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戰爭時的日本是真心想建設中國東北嗎?


2016.8.27發布
2016.9.6修改錯誤

先說結論:
日本真心想建設日本。
那一時期,日本在東北甚至日本國內的建設,基礎設施、大型工程、工業廠礦乃至科技方面,取得的成果、體現的效率都有一個前提,常常被忽視:
對東北乃至中國人力資源全面瘋狂低成本不計後果掠奪、壓榨
對森林、礦產等自然資源的掠奪不必贅述,但對人力資源的掠奪壓榨常常被忽視(其實後者是低成本獲取資源的前提)

日佔時期東北存在的大型煤礦鐵礦、建設的大型工程附近幾乎每一處總能找到同樣的東西,那就是萬人坑
日本侵略者在東北本地強征勞工,從河北、山東等地誘騙、綁架勞工,幾乎是當作一次性的勞動力送到東北的煤礦鐵礦、工地工廠,長時間、高強度勞動作業。(甚至送到日本本土,據統計達4萬名中國勞工被擄掠到日本,補充勞動力不足,可搜索劉連仁
而對待勞工的方針是:以命換煤,以命換鐵、以命換礦……以命換資源、以命換效率,當然,生命是中國人的生命,不違背真心建設日本的宗旨。
因為這種人力資源的竭盡式、不計成本的利用,所以才可以得到低成本的自然資源,進而取得一系列的所謂「效率」、「速度」。至於中國人,沒死光,是火車皮裝著拉來的廉價勞動力;死光了,那麼正好,東北、中國就是大和民族的新家園。

有人問日本在東北的建設,對於今日經濟下行、增速放緩的東北是否有借鑒意義。
我認為,沒有。把人往死了用、累死坑裡一扔、再拉來一火車往死里用?這種建設模式不可持續,根本不可複製。
——————————————————
高票答主提到了撫順煤礦本溪湖煤礦鞍山制鐵所豐滿大壩鴨綠江水豐大壩……:
撫順煤礦萬人坑

1905年到1945年,撫順煤礦被日本侵略者霸佔了40年,造成至少25萬名勞工死亡。凡是較大礦區工人集中居住地附近都有萬人坑。[1]

本溪萬人坑

日本侵略者控制本溪湖煤鐵公司長達40年,在本溪形成了6處較大的掩埋死難礦工的萬人坑,資料顯示,死難勞工超過13萬人
本溪湖煤礦瓦斯大爆炸後,采炭所所長藤井渡等不顧井下中國礦工的死活,命令地面送風機停止送風封住井口,使大批尚有生存希望的礦工,被悶死在井下。[1]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著名財閥大倉侵入本溪湖,開始瘋狂掠奪本溪煤鐵資源!」
「其中僅在本溪湖煤礦和南芬廟兒溝鐵礦及本鋼一鐵廠形成的萬人坑就有6處,佔地面積達37.24萬平方米,死難勞工13.5萬多人,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和掠奪我國資源的鐵證。」[2]

本溪南芬廟兒溝萬人坑(鐵礦)

1937年,將鞍山、本溪、東邊道三個株式會社組成「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全面實施對東北礦產資源進行瘋狂性掠奪……截止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死難者達17800多人。[3]

吉林豐滿水電站萬人坑(大壩、水電站)

1936年10月至1943年9月,7年使用勞動者2250萬人次。……埋進萬人坑的死難勞工有1.5萬多人。[4]

水豐水電站萬人坑

水豐水電站位於鴨綠江上,是日本侵略者1937年到1941年修建的。修建過程中約2萬名中國勞工死亡……萬人坑中,有的屍骨戴著手銬,有的屍骨牙齒全部被打掉,有的屍骨手被鐵絲捆著。[1]

——————————————
以下是吉林、黑龍江、遼寧三省萬人坑的不完全統計

所在地區
類型
死難人數、掠奪資源數量
(死難人數、掠奪資源數量來自新聞報道)

一、水利工程:

1.吉林豐滿水電站萬人坑 大壩、水電站

埋進萬人坑的死難勞工有1.5萬多人[4]

2.齊齊哈爾查哈陽太平湖萬人坑 水利工程
強抓15萬名中國勞工修築黃蒿溝蓄水工程,五年多時間,有5萬多中國勞工死亡;25公里的工線上,平均每天死亡34個人。現太平湖水庫庫底即當年的萬人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修建水利工程時挖出數不清的白骨[5][6]
3.丹東水豐水電站萬人坑 水電站
位於鴨綠江上。1937年到1941年修建。修建過程中約2萬名中國勞工死亡。萬人坑中,有的屍骨戴著手銬,有的屍骨牙齒全部被打掉,有的屍骨手被鐵絲捆著。[1]

……

二、鐵礦

1.通化七道溝萬人坑 鐵礦

有三處,1938至1945年,日本當局掠奪近140萬噸礦石,留下1.6萬多具中國礦工的屍骨[7]

2.大栗子鐵礦萬人坑 鐵礦

3.遼陽弓長嶺鐵礦萬人坑 鐵礦

1933年5月到1945年8月,被殘害的礦工達2萬餘人。不完全統計,當時平均每月有120多名被殘害礦工屍體被扔進「萬人坑」。((有家屬的被家人掩埋,)沒有家屬的外地礦工死後則都被扔到「萬人坑」里)[8]

4.本溪南芬廟兒溝萬人坑 鐵礦

17800多人[3](9.6修改)

……

三、煤礦

1.遼源西安礦萬人溝 煤礦

位於遼源市西北8公里遼源礦區西南,佔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6個萬人坑、7處屍骨點和1處「煉人爐」[5]

2.延吉老頭溝煤礦萬人坑 煤礦

3.白山石人血淚山萬人坑 煤礦

4.鶴崗東山萬人坑 煤礦

每掠走1噸煤就要死4到5人。東山萬人坑原是一長40米、寬30米、深近7米的自然大坑……1968年10月,鶴崗市挖掘了萬人坑的一角,僅在長10米、寬8米、深不及7米的小坑內就堆積著死難者屍骨千餘具[5]初步調查,東山萬人坑約埋有死難礦工8000-9000人

5.雞西滴道萬人坑 煤礦

6.本溪南天門萬人坑 煤礦

僅在本溪湖煤礦和南芬廟兒溝鐵礦及本鋼一鐵廠,就有萬人坑6處,佔地面積37.24萬平方米,死難勞工13.5萬多人[1][2]

7.遼寧阜新萬人坑 煤礦

阜新地區可考「萬人坑」至少4處,埋葬的中國礦工至少7萬餘人1936年至1945年8月,日本從阜新共掠奪煤炭2500多萬噸[1]

8.撫順平頂山萬人坑 煤礦

撫順相關部門認定的「萬人坑」遺址有36處,其中較大的有8處。

1905年至1945,撫順煤礦被日本侵略者霸佔40年。在日本統治撫順的40年間,折磨致死的中國人達25萬到30萬人。在1931年到1945年14年間,死亡的人數至少20萬人[9]

9.北票冠山「萬人坑 煤礦

北票遺存5處較大的萬人坑。日本侵略者在北票煤礦掠奪煤炭8422426噸,殘害致死勞工31200餘人;平均每掠奪269.95噸煤炭,就有一名中國勞工失去生命[10]

……

四、鎂礦

營口虎石溝萬人坑
鎂礦

1.7萬名中國勞工被奴役致死[10]。

……

五、其他

1.哈爾濱五老屯萬人坑 勞工營

為「七三一」細菌部隊修建廠房[5]。

2.龍王廟萬人坑

為修建進行細菌武器試驗的所謂「陸軍醫院」(舊址金州區龍山路1號原大連陸軍學院院內),先後從河北、江蘇、山東一帶及金州、普蘭店等地,騙抓了3萬多名勞工。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三年時間裡,因勞累、拷打、飢餓等致死近萬名,全部被拋屍於龍王廟周家溝附近。後人挖掘此處,發現屍骨堆積如山[10]。
3.專家最新研究發現,從1934年到1945年,日本關東軍為防蘇聯進攻,在中、蘇、蒙邊界秘密修築軍事工程,號稱「東方馬奇諾防線」,期間數十萬勞工慘死[10]。

……


以上均為不完全統計

  • 截止2009年,全國已發現的萬人坑80餘處,死難同胞超過70萬人。可以確信的是,仍有一些萬人坑沒有被發現和發掘出來。而相當數量的慘死者,是被侵略者用煉人爐燒化了的。[12]

  • 不完全統計,東北地區現有勞工「萬人坑」60餘處
  • 遼寧境內的34處「萬人坑」大多分布在撫順、本溪、阜新、北票、大石橋等地礦山,也有少數是當年日寇修建大型軍事設施水電站時留下來的。[10]

(與上方「全國80餘處」來源不同,統計標準可能不一致)

————————————————


下方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遼源煤礦萬人坑[10][11]

————————————————

參考資料:
[1]罷工怠工暴動抓住一切時機反抗壓迫--黨史頻道
[2]白骨成堆「萬人坑」(圖)_新聞中心
[3]南芬廟兒溝「萬人坑」
[4]豐滿:勞工屍骨堆成萬人坑--24小時滾動新聞
[5]東北部分萬人坑分布圖
[6]查哈陽太平湖 本是「萬人坑」--齊齊哈爾新聞網
[7]七道溝鐵礦「萬人坑」
[8]1-3¤á??ó?°íòè??ó?±μ?????(í?)
[9]撫順較大的「萬人坑」有8處死者近30萬--遼寧頻道--人民網
[10]日軍奴役殘害中國勞工:屍體堆放到處都是/日軍奴役殘害中國勞工
[11]勞工:日軍侵華的「活證據」
[12]血案篇?萬人坑

————更新日誌————
2016.9.6
修改第三部分中 二、4 本溪南芬廟兒溝萬人坑 死難人數錯誤(應為「17800人」,原答案誤作「178000人」)
感謝用戶 @劉天任 在評論中指出。(二、三部分中引用的數據均來自新聞報道,確實如這位用戶所說,質量不高)


是,當然是,不僅東北是,台灣更是。


又看到很多混不好的失敗者吹捧日本,列舉一些事實,你們記著就好了。
1:截止2009年,全國總共已經發現了80多個萬人坑,其中超過60個在東北,而遼寧有20多個。可見日本確實是真心在建設東北,尤其是遼寧,從死的中國人就可以看出來。

2:1952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人均糧食擁有量為285公斤。而偽滿時期,作為首都的新京成人每個月只能分配到15公斤,一年180公斤,老人和孩子更少。原因嘛,既然日本真心建設東北,精日們又自認東北人無建設能力,所以糧食給日本人吃也正常。

3:新京作為精日口中高大上的」亞洲第一大都市」,作為傳說中的「世界第四工業強國」首都,1941年和1942年日本由於缺乏勞工,問新京市長要了4000新京人去」搞建設」,這個市長立馬就安排了,老百姓也不傻,知道去了是啥後果啊,但是這位市長憑藉著個人能力硬是安排了4000人,幾個月後建設結束,死亡率7%。這一切讓精日覺得好懷念,覺得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好可惜,不開心。

4:2015年東北時速200公里以上高鐵里程超過2700公里,和日本新幹線2800公里基本相當,而規劃和在建高鐵超過1000公里,100%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中車長春機車產量超過川崎。精日覺得很不開心,中國人怎麼有能力自己建高鐵,里程和產量都超過日本呢?中國人怎麼能自己當工程師修鐵路造機車呢?而且中國人自己在東北修鐵路居然用運力比較大的標準軌! 還是很懷念當年日本修鐵路的年代,日本人當工程師中國人當勞工的日子,雖然日本人修的鐵路很多都是運力比較小的日式窄距鐵路,但還是很想坐日本的機車,不想坐中國人造的機車,因為這樣自己就會比較幸福了。


5:2015年東北三省財政收入主要來自製造業和服務業,精日又不開心了,當年我大滿洲國鴉片可是主要收入來源呢,滿洲國光是登記在冊的煙民就有幾十萬。當然,太君不讓日本人吸鴉片是因為日本人要在東北搞建設啊,日本人要是沒體力怎麼搞建設呢,也是對我們好啊。反觀中國人自己後來居然把鴉片全部禁了,喪失了一大收入來源,可見智商上確實不如日本。

6:當年日本修了豐滿水電站,用的日本水電設備,日本人好厲害!雖然死了1.5萬中國人,但都是些沒文化的底層勞動力,死不足惜!
2015年東北發電能力3300億度,那又怎麼樣,當年滿洲國在日本人帶領下,年發電量可是有22億度呢,日本人建設這22億度發電站,不僅賣了自己的發電設備,還順便弄死了2萬低素質的底層中國人,為東北做了巨大貢獻。
反觀中國人,自己建設了東北發電能力的99.5%,而且居然沒有順便弄死中國勞工,我好不開心! 而且中國人居然用的是自己設計的發電設備,哈爾濱電氣的發電設備佔了世界15%市場份額,超過了日本,甚至還賣到日本和加拿大! 精日一點都不開心,還是懷念用日本設備發電的日子,日本設備發出來的電,精日用起來幸福感滿滿!

7:當年日本人因為擔心東北農民建設不好東北,還從國內運來了大批開拓團,雖然不少東北農民被從自己土地上趕走了,但是日本人比東北人能更好的建設東北,這是對東北有好處的!

8:東北三省GDP世界排名從1980年的51名,進步到2015年的世界第15名,整個國家2015年工業產值世界第一,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精日也覺得不開心,好想再被殖民一次,今天生活在工業產值世界第一的中國,精日很不幸福,還是當年那個「工業世界第四」的滿洲國比較幸福。


一句話,現在的東北才是歷史上最好時期,無非是發展速度在國內相對慢了,只要這個國家還在進步,每一個區域都會被拉著前進,因為大家都在一條船上。


這個問題問的是日本人是否真心建設東北?而非中國人感受。所以答主就題答題,日本人是把國運壓在咱們東北大地上了,既然是求贏心理,沒有理由不真心?口說無憑,曬點大多數人不知道的乾貨。當然本質上仍然是為日本自身利益進行的殖民建設,這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多數人並不知道日本下了多大的血本在裡面,涵蓋哪些方面的建設。

開答之前還是要上一幅圖,這幅圖所有人會覺得古怪:

左圖是日產汽車的標誌,右圖吉林省長春市人會熟悉,長春市人民大街2080號嘉里中心大廈。

這二者有什麼關係呢?難道這座大樓里有日產4S店!?

連長春本地人都不知道,1937年11月~1944年9月日產株式會社的總部不在日本橫濱,而是這座大樓里。不止是形殼,名下各產業,業務與職員也大多搬遷於長春,法人登記都放棄法外治權的日本國而改注「滿州國」,你不要感到驚訝與愕然。這是當時日本製造與重工業發展由列島轉向滿洲的一個縮影。

東北的面積相當於德法總和,日本2.5倍。東北在彼時日本眼中,是進出中國內陸,扼控東北亞的戰略要地,半個世紀處心積慮想要徹底控制這片土地。

1931年,918事變後,東北終於完全置控其傘下。於是新世代財閥和少壯派官僚與軍人,傾注全力,希望把偽滿國建設成支撐日本帝國的戰略生命線,然而連他們也沒想到僅用十年光景,達成了自己也不敢想像的成就。而 「滿洲」的意義也不僅在於過去,50~60年代,原滿洲系的官宦人材開始主導戰後的日本政商發展,利用過去「治滿時代的寶貴經驗」,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成功把列島帶入高速經濟增長期。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滿州國即是戰後日本復興試驗田」,這也是很多中國人不知道的。

「日本在東北如何殖民建設」這個話題十分廣闊,用文字描述這裡肯定不夠,所以答主採用圖文形式。當然這個話題也有些微弱的敏感性……

一: 「滿鐵」

1905年日俄戰爭後,從沙俄手中奪得東北再到1945年戰敗,40年內日本政府對東北政策一直實行的是間接殖統。充當日本掠奪東北經濟產業主要幫凶,或者直接犯罪執行者是有著「日本東印度公司」之稱的南滿州鐵道株式會社。

滿鐵母體是戰爭時成立的「陸軍野戰鐵道提理部」。名義上雖然由陸軍指揮,遞信省鐵道作業局協力。但當時日本鐵路業務尚未國有化,被17家私有鐵道會社瓜分。提理部實際主操權在三井、三菱、藤田財閥人脈系的鐵道局這邊,陸軍的人是被架空的。

戰後新設的關東軍,一直想染指插手鐵路事務,但都沒有成功。這也是滿鐵和關東軍長期矛盾與不合,直到918事變之際,關東軍以軍事管製為名強勢介入,正式被併入傘下,但很快偽滿又成立,滿鐵在被併入滿州國體系後,又趁機脫離了關東軍控制。正因為二者這種內部矛盾對立,才促使後來滿州重工業株式會社發足成立。

朴茨茅斯協調停之後在小村壽太郎外相強烈反對下, ,日本拒絕了美國鐵路大王愛德華.亨利.哈里曼「日美共同經理東清鐵路″提案。改為國內官民合辦,資本啟動金兩億日元。一半由日本政府以從沙俄手上轉置的東北礦產鐵路等資產做實物抵金,一半由民間籌資。1909、1920年通過在東京與倫敦社債發行,資本金擴充至8億日元。

(滿鐵會社成立前,向日本民間募集資金時的部分主要股東列表)

滿鐵的初代總裁是原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此人在台灣採取「鞭貽兼施」、「生物學原則」政策,輔助兒玉源太郎「安定台灣」的頭號功臣。他在給兒玉源太郎呈獻的『満州経営梗概』中便明確表明:

「戰後帝國滿州經營唯一要訣便是陽以鐵道經營,陰以百般實業支撐」

這日後成為25年內日本對滿主要經營滲透模式,也是滿鐵成為巨型康采恩化的源流。

(在後藤新平主持下,滿鐵第一個成立重大組織便是「滿鐵調查部」,這是他在台灣總督府設立「臨時台灣舊慣調查委員會」的翻版。這個民間情報組織存在意義在於對中國東北乃至華北蒙疆的全面摸底,其遺存資料含概與精細程度,分析預見確實令人嘆為觀止,即便到現在也絕對不落伍。反過來說,如果日本人不想殖民東北,也沒必要這樣折騰自己。)

(滿鐵調查部一景:這裡號稱是「戰前日本最大的民間智庫」。最鼎盛期調查部有在編成員2125人,平均年齡35歲上下。作成或收藏各種文獻資料逾40萬冊。調查部成員不分信仰與政治傾向,有能者有才者皆不拒。所以1939年,日本國內對左翼進步學生與學者打壓下,這裡也成為戰時日本馬克思主義者庇護所。1941、1942年兩次與關東軍衝突皆是「滿鐵容留赤共」,所以社內曾自嘲「資本主義的滿鐵可供養了一半日共」。調查部並沒有因日本戰敗而消散,1958年,日本通產省設立亞洲經濟研究所,其領導者與部門配置均是參照原滿鐵調查部。)

(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滿鐵路調查部」所在。現址:大連市中山區世紀街41號,鐵路衛生學校宿舍。離滿鐵本社舊址僅隔門前一條魯迅路。)

除了「調查活動」以外, 根據『経営梗概』布局,藤新平在上任伊始還提出了另外三項主要實務:「鐵道經營」、「市街建設」以及「產業開發」。這裡自然要提他的老本行:鐵道。

提起對戰後日本第一印象,基本上所有外國人最深刻的是日本新幹線。但很少有人知道日本的新幹線源流在中國東北。

提起新幹線的歷史,中國人首先會想到新幹線之父十河信二。但實際上十河信二屬於政治官僚,並非鐵道技術者。真正為日本新幹線作出卓越貢獻的是新幹線總技師長島秀雄。島氏祖孫三代對日本鐵路機車設計貢獻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島秀雄父親叫島安次郎,帝大工學部畢業,日本初代量產型蒸汽機車8200、9600型設計師。1916年任鐵道院工作局局長時,在時任鐵道院總裁後藤新平授意下,和同廳總裁書記十河信二向當局草擬了一份把當時日本國內1067mm狹軌改為世界主流的1435mm的標準軌方案。但當時日本政界對鐵路政策優先考慮「列島全線通車、里程延長」。標軌化提案被否決。「標軌制」不能實行,那麼鐵路高速化,載運大型化夢想就無法實現。島安次郎灰心喪志時,滿鐵總裁仙石貢找上門來,邀請他來滿洲發展。

當時的中國全境鐵路線大多數都是1435mm以上寬軌,東北地方除了俄國人控制的中東鐵路是1524mm,剩下的鐵路全部是1435mm標準軌。(1934年蘇聯轉賣中東路權,長春至哈爾濱段的寬軌也改建為標準軌距。)這給了島安次郎發揮才能與夢想的舞台。除了滿鐵,當時的關東軍對島安次郎也非常感興趣,道理很簡單,如果設計出大載客量或貨運量的重型高速蒸汽機車,那麼軍事上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

(1930年代後半期的滿鐵下屬的大連沙河口鐵道工場,工場結構按照德國克虜伯的埃森工場設置,是當時亞洲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蒸汽機車工廠。解放後更名為大連機車廠)

(1933年開始,島安次郎與島秀雄父子和另一名機車設計師吉野信太郎參照德國高速蒸汽機車SVT 877「飛翔的漢堡人」設計,由滿鐵牽頭下聯合川崎車輛與川西航空,在沙河口工廠,開始了一項「子彈列車計劃」,目的是設計出和當時英美德三國時速100km/以上同樣的流線型高速機車,能使日本與列強並駕齊驅。1934年11月1日正式通車試驗,在大連至長春701公里程跑出了平均時速82.5km,最高時速130km的當時世界第3高,亞洲最好成績。而當時日本國內最快的運營列車特急「燕」,平均與最高時速只有69.55km,95km。)

(該機車在3萬餘徵集稿中選擇定名為「超特急亞細亞號」。1934~1938年共造出12輛,主要往返於大連至哈爾濱。日本戰敗後,其中一輛被蘇聯人拉回,六輛被新中國接受,其餘下落不明。被重新命名為勝利7型」,現存兩輛,一輛751號被保存在瀋陽蒸汽機車博物館,另一部757號在大連機車廠的扇形庫。)

(1964年趕在東京夏奧會舉辦前通車的新幹線初代0系車,設計者是到島安次郎的次子島秀雄)

(伴隨著亞細亞號的成功,滿鐵備受鼓舞,1938年抗日戰爭第二年,社內便提出「大東亞縱貫高速鐵路」的設想,即從朝鮮南端釜山開始一路建設到中國南垂的鎮南關。打通南滿,華北,華中三大鐵路網。後來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提案升級南北兩端起點又擴延,北起東京,南抵新加坡。和大東亞共榮圈遙相呼應。)

(偽滿國成立後,偽政府全盤把東北的鐵路建設轉讓給滿鐵。1933年3月偽滿政府發表了「滿洲國經濟建設綱要」,以鐵道建設為主線進行經濟發展,提出了十年內總里程延長10,000公里。但最終隨著42年以後戰局不利,人員抽調至前線,只完成了6354公里。1945年戰敗時,東北全境鐵路里程12093公里,鐵道車輛約為47,166輛,1公里里程數平均3.9輛。其中偽滿國鉄4700輛,剩下的全部是滿鐵的。而解放前中國全境鐵路才21,810公里,東北佔到了55%。右圖為吉林長春的「偽滿國鐵路總局」,名義上統管滿鐵和國鉄,但實際只是雙方問題協調機構。)

工業生產:

東北地大物博,礦產資源豐富。30年代中期,滿鐵地質調查研究所便推計中國東北的礦藏儲量。其中煤炭48億噸,鉄礦12億噸,油頁岩2億噸,砂金摺合60億日元。巨大利益面前,滿鐵斷然不會錯過這些寶藏掠奪,但必須承認的是侵略的本質下,日本在東北的產業投資對我國近現代基礎工業發展確實起著不小的幫助。

撫順煤礦最早是由東北商人王承堯、翁壽合辦的「撫順華興利煤礦總公司」所有。日俄戰爭爆發後,先是被沙俄軍隊搶佔,日本人擊退沙俄後,借口是從沙俄手上接管的,拒絕交還,而同時鐵道提理部在撫順設立"采炭所"。兩年後,正式改由滿鐵經營。除開採原有礦井外.又在千金寨、楊柏堡開採了"東鄉坑"和"大山坑"兩大豎井,至1912年日產煤已達5000噸,以後又推行"第二期產業擴張計劃",建成古城子第一露天礦、第二露天礦、楊柏堡露天礦。

(日本在東北有兩個主要的煤礦場,一個是本溪湖煤礦,另一個是便是撫順煤礦。本溪的產權是日本大倉組,是大倉組在大陸唯一穩定盈利分社。撫順則是滿鐵傘下。論規模撫順要遠超本溪10倍不止,是東亞第一煤礦,推定儲量10億噸。1922年改由露天採挖模式,效率成倍提增,1938年撫順煤礦年出礦量達到了900萬噸,1943年油頁岩875萬噸,粗油提煉36萬噸。)

