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作死的科學家?各有哪些作死行為?怎樣評價其行為?
相關問題:
歷史上有哪些作死的藝術家?各有哪些作死行為?怎樣評價其行為? - 藝術史
歷史上有哪些作死的哲學家?各有哪些作死行為?怎樣評價其行為? - 哲學史
歷史上有哪些作死的統治者?各有哪些作死行為?怎樣評價其行為? - 歷史人物
謝邀。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阿基米德(Archimedes)怒斥羅馬士兵:「不要弄壞我的圓!」
◎ 布洛克(William Bullock)是高速輪轉印刷機的發明者,死於將腳伸進自己的印刷機去踢一個滑輪而導致的截肢手術。
◎ 伽羅瓦(Evariste Galois)作為史上最傳奇的數學家,一生都在作死。
小時候與數學老師互相看不起,慘遭留級。
中學時寫出了關於五次方程代數解(史上首次引入「群」概念)的論文,寄給大數學家柯西,要求他轉交法蘭西科學院審查,結果柯西不屑一顧,直接扔了。
次年寫出三篇論文,寄給科學院秘書傅立葉,結果傅立葉暴斃,文稿遺失。
第三年又寫了論文,寄給科學院院士泊松,結果泊松批示:不知所云。
兩次投考巴黎綜合工科學校落榜,只因在面試時無法容忍人類的愚蠢,用黑板刷擊中了主考官的面部。(打人不打臉啊!!!)
好不容易被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錄取,卻在校報上抨擊校長,慘遭退學。
他爹因不堪天主教而自殺,伽羅瓦隻身復仇,以「企圖暗殺國王罪」被捕。
獲釋之後上街示威,再次被捕…… 在聖佩拉吉監獄度過了人生最後一年。
獄中愛上了一個煙花女子,出來以後找情敵決一死戰。
情敵是軍官(傳說是位居全國前列的槍手),但他偏偏要跟人比槍……
在被情敵擊斃之後,他的朋友 Chevalier 根據遺囑,將伽羅瓦的遺稿寄給了大數學家高斯,高斯依然未予理睬。
決戰前夜,伽羅瓦已知不免,通宵記下了自己研究數學五年的所得。據說遺稿空白處還寫著:我沒有時間了,沒有時間了…… 伽羅瓦在天亮之前最後幾個小時記下的內容,解決了困擾數學家們長達幾個世紀的難題,開創了一門新的學科——抽象代數。數十年後,他的研究成果才被世界認可,並成為現代計算機的理論基礎。
伽羅瓦,卒,享年21歲。
◎ 卡爾達諾(Girolamo Cardano)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大科學家,與達芬奇算是世交。1545年,他在《大術》中首次公布了三次方程的一般解法,遭到其老師塔塔利亞的指責,認為他失信剽竊。於是雙方相約在米蘭決鬥。義大利數學家比法國數學家聰明的地方就在於,決鬥不會選擇槍戰…… 他們互相給對方出題,看誰先解出來。
忘了最後結果如何,反正這些解法依然被稱為「卡爾達諾公式」,而塔塔利亞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塔塔利亞只是一個外號,義大利語: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利亞,意思是結巴。
卡爾達諾雖然沒有死於決鬥,但他的作死大法比伽羅瓦還要犀利。這位大科學家通過占星,推算出自己將於1576年9月21日去世。不料到了該死那天,腿腳麻利,歲月靜好。卡爾達諾百思不得其解,為了確保自己科學預測的準確性,他…… 就自殺了。
◎ 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有個學生,辛辛苦苦攢了篇論文證明黎曼猜想,結果被指出是錯誤的。該學生備受打擊,鬱鬱而終。在葬禮當天,風雨嗚咽,山川默哀。只見希爾伯特上台發表悼詞,他說:雖然這孩子的證明有錯,但他的方向可能是對的。首先,讓我們考慮這樣一個單複變函數……
就這樣,希爾伯特為悼念者講了大半天黎曼猜想,最後大家都哭了。
◎ 柯爾莫哥洛夫(Andrey Kolmogorov)是蘇聯最偉大的數學家,愛好肉搏,曾在 Yaroslovl 車站攻擊民兵,還在蘇聯科學院打過盧津(Luzin,另一位數學家),因為備受斯大林的寵愛,皆全身而退。1939年,他對挑戰人類失去興趣,決定挑戰大自然,赤身跳入莫斯科的冰水之中,結果被送往醫院搶救,差點兒就凍死了。1973年,他以七十高齡再次跳入冰水,只為證明自己對身體的絕對信任。
這個大概屬於作死未遂的案例。
◎ 波丹諾夫(Alexander Bogdanov)是個蘇聯的物理學家,企圖通過輸血實現返老還童,傳說還幫列寧的妹妹輸過血。這可能是我國「雞血療法」的前身。後來波丹諾夫為自己輸入了一個病號(身患瘧疾及肺結核)的血,不治身亡。
◎ 瑞切特(Franz Reichelt)為了展示自己發明的「飛天神衣」(如圖,降落傘的前身),從埃菲爾鐵塔跳下,「五體投地」,沒有留下搶救的機會。
◎ 埃菲爾鐵塔已經不能滿足法國人 「帶我裝逼帶我飛」 的慾望。1911年,巴黎飛行家環龍(Vallon)來到上海,在盤馬路表演飛行,墜亡於跑馬廳。史載:環龍死後獲恤金,甚巨,其妻痛之甚,顧哀而不哭。隔壁有個叫老王的人一直安慰她,大意是:嫂子不哭,今夜我們都是法國人。並附輓聯:
環龍君是當世神龍,快哉列子御風,繞場三匝;
盤馬路看行空天馬,傷矣杞妻不哭,市骨千金。
如今上海的南昌路,舊名就叫環龍路;而復興公園的原名是法國公園,裡面也有一座環龍紀念碑(抗戰被毀)——都是為了紀念這位「空中白求恩」。
配圖為環龍君的泉下好友——同樣摔死的飛行家:李林塔爾(Otto Lilienthal)
◎ 老上海曾將環龍君譽為:神州飛天第一人。此言差矣。
早在明朝初年,有個叫陶成道的人以「火器神技」得到朱元璋賞識,被授為萬戶官。他將47個自製火箭綁在椅子上,雙手舉起兩隻大風箏,命人在後面點火發射(如圖),果然被送往了西天。
這才是真正的 「世界航天第一人」 好嗎!
後來為了紀念他,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山」。
◎ 清朝有個科學家,名叫徐壽,被譽為中國近代化學之先驅,曾研造出我國的第一艘蒸汽機輪船——「黃鵠號」。徐壽有個兒子,叫徐建寅,是晚清洋務運動的首席科學家,「一人足抵洋匠數人」。他先是幫李鴻章研製出了硫酸(時稱鏹水),又被張之洞抓到鋼藥局去製造炮彈。由於此人堅持要「日手杵臼,親自研煉」,結果「以試無煙葯,被轟」。最後全身只找回了一隻腳,還穿著大清官靴。
閉上眼睛,用心再感受一遍:被轟!
張之洞的輓聯寫得很好:中華化學更有幾人,從此廣陵成絕調;
今日軍資為第一事,痛哉歐冶墮洪爐!
◎ 提到炸藥,就不得不說大名鼎鼎的諾貝爾(Alfred Nobel)。準確說,應該是諾貝爾全家!他爹因為研製家用取暖鍋爐,就曾一把火燒光房產,諾貝爾本人可謂浴火而生,幾乎夭折。但在三十年後,他終於復仇成功,在研究雷管時將父親炸傷。更慘烈的是他的弟弟,直接被他給炸死了。
百度一下「諾貝爾」你會發現:鑒於這三個字的恐怖主義威脅,我國已將他處理為一種防火的瓷磚。
◎ 野生科學家 @王不二 ,用生命為你們講故事,沒吃午飯,卒。
這種事牛頓也干過。下面是牛頓筆記本中的一頁,記載他這次實驗。
圖片來自http://www.lib.cam.ac.uk/exhibitions/Footprints_of_the_Lion/8Bodkin.html
看到中間的圖了嗎?沒錯,牛頓把一根針從自己的眼球下方刺入,用針尖從下壓迫眼球。他想知道 對眼球的壓迫會產生怎樣的視覺效果。
筆記本的這一部分記錄了牛頓對光學的研究,包括不同顏色的光在三稜鏡中表現出不同的折射率。然後,他開始對人的眼睛怎樣感知顏色產生了興趣。 牛頓對這次看著都心驚肉跳的實驗的記錄卻沒有絲毫感情色彩,好像他用針刺的不是自己的眼睛。
我把針gh從骨頭和眼球之間刺進去,盡量靠近眼球背面,然後用針的末端壓迫眼球,讓眼球產生彎曲abcdef。這時我感覺看到一些白色,黑色和彩色的圓圈r, s, t 和 c。如果我用針的頂端摩擦眼球,圓圈就會變得十分清晰。但是如果眼球和針都保持不動,雖然繼續壓迫,圓圈仍然會漸漸變淡。當我移動針或眼球時,圓圈就會消失。
如果實驗在明亮的房間中進行,即使我閉上眼睛,仍然有一些光穿過眼皮進入眼球。試驗中,我看到外圍又一圈很大的深藍色圓圈(如ts),裡面有另外一個光點,顏色和眼中其他部分一樣(在k)。這個光點中還有一個藍色的點r。如果我用細針用力壓迫眼球,這個點特別明顯。
各種甜味劑的發現簡直就是實驗室里的作死史啊!!
先從糖精的發現說起吧。
一般認為,糖精的發現者是俄國人康斯坦丁·法赫伯格(Constantin
Fahlberg)。這貨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個實驗室里負責分析糖的純度。他並不是課題組的成員,而是被一家公司雇來做科研的。這家公司並沒有自己的實驗室,所以只能在這所大學裡完成實驗。在實驗完成之後,這哥們跟實驗室其他人已經混得很熟了,於是就問PI,能不能讓他在這裡做點別的實驗,PI欣然答應,從此這哥們開始了實驗室作死之路。
接下來,他做的實驗是研究煤焦油的衍生物。故事從這裡正式開始。有一天他回家吃飯時,發現事情有點不對。
「哎老婆,你今天的Dinner Roll里怎麼加了那麼多糖?」
「噢,真是見鬼,我向上帝發誓,一點都沒放。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不過好奇怪啊,今天的色拉怎麼也這麼甜?」
「別說了,快吃飯吧。」
吃完飯後,康斯坦丁·法赫伯格仍然覺得哪裡有什麼不對。
細心的他舔了舔盤子的邊緣。
細心的他舔了舔自己的手指。
他好像突然明白了什麼。
他掏出衣兜里的鉛筆,舔了起來。
「問題就出在鉛筆上!出在鉛筆上!」 康斯坦丁·法赫伯格大叫起來。
他不顧妻子的阻攔,沖向了實驗室。
隨後,高潮來了,這貨到實驗室以後,把他平時接觸過的所有藥品和實驗產物都舔了一遍!!!
