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中國的工業體系哪個更加完整?

偶爾在論壇上看到這個辯題,但是他們都說得不夠系統和完整,希望知友能為我們解惑。謝謝!


搬運工……純粹想讓那1000多贊的答主清醒一下。
工業體系=生產單位+管理研究單位+廠礦+輔助單位
百度如下
工業體系指一定地域範圍內,工業經濟活動的有機聯繫、以及由此形成的空間流的整體,即工業系統。工業體系的構成除工業生產單位外,還包括:①具有決策和行政功能的管理單位和附屬的發展研究單位;②從事原材料採掘、加工或產品修配的廠礦;③為生產廠礦服務的物資調運、產品銷售服務等輔助單位。
我們說的是體系建設完整性。。。


技能樹我們更寬 但是點亮的樹枝有些比日本短


就像打Dota,一個六級的憾地神牛遭遇九級的秀逗魔導師(火女)。
神牛是四個技能都升了,但扛不住火女有兩個都升滿了啊……


so,牛哥若是想日東瀛大波妹,還是得靠悶聲發大財……

@牛哥的辦公室


中國和日本最大的不同,是中國是一個全面能力型選手,日本是一個局部能力型選手。

1:中國有,日本沒有的產業

  例如民航大飛機產業,一架大飛機一億美元,中國的C919 2016年底就會首飛。日本至今還未啟動研製計劃。就算日本今年開始研製,試飛並交付也要2035年以後了。軍用大飛機,中國運20已經交付了,日本現在沒有,也沒有研製計劃。

  支線客機,ARJ21 2016年交付並且已經在國內航線運行了,新舟60出口很多架了。日本的支線客機MRJ還在試飛。

  再比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現在已經23顆衛星了,已經形成了完整產業,A股很多北斗繫上市公司,日本是空白。

  再比如特高壓輸變電技術,中國不僅在本土形成了巨大市場,還對外出口了,日本也沒有。

  再比如航空發動機,中國在2002年攻克了渦噴發動機,2009年攻克了渦扇發動機,以前全是仿製貨。現在基本形成產業規模,日本為0.

  再比如中國是資源大國,圍繞頁岩氣,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產形成的資源勘探,開發和運輸設備整個產業鏈,中國非常齊全,日本則是缺胳膊少腿。

  比如海洋工程裝備,中國和韓國新加坡一起佔據全世界最多市場份額,日本份額基本為零。比如陸上石油勘探和採油技術,中國擁有大量國產設備,日本基本為零,因為日本陸上基本沒有石油。

  再比如大規模農業用的農機設備,日本只有小功率農機設備,因為日本地方小。中國大馬力拖拉機,大型農機設備都有,當然最強的還是歐美。

2:中國遠比日本強的產業

  這裡說的強,是指從規模,產值,技術,利潤都壓倒日本的產業。

  移動通訊產業,也就是各大運營商用的通信設備,華為+中興,這個不用說了,中國份額世界第一,4G核心專利中國在20%-30%,4G技術兩大標準中國有其一。即將到來的5G技術只有一個標準,中國毫無疑問的主導地位。

  互聯網產業,日本的互聯網產業基本是荒漠,最大的兩個網站是Facebook雅虎日本。

  雅虎日本是日本市值最高的互聯網企業,只有250億美元,而中國騰迅,阿里,任何一家的市值就超過全日本的互聯網公司之和。

  智能手機,全球市場份額前五有三家是中國企業,華為,OPPO,VIVO,而且晶元設計海思,紫光也起來了。日本手機公司和手機設計公司產值,市場份額和利潤均不如中國。

3:中日技術水平相當,而中國產值和利潤高於日本的產業。

  比如高鐵,2015年中國中車市場份額佔全球70%,日本川崎+日立只有9%。就產值來說已經形成絕對優勢。

  核電產業,中國不僅出口阿根廷300億人民幣,出口巴基斯坦,國內也在大量建造,近期和聯合法國拿下英國的世界最貴核電站項目;日本國內棄核,國外又一直拓展不順利拿不到訂單.....

  發電設備製造,超大規模火力發電機組,大型風力發電設備,大型水力發電站發電機組,2015年中國佔全球份額60%,遠遠壓倒日本,比較典型的例如上海電氣出口印度超過80億美元的火力發電設備大單。

  例如筆記本電腦,聯想世界份額大約20%,超過全日本。

  新能源產業例如太陽能光熱和光伏組件製造,中國已經形成數百億美元產值產業,世界份額超過50%,日本基本為零。值得一提的是,太陽能面板產業,在2008年左右中國開始大規模進入前,是不折不扣的「高端產業」,市場由歐美廠商把持,利潤率高的驚人,甚至有人說賣光伏組件堪比賣毒品,中國廠家進入後,歐美廠家幾乎全部倒閉。全球市值和利潤都朝中國集中。