日本近代鋼鐵業的起步雖然始於明治維新的1868年,1896年甲午戰爭後官營八幡制鐵所成立,但受限於鉄礦資源貧乏和技術能力,一直處於世界落後地位。1903年日俄戰爭前夕,日本鋼產量4.3萬噸,僅為世界產量的1/8500。即便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1913年也才年產25.5萬噸,世界的1/300。但當年日本國內需求量卻高達83萬噸,不得不長期依靠歐美輸入維持。

一戰爆發後,1916年4月~8月英美兩國先後終止了本國鋼鐵輸出,但另一方面來自歐洲的軍火訂單卻不斷增加,導致鋼材市場價格暴漲,1914年每噸40日元,1916年90日元,1917年340日元,1918年522日元。在 「鋼鐵饑饉」的現象下,日本政府開始鋼鐵自給計劃。除了擴大八幡制鉄所,也開放民間企業對鋼鐵項目的投資限制。在這樣背景下,1916~17年三菱財閥在朝鮮浦項設立二浦制鐵所,而滿鐵當然也不甘寂寞。

1916年8月滿鐵總裁正式向日本政府申請制鋼業經營許可,而另一方面通過大漢奸奉天交涉使司交涉使遼陽人於沖漢合辦的鞍山鐵礦振興公司,向北洋政府農商部申請採礦許可證」。1917年7月正式上馬,第一期計劃是建成日產銑鐵460噸525m3高爐兩台,年產銑鐵15萬噸,鋼材3.4萬噸,總投資額3千萬日元,預計3年完成。總計劃是年產銑鐵100萬噸,鋼材80萬噸,佔地330萬平米的亞洲第一鍊鋼廠,實際佔地是2200萬平米,土地來源嘛,行賄地方官員,強買強賣唄。

但諷刺的是,如此大興土木造出來的鍊鋼廠,在1919~1929前十年里,其實是虧本經營的。原因很簡單,一戰終結,1919年秋歐陸各國軍需訂單減少,不惟日本連當時中國也受此衝擊。鋼材價格一路狂跌,至1921年9月回落至65日元,比最高位低了1/8。1923年日本本土22家制鐵所14家休業,2家倒閉。1920年鞍山制鐵所出產銑鐵31620噸,但賣出去只有4469噸。而同年9月日本銑鐵滯貨量為40萬噸,本財年虧損642萬日元,二期計劃遂停止。 1921年世界鋼鐵寡頭美國鋼鐵公司找上門來,滿鐵總裁野村龍太郎遂提出了日美合資重組鞍鋼方案,但最終這個方案被當時外相松岡洋右否決。

進入30年代,日本對華侵略加速,軍需景氣浮揚。而偽滿國成立後,1936年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東北的土木與工業建設進入新高峰期,而為克服英美對日本的貿易制裁,日本政府也在扶植本國的鋼鐵產業,鞍山制鐵所不但起死回生,並且迅速崛起。

(1935年滿鐵自己航拍的鞍山制鐵所全景圖)

(1943年鞍鋼業績:銑鐵130.8萬噸,普通鋼塊84.3萬噸,普通鋼材26.5萬噸。而同期日本八幡制鐵所銑鐵169萬噸,普通鋼塊224.4萬噸,普通鋼材174.4萬噸。1958年鞍鋼鋼塊出產量405萬噸,占當時中國1108萬總量36.6%。)

滿鐵其他工業產業也很多,主要集中在大連地區,比如大連機車廠,甘井子煤炭碼頭,大連港15庫,裡面日本遺產更多,而且有些設備現在還在使用中,這裡就不說了。

(1932年攝影的大連滿鐵本部,是舊沙俄小學改造完成,畫面右側建築物歸關東軍陸軍部,後關東軍移往新京,轉讓給滿鐵。)

(現在的舊滿鐵遺址,大連市中山廣場的東面,原本是大連鐵路辦事處,2007年開始,改成歷史陳列館,2015年掛牌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滿鐵最高峰職員40萬人,其中15萬日本職員。抗戰勝利後,滿鐵自動解散,但並沒有終結。歸國的原社員和家屬組成「滿鐵社友新生會」,鼎盛期會員多達1.7萬餘人,1950年6月,日本外務省收到從瀋陽寄來的7大箱資料,打開一看全是滿鐵15萬職員名單,而且沒有人為損毀跡象。這被滿鐵會認為是新中國對日友好意圖,70年代邦交正常化後,原滿鐵成員數度返回東北,以個人,團體名義捐助東北,用他們的話來為過去侵略史贖罪,但內心深處其實也忘不了這片「生養他們的第二故鄉」。2016年3月,因原會員年老死去日多,不足以維持基本運營,宣告解散。)

二,滿洲重工業會社:

滿洲重工業會社,簡稱滿業,但因為成立至倒閉時間短促,很多中國人對其很陌生,實際上它與現在的日產、日立有非常深切的關係。其產業規模和滿鐵並駕齊驅,為日本在我國殖產的兩大康采恩。

滿業的成立與關東軍和滿鐵的矛盾有關。滿鐵從成立之初,初代總裁後藤新平便明確「軍部與滿鐵只存在互相協助關係,不能有誰主導或依附誰的局面發生」。此後,滿鐵作為獨立王國運營,關東軍很難對其業務方向進行「指導」。20年代中期,歐美工業發展的格局由蒸汽時代礦產資源採集向機械製造業,重化工行業,新興能源方向轉進。而滿鐵鑒於自社和股東利益,過度依賴東北的資源開發,忽略對新興工業的培育扶植,並一直以政府「一業一社」的方針阻止新財閥染指滿洲。當時東北日系437家工農業會社74.6%成機械與機床產品都是歐美進口。這使得當時陸軍內部海外留學經歷的少壯「統制派」軍官不滿。他們認為未來10年的國家戰爭將是總力戰,沒有強大的工業實力支持,活躍的產業內部競爭,日本是打不過英美的。自己必須讓日本的大財閥主們為國家做點什麼。

最初的計劃,是滿鐵內部大改革。把滿鐵各會社全部打散,獨立運行。附屬地行政權歸還滿洲國。關東軍司令有權對滿鐵改組工作進行一元化監督。整個工作由關東軍特務部負責,未來這些滿鐵子會社由新組建的「滿洲經濟參謀本部」指導。這份由關東軍參謀沼田多稼作成的草案,1933年11月24日由《滿洲日報》捅了出來,滿鐵股東與幹部大為不滿,組織罷工,哄趕工廠守崗的士兵,甚至有人朝當時關東軍參謀長岡村寧次的座車扔手榴彈。

在強烈的反對聲浪中,關東軍只能作罷滿鐵內部改革,轉而尋求新建一個能夠與滿鐵抗衡,並在關東軍指導運作下的「新滿鐵」。而當時新財閥的代表人物,日產總帥鯰川義介和軍部的關係比較密切,於是1936年應時任偽滿國最高軍政顧問,關東軍參謀長板垣征四郎邀請,來滿考察。鯰川花了一個月,利用飛機進行航拍考察,認為東北氣候,環境,物產均和北美大陸相似,而東亞人要比白種人更吃苦耐勞,只要日本肯加大殖產興業力度,完全可以把這裡變為下一個美國。於是1937年3月,雙方正式達成初步協議,報批日本國會和偽滿產業廳。同年11月,日產更名,並把本部搬遷至新京,而原日產9.5萬多名從業職工中抽調1.7萬人人來到東北。關東軍與滿鐵協調,把鞍山制鐵所,北票煤炭劃歸滿業。

(離新京車站3公里不到的新京大通路的滿洲重工業會社本社。)

(滿業下屬56個子會社,總資本金4億5千萬日元,滿洲國政府持股一半。而1937年日本財年預算不過35.4億日元。成立之初,因為準備資本金過於龐大,鯰川尋求德美資本進入,和美國通用,梅斯塔重機,德國BMW等都有洽談,但都被軍部以事關國防理由否決。)

(1931~1932年東北的各類汽車保有數量是4萬3千台,和朝鮮半島相當,僅為日本的1/33。
1934年在奉天成立的滿洲同和自動車工業會社,原體是奉天迫擊炮廠,四年後形成4100輛產能,其中,轎車3600輛、卡車480輛,繼而在長春、哈爾濱建立卡車廠。同時,日本在東北的私營汽車工廠產能也有1800輛。1940年,日本在東北汽車的總產能為7000輛左右,汽車產業初具規模,但離鯰川1.5萬輛年產,還有不小差距。汽車產量增加,意味著對道路的數量與質量也有提升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模仿德國,興建東亞第一條高速公路也被提上日程安排。這個放後面再說)

(1938年滿業與中島飛機合資的滿洲飛機製造株式會社,哈爾濱飛機製造工場。1941~1945年滿飛出產各類軍機客機教練機2196架,位居日本第八,飛機發動機2168台,日本第六。除了軍機,該社自主研發了MT-1型六座客運機,79型高教機。戰敗後工場設備大部分被蘇聯人作為戰後賠償搬走。剩下一部分被員工隱藏,後交付給入東北的中共。滿飛與後來新中國成立的哈飛、沈飛及第一批空軍飛行員,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1942年前後,太平洋戰爭爆發。軍部對滿業的指導方針由技術革新轉向資源確保,並且強制把勞動力向資源採集型企業傾斜。鯰川本來就反對對美開戰,而且關東軍以滿業股份一半是偽滿政府借口,以滿州國經濟委員會插手滿業經營生產事務,這令鯰川義介極劇不滿,他認為自己被架空,還不如門口站崗小卒,於是黯然退出,返回日本。接盤的是他的副手,高崎達之助,這是被譽為開啟中日邦交正常化「三駕馬車」人物之一。

三:偽滿國的新京建設與土木工程

1932年3月9日偽滿國在長春宣布成立,翌日偽滿國務院宣布定都長春,同月14日更名為新京特別市。7月關東軍特務部發布『國都及奉天都邑計畫建設綱要』,一期計劃人口規模50萬人口以上主城20平方公里的大型園林化都市。新京是二戰前日本主導在海外最後也是最大的土木工程建設,由日本抗震建築專家,擔任過東京都建築局局長、日本建築學會會長的佐野利器負責規劃。

日本在東北殖民附屬地平均一人綠化公園面積10.34㎡,遠高於當時日本內地0.8㎡/人水平,所以佐野利器在規劃新京時也十分注意這點,定下了綠地公園面積4萬公頃,人均25㎡/人,超過巴黎的東方綠都。

(新京大同大街即現在的長春人民大街,長春市區主幹道。下圖為1940年大同廣場偽滿國慶祝日本皇紀二千六百年慶典。解放後改成人民廣場)

(新京西公園噴水池,即現在勝利公園,公園東大門內的小廣場上,有一座兒玉源太郎銅像而建。抗戰勝利後雕像被推倒,1968年在原地修了一尊6.8米高的毛主席的揮手立像。)

(注:各排上段為總人口,下段為日本籍遷入人口)

(偽滿國人口推計圖)

偽滿國經濟發展五年計劃:

偽滿國13年歷史中一共有兩次經濟發展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實際奠定了東北日後作為新中國重工業龍頭老大的地位。

1935年8月,日本參謀本部作戰課長石原莞爾委託滿鐵經濟調查會駐在東京的宮崎正義成立私人機構——「日滿財政經濟研究會擬定出「滿洲的軍需產業建設擴充計劃。

宮崎正義二度公派留學(沙俄)蘇聯,親眼見證沙俄滅亡蘇聯崛起。是滿鐵社內公認的第一俄國通。他參考當時蘇聯的五年計劃,並與當年9月擬出初案。這個計劃又由日本陸軍省軍務課的滿洲班長片倉衷等人修改後,定為《滿洲開發五年計劃目標方案》;另一方面,關東軍要求滿鐵調查會擬定了《滿洲產業開發長期計劃大綱》。1936年10月,關東軍、偽滿官廳和滿鐵三方代表在大連湯崗子溫泉召開會議,以上述兩個方案為基礎,制定出產業開發五年計劃草案。1937年1月,關東軍司令部正式拋出《滿洲產業開發五年計劃綱要》,4月正式由偽滿國務院公布。

第一次五年計劃計劃總投資規模25億日元,其中13.9億元拔給了工礦部門。計劃的主要目的是實現「滿州國資源自給自足」以及「補充日本不足鐵、煤炭和鋁」。優先發展製造、能源以及重化工行業。

偽滿五年計劃中,煤鐵礦挖掘,鍊鋼與採油工礦部門皆需要龐大的電力支撐,而偽滿成立的當年東北發電總量是26.5萬KW.H,當時東北電力公司總共23家,18家是日系企業,剩下3家是中國的,2家是俄國的,日系企業佔到了總發電量89.7%,東北最大的發電機組是南滿電業株式會社兩台5萬KW發電機組。1934年11月由原滿鐵系南滿電業兼并其他電社改組滿州電業會社,負責對東北地區電力事業統制生產經營,到1937年五年計劃前東北地區發電總量達到48.6萬KW.H。但即使這樣,按五年計劃推計,東北至少要400萬KW.H電力才能滿足工業生產,於是大型水電項目被提上日程。

(未完成的松花江豐滿大壩,1937年11月開工建設,總投資2.37億日元,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時電站機組安裝已完成了第一期工程的50%,完成總工程量的87%。但實際發電1943年便開始了,壩高91米,長1110米,採用重力式混凝土堤壩設計,預算髮電量70萬KW.H,年間總電量30億KW,最大貯水量130億m3,徹底完工後將僅次於美國胡佛大壩,號稱東洋第一大壩。)

(鴨綠江水豐大壩, 1937年動工,1941年一部發電,1944年3月完全竣工,年發電量60萬kw,為當時亞洲最大的水電站。總工費5億日元。而當時日本國內水利發電總規模也只有280KW。站內共有當時世界最大七組10萬KW發電機,由東芝製造。蘇軍進入東北把其中五台搬走,安裝到哈薩克境內額爾齊斯河大壩上。)

最後說一下的偽滿國時代未盡的哈大高速公路。

 一般人常識:世界第一條高速公路是1933年,德國修建的「Autobahn」(全長7000km。日本最早的高速公路是1965年通車的名古屋至大阪的名神高速,而我國最早高速公路當是1984年起工的沈大高速。

但實際上在偽滿時代東北曾經有一條未完工的高速公路,如果建成不但是中國也是亞洲第一條高速公路。

偽滿五年計劃中有一項為國土整備計劃,重點土木工程為三項:豐滿水庫、大東港建設以及全長1000公里的哈爾濱-大連高速公路。關於最後一項,在中國知道人很少。

1937年日本內務省土木局第二技術課課長大石義郎在局內「國際道路問題調查委員會」上,討論到了建成3000Km的德國高速公路。受此刺激,一些日本的道路專家也想模仿德國,提出了「東京-下關縱貫高速公路構想。但這個方案被當時海軍出身,正極力整頓港務的內務大臣末次信正給否決了。年底大石義郎公派赴滿,當時日本赴滿公職人員,特別中層幹部多數是派閥鬥爭中落敗或排擠者,但這些人中確實有不少遠見者。大石赴滿後和當時偽滿交通部技術總監直木倫太郎一拍即合,認為東北這片大平原上不搞汽車專用國道,是莫大浪費。於是在直木支持下,大石獲得90萬調查費,在奉天設立″哈大道路調查所」開始草擬方案。哈大高速最初目標是連接南滿與北滿的經濟聯繫,振興民生。但申請的總工費高達3億日元,當時偽滿一年財政預算才25億日元左右,再者這個想法在當時日本和中國多數人眼裡太過超前意識,1941年初調查完後,就暫時沒有下文了。

但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偽滿的經濟與軍事雙重壓力也很大。關東軍內負責經濟研究政策的秋丸次朗非常感興趣這份計劃,認為這對偽滿國防有重大幫助,於是提交給關東軍司令部。在軍部支持下哈大高速於1942年起工,但性質變為國防道路,又分別在哈爾濱、四平、遼陽、鞍山、九台建立事務所。全程1000公里的道路以哈榆、新公、奉鞍三條100km左右路段優先建造,定速100km/h。不過戰局日緊下,各種生產資料被擁用,至日本投降,只完成奉鞍段路基修建。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在原偽滿交通部國防建設處企畫科技佐長工藤忠夫幫助下,花了兩年時間10萬勞動力改成了兩車道公路。

(哈大高速與德國高速橫斷面比較)


偽滿時期的重化工業

(硫酸,合成氨,鹼灰三項化工產品的時代產量)

(滿鐵中央試驗所,滿洲地區最先端的生物,化工研究所。戰前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齊名。現在的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前身。最後一任所長丸沢常哉博士,認為科學研究的成果沒有國界,毅然選擇留在中國,對新中國化工工業起步有著重要貢獻)

1939年滿洲地區城市人口日薪比較

戰後日本人留用:

1945年日本戰敗以後,當時留在中國本土的除了109萬侵略軍,還有171萬日本平民。合計281萬。而當時尚在東北的日本平民有121萬。1946年12月葫蘆島港開始遣返日本軍民,但尚有4萬日本人被國共兩黨強制或非強制留用,其中以東北地區最多。護士、醫生、技師是其中最多的。僅1945~1946,從通化、錦州、本溪、興城提供東北民主聯軍即後來四野後勤衛生保障事務的就有5000餘人以上。

(1950~1952年甘肅天水至蘭州鐵路連通。這其中有原滿鐵300名職員,600名家人協力。1953年,回國後成立天水會,成為日中友好睦鄰團體)

就寫到這吧! 偽滿國經濟發展確實驚人,但這全建立在日本扶植和內地抗戰大環境下,同一時空比較並不公平。中國的學者最近也在從過往純粹批判研究轉向專門經濟領域探討偽滿國實態。而日本學者則希望從偽滿與戰後日本二者之間研究「國家統制經濟」經緯。而對於大多數日本人來說滿州己經很遙遠了,即便通過時代劇去展現,但對滿州那片感情己非祖父輩那樣複雜糾結……


首先,相對中國其他地區,東北和台灣的工業基礎相對更好是真的。理由很簡單——中國其他地方是列強共同的勢力範圍,東北和台灣是日本的獨佔殖民地。從帝國主義的角度說,顯然獨佔殖民地更值得投入基礎設施。這就是1949年印度的工業基礎和鐵路網路遠勝於中國的原因。我之前的文章也談到過這一點:

毛花三年打敗蔣然後走三十年彎路的目的,都是為後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走資、大國崛起做鋪墊掃平道路的么? - 馬前卒的回答

1949年,中國還是一個純粹的農業國,純粹到全國鋼鐵產量15萬噸。相比之下,1947年,人口更少的印度已經有100萬噸產能。

……甚至和當了上百年殖民地,英國人留下五萬五千公里鐵路的印度相比,中國也差得遠。殖民帝國的統治者當然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問題是殖民者也不能先知先覺,不會想到有一天要灰溜溜地捲鋪蓋卷回歐洲,還以為自己的帝國可以千秋萬代呢。所以殖民帝國還是在大部分亞洲殖民地留下了不錯的基礎設施,尤其是礦山和交通設施。為了保證對殖民地的基層控制,往往還會建設一個工業時代的教育體系,培養二鬼子的同時也傳播工業化知識。這些東西在二戰後都成了獨立國家的寶貴資產。

但偏偏中國太大了,一直沒有被一個帝國主義獨佔過。19世紀時,大清國靠中法戰爭和左宗棠西征,還有那麼一點點威風和架子在,中國因此只能算半殖民地,人家只能零散地投資修點鐵路。等到甲午戰爭一敗塗地,庚子年八國聯軍進京後,中國實質上只是個軍閥割據地區的地理名詞。

可中國還是太大,沒法被人獨吞,殖民地經營太晚的美國就跑上來提出 「門戶開放」政策,中國成了列強的公用殖民地,只有台灣被日本割掉,日俄共享的東北在帝俄崩潰後也被日本獨吞。其他地方都是列強共處,利益均沾。公用殖民地+軍閥割據就意味著沒人投資投技術搞全國的基礎設施,列強一起在上海修個豪華辦事處就算了,其他地方任用代理人一味掠奪。結果就是中國的基礎設施水平和工業化教育水平平均下來還不如朝鮮、東南亞。日本當年佔了東北和中國東部之後,還是缺鋼鐵,缺石油,必須發動太平洋戰爭去搶東南亞,為搶東南亞不惜先打珍珠港和美國開戰。其實不是因為東南亞比中國腹地資源潛力大,也不是因為東南亞的人力動員潛力大。而是因為那地方基礎設施完備,佔了就能用。中國就算佔了,找到資源並開發出來也要一代人之後,說啥都晚了。所以就算鬼子知道大慶油田,也不會真的往那邊修鐵路專線,也不會鑽研深井技術,還是得左手打珍珠港,右手去印尼搶油田。

1949年的時候,全國稱得上有工業人口和基礎設施的地方就三處,東北、上海、台灣。其中上海是個點,無關大局,其他兩個地方算是有一定的工業化交通設施、零散的幾處現代企業、相對系統的中級教育體系和普遍化的小學教育(還談不上普及)。這種地區在農業國內戰中就有決定性作用了。共產黨搶先去拿了東北,奠定全國勝局,國民黨靠海軍拿了台灣,因此內戰至今還沒終局(海南島開始也在國民黨手裡,但對全局影響不值一提)。只是這種資源對內是決定性的,橫向一比就不行了。日本本來就是最弱的工業國,投到殖民地的資源還優先濟著被視為本土的朝鮮台灣用。東北雖然也攤了一些,但在日本撤退、蘇聯拆遷、內戰爭奪之後,剩下的玩意和其他前殖民地比實在寒磣的多,朝鮮戰爭的時候造不出飛機大炮也就罷了,連膠輪大馬車和棉衣都得動員後才呲牙咧嘴的抽出來。東北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工業化水平不問可知。

其次,這個「好」也是相對的。日本從來沒有把東北視為本土,理由很簡單——必須通過區別化待遇來安撫本國的底層人口,就算經濟上不能給現成的好處,在就業和投資方面也必須讓日本底層有盼頭。所以,東北雖大,雖然被日本當做對亞洲大陸攻略的基地,但就算加上對蘇戰爭基地的功能,鋼鐵產量也始終是日本本土的一個零頭,工業加工水平更是有天壤之別。所謂「日佔東北是世界第X大工業基地」的謠言,在多年前的天涯時代就被批的體無完膚。其實用後腳跟想一想就知道,英國經營印度這個獨佔殖民地上百年,印度的工業超過英國本土了嗎?憑啥東北就那麼受帝國主義寵溺?

以鋼產量駁斥「東北遊魂」宋常鐵的謠言「偽滿時期東北工業超過日本本土」

上面兩張圖片擺在一起,任何有腦子的人都會看出問題吧。其實造謠者的「證據」拿出來,首先會打自己的臉。

恩,東北全年建築用鋼量一萬噸,其中一半還拿去蓋了一個日本人自己用的銀行,這建設水平……真夠高的。作為一個前「滿洲國」統治地域的居民,我得指出,所謂解放前東北工業化的神話,主要原因是國民政府太爛,太買辦化,而不是日本的建設有多麼好。

之前的回答從人才隊伍建設角度也做了一些分析:

為什麼近代自北洋軍閥到民國,出這麼多大師,最後卻是共產黨得天下?