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發現,甜味來自他最近正在合成的一種化合物,叫鄰苯甲醯磺醯亞胺,他給這種物質起了一個名字:Saccharin,取自拉丁文saccharum,是蔗糖的意思。我們現在把這種物質叫做糖精。
然後這貨幹了一件很沒品的事:雖然和導師共同發了論文,但是卻用自己名字單獨申請了專利。但這都是後話了。
現在問題來了:請問這貨在做實驗的時候違反了多少實驗室安全規範?
(隨便說幾個:沒有戴手套,實驗前後不洗手,把實驗室物品帶回家,品嘗實驗室藥品和試劑,回家吃飯竟然還不洗手…)
如果他舔過的任意一種化合物有毒的話,估計他也撐不到發表論文和專利了….
----------------------------------------------------------
說完了糖精下面說說甜蜜素。1937年,在伊利諾伊大學有個博士學生叫麥克爾·斯維達(Michael Sveda),他的博士課題是研究一種新葯的合成。(當然這並不重要)
下面是重點,這貨有一個牛到爆,完全無法直視,根本難以形容的習慣:
邊!做!實!驗!邊!抽!煙!!!!!
這可是藥物化學實驗室!!!
這可是藥物化學實驗室!!!!
這可是藥物化學實驗室!!!!!
(重要的話說3遍)
導師都到哪去了!這種事情不管嗎?!
好的,背景說完了。下面說正題。
有一天,像往常一樣,麥克爾·斯維達在邊抽著煙邊做著實驗。
「咦,這個反應好像有點不對。」
他順手把煙斗放在了旁邊試驗台上。
半分鐘後,問題解決,實驗得以繼續進行。
這位麥克爾·斯維達把煙斗帥氣地從實驗台上拿起,準備繼續抽。
他拿起來抽的時候手指掃過了嘴唇
「卧槽怎麼那麼甜!」。
他於是嘗了嘗實驗產物。
「嗯,當時的事情就是這樣。」接受採訪的麥克爾·斯維達傲嬌地說。
2年之後,麥克爾·斯維達獲得了甜蜜素的專利,1951年美國批准了甜蜜素的使用。甜蜜素和糖精一樣,吃起來也有一種苦味。但奇妙的是,當兩者混合以後,各自的苦味竟然都消失了!從此甜蜜素被廣泛應用。
直到1969年,甜蜜素被發現有潛在致癌性,這種食品添加劑從美國「安全添加劑」名單消失。之後,越來越多的研究揭示這種甜味劑致癌證據不足,希望駁回對甜蜜素的禁令,但為時已晚,因為那時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型甜味劑問世,甜蜜素早已不再有市場。
-----------------------------------------------------
下面來講講目前最廣泛使用的無糖甜味劑——阿斯巴甜。大家熟悉的零度和健怡可樂用的就是這種甜味劑。比起上面兩貨的作死先例,阿斯巴甜的發現就正常多了。
概括起來也就是1句話:
James M. Schlatter於1965年,在G.D. Searle Company合成製作抑制潰瘍藥物時,無意間舔到手指,於是發現中間產物具有甜味。
恩,也是舔到手指,這幫不怕死的吃貨…
-------------------------------------------------------
最後說說一種新型甜味劑——三氯蔗糖(商品名:SPLENDA,也就是善品糖)的發現。這種甜味劑的優點是和蔗糖的口感十分相似,並且無熱量。
就是這貨。
說到這個東西的發現,要回到1970年代。
那時,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學院,有一位印度研究生范德尼斯(S. Phadnis)在導師休(L. Hough)的實驗室研究殺蟲劑。
為什麼一定要提到是印度研究生呢?……等會你會明白的。
其中有一個課題是研究蔗糖經過分子修飾之後作為殺蟲劑的使用。
有一天,一個實驗品是用三個氯原子取代了蔗糖的三個氫氧基團。
導師:「你幫我把這個產物 test 一下吧。」
范德尼斯:「什麼?要我 taste 一下產物?……那好吧,我試試。」
真正的勇士范德尼斯絲毫不怕合成該化合物的硫醯氯有劇毒,居然當真回到實驗室,戳了一指頭的該化合物,放進嘴裡舔了起來。
「真甜啊!」他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回來他興奮地嚮導師報告 taste 結果,然後被罵了一頓。
然後,導師覺得,這實驗反正一直沒什麼結果,看來做殺蟲劑已經不太靠譜了。那我們就改作甜味劑吧。
很快實驗就取得了成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好一口純正的英語口語是多重要&>&<
在此向那些在實驗室里勇於作死,作出花樣並且保持創新的逗逼科學家們致以崇高的敬意以及由衷的欽佩!
當然,他們的作死經歷絕對不值得鼓勵。
後來的事情就是G蛋白偶聯受體的發現,至此,我們終於對甜味形成的分子機制有了足夠的了解,可以從分子層面判斷一樣東西到底甜不甜了。舔實驗產物的日子終於一去不復返。
---------------------------------------------------------------
微信公眾號 「技術型吃貨」,會分享一些原創的食品科學的技術型科普,歡迎關注。
我介紹湯教授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銘記這位愛國無私,獻身科學,敢於"以身試毒"的偉人,所謂"作死"在此處並不是一個貶義詞。他的名字不應該只存在於醫學專業的教科書中,應該被我們每個中國人記住。他的遭遇令人悲憤唏噓,但他本人也曾說過,如果不是在新中國,他的工作也不會如此高效。希望大家能夠緬懷先輩,鞭策自身,但不要帶上過多的政治立場。
———————以下是原答案————————
偉大的醫學家——"以身試毒"湯飛凡
1955 年湯飛凡在助手的協助下,歷經數百次試驗,終於成功分離出世界上第一株沙眼衣原體。為了進一步證實所分離的病毒就是沙眼病原體,【1957 年除夕,湯飛凡命令助手將沙眼衣原體種入自己的眼中,造成了典型的沙眼癥狀與病變,並且為了觀察全部病程,堅持了 40 多天才接受治療】,無可置疑地證明了自己分離培養的沙眼衣原體對人類的致病性。由此,爭論了 70 余年的沙眼病毒問題終於有了結果,英國首先證實湯飛凡的成果,從此沙眼衣原體也被稱為「湯氏病毒」, 湯飛凡成為國際公認的「衣原體之父」。
——————以上是點題內容——————
————————以下是私貨————————
1980年6月,中國眼科學會收到國際眼科防治組織(IOAT)的一封短函:因為湯博士在關於沙眼病原研究和鑒定中的傑出貢獻,國際眼科防治組織決定向他頒發沙眼金質獎章。希望能夠得到湯博士的通信地址,以便向他發出正式邀請,參加1982年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第25屆國際眼科學大會。
沙眼防治的最高榮譽終於屬於湯飛凡,可是IOAT不知道,這世上早已沒有湯飛凡。 他在「拔(資產階級)白旗運動」中受到不應有的批判,早已於以身試毒的第二年,1958年9月30日清晨自殺。
現在,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用點眼藥水之類的簡單辦法就可以治療沙眼。但在50多年前, 人們對這種病還束手無策,沙眼在世界上廣泛流行,我國更是重災區,一半以上的中國人患有沙眼,至盲率20個人中就有1個。邊遠農村「十眼九沙」,危害極大。湯飛凡按捺不住科學家特有的內心涌動,請辭行政事務,致力於沙眼病原研究。1956年湯飛凡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成功分離培養了世界第一株沙眼病毒(現稱沙眼衣原體),但當時衣原體致病的事實並沒有得到公認,相應的藥物研發也就無從談起。直到湯飛凡以身試毒親自證明了沙眼衣原體的致病性後,沙眼才很快變成了不用人們太多在意的「小病」。 作為無限接近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第一代病毒學家,以身試毒的偉大醫學家,在特殊環境下悲情自殺的殉難者。湯飛凡教授,沒有理由應該被人忘記。
願意了解更多的可以看下京虎子的這篇文章 http://www.21ccom.net/plus/wapview.php?aid=129812要說作死,今年搞笑諾貝爾獎中「生理學及昆蟲學獎」的獲得者——美國昆蟲學家賈斯丁·施密特(Justin O. Schmidt)和邁克爾·史密斯(Michael Smith)肯定榜上有名。
看一看他們獲獎的研究項目——被蜜蜂蟄哪比較疼?看著就作死
首先登場的是來自美國西南生物研究所的Justin O. Schmidt,為了研究被毒蟲蟄傷之後的疼痛程度以及相關的生理反應,賈斯丁·施密特開始了他的作死之旅。從1984年開始,他與自己的合作者輪番作死親身飼蟲,然後不斷的記錄下自己被毒蟲蟄咬後的疼痛指數。根據這些疼痛指數賈斯丁·施密特創造了施密特刺痛指數。施密特刺痛指數共有5個級別,以0-4分作為衡量,分為0級、1級、2級、3級、4級。其中0級為最低程度的疼痛,疼痛感幾乎難以察覺,4級為最高程度的疼痛,要多痛有多痛。
作為世上最資深的被咬專家,神一般的賈斯丁·施密特,到目前為止一共被150多個不同的物種蟄傷過。
150多個不同的物種呀!!!!!!!!
150多個不同的物種呀!!!!!!!!
150多個不同的物種呀!!!!!!!!
下面登場的是來自康奈爾大學研究蜜蜂行為與進化的邁克爾·史密斯(Michael Smith)。前面說了作為世上最資深的被咬專家,神一般的賈斯丁·施密特雖然總是被咬,熟練的知曉被哪些毒蟲蟄咬後疼,哪些不疼。但是他也一直不知道不同身體部位被咬後,疼覺有何不同。
於是勇(zuo)敢(si)的少年邁克爾·史密斯挺身而出,一邊喊著為科學而獻身的口號,一邊「輕鬆地」用鑷子夾起蜜蜂,開始了勇敢的作死之旅。
是他!!!!是他!!!就是他!!!!!!
