瀨越憲作十分懊惱,斷言吳清源「一百手之內必定潰不成軍」。
而作為對局者,本因坊秀哉卻並不這麼看。這局棋結束之後,秀哉曾對人說,自己一生下過無數巔峰決戰,曾與無數高手爭鋒,但從未有一局棋下得像對吳清源這局這樣艱難。
憑藉這局棋,吳清源成為了當年全日本知名度僅次於天皇的第二大名人,從此開始了開創「吳清源時代」的腳步。
這局棋在之後的歲月里被不斷重複地提及,人們在評價這局棋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會提到一個字:新。保守些的人會使用「新布局」這樣的詞,而激烈些的會說「新時代」。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局棋?若您作為一個並不懂得棋理的讀者,你要如何去體會幾十年前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如何才能看得懂這樣一局棋?
這就是我將要為你做的事情。
我要告訴您,對於圍棋這項古老的運動而言,新布局究竟是一場怎樣的革命。
第一章 小目 一
要想了解什麼叫新布局,請允許我不得不先為您介紹一下什麼是圍棋。請放心,我不會做圍棋科普,我會用盡量有趣的方式告訴您,什麼是圍棋。
圍棋起源於中國,相傳最早是遠古神話中的堯帝為了教導算術而發明的。圍棋的規則和制式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才基本被確定下來,大約到隋唐時期,棋盤被確定為橫豎各19道,共361個點——其中最中心的點被稱作天元,是棋盤的中心,象徵「生數之主」。自天元橫豎兩道將棋盤分為四象,各90個點,合而為360的天周之數。黑白二子,象徵陰陽。棋子為圓形,棋盤為方形,象徵天圓地方。因此,在古人看來,下棋是一件精妙無比的事情,是天上的神仙都愛乾的事情。兩位絕代高手的對局,旁人往往稱他們「落子乃有仙氣,此中無復塵機,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
以上這些觀點出自中國古典圍棋著作《棋經》,聽起來是不是很邪乎?這是當然的。中國人向來是驕傲的,尤其是中國的讀書人。讀書人愛下棋,把棋和書畫之類並列作為大雅的象徵,當然不能讓別人以為他們只是喜歡玩石頭而已。其實說白了,圍棋本質上來說無非就是把黑色和白色的石頭放到棋盤上的遊戲而已,和小孩子過家家沒什麼本質差別。但是一旦認真起來,你就不能說這種東西是普通玩具了,甚至你需要編出一個「爛柯」之類的神話故事來神化它。畢竟,就算是過家家酒,其實要是玩認真了,也就可以稱之為「演話劇」了。(絕非諷刺廣大話劇愛好者及從業人員。)
但中國古代圍棋和當代圍棋在規則上有著很大的差別,其中最突出的一項便是座子。
看過圍棋棋盤的人一定知道,棋盤上有9個點被塗黑了,作為標記,被稱為9個星位。這9個星位分別是:中央一點的天元;每個角上橫向第四道、縱向第四道的交叉點,亦即角上星位共四個;角上星位之間的中分點,亦即邊上星位共四個。
而所謂座子,就是在行棋之前,先在四個角上星位上放上四個棋子,其中兩顆黑子放在相對的兩個角上,而剩餘兩個相對的角則放上白子。
下面,我希望讀者和我一起想像一下中國古棋開局時的這樣一幅景象。我認為這樣的想像,才能讓您真正了解到圍棋的魅力所在。
現在,我們就站在棋盤之上。蒼原一片,寸草不生。舉目望去,只見四方天地之極的地方各矗立著一座軍營,遙遙相望,怒目相視。天地四象,雙方各占其二,橫戈立馬,只待戰事開啟,死死守住自己身後的一方水土。兩位棋手獨立於棋盤之外,從天上靜觀棋盤動靜,仿若千軍之帥,令旗一揮,竭盡腦中謀略以求一勝。盤上棋子則你爭我奪,棋盤上戰事頓起,兵戈雷鳴。黑子白子不分官階,時而貼身肉搏,時而遠處封鎖,時而深入敵營,時而率眾逃命,變幻莫測。勝負成敗有時又竟在一招之間便塵埃落定,如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看似招法平平無奇,卻一擊足以斃命。
圍棋的魅力就在這一片征伐之中,「千古無同局」,令人慾罷不能。圍棋,在本人看來,完全稱得上是世界歷史上最複雜的一種棋類遊戲,複雜到如今的孩子寧可去學國際象棋也不願意學圍棋——至少國際象棋的勝負很好判斷,吃了對手的國王就算贏,一眼就能看出來。而圍棋嘛……
圍棋的勝負,最終取決於棋局結束之後雙方所圍得的空地多少。凡被殺死於敵陣之內的棋子則算作對手的戰俘,可當做被對方圍住的新地計算在內。每塊空地,被稱為一目。換言之,最終的勝負,就是目數的多少。一塊空地算一目棋,而被吃掉的敵方棋子則算作兩目。而圍棋的吃子法,則是將一片棋上下左右四方的點(圍棋術語稱作氣)全都佔住,則可提取這片棋作為戰俘。我們可以形象地稱其為「被圍死了」。就猶如古人行軍打仗,被敵軍團團圍住,衝出不得,只得投降。而一片棋是死是活,取決於最終圍出的這片棋總共有多少個「眼」,也就是有多少個空地。如果只找得出一個眼,甚至沒有眼,當然就是死棋。如果能找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哪怕每個眼就只有一目棋也是活棋。
該如何理解這兩個眼呢?我們仍然回到棋盤上。
我們不妨把正被團團圍住的棋子形象地比喻為在街亭被司馬懿圍在山上的馬謖——本人恰好是「三國迷」,因此就以此來做一個比喻吧。現在我們的馬謖將軍被司馬懿的大軍團團圍住了,想出去把諸葛丞相喊進來是不可能了,只有自己爭取活下來。在被團團圍住的情況下怎麼活命呢?簡單來說,人要活命,有吃的有喝的就死不掉。也就是說,要有一口井或者一個糧倉。這口井(或者說糧倉)就是我們的「眼」。假如馬謖將軍領地內沒有井了,他們死定了。換句話說,沒有眼的棋是死棋。如果有一口井呢?也活不了。司馬懿是個很狡猾的傢伙,輪到他進攻的時候他當然會想到把你那唯一的一口井堵死。井堵死了,在把這個堵死的井重新打通之前就沒水喝了,沒水喝還打什麼仗?於是馬謖軍只好投降。因此,只有一個眼,也是死棋。那麼有兩個眼呢?好辦了,司馬懿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一次也只能派一支軍隊吧——一次下兩顆子就犯規了——假如司馬懿堵住了東邊的井,馬謖軍就一起把東邊的井打通,這段時間內就從西邊井裡打水喝,誰也弄不死誰。司馬懿要是堵西邊井,馬謖軍就喝東邊水,還是死不了。司馬懿要是瘋了,東一下西一下不停地打,馬謖軍可就開心了,本來你也弄不死我,現在還白白給我送戰俘過來,諸葛丞相恐怕都要感動哭了。