日本佔了東北,搞了傀儡政權滿洲國。按照偽滿學制,初級學校(初小)四年,優級學校(高小)兩年,國民高等學校(初中+高中 簡稱國高)四年,大學一般三年,部分專業4-5年。在這個學制下,一個學生從小學讀到大學,總共受教育年限是13年,日本本土學生則需要18年。僅從教育年限上來說,完全可以說偽滿教育只是日本教育的一個「山寨版」、「縮水版」。

在這個體系下,絕大多數中國精英終生的最高目標就是職業教育,也就是國高級別的教育,其中65%是農科,21%是商科,剩下14%是工科,還特別集中於採礦和土建,完全處於產業鏈低端,再往上的通道基本封閉。1943年滿洲國有6000個在校大學生,在東北的日本子弟佔了55%,剩下45%還要優先給朝鮮台灣等老資格殖民地用,真正留給東北中國人的只有不到1000個名額。

歸根結底,帝國主義要對內鎮壓,對外擴張——兩者其實是一回事,都是緩解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19世紀英國最著名的帝國主義塞西爾·羅得斯曾經解釋過自己的政治觀點:

「我昨天在倫敦東頭〈工人區〉參加了一個失業工人的集會。我在那裡聽到了一片狂叫『麵包,麵包!』的喊聲。在回家的路上,我反覆思考著看到的情景,結果我比以前更相信帝國主義的重要了……

我的一個宿願就是解決社會問題,就是說,為了使聯合王國4000萬居民免遭流血的內戰,我們這些殖民主義政治家應當佔領新的土地,來安置過剩的人口,為工廠和礦山生產的商品找到新的銷售地區。我常常說,帝國就是吃飯問題。要是你不希望發生內戰,你就應當成為帝國主義者。」

如果日本真的把高端工業和相當數量的產能轉移到東北,那連安撫國內底層的虛幻大餅都畫不出了……你可知從30年代到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最大的敵人始終是共產黨?是時刻要造反的左翼力量?不要以為日本人組織東亞乃至世界反共聯盟是開玩笑的。之所以偽軍只打共產黨不打國軍,是因為他們的主子最恐懼階級鬥爭思想的擴散。

為什麼只有中國採用「反法西斯戰爭」這個說法? - 馬前卒的回答


這個看你怎麼定義「建設」

帝國主義國家在殖民地國家出於掠奪資源的目的改善當地基礎設施水平屬於常見現象。日本也不例外。因此,毫無疑問,從1931年開始算,到1945年,東北地區(偽滿洲帝國)境內人口、工礦、基建都有所發展

不過也需要搞清楚以下基本事實:

1.即使出於防止關東軍獨走的目的,日本也不可能無限度地增強偽滿洲帝國的工業實力

2.日本的所謂建設完全出於殖民掠奪的目的,與新中國的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毫無任何可比性

3.偽滿洲帝國工業實力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說法純屬造謠、放屁,完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


-----------------------------分割線-----------------------------


從蘇共到蘇修再到蘇藥丸和現在的蘇乙烷,官方文獻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日較量,言必稱盤踞在東北/滿洲的日本軍閥集團關東軍XXXX。關東軍這個日本軍閥集團的名諱不是白叫的,人搞了無數次的大新聞:1928年炸死張作霖、1931年搞九一八、1939年搞哈勒欣河戰役……

什麼叫軍閥?擁兵自重、忤逆中央者是也。日本高層要拿下東北,目的是要通過東北的礦產(尤其是鐵、煤)來彌補本國資源不足、無法支撐產能的弱點,為發動侵略戰爭服務。如果在東北搞出了強大的工業基地,你能保證關東軍不分分鐘北上給你看,把日本拖進與蘇聯死戰到底的巨大泥潭嗎?正因為如此,哈勒欣河戰役才沒有變成蘇日戰爭,具體參考這裡

哈勒欣河戰役(諾門罕事變)為什麼沒有擴大為蘇聯和日本的全面戰爭? - 知乎

當時東北的軍工主要只生產輕武器和中小口徑火炮及彈藥,無法自產重炮炮彈和坦克。所以面對有全套工業體系支撐的蘇軍,關東軍也要看國內的臉色。否則根本無法自行籌措到足夠的技術兵器,也就沒有獲勝的希望。但是如果日本把偽滿建設的過於強大,那麼關東軍也就沒有仰人鼻息的必要了

另外,哈勒欣河戰役中參戰的偽軍都是相對受信任的精銳部隊,結果興安騎兵師從6000人打到只剩300人,至少一部分是被俘/失蹤/逃亡;第1,3軍區各自出一個步兵教導團,結果連擊斃日籍軍官向蘇軍火線起義的大新聞都搞出來了。偽滿洲帝國的民族認同是個什麼水平自己掂量

雖然日本軍政高層經常被黑傻×,但養虎為患的道理他們還是懂的


-----------------------------分割線-----------------------------


前文已經提到,日本對於東北的所謂建設完全是出於殖民掠奪的目的,用於滿足發動侵略戰爭所需資源供應的需要。關於這一點,實際上TG方面早就有過調查

根據東北財經委員會調查統計處於1949年編寫的《偽滿時期東北經濟統計概況》:

到1944年,由於聯合國(原文如此,實際上就是美軍炸的,1949年寫的文章有些細節不是很到位也是正常的)的轟炸,偽滿洲帝國的生鐵和鋼材產量分別是118萬噸、28萬噸。鋼材產量總重不足生鐵產量總重的23.8%。減產以前年產量是生鐵170萬噸、鋼材52萬噸。鋼材產量不足生鐵產量總重的30.6%。毫無疑問的是,日本在偽滿洲帝國的鋼鐵企業的生產以鐵為主,目的是將生鐵拉到本土鍊鋼

根據《向著新中國的工業基地前進》

可見雖然到1950年,東北地區國營工業並未在全部各項工業產品產量上超過偽滿洲國1944年的水平,950年東北國營工業生鐵產量確實不如1944年的偽滿,只有72萬噸,但離開了日本帝國這個吸血鬼以後,鋼材產量卻達到34萬噸,比1944年鋼材產量多6萬噸。鋼材產量相當於生鐵產量總重的43.5%,明顯超過偽滿時期


以下內容出自權威的《帕爾格雷夫世界歷史統計》

可以看到:1944年日本帝國生鐵產量僅279.2萬噸,而鋼產量則達到591.4萬噸。雖然日本這種鋼產量跟美蘇德英四大天王比起來根本就是被爆出屎的水平(即使是1942年領土大面積淪陷、大批工廠搬遷後尚未恢復全部產能的蘇聯,當年鋼產量也超過800萬噸)

與此同時,作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雖然生鐵產量達到60.7萬噸,但鋼產量僅11.2萬噸。因此毫無疑問,如果不從東北、朝鮮等地掠奪數以百萬噸計的生鐵,日本的鋼產量會更低,會在太平洋戰爭中更早戰敗

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日本對東北的所謂建設,就像在朝鮮的所謂建設一樣,目的就是掠奪資源。但由於國民政府過於腐敗無能,導致即使是這樣一個大號採礦場的工業產值居然也能吊打重慶國民政府統治下的中華民國


-----------------------------分割線-----------------------------


僅僅是基於對偽滿洲帝國工業品生產情況的分析,就已經找出來這麼多黑歷史。根據直覺,像日本這種為掠奪資源而進行的建設,必然會在施工過程等方面留下更多的黑歷史。果不其然,當年去東北打天下的TG老幹部的工作報告里就如實地記載了偽滿洲帝國的工業概況。還是出自上一份報告:

簡單概括就是:技術水平落後、機械工業在工業中所佔比重低、工業設備自給率低。農業方面,肥料工廠倒是有建設過。不過這並不妨礙偽滿洲帝國境內用作肥料的硫酸錏平均每公頃耕地到1941年時僅消耗2.5千克,而日本本土在1939年就已經達到每公頃583千克。差距達233.2倍


-----------------------------分割線-----------------------------


在所謂建設過程中的黑歷史就更多。由於這些報告成書時間太早,所以沒有詳細提到各種萬人坑的具體情況。其它回答中已經有人提到,所以不再贅述

雖然這些工業設施總體上並不算多厲害,但畢竟比民國的要好多了。那麼八月風暴行動以後是不是就能拿著這些東西建設新的東北了呢?當然不是。日本人搞的東西現在就送給這群敵對國的賤民?日本人才不會有那麼好心

TG的原文里也提到蘇聯拆除了一部分機器。不過遠不是什麼「蘇聯紅軍洗劫東北」,這方面手最黑的還是非日帝與炮黨莫屬

以下出自另一份報告:

以及:

可見,日本帝國主義者對東北的所謂建設,完全以滿足侵略戰爭的資源供應為目的,完全就是掠奪。一旦這些工業設施將要落入中國人之手(無論是KMT還是TG)之手都毫不猶豫地進行了有組織的、系統的破壞


-----------------------------分割線-----------------------------


說完工業說鐵路。鐵路方面黑歷史照樣可以一抓一大把:

所以說,只要稍有常識的人都能看得出日本究竟是在建設還是在掠奪


告訴日本人,中國要把他們在東北乾的事情在日本重新干一遍。

如果日本人表示歡迎,大概就是真心想建設東北。
如果不歡迎的話,那我就記好了,也許山水有相逢呢?


來自舊大陸的白人兄弟滿懷熱忱地建設了新大陸,然後把愚昧落後的印第安人趕到保留地。

對此,印第安人一直感謝白人兄弟的八輩祖宗。

什麼?你問當年幫助過白人兄弟打別的印第安人部落今安在?其實我挺孤陋寡聞的,聽說的真不多。


玩過星際魔獸之類的rts遊戲么?
為了采分礦的資源,那當然得在分礦拍個基地了。除此之外,還有農民,還有防禦塔,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投資下去了。
看起來,開銷不小吧?
但別忘了,你是礦啊孩子。
這些投資再多,跟你有個半毛錢關係?
人玩家花錢造分基造農民造塔,是為了更好更穩定地采你啊!


當然是啦。

小鬼子建設了大連(關東州)、長春(新京)、鞍山等城市,在東北各地建了很多工廠、礦山,還修了密密麻麻的鐵路網和公路網。從本土徵召人力(即所謂的開拓團)建設農場、耕種糧食。

不過絕大多數中國人是無權享受這些先進設施的。

豪華的房屋、電氣化火車、晶亮的大米、烏黑的煤炭、亞洲最高產量的鋼鐵……都是僅供給小鬼子的。

跟著小鬼子混的棒子(朝鮮籍偽軍)和漢奸(在偽滿政權任職的官員、為偽滿政權賣命的偽軍)能分點殘渣。

殖民者建設殖民地,是為了殖民者本身的利益,所以是真心的。

英國還真心建設過印度呢,不信你看孟買和加爾各答。

葡萄牙還真心建設過巴西呢,不信你看里約熱內盧。(註:當年拿破崙一度征服葡萄牙本土,葡萄牙王室被迫南渡里約,下了不少工夫建設巴西,不過葡萄牙終究不是南宋,沒有偏安一隅直到滅亡,而是在拿破崙失敗後收復失地,北還故都。)

法國還真心建設過越南呢,不信你看西貢。

但是殖民者不會考慮殖民地原住民的利益,所以殖民者越是用真心建設殖民地,殖民地的經濟就越是畸形繁榮,殖民地就越是依賴宗主國,殖民地原住民被剝削的程度就越是深重,原住民的命運就越是悲慘。