邁克爾·史密斯把蜜蜂放在身體特定的部位上停留一分鐘後再把它們移走。每天五次,疼——並——快樂著。而且在試驗開始和結束時他會分別進行一次「測試叮咬」,也就是讓蜜蜂叮咬自己的額頭,用來進行評分校準。疼痛程度用1到10分進行評價。
然後他得出了答案,他發現,所有叮咬都會引發痛感,其中疼痛最輕微的部位是頭頂、大臂以及中腳趾前端(平均得分2.3)。「叮在頭頂上感覺就像是一顆雞蛋碾壓過頭頂。剛開始能感到疼,但是很快就不疼了。
最疼的部位分別是陰莖(7.3)、上嘴唇(8.7)和鼻孔(9.0)。史密斯表示:「就像是脈衝電擊。特別是鼻子,你的身體會有很大反應。你會打噴嚏、氣喘、流好多鼻涕。鼻子上被叮一下,整個身體都有反應。」他說,如果有得選,你還是寧願生殖器被叮而不是鼻子。
你知道嗎?為了這個實驗,勇(zuo)敢(si)的少年一共進行了為期38天的實驗,總共試驗了身體上25個不同的部位,每個部位叮咬3次。
38天呀!!!!!!!!
38天呀!!!!!!!!
38天呀!!!!!!!!
啊哈哈哈哈哈哈————勇(zuo)敢(si)的少年————
其實我很好奇他被蜜蜂咬之後的樣子。
我來一個大家可能不怎麼認識的作死科學家。
但他的作死實驗還作上了時代周刊!
入選了世界十大作死實驗排行!
還對我們的生活有著重大意義!
這個實驗讓他像超級賽亞人那樣,承受了46.2倍的重力。
結果就是,雙目溢血,眼球幾乎奪眶而出。
多處骨折,視網膜脫離,多出血管爆裂。
我們先按套路來,先說說這個科學家。
這個科學家叫斯塔普,是在明尼蘇達大學以醫學博士的身份畢業。
他的整個經歷也是起起伏伏,大概就是:咱們的魯迅是棄醫從文,他就是棄醫從作!然後就開始了他的作死事業!
他的作死事業是什麼?人體減速!就是研究各種什麼衝撞急停對人體會不會威脅人的生命安全,還拿自己做實驗。
起初,斯塔普的研究組只進行了一些簡單的實驗,包括從高處無緩衝撞擊地面。或是坐在鞦韆上以一定角度釋放,再瞬間截停。
但這些簡單的實驗似乎並不會威脅到人體,於是斯塔普打算建造更複雜的實驗設備。
他帶著實驗小組來到新墨西哥州的一處導彈基地,以原本導彈實驗的軌道車作為基礎展開新的研究。
他建立了一條長兩公里的軌道,設計了全新的火箭驅動的軌道車Gee-Whizz。
這輛火箭車能夠承受超過100G的加速度,最高時速通過驅動火箭控制,總之就是可以快到帶你上天!
當時,教科書上人體承受的加速度極限是18G,幾乎所有飛機都是以承受18G的標準設計的。
斯塔普老早就認為18G絕對不是人類的極限!
但他調查還發現飛行員因為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竟然比飛行事故死亡的還要多。
斯塔普心中湧出了無限的動力,一定要坐上火箭小車,體驗飛一般的感覺,突破18G的極限!
剛剛開始還只是拿假人做做實驗,數據已經表明人類可以承受超過18G的加速度。
然後斯塔普按耐不住,開始拿自己做實驗。
最開始是10G的加速度,果然不痛不癢。
第二天,他就偷偷給火箭車增加了兩個火箭。
監控室里的加速度儀錶的指針突然轉動到了35G的位置,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火箭車停下的那一刻,所有醫護人員都奔向斯塔普。
打開艙門,他們嚇尿了,博士看起來很不正常。
斯塔普竟然笑著跟他們招手,這肯定是發生了嚴重的腦震蕩吧。
過了很久,斯塔普才終於讓大家相信了他沒有遭受任何傷害,最多只有一些輕微的頭暈。
這個結果打開了人類新世界的大門,似乎人類遠比想像中的要強大不少,但更多人懷疑的是斯塔普要比想像中強大不少。
為了確定35G的實驗不是僥倖,斯塔普在後來的幾個星期里完成了16次測試。
事實證明18G確實不是人類承受的極限。
後來,斯塔普又有了新想法。他想成為地面速度最快的人類,於是建造了一架全新的火箭車「Sonic Wind」一號。
它由六隻火箭驅動,推力達到驚人的27000磅,瞬間就能將軌道上的小車加速至677公里的時速,在當時這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斯塔普滿足了嗎?並沒有!三年後,他又給火箭車安裝了額外的幾隻火箭。
這次他還要坐上去親自打破這個速度記錄。上車前,有人給了斯塔普一個甜甜圈充饑。斯塔普意外地拒絕了:「胃裡的食物會影響解剖」。
嘭!火箭啟動,斯塔普在五秒內就接近了音速。
接下來只花了僅僅1.4秒就完全停了下來。
火箭車瞬時產生了46.2G的加速度。
不但如此,斯塔普還承受了25G的加速度長達1秒。
斯塔普活著堅持到了最後,但是卻面臨著多重傷害。
劇烈的減速讓他的視網膜脫落,眼球的血管爆裂。
衝擊讓他的肋骨斷裂,多處軟組織挫傷,據說還掉了幾顆牙齒。
關於這次實驗的收穫,他說:「我可能得到了一支盲杖和一條導盲犬」,幸運的是,他的眼睛在幾天之後逐漸恢復了。
斯塔普的實驗看起來毫無意義,僅僅出於挑戰極限,實際上那些實驗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意義重大。
斯塔普46.2G的實驗在1954年完成,證明了人類在面對事故造成的緊急減速或碰撞時,在合理的保護下是完全可以存活且不會造成永久傷害的。
1955年,福特開始在出廠的汽車上安裝安全帶。
1966年,約翰遜總統簽署安全帶的新法規,斯塔普就在他的身邊。
在這之前,安全帶只是用在飛機上,當時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安全,而是因為飛機起降過程過於顛簸,飛行員不能很好的控制飛機,而使用安全帶可以讓飛行員的身體更好地固定在座椅上,對操作飛機也更方便。
關於汽車安全帶的作用,這裡有一些分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21150
關於更多斯塔普的故事:46倍重力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眼球都差點飛出來 - 知乎專欄
(正文中有他做實驗的GIF,答案不能插入,可以看文章。)
路易斯·亞歷山大·斯洛廷(Louis Alexander Slotin,1910年12月1日-1946年5月30日)
前一秒逗比闖大禍,下一秒徒手掰核彈
路易斯·亞歷山大·斯洛廷
在1946年5月21日,斯洛廷與七名同事對一場實驗進行操作,當中要把兩塊鈹(一種中子反射物料)制半球置於一鈈制核心的周圍,作為製造裂變反應的起始步驟。該實驗所用的核心正是照射達格利恩的那一顆6.2千克鈈制核心。斯洛廷一方面用左手經姆指孔抓緊鈹制的上半球,另一方面右手用螺絲刀維持著上下半球間的空隙(神TM藝高人膽大),同一時間助手移走平常會用的填隙片。 使用螺絲刀操作並不是實驗計劃的標準規定。
下午3時20分,螺絲刀滑落,導致鈹制上半球落下,引起臨界反應並釋放出一股硬性輻射。。與此同時,房間里的科學家們觀察到空氣被離子化所形成的「藍色熒光」,以及感覺到一股「熱浪」。此外,斯洛廷的口部感覺到酸味,左手感到被燒傷的劇痛。 斯洛廷本能地向上急抽左手,將鈹制上半球拉起並把它掉到地上。他使自己被一股達致命劑量(約2100雷姆,或21西弗)的中子及γ輻射曝晒。(斯洛廷所受的輻射劑量相等於在原子彈爆發時距彈4800呎(1463米)時所受的輻射量。)……
後來……
手撕核彈後,斯洛廷讓大家復原一下站位,計算各自受到了多少照射,可以給接下來的治療提供參考幫助,這時還對身邊的一個人說:「你應該沒事,我恐怕是不行了。」
而後,出門就吐了,這是受到大劑量輻照後的普遍癥狀。
最後,雖然有很多人的努力,但還是沒有挽救他的生命,事故9天後就去世了。
[20151204]
================================
第一個過百贊的卻是這麼一個悲傷的回答……
========
補一個聽來的事兒,不知真假,當事人不是科學家,但與核作死有關,權當是故事吧。
前幾年在火車上聽到的,北京周圍山裡有家輻照公司,大概是國企吧。
他們用放射源短時間照射工業製品,比如白酒什麼的,可以快速滅菌,似乎也會增香,照一下就是十年陳釀的口感(真的假的??),好像還可以檢查大理石或工程材料的內部細節,因為輻射強,所以使用的時候一般都是論秒的。
以上為背景。
有一年。
你們肯定猜到了,沒錯,輻射源丟了……
然後吶。
你們肯定猜到了,沒錯,被人拿走了……
三個熊孩子拿走的。
……
事情是這樣的。
似乎是員工家的熊孩子經常進入園區沒人管,終於憑著點滿的搜刮技能和作死技能,找到了一個盒子。
鉛盒,很沉,還有迷之紋理。
熊孩子不淡定了,這玩意看著就很酷,肯定要拿走啊!