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圍棋的主要規則就是:有兩個眼的棋算活棋;圍住對方上下左右所有的氣就可以提出被圍的子;最後誰圍得的地和戰俘加起來更多,誰就贏。
這是圍棋的基本概念,但圍棋的規則十分複雜,甚至發展至今中日韓三國的圍棋規則還各不相同。對於讀者而言,研究這些實在是件費力而無用的事情。因此,在這部史話中,只要大家記住圍棋是如何判定勝負既可。其他的,請交給我來解釋。
看看這三條基本規則,我們就該有些暈了。
首先,筆者至今沒有發現過第二種棋,其主要攻擊方法和最後勝負判定沒有必然聯繫的。比如象棋,主要攻擊方法是吃子,勝負判定在於誰吃了對方的主帥。比如跳棋,攻擊方式是跳過對方棋子前進,勝負判定是誰最先全部跑到對面去。再比如軍棋、比如飛行棋、比如大富翁——也可以算作棋類遊戲了……而圍棋攻擊方式是吃棋,勝負判定是圍地!換句話說如果你可以圍到181個點,就算你一個子也不吃最後也是你贏。這種有些南轅北轍的設定註定了圍棋是世界上最獨特的棋類遊戲。
其次,筆者至今沒見過比圍棋更難判定勝負的棋類遊戲了。假如你下象棋或者五子棋,棋已經結束了你卻要求別人等一等,你要判定一下這局棋誰勝誰負,旁觀者一定認為你腦子有病。而圍棋呢,對於初學者而言,別說在對局中了,有時一局棋連單官都收完了也未必能看得清誰贏誰輸,還得一目目地去數。可見,圍棋一開始確實很有可能是拿來作小孩算術題作業用的——只不過,堯帝發明的這種作業對於小孩子而言實在太殘忍了……
第三,圍棋棋力之間的等級差距之明顯,也可以算得上是登峰造極。一個稍有水平的圍棋高手和一個初學者下棋,竟可以讓對手先放十六個子(甚至更多)在棋盤上然後再開始下!水平不相當者讓三四個子非常普遍。要是你跟別人下五子棋,有膽子你要求別人讓你三四個子試試?
總之,圍棋的門檻實在是太高了,這恐怕也是在棋類遊戲紛繁複雜的如今,圍棋地位日漸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吧。但是正是圍棋這些獨特的地方,使得人一旦學會了下圍棋是會欲罷不能的,甚至只有圍棋才會常常出現下棋到了危急關頭吐血身亡的情況——這個故事,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赤星因徹」。
言歸正傳,古代圍棋中的這種「座子」使得古代圍棋呈現出一種怎樣的區別於如今的棋風呢?
學過圍棋的人一定知道,古代這種座子放到如今可以看作是一種「對角型布局」,而對角布局最大的特點就是容易導致攻殺亂戰。要想理解這一點,我不得不請讀者再次和我一起去棋盤裡幻想一下了。
棋盤的邊沿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地方,它不屬於黑白任何一方,它是自然存在的。對弈中運用邊沿的戰法就如同兵家征伐時運用自然之力一樣,是一種十分有效率的招法。而每一支座子大軍的身後,便是兩條棋盤邊沿的交界處。這正如當年的馬謖——又把這位可憐的敗家子招了進來,希望對於這個著名故事的印象能有助於您理解棋盤上這些棋子那悲慘的境遇——獨守一支強軍駐紮在山上,靜候司馬懿大軍來攻(順便一提,這是《三國演義》的說法,史實中此時擊敗馬謖的應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張合)。然而「馬謖」所選的地點偏偏並不是一個萬無一失的地方。看起來,他似乎守住了身後兩道邊沿所交之處,免除了後顧之憂,敵軍若正面來犯,便直接在正面抵擋,可保平安。但星位並非這樣一個緊要之地,事實上就在它的身後,橫向第三道,縱向第三道的「三三」一點是星位致命的軟肋!一旦敵軍佔領三三,身後的夾角就變成了敵軍的陣地,而獨守星位的「馬謖」就變成了一塊孤軍。這時,「馬謖」唯一能做的就是圍剿這來犯的敵軍。而困難之處在於,三三是一個比星位更加緊要的點,若沒有其他兵力的配合,「馬謖」一軍是無論如何也奈何不了三三的敵軍的。
然而,星位孤軍的困難還遠不止如此。除了三三,橫向第三道、縱向第四道以及橫向第四道、縱向第三道的兩個點——即兩個「小目」——也同樣是星位軍的嚴重威脅。換句話說,獨守星位的「馬謖」,時時刻刻都有被敵軍切斷生路,圍困于山巔無法突出的危險。這正如街亭一戰馬謖的敗亡。只是,在古棋中,還有「還棋頭」的規定,具體內容又需要牽扯到更深入的棋理,又將是一篇長文,在此便不作細解了。大家只需要知道,有了這樣一個規定,將自己的棋連成一片不被切斷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果從內部進攻,很容易被對手分斷,這不是古代中國棋手所願意追求的結果。因此,在中國古棋中,對「點入三三」的下法比較排斥。
可這並不意味著可憐的「馬謖」軍可以過得舒服一些了。事實上,大家仔細觀察座子下的棋盤,會發現「馬謖」軍身邊最近的兩路大軍全都是敵軍,而我們敬愛的「諸葛丞相」大軍很不講義氣地正在遙遠的對面角上眺望著「馬謖」。這麼說來,「丞相」大人實在不夠意思,如果是對方先發動進攻,從側面先安插一支軍隊伺機攻打「馬謖」,別指望那遙遠的「諸葛丞相」能夠立刻派出一支軍隊將你和本隊聯在一起,讓你免遭被圍死於山頂的厄運。這時,你只好從自己手下找一員將軍——就「魏延」吧——讓他帶部隊發展到另一側,和本隊互相救援,或者令魏延悄悄潛入敵後,夾擊這支立足未穩的新軍。
而這樣,便形成了我們常說的「掛角」,以及之後的種種繁雜的「定式」了。
可見,由於自己人都很不負責任地遠遠地看著你和別人打架,於是棋局也就只好進入了大家互相糾纏,打死一個算一個的情況了……
因此,對角布局天然容易導致惡戰。而這也導致了中國古代棋手一致的棋風:算路精準,戰鬥力極強,擅長攻殺,對局往往慘烈至極。
閑話:
作為古代圍棋的兩個代表國家,中國和日本在棋風上的差別十分明顯,這一點將在後文中提到。在這篇閑話中,我想給讀者講一則小故事,讓您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古棋的棋風有多麼蠻橫無理。