4:技術稍弱於日本,但產值和利潤高於日本

  這幾個領域,中國技術雖然弱於日本,但雙方在市值和利潤上各有長短。

  這也說明,在這些領域,中日在技術上已經非常接近,因為如果技術差距足夠大,一定能夠轉化為產值和利潤的差距。

  例如家電產業,海爾美的格力2016年凈利潤預計都在20億美元左右,而日本家電產業凈利潤除了佳能全部在10億美元或者以下。

  液晶面板產業,日本技術優於中國面板,但是行業產值和利潤都比中國低,這也說明日本技術的優勢在市場上並不明顯。

  機床產業,日本生產高端機床,中國生產中低端機床,但中國的產值是日本的1.5倍,日本的「高端機床」範圍在不斷萎縮。

  造船工業,中國份額全球40%,日本份額全球9%,雖然船舶單價不如日本,但是總產值上中國是日本的幾倍。

5:日本技術,市值和利潤都佔壓倒優勢的產業

  說實話,這樣的產業真的很少了。

  汽車工業,這個不用說了,日本七大車廠都是百萬輛級別的,豐田更是千萬輛級別巨無霸。

  中國自主品牌吉利,長安,比亞迪都還沒有過百萬。

  機器人產業,日本遙遙領先,不過中國追趕也很快,典型的是全球四大機器人生產企業之一的德國庫卡被美的收購。

具體情況我再說一下

日本新興產業全面落後中美

列舉一些1000億美元產值級別的大型產業,互聯網產業(包括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先看在互聯網這個萬億美元的超級產業裡面,世界市值前20名中國有7家,20名以外還有網易和唯品會,後期進入前20無懸念。

中國社會已經形成了一大批程序員群體,各種程序員文化和笑話在網路盛行,側面反映出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繁榮,中國程序員規模至少有200萬人,這200萬人有2個父母,一個老婆和一個孩子,老婆還有2個爸媽,總共7個人,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可以讓超過1000萬中國人的生活步入中產階級行列,日本在哪裡?雅虎日本這顆獨苗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ce7d2c0fad2a463493e3b60c813de1d1_th.jpeg

2015年騰訊和阿里任何一家的市值,就超過全日本的互聯網企業總和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產業

全球每年賣出15億部智能手機,4000億美元的大產業,誕生了蘋果這樣世界第一大市值的科技企業,日本在哪裡?日本手機已經徹底退出最賺錢的品牌領域,專心的做零部件了。

同樣的平板電腦也是一樣,全球前幾名是蘋果,三星,華為,聯想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eb761ab2bd574a0d80ebaf09f08cb9ed_th.jpeg

然而零部件日本就萬事無憂了嗎?

手機零部件也在被中國侵蝕,中國有手機屏幕的京東方,華星光電,晶元的海思,展訊,攝像頭的歐菲光,指紋識別的匯頂科技…….

即使是日本人擅長的電子元件,中國也在以快於日本的速度發展,2015年中國電子元件百強公司平均營業增速高達15%,增速遠高於日本。例如作為手機聲學元器件供應商的青島歌爾聲學佔據微型麥克風市場份額世界第一,銷售額超過20億美元。深圳瑞聲科技2015年凈利潤更是達到驚人的5億美元。就連中國以前不擅長的PCB線路板,中國企業也打入了蘋果供應鏈,例如廣東超聲印製板和依頓電子。

當客戶成為了中國,韓國和美國公司,而不再是日本公司,日本企業的命運實際已經被別人掌控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中國有一家做手機觸屏玻璃的廠家,叫藍思科技,這家公司最大的兩個客戶是蘋果和三星,2015年藍思科技營收26億美元,增長18.8%,凈利潤2.6億美元,增長41.5%,看起來很棒是吧?而到2016年上半年,就變成營收大幅下降34.6%,凈利潤下滑63%,而原因其宣稱就是主要受第一大客戶蘋果業務調整的影響,可見零部件廠家是依附於品牌廠家存在的。

再比如中國浙江有一家做手機攝像頭和鏡頭的公司,叫做舜宇光學,國產手機品牌異軍突起後,大規模採用了舜宇的攝像頭和鏡頭,舜宇光學2016年上半年收入達到9億美元,增長高達27%,凈利潤增幅更是達到50%。而國產高端手機之前大多選用日系攝像頭和鏡頭,可見品牌廠家對於零部件企業命運的影響。

日本在新興產業的反應遲緩,讓自己吃了大虧,智能手機的出現,幾乎徹底的摧毀了數碼相機行業,2010年全球數碼相機銷量有1.2億台,到了2016年只有3000萬台不到了。佳能,尼康和奧林巴斯都受到巨大衝擊,奧林巴斯陷入了多年虧損。

當然有人說了,日本還有高端單反相機,還有電視台用的攝像機,然而在人類社會的視頻由手機等設備拍攝的比例越來越高後,在幾年內,人類所有的視頻和圖片將有90%-95%來自人類持有的幾十億部手機和平板電腦,高端單反相機和攝像機的存量根本無法與之相比,這些只是總利潤小的小眾市場了,

通訊設備產業

日本完全落後中國和西方,4G領域已經只有中國和西方兩大標準,到了5G日本話語權進一步喪失。不管是凈利潤,市場份額,還是標準,核心專利,日本都已經被華為+中興徹底超越。5G將只有一個世界標準,且將由中國主導。不管手機,電視還是家電,日本要做任何有連接功能的設備,都需要用到中國的標準和技術專利。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b5ecbd6e907441d6a1f579423fb3e042_th.jpeg

航空與航天產業

美國早有了GPS,中國已經發射了23顆北斗導航衛星,2015年北斗導航系統產值已經接近300億美元,中國A股已經有了數家北斗產業相關公司,2016年已經有4萬多艘船裝上了北斗終端系統,2020年會進一步爆發性成長,而日本20年內不會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342b32954feb445db84c217529e0a9f2.pn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dde4ac6ef85849f8ba00a57181a386b8_th.jpeg

民航客機

這個全球超萬億美元的市場,美國早有了波音,中國ARJ支線飛機2016年交付後已經累計載客3000人,日本的MRJ支線客機試飛完成還遙遙無期,計劃在2018年交付,實際至少到2020年。