然後就拿到單位大樓後身,熊孩子們的秘密基地(山包上)
然後生生沒撬開……(我的自我代入感一向很強,現在打字都在抖)
一個熊孩子覺得無聊,回家了。(機智的決定)
之後,沒多一會兒,敲開了!!(手在抖,還冰涼)
一個鏈子,金屬的,溫熱。
「沒勁,我回家了。」第二個熊孩子也走了
第三個熊孩子一直拿著,把玩了好一會兒,也覺得沒趣了,丟在一邊,也回家了
……
此處按下不表,我們回頭看看單位。
發現輻射源丟了,我真想看看科長那一瞬間的表情,肯定是一輩子看不到幾次的。
「找!」園區內找了個底朝天,又聯繫了當天出入的車輛和人員。
可能是首先帶入了「輻射源被不法分子偷走,打算製造恐怖襲擊」的前提。沒人去後山看看,直接往外撒網,也報告了上級單位,似乎防化什麼的人也上了(這段記不清了)
什麼線索都沒有。
……數日後……
熊孩子零號機一切照常。
但是初號機和二號機先後開始流鼻血,在數個地方檢查為急性白血病,而後甚至開始全身出現潰爛。
這時看出老醫生的經驗豐富了。一位主任覺得這似乎和很久以前看過的輻射病很像。
同時,科長得知了兩家職工的孩子同時得白血病這事兒,差點蹦出兩米高(我編的)
趕快到醫院找到了孩子,仔細的問了最近做過什麼壞事兒,問出了盒子。也問出了鏈子。
迅速到後山找到了輻射源。妥善保管處理之後,整個後山被削掉了一層,似乎是因為被輻射一段時間的東西也會帶有輻射。
故事到此算是接近尾聲了。
還是個悲傷的結局,倆熊孩子從發病到去世,前後才一周。瘋狂的醫學家們
巴里·馬歇爾
他因為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大多數胃潰瘍、胃炎的原因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最初,認為胃潰瘍主要是由於壓力,刺激性食物和胃酸過多所引起的。
1982年,他和同事做出了幽門螺旋桿菌的初始培養體,並發展了關於胃潰瘍與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假說。
但是大家都不相信啊,怎麼可能有細菌能夠在那麼濃烈的胃酸裡面生存呢?
他們為了證明,設計了各種實驗,但是都失敗了,最後沒辦法
他們開始了作死
作死行為:為了證明胃炎、胃潰瘍就是幽門桿菌引起的,他和另一名同事,將滿滿一杯幽門桿菌培養液吞了
如願大病一場。兩周後,胃痛、嘔吐、進食困難、頭暈冒冷汗、口臭等癥狀接踵而至。胃鏡檢查時發現,馬歇爾的胃黏膜上長滿了細長條的、彎彎曲曲的細菌——正是幽門螺桿菌!
結果:證明了幽門桿菌是引起胃炎、胃潰瘍的原因,獲得了諾貝爾獎
評價: 非常偉大且具有獻身精神
阿爾哈曾
公元十世紀阿拉伯偉大的物理家,尤其是在光學方面,同時在解剖學、眼科醫學等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貢獻。阿爾哈增曾作了一些有關反射、折射、暗室的視覺等實驗,獲得了人眼的解剖知識。他根據埃及醫師的經驗和通過自己的實驗,仔細研究了人的視覺。
作死行為:阿爾哈曾為了給自己謀一掛名職務,他宣稱他能為治理尼羅河洪水設計一種機器。 如他所願,他這主張引起埃及哈里發的重視,他被聘專管此事。
但當時的埃及哈里發是哈基姆,他是在卡力古拉和伊凡雷帝時代之間最危險的戴著王冠的瘋子,他獨斷專行,暴虐無道,動不動就砍人玩的。
哈基姆要求阿爾哈曾立刻製造出這種機器,如果造不出來的話,將用某種複雜方式將他處死。
結果:阿爾哈曾發現他造不出這個玩意,而且也意識到哈基姆不是在跟他開玩笑,沒有辦法愉快的玩耍,只有裝瘋。他不得不一直裝瘋到1021年哈基姆死去為止。
浪費了不少搞科研的好時光啊,哈哈哈。
評價:西方傳記作者評論他時,稱他為阿拉伯10世界偉大的物理學家,但是最後不小心將自己「沉」在了尼羅河裡。
逗逼的天才遇到認真的瘋子真是不幸啊。哈哈哈
還有一個是在微信上看見的
phil kennedy
( 但是我對這個存在懷疑,因為我沒有找到這個人的其他任何資料)
他一直在研究把顱內電極放到閉鎖綜合征患者腦中
(閉鎖綜合征就是指大腦傳出控制軀體運動的通路全被被阻斷了。患者意識清楚,僅能動眼,全身癱瘓,不能說話,但是可以聽懂別人說話。)
記錄腦電後傳入電腦,分析後控制機器手臂或者控制電腦打字
但是他一直未能做出成果
科研經費也被停了,FDA也禁止他在病人身上做這個實驗
最後,他沒有辦法
就自己出錢,到國外,把電極埋進了自己腦中
術後他出現了昏迷、偏癱等癥狀
後來慢慢恢復,開始了實驗
……
我不能確定這個人物真假,但是因為和我的工作很接近,我知道這些技術倒是可以完成的
同行中也絕不缺乏這樣的瘋子
所以,主任把這個文章發給我之後,告訴我
「要好好珍惜那些埋藏電極的病人啊」
吃飯去了,接著再更些瘋狂的醫學家。
這周還要更新 吃大腦這個答案,哈哈,不能跳票啊
腦子正在被吃(或者是腦子被毀掉一部分)的人會有什麼感覺? - Gold RIch Money 的回答
http://weixin.qq.com/r/fD92bpLE_s_FrdYN92pu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的公眾號,謝謝支持舍勒,十八世紀最重要的化學家之一,氧氣與氯氣的發現者,多種有機/無機酸的深入研究(包括檸檬酸、乳酸、硫酸、磷酸、氫氟酸與氫氰酸),發現多種金屬元素包括鋇、鉬、錳、鎢等等。
這哥們會在實驗報告里描述每種新化合物的味道.......於是毫不意外地在43歲上死於腎衰竭。
哦題目里還問怎樣評價……科學家的事,能叫作死么?噫。人不作死枉少年吶。
諸位,且隨我一道看看史上那些著名的作死科學家吧。(看過我過去那些答案的,大概會猜到以在下的尿性,一般會列個Top.10吧。但這次,可不敢保證有那麼多作死的貨哦。。)
飛翔的裁縫
看到有答案提到我國古代的著名Rocket Man——萬戶,不禁瞬間想到了飛天裁縫——弗蘭茲·瑞切特(Franz Reichelt)。千萬別以為是我胡編的綽號,人家真的是赫赫有名的「 the Flying Tailor」。
瑞切特生於1879年,是個出生在奧地利的法國裁縫。也許骨子裡就帶有法國人的浪漫吧,雖然是個裁縫,卻把畢生的心血都放在翼裝飛行和早期降落傘研發上。諸位,千萬別覺得裁縫就不可能是科學家,恰恰相反,在那個現代科學啟蒙的年代,很多科學家都是普普通的技術工人,很多發明都是他們搗鼓出來的。
(蝙蝠俠?獵鷹?NO、NO,我是飛天裁縫。我為自己帶鹽。)
瑞切特早年就從維也納移居到了巴黎,並租住了歌劇院附近的一家公寓,在那裡,他的服裝製造事業蒸蒸日上。然而,一個不愛研究空氣動力學的裁縫不是一個好設計師。我們即將惋惜地看到,一個時尚界的未來阿瑪尼夭折了,一個作死界的飛天裁縫冉冉升起。不知著了什麼魔,瑞切特開始一門心思地研發一種新型的降落傘服。矢志於此的他,很快便設計出一款超級酷炫的降落傘服,雖然重量比當時飛行員攜帶的降落傘更重。可是,它的外形酷斃叼拽天啊~
好吧不開玩笑。雖然它的降落傘服比較重。但是人家畢竟用了很多高大上的材料啊,比如絲綢、橡膠的應用,還使用了一些可以伸縮的連桿。如此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這件降落傘服可以更好地穿戴,更好地摺疊攜帶,更好地扮酷。。(大霧)
(說勞資像馬里奧的,我保證不打死你)
為了證實這件衣服的可行性,弗蘭茲·瑞切特用了一個假人穿上這種衣服,然後將假人從五樓拋下。這次試驗取得了成功,假人落地時安然無恙。但之後的多次試驗卻一直沒有成功,因此無法充分證明他的「降落傘套裝」安全有效。雖然弗蘭茲·瑞切特對這種服裝進行了多次改進,但一直無法試驗成功。
瑞切特將自己的早期設計展示給了法國一家航空俱樂部, La Ligue Aérienne at the Aéro-Club de France,並希望對方幫助推廣。對方看了一眼便直接婉拒了他的申請,並試圖勸說他不要浪費時間繼續這項設計了。
然而瑞切特不服。
為了達到實驗目的,瑞切特想要飛得更高。此時,巴黎最高的建築——埃菲爾鐵塔出現在他深深的腦海里。他決意從塔上飛下,以此來驗證此項設計的可行性。百般懇求之下,巴黎警察局終於批准了瑞切特的首次飛行。
1912年2月4日,弗蘭茲帶著兩個朋友,激情澎湃地爬到了埃菲爾鐵塔的第一層平台上。當天,氣候寒冷,戶外溫度接近0℃,鐵塔上寒風陣陣。然而,這阻擋不了瑞切特的內心如火的熱情。他親自穿起自己的「傑作」,在朋友的攙扶下爬上了平台。
埃菲爾鐵塔下,圍觀群眾已經將廣場擠得水泄不通。面對此情此景,瑞切特恍惚覺得自己到達了人生巔峰。他的小鬍子在風中微微顫動,伴隨著,他的微笑。
教練,我最輝煌的時刻,就是現在了。。
人不瘋狂枉少年啊
瑞切特縱身一躍,從埃菲爾鐵塔上飛了下來,塔下的攝影記者和圍觀群眾都爆發出了熱情的呼喊,然而不幸的是,他身著的降落傘服並未發揮它的神奇功效。試驗失敗了,瑞切特從塔上直接栽了下來,當場身亡。
圍觀群眾趕緊將其送往醫院搶救,卻已於事無補。
巴黎警察急忙維護現場秩序,並檢查了他身著的降落傘服。
偉大的先驅者弗蘭茲·瑞切特雖葬身於此次試驗,然而他的降落傘設計思路卻啟發了後人。後人將降落傘與衣服分開,使降落傘成了一個獨立的工具,並獲得了成功,逐漸形成了降落傘如今的形態。