學過中國歷史的讀者一定對「琉球」這樣一個古國很有印象。圍棋很早就傳入了琉球,並深為琉球人所愛。但奇怪的是,不知是不是因為琉球人過於忌憚作為圍棋發源地的中國具有的圍棋實力,他們很長時間不敢派棋手來中國和中國高手比試。但這樣閉門造車似乎也實在不合適,於是他們找到了另一個試金石——日本。曾有多位「琉球第一棋手」作為大使來到日本挑戰日本高手,通常日本高手都是讓三子以上和這些琉球棋手下棋,甚至日本第一位棋聖本因坊道策是讓四子和對手對弈,琉球棋手幾乎從未有過還手之力。琉球棋手對日本棋手的技藝佩服得五體投地。
然而,有這樣一位琉球棋手,在日本圍棋發展的低谷時期前去挑戰,終於第一次代表琉球擊敗了日本棋手——當然,日本棋手讓了他三個子。這在琉球是一件十分轟動的事情,這位棋手在琉球國內贏得了幾乎堪比當年中國棋手聶衛平的巨大聲望。這位棋手頓時也覺得飄飄然了(儘管我一直搞不明白,人家讓你三個子你才贏,有什麼可飄的……),於是一時間膽子壯了,大筆一揮,長袖一甩——請求琉球國王派他去中國比試。
於是,這位「琉球第一國手」便飄到了中國,一問得知中國當時棋力最強的兩位高手一位叫做范西屏,一位叫做施襄夏——熟悉中國圍棋史的讀者們可以開始為這位琉球高手默哀了……
范西屏和施襄夏其實不只是當時的國內第一高手,他們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代表了中國古代幾千年棋手的最高水平。於是這位琉球棋手被兩大高手先後殺得七葷八素,頭暈目眩,灰溜溜跑回了琉球,逢人便說:中國棋手行棋變幻莫測,縱使日本棋聖本因坊道策在世,也萬萬不能敵啊……
其實平心而論,范施的棋力與本因坊道策應當是屬於一個級別的。只不過中國古棋風格實在太過蠻橫霸道,對於重視開局布局的古典日本風格棋手來說,這種不講道理的攻擊下根本無從布置陣勢,往往一開局便陣腳大亂,之後自然是慘敗收場。這位琉球棋手被殺得如此狼狽,也可見中國古棋黃金時代的殺傷力何其強大。
第一章 小目 二
圍棋很早便傳入了日本,具體時間和傳入方式目前尚有爭議。但是無可爭議,也同時令中國人有些遺憾的一點是:當代圍棋的理論基礎毫無疑問是日本人一手建立的。一位日本圍棋學者說的話很有代表性:中國是圍棋的生母,而日本是圍棋的養母。
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個人認為主要有兩點:第一,中國古代更多地將圍棋作為了一種藝術修養而非競技活動,因此圍棋理論的發展十分緩慢;第二,日本在戰國時代之後建立起了圍棋四大家和名人棋所制度,棋手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了,是一種獲得國家俸祿的職業,而這在科舉制度下的古代中國是無法想像的。
要想談論日本圍棋正式騰飛的起源,不得不提起一個人:本因坊家的開山鼻祖,本因坊算砂。本因坊算砂生於日本戰國時代,由於棋力高超而被織田信長、德川家康等眾多實力強大的大名所欣賞,織田信長譽其為「名人」,其意義相當稱一把刀為「名刀」,稱一匹馬為「名駒」,和現在的所謂明星的含義有著本質的區別——雖然大多數明星都或多或少包含了一部分馬的屬性……時至今日,「名人」仍然是日本棋界僅次於「棋聖」的重要頭銜戰。
本因坊算砂棋力高強,但是他有可能對日本圍棋,乃至今後的世界圍棋做出的最大的一個貢獻便是:他主張廢除了座子——之所以說有可能,是因為究竟是由他提出廢除座子還是圍棋傳過去的時候那個傳圍棋的人不懂規則,乾脆就忘了座子這麼回事,這兩點目前還很難說。個人比較傾向於算砂廢除座子的說法——如果是一個不懂棋的傻子就這麼把圍棋傳到了日本,這個傻子可真是一個歷史性的傻子了。
而現在我們假定為是算砂廢除了座子,這樣來看算砂就是一個偉大的開創者了。我們可以一起去想像一下曾經的算砂如何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算砂年幼出家,一邊研習佛法一邊鑽研棋藝。佛法和圍棋是算砂自幼以來的兩大信仰。算砂年輕時無疑也是如眾人一般,先在棋盤上放下四個座子,而後所有的招法都圍繞著四個座子展開,黑子白子混做一團,糾纏不清,死活難定,直至最後一方被絞殺,另一方大獲全勝。盤上棋子就如千軍萬馬,在茫茫一方棋盤上上演著一幕幕馬革裹屍的慘劇。每盤棋都是這樣一盤慘烈的較量,每盤棋都是一場你死我活之爭,這樣的場面作為一個心如止水的出家人真的能夠承受嗎?下棋時即使是禪法高深的僧人,為了爭勝也要殺氣四溢,和市井屠夫無異,在一個將圍棋藝術稱為「棋道」的國家,這樣的棋和「道」相差是否太遠了?
在一海之隔的中國,大約一百年後也有一位頂尖高手徐星友看著座子下的棋盤,與算砂有著同樣的感慨。圍棋本為陶冶性情,真的有必要殺得你死我活嗎?於是,相差一百年的兩位異國高手開始做同樣的探索——棋盤上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徐星友在這之前已經是縱橫中國棋壇三十年所向披靡的高手了,而他晚年時開始嘗試改變自己幾十年好戰的棋風,研習一種以強大的力量為後盾,不以殺棋為目的卻能獲勝的招法,這種勇氣無疑是值得佩服的。而憑藉著高超的棋藝,徐星友最終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他可以算得上是中國古棋歷史上棋風最獨特的一名棋手了。但可惜的是,對於棋道境界的追求導致了徐星友晚年棋力的下降,最終在程蘭如、范西屏、施襄夏等一眾年輕高手的衝擊之下,走下了第一國手的神壇。
而一百年前,遠在日本的本因坊算砂終於發現了導致棋盤攻殺成為必然的原因:黑白相對的四個座子。
正如我們上節所講,棋盤上的四個座子相對的布在四個角上,和己方相鄰最近的全都是敵軍。這樣的布置註定了己方的兩個座子之間無法相互救援,只有孤軍奮戰,全力攻殺以期打通活路。於是棋盤上行棋一開始,便註定了是一場慘烈的大戰,誰能殺死對手,誰才能取得勝利。
終於,在某個獨自打坐悟禪的夜晚,或者某局棋結束之後靜思之時,又或是某次眺望窗外的一瞬間,算砂終於想到了:一切的源頭就在座子,因為有了座子,所以只有互相攻殺的棋,不會有雙方各圍其地的招法。因為座子落在對角星位,己方之間無法關聯,而星位本身就是一個危險的位置!