中國在2002年,日本在2003年幾乎同時開始研製支線客機,中國從無到有建立了一整套民航飛機適航試飛體系,實現了成功試飛和交付,日本藉助美國的適航試飛體系,反而進度慢於中國。值得一提,研製MRJ客機的是當年研製日本二戰零式戰鬥機的三菱重工,當年零式戰機在中國吊打中國空軍不可一世,遇到了更強大的美國空軍才被完虐,時過境遷,三菱如今在技術競賽中落後於中航工業公司,不知道日本人心裡是啥滋味?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099d553a1a4b4b828eb00dd08182c055.jpeg

更進一步的,中國大型客機C919將於2016年底首飛,而日本至今還沒有啟動大飛機研製計劃,按照MRJ 的研製進度,即使日本今年開始啟動大型飛機研製,等試飛和交付至少也是2035年以後了,這個萬億美元超級市場,只能中美歐瓜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24404dbb9e2c4350af793a8c77fe55c9_th.jpeg

軍用航空和無人機

  中日不在一個量級上,中國的軍用無人機翼龍和彩虹,尤其是彩虹無人機由於在伊拉克戰場的出色表現,實現大量出口。

  民用無人機的中國已經形成大疆創新,億航等一大批優秀企業全球佔有率超過70%,日本則基本沒有發展起來。

  軍用航空中國運20,殲20,殲15艦載機,殲10均實現量產,日本目前則基本沒有生產。

特高壓輸電技術

這個技術是過去20年全球電網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原始創新,在我國主要指±800千伏直流輸電和1000千伏交流輸電技術。 我國不僅擁有完全的有自主知識產權,而且這項技術在世界上是唯一的。」過去,美國、義大利等國家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俄羅斯、前蘇聯和日本做過這樣的工程實踐。但是由於技術等方面的原因,沒有成功,也沒有實現商業化運營。

  我國目前已經在全球率先建立了特高壓技術標準體系,形成特高壓國際標準4項,特高壓交流電壓成為國際標準電壓。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成立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就設在國家電網公司。

我國已經全面掌握特高壓交流和直流輸電核心技術和整套設備的製造能力,在大電網控制保護、智能電網、清潔能源接入電網等領域取得一批世界級創新成果,目前建立了系統的特高壓與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編製相關國際標準19項,中國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水平,被定為國際標準電壓,將向世界推廣。

世界電網特高壓改造已經拉開序幕,中國相關技術裝備出口以每年40%增長,例如2016年6月中標的巴西美麗山二期特高壓項目,就帶動國產裝備8億美元出口,

再比如中國向埃塞實現15億美元特高壓設備項目出口。

日本完全無此技術能力。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bea48d08c6cd44a08e55187898516c04_th.jpeg

列舉了以上產業,我們再看看全球各個新興行業未上市但是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包括了醫療,硬體,軟體,零售等各個領域的企業,他們因為在商業模式,管理和技術上的創新而獲得高估值。

  2015年美國CB insight評出的全球102家獨角獸企業中有62家在美國,11家位於中國,歐洲分布10家,印度則有6家。日本新興獨角獸企業的數量連印度都比不上。

  2016年美國《財富》雜誌公布的全球獨角獸企業數量增加到了173家,中國猛增了3倍達到了35家,而日本則幾乎沒有獨角獸企業。

  可見日本在新興領域的創新基本停滯了,日本已經很多年沒有出過新興的創新公司了,相比中國和美國如火如荼的新經濟,日本還固守在傳統領域。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541f86a2da9f4af0b6156b4ace3ad740.png

那日本的傳統行業呢?2015年湯森路透集團評選了全球百大創新企業,日本有四十家,高居世界第一,美國有三十五家。這也是很多人一直津津樂道日本雖然失去了二十年但是依然創新力強大的證據,甚至還有人說,這是日本在下一個一百年世界領先的保證。國內媒體更是大肆報道日本不得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4529ac827b6d4baa88d8b7087c55e5d3_th.jpeg

其實稍微願意思考的人就可以對這個排名提出疑問,日本的創新能力竟然比美國還強?

  研發投入世界前五,專利世界第一的中國華為排不進世界前100?

  法國有10家而德國只有4家,法國的創新能力比德國強?

  英國竟然一家也沒有?

  如果再研究下就知道這個排名,是按照在國外申請的專利的數量,專利通過率等一系列演算法來排名,這樣本來就對愛在本國申請專利的企業不利。

  無怪乎日本的幾家汽車企業全部上榜了,而德國的寶馬,賓士,奧迪卻一家也沒有上榜。

  而日本入選的這40家創新企業全部是來自日本的傳統優勢產業,包括松下,索尼,東芝,卡西歐,奧林巴斯,愛普生,川崎,日立,豐田,本田,NEC,富士通,大金,京瓷,NTT,三菱重工等等,沒有一家是來自新興產業的公司。

  NTT不過是個電信運營商,和中國移動類似,居然也入選了湯森路透集團評選的全球百大創新企業,我國的華為和中興反而沒入選,難道NTT比華為中興更有創新能力?

  三菱重工業也入選了湯森路透集團的2015年全球百大創新企業,在前面提到的民航客機技術競賽中反而落後沒有入選的中航工業。

  那麼其他日本創新企業的表現如何呢?請記住這些名字,我們看看這些創新企業在和中國企業競爭中是什麼表現。

日本傳統優勢產業逐漸被中國等侵蝕

液晶面板產業,1995年,日本佔據了全世界液晶面板90%的出貨量,而2015年已經迅速下降到10%以下,韓國佔有率39%,台灣30%,中國20%。這不是失去的20年是什麼呢?