=========作死的分割線=========
連鎖性作死
在科學作死界,可能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善於連環作死的天才了。這位仁兄的數個科學發明,如同死神來了一般,一步步導致了自己的身亡。
托馬斯·米基利(Thomas Midgley),是美國著名的機械工程師和化學家。在不算長的職業生涯中,米基利被授予過百餘項專利。雖然在世時他也得到了很多讚譽,但真正使其成名的是由於他的發明——氟利昂,他也因此而被稱為「地球歷史上對大氣影響最大的個體生物」以及「歷史上殺戮最多的個體」。
米基利1889年出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在康奈爾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博士之後,他很快成為一名訓練有素的工程師,並開始對化學的工業用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16年,米基利加入通用汽車公司旗下的戴頓(Dayton)實驗室,並在工程師查爾斯·凱特靈(Charles Kettering)手下工作,
上世紀初,長期困擾汽車發動機工業的一大難題,是汽油在汽缸中燃燒速度大於正常值時,便會產生「爆震」,爆震會導致發動機溫度劇增,而輸出功率會瞬間降低,此外還會損壞發動機。(早在19世紀初時,人們為了提高內燃機的效率,通常採用增加內燃機壓縮比的辦法,然而當汽油和空氣的混合物被壓縮到一定比,就會產生爆震。)
1921年,在通用公司工作的米基利發現,若是將四乙基鉛化合物加入汽油,便可以使發動機的運行更有效率,並能去除早期汽車難以控制的撞擊聲。含鉛汽油(又稱加鉛汽油),便是指在車用汽油中添加了一定量四乙基鉛的汽油。作為一種高效的汽油抗爆添加劑,四乙基鉛可增加車用汽油的辛烷值,並提高車用汽油的抗爆性能。(一般來說,直餾汽油加入0.1%的四乙基鉛後,辛烷值可以提高14~17個單位。。)
含鉛汽油發明後,當時美國的三家巨型公司: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公司和新澤西美孚石油公司聯合,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起名曰「四乙鉛汽油公司」。這家公司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汽車排氣管不斷排出鉛,嚴重污染了大氣層。(1923年這家公司創立之前,地球的大氣里幾乎沒有檢測到鉛的存在)
鉛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劇毒物質,其對人體的傷害,主要通過呼吸或皮膚進入人體影響神經系統後,干擾中樞神經系統,並破壞酶處理鋅、鐵和鈣等營養元素的功能,使人狂躁、出現意識障礙等。此外,鉛中毒還會導致痛風和不孕不育等疾病。
隨著含鉛汽油的推廣,四乙基鉛在汽油燃燒時產生的鉛嚴重污染了大氣,使得世界各地鉛中毒的人急劇增多,人們對含鉛汽油的質疑也逐漸增加。米基利本人在與有機鉛化合物接觸一年以後,也不得不給自己放長假,以緩解含鉛粉塵對肺的壓力。
10月30日,被屢屢質詢含鉛汽油危害的米基利,被迫舉辦了一個新聞發布會,試圖向公眾證明含鉛汽油使用是安全的。會上,他以自己為實驗對象,先是將四乙基鉛緩緩倒在自己手上,然後又打開一瓶四乙基鉛,將鼻子湊在其上,努力地嗅了一分鐘之久。做完這一切的他,看上去似乎安然無恙。於是他向媒體說,自己就是每天都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問題,因此四乙基鉛是安全的。然而諷刺的是,發布會幾天之後,該工廠因為幾名工人發瘋和死亡,從而被新澤西州政府強制關閉。而事後的米基利本人,也因為這場所謂的安全「秀」付出了慘重代價,他因為鉛中毒而大病了整整一年。
米基利的另一大發明,冰箱製冷劑——氯氟烴,也便是我們熟知的氟利昂,是另一種會對地球大氣層造成損害的化合物,其破壞性更是遠遠超過含鉛汽油。
1930年,米基利接到了通用汽車公司交給他的另一項任務:研製一種能夠用於家用電器的制冷機,並要求無毒、安全。(看看人家的要求啊哥們。。)與此前絞盡腦汁發明含鉛汽油不同,米基利這一次僅僅用了3天時間,就創造出了又一項深遠影響世界的發明。他發現了性能優良的製冷劑,一種氯氟碳化合物(CFC)——二氯二氟甲烷。
我們這位作死小能手,忘記了自己長達一年的鉛中毒的痛苦,又開始作死了。1930年的美國化學協會講壇上,米奇利故技重施。他又將口鼻湊在一罐氟利昂前,深深地吸一口,然後噴向燃燒的蠟燭,試圖用如此生動的行為,來證明這種無色無嗅的氣體既無毒性也不可燃。
在連續推出含鉛汽油和氟利昂這兩大發明後,米基利獲得了崇高的榮譽,他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並擔任美國化學會長。
隨著人們對含鉛汽油和氟利昂的深入認識,發現氯氟碳會破壞地球臭氧層,而臭氧層是可以濾除具有致癌風險的太陽紫外線的。
從1996年1月1日起,氯氟碳化合物正式被禁止生產。最近,氯氟烴(CFCs)再次被提起,是因為被網友評選為史上最糟糕的20項發明之一,同時上榜的還有米基利的含鉛汽油。
值得一提的是,氟利昂並非這位天才作死能手的最後一項作死發明。
1940年,時年51歲的米基利在患有長期慢性鉛中毒的基礎上,又患上了脊髓灰質炎(私以為他得了這麼多毛病必然和之前屢次作死有關)。因為行動不便,他只能長期卧床。然而作死能手怎能束手待斃?病榻之上的米基利,又自行設計並製造出一整套,包含繩索、動滑輪、定滑輪組的機械系統,以輔助自己在床上起身。然而不幸的是,1944年11月2日,米基利意外被這套裝置中的滑輪繩索纏住了脖子,從而導致窒息身亡,終年55歲。
你告訴我設計了這麼個玩意,就為了起個身?
額。。莫非。。你真的不會叫護士MM幫助你嗎?
然後,就把自個兒搭進去了?
叫你作。。
=========作死的分割線=========
空手分核彈
好吧,在我忙於答題的時候,發現有人已經給出了這個答案。這。。怎麼可以呢。讓我來詳細說說這個伙吧。(誰讓他是作死的加拿大人呢~
路易斯·亞歷山大·斯羅廷(1910年12月1日 - 1946年5月30日)是一位加拿大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他曾在美國參與了著名的曼哈頓計劃。二戰期間,斯羅廷在赫赫有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進行有關核武器的研究。他主要負責參與鈾和鈈核試驗,以此來確定它們的臨界值。
斯羅廷出生於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省會溫尼伯,並在那裡長大。16歲那年進入曼尼托巴大學,攻讀理科學位。後來前往芝加哥大學擔任研究助理。後來又去到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研究核武器。
在洛斯阿拉莫斯,斯羅廷主要負責很多高度危險而致命的研究,包括測試鈾和鈈的臨界值和臨界反應條件。科學家們將這種測試核連鎖反應概率的冒險行為,稱為「搔弄龍的尾巴」
其實在他那次舉世聞名的作大死之前,他就作過一次小死了(說小其實一點也不小)。當時是1945年的冬天,斯羅廷在水下核反應堆仍然在工作的情況下,就潛入了六英尺深的水下,進行修理。而按照規程,是必須等待將反應堆關閉,水池排幹才可以進行的。(如此魯莽和耿直。。真不愧是個加拿大人啊)他如此造次,震驚了所有的同事。據估測,他受到的輻射劑量至少有100倫琴,而100倫琴的輻射量至少可以導致噁心和嘔吐,雖然還未致死。
作了一次小死之後,我們的主人公斯羅廷大人,終於在作大死的路上邁步前行,也留下了他徒手分核彈的美名。這是這一次,他的運氣沒有那麼好。。
1946年5月,在七位同事的注視之下,斯羅廷進行了一項核裂變反應的初步實驗。實驗需要將兩個鈹半球圍繞住一個鈈核。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鈈核在之前的實驗中,已經因為放射反應,導致了斯羅廷的同事,哈里·K·達格利恩(Harry K. Daghlian)的身亡。而這個鈈核更是被稱為「惡魔之核」 ("demon core" ),它是多次核實驗中的主體,並且被用於十字路口行動系列核武器測試中的ABLE試爆。斯洛廷的實驗是核心被引爆前預定進行的最後一次。對了,這個鈈核有6.2公斤重。
斯羅廷用抓起9英寸直徑的鈹半球,以拇指卡住球頂的孔洞,右手用一個螺絲刀墊住,保持兩個半球沒有互相接觸。而使用螺絲刀這一舉動,是嚴重違反規程的,他應當使用墊片來保持分離。
再看看這貨當時穿著什麼?
防護服?沒有。
防護手套?沒有。
穿著毛衣牛仔褲你丫就來做核裂變實驗?你丫真的沒有以為自己在出席蘋果手機發布會么?