日本真心想建設東北嗎?
牆外樓:
https://commondatastorage.googleapis.com/letscorp_archive/archives/90882 如果要比較全面地描述民國時代的舊中國社會,就不能不提到日本人對中國的殖民統治歷史。
  ——整個民國時代的38年歷史裡,光是全面抗戰就佔了八年,而在東北三省,日本人扶植的偽滿洲國更是維持了足足十四年,與北洋軍閥在那裡的統治時間幾乎相當。至於台灣和遼東半島(當時是日本的「關東州」),更是從民國時代的開始一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為止,始終都處於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
  在中國大陸的歷史教科書中,對偽滿洲國的落墨並不太多,但上過學的人都知道,這個所謂的滿州國,不過是日本人用刺刀和大炮在中國土地上創建的一個傀儡政權,以及推出了一個末代皇帝當幌子的殖民地而已。當時實際統治著這片土地的日本關東軍,在十四年的殖民統治期間,對東北三省的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孽,除了橫徵暴斂和殘酷鎮壓之外,還有以人體實驗而臭名昭著的731部隊,而各式各樣的萬人坑更是不下幾十個。雖然這些慘事似乎不如南京大屠殺那麼振聾發聵,但也足以讓國人悲憤不已。
  無奈近年來國內史學界的「真相黨」和「翻案風」愈演愈烈,諸位公共知識分子先是一窩蜂地崇拜歐美,羨慕淪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和印度,鼓吹「中國也需要被殖民三百年才能強大」的奇談怪論。再接下來,他們似乎還猶嫌不足,居然對中國近 現代歷史上窮凶極惡、血債滔天的日本入侵者,也開始大唱讚歌,把日本佔領區描述成了繁榮富庶的宜居樂土,以至於弄出了下面這樣的敘述:
  ——曾經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的公路是中國的3倍,發電量是中國的9倍,工業產值是中國的13倍,它最大的城市(瀋陽)有著東方魯爾的美譽,它的國民享受著大大優於中國的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服務,在它國門前等著移民的中國人排成長龍,它的電影流行於遠東各地,它英勇的軍隊正同友軍(日軍)一起解放南京(然後是大屠殺?),它的名字是滿洲國……
  而作為當代中國「公共知識分子」著名代表之一的茅於軾, 更是公開發表言論說:「……一塊土地在中國版圖內。現在歸了外國,但是那裡的人民生活更自由了,收入也增加了。你是同意不同意?如果以國為本,答案是不同 意;如果以民為本,答案是同意。我贊成以民為本。當國家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不一致時,國家的利益要服從百姓的利益。國家應為人民犧牲,不是人民為國家犧牲……」
  嗯,鑒於上述的這些數據和描述,莫非原本被我們認為是在「日寇鐵蹄下慘遭蹂躪」的偽滿洲國,其實卻是當真如同日本侵略軍的宣傳一樣,是一個「五族協和,共存共榮」的皇道樂土嗎?
   實事求是地說,與中原、江南戰場上遍地的焦土廢墟相比,在統治秩序較為穩固的偽滿洲國,日本人確實並不是一味地破壞和洗劫,而是花了不少心思去經營的。 當時的日本政府已經把滿洲當成了鐵板釘釘的本土,故而對於各種基礎設施的開發都投入了巨資,在滿洲建設起了一個龐大的工業複合體,譬如「亞洲水電之母」豐滿水電站、當時鋼鐵產量中國第一的鞍山制鐵所、東北亞規模最大的滿鐵大連醫院,還有號稱未來「新幹線鼻祖」的亞細亞號特快列車等等——所謂的「滿蒙生命線」,可不只是在嘴上說說而已。
  至於滿洲國的首都「新京」(即長春),更是由外國專家設計規劃,號稱建設得比日本東京還要先進。
  但是,這其中有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享受這一切的「國民」到底是在指誰?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為了讓我們被上述言論給弄混亂的頭腦清醒過來,在這裡可以做一個簡單的類比。
   試想一下,當那艘締造美利堅合眾國歷史的五月花號,載著英國清教徒的夢想和希望出現在北美海岸,而當地的印第安人則提著火雞和玉米站在海灘上,懵懵懂懂地看著五月花號靠岸之際,有一個穿越者突然現身,並且將未來五百年將要發生的北美歷史,原原本本地向他們盡數相告,那麼這些印第安人會怎麼做?
   根據當代那些國內公知們的說法,北美大陸的近代歷史大概可以形容成這樣,「……這塊富饒的土地在你們印第安部落的版圖內,是如此的愚昧荒涼,不僅連個像 樣的城市都沒有,真是野蠻得讓人恥笑啊!未來這塊土地雖然歸了外國,但是那裡的人民生活更自由了,收入也增加了,並且從未開化的國度一舉變成了最強盛的世界霸主!對於這一事實,你是同意不同意?如果以國為本,答案是不同意;如果以民為本,答案是同意。我贊成以民為本。 當國家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不一致時,國家的利益要服從百姓的利益。國家應為人民犧牲,不是人民為國家犧牲……所以,你們應該很高興地歡迎美利堅合眾國的誕 生,這是一個肩負著人類希望的偉大國度,是文明、民主和自由的象徵……」
  但問題是,根據我的推測,那些印第安人在得知這一切未來命運之後,在 第一時間內做出的反應,肯定不會是高高興興地給白人們送上火雞和玉米,自覺自愿地給他們騰出生存空間,逆來順受地讓白人們用子彈和瘟疫把自己消滅絕大部分,或者驅逐到荒山野嶺間的印第安保留區,同時欣喜地看到這片土地上誕生出一個偉大的美利堅合眾國,還會有一個感恩節來紀念他們這些愚蠢的土著人……而是嗷嗷叫著摸出弓箭和長矛,寧可拼了命也要把這幫白人給統統宰掉吧!
  道理也很簡單:船上那些歐洲白人的夢想與希望,就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災難和絕望。
  而在當年的偽滿洲國,日本人和中國人之間的關係,其實也跟白人移民和印第安土著一樣相差彷彿。
  ——正如在印第安人眼中,偉大的美國只是他們的噩夢一樣,「滿洲國」也絕對不是中國人的樂土……
  首先,在具體講述偽滿洲國的社會面貌之前,請讓我們先對民國初期的東北三省狀況進行一番追溯。
  自從入關定鼎以來,滿清皇室就一直把起家的東北地區,視為王朝最後的自留地,預備在時局不利的時候「從哪兒來,回哪兒去」,故而設立了「柳條邊」阻礙人口遷移,禁止中原漢民開墾東北的「龍興之地」,大大妨礙了東北地區的開發——直到鴉片戰爭前夕,整個東北三省依然只有300萬人口,跟明末相差無幾。而且就連這麼一點人口,也主要集中在東北三省最南端的遼寧,當時吉林將軍轄下的總人口居然只有區區六七萬,平均每十平方公里才有一個人,人口密度比之今天的西藏還要不如,其蠻荒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清朝皇帝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因為東北地區長期處於未開發狀態,缺乏最起碼的人口和資源,導致東北地方官府根本無力抵禦從歐洲遠道而來的俄羅斯人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通過《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俄國人僅僅依靠威逼和恐嚇,就一口氣割佔了100萬平方公里的外東北沃土!
  痛定思痛之下,清朝從1860年開始逐步鬆弛了「柳條封邊」之策,允許漢民開發滿洲。到了甲午戰爭之後,為了抵禦日俄兩國的蠶食,清廷終於完全放開了禁令,竭力鼓勵漢民出關開墾荒地。截止到民國初期,東北三省已經有了兩千萬人口。而之後統治東北的張作霖、張學良父子,也延續了這一「移民實邊」的政策,最終在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前夕,讓東北人口增長到了三千萬左右。
   民國年代的前期,在連年內戰、災荒頻繁,民不聊生的華北地區老百姓眼中,山海關外那一塊地廣人稀的肥沃黑土地,就如同十八、十九世紀歐洲人眼中的美洲新 大陸一樣,是一片「希望的原野」。從山東、河北等地出發去「闖關東」的人潮,也彷彿上個世紀渡過大西洋移民美國的歐洲人一樣絡繹不絕。
  雖然當 時的東北遍地土匪橫行,猶如美國西部片里的西部荒野一樣缺乏秩序,但那片「棒打狍子瓢舀魚」黑土地,還有豐饒的煤礦、鐵礦和金礦,對祖祖輩輩都渴望著一塊 田產的中國人來說,還是充滿了誘惑力。而這片黑土地也沒有辜負中國農民的辛勤耕耘,很快就給了他們難以想像的富饒收成。
  例如,在電視劇《闖關東》里,就有這樣的情節:主角朱開山一家在山東逃荒的時候,都已經快要餓死了,但當他們在東北落戶之後的第一年,過年時就吃上了熱氣騰騰的白麵餃子,此外 還有滿滿一桌雞魚鴨肉,這些情況都是基本屬實的。還有一集的內容,是朱家在東北成了地主之後,長工耍賴不幹活,理由居然是「都兩天沒吃肉了!」可見當時東北人的飲食水平不僅勝過了華北,或許比日後的韓國都要高一些。
  此外,由於東北土地肥沃、地廣人稀,故而與關內延續幾千年的小農經濟不同,東北的糧食生產在近代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商品率,不但糧食自給不是問題,東北的商品糧還大量的輸出到關內和國外,而東北大豆更是享譽世界,讓遷移至此的關內百姓迅速過上了相對富裕的生活。
   接下來,東北的工商業也依託著商品化農業逐步建立了起來,雖然早期只是搞了一些磨麵粉和榨油的小作坊,不如內地的洋務運動那麼氣魄宏大,但由於資金充裕 和環境相對穩定的緣故,東北的民族工商業在民國前期發展得相當迅速。截止到「九一八」事變的前夕,東北地區已經形成了一個以鋼鐵、煤炭為中心的重工業體 系,以及一個以糧食加工、紡織、食品工業為中心的輕工業體系,建立起了全國最大的麵粉、酒精和啤酒生產基地,不僅能夠與長江流域的工業城市相抗衡,甚至還 對日本的商品傾銷構成了嚴重威脅。
  從張作霖在1918年接任東北三省巡閱使之後,東北三省內部一直保持著相對和平的環境。雖然有過郭松齡叛亂、中東路事件等幾次短暫的戰亂,但持續時間不長,造成的破壞也不算很大。至於比較激烈的兩次直奉戰爭,基本上都是在山海關內作戰。跟戰火連天的中原地區相比,東北這邊已經稱得上是很太平了。
   所以,在民國前期的東北地區,雖然同樣有著官府的壓榨,土匪的肆虐,但那些闖關東的中原移民們,還是一頭扎進了這個充滿了希望的新天地。他們淘金、種 田、經營飯館、搞貨棧、跑馬幫、開煤礦,為了過上富裕生活而不懈地努力,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發家致富,但至少混上一碗飯吃還是比較容易的。
  當時的東北三省,是全中國最富饒的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甚至略微高於同期的日本(當然,在帝國主義列強的老百姓之中,日本人絕對是過得最慘的)。而瀋陽和哈爾濱的繁華程度,也不亞於上海和天津。
  然而,這一切欣欣向榮的景象,都隨著「九一八」事變的槍聲,而被徹底地改變了。
  ——因為,日本人也早已盯上了這片富饒而又廣袤的黑土地。
   早在明治維新之前的幕末時代,日本人就把東北地區視為了侵略擴張的首要目標之一。當時的著名思想先驅吉田松陰,在闡述強國之道的時候就曾經公開說 過:「……為今之計……開墾蝦夷(北海道),奪取滿洲(中國東北)、朝鮮,吞併南方,然後挫敗美國、制服歐洲,就將無往而不勝!」
  然後,通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日本成功奪得遼東半島,並且在東北地區獲得了不少經濟特權。再接下來,胃口越來越大的激進派日本軍國主義者,終於在石原莞爾的策劃之下,於1931年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一舉吞併了中國的東北三省,並且在次年宣布成立「滿洲國」,實現了對這片土地的殖民統治。
  至此,東北三千萬中國人的生活,就從原本的有苦有樂,一下子跌入了地獄的深淵。
  那麼,這個所謂「」的「滿洲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度呢?
  表面上,從國名上看,這應該是一個以滿人為主導的國家。而粗看上去,日本人也確實是抬出了前清的末代皇帝溥儀作為傀儡,還有一幫滿清的遺老遺少作為陪襯……
   但問題是,首先,這個「國家」的內政外交和國防事業,統統都在日本殖民者的全權操縱之下,溥儀皇帝不要說掌握國家大政,甚至就連自己的婚姻家庭都做不得 主。其次,被日本人抬出來妝點門面,在生活地位上享受特殊待遇的滿人,滿打滿算也就是這麼屈指可數的一小撮昔日滿清貴胄而已。至於佔到大多數的底層滿人, 非但沒能因為偽滿洲國的成立而獲得好處,反而因此受到了相當嚴重的負面影響。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東北三省的 滿族人在所謂的「滿洲國」內,並沒有享受到像清朝一樣的特殊待遇——既沒有恢復八旗制度,更沒有旗人的「鐵杆莊稼」,甚至沒有剃髮留辮,怎麼看都找不出什麼跟前清的共同之處……在偽滿洲國的土地上,真正能夠享受到「超國民待遇」的,只有日本侵略者和一部分朝鮮姦細而已,而原本生活在東北三省的滿人、漢人和蒙古人,同樣都是被壓榨和歧視的對象,基本沒有差別。
  對於當時一心要吞併滿蒙的日本人來說,這個滿洲國不過是在把東北三省正式劃入領土之前,臨時性設置的一個過渡時期統治工具而已,抬出傀儡皇帝溥儀和幾個滿清皇族成員妝點一下門面,迷惑一下國際輿論,感覺上就已經很足夠了,實 在是沒必要繼續畫蛇添足。至於要日本人花費巨資重新恢復八旗制度,無償供養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整天吃白飯提籠架鳥喝茶溜達的八旗子弟……拜託,大日本帝國來滿洲是為了擴張土地和掠奪資源,而不是來搞慈善救濟事業的!大和民族自己都沒有這麼悠閑的日子可過呢!
  同樣的道理,偽滿洲國的軍隊也不是滿清八旗的翻版,而是一支以漢人士兵為主體,日本或朝鮮官佐掌握實權的殖民地軍隊——話說回來,就憑晚清八旗子弟的那副衰樣,也實在是沒法指望他們打仗的本事。
  總之,偽滿洲國絕對不是滿清王朝的延續,而只是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日本殖民地傀儡政權。
   ——事實上,在偽滿洲國「五族協和」的社會體系里,日本人自然是第一等,被日本統治了半個世紀的朝鮮人算是第二等,而本地的滿人、蒙古人、漢人這些原住民統統都是第三等,即「滿洲人」。就如同在昔日的北美殖民地,來自宗主國的英國人自然是第一等,其它歐洲國家的白人是第二等,而印第安人原住民無論屬於哪個部落,都是最低賤的下等人一樣。
  因此,除了極少數享受特殊待遇的滿清貴胄之外,沒能從中得到什麼好處的底層滿人,從來沒有像看待清朝一樣, 把這個「滿洲國」當成是自己的祖國。相反,雖然當時東北的絕大多數滿族同胞,在日寇的鐵蹄蹂躪之下,同樣承受了無數的欺壓和侮辱。但由於廢帝傅儀和少數前 清貴胄的無恥賣國行徑,以及當時的信息流通不暢,使得內地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依然把「勾結日寇出賣祖國」的滿人當成了遷怒對象。
  ——由於晚清朝廷的積貧積弱、腐朽賣國,隨著東北三省的失陷,偽滿洲國的成立,針對「賣國滿人」的民族排斥情緒,更是隨著抗日救亡思潮一起再次爆發出來,到處都出現了針對滿族人和滿清遺老的歧視攻訐。對此,日本侵略者基本上沒有給底層滿人撐腰的意思,更沒有真正地把他們看得比漢人高出一等。
  與此同時,在日後十四年內主宰著偽滿洲國的真正主人,正如同三百多年前那艘「五月花號」上的英國清教徒一樣,帶著發財致富的夢想,彷彿蝗蟲一般,興高采烈地從日本列島渡海而來。
  ——這就是讓東北三省中國人恨得咬牙切齒的「滿洲開拓團」。
   早在「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人就制定了奪取資源豐富的中國東北地區,在那裡建立「新日本」的計劃,並且對國民進行了長期的煽動性宣傳。當時在日本有一 首很流行的《馬賊之歌》,就公然如此唱道:「……你也去,我也去,我們都到滿洲去;狹小日本無生計,隔海相望是滿洲。壯闊土地期待我……」
  為了侵吞東北的一百多萬平方公里沃土,日本當局幾乎是毫不掩飾地鼓勵浪人和退役軍官到東北當開路先鋒。至於這些日本浪人在中國究竟幹了什麼……基本上就跟西班牙人對美洲原住民做的事情差不多。
   而在偽滿洲國建立之後,日本移民東北的行動更是達到了一個高峰——從1932年開始,日本就對東北地區進行了幾次實驗性移民。移民從日本在籍軍人中招 募,按軍隊形式編組,發給武器,實行邊耕邊戰。到了1936年,日本當局更是把向中國東北移民列為「七大國策」之一,準備從1937年起,利用十年時間, 向中國東北實施移送一百萬戶、五百萬人的武裝移民侵略計劃。
  雖然由於戰爭的影響,這一計劃並未完全落實,但截止到日本投降為止,移民東北的日本人也已達到接近兩百萬之多(並不是所有移民都屬於滿洲開拓團,還有很多日本人是移居到了東北的城市裡)。
  隨著這兩百萬日本移民的到來,一場可怕的噩夢頓時降臨到了三千萬東北人的頭上。
   這些日本移民幾乎是兩手空空地來到東北,接下來想要在這裡安家落戶,一切的土地、房屋、耕牛自然都要從中國人手裡強行掠奪——他們這些來當上等人的日本 大爺,可不會像闖關東的中國人一樣自己辛辛苦苦地開墾荒地,而是強行掠奪中國人的現成熟地,無論旱田還是水田,每畝一般只給五毛錢,幾乎等於白拿(當時的 東北,每畝地的價格在60銀元到150銀元之間波動)。到了後期,日本人乾脆連五毛錢都不給了,直接以「維持治安」為借口,將日本移民目的地宣布為「危險 區」,將當地農民趕走了事。
  例如在偽滿康德六年(1940年),偽滿洲國當局就突然對愛琿縣法別拉屯的村民下令:「你們屯都搬出去,給日本開 拓團用」,卻完全沒有補償方案。到12月1日那天夜裡,在日軍和偽滿洲國軍的槍口之下,全屯三百多口人被強迫搬出了法別拉屯,哭號野外,無家可歸,東奔西 散,尤其是正值臘月寒天,人人受盡凍餓,搬到新的「安置點」之後,眼前只有一片荒野,房屋、耕地皆無,很多人因此凍餓而死。
然而,正所謂來得太容易的東西,就不會很珍惜。很多好逸惡勞的日本移民,在輕鬆掠奪大片現成田地之後,並沒有親自耕作的打算,而是一心想要悠閑享樂當地 主。於是,他們又把原先被趕走的中國農民抓了回來,給自己種地當長工。很多東北人先是在一夜之間從地主變成了佃農甚至農奴,接下來還要為日本侵略者耕種原本屬於自己的田地,做牛做馬終日勞苦仍不得一飽,心中的酸楚憤恨,實在是難以形容。
  像這樣的慘事,在偽滿洲國絕對不是個案,而是多得數不勝 數。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時為止,日本政府從偽滿洲國掠奪的土地已經高達3.9億畝,佔到「滿洲國」總面積的18.8%,以及總可耕地面積的65%, 是日本國內耕地面積(600萬町步)的3.7倍!眾多祖祖輩輩生活在東北大地上的中國農民,硬是被暴力剝奪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被迫給日本侵略者出賣廉 價勞動力。
  眾所周知,土地就是中國農民的根子,日本移民如此倒行逆施的暴虐舉動,自然激起了東北人民的廣泛反抗,從而在這片林海雪原中誕生了 「東北抗日聯軍」,也就是抗聯。接下來,日本關東軍為鎮壓抗聯,悍然在東北實施了殘酷的「集團部落」政策,強迫人民離開世代居住的土地和家園,遷到指定的 「部落」,把他們集中在圍牆高聳的「人圈」內,並將原來的村莊一律燒光,製造出許多凄涼的無人區。目標是隔絕東北人民與抗日聯軍的聯繫,切斷群眾在物質上 對抗日聯軍的支援,防止抗日武裝力量的擴大。
  而在這些「集團部落」內部,也跟納粹德國的集中營相差無幾——日本看守在「部落」里不準居民關 門,白天黑夜可以隨意出入任何家庭,使得無數的婦女被他們強姦、**,居民的隨身財物更是被搶奪一空。這些「部落」里人口擁擠,骯髒貧窮,房屋、農具都不 夠用,連飲水都困難,隨處可見光膀子的婦女抱著面黃肌瘦的嬰兒。居民生了病也只能等死,但圍牆上卻寫著「王道樂土」,實在是諷刺到了極點。
  此 外,這些「部落」內的勞役十分繁重,所有男人都要被徵發去修公路、修飛機場,在討伐游擊隊的時候,日軍還會強迫中國青年去挑彈藥、背米,卻沒有任何補償, 連伙食都不管。再加上耕地不足,糧食缺乏,日本看守又極端殘暴,導致在「集團部落」里被凍死、餓死和殺害的居民多得恐怖。以撫順縣為例,僅僅在1937年,全縣就有30%的人口,因為「集團部落」而被凍死、餓死、病死或遭到關東軍殺害。
  ——在這裡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清王朝的發祥地,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一個都城赫圖阿拉,就在撫順縣境內……看看吧,就連愛新覺羅家的「龍脈潛藏之地」,居然都能被這個所謂的「滿洲國」糟蹋得如此天怒人怨,滿人在這個國家的實際地位究竟如何,自然是可想而知。
  總之,足足五百萬東北農民,就這樣搬進了暗無天日的集中營,無限屈辱地淪為了日本人的農奴,稍有不慎就會被打殺。在每一個「集團部落」,都有一部被日本侵略者燒殺淫掠的血淚史。
   至於那些沒有被併入「集團部落」的東北農民,同樣也飽受橫徵暴斂之苦——早在「滿洲國」剛剛成立的1932年,偽滿政府攤派給農民的賦稅,就比張學良大 帥的治下一口氣翻了四倍。接下來,日本人為了支撐戰爭的消耗,在東北地區出台「糧谷出荷」政策,以極低的價格向東北農民徵購糧食,名為收購、實為搶劫,每 年掠走糧食近千萬噸,把侵略戰爭的災難強加在廣大東北農民身上。
 而偽滿洲國政府為了向日本主子邀功請賞,竟然公開表示:「當親邦進行大東亞聖 戰的時候,滿洲國的主要國策就是竭盡全力增加農產物的生產來支援聖戰,這是中央和地方官吏應盡的責任,也是滿洲人民應負的義務」,要求「在戰時體制下,人 民必須忍受一切痛苦,多出一粒糧谷就是增加一粒子彈」。這樣一來,原本相對富足的東北農村,迅速被搜颳得家徒四壁,年年冬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餓死。
   在偽滿洲國時代,東北三省的中國農民基本等同於中世紀農奴。而中國礦工的待遇更是慘不忍睹——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人就在東北地區開闢了不少礦山,僱傭 中國勞動力進行開採,雖然工作環境惡劣,經常受到壓榨,但好歹還是得要給礦工發薪水。可是,自從偽滿洲國成立以來,就頒布了《勞動統製法》,從此不再付錢 僱傭勞工,而是直接以「奉公」或「奉仕」為名,驅使東北人民到礦山和工地上無償服徭役。這類強征的勞工一般按戶籍攤派,不僅僅限於漢族平民,滿族聚居地區也並無絲毫優待。
  在偽滿洲國時代的東北三省,每一座礦山都是一個恐怖的集中營,擠滿了中國勞工的冤魂。日本和朝鮮監工的手段極為殘酷,將中國 勞工像牲口一樣驅使對待。大量在礦山上病死、累死或工傷的勞工,根本得不到日本老闆付費醫治,就被推進萬人坑埋葬,甚至往往是活埋!根據現代中國記者的調查,光在遼寧境內,有據可查的偽滿洲國大規模萬人坑就有34個,遇害的中國人至少在60萬以上。
  更加令人髮指的是,為在黑龍江省修建號稱「東方馬奇諾防線」的東寧要塞,關東軍在東北地區先後徵用了十七萬工人。等到工程完畢之後,日本關東軍竟然將所有工人就地秘密殺死,以掩蓋軍事機密。
  ——如果說偽滿洲國的中國農民像是歐洲中世紀的農奴,那麼被強徵到礦山和工地上的中國勞工,簡直就是任憑打殺的古羅馬帝國奴隸了!而且還是不用付錢購買的免費貨色!
   對於勞工的罷工抗議,日本當局的鎮壓策略也是殘酷得令人齒冷——1940年,哈爾濱鐵路工人因為不堪忍受苛待而罷工,在此次罷工平息下來之後,聚居著數千名朝鮮、中國和白俄鐵路工人的傅家甸地區,卻突然爆發傷寒病,很多人全家死絕……過了很久之後,人們才驚駭地得知,這次傷寒病大流行居然是日軍人工製造 的!起因是日本的731部隊在傅家甸地區的自來水裡摻入了烈性傷寒菌,企圖用病魔來懲戒罷工群眾,但由於731部隊投放病菌的技術不過關,導致此次瘟疫蔓 延到了全城,讓聚居在哈爾濱的十萬日本人也深受其害,病死者甚多。一位日本記者氣憤地要把這事給捅出去,竟然遭到關東軍的暗殺。
  至於所謂「在 滿洲國的國門前等著移民的中國人排成長龍」,那大多是日本關東軍和中國派遣軍為了彌補東北三省的勞動力不足,而從華北、山東等地強行抓到偽滿洲國礦山裡服 役的勞工。如果這也能算移民的話,那麼我們似乎也能說:「……在南北戰爭之前,等著從非洲移民美國的黑人排成長龍……雖然他們是坐在販奴船里戴著手銬腳鐐 過來的,並且一下船就要被燙上烙印……」
  然後,在偽滿洲國的城市裡,中國人也不得不過著異常屈辱的生活,在此僅列舉以下幾項——首先,學校和 公開場合都要求說日語,或者現在已經廢棄的「協和語」(漢語和日語雜糅起來的一種詭異語言),不會說的人就要挨揍;其次,在政府和教育機構里,日本官員不僅掌握著實際權力,薪水也是同級中國官員的三倍到十倍;最後,也是最讓人詬病的一條:中國人禁止吃大米和白面,否則就是經濟犯!
  ——為了最大 限度地從偽滿洲國掠奪糧食,日本人一直在盡量壓縮偽滿洲國本地的糧食消費量,以便於從中國人的嘴邊奪食。為此,偽滿洲國法律明確規定:大米、白面等細糧, 均只供給優秀的大和民族;朝鮮族算是日本籍的半島人,可以吃混入大米的小米飯;而滿人、蒙古人、漢人這些劣等民族則嚴禁食用大米和白面。只有極少數位高權 重的大漢奸和偽滿皇室,才能享受特殊待遇,每月分到幾公斤的大米……
  但問題是,按照偽滿洲國制訂的配給標準,能夠合法分到大米的「劣等民族」 實在是少之又少,居然連偽滿的警察局長都不夠資格,普通富人更不用說。至於種植這些大米的東北農民,按照法律更是連一粒米飯都吃不上。而滿洲開拓團的日本 移民不僅不需要交納農業稅費,還能按月領取口糧。
  (為了給偽滿洲國歌功頌德,有些「公知」胡說什麼東北原本不產大米,都是日本人帶來了稻種, 才讓東北開始出現了水稻種植,所以東北大米特供日本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實上,早在唐朝的時候,渤海國靺鞨人就已經開始在東北種植水稻。雖然之後由於 氣候變遷等原因,東北的水稻一度消失,但最遲到清朝後期,遼東地區就已經再次恢復了水稻種植,譬如著名的盤錦大米,在20世紀初期就享譽海內了。)
  麵粉對中國人來說也成了奢侈品,只有在象春節和中秋節這樣的傳統節日,才能每人配給一斤而已。
  這樣一來,日本從東北農村強征來的大米、麵粉,除了大批運往日本的本土之外,就是供應關東軍和移民到東北的日本人食用。而中國人一旦被發現食用大米、白 面,就是經濟犯,處罰異常嚴厲——有位東北的鄉下老人曾回憶說:「……日本鬼子在東北時,日子過得苦呀!我們最多只能吃苞米、高粱米。逢年過節,家裡弄點 好吃的,也都是半夜裡偷偷吃。有親戚吃了點大米,回家時坐火車暈了車,吐了出來,被日本人看見,硬說中國人吃了大米就是經濟犯,當時就被抓了起來。後來好像被拉去做了勞工,再也沒回家。」
  還有另一位大城市裡的東北老人則回憶說:「……那時日寇把中國人列為三等國民,處處都受壓迫受欺辱。我們中國人種的大米不許中國人吃,只許日本人吃。中國人只能吃日本人配給的發霉的苞米面、橡子面,不許吃大米。誰吃了大米,就是『經濟犯』,就要抓起來送到警察 署給灌涼水,過電上刑罰。中國人吃大米了,就把中國人抓來,臉朝天的,腦袋搭拉著綁在一個長條木頭板凳上,用洋鐵壺嘴往嘴和鼻子里倒水,嗆的人都喘不上氣 來。要有不服氣的反抗的,就給綁在椅子上,用110伏的電線接觸在中國人身上,讓你酸痛麻木,全身突突被電打得昏厥過去。」
  根據偽滿洲國的統計資料,僅在該法案執行的第一年,就有31萬東北人因為違法吃大米白面而被捕,佔到總人口的1%。而這些「經濟犯」的下場,多半都是被押送到各處礦山當勞工,最後進了萬人坑……
  最開始的時候,偽滿洲國給中國人規定的口糧配給,是城市裡每人每月供給高粱米或玉米面24斤和若干雜豆,鄉下農民每人每月可留粗糧30斤(各地稍有不同),雖然伙食粗糲,但尚可勉強果腹
到了最後幾年,隨著戰局的日益不利,日軍不斷加大搜刮糧食的力度。偽滿洲國的糧食供應日益惡化,在東北的日本人都開始吃起了高粱米。至於中國人,更是只能 吃由玉米、小米、榆樹籽和鋸末做出來的「混合面」,以及由橡實製成的「橡子面」,這種橡子面吃多了就會大便硬結,讓人拉不出屎、痛苦難耐。
  然而,就連如此粗劣的食物,也還得半夜三更就去排隊才能買到——當時的各個糧谷配售點,經常會沒有糧食可以出售。有時市民們排了很長的隊,站了很長時間,結果等來的卻是一塊「今日無糧」的牌子。
   偽滿政府配給的糧食是如此的匱乏,而且還有很多喪失勞動力的人,根本沒辦法得到配給,因此一些家庭常常斷糧,只好以樹葉、樹皮、米糠和野菜充饑。由於營 養匱乏,東北人民的健康狀況嚴重下降,各類疾病泛濫成災。連偽滿官員都普遍是一副營養不良,面帶菜色的模樣……對比起當年張大帥的治下,連長工都能偶爾吃 頓肉的景象,實在是不能不讓東北人對日本鬼子恨得咬牙切齒。
  除了糧食之外,在偽滿時期,肉、油、糖、肥皂、紙煙、布、棉、線、鹽、火柴、火油 (煤油)等生活必需品,也全部都要實行配給。而且這些配給物資總是時有時無,布料和燃料尤其短缺,小孩光屁股的不在少數,不少人甚至只能披麻袋片。更要命 的是,由於煤炭的消費量被日軍嚴格管制,冬天裡有很多家庭生不起火坑,只能在饑寒交迫之中瑟瑟發抖、度日如年,各地凍死餓死的慘事屢見不鮮。
   確實,正如某些「專家」們描述的那樣,本土自然資源匱乏的日本侵略者,在佔領了資源豐富的東北三省之後,為支持其進一步侵略戰爭的需要,在兩代張大帥建設 的工業基礎上,對東北地區強制推行「產業開發」政策,客觀上使東北工業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也使「滿洲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在 1943年,東北的煤產量佔全國的49%,生鐵佔87%左右,鋼材佔93%,電力佔78%;全區工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6%左右,遠遠高於全國的平均 水平。此外,日本人還在偽滿洲國興辦了當時亞洲最大的電影企業——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當時東北亞最大最先進的綜合研究所—— 滿鐵中央實驗所等等。而偽滿洲國首都新京(長春)的城市建設,確實也頗有值得稱道之處。
  但問題是,日本人在偽滿洲國搞的這一切建設成就,難道會是為中國人準備的嗎?
  在這裡,需要指出一個事實:當時日本在偽滿洲國興辦了很多高等學校,貌似是在發展偽滿洲國的教育事業,每年還有很多優秀學生被送到日本東京去留學……但你知道讀這些大學的都是什麼人呢?
   ——當時的滿洲各所大學,教師90%以上為日本人,用日語授課,學生通常有一半左右是日本僑民,剩下的也以朝鮮人居多,中國人的數量總是最少。如在奉天 農業大學,日本學生佔40%;在奉天工業大學,中國學生比例僅為10%。而在專門培養高層官吏和殖民統治骨幹的大同學院,招收學生都以日本人為主,中國 人、朝鮮人加起來只佔一個零頭……由此可見,這些學院根本就不是針對中國人開辦的。正如同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從來都不是印第安人的學院一樣。
  而且,日本在很早就有遷都東北的計劃,到了戰爭末期又被再一次提起,甚至準備把天皇、政府和軍隊全都從本土遷移到東北,進行最後的頑抗……現在你們知道這座「新京」是為誰修築的了吧!
   事實上,日本對東北地區的計劃一直很明確,就是大量移民、搶佔土地,改變東北的民族成分,最後把這裡變成一個「新日本」。而原本生活在這裡的東北人,要 么被活活折磨到死,要麼驅逐進荒山野嶺,或者趕到山海關內去……基本上就跟西班牙人、美國人對待美洲印第安人的策略如出一轍。
  ——如今的美利堅合眾國,早已是響噹噹的世界霸主,華爾街的金融家更是掌控著全球的經濟,但蜷縮在保留區內的那些美國印第安人,會覺得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嗎?猶太人也將他們控制下的巴勒斯坦建設得很好,各種經濟數值都相當漂亮,但巴勒斯坦人因此拿到任何好處了嗎?
正如同華爾街的輝煌與印第安人無關,以色列的強盛也不會讓巴勒斯坦人自豪一樣,偽滿洲國的經濟建設成就,同樣和中國人的利益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只要看 一看撫順煤礦萬人坑的累累屍骨,就知道偽滿洲國的這些工業,都是在日本人的刺刀和大棒之下,用無數中國勞工的血淚建造而成。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 看,偽滿洲國工業的發展,都僅僅是一種掠奪式的的戰時畸形經濟,其過程凝結著千百萬東北人民的苦難;而其結果也只是給日本的侵略提供了物質支持而已。與其 討論日本人建設偽滿洲國給中國人做出了多少貢獻,倒不如說是完全相反——偽滿洲國的工業越發展,中華大地的災難越深重!
  所以,作為一個中國人,大可不必對偽滿洲國的這些工業成就,感到什麼興奮和驕傲。
  有人說,日本人的各種暴政,只是因為統治尚未確立的緣故,只要時間長了,手段自然會緩和下來。
   但問題是,美國人統治北美這麼多年,對待印第安人手軟過嗎?西進運動搞了整整一百年,對印第安人的屠殺也整整持續了一百年。而加拿大更是不得了,到現在 還不承認境內很多印第安人的公民權,並且對當地原住民濫用暴力。
  ——按照這樣的道理來說,「民主國家」還真是一張萬能的護身符啊,當年的日本侵略者只要高喊幾聲「大日本帝國是 民主國家」,那些萬人坑、大屠殺和人體實驗,就統統都不受指責了。而希特勒也只要聲明德國是民主國家(希特勒還真是民主選舉上台的),接下來對待猶太人就 可以愛怎麼殺就怎麼殺了……
  總之,把希望都寄托在兇殘侵略者的仁慈之上,原本就是自欺欺人的漢奸思想。
  另外,就像漢奸汪精衛等人建立的偽政權,即使冠以「中國」字樣,也並不代表中國人民一樣。偽滿洲國雖然有個滿清的末代皇帝當幌子,實質上也並非滿族人自己的獨立國家,更代表不了滿族人的利益。
   在這個實為傀儡政權的「滿洲國」內,東北的滿族同胞並沒有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樣,成為日本侵略者的幫凶和同盟軍,而是同樣承受著慘無人道的迫害。以著名的 撫順平頂山慘案為例,三千名遇害的中國人就有80%是滿族。在日本入侵中國的十四年戰爭史上,滿族同胞也前赴後繼地揭竿而起,投身抗日救亡大業,與兇殘的 日寇展開殊死較量——例如「七七事變」之中戰死北平的佟麟閣將軍,抗戰時期知名空軍飛行員高志航,以及東北抗日聯軍的第八軍軍長謝文東和相當一部分骨幹成員,就都是滿族人。
  九一八事變之後,出身鑲紅旗的滿族將領鄧鐵梅,帶著上萬名滿漢各族同胞投身沙場,在東北跟日寇血戰到了最後一刻。1935年中共發表的《八一宣言》中,就稱讚他是「為救國而捐軀的民族英雄」。
甚至就連川島芳子的弟弟,末代肅親王善耆的小兒子,「紅色貝勒」愛新覺羅.憲東,也毅然加入了東北抗日地下組織,並且在滿清貴胄之中發展出一個規模驚人的情報網。
  ——在清王朝誕生和起源的偽滿洲國版圖上,當地的滿族民眾竟然會殊死反抗他們過去的皇帝,而不是衷心擁護愛新覺羅.溥儀陛下重新復辟登基,這在滿清王朝時代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所以,這個連滿族人都要拚死造反的「滿洲國」,不僅是中國的叛逆,也代表不了滿族人的利益。
  就連溥儀皇帝本人,到最後也已是對日本人滿腔悲憤.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作為我國重工業基地的東北地區,在轉型發展上遇到了一系列困難,並且隨之出現了失業、蕭條等社會問題,讓東北人對黨和國家有些不滿和 怨言,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發展到要給偽滿洲國翻案,給日本侵略者張目的地步,硬是把這個猶如人間地獄一般的殖民政權,說成是什麼經濟繁榮、政治廉潔、 人民幸福、文明進步的「發達國家」……那可就實在太過分了——實事求是地說,一個熱愛偽滿洲國的東北人,簡直就如同崇拜希特勒的猶太人一樣不可思議,只能 說是受虐狂之中的受虐狂了。
  我一直感到很費解的是,如今有些人,包括某些自詡「理性」、「客觀」的學者教授,他們總是口口聲聲地說著「大愛」、「寬恕」,他們不斷地要求人們寬恕那些曾經給我國人民造成巨大災難的侵略者,甚至對他們百般讚美和歌頌、不顧一切地把他們吹捧成天使,而把抵禦外來 侵略的民族英雄貶低為罪人。在另一方面,他們卻又竭力反對民族團結,製造謠言,挑撥國內各個民族、省份之間的關係,看不到他們有一絲一毫的愛和寬恕!同 時,他們還對自己的同胞大扣帽子,凡是不贊同他們的人,就栽贓誣陷,統統污衊成「憤青」和「極端民族主義者」……這樣的人,究竟還有什麼「大愛」、「寬 恕」可言呢?
  古人有云:「仁者愛人」,「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由此可見,只有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的同胞,愛自己的朋友,才是應該排在第一位的!可這些人卻狂熱地仇視著自己的同胞,並且更加狂熱地歌頌著兇殘的侵略者!這樣的人還自稱什麼「理性」,實在讓人費解。
   當然,我也不是不能明白,在他們的眼裡,自從有了共產黨之後,中國社會就愚昧落後了,中國文化就毀滅了,中國經濟就崩潰了,中國老百姓就不自由了。這些 人的根本觀念就是:凡是中國大陸的東西都是不對的,凡是中國共產黨做過事情的都是邪惡的,凡是中國取得的成績都是恥辱!
相反,只要是中國共產黨的敵人,無論是美國、國民黨甚至日本人,就統統是文明和正義的!至於二戰時期的美國和日本這一對死敵,究竟該如何同時代表著文明與正義,就天曉得他們是怎麼理解的了。
   譬如,有位台灣人就曾經大言不慚地說道:「……對於統一的中國來說,滿洲國是一個分裂出去的怪物。但對於滿洲國的人民來講,在日本的科學指導之下,保持分裂狀態肯定比現在繁榮上不止五倍,至少不會遭受1949年以後某個愚昧政權的一系列迫害和屠殺,內地的漢人還會拚命往滿洲國偷渡……」
  對於這樣的荒謬言辭,我已經是不知道該如何反駁了。不知當這位仁兄穿越到偽滿洲國,被逼著說不倫不類的「協和語」,住著地獄般的「集團部落」,用橡子面充饑, 然後因為偷吃大米而淪為經濟犯,最終在某個礦山上負了工傷干不動活,被日本老闆下令活埋的時候,會不會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總之,如果說某人歌頌國民黨的統治,我們還可以理解為階級立場和小資情調的問題的話,那麼假如有人居然去歌頌日寇鐵蹄之下的偽滿洲國,我們就只能懷疑他究竟有沒有把自己當成中國人了。

、、、、、、、、、、、、、、、、、、、


看了太多沉重的歷史,下面來一段開心的!Y(^_^)Y

所以說,日本真是壞得沒邊了,讀懂中國歷史才能體會到日本人的罪孽深重。

近3000年來中國都東亞名副其實的高富帥,日本人早年那個窮逼屌絲,只能低三下四的來巴結我們,跟我們學寫漢字,學穿衣服,怎麼泡馬子。但小鬼子的心裡卻一直積怨著「羨慕嫉妒恨」。

有一天我們突然載了一個大跟頭,被一幫茹毛飲血,腰扎草繩子的滿韃給征服了。曾經傲視天下的華夏民族被就這麼一幫畜生給奴役了300年,我們女人被蹂躪,男人們被迫留著卑賤的髮型,當時又是怎樣一種屈辱呢?