夏普在2015年已經以35億美元價格被富士康收購,日本面板產業只剩下JDI一家還在勉力支撐。

看看下圖全球液晶產業的利潤,韓國的三星+LG獲得了整個行業超過一半的利潤,剩下的利潤第三和第四是台企,第五,第七和第八是中國企業,日本利潤份額最小,已經不如中國的京東方,華星光電。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6b4ed549933443bc94074c7f1b596b43_th.jpeg

半導體製造業產值已經被中國和台灣超過,台灣不用講了,這是台灣最值錢的行業,中國中芯和華虹營收合計為29億美元,富士通僅為8.45億美元

(這是日本入選全球百大創新企業的富士通公司)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dbe304b99ace46528b17a2d505b02ac1_th.jpeg

筆記本電腦

日本已經徹底潰敗,全球前五已經看不到日本企業,日本NEC的筆記本電腦已經被中國聯想收購。(NEC也是2015年入選全球百大創新企業的日本公司)

2016年聯想不僅在全球市場佔有21%的市場份額,在日本本土,聯想電腦佔有接近30%的市場份額,比VAIO+富士通+東芝三家日系企業加起來市場份額差不多。

是的,以前中國人習慣在本土看到索尼和東芝筆記本,現在已經基本看不到了。現在日本人已經習慣在本土看到聯想。

家電行業

日本的松下,索尼市場份額已經急劇萎縮,與之相對的是中國家電三巨頭格力,海爾,美的,以及韓國三星,LG的急劇發展。

三洋家電被海爾收購,東芝被美的收購。

10年20年前,中國市場上家電都是日本貨,現在不僅中國市場上日本貨極少,日貨在中國市場佔有率已經跌到了可憐的3%-5%左右。

在日本市場也開始出現中國貨,中國已經反攻到了日本,華為平板電腦是日本市場佔有率第二名,市佔率9.2%。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00390a0ef94f4496ac9109276d067f4f.pn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e144f9548ab443da9170c4956e0c79cd.jpeg

海爾日本2014年營業額人民幣26億元。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b80465ae1bef4dc3903e4855eb6a6e42.jpeg

美的2016年3月收購日本東芝之後,在日本市場的佔有率達到多少了呢?

呵呵,東芝也是被評選成全球百大創新企業。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90e1325136a04b63a92aa5b25080b7fa_th.jpeg

是的,不僅30%的日本人購買聯想筆記本,現在連15%-20%的日本人冰箱和洗衣機也買中國的。

日本的家電三巨頭,夏普已經被收購,我們看看松下和索尼(這兩家是日本全球百大創新企業)

2015年松下凈利潤是16.3億美元,索尼凈利潤是12.3億美元。

而2015年中國三巨頭凈利潤海爾集團是29億美元,美的是20億美元,格力也是大約20億美元。

我們要看到,松下索尼的凈利潤還是包含了汽車零部件,遊戲,手機,音樂等業務的結果,而中國三強則主要是集中在家電業務,足見日本公司運營情況之糟糕。

我們再看看2016年上半年的情況,美的凈利潤增長14%,格力凈利潤增長12%,海爾凈利潤增長21.2%,都獲得穩健的增長。而反觀松下2016年第二季度凈利潤下滑63%,索尼2016年第二季度凈利潤下滑75%。

我們再看其他幾家入選了世界百大創新企業的日本企業的情況,京瓷2015年凈利潤不到7億美元,奧林巴斯2015年還在虧損

我們再看看世界份額情況,2016年上半年,中國三大家電廠家海外銷售額,美的50億美元,增長15%,海爾22億美元,增長31.3%,格力17億美元,增長24.5%,都獲得高速增長,注意這是上半年,那麼日本的索尼,松下呢?以松下為例,截止到2016年第一季度的整個財年,其海外銷售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

高鐵+軌道交通

曾經,日本的川崎重工和日立多麼強大,日本在2007年世界市場份額是22%,2015年只有9%了,下降了一半以上。

這兩家都是2015年被評選進世界百大創新企業的日本公司。對比之下,中國中車的世界市場份額2015年佔到70%。

日本高鐵技術在海外輸出目前為止只有台灣高鐵項目,而且連年虧損。

中國已經完成了土耳其高鐵(讓土耳其的高鐵長度進入全球前十,位居全球第八),已經中標印尼雅萬高鐵,建設了巴西奧運會輕軌項目,製造了波士頓地鐵車輛。中日已經在同一起跑線上。

沒錯,日本在系統的份額下降了,還可以向中國賣高鐵零部件,然而不幸的是,中國高鐵的國產化率在逐年提高,這同時意味著日本零部件的市場在不斷萎縮。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d226c57abfaf474b8da99a253d9396b5.pn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afa115ab2ad04b1aa6b338eae316e775.jpeg

核電

毫無疑問,中國的核電技術已經在尋求對外輸出,中日核電技術已經在同一水平線上競爭。日本核電技術自從2011年福島事故之後,基本喪失了輸出海外能力。

入選了日本全球百大創新企業的日立公司的核電技術,在和中國中核集團的海外競賽中全面處於下風。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83cffdcf1b9443979da4c023319efdee.jpeg

世界上投資最大的英國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於2016年9月15日批准,中國出資60億英鎊,大約500億人民幣。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48aa8521f0114427ad2aa932169d3336.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e9f79c19edf84036be9ec28c3f23f916.jpeg

造船

日本造船曾經在二戰後穩坐世界第一半個世紀,一度世界份額佔到40%以上,然而世界市場份額在2000年被韓國超過,又在2009年被中國超過。市場份額一度大幅跌落到10%以下,日本從2000年-2016年沒有新建過一個船塢。下面是2016年上半年新接造船訂單,日本只佔8%左右,而按照修正總噸計算中國佔了38%的世界市場份額。