斯羅廷:諸位,做完這個實驗,我就回老家結婚。
(你丫居然一邊做著核試驗一邊喝著可樂?好吧Fallout里的輻射可樂會不會來源於此。。
隨後,悲劇發生了。
螺絲刀如同劇本編排好的一樣,滑落在地上。上下鈹半球立刻合在了一起,產生了「瞬發臨界」反應,並且產生了核裂變的衝擊波。當時,在場的各位科學家們,都觀察到鈹半球的縫隙里,傳來了令人恐懼的,空氣電離形成的藍色光芒。一陣陣灼熱熱浪向他們襲來。而此時斯羅廷的嘴裡傳來了一股股的酸味,他的左手感到一種強烈的灼燒感,痛苦萬分。
我們知道,為維持鏈式反應所需要的裂變材料的最小質量,稱為臨界質量。第一枚原子彈「胖子」,就是利用鈈造成了一個在次臨界以下的中空球狀。當引爆時,使用包圍在四周的炸藥把鈈擠壓,達到臨界質量,增造成瞬發臨界。而現在斯羅廷所面臨的局面如出一轍,如果他不立刻採取行動,鈹半球就將化為一顆小型的核彈,將他和所有同事瞬間化為齏粉。
千鈞一髮之際,斯洛廷本能地向上急抽左手,將鈹制上半球拉起,並把它扔在地上。他使自己暴露在致命劑量的中子及γ輻射之下。據事後計算,斯洛廷所受的輻射劑量,相等於在原子彈爆發時距中心1463米時所受的輻射量。
下圖為復原大家當時的站位。
斯洛廷一離開實驗樓,就開始嘔吐,這是一種受到高強度輻射後所產生的普遍癥狀。斯洛廷的同事將他緊急送到醫院。然而,輻射已對他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傷害。他的父母被告知兒子即將面臨的死亡,而一些志願者也為他提供了輸血用的血液,然而於事無補。此次事故之後,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終止了一切需要動手做的組裝工作。起先,此次事故被列為機密,就算實驗室以內的工作人員也未被告知此事。曼哈頓計劃的大佬羅伯特·奧本海默及其他同事後來報告說,他們了解到,一些此次事故的參與者,在事故後已經處於等死的狀態,卻仍然要繼續進行著日常工作及社交活動,感到極為痛苦。
在父母的陪伴下,斯洛廷於九天后的5月30日逝世,並於1946年6月2日被葬回溫尼伯。七位生還者中的三人,也在數年後死於可能與輻射相關的疾病。站在斯羅廷身邊的格雷夫斯,也在事故發生後住院數周,雖然活了下來,但患上了慢性神經疾病和視力疾病。最終他僅僅活到54歲,便死於心臟麻痹。
===========作死的分割線==================
作死的師徒
今天再更新一個好了。漢弗里·戴維爵士(Sir Humphry Davy),英國化學家。化學史上的大牛,
也是發現化學元素最多的人。他發現了很多種鹼金屬,也琢磨出了氯和碘的化學性質。
1778年12月17日,戴維出生在英格蘭彭贊斯附近的一個小鄉村裡。隨後又舉家搬遷到了布里托爾。在那裡,11歲的他就去到當地一所氣體療病研究室當管理員了。1801年,23歲的戴維被皇家學會聘請,擔任化學講師兼管實驗室。兩年後,他又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除了化學家這一身份外,戴維還是一個有想像力的詩人。17歲那年,他就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詩「天才的兒子」。不但會作詩,戴維還會作畫,他的油畫作品大都以田園風光為主。
1802年,戴維開創了農業化學。1807-1808年間,戴維用電解法離析出金屬鉀和鈉,繼而又分離出金屬鈣、鍶、鋇和鎂。1813年他在法國研究碘,指出碘是與氯類似的元素,並製備出碘化鉀和碘酸鉀等許多碘的化合物。後還證實金剛石和木炭的化學成分相同,都是碳結構。
介紹了這麼多,該說說戴維是如何作死的了。在進行化學實驗時,戴維有一個習慣,接觸到任何氣體,都喜歡湊在鼻子前聞一聞。他的這一做法,幫助他發現了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的功效。這也便是有名的「笑氣」了。戴維在吸入大量笑氣後,立刻笑得前仰後合,然而隨後他就笑不出來了:一氧化二氮和吸入的其他氣體在他的嘴裡形成了類硝酸物質,使他的口腔黏膜嚴重損毀。
然而這個習慣還給戴維帶來了不少悲劇,吸入過多的有毒氣體,令戴維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有一次吸入了四夸脫的一氧化碳後,戴維幾乎喪命。他掙扎了一個多小時,才從死亡的門口回來。後來的一次化學實驗中,戴維的操作不慎導致發生爆炸,他的雙目被炸傷,遭受到了永久性的損害。
這還沒有完。在作死的道路上,總有人前仆後繼著。
因為眼睛受傷,戴維只好尋求助手來幫助他完成實驗。他的這位助手兼徒弟也很厲害,不但改進了戴維的電解技術,還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但是他也跟著戴維學會了湊在鼻子上聞氣體的不好習慣,導致自己後來也一直患有各種慢性病。而且,因為一次氯化氮實驗爆炸,他的雙眼也被炸傷了。
嗯,戴維這個徒弟名叫邁克爾·法拉第。
自作死的插播:
亞歷山大-舒爾金:真實世界裡的「絕命毒師」,一生創造和服用了上百種精神藥物致幻劑,看上去很作死吧~不過他還活了八十多歲
88歲「絕命毒師」去世,被稱「搖頭丸之父」發明數百種致幻劑
可以貼在亞歷山大·舒爾金(Alexander Shulgin)身上的標籤有很多,舒爾金是世界上發明精神性藥物最多的科學家,同時也被人稱為「搖頭丸」之父。美國當地時間2014年6月2日,舒爾金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家中因肝癌去世,享年88歲。他為研究迷幻劑耗盡一生,發明了數百種致幻劑,並在自己、他的妻子安,以及朋友們身上試驗藥效,成為「世界上使用過最多種致幻劑的人」。
舒爾金是典型的「科學怪人」。他一生痴迷精神類藥物,不斷挑戰法律之外人類良知的底線,並堅信宇宙皆在人心,而致幻劑是喚醒這個宇宙的奇妙途徑。
在生命的尾聲,這位「造福」全世界毒販和癮君子的老科學家孤零零地與妻子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小城拉斐特的一個山坡上。已經幾乎沒有朋友和他們一起試藥,他卻依然堅持每天從家中步行至實驗室工作。
合成並試用MDMA,推薦給精神科醫生
亞歷山大·舒爾金1925年6月17日出生在美國加州伯克利。著名藥理學家、化學家和藥物開發者。舒爾金是世界上發明精神性藥物最多的科學家。他本人也親自嘗試這些藥物中的200到250種,記錄下各種人體反應,被人稱為「 瘋狂科學家 」。
舒爾金一生中最著名的發明,是他合成並試用的第109種物質——MDMA,也就是後來為人所知的「搖頭丸」。實際上,他並不是MDMA的發明者,卻是將之有效應用和推廣的人。MDMA的發明者是德國達姆斯塔特梅爾克公司。1912年,該公司希望發明一種止血藥物,卻陰差陽錯發明了MDMA。一戰爆發後,這些藥物在士兵中被當作興奮劑,卻產生了嚴重的副作用。很快,它就被放棄了,沒有人再去研究它,也很少有人知道它。
1976年,舒爾金髮展出了一種新的合成方式。他發現,MDMA跟某些肉豆蔻植物內的成分類似,都有影響腦波的作用。1976年,他的一位年輕同事向他介紹了MDMA的特殊作用。於是,舒爾金在自己的實驗室里著手研製,並將之推薦給他的精神病科醫生朋友們。一位叫里奧·扎夫(Leo Zeff)的精神病科醫生為此興奮不已,在自己的對話治療中充當小劑量輔助藥物,延遲了自己的退休並周遊全美,並慢慢將之介紹給了美國全國各地的幾百位精神心理醫生。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這種藥物成為美國心理治療師最廣泛使用的藥物。
越來越多的美國精神療法醫生開始用MDMA治病,MDMA因此悄悄流入市場。美國一名毒販在得到這種迷幻劑後欲為它「正名」,於是給它起名「搖頭丸」。1980年代中期,MDMA被列入美國的管製藥物名單。然而,它已經風行一時,最初是德州達拉斯的酒吧,然後是各種同志酒吧、電音酒吧,慢慢地又滲透到主流人群中。1990年代,銳舞電音出現之後,MDMA以「搖頭丸」 之名,開始在年輕人甚至高中生中蔓延起來,很快變成美國最廣泛使用的四種非法藥物之一。
在一名參議員提議美國緝毒署取締搖頭丸後,緝毒署曾把舒爾金抓進監獄,並在搜查他的實驗室後將研究記錄毀去。但是由於當時舒爾金擁有有關機構頒發的研究執照,美國緝毒署對其無計可施,只能抓了又放。
此後美國緝毒署與舒爾金締結了一個「君子協定」:舒爾金幫助緝毒署人員開展工作,緝毒署則允許他待在自己那間小小的實驗室里。此後,舒爾金仍然我行我素,繼續進行瘋狂的迷幻劑研究。
儘管舒爾金的本意並非希望MDMA成為影響全球的毒品,卻因為和MDMA以及數百種致幻劑的關係而在「地下文化世界」里被尊為英雄。
因拇指感染而初嘗試鎮定劑的「美妙」滋味
舒爾金出生於美國加州的伯克利,父親是沙皇統治下逃亡美國的俄羅斯移民,母親是美國人,父母均為教師。1942年,16歲的舒爾金得到哈佛大學生物有機科學系的獎學金,卻最終輟學並於19歲的時候加入美國海軍。在軍中服役的時候,他因為拇指感染需手術而初嘗鎮定劑的「美妙」滋味。自此,他再次燃起對化學的熱情,並決定背誦一整本化學百科全書,視之為「整潔的挑戰」。
1960年,舒爾金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伯克利學院拿到了生物化學博士學位,進入道氏化學公司工作。兩年後,他成功地為公司發明了殺蟲劑「自克威」。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可分解的生物殺蟲劑之一,「自克威」大受市場歡迎。作為獎勵,道氏公司為他提供了一筆研究資金,允許他研究任何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和當時大西洋兩岸的許多學者、科學家一樣,舒爾金的興趣逐漸轉移到了致幻藥物,並為美洲中部及拉丁美洲傳統地區的薩滿教所用的提取自仙人掌中的墨斯卡靈深深著迷。當舒爾金第一次服用墨斯卡靈的時候,他體驗到了童年結束之後再未記起的回憶和瘋狂體驗。
對於這段經歷,舒爾金曾這樣寫道:「這一天,最讓我震撼的地方在於——如此棒的童年重現僅僅來自一小撮白色粉末。是否記憶就藏在這些許的白色粉末里?我所認知的一切都來自於記憶和精神的深度。我明白了整個宇宙都存在於心靈和精神之中。我們可以選擇不去接近它,或者甚至否認其存在,但是宇宙確實就在人心,並且存在能夠催化它,使之更易接近的藥物。」
感興趣的是藥物化學性質而非體驗
1965年,道氏公司解除了與舒爾金的合作關係,因為他們發現舒爾金的研究方向並非他們願意繼續支持的類型。舒爾金亦找到了他終身研究的方向——致幻類藥物。他在自家房子的後面造了一座實驗室。在當時留下的照片中,舒爾金穿白大褂、叼煙斗、戴貝雷帽,形象幾乎可以說是俏皮。但是很快,他就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藥物發明家。
在其一生所接受的採訪中,舒爾金感興趣的始終是討論藥物的化學性質而非自身的藥物體驗。他曾說過:「化學就是偽裝了的色情傳播物,你所要知道的僅僅是關注哪些官能。」
舒爾金熱愛在做實驗的時候聽普羅柯菲耶夫、蕭士塔高維契、拉赫曼尼諾夫等蘇俄作曲家的作品。當他研製出一種令滿意的新葯時,舒爾金總是會先定出最小的有效劑量,然後用千分之一的量為自己注射,並逐漸提高劑量直至藥效顯現。
舒爾金的妻子安曾經告訴記者,她服用過2000多次迷幻劑,舒爾金則服用過4000多種,「全世界數他一生中吞服過的毒品最多」。舒爾金夫婦並不承認服用過這麼多的迷幻劑對他們本人造成了傷害,但是在曾經的採訪中有記者發現,舒爾金雖然表面上很健談,卻總是記不住人名地名,他的記憶力衰退到甚至連妻子的家鄉在哪裡都不忘了。
1991年,舒爾金與他的妻子安合著了一本披著愛情外衣的學術專著——《Pihkal: A Chemical Love Story》,前半部分是二人的愛情故事,後半部分則是各類致幻劑的故事。另一本專著《Phenethylamines I Have Known and Loved》則為讀者提供了他的各種致幻劑體驗。儘管這兩本書讓很多人誤入歧途,卻無可否認是有機化學和違禁藥品領域的經典之作。
1994年,緝毒署突襲了他的實驗室,吊銷了他的研究執照,並處以兩萬五千美金的罰款。
舒爾金執著的是推進藥物和精神的邊界,對於他一手研製的致幻劑淪為商業化的毒品並致人死亡卻一直心有歉疚。他說過:「對於很多人不顧別人的安危和藥物的純凈度販賣藥品這一點使我很難過。我很不喜歡他們的動機。我不介意人們使用精神類藥物,因為我一直將之視為非常個人的體驗。但是我痛恨伴隨貪婪的好奇心的膨脹。」
在他的一生中,舒爾金對精神類藥物的研究從未停止。他總是給出精確的使用劑量,並因此成為毒販子們的「搖錢樹」。然而舒爾金自己卻並未因此獲益。在他的晚年,儘管有朋友們和追隨者們的支持,高昂的醫療費用依然讓他的經濟狀況相當糟糕。
化學家裡為了科學而獻身的真是不勝枚舉,其他學科當然也有,不過化學家裡是最多的,不過為了學術不顧自身應該不能算作死吧~
LSD的迷幻歷史(二):哈佛教授因它而開竅?