華夏民族從曾經的高富帥淪落成卑賤的奴才,到現在我們身上依然遺留著嚴重的滿清後遺症。

到了近代,漢人好不容易把奴役我們300年的滿韃推翻了,終於有可以抬頭做人啦,但300年的奴役對一個民族的身心帶來巨大的破壞,我們落後,迷茫,不知所措。

而此時,日本那個在我們身邊當了2000多年的窮屌絲,卻小人乍富,終於等到報復的機會了。不但奪去我們大片東北土地,還讓奴役我們300年的滿韃在東北復國,繼續在精神上羞辱我們,滿洲帝國存在一天,這個恥辱就永遠的掛在在我們頭上。

可這樣日本仍不滿意,已經坎掉我們一條胳膊,還要把我們按到地上,一頓暴打,打到我們殘廢,還要再叫聲爺爺別打了,我們服啦! 華夏民族就如同被閹割的太監,永遠的攤在床上任人輪姦,永世不得翻身。

讀懂歷史後,才會深刻的體會到日本人是多麼地可恨。

過去100年日本工業化比我們好很多,於是他們的精英層就把工業化搞得好,錯誤的把日本在一段時間技術比我們好,說成了日本文明永恆的比我們好,所以它心底上瞧不起中國。無法接受被中國人超越的事實。

還有就是深刻的犯罪感,他們知道這100年,對中國那是罪孽深重,非常擔心中國跟它清算。這是今天日本無法接受中國崛起的原因。

所以,日本想盡辦法來阻撓中國的發展,拉攏美國,印度,越南,來組建反華聯盟,在世界各地區與中國展開競爭。

但日本的這點伎倆對於中國的崛起不過是螳臂當車,中國只要保持淡定,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一定會把小日本遠遠地拋在後面,繼續做回我大漢的倭奴國。


、、、、、、、、、、、、、、、、、


很多歷史讀者都會問: 如果918事變後就全面抗戰結果會怎樣?


如果當年蔣介石和張學良在918事變後,立即調集數十萬大軍進入東北,堅決抵抗日本侵略,結果會怎樣?


當時最高領導人蔣介石沒有積極抵抗,也沒有支持張學良在關內東北軍迅速打回去,貽誤戰機負有責任。雖然二世祖因害怕不敢打回去,但在1931年蔣介石並沒有公開命令東北軍抗擊日本,並給與軍餉方面支持,而是選擇了沒用的國聯。結果助長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造成後來的全面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蔣介石的私心與懦弱:

蔣介石擔心,如果在918事變奮起抵抗,可能會導致中日全面戰爭,日本海軍會把自己江浙一帶的地盤,以及東南沿海城市摧毀。

證據: 來聽聽「九一八事變」4個月後,蔣介石於1932年1月12日在奉化武嶺學校演講:
  「中國國防力薄弱」,海陸空軍不足,一旦給日本提供「絕交宣戰」的口實,「必至沿海各地及長江流域,在三日內悉為敵人所蹂躪,全國政治、軍事、交通、金融之脈絡悉斷,雖欲不屈服而不可得」。(秦孝儀《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緒編(一)》317頁)

蔣介石早期是炒股票的金融投機分子,而國民黨嚴重依賴江浙財閥的支持,在共同利益捆綁下,蔣介石不得不首先為自己地盤早想,而不能為了東北那塊歷來張家父子管轄的化外之地,把自己的身家都拼上。在中原大戰之後,蔣介石只是名義上的中國領袖,但實際很多地盤上依然是軍閥各自為政。


對此,蔣委員長於1933年4月7日在江西撫州演講時,是這樣解釋的:

「我們革命的敵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東三省熱河失掉了,自然在號稱統一的政府之下失掉,我們應該要負責任,不過我們站在革命的立場說,卻沒有多大關係。這回日本佔領東三省熱河,革命黨是不能負責的,失掉了是於革命無所損失的。如果在這個時候只是好高鶩遠,多言抗日,而不能實事求是,除滅匪患,那就是投機取巧,是失了我們革命軍人之本色了。」(《最近剿匪戰術之研究》,《剿匪之理論與實施》第75-77頁)。

當然,不能說蔣介石完全不在乎東北被日本人奪走,但又不能舍上全部家當為之一搏,於是只能祈求國聯。今天的人們會說,那時的國聯就是一個擺設。但實際並非如此。在此之前,依靠國際勢力的干預,中國保住很多領土。


例如:當年甲午戰爭失敗,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予日本。但六日後,俄、法,德為自身利益派出軍艦迫使日本把遼東還給中國。1905年俄國要吞併東北,英法美支持日本發動日俄戰爭,中國保住了東北。1928年日本製造了濟南慘案,佔領山東半島,也因受到國聯干預退兵。因此,國際勢力為自身利益而相互節制,是可以對某一國的侵略行為進行限制。


然而,1931年的國際情況是,世界老牌資本帝國身陷金融危機,英法德都無力干預遠東的事務,美國孤立主義,只做生意,不關心政治。蘇聯正處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專心發展工業,也不敢去招惹蠻橫的日本。


國聯大會只能對日本譴責和不痛不癢的經濟制裁,這已是當時國際社會能做出最大的努力了。

事後,國聯秘書長艾文諾對中國外交人員吳秀峰,說了這樣的一番話:「一個國家被別人武裝侵略,首先要自己奮起抗戰,我們國聯才談得上給它撐腰,主持正義。它自己都不抵抗,要指望我們國聯為它火中取栗,那是不現實的。」

可以想像,如果1931年918事變後,蔣介石和張學良調動數十萬大軍進入東北抗戰。雖然中國軍隊戰鬥力不如日本,但有著龐大的數量優勢。


16萬東北軍會立刻擊退少數關東軍的侵略,即使駐紮在朝鮮的幾萬日軍趕到,與增援的數十萬國民黨軍隊激戰,也會在東北進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一旦開戰,中國會得到外國大量先進的武器。英,法,美都不願意看到日本佔領東北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世界級的大國。蘇聯更是擔心日本佔領東北後,威脅其遠東的領土。但首先,是自己奮起反抗,國際勢力才能介入。


此時,日本還沒有獲得東北大量的資源,緊靠本土和朝鮮的殖民地是無法長期支持大規模戰爭的。再加上國聯的經濟制裁,日本很快就無法承受戰爭的消耗,其內閣也能壓制住軍部奪回領導權,迅速結束戰爭。

蔣介石卻能憑藉對日本戰爭的勝利,在國內確立絕對統治的地位,而且是極小的代價下,戰爭只限於東北數月,不超過1年的戰爭,這和八年抗戰,民不聊生不可同日而語。


1931年和1937年,中日軍力的對比:

1931年9.18事變前,日本全國總共裝備了約50輛作戰坦克,中國同時期擁有坦克數量300輛。

日本全國共有常備軍14個師團,20餘萬人(不滿編,滿編製應為30萬人),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只能勉強維持這支規模並不大的武裝力量。這個數字大約相當於中國同時期軍隊總數量的十分之一,相當於國民黨中央軍規模的二分之一。

日本全國共有空軍作戰飛機約300餘架,而中國僅東北軍的作戰飛機就280架,全國作戰飛機亞洲第一。

可以這麼說,1931年時候,日本機械化部隊還沒有建立。戰場上還是以步兵衝鋒為主,火炮掩護,空軍偵查的一戰模式。中日之間裝備沒有巨大的差距。雖然,素質上有一定差距,但並不是很大。中國軍隊剛剛經歷中原大戰鍛煉,可以立刻派出200萬有經驗的作戰部隊,最多可征遭500萬軍隊。

1931日本也可動員100萬軍隊,但如果戰爭初期進行異常困難,日本的內閣就能壓制住軍部繼續戰爭的企圖,進入談判狀態,最差結果維持918以前的形式。如同,日本與蘇聯的諾門坎戰役,一旦遭到迎頭痛擊,日本鬼子再也沒有侵略的企圖了。

如果蔣介石在918後,立刻投入像1937年淞滬會戰那樣大的兵力,在東北和日本打上3-6月的大會戰,中國南方還源源不斷的徵召200-300萬新兵,這樣的架勢很快就能迫使日本放棄繼續侵略的想法。

結果懦弱自私的蔣介石選擇不抵抗,放棄東北。讓日本獲得巨大的戰爭資源,在今後的6年里,中日兩國的軍事差距越來越大。斯大林一個五年計劃,讓一個木犁耕地的農奴國家,成為能擊垮納粹的世界一流工業強國。

可常凱申就知道買買買,拼湊一堆豆腐渣子德械師。江浙財閥不會搞實業,1927-1937年所謂的黃金十年,就會開歌舞團,飯館,二道販子。到1937年,只能生產步兵輕武器和小口徑的火炮,大口徑火炮、坦克、汽車等尚不能生產。人家蘇聯,日本造坦克,大炮,飛機,航母。在19世紀初那個風起雲湧的世界,一個國家沒有工業,只能淪為任人宰割的殖民地。

到了1937年七七事變時候中日軍力對比:

陸軍: 中國 182個師,200多萬(幾乎無後備役);日本 448.1萬(含可迅速徵召的後備役)

海軍: 中國 海軍 100餘艘,約6萬噸; 日本: 近80萬噸,其中航母6艘

空軍: 中國 共600餘架, 日本:其中作戰飛機305架 陸海軍航空兵近2700架


六年過去,日本的軍隊整體戰鬥力提升10倍都不止,而中國軍隊的實力是原地踏步走。在北方大敵當前的情況下,任何重工業都發展起來。卻在全國到處剿匪,美其名曰:攘外必先安內,難道就不明白,對於一個現代民族國家,還有什麼能如一場對外戰爭更能凝聚人心的。蔣介石和江浙財閥組成炮娘黨註定是失敗的,如今連台灣都丟掉了。


另外,如果918後全面抗戰,蔣介石派幾十萬軍隊進入東北作戰,還能藉此虛弱張學良,韓向方等北方軍閥勢力。至於那啥小黨,根本都不用剿,很快自生自滅啦!

同時代的另一位領袖,在中國剛剛統一,百廢待興,反革命勢力依然此起彼伏的時刻,卻屹然向世界最強大的美國開戰。當對外戰爭開始後,全國上下立刻凝聚到一起,不同政見的反動勢力,匪患很快加入到偉大的抗美援朝,這是我黨的立國之戰。結束了從1644滿清入關以來近300年的奴役與屈辱,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啦!

僅從這一決定就能看出兩位領袖的氣魄,誰是真命天子,帝王之才。918事變後的全面抗日,本應是蔣介石奠定千秋偉業的機遇,可自私與懦弱讓其最終走向失敗。蔣介石的境界,只適合是去台灣當個小省長,統領全中國實在是太難為他啦。

、、、、、、、、、、、、、

以一·二八淞滬抗戰為例,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投入大規模兵力是可以擊退日本。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為掩護炮製偽滿洲國傀儡政府的陰謀,由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館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謀在上海製造事端。田中隆吉與女間諜川島芳子策劃,於1932年1月18日,唆使日僧天崎啟升等五人向馬玉山路中國三友實業社總廠的工人義勇軍投石挑釁,與工人發生互毆。田中操縱流氓漢奸乘機將兩名日僧毆至重傷,日方傳出其中一人死於醫院。隨即以此為借口,指使日僑青年同志會一夥暴徒於19日深夜焚燒三友實業社,砍死砍傷三名中國警員。20日,又煽動千餘日僑集會遊行,強烈要求日本總領事和海軍陸戰隊出面干涉。21日,日本總領事村井蒼松向上海市長提出道歉、懲凶、賠償、解散抗日團體四項無理要求。22日,日本駐上海第1遣外艦隊司令鹽澤幸一發表恫嚇性聲明,以保護僑民為由加緊備戰,並從日本國內向上海調兵。27日,村井向上海市當局發出最後通牒,限28日18時以前給予滿意答覆,否則採取必要行動。國民黨政府為集中兵力在江西"剿共",對日繼續執行不抵抗政策。軍政部長何應欽急電第19路軍忍辱求全,令上海市長吳鐵城於28日13時45分全部接受日方提出的無理要求。暫時下野的蔣介石委託國民黨元老張靜江說服蔡廷鍇避免與日軍衝突,並調憲兵第16團接替上海第19路軍防務。日方接到吳鐵城答覆表示"滿意",卻又以保護僑民為由,要中國軍隊必須撤出閘北,不待答覆便於當晚突襲閘北。

第19路軍奮起抗戰

事變之初,駐上海日軍有海軍陸戰隊1800餘人及武裝日僑4000餘人、飛機40餘架、裝甲車數十輛,分布在虹口租界和楊樹浦,另有海軍艦隻23艘,游弋在長江口外和黃浦江上,由海軍第1遣外艦隊司令鹽澤幸一指揮。1月28日午夜,陸戰隊分三路突襲閘北,攻佔天通庵車站和上海火車北站。上海軍民義憤填膺,擔負滬寧地區衛戍任務的第19路軍3個師共3萬餘人,第60、第61師分駐蘇州、南京一帶,第78師2個旅駐守上海,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指揮下奮起抗戰。防守市區的第156旅,在前來接防的憲兵第16團主動配合下,打退由橫浜路、虯江路、寶山路進攻的日軍,29日奪回天通庵車站和上海北站。日軍敗退租界,通過英、美等國領事出面"調停",達成停火協議,緩兵待援。上海民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推動下,紛紛組織救護隊和義勇軍,積極支援第19路軍抗戰。29日,日本政府發表聲明威脅中國政府,誣指上海事件是中國排日運動引起的。南京政府於30日倉促遷往洛陽。至2月2日,日軍從國內增調航空母艦2艘、各型軍艦12艘、陸戰隊7000人援滬。蔣光鼐急調第60、第61師參戰。3日,日軍破壞停火協議再向閘北進攻,被守軍擊退。日本內閣遂增派第3艦隊和陸軍久留米混成旅援滬,由第3艦隊司令野村吉三郎接替鹽澤指揮。7日,野村改變攻擊點,以久留米旅進攻吳淞,陸戰隊進攻江灣,企圖從守軍右翼突破。第19路軍依託吳淞要塞及薀藻浜水網地帶與日軍激戰,第61師將進攻紀家橋、曹家橋及偷渡薀藻浜的日軍各個消滅,其餘日軍又龜縮租界,由英、美等國領事再次出面"調停",以待援兵。
第5軍馳援上海作戰
上海戰況於日軍不利,日本內閣於2月14日又調陸軍第9師參戰,改由第9師師長植田謙吉統一指揮。同日,中國政府派請纓抗日的張治中任第5軍軍長,率所部第87、第88師及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增援上海,歸第19路軍統一指揮,接替從江灣北端經廟行至吳淞西端的防線,為左翼軍。第19路軍為右翼軍,擔負江灣、大場以南及上海市區的防禦。18日,植田發出最後通牒,要挾中國守軍於20日17時前撤退20公里,被蔡廷鍇嚴詞拒絕。20日植田令日軍全線總攻,採取中央突破,兩翼卷擊的戰法,以第9師主突江灣、廟行結合部,企圖北與久留米旅圍攻吳淞,南與陸戰隊合圍閘北。守軍第19路軍與第5軍並肩作戰,密切配合,利用長江三角洲水網地帶及既設工事頑強抗擊,並組織戰鬥力強的部隊夾擊突入江灣、廟行結合部之敵。經過6晝夜爭奪戰,日軍遭受重創,由全線進攻轉為重點進攻,再由重點進攻被迫中止進攻。
日軍增兵襲擊瀏河攻陷上海
淞滬抗戰激勵全國,後方官兵紛紛請纓抗戰,蔣介石拒絕再向上海增兵。而日本內閣決定組建上海派遣軍,派前陸軍大臣白川義則任司令官統一指揮。2月27日起,上海日軍又得到陸軍第11、第14師的增援,總兵力增至9萬人、軍艦80艘、飛機300架,戰鬥力驟增。當時中國守軍總兵力不足5萬,裝備又差,而且經一月苦戰,傷亡比較嚴重,左側瀏河地區江防薄弱。白川汲取前三任指揮官正面進攻失利的教訓,決定從翼側瀏河登陸,兩面夾擊淞滬守軍。3月1日,指揮第9師等部正面進攻淞、滬,以第3艦隊護送第11師駛入長江口,從瀏河口、楊林口、七丫口突然登陸,疾速包抄守軍後路。淞滬守軍腹背受敵,被迫退守嘉定、太倉一線。國民革命軍在江灣一帶抵抗日軍進攻至3月2日,由於日軍在太倉瀏河登陸,形成腹背受敵的局面,於是被迫全線撤退。3月3日,日軍佔領真如、南翔後宣布停戰。
是役,中國軍隊在人民支援下浴血奮戰,連續擊敗日軍進攻,使敵三易主將,數次增兵,死傷逾萬,受到沉重打擊。但政府當局妥協退讓,不繼派援兵,守軍寡不敵眾,防線終被日軍從翼側突破而被迫撤退。由於上海的戰事讓長江航運中斷,列強位於華中的利益受損,於是逼迫日本政府談判。中日在英、美、法、意各國調停之下於3月24日在上海談判,5月5日簽署《淞滬停戰協定》。日軍返回戰前防區(上海公共租界北區、東區及其越界築路地帶),國軍暫留現駐地(滬寧鐵路上的安亭鎮至長江邊的滸浦一線),交戰區劃為非武裝地區。不久,國民黨政府將英勇抗戰的第19路軍調往福建"剿共"。

從一·二八淞滬抗戰的過程可以看出,中國軍隊在1931年時與日軍的實力差距會更小,那時日本還沒有獲得東北的戰爭資源,其軍事能力還是受到犬養毅等內閣的壓制。如果國民黨派30萬軍隊進入東北,再加上張學良的20萬軍隊,是完全可以擋住2萬關東軍,以及駐紮在朝鮮的7萬日軍。

當戰事在東北進入膠著的陣地戰後,英法美蘇就會向日本施壓,再加上軍事進攻不順利,人員損失慘重,再加上日本內閣的反對,日本軍部就無力在繼續侵略中國。中國在東北打退日本,未來5年里,日本都再也不敢打中國的主意了。


可以這麼肯定,如果1931年中國大陸的執政黨是共產黨,那毛澤東能在動員1000萬以上的軍隊,不但收回東北,還能把朝鮮拿下,把小鬼子趕到海里去。

常凱申和他江浙財閥組成的炮娘黨就知道抱英美大腿,被美國耍得跟猴一樣,還是一如既往的沒底線的跪舔。


為什麼國民黨蔣介石沒有軍工,抗戰時中國連個鋼盔都無法生產,怎麼能與飛機,大炮,航空母艦的日本對抗。


國民黨背後的江浙財閥就喜歡買辦,不願意發展工業。那樣他們有更多的油水撈,每次美國援助,江浙財閥和炮娘黨就能大撈一筆。幹嘛費事費力的發展工業呢。

因為發展工業要前期投資數年時間,長期都是賠錢買賣,江浙財富的奸商當然不能幹這種傻事。我在上海開家歌舞團,妓院,大煙管,這來錢多快。然後去跟歐美國家做軍火生育,還能撈更多的錢。

在國共內戰最關鍵時刻,國民黨政權以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美國送來20億援助,全被蔣介石背後的四大家族和江浙財閥個私吞了。

然後,用金圓券瘋狂掠奪人民財富,貨幣面值更手紙一樣,所以國民黨的春秋大夢就被丟到馬桶了去了。


國民無法發展重工業或者說實業的根本原因


在清末有識之士就大力呼籲發展實業,實現實業救亡,然而即使是推翻了滿清後的民國依然無法發展重工業(或者說是實業)。有人說這是民國政府官員沒有意識到實業的重要性,其實不然,至少行伍出生的蔣介石應該知道武器裝備和後期輜重採用國產的總比進口的可靠和便宜。至於民國為何無法發展重工業(或者說工業實業),而為何同時代的蘇聯僅僅3個五年計劃就能實現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呢,而且是世界第二生產力工業國。個人感覺有以下幾個原因:


1,辛亥革命不是徹底的革命

由於革命軍的成分非常複雜,什麼人都有,並且孫中山不是一個良好的指揮者(雖然中山先生一直為推翻愚昧且殖民色彩濃重的滿清從而建立共和與平等民主的國家而努力奮鬥,但其能力確實差),否則也不會多次倉促起義多次被鎮壓,而每次起義都犧牲不少堅定的革命者。而經濟上支持孫中山革命的大多是買辦資本家,他們其實已經看到滿清的孱弱和遲早會滅亡,所以他們僅僅不過是投資而已。按照誰的實力大,推翻滿清出力多,誰就得得利益多原則。

辛亥革命最後自然是袁世凱的北洋集團得利最多,而那些出資投資革命的買辦資本家,如果袁世凱給他們利益,他們自然拋棄孫中山和革命黨,而袁世凱不給他們利益他們自然要反對了。其實袁世凱倒是一個做實業的人,也知道實業的重要性,但是最後由於種種原因居然稱帝了,舉國自然討伐之。袁世凱死後北洋限於內鬥而南方也是革命黨和各個軍閥在多次爭鬥,這樣事實上四分五裂的狀態下,自然無法發展實業尤其是重工業,要知道那可是需要大量投入的。


2,並非蔣介石不想發展實業而是他所處的位置即以及當時中國的情況無法發展實業

到了後來大革命後,蔣介石至少名義上統一中國,而且至少是直接控制了長江中下游地區和南方大部分地區(出了西南),而蔣介石控制的這些區域都是國家相對發達的地區和主要稅收來源地。按照道理,應該能集中發展實業了。而且此時正值西方發生經濟危機,完全可以大量引進機器設備來發展實業尤其是關係國家安全的重工業。也不能說蔣介石沒有看到重工業的重要性,事實上蔣介石也想發展重工業,從他統一步槍為中正式而且在原有兵工廠基礎上擴建並製造大炮(雖然都是小口徑炮)就可以看出來,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蔣介石也是想發展重工業的。

然而,蔣介石的地位決定了他無法發展重工業,蔣介石是靠著東南尤其是江浙一帶的買辦資本家的支持上台的,買辦資本家是靠什麼獲取利益的,既然是買辦自然是靠著洋人的產品進入中國而獲利的,如果中國實體經濟發展了,洋人的產品進入中國自然受到影響,從而自然會影響到買本階級的利益。那麼買辦資本家自然全力反對了,他們就會說自己製作不如買來的更快更直接,然後又說自己製造的產品質量不放心技術不成熟等,總之只要這些人在台上就會全力反對發展重工業(其實現在的一些買辦也是鼓出中國不要製造大飛機等高技術產業,不過是做的更加隱蔽些而已)。

而蔣介石自然無法全力反對自己的這些靠山,所以這就決定了蔣介石即使有心發展重工業和實業也無法發展。而蘇聯是推翻了沙俄的特權階級,所以發展實業自然不會有什麼障礙,而且蘇聯受到了西方的包圍,自然只能靠自己了,所以必然看重重工業和集中發展重工業,而西方的經濟危機給了蘇聯非常大的機會,蘇聯就用大量糧食(其實當時蘇聯也在鬧饑荒)和初級礦產來換取西方的技術和工業設備。

而後來新中國的毛澤東看到了買辦資本家的危害,毛一生都在壓制和打壓買辦資本家和買辦主義經濟及買辦思想。新中國也是消滅了這些阻礙實業發展的買辦資本家從而有了發展實業的基礎,所以新中國也能在短期內建立健全工業體系,儘管技術非常落後,但總比沒有強,至少外敵來了會生產飛機和大炮的重型火力。而民國所謂的黃金十年(1927—1937)發展的都是虛擬經濟和麵粉等低技術輕工業,所以抗日戰爭一爆發只能靠著人命來填補。

蔣介石無法發展實業及重工業的另外一個原因在於滿清200多年愚民政策和大量割地賠款導致國家極度虛弱的結果。沙俄雖然是封建制國家而也很孱弱,但是開化,至少沙俄給蘇聯留下了一批技術人才和科技人員,而滿清呢?滿清給民國留下除了和列強之間的賠款餘額就是租界海關落在洋人手裡。發展實業需要國家的支持,尤其是關稅支持,結果呢?關稅在洋人手裡,就這樣了,現在一些無恥的歷史學家還在所清朝如何偉大,真是無恥之極。

發展實業同樣需要人才,技術科學人才,滿清呢?200多年的愚民政策,奴才文化盛行下怎麼可能會有科技人才呢?所以根本就沒法發展實業。所以民國政府雖然也鼓勵發展教育,但是民國的大學生大部分是學文科和歷史之類的,工科理科的非常少,因為工科理科畢業後沒地方去,只能是少數極端優秀的人去美國繼續深造和在美國進行科研工作——錢學森等兩彈一星的元勛很多是民國畢業的理科工科生然後去了美國深造和從事科研。而後來新中國在短期內能建立系統工業體系,其實也是這些元勛們做出來巨大貢獻。


、、、、、、、、、、、、、

再談談東北的經濟:

很多讀者都談論今天東北的經濟衰退,全國墊底。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東北人,同時也是一個經濟學者,我發表一些東北經濟的看法,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首先來說,東北人就不如南方人精明,勤快。這很大程度決定生活的條件,東北四季分明的天氣,農民一年只能種一季糧食,秋天收割後,一個東北4-5個月就貓冬了。遠不如南方人一年四季工作來得勤快(地域歧視要被拍磚,但沒辦法這是繞不開的事實,世界各地的經濟發展,很低程度在於人的素質)。


然後,到了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大力發展重工業,在東北建設大量國企,城市化發展也是領先全國。東北人習慣性的干鐵飯碗的工作,缺乏進取心,你看全國各地創業富豪,東北人的比例最少。


在四萬億雞血過後,東北國企的弊端開始顯現。國企根本就不可能在公平的市場競爭下存活,多少失敗案例,甚至一個崩潰的蘇聯來證明,但國家還是義無反顧的往那些低效的國企裡面砸錢。一旦停止輸血,這些國企又開始陷入無盡的虧損。


東北大量青年才俊就被綁在這些腐朽的國企里昏昏度日,或者選擇離開東北去南方發展,每年東北人口外流200萬,大部分都是有拼勁,有能力的人才。


本人覺得東北未來發展製造業,高科技產業都不行。發展製造業東北人沒有南方人勤快,那些在國企整天優哉游哉混日子的東北工人,給拉去血汗工廠,沒兩天就開始罷工了。高科技產業需要人才,東北人才都走光了,大量腐朽的國企霸佔著社會資源,使得東北這塊土地根本無法出現高效科技企業。


東北經濟就只剩下兩條路——賣資源,發展服務業,怎麼聽起來像隔壁俄羅斯呀。其實這沒有什麼不好的。東北有肥沃的土地,當未來東北農業進入美國式的現代化生產狀態,農作物產量會非常高,成本會非常低,帶給東北大量財產收入。此外,還有大量礦產,煤,鋼鐵出口到全中國,包括日本,韓國。


如果未來東北能建設大規模的煤化油,煤化氣產業,以東北的煤炭儲量,立刻就能成另一個沙烏地阿拉伯啊。為中國5-6億輛汽車提供能源,豈不是要賺翻啦!我們東北人以後就能像阿拉伯人那樣, 整天躺在家裡領福利的幸福生活啦!o(* ̄︶ ̄*)o


最後,服務業才是真正的世界性支柱產業,服務業創造著世界61%的GDP,發達國家的70%的GDP來自於服役業。血汗工廠才是不入流的產業。


服務業真正的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餐飲,旅遊,商務,休閑,娛樂,購物,娛樂,這才是東北經濟的未來,也是整個中國經濟的未來。


如何能快速發展東北的服務,就是改善人們消費習慣,以推行周薪制,普及私家車,取消集體宿舍,來解放人們的消費潛力。


、、、、、、、、、、、、、、


產生消費的兩個基本條件:首先是購買慾望,其次是購買能力。即使收入有限,也很難抗拒強烈的購買慾望。中國消費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受困於生活方式和消費渠道上的束縛,強化國人的儲蓄偏好,抑制消費的衝動。在中國現有工資水平下,還蘊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


私家車是打開中國消費潛力的一把鑰匙,現代社會最主要的3種消費活動旅遊,餐飲, 購物都與汽車密不可分。人們可以每天擠公交並按時到達工作單位,但很少人會為了去餐館吃一頓飯而如此折騰。公交,自行車這些糟糕的交通工具只適合工作類型的強制性活動。然而消費活動是看心情的,一旦消費渠道上遇到障礙,人們的消費活動就會大量減少。


如今中國人均GDP 達5000美金,已經跨入購車門檻。國家通過放寬汽車貸款,簡化購車手續和駕照申請程序,減免汽車雜稅,在未來5年里,讓每個中國家庭都擁有一輛汽車。私家車以其方便靈活的特性,極大地提高人們的消費慾望,並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普及私家車不僅僅是交通形式的進步,更是促進了國家整體意識上的進步。


目前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消費不足,更確切的說是農民工消費過低所導致的。根據2013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有2.6億農民工佔全國工作人口的1/3, 農民工的總收入為8.14萬億元,佔全國居民總收入的1/3,但卻有高達65%的儲蓄率,這麼大一部分人口只工作,不消費,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經濟問題。


如果在周薪制,提供單人宿舍等政策刺激下,使農民工的儲蓄率從65%下降至25%,每年將有3.3萬億消費流入市場,相當於每年一個3萬億刺激計劃,而且還沒有政府投資的副作用,將為中國經濟注入巨大的活力。農民工保持25%的儲蓄率,仍然有足夠的個人存款。


制約農民工消費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獨立的生活空間。據統計有近1億農民工生活在集體宿舍,工棚,或多人合租一個房間。每天睜開眼睛就去車間幹活,在員工食堂吃飯,下班後累得精疲力盡,便回宿舍睡覺,每個人可支配的地方只有一張單人床而已。因為沒有私人生活空間和消費渠道,即使給再高的工資,他們仍然不會去消費,而是想儘快攢夠錢,離開這暗無天日的生活。困苦的居住環境使人們失去了消費熱情。如果不能取消集體宿舍,國內生產+消費的循環就很難建立。


如果房地產商在廠區內建設大量12-15平米,帶簡易廚房和衛浴的單人宿舍,並以每月300-500元出租給農民工,4年內可收回成本,開始盈利。而農民工將擁有自己的生活,會購買很多家用產品。例如:買電腦,電視,音響來休閑娛樂,買衣櫃存放新衣服,買冰箱來存放食品,買微波爐,火鍋,小烤箱,下班後做些可口飯菜,會經常去附近的超市,菜市場購物。周末和朋友去餐館,酒吧,咖啡館聚會,拉動廠區周圍的餐飲業和服務業。


如果把工業園區建設成一個開放的經濟社區,再加上員工的家屬,立刻形成一座座新興城市;而不是在資本撤離後,留下一片荒廢的工業區。為農民工提供獨立房間將開啟上億人的消費,帶動巨大的內需,他們會購買數千萬套各種家用商品,而這些產品也正是農民工在工廠里所生產的勞動果實,萬惡的集體宿舍剝奪了勞動人民享受生活的權利。


周薪制能有效提高工薪階層的消費水平,非常適用於低收入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以2000元月薪為例,如果換成每個星期500元發給員工,這確實能激發很多人的消費慾望。當工人們每周都有靈活的現金去購買商品,歡度周末,枯燥的工作也因此變得更有意義。


2014年中國居民總收入為27.4萬億元,儲蓄率為28%,如果周薪制能改變一部分人的消費觀念,只需降低5%的居民儲蓄率,每年將有1.4萬億元消費流入市場,來調整失衡的經濟結構。此外,周薪制能有效節制欠薪行為,並且加快行業人員流動,使人力資源更合理的分配,有助於企業精確支付勞動報酬,並進行高效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因此,周薪將為中國社會發展注入巨大的推動力。

全文來自:中國消費的新三駕馬車:推行周薪制,普及私家車,取消集體宿舍(上)


筆者摘取老老王的《大穿越時代》番外我們去哪裡穿越民國篇

前文鏈接:在民國,你最想從事什麼職業? - 老軍醫富蘭克林的回答

本文篇幅較長,請耐心閱讀
-————————————————————————————————————
——整個民國時代的38年歷史裡,光是全面抗戰就佔了八年,而在東北三省,日本人扶植的偽滿洲國更是維持了足足十四年,與北洋軍閥在那裡的統治時間幾乎相當。至於台灣和遼東半島(當時是日本的「關東州」),更是從民國時代的開始一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為止,始終都處於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

在中國大陸的歷史教科書中,對偽滿洲國的落墨並不太多,但上過學的人都知道,這個所謂的滿州國,不過是日本人用刺刀和大炮在中國土地上創建的一個傀儡政權,以及推出了一個末代皇帝當幌子的殖民地而已。當時實際統治著這片土地的日本關東軍,在十四年的殖民統治期間,對東北三省的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孽,除了橫徵暴斂和殘酷鎮壓之外,還有以人體實驗而臭名昭著的731部隊,而各式各樣的萬人坑更是不下幾十個。雖然這些慘事似乎不如南京大屠殺那麼振聾發聵,但也足以讓國人悲憤不已。

無奈近年來國內史學界的「真相黨」和「翻案風」愈演愈烈,諸位公共知識分子先是一窩蜂地崇拜歐美,羨慕淪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和印度,鼓吹「中國也需要被殖民三百年才能強大」的奇談怪論。再接下來,他們似乎還猶嫌不足,居然對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窮凶極惡、血債滔天的日本入侵者,也開始大唱讚歌,把日本佔領區描述成了繁榮富庶的宜居樂土,以至於弄出了下面這樣的敘述:

——曾經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的公路是中國的3倍,發電量是中國的9倍,工業產值是中國的13倍,它最大的城市(瀋陽)有著東方魯爾的美譽,它的國民享受著大大優於中國的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服務,在它國門前等著移民的中國人排成長龍,它的電影流行於遠東各地,它英勇的軍隊正同友軍(日軍)一起解放南京(然後是大屠殺?),它的名字是滿洲國……

而作為當代中國「公共知識分子」著名代表之一的茅於軾,更是公開發表言論說:「……一塊土地在中國版圖內。現在歸了外國,但是那裡的人民生活更自由了,收入也增加了。你是同意不同意?如果以國為本,答案是不同意;如果以民為本,答案是同意。我贊成以民為本。當國家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不一致時,國家的利益要服從百姓的利益。國家應為人民犧牲,不是人民為國家犧牲……」

嗯,鑒於上述的這些數據和描述,莫非原本被我們認為是在「日寇鐵蹄下慘遭****」的偽滿洲國,其實卻是當真如同日本侵略軍的宣傳一樣,是一個「五族協和,共存共榮」的皇道樂土嗎?

實事求是地說,與中原、江南戰場上遍地的焦土廢墟相比,在統治秩序較為穩固的偽滿洲國,日本人確實並不是一味地破壞和洗劫,而是花了不少心思去經營的。當時的日本政府已經把滿洲當成了鐵板釘釘的本土,故而對於各種基礎設施的開發都投入了巨資,在滿洲建設起了一個龐大的工業複合體,譬如「亞洲水電之母」豐滿水電站、當時鋼鐵產量中國第一的鞍山制鐵所、東北亞規模最大的滿鐵大連醫院,還有號稱未來「新幹線鼻祖」的亞細亞號特快列車等等——所謂的「滿蒙生命線」,可不只是在嘴上說說而已。

至於滿洲國的首都「新京」(即長春),更是由外國專家設計規劃,號稱建設得比日本東京還要先進。

但是,這其中有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享受這一切的「國民」到底是在指誰?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為了讓我們被上述言論給弄混亂的頭腦清醒過來,在這裡可以做一個簡單的類比。

試想一下,當那艘締造美利堅合眾國歷史的五月花號,載著英國清教徒的夢想和希望出現在北美海岸,而當地的印第安人則提著火雞和玉米站在海灘上,懵懵懂懂地看著五月花號靠岸之際,有一個穿越者突然現身,並且將未來五百年將要發生的北美歷史,原原本本地向他們盡數相告,那麼這些印第安人會怎麼做?

根據當代那些國內公知們的說法,北美大陸的近代歷史大概可以形容成這樣,「……這塊富饒的土地在你們印第安部落的版圖內,是如此的愚昧荒涼,不僅連個像樣的城市都沒有,居然還保留著活人祭祀這麼落後的習俗,真是野蠻得讓人恥笑啊!未來這塊土地雖然歸了外國,但是那裡的人民生活更自由了,收入也增加了,並且從未開化的國度一舉變成了最強盛的世界霸主!對於這一事實,你是同意不同意?如果以國為本,答案是不同意;如果以民為本,答案是同意。我贊成以民為本。當國家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不一致時,國家的利益要服從百姓的利益。國家應為人民犧牲,不是人民為國家犧牲……所以,你們應該很高興地歡迎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這是一個肩負著人類希望的偉大國度,是文明、民主和自由的象徵……」

但問題是,根據我的推測,那些印第安人在得知這一切未來命運之後,在第一時間內做出的反應,肯定不會是高高興興地給白人們送上火雞和玉米,自覺自愿地給他們騰出生存空間,逆來順受地讓白人們用子彈和瘟疫把自己消滅大半,或者驅逐到荒山野嶺間的印第安保留區,同時欣喜地看到這片土地上誕生出一個偉大的美利堅合眾國,還會有一個感恩節來紀念他們這些愚蠢的土著人……而是嗷嗷叫著摸出弓箭和長矛,寧可拼了命也要把這幫白人給統統宰掉吧!

道理也很簡單:船上那些歐洲白人的夢想與希望,就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災難和絕望。

而在當年的偽滿洲國,日本人和中國人之間的關係,其實也跟白人移民和印第安土著一樣相差彷彿。

——正如在印第安人眼中,偉大的美國只是他們的噩夢一樣,「滿洲國」也絕對不是中國人的樂土……

首先,在具體講述偽滿洲國的社會面貌之前,請讓我們先對民國初期的東北三省狀況進行一番追溯。

自從入關定鼎以來,滿清皇室就一直把起家的東北地區,視為王朝最後的自留地,預備在時局不利的時候「從哪兒來,回哪兒去」,故而設立了「柳條邊」阻礙人口遷移,禁止中原漢民開墾東北的「龍興之地」,大大妨礙了東北地區的開發——直到鴉片戰爭前夕,整個東北三省依然只有300萬人口,跟明末相差無幾。而且就連這麼一點人口,也主要集中在東北三省最南端的遼寧,當時吉林將軍轄下的總人口居然只有區區六七萬,平均每十平方公里才有一個人,人口密度比之今天的西藏還要不如,其蠻荒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清朝皇帝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因為東北地區長期處於未開發狀態,缺乏最起碼的人口和資源,導致東北地方官府根本無力抵禦從歐洲遠道而來的俄羅斯人——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通過《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俄國人僅僅依靠威逼和恐嚇,就一口氣割佔了100萬平方公里的外東北沃土!

痛定思痛之下,清朝從1860年開始逐步鬆弛了「柳條封邊」之策,允許漢民開發滿洲。到了甲午戰爭之後,為了抵禦日俄兩國的蠶食,清廷終於完全放開了禁令,竭力鼓勵漢民出關開墾荒地。截止到民國初期,東北三省已經有了兩千萬人口。而之後統治東北的張作霖、張學良父子,也延續了這一「移民實邊」的政策,最終在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前夕,讓東北人口增長到了三千萬左右。

民國年代的前期,在連年內戰、災荒頻繁,民不聊生的華北地區老百姓眼中,山海關外那一塊地廣人稀的肥沃黑土地,就如同十八、十九世紀歐洲人眼中的美洲新大陸一樣,是一片「希望的原野」。從山東、河北等地出發去「闖關東」的人潮,也彷彿上個世紀渡過大西洋移民美國的歐洲人一樣絡繹不絕。

雖然當時的東北遍地土匪橫行,猶如美國西部片里的西部荒野一樣缺乏秩序,但那片「棒打狍子瓢舀魚」黑土地,還有豐饒的煤礦、鐵礦和金礦,對祖祖輩輩都渴望著一塊田產的中國人來說,還是充滿了誘惑力。而這片黑土地也沒有辜負中國農民的辛勤耕耘,很快就給了他們難以想像的富饒收成。

例如,在電視劇《闖關東》里,就有這樣的情節:主角朱開山一家在山東逃荒的時候,都已經快要餓死了,但當他們在東北落戶之後的第一年,過年時就吃上了熱氣騰騰的白麵餃子,此外還有滿滿一桌雞魚鴨肉,這些情況都是基本屬實的。還有一集的內容,是朱家在東北成了地主之後,長工耍賴不幹活,理由居然是「都兩天沒吃肉了!」可見當時東北人的飲食水平不僅勝過了華北,或許比日後的韓國都要高一些。

此外,由於東北土地肥沃、地廣人稀,故而與關內延續幾千年的小農經濟不同,東北的糧食生產在近代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商品率,不但糧食自給不是問題,東北的商品糧還大量的輸出到關內和國外,而東北大豆更是享譽世界,讓遷移至此的關內百姓迅速過上了相對富裕的生活。

接下來,東北的工商業也依託著商品化農業逐步建立了起來,雖然早期只是搞了一些磨麵粉和榨油的小作坊,不如內地的洋務運動那麼氣魄宏大,但由於資金充裕和環境相對穩定的緣故,東北的民族工商業在民國前期發展得相當迅速。截止到「九一八」事變的前夕,東北地區已經形成了一個以鋼鐵、煤炭為中心的重工業體系,以及一個以糧食加工、紡織、食品工業為中心的輕工業體系,建立起了全國最大的麵粉、酒精和啤酒生產基地,不僅能夠與長江流域的工業城市相抗衡,甚至還對日本的商品傾銷構成了嚴重威脅。

從張作霖在1918年接任東北三省巡閱使之後,東北三省內部一直保持著相對和平的環境。雖然有過郭松齡叛亂、中東路事件等幾次短暫的戰亂,但持續時間不長,造成的破壞也不算很大。至於比較激烈的兩次直奉戰爭,基本上都是在山海關內作戰。跟戰火連天的中原地區相比,東北這邊已經稱得上是很太平了。

所以,在民國前期的東北地區,雖然同樣有著官府的壓榨,土匪的肆虐,但那些闖關東的中原移民們,還是一頭扎進了這個充滿了希望的新天地。他們淘金、種田、經營飯館、搞貨棧、跑馬幫、開煤礦,為了過上富裕生活而不懈地努力,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發家致富,但至少混上一碗飯吃還是比較容易的。

當時的東北三省,是全中國最富饒的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甚至略微高於同期的日本(當然,在帝國主義列強的老百姓之中,日本人絕對是過得最慘的)。而瀋陽和哈爾濱的繁華程度,也不亞於上海和天津。

然而,這一切欣欣向榮的景象,都隨著「九一八」事變的槍聲,而被徹底地改變了。

——因為,日本人也早已盯上了這片富饒而又廣袤的黑土地。

早在明治維新之前的幕末時代,日本人就把東北地區視為了侵略擴張的首要目標之一。當時的著名思想先驅吉田松陰,在闡述強國之道的時候就曾經公開說過:「……為今之計……開墾蝦夷(北海道),奪取滿洲(中國東北)、朝鮮,吞併南方,然後挫敗美國、制服歐洲,就將無往而不勝!」

然後,通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日本成功奪得遼東半島,並且在東北地區獲得了不少經濟特權。再接下來,胃口越來越大的激進派日本軍國主義者,終於在石原莞爾的策劃之下,於1931年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一舉吞併了中國的東北三省,並且在次年宣布成立「滿洲國」,實現了對這片土地的殖民統治。

至此,東北三千萬中國人的生活,就從原本的有苦有樂,一下子跌入了地獄的深淵。

那麼,這個所謂「」的「滿洲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度呢?

表面上,從國名上看,這應該是一個以滿人為主導的國家。而粗看上去,日本人也確實是抬出了前清的末代皇帝溥儀作為傀儡,還有一幫滿清的遺老遺少作為陪襯……

但問題是,首先,這個「國家」的內政外交和國防事業,統統都在日本殖民者的全權操縱之下,溥儀皇帝不要說掌握國家大政,甚至就連自己的婚姻家庭都做不得主。其次,被日本人抬出來妝點門面,在生活地位上享受特殊待遇的滿人,滿打滿算也就是這麼屈指可數的一小撮昔日滿清貴胄而已。至於佔到大多數的底層滿人,非但沒能因為偽滿洲國的成立而獲得好處,反而因此受到了相當嚴重的負面影響。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東北三省的滿族人在所謂的「滿洲國」內,並沒有享受到像清朝一樣的特殊待遇——既沒有恢復八旗制度,更沒有旗人的「鐵杆莊稼」,甚至沒有剃髮留辮,怎麼看都找不出什麼跟前清的共同之處……在偽滿洲國的土地上,真正能夠享受到「超國民待遇」的,只有日本侵略者和一部分朝鮮姦細而已,而原本生活在東北三省的滿人、漢人和蒙古人,同樣都是被壓榨和歧視的對象,基本沒有差別。

對於當時一心要吞併滿蒙的日本人來說,這個滿洲國不過是在把東北三省正式劃入領土之前,臨時性設置的一個過渡時期統治工具而已,抬出傀儡皇帝溥儀和幾個滿清皇族成員妝點一下門面,迷惑一下國際輿論,感覺上就已經很足夠了,實在是沒必要繼續畫蛇添足。至於要日本人花費巨資重新恢復八旗制度,無償供養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整天吃白飯提籠架鳥喝茶溜達的八旗子弟……拜託,大日本帝國來滿洲是為了擴張土地和掠奪資源,而不是來搞慈善救濟事業的!大和民族自己都沒有這麼悠閑的日子可過呢!

同樣的道理,偽滿洲國的軍隊也不是滿清八旗的翻版,而是一支以漢人士兵為主體,日本或朝鮮官佐掌握實權的殖民地軍隊——話說回來,就憑晚清八旗子弟的那副衰樣,也實在是沒法指望他們打仗的本事。

總之,偽滿洲國絕對不是滿清王朝的延續,而只是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日本殖民地傀儡政權。

——事實上,在偽滿洲國「五族協和」的社會體系里,日本人自然是第一等,被日本統治了半個世紀的朝鮮人算是第二等,而本地的滿人、蒙古人、漢人這些原住民統統都是第三等,即「滿洲人」。就如同在昔日的北美殖民地,來自宗主國的英國人自然是第一等,其它歐洲國家的白人是第二等,而印第安人原住民無論屬於哪個部落,都是最低賤的下等人一樣。

因此,除了極少數享受特殊待遇的滿清貴胄之外,沒能從中得到什麼好處的底層滿人,從來沒有像看待清朝一樣,把這個「滿洲國」當成是自己的祖國。相反,雖然當時東北的絕大多數滿族同胞,在日寇的鐵蹄****之下,同樣承受了無數的欺壓和侮辱。但由於廢帝傅儀和少數前清貴胄的無恥賣國行徑,以及當時的信息流通不暢,使得內地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依然把「勾結日寇出賣祖國」的滿人當成了遷怒對象。

——由於晚清朝廷的積貧積弱、腐朽賣國,所以從辛亥革命開始,整個中國社會原本就一直普遍洋溢著強烈的排滿情緒。隨著東北三省的失陷,偽滿洲國的成立,針對「賣國滿人」的民族排斥情緒,更是隨著抗日救亡思潮一起再次爆發出來,到處都出現了針對滿族人和滿清遺老的歧視攻訐。

在此期間,華北地區的許多滿人不得不隱瞞民族成分,改成漢姓漢名,不敢承認自己是滿族……對此,日本侵略者基本上沒有給底層滿人撐腰的意思,更沒有真正地把他們看得比漢人高出一等。

與此同時,在日後十四年內主宰著偽滿洲國的真正主人,正如同三百多年前那艘「五月花號」上的英國清教徒一樣,帶著發財致富的夢想,彷彿蝗蟲一般,興高采烈地從日本列島渡海而來。

——這就是讓東北三省中國人恨得咬牙切齒的「滿洲開拓團」。

早在「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人就制定了奪取資源豐富的中國東北地區,在那裡建立「新日本」的計劃,並且對國民進行了長期的煽動性宣傳。當時在日本有一首很流行的《馬賊之歌》,就公然如此唱道:「……你也去,我也去,我們都到滿洲去;狹小日本無生計,隔海相望是滿洲。壯闊土地期待我……」

為了侵吞東北的一百多萬平方公里沃土,日本當局幾乎是毫不掩飾地鼓勵浪人和退役軍官到東北當開路先鋒。至於這些日本浪人在中國究竟幹了什麼……基本上就跟西班牙人對美洲原住民做的事情差不多。

而在偽滿洲國建立之後,日本移民東北的行動更是達到了一個高峰——從1932年開始,日本就對東北地區進行了幾次實驗性移民。移民從日本在籍軍人中招募,按軍隊形式編組,發給武器,實行邊耕邊戰。到了1936年,日本當局更是把向中國東北移民列為「七大國策」之一,準備從1937年起,利用十年時間,向中國東北實施移送一百萬戶、五百萬人的武裝移民侵略計劃。

雖然由於戰爭的影響,這一計劃並未完全落實,但截止到日本投降為止,移民東北的日本人也已達到接近兩百萬之多(並不是所有移民都屬於滿洲開拓團,還有很多日本人是移居到了東北的城市裡)。

隨著這兩百萬日本移民的到來,一場可怕的噩夢頓時降臨到了三千萬東北人的頭上。

這些日本移民幾乎是兩手空空地來到東北,接下來想要在這裡安家落戶,一切的土地、房屋、耕牛自然都要從中國人手裡強行掠奪——他們這些來當上等人的日本大爺,可不會像闖關東的中國人一樣自己辛辛苦苦地開墾荒地,而是強行掠奪中國人的現成熟地,無論旱田還是水田,每畝一般只給五毛錢,幾乎等於白拿(當時的東北,每畝地的價格在60銀元到150銀元之間波動)。到了後期,日本人乾脆連五毛錢都不給了,直接以「維持治安」為借口,將日本移民目的地宣布為「危險區」,將當地農民趕走了事。

例如在偽滿康德六年(1940年),偽滿洲國當局就突然對愛琿縣法別拉屯的村民下令:「你們屯都搬出去,給日本開拓團用」,卻完全沒有補償方案。到12月1日那天夜裡,在日軍和偽滿洲**的槍口之下,全屯三百多口人被強迫搬出了法別拉屯,哭號野外,無家可歸,東奔西散,尤其是正值臘月寒天,人人受盡凍餓,搬到新的「安置點」之後,眼前只有一片荒野,房屋、耕地皆無,很多人因此凍餓而死。

然而,正所謂來得太容易的東西,就不會很珍惜。很多好逸惡勞的日本移民,在輕鬆掠奪大片現成田地之後,並沒有親自耕作的打算,而是一心想要悠閑享樂當地主。於是,他們又把原先被趕走的中國農民抓了回來,給自己種地當長工。很多東北人先是在一夜之間從地主變成了佃農甚至農奴,接下來還要為日本侵略者耕種原本屬於自己的田地,做牛做馬終日勞苦仍不得一飽,心中的酸楚憤恨,實在是難以形容。

像這樣的慘事,在偽滿洲國絕對不是個案,而是多得數不勝數。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時為止,日本政府從偽滿洲國掠奪的土地已經高達3。9億畝,佔到「滿洲國」總面積的18。8%,以及總可耕地面積的65%,是日本國內耕地面積(600萬町步)的3。7倍!眾多祖祖輩輩生活在東北大地上的中國農民,硬是被暴力剝奪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被迫給日本侵略者出賣廉價勞動力。

眾所周知,土地就是中國農民的根子,日本移民如此倒行逆施的暴虐舉動,自然激起了東北人民的廣泛反抗,從而在這片林海雪原中誕生了「東北抗日聯軍」,也就是抗聯。接下來,日本關東軍為鎮壓抗聯,悍然在東北實施了殘酷的「集團部落」政策,強迫人民離開世代居住的土地和家園,遷到指定的「部落」,把他們集中在圍牆高聳的「人圈」內,並將原來的村莊一律燒光,製造出許多凄涼的無人區。目標是隔絕東北人民與抗日聯軍的聯繫,切斷群眾在物質上對抗日聯軍的支援,防止抗日武裝力量的擴大。

而在這些「集團部落」內部,也跟納粹德國的集中營相差無幾——日本看守在「部落」里不準居民關門,白天黑夜可以隨意出入任何家庭,使得無數的婦女被他們強暴、凌辱,居民的隨身財物更是被搶奪一空。這些「部落」里人口擁擠,骯髒貧窮,房屋、農具都不夠用,連飲水都困難,隨處可見光膀子的婦女抱著面黃肌瘦的嬰兒。居民生了病也只能等死,但圍牆上卻寫著「王道樂土」,實在是諷刺到了極點。

此外,這些「部落」內的勞役十分繁重,所有男人都要被徵發去修公路、修飛機場,在討伐游擊隊的時候,日軍還會強迫中國青年去挑彈藥、背米,卻沒有任何補償,連伙食都不管。再加上耕地不足,糧食缺乏,日本看守又極端殘暴,導致在「集團部落」里被凍死、餓死和殺害的居民多得恐怖。以撫順縣為例,僅僅在1937年,全縣就有30%的人口,因為「集團部落」而被凍死、餓死、病死或遭到關東軍殺害。

——在這裡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清王朝的發祥地,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一個都城赫圖阿拉,就在撫順縣境內……看看吧,就連愛新覺羅家的「龍脈潛藏之地」,居然都能被這個所謂的「滿洲國」糟蹋得如此天怒人怨,滿人在這個國家的實際地位究竟如何,自然是可想而知。

總之,足足五百萬東北農民,就這樣搬進了暗無天日的集中營,無限屈辱地淪為了日本人的農奴,稍有不慎就會被打殺。在每一個「集團部落」,都有一部被日本侵略者燒殺淫掠的血淚史。

至於那些沒有被併入「集團部落」的東北農民,同樣也飽受橫徵暴斂之苦——早在「滿洲國」剛剛成立的1932年,偽滿政府攤派給農民的賦稅,就比張學良大帥的治下一口氣翻了四倍。接下來,日本人為了支撐戰爭的消耗,在東北地區出台「糧谷出荷」政策,以極低的價格向東北農民徵購糧食,名為收購、實為搶劫,每年掠走糧食近千萬噸,把侵略戰爭的災難強加在廣大東北農民身上。

而偽滿洲國政府為了向日本主子邀功請賞,竟然公開表示:「當親邦進行大東亞聖戰的時候,滿洲國的主要國策就是竭盡全力增加農產物的生產來支援聖戰,這是中央和地方官吏應盡的責任,也是滿洲人民應負的義務」,要求「在戰時體制下,人民必須忍受一切痛苦,多出一粒糧谷就是增加一粒子彈」。這樣一來,原本相對富足的東北農村,迅速被搜颳得家徒四壁,年年冬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餓死。

在偽滿洲國時代,東北三省的中國農民基本等同於中世紀農奴。而中國礦工的待遇更是慘不忍睹——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人就在東北地區開闢了不少礦山,僱傭中國勞動力進行開採,雖然工作環境惡劣,經常受到壓榨,但好歹還是得要給礦工發薪水。可是,自從偽滿洲國成立以來,就頒布了《勞動統製法》,從此不再付錢僱傭勞工,而是直接以「奉公」或「奉仕」為名,驅使東北人民到礦山和工地上無償服徭役。這類強征的勞工一般按戶籍攤派,不僅僅限於漢族平民,滿族聚居地區也並無絲毫優待。

在偽滿洲國時代的東北三省,每一座礦山都是一個恐怖的集中營,擠滿了中國勞工的冤魂。日本和朝鮮監工的手段極為殘酷,將中國勞工像牲口一樣驅使對待。大量在礦山上病死、累死或工傷的勞工,根本得不到日本老闆付費醫治,就被推進萬人坑埋葬,甚至往往是活埋!根據現代中國記者的調查,光在遼寧境內,有據可查的偽滿洲國大規模萬人坑就有34個,遇害的中國人至少在60萬以上。

更加令人髮指的是,為在黑龍江省修建號稱「東方馬奇諾防線」的東寧要塞,關東軍在東北地區先後徵用了十七萬工人。等到工程完畢之後,日本關東軍竟然將所有工人就地秘密殺死,以掩蓋軍事機密。

——如果說偽滿洲國的中國農民像是歐洲中世紀的農奴,那麼被強徵到礦山和工地上的中國勞工,簡直就是任憑打殺的古羅馬帝國奴隸了!而且還是不用付錢購買的免費貨色!

對於勞工的罷工抗議,日本當局的鎮壓策略也是殘酷得令人齒冷——1940年,哈爾濱鐵路工人因為不堪忍受苛待而罷工,在此次罷工平息下來之後,聚居著數千名朝鮮、中國和白俄鐵路工人的傅家甸地區,卻突然爆發傷寒病,很多人全家死絕……過了很久之後,人們才驚駭地得知,這次傷寒病大流行居然是日軍人工製造的!起因是日本的731部隊在傅家甸地區的自來水裡摻入了烈性傷寒菌,企圖用病魔來懲戒罷工群眾,但由於731部隊投放病菌的技術不過關,導致此次瘟疫蔓延到了全城,讓聚居在哈爾濱的十萬日本人也深受其害,病死者甚多。一位日本記者氣憤地要把這事給捅出去,竟然遭到關東軍的暗殺。

至於所謂「在滿洲國的國門前等著移民的中國人排成長龍」,那大多是日本關東軍和中國派遣軍為了彌補東北三省的勞動力不足,而從華北、山東等地強行抓到偽滿洲國礦山裡服役的勞工。如果這也能算移民的話,那麼我們似乎也能說:「……在南北戰爭之前,等著從非洲移民美國的黑人排成長龍……雖然他們是坐在販奴船里戴著手銬腳鐐過來的,並且一下船就要被燙上烙印……」

然後,在偽滿洲國的城市裡,中國人也不得不過著異常屈辱的生活,在此僅列舉以下幾項——首先,學校和公開場合都要求說日語,或者現在已經廢棄的「協和語」(漢語和日語雜糅起來的一種詭異語言),不會說的人就要挨揍;其次,在政府和教育機構里,日本官員不僅掌握著實際權力,薪水也是同級中國官員的三倍到十倍;最後,也是最讓人詬病的一條:中國人禁止吃大米和白面,否則就是經濟犯!

——為了最大限度地從偽滿洲國掠奪糧食,日本人一直在盡量壓縮偽滿洲國本地的糧食消費量,以便於從中國人的嘴邊奪食。為此,偽滿洲國法律明確規定:大米、白面等細糧,均只供給優秀的大和民族;朝鮮族算是日本籍的半島人,可以吃混入大米的小米飯;而滿人、蒙古人、漢人這些劣等民族則嚴禁食用大米和白面。只有極少數位高權重的大漢奸和偽滿皇室,才能享受特殊待遇,每月分到幾公斤的大米……

但問題是,按照偽滿洲國制訂的配給標準,能夠合法分到大米的「劣等民族」實在是少之又少,居然連偽滿的警察局長都不夠資格,普通富人更不用說。至於種植這些大米的東北農民,按照法律更是連一粒米飯都吃不上。而滿洲開拓團的日本移民不僅不需要交納農業稅費,還能按月領取口糧。

(為了給偽滿洲國歌功頌德,有些「公知」胡說什麼東北原本不產大米,都是日本人帶來了稻種,才讓東北開始出現了水稻種植,所以東北大米特供日本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實上,早在唐朝的時候,渤海國靺鞨人就已經開始在東北種植水稻。雖然之後由於氣候變遷等原因,東北的水稻一度消失,但最遲到清朝後期,遼東地區就已經再次恢復了水稻種植,譬如著名的盤錦大米,在20世紀初期就享譽海內了。)

麵粉對中國人來說也成了奢侈品,只有在象春節和中秋節這樣的傳統節日,才能每人配給一斤而已。

這樣一來,日本從東北農村強征來的大米、麵粉,除了大批運往日本的本土之外,就是供應關東軍和移民到東北的日本人食用。而中國人一旦被發現食用大米、白面,就是經濟犯,處罰異常嚴厲——有位東北的鄉下老人曾回憶說:「……日本鬼子在東北時,日子過得苦呀!我們最多只能吃苞米、高粱米。逢年過節,家裡弄點好吃的,也都是半夜裡偷偷吃。有親戚吃了點大米,回家時坐火車暈了車,吐了出來,被日本人看見,硬說中國人吃了大米就是經濟犯,當時就被抓了起來。後來好像被拉去做了勞工,再也沒回家。」

還有另一位大城市裡的東北老人則回憶說:「……那時日寇把中國人列為三等國民,處處都受壓迫受欺辱。我們中國人種的大米不許中國人吃,只許日本人吃。中國人只能吃日本人配給的發霉的苞米面、橡子面,不許吃大米。誰吃了大米,就是『經濟犯』,就要抓起來送到警察署給灌涼水,過電上刑罰。中國人吃大米了,就把中國人抓來,臉朝天的,腦袋搭拉著綁在一個長條木頭板凳上,用洋鐵壺嘴往嘴和鼻子里倒水,嗆的人都喘不上氣來。要有不服氣的反抗的,就給綁在椅子上,用110伏的電線接觸在中國人身上,讓你酸痛麻木,全身突突被電打得昏厥過去。」

根據偽滿洲國的統計資料,僅在該法案執行的第一年,就有31萬東北人因為違法吃大米白面而被捕,佔到總人口的1%。而這些「經濟犯」的下場,多半都是被押送到各處礦山當勞工,最後進了萬人坑……

最開始的時候,偽滿洲國給中國人規定的口糧配給,是城市裡每人每月供給高粱米或玉米面24斤和若干雜豆,鄉下農民每人每月可留粗糧30斤(各地稍有不同),雖然伙食粗糲,但尚可勉強果腹。

問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配給標準下降得非常迅速。據1943年的偽滿《經濟情報》所載,從1942年起,偽滿境內中國人的糧食配給量幾乎是每月都在遞減,1943年2月份的配給已減到18斤,4月份又減為10斤,5月份在10斤粗糧的配給中摻進7斤發霉的玉米面。小孩的配給更是僅有每月4斤。

到了最後幾年,隨著戰局的日益不利,日軍不斷加大搜刮糧食的力度。偽滿洲國的糧食供應日益惡化,在東北的日本人都開始吃起了高粱米。至於中國人,更是只能吃由玉米、小米、榆樹籽和鋸末做出來的「混合面」,以及由橡實製成的「橡子面」,這種橡子面吃多了就會大便硬結,讓人拉不出屎、痛苦難耐。

然而,就連如此粗劣的食物,也還得半夜三更就去排隊才能買到——當時的各個糧谷配售點,經常會沒有糧食可以出售。有時市民們排了很長的隊,站了很長時間,結果等來的卻是一塊「今日無糧」的牌子。

偽滿政府配給的糧食是如此的匱乏,而且還有很多喪失勞動力的人,根本沒辦法得到配給,因此一些家庭常常斷糧,只好以樹葉、樹皮、米糠和野菜充饑。由於營養匱乏,東北人民的健康狀況嚴重下降,各類疾病泛濫成災。連偽滿官員都普遍是一副營養不良,面帶菜色的模樣……對比起當年張大帥的治下,連長工都能偶爾吃頓肉的景象,實在是不能不讓東北人對日本鬼子恨得咬牙切齒。

除了糧食之外,在偽滿時期,肉、油、糖、肥皂、紙煙、布、棉、線、鹽、火柴、火油(煤油)等生活必需品,也全部都要實行配給。而且這些配給物資總是時有時無,布料和燃料尤其短缺,小孩光屁股的不在少數,不少人甚至只能披麻袋片。更要命的是,由於煤炭的消費量被日軍嚴格管制,冬天裡有很多家庭生不起火坑,只能在饑寒交迫之中瑟瑟發抖、度日如年,各地凍死餓死的慘事屢見不鮮。

確實,正如某些「專家」們描述的那樣,本土自然資源匱乏的日本侵略者,在佔領了資源豐富的東北三省之後,為支持其進一步侵略戰爭的需要,在兩代張大帥建設的工業基礎上,對東北地區強制推行「產業開發」政策,客觀上使東北工業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也使「滿洲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在1943年,東北的煤產量佔全國的49%,生鐵佔87%左右,鋼材佔93%,電力佔78%;全區工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6%左右,遠遠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此外,日本人還在偽滿洲國興辦了當時亞洲最大的電影企業——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當時東北亞最大最先進的綜合研究所——滿鐵中央實驗所等等。而偽滿洲國首都新京(長春)的城市建設,確實也頗有值得稱道之處。

但問題是,日本人在偽滿洲國搞的這一切建設成就,難道會是為中國人準備的嗎?

在這裡,需要指出一個事實:當時日本在偽滿洲國興辦了很多高等學校,貌似是在發展偽滿洲國的教育事業,每年還有很多優秀學生被送到日本東京去留學……但你知道讀這些大學的都是什麼人呢?

——當時的滿洲各所大學,教師90%以上為日本人,用日語授課,學生通常有一半左右是日本僑民,剩下的也以朝鮮人居多,中國人的數量總是最少。如在奉天農業大學,日本學生佔40%;在奉天工業大學,中國學生比例僅為10%。而在專門培養高層官吏和殖民統治骨幹的大同學院,招收學生都以日本人為主,中國人、朝鮮人加起來只佔一個零頭……由此可見,這些學院根本就不是針對中國人開辦的。正如同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從來都不是印第安人的學院一樣。

而且,日本在很早就有遷都東北的計劃,到了戰爭末期又被再一次提起,甚至準備把天皇、政府和軍隊全都從本土遷移到東北,進行最後的頑抗……現在你們知道這座「新京」是為誰修築的了吧!

事實上,日本對東北地區的計劃一直很明確,就是大量移民、搶佔土地,改變東北的民族成分,最後把這裡變成一個「新日本」。而原本生活在這裡的東北人,要麼被活活折磨到死,要麼驅逐進荒山野嶺,或者趕到山海關內去……基本上就跟西班牙人、美國人對待美洲印第安人的策略如出一轍。

——如今的美利堅合眾國,早已是響噹噹的世界霸主,華爾街的金融家更是掌控著全球的經濟,但蜷縮在保留區內的那些美國印第安人,會覺得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嗎?猶太人也將他們控制下的巴勒斯坦建設得很好,各種經濟數值都相當漂亮,但巴勒斯坦人因此拿到任何好處了嗎?

正如同華爾街的輝煌與印第安人無關,以色列的強盛也不會讓巴勒斯坦人自豪一樣,偽滿洲國的經濟建設成就,同樣和中國人的利益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只要看一看撫順煤礦萬人坑的累累屍骨,就知道偽滿洲國的這些工業,都是在日本人的刺刀和大棒之下,用無數中國勞工的血淚建造而成。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偽滿洲國工業的發展,都僅僅是一種掠奪式的的戰時畸形經濟,其過程凝結著千百萬東北人民的苦難;而其結果也只是給日本的侵略提供了物質支持而已。與其討論日本人建設偽滿洲國給中國人做出了多少貢獻,倒不如說是完全相反——偽滿洲國的工業越發展,********的災難越深重!

所以,作為一個中國人,大可不必對偽滿洲國的這些工業成就,感到什麼興奮和驕傲。

有人說,日本人的各種****,只是因為統治尚未確立的緣故,只要時間長了,手段自然會緩和下來。

但問題是,美國人統治北美這麼多年,對待印第安人手軟過嗎?西進運動搞了整整一百年,對印第安人的屠殺也整整持續了一百年。而加拿大更是不得了,到現在還不承認境內很多印第安人的公民權,並且對當地原住民濫用暴力,逼得卑詩省的印第安酋長向萬里之外的中國政府哭訴求助。接下來,面對國際社會的指責,加拿大政府更是擺出一副無賴嘴臉,說什麼「眾所周知,我國是民主國家,聯合國不可以用人權問題指責民主國家,而是只能去指責伊朗和敘利亞之類的獨裁國家。故而對此指責,我國深表不解……」

——按照這樣的道理來說,「民主國家」還真是一張萬能的護身符啊,當年的日本侵略者只要高喊幾聲「大日本帝國是民主國家」,那些萬人坑、大屠殺和人體實驗,就統統都不受指責了。而希特勒也只要聲明德國是民主國家(希特勒還真是民主選舉上台的),接下來對待猶太人就可以愛怎麼殺就怎麼殺了……

總之,把希望都寄托在兇殘侵略者的仁慈之上,原本就是自欺欺人的漢奸思想。

另外,就像漢奸汪精衛等人建立的偽政權,即使冠以「中國」字樣,也並不代表中國人民一樣。偽滿洲國雖然有個滿清的末代皇帝當幌子,實質上也並非滿族人自己的獨立國家,更代表不了滿族人的利益。

在這個實為傀儡政權的「滿洲國」內,東北的滿族同胞並沒有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樣,成為日本侵略者的幫凶和同盟軍,而是同樣承受著慘無人道的迫害。以著名的撫順平頂山慘案為例,三千名遇害的中國人就有80%是滿族。在日本入侵中國的十四年戰爭史上,滿族同胞也前赴後繼地揭竿而起,投身抗日救亡大業,與兇殘的日寇展開殊死較量——例如「七七事變」之中戰死北平的佟麟閣將軍,抗戰時期知名空軍飛行員高志航,以及東北抗日聯軍的第八軍軍長謝文東和相當一部分骨幹成員,就都是滿族人。

九一八事變之後,出身鑲紅旗的滿族將領鄧鐵梅,帶著上萬名滿漢各族同胞投身沙場,在東北跟日寇血戰到了最後一刻。1935年**發表的《八一宣言》中,就稱讚他是「為救國而捐軀的民族英雄」。

甚至就連川島芳子的弟弟,末代肅親王善耆的小兒子,「紅色貝勒」愛新覺羅。憲東,也毅然加入了東北抗日地下組織,並且在滿清貴胄之中發展出一個規模驚人的情報網。

——在清王朝誕生和起源的偽滿洲國版圖上,當地的滿族民眾竟然會殊死反抗他們過去的皇帝,而不是衷心擁護愛新覺羅。溥儀陛下重新復辟登基,這在滿清王朝時代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所以,這個連滿族人都要拚死造反的「滿洲國」,不僅是中國的叛逆,也代表不了滿族人的利益。

就連溥儀皇帝本人,到最後也已是對日本人滿腔悲憤,甚至暗中支持滿清貴胄去聯絡抗日武裝。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作為我國重工業基地的東北地區,在轉型發展上遇到了一系列困難,並且隨之出現了失業、蕭條等社會問題,讓東北人對黨和國家有些不滿和怨言,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發展到要給偽滿洲國翻案,給日本侵略者張目的地步,硬是把這個猶如人間地獄一般的殖民政權,說成是什麼經濟繁榮、政治廉潔、人民幸福、文明進步的「發達國家」……那可就實在太過分了——實事求是地說,一個熱愛偽滿洲國的東北人,簡直就如同崇拜希特勒的猶太人一樣不可思議,只能說是受虐狂之中的受虐狂了。

我一直感到很費解的是,如今有些人,包括某些自詡「理性」、「客觀」的學者教授,他們總是口口聲聲地說著「大愛」、「寬恕」,他們不斷地要求人們寬恕那些曾經給我國人民造成巨大災難的侵略者,甚至對他們百般讚美和歌頌、不顧一切地把他們吹捧成天使,而把抵禦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貶低為罪人。在另一方面,他們卻又竭力反對民族團結,製造謠言,挑撥國內各個民族、省份之間的關係,看不到他們有一絲一毫的愛和寬恕!同時,他們還對自己的同胞大扣帽子,凡是不贊同他們的人,就栽贓誣陷,統統污衊成「憤青」和「極端民族主義者」……這樣的人,究竟還有什麼「大愛」、「寬恕」可言呢?

古人有云:「仁者愛人」,「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由此可見,只有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的同胞,愛自己的朋友,才是應該排在第一位的!可這些人卻狂熱地仇視著自己的同胞,並且更加狂熱地歌頌著兇殘的侵略者!這樣的人還自稱什麼「理性」,實在讓人費解。

當然,我也不是不能明白,在他們的眼裡,自從有了**之後,中國社會就愚昧落後了,中國文化就毀滅了,中國經濟就崩潰了,中國老百姓就不自由了。這些人的根本觀念就是:凡是中國大陸的東西都是不對的,凡是中國**做過事情的都是邪惡的,凡是中國取得的成績都是恥辱!

相反,只要是中國**的敵人,無論是美國、國民黨甚至日本人,就統統是文明和正義的!至於二戰時期的美國和日本這一對死敵,究竟該如何同時代表著文明與正義,就天曉得他們是怎麼理解的了。

譬如,有位台灣人就曾經大言不慚地說道:「……對於統一的中國來說,滿洲國是一個分裂出去的怪物。但對於滿洲國的人民來講,在日本的科學指導之下,保持分裂狀態肯定比現在繁榮上不止五倍,至少不會遭受1949年以後某個愚昧政權的一系列迫害和屠殺,內地的漢人還會拚命往滿洲國偷渡……」

對於這樣的荒謬言辭,我已經是不知道該如何反駁了。不知當這位仁兄穿越到偽滿洲國,被逼著說不倫不類的「協和語」,住著地獄般的「集團部落」,用橡子面充饑,然後因為偷吃大米而淪為經濟犯,最終在某個礦山上負了工傷干不動活,被日本老闆下令活埋的時候,會不會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總之,如果說某人歌頌國民黨的統治,我們還可以理解為階級立場和小資情調的問題的話,那麼假如有人居然去歌頌日寇鐵蹄之下的偽滿洲國,我們就只能懷疑他究竟有沒有把自己當成中國人了。


作為大連人,我不得不說兩句。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覺得日本人在東北做了建設,是對東北有益。凡是有良心的東北人,都沒有不恨日本人的。
大連,作為較早成為日本殖民地的東北城市。我的高中母校,就是一個日本的日字。六十年,整整六十年,這個建築存在了六十年!從中走出的無數學子,沒有一個覺得,在日本的日字中學習三年,是光榮的三年。
我們大連的勞動公園下埋葬者先人抵抗日本的屍骸和枯骨。我們大連人,最早的移居者,在國家淪亡之際,政府沒有能力收復故土,張家人逃離西安的情況下,我們拼勁每一滴血,與日本殖民者抗爭。
怎麼可能?怎麼可能!七十多年過去了,祖輩的鮮血還印在故土。竟然還有人替當年日本的殖民者洗地!天理何在!
你們看過旅順的萬人坑嗎?那裡躺著的,是我們大連人祖輩的。大連每一棟日式建築下,埋的都是中國人,大連人的屍骨。
每一位經歷了日本殖民時期的大連老人,跟孫輩訴說著當年的屈辱。恐懼,飢餓,茫然,無助,卑賤,惶惶不可終日。這是每一位被殖民者最大的感受。他們感受的不是東北建築的雄偉而是殖民者帶來的死亡。
日本人建設東北,殖民東北,更要毀滅中國的東北,建立一個日本的關東。他們對東北的建設,對中國人來說,是恥辱!不是益處!
原諒我,有些語無倫次。這麼多年,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會理性的分析當年殖民者的罪惡。這猶如,一個殺人惡魔說自己是為了讓孩子經受磨練,所以殺了他的父母。
去看看大連旅順的日俄監獄,萬人坑!那是真正的亡國滅種的殖民。
建設東北?!日本在東北的每一處,每一處建築,都留著中國人的血!!!
~~~~~~~~~~~~~~~
我不希望評論區為了日俄繼續斯,在東北人看來,俄國略好與日本。但是!就像兩個強盜,先後來到我們家,殺了我們全家,在我們家裡擺上上了冰箱和彩電。後來警察來了,趕走了他。
請問,你覺得我們東北會去考慮這個兩個強盜誰更仁慈嗎?!
~~~~~~~~~~~~~~~~~
很多人覺得,我的回答沒有幫助,我想說,不是回答沒有幫助,而是這種問題毫無幫助。猶如你問一個被強姦的少女,你當時快不快樂一樣。
勝利那麼多年,我們反思戰爭,不應該是牢記那些年的屈辱和奮鬥嗎。不應該是避免重蹈覆轍嗎?歌舞昇平才多少年,我們就開始如此理智的去分析我們的國人被殖民的好壞了?!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我是東北人。
我家旁邊的山上,還有日俄戰爭遺址。還有抗日時期的日軍工事遺址。
還有你看我的ID,就能知道我是很喜歡日本動畫的人。
你問,日本是真心想建設東北么?
我給你一個回答,是。
但是建設東北,跟我們東北的中國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偽滿是日本人的偽滿,不是中國人的東北,這裡是日本最希望的後勤基地,這裡是日本去贏得戰爭的希望,這裡是日本希望的安全之地。
他們建設東北,才不是準備給中國用,他們已經把東北當成了自己的一個海外的「島」就好像本州一樣。對於自己的國土,他們有什麼不去真心建設的?
更何況這裡還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給個小窩給口吃的給點小錢就能去干日本人不願意乾的工作,多麼美妙的地方~
而且打仗的話還能讓這些人去送死,多好,多棒~


跑去其他回答下面看了看,原來大家多多少少都遇到過奇怪的解讀者。
我發現爭議點在於,似乎很多認為,東北在沒有被日本侵略之前是一塊蠻荒不開化之地。在日本人建設它之後才完成了進階路程。這一點最高票答案寫得的確很翔實,我非常感謝答主的細心編輯。
但是我的觀點依然不會改變。


日本人不是在真心建設東北,他們只是想讓東北成為日本帝國的糧倉和兵工廠,成為他們的殖民地,永遠受他們無休止的索取。


很多答主強調,日本建設的是日本人的滿洲而非中國人的東北。我以安東新城舊城為例也說明了這一點。而且我從開始就提到了,日本學者到現在還對滿洲在那個時候的歸屬有爭議。他們從頭到尾都只承認自己在所謂的滿洲進行了開拓,絕非東北。不如您自己跑去跟日本人講謝謝您幫我們建設東北啊哈哈哈,估計人家會看你一臉智障╭(╯^╰)╮

別忘了,那正是帝國主義風雲爭霸的年代。誰掌握了殖民地誰就掌握了資源和傾銷地,誰就能迅速發達起來有話語權。建設東北就是日本在發展軍國帝國主義道路上最重要的一環。人家怎麼不傾舉國之力去建設朝鮮呢?

還有難不成沒了日本人建設東北我們中國就一直冷漠相對?多少人去了北大荒紮根留在那裡?東北不是親兒子?東北還是我大共和國的長子呢(手動傲嬌臉)

更新。
評論區里忽然湧出一批同志,認為我這篇回答恰好是在自己打自己臉,反而直接乾貨說明了日本人建設了東北。
手動懵逼臉。
難道題眼不是「真心」二字?
日本建設東北,如同其他答主的回答一樣,跟他們在台灣,乃至於在東南亞乾的事情沒有兩樣。你非要說我這篇答案其實是在幫助日本人在事實基礎上確立他們的建設功勛,我只能說出門右拐好走不送。
那位公子攻公子,你的評論如同你的名字一樣,我看不懂。
————————————————————————

日本真心想建設東北嗎?這個問題如果讓日本人來回答,我認為答案呼之欲出。
讓我來為眾位還原一場日本某帝國大學,由文學學部學長(相當於我國文學院院長)親自授課,我選修了半年的日本史學課程。(多圖上傳)

首先,這門課程開篇即講述所謂的「帝國主義」。教授介紹了部分日本學者對於帝國主義論的看法,例如宇野弘藏,山崎光明的講座派,和向坂逸郎的勞農派。(似乎前者影響力在日本更大,這一點我不太清楚望有識之士指正。)

一開始我以為自己選擇的課程是日本近現代資本主義經濟史,然而第一節課緊接著教授在黑板上大大的「滿洲」兩個字就讓我目眩。我考慮了很久要不要繼續學這門課程,但最終我決定修完,聽一聽日本學者是怎麼講述我們中國人傷痛史的滿洲故事。

一 「帝國和地域」
1980年,國際上興起一股研究滿洲歷史的熱潮。這其中,日本學者松本俊郎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侵略與開發》,從書名就能看出來,這是一本「從開發的觀點」來看待日本勢力進入東北地區的書,它主要講述的是什麼呢?講述的是滿洲地區的「近代化」進程。(於是從第一堂課開始我就有了不好的預感,這莫非是專門為日本洗地的歷史講座……)

第二次課堂開始,進入日俄戰爭和中國東北地區的研究。這個地方教授的觀點十分明確——日本通過日俄戰爭,獲得了滿洲和蒙古地方的利益。具體體現在什麼地方呢?相信上過高中近現代史的各位應該都能回憶起來,主要有:
1.鐵路建設(東清鐵路,或稱北滿鐵路)
2.南滿洲鐵路株式會社成立
1905年,日本通過日清滿洲善後跳躍獲得了南滿洲鐵路的經營權,從而直接將安奉鐵路作為軍用鐵路使用。(這句筆記是教授直接寫在黑板上的,那些說是在建設東北的公知請站出來。)這個南滿洲鐵路公司在後期,為日本在東北站住腳跟產生了很大的作用,它和英國在印度設立的西印度公司本質上是一樣的。根據我抄寫教授的筆記,南滿洲公司不僅掌握了長春地區的鐵路經營,更搞起了所謂的「附屬地建設」。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鐵路周邊的區域,日本人默認其為鐵路的附屬地加以控制,並展開了「駅前の広大な市街地を建成(圍繞車站建立起規模宏大的街道)」這樣的計劃。
從這個南滿洲鐵路公司的建設就能明確看出,日本在東北走的每一步都是有長遠計劃,有未來目的在裡面的。我個人的觀點在這裡就已經隱約形成了——無論日本怎麼建設東北,它永遠都是在為將來日本侵略東北,並為日本人移民在做準備。(誰那麼好心跑到你家來幫你專修房子,添置傢具然後拍拍屁股就走了?)

當然從這個時期開始,日本已經有在東北地區開始興建學校。

二 日本移民城市——安東
安東,即現在的丹東。同樣也是在日俄戰爭後作為戰利品被划到日本的勢力範圍之中。這節課把我氣了個半死,因為教授在開篇就提出一個問題——根據日方學者的研究,安東同治年間還是作為治外的移民居住地,「並不處於清朝的支配之內」,直到1874年才開始有管轄,1876年設立了縣衙。教授這個地方說,這之後研究爭議點在於,「滿洲是不是中國固有的領土」。當時我的臉色估計都青了,就我自己所知,恐怕早在唐朝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設立了都護府,這會兒你跑出來跟我說「不在管轄區域內」?

不管怎麼說,安東的確是日本最早獲得的較大活動地。安東的建設和在安東的日本人的活動都處於日本領事館的保護之下。日俄戰爭之後日本人在安東漸漸形成小型居住地,後又有軍政方出面收購建設用土地,並且建設了安東鐵路站,一步步發展安東的交通和城市建設。

但是!這絕對不是在幫助「東北」建設,這份資料的最後一句直接點明:經日本的國力和技術興建起來的安東,是東北地區除俄羅斯建設起來的哈爾濱之外最值得誇耀的城市,它作為「先驅」,對日本而言具有歷史性的深遠意義

這份資料告訴我們,日本之所以建設安東起碼有兩個意思在裡面:一,跟老毛子對著干。如果說哈爾濱是在沙俄扶持下面一手建造起來的親俄都市的話,那我們也必須為了保證自己在東北的利益,有一座屬於我們的城市(我說這話沒有別的意思,只是表現一下日本人的態度。)二,安東作為代表,作為先驅,是野心勃勃的日本的一個實驗品。安東之後,恐怕未來還有安西,安南,安北。狼子之心昭然若揭,所以到這個地步還有人要來洗白說,日本是為東北在建設嗎?

當然,我覺得日本人似乎不是這樣想的。他們可是很詳細地講述了滿洲國下面安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呢。正好我們來實事求是地說說,日本佔領時期的東北經濟發展到底是怎麼樣的。(以日方數據為例)

三 滿洲國時期安東的經濟發展
先上一張大圖,這是1927年南滿洲鐵路公司興業部工商科編撰的《南滿洲主要城市及其背後》第一卷中安東城市的工商業發展現狀圖。

手機像素很渣,不過裡面可以明顯看出安東已經分成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日本建設新城,另一部分是舊城(他們稱之為支那街)
圍繞安東火車站,整個城市建設得像模像樣。有安東大酒店、中小學校、商會、醫院、銀行、劇場、消防隊等等。就連宗教,都分基督教堂、法華寺和東本願寺等(哦對他們還在大日本領事館後面建了個安東神社你們隨意感受日本的建設。)
從圖上已經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日本人真是玩了命地拚命在建設安東新城,工商業發展不容小覷。可以說,安東的確是那個時候東北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城市。我們來看看安東的主要經濟產業。
1.工業:伐木業、蠶絲製造、制油業。
首先伐木業,安東的木材統一由一家叫做鴨綠江木材合同株式會社的公司負責管理,1935年的時候產量就已經達到了140萬石。大家來看看它們都去哪兒了——
輸入日本,59萬石。還特別註明,國內需要增加。

Excuse me?說好的建設東北呢?
接下來是蠶絲製造業。同樣,生產出來的成品(傘面、內襯、被子等)最後被送回日本的福井、岐阜
Excuse me?說好的建設東北呢?

上個直觀的表格吧。

這是從1928年開始到1937年(也就是七七事變那一年,中日戰爭終於打響的那一年)安東地區的工業產品輸往日本的表格。可以看到,1928年至1930年的時候只往日本國內輸送了大豆類食物產品(豆油、大豆等);而從1931年開始畫風驟然一變,除了豆製品,木材和蠶絲等都開始往日本國內輸送。並且一度在32和34年之間達到了最高峰。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東北的老百姓們人心惶惶,終日為戰爭的陰影所籠罩。日本人佔領了他們的土地,開始搞所謂的工商業,並且把這塊土地上所以生產出來的資源都送回日本。在中國老百姓吃不起豆子,做飯沒有豆油,穿不暖沒被子的時候,日本的老百姓可以樂哈哈地享受從中國運送回去的資源。

這叫什麼建設?這就是赤裸裸的掠奪!

我們來看安東地區的人口構成,從這幅圖可以看出:明治42年的時候在安東的日本人才836名,而等到昭和11年的時候,已經有15536人了,這個增長速度和規模,難不成是日本人都跑到安東去打工了?這就直接引出了下一個部分,日本的移民政策。

四 日本移民政策

說起日本的滿洲移民計劃那可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1936年戰爭前夕,廣田內閣就已經提出「20年內將日本百萬戶居民移居東北」的豪言壯語,還定為國策。從事實上來看,確實日俄戰爭之後在華日本人激增。那麼日本向東北移民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呢?如下圖所圈出的那樣,主要兩點:讓武裝起來的農民過去,負責治安維持和農業生產。

而參加這個移民計劃的日本人也是多面多樣,有村子裡面的青少年義勇軍(……),有身負債務不能還錢的窮人,有同村同鄉一起慫恿著去中國發財的人。不過都能看出大部分是屬於下層階級的人民。
然後日本同樣按照安東的法子,繼續使用收買土地,建設城鎮的法子來實現移民目的。這個移民也得有個好聽的名頭,所以漸漸地日本人開始稱呼這些人為「滿洲開拓民」。這還是移民自己提出來的要求呢。

——第二次移民團團長宗光彥提出,希望能更改「移民」這個稱呼。據他而言,「現在被使用的滿洲移民」的稱謂,一般而言和那些移民到巴西的人沒有什麼區別,而且「我們移民自己本身也很討厭這個叫法」,「請幫忙修正一下對移民的稱呼」。
——宗還強調,「特別是對於來到滿洲的青少年義勇軍而言,稱呼對於他們有很大的精神影響」。宗表示,這些青少年來到滿洲以後希望能繼續保持「滿蒙開拓青少年義勇軍」的名稱。
(翻譯自資料白取道博《滿蒙開拓青少年義勇軍史研究》)

看到這裡,還要繼續為日本洗地嗎?在軍國主義的操縱下,他們來到中國人的土地,用中國人的土地生產出來的資源養活日本人,還將日本人運送到中國,要他們在這個地方完成「開拓」使命。
你開拓誰家的土地呢?

一群強盜,跑到你的莊園裡面來,把你的家族殺光或者趕跑,自己留在莊園裡面建設農業發展生活,日子過得有聲有色。你在外面磨刀霍霍十年之後終於殺回去把他們都轟出去了,然後你留在莊園裡面,左看看,右看看,發現確實家裡面變得漂亮多了,牛羊也變多了。但是你不能說強盜幫助你建設了莊園,因為他們從來——無論是從主觀還是客觀角度上來分析——都是為了自己在幹活。


日本人要建立的是一個造福日本的東北,而不是造福中國人的東北。

  9·18事變後,日本侵略者佔領了中國東北三省。他們很快意識到,要在短時間內迅速佔領全中國,最大的難題便是兵力不足。於是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並很快推行了一套以中國人的名義「統治」中國人,再用中國人打中國人,直至最後佔領全中國的罪惡計劃。在日本關東軍的授意下,1932年,一些漢奸們組織召開了所謂的「建國會議」。強迫參會者接受關東軍事先準備好的「新國家」計劃,並成立了行政委員會。同月,被日本人從天津秘密接送到旅順豢養在這裡的,一心想憑藉日本外部力量復興大清朝的清末帝愛新覺羅·溥儀,被暫任偽國家的「執政
」,並以「東北行政委員會」的名義,頒布了所謂的《新建國家組織大綱》,規定新建國家為「滿洲國」,元首稱「執政」。並定年號為「大同」,首都設在長春,改長春為新京。同年3月,日本關東軍宣布滿洲國成立。溥儀根據日本關東軍事先計劃好的名單,任命了偽滿洲國的高級官吏。


與此同時,侵略者為解決兵源和軍需問題,日本的陸軍省、拓務省和關東軍都提出了一系列的移民方案。特別是1932年1月,在瀋陽召開了移民會議,會上,關東軍採納了加藤完治集團的建議,確定了「以農業移民」為主要內容的移民方案,當年的6月7日,又有一個叫東宮鐵男的日軍少佐來到了日本關東軍司令部,也提交一份移民計劃書,提出了「以日軍在鄉軍人組建屯墾軍基本部隊」,永駐中國東北的武裝移民建議,而東宮鐵男和加藤完治的計劃剛好能實現互補,從此實現了東宮鐵男和加藤完治的聯合。他們最後達成了「先進行武裝移民鎮壓抗日武裝,以彌補日本關東軍在兵力上不足」的共識

  1932年9月,日本當局首先將492名日本退役軍人重新召集起來,他們接受了加藤完治為期10天的短期訓練,在出發前又來到明治神宮進行參拜,加藤完治鼓勵他們前往中國為天皇建立「皇村」。

  來黑龍江的日本人名曰「屯墾軍」,到屯墾地點後都沒馬上去種田,而是先承擔警戒和鎮壓東北抗日武裝任務,接著這些日本移民用火燒、毆打等暴力驅趕中國農民,將大批手無寸鐵的農民趕出家園。所以當時人們都把「屯墾軍」稱為「屯匪」。

  關東軍規定,武裝移民在兩年後方可接來家屬和親友,未婚者兩年後才能組成家庭。他們把每一個退伍軍人都當作未來的種子,分小隊居住,給以後的人口增長預留了充分的土地資源和居住空間。兩年後,每一個日本人都在中國的土地上構建了一個新的家庭。

  以後伴隨日本移民的不斷增加,黑龍江所屬有200多萬中國人失去了土地和家園。那些失去了家園而沒有了一切的東北農民不堪隨時到來的屠殺、毆打和欺凌,他們秘密集結,成立民眾義勇軍,不斷給日本移民以打擊,把一些日本屯墾移民打的寢食不安,性命不保。有的日本移民便要求退團撤回日本。為此,日本拓物省又專門組織了一批日本婦女前來與移民結婚成家。

  當時,日本政府也一直在關注武裝移民的實驗情況。他們發現,分別在1933年2月和7月在中國東北依蘭縣先後組建的「彌榮村」和「千振村」兩個實驗村,移民來源日益枯竭,移民活動也開始漸漸陷入僵局,於是日本政府便採取了一些新的政策,企圖放手一搏。在全國進行戰爭動員的同時也進行全國移民動員。1936年戶田內閣發表了「二十年百萬移民」方案。此方案被日本政府列入七大國策之一,計劃20年向中國東北移民100萬戶共計500萬人。這20年的百萬戶計劃,就是企圖通過這種野蠻的或者是很原始的方式來改變中國的人口構成,從而實現永遠佔領中國東北的圖謀。

  1936年,日本國的人口是6800萬,500萬移民占日本國全部人口的7.4%。假如日本政府的這個賭博和圖謀真正得逞,就足以改變亞洲地區的民族分布,從而達到佔領亞洲,再逐步實現統治世界的目的。1937年11月,日本近衛內閣的反應速度創造了50年來行政方面的新紀錄。

  1939年以後,日本政府把移民更名為「開拓民」,移民村更名為「開拓團」。從此日本人開始用「開發滿洲」的名義來掩蓋他的侵略行徑。

  根據統計,從1932年到1945年,日本向中國東北總共移民30萬人。

(日本在東北建立了大量的開拓團佔領土地,遷居人口)

日本真心想建設的是日本人的東北,而不是中國人的東北!


日本真心想建設的是日本人的東北,而不是中國人的東北!


日本真心想建設的是日本人的東北,而不是中國人的東北!


建設的時候當然是為東北好,因為日本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東北要還給中國,台灣和朝鮮也是,滿洲國當時的獨立地位和巴勒斯坦1967年綠線一樣受公認。

農民種自留地的時候有多認真,日本人經營東北就有多認真。

至於東北的中國人和田野里的蟾蜍雜草一樣,那是另一個問題了,和題乾沒啥關係。我的小學語文老師教導我,寫作文一定要審題,作文寫的再好,只要偏題,就是零分。


雖是英語,實則是戰後收集編輯的日方資料文件的轉譯

概述日佔滿洲里(中國東北)經濟,工業計劃/政策

-----------------------------------------------------


英國當年還在建設印度呢。印度現在的鐵路網好多還是Raj時期建立的。

然而,甘地他們依然要獨立,因為建設得再好,印度也是殖民地。

雖然我們總嘲笑三哥逗比,但這件事情上沒人會嘲笑他們。

而我們身邊這些脊梁骨膝蓋骨腦子全沒的精日呢?

---4月9號更新---


某些NED贊助的人趁早閉嘴吧,也不看看乾隆之前在某地是瓦剌蒙古人多還是另外那些人多,某些人想的「獨立」的法理依據還不如某地直接建省的法理依據強。


不知道哪句話又讓知乎高潮了。

刪刪刪,說幾句實話還不讓了。

日本確實做了很多基礎建設,但是那不是為了中國的滿洲,是為了日本人的滿洲,是服務為日本侵略的。舉個例子,吉林市的豐滿水電站是滿洲國時期建設的,當時是遠東第一大水電站,聽上去很牛逼對不對?日本人設計並且組織建設了豐滿水力發電所,這是歷史,我不否認,但是千萬不要忘了豐滿水電站邊上還有幾萬中國勞工的遺骸,想給日本侵略者洗地,先去問問他們的意見!中國東北就是中國人的東北,不為了中國人建設為了日本人建設算什麼?你們真的以為日本人來東北是做慈善?真的以為王道樂土 五族協和?真的以為在那些政府大樓高級住宅裡面的都是中國人做領導?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混淆視聽,企圖證明侵略者做了好事的,已經不能說是蠢了,就是壞!


推薦閱讀:

歐美國家是不是眼睜睜地看著中國大陸快速崛起而無所作為,自我墮落?
長城在冷兵器時代的作用如何?
有哪些看起來很逼真,但其實是假的照片、人或事?
在一些日本遊戲的影響下,我們對三國歷史容易產生一些什麼錯誤認知?
國民黨在第五次圍剿勝利後為什麼不把紅軍斬草除根?

TAG:歷史 | 世界歷史 | 抗日戰爭 | 東北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