入選了全球百大創新企業的三菱重工,在民航領域技術競賽比不過中航工業,在造船領域上半年只能拿到幾條船的訂單。.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9e4c76c53ded4aa6bbbd40fd946f3fb3.jpeg

機床產業

曾經的日本是世界機床產業產值第一大國,產值佔全世界25%。

我們看下中國,德國,日本機床產業產值的變化,日本佔世界機床產業產值比率從最高峰的25%下降到了20%,而中國從不到10%,增加到了30%。

沒錯,中國2015年機床進出口仍然是逆差,然而我們要看創造的總價值,日本相比中國在不斷下滑,已經低於中國。

有人會說了,日本機床高端,中國機床處於中低端,這句話確實是沒錯,然而100元裡面,以前中國賺走了10元,日本賺走了25元,中國那10%確實是低端,而現在100元裡面中國賺走了30元,日本賺走了20元,已經不能簡單把中國生產的機床就叫低端了。中國在逐漸往上升級,多賺了20元,其中有10元本來是日本的,那麼請你告訴我,這從日本轉移到中國的10元產值是高端還是低端呢?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c19530e0a68648908148548205ce5fa7_th.jpeg

日本現在僅存的優勢較大的大型行業,如果說機床算一個,那麼剩下的就是汽車和機器人了,從規模來說,主要是汽車行業。然而實事求是的說,日本的這兩個行業也面臨著中國的挑戰。

機器人產業目前是個小型產業,2015年作為世界最大機器人市場的中國,市場規模也就是109億元人民幣,2014年機器人四大公司發那科,安川,庫卡和ABB來自機器人業務的營收加起來也就是55億美元,全球整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僅110億美元,跟手機產業4000億美元,家電產業超過5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比較。日本目前機器人技術的領先,對其帶來的收益還沒有那麼大,更何況中國機器人產業也在迅速發展。

即使在這個小產業,中國也在迅速進步,2012年國產品牌機器人在中國市場佔有率僅有8%,可謂慘不忍睹,到了2015年,國產品牌機器人佔有率就上升到15%了,三年幾乎增加了一倍。到2016年機器人四大企業之一的德國庫卡公司90%以上股份被中國美的公司收購。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60ec24ca999e497b85c84ce7ad56df14.jpeg

汽車產業以及相關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可以說日本工業最後的支柱,正如半導體製造的台積電和聯電是台灣最後的光榮,如果汽車產業跨了,日本將會徹底沉淪。

汽車行業對日本有多麼重要呢?我們看下2015年福布斯評出的日本上市企業2000強,我們篩選出凈利潤高於30億美元的日本企業,總共有13家,其中以軟銀為代表的金融投資類4家,煙草公司1家,房地產公司1家,電信公司2家,製造業五家。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77e90effdc72437b910bf2956af8bc2a_th.jpeg

這五家日本凈利潤最高的製造業企業是誰呢,按照凈利潤排名,豐田,本田,日產,三菱,日立。我們可以看到日本製造業凈利潤前四名都是汽車公司,即使利潤在第五的日立集團,也有卡車業務。其中豐田汽車凈利潤高達191億美元,高居日本所有企業第一位,也是日本唯一一家凈利潤過百億美元的製造業企業。

如果我們計算下日本汽車七大汽車公司的總利潤,豐田191億+本田56億+日產43億+三菱38億+馬自達18億+五十鈴11億+鈴木10億,總共有367億美元凈利潤,如果加上其下游的輪胎,玻璃,鋼鐵和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利潤,其總利潤幾乎佔到2000強日本製造業總利潤的接近一半。

可見汽車工業是日本實實在在的支柱產業。如果汽車產業跨了,日本凈利潤在30億美元以上的製造業企業只有日立一家,其他全部在25億美元以下。

2015年日本凈利潤在10億美元—25億美元的製造業還有24家,除掉採礦和石油,只有22家,我們耳熟能詳的信越化學,小松機械,佳能集團,普利司通,立邦塗料,愛普生,富士重工,三菱重工,新日鐵,日本鋼鐵,發那科,大金工業,村田製作所,久保田機械,武田製藥,住友電工都在這裡面,可以說是日本製造業的精華。

我們也可以看到,這22家公司裡面只有佳能和愛普生兩家還屬於消費電子領域,這也充分表明了作為日本支柱產業之一的家電和電子工業的衰落,夏普,索尼,松下,奧林巴斯,京瓷,尼康,東芝,NEC…….都退出了盈利大戶行列。

有意思的是,這裡面索尼,松下,奧林巴斯,京瓷,東芝,NEC都是2015年被湯森路透集團評選的全球百大創新企業。

實際上2015年佳能和愛普生的凈利潤也僅24億美元和11億美元,是日本家電和電子工業凈利潤的前兩名。

對比下中國家電和電子工業

2015年華為凈利潤超過40億美元,海爾集團凈利潤為29億美元,格力和美的集團凈利潤為20億美元。VIVO,OPPO都超過10億美元,小米則接近10億美元。

其中華為集團和海爾集團如果放到日本,則是日本家電和電子工業凈利潤第一名,美的,格力如果放到日本,兩家都可以排到日本電子工業凈利潤的第二名,VIVO,小米,oppo放到日本,三家都可以排到日本電子工業凈利潤第三名。

且中國這六家企業除了小米以外的凈利潤2016年上半年全部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長,而日本則在下跌,例如松下2016年第二季度凈利潤下滑63%,索尼2016年第二季度凈利潤下滑75%。

然而由於產業規模無法和汽車工業相比,這22家日本製造業公司凈利潤加起來也就是和7家日本汽車公司的凈利潤差不多。如果汽車工業垮了,只靠這些公司是無法讓1.2億日本人繼續發達國家生活的,事實上,如果日本汽車工業最終失敗,這裡面很多公司也會受到嚴重影響,例如普利司通,鋼鐵公司,久保田機械等。

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的20年,日本在造船,數碼相機,手機,液晶面板,家電,筆記本電腦,機床等產業的衰退,已經讓日本從人均4.3萬美元的國家跌落為人均3.2萬美元的國家,如果作為支柱的汽車產業再垮掉,日本的人均GDP會進一步跌落到2萬多美元區間,甚至可能被韓國超越。

所幸日本汽車企業多年經營積累下來的實力極其強大,日本汽車工業未來十年仍會保持強大,這也是一片陰霾的日本經濟中閃閃發光的頂樑柱。

然而中國並沒有閑著,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在2000年後起步,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終於開始逐漸開花結果。

2001年剛加入WTO時,在中國市場,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市場佔有率僅為16.6%,而到2016年已經到了35%。

2016年上半年財報,財報顯示,吉利上半年營業額為180.89億元,同比增長3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07億元,同比上漲36%,比亞迪發布的2016年度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49.50億元,同比增長42.32%;凈利潤22.60億元,同比增384.23%。長城汽車公司上周發布業績快報,2016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9.30億元,同比增長4.52%。同期,該公司的營業總收入達416.72億元,同比增長12.19%。

可見只看汽車業務的話,自主品牌裡面,比亞迪2016年預計會達到120億美元,長城汽車會達到130億美元營收,吉利+沃爾沃今年更是會達到250億美元級別。

比起日本豐田的2500億美元,日產和本田的1000億美元,和三菱的700億美元營收,還差距很大,但是差距已經大大縮小。

我們也可以看到,率先在世界實現汽車電動化的比亞迪,其40%的營收增速在世界車企中處於領先位置。

下圖是2016年1-6月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排名。世界前20名裡面只有2家日本企業,而中國有9家企業,比亞迪排在世界第一位,日產和三菱加起來的銷量也不如比亞迪一家,相比於在燃油車的世界份額佔有率,日本企業在新興領域又慢了半拍。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1/4ca3d13a748847868b848bf8d10928f5_th.jpeg

汽車工業,日本最後的頂樑柱,由於新興產業全面落後,傳統產業的步步敗退,日本未來十年的國運岌岌可危,如果汽車工業保持穩步增長,日本還能勉強支撐三萬美元級別的人均GDP。不知道日本人有沒有意識到,汽車工業的成敗幾乎關係著日本未來的國運?

如果汽車工業也如電子工業一般被中國韓國侵蝕,那麼日本的人均GDP還會進一步下滑。

在電動汽車浪潮中,日本人能不能繼續在汽車工業中保持領先,看時間檢驗吧。


體系方面不用懷疑,以國家為單位,中國是最全的,聯合國列出的所有工業項目中國都有。當然技術水平方面,看和誰比了,和單個國家比的話除了美帝那個掛逼和傳說中的外國,其他單個國家的話也是屬於各有所長(就我所知沒有哪個國家能在所有工業項目中都排第一)。第二全的是美帝,美帝缺的主要是一些低端製造業,人家有美元可以吸血,所以,……至於其他那些傳統列強,毛子這種吃老本的估計大家是看不上的,法國雖然屬於比較全的,但畢竟人口太少體系不全是沒有辦法的,鬼子和德國作為戰敗國能發展出現在這樣只是欠缺敏感技術以及部分中低端製造業的程度已經是極限了,去工業化的英國大家還是無視吧……最後加一句,其實棒子的工業體系也是蠻全的,以它的領土和人口來講,簡直逆天……
ps:現代工業體系的需要數億受過良好教育的工業人口,世界上九成多的國家因此註定沒有任何機會,剩下的一些人口剛過億國家,如果有極為發達的教育(日本)那麼依然可以發展出較為完備的工業,另外某些人口雖多,但識字率低的可憐的國家(沒錯,我說的就是印度),依然沒有發展完整工業的條件
==================================
等不及百贊的更新2016/1/19.........
哈哈,終於有人提起我這答案的硬傷了,回復中我已經提到過了,真正要驗證中國是否具有聯合國列出的所有工業門類這個說法需要一篇論文的工作量,作為一個業餘人士我是沒這個本事的,不過如果只是要聯合國產業門類的出處的話,我已經找到了,就是這個:全部經濟活動的國際標準產業分類(ISIC),地址是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其中包含有農業服務業等,可以只查詢其中的工業門類,然後與國內現有工業門類進行對照,應該就可以驗證了,當然這個工作我是不會做的啦.............


反對 @dax eursir。工業門類齊全,指的是什麼都能造,並不是說什麼都能造的最好。是有和沒有的區別,不是60分和100分的區別。

飛機也好,計算機也好,假設明天時空異變,中國與世隔絕,這些東西只要原料能保證,都能造出來。你覺得這沒什麼了不起的話,那你可以試著列舉一下能做到這點的國家,數數看一共有幾個。

---------------------------------------------------------------------------------
統一回復,晶元,CPU,內存顆粒,硬碟,這些,都能造。不造因為造出來性能差成本高,沒有商業競爭力。但不是不能。

彩色複印,核磁共振,我非專業人士不敢妄言。但一般來說,這些東西都是有專利的,專利就意味著公開,所以不做不外乎1)法律 2)效益。

還是那句話,最頂尖的沒有,但是差一些的都有。獨輪車當然不能跟李嘉誠的勞斯萊斯比,但是,一汽紅旗,和勞斯萊斯一樣,都是轎車!