覺醒字幕組網站里的文章,據說這個網站和新紀元運動有關,稍微了解下就可以了~
最後~真正作死的來了,政治是不能亂碰的~作為科學家主動介入政治,在我看來這才是作死吧,科學是力量的放大器,對於邪惡來說,同樣如此。
戰爭背後的德國科學家
企圖將科學界政治化:約翰內斯·斯塔克
約翰內斯·斯塔克1874年生於德國巴伐利亞的希根霍夫。他是19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曾在原子物理學領域獨領風騷數年。因「斯塔克效應」「斯塔克-愛因斯坦方程」等定律,他在物理學界聲名顯赫。
如果遵循正常的科學道路,斯塔克有望成為與愛因斯坦齊名的頂級科學巨匠。但遺憾的是,在希特勒上台後,他成為其堅實擁躉,並被希特勒任命為帝國物理技術研究所所長。此後,他在政途上表現得利欲熏心,在種族歧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位科學家越陷越深,最終成為科學史上的笑柄。
斯塔克認為,當代的物理學先驅幾乎都是雅利安人種;日耳曼人的實用主義精神和理性哲學,在科學研究領域具有絕對權威。這種狹隘的民族主義心理使其越來越與主流科學背道而馳。這導致當時的主流研究所和大學都不願聘用他。憑藉著對納粹政權的絕對支持,他被提拔為帝國物理技術研究所所長。此後,斯塔克開展了對德國科學界瘋狂的報復行動。他在公開場合抨擊海森堡等科學家,肆意地剷除異己,將科學界政治化。
1934年,斯塔克寫信給馮·布勞恩時,還在信中籤署著「希特勒萬歲」,以顯示他對元首的絕對忠誠。然而,對權力的過度追求並未給他帶來想要的結果。由於屢次干涉納粹上層官員事務,斯塔克先被納粹開除黨籍,在納粹政府倒台後又被盟國軍事法庭宣判服苦役4年。1957年,他在巴伐利亞的老家鬱鬱而終。
斯塔克將個人的權力欲凌駕於科學事業之上,助紂為虐、為虎作倀,雖有超人的天賦和才華,也終為科學界所拋棄。
黃熱病研究的先驅 Stubbins Ffirth(斯塔賓斯.弗斯)
1793年在費城爆發了黃熱病瘟疫,導致超過5000人死亡,2萬人逃離城市(當時全費城只有5萬人)。
弗斯為了證明與黃熱病人接觸完全沒有危險,1802年10月,他給自己的前臂切了一個創口,在傷口上敷上了黃熱病人的嘔吐物,最終自己平安無事。為了證明實驗結果,他又在身體其他20個部位重複了實驗,均沒有出現黃熱病的癥狀。
之後,弗斯還感覺不過癮,把嘔吐物滴進眼睛裡;把嘔吐物放在火上烤,來吸入蒸汽;吞下烘乾壓縮嘔吐物製成的藥片;吞下稀釋過的病人嘔吐物,並逐漸加量。弗斯自己仍然健健康康。
在證明了嘔吐物不能傳染疾病後,弗斯轉向研究患者的血液、唾液、汗液和尿液,吞咽了大量病人的各種體液後,他還是沒有得病。自此弗斯堅信黃熱病不會輕易傳染。
1804年,弗斯發表了文章「A Treatise on Malignant Fever; with an Attempt to Prove its Non-contagious Non-Malignant Nature.」
==============
看到這裡,大家一定在想下面就該講Stubbins Ffirth(斯塔賓斯.弗斯)之後功成名就,名垂青史了!
==
然而真實的故事是這樣的:
遺憾的是弗斯的英雄之舉對醫學影響甚微,這樣瘋狂的實驗甚至沒能讓他名聲大噪。因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是,「黃熱病究竟是怎麼傳播的?」。。。
直到100年後,真相大白,黃熱病原來是通過蚊子傳播的。
====
更多內容,將在 微信公眾號:pianjianzhiren(偏見職人)
這個名頭務必冠蓋給他,點之無愧的作死教父
手撕漢堡,不,手撕原子彈!!!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作死教父路易斯·斯洛廷
你以為他長這樣?↓
其實人家長這樣:↓
他得過業餘拳擊比賽的冠軍。↓
也開過戰鬥機,參加志願軍打過西班牙內戰。↓
(蘇聯向西班牙共和軍提供的I-15雙翼戰鬥機)
1942年,他加入曼哈頓計劃,研究怎樣生產核彈。他負責的是——精確測定核裂變材料臨界質量的數值。
如果有這麼大一塊鈾,什麼都不用干,它自己就爆炸了。斯洛廷要乾的,就是算出「這麼大」到底是有多大。
干這個當然很危險。科學家都把這個活叫做「搔弄惡龍的尾巴」。你們自己感受一下。↓
這一天來了。1946年5月21日,斯洛廷和七個同事做一場實驗,把兩塊鈹做的半球放在一個鈈做的核心周圍。那一顆鈈制核心有6.2千克重,因為它引起了兩起嚴重事故,後來被叫做「惡魔核心」。
喏,這是鈹,能致癌:↓
這是鈈,它才是要命的放射性元素(看到那個黃色標誌了嗎?看到就快點閃):↓
斯洛廷做實驗的姿勢是這樣的:一邊用左手插入拇指孔抓緊鈹制的上半球,另一方面右手用螺絲刀維持著上下半球間的空隙,同時助手移走填隙片。↓
不要看不起螺絲刀!神秘博士也用過它來隔空擰螺絲啊!(但那是科幻片好嗎……)
斯洛廷手一滑……
梆!兩個半球碰在一起!啪啪啪!鏈式反應開始了!↓
在場所有人的表情是:
幾秒以內大家已經看到空氣被離子化所產生的藍色熒光,並且感受到一股熱浪撲來。
大家腦海里蹦出下面的場面:
但超級英雄是不會允許這發生的。斯洛廷大吼一聲,把兩個半球拉開了!真真正正的手撕原子彈……原子彈……彈……
他拯救了在場的、整個實驗室的、甚至整個城市的人。↓
斯洛廷一離開實驗樓就開始嘔吐,他受的輻射劑量太大了,相當於原子彈爆發時他只站在1463米以外。他畢竟不是曼哈頓博士。
九天後,這個手撕原子彈的人死了。七位生還者其中的三人幾年後也死於可能是由輻射引發的病症。
說到底,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事後,科學家復原整個實驗的情景,模擬當時可能的處置方法,都沒法像斯洛廷那樣成功地阻止鏈式反應。後來這件事被改編成了小說、電影、戲劇。2002年還有一顆小行星以斯洛廷命名。有一首懷念他的詩是這樣寫的:
擁有偉大靈魂的科學家,願主歡迎你!
當你跟我們一起的時候,就算連陌生人都知道
你智慧既廣且高的名聲
不單在死亡的熔爐里
我們最終見到你展示出的高尚之心。
謝邀 @徐小疼
我只了解化學方面的科學家。。。。
學化學的基本每天都在用各種意義上的作死。。
只不過有的作大死 有作小死。。。接一下來我只想談一位科學家
一位從各種意義上都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最真實寫照的科學家
諸公以為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是什麼?
古人云:人相食是要上史書的。數千年來的戰亂與慘劇很多時候都是為了最基本的糧食的問題。
糧食問題在20世紀以前是無法突破的瓶頸。主要問題就是肥料不夠,無法吸收足夠的氮元ling素jia。。。氮元素作為合成氨基酸的最重要原料長期以來一直是決定糧食產量的決定性因素。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的氮元素是以氮氣的形式存在的,而生物固氮的效率是基本不變的。所以人工固氮一直是長期以來的化學家孜孜不倦追求重要的課題。
而且今天的主人公這位作死大師就是以這個而聞名於世的。
初中化學課本應該出現過他的名字:弗里茨·哈伯
他出身於1868年的西里西亞,距離1842年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千古名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已有16年之遙遠,然而冥冥之中自有天數,他的一生完美詮釋這句詩。
西里西亞是東歐著名的經濟發達地區,當時屬於德國,現歸波蘭。然後不幸的種子在出生時已經埋下了,他是一位忠心耿耿的猶太裔的德國愛國者。。。。
19世紀下半葉的德國毫無疑問是世界化學學科的中心,基本可以用下圖來描述:
19世紀的德國化學界出現了一位有機化學界的牛頓:李比希。。
哈伯同學通過李比希的paper感受到了化學工業巨大作用。。義無反顧地離開家裡的化工廠,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化學磚工。。師從了著名的Hoffman和R.B.Bunsen..