終於看到了一線曙光的算砂很快又陷入了另一層思索。既然是座子導致了棋道嗜殺,那麼該如何修改座子的規定呢?
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工作,座子已經在棋盤上擺了幾千年,如果要更改座子的位置,座子應該放在哪裡?古人幾千年才找到了角上星位這個絕好的位置,既不破壞棋的平衡,又讓所有的招法有了依託,現在算砂要找到新的位置安放座子,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這是在挑戰幾千年來先哲的智慧!正是星位這種微妙的不安定,才使得圍棋有了勝負的爭奪點,千變萬化成為了可能。一旦修改後的圍棋不再如過去那般有趣,那般吸引人,甚至產生了某種必然獲勝的下法,或者打破了圍棋「千古無同局」的奇蹟,算砂豈不是要成為千古罪人,一手終結了圍棋的歷史?
也許算砂花了很長時間去尋找一個新的座子點,也許這在算砂看來從來就不是問題,他在發現座子有問題之後的下一秒就想出了解決辦法。我們無從得知他是如何做出了這個決定,我們只知道,這個決定永遠地改變了圍棋的面貌。
是的,為什麼圍棋要放上座子?佛法講世間一切原本皆空,為什麼圍棋一開局便有四個座子,為什麼棋盤上不能是空的?如果棋盤原本就是空無一物的,那麼從第一手棋開始就有了變化,圍棋的變化不就增加了嗎?不僅不用擔心圍棋的樂趣喪失,相反它對技藝的要求竟然提高了!
廢除座子。這在當時來看一定是極為轟動的一件事,從那以後圍棋棋盤上就不會再有任何限制,不再有任何束縛,幾千年來圍棋招法上的那一道鎖被打開了,算砂自己也沒有想到他打開了一道怎樣的門,門裡的東西算砂到死也只看到了冰山一角,甚至直到現在我們也未能窮盡。
本因坊算砂在當時已經是日本棋界當之無愧的第一人。在德川家康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之後,算砂創立了日本棋界四家之首的本因坊家,而他本人也成為了日本歷史上的第一位「名人棋所」,成為了日本棋界的領導人。而由於算砂的提倡,棋盤上的那四個座子,從此在日本徹底消失了。
但這之後的幾十年間,新的爭端出現了。
既然沒有了座子,開局之後面對空空的棋盤,第一手棋應該走在哪裡?
在過去,大家習慣了第一手棋就開始進攻,攻擊對方的座子,對方必然開始應對,然後雙方進入了激戰。現在,我們再次站到棋盤上之時,整片棋盤一片空曠,361個點全都虛位以待,我們該如何布置第一支軍隊?
在算砂之前,誰也沒有真正在空無一物的棋盤上下過棋。如今,算砂打開了這樣一扇大門,是時候開始一項前所未有的探索了:布局。
圍棋棋盤上落子,其強弱取決於兩點:棋子多少和棋子位置。若對應到軍事,也就是兵力和地勢。先落子的一方,也就是先布下兵力的一方,其兵力上比後手一方要有優勢。在棋盤上,棋子都是一樣的,因此不存在「精兵」與「烏合之眾」的區別——這與象棋正相反。而棋子多並不一定就意味著力量強大,一團三五十個沒有眼的棋恰恰是所有對手都最樂意看到的棋型。因此,棋子所處的位置往往比子力多少更重要。再拿三國舉個例子:關羽樊城之戰水淹七軍,對應到棋盤上,就可以理解為于禁自殺式地把棋子縮成一團,窩在角上,等著關羽來滅它。因此,圍棋當中先手有優勢,而這個優勢有多大正是取決於第一手棋被放在哪裡。
在當時人看來,一片空蕩蕩的棋盤,理論上來說361個點都可以作為第一步的著點。作為被廢除的座子點,角上星位已經在這樣一場戰鬥中陣亡了。它實在不是一個安定的位置,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比他更安全的位置。
讓我們再次回到棋盤上。星位一點無疑是街亭的山頭,沒有人願意在這裡著點。那麼,如果要求安穩,「三三」如何?即使對手從星位進攻,三三所圍的地方也正好可以做出兩隻眼來。而若要從三三內的二二一點進攻,便是純屬找死了——沒有人會跑到懸崖邊上擠前邊的人吧。但是,三三這一點很快就被排除了,甚至在之後很長的時間內被視作禁手。為什麼呢?我們仍然找出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來幫助大家理解,這次我們找出的倒霉蛋是蜀漢大將姜維。開局守在了三三的這支大軍就像是當年屯田在沓中的姜維大軍,本以為找到了一個穩定的安身之處,可保自身平安。卻沒想到,魏國鍾會硬生生釘在了星位,擋在了姜維大軍的斜前方。姜維縱使左衝右突,最終仍只能被鍾會大軍死死封在沓中。接下來,蜀國就迎來末日了。不論這時姜維收到了怎樣的戰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看著眼前的鐘會大軍乾瞪眼,或者頂多加幾句蜀國國罵……
「報將軍,魏軍打過去了……」
「母親的……」
「報將軍,魏軍打到成都了……」
「母親的……」
「報將軍,魏國把蜀國滅了……」
姜維抬起頭看看眼前嚴嚴實實的鐘會軍……
「母親的……」
這就是初手打在三三的下場。下在三三雖然可以保證得到一塊活棋,但同時也就意味著失去了聯繫全局的機會,很容易被切斷在角上,脫離於整個棋盤。因此,很長時間內「三三」都被視為沒有全局觀念的下法。
不得不感慨,圍棋是這個世界上最神奇的棋類遊戲之一。星位的弱點在三三,三三的弱點又在星位,兩個點竟能相互克制,互相壓抑,這樣神奇的現象還有哪種棋能做得到?這不正是圍棋富含哲學的超強魅力所在嗎?
星位太寬,三三太窄,那麼究竟哪裡才是能攻能守,進退適宜的選點呢?
這個點其實並不難找。
根據前面所講,這個最佳選點必須比三三寬一點,這樣就不會被封死在角上;要比星位窄一點,這樣就不會被挖空。在三三和星位之間,是否存在這樣一個極度理想化的點呢?
小目。
棋盤上橫向第三道、縱向第四道的交點(或者把棋盤轉九十度得到的那個點)被稱作小目。每個角上有兩個小目點。這兩個小目點正是棋手們所尋找的那個三三和星位中間的絕佳位置——比三三寬一路,因此星位的進攻將無法徹底壓制住這一軍;比星位窄一路,三三一點無法保證成活。可以說,小目這個點幾乎就是棋盤上天然形成的最佳出手點。
而一旦提到了小目,另一個點就不得不提及了:目外。
棋盤上橫向第五道和縱向第三道的交點(或者縱向第五道與橫向第三道的交點)被稱作目外。在傳統布局中,初手下在目外是很罕見的。但是,自從找到了小目這個點之後,目外就變成了兵家必爭之地。一旦讓同一方的勢力同時佔住了角上的小目和對應的目外,就會形成所謂的「無憂角」,幾乎能夠徹底讓對手失去爭奪角部的可能。
小目與目外的關係,可以用《三國演義》中出現了不下一百遍的一個詞來概括:掎角之勢。敵若攻小目,目外就能起到掩護的作用;敵若攻目外,小目就是最強大的後援。因此,一旦一方下在了小目,我們常常看到對方在目外一點攻擊,就是為了防止對方結成無憂角。
於是,在廢除了座子之後,我們看到了圍棋突破性的發展:小目和無憂角。這樣的站位,無疑是比街亭山上的星位要強了許多,圍棋變得更加穩定了,也就有了全新的可能。
但這時的布局還沒有形成理論,還很原始。在這個原始的時期,完善的布局理論終於隨著兩股強大勢力之間你死我活的爭霸而降生了。
終於,在兩節乏味的圍棋常識普及課之後,我們迎來了棋手江湖的一次混戰,各路高手先後登場,你爭我奪,好一番龍爭虎鬥,直到日本圍棋史上的第一位巨人出現,以一人之力終結了這場混戰。
閑話:
本因坊算砂年少成名,很早就是日本棋界的第一高手了。起初他受到織田信長的賞識,成為了織田信長的部下。織田信長本人是個棋迷,自恃棋力不俗,聽聞算砂大名,便要與算砂下上一盤。算砂毫不客氣,竟然讓織田信長五個子,最終竟還遊刃有餘。傳說織田信長再不敢和算砂下棋,但又不捨得這樣一位棋才,於是常常將算砂帶在身邊,每次征戰之餘找來各地高手和算砂下棋,自己則在一旁觀戰。只是想不到這個習慣竟給織田信長帶來了一場大難。
天正十年,織田信長增援正在攻打毛利的豐臣秀吉,途中駐紮在本能寺(大家可以猜到將會發生什麼了吧)……夜裡閑來無聊,織田信長便叫來了算砂和另一高手鹿鹽利賢對弈。想不到這局棋兩人下得十分精彩,織田信長看得目瞪口呆,完全忘記了時間,甚至沒工夫理會前來報告緊急消息的士兵。最終,兩人弈出一個三劫循環,不分勝敗,信長大呼過癮。而就在算砂弈完棋離開本能寺之後,看到了大將明智光秀的兵馬向本能寺跑去,過了一會兒就看到本能寺火光衝天——這便是令織田信長殞命,改變了日本戰國歷史的「本能寺之變」。相傳,本能寺之變之後整整一年,算砂都沒有下棋,終日在寺中為信長超度亡魂。
這段記載見於野史,儘管不知道真實性多少,但是日本人對圍棋的熱愛可見一斑。
第一章 小目 三
就在本因坊算砂開創本因坊家之時,一個武士進入了日本棋界,並開創了與本因坊家同屬棋界四大家之一的安井家。這個武士,就是一世安井算哲。從他之後的表現來看,他完全沒有辱沒了作為「武士」的尊嚴。
早在座子棋時代,安井算哲就是頂尖高手了。而以他武士般的精神和他力戰型的棋風來看,在座子棋的棋盤下他應當是如魚得水,橫掃四方的。但是,天殺的算砂廢除了座子——這不是公開告訴安井算哲,你這麼下不對嗎?
安井算哲家傳的兇猛對殺的棋風和本因坊算砂那種充滿佛法哲學的淡定從容的招法簡直就像一對天敵,在算哲看來,圍棋哪裡需要什麼安定的布局?哪裡需要展開分布,遍布全局?你第一手下在小目,我第二手就打你,把你的棋子全部吃乾淨就是我贏,吃不幹凈就是我輸,霸道蠻橫,但又顯得公平合理。算哲自從加入棋界以來可能一刻也不曾服過本因坊算砂,卻無奈算砂名聲在外,論棋力自己又實在沒有必勝的把握,只好委屈地等著算砂早日歸西,由自己來繼任名人棋所之位,讓全天下的棋士都看看圍棋應該怎麼下。
如果我們把算砂作為圍棋布局理論的開創者,安井算哲無疑就是傳統力戰式棋手的代表,這是一場誰主王位的較量,圍棋究竟需不需要大大方方的布局?
算砂並非沒有注意到算哲的威脅,但算砂也無能為力。對於算砂來說,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後繼無人。算砂最得意的徒弟,中村道碩,此時已經離開了本因坊家,自立門戶,成立了與本因坊家、安井家並立於棋界四大家的井上家;另一個有可能成為算哲對手的弟子是本因坊算悅,可他還很年幼;其餘弟子根本不是安井算哲的對手,而算砂本人年事已高,即使還能夠勉強壓制算哲,自己死後恐怕本因坊家就再無人是算哲的敵手了。
這就像一場宮廷政變,實力尚不足以立刻掀翻算砂的安井算哲靜靜等待著機會的到來,他相信這個機會不會太遠了。
終於,在算砂就任名人棋所的第二十一個年頭,算砂病倒了。此時本因坊家唯一可稱為棋才的本因坊算悅年僅十三歲,要想對抗算哲還遙遙無期。
算砂躺倒在病床上,心裡一定在掙扎著:難道我算砂用盡一生打開了布局理論的大門,從今天之後就要再度關閉嗎?
也許是在那病床上的一夜裡,算砂決定不作妥協,一定要找出一個人來克制算哲。這個人並不是找不出來,只是算砂不到萬不得已,不願意去找他。
1623年,名人棋所本因坊算砂病重,臨死前招來了井上家的家主,中村道碩。
算砂和道碩,這對昔日師徒,此刻再度相會。兩個人都知道,這是最後一次相會了。中村道碩也許在內心裡仍在感慨,師父臨死前最想見的人竟然是我!我當年羽翼豐滿之時舍師父而去,自立門戶與師父分庭抗禮,這樣的大逆不道竟能得到師父的原諒!
算砂微微顫抖著雙唇誇獎著道碩:道碩,你是我算砂這一生最得意的弟子。
道碩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師父臨死前,竟對自己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我脫離師門,堪稱欺師滅祖,師父臨死前竟稱我道碩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似乎在這一刻這對師徒之間所有的恩怨全都化作煙雲了。在算砂人生的最後時刻里,道碩又重新成為了當年那個伏在算砂身前,拜算砂為師,聆聽著算砂教誨的少年。
就在這時,算砂用顫抖的聲音說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道碩,我死後,由你繼任名人棋所。
道碩心頭一驚,倒地拜伏,淚流滿面,盡量保持著平靜:謹尊師命。
算砂微微笑了笑,仍舊用那殘燈般的聲音說道:算悅年幼,你要好好教導他,將來把名人棋所的位置傳給算悅。
晴天霹靂!
這句話才是算砂找來道碩的真正用意所在!
算砂並不是來原諒道碩的,是來求道碩的!
道碩的眼淚還掛在臉上,但此刻已經被震驚得忘記了悲傷。
也許,還沒等道碩作出回答,算砂已經離開了人世。
道碩啊道碩,你的師父真的原諒了你的背叛嗎?還是他不過將你當做了一粒棋子?
道碩仍舊拜伏在師父遺體前,沉默良久,思索著自己在師父面前說下的最後一句話。終於,道碩張開了那張忍不住抽搐的嘴。
「謹尊師命……」
師父您雖未原諒我,但這是託孤之舉。我道碩身懷欺師滅祖的罪孽,就讓我用餘生來償債吧。
1623年,第一任名人棋所,一世本因坊算砂逝世。井上家元祖中村道碩奉算砂遺命,就任第二任名人棋所。
中村道碩是第二任名人棋所!
安井算哲快要瘋了。
自己等了二十多年,就等來這樣一個結果!算砂,你到死都要和我做對嗎!
安井算哲不服,這個位置是自己等了二十多年的,不能這樣輕易讓給別人!我要把名人棋所之位搶過來!
怎麼搶?
唯一的辦法,就是證明我比中村道碩強,我更適合統領日本棋界!
從中村道碩就任名人棋所的那天開始,他迎來了一個喪失了全部理智的敵人。安井算哲瘋了一般拚命向中村道碩挑戰,七年間竟先後下了一百多局棋!安井算哲是一名武士,在他的信仰里沒有敗逃和失敗,只有不斷地挑戰,只要自己還沒有斷氣,就要拚命地提高自己的棋力,超越自己的對手。
家傳的兇猛招法和對算砂的仇恨糾纏在一起,使得這個時期安井算哲的棋十分兇悍,似乎遠遠不止是為了獲勝,更是為了殺死於他對局的對手!即使是作為名人的中村道碩也一直感到驚恐不已。而在一次又一次與道碩的對抗中,安井算哲竟在變得越來越強,他在一步步摸清道碩的棋路,甚至吸收了道碩持久而有毅力的優點,使得道碩感到越來越吃力。
而道碩的棋得到了算砂的真傳,堂堂正正,輕柔均衡,不計一城一池得失,穩穩掌控著大局。而且有一件事,即使算哲到死一定也無法相信——當年道碩之所以離開了本因坊家,很可能是因為當時道碩的棋力已經超越了其師算砂!這是當代棋手研究了道碩與算砂的棋譜以及二人分別與第三人對戰的戰績後得出的結論。道碩至死也未曾公布過自己與師父算砂對局的棋譜,因此我們無從得知究竟他與算砂本人對弈的結局如何。但很多圍棋學者都相信,道碩是故意隱瞞了自己已經可以擊敗師父的這一事實,作為對叛離師門的補償。
可憐的安井算哲,好不容易盼死了算砂,卻遇到了一個比算砂更可怕的對手。更可惡的是,道碩只比算砂年長八歲,難道自己還要再盼死道碩嗎?即使盼死了道碩,恐怕算哲也沒有好下場——在道碩悉心的教導下,本因坊算悅的棋力正一日千里地飛速提升著!算悅可比自己要年輕得多!排除安井算哲活成老人妖或者本因坊家一夜之間全部死絕了這種奇蹟,算哲這輩子都別想有機會做名人了。
不知是不是算哲的怨念太過強大,之後本因坊家果真遭遇了幾乎死絕的情況。這段歷史,假如將來有機會寫就日本圍棋道策時代的文章,我再給大家介紹吧。
回到這個時期,安井算哲這種瘋子般的進攻最終沒能在棋力上擊潰道碩,相反被道碩多贏了四十多盤,換算到一百多局棋的總數中,相當於每三局當中道碩能贏兩局。但算哲這種不論棋里其外都不要命的進攻果真為他創造了一個幾乎是奇蹟的機會——道碩的身體被算哲拖垮了!
道碩曾感慨,算哲這個對手實在是自己一生遇到的最可怕的敵人,「儘管棋贏了他,命卻讓他奪了去」。
僅僅做了七年名人棋所之後,年僅四十九歲的中村道碩病逝。事出突然,道碩死前沒來得及指定下一任名人棋所的人選。
安井算哲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興奮,他感到自己看到了奇蹟!也許那一天,他會對著窗外的天空大喊:算砂,看到了嗎,連神都在幫我,你終於還是要輸給我了!
在討論下一任棋所人選的時候,安井算哲一生中第一次名正言順地以棋界第一長老的身份說出了自己多年的心愿:請大家推選我做名人棋所。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沒有人響應他。大家一致認為,應當由本因坊算悅來做名人棋所,以示對已經死去的本因坊算砂的尊重。
算哲並不知道,大家其實都把道碩之死歸罪於他,他此刻是全日本棋界的共同敵人,沒有人會幫助他。可憐算哲等了一輩子,等來的仍舊只是噩耗。他們寧可讓一個二十歲的孩子來做名人棋所,也不願意給我算哲一次機會!
那天走進會場的算哲一定是趾高氣揚,意氣風發的。而走出會場的算哲,一定已經徹底絕望,萬念俱灰了。
算砂死了,還有道碩;道碩死了,還有算悅……難道我這一把老骨頭,還要再盼死算悅嗎?
當天,回到了安井家的算哲招來了自己的養子,安井算知。安井算知原以為今日會議過後,養父就是地地道道的名人棋所了,甚至已經吩咐安井家的人準備慶祝了,卻看到養父垂頭喪氣地身影,心都涼了。
在安井家算哲的房間里,算知一定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這位武士如此蒼老的樣子,他感覺到,今天算哲會說出一件大事情。
他的預感是正確的。算哲一生從未像今日這般不知所措,無所適從,他徹底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事情可做了,徹底不知道自己的前路在哪裡了。
就像當年算砂死前顫抖著對道碩說的那句話一樣,安井家的創始人,一個武士般從未服輸過的棋手,一世安井算哲靜靜地對安井算知說:從今天起,你就是安井家的第二任家主。
算知一定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他從來沒有見過眼前這位武士如此頹廢過!似乎是一天的時間就徹底蒼老了。
算哲也許已經沒有心思再去觀察算知此刻的神情了,他繼續有氣無力地說道:我對你最後的期望,就是你一定要做名人棋所,打倒本因坊,替師父出這口惡氣。
算知拜伏在地,說出了當年道碩曾對算砂說過的那句話:謹尊師命。
從此以後,棋壇再沒有一個不畏死的武士棋手安井算哲,安井、本因坊兩家第一代的恩怨就此落幕。今後的時代屬於安井算知和本因坊算悅了。
安井算哲在日本圍棋歷史上是一個名聲很不好的人物,因為他為了一己私慾害死了受人敬仰的中村道碩,也因為他那種不顧全局,力戰至死的棋風不是日本正統。如果用我國研究歷史的觀點來套用的話,安井算哲代表的是落後的保守勢力,是企圖以一人之力阻擋歷史潮流的行為。但是我始終認為這樣的評價未免太過客觀了。試想一下,若你站在安井算哲的立場上看,他真的就如此不可原諒嗎?他也有自己的信仰,並且對自己的信仰十分堅定,一生的目標就是坐上名人棋所,讓圍棋恢復他原本的面貌——至少在他看來是如此。圍棋就應該是大砍大殺,力戰到底,就應該滿盤殺氣,這才是武士的棋,而不是和尚的棋。作為個人,筆者一直很同情安井算哲,這個為了自己的理想追逐了一生卻最終失敗的不屈鬥士。
而算砂和道碩師徒,他們受人敬仰是他們自己爭取來的。他們憑藉超出當時膽識的氣魄開創了最原始的布局方式,給圍棋定下了他最原始的理論規則。他們同樣盡自己一生來維護了這樣的理想,並且他們的追求最終被繼承到了現在。他們同樣也是偉大的。
再回到遙遠的古代日本。安井算知成為了安井家的家主,從此將「奪名人、打倒本因坊」作為安井家唯一的家訓。在爭奪名人棋所的會議上,由於安井家的極力反對,本因坊算悅沒能當上名人棋所。很快,兩大棋家第二代家主之間的爭奪開始了——安井算知向算悅提出了挑戰。
比起上一輩更加慘烈的第二代爭霸就此拉開了序幕,兩家棋手從此開始了一場豁出性命,你死我活的爭鬥。
而歷史正等待著那個能夠終結一切的人物出場。
安井算知就任安井家家主之後的22年,一個名叫山崎三次郎的孩子出生了。人們對這個孩子更熟悉的一個名字是:本因坊道策。
閑話:
日本棋界四大家時代是日本圍棋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四大家爭霸直接導致了新的圍棋思想層出不窮。在這篇閑話里,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四大家吧。
四大家之首,毫無疑問是本因坊家。本因坊家由大名鼎鼎的本因坊算砂創立,幾百年的歷史中幾乎一直是日本圍棋界最先進理念的誕生地。日本創辦名人戰以前,歷史上10位名人有7位出自本因坊家,分別是:一世本因坊算砂、四世本因坊道策、六世本因坊道知、九世本因坊察元、十二世本因坊丈和、十七世本因坊秀榮、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另外,日本古代圍棋史上三位棋聖全部出自本因坊家:本因坊道策、本因坊丈和、本因坊秀策。在日本,本因坊如今已經成為了和棋聖戰、名人戰並列的重要圍棋頭銜戰。
井上家創始人是算砂的徒弟中村道碩,歷史上出過兩任名人:一世中村道碩、四世井上道節因碩。比較悲哀的是,這兩位名人原本都是本因坊家弟子,後來跳槽去了井上家。因此歷史上井上家和本因坊家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作為唯一在關西經營的棋家,日後的關西棋院也與井上家有著很多關聯。
安井家創始人是武士出身的安井算哲,歷史上出過一任名人:二世安井算知。(哎呀,一不小心劇透了……)歷史上安井家和本因坊家曾是不共戴天的死對頭,而之後隨著四大家糾葛的增多,竟然一度結成了盟友。但作為歷史上曾給本因坊家帶來最大威脅的棋家,安井家的歷史地位無疑也是極高的。
林家是一個很可悲的存在。歷史上沒出過一個名人,甚至沒出過一個名人候選人,四大家中第一個消失,而且還是很可悲地被吞併進了本因坊家。四大家歷屆家主中,林家永遠是最弱的那一個;四大家開會,林家永遠是最沒有發言權的那一個。筆者當年看日本圍棋史的時候,是多麼希望林家能出一個有點水平的棋手來捍衛一下這四大家之一的名聲啊,可是……看來也許只是因為四大家紛紛倒閉的那個年代是林家的家主比較有錢,接濟了大夥才導致大家給他一點面子,把他放進四大家裡的吧。
順便一提,日本著名超一流棋手林海峰和四大家中的林家沒有哪怕一丁點關係——林海峰是中國台灣人。
安井算哲突然隱退,安井算知就任第二任安井家主,這個消息實在太過突然,使得棋界四家長老都有些不知所措。
安井算知是誰?棋力幾許?個子多高?是胖是瘦?
這個莫名其妙冒出來的安井家主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然而過了不久,一件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安井算知請求挑戰本因坊算悅。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代他提出挑戰的並不是棋界人士,而是政界要員!
安井算知拉來了強大的後援!
算知並非武士出身,但他在安井算哲那武士般的棋藝訓練下練就了與師父同出一路的好戰棋風。論天資,安井算知並非庸才,只是安井算哲這樣的武士在棋界實在得罪了太多人,因此沒有人關注安井家的繼承人罷了。棋界里沒有人願意幫助安井家,甚至沒有多少人同情安井算哲的弟子。孤身一人,如何不負師父所望,擊敗本因坊,奪走名人棋所之位?
算知深知,自己現在還沒有能力挑戰本因坊,他需要比本因坊更強大的力量來幫助自己——一個足以幫助他當上名人棋所的力量。
怎麼當上名人棋所?對了,名人棋所說到底也是一種官職!算知找到了一條極富爭議的道路——利用政界的力量來干擾棋界。
於是,安井算知一邊努力提高自己的棋藝,一邊四處結交政界要員。日本政界的人大多也是武士出身,他們很同情算知的師父安井算哲的遭遇,紛紛出面表示願意幫助算知奪取名人之位。現在,算知只剩下一件事要做:找機會擊敗算悅,證明自己有資格做名人。
終於有一天,安井算知感到自己的棋力已經足以和本因坊算悅並駕齊驅了,於是毫無徵兆地,幾位政界要人突然出現在四大家會議上,代安井算知提出向本因坊算悅挑戰。
安井家又回來爭奪名人棋所了!
算悅內心裡一定也等了這一刻許久了——長久以來,自己無法成為名人棋所唯一的原因就是安井家的阻撓。這一戰,正好擊敗安井算知,讓他無話可說。
於是,萬眾矚目之下,安井家的第二任家主安井算知與本因坊家第二任家主本因坊算悅之爭拉開了序幕。
根據當時的棋分,本局由安井算知執黑先行。這一局安井算知盼了多少年,從他看到師父頹然蒼老地引退的那一刻起,他就在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如今自己終於有機會擊敗本因坊算悅了!
棋局的進行沒有多少波瀾,很快便結束了。
安井算知中盤認輸。
輸了……
沒有任何懸念,純粹的實力不濟,輸了……
這一刻,也許安井算知感到了他師父安井算哲讓位那天的頹然感——面對一個你根本無力擊敗的對手,即使是武士出身的師父也會絕望,何況是自己?
這一天,也許是安井算知一生當中最痛苦的一天,似乎所有的理想都在這一天破滅了。我要如何擊敗一個能這樣輕易戰勝自己的敵人?我和算悅根本就不在一個等級,我怎麼可能擊敗他!
沒有史料表明這之後安井算知經歷過怎樣的轉變,筆者也沒有找到足夠的棋譜資料來證明這之前與之後的安井算知棋風和棋力差距究竟有多大。因此,筆者只有在這裡做出一個純屬主觀的猜測:為了擊敗本因坊,安井算知做出了一件他師父算哲永遠也不可能做出的事情——學習本因坊這種平穩的布局。
師父,弟子愧對您數十年的教誨。但是為了擊敗算悅,為了完成師父奪取名人棋所的夙願,弟子只有不擇手段。無論付出多麼巨大的代價都要超越自己的對手,這不正是師父您教導給我的武士之魂嗎?
不受棋界待見的安井算知繼續著自己默默無聞的生活,沒有人知道他每天在幹什麼。但若有人提出推選本因坊算悅為名人棋所,安井算知永遠會靜靜地回應:不可。似乎安井算哲離去之後,這個不要命的武士仍舊將自己的影子灑在整個日本棋壇之上,讓人坐立難安。棋界的人對安井算知十分不滿,但算知有政界要員撐腰,沒有人能奈何得了他,也只好任由這個鬼一般的人物繼續在棋界扮演著算哲的幽靈。
全世界只有算知一個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廢寢忘食地練棋,「奪棋所,打倒本因坊」的家訓日日在耳邊徘徊,靜靜等待著下一次機會的到來。
算知變了,而全世界只有算知一個人知道這一點。
1644年,已經停辦了十四年的御城棋戰被恢復了。而這次御城棋註定要成為一次轟動性的事件:天皇決定用這次御城棋決定名人棋所的歸屬!
而對局的兩名棋手,最終決定是本因坊算悅和安井算知。
這無疑又是安井算知運作的結果。而對這樣一個結果,算悅不服——在他眼中,安井算知仍然是那個不值一提的手下敗將。算悅甚至揚言,自己可以讓算知兩個子!
最終,由於算知的運作,兩人的棋份是分先,共戰六局分出高下。這也就意味著承認了安井算知與本因坊算悅是同一等級的棋手。
想必耿直的本因坊算悅對這樣的結果一定也是不服的,或許又曾發過一通脾氣。但最終,他只有接受這樣一個安排,作為單純的棋界人士,他只需要在棋盤上將安井算知徹底擊敗,讓他再也沒有理由向自己挑戰。
而對這樣的挑釁,算知不作回應,只是繼續著自己這許多年來一成不變的生活:拚命苦練棋藝。
本因坊算悅,我會在棋盤上告訴你,你究竟遇到了一個怎樣的對手。
1645年,二人的第一次御城棋戰開始了。這一局由安井算知執黑先行。
想必棋局一開始,算悅就感覺到了異樣:算知變了。眼前的這個對手已經不是多年前被自己輕易擊敗的那個安井算知了。算知的第二手棋沒有攻擊,而是穩穩地落在了又一個角上小目。
這不是安井家的棋,那個憑藉著搏命的武士精神逼死了道碩的安井算哲不會下出這樣的棋!這是我本因坊家的下法!
安井算知,你竟用本因坊家的下法來對抗我!
漸漸地,算悅再也狂妄不起來了。他終於發現,他太輕敵了,眼前這個敵人如今已經真正成為了足以與自己旗鼓相當地一爭勝負的強敵,自己已經沒有資格再叫囂可以讓他兩個子了。
棋局結束的那一刻,也許除了一如既往沉默著的安井算知,所有人都無法相信眼前的這一切。
本因坊算悅中盤認輸。
算悅,你從師父那裡搶走的,我要從你身上奪回來!
算知,這麼多年你究竟成長為了什麼樣的怪物?
這局棋結束之後,算悅終於開始認識了眼前這個敵人——他是一個足以和自己爭奪一輩子的對手,甚至也許將來會將自己遠遠甩在身後。如今的他就如當年在道碩輔導下飛速成長的自己一般,他們是一對宿命的敵手。
筆者不才,圍棋水平有限。但翻看彼時算知的棋譜,仍能夠感覺得到那時的算知有多麼可怕。安井家傳統的超強攻擊力算知毫無保留地繼承了下來,再加上從算悅這裡學來的布局技巧,這時的安井算知已經成長為了一個高深莫測的刺客,他的每一招棋似乎都暗藏殺機,每一步似乎都為了刺向對方要害,置對方於死地。而這種刺擊已經沒有了算哲那種有勇無謀的搏命,而是成為了一股強大的隱性力量,足以令對局者時時感到不安。這種恐怖的攻擊力,恐怕即使是算悅,也是難以招架的。
算悅這時已經沒有退路了,御城棋已經開始,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奮力擊退算知的挑戰,奪取名人棋所,不辜負兩位師父算砂和道碩的期望。
第二局御城棋,又是一番生死決戰,棋局變幻莫測,雙方得失瞬息萬變,時時驚得人目瞪口呆。兩位頂尖高手用盡平生所學,一場龍爭虎鬥,攻守瞬變,目不暇接。筆者手邊掌握的本局棋譜只有前117手,無緣得知之後究竟是哪一手棋分出了勝負。只是在筆者看來,這一局棋僅僅這前117手就已足可以稱之為驚心動魄了。從前117手來看,雙方皆陷入了苦戰,盤面局勢或許算知稍好。不知是之後算知弈出了緩手還是算悅想出了妙招,最終,本因坊算悅執黑九目獲勝。
棋逢對手。真正的棋逢對手。
這六局決戰雙方都不敢輕易出手,最終竟整整弈了九年才結束。這次第二代
我覺得無論德國人日本人,還是世界上其他人,只要懂物理都會尊敬愛因斯坦、奧本海默、海森堡。中日韓所有懂圍棋的人也不會因為戰時一些無關緊要的一些事情(相比於武器研究,下下棋不會是緊要的吧)而對吳老的圍棋有任何懷疑。
古今中外,無敵無雙!唉,圍棋之眼中還在今年6月12日給吳大師祝壽致敬,沒想到吳老說走就走了。
推薦閱讀:
※職業圍棋比賽中有哪些冷僻的開局?
※為什麼圍棋界有「二十歲不成國手,終生無望」的說法?
※如何看待聶衛平談 AlphaGo 約戰柯潔「比賽結果顯而易見,柯潔下不過,建議不比、不參加、不推廣」?
※AlphaGo 能戰勝李世石嗎?
※如何評價 2017 年 1 月 4 日 Master(最新版 AlphaGo)60 場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