日本啊。
二次元初步培養粉絲,
PPT等深入培養精日,
外務省重金聘水軍培養深度精日,
防衛省給錢負責清理侯聚森等反對分子,
批量量產伏地成魔的精神皇民,
這種完善的文化冷戰軍工業體系,中國能比?


有人覺得完整的工業體系不值什麼,現在不都講國際分工么?那我來講個小故事:
馬島戰爭結束後,阿根廷人感慨「要是再有五發飛魚導彈,我們就能贏下這場戰爭」(雖然再給50發他也贏不了,但肯定不會輸得這麼徹底)。阿根廷的飛魚是法國人賣的,開戰之後法國人不賣了,阿根廷只好gg,然後從足球場上找回點自尊 。
導彈在很多中國人(非軍迷)眼裡不算什麼,你看東海每次軍演都是幾十發導彈飛來飛去么?但對於沒有軍事工業的國家來說就是高不可攀的存在,你依靠國際分工賺了再多錢,只要人家不賣,你就只能望洋興嘆。
當然,像瑞士這樣的小國,或者英國這樣已經失去爭霸野心只想安靜當個美男子的西歐列強來說,完整工業體系確實沒什麼用處,反而是個累贅。
ps:當今網路上工業黨和情懷黨的撕逼還真是隨處可見。其實我覺得情懷黨最好早點移民北歐、加拿大一類的國家享受民主和福利去比較好。


@leon 的回答中例舉的大多數數據並不具備說服力,以IHI重工為例,下圖是他們家在航空發動機行業的產品列表:

請注意觀察其民用發動機產品列表,相信懂行的人都能看明白怎麼回事。這個頁面上的總共六款產品,其中三款是美國GE授權產品,一款(Trent)是羅羅(英國Rolls Royce)授權產品,兩台日本與歐美合作研發產品。可以這樣說,IHI的航空發動機生產基本停留在來料加工的水平上。IHI的軍用發動機就不用提了,F110是通用電氣研發的,GE給IHI提供發動機套件由IHI組裝,用於日本空軍的F-2戰鬥機(搞笑的是號稱日本航空工業結晶的三菱F-2戰鬥機竟然也被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堂而皇之地列在了自己的產品列表裡,顯然,美國人認為日本的F-2戰鬥機基本上就是美國技術產品,詳見參考資料#4)。而另一款F3 Turbofan則是一款小型渦扇發動機,也就是國內各大論壇里俗稱的小推,這是唯一一台日本自主研發的軍用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很顯然,在《和平憲法》的控制之下,日本重工業並不具備研發生產大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的能力(或者說,即使有這個技術潛力,也因為各種掣肘而沒有實際研發的能力)。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日本重工業,特別是與軍事有關的重工業的其它領域,譬如日本海自的愛宕、金剛兩級宙斯盾驅逐艦,從雷達(洛克希德·馬丁SPY-1D)、動力(GE LM2500)到主炮(美製Mk45 127mm)、導彈和垂直發射系統(美製標準系列防空導彈,美製MK41導彈垂直發射系統)等等,日本提供的大概就只剩下船體和反艦導彈了(日本產SSM-1B)。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足以證明日本現在的重工業雖然看起來很強大,但是基本停留在零部件和技術層面的來料加工狀態,在軍工領域尤其如此。

相反,看看中國的航空發動機工業,中國的航空發動機工業在技術上長期落後於歐美對手,但是起碼在逆向工程階段做到了仿製蘇聯渦噴和渦扇發動機幾乎100%自給自足(如WP-5到WP-14系列和WS-9秦嶺,99%國產化),從太行、岷山等等新型渦扇發動機開始,中國已經形成了大推力和中推力小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的自主研發生產能力。美國人若想控制日本航空發動機產業的產出,或者直接廢掉他們現有的航發工業,可以說輕而易舉,而俄羅斯或者美國想要廢掉中國現在的航發工業,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個全面的工業體系不應當受制於人,我想這就是中國和日本的最主要的區別。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根本不具備全面的重工業體系,因此又談何全面的工業體系呢?


參考資料:1. Aero Engines|Aero Engines|Products|IHI Corporation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Atago-class_destroyer
3. Mitsubishi F-2
4. F-2 · Lockheed Martin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供應鏈條。
——紐約時報
誰想比中國全得先進行理論創新


中國的工業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但從沒放棄過任何一個「有用」的門類。

樓上某千贊答主把中國和美國相比,還找了幾個極端的工業產品,這有點不公平。他作為一個工程師不可能不知道航發、航天這樣的產品是需要時間的。再牛逼的農學院士,也不能讓種子一天長成樹。

最好不要把從業者的情緒帶到判斷里。

中國的bug之處就在於無論將來工業門類分得多細,都有足夠的人投入研究生產。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多了去了,專業再分細點嘛。

比如: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車輛外殼表面塵埃處理專業,就很不錯嘛。

——俗稱洗車。


首先,為什麼別人沒有,因為不需要。
美國單極化和物流空前發達的世界裡,獲取物資更經濟的方式,不再需要是全都自己製造,而是貿易交換,在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的範圍內進行分工。
以國家為單位的工業體系是全面戰爭體制,是在無法獲得外援的情況下的自持能力。
韓國的工業門類齊全,和財閥制度有關,好處是在韓幣貶值的時候,最終成品的報價就能大幅降低,價格優勢更明顯。

====================================================
更多工業的東西,推薦下老冰的《東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
裡面提到過,產業的空洞化,這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門類不全的重要原因。
此外也提到過中國製造業快速進步的原因,真讓人感嘆天時地利人和。
中國同樣面臨當年日本的製造業的問題,甚至更多。

所以,樓上許多同胞看不上中國的製造業,沒啥,中國的製造業的進步,機遇和危機,本來也不是幾個打嘴仗的人能扛起來的。慢慢享受這來之不易的成果帶來的社會紅利就行。祝好。
以上。


顯而易見是中國,中國是世界了除了美國外唯一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也可以認為歐盟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

1、現代的工業體系中,所有的工業總共可以分為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完整的工業體系更注重的是大而全,而非高精尖。

2、按照工業體系完整度來算,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而中國擁有聯合提到所有工業門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美國部分產業空心化,但是卻擁有相關技術),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舉的全部工業門類都能在中國找到,而日本因為《和平憲法》的制約重工業幾乎就是半殘廢狀態。

好吧,我繼續做些補充,題主問的是工業體系完整程度,指得是大而全,這才是重點,日本的工業水平的確遠領先與國內,但是很抱歉中國工業體系的確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因為西方發達國家根本沒必要保持完整的工業體系,高度國際化的今天保持完整工業體系對任何國家都是巨大的負擔,不同國家的特定分工與合作會極大優化生產效率,並且西方國家早已將部分高污染高耗能的工業遷出,形成了各種產業空洞。

而@leon所舉的例子只是調查的產品種類,產品不等於工業,不要以為造個發動機就是一個工業門類,一個工業門類可能包含數億百計的產品種類,判斷工業體系完整不是看你有多少產品,而是看你是否具備那525個工業門類,我就簡單的問一下,日本國內部分原材料加工業,部分礦業,大量軍工工業,民用航空工業完整嗎?

而一個國家企業所佔據的市場份額與該國工業體系完整程度沒有直接聯繫,企業佔據的市場份額僅僅反映該項工業是否精尖,如何根據部分企業佔據的市場份額判斷一個國家是否具備525個工業門類?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
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報道:http://unstats.un.org/unsd/cr/registry/regdntransfer.asp?f=192


中國擁有世界上唯一完整工業體系,美國沒有
美國的F22戰機15年前首飛,9年前量產裝備部隊,中國的四代機還在試飛中
中國擁有世界上唯一完整工業體系,美國沒有
美國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已經裝備部隊將近30年了,中國的重型武裝直升機還在圖紙上
中國擁有世界上唯一完整工業體系,美國沒有
美國載人登月發生在40年前,中國載人登月還不知道猴年馬月
中國擁有世界上唯一完整工業體系,美國沒有
美國的CPU和操作系統在手機、PC和超級計算機上處於壓倒地位,中國還在準備填補空白中
==============
首先,這個回答跟問題沒有關係;

其次,每個排比子句中,第一句和第二句沒有半毛錢關係。

中國四代機在試飛恰好說明中國起碼「現在」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啊,
而這位同學排比的這些的中心意思是:中國發展很慢,而且一直到現在仍然跟美國差距巨大。
但是這跟中國有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有個屁關係啊。

==========
2016/11/2留:
四代首飛了,四代服役了,四代航展了。。


在天朝不適合問這種概括意思為 外國好還是中國好的問題 因為以鄙人之經驗 99%的情況下討論不出什麼有建設性的結果 最後幾乎都難免發展為 如何佔領道德制高點或守護自身意識形態立場的狺狺妄語而已 而題主這種有意無意的扔骨頭 讓兩派人爭來爭去的可愛行徑 我只想說 下次能叫上我這個養貓的嗎?


兩家都關起門,拼誰離了這個世界不能活,保證中國肯定勝利,中國就這個思維,事事都要掌握核心科技,


我們寬,他們專


必然是中國。

領土,人口,識字率,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等因素都不說了,前人之述備矣。

最最關鍵的是我國有意要建立這種完整的工業。很多小國,弱國是完全不介意進口設備的,然而我國不行。就算是再不關心政治,對科技再不了解的普通中國人,接觸到某種設備,也一定會很關心中國能不能造,零件是不是全部國產。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思維方式,也離不開建國以來,我國獨立自主的科研方針。我們總是希望,中國人有一天能擁有自己的XX。從載人飛船到航空母艦,從110米跨欄的劉翔到不能請入籍球員的國足,其揆一也。

如果有這樣的氣氛,那麼建立健全工業體系是早晚的事。不會的可以學,沒有的可以買然後仿製,落後的可以趕超,只要我們想,總會有辦法。

怕就怕,覺得錢能買來一切,毫不關心東西是不是國產,以致東拼西湊,弄成萬國牌。這就是爛泥扶不上牆,是最要命的。


請問各位 您們去過幾個製造廠 閱讀過哪些調研報告 有看過哪些製造廠清單名錄 在製造業哪幾個細分行業跳槽過 我一個核工業總包商員工都不敢妄自回答的問題 如果說話 請用數據和調查報告說話 實在不行統計局的我也相信 贊那些提供數據說話的同僚們 隨口說說大家隨都可以的 都2015年了 互聯網軟文又不是沒讀過


@leon 的答案不能說明日本工業更完整。 份額多最多說明日本產品質量好很多人用,跟工業體系完整有什麼關係?


推薦閱讀:

為什麼日本的自殺率很高?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日本男裝品牌?
日本大城市現在生活成本跟國內大城市比還是高很多麼?
日本地震,題主所用的新聞瀏覽器上的評論大部分一片叫好聲,你怎麼看?
如何評價 2015 年 1 月 19 號開始施行的日本簽證新政策?

TAG:日本 | 工業 | 科技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