到了1894年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已經念了3年的博後了,就準備apply for Prof.了
然而據說是被導師們直接欽定到了 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一個德國中西部州立大學,當時還不能授予博士學位。但是他直接開始了最難的氮氣直接固定的研究。經過長期的篩選,哈伯發現在數百個大氣壓的條件下,直接把純凈的氮氣和氫氣直接加熱到幾百度,能夠觀察到氨氣的生成
N2(g) + 3H2(g) → 2NH3(g) 。。簡單來說就是這個方程。。然後坑爹的是該反應熵大大減小,低溫下有利於熱力學平衡,然而低溫下不反應,高溫下反應會反過來發生。
由於研究中實驗條件和經費的問題,他的這個項目從1908年和當時的巴斯夫公司的卡爾·博施合作。。採用了一系列大力出奇蹟的手段迅速實現了這個反應的工業化應用。
如果是一個圓滿的故事話,他們倆應該申請一個專利,換個大牛校apply for full prof。。。真農業原子彈就這樣誕生了。。。。
可惜的是項目成功之後,出現在哈伯面前的不是化工廠和化肥廠的代表。。而是德國陸軍的參謀們。。。因為當時的炸藥主要是依靠硝石的。。而當時世界上最主要的是硝石產地是智利。估計德國參謀大本營也是以 帝國的自存自衛 為方針而辦事的。。。所以他們也盯上的哈伯的固氮法,指望利用這項黑科技打破英國佬的封鎖。哈伯老師用今天的眼光看來就是標準的自干五,他全力配合德軍的計劃,並把實驗室轉移到了帝國中心的柏林的物理化學和電化學威廉皇帝研究所。如果說錢學森價值5個師的話,哈伯老師的黑科技至少能頂50個師。。。因為按照日不落帝國的估計,德國農業不發達,切斷硝石的供應之後別說開戰。。德國人民吃飯都困難。。。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考慮到歷史的行程。哈伯絕對不知道,他作為一個國立化學會的研究員怎麼把我選到特攻課裡面去了呢?所以威廉二世同志在皇家學會講話時同哈伯講話「學會都決定了,你來當化工廠廠長。」 哈伯同志說道「不需要另請高明,在和平時期,一個科學家是屬於全世界的,但是,在戰爭時期,他是屬於他的國家的。」 如果哈伯同志讀過林則徐的著作,我相信他一定會在這個時候念兩句詩。。
那麼什麼化工廠如此重要呢?答;德軍指望用來打破西線防禦的化學武器工廠。。
哈伯同志帶著幾位未來的諾獎得主比如詹姆斯·弗蘭克,古斯塔夫·赫茲和奧托·哈恩在工廠裡面加班加點製造出了 海量的氯氣和芥子氣。。。。ps芥子氣是哈伯同門師兄維克托·梅耶發現的。。
維克托·梅耶由於勞累過度和合成了大量的神經性毒氣。。長期受到各種心理生理疾病困擾於1898年自盡。。。他要是能活下來估計哈伯老師也不用去當這個惡人了,他絕對是化學武器廠廠長的最佳人選,常年的人體試驗數據和使用心得一應俱全。
然而不幸的是法國方面派出了有機化學諾獎得主 格林尼亞 為主帥的同樣裝備精良的化學武器研發團隊。。。。一時間西線戰場五彩斑斕,滿地都是大數據。。。。
可惜的時候,作死的結果不需要等到戰敗之後
哈伯同志全身心投入到了國防事業中去之後,回到家中等待他的卻是自己心愛的妻子在兒子懷中飲彈自盡。。。哈伯同志幾乎是發揚了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第二天就前往東線戰場去布置師兄發明的芥子氣去了。。。可惜的是這不幸僅僅是造化弄人的一個開端。。。
ps 他老婆也是化學世家出生。。而且根據照片來看很有可能是個萌妹子。。。
這怎麼能少了他
阿爾弗雷德·伯納德·諾貝爾。
不要慫,就是干。
義大利數學家、醫學家、物理學家卡爾達諾
他1501年生於帕維亞(Pavia),1576年卒於羅馬.早年學習古典文學、數學和星占學.1520年入帕維亞大學學習醫學,後轉學於帕多瓦大學,1526年獲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帕多瓦附近的小鎮薩科隆戈(Saccolongo)行醫近6年.1532年移居米蘭,獨自開業行診.1534年成為米蘭專科學校的兼職數學教師.由此開始數學研究.1539年加人米蘭醫學協會。1543年升任帕維亞大學醫學教授.1562年受聘為波倫亞大學醫學教授.1571年定居羅馬,成為教皇皮烏斯五世(Pope Pius V)的宮廷星占學家.
卡爾達諾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一生共寫了各類文章、書籍200多種,現存材料就有約7000頁.
他是怎麼作死的呢?
其實很簡單,他七十一歲時通過占星術推算出自己將在1576年9月21日去世,但是到那一天時,他活得像頭壯牛;為了保全自己大星象家的名聲,他自殺了。
講個最近毛熊科學家作死案例:
莫斯科國立大學專門研究凍土的科學家Anatoli Brouchkov(又是戰鬥民族!。。。),2009年從俄羅斯的雅庫特地區凍土層中發現了一種在350萬年前就存在的神秘細菌「芽孢桿菌F」。為了解鎖這種細菌的DNA密碼,檢驗這種細菌能否成為人類「長生不老」的秘方,Brouchkov已在自己身上注射了這種細菌。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他聲稱自己仍然「感覺良好」。嘖嘖嘖,腦洞真大,似乎作死未成功。。。。。。。。。。。。。
Brouchkov表示可能是由於運氣好及細菌的影響,他感覺體力好多了,不像以前那麼容易疲勞,在最近的幾年都沒得過流感。然而Brouchkov補充道:「這並不是真正的科學實驗,我只是比較好奇而已。」看吧!愛笑的騷年運氣不會太差。。。
在此前的研究中,Brouchkov表示這種細菌可以幫助細胞延長壽命,還能讓生育能力復甦甚至增強(不孕不育者的福音。。。)。Brouchkov培養這種細菌後,並開始在植物及老鼠等活體有機物上做測試,隨後發現植物在冬天的抗寒能力大幅增強,同時雌性老鼠在年老後其繁殖能力也並未出現退化。生化模式開啟的前奏?想想圖中的騷年內褲反穿拯救世界。。。。。我選擇狗帶 。。。
總之為這位科學家的勇氣鼓個掌,,,,,,,,,
1.在19世紀,在費城的一位醫生斯塔比斯·弗斯認為黃熱病並不是傳染病,為了證實他自己所言,他將黃熱病患者的嘔吐物塗在自己的傷口上,接著有喝下了這些嘔吐物(嘔)。結果他沒有生病,但這並不是因為黃熱病不是傳染病,而是之後證實黃熱病是由血液直接傳染的,如被蚊子叮咬。
2.喬安·康拉德·迪佩爾於1673年出生在德國達姆施塔特附近的弗蘭肯斯坦城堡,他被流傳為瑪麗雪萊小說《弗蘭肯斯坦》的原型,不過這種說法仍然還有爭議。
他是一位哲學家和鍊金術師,他從動物的身體、骨頭、血液中提煉動物油即著名的「骨焦油」,夢想提煉出如術士所說的長生不老葯。據說,他用大桶燉各種肢體,他還試圖用漏斗、膠管和潤滑油將靈魂從一具屍體轉入另一具屍體。
3.為了弄清當與外界所有刺激隔絕時大腦會怎樣,科學家約翰·李利於1954年建了第一個感覺剝奪箱。在完全黑暗而安靜的狀態下在溫暖的水上漂浮數小時,李利開始出現幻覺。他的幻覺很難被科學的歸類,這也是他的研究沒能進行的原因之一。
之後,李利放棄了他的科學研究而建立了「迷幻箱」公司,專門為國內人士生產迷幻箱。1980年他的作品被拍成電影《變形博士》,作為《新世紀》的大師,他死於2001年。
據我導師回憶,青蒿素的毒性是三位實驗人員親自在自己身上測試的,用這個結果去國際上宣傳該葯,因為當時國內做葯,木有藥理實驗,更沒有臨床研究,所以人家FDA不認可。這是起因,結果呢,因為純度和劑量和實施措施等方面木有什麼科學規範,導致三位可敬的人類試驗者在晚年的時候都表現出了身體曾受其毒害的病症。做法實在令我等後輩們驚呆,但是為了新葯發現,捨我其誰的精神值得敬佩啊!
這三位前輩是:屠呦呦、 岳鳳先和郎林福。(評論區 西山麻子)
早期醫學絕對是作死大戶。但,正是這些作(創)死(造)力推動了醫學的車輪,滾滾向前。
從心臟介入手術開始說起。
我們都知道現在大部分冠心病能在心內做內科介入手術,在介入出現之前,則需要到心胸外科做心臟搭橋。這相當於煮飯是用電飯煲還是核反應堆的差別。
先帶大家看看核反應堆———心臟搭橋
場面嘛是這樣子的。
思路嘛是這樣子的。
術後病人是這樣子的
再來看看電飯煲——介入手術
思路嘛是這樣的
手術場面嘛是這樣的
術後嘛壓迫止血6小時,最後啥疤都不留。
而這一醫療技術的飛躍離不開一個作死的青年醫生,福斯曼。
是的,我要進入正文了。
1929年,那時的中國還在搞白色起義和三灣改編;而國際上心胸外科的發展也處於瓶頸期,毫無前途並且極其愚蠢,這是那時對心胸外科的評價。因為,病人要麼還沒上手術台就死了、要麼下不了手術台、要麼下台沒多久也死了。
就在那個胸外科還是處於一片荒涼顆粒無收的時代,25歲的德國醫生福斯曼卻已經想到:也許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法到達心臟,而且是心臟內部。
他把想法告訴了他的上司斯奈德,遭到反對,斯奈德明白這是能顛覆整個心臟診療的idea,但畢竟太另闢蹊徑以至於無法預計會發生什麼,動脈會穿破嗎?感染嗎?形成血栓呢?會刺激到什麼神經?進入心臟後會刺激心臟導致心跳驟停和猝死嗎?天曉得。所以斯奈德建議他先完善動物試驗,而不是直接拿病人的心臟瞎鬧。
但是,福斯曼並不打算弄清楚那塊蛋糕有沒有毒,他只想確定那塊蛋糕能多美味。
在對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福斯曼決定自己成為第一個試驗受試者。
坑有點大。。。具體故事睡一覺再填
先貼個現在醫院裡心導管檢查術前的知情同意,裡面列舉的風險和以外,正是當時福斯曼可能遇到的危險。回想他跳過動物試驗,堅持直接拿自己做第一例活體試驗,要麼蠢,要麼就是個瘋子吧。推薦閱